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蜜蜂的小练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坚持阅读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值得借鉴。坚持阅读,一方面,它可以弥补同学们体验生活的不足,使他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广泛阅读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时从“广”的角度下工夫,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营养。有时又要从“深”处着眼。对那些好的文章要精读。不但要认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读后还应该把这些记在本子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才能时常温习,不至忘掉。通过精读,可以获得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自己的习作向“深”的方向发展。
二、坚持练笔
多练笔,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过程,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小练笔,放飞想象,使孩子们想表达,加强课外练笔,袒露真情,使孩子们学会表达,并及时表扬肯定,使孩子们享受成功,乐于表达。
1.课堂小练笔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而且随文练笔不同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
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当作者写到朝鲜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文中省略了受伤至伤好的情节,可以让学生小练笔“大嫂倒在血泊中,后来怎样”,通过联想补充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将相和》时,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描写了故乡的杨梅树和杨梅果,作者又从形状、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描写了杨梅果,写得具体生动。学完这课后,我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描写杨梅果的段落写法,写家乡的一种特产,学生兴趣极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模仿写好。
2.生活小练笔
小学生的生活是不会贫乏的,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性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大量重复繁杂的表象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以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让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写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组织学生练笔。如让学生把在校内参加的过“六一”等活动情况写下来,让学生把在家耳闻目睹到的事物写下来,让学生把在社会上耳闻目睹到的事物和参加的活动情况写下来,更富真情实感。学生在参加了校内外活动后,要及时练笔,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下来。
三、坚持修改
多练笔很重要,但修改的过程其实也是提高的过程。每次练笔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修改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仅思考一次,疏忽和错误更是难以避免。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写作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这种提高,往往比正面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得要快。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方法就是多“读”。
1.默读
把自己的文章默读一遍,边读边找出错别字和用错了的标点,立即改正过来。
2.朗读
朗读能较快地发现读不顺口、不通顺、重复的地方,对这些地方进行修改,再读起来就会顺口多了。
3.对读
把作文写完后,念给家长、同学听,或请同学看看,请他们帮忙找找毛病:意思表达不清楚的、叙述不具体的、层次混乱的,然后自己认真修改。
一、巧观察引发兴趣
写观察作文,是老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最好方式。对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让学生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他们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习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
1.赋予观察材料童话色彩
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观察自然景物的时候,如果能赋予其童话的色彩,那么学生的观察热情就高了。比如课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被践踏折断或遭遇狂风暴雨后“伤心”的样子,它们为什么“伤心”?怎样让它们“开心”起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观察,学生就会有热情,有兴趣。
2.让观察变得饶有趣味
小学生天玩儿,如果将观察过程设计成玩儿的形式,他们自然乐于参与。比如写人物外貌时,如果只是要求一个学生站在讲台前让大家写,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很呆板,学生写得无聊,当“模特”的学生也会感觉委屈。假如换个形式,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让当“模特”的学生比赛,看谁能在两三分钟以内就把同学给逗乐,“观众席”上的学生则比赛用文字给该“模特”最好笑的样子“拍照”,比比谁“拍”得最快、最像,技术最好,二十分钟后展示“照片”。把写外貌练习当成“拍照比赛”,学生写的文章自然就生动了,当“模特”的学生也会乐在其中。
二、小练笔另辟蹊径
仅凭日记和单元作文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小练笔就有效地补充了这方面的不足。
1.续编童话故事
续编童话故事,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如学完《小木偶的故事》后,学生对小木偶的遭遇充满同情。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构思新的情节,想象新的结局。
2.仿写创编诗歌
从三年级开始,我坚持让学生背诵我推荐的古诗词,并向学生渗透“学以致用”的观念,把一些特殊节日作为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背诵相应的诗歌,并仿写或创编诗歌。
三、多积累博采众长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积累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指导学生像蜜蜂采蜜一样,“广开蜜源”,通过自己的消化酿出“蜜”来。只有把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积累中吸取营养,丰富知识,扩大信息量。这样,他们的习作语言才会生动,构思才会新奇,习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1.课内积累
