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财产安全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教育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发生火灾,4名正值妙龄的女大学生跳楼,结果全部当场丧生。几天后,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室起火,火警设备却毫无反应。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教育频道,对千名大学生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2.1%的人对自己所在高校的安全保障情况不满意,53.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使用灭火器,71.0%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安全自救知识培训。这些事故和数据怎能不引发了我们对于校园安全的深思。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因此,如何把握好大学在高校学习期间的安全观培养问题,如何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一些高校存在领导机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有的高校没有成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没有制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任务不明确,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在学校管理体制上没有形成一定的合力。大学生安全教育也一直被摆在不重要、可有可无的位置。
大学安全突发事件及危机管理理论落后,我国的学校管理理论中很少探讨学校安全危机管理问题,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培训中也基本没有相应的内容,管理人员只能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得一些零散的管理经验,不能形成系统的、科学的突发事件管理理论。由于缺乏危机意识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致使我们面对突发事件时没有应对预案而常常出现手足无措的恐慌局面。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学校安全危机事件也呈现一些新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停留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就会对许多安全突发事件和危机防不胜防。
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中过分拘泥于形式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多是为了应急或出现事故后,“亡羊补牢”而临时邀请公检法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举办几场讲座,以及通过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来取代,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其教育效果不明显。加上系统、高效的安全教育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还未建立,直接导致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缺乏计划性和安全保障工作出现盲目性,存在走过场现象,使大学生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一旦出现学生安全事故,往往缺乏有效处理措施,致使事故扩大化或使学校整体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3、大学生安全意识淡漠,心理问题严重
大学生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和应急能力匮乏。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火场中如何逃生、落水后如何自救、半夜遭遇歹徒如何应付、遭遇翻车如何避险等危险情况,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发生火灾,4名女生如果具备基本的自救能力,也不会因跳楼而丧失宝贵的生命。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
1、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学校稳定和发展的大事,要有专人负责学生的安全工作,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并切实加强领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学校要建立定期的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由校分管领导与保卫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学院共同分析安全教育形势,根据存在问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学校应提高对学生行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安全工作的领导,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应协调运作,综合治理,每个教职工都应担负起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的责任。
2、落实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高校应该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要把加强学生安全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真正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实。为了让每个大学生都习得面对各种安全事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际操作中要结合各高校自身实际和大学生的心智特点,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先告知校园内经常会遇到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设施的操作方法,帮助他们尽快了解校园内部和校园周边的环境;开展以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安全演习活动。开展应对火灾、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比如,让学生演练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疏散逃生、报告火警,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在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躲避等。通过这些预警练习,防止学生在突发事件到来时不知所措,增强他们在危险面前的自救自护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逃生技巧。
在注重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系统的安排教育计划,彻底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扫盲,实现和谐的校园安全环境。
3、提升大学生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关于“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要充分调动学生群防群治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各系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教育 必要性 现状 措施
一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校一旦发生影响校园稳定的事件,就会严重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健康,给国家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社会化日益明显,一些高校扩招,后勤的社会化管理,各种商业性质的饭店,网吧等遍布校园内外。校园中形成一个“小社会”,一些不健康因素与恶习流入校园,增加了不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大学生掌握知识十分必要。
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需要
学生安全,学校的良好运转是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需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前,社会治安总体形势稳定,但还存在诸多不安因素,使许多学生受害。此外,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大学生私欲膨胀,道德沦丧,不惜以身试法,增加了社会不安因素的爆发几率。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是受害者还是害人者,都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安全能力的需要
