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第1篇: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摘 要 本文以电力集团公司为例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缺陷进行分析,并尝试将内部控制研究成果运用于电力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流程的构建中,最后针对电力集团公司的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和要求,提出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内部控制 经营管理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控制环境失控、内部会计系统混乱及控制程序失效等问题,这主要是对内控的认识存在偏差、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考核机制失效及风险意识不强所导致的,因此应增强内部控制的全员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外审的协调控制及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某油田电力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某油田电力集团公司简介及内部控制现状

某油田电力集团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现有职工1009名,隶属于勘探局,固定资产原值17.75亿,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要担负油区的生产、居民生活供电及供气和集中供暖服务。其内部控制范围广、层次多,必须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为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与油田重组整合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单位风险防控水平和企业整体管理控制能力。根据《油田未上市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0年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部署,按照公司领导关于开展未上市单位内控体系建设要求,结合电力集团公司实际,某油田电力集团公司制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二)某电力集团公司的货币资金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某油田电力集团公司已构建起资金控制的整体构架,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运行与管理,有效促使了公司的成长。但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一定的财务风险。如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落后等。这些问题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环境控制方面存在不足,资金支付结算审批不能按照制度和计划执行。在资金支付结算审批过程中财务负责人实行最终把关,但其往往根据资金是否充裕进行审批,有钱就批,没钱就拖,审核方面不严格。由于财务审批属于最后环节,经常出现经理已批准,财务却发现凭证不合法或没有款项可支付等情况。这主要由于高速发展过程中,资金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资金紧张直接导致公司在各项目上的分配出现挤占现象。内部投资资金都以拖欠的形式转化成流动资金,由此产生的债务链进一步加剧流动资金的紧张状况。且由于资金紧张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又会造成流动资金的沉淀,进一步延缓了资金周转速度,加剧了资金紧张的困难。

第二,信息和沟通方面存在问题,不能及时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由于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公司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不能清楚地掌握下面的情况,影响了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也影响了宏观管理效果。

第三,监控不力,缺乏严格的过程监督。目前公司对资金周转环节也存在着监控不力的现象。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决策约束机制存在一定的漏洞,资金的流向与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某油田电力集团公司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成本内部控制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公司成本控制和管理方面规定较为全面,但多局限于“粗线条”的管理,具体操作规定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此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控制活动需加强,公司组织结构及其权责分派体系尚需进行改进和完善,公司领导班子对员工经营意识提高和成本控制观念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公司员工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对员工的培训应该为成为公司经常性或日常性的一项工作。

第二,信息和沟通方面不够完善,对内部控制缺乏深入的认识。公司的组织结构为直线职能型管理结构,部门设置较少,且中缺少直接对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的审计部门。且每年公司领导班子仅针对公司财务和运营情况组织 内部审计,目的仅是查错防弊。对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审视、相关控制活动是否正确有效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的相关控制信息能否有效传递与沟通以及公司信息系统是否正确有效等内容的关注不够。

第三,员工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某油田电力集团公司的员工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成本控制意识较差,多数人的想法是:只要能把生产抓好,多花点钱怕什么,不舍得花钱怎么能把生产搞好。这种普遍存在的想法对于成本内部控制极为不利。

(四)某油田电力集团公司的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建立内部控制的评价程序。企业内部控制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有效。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完善,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虽然企业已形成了庞大的监督体系。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

三是过分强调内部控制防止目标,忽视经营性目标。内部控制既要渗透到各个业务领域和操作环节,又要重点确保对关键的业务活动、资源和费用或成本项目进行强力的制约和调节。内部控制的目标有兴利与防弊两个方面,兴利是最主要的。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虽然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目标,但内部控制最本质的作用乃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目标。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既不是内部控制的唯一目标,也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可见,将内部控制的目标仅仅定位在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不利于发挥其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而且会使企业领导及员工产生抵制情绪。

二、完善该公司内部控制对策

第2篇: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企业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合作,持续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为进一步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稳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作出努力。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运行,对企业内部控制和流程设计的实施的机制有着重大意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长期以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抵御相同行业的竞争,切实维护了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同时也为调整市场经济结构和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对有效应对金融风险,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了解外部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更新具有重大意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有利于企业应对各类经济风险,帮助企业发展良性运营,创造并应对不断出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制度优化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体系的健康与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这符合并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也是企业内部管理规范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企业内部管理规范需要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决策执行等方面协调合作,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自我发展的竞争主体。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制定与完善,也有利于加强企业竞争中资源管理的实施性与高效性,改善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能使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维护国家利益,稳定市场经济秩序。完善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对促进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制度和提高经营资本具有推动作用。