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要学习经典课文中的写法,还要将生动的句子、写得好的自然段摘抄、背诵下来,以供习作时选用或仿写。
2.课外积累
(一)立足课内,让学生“快乐作文”
1.上好语文课
让语文课为作文教学服务。我认为教师尽量把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得生动有趣。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陶醉于课文的情境中,尽情享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优美飘逸,从而爱上语文课,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并积累书本上的好词佳句。为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作小练笔
在小学语文课程设置中,所选编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感人至深或是生动有趣的,每一处景物也是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的。教师要适时地抓住课堂上每一次学生的心理共鸣,鼓励学生个性表达,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补白于语文书本中。
3.紧抓作文课
教师要珍惜上好每一节作文课。作文课是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活跃的、灵动的。它可以是欢声笑语,也可以是掌声雷动,更可以是面红耳赤。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情感才能真实,思维才能活跃,文章自然也就乐意写了。
(二)着眼课外,让学生“激情满怀”
1.观察生活,表达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又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生活如源泉,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这番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只有仔细地观察生活,才能给学生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生活。
2.积累语言,运用自如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学生想表达一种意思却苦于不知该用哪个词语,那是头脑中的语句积累过于贫乏。所以品读“好词、好句、好段”,吸收别人的精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给每位学生设立“采蜜本”,让孩子们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采集别人的好词、好句、好段,并进行恰当的评价,有选择性地进行背诵;平时还可以每周上一节“阅读欣赏”课,让学生相互介绍优秀的文章、书籍;坚持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做到“我手写我心”。
3.个性评价,激励创新
小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与鼓励。正如心理学上所说的“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所以,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价也是让学生快乐作文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要吝啬使用赞赏的话语和关爱的动作,做到深切地了解学生的细微进步。教师也要不断地扎实自己的文字功底,用靓丽的语言、煽情的评价激起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欣赏教师的评语时犹如饮醇酒,品茗香,在不知不觉的耳濡目染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习作的水平。
(三)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妙笔生花”
一、一节低效的口语交际课
当时我对课改理念一知半解,以为只要在课堂上多搞些花样,哄哄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就行了。因而力求把课堂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尽人意,甚至不容乐观。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我讲了一节二年级口语交际课《合作》,为了准备上好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是课前同桌讨论,二是小组交流,三是小组选代表发言,四是小练笔,结果课堂上是讨论的热热闹闹,可是等到让代表发言的时候竟然没有人举手,当时我急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教室里坐着全校十多位语文教师和校长,看着他们也有些发急的眼神我的脸都气红了,没办法只好点将平时表现最好的同学发言,结果这个同学讲了小组合作扫地的事情之后后面所有的同学也鹦鹉学舌,说的是大同小异。
二、反思与启示
这样的教学效果让我知道我的课只是一个空架子,根本不是新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课堂,于是我与同行切磋探讨,自己也不断地反思、总结。同时翻阅大量课改前沿论著,特别是在郑州参加的一次课改讲座上听到的一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有一个孩子看到一只蝴蝶和一只蜜蜂在飞行,蜜蜂飞的时候“嗡嗡”地响,而蝴蝶飞的时候很安静,他就问自己的父亲:“爸爸,为什么蜜蜂在嗡嗡地响,而蝴蝶飞的时候不响?”第一个父亲这样来回答:“小孩子,哪这么多为什么,成绩好就行了,别管那么多闲事。”小孩子也不再问了。第二个父亲这样来回答:“因为蜜蜂在飞的时候,翅膀振动的频率非常快,而蝴蝶飞的时候翅膀振动的频率非常慢,所以才是这样子。”而第三个父亲这样来回答,拿出一只笔和一张报纸,用笔在纸上由慢到快地画,然后让儿子照样去做,等一会儿,他的儿子说:“爸爸不要说了,我知道了。”这三位父亲,谁做得最到位?当然是第三位父亲,他让儿子亲身体验学习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去体验,在体验中获得,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而我平空让学生去想去说学生怎么会感兴趣呢?学生又有什么可说的呢,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又有何价值呢?由此我找到了问题所在。
三、注重实践,让学生说真话
陶行知说的好:要解放学生的嘴巴。于是,我又布置了一次实践作业即和爸爸妈妈或者同学朋友合作完成一件事情,要求在合作之前先分工,之后记录下合作的事情,如何分工,如何做,结果怎样,感受怎样,第二天再次上口语交际课学生们一个个滔滔不绝,把自己做的事情一件件叙述下来,内容是丰富多彩,有打扫卫生的,有做手工的,甚至还有和妈妈一起做生意的,一句句饱含着孩子们真情实感的话语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口语交际课的成功,也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喜悦。
四、在生活中交际,让每个孩子都敢说会说
