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

经济管理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管理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

「管理,无论做为一个学术领域,或是一种专业,近五十年来,似乎都获得社会、实务界和学界的重视;认为经由管理所增进的绩效,对于一国经济发展或企业经营,甚至非营利组织的运作,都有重大裨益。在这潮流下,管理巳成为一个领域,吸引了众多的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以及极高比例的青年人申请这方面的学位就读。

然而,我们也同样在社会上,无论自官方声明,或是一般言谈中,发现「管理被认为是一种令人生厌或亟应予以扬弃的思维和行为。所谓:以「服务代替「管理这种论调,在一些官员的交接典礼中,可说是屡见不鲜。似乎在这种场合,管理的涵义和上面所说的相较,完全是两回事。不幸的是,后面这种对于「管理的错觉似乎是更为普遍而深入人心,以至于造成一种心理,使得谈起「管理无法理直气壮。

问题应该是在于当初人们将英文所称的「management或「managing译为「管理所造成的结果。以中文而言「管和「理,以及并为「管理这一名词,巳有其约定俗成的意义,它们所给人的错觉是,管理代表:一方面有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又有被管理者或被管理的机构。前者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唯我独尊,而后者是俯首听命,由人摆布,身不由己。如果管理所描述的真是这种角色和相对关系,其遭人们厌恶并主张扬弃,乃是极其自然而合理的事。

事实上,对于「管理有些认识的人都知道,它绝无以上所认为的那种负面意义。「管理所追求的,乃是有效达成--机构的使命和任务--包括「利润,也包括「服务在内。尤其进入知识经济后,这种绩效的达成,必须依靠工作者之自动自发,自主创造,一个「管理者必须尊重并支持这种情况,绝非前此所指称的那种负面的管理。

当然,今天我们无意改变「管理这一译名,但是如何恢复它原有的和正面的意义,应该是一件「正名的大事。  「分工是价值创造的来源吗?

对于管理,人们一般有一项几乎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此即认为管理之所以能够提高效率,乃来自所谓「分工的原理。这一观念可溯及二百多年前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同样又经过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阐扬,其深入人心可说是其来有自。何况,分工--此即将一件事拆成若干不同单元,各由不同的人担任--还可兼顾「防弊与「保密的作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应用管理观念做一件事,几乎就等于说先将这件事分工来做一样的意义。

诚然,将一件事分解为单纯的单元,依科学管理精神确有利于找到所谓「最佳的工作程序,让实际工作者可以按部就班地做,还可以获得协调一致的效果,在工业社会生产或操作系统下,分工乃是让工作者配合机器的作业程序,成为其中的一部份或配角,让机器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然而,令人关切的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人将显著地自机器操作系统退出,这不但包括工厂生产自动化的发展,也包括白领工作者所担任的文书性和重复性工作。这种工作愈来愈多自管理工作转移到工程和信息技术领域,换言之,他们巳自「不可程序化领域转移到「可程序化领域,因而不再是「管理的重心。

但是这并不代表今后属于管理的工作缩减或变为不重要。而是说,由于今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愈来愈靠创新和创业的能力,使得管理的重心和对象转移到如何培育和激发这种创新和创业的能力上。问题在于这种能力是「不可程序化的,无法分解为单纯和标准化的单元;他们既不是重复性的,也没有方法事先找到最佳方法可用以规定工作者必须遵守照做。这时,在本质上,管理的重心不在于工作上,而在于工作者;对于所谓知识工作者或内部创业者只要给他们以方向的指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激励,并给予支持和资源条件,让他们或一个团队自己全盘负责成果。至于怎么做,乃是工作者自己的事。反之,如果仍然想要照当年科学管理所要求者,将他的工作事先分工,并规定他们照一定的工作方法去做,则要想获得良好的绩效,可说是缘木求鱼。因此在知识经济下,所称管理的分工原则在许多状况下是必须予扬弃的。 规划是「谋定而后动吗?

自古以来,人们就熟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所谓「预,即事先经过一番周详之思虑与规划。同时,古人亦诫知「谋定而后动的重要性,此亦即:有了计画再采取行动,以减少差误。凡此,都和管理理论所强调的「规划相吻合;尤其和所谓的「策略规划在精神上有相互贯通之妙。

事实上,在上述道理的背后,似乎存在有几点假定:第一、未来是可预知的,因而一机构可根据预知之状况有所准备;第二、规划和行动是可以分开做的。因此,先有计画,然后才采取行动;第三、预测和规划是由专业幕僚或专家--而非负行动或业务责任者--所担任。在实务中,组织中一般都设有「企划或「规划部门,就是属于上述幕僚或专家性质的单位。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上述假定都面临之极大挑战。我们从杜拉克所声称的「不连续时代到葛洛夫(Andy Grove)提出的「十倍速时代;再从奈斯比(John Naisbitt)所形容的「全球吊诡到韩第(Charles Handy)所强调的「非理性时代,这些杰出的学者和未来学家所共同强调的,就是这个世界巳非往昔那种可以「鉴往而知来的状况。企业对于未来的规划,基于所谓「策略意图(strategic intent)之成份远大于「事先规划的成份。

换言之,今后企业对于未来的因应,并不可能事先充分掌握与具体规划,而是在一定方向与使命的指引下,尽量保持最大的弹性。换言之,今后所依赖者,为由实际负责者之灵活反应,而非公司企划部门的事先安排或指示。事实上,在知识经济下,组织巳由金字塔型态转变为扁平网络型态;在后一型态下,组织中并不存在有传统那种集权式的企划和指挥中心。企业乃靠由第一线的团队组织对于外界改变同时拥有监视及反应之能力。由于这种自主团队兼具规划与行动的能力,才能迅速反应多变的环境机会与威胁,因此,传统那种「谋定而后动的讲法,在知识经济中是必须予以调整与改变的。 组织是为了创造「价值?还是为了制造「工作?

