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文明建设制度范文

网络文明建设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文明建设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文明建设制度

第1篇:网络文明建设制度范文

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地球上的资源不断被开发和掠夺,很多珍贵的资源已经濒临枯竭,环境污染现象也尤为严重,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必然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理论阐释,从学理上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意识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频繁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物种类减少等,这些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后果已经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的决心[1]。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有董仲舒主张的“天人合一”、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等思想,不断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不可否认,这样的思想虽然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但对于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些以儒、道为代表的派系学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观、教育与后世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高度概括了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人与自然的相通性。儒家代表孟子倡导的“仁民爱物”和儒家经典《周易》中将“天”、“地”、“人”并列谓之三才,都是“天人合一”的体现[3]。这些尊重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值得后人学习的。而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之本,人们要在遵循“道”的同时,视万物平等,这种自然规律把人和自然的关系重新定位,要求人用友善和顺从的态度去对待自然,遵自然之道而行。由此看来,儒家和道家的自然观各不相同,但又不得不承认二者的观念都有道理。他们主张在无条件改造自然的同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违背自然,利用自然资源,又不忘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理念。

(二)生态观。

众所周知,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令人瞩目,然而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人们却丝毫没有注意到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直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在19世纪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考查的过程中,才发觉到迅速发展的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马克思告诫人们“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4]。这一思想很明确地表现出,要想让人类不受到灾难性的毁灭,就必须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自然界和人类的发展。与此同时,恩格斯也向人类发出了警告:“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5]不可否认,对自然界进行有意识的改造很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但这也要求人类与自然相统一,达到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由此可见,理论意在表明,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所以人类生活及生产也就必然受到自然界的制约[6]。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所以只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当前严峻生态形势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处于十分严峻的状态,资源滥用、环境污染等现象不断发生,治理环境的速度远远比不上破坏环境的速度,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7]。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土地沙漠化现象不断发生,空气污染十分严峻,由此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发突出。很多厂家为了扩展经济,不惜大量砍伐森林植物,用空出的地方来修建工厂、开阔道路,这直接导致了大量不可再生的珍贵的生态资源造成极大的损害与浪费,也严重破坏了生态资源的生物多样性。这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如果不能维护好生态文明,人类将会面对很严重的生态危机,我们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同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更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在和谐的生态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众所周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只有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才不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仅和谐社会的构建会出现问题,人类的生存也将面临巨大的灾难。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此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可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很多地区为了经济能够快速发展,不惜以牺牲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由此引发了地区不和谐因素的产生。比如,目前黑龙江省著名的冰雪旅游景区雪乡的生态环境就已出现恶化迹象,各地滑雪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逐年增加,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河段干涸、降雪量减少,百姓们纷纷抱怨,更有甚者故意破坏景区环境以此泄愤,这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协调和谐社会的安定,才能构建和谐社会,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在推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全民构建小康社会是我党不可推卸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将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在优良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如果不能切实解决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自然资源不断被消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样势必会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巨大的影响。由此得知,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确保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就此问题,我国已通过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等位置,并提出“中国梦”的理念,以此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纵观全世界,只有中国与美国敢于提出“国家梦”,而中国实现中国梦主要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方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牺牲自然资源的条件下,来取得经济的发展[8]。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有效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发生,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生产力,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在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必须要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自然观,改变以往的传统思想,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摒弃陈旧的思想,才能让人们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我国有关部门可以定期开展新闻宣传、网络宣传等方式,向全民普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如电影教育片或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讲座等方式,呼吁全民一同保护生态资源,有效遏制对自然资源进行随意开放掠夺的现象,利用科学发展观,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来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只有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设身处地为生态环境着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

(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想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要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维护生态的和平,这不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9]。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是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平衡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创造新兴的技术,才能不断改造自然,在不打破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此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有在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人与自然才能够和谐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着力于发展新兴的技术,也要尝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过度开发和掠夺自然资源,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提高生活环境水平和生活质量。如果有关产业和部门能够做到对自然资源低消耗、对成本进行低投入、对废弃物排泄物等进行低排放,并坚持高效率完成工作,必然会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行,以此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和谐社会早日建成。

(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是理论、制度和行动的综合,它通过科学理论指导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引导和规范行动,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我们应不断探索生态文明体系建设,通过健全生态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关部门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同时,必须严格执法,对待破环生态环境的现象,依法追究其责任。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新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来弥补之前各种法律中的不足,完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实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陈金清.论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总布局[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4

[2]王丽娜.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7

[3]董彩荣.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及其现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5

[4]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

[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8

[6]李崇富.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1,1:15~21

[7]宋全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路径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8]黄娟,汪宗田.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中国梦[J].鄱阳湖学刊,2014,2:64~70

第2篇:网络文明建设制度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七大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下移重心、引领变革、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和高度自觉的行动践行使命,努力实现考核评估绩效化、管理工作规范化、宣传教育阵地化、主题活动特色化,促进公司“创新变革、提速发展。

实施“火炬行动”计划,就是坚持“责任执行卓越”主题,围绕企业中心工作,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党的先进性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文明和谐创建、规范管理等行动,引导全体员工树立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提升有效执行的能力、坚定追求卓越的信心,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公司的发展方向上来,行动统一到公司的部署上来,力量凝聚到公司的目标上来,使公司党的建设、精神文明与和谐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各项生产经营业绩再创新高。保证公司平安和谐,保证目标任务完成,保证企业提速发展。

二、遵循的原则

突出主题的原则。坚持“责任执行卓越”主题,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文明和谐创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引导全体员工树立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提升有效执行的能力、坚定追求卓越的信心,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公司的发展方向上来,行动统一到公司的部署上来,力量凝聚到公司的目标上来,

联系实际的原则。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要把“火炬行动”计划与员工队伍建设、重点工作推进、宣传教育工作等相结合,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发挥“火炬行动”计划的引导、引领作用,进一步保证和促进企业各项安全生产和经营业绩指标的完成。

广泛参与的原则。要充分调动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各项评比竞赛、技术比武活动等形式,提高广大职工参与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

务求实效的原则。通过“火炬行动”计划实施,进一步夯实公司党的建设、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规范程序、严格运作,实现考核评估绩效化、管理工作规范化、宣传教育阵地化、主题活动特色化,促进公司“创新变革、提速发展。

三、“火炬行动”计划的内容

“火炬行动”是一面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是公司全体员工积极进取拼博向上的信念和实践,是今后一个时期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的强大思想武器。“火炬行动”计划始终强调以责任执行卓越为主题,以创新、变革、提速发展为动力,全面推进公司各项工作目标完成。

