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

学心理学的条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心理学的条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心理学的条件

第1篇: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湖北电大鄂州校区从2006级一20o9级计算机、机电、电子信息、数控机床、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共1949人,其中男生:1109人,女生:840人,以男生占多数。材料: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题,它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是”与“否”,然后计算出1o个量表(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惊恐、偏执、精神病性)分;

1.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然后评分。

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从感觉、思维、情感、行为直至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它主要用来衡量学生的自觉症状及严重程度。

量表内容scl.90的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每一个因子着重反映出受试者的某一个方面的情况。(1)躯体化(2)强迫症状(3)人际关系敏感(4)抑郁(5)焦虑(6)敌对(7)恐怖(8)偏执(9)精神病性(10)其他

1.3评定注意事项

在开始评定前,先由教师把总的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受检者交待清楚。然后,让他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一次评定一般约20分钟。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评定结束时,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自评量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时,均提请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2.结果

从调查结果中可知学生心理障碍突出,仅患神经症比率就有lo%,且一年比一年比率高。其中以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为主。

3.思考

3.1当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原因

当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心理疾病比率较大,究其根源可能是:

①客观原因:中职学生受社会、家庭、学校影响很大。当今社会,特别是近几年来,中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许多人未上岗已下岗,看见已毕业几年的师兄和师姐都找不到工作,引起情绪波动大、压力大,感觉前途渺茫,出现消沉、失落。来到中职学校学习生活,许多同学是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学校住宿,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加上中职上课不同中学的保姆式的教学,学生很易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情感方面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在家庭中,许多父母期望值过高,给子女造成压力很大,加上许多中职学生来这里读书并非是自愿,而是按父母的愿望被迫无奈来到这儿,理想的天空并不在中职,所以,心不甘,情不愿。加上中职学生不如高中生吃香,不如他们有前途,这些心事、家事、校事等搅得他们心神不安,苦恼不堪,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②主观原因:中职学生正是人生中的过渡期,过渡期是一个心理学的操作性概念,孩子在心理成熟的过程中,要走过的一段艰难困苦的历程。这个时期的孩子要经受许多心理震荡,出现许多适应性障碍,内心缠绕着羞愧、紧张、社交恐怖、伦理焦虑、负罪感,以及攻击倾向。这是个从孩子心态慢慢转变为成人心态的时段,在行为上常常同时存在两个极端:自尊与自卑、盲目崇拜与藐视权威、过分道德感、独立上进与懒惰依赖,他们统统夹杂在一起,形似“癫狂”。过渡期的孩子有这些特点:他们突然变得让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有时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好像老子天下第一。他们敢反抗权威,对父母不尊、不敬、不服,却对父母的反应与批评极端敏感。事实上,与父母冲突越厉害的孩子,也越依赖父母,冲突是为了挣脱依赖。

他们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为问题:如缄默、关门独处、答非所问、凝神静思。尤其多见的是强迫性倾向: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类无解的问题穷根穷底。要么为求准确耗费大量时间,要么做事毛焦火躁,丢三落四。

他们突然对家庭问题敏感,甘愿扮演家庭的替罪羊或者小大人。孩子热心做父母之间的调节人,在父母之间玩跷跷板,耍平衡。当“阴谋”难以得逞时,他们变得容易激动,愤世嫉俗,仿佛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样子。有的孩子会把对父母的愤怒转向自己,头疼、发烧、拉肚子,严重时逃学出走,无所不用其极。面对这些“行为非法”的孩子,原本活得不轻松的父母有如“屋漏偏逢连夜雨”,苦不堪言。

许多家长早把孩子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不能容忍孩子的“异化”,潜意识里把孩子的癫狂视为反叛,引发自身的分离焦虑。遗憾的是有些家长不能识别自身的焦虑,调整心态接受孩子的成长,反以为要对孩子加强教育,使他回到正轨。如果家长找医生治疗这些“行为障碍”,会是成长的“自然过程”变成孩子的“病态过程,为了矫治孩子而使孩子发展为病态,形成治疗学的悖论情景。用系统眼光看,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建构”了孩子的“病”,好心帮了倒忙。

3.2目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3.2,1师资队伍多数中职学校的心理教师是兼任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教师是自己边学边教。这些教师虽有医学知识,但心理基础知识和心理学基本技能知识相对薄弱,期待参加系统培训。另外,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部分心理教师能完成的,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任务,因为其它教师的态度方式、个性情绪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心理素质,如有些教师不关心、不尊重、不了解学生,忽视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学生心理需要。

