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范文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禽的的饲养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

第1篇:家禽的的饲养方法范文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畜牧局畜牧生产站 646400)

摘要:我国家禽养殖以小规模饲养方式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禽业也逐渐进入规模化。但对于一些必须的用药方面,要时刻注意,无论是用药时间还是用药注意事项。只有熟练掌握正确用药方法,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关键词 :家禽;服药方法;注意事项〖GK-2〗

目前,我国家禽以小规模养殖为主,随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禽业也逐渐进入规模化。介于家禽个体较小,饲养量较大,平均生命期短以及生理特点;使其对于药物的吸收与代谢方面同一些家畜相比会有一定的不同。所以在对于家禽的服药时所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做以下介绍。?

1 正确服药方法?

1.1 服药方法?

家禽的服药方法有口服(混料、混水、灌服等)、注射(肌肉注射、气管注射、静脉注射等)或者滴眼;而在小规模的饲养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与饲料混合,或是与水混合。饲料给药是一种群体给药法,将药物与饲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匀,供家禽食用。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长期服药的家禽,或者不溶于水的药物。混水给药法在小规模饲养中很常见,优点是方便经济,易于操作,即将药物放入饮水器中,搅拌均匀,让家禽饮用。对于易溶于水的药物可以直接加入水中;较难溶于溶于水的药物可以先加入少量水,用搅拌棒搅拌,药物彻底融化后,再加入适量的水。这种方法试用于、大量家禽免疫、家禽不能饮食、短期或紧急治疗。对于混料与混水来说,混料浓度一般是混水浓度的2倍,混料时必须将药物与饲料混合均匀。混水,很多药物可以采取集中服药,在服药之前1~2h限制饮水,在服药2h内饮完,接着倒入清水,一般情况下,用药量应该是1天饮水量的1/5,但因为季节不同,可适时调量。?

气雾法就是利用气雾发生器形成雾化粒子,漂浮在空气中,通过家禽呼吸道服药。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快速吸收,既适应于局部作用又能经过肺部呼吸到达全身,对呼吸道的影响不大。?

药浴法是将药物与水按照比例配好,将家禽放入药水中。适应于杀灭寄生在家禽身上的寄生虫。在药浴时注意将家禽的头露在外面,以免放入水中导致窒息。?

注射法是将药物以注射器直接注入家禽的皮下或肌肉与静脉的方法。这种方法吸收快,见效快,适用于不方便内服的药物以及一些免疫。?

1.2 给药时间?

针对一些内服药物但多数是在肠道吸收的,所以在肠道的生理环境下,尤其是在pH的高低,饱腹状态下,肠胃排空的速度往往会影响药物的药效。例如:投服红霉素时,通常在喂饲料的时候或之后,否则会受到胃酸的影响导致药效不能正常发挥。有些药物需要定时服用,如氨茶碱治疗支原体导致的呼吸困难,最好的用药时间是晚上8点之后,这样可以提高药效,且作用强于平时服药的几倍,还可以减少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症状。?

1.3 服药次数?

由于每种药物疗效不同,其抗菌机理与药效学都不同,因此在用药时间上也要十分注意。对于一些杀菌性类的药物(氨基糖苷类)一日一次给药即可,这样可以有效快速达到血药浓度;对于抑菌性药物恰恰相反,达不到次数,及时药物浓度在高,也无济于事,还会造成药物在细菌的影响下产生副作用。?

2 用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混水法时,饮水前家禽应该停水2h,最好使用凉开水,不能直接用自来水或未经杀毒的水。药物在水中很容易被破坏药性,在短时间内尽快让家禽饮完,对于在水中不易破坏药效的可以让家禽全天饮用。?

在防疫遇到较大的应激反应时,应该加大饲料中维生素的用量,同时在水中也应该加入抗应激的药物,以控制家禽的应激反应。

第2篇:家禽的的饲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家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疫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 S851.3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12-1

1 家禽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禽养殖业快速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禽肉、禽蛋也逐渐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但是近年来,禽类疫病在养殖场时有发生和流行,给家禽养殖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冲击。一是“老病未去,新病又起”,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规模化养殖在我国推广以来,新城疫、传支等已在我国流行的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流行了传染性法氏囊炎、肿头综合征、传染性禽脑脊髓炎、大肝大脾病、白冠病、禽流感等。二是传统病原血清型及耐药菌株增多,其防控越来越困难,如果使用的疫苗与流行株血清型不符,常导致免疫失败。三是病原出现亚型株且变异速度明显变快,而且由于病原的抗原性、致病性及组织嗜性的变异,很多疫病的发生在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化变化,出现新的特征,导致临诊症状变得更加复杂,准确诊断难度加大。