(一)“忠诚企业”主题教育行动计划

贯彻国网公司“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核心理念,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省公司党组晋电发〔20__〕1号文件和分公司党委长供发字[20__]16文件要求,在公司广泛开展“忠诚企业”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企业爱员工、员工忠诚企业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重在自我提高的原则,坚持提升精神境界、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通过学习提高、对照检查、巩固深化三个阶段,将“忠诚企业”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在开展起来,确保收到实效,普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夯实员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思想道德基础,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熟练、作风过硬、勇于进取、忠诚企业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全面促进“一强三优”和谐企业建设,以企业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检验“忠诚企业”教育活动的成效。

(二)强化责任行动计划

1、加强学习,理论武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理论学习组制度,完善考核程序,确保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重点加强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知识和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理论学习组每月至少学习两次,每次集体学习至少保证半天时间,要严格考勤制度,严格进行考核。

2、进一步加强党小组建设。推进创建目标化管理党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公司党的建设三年规划》的总体安排,20__力争40个党小组要通过目标化管理考核并命名,至20__年公司所有党小组均达到目标化管理党小组的标准。各单位党支部要继续抓好创建目标化管理党小组工作,积极指导党小组开展创建工作,选配党员骨干担任党小组长,充分发挥党小组长的积极作用,完善党员目标化考核机制,切实发挥党小组的战斗队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继续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四高四优”(政治素质高,作风形象优良;业务技能高,经营业绩优异;群众威信高,队伍素质优良;服务质量高、企业形象优美)和“双比双看”(比管理水平,看企业竞争力;比团结协作,看班子凝聚力)活动,突出抓好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完善并严格落实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各种监督约束机制,按照《廉洁文化建设

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廉洁文化“四进”(即进机关、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力求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拓展,推动“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再上新台阶。至20__年,公司所有单位领导班子考核成绩优秀率要达到百分之百,考核成绩达95分以上。

4、开展“当先锋、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党员岗位先进性具体要求,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党员落实岗位先进性具体要求的相关机制,通过开展党员“做先锋、当表率”主题实践活动,提倡“五比”,即党员“观念比群众新、觉悟比群众高、能力比群众强、纪律比群众严、业绩比群众优”,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5、加大对政工队伍的培训力度。根据政工队伍现状,制订针对性强的培训措施,改进内容和方法,狠抓落实,加强对政工干部队伍学分制考核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工队伍素质,以政工队伍的高素质保证政工工作的高质量,努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和谐企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提升执行力行动计划

1、引深企业文化建设活动。重点引深理念文化、执行文化、务实文化、忠诚文化、形象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廉洁文化等专题文化建设。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制度刚性与管理人性化相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员工的动力和自觉行动,渗透到管理过程的细节之中,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

2、加强团队建设,创建学习型企业。进一步加强公司学习型团队建设,在原有的二十多个专业团队的基础上,加强各专业团队的交流互助活动,发挥专业团队的技术带头作用,促进公司各专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推进技术创新。通过举办各种读书学习活动,精心培育“课题攻关小组”、“科研小组”、“兴趣小组”等创新性学习载体,引导员工紧贴生产经营实际,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开展研究式、创新性学习。

3、加强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执行力。扎实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推行“知”“行““省”“三维思考,五步流程工作法”,发挥思考的力量,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基础台帐、规范员工行为、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提升规范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4、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党建阵地。各单位党支部要不断健全党员活动室、阅览室等基础设施,为开展支部工作和党员正常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发挥网络政工优势,丰富、完善党建信息网内容,发挥网络政工在宣传、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公司内外媒介加强公司在党的建设、企业文化、文明和谐创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四)追求卓越行动计划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和国网公司文明单位标兵。进一步加大文明和谐建设力度,继续抓好职工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窗口单位的文明服务创建活动。落实《长治供电分公司20__——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贯彻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进一步完善文明单位创建体系,争创新一轮文明单位光荣称号;继续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力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和尊荣弃耻教育;积极参与并开展文明和谐社区创建、进一步加大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创建步伐。

2、建设创新型企业。强化创新意识教育,引导职工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发展动力的创新观,积极构建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需求侧管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展等形式,提高科技项目的申报质量和数量。加强年度创新成果评审管理,做好成果申报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确保创新成果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3、搭建青年成才平台。坚持以党建带团建,进一步提高团青工作水平。在继续做好“号”、“手”、“队”、“岗”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青春在重点工程闪光”立功竞赛活动、“我与祖国共奋进、与电网同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按照“找准聚焦点、明确结合点、把握着力点”的原则,组织广大团员青年为特高压工程落户山西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和谐企业做出更大贡献。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人才队伍,使各类人员都有其个人发展通道,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选树先进典型。注重典型评选,突出典型引路,开展创建“特色党支部”、“优秀党员”、“十大杰出青年”、“孝敬父母好儿女”、文明和谐家庭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加强正面典型单位和员工先进事迹的发掘、培养、树立、宣传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和谐企业行动计划

1、处理好和谐稳定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关系。坚持“强企人本”工作思路,尽心尽力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认真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始终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

2、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舆情定期分析制度。想政治工作舆情定期分析制度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前瞻性,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备单位必须注重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舆情工作,经常做好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力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月定期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分析,每季度进行小结,年度进行总结,形成思想政治工作舆情定期分析的常态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舆情功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建立大宣教格局。全面整合宣传教育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参阅资料、局域网、宣传展板等媒介功能、大力宣传公司在创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构建文明和谐企业中的成就。宣传职能部门要各尽其能,密切配合,发挥最佳效能。

4、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四个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贯彻国家电网公司“三个十条”和优质服务年活动的八项承诺,认真履行企业承担的重要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向贫困山区献爱心”、“青春光明行”、“优质服务进万家”等活动,不断为公司发展营造和谐宽松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尊老敬老树新风。关心离退职工生活,落实好离退休人员“政治和生活”两个待遇,改善和扩大离退休职工活动场所、创办“老年大学”,提升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继续为老同志排忧解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的需要。

6、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意识。充分发挥“8 2”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深入开展“安康杯” 竞赛活动,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预测预防能力,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继续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主动帮助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各单位要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广泛宣传“火炬行动”计划,充分发动职工学习“火炬行动”计划纲要,提高职工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第3篇:网络文明建设制度范文

