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优秀案例范文

传统文化优秀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优秀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优秀案例

第1篇:传统文化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03-01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由于社会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传统文化遭受了一定的侵蚀,也对人们的观念意识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高中生正是学习认知、学习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引导他们去学习传统文化,秉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衣钵,为他们的健康发展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传统文化渗透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先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繁荣的重要精神财富。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相关的课文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知,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丰富教学形式,做好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生由于其学习认知有限、学习能力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学习的困难。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由于理论性较强,加上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式”教育、“填鸭式”教模式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厌倦与疲劳。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丰富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做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

三、拓展知识范围,培养传统文化认知

著名的教育大师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只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课本知识只是这个知识体系中的一小部分,是一些代表与典型案例。同时由于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知识无法在课本中体现出来。所以在教学中,也需要教师能够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不断的拓展课堂的知识范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比如在教学《归园田居(其一)》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初中时期学习的《五柳先生传》,让学生再次温习作者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表现出作者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作者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作者的相关生平经历以及代表佳作,比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透露出来的田园特色与自由精神,让课外知识的渗透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四、引导学生探究,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做好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培养,以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认知,让他们能够进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让他们去发现课本中蕴藏的传统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同时教师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短歌行》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讨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很多学生看来曹操是一个奸臣、小人,但是在文章中,给人展示的却是一个满腔抱负、充满感彩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讲述历史上曹操的相关案例,给学生展示一个立体化的曹操,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曹操的相关案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挖掘这些内容,就能够很好的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感知。

五、鼓励学生实践,做好传统文化传承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外文化的流入,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人们遗忘的危险,特别是一些传统节日,人们由于好奇、赶时尚,更愿意过一些外国人的节日,而对于传统的节日则心不在焉,这也导致传统文化的逐步遗失。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通过学生的实践来做好传统文化传承,在加深学生学习认知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刻意义,为传统文化的发扬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在每年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腊八时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节日诗词佳作,同时让学生进行朗诵、解析、体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各个节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第2篇:传统文化优秀案例范文

创客教育是把“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协同探究”的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模式,提倡“做中学”“体验学习”及“项目式学习”等开放式学习方法,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技术原理、人文内涵等。本文以杭州StarLab创客空间自主研发的创客作品“皮影戏”为例,探究创客教育如何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电子皮影,现代化的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在光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一种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传统皮影戏的制作需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完成等八道工序,这个过程汲取了中国帛画、画像石、壁画等手法与风格,将皮影戏精妙的制作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个过程太复杂、费时费力,而且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能够掌握的人非常少,可复制性弱,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StarLab创客社区制作的电子皮影盒子结合激光切割套件、电子编程等数字化工具,简化了传统皮影戏的制作工序和操作要求,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可复制性强。

电子皮影通过三维建模和激光切割技术,使用亚克力作为制作人物的材料,真实再现了皮影人物的姿态神韵,而且大大简化了加工工序和加工时间。电子皮影戏的舞台部分采用木质框架,通过榫卯结构进行安装固定,可快速搭建出皮影戏所需的舞台、灯光、幕布等。同时,激光切割结构件能够与电子元器件进行结合,通过编程就可以实现皮影戏表演。

电子皮影进课堂,科技与传统的和谐统一

在电子皮影戏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掌握三维建模、激光切割等技术。通过参与到皮影戏道具制作、皮影戏人物角色的制作以及皮影戏舞台框架的搭建,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传统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及演绎过程。

传统皮影戏需要表演者通过手部的精准动作控制角色,对表演者的技能要求非常高,并不是人人都能参与;而电子皮影采用Nova电子元器件和图形化编程软件,使皮影戏人物动作、灯光、音乐等实现智能化操作。同时,加入示范操作使观众能够通过旋转电位器设置动作路径,参与到皮影戏表演中来,增加了皮影的互动性。

课堂学习中,学生需要认识各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和使用,通过编程设计实现皮影戏表演功能。这就要求学生从传统皮影戏中单纯的“看戏”心态,逐渐转变为参与皮影戏道具制作、编剧、表演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性。

跨学科知识融合,渗透传统文化

电子皮影戏的制作包含了美术、文学、音乐、电子、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教学案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中国皮影戏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了解其表演形式、制作过程、艺术特色、代表作品等。同时,还需要学生结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发挥创意,自己设计人物角色、形象、动作和故事情节,选择背景音乐,布置舞台效果,完成一整的皮影戏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学生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视频等,以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充分展示其综合素养。