2 禽类疫病流行的原因

2.1 饲养设施简陋

养殖场防寒保暖、通风降温能力差,没有隔离设施,消毒制度不严格,不同批次或不同种类家禽混养,饲养密度过高,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都增加了疫病暴发流行的风险。

2.2 病死家禽处理不当

一些养殖场未将病死家禽深埋,使病原到处扩散,甚至倒卖病死禽肉,这不仅加剧了环境污染,而且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3 家禽感染后处置不当

家禽感染后由于处置不当,造成继发感染,出现多病多病联发或并发的情况,并造成接种单种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

2.4 免疫方法不当

很多养殖户为了避免禽类产生应激反应,影响生产力,不按程序进行免疫,或使用的剂量、稀释比例不当,或者该喷雾、滴鼻的都用饮水方法。还有的养殖户免疫注射前不按要求对家禽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免疫史等,致使被注射的家禽由于本身处于病态、瘦弱、或产蛋期等不宜立即注射而注射,引起免疫反应。

2.5 疫苗质量问题

疫苗本身质量不合格,或是运输、保管方式不当造成疫苗失效。

2.6 家禽产生免疫抑制

由于感染、营养等原因造成家禽产生免疫抑制,使疫苗接种不能达到预期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特征是免疫后抗体应答低于正常水平或对相应疾病的保护率过低;其次还能导致家禽对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特征是其它病原的并发或继发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从而引起鸡群的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3 疫病防控要点

为了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增强家禽抵御疫病的能力,养殖户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 合理进行程序性免疫

应根据本地禽病疫情制定免疫程序,对本地尚未证实发生的疾病,必须证明确实已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能计划接种,对强毒型的疫苗更应非常慎重,尽量不引进使用,避免疫苗免疫时带来新的病毒毒株,对本地或本场其他未免疫同类疫苗的鸡群构成威胁。严格按照免疫剂量和免疫途径的要求进行疫苗接种,避免两种或多种活苗同时使用,稀释好的疫苗液体的存放时间越短对免疫效果越好,疫苗宜于4℃保存,且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2 加强饲养管理

一方面保持禽舍良好的通风透气,注意饲养密度,搞好环境卫生并定期消毒,禽舍门应设消毒池,进出禽舍的人员要更衣并进行鞋底消毒。另一方面加强饲料均衡营养。营养因素的不均衡和缺乏会造成动物免疫系统抗原活化性降低而影响免疫效果。例如蛋白质与能量营养不良时可导致某些组织萎缩,粘膜分泌减少,造成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维生素E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形成,从而起到快速恢复炎症的作用,因此机体获取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免疫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3.3 正确处理病禽和弱禽,消除隐患

对病死家禽要严格遵守“不准食用、不准运输、不准销售、不准随意丢弃”的四不准原则,死禽及剖检后的禽尸体要深埋或焚烧。深埋时,应选择比较偏僻、远离人居的地方进行,确保不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不影响周围群众生活,同时,坑中要用石灰粉抛洒,进行消毒处理后掩埋。

当然,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加大对疫苗管理法规的宣传和对非法生产、经营疫苗的查处力度,净化疫苗市场;严格执行疫苗经营许可制度,完善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确保消费者能用上放心的疫苗;加强对动物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加大对基层防疫单位的投入,促进防疫工作有序展开,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参考文献

[1] 李响,刘计顺.当前禽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J].现代畜牧兽医,2010,01:51-52.

[2] 崔海霞.构建家禽坚强免疫体系的解决方案[J].中国畜牧兽医报,2010,02(5):1-2.

[3] 赵晓刚,杨少福.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几点因素[J].兽医卫生,2009,(11):26.

[4] 关韫明.禽场制定免疫程序应考虑的因素[J].养殖技术顾问,2009,(12):25.

第3篇:家禽的的饲养方法范文

1 禽体健康状况

免疫接种是用人工方法将有效疫苗引入到动物体内,激活免疫系统,使机体获得预防某种传染病的能力。但是,这种免疫力产生的前题条件是被免动物是健康的,禽流感疫苗的免疫也不例外,免疫前应对禽群进行详细的检查和了解,体弱、染疫者一般不宜接种。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体健康水平是禽流感免疫成功的前提。

1.1 饲养环境

养禽场应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等。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每次引种之前和家禽出栏之后都要彻底消毒禽舍。养禽场应设置专门供给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场内的各种用具及常规防护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搞好禽舍和饲养员的日常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对禽舍、笼具、孵化器、工作人员的衣帽等以及过往车辆和场区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杜绝鸟类与家禽接触,为家禽提供一个洁净的环境。