3.2.2教研室建设由于心理学教学在中职中职起步较晚,故很少学校建立独立教研室,对于“兼职教师”来讲,由于“名不正”心理学教学也只能算是“副产品”。更突出的问题是实验课开出率偏低,主要是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有的连最基本的注意分配测试仪、记忆广度测试仪都没有,这直接影响到心理教学的效果。

3.2.3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和人格发展进程,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中职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限制在神经症,更多的是学生自我概念欠佳、人际关系不良、性偏差行为、性格与行为习惯不良,学习障碍(一般性学业不良、学业不能)等心理问题,甚至有的严重到变态人格、心身疾病,极个别出现自杀行为与精神疾病。面对这些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帮助十分必要。首先,这对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其次也是心理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再次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3.3建议

3.3.1各级领导,尤其是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并真正落实到实处。尽可能配置心理实验仪器,提供各种机会使心理教师队伍专业化,使其他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素质提高,让他们正确、科学的掌握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方案,其中以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为专门渠道,以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各科教学为非专门渠道,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效的进行团体与个体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

3.3.2本专业教师争取参加各类学习,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基本技能,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首先,教师应根据中职中职学生的具体心理发展状况和不同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精选精讲,确定教育的主题方向和完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注重课程的组织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尊重性、启发自觉性、积极适应性、艺术性为原则。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研活动和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设立咨询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并积极与兄弟院校进行教学科研、临床工作经验交流,彼此受益,互相提高。

3.3.3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同样。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他也就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尊重孩子是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正确爱孩子的一个重要内容。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训练、教育,不断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可使他们形成自尊心。孩子健全的个性是在自信和自尊的条件下建立的。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应在别人面前议论或羞辱自己的孩子,伤害孩子。同时,尊重又是双向的,大人一方面尊重孩子,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和培养孩子尊重家长、老师和同学。

第2篇: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

关键词:  心理测定学 学生 护理 数据收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学习和事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受到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至关重要,在个人面临来自社会环境的挑战时,能否充分利用心理调节机制,做出适应性的行为和活动很重要.为了了解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某校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某校护理学专业全体在校学生1049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统一调查表,并在统一的指导下进行填写,收回有效问卷1033份,有效回收率为98.5%.全部有效问卷中1~4年级学生分别为180、243、303、309名.按不同学历层次分组,高职专业组为645名,专科组为215名,本科组为173名.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该表包含90个项目,按其特点分为10个因素.采用5级评分方法(无症状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症状相当明显为4分,症状严重为5分)对90个项目逐一进行评分,然后分别计算总分、总均分和各个因素分.各因素均分大于或等于2分示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大于或等于3分表示存在中度的心理问题.将所有收集的资料输入微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偏差(±SD)表示,行ANOVA分析,心理问题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

    2  结果

第3篇: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

1、前言

心理健康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心境、适度的情感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意志品质、统一完整的人格、良好社会适应等特点,教学中就能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

温州地处浙江南部,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其教育也走在全国前列,那么该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由于研究较少,缺乏应有的数据,为此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该地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本地区教师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方法

本研究采用SCL-90对温州地区部分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有效问卷115份。使用SPSS for Windows 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被试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分布情况

3、研究结果

(见表2、3)

从表2、3可见,小学教师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的各因子比较,结果除躯体化这一因子的得分比全国常模低以外,其余8项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与常模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城乡小学教师在SCL―90各项因子得分上并没有呈现显著的差异,但是乡村小学教师在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要高于市区小学教师。而市区的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因子上的得分要大大高于乡村小学教师。

小学男女教师各因子比较中,女教师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教师各因子的得分,虽然两者并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这从相对意义上表明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龄方面,除了敌对因子外,教龄大于10年的小学教师在SCL―90其他8项因子中得分均高于教龄小于10年的教师,尤其在躯体化方面呈现非常显著差异。从整体来看,教龄小于10年的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要相对高与教龄大于10年的教师。

班主任教师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都比非班主任教师要高,而且在躯体化、强迫、焦虑三项因子上呈现显著差异,在恐怖因子上呈现非常显著差异。

本科、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其余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从整体上来看,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专科以下学历教师更高。