所谓「组织,在管理中应属于一极为基本而关键性的功能。一方面,组织为提供所有其它管理功能--如规划、领导、沟通与控制等--运作之架构,因此必须配合这些功能之需要,例如所谓的「结构追随策略,在管理学中巳属耳熟能详的一项原则。在另一方面,组织又可影响--甚至决定--其它管理功能之进行方式与效果,例如组织采集权或分权结构即有此作用。

以企业而言,在工业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来自机器设备之大量与重复性活动,因此,为了追求规模与效率的利益,遂导致了所谓金字塔型的层级组织的出现,使得规划、领导、沟通和控制必须在这结构中运行。在二十世纪中大部分时间,这种模式也产生不错的效果。

然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于价值之创造,固然仍有来自「规模与「效率之成份,但是这一部分巳非「管理的重心:一方面,它们巳转由系统或资讯工程领域所负责;另一方面,创造价值最主要来源乃是经由「创新。这种创新,乃建立在「非重复性之知识应用,「灵敏的巿场反应与「独立自主的资源调配等机制之上。在这种要求下的组织,绝非传统的金字塔型与集权式组织所能满足,而是远为简单而灵活的组织型态,例如所谓的「水平式「网络式组织,尤其近来获日益增多的企业所采用「团队型组织,都可反映这种趋势。

相形之下,传统组织中的众多的「管理工作,例如繁琐的职务划分,呆板的命令和指挥程序,不同工作和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等,不但无益于创新价值之增进与创造,反而对于后者形成无谓的制肘和累赘。在知识经济中,如果一企业仍然采行工业经济中的组织型态,表面上,做起事来似乎是层次分明,有条不紊,但是事实上,有极大部份只是「制造出许多工作来,而与企业存亡相关的「价值创造不但无关,反而是有害的。 组织建立的基础:是「信任,不是「命令与控制!

在传统的观念中,一个组织之建立,首先是依循分工原理,或依功能、或依产品、或依其它基础,由上而下逐级设立部门与职位,构成一个层级分明、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然后这一组织再经由「命令与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予以运作,以达成任务和目标。这一模式被普遍接受,即使被誉为管理制度上之一大杰作¾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 MBO)¾纳入了「参与管理(management by participation)的原理,基本上也仍然是上述模式下的产物。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这种模式失去其效用。首先,一个企业的有效运作乃建立在他所掌握的核心能力上。这时,往往由于一个企业无法拥有所需要的所有的核心能力,或是由于争取时间,或是希望对于全球市场有较大涵盖能力,在这些原因下,因而采取了策略联盟的做法。在这情况下,联盟伙伴之间就不适用「命令与控制模式。

再者,在于知识经济中,一个组织之所以能创造价值,乃在于知识之有效利用,或是说,经由知识工作者之努力与贡献。然而对于这种知识工作者,公司可以给予他们以任务,但是有关如何达成这种任务,甚至什么是任务的具体表现,一般并非公司或上级能够事先予以规划并责成他们付诸实施。反之,一个组织只能给予他们一种自主与开放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机会,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时,那种传统的命令与控制的程序也不适用。

第三、尤其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组织逐渐和具体的空间位置脱离,即使属于同一组织的人¾包括上司和下属在内¾往往不在一地,也可能多日不见一面。在这情况下,即使想采取传统的「命令与控制作法也大有困难。

第2篇: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对电力企业生产活动的各项经济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基于此发展目标,作者以多年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为前提,以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作用为立足点,浅述构建基于知识经济的新型电力财务管理体系的初步设想,以便应用到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之中,提升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综合能力。

关键词:

知识经济;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发展目标

知识经济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利于推动与促进电力企业发展,加快电力企业现代化建设。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应明确财务管理具体目标,构建新型财务管理体系,确保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文中从不同角度对基于知识经济构建新型电力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了必要地阐述,客观地说明了做好这项研究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一、知识经济影响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相关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了人才是电力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保障,强调人才对于电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因此,电力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加入到电力企业新型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为此,电力企业在这种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优势。

(二)创新理念的原则

新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电力企业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从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战略部署等方面进行不断地创新。电力企业在新型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中应秉承创新理念,这有利于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创新意识。

(三)集成化管理的原则

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可以保证电力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各种信息的正常传递,为企业提供实时的、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确保企业在相关投资活动中决策的正确性。坚持集成化管理原则,提高财务管理系统与其它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度,提升财务信息利用率。

二、基于知识经济构建新型电力财务管理体系

(一)构建符合电力企业发展要求的电价机制

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整体形势,需要电力企业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要求和其自身发展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逐渐提升企业的综合财务管理水平。在可靠的电价机制支持下,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有效地保障,电力资源也将得到充分地利用,从而使得电力生产活动开展中各种原材料的成本价格能够得到合理地控制,有利于现代化电力企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构建新型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符合电力企业发展要求的电价机制,对于不同生产阶段电价的动态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力企业控制工程造价水平,逐渐促进符合实际生产活动需要的统一电价销售机制的形成,充分地发挥出新型电力财务管理体系的实际作用。这些方面的不同内容,客观地说明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电力企业有效构建电价机制的重要性,有利于完善企业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优化财务部门职能,提高电力企业的调控能力

新型电力财务管理体系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电力企业财务模式的构建、专业人员的配置等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实现企业不同部门的均衡发展,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调控能力。基于知识经济新型电力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不断地优化财务部门职能,尤其是管理会计的职能,明确其具体的工作范围,促使企业实际经营活动开展中的各种风险能够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增强电力调度的实际作用效果。充分发挥电力财务管理体系的实际作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对于电力企业子分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也至关重要。因此,电力企业财务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力度,促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而其中管理会计职能作用将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全覆盖企业决策层和各级业务层面。同时,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调控能力,完善财务部门的服务功能,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建设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便对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与财务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管理要求,就需要在知识经济的基础上构建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平台,这种管理平台以业务流、信息流和财务流的“三流归一”为目标,形成从业务流源头到财务信息反映的完成的运行流程,既能从源头保证财务信息的高质量,又能将企业各项资源高效地整合起来,促进企业发挥最大效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可扭转的趋势,而这种财业信息统一管理平台也能适时融入科学技术,与时俱进地发挥更大的管控效能。

