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进行案例教学范文

如何进行案例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进行案例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第1篇:如何进行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技校;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

对技校学生进行法律方面的教育就需要有适当的案例进行支撑和辅助。在进行法律教育的过程中,运用案例成了一项重要的环节,在教师提出真实存在的案例后,学生会对教学的知识内容有了准确的掌握,了解到教学的主要方向,还会使学生对法律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案例的辅助之下,学生会对法律基础课更加感兴趣,从而逐渐养成属于对法律乃至其他方面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然而,在技校法律基础课上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注重对案例的运用,要注意教学中法律讲授的主体地位。

一、运用案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在运用案例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提高案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就是对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列举:

第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案例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教师所提出的案例要能够让学生对某个法律进行理解,并能够在实际案例中得到不同方面的教育。另外,案例要能够有代表性,要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和辅助作用,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总结经验教训,做个知法守法的公民。最后,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案例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法律基础课的兴趣,在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能够使得教学水平获得更大程度的进步。

第二,教师需要结合技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和教材的特点提出合适的案例。对于技校的学生来说,主要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教师就需要针对这一方向,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法律教育,运用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而且,对于并非法律专业的技校学生来说,教材上的内容和编排等较为简洁、易理解。因此,教师运用案例时也要注意案例不要过于复杂,要能够适应教材的特点。

第三,教师需要结合案例的特点合理地进行安排,注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内容上添加案例。例如,在较为简单的法律内容上则可以较少地使用案例,而对较难理解的内容或教学重点等运用案例,增强学生们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法律内容等方面的认知。另外,教师需要在对案例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留给学生们思考的时间长短,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第四,教师可以适当地向本校的学生搜集典型案例。对本学校学生的自身案例进行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还会使案例的真实性、代表性等特点切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学生都会十分关注,并会有深刻的记忆。因此,在这种案例的配合下,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对法律的理解也会有较为显著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巩固了学生们对知法守法的认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法律的威严。

二、运用案例的基本方式

教师在运用案例进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时,通常会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以下就详细介绍了这两种运用案例的方式:

第一,案例教学法。这种运用案例的方式主要是指教师首先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案例,针对此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分析案例,进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方式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总结,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法律基础课上进行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摆脱了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将教师在学习中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体现出来,提高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对法律基础的理解。然而,由于学生没有较为成熟的法律体系,无法对法律知识进行衔接,在处理某些案例时可能会采用错误甚至极端的解决方式。因此,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案例的运用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法仍然处在主要地位。

第二,举例法。所谓举例法,就是教师在法律基础课上列举出相关的案例,再对案例进行合理地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案例说明的法律问题,然后再对学生向相关法律方面进行指引,向学生介绍处理此案例应当采用的法律知识,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跟随教师的讲授来了解法律。然而,由于这种方式是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生的独立能力可能无法得到显著提高,不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这种运用案例的方式,能够让教师的讲授更加清晰,在将教学目标与案例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的理解力会有所提高。

三、结束语

进行法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在对案例的运用后,学生会懂得知法守法的道理,更有利于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而且,在面对不同的法律案例时,学生都需要在经过思考和分析的过程,提出合适的法律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另外,老师在进行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的编排过程,也可以增加老师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老师在进行法律教学时的教学水平。总之,一方面,运用案例在技校法律基础课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略,在技校法律基础课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二者都可以更加完善自己的法律知识,提高对法律的认识。而且,师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这更有利于产生良好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实现我国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另一方面,对于运用案例这一教学方式,教学者也不要过于夸大其作用,不能使对法律的讲授被案例的运用所代替,要始终坚持讲授为主、案例为辅,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昌辉.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2] 宋国东.浅论法律基础课中案例教学法的正确运用[J].职业,

第2篇:如何进行案例教学范文

第4期:评判体育教师教的质量――如何评教师

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国家教材实施教学,但具体教得怎么样,学生学会了吗?体育教学的质量如何对体育教师进行有效监测?有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如果监测工作做得不好,将动摇体育学科的根本。

第5期: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来自体育教师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体育教师所运用的教法与手段取决于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教法与手段各异。课堂教法与手段的运用能力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中规划“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力的提升?其方法与路径有哪些?