1.2 营养水平

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都会使家禽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即使免疫后,机体也无法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其抗体水平降低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应为家禽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1.3 饲养管理

养殖密度过大、禽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不适、未及时进行通风换气或换气过度等,都会使家禽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导致家禽免疫效果差或者免疫失败。因此,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家禽的应激,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经常通风,适时调整禽舍的温度和湿度,提供优质饲料。

1.4 疫病

家禽的某些传染病病毒,如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均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在进行禽流感免疫时应考虑这些免疫抑制性病毒病的感染情况,及早进行预防和控制。

2 疫苗质量

2.1 疫苗的来源

禽流感疫苗生产厂家必需是GMP认证企业,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在每个禽流感疫苗生产企业派驻厂监督员,对疫苗生产、检验实行全程监督,对疫苗成品实行抽检制度,并加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统一印制的防伪标签。禽流感疫苗是由政府招标采购、各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发放,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因此,养殖户在购买禽流感疫苗时,一定要确保疫苗来源可靠。

2.2 疫苗的保存与运输

疫苗的运输应严格执行冷链系统,即从生产厂家到养殖户的整个运输过程都必须始终处于冷藏(2~8℃)状态,严禁反复冻融。

2.3 疫苗的亚型

高致病性禽流感都是由A型流感病毒H5或H7亚型引起的,虽然目前我国暴发的禽流感都是H5亚型,但仅仅使用H5亚型疫苗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为一种亚型的疫苗只对一种亚型的病毒所致疾病有效。

2.4 免疫前的检查

免疫前应检查疫苗的名称、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仔细查阅使用说明书与瓶身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相符,明确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执行。对过期、无批号、油乳剂破乳、失真空及颜色异常或来源不明的疫苗应禁止使用。

3 免疫操作

3.1 免疫时间

2种或多种疫苗(菌苗)同时免疫或免疫间隔时间过短,往往会产生干扰现象。因此,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时,最好与其他疫苗的免疫间隔开来。

3.2 接种途径与免疫剂量

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应遵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推荐的使用方法和免疫剂量,采用颈背皮下注射或胸部、腿部肌肉注射。免疫剂量可在说明书推荐的基础上,依据品种、日龄、体重的不同适当增减。如,鸡一般在7~14日龄首免,0.3mL/羽,3~4周后二免,0.5mL/羽,开产前10~15d三免,0.5mL/羽,以后根椐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1次,剂量同二免;鸭在5~15日龄首免,0.3~0.5mL/羽,40~55日龄二免,0.5~1.0mL/羽,开产前10~15d三免,1.0~1.5mL/羽,产蛋中期四免,剂量同三免;鹅的免疫程序与鸭相近,但剂量需适当加大。在对家禽进行免疫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免疫剂量,如果免疫剂量不足,则达不到免疫效果;相反,如果免疫剂量过大,不仅浪费,还有可能引起免疫麻痹,结果适得其反。

3.3 考虑免疫产生期与免疫保护期

免疫产生期是指动物从接种疫苗开始到机体产生抗体水平并达到能抵抗病毒(或细菌)感染临界值的时间;由此时开始到抗体水平下降到不足以抵抗病毒(或细菌)感染为止的这段时间为免疫保护期。禽流感油佐剂苗的免疫产生期一般为14d,免疫保护期为120d。如果家禽在免疫保护期外接触到禽流感病毒,就可能感染发病,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做好禽群抗体水平的监测工作,根据机体抗体水平消涨规律适时补免。

3.4 规范免疫接种操作

(1)疫苗从冰箱中取出后,夏秋季节应置于室温(22℃左右)2h左右,冬春寒冷季节应置于3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0.5h以上,让其温度回升后再使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吸出的疫苗不得再注回到瓶内,疫苗启封后,限24h内用完。

第4篇:家禽的的饲养方法范文

摘要:家禽生产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家禽的健康、生产性能的发挥及疾病的控制都有着重要作用。从与家禽生产密不可分的几个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场址的选择及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噪音、饲料和饮水、微生物等方面探讨它们对家禽保健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家禽养殖环境的重视。