4、讨论与分析

4.1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本研究表明,温州地区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恐怖、焦虑等是小学教师主要的心理问题。其原因主要有:

4.1.1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该地区的小学教师必须不断的进修学习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温州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社会变迁及教育的发展尤为迅速,这就使得部分教师往往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相应的能力去适应,从而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4.1.2超负荷的工作带来心理压力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它要求小学教师能够一专多能,否则将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所以,他们必须寻求额外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他们除了备课、授课、批改作业以及写论文搞科研外,还要面临教师函授学习、普通话考核、教育学培训、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职称英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查、公开课比赛、学术论文的写作、学历升级的学习与考试、班主任工作培训与考核等种种压力,这就造成教师工作的过度负荷。

4.1.3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不可能仅仅限于教师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学生、领导、家人、同事的关系。由于学校也是一个竞争场所,在竞争中难免有利益冲突,同事之间、特别是平行班教师之间,学生成绩排比、职称评聘竞争,以及部分学校“未位淘汰制”给教师们的职业安全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从而打破了教师宁静的心态,迫使他们去追求自我实现。而且它要求教师要学会面对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矛盾的人际关系处境,学会同别人建立富有建设性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这种高难度的人际交往,使广大教师非常困惑,他们一再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日积月累,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使其非健康指数直线上升。

4.1.4不良价值观的消极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教师队伍中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态势。温州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有些教师难免受到金钱观的影响。他们不再推崇自我奉献的精神,而是一味追求金钱及物质上的享受。虽然目前多数教师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但也有不少教师崇拜“金钱”、信奉“关系学”。混乱的价值观念冲突,与不正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如没有文化的人赚大钱,官员贪污受贿不良风气及不同地区教师待遇相距甚大等现象容易使部分教师感到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4.2不同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4.2.1市区与乡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市区小学与乡村小学在硬件设施、软件设施、还有师资力量方面的差距非常大。社会对市区小学教师寄予极高期望,加之在用人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要求更加严格,对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要求较高,并且有的学校把学生的表现与教师的奖金等直接挂钩。因此导致教师们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比较大,为了学生的成绩苦于奔命,经常要花额外的时间给学生补课和辅导作业,可以说他们的工作时间远远要大于正常工作时间,所谓身心疲惫,所以市区教师在躯体化方面的因子得分相对要高,并且容易表现出强迫、恐怖症状。而乡村小学教师并不是没有压力,他们不满足现有的工作岗位,经常为自己的待遇差,环境差而苦闷,由于农村经济欠发达,文化生活单调,生活质量低,所以他们期望能调到较好的学校去工作,但是却非常困难。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他们会表现出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的不良症状。

4.2.2小学教师的性别之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可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传统观念一直提倡“男主外,女主内”,在这种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女教师承受着比男教师更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女教师在学校和男教师承担同样的工作量,可家庭负担比男教师重。她们既是学校中的主体力量,又是一家之长,子女的家庭教师和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在心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增多。而且目前社会的竞争聘用制度给教师也带来了职业上的安全威胁。

4.2.3不同教龄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教龄大于10年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上奋斗了10年以上,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经过了这么长的教学磨练,已经感到身心疲惫,失去了年轻时的激情活力,所以他们就有一定程度上的职业倦怠感。其次,在日常的繁重教学工作之余,面对素质教育中的新技术和新要求,他们既要进行知识的充电,又要忙于各种事务,这势必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冲击。再次,这一阶段的教师面临的家庭负担较重,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子女,经济负担较重,故心理矛盾更为突出。

4.2.4班主任与非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班主任教师比非班主任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焦虑三项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在恐怖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小学班主任教师比其他教师负有更为重要的责任,负担更为沉重,因为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他们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和引导对他们的人生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人身安全等等都系于班主任手中。而且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加倍疼爱,所以小学班主任教师往往要起早贪黑的工作,管理和教育好每个学生。同时班主任工作讲求艺术性和细致性,工作非常烦琐,所以班主任的心理压力必然很大。一般来说,班主任教师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再加上班级之间的相互比较、竞争,这就很可能班主任教师更容易产生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方面的心理问题。

4.2.5不同学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从本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中本科学历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学历的差异无形中给这些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为了适应社会对教师的新要求,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比如参加各种教师进修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等等,因此专科学历以下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