通过学习皮影戏复杂的制作过程,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关注我国传统文化,传承艺术经典。电子皮影戏的功能原理,让学生能蛄系生活,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理解生活中的科技,利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第3篇:传统文化优秀案例范文

(一)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什么

21世纪的媒体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什么?这是媒体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的社会变革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思想、知识和精神泛文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基本上谈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核心:遵道守德,持中和谐。我们的节目内容的根,应该立足于此。这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引起百姓共鸣,并收到良好的收视效果。

(二)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继承

媒体环境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其宗旨是:古为今用。其形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深入式如书法专访,节目当深入到中国传统书法历史背景,书法渊源,书法传承,美学欣赏等;

2)穿越式如历史文化古迹,还原历史场景,政治风貌,经济分析,文化内涵等;

3)嵌入式如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既能诵读经典著作,欣赏其思想内涵和韵味,又能结合当今,汲取营养,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4)开放式形式多样,事件本身内含传统因素,或事件中可挖掘出传统因子,或事件可用传统元素加以分析等等。在节目中,可用其一或几种方式糅合到一起。实践证明,媒体环境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增加节目的厚重感。

(三)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发展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否则,便没有生命力。在继承中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传统文化与当下结合媒体下的传统文化宣传,重在宣传,切入点在当下。这种结合应该是有机、自然和有效的。忌空话连篇,泛泛而论。

2)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任何宣传都会有时代烙印。作为媒体人,应该在时代洪流中,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3)传统文化须汲取新的营养一个民族的文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需要不断汲取外来营养。同样中华传统文化必须汲取其它优秀民族文化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4)引领传统文化向前发展媒体人有责任和义务引领传统文化向前发展。所以媒体人须具有:一定高度、广阔的视野和超前意识,通过节目引导传统文化向前发展。

二、媒体环境下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透视和辐射

(一)案例透视

目前,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有喜亦有忧。喜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互助友爱,传递正能量;忧主要表现在:吸引眼球而忘记深层次分析和引导。以下是几则报道分析:

案例一:盐城广播电视台爱心传递系列活动:最美孝心家庭评选活动;公益圆梦行动;“广电温暖教室”;暖冬微公益活动等。深度分析:

1)孝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百善孝为先。子女赡养老人,是责任,是义务,是美德。弘扬孝心美德,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仁在中国传统道德价值体系中,仁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道德目标。仁是指怜悯之心、仁慈博爱之心。盐城电视台的记者、主持人来到一些社会弱势群体中间,帮助他们圆梦,传播爱意和温暖,让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奔向幸福。

3)爱“广电温暖教室”是为困难家庭的孩子送温暖。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在他们幼小稚嫩的心间撒播爱的种子,在不远的将来必定可以收获一片广阔无垠的善良之林。

案例二:2014年2月10日,两位准备到盐城农业银行汇款的老人,由于在银行门接不慎,导致两万元纸币瞬间散落并飞舞在大风中,众人纷纷伸出援手拣拾。深度分析:

1)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治国的根本。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个全民族共同认可的普世准则。通过此案例宣传,倡导不贪不占、诚实守信、崇尚道义的美好品德。

2)修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如果人人行好心、做善事,互助友爱、和谐温馨的社会风气很快就会形成。

3)道义在成语里,有舍生取义,义薄云天。当义与利矛盾时,当取义舍利。我们的社会,应弘扬正气。得利不损人,是道义的最低要求。以上案例说明,节目中融入传统文化因子,进行深度分析,则增加节目的厚重感,引发人们思考和共鸣。

(二)能量辐射

上述案例,如果深度分析做到此,可以说节目已经有一定内涵和深度。作为媒体人,我认为仅此还不够,还应进一步提升。把汇聚的正能量辐射出去,影响到更大范围。以上述案例为例。盐城台邀请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来盐联合采访了此次盐城市民拾金不昧的事迹。2月10日18:35盐城电视台《盐城新闻》2月12日18:00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2月12日22:00央视《晚间新闻》2月15日央视19:00《新闻联播》(江苏盐城《众人“追风”2万元失而复得》)2月18日央视19:40《焦点访谈》(“文明天下”系列报道以《面对散落的钞票》为题进行了重点报道)其它媒体:《凤凰网天下》进行了报道。本省省台报道,其它省台报道,其它报刊媒体报道等等。真可谓:小小一则报道,能量辐射全国。