1,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过政策改革.吸收外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实际的改革,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捉襟见肘。就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农村经济仍处于被带动.相对落后的状态,由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意识和比重相对疲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刻理解.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物质文明建设是否有提高,却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潜作用。这样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很容易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

西部农村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化则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和进程。西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相对不够完善,而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这里所说的贫困文化”“与时下热门话题中的“文化贫困”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的,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文化贫困”的着眼点,主要在于素质低下(如智力低下、科学文化知识缺乏等),它主要从量的关系方面反映人们的一种智力状态,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围。而“贫困文化”则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它主要从质的属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层精神状态,属于价值理性范畴。如果在这方面陷入贫困,要比物质贫困、智力贫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难以摆脱。

西部农村地区这种自有的文化体系,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处于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学生群体。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和学习思维或多或少的在围绕着这种文化展开.进行。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会是焕发生机的具有极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了,而将是一种被动的疲软的学习。

2,基础教育的不平衡。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这种教育的不平衡性很难调和,它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明显感到底气不足,在校园环境建设基本满足学生就学需求的前提下,那么师资的良莠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教师会对任教地区和学校进行选择,那些发达地区,环境待遇好,重点院校就成为其热门选择,对于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往往招不到.留不住好教师,造成了西部农村地区师资严重匮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带不进来,使得西部农村长期处于落后和蔽塞的状态。信息获取和交流机制陈旧,外面的教育信息动态获取很被动很迟缓,无法准确扑捉最新的教育动态信息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长期处在被动中。

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这种教育上的不平衡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而会因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存在。

3,西部农村地区学生自身状况: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题,教学质量的优略必将在学生本身得以体现,那么学生主题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观念也就微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各方面还未成熟的学生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的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家庭中仍然存在封建残留思想,比如:“重男轻女”“学知识无用论”等,这样,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封建思想潜移默化的左右着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误导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逃避不了的任务,对于学习没有自信和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的教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是有思维的人,重在传授课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而西部农村地区的课堂更是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教做为教学重点。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片面追求教学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个体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专长。致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建议,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某方面较差而被视为弱智,这样就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西部农村地区很大范围内这种现象很普遍,而由此造成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低下很严重。

二,寻找根源,创新方案。

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形势以及学生主题都存在自身特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特点而盲目的“一刀切”,而是要分析,寻找其存在的根源和背景,把握实际,创新的制定解决的方案,这样才不会背离西部农村的实际盲目改革。

1,联谊,联教,资源网络化。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平衡很难调和,然若对西部农村盲目的进行“一刀切”式改革,势必无法达到预期的改革局面和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分清形势,联系实际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创新.科学的去寻求解决之道。

第4篇:网络文明建设制度范文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广电行业新风,对于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广电事业和广电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行风评议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从而推动纠风工作有序、扎实地开展。

一是强化了领导机构。首先,我局组建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功权同志为组长的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其次督促各乡镇广电中心、局二级单位明确了工作专班专班和具体责任人,为行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落实责任制。县局及所属单位、所属部门、各乡镇广播电视中心完善和落实了行风评议责任制,明确各单位负责人为行风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

三是制定了工作方案。据县行评办的文件精神,结合广电实际,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制定出本系统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要求等,为行风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是召开专题会议。对政风行风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和研究,使整个行风评议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全县开展,从而营造了良好的行评工作氛围,奠定了扎实的行评工作基础。

五是深入基层,加强督办。建立了局领导对口联系乡镇广电中心、分管部门及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制度,局党组书记、副书记分别带队深入乡镇、县直单位、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就意见整改情况上门回访,并对基层广电中心进行明察暗访。

六是进行民主评议。集中对乡镇广电中心、股室部及所属二级单位行评工作情况进行集中测评,并组织专班进行问卷调查、对日常工作情况进行考评,

二、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行评氛围

行评期间,我们在宣传舆论导向和营造行评氛围上做了积极努力。一是召开全县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对评议活动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并多次召开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行评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支部会议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二是向全县人民作出了《秭归县广播电影电视局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除在政风行风网站公开承诺外,还印制了公开承诺书500份,发到服务对象手中。三是多形式加大宣传。制作标语3幅,自办宣传栏3期;印发简报十七期;在省、市、县网站刊发行评信息20多条;制作专题片,宣传广播电影电视工作。

三、广泛征求意见,集中民意民智

为切实找准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在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县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在自查自纠找问题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群众提,自己找”等办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及建议。共收回征求意见表600份,从征求意见的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对广播电影电视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同时也提出了真诚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归纳,梳理出广电服务、职工队伍建设、事业产业建设、行业执法、新闻宣传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开展自查自纠。组织召开了局党政班子会和干部职工座谈会,结合本部门和个人本职工作,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查摆问题。每位干部职工都撰写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自我剖析材料,查摆自身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

二是上门走访纳谏。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到县直各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征求意见及建议,表达广电系统接受监督、听取意见的诚意,宣传广电事业取得的工作业绩,认真倾听广大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发放意见征求表。通过党政信息网发函征求意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意见。

四是召开行评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公开向社会聘请12名行评社会监督员。10月13日,召开行评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局领导在会上通报了广电局的工作情况,并查摆了存在的问题。参会的代表对我局的诚恳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广电系统的政风行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中肯宝贵的意见。

五是公布了投诉和政风行风热线电话(2101111),在大门口设立了意见征求箱,开通了局求意见电子邮箱。

六是组织大型意见征询活动。10月14日,组织局领导、播音主持人、记者、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在坝头公园,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印制了宣传材料,宣传我局职责职能、办事程序、审批项目、收费标准、承诺内容和监督制约等。听取群众意见,现场接受群众咨询,现场解答群众疑问,解答群众提问共50多人次,现场发放征求意见卡200份,征求到群众意见和建议31条,针对反馈回的意见和建议,局党组召开专门会议,确定最终时限,制定整改措施,通过电话或书信及时反馈回群众,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七是利用广播电视、办简报、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宣传。县局办简报17期,及时反映行评动态,促进行评工作;定期更换门户网站信息内容;按照县纠风办要求,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创新策划、采访现场、节目录制形式,与群众连线,现场回答群众提问,解决实际问题,为全县行评工作搭建平台,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促进了行风建设

,扩大了舆论引导,营造了良好氛围。四、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我局结合广播电视工作实际,充实完善了符合本局实际的岗位责任制、党组办公会、局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干部职工行为规范、行政管理制度、宣传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技术管理规定、行政执法管理制度、广告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工作纪律规定、新闻从业人员及影像资料的管理规定、招待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有效促进广播电视工作作风的转变,建立了政风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树立了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公正、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社会形象。