5、结论

综合以上结果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温州地区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焦虑、抑郁等是小学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

(2)市区与乡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没有显著差异。

(3)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更差。

(4)教龄小于10年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要相对高与教龄大于10年的教师。

(5)班主任比非班主任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更差。

(6)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更好。

6、建议

分析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我们大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和策略。

(1)充分尊重教师,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氛围,增加社会支持。只有在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中工作,自身的心灵才能够更好的得到调节和陶冶,进而安心地去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

(2)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只有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是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由此,他们的心理状态才能够不断的向前发展。

(3)减轻教师工作负荷,协调和优化人际关系。当前人们比较重视的是如何减轻学生的压力,而对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来说容易忽视,只有教师从繁重的工作负荷中解脱出来,他们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信。

(4)制定和实施符合本地区教师的心理辅导计划。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创办教师之家,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让教师们有一个可以倾诉、放松的安全港湾。同时为教师开办各种心理健康讲座,解答教师的心理问题,化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5)外部的各种方法都要通过教师个人才能得以落实,为此,教师自身要加强修养,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对待挫折和失败,促进自身的健康水平提高。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工作需要宏观、微观、主观、客观等方面共同进行。环境社会支持系统与自我支持系统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面加强与完善来增进教师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高明书.教师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王龙.张掖地区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成因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2.

[3]于靖.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第4篇: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

1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南阳师范学院女大学生200名,发放问卷2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92份。

1.2研究方法

问卷采用SCL―90,此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经验证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国内学者陈昌慧修订后的量表,共九十个条目,九个因子,每个因子反应出某方面的症状痛苦情况,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问卷结果采用SPSS录入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结果

根据SCL-90阳性症状标准(≥2),对女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作了分析。

2.2 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总分方面的显著差异为0.004,差异非常显著。

由表3可知,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躯体化方面的多重比较发现,艺术体育学生和文科类学生的躯体化程度差异显著,P=0.003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强迫症状方面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理科学生和教育类学生在此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0.001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抑郁方面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理科和教育类学生在抑郁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0.004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焦虑方面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理科和教育类学生在焦虑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0.003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敌对方面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理科和艺术体育,理科和教育类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P=0.025和P=0.005。体育和文科的显著差异是P=0.004,其余专业差异不显著。

在偏执方面不同专业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理科和文科的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为P=0.002小于0.01。其余专业在此方面差异不显著。

在精神病性方面的多重比较发现:理科和教育差异显著P=0.002。艺术体育和教育差异显著P=0.035

在总分方面进行的多重比较发现:教育和理科,教育和文科的显著差异分别是0.002和0.001,其余专业差异不显著。

2.3城乡户口和是否任职方面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城乡户口和是否任职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3.1不同专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的原因

调查显示,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一方面因为不同专业所设课程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等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专业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事情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3.2在城乡户口方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的原因

贫穷确实给许多学生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后,学生进校学习费用大幅度增加,高昂的学费、住宿费、个人日常生活费用、人际交往之间所需花费的费用等,使许多家庭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就调查结果来看,生源地的差异并没有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原因有多种,诸如: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等,使城乡并未呈现出显著差异。

3.3在是否任职方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的原因

就调查结果来看,是否任职并没有影响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原因很多,比如:大学生在进校门的那一刻就为自己制订了明确的目标,考研或者考证,而担任学生干部虽然会锻炼自己的能力,甚至对就业有帮助,但是也会分散精力,对学业有所影响。所以,大学生都能理性的看待这一问题。

4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维护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较显著,因此,应该合理开设课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第5篇: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选取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018-02—2018-05尿液、胸腔积液、腹水及肺泡灌洗液样本各1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29~95岁。材料:①仪器:细胞离心涂片机Cytospin4、细胞离心单孔漏斗、细胞漏斗专用滤纸(ThermoScientific公司);②染液:苏木素染液、分化液、返蓝液、伊红染液(以上染液均为益利公司提供)。1.2方法1.2.1样本制备方法将细胞学样本混匀后,取500μl置至于装配好的细胞单孔离心漏斗中,选取750rpm、1000rpm、1250rpm、1500rpm、1750rpm及2000rpm转速,离心5min,离心结束后,将制备好的玻片样本至于95%乙醇固定5min。1.2.2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将固定后的样本取出,使用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包括实验步骤:自来水冲洗1min,苏木精染色5min,自来水冲洗1min,1%盐酸酒精分化1s,自来水冲洗1min,1%氨水蓝化1min,自来水冲洗1min,伊红染色1min,95%乙醇1min2次,100%乙醇1min2次,二甲苯1min3次,染色流程结束后进行封片。