第3篇: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法律知识;重要性;探讨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我国电力企业不断扩大,而且行业类别也相对比较复杂。近些年来,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也在不断变革,随着机构的增加,出现了许多法律上的纠纷。面对现在的法治社会,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学会使用法律来维护和规范企业的运行,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是电力企业顺利开展工作的有效保障,法律知识的应用不仅可以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还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1法律知识的应用对电力企业的意义

(1)法律知识的应用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电力企业内部的优化,以一个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来实现管理,需要重视法律工作的积极作用。企业不断完善和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并在同行中进行竞争就需要灵活应用法律相关政策,把握法律的限度,避免在监督体系的建立实行中触犯到法律,在同行竞争中造成不正当竞争。此外,电力企业为内部员工制定的相关制度要符合劳动法,避免造成对员工自身权利的侵犯,加班放假制度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员工中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法律指导企业及员工的运营和工作,这样电力企业内部才能有效有序地进行运转。

(2)法律知识的应用对电力企业外部形象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在社会上的立足不仅仅是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还需要软实力的竞争与树立。现在企业都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建设,在同行竞争中尊重对手,进行正当的竞争等行为都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的。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行业,应该学会应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企业的形象,树立企业侵权意识,使自己的企业更加规范,更加合法。法律规范下的企业不仅能得到业内甚至广大群众的认可,还可以为自己树立一个好的口碑,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与同行的竞争,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电力企业重视法律知识的应用有助于我国整个电力行业良好风气的形成。现在企业之间,甚至各个行业之间都存在着效仿效应。因此如果一家或多家电力企业都注重法律知识在管理中的应用,产生不错的效益和好处,其他的企业也会相继效仿,在整个电力行业形成一种风气,既而对优化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2电力企业中应用法律存在的问题

(1)电力企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电力企业相关工作的开展使法律的应用陷于被动地位,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认为其电力工作与法律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出现一些法律小纠纷也不在意,采取地下私自解决的方式化解纠纷与问题,这使得一些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引起重视,进而不能被有效解决,容易出现反复的现象。

(2)电力企业在法律应用中的力度不够,不能灵活应用其规范企业管理。现代的电力企业对于法律知识的应用基本处于应对状态那天,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遭遇到法律问题时才会去咨询法律相关知识,在解决问题后对法律和自身企业关系的认识又回到了原来。使电力企业不能拥有一套积极、安全有效的法律防范体系,使电力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证,影响其外在形象的建立。

(3)电力企业对法律应用的忽视使得电力企业之间存在盲目的,甚至恶性的竞争,不仅会触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产权及专利的问题上难以解决,还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这种忽视也不利于我国在电力企业方面法律制度的完善,导致法律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脱节,不利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3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相关法律知识应用的具体措施

(1)增强电力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

增强电力企业员工法律意识是提高整个企业法律应用水平的关键,员工的法律知识水平提高了就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应用,从而使得电力企业整体对法律的认识和应用得到提高,树立良好的学法懂法的风气。在遇到有关法律纠纷的问题能够及时反映,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企业都设有自己的法律顾问,电力企业应该重视法律顾问的作业,利用拥有的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再将法律知识与电力企业相关联系结合,加大企业内部法治宣传力度,规范企业的管理,为企业创造更安全的生产环境。

(2)建立完善的电力企业法律顾问体系。

现在企业要想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就必须有一个有效权威的体制进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是每个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标准,因此电力企业也应该着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现代企业大多数实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电力企业应该拥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企业存在的法律漏洞进行补救,在遇到涉及法律问题的时候及时咨询法律顾问采取应对措施。在许多企业出现法律顾问形同虚设的现象,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电力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同样情况的出现。

此外,法律顾问制度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提倡企业学会依法管理企业和处理企业之间问题的一种方式。法律顾问制度也是我国将法律工作人员植入企业的最好方式,这样使得我国法律工作者工作更具实践性,提高其灵活应变的能力,在实践行动中得到锻炼。同时法律顾问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我国市场经济中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电力企业中法律顾问不仅要负起对企业整体利益的维护的责任,还要对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进行维护。

(3)制定完善的企业法律风险计划,注重对风险的评估。

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需要进行一些预测性的投资或规划,具有预测性的投资与计划都有其不定因素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部署时应该考虑所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及时地进行预防性的法律风险预案。企业在对某一重大项目进行决策时,其牵涉到法律的相关问题,应该做相应的咨询后再做决定,这样可以减低企业在后边实施时承担的风险。电力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强企业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在触及法律方面的问题要做到有效咨询和解决。

总之,电力企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能够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离不开法律体系的保证。在电力企业中学会使用法律知识,不仅是企业管理更加规范,也能使电力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能够在众多的竞争中更具主导地位。企业员工知法、守法、懂法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用法的自觉性,还能使电力企业的整体权益得到法律的保证,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其在同行中的竞争力,相信在未来的电力企业中,对法律知识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而企业在法律体系的维护下生产运营更加有保证,也有秩序。

参考文献:

[1]傅葆琴.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相关法律知识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

第4篇: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现状成本控制管理方式

一、前言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带动了经济型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其作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廉价、连锁加盟、服务局限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因此,经济型酒店成为来外出旅游和出差中低层人员的首选消费方式。消费者对经济型酒店的选择不仅仅与其廉价实惠性,能够让很多的消费者负担得起有着很大关系,而且与其设备的简洁完善以及交通的便利息相关。所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好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管理对于酒店的长远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现状