五、严格整改,成效显著。

局党组高度重视向社会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成效显著。

(一)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增强。通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全县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干部职工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得到根本转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杜绝了工作不规范、不按程序办事的现象,同时严格要求自我,服务观念得到明显增强,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和服务对象坚持做到笑脸相迎、热情服务,以理服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二)宣传水平进一步提高

“喉舌”意识、阵地意识、大局意识和导向意识进一步增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我县建设“四县”目标的重大举措、积极成果和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小康社会建设的鲜活场景,《奔向“1530”》、《创业之星》、《聚焦脐橙销售》、《做文明人创文明城》、《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等重大宣传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我县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节目影响力增强,品牌价值显现。按照“办优秀栏目,创精品节目”的要求,《秭归新闻》不断推陈出新,新闻节目中多次采用电话连线、现场报道等新形式,会议报道从纯粹的叙述式逐步向引导式转变,主持人解说风格更加生动灵活。《农家顾问》改版为《垄上行》,分为《乡村风景线》、《农事话你知》、《贞贞热线》三大板块,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记者奔走在山乡农户,穿梭于田间地头,在农业专家的配合下,为农民传授科技知识,与农民互动,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有重点地报道“三农”问题,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现场感强,深受农民欢迎。《秭归新闻》、《今日视点》、《垄上行》等栏目已成为我台的品牌栏目,秭归广播电视台的收视率明显提高。

新闻外宣工作成绩突出。全年在上级台上稿量位居全市县市区前列。9月份我台在全省通联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荣获全省通联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推荐为全省抵制“三俗”自律示范单位。

(三)加强了节目管理。对我台播出的广告进行了全面清理,加强了对医疗药品广告进行自检自查,严格节目审核,建立科学的节目进入、退出机制,严格执行广告“三审查一监督”制度,严把承接审查关、备案审批关、播出审查关和社会监督关。坚持不出现患者代言、专家讲座等内容,杜绝夸大疗效、强调患者治愈率等药品广告的出现。对药品广告的时段我们进行控制,坚持每天18点到21点半之间的黄金时段不播出一分钟以上的专题广告。严格对农资、招生、招工广告承接和播出管理,对外购节目固定专人审片,严防“庸俗、低俗、媚俗”节目的播出,净化屏幕。坚持开办对农节目,通过《垄上行》、《卫生与健康》、《生活小贴士》、《文明小贴士》等栏目,推广科普知识,传播科技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公益广告宣传,履行媒体责任。我台先后制作了文明创建、反腐倡廉、节能减排、森林防火、环境保护、关爱女孩、退耕还林、保护母亲河等10多个公益广告,组织我台主持人走上街头,开展志愿者公益行动,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理想信念,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四)优质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结合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深入开展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求干部职工进行自我剖析,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新闻宣传工作严把导向,坚决抵制三俗新闻、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围绕用户,推行人性化优质服务活动。实行上门维护及服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做到微笑服务;加强夜间稽查,对维修、稽查、安装的用户全部实行电话回访;调整工作流程,实现一站式收费服务,同时加强对热线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求对群众投诉认真记录、及时处理,做到态度温和、耐心解释,对于因网络突发故障、市政改造等可能影响用户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事先在电视节目中字幕预告。加强服务管理,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小故障不出24小时,大故障不出三个工作日的服务承诺兑现。加大投资力度,对部分老化网络、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努力让群众真正能收看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确保信号安全传输。

(五)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进一步拓展。今年全县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548户,其中农村用户1500户,城区用户1048

第5篇:网络文明建设制度范文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目前现状;解决问题对策

一、宁化县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宁化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总面积2407.19平方公里。辖6镇8乡,210个建制村、13个居委会,总人口36余万人。宁化是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方志学家李世熊、书法大家郑文宝、伊秉绶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是郭沫若的祖籍地。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的四个起点县之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宁化进行过革命实践活动。1930年1月,同志率部途经宁化时,曾写下光辉的词章《如梦令・元旦》。宁化文化积淀深厚,是举世闻名的客家祖地。是一个集客家、老区、山区为一体的贫困县。

宁化县图书馆是县二级公共图书馆。1983年3月正式成立,1987年底,县图书馆新馆落成,总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目前有藏书5.49万册。馆内配套设施齐全,内设报纸、杂志、图书、地方文献资料、少儿阅览室等,还设有采编室、电子阅览室等。2013年,宁化县图书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为二级图书馆。目前宁化图书馆需要对16个乡镇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和210个村农家书屋的业务管理和辅导工作。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宁化县图书馆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建设与发展顺应了时展的需求,不仅对基层群众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升道德素质修养、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基层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充分发挥宁化县图书馆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是我们每一个图书馆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所面临应该认真思考、积极实践的新课题与新挑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宁化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图书馆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馆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宁化的文化发展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不少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的落后等。只有直面正视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我馆事业的整体发展,使图书馆真正发挥职能和作用。

(一)经费严重不足

图书馆资源是指文献、馆舍、设备等。目前,我国县级图书馆是政府拨款,由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以及对图书馆事业不够重视等原因,导致县级图书馆经济十分拮据,购书经费短缺、设备落后和不足。许多县级图书馆藏书锐减,文献不足,有的县级图书馆财政拨款只能勉强维持工作人员的正常办公开支,根本无力购书;有的图书馆馆舍老化,书架、期刊架、阅览桌椅等设备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或更新;有的图书馆计算机很少,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要求。

因电脑设备配置过低,常年又没有维护和运行经费,电子阅览室电脑基本处于淘汰状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技术设备的欠缺,严重影响着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的顺利实现和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服务的开展,进而难以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很难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

从宁化图书馆来看,基础设施已达不到目前二级图书馆2000平方米的要求,急需扩建馆舍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更新。虽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现已成立(内设数字借阅厅、报告厅、演播室及机房20T的存储容量),做好了图书馆网络,但目前馆支中心只有1名管理操作人员,只能解决一部分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支中心还在筹建采编队伍,开始采编制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信息资源。电子阅览室已对外开放。由于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所有对外服务窗口都是免费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而财政每年下拔业务经费仅有3.6万元,只能订购每年的杂志和报刊。要使图书馆发挥作用,服务广大群众,则每年的业务经费必须要有28.8万元/年,实际相差25.2万元,经费严重紧缺,造成我馆工作已无法正常运转。