陶行知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之后,通过不断地实践我把口语交际课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比如最近不爱说话的杨林常来告状说别人拿她的橡皮,于是我就叫住她问:这个他是谁呀?“赵峻杰”“那他为什么要拿你的橡皮呀?”“因为我的橡皮是新买的,我给她看了他就不给我了”“那这块橡皮漂亮吗?”“漂亮”“有多漂亮,你能讲给教师听听吗?”杨林眨了眨眼睛想了想说:“我的橡皮是黄色的,是一双靴子造型的。”“那是谁给你买的呀?”“是妈妈带我去丹尼斯买的。”你喜欢它吗?喜欢。其他人喜欢他吗?比如赵俊杰,其他人也喜欢,那你能不能再把这块橡皮的样子,谁给你买的和你喜欢它,别人也喜欢它说一遍?“我的橡皮是黄色的,像靴子的形状,是妈妈带我到丹尼斯买的,我很喜欢它,别人也喜欢他。”那好吧,现在请你把赵俊杰叫来。就这样通过简短的对话不爱说话的杨霖形象地叙述了一段话,我不仅在心里惊叹:效果真好。因此,我感觉到了从学生的生活中发掘说话题材,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一条有效的听说训练渠道。
除此之外,我的语文教学也因为有了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田野的体验而充满快乐和活力,他们会在课堂上说:摇着绿色的长辫子,我听到了小鸟在欢快地歌唱,我听到了泉水叮叮咚咚的琴声,我闻到了春天的味道,我听到了蝴蝶跳舞的声音;因为有了学生们动手操作乌鸦喝水的亲身体验结出了水升高的原因,体会到了“渐渐”这个词语真正含义,寻找到了更多喝水的好办法,因为有了真实生活体验,孩子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才让语文课因他们而精彩。
五、结合文本,让学生说好
现在学生们都敢说了,但是总觉得句子说的不够美,虽然我在课堂上尽力引导可是效果却不是太好,后来我看了翟浩宇同学的日记受到了启发,那是我布置的写春天的日记,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春姑娘来了,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好像春天的眉毛;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好像春天的眼睛,树木吐出点点嫩芽,好像春天的音符,还有河里的水也解冻了,流水声就像是春姑娘在弹琴呢!”
和其它同学的日记相比,同是写春天的小草、野花、河水,可是她却写的有声有色,而这些有声有色的句子并不遥远,就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刚刚要求同学们背诵的《找春天》一课里的句子,后来我读了翟浩宇的日记后,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说春天的口语交际,他们也都能够把春天说的像诗一样美丽。
如:春天来了,奶奶门前的笋芽儿醒了, 她揉揉眼睛,使劲地从地下钻出来了。
春天来了,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多美好的春光呀!
听着孩子动听的话语,我决定在平常的口语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样子说话。课文是最好的例子,作为新课程的老师,就要充分利用优美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说话,我真正地体会到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最让我得意的就是我的口语交际课,孩子们敢说了,爱说了,会说了,每次上课前我都安排至少五分钟的口语交际,这样我想只要时间上有保障,再让学生学会在体验中说真话,结合文本说好话,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运用“迁移”规律,从兴趣入手,把读、说、写训练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运用兴趣的“迁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修订版大纲中,对低年级的作文明确提出:“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应该注意到,大纲中回避了“作文”二字,而把它在低年级称之为“写话”,意在明确小学生的写作就是练笔,就是要倾吐所闻、所思和所想,而兴趣则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催化剂”!
对作文感到头痛的同学,往往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语言干瘪,内容空洞。其实,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源于他们对写作缺乏参与的兴趣和动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这种兴趣从何而来呢?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养小猫、下象棋、学武术、踢足球……”哪一件不充满了无限的情趣?小学生年龄小,对他们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我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
1、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
我在作文训练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中选题(如:下象棋,养小猫,学武术,踢足球……)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2、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
训练时,我们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以上做法都是围绕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展开的。由于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与事物,因此在老师地指导下,他们会有目的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在老师地引导下,孩子们把兴趣的焦点逐步由“乐于做”转向“乐于写”,进而激发强烈的写作动机。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从会想、会读,到会写。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
(1)想像与写作相结合,以想促写。
如学习《鲸》一课时,学生通过幻灯片的具体演示,观察理解了鲸的外形、生活习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自始至终地处在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王国里。这样,在作文课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把周围观察到的小花猫、小白兔、小金鱼、小蜜蜂等,通过丰富的想像生动活泼、准确得当地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和观察,学生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地使想像在作文过程中开拓思路、强化情感,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中的“读写例话”、“基本训练”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1.(板书:昆虫)看到这两个字,你会想起什么?(蚂蚁、蜜蜂、蝴蝶、蜘蛛、蝗虫……)用简要的话语来介绍一下这种小动物。
2.法国有个昆虫学家叫法布尔,他一生迷恋昆虫。在《昆虫记》一书中,他曾经写道:(出示)
“哦,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齐读。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的脚步,去看一看蟋蟀的住宅。(揭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①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②读完后,想一想:蟋蟀的住宅建在哪里?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的语句反复读一读。
2.检查生字新词。
三、精读感悟
(一)住址——蟋蟀的住宅建在哪里?你知道了吗?