经济型酒店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率先出现的,其主要是以“b&b”的服务模式,即早餐+住宿。自出现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的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在欧美地区极为的流行。而我国的经济型酒店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上海地区,且起初品牌单一,到目前发展为止已有众多的品牌,比如汉庭、如家、速8、7天、尚客优、锦江之星等等,经济型酒店目前已经遍布全国各大地区城市,其从最初的汽车旅馆到现今的各种服务集一体的经济型酒店模式,发生来巨大的改变。当前经济型酒店相对于其它小型的旅店、青年旅社、家庭旅馆等住宿来讲虽然在价格方面可能会有点儿高,其基本都是在300元以内,但是在服务质量和住宿的环境清洁以及设备的完善性方面,经济型酒店具有更大的优势,这也是广大消费者选择经济型酒店作为出行住宿的重要原因之一。经济型酒店相对于一些高档的星级酒店来讲,其虽然在装饰和设备环境方面不能与其相比,但是经济型酒店能够满足市场90%的人的需求,并且在消费价格方面也比较合理,因此,在此经济形势下,经济型酒店在酒店行业中占有重大比例,其之间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

三、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酒店市场的快速发展,经济型酒店无论是在数量还是经营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自我国第一家经济型酒店的开张——锦江之星,经济型酒店以低投资、运营成本低和回收期短的经营特点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的投资,当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外出旅游、出差,入住酒店成为了一种消费热潮,其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根据《2011-2015年中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的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经济型酒店的增长速度在各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仍然在继续增长,在2011年全年的酒店开业新增40%,2012年同比增长31.7%,2013年同比增长37.4%,2014年同比增长41.2%,而且经济型酒店在增长的过程中品牌集中程度也逐步的有所降低。当然,经济型酒店的增长的同时,地方的房价及物价也有所调整,有其是租房价格,租房的成本平均年增长达到31%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酒店的利润空间,这对于酒店经营来讲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此经济形势下保证酒店的正常经营和利润最大化是极其重要,因此,这也凸显经济型酒店在经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管理必要性。目前,经济型酒店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一方面需要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进行规划,另外一方面还应该在服务和质量方面提升自我,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管理方式研究

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也称为作业成本计算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作业的多少来确定所需要的费用,从而将酒店成本管理人员的精力集中于引起成本发生的缘由和因素方面,而不仅仅只是关心成本的结果,由作业成本的合理预算和科学的控制,能够很好的避免以往的成本法中由于相互之间的责任模糊而造成的成本不清晰的问题发生,同时也使得将经营中某些不可控的费用转化为ABC系统中可控费用。所以,ABC相比较于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其存在很大的优势,不仅仅是在计算成本控制方面,而且在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意义。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对于当前经济形势是非常有利的,而且,目前此方法已经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一些欧美国家中,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标准成本控制法研究

所谓的标准成本控制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精确的调查和技术检测分析,制定出一种评价成本与工作效率之间关系的方法。作为一种酒店成本控制方法,其应该在事先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也就是产品的标准成本,然后根据产品应该发生的成本,将其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并且把实际在经营过程中消耗的状况与标准成本相对比,从而分析得出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值,继而通过对差值的原因分析,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产品成本,标准成本控制法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方式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现今,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在结合经济实际状况分析,认为标准成本的合理性以及能否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不仅仅与其制定的标准的合理性有关,而且与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工作热情有着很大联系。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工作热情又受企业内部机构建设以及考核、奖惩影响,所以,一个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控制方法的开展实施的同时,需要强化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合理的调整企业内部结构以及实施严明的奖惩规则,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最大化的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为企业贡献自我价值的精神,使得标准成本在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中充分发挥其意义。

3、目标成本控制法

目标成本控制是以目标成本作为控制对象的一种管理方式,同时其也是目标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公司目标管理的关键部分。目标成本控制可以简单理解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将成本目标从企业目标的系统中提取出来,再成本目标的基础之上减少经营活动费用,同时也不影响其它的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其指导控制企业经营活动成本,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日常支出,促进企业利润增值效益的最大化。由目标成本控制目的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减少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利润的有效方式,是一种具有科学根据的成本控制经营方法。当然,目标成本和目标成本控制并非一个概念,如果目标成本缺乏目标成本控制就无法提升企业利益,尤其是对于服务业中的经济型酒店,在做好目标成本制定的同时,不可忽视目标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

4、全面预算控制法

全面预算控制法主要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把预算作为成本控制中的核心内容,建立起的一种权、责、利清晰明确关系的机制,其自身也是一个计划、决策和执行过程的完整体系。全面预算从本质上来讲是一整套预算的财务收支报表及其他附表,主要用来规划计划期间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及其成果的事前控制,包括编制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各种费用预算、财务收支预算和货币流转预算等。只有从消费者的需要和企业长期利益出发,决定企业的资本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成本的控制才有可靠保证。当然,对于一个现代化经济型酒店,预算控制对在其中能够充分的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经营成本,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全面的预算控制,是酒店发展和内部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型酒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生存就需要强化其内部成本控制的管理,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为企业带来利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酒店行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发展极其迅速,而酒店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经济型酒作为中低层消费者出行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为了使得经济型酒店能够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的顾客,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管理方式是非常关键的部分,以上文中对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希望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园.基于价值网络的经济型酒店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王平一,陶长江.我国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与竞争力分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20-21+24.

[3]赵燕.经济型酒店成本构成及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会计之友,2013,34:50-52.

[4]廖明霞.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战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239-240.