三、媒体环境下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使命

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是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媒体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习提升,变中华传统文化为媒体宣传资源

博学众采,自我提高。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庞杂,博大精深,媒体人应该夯实基础,自我提高———古文化的提高、修为的提高、认识水平的提高。只有做到肚中有货,用时才会有神来之笔。只有资源库中的东西多了,媒体宣传的资源才丰富。自然嫁接,为我所用。媒体中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自然地嫁接到媒体中,融合到媒体中。过程中应做到顺其自然,恰到好处,千万别牵强附会。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华传统文化的许多理念,如“天人合一”宇宙观,它所包含的价值因素应当为现代人重视、继承和运用,它的内含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普遍规律,既是总体的观念,统一的观念,也是发展的观念,人本的观念,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提高境界,引导受众遵守中华传统文化准则

推崇高尚价值观。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传统价值观的回归和建立。中央在1月4日召开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提出,要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使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提高价值判断力。着力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要坚持从小抓起,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弘扬中华文化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升价值判断力。增强道德责任感。世界在发展,道德却在退步甚至沦丧,这是当今全世界都该关心并警醒的问题。作为媒体人,更应有这样的责任和意识,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层面的走向和发展,引导及干预人们的道德倾向和走向。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实践,来解答人们的忧虑和困惑,安抚心灵,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教育后代,重拾民族文化的精髓,构建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体系。

(三)结合时代,光大中华传统文化

第4篇:传统文化优秀案例范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论及特征

1.传统文化的人格体现儒家的理想人格。在儒家的理想人格中,认为最高人格的体现为圣贤。而圣贤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是要与天同德,与大道同行,克己复礼,兴国安邦的高尚品格。儒家圣贤的人格主要体现在仁与礼的统一。道家的理想人格。在道家的理想人格中,提倡隐士。即真人,至人,神人。主张淡薄本性,无为不争,已达到人性和自然最原始的状态。在道家的思想中,提倡返璞归真,无为而治。法家的理想人格即为英雄。认为要追求自身的实际理想,凭自身的力量争取社会地位。提倡法不阿贵,唯法所在。在法家看来,法令制度高于一切,无论君臣,在法令面前一律平等,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佛家的理想人格提倡超尘绝俗,认为万物皆空,明心净性。在佛家的思想中,佛就是泯灭七情六欲的超人,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万般皆空像的心态。

2.中国传统人格教育理论的特征第一,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格。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就是表面天地之间人之性命最为珍贵,体现了人的价值。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就是指人的追求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表明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是中华民族的行为模式,注重挖掘人的价值,获取他人的尊重,一方面做到自爱,自尊;另一方面做到理解人,尊重他人。第二,崇尚仁爱理念。孔子特别注重“人”的突出地位,仁爱是人性之基本,通过自身的美德,达到人与万物的统一。在理想的人格教育中提倡,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行,另一方面也要将德行推向社会,造福社会。第三,重视修养实践,崇尚理想人格。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将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作为自身的追求根本,通过道德理论的熏陶和道德实践的累积达到人身外在和精神内在的统一。

二、传统文化与现阶段人格教育的融入

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整理,塑造高职学生优秀的人格,以经典“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为重点;以仁人志士为榜样加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励志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

1.思政教育体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在现行高职思政教学体系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导向性融入思想道德修养课,用心弥补现行课程的人文精神的不足,增加课程的育人功能。高职学生的道德修养不能被文化课的知识性要求所取代,教学与评估只能以育人为中心,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道德修养课程,可以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引导学生的道德思想,培养人格健全和道德品质优秀的大学生。

2.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网络、影视建设网络、影视等公共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在专门优秀传统文化网站中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职大学生提供一个干净绿色、健康有益的网络和影视环境,转移人格教育的重要阵地。

3.在校园人文环境中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高职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战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对高职大学的道德人格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校园文化中的历史传统和思想追求能改变学生的价值观、理想和道德信念。如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北大的兼容并蓄,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代的青年才俊。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高职学生人格教育的理论价值