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发现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企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应当提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企业要在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方面积极应对,以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为契机,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召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暨贯彻实施动员大会,就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进行全面部署。企业财政部门与审计、国资、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部门成立联合联合制定企业监督管理和实施方案,对企业进行有选择的试点,对企业内部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展开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宣传。

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以及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领导管理机制和管理结构,了解行业信息及特点和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优化企业管理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与企业内部管理相协调,有效进行选择性试点工作。企业在内部管理中要加强内部控制业务的学习与培训,开展业务讨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力度,积极配合政府行为与决策,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开展新的领域。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有效运行,使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机构新的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目标,也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运行提供帮助与支持。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包含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层面,需要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共同参。也有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和工作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有效运行理解不够,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企业很难协调内部控制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的关系,及其他现有管理体系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运行非常复杂,需要补充完善之处很多,需要在“十二五”计划期间全面的进行改进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不光是片面的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也不是光有健全的内控制度,而不去很好地贯彻执行。我国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存在漏洞,许多企业主要管理层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缺乏约束制度,轻易地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责任感不强,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企业开始实施内部控制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变化发展不断完善,建立一个适合本企业的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强化,在企业明确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任务时,也需要配合有关政府部门,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能够使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发挥更加有利的效应,带动其他区域企业规范实施内部控制体系,适时与其他企业联合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的,来确保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企业应组成专门领导班子,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指导及宣传。只有企业各级人员认识上得到了提高,企业各个业务部门或人员才能真正地贯彻企业的各项制度,在业务运作过程中才能真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提高经营者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认识极为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化,促使我们适时度势,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用化,牢牢把握当今世界经济大变革的重要机遇期,切实掌握企业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统一,积极引导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努力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李阳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困难及对策[J].财会通讯, 2009,(26).

[2]刘非.浅谈中央企业内部控制[J].财务与会计,2009,(17).

第3篇: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劳务派遣 用工管理 管控体系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一)R倒芾淼睦砟

坚持以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健全机制为重点,全面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统一劳动定员和用工配置标准,优化劳动用工策略,降低用工总量,控制长期职工,推广业务委托用工,减少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实施用工动态管理,形成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工管理机制。

制定劳务派遣岗位名录,明确岗位名称、编制、岗级、岗位任职基本条件等项目,同时编制岗位工作标准;完善岗位管理机制,实现人岗匹配管理;加强岗位变动管理,深化岗位轮换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与开发,实行持证上岗;推进员工绩效管理,岗位争先;建立全员基础数据平台,完善员工信息管理。

(二)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第一,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建立劳动关系和谐、机制灵活、职责明晰、流程顺畅的用工管理模式。

第二,加强“定岗、定员”管理,以有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为目标,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和节约人工成本。

第三,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劳动合同风险防范机制。

(三)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按照国网公司关于劳动用工规范治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全面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目标值:劳动用工规范指数为1。

控制用工总量,各部门人员配置不超员;全民支援集体人员保持逐年减少的趋势;目标值:100。

在规定的时限内,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全面规范各类用工的劳动合同签订主体;目标值: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劳动定员管理

由人力资源、生产、营销、调度、发策等部门组成的劳动定员工作小组,主要负责设备台帐等基础数据的统计、校核、劳动定员分析、人员优化配置等工作,促进劳动定员管理工作与各专业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

定期开展劳动定员管理人才的培训,鼓励和支持他们学习生产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生产设备和业务流程,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组织开展劳动定员专业人员下基层调研,并通过各基层部门的二级核算员搜集资料,深入了解基层的困难和需求;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定员工作研讨交流,拓宽劳动定员专业人员的视野。

(二)规范劳务派遣岗位管理

结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全面梳理本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依据公司岗位设置的有关规定,组织业务部门梳理、明确核心业务岗位和岗位,结合本单位劳务派遣用工的实际情况,分类分层对岗位设置进行细分,制定劳务派遣适用岗位名录。通过不同的岗位名称、职责、属性,将长期职工和劳务派遣用工的岗位严格区分,按照同一岗位使用同一种用工的原则加强管理。