第5篇: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

由于成本管理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日益创新,当今成本管理思想正经历着战略成本管理这一重要发展阶段。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指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主要包括战略定位、价值链管理和成本动因分析。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企业的“软资源”管理和“软资源至上”观念,而“软资源”主要指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企业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就像企业的中枢神经,人力资本就像企业的骨骼,企业文化就像企业的血液,忽视其中的任一方面,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就会导致“瓶颈效应”。如何探索出战略成本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以使更好地把握战略成本管理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战略成本管理应加强知识资本管理

众所周知,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基本的资本形态。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特定的资本形态,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活动时,就必须学会用战略的眼光去开发、运营和管理知识资本,使战略成本管理与知识资本管理密切结合,从而以较低成本的知识资本来获得企业的最优经济效益,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合理选择企业在知识资本上的竞争优势,即进行战略定位决策。在获得知识资本的过程中,存在三种基本战略去选择: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要求我们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知识资本上的优势,标新立异战略要求我们就客户广泛重视的知识资本在行业内独树一帜,目标集聚战略则要求我们在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上获得知识资本的竞争优势。实施三种基本战略所需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需要做出最优的权衡。其次,进行知识资本的价值链分析,主要包括供应商价值链分析、买方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以便判断竞争优势并发现一些方法以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最后,分析引起知识资本发生的一系列作业,进行成本动因分析,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加强知识资本的战略成本管理,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战略成本管理应突出人力资本管理

人力资本学说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兹提出的,之后随着知识经济的逐步兴起;人力资本管理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重视。人力资本指的是蕴含于人自身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是以入本身为载体的,不能脱离劳动者而独立发挥作用。由于人力资本本身的上述特殊本质,因此奠定了其在知识经济中成本管理方面的主导地位。

与以往的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不同,在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发生转移,人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大和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因子,离开人的作用的发挥,各种物质资本、无形资本和信息资本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本就是第一生产力。既然人力资本是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切实实施“人本管理”的思想。

我们在战略成本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的思想,就是要抛弃过去一味强调重物力成本而轻人力成本的旧观念。“人本管理”的思想应该深化到战略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成本管理的思想从事中事后管理同事前管理转移,由下游管理向上游管理转移;将人力资本成本控制的空间延伸到产品寿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总之,我们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必须把人力资本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个性发展,为员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实现于每个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做到全员全过程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做到精细管理;从细节入手,使员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三、战略成本管理应强化企业文化管理

第6篇: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质量管理;电力工程;经济效益;重要性;措施

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增加了工业领域与居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量,导致电力工程发展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然而电力工程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质量问题。质量是有效实施各项电力工程的重要基础,若缺乏质量保障,则难以发挥电力工程的功能,甚至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不利于经济的顺利发展和社会稳定。

1质量管理对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提升电力工程质量对工程的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最重视的问题,在实际中,部分管理人员为寻求一时的利益,以损害工程质量为代价,选择的材料规格较低,通过实践可知,该做法只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唯有提升工程的质量,才能充分保证有效使用电力工程,进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可以为施工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保证,从而为企业带来利益。施工中,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序、合理选择材料不仅带来了高质量的工程,还为企业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同时,工程质量必须以高素质的施工人员为保证,因此企业在前期必须为员工提供培训,员工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效率,降低错误发生率,也提高了企业效益。其次,企业产品的质量也是影响企业业务的重要因素,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吸引客户,从而提高企业效益。企业信用度虽然不是有形资产,但它却能为企业带来客观的利益,企业只有建立起自己的信誉才能在竞争中立足。现在电力行业内部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企业都涌入进来,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就要看产品的质量,只有质量过硬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也才能赢得长远发展的机会。

2质量管理对提高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的优化措施

2.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观念问题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员工若未能树立正确的观念,施工不符合标准要求,则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显然,质量观念不但要注重较高的质量,还必须对成本意识给予重视。若施工人员素质较高,有较强的质量观念,则在施工期间能将各个细节落实到位,进而充分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对于企业而言,若要促使职工树立良好的质量观念则应当采取相应的手段,比如培训,针对职业技能与思想观念展开,唯有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增强员工素|,提升其质量观念。提高施工技巧有利于减少施工人员施工期间产生的错误,提升效率,转变员工思想观念,促使其更加重视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自身发展。

2.2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

电力工程的建设和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亟待将电力工程建设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必须在内部构建科学的组织机构,明确这些组织机构中各个人员的职责。如果企业的制度规范能充分保证科学合理开展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则必须以制度规范为基础。有效实施一项工程或者开展一项工作的基础即为构建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良好的组织机构有利于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特别像这种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的工程的建设,更加必须要有好的组织机构来分配所有的事情。在电力工程建设有限的范围之内,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这对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电力工程项目中组织机构中存在的一些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的措施,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就能使电力工程中组织机构在对人员的管理上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一个企业建设的根本就是完善的组织机构,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可以让很多事情的进展变的非常的顺利,这些机构会对当前的人员配置和材料配置以及怎样的优化结合都会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让所有的人员和材料都会以最优的组合的形式出现。

2.3明确的质量目标

一项施工任务完成必须使得工程质量合格,若缺乏质量保证,则工程效益将为零,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所以,在施工开始时必须树立和整体工程质量标准相关的目标,订立明确的目标才能促使企业实现良好的工程质量。例如,可在合同条款中确定工程的质量标准,唯有符合标准之后才能验收工程,进而有效增强施工企业对施工质量的重视。具体到施工过程中,企业又要为施工各阶段制定每个部分工程的质量目标,整体质量目标的实现是靠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累积而成的,而且还要把质量保证的任务具体分配给各个部门和负责人,这样才能做好每个细节,确保每个问题不会被遗漏。

2.4加强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

对施工质量来说,材料时重要的基础,若材料缺乏良好的质量,则难以建造高质量的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主要涉及成本与质量两方面。首先,采购人员必须对材料市场进行有效把握,确定在市场价范围内的购买价格,并且要联系生产厂家,得到更低价。其次,在购买材料过程中要仔细检验材料的质量,安检证明以及型号规格等等,以确保材料的可使用性和安全性,同时购买材料要根据施工需要购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以符合成本要求和质量要求;对暂时不用的材料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储存,不能全部堆在一起,有些材料容易氧化,有些材料不能受潮,各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储存,施工场地的材料必须确保是合格的。