1.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择业观方面,高职的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就想着找到非常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敬事而信“,“建功立业”的精神是值得当代高职学生借鉴的。很多成功者和建功立业的人都是从很艰辛的基层工作做起。通过传统文化中典型的人物案例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保持达观的择业心态,“天生我才必有用”,有才华有德行的人最终会被发现。保持不断进取的信心是帮助高职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有利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许多人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因而往往造成与同学交往胆怯、与教师“顶牛”、与父母关系不合;还有一些学生交往重实惠不重原则,请客送礼、拉帮结派,这种友谊自然不会长久,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交往能力。因此,利用传统的道德中强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让他们更加能够明白尊重他人,勇于承担,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3.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诚信品质。诚信是做人之根本,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诚信品质的培养在整个人格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良好经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整个社会道德文化进步的需要。因此,通过传统文化培养高职学生诚信的品质至关重要。

4.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道德自律。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就导致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也就表明,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有自律意识的人。在道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第5篇:传统文化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自然辩证法》课程 案例应用

《自然辩证法》课程是高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是以理论为指导,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课程。2012年高教版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的编写,增加了“创新型国家”这一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技术观,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针对这一内容,除了采取传统授课方法外,更适宜采取案例教学法。从学习理论看,案例就是库恩所称的“范例”,具有情境性、具体性、易迁移的特点。因此,从课程目标和定位看,《自然辩证法》课程在这部分内容的案例应选取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典型范例,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在该内容的教学设计上,我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案例有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

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几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1]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自主创新的实质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其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2]从广义上讲,基于本土科技知识进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都可视为自主创新的范畴。本文所探讨的科技自主创新案例主要聚焦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当代自主创新,即我国科学家在继承传统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科学技术资源和方法,解决了现代科技问题,并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作出独特的原创贡献的案例。

二、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案例应用的可能性

案例教学以案例的收集为出发点。中国具有丰富的传统科技资源,几千年的科技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思想与方法,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李约瑟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洋洋洒洒七大卷三十四分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整理研究挖掘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未全部出版完成,便是中国古代科技资源极其丰富深厚的一个明证。李约瑟对此感慨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证明这是一个绝对的金矿。古代和中古时代的中国科学成就,一再表明足以使人眼花缭乱。”[3]面对这座“金矿”,一些当代中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已经有力地显示了传统科学在当代的巨大价值,这些资源至少通过以下两种类型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可能。

1.传统科学思想方法解决现代科学问题的案例。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数学家吴文俊的自主创新工作。吴文俊在深刻领域与继承中国传统数学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数学和当代计算机技术,一举解决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问题,开启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新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并被广泛运用于智能计算机、机器人学、计算机图形学、工程设计等多个不同领域[4],在国际上形成了自动推理与方程求解的“中国学派”[5],为此,他在2000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外,还有翁文波提出的包括可攻度性方法和干支法等信息预测理论与方法在天灾预测中的运用,任振球特大自然灾害触发机理研究及预测,徐钦琦提出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6]等,这些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已然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科学原创力,为《自然辩证法》课程提供了丰富案例。

2.利用传统科学史料研究现代科学问题的案例。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不甚枚举。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利用历史文献资料收集冰川进退、湖泊冻结、动植物分布等资料,采用数学方法加以分析,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气候波动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这种气象学历史研究方法开创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天文学方面,席泽宗发表的《古新星新表》,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在天象观测资料方面完备、持续和准确的巨大优越性,考订了从殷代到公元1700年间的90次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纪录,使之成为这方面空前完备的权威资料,为超新星这一天文学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新局面[7]。近几十年来,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研究超新星遗迹、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哈雷彗星的轨道演变等许多问题,也逐渐成为热门课题,如英、美、日、韩等国都有人在研究[8]。另外,在李四光、竺可桢的编制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势必在当前的地震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科学家自主创新案例应用的教育意义

《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课程,除了使学生梳理正确的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其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的沟通作用,这是新版教材将“树立科学技术战略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纳入教学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中国科学家在当代自主创新的案例教学,课程目标将以更具现实性和启发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把以上几方面的沟通作用较为集中地凸显出来,有利于体现《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科学功能、历史功能。同时,通过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案例教学,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以小见大的效果,其意义颇为深远。