第6期:如何改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障碍――体育教师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

很多老师对现状不愿进行改变、不知怎么改变、不想突破现有问题、想变没有环境支持,多数老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带坏了一拨年轻人。教学质量除了聚焦教师、课堂和学生外,外环境、大环境、大教育观更重要。改变教师的现状需要在观念上、行为上提出有效且有吸引力的措施。

《实案选登》栏目

第4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跳跃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跳跃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蹲踞式跳远。水平五:挺身式跳远。

2.案例片段分析类:跳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立定跳远;(2)蹲踞式跳远。

4.各水平段跳跃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5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走、跑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跑的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快速跑、障K跑。水平五:耐久跑、途中跑。

2.案例片段分析类:跑类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快速跑;(2)弯道跑。

4.各水平段跑类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6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排球游戏活动方法。水平二:排球垫球方法。水平三:排球垫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排球(技术运用)。水平五:排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段分析类:排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排球垫球。

4.各水平段篮球运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教研园地》栏目

《教研园地》栏目是教师进行教研的主阵地,本栏目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研究目标。其基本点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切入点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2017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稿件来源分为约稿和自然来稿,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积极投稿。一线教师投稿的字数为2000~4000字。

第1-2期:何为教研,为何进行教研

针对区域、片、校、组谈上年度个人方案、计划、实施及参加培训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作为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教研,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何在,可以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也可以结合年度计划、方案等提出探讨的问题、建议或向专家求助。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例谈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怎样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一线教师可以结合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从操作层面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尤其是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谈如何应对、反思、改进、提升中、高考体育策略的点滴体会等。

第3篇:如何进行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信息技术课堂;实践研究

一、探究学习的概念

探究学习一词来源于施瓦布的“探究学习”,施瓦布提出的这种方法侧重于教学方法研究,它是一种相对于接受式教学的积极的学习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和探索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探索知识,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为了能够很好地展开这项工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

1.信息技术课堂情境创设时开展“探究式教学”

案例1:在讲授“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这一课的时候,我进行了这样的情境设计: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的不同特色的展馆,体会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还能够感受到高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同学们是不是都去过上海世博会呢?如果有的同学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亲临现场,我们能否通过别的方法了解世博会,以弥补没能亲临现场感受的遗憾呢?这时,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也有的同学说我们可以看电视了解,这些天每天都有世博会的报道,还有同学说,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了解世博会的各种最新消息。这时情境设计的效果达到了,学生想到了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这时,我又因势利导,你如何从因特网上了解世博会的情况?你如何向更多的人介绍世博会的情况呢?你能否把得到的信息保存下来,以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世博会,同时也便于你把世博会的信息更好地传递给许多关心世博会的人?对于学生来讲,这又是几个新的任务,如何搜索信息,如何保存信息,如何下载信息,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带着这些任务,通过上网自己去探究网络上有哪些搜索引擎,如何进行网页的保存,如何下载信息。

在这节课上,我讲解的很少,只是进行了一个情境设计,但是这个情境设计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情境设计里面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讲比较简单,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小学时了解的信息技术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解决。同时在自己探究搜索相关信息时,如何保存信息、下载信息这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掌握,这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知识的方式远比教师的直接讲解要好得多。同时,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也能让学生很好地了解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今后进行终身学习的好工具。

2.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式教学”

案例2:在讲授“筛选和分类汇总”这一课时,首先通过一个小的情境设计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如果你作为年级主任,对一次期中考试进行分析,要筛选出总分在60分以上的学生,并对各门分数数据进行汇总,你如何进行操作?这个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在下面的学习中,我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方式一味地讲解,而是在学生机上播放了一段课前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制作的一段教学录像。在这段录像中有如何进行筛选的步骤,学生在观看完操作步骤后可以自己进行模仿操作。其实,这也是一种个人的“探究学习”,这里的探究并不等同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地去敲击键盘,而是在观看完相关步骤之后在领悟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究操作,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更好地领悟操作过程。