(二)员工素质偏低

目前我馆在编在岗6人,其中大专学历5人,初中学历1人(自收自支人员1名)。作为县级图书馆在一些领导和部分人眼中是一个工作清闲、待遇又有保障的单位。同时,由于体制的原因,县级图书馆基本上没有用人的自,人员的进出由上级部门决定,长期以来成了照顾关系的首选单位。这样导致县级图书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一是文化修养偏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县级图书馆的员工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失衡、老化,存在整体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是照顾调入图书馆的,基本上是学非所用,长期停留在“外行”状态,而图书馆工作所需的图书馆学、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员却严重缺乏,造成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

二是在于目前图书馆经费相对短缺,待遇偏低。人才引进难与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人才观念滞后、激励力度不够,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消除等方面的问题。县图书馆由于是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由于体制上的限制,薪酬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法满足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要求,这也大大削弱了图书馆进人的吸引力。

三是对人才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目前图书馆还是用职称作为评价科技人才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方式。职称制度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发展,职称越来越难以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和实际水平,在职称方面吃“大锅饭”、论资排辈等现象仍比较严重。图书馆虽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能够客观公正地对人才进行评价,但具体到待遇、奖励等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不能真正依据评价结果对人才进行奖励和选用,这使得一些人才感到不公平、不公正。

四是思想修养偏低。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缺乏进取精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应付了事,马马虎虎。

(三)服务读者不够

由于县级图书馆文献不足,设备落后,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基本上只是保证开馆时间和普通书刊的借阅等较低层次的服务,几乎没有开展定题服务、报道服务、情报服务、编译服务、文献检索等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不能充分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大力争取地方财政投入是宁化县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保障

宁化县图书馆虽然从建立至目前,发展也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从设施、设备、库藏等方面来看,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因此,需要上级党委、政府加大力度来扶持和投入,特别需要对贫困山区县予以适当倾斜。一是要将图书馆的人员经费、购书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当中,而且,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设备更新、维护。二是切实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职工工资待遇应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相近,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三是要加大对馆舍的投资,要按三级馆的要求扩建馆藏面积,如新建阅览室、培训室、活动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维修改造及设备更新添置等投入。县图书馆在增加馆藏数量的同时,注意采购图书资料的普及性、适应性、时效性强的实用科技类图书,要根据本县产业化状况特点和发展方向,购置群众需要的、知识对口的、技术含量高、实用价值强的图书及报刊,以此确保图书馆事业的正常运转。

(二)着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是宁化县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基础

图书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还要具有图书馆学、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图书馆工作的好坏,图书馆社会作用的大小,都取决于图书馆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了增强员工工作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创新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激活员工工作积极性,必须做到:一是实行按劳取酬。图书馆要制订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在全馆上下形成奖勤罚懒、能上能下、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公平竞争风气。做到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浪费宝贵的现有人才资源。二是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要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修养,使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三是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图书馆可以通过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定期派出员工出去进修学习,也可以通过在馆内举行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才能使员工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才能,积极、主动、热情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宁化县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措施

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充分发挥职能的保证,是图书馆实行有效而科学管理的依据和准则,是图书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工作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工作就很难正常进行,也很难保证一致。因此,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规范县级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大措施。

图书馆规章制度主要有组织制度、职工管理制度、读者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藏书建设制度、图书分编制度、读者服务制度等。制定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根据本馆的性质,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实际问题制定,同时制定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又要方便读者,还要注意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随着图书馆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应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地修改和完善,以免造成工作混乱无序。

近年来,图书馆读者服务以从传统服务转变为现代多元化服务。“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难以得到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图书馆因读者的存在而存在,应拥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图书馆的所有工作活动的目标,都是为了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读者工作作为图书馆直接面向社会、面向读者的服务活动,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是图书馆各项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直接体现了图书馆的性质、职能、方针和任务,反映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并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是衡量整个图书馆工作好坏的标尺。读者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客观作用,决定了图书馆人应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应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读者服务工作。

第6篇:网络文明建设制度范文

一,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基本矛盾。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推行,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府对其投入等综合因素。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文化底蕴无不影响和左右着基础教育改革。其实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如下:

1,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过政策改革.吸收外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实际的改革,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捉襟见肘。就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农村经济仍处于被带动.相对落后的状态,由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意识和比重相对疲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刻理解.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物质文明建设是否有提高,却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潜作用。这样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很容易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

西部农村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化则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和进程。西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相对不够完善,而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这里所说的贫困文化”“与时下热门话题中的“文化贫困”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的,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文化贫困”的着眼点,主要在于素质低下(如智力低下、科学文化知识缺乏等),它主要从量的关系方面反映人们的一种智力状态,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围。而“贫困文化”则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它主要从质的属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层精神状态,属于价值理性范畴。如果在这方面陷入贫困,要比物质贫困、智力贫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难以摆脱。

西部农村地区这种自有的文化体系,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处于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学生群体。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和学习思维或多或少的在围绕着这种文化展开.进行。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会是焕发生机的具有极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了,而将是一种被动的疲软的学习。

2,基础教育的不平衡。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这种教育的不平衡性很难调和,它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明显感到底气不足,在校园环境建设基本满足学生就学需求的前提下,那么师资的良莠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教师会对任教地区和学校进行选择,那些发达地区,环境待遇好,重点院校就成为其热门选择,对于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往往招不到.留不住好教师,造成了西部农村地区师资严重匮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带不进来,使得西部农村长期处于落后和蔽塞的状态。信息获取和交流机制陈旧,外面的教育信息动态获取很被动很迟缓,无法准确扑捉最新的教育动态信息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长期处在被动中。

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这种教育上的不平衡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而会因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存在。

3,西部农村地区学生自身状况: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题,教学质量的优略必将在学生本身得以体现,那么学生主题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观念也就微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各方面还未成熟的学生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的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家庭中仍然存在封建残留思想,比如:“重男轻女”“学知识无用论”等,这样,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封建思想潜移默化的左右着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误导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逃避不了的任务,对于学习没有自信和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的教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是有思维的人,重在传授课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而西部农村地区的课堂更是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教做为教学重点。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片面追求教学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个体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专长。致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建议,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某方面较差而被视为弱智,这样就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西部农村地区很大范围内这种现象很普遍,而由此造成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低下很严重。

二,寻找根源,创新方案。

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形势以及学生主题都存在自身特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特点而盲目的“一刀切”,而是要分析,寻找其存在的根源和背景,把握实际,创新的制定解决的方案,这样才不会背离西部农村的实际盲目改革。