1.融合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自2010年8月教育部出台《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试点工作方案》后,《自然辩证法》课程由原先理工类硕士生必修课调整为不分学科、专业均可学习的选修课,同时课时也有所调整。在新的课改方案下,课程面对的是人文类和理工类的研究生,根据该课程的本身特点和学生的培养目标,《自然辩证法》课程应搭建起科学与人文的桥梁,“通识”教育的内涵更加凸显。硕士研究生是高素质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精神资源。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的案例涉及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古代及现代的科学思想,具有融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2.引导研究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的课程,《自然辩证法》课程面对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关注中国背景下现代化建设中的科学技术自主创新问题,有助于使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中国道路形成自觉思考,增强使命感和自觉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近些年的自然科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获奖的科学家个人或科研团队,并透过他们解读当前科学发展的新特点和动向,学习他们在研究时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不仅贴近研究生的科研实际,还可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技术战略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文俊、竺可桢、席泽宗等老一辈科学家对传统科学的创新案例,不仅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仍具有巨大价值,还在国际科学界为中国科学赢得了尊重,对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现实的科技创新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借鉴中国传统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现代的科学问题,使他们重新认识我国的科技资源,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课程中,以案例为切入点带动整个教学,通过生动的讲解,再配合图片再现、视频观看、分组讨论等方式充实课堂,可以达到良好效果。中央电视台十套《大家》栏目推出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特别节目《荣耀中华》,便是一个很好的视频素材。

4.提高科研创新的方法论自觉。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新的时代需要我们认真发掘中国传统科学的资源。在分析案例后,要进行必要的方法论总结和提升,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方法论自觉。例如吴文俊案例的方法论在于突破西方中心论下的科学观,以历史主义恢复古代数学的规范,但同时又不拘于本土知识传统,而是在此基础上,以西方数学为观照,以当代科技发展为创造性转化的发酵剂,融会中西,贯穿古今,为中华科学的复兴开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通过案例的方法论解读,有利于学生树立起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方法论自觉,在现实的研究工作中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在当代的科技中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形成文化自觉,保持开放的姿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适应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能力,为文化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准备与基础。

四、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重在分析。案例教学绝不是一些典型案例的简单罗列,也不是简单地播放和观看录像。录像、图片、文字、讨论等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启示,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深化。因此,案例教学应在案例的分析上下工夫,真正做到深入解读,而不流于形式,起到“解剖麻雀”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吴文俊的案例进行分析时,必须围绕三点展开分析和讨论:一是在传统科学文化的教育内容上,应在与西方数学比较的前提下,讲清楚中国传统数算法化、机械化的特点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问题;二是在自主创新方法论上,讲清楚吴文俊使用的历史主义原则对古代数学的研究、以西方数学作为优秀文化资源和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创新转化手段的自觉性;三是在意义阐发上,讲清楚吴文俊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当代启发。只有凸显这几点,案例教学在上述几方面的教育功能才能很好地体现,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举一反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6:6.

[2]郭贵春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06.

[3]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李约瑟博士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论文和演讲集(1944-1984)[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

[4]张维.不断创新的著名数学家――吴文俊[J].自然杂志,2007(4).

[5]吴文达.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理论及方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1).

[6]李世.科技创新与中西文化互补之我见――六个典型实例的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05(4).

[7]李正风.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概念、特征与方法[J].南京社会科学,2012(4).

[8]席泽宗.科学史十问[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5.

第6篇:传统文化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价值体系和伦理规范,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基因和识别码,校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离不开传统文化。因此,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有利于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当前形势下,利益追求的多元化带来大学生价值追求的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许多新的挑战,结合我们的调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重现代、轻传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中心倾向,中华文化中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人文精神遭到冷落。高职学生对传统伦理秩序、传统道德内容、国学经典知之甚少,而对现代大众文化、快餐文化却津津乐道。我们在高职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仅有3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对传统文化经典有一定的了解。

2.重视举办活动,忽视育人功能和理论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举办活动,但是在活动中存在一个问题,即过于重视活动的形式,忽视活动要达到的实际效果,忽视活动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功能。比如在调查问卷中问学生“在我校正在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艺术活动中,你是否受到良好的教育”,45%的同学认为“不能”,“你对活动的效果是否满意”,40%的学生说“不满意”,这说明活动方式与所要达到的效果与学生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

3.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学生伦理道德教育资源不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德”“善”“和”三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从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虽然都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吸收传统文化优秀道德资源,在传统文化和教材内容的融合上明显不足。

4.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存在传统文化践行危机

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45%的受访大学生崇拜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认同。他们认为圣诞节一类的西方节日比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加重要,他们崇尚美国大片、韩剧、日本动漫,甚至对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也非常崇拜。另外,大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价值观扭曲、缺乏爱心、道德冷漠、信仰迷失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高校存在传统文化践行危机。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尊重文化经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用传统文化洗涤大学生的心灵,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效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真正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课堂教学中,高职学校理论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把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经典案例自然地渗透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通过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也可以在各班级创设“读书伴我成长”主题活动,配备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开展相关的阅读和征文比赛,用经典开启智慧,洗涤心灵。