2结果

2.1制片结果(见表1-表4)2.2结论针对不同的体液样本应选择相适应的标准转速,制片更为清晰,更利于诊断。尿液样本选择1250rpm作为标准转速(表1);胸水样本选择1250-1500rpm作为标准转速(表2);腹水样本选择1500rpm作为标准转速(表3);肺泡灌洗液样本选择1500rpm作为标准转速(表4)。

3讨论

细胞学检查是对人体肿瘤的脱落细胞,或用针穿刺吸取的瘤细胞进行涂片、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诊断。传统的手工涂片法,在样本制备过程易出现细胞挤压变形、细胞丢失严重导致数量少、有重叠及厚薄不均,不利于诊断[3]。细胞离心涂片机较传统方法相比细胞分布更为均匀,制片背景也相对更清晰,特别是针对不同样本可选不同转速,但是目前各地区医院科室及研究机构对于离心涂片机的转速均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4-5]。而本研究正是通过对部分体液样本不同转速制片对诊断的影响进行分析验证,包括尿液、胸腔积液、腹水及肺泡灌洗液样本,发现在低于标准转速条件下,细胞富集量较少,而且细胞重叠严重,而当高于标准转速时,细胞肿胀,变形数量增加,且细胞碎片数量显著增加;而当样本处于标准转速条件下,细胞重叠极少,细胞形态良好,胞质丰富,细胞核居中或者偏位,染色质细腻而均匀;肿瘤细胞明显异型,核质比例高,可见红染的大核仁,核膜不规则,与正常上皮、间皮对比明显。体液细胞学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一些肿瘤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5],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作为一名合格的细胞病理技术员,在进行细胞学工作的过程中,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要善于总结分析,针对不同体液样本,在制片时,选择不同转速,不仅要考虑收集的细胞数量,更要重视细胞形态,防止细胞大量重叠,尽可能保持细胞良好形态,细胞内部结构清晰,胞质丰富、核仁、染色质均清晰可见,进而降低病理医生镜下阅片难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体液样本,包括尿液、胸腔积液、腹水及肺泡灌洗液,为了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建议使用相应标准转速,对于其他样本转速的验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德田,董建强.实用现代病理学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322-323.

[2]赵华,陆以农,陈平倩,等.细胞离心涂片机制作液基细胞涂片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可行性评估[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3):284-286.

[3]杨江辉,孟轶婷,鲁晶晶,等.CytoSpin4细胞离心涂片机在细胞学中的应用价值[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23(7):550-551.

[4]肖同浩,彭正银,熊丽萍,等.自动细胞离心涂片机制作胸腹水细胞学涂片应用体会[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4,18(3):30-31.

第6篇: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情绪调节;一般健康问卷;大学生

情绪调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然而,情绪调节作为心理学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情绪调节已经成为当前情绪领域的前沿课题和热点。关于情绪调节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Gross[2]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有意识地和自愿地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方式(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Gross[3]依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或之后,将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antecedent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他认为,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进行情绪调节的策略很多,但最常用和有价值的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和表达抑制(expression suppression)。认知重评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生气、厌恶等负性情绪的事件,或者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认知重评是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

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是反应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Gross及其同事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善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个体其幸福感、抑郁和满意度等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较积极,而使用表达抑制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3]进一步分析国内现有研究发现,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而实证研究很少(主要以黄敏儿[4]、李梅[5]、邓丽芳[6]的研究为代表),尤其是关于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仅有理论综述[7]而尚无实证研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我国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特点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为高校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教育等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东北师范大学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为样本。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有效样本的构成为:男生128人,女生270人;文科学生261人,理科学生137人;城镇学生228人,乡村学生170人;低年级人数为231人(大一128人、大二103人),高年级人数为167人(大三94人、大四73人)。

1.2 方法

1.2.1 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20) 该问卷系Goldberg编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李虹等人修订[8]。此问卷共20个项目,共包含3个维度,分别为抑郁、焦虑、自我肯定。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GHQ-20的20个项目分“是”和“否”记分,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分数越高说明在此维度的症状越典型。将自我肯定量表记分进行反向转换后与忧郁、焦虑量表分合成,形成心理问题总分,总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6,分半信度为0.67,问卷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61以上。