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又没有把学生当做听众,他们在看完操作步骤后,在对操作一知半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最终不仅能够制作出相应的效果,还能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比教师一味的讲解要好得多,而且用这种方式记忆知识最牢固。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探究性学习内容后,自己上网搜索Excel中高级筛选的方法,上网搜索本节课所学的“筛选、分类汇总”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处理“多人数”工作簿的要求,这种做法对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是一种很好的拓展。

案例3:在讲授“设计封面”这一课时,里面有一个对插入图片的编辑,当鼠标点击图片时,图片上出现8个控制柄,当鼠标落在某一个控制柄时鼠标变成双向箭头,那么当双向箭头处于不同位置时,图片如何变化?对于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只是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自己进行探究,观察双向箭头在不同位置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变化情况,并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

3.课程整合中的“探究式教学”

当今比较讲究课程整合、学科整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我也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既能够让学生学好相关学科,又能让信息技术发挥它的工具作用。

案例4:一次课堂上,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听到学生谈到在学勾股定理时,老师讲了好几种证明方法,同时老师还说勾股定理有很多种证明方法,我认为此时是让学生再次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作用的好时机,因此我顺势引导学生利用下面一段时间自己进行网上搜索,看看能查到多少种证明方法,看谁找到的最多。学生开始积极动手查找,在下课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查到了几十种证明方法。

现在信息技术课堂慢慢演变成学生学习数理化的第二课堂,不懂的东西都想着在信息技术课上去搜索,找答案,这同样不失为一种“探究式教学”。

三、信息技术课堂“探究式教学”反思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当遵循一定的教学策略,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不要因为怕失败,就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要充分相信学生,当学生探究成功了,就积极表扬鼓励。如果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失误,教师要进行指导,燃起学生继续探究的信心,一定要相信学生的知识底蕴、操作能力与发展潜力。

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的指导,探究式教学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自己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设计好探究内容,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自己探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探究内容,而后沿着一定的路线去探究。

第4篇:如何进行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改革呼吁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物理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尝试做些初步探讨。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当代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地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部分中学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笔者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而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地掌握。通过反思,笔者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往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对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的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加强对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刊登的一些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有助于掌握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教师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的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来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就物理学科来说,平常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第5篇:如何进行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教学; 案例模式; 思维

中医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极为普遍[1],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自2007年起,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开展了案例模式教学的研究。该教学研究以肺脾系疾病为主要内容,在不改变教学大纲内容的前提下,针对肺脾二系疾病增设案例教学,目的在于加强辨证能力培养,侧重用药技巧训练。通过为期2年(共2届学生)的试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该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达到87%以上。笔者认为课堂案例模式教学是提高中医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开展使用。

1 教学模式设定及流程

1.1 病案的选择标准

选择与教材疾病的标准证型相近似的、临床真实而有效的较典型病案[2],目的是让学生对临床病种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有所了解,灵活掌握课本知识。

1.2 病案分析步骤

严格要求学生按传统的中医辨证进行病案分析,理法方药一脉相承。从辨证点的归纳、相关证型的鉴别、治法、最佳方剂的选择,一直细化至方剂加减和药物的具体用量,并说清药物加减理由。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抓主证,如何进行辨证,系统培养中医辨证思维过程。

1.3 讨论与评价

对有代表性的结论进行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评价。目的是反复整理辨证思维过程、加强操作技巧和临床前实践能力的训练。

2 教学效果

2.1 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该类教学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完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探讨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完成课后的案例练习,到课率几乎达百分之百。经过两个月短期培养,对于比较简单的病例,大部分学生能进行较为正确的辨证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医思维基本清晰,处方及用药量等相对比较规范。