关键词:养殖环境 家禽保健 卫生防疫

场址的选择与防疫有很大关系。为就近供应鲜蛋和活禽,我国有不少家禽场建在大城市附近,但城市与家禽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干扰。城市的废气、废水、废弃物等“三废”会对家禽造成危害,家禽场的“三废”也会形成公害招致社会的反对。因此,家禽场应尽量选在远离城郊、靠近农田、菜地的地方,与附近的居民点、铁路、公路、运输河道等要有相当的距离,尽量做到既方便运输,又能防止环境污染、病原感染与噪音干扰等。禽场要求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朝南或东南方向,最好有一定缓坡以利于光照、通风和排水,以保持场区小气候温热状况相对稳定,还要求家禽的粪便能方便地运输到农田、菜地当中,使粪便得到充分地利用。另外,禽场附近应无屠宰场以及易造成污染的工厂。

一、温度

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最佳舒适温度为18~31℃(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蛋用母鸡的适宜温度为10~24℃,肉用仔鸡的适宜温度为21~27℃)。但是以目前普通的鸡舍结构和饲养方式完全保持最佳温度几乎不可能。而对温度最敏感的雏鸡,以目前普遍采用的保温形式,要达到所要求的育雏温度比较容易,但是在冬天要做好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协调。可通过观察鸡群进行判断,如果鸡群自然散开,活动、采食、叫声都很平和,说明温度适合鸡群需要;如果鸡群扎堆,说明温度不够;鸡群张口呼吸,远离热源,说明温度偏高。至于通风是否适度,以人进入育雏舍感到舒适为准,如果人进入育雏舍感到很不舒适,灰尘很多,气味很重,说明舍内通风不良,应尽快通风换气,实际生产中最关键的是要有通风意识。夏天高温季节,主要任务是防暑降温,可采用风扇、喷雾、湿帘负压通风、鸡舍安装隔热板、鸡舍四周种树等措施。

二、湿度

温度舒适范围内最理想的相对湿度为60%~65%,最大范围为40%~72%。在温度达32.2℃时,相对湿度超过55%,家禽体温开始上升,对保健不利。在高湿条件下,尤其在相对湿度70%以上时,能促进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的发育,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家禽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高温高湿时,饲料、垫料等易于霉败,可使雏鸡群暴发曲霉菌病,造成重大损失;高湿还利于球虫病的传播。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家禽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感冒性疾病,如风湿症、关节炎、神经痛等。湿度低则会引起啄肛、啄癖等疾病,致使羽毛生长不良。

三、空气

由于鸡的消化道短,鸡粪中残余蛋白含量高达20%~28%,在温暖季节极易发酵产生氨气和硫化氢。这2种废气对家禽非常有害,它们能刺激鸡的呼吸系统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亦可诱发腹水症和灼伤眼睛,所以鸡舍空气中氨气的含量不能超过5mg/kg,硫化氢不能超过1mg/kg。另外,一氧化碳对神经、血液系统具有毒害作用,因此在寒冷的冬季,用煤炭在禽舍内生火取暖时(尤其是在夜间),要防止舍内因通风换气不良而可能产生的一氧化碳中毒。由于家禽呼出的CO2是舍内浓度最高的废气,因此要求把CO2在空气中的总量控制在0.2%以内,以确保达到安全标准。鸡舍在设计时必须优先考虑其通风性能。在炎热条件下,气流有利于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对提高产蛋率和雏鸡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夏季应适当提高舍内空气流动速度,加大通风量。

四、光照与噪音

良好的光照控制能使家禽发挥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因此光照时间不可忽长忽短,光照强度亦不可忽强忽弱,必须按规定进行,以减少对家禽的应激。噪音对家禽的危害十分严重。当噪音在40db以下时,其生产性能良好;60db时生产性能为正常的80%;70db时仅为50%;80db时只有30%。突如其来的响声会引起严重的惊群而突发猝死综合症,有的甚至在短期内停产。因此,在选择场址时,首先应考虑远离公路、铁路以及嘈杂的场所。

五、饲料与饮水

饲料和饮水是家禽的物质基础,饲料和饮水的卫生指标对家禽健康非常重要。在当前的家禽生产中,饲料来源复杂,现有的加工、运输和贮存条件很难保证饲料不被污染,有些饲料出现严重的霉变,致使家禽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和霉菌性肺炎。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作饲料和水的卫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污染程度、残留农药及其他有害物质、微量元素及其他微量养分的含量、新鲜度或变质程度、各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等。

六、微生物

对大群饲养的家禽生产而言,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危害最大。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传播疫病:一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尘埃微粒上传播疫病;二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在动物鼻腔和咽喉,通过咳嗽和打喷嚏形成飞沬,污染禽舍空气引起疫病传播;三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气溶胶中传播。传染病的发生有3个环节,即病原-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当这3个环节都存在时,传染病便发生了,因此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需从以下方面着手预防。