1.2.2 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该问卷修订自Gross编制的情绪调节问卷[9]。此问卷共10个项目,含2个维度:认知重评策略和表达抑制策略,采用5点量表评定法,要求被试回答每个陈述符合自己的程度,从1~5表示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越倾向于运用此种情绪调节策略。本次测量中,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68,问卷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0、0.60。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PC(11.5)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Pearson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情绪调节状况 大学生在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数分别为3.84±0.64和3.23±0.79,由于本研究采用5级记分,中数为3,所以,大学生较多地运用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相对来说,更倾向于运用认知重评策略调节情绪。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在情绪调节问卷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1中所示。

表1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情绪调节上的得分并无显著的城乡(家庭所在地为城镇或乡村)差异和年级差异。在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表达抑制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在自我肯定、抑郁、焦虑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数分别为5.78±2.14、0.86±1.02和1.12±1.36,将这3个维度总体平均数分别除以每个维度的题目数,得到各维度的平均分,3个维度分别为0.64±0.24、0.146±0.17和0.22±0.27。由于本量表采用0~1计分,中数为0.5,所以,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较高,抑郁、焦虑程度较低。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2中所示。

表2的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GHQ得分及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焦虑因子上,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乡村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学生;低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抑郁程度显著高于高年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

2.3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以认知重评的平均分(3.84±0.64)为界,将大学生划分为高认知重评组、低认知重评组;以表达抑制的平均分(3.84±0.64和3.23±0.79)为界,将大学生划分为高表达抑制组、低表达抑制组。对认知重评高、低组及表达抑制高、低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3中所示。表3的结果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认知重评得分高的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明显要高于认知重评得分低的大学生,认知重评得分高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焦虑程度明显要低于认知重评得分低的大学生。表达抑制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及各项因子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表达抑制策略与心理健康问题及各因子相关不显著(见表4)。

3 讨 论

在情绪调节方面,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运用表达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本研究结果与Gross对1483名大学生的研究结果相似,男生与女生在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无显著的差异,但在表达抑制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3]。产生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不同。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研究[10]表明:多数人认为适合男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成就、事业有关,适合女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情感、人际关系有关。男性表达情绪常会被看作是懦弱、缺乏男子汉气概。与女孩相比,父母更多地教育男孩要学会控制情绪,社会也更期望男孩抑制情绪的表达。对婴儿早期情绪行为的研究[11]表明:个体早期情绪行为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交往扩大,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大,男性表现更坚强和克制,更加稳重和含蓄,导致男性更多运用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女性日趋表现出情感细腻、敏感,比男性更善于情绪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

本研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性别、城乡、年级的差异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这种差异可能与男女传统社会角色以及师范院校的学生特色有关。男大学生可能比女大学生对成就、事业有更高的追求,同时,师范院校女生较多,并且女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学习、活动等方面表现得都要好于男生,这使得师范院校的男生压力要比女生大,这给男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女大学生;乡村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学生,这可能与乡村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要比城镇学生差,他们感受到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要大于城镇学生有关;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抑郁程度显著低于低年级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也就是说,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低年级学生。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实践经验及人生阅历的丰富有关。

第7篇: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信息化教学原则指出:要以人为本,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索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而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旧有的靠灌输和训导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灵感受到束缚;缺少了动手、动脑的直接体验;也缺少了对于探索带来的成功与失败的精神体验。有些学生不喜欢学习却为什么会迷恋网络游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得到一定程度上主动的精神体验,游戏中的目标完成,成为吸引他们的动力。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然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学习情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参与认知的全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并带着问题主动参与解决,就像游戏中的目标任务一样,把牢记旧知识和得到新知识让学生感觉是在完成一种挑战,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让他们深深感受到学习带来的精神体验。学生的求知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只有重视、引导、保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好奇之心,学生的想象思维才会激出创新的火花。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缓和课堂上紧张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趣化课堂教学环境。

心理学认为: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一定愿意继续进行新的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借用电脑游戏的成功经验,教师有意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好胜心,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挑战的氛围中去探求知识,必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而富有想象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非线性的结构来组织教学,把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形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的特点集成了文字、图像、动画、音乐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形象逼真、生动新颖,能充分刺激学生视觉、听觉和脑神经等多种器官,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可以牢牢吸引学生深入探索学习环境。