2.2 有效整合中医思维,弥补临床实践不足

案例教学是以临床真实病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2],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包括中医和西医两大部分内容。学生可以采用独立或小范围讨论的形式完成以上内容。由于完成以上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生必须要对所学过的中医基础、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及儿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温习和整理,并进行有机的融合,才可能最终得出结论;再经过教师的不断启发和诱导,如此反复操作,最终会逐步形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3]。该过程的训练对于疾病的证型鉴别和用药加减意义尤为重要,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即使是在临床带教中,由于病例难易程度很难按需要的标准设定,临床训练自然也很难循序渐进,致使中医临床带教浮于形式,从而造成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而案例教学,恰恰可以通过反复模拟训练,弥补中医整体教学之不足。

2.3 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批判求真精神

学生在大学中能够学到的知识容量是相当有限的,与这些基础知识相比,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体系的培养应该是更重要的。这一点在案例教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案例教学中,诊断及辨证是统一的,但由于中药品种多,处方用药完全有可能不同,只要符合证型需要的,配伍合理的,都应该是正确的。由于答案不唯一,势必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如相近证型的临床鉴别,相近方剂如何区别使用,相近药物如何进行优选加减,相同的中药在不同病情时使用哪一种剂量更合理等等。以上情况通过案例加以呈现,就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辨析,在反复训练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求真精神。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借鉴他人的辨证经验,如何扩展知识外延等;同时,在审视或接受他人成果的同时,也会逐步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由于案例教学引发的探究意识和批判求真的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作用远远大于该课程的本身。

2.4 增加学习容量,促进教学相长

笔者的案例教学是在不改变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该教学过程是在固定的课时中进行的,一方面要完成课堂必需的授课内容,一方面又要加载案例部分。而案例教学的侧重点是落实在对病案的分析和诊断,并要求细化到方药,包括药味的加减及具体用量。该教学在不改变传统灌输的前提下,侧重于临床能力的培养,所以需要多方位的支持,既要求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对相关疾病的专业知识及目前治疗动态(包括正误认识二个方面)进行必要的了解;并要求学生对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并通过分析做出选择和判断,这就大大增加了学习容量。

由于案例讨论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中医修养程度不一,除公用教材外,还可能涉猎到相当一部分医籍,如经典和部分医家医案,以及目前形势下的用药特点等,这就人为地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外延,势必增加教学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沟通机会明显增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呈现多样性,从基础到临床,从辨证到用药,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医到西医,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4]。为了满足学生的不断需求,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因此,从整个案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案例教学不管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在增加知识容量的同时,促进了教学相长。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课时有限,训练不充足

案例教学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程体系而存在,属于临床前模拟训练范畴。我们目前的案例教学是在儿科学课程中设立的,由于不增加课时量,插入案例,就必须减少课堂教学时间,而课程容量又是相对固定的。鉴于以上情况,案例教学在时间上的支持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的这种案例教学只能在较为浅的层次上进行,难以进一步深入下去。由于练习时间过少,学生对中医辨证思维模式可以有所领悟,但对于思维体系的培养而言,还需要一个持续漫长的历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必要增加课后的练习力度,但也需要增加相应的课时量,这样才有可能加强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3.2 研究时间短,缺乏病例标准

该研究进行时间较短,教学方法尚不成熟,效果还不十分满意,诸如如何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如何能更合理地进行案例切入等问题,均有待解决。目前案例教学的最大难点是案例问题。临床案例类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适合于初学者使用的尚且缺乏。对于没有任何临床经验的医学生而言,什么难度的病例最适合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该项研究目前刚刚起步,确定病例的难度[4],对于案例教学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病案过于简单,难以达到练习的目的;病例过难,学生难于把握方向,容易丧失学习兴趣。适宜的难度梯度是增加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如何建立有相应难度的、又与教材相配套的病案系列,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 都广礼,文小平,马福良,等.方剂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98.

[2] 毛慧玲,张桂荣,于泉,等.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102103.