1,联谊,联教,资源网络化。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平衡很难调和,然若对西部农村盲目的进行“一刀切”式改革,势必无法达到预期的改革局面和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分清形势,联系实际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创新.科学的去寻求解决之道。

第7篇:网络文明建设制度范文

一、2012年商务工作指导思想

2012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确保快速增长,力求争先进位”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划为引导,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内贸发展上水平;以培育扶持孵化进出口企业、打造进出口基地为重点,加强贸促工作,推动外贸扩总量;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拓宽领域和渠道,促进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上规模;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引导境外劳务输出,实现外经新突破;加强市场监管,推动执法工作上台阶,确保我市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2012年商务工作主要目标任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以上,争取18%;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以上,争取30%,力争实现中药产业进出口1亿美元;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5%以上,争取30%;新建和改造农家店300家;“家电下乡工程”完成销售额3亿元;完成招商引资5000万元。

三、2012年商务工作重点

(一)狠抓外贸,千方百计扩大进出口总量。

壮大传统支柱产业,培育新兴出口产业,扶持骨干企业,打造进出口产业基地,调整进出口结构,提升进出口产品质量,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外向经济发展水平。启动外贸三年倍增计划,到2012年,全市进出口总量实现翻一番,达3亿美元。2012年主要是抓好三个一批进出口企业,打造四个进出口产业基地,推进“两个中心”建设,做好三个优化。

1.抓好三个一批进出口企业。一是培育壮大一批进出口企业。力争2012年培育进出口超2000万美元企业1家,超1000万美元企业6家,超500万美元企业6家,超100万美元企业8家。二是孵化新增一批进出口企业。切实加强进出口企业孵化和登记备案工作,摸排一批出口潜力企业,跟踪服务、专人帮办,积极引导和帮助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创汇,确保2012年全市孵化新增有实绩进出口企业15家以上。三是招引落地一批进出口企业。通过招商,引入一批外向型企业落户我市,扩大我市进出口总量,2012年全市通过招商落地进出口实绩企业5家以上。

2.打造四个出口产业基地。一是打造中药产业出口基地。依托我市现有中药产业基础,以协和成药业、亳广生物科技、盛林药业、同辉香料、万珍药业、七里香日化等企业为龙头,以中药材及饮片、提取物、中药保健品为主要出口产品,打造中药产业出口基地。二是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出口基地。依托我市现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以瑞福祥食品、道源芝麻、美丽园工艺品、霖福木业、汝集制革、顺兴粮油等出口企业为龙头,以谷朊粉、小麦酒精、蔬菜、芝麻、板材、毛皮、柳编等为主要出口产品,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出口基地。三是汽车制造产业出口基地。依托我市刚起步的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以安驰汽车工业公司、利辛江淮扬天汽车公司为龙头,以汽车及零部件、改装车等为主要出口产品,打造汽车制造产业出口基地,2012年力争实现汽车制造产业在亳出口“零”突破。四是打造电子加工产业出口基地。以谯城区联拓电子公司为龙头,紧紧抓住当前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招商引入一批电子加工生产企业,打造电子加工产业出口基地。

3.推进“两个中心”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市进出口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开展外贸业务培训,外贸业务,业务信息和外贸政策咨询指导,融资服务等,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孵化力度。二是继续推进市中药材进出口检测中心建设。在通过国家认证委认证的基础上,完善设备,充实技术力量,加强管理,提升检测水平,积极为我市中药材和农产品进出口提供便利服务。

4.进一步做好三个优化。一是优化进出口结构,提升产品档次。积极推动以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为主向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品和中成药的出口产品转变,以芝麻、板材等初级农副产品出口为主向食品、工艺品等深加工出口产品转变,并努力打造汽车、改装车、电子产品等新产品出口,提高我市出口产品附加值。二是优化市场结构,拓展发展空间。在巩固韩国、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美等市场,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自今年1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之间90%以上的产品实现零关税的机遇,组织企业走出去,开展经贸洽谈活动,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东盟博览会和沙迦展等各类境内外展洽活动,利用展会平台,寻求商机,抢抓订单,开拓国际市场。注重引导企业由单纯订单贸易向组建海外营销网络、扩展营销方式转变。三是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力度,鼓励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强银企合作,建立进出口企业互助担保机制,利用中小出口企业专项担保资金等政策,努力解决企业资金瓶颈。积极为企业争取商务部、省商务厅等各类项目资金的扶持。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金融等部门的协调与联系,良性互动,形成合力,着力解决进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内贸,大力提升商贸流通水平。

以规划为引导,以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建设为抓手,以“家电下乡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依托,抓住与芜湖市合作对接的机遇,加快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商贸流通大发展,促进城乡消费。

1.着力抓好城市商业网点和市场规划。与我市城市发展相适应,特别是与南部新区和涡北新城规划相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网点、专业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等规划,以规划引导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同时,推动各县区编制、实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2.着力培育商贸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盖盛祥、金色华联、五洲华联、利辛粮油商厦等本地商贸龙头流通企业。以商贸龙头流通企业为抓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社区商业等新型流通方式和便利店、专业店、仓储店等新型流通业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引进家乐福、沃尔玛、苏果、大润发等大型商贸企业集团,提高商业档次,快速提升市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

3.着力抓好市场建设。加强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推动各类市场要素向我市聚集。谋划新建辐射周边地区的农机市场、农资市场、建材市场、汽车市场等区域性专业市场;改造提升中药材交易中心、蒙城汽贸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工业品批发等市场,提高档次和水平,增强辐射能力。加强我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谋划筹建集市场交易、物流运输、信息服务、药膳养生、观光购物于一体的现代中医药物流中心项目。

4.着力推进四项工程。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工程”,简化补贴手续,规范网点运作;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农家店建设,提高农家店服务质量和网点覆盖率,新建和改造农家店300家,总数达2000家,覆盖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继续推进“家政服务工程”,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力争新增1家定点培训机构,争取400名培训名额;继续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程”,加大宣传力度,协调财政部门简化手续,缩短补贴兑付时间。

(三)强化招商引资,促进利用外资上规模。

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谋划商贸流通项目。主动招引项目,跟踪落实项目,服务建设项目,促进园区建设,努力提高外资利用规模和水平。

1.科学谋划项目,进一步充实项目库。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高度,以“大投资、大建设、大市场”为方向,紧紧围绕商业网点、专业市场、物流园区等建设,善于做到无中生有、有中生好、小中生大的文章,谋划一批新项目,完善提升老项目,着力提高项目的成熟度,调整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为招商引资提供载体。