(1)消毒。消毒是在体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唯一途径。首先,要彻底清洗。水洗干净鸡舍内材料,是消毒作业的前期工作。水洗结束的标准为:肉眼不见鸡舍内有污物。其次,使用消毒剂。各种病原体只用1种消毒剂是不行的,在实际工作中,要使用2种作用不同的消毒剂或采取2种不同的消毒方法进行交替消毒。对于一般的病原菌和病毒,可用苛性碱进行消毒;对于特殊的病原菌(如芽孢菌等),要用氯系列消毒剂;对于球虫类卵囊,则用杀卵囊药剂。饲养人员进出禽舍时的更衣消毒、用具消毒等也都能有效地切断病原的传播。

(2)消灭易感个体。消灭易感个体的方法是进行免疫接种和增强抗病力。每个禽场都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制定出适合于本场的免疫程序。目前,我国现有疫病中,绝大多数已有疫苗控制,疫苗使用后应及时作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下一步免疫计划,不断调整、完善,这样才能保证传染病的发生能有效地控制。

(3)药物治疗。有的鸡场只重视人工主动免疫,不重视提高抗病力,有的滥用药物而破坏了正常肠道菌落的微生态,使感染门户洞开,从而形成用药不断、发病不断的恶性循环。因此,制定适当的药物防治程序,以保持家禽体内正常环境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第5篇:家禽的的饲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

中图分类号:S85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大多是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对家禽损害甚大,甚至可以造成家禽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只有弄清家禽多种病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才能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尽快控制病情,防治疫情蔓延扩散。

1 禽多种病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的相互关系

禽群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其发生特征是传播迅速,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对禽群的侵害非常严重,如果控制不力,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发病,甚至可以造成大批家禽死亡。只有找到病原体的存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的特点,才能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1.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家禽传染性呼吸疾病病原间的相互作用中有明显的影响。饲养环境空气中氨气浓度过大、尘埃过多、家禽环境污染严重,都会为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家禽长期在浓度20mg/kg氨气环境中,很容易出现肉眼和组织学病变,甚至感染NDV。像鸡呼吸时尘埃颗粒会阻碍其气管和支气管,这些尘埃往往都带有病毒和细菌,很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1.2 热应激和霉菌毒素

根据相关试验证实,热应激会影响某些疫苗免疫抗体的产生。像霉菌毒素的污染,粮食中受污染可以占到40%,黄曲霉素能够引起免疫抑制,导致血清蛋白和球蛋白水平降低,细胞介导免疫功能降低。

1.3 细菌和支原体

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是一种潜在感染,由于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致使禽群体带有这2种病原。如刚出世的雏鸡就部分带有病菌,在环境适宜情况下,会迅速蔓延和传播。支原体单一感染时,禽群只是表现为轻微呼吸道症状,如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存在,就会形成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暴发。由于副嗜血杆菌可以使支原体毒力大幅度增强。像养鸡场有支原体感染,加上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大肠杆菌等病原协作发生,常常要导致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在大肠杆菌感染情况下,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加入,也可以引起明显症状甚至死亡。

1.4 免疫抑制病病原

所谓免疫抑制就是指家禽机体在某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至无应答。像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等,都是常见免疫抑制病。如鸡群感染IBDV和大肠杆菌后,采用不同毒株的腺病毒攻击,就会导致呼吸道症状和病变。如果使用毒力比较强的IBD疫苗时,可以影响ND和IB疫苗免疫应答能力。

2 常见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方法

家禽常见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包括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曲霉菌病、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等,掌握其发病特征、致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有效控制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有重要意义。

2.1 传染性喉气管炎

这种传染性喉气管炎不仅能够感染家禽,对野生禽类也能形成感染,如野鸡、孔雀等。主要是通过饮水、用具、饲料进行传播。舍内通风较差,维生素缺乏,也是重要原因。病症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较差,眼睛和鼻孔有少量分泌物。喉头有过量的渗出物堵塞很容易使禽窒息死亡。

防治可以用樟脑水肌肉注射,能够缓解禽呼吸困难的症状。要注意加强护理,特别是舍内通风要改善,饲料可以适当加入多种维生素,或用土霉素、氯霉素等控制,也可以接种疫苗。

2.2 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传播,天气闷热潮湿缺少维生素A都能够促使鼻炎发生。感染鼻炎有1~3d的潜伏期,发病初期有稀薄鼻液,呼吸不畅,眼结膜发炎,常常流泪,精神不好,食欲减退。

防治可以用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土霉素等。链霉素在饮水中加入,100万单位/kg水;磺胺类可以选用磺胺噻唑,也是饮水中加入,5g/kg水。土霉素可以加入饲料中喂养,2g/kg饲料,连用5~7d。还可以选用强力霉素红霉素等药物,要注意预防复发,可以在疗程结束后,隔7d再用药1~2d作为巩固。