2.重视校园文化设施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建筑设施条件的完善是建构良好校园环境的重要基础。在校园建筑设施建设过程中,恰当规划,凸显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在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比如在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中,设置文化长廊、历史名人的塑像、名言警句、传统节日活动场所的设置等,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

3.重视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民族自信心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立足本土文化,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如以丹东本土文化为依托,可以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和优势,以虎山长城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虎山长城历史和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依托本土文化,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发展模式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校园文化实现自身的特色化、品牌化。

4.推陈出新,整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拓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里的应用范围、空间和形式,要以现代化的理念和模式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时代性。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文化活动,比如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对学生进行抗战斗争史和抗战精神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

第7篇:传统文化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标志设计 具体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不但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现代平面设计师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汉字、书法、吉祥符号、传统色彩等元素,从中汲取精华,获取创意资源,并将其转换为自己独特的视觉设计语言,用现代设计手法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得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这种现象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尤为突出。

现代标志设计,是为了表明事物特征、树立品牌形象的设计制作的记号、商标。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简言之,标志设计即是折射人类文化缩影的一种特殊的由文字或图像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原始社会的岩画、图腾,商周的象形符号,秦汉的封泥、印章,唐宋的挂旗、幌子、招牌等都是现代标志设计形成的萌芽。而在今天,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纵观当代不同国家的标志设计,不难发现文化特征是其中优秀作品的最大魅力所在,没有文化根源可循的设计往往是肤浅的、无生命力的。由此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汉字、吉祥符号、传统色彩角度出发,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分析,简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的具体运用。

一、汉字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古老的汉字跨越几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形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加之其“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标志的最原始形式。汉字与其他民族的文字相比,有直观、简洁、准确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特点,用来作为标志设计的元素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首先,汉字以象形为基础,对自然物形的模仿是用简单的笔划完成的,具有文字符号的性质。这与现代标志设计有相似之处,标志设计正是将事物的内在信息用具体可见的简洁符号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汉字是一种形意结合的文字,即使是单个汉字也可代表一种或多种意义,独立完成标识、状物、抒情、审美诸多功能,具有清晰明了的视觉传达能力,让人望“字”明义,这是拉丁文字中的单个字母所不能完成的。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以汉字为主体的幌子、字号等传统视觉符号的设计形式。最后,汉字的方块字型具有强烈的造型性、创意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这与标志设计追求的独特性、符号性暗合。

一些设计师巧妙运用汉字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将汉字作为原型,设计出了许多优秀的标志作品。香港设计大师靳棣强先生为“中国银行”设计的标志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作。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古钱币和中国独有的红绳相结合的形式。“铜钱”与银行的行业特点相吻合,而古钱币与红绳巧妙结合所形成的汉字“中”字既代表中国,又像是两扇上了锁的门,象征安全与守信。整个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寓意“天圆地方”这一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体现出中国精神和特有的文化特性。正是因为借鉴传统、古为今用,才使得“中国银行”这一形象在现代的造型中蕴含民族特色,内涵丰富、极具哲理而又简洁易懂,自诞生之日起便深入人心,拥有不朽的生命力。又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汉字、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以中国传统的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选取汉字“京”字经过拟人化的艺术处理,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欢呼着迎接胜利的人形,用浓重的中国韵味体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新奥运精神。

二、吉祥符号与现代标志设计

吉祥符号主要指那些表达吉祥愿望和祈求神祗降福的纹样、图案及特定的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据考证,吉祥符号源自于古代的祈盼意识,认知水平的低下和不安定的生活促使人们在恐惧和神秘的情绪中产生了原始的祈福心理需要,人们在自然物上刻上特定的图案、纹样、文字,以祈求风调雨顺、天遂人愿,于是吉祥符号就产生了。诸如动物纹样中的龙、凤、麒麟、鱼、龟、喜鹊;植物纹样中的梅、兰、竹、菊、牡丹、莲花;人物纹样中的门神、钟馗、寿星、八仙;符号纹样中的万字、如意、盘长、双钱、八宝;文字纹样中的一团和气、二龙戏珠、四季平安、六合同春、八仙贺寿,等等。中国传统吉祥符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传承与发扬它,将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企业形象标志设计之中,必定会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吉祥符号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历史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吉祥符号的应用,也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觉语言和新的设计思路。有关将传统吉祥符号融入现代标志设计的成功案例举不胜举。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采用中国传统图形“盘长”为原形,以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造型为基础,象征着吉祥如意,也体现了每一个人心心相连、团结一致的精神。“盘长”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表达了人们四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美好意愿。联通标志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整个标志造型新颖,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底蕴,准确地表达了通信公司的经营理念。这种吉祥寓意的运用,使我们的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息,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又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取材于古代的凤纹。凤纹是神化了的想象中的生灵,相传它出现在哪里,就会给那里带来吉祥与幸福,因此人们用它来表达心中所憧憬的美好理想与愿望。韩美林先生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的标志恰是取此意,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只美丽富贵的红凤凰,极具民族特色又不失形式美感。标志中的凤凰图形以展翅高飞的潇洒姿态寓意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将象神鸟凤凰一样,给人们带来快速、舒适的飞行服务和可靠的安全保障。