近几年来,学校频发安全事故。火灾,地震伤亡事件,踩踏事件,凶杀自杀事件,财物丢失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行为能力差。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能力的一个考验,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二 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1,学校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延续过去新生入学教育的“讲座式教学”,即邀请社区民警或经验丰富的保卫部工作人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以讲座的形式面对数千新生泛泛而谈安全知识,很多学生都是“左耳听,右耳冒”。
2, 大部分高校近年来陆续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实施。但仍然存在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纸上谈兵,使一些学生遇到问题时任然不知怎样去解决。
3,高校注重安全管理工作,忽视安全教育工作。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虽好,但是高校却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影响了安全教育的质量。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固然重要,然而“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求生技能和能力才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根本,是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的根本。
4,高校安全教育内容不系统,一般只注重某些安全教育的内容,像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其他方面的内容被忽视;并且教育的形式是通过几个讲座、图片展览、报告会或者消防演习的形式来开展,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使得教育没有实效性,没有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得教育停留在理论和形式上,因此效果不佳。
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1,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本保障,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
2,安全教育内容要全面,紧跟时代步伐
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环境日益突变,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越来越来复杂,带给大学生的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安全教育不仅仅是防火,防盗。像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传销、文化安全等也是近几年来大学生面对的新的不安全因素。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不安全因素、新的情况,大学生有时不知所措。高校就应该加强这些新因素的研究,提前预防,给大学生传授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的知识、措施、能力和技能,使大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这些新问题。
3,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注重教育效果
大学生安全教育除课堂教学外还有许多其他模式。如,参加消防,地震演练;利用学生升国旗结束后的时间由政工人员进行简短的口头安全教育;通过发放《安全防范指南》 、《安全知识 读本》 、《防盗、防火须知》 ,张贴安全警示等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参观安全知识图片展;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征文比赛;举办文艺晚 会等活动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聘请司法专家开设普法教育课和安全知识专题讲座;与当地司法机构进行共建活动,每年都要邀请改造较好的囚犯到校进行现身说法。
4,安全教育要重点突出
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的进行,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学生寝室,人员密集,教育学生用电安全。又如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文明礼貌,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如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第一,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第二,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第三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教育。由于这部分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外出找工作单位脱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视线,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遇事考虑不周,也易发生各类事件。
5,要建立健全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首先明确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是系统的课堂教育与各种讲座及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其次,确定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制定安全教育计划, 组织人员进行授课,考评教学效果等。再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仅仅依靠某一部门工作是不够的,学校各部门间要做好分工合作。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者、学校党、团组织等各个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开展日常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管理,从管理上加强学生安全防范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
结束语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大学生自己真正的处于安全之中。努力学习成才,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1]鲍彩娟.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6.
【Keywords】university; fire safety;emergency fire; safety awareness
由于高校建筑物相对集中,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及图书馆等场所人员密度高、用电负荷大、易燃易爆药品的大量使用等现状,一旦发生火灾,会发生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高校是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单位,所以研究地方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以及探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势在必行。
1 高校消防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的消防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校的安全安全隐患大量存在,安全系数越来越低,给社会稳定带来具大的压力。由于高校是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巨大伤亡。表1列出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高校火灾。
2 高校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薄弱
从历年来的高校火灾原因的总结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校园火灾都是由于学生在宿舍或实验室中内违章使用电器引起的。学生对于在校内使用违章电器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不能认识到由此会带来安全隐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消防安全意识非常淡薄。通过对学生的消防安全及消防知识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如何使用各种消防安全器材一窍不通,而且也不会注意到自己周围安全器材的放置地点以及安全出口的位置,消防安全意识极其淡薄。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都是由学校保卫处负责,而保卫部门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消防安全训练,消防安全意识也很薄弱,很难做好对学校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加上负责学校消防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足,对每日的消防安全检查巡视工作做的也不足,并且也不能长期坚持,从而导致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违反消防安全的行为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火灾隐患。