2.5强化质量管理手段

对于工程而言,施工过程是一个重要部分全部前期工作都为施工奠定基础,应当对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进行强化,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进行施工时先要监督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的人与事进行调控。监督即为为保证现场的工作制度,落实程序,并对现场施工进度进行合理把握。尤其是要监督那些具有较强隐蔽性的工作,防患于未然,对现场的各个环节给予重视,强化监督并及时找出和解决问题。另外,还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其次,对已经制定的计划不能随意变更,如果确有必要进行修正,要经过严密论证,并报管理人员审批,然后提请委托施工方审阅,确保客户的满意度,但同时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再次,要发挥合同对施工方的约束作用,合同中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规格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果施工方不按照合同条款施工,会被视为违约,将承担法律责任,特别要注意监督施工方的转包、违法分包现象,以及技术人员配备等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又不给企业造成浪费,最终提高企业效益。

2.6提高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获得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其发展也需要配套建设作为支撑,因而必须大力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的电力工程。部分电力施工单位对施工的进度过于重视,而忽视了施工质量及其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为产生这些情况会带来一些事故。若要避免电力工作企业产生事故,或者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则应当构建完善的施工监管制度。在一些管理部门内,增加一个监管部门,这个部门就是对所有的在建工程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他们对工程的质量和自己热人身安全放松警惕。施工单位人员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保护好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就要求所有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的管理需要加大监控的力度。在有限的范围内,建立健全施工的监管制度,监管制度的建立对施工过程提高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监管制度要求所有在施工单位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否则一律不准出现在施工的现场。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施工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没有过大的影响,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企业若不能充分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不但会使企业成本增多,而且对其信誉也有影响,最终不利于企业在行业中良好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当对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进行严格控制。■

参考文献

[1]胡建安.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2011,05:190-191.

第7篇: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eople to the environment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landscaping business to get the attention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he scale of the project from a single (pure green), small scale to diversified (comprehensiv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cost tens of millions of comprehensive square, park, residential project has been everywhere visible, especially foreign well-known design companies active in the domestic landscape design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bring new design ideas to the Chinese landscape, but also the comprehensive landscape has formed new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rehensiv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ere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986.3

一、综合性园林工程施工的特点

1、范围广,涵盖专业多。

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测量、地形整理、排水系统、给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小品工程(假山、雕塑、喷泉等)、建筑工程(如古典建筑)、装饰工程(铺装)、钢结构安装工程、绿化及养护工程、休闲体育设施及标识等。涵盖专业包括建筑、市政道路、装饰、给水、排水、电气、钢结构、绿化等。

2、工程量少,施工工艺复杂。

与大型建筑工程不同,综合性园林工程为了给人营造一种“视觉新颖”、“内涵丰富”、“小中见大”的感觉,设计中经常采用“复杂多变”的手法。各分部分项工程通常工程量较小,同时,由于出现国外设计公司新的设计理念,形成了现代综合性园林,形成了中西园林的大融合,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造成施工成本上升。

3、工期紧,各工种交叉施工频繁。

通常综合性园林工程由于社会影响力较大,领导及市民的期望值较高,预定工期大多不足;比正常工期减少较多,这就迫使施工单位调整组织设计,增加赶工措施,组织多工种交叉施工。

4、变更量大,造价及施工成本控制难度大。

造成变更量大的原因主要有:①设计同现场脱节,设计图纸同现场不符,在方案阶段,设计单位往往仅凭委托单位提供的现状图及规划图闭门设计,来到现场进行勘察测量复核,对现场地下状况更不了解。②建设单位特别是有关领导对大型园林工程均寄予厚望,到现场视察指导较多,很多指导意见形成了建设单位的变更。③为了赶工期,在施工方案及材料上变更较多。

5、资料复杂繁多,结算难度大。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施工过程资料特别是签证、变更资料复杂,工程量及造价变动大,中间计量及竣工结算难度较大。

二、综合性园林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

(一)项目部的建设组建项目经理部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园林绿化工程涉及面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内容多样化、复杂化,工程规模日趋大型化,园林绿化工程与土木、建筑、市政、亮化和其他建设部门协同作业日趋增多,园林绿化工程还涉及美学、艺术、文学等相关领域,其艺术文化内涵逐步提高,此外还具有施工方法不一,质量要求不一,季节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而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程项目的质量更难以控制,搞好施工之前的组织设计是搞好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关键。

1、组建项目经理部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在接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任务后,要及时成立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由业务素质强、施工经验丰富、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选担任。2、规划施工项目管理目标

项目经理部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施工图进行汇审,确定图纸的正确性与适用性。项目经理要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地形地貌、地下管线、施工条件等有关资料,对质量、工期、效益目标做出规划。目标规划工作从根本上决定了项目经理的管理效能,因此要及时组织项目经理班子成员对目标系统做出详细规划,进行目标管理。结合工程特点、地区环境和施工条件,从施工的全局和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遵循施工工艺的要求,科学地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3、制定制度和规范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经理部要建立合理而有效的园林绿化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时制定重要规章制度和规范,从而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要对规章制度和规范进行审批、督促和效果考核。

4、选用优秀人才

项目经理要选择精通园林绿化专业、经验丰富、精干高效的人才进入项目经理部,要选择那些选得其才,用得其能,置得其所的优秀人才进入项目经理班子。项目经理必须做好施工项目组织设计工作。

(二)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

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体系的建立是实现项目经理责任制的重要内容,项目经理之所以能对工程项目承担责任,就是因为有自上而下的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作基础。