三、燃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从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入手。变学生被动学习模式的教学为诱导思维式的教学,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辅,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结合教材,大胆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难度适中、具有探索性、能培养创新思维的课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最终燃起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第8篇: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中学历史 心理条件、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讨、解决问题、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主要心理条件

1.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指科学研究主体所具有的,不迷信传统、权威,不承认任何“偶像”和“终极真理”的存在,敢于向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旧理论挑战。

2.先前知识。探究学习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探疑,学生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这就需要探究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找到入手点,也就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为起点带着问题去发现新的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原有知识获得充实。

3.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就是学习者凭借历史知识为媒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方式,揭示历史本质的思维过程。

二、历史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

1.怀疑精神的培养。培养怀疑精神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生应当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与教师共同控制学习过程。

(1)在思想上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应从思想上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大胆探索,勇于发现,这是培养学生怀疑精神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能够打破思维的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在教学上,教师要发扬民主教学思想,创设适合怀疑精神培养的对话教学情境。对话性教学方式则有助于怀疑精神的养成。对话性教学是指教师、学生、知识超越主客体定位,在开放、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的一种对话、沟通和交流。

(3)教师要精心选择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性学习的问题类型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对某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如以是成功还是失败为题,举办讨论会;第二,探讨当今世界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而引发的很多问题,如圆明园兽首海外拍卖事件;第三,研究学生身边的历史,如针对乡土文化中的某处古迹进行的研究。

2.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主要是始终围绕着有关知识的理解来进行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对这种策略的应用主要通过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个阶段,首先使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观念相联系,将基本知识置于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使其具有潜在的意义;第二个阶段,确定出现的意义如何与原有知识融会贯通;第三个阶段,用自己熟悉的语言重新组织新的学习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地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清晰的认知结构。如在学生探究“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部分时,为学生提供“中央集权与地方权力是相互统一的,偏重一方就会造成社会危机”一类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在理解上更加深刻。

3.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是一种从全方位考察社会历史问题的思维,它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整体思维。而在历史思维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其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1)历史形象思维的培养。历史的形象思维是以尽可能具体的、正确的、完整的历史材料为基本依据,通过适当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形成历史的本来面貌,使那些从未直接接触过的、已经消失了历史事实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出来。

(2)历史逻辑思维的培养。历史的逻辑思维,是在感知历史材料的基础上,以抽象的历史概念和理论为运用形式,将认识历史的本质作为目的的一种心理活动。历史的逻辑思维,就思维的形式上讲,也是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就思维的方法上讲,主要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系统化与具体化。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探究性学习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对于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基本心理条件的深入探讨和积极实践,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琦 探究性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西南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6,5。

[2]黄晓颖 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学科教育,2004,7。

[3]张爱卿 等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北京: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

第9篇: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29-02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各种压力,导致心理负荷越来越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本文调查结果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采取整群抽样抽取本科生2300人,其中男生890人,女生1410人,平均年龄17-24岁。

1.2 采用SPSSl3.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心理障碍评判标准 SCL-90[1]量表一般采取总分评分标准,超过160分以上为分值异常组,160分以下为分值正常组。心理障碍检出率非独生子女较独生子女明显增高;家庭氛围中父母离异较家庭冷漠及和睦高;贫困生较非平困生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大学生随着学习压力、就业竞争、情感处理不当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障碍发生率呈现升高的趋势[2]。本研究中心理障碍检出率,非独生子女较独生子女高;父母离异较冷漠及和谐者检出率高;贫困生较非贫困生检出率较高。独生子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素质优于非独生子女[3]。父母给予独生子女良好教育环境,非独生子女父母难以给予造成较大差别。出身于单亲家庭孩子家庭关系冷漠,经济贫困对生活压力,情绪困扰、缺乏支持社会交往能力较差有关[4]。本研究中大学生的SCL-90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组,尤其是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焦虑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部分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因精神病而休学、退学的学生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9.7%-64.4%[5]。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高校应对这些特殊的人群,①营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②注重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辅导活动,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开展心理健康宣传;③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4-336.

[2] 张智昱,张华东,杨丹江.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德育工作研究,2008,122:162-164.

[3] 张小远,俞守义,赵久波,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素质的对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48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