三、中国传统色彩与现代标志设计

中国传统的色彩体系为“五色体系”,五色指赤、黄、青、白、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红色和黄色为最尊贵色。所谓“赤,赫也;太阳之色也”,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黄,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黄色,具五方之中主宰地位,被认为是帝王之色,神圣不可侵犯。另外中国传统色彩讲究五行对应、相生相克、趋利、求生、大吉大利。

中国传统色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断丰富,为现代设计中色彩的分析及处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在一些当代标志设计作品中依旧能感受到朴素与浓艳、大俗与大雅的中国传统色彩的独特个性。如象征喜庆的“中国红”这一中国传统色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中的应用。会徽的主色调采用大红这一历来被视为中国的代表性颜色,红色是东方的太阳,红色是生命的圣火,红色是中国人对吉祥美好的礼赞,红色是中国人对世界的祝福和盛情,红色是中国人喜庆热烈的心情,红色是北京激情活力的象征。

综上所述,作为品牌形象的象征符号――标志,浓缩着企业和团体的特征、信誉和文化,代表着品牌的价值,进行具有中国文化特点和民族风格的优秀的现代标志设计,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古为今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现代的意识和方法加以演绎,赋予其新的意义和新的视觉感染力,让其精华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赵洁,马旭东.企业形象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第8篇:传统文化优秀案例范文

关于创新商业挑战赛 Ignite Innovation Business Competition:

源自哈佛大学商学院MBA课程,这种模式开辟了企业案例调研的新领域,让在校学生得以接触到当代企业真实的运营情况并参与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将研究西方企业的方法运用到中国传统文化企业,通过这种创新模式训练出来的学生不但更容易胜任500强企业高管,亦能负担起家族企业的传承。

2017年1月,创新商业挑战赛将延续青年学术论坛“贯通中西”的主题,继续把目光投向具有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代表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并选择在新加坡、泉州这两个极具比较意义的城市举办,全程由哈佛大学商学院博士导师带领,开启学生的商业新思维。

创新商业挑战赛将采用哈佛商学院的企业案例研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实战,以西方商业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企业进行创新性实践。

学生还将有机会与企业掌门人面对面会谈,了解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进行探讨。

透过当前学生都比较关注的商业主题,运用比赛的形式,与三家来自不同行业的传统文化企业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了解企业的运作和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接触这些传统文化,让他们知道这些在大众眼里很遥远的事物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重要的是以此增强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建立民族自信心。

接受这样的实战模式,学生将最终收获的是:

为期六个月针对传统文化企业的调研指导(冠军团队)

初步掌握策划一份真实的企业解决方案的能力

学会撰写一份商业计划与进行现场展示报告

世界顶尖学府导师们的联合指导与推荐信

一份可以用来申请大学的学术成果报告

面试表现优秀者将会被授予1000-5000元不等的奖学金

及一个进入哈佛挑战赛决赛的机会

(决赛将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举行)

报名信息

招收名额:16-21岁/共30人

举办地点:新加坡/泉州

论坛时间:2017年1月16日 - 2017年1月23日

注册费用:33800元人民币/人

费用包含:全程安全保险、一趟往返新加坡的机票以及在行程中产生的食宿、会议、娱乐等费用

咨询电话:020― 38010865

第9篇:传统文化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 艺术设计 作用人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是一句得到具体实践之后的总结性语言,它将生活与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高度、合理的概括。不可否认,艺术这一名词的确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和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发展并衍生而成的一种文化。艺术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概念,而艺术设计则可以指代现实生活中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一般来说,艺术设计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在其形态结构上可以反映出它所诞生和存在的某个历史时期中的民族精神,或者文化风俗。艺术设计是文化精神和物质文明相互结合的产物,它的缔造者是文化精神,因此,艺术设计和文化精神两者之间的关系大约可以这么概括:无象的文化精神缔造了具象的艺术设计,具象的艺术设计反映出无象的文化精神。