第8篇: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变电站建筑;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单桩承载力;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M411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某变电站综合楼总建筑面积约10000m2,结构共四层半,其中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综合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屋顶。由于原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不能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要求,考虑到安全、经济、工期因素,采用PHC 桩进行地基处理,采用PHC-AB400(95)a(桩型AB 桩,直径400mm,壁厚95mm)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根据不同楼座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要求及试验桩承载力试验情况,桩长分别为23m、25m、30m。

2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2.1 压桩工艺流程

压桩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线桩机配重桩机就位吊桩并调整压桩接桩压桩(直至压桩力达到设计要求为止)桩机就位开始下一根桩施工(直到全部施工完毕)。

2.2 压桩的顺序

本工程从整体考虑,压桩顺序由中心沿轴线向两边压桩。

2.3 压桩施工方法

2.3.1 测量放线

用经监理单位检查过的纵横线控制桩,依照布点图放出桩位具置,然后采用钢钎打入400~500mm,拔出钢钎后,灌入灰粉捣实,并在灰桩中心打入竹签定位,用以保证机械碾压后桩点不错位;桩位放完经复核无误后办理交验手续,方准施工;每日打桩前须复测桩位,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2.3.2 桩体编号

运到施工现场的桩体,按照统一编号的原则,每根桩都必须编号,便于做施工记录,并确保施工过程中每根桩的使用部位清楚。

2.3.3 桩机就位、配重

桩机就位是依靠操作桩机的纵移、横移和回转机构移动桩机到达所需压桩的位置,并初步调平机身。桩机就位前,施工场地应先平整好,桩机移动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机身水平,机身平面倾斜角度不能过大,纵向行走时两边移动装置必须同时、同向运动,不允许单独或者反向运动,两个纵移油缸中的一个伸缩到位时另一个必须马上停止伸缩,以免造成对桩机部件的损伤。压桩机应根据设计要求压力配足额定重量。

2.3.4 吊桩、压桩

将施工所需规格的桩运至压桩位置20m 范围内,按桩位布局情况合理放置,尽可能不要出现长距离拖桩,以免拖桩时造成对桩的损坏和降低功效,做到施工时能一次性成功起吊。压桩前在桩峰上画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规定请有关部门对桩的质量情况进行现场检测。吊桩前用于捆绑的桩钢丝绳必须进行检查,发现有断丝现象立即更换,保证牢固可靠。吊桩时应于桩上1/3 处捆牢,起吊时严格按有关吊装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周围不得站人,起重机与其他桩和桩机发生碰撞,使桩头与地面或前一根桩头接触并确认桩机已钳好桩身后,方可脱钩并准备下一根桩的吊桩、插桩工作。

2.3.5 桩身的对中调直

桩机夹紧桩身后应通过操作桩机的纵移、横移机构,将桩尖中心准备对准点位(桩位的下节桩压入前还应先焊接好钢桩尖),通过调节桩机支撑四脚的升降将机身精确调平和将桩身精确调垂直,并用吊锤检测桩身垂直度(误差应小于0.5%),重复操作检查对中和垂直度均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静压沉桩施工。桩帽、桩身和送桩的中心线应重合。

2.3.6 静压沉桩

压桩前必须确认起重机的吊钩已脱离吊桩工具,桩身已经准确对中调直。压桩时工作人员手、足勿伸入压桩台与机身间隙中。操作液压系统时一定要平缓,以避免压力冲击。作业中应随时检查油温、油压是否正常。压桩系统的压力均不能超过桩机最大额定压力及桩身所能承受的正常最大压力,以避免造成对桩机和桩身的破坏,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终止沉桩并查明原因。压桩时必须从两个互成90°角的方向时刻检查桩身垂直度,以防压桩时引起桩尖遇到地下不明物或其他原因发生桩身倾斜。

2.3.7 接桩

将上下桩段的连接部位对齐,校正上桩倾斜度。倾斜角夹角正切15%,焊缝厚度为平边缘厚。对于在接桩过程中有空隙的地方应用垫铁填满并与上、下接头焊牢。清除焊渣,检查焊缝质量是否有虚焊、夹渣、漏焊等缺陷,如焊缝质量达不到要求,必须补焊,直到合格。

2.3.8 桩与承台梁的连接

与承台梁的连接有如下两种方式:

⑴不截桩桩顶与承台梁的连接(见图1);

图1、不截桩桩顶与承台梁连接大样

⑵截桩桩顶与承台梁连接(见图2)。

图2、截桩桩顶与承台梁连接大样

3 静压预应力管桩质量控制措施及效果分析

3.1 静压预应力管桩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静压预应力管桩主要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⑴管桩质量,对管桩进行外观检查,尺寸偏差和抗裂性检验。施工现场着重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管桩有无明显的纵向、环向裂缝,端部平面是否倾斜,外径壁厚,桩身弯曲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要求,产品质保书、合格证、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并齐全。不合格产品不得用于工程。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管桩抗弯强度等指标不同,因此必须分开堆放,严禁混用。

⑵压桩机传感设备是否完好,桩机配重与设计承载力是否相适应。

⑶现场预应力管桩堆放整齐,布局合理。打桩顺序应根据邻近建筑物情况、地质条件、桩距大小、桩的密集程度、桩的规格及入土深度综合考虑,兼顾施工方便。

⑷桩端焊接。桩端焊接很重要,要检查焊条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设备适用完好率。焊好后必须保证一定暂停时间,间歇时间超过5~8min 为好。接桩前,保证连接部件清洁;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密贴,否则易造成接桩处焊缝开裂。

⑸垂直度。通常用两台经纬仪从夹角90°方向进行监测。须注意第一节桩桩尖导向必须垂直;地基表面有坚硬石块必须清除,使桩身达到垂直度要求。场地不平、有较大坡度、桩机本身倾斜和稳桩时桩不垂直,送桩器、桩帽及桩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都会导致桩在沉入过程中产生倾斜。因此施工时场地要平整,如场地不平,应在打桩机行走路线加垫木等物,使打桩机底盘保持水平,以免桩身倾斜。