根据国网公司和省公司最新的制度情况,将上级的制度与公司制订的制度进行逐一对照,对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发现并优化管理中的短板、盲区、无效环节,运用PDCA思想的管理模式,重点围绕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着手制度修编的废、改、并、立工作。确定了14项人力资源业务名录,制定29个管理标准和制度,绘制56个管理流程图。

(三)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提高人员配置效率

公司对各单位的劳务派遣用工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各单位依据本单位劳动定员、生产经营需要及长期职工队伍情况,编制劳务派遣用工计划报省公司审批。对于缺员单位,适当审批劳务派遣用工计划;超员单位,不再审批劳务派遣用工计划。

各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必须由劳务派遣机构按要求招聘后派遣到用工单位,不得自行招聘并使用劳务派遣人员,招聘时必须明确表明是劳务派遣单位招聘。改变聘用程序中统包统揽的做法,只提出用工方案和要求,不事先内定和选聘人员,对外由劳务派遣公司统一进行招聘后,再进行面试和选聘,做到用工过程中形式与实质的相符。

(四)强化劳务派遣单位管理

按照符合国家法律规定、财务状况良好、内控制度完备、管理规范、信用等级好等要求,制定标准规范的准入条件。按照精简数量、严把资质的原则,择优选定派遣机构并签订派遣协议。

用工单位建立沟通、反馈机制,按月或季度与派遣机构、派遣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对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情况,薪酬、福利发放情况,社会保险建立、支付情况要及时掌握,实时监督、反馈。

结合派遣机构工作开展情况,对照准入条件,每年末对所选派遣机构进行考核,加强对派遣机构履约情况的监督。对不认真履行协议、管理不规范的劳务派遣机构,依法解除劳务派遣协议,取消其准入资格,并及时更新机构名单。

(五)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定期检查劳务派遣机构和劳务派遣工合同签订情况,对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务派遣工,不允许用工单位接收。同时,要求派遣公司在招聘时明确告知是劳务派遣单位招聘,一旦录用必须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合同到期预警机制,及时提醒派遣公司和派遣工续订、终止劳动合同。依法规范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在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时,认真研究协议条款,明确派遣机构及用工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要求劳务派遣单位提供与劳务派遣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避免和派遣工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六)强化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和培训开发管理

依据国网公司对各岗位绩效考核的统一要求,分解工作目标,合理制定具体、量化的指标体系,建立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并定期将绩效考核结果通报给劳务派遣机构。

参照本地区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考虑劳务派遣人员的福利、保险、管理费等,按年度统一核定劳务派遣用工费用。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在核定的费用总额范围内,建立与考核结果挂钩的费用支付机制;强化绩效考核w系的闭环运行,引导派遣机构建立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工资制度。新上岗、换岗的劳务派遣人员,依据岗位工作要求应进行不少于1周时间的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岗位技能、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方面知识技能,经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培训不合格的应重新培训或退回派遣机构。

(七)完善劳务派遣用工信息化管理

依托信息网络、数据交换、应用集成、企业门户的一体化平台,建立劳务派遣用工模块,将劳务派遣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学历、专业、技术资格、技能等级资格、所在岗位等基本信息录入系统,满足劳务派遣用工计划编制和统计分析的要求,初步实现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实时、在线、可控。规范、完善劳务派遣用工报表体系,全面掌握其用工数量、基本信息、变化调整、岗位分布等情况,为进一步深化、细化、提升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建立劳务派遣机构数据信息库,加强对劳务派遣机构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防范派遣机构不规范管理给用工单位带来的连带法律风险。

三、评估与改进

(一)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与成效说明

经用工规范治理以及优化配置后,主业核心、关键岗位全部使用长期职工,重点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关键岗位和生产一线岗位的用工需求,非核心业务岗位采取业务外包方式,劳务派遣用工调整到“三性”岗位,实现了用工分层分类管理。劳动用工规范指数达到1。

根据现有设备台帐,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劳动定员标准进行定员测算,将现有人员配置情况和测算结果对比,劳动定员评价分数80分。

劳务派遣工均和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各类用工劳动合同订立、变更、终止等手续及时准确,合同主体明确,签订率为100%。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劳务派遣工退出机制。派遣期限到期的或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及时退回派遣单位,实现人员的有序流动。

将抓紧研究制定县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年底正式启动建设,确保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两年内实现管理水平与公司接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