第6篇:如何进行案例教学范文

新课改在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更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呢?地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本人尝试做些初步探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向更合理的方向努力。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它既有教学内容的反思,如“怎样理解可持续发展?”“如何看待我国高能耗下的经济增长及环境问题?”也有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教学中如何处理多媒体资讯及互联网与课堂讲述的关系。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如,在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土地利用现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我反思:为什么学生只着眼于农业用地中的种植业分布状况及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而没有学生对建筑用地挤占耕地及不合理的垦殖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我们所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生到底学到多少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有教师通过自我感受进行的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来质疑自己教学的行为,如在教学“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有学生给我提意见认为这一节课内容本来很简单,但让我这么一讲反而复杂了(因为受条件的限制,我们没有橡皮泥,但是为了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我讲得特别多),他说我们没有橡皮泥老师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用泥巴代替橡皮泥开展小组活动来完成。他的话让我震惊、惭愧,这说明这节课我上的很失败,他让我反思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地理教师应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认真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内容

教材只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无论是何版本的教材,其内容的安排顺序是已确定的,但它不一定适合所有学校所有学生。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时要反复斟酌、适当调整、大胆取舍。如,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我本打算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先讲地球与地球运动,众所周知,这部分内容对于成年人来说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何况是十来岁的孩子呢,于是我大胆地调整了教学顺序,把“地图”一节调到前面来讲,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思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各环节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导语的设计到教学目标的逐步实施及巩固练习设计,各个环节都要仔细推敲。课堂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地理教师应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作为一线教师,在案例研究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我们既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还可以研究他人的案例,笔者曾听过一节地理课堂讨论课:

某教师执教“地球的运动”一课,安排了14个讨论题,每个小题又小又简单,诸如“自转的方向是什么”、“自转的周期是多少”等等。问题一宣布,学生便匆忙行动,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仔细一听,这热闹的课堂讨论的背后是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学生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默,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教师时而不知所措地在讲台边等待,时而在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学。下课后,我询问了七八个同学在课堂上是否参与了讨论。这些学生都说来不及讨论,人家怎么说我就怎么答。

后来,我仔细地分析了这节课:这是一堂讨论课,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先决条件,学生只有自己先有了想法,才能有与小组成员交流与讨论的源泉。学生没经过思考、体会和感悟,又怎能讨论什么呢?正是由于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观点,讨论时要么冷场,要么东拉西扯,课堂讨论形同虚设,往往成了空热闹、假正经,看似热闹实则混乱。所以,课堂讨论一定要注意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此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了14个问题,按每节课45分钟计算,那么,每个问题讨论的时间也就仅3―4分钟,这样的讨论能深刻吗?

因而通过反思,我最后给那一节课下了这样的结论:一、操作不当,讨论“流于形式”;二、时间过短,讨论“速战速决”;三、缺少协调指导,讨论“失控”“失度”。

三、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过去,人们重视课前的备课,对于课后小结与反思则较少关注。

以地理学科来说,其实,平时地理教学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表演”是新课程提倡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之一,这种教学形式真的对促进学生理解地理有帮助吗?在教学“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一节时,我提前布置让学生学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学跳少数民族的舞蹈。一周后,同学们在课堂上演出,结果印证了这种教学形式的积极作用。事后,我在反思札记中写到:

这节课学生兴奋而高涨的情绪也影响着我,不过,我在观看前想的最多的还是老问题:“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他们表演前每人还做了一个简短的说明,如:我表演的是xx族的舞蹈,这个民族的人们一般穿xx服装,有xx生活习惯等,他们甚至或多或少解释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不正是对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初步认识吗。

第7篇:如何进行案例教学范文

在《金融会计》课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是为了培养和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已经结束的金融经济事件作为个案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金融经济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金融会计》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金融会计》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

《金融会计》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主导因素。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前应该事先向学生布置题目,要求学生阅读具体的金融公司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中学到知识、锻炼才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点名提问具体的会计操作,引导学生发现会计操作背后隐含的东西,使学生能够用简练通俗的语言总结相应的会计学和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