2.3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注意是通过空气飞沫和饲料、饮水、用具等媒介传播,舍内过热、过冷、密度过大、通风不畅等,都会促使此病发生。目前没有太有效药物治疗,可以适当用氯霉素、土霉素和泰乐菌素等防止其继发感染,一般连用3~5d。要加强护理,保持舍内通风,适当增加维生素,可以进行免疫接种。

2.4 传染性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又叫霉菌性肺炎,多种家禽和哺乳动物都可感染。致病主要是烟曲霉菌,主要症状表现为严重呼吸苦难,食欲大减,饮水较多,后期腹泻,最后衰弱窒息死亡。

防治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制霉菌素,3片/kg饲料,也可以将硫酸铜加入饮水中,0.5g/kg水,2种药物合力连用5~7d。还可以在饮水中加碘化钾治疗,5~10g/kg水。

2.5 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

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主要靠接触、尘埃、飞沫等方式传播,寄生虫病、运输、通风不好、饲料变质等都可促使此病发生,特别冬季是流行季节。一般感染有10~21d潜伏期,表现为慢性病程较长。此病多发生在雏禽,呼吸道发炎,鼻窦结膜炎和气管炎,继而呈现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防治可以用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加入饮水中。链霉素80万单位/kg水,也可以加入泰乐菌素,2g/kg水,连用5d。还可以用呋喃唑酮加入饲料中,连续用7d。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要进行轮换或联合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3 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3.1 改善饲养环境

农村养殖环境污染较严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多为多种同时长期存留,这是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的最重要致因。因此,要对饲养环境进行彻底整治,消除污染源,尽量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减少尘埃漂浮,保持良好通风,减少空气中病原的滞留。还要注意减少外在的诱导因素侵入,建立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外来人员车辆要经过消毒方可进场,出入要换鞋,定期对禽体和舍内外进行消毒,要加强饮水管理,保持水质干净,注意在饮水中适当加入漂白粉或菌毒净,接种疫苗的前2d要停止饮水消毒。饲养用具也要重点进行消毒处理,可以用0.01%百毒杀或0.05%强力消毒灵液洗刷。对禽舍消毒可以用石灰水或烧碱液喷洒。

3.2 做好免疫工作

做好禽群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禽群的免疫力。特别是要做好ND、IB和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即使有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或其他病原体存在,禽群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也会很轻微。

3.3 控制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病病原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损害禽体免疫器官,导致机体免疫应答降低,一些疫苗免疫失效,还会使鸡群对病原体易感性增加,因此,要加强免疫抑制控制,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提高禽群免疫力。通过抗体检测,淘汰阳性禽群,尽量减弱免疫抑制的发生程度。

4 结语

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危害严重,防控难度也比较大,要掌握基本的控制要领,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关键要做好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传播渠道控制,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改善养殖环境,为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永丰,张海建,孙艳红.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09).

[2] 陆秀娟,吴宇本.家禽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8(11).

[3] 何伟.家禽几类常见呼吸道疾病及其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12).

第6篇:家禽的的饲养方法范文

1禽场的选择

场址的选择与防疫有很大关系。为就近供应鲜蛋和活禽,我国有不少家禽场建在大城市附近,但城市与家禽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干扰。城市的废气、废水、废弃物等“三废”会对家禽造成危害,家禽场的“三废”也会形成公害招致社会的反对。因此,家禽场应尽量选在远离城郊、靠近农田、菜地的地方,与附近的居民点、铁路、公路、运输河道等要有相当的距离,尽量做到既方便运输,又能防止环境污染、病原感染与噪音干扰等。禽场要求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朝南或东南方向,最好有一定缓坡以利于光照、通风和排水,以保持场区小气候温热状况相对稳定,还要求家禽的粪便能方便地运输到农田、菜地当中,使粪便得到充分地利用。另外,禽场附近应无屠宰场以及易造成污染的工厂。

2禽场的卫生防疫设施

禽场内外、场内生产区与其他各区之间、生产区内各鸡舍之间,均应设隔离带或隔离物,入口建隔离消毒设施,成为多层隔离封闭单位,净道、脏道不可交叉。

禽场应设有围墙或防疫壕沟,少设大门和出入口。大门口应建有与门等宽、略高于地面且带雨棚的消毒池,长5~6m,用于进出车辆和人员消毒,做到消毒药物常年不断且经常更换。禽舍之间间隔距离至少15m以上,并有隔离沟或其他天然隔离物。生产区入口处建车辆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消毒更衣室必须具有“初步消毒—更衣—再消毒”的配套设施。专业户至少应有更衣和消毒设施1套。鸡舍入口处应设消毒更衣室,一般包括脚踏式消毒池、洗手池、更衣更鞋间等。