一、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讨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义之前,我们先对传统文化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将它和历史古迹、物质文化文明等区分开。

笼统的来说,传统文化其实就是指一种历史现象,一种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演化而成的,可以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民族风情和民族特点的文化。它与历史古迹不同,历史古迹只是一种可以将某历史时期所具有的相关历史特点,通过外在形式反映出来的具象事物,历史古迹不会对它所诞生的那一时期的人民思想、生活产生影响,而传统文化则会。传统文化是植入历史,并对其所植入时期的人民的思想和生活都会产生影响。它是一种文化底蕴,抽象,无形。

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只有拥有着民族所独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才可能做到永不衰落;只有不失去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国家的传统文化,并利用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让全世界折服,便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二、我国现代的艺术设计理念所受到的文化影响

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上下五千年文化古国所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的价值也极其昂贵。在我国所拥有的五千年发展历史中,其传统文化先后受到了儒家、佛家以及道家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遗留下来的艺术设计作品也无一没有受到儒、佛、道三家学说的影响。

1、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信中庸,因此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走向中的中庸之道,大都源于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比如:儒家所提出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等多种建设工程的设计中,既借助大自然的天然条件,依山傍水,又运用了精湛人工技术,建造和修筑一些复古的亭台小榭,利用人工雕琢技术突出和再造了自然之美,从而达到人和环境和谐统一的境界。除此之外,儒家的中庸思想对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2、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的潇洒与飘逸也对我国的现代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老子认为,美在道,而道之本性在自然,即自然而然。老子的“道”有超脱现实之举,它超出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他侧重的是使我们用抽象的意向的思维与理解与认知。道家的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主要是丰富了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空间内涵,大大丰富了现代室内设计的空间理论。如空间的交错与通透,将室外的美景引入室内,室内空间的封闭与半封闭,彼此借景,加强空间交流感[1]。

3、佛家思想的影响

佛教禅宗的清净也影响着现代我国设计的价值取向,在我国特有的文化基石上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佛教宗派。它以少胜多,简到极点,能留给人们最大的思考空间与想象。在现代设计中能够在清净中给人带出沉稳的气度。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继承

现代艺术设计和当下的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存在的依附关系,其发展也要对自己的传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国的传统审美观讲究对称性和天圆地方,因此,我国当代设计也更倾向于严格的对称和结构的饱满。当今,我们身处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在全球一体化得背景下,新的理念和思潮以及西方现代文化已经给传统的我国文化带来了前所有未有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独有的语言、独有的形式独有的色彩和独有元素,有这些来诠释我们的当代艺术设计,并不需要完全背离我们传统文化。简单的照搬西方文化将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失去绚烂的民族特色和精神,而艺术设计最重要的本质就是要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的既是世界的。

如在现代艺术设计案例中:百年中行的标志设计也包含了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天圆地方”,即我国古代人的世界观。标志设计者采用了我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方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而且容易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四、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融合[2]

民族风格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是各种艺术设计的文化基础,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的具体体现。我国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要坚持自己民族风格,如果失去了我国的传统风格,那么设计作品将显得苍白无力。民族文化的精神有着更广泛的内涵、 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我们当代设计要在坚持自己民族风格的同时,要在其他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风格,色泽,时尚元素和用料中寻求灵感,使得自己的设计作品更具备国际性。

总而言之,现代设计就是在坚持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使其更加丰富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如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采用了传统的我国元素,我国印和书法,采用写意的手法来表现开放和包容的北京,这个设计不但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特有的民族元素,同样开放的构成应用也受到的西方设计同行的赞许。它体现了我们设计师对我国传统元素和文化的精辟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元素深刻的诠释,所以形成了自己具有东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并且完美的奖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去。当下越来越多的东方元素也被西方的设计所认同,同时也验证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特性和品格,在当代设计中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并在发展过程中要赋予他新的内容和形式,正因如此我们我国传统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繁荣。同时现代艺术设计实践活动也证明了我们应当用开放的思想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并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的展示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中华源远流长的千古文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