2.2 违章用电普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家用电器在高校学生身边越来越普及,每个人都拥有数种电器如电脑、手机、电吹风、电炉、电热毯、热得快等,不少学生私接电线,在一个电源插座上同时插有多个插头,使得电线和电力设备大大超过其正常的设计承受能力。加之一些高校部分电气线路老化现象较严重,加上有的学生使用不合格的电插座、接线板等劣质产品,致使发生火灾的系数大大增加。有些学生在使用电器的时候粗心大意如手机充电器长期插在插座上,吹风机使用后没有及时关闭并拔掉,或者在宿舍违规使用电炉或热得快等现象都极大的增加了火灾隐患。据统计,违章用电引起的火灾在高校火灾中达50%之多。
2.3 违章用火突出
高校火源使用频繁,违章用火现象突出。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夜间在教室、寝室内点蜡烛、点蚊香、抽烟,用酒精炉做饭等现象。再加上学校食堂厨房、锅炉用火,实验室用火等等,如果对这些火源管理不善,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火灾。每当期末考试,如果学校晚间规定熄灯的话,很多学生一般会点蜡烛看书,一旦忘记熄灭蜡烛或碰倒蜡烛,都会引发火灾。由于大多数学生公寓周围都有绿地,夏季蚊子比较多,有的学生会点燃蚊香驱蚊,可是如果使用管理不当,蚊香燃烧布匹纸张等可燃物,就极易引发火灾。有数据显示,在高校中,由于点蜡烛看书,使用煤油炉、酒精炉做饭,在床上吸烟,室内焚烧废品等违章用火引起的火灾达到了高校宿舍火灾的40%。
2.4 消防设备不足
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致使学校的各种建筑如宿舍、教室、食堂等不够用,有些学校的建筑没有经过消防检查或消防检查不合格就擅自投入使用,部分高校新建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消防设备配备不到位,如果突遇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有的高校虽配备有一些消防器材和设施,但是由于维护和保养措施不到位,致使部分设施、器材超过使用期限。过期的消防器材由于失效在火灾发生时起不到应该发挥的作用,从而延误了火灾的扑救。高校消防设备落后短缺,已经成为目前困扰高校消防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统计,高校消防设施与装备不达标的约占80%,灭火器与消防栓配备不达标的约占40%,资金投入有保障的和基本有保障的仅占25%。
2.5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不足
高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办公楼、图书馆、食堂等都是人员非常密集的地方,而且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最多,火灾极易发生,但是学校通常为了方便学生管理和防止盗窃,却忽视了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通道的重要性,很多高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都在原有基础上减少或关闭了安全通道,有的高校在学生宿舍窗户上装防护栏,楼道出口处安装铁栅栏等,甚至有的学校为方便,采取封闭式管理,在学生就寝后就锁上出口大门或者只留下一个较小的出口,一旦出现火灾突发等紧急情况,很容易因为疏散通道问题使得被困人员就很难迅速逃离火场。
2.6缺乏对学生的消防宣传教育
专门对学生开设消防安全相关课程的高校在全国范围内寥寥无几,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最基本的消防知识培训或消防安全讲座。通过走访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最基本的消防常识都不了解,也从未考虑过一旦发生火灾应该如何自救逃生。正是因为对消防意识的缺乏,在各大高校普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随意私拉乱接电线、在宿舍内吸烟、用电超过学校规定的负荷等现象,大部分学生从未想过学校种种规定设立的原因及意义。再加上高校未能按照要求对学生进行消防常识培训和灭火疏散演练,甚至大学四年也不进行一次。因此,各种隐患潜伏在学生周围,一旦发生火灾,只会惊慌失措,既不会逃生,也不会报警,更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学生极难疏散逃生。
3 高校消防安全的对策
3.1 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各项消防安全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因此,学校可以在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要明确学校各级的责任,建立校园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操作规程;建立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为一体的管理制度;建立校园安全疏散通道设施、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统一管理维护制度;制定安全用电、火灾隐患整改以及易燃物品使用管理制度,要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另一方面,在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加大监督检查,对于违法相关规定的个人,按照具体制度,给予处罚。
3.2 加大消防安全投入力度
很多学校存在着消防设施陈旧,达不到相应的标准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学校对于消防资金投入不足。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高校内的消防安全隐患,就要加大消防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大消防设备建设投入,建设好消防基础设施,并严格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同时学校还要积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积极对学校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全面整改。对年久失修或失效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消防设备的管理上,应明确落实专人维修保养,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运行,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3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学校要加强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消防安全素质,把消防安全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学校可以在重大节日、新生入学、新学期等特殊时机,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固定宣传栏、消防安全演讲比赛等形式,在校内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活动,也可以聘请消防官兵授课使每个师生学会查找身边火灾隐患,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消防安全的“四个能力”。同时可以在11.9消防日对已经发生的大型火灾事故及其后果进行宣传,给全校师生敲响警钟,让他们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在今后能够时时提高警惕,在思想上绷紧消防安全的弦。
3.4开展校园防火演练培训
学校在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提升师生消防安全知识方面的同时,也要不断进行疏散演练。学校要大力配合公安消防部门,针对各个建筑物的特点,制定适合本校的防火演练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做好定期对全校师生的防火灭火、应急疏散演练工作,使全校师生熟悉自己所处的建筑物的应急疏散程序及逃生路线,不断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到会使用灭火器材和设施,指导如何检查和消除火灾隐患,如何引导疏散逃生,如何扑救初起火灾,真正发挥其职能。
3.5特殊建筑场所防控措施
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宿舍是高校师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必须加强对这些建筑物的消防安全防控措施。首先,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在教职工之间成立消防检查队,定期对学校各个建筑物的防火、防烟间距、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安全疏散通道指示标志的检查,同时,也做好对消防器材和设施、水源、用电线路以及用火用电情况的检查,并确保检查的到位。同时要严格规范校园师生的不安全行为,比如禁止室内吸烟,不准随意乱仍烟头、不准私拉乱接电线、不准在室内焚烧杂物,禁止在宿舍内使用蜡烛照明,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以及禁止使用大功率电气设备等。对于这些特殊场所,要保证消防器材置放在显眼位置,以便出现火情时能及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