⑹压桩过程。压桩过程碰到硬土层时,不能用力过猛,管桩抗弯能力不强往往容易折断,抬架时也要轻抬轻放。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否则会造成桩身开裂,还易发生桩架倾斜倒塌事故。当施工中出现断裂桩时,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办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需待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一般宜14d 左右,否则易造成桩顶位移。

3.2 施工效果检测分析

工程结束后,对506 根管桩施工中的6 根抗压桩和3 根抗拔桩实行的静载试验,Q-S 曲线见图3,单桩承载力远大于1600kN,均符合设计要求,对134 根桩进行高应变动测检验,检验结果101 根符合I 类桩,33 根为II类桩,桩基工程质量合格。

图3、 25#试桩Q-S曲线图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桩基设计时宜选用标准管桩,选用非标品将给采购、配桩、机械选择带来困难。对孤石较多处宜采用补勘措施,减少废桩和补桩,降低工程造价。合理堆放管桩,减少二次搬运;合理安排桩机的行走路线,提高桩机的工效。压桩后的留孔宜用小木板进行覆盖,以免桩机行走或土方开挖时土石落入管芯内,造成以后清理困难。

参考文献

[1] 刘京川. 浅谈PHC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与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09(07)

[2] 郑敏. 浅谈预应力管桩施工的质量控制[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06)

第9篇: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电子商务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世界已经步入了以IT技术引领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用这一现代化的信息工具来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现今时代已经从过去的工业时代跨入了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们的商业活动也因为互联网和IT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商品的多样化,商业距离的扩大化,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已经推动商业活动从传统的方式解脱出来,不如电子商务时代,如今电子商务已经遍布人们的各种是商业活动,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电子商务在改变了人们的从商模式,冲击着企业的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当然并不是完全取代现实中的商务活动,也可以被认为是利用信息化网络辅助进行商务活动,它能够帮助企业完成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一系列的商务活动。而企业管理指的是管理人员为了使企业尽最大可能盈利,通过组织和领导等管理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资源调动进行合理分配。当如今现代化的企业越来越发展壮大时,企业的资源和各种活动需要进行集中科学的管理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组织好庞大的资源群体。

一、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电子商务的现今作用与丰富的功能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活动,将企业管理者从过去的纯人工化时代带入了信息化的管理时代,在多个方面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模式。

(一)服务个性化。

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化技术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信息,企业管理随时随地需要来自于市场的信息,电子化的手段显然比人工调查的市场反馈要来得简便得多,因此电子商务可以给企业提供大量来自于市场和客户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为企业带来大量的客户需求内容,企业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产品,发展更好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二)决策科学化。

在传统缺乏足够市场反馈数据的时代,企业很难能够根据少量的信息对市场做出及时而科学的反馈,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化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市场的最新动作,在网络环境中最新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占据客户的眼球,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同时还能够通过科学的计算帮助企业管理者根据市场信息进行推断,以获得更为科学准确的决策结果,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失误。

(三)网站完美化。

在企业的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的网站是与客户进行直接接触的最主要途径之一,电子商务的网站如果能够漂亮美观,符合消费者的浏览习惯,赢得更多消费者客户的喜爱,提高访问数量,就能够迅速在同行中占得先机。同样,企业在利用电子商务网站与客户的交流中也可以获得客户的大量浏览数据,根据数据也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喜好。在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吸引顾客的过程中,企业也更好地了解了客户的浏览和消费习惯,从而更好地对网站进行优化,将企业与顾客通过网站联系得更加紧密。

二、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不仅在信息化的时代为企业提供了便利,在企业的管理上也同样极大地影响了其管理模式,带来了诸多改变。

(一)管理创新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企业之间需要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来帮助优化管理手段,在组织上、制度上、战略决策上进行创新和辅助,进行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使自身能够更加具有竞争力。

一方面企业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市场中收集数据,将信息网络中的最新数据最快获得以应用,帮助企业管理者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时间上的延误造成损失,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能够在庞大的数据网络中积累众多的管理经验,将新的管理经验积累起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不断完善其应用,以获得长久的发展。

(二)管理科学化。

在现代化的企业中,企业的各项管理手段必须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符合行业甚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借助电子商务的手段,企业的管理者能够获得最新的行业标准以及运营手段等信息,使自身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同时管理者还可以获取其它企业先进的管理手段,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管理人员等信息,这时候电子商务就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先进的管理信息,帮助企业领导实现科学化管理。例如淘宝网就是一家可以帮助商家进行科学化产品管理的平台,不仅能实现在线的销售,还能实现商品与员工的科学化管理,大大节省了众多人力的消耗。

(三)成本低廉化。

电子商务同样也改变了企业管理中的采购与经营的成本付出问题,传统的采购方式局限于与客户进行直接见面洽谈,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电子商务的手段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缩短洽谈见面所消耗的时间,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进行商务交流与合作,大大降低人力活动带来的额外成本。同时,利用企业的网站可以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依托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最大化地进行展示,给客户更多的选择与个性化采购方案,还能够在展示的过程中与客户和同行网站进行对比,了解自身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组织专业化。

电子商务的出现促进了商务活动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发展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培养或者招聘一批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组建专业化的商务团队,这样的团队可以在信息平台的开发商、商务活动的组织上更加科学系统,以专业的技术打造先进的专业化运营团队。

三、总结

总的来说,电子商务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优化管理手段、节约成本开支、培养专业人才,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也可以个性化展示产品、收集第一线数据辅助决策,还能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中更好地发展自身。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参考文献:

[1]连.初探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中国商贸,2011(5):97-98.

[2]石正喜.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商场现代化,2007(27):126-127.

[3]丁军.电子商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代电子技术,200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