(出示)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1.理解“朝着阳光的堤岸”“倾斜的隧道”。它的住址是随便选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①理解“慎重地选择”。
②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地方呢?理解:“骤雨”。
这小家伙对住址的选择多有讲究呀!人们常说,造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选择住址一定慎重。对蟋蟀来说,修建住宅也是——(一件大事),也要——(慎重选择)。
2.理解“宽敞”“九寸深,一指宽”。比划比划,九寸深是多深,一指宽呢?
咱们看看课文的插图。蟋蟀的个子一般只有两、三厘米,这么大的住宅对它来说——(够宽敞、够舒适的了)。
你看,作者多会介绍呀,简简单单的两个数字,就把蟋蟀住宅的大小非常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3.理解“隐蔽”。你从哪里知道的?(隐藏在青草丛中、隧道弯弯曲曲)
只有懂得保护自己,才能活下来。多么聪明的小生灵啊!
4.朗读。读出蟋蟀住宅的特点。
(二)结构——那蟋蟀住宅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咱们细细读读第五、六两个自然段,看看外部、内部各有什么特点。
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作者的说法很有意思。明明是一丛草,他却说这是蟋蟀的——(门);明明是一块平坦一点的空地,他却说这是——(蟋蟀家的平台);门里面就是一个洞,他却说里面有——(大厅),有——(卧室),说这是——(指课题:蟋蟀的住宅)。
领悟拟人写法的妙处:在作者的眼里,蟋蟀还仅仅是普通的昆虫吗?它还是我们的——(伙伴、邻居、朋友、家人……)
(三)不随遇而安——这么宽敞、这么舒适的住宅是谁建造的呢?你怎么知道?
(出示第二自然段)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还读懂了什么。
2.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就是说——(别的昆虫是随遇而安的)
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这临时的隐蔽所可能是一些什么样的地方呢?
遇到树叶就在树叶下藏身,遇到石头就在石头旁藏身,不管这隐蔽所大不大,也不管这隐蔽所好不好,它都不计较。只要能够藏身,它就——(高兴),就感到——(满足)。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随遇而安)。
3.别的昆虫随遇而安,蟋蟀呢?(反复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蟋蟀呀,你为什么不肯随遇而安呢?你能具体说说自己修建住宅有什么好处吗?
别的昆虫四处流浪,四处漂泊的时候,你可以——
寒冷的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刮,别的昆虫因为没有房子冻得瑟瑟发抖,你却可以——
……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有家的感觉——(真好!)怪不得你要修建自己的住宅呢。
4.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读出你对这小家伙的喜欢。
5.奇怪!课文明明写蟋蟀的,为什么还要写别的昆虫呢?
明白对比写法的好处。
(四)写话。这小小的蟋蟀用自己的劳动,修建舒服的住宅,创造美好的生活。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来到门口,在平台上弹琴。这小家伙还是出名的歌唱家呢。也许它还会一边弹,一边唱。它会弹些什么,唱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它的内心,倾听它的诉说。
(小练笔)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我就在这平台上弹琴。琴声仿佛在说:“_______。”
四、总结延伸
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舒适的住宅!