(二)《金融会计》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布置任务,引导学习积极主动学习

《金融会计》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金融企业实际的会计处理中去。要求学生真正从一名金融企业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启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进行金融会计理论讲授。《金融会计》案例教学中把学生发言和表现也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方面,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金融会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金融会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其提高会计处理能力

《金融会计》案例教学法要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对金融企业实际的会计案例分析,和会计处理,促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能锻炼自己的思想,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会计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运用会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金融企业会计问题的能力等。(四)《金融会计》案例教学立体透视案例,体现因材施教《金融会计》案例教学中,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金融企业会计处理的能力,培养的学生要符合广州工商学院的办学宗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培养的不是金融专业的“知识分子”,但必须是“能力分子”。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工商学院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优势,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使学生具有在进入金融企业后立即就能动手处理会计业务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金融会计》课程中的优势

第8篇:如何进行案例教学范文

实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取恰当的案例,并经适当改编,整理形成案例库;如何将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效对接至为关键。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并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展示财务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从而实现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资本市场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2]。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3],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入“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对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作者:孙志梅 李秀莲 高强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51-52.

[2]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52-58.

第9篇:如何进行案例教学范文

一、优化科学教师配置

1. 合理配置科学任课教师。学校要想办法通过招聘专业教师或转岗培训等形式,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满足科学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做到所有年级科学教师专职教学。

2. 加强对科学教师培训的力度。业务培训是提高兼职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跟岗学习的形式,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 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校内外的骨干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对科学任课教师进行指导、帮扶,让全体科学教师懂得教什么、怎样教。

二、优化教学资源

1. 完善科学教学硬件建设

学校要配备专用的科学教室、专用的实验桌、相应的实验器材及仪器室,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同时,学校应设立相应的科学知识宣传阵地、科学教学成果展示场所,如科普专题宣传栏、科普教育室、科普成果展览室、科普作品展示柜等。

2. 建立课程资源信息库

学校应努力建立科学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库,将教案、课件、图片、声像资料、实验记录单、科学教学感悟、科学研究论文、学校实验器材信息等资讯分类存放到资源库中,方便教师查阅。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教学课件或相关图片、声像资料进行直观的教学演示,学生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3. 积极发掘校外教学资源

学校应积极发掘校外的教学资源,与相关的社区、工厂、企业、社团、个体户取得联系,争取利用他们的资源,为科学教学服务。如带学生到社区的工厂参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到蔬菜基地参观,了解植物生长的科学原理;到科技馆参观,了解科学发展史等。

4. 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资源整合

如科学探究活动与《综合实践》有许多相通的探究活动,一些探究活动的方法、数据可以互相借用。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环境调查”活动,学生懂得设计调查方案、懂得调查方法、懂得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将这种能力迁移到科学学习中来。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科学教学管理

1. 站在学校的角度,首先在于加强制度建设,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为保证科学教学能够正常开展,规定其他学科不得占用科学课程,对教师的备课定期进行检查等;对实验器材的保管、使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制定相应的实验守则。 其次在于教学过程的监控,通过检查教师课前准备、深入课堂听课、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考核、开展科学探究成果展示等形式,检查科学教学的落实情况。

2. 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秩序能够有效掌控,收放自如。因此,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管理。如: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时,学生要养成合作制定方案、自主分工、互相配合操作、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大胆质疑、积极探讨、自信展示等学习习惯。

四、开展科学教育科研

1. 重视《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程标准是开展科学教育的指南,因此,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要认真学习、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通过学习,懂得小学科学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懂得指导学生扎实掌握“科学概念”;懂得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2. 重视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课例研究,探讨如何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重点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整合教材内容、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如何进行板书设计、如何进行实验管理等。教师通过参与课例研讨活动,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 重视教学反思的撰写

教学反思是老师对自己一节课、一个单元教学、一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通过撰写教学反思,让自己知道哪些教学环节做得不够好,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哪些做法是成功的。通过这样的反思,让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4. 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科学教师通过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推广先进的理念和优秀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