3禽场的生态环境

3.1温度

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最佳舒适温度为18~31℃(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蛋用母鸡的适宜温度为10~24℃,肉用仔鸡的适宜温度为21~27℃)。但是以目前普通的鸡舍结构和饲养方式完全保持最佳温度几乎不可能。而对温度最敏感的雏鸡,以目前普遍采用的保温形式,要达到所要求的育雏温度比较容易,但是在冬天要做好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协调。可通过观察鸡群进行判断,如果鸡群自然散开,活动、采食、叫声都很平和,说明温度适合鸡群需要;如果鸡群扎堆,说明温度不够;鸡群张口呼吸,远离热源,说明温度偏高。至于通风是否适度,以人进入育雏舍感到舒适为准,如果人进入育雏舍感到很不舒适,灰尘很多,气味很重,说明舍内通风不良,应尽快通风换气,实际生产中最关键的是要有通风意识。夏天高温季节,主要任务是防暑降温,可采用风扇、喷雾、湿帘负压通风、鸡舍安装隔热板、鸡舍四周种树等措施。

3.2湿度

温度舒适范围内最理想的相对湿度为60%~65%,最大范围为40%~72%。在温度达32.2℃时,相对湿度超过55%,家禽体温开始上升,对保健不利。在高湿条件下,尤其在相对湿度70%以上时,能促进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的发育,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家禽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高温高湿时,饲料、垫料等易于霉败,可使雏鸡群暴发曲霉菌病,造成重大损失;高湿还利于球虫病的传播。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家禽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感冒性疾病,如风湿症、关节炎、神经痛等。湿度低则会引起啄肛、啄癖等疾病,致使羽毛生长不良。

3.3空气

由于鸡的消化道短,鸡粪中残余蛋白含量高达20%~28%,在温暖季节极易发酵产生氨气和硫化氢。这2种废气对家禽非常有害,它们能刺激鸡的呼吸系统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亦可诱发腹水症和灼伤眼睛,所以鸡舍空气中氨气的含量不能超过5mg/kg,硫化氢不能超过1mg/kg。另外,一氧化碳对神经、血液系统具有毒害作用,因此在寒冷的冬季,用煤炭在禽舍内生火取暖时(尤其是在夜间),要防止舍内因通风换气不良而可能产生的一氧化碳中毒。由于家禽呼出的CO2是舍内浓度最高的废气,因此要求把CO2在空气中的总量控制在0.2%以内,以确保达到安全标准。鸡舍在设计时必须优先考虑其通风性能。在炎热条件下,气流有利于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对提高产蛋率和雏鸡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夏季应适当提高舍内空气流动速度,加大通风量。

3.4光照与噪音

良好的光照控制能使家禽发挥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因此光照时间不可忽长忽短,光照强度亦不可忽强忽弱,必须按规定进行,以减少对家禽的应激。噪音对家禽的危害十分严重。当噪音在40db以下时,其生产性能良好;60db时生产性能为正常的80%;70db时仅为50%;80db时只有30%。突如其来的响声会引起严重的惊群而突发猝死综合症,有的甚至在短期内停产。因此,在选择场址时,首先应考虑远离公路、铁路以及嘈杂的场所。

3.5饲料与饮水

饲料和饮水是家禽的物质基础,饲料和饮水的卫生指标对家禽健康非常重要。在当前的家禽生产中,饲料来源复杂,现有的加工、运输和贮存条件很难保证饲料不被污染,有些饲料出现严重的霉变,致使家禽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和霉菌性肺炎。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作饲料和水的卫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污染程度、残留农药及其他有害物质、微量元素及其他微量养分的含量、新鲜度或变质程度、各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等。

3.6微生物

对大群饲养的家禽生产而言,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危害最大。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传播疫病:一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尘埃微粒上传播疫病;二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在动物鼻腔和咽喉,通过咳嗽和打喷嚏形成飞沬,污染禽舍空气引起疫病传播;三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气溶胶中传播。传染病的发生有3个环节,即病原-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当这3个环节都存在时,传染病便发生了,因此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需从以下方面着手预防。