2.创新招商方式,增强招商实效。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利用商务部门的职能扶持手段,撬动招商引资。积极组织参加徽商大会、中部博览会、厦门投洽会和省厅组织的其他重要经贸洽谈会,积极参与组织2012年中国()酒文化节、药博会。积极开展上门招商、亲情招商、友情招商,利用多种形式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增强招商实效。

3.加强服务和调度,推进招商项目建设。建立项目联系制度,对重大商贸流通项目和利用外资项目做好全程服务工作,实行专人负责,专人跟踪,贴身服务。加强调度,积极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家乐福、沃尔玛、新东方购物中心、中石化油库建设等项目,努力提高项目的履约率、落地率,确保完成5000万元的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加强对经济园区的服务,促进园区建设,使其成为我市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

(四)强化监管,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商务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加强行业监管。

1.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岗位专业培训,提高商务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严肃工作纪律,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促进文明执法、秉公执法、廉洁执法。

2.强化成品油市场管理。做好2009年度加油站点年审工作,及时淘汰不合格加油站点,腾出布点空间。认真开展加油站布点规划修编工作,提高规划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实施加油站布点规划,在城市新区、偏远乡镇加大建设力度,保障供应。开展全市加油站点和流动加油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流动加油车,堵、疏结合,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继续开展加油站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加油站文明形象。加强午收期间成品油供应保障工作。

3.强化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积极联合工商、农业、畜牧、质监等有关部门,加强对生猪屠宰行业的市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坚决取缔所有私宰窝点;严厉打击不合格肉品的销售行为,坚决杜绝白条肉、病害肉等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继续支持蒙城县东升食品有限公司等有条件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开展猪肉产品冷链配送业务。合理规划布局生猪定点屠宰厂点,积极争取增加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猪肉产品的需求。

4.强化特殊行业的管理。积极做好典当、拍卖、废旧汽车拆解、二手车交易、酒类流通等行业管理,针对行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顿,净化市场经营秩序。力争新增2家典当行,筹备成立餐饮药膳协会、浙江商会分会。

5.强化市场监测。认真做好市场运行监测工作,完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把握城镇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变化。开展生猪市场、成品油市场以及食用油、奶制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情况及价格动态专项分析,对重要节假日市场供应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及时提出保持价格稳定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城镇居民理性消费。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做好商务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按照“团结和谐、能力过硬、作风正派、开拓创新、廉洁高效”的要求,建设学习型、实践创新型、服务型、廉洁高效型机关,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商务队伍。

1.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强机关效能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首问负责、AB角、全程等工作制度,结合工作实际,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跟踪落实制度,紧紧围绕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定措施、定进度,责任到人,加强督查,认真考核,抓好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全市商务系统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升商务工作水平。加强实践锻炼,建立重点外贸企业帮扶联系服务制度,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以创新方式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开展“三上门”服务,优惠政策送上门,业务信息传上门,排忧解难找上门,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第8篇:网络文明建设制度范文

一、要进一步理顺体制

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流动人口管理的网络的确得到了完善,组织也得到了健全。就我镇而言,上有领导组织,中有专职管理机构,下又有管理服务站,三级管理网络已基本到位,但实际运作中,工作“脱节”的情况依旧存在。暂口办与派出所,暂口办与村管理服务站之间,一些专管员与责任区民警、村干部之间职责关系不明确,各自的职能和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各自为营,工作形不成合力。“两张皮”、“多张皮”现象还相当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公安对暂住人口管理上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认为现在外来人口管理是政府部门的事,与公安无关了,导致公安民警特别是责任区民警对本责任区的暂住人口管理意识淡漠,有的甚至置之不闻。客观上,又由于市委[2001]18号文件规定,各镇成立暂住人口管理办公室,负责本镇的外来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并隶属于镇政府,再加上原来公安对责任区民警考核中的一块暂口管理内容,单独切出来考核到派出所,即使涉及到的一些内容也进行“粗化”,更显得与责任区民警没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导致责任区民警存有暂口管理工作与我无关、非我所为的偏面认识;二是暂口办的指导、协调职能未能很好发挥。一方面按4‰配备村级暂口专管员,他们的经费还有60%是由村支付,故受村支配的其他事务性工作较多,“专管员不专”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这支队伍绝大多数是由原来的村级夜防队转化过来,人员好多是村干部的亲朋好友,老爷架子较重,人员的总体素质较差。同时,我们暂口办同志本身所具备的素质也不高,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及组织协调能力还有待于提高,难以承担指导、协调、督促的工作职责;三是我们现有的考核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我们制订了一些考核办法,但仅仅流于形式,内容不细、要求不高、力度不足。没有对村暂口管理服务站、专管员、责任区民警实行联动考核,没有联动派出所参与、把暂住人口的管理责任真正落实到责任区民警及专管员身上,没有将专管员报酬奖金与工作实绩挂钩,使其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责任性难以真正落实。

为了彻底改变工作“脱节”,指导“不力”、机制“不活”的现象,一要统一思想,加强教育,切实提高对暂住人口管理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努力克服在公安责任区民警中“非我可为”、“与我无关”的片面认识,导致出现“淡漠”、“放任”、“弃而不管”的现状。派出所作为暂住人口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责任区民警作为暂住人口治安管理、户籍管理方面的中坚力量,要进一步明确暂口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正确处理好派出所与暂口办,责任区民警与专管员的职能关系,通过强化责任落实,使责任区民警切实担负起对村暂口管理服务站和专管员的具体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确保管理措施操作到位。二要理顺管理机制,提高队伍素质。首先要明确村暂口管理服务站是镇暂口办下属的一级管理机构,村级暂口管理员受聘于镇暂口办,受暂口办直接领导,其工资福利待遇由市、镇两级全额负担,其次配足配强专管员队伍,按4‰配足专管员,并对现有的这支专管员队伍进整顿,对那些年老体弱、文化程度低、法律知识贫乏或工作吊儿郎当、出勤不出力者予以辞退,把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各方面素质好、热心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及时充入到管理服务站。同时,要加强相关理论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邀请上级业务部门领导来指导上课、发放有关法律、法规业务资料、跟班培训及走出去“取经”等途径和方法,来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抓紧实施“二级捆绑式考核”,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和健全,为彻底改变责任区民警与暂口管理工作“脱节”,镇暂口办同志坐量办公、监督指导不力,村暂口管理员做好做坏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大窝饭”状态。我们在借鉴兄弟乡镇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镇实际,出台了“二级捆绑式考核”办法,以此来缓解和改变这一现状。所谓捆绑式即我们把责任区民警、责任区协警、镇暂口办同志、村暂口专管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联动考核,每月一次,同工资、奖金挂钩。镇暂口办同志按一定比例划定管理区域,明确每位同志的暂口管理责任区(与责任区民警的责任区相对应),所以一个暂口管理责任区的责任人有一个责任区民警、二个协警、一个镇暂口办同志及若干个村级专管员。所谓“二级”,即镇里专门成立考核组,考核到每个暂口管理服务站,而责任区民警和暂口办同志根据本责任区的实际情况,再考核到每个专管员。通过这种“二级捆绑式”的考核,可以充分调动民警、暂口专管员的工作责任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打破了原来的“大窝饭”机制,使每个同志都感到有危机感和压力感,从而增强每位同志工作的责任和动力。