透过文字的描述,你看到了一只( )的蟋蟀。
仿写的素材一般是教科书中的词、句、段、篇,因为教科书本身就是很好的习作范例。除此之外,有些来源于平时我们所做的教学资料的素材积累。仿写的形式也是可以是词的仿写,也可以是句、段、篇的仿写。而低年级的习作更偏重于词、句、段的仿写。仿写的方法也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口头作文,也可以书面形式写到我的小本本上,既可以当堂作文,还可以作为课外小练笔,既可以将学生的口头作文当堂输入电脑,供全班学生阅读,还可以鼓励学生投稿,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习作习惯,锻炼学生写作的品质与意志。
新课标把低年级的习作训练称之为写话,这就充分说明了低年级的习作训练还应停留在片段的训练中,切莫增加难度,挫伤低年级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新课标对写话的要求有三点:1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下面我们就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具体谈一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仿写的习作训练
一、关于词的仿写
仿写词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组词,有了词就会为仿写句子作好铺垫。仿写词要注意词的分类,如: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综合学习“我的小本本”中仿写“不同的‘风’和不同的‘雨’”。原例:和风、微风、狂风、凉风,细雨、阵雨、暴雨、毛毛雨。第一种仿写方法是接着原例子继续组词如:热风、大风、斜风,春雨、秋雨、大雨小雨等等。第二种方法教师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仿写,如:不同的雪与不同的云,不同的山与不同的水等等。还可以是描写同一类事物的词,如;描写春天的词,描写夏天的词。先给学生词然后学生自己想出自己所熟悉的词,例如教师给:春风,学生说带春字的词,春雨、春雪、春天等,以至扩张为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回大地等等这样的词组。
词的仿写是最基础的,经常进行词的仿写训练,学生的词汇量会越来越大。这样为句子与段落仿写做了有效地准备工作。
二、关于句子仿写
仿写句子是在仿写词的基础上展开的,但仿写句子某种意义上说比仿写词有趣味,学生愿意做这样的练习,原因是句子的仿写更有话可说。教材中就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可以模仿,比如:弯弯的小路,弯弯的月牙,弯弯的——,弯弯的——。这样的练习,教师只要提醒学生想一想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孩子就很快地会模仿出来,如:弯弯的小河,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蛇……
教师在进行句子的模仿时一定要注意选取优美的句子,学生比较喜欢的词汇,而且是很容易模仿的句子。如:春天的路是小草铺成的,夏天的路是——。接着鼓励学生秋天的路冬天的路等等。再比如:我是青蛙,你是池塘,你是收养我的家园;我是向日葵,你是太阳,你就是照耀我的阳光。在指导学生仿写时要注意分清楚青蛙与池塘的关系,向日葵与太阳的关系。教师可以反复给学生举例,如;小鸟与大树的关系,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蜜蜂与花朵的关系等等。孩子们在明白了这些关系后一定能说出好多这样的句子。例:我是小船,你是河水,你就是我温暖的怀抱。我是蜜蜂,你是花朵,你就是滋养我的花坛。
正因为教师及时给予学生习作的拐杖,学生模仿起来既感到浅显明了,又觉得有模仿的可能,这样才能逐渐培养他们习作的兴趣,使他们从低年纪开始就爱上了习作。
三、关于段落的仿写
段落的仿写是在词与句仿写的基础上展开的。段落的仿写可以是将原文中易于模仿的,比较有规律的段落进行仿写,在指导学生仿写的时候,可以以填词的方式进行,也可以让学生以相同的格式,变换不同的内容进行仿
在学生仿写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比方学生往往受课文的影响,会与原文一样。教师要指导学生变换关键词。草儿肥,可以为草儿香、草儿绿、草儿嫩等等,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再比方遇到食肉动物要注意不能再说草,将其换成肉等等。其实这样的可模仿的段落在我们教材中很多,如:《风》《河水和小船》《我想知道》《信》等等。只要教师善于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模仿习作的训练,相信学生肯定会有好多让人惊奇的杰作出现。 转贴于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要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现在的教材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尤其是,今年我们实验小学是阅读年,提倡大量阅读,让学生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 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地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为此,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打破这些框框,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三、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乌海市教育局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开放性习作的研究和探讨,要求教师在批改习作时注重激励学生,具体做法是将作文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在第一次评改时,教师可控制优级人数,只有极个别优秀作文可打优级,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的写作兴趣。
四、师生同评,写有所成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民族,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文字华丽多彩,语言生动活泼,内容深邃,值得学生学习、借鉴。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优秀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建议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争取牢记在脑海里,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一些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我们则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活动,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而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没有内容写,也没有必要写。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这也导致常常在一节课过后,有的作文本上仍然只是孤零零地躺着一个题目。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联想的潜能,使之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每日一忆,是很重要的。对“日忆”的要求是: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上映一遍,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用在什么作文中。为了让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日忆”,我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数量多、质量高。比赛时,我也总是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他们听了大受启发,纷纷聚首,争相发言。这样一来,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为写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学生也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三、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具体做法是将作文分为A、B、C、D四级。在第一次评比时,教师有意识控制A级人数,只有极个别优秀作文可打A级,其余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做到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的写作兴趣。
四、师生同评,写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