二、转变观念,强化服务

管理与服务是我们暂住人口管理工作中的两个方面。管理应寓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切实改变登记、做证、收费等原始操作,调整单纯的“为管而管”的工作思路,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不难发现,我们暂住人口管理上还仍滞留于登记、做征、收费这几个简单环节上,镇暂口办似乎视登记、做证、收费为主要工作职责。上半年登记、做证忙完之后,下半年基本无所事事,各村的暂口管理服务站,则主要负责暂口的登记和照片的收集,同时村管理服务站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则是收取暂住人口的卫生费,看似这支队伍一年四季忙忙碌碌,但都是简简单单的为收取每人每月6--8元的卫生费。除了这些登记、做证、收费工作之外,镇暂口办、村管理服务站谈不上有其他服务的功能和职责,所以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切实突出对暂住人口实现“人性化”管理。首先,要在我们这些管理者的认识上转过弯来,树立管理应寓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的工作思路,克服管理就是登记、做证,就是收费的片面理解,应充分认识到暂住人口管理这项工作具有的广泛的工作内涵,我们无论是从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角度,还是从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的本身要求,都要求我们做好服务这篇文章。其次,在具体管理中,大力倡导“人性化”、“本地化”管理,一方面我们要从政治上关心外来务工者,结合现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提倡、培养和吸收外来务工者中的先进者入党、入团,在平时的组织生活中,要吸纳他们中的积极分子参加,引导他们主动向党、团组织靠拢,使他们也同样感受到组织大家庭的温暖,经常性召开外口代表座谈会,倾听意见,收集建议,切实体现民主与平等。另一方面,我们要从生活上关心外来务工者,我们要经常上门走访,聊聊家常,问问寒暖,尽力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碰到的种种困难和不便,如适时解决外来民工子女幼托、入学问题,作为政府,我们要宏观调控、合理布局,鼓励和扶植民工子弟学校、幼儿园,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要尽快建造暂口公寓,尽力改变暂口居住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成立信息中介机构,帮助外来务工者解决就业、租赁等实际困难。成立投诉中心,认真做好维权工作,切实保护外来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还要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服务上门,要充分考虑外来务工者的生活、作息规律,有时他们做一本证要请好几次假,所以我们要采用一次性解答,延长工作时间、主动上门做证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来切实方便外来务工者。

三、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而在这众多的工作中,我们不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学会弹钢琴。当前,我们在理顺体制、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根据本镇实际,在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着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对暂住人口居住点的管理

暂住人口居住点的管理,是我们整个暂住人口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积极探索暂住人口居住点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暂住人口居住点,目前可分二类:一类是集中居住点。如公寓楼、厂企业集体宿舍,对这一类的管理,我们一定要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严格按照“谁投资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管理思路,政府则做好管理业务的指导、管理责任的监督,具体事务管理则由受益单位来履行;另一类是出租私房的管理。这是整个暂住人口居住点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人多、量大、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是出租私房管理工作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致力于这项工作。当前,在对出租私房管理中,我们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摸索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如“六统一”的定位管理“一册、一图、一卡”的旅社式管理,在实际工作也应该说是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同有序管理的要求尚有差距。为切实服务于现实斗争,本人认为,出租私房的管理应该从源头管起,从源头上来堵住出租私房的无序化。一方面,以村为单位建立信息介机构,各村欲出租房子的房东在出租前先向本村的信息中介机构提出申请,并进行登记,填写欲出租房屋的间数、面积、可容纳人数,提交房产证或其他有效证明,然后,引导欲租赁出租房的暂住人员到该信息中介机构先来登记,提出申请,中介机构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合理的中介安排;另一方面,采用定向居住方式,在目前,集中居住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由用工单位出面“承包”某一区域的出租私房,确定这一区域为该企业的宿舍区,这样既可以有序管理出租私房,方便申请、登记、介绍、出租等程序规范有序外,也使我们对出租私房的情况、底数一目了然,同时也可实行双向管理,企业与村、房东共同管理,使用工单位和房东切实履行起“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管理责任。

2、突出重点人口,实行分层次管理

要在日常登记做证工作以及坚持统筹兼顾,齐抓共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暂住人口遵纪守法表现和工作生活情况,按照“列得准,管得牢”的要求,划分不同层次对象,合理确定比例,落实不同管理措施和责任,全面推行暂住人口分层次管理。第一层次,有过违法犯罪前科及犯罪嫌疑人的暂住人员,由责任区民警为主列管,坚持公安机关函调联系制度,实行旅馆式管理,形成重点管控,运行有效手段实施控制、发现、打击和遣送。第二层次,工作不固定、社会关系复杂、暂住地经常变动的暂住人员和“三无”盲流人口,在责任区民警指导下,由暂口专管员为主,通过经常性上门走访,做到“人来登记,人去注销”;第三层次,其他暂住人员本着“谁用工、谁负责”和“谁留宿、谁管理”的原则,通过签订治安、计生责任书,落实用工单位业主和出租私房房东的管理责任,尝试实行托管制由村管理服务站专管员履行管理责任,房东承担应尽义务。同时,对出租的私房也实行分层管理,按居住人的表现、居住时间及房东的自我管理意识来分成一、二、三层次,有违法犯罪嫌疑且房东自我管理意识淡及责任性差的列为一层次,要求专管员每天都要上门检查;人员进出及变动频繁且房东自我管理意识也比较谈薄的,列为二层次,要求专管员每星期上门检查一次;把长时间居住、人员稳定,而且房东责任性强的,列为三层次,专管员只需例行性检查。通过对暂住人口和出租私房的分层次管理,使我们的工作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实行信息互动,资源共享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