(1)消毒。消毒是在体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唯一途径。首先,要彻底清洗。水洗干净鸡舍内材料,是消毒作业的前期工作。水洗结束的标准为:肉眼不见鸡舍内有污物。其次,使用消毒剂。各种病原体只用1种消毒剂是不行的,在实际工作中,要使用2种作用不同的消毒剂或采取2种不同的消毒方法进行交替消毒。对于一般的病原菌和病毒,可用苛性碱进行消毒;对于特殊的病原菌(如芽孢菌等),要用氯系列消毒剂;对于球虫类卵囊,则用杀卵囊药剂。饲养人员进出禽舍时的更衣消毒、用具消毒等也都能有效地切断病原的传播。

第7篇:家禽的的饲养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86-02

1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病因

1.1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日粮中缺乏某些维生素、矿质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家禽因食欲不振而引起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1.2 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多

如由于特殊生理阶段(产蛋高峰期等)、生产性能的需要,其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加。应激状态时胃肠道病影响消化吸收,或寄生虫病和慢性传染病等情况下,都可引起营养代谢病。

1.3 营养物质的平衡失调

家禽体内营养物质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除各营养物质的特殊作用外,还可通过转化、协同和拮抗等作用以维持其平衡,如钙、磷、镁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磷过少,则钙难以沉积;日粮中钙过多,则影响铜、锰、锌、镁的吸收和利用。因而它们之间的平衡失调,日粮配方不当易发生代谢病。

1.4 饲料、饲养方式和环境改变

随着新的饲养方式和饲养技术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出现新的情况。如笼养鸡不能从粪便中获得维生素K;为了控制雏鸡球虫病或某些传染病,日粮中长期添加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影响肠道微生物合成某些维生素、氨基酸等。饲料霉变、储存时间过长等也将导致代谢病发生。

2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种类

(1)维生素缺乏及其代谢障碍疾病。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缺乏或代谢障碍病;水溶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泛酸、烟酸、生物素、胆碱、叶酸、维生素B12以及维生素C的缺乏或代谢障碍病。

(2)矿质元素缺乏及代谢障碍疾病。钙、磷、钾、钠、氯、锰、碘、铁、铜、锌、硒等矿质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代谢障碍病。

(3)蛋白质、糖、脂肪代谢障碍疾病家禽蛋白质缺乏症、家禽痛风、小雏脂肪酸缺乏症。

3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特点

(1)病程长,一般皆需要数周或数月才表现出临床症状。病禽体温一般偏低,大多有生长发育停止、贫血、消化和生殖机能紊乱等临床症状,有的可能长期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成为隐性型。

(2)多为群发性,多由于鸡群长期或严重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故具有发病率高,群体发病等特点。

(3)早期诊断困难,在临床症状表现往往不明显,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当发现鸡群出现症状之后,已造成生产性能降低或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继发或并发某些传染病、慢性病,所需治疗时间也相应延长。

(4)此类疾病可以通过饲料、土壤、水质检验和分析查明病因。只要去除致病因素,加强治疗,就能得以预防。

4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诊断

4.1 病因调查

对饲养管理条件,原粮采购地点和饲料加工技术,饲喂饲料数量和时期,日粮配方平衡状况和其实际营养价值以及家禽种类、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性能等进行调查了解。

4.2 临床症状观察

维生素B2缺乏症的鸡趾爪倦缩及腿麻痹。锰缺乏症的鸡膝关节肿大,腿骨增粗,弯曲或扭曲等。

4.3 病理剖检

挑选有代表性病鸡剖检,有可能提供依据。如白肌病雏鸡的肌肉变性,外观灰黄,骨骼肌有灰白色条纹,横断面有灰白色斑点等。内脏型痛风其内脏器官表面有白色尿酸盐沉着。鸡脂肪肝病的肝肿大,色黄、质脆,腹腔和肠的表面有大量脂肪沉着。

4.4 实验室诊断

将血液、排泄物、饲料和饮水、土质等进行试验检测。如测定血液中尿酸含量剧增,往往是痛风症的标志。4.5 治疗性诊断

通过补给病鸡群可能缺乏的营养物质,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如有些地区或鸡群发生腹泻,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而用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能迅速治愈,则可判为维生素E-硒缺乏症。

5 定期监测

5.1 中间代谢过程监测

主要检测禽血液和粪尿,如血液甘油三酯含量升高是脂肪肝出血综合症的预兆,粪尿中尿酸含量升高为禽痛风病的标志。

5.2 禽产品(肉、蛋)的监测

禽体本身对某些有害物质具有汇集作用,从而在其肉、蛋里含量升高,或使其他营养物质缺乏。种鸡维生素缺乏可导致种蛋的孵化率降低,雏死亡率增加。

5.3 饲料和饮水

饲料监测的内容主要为配合饲料的各种原材料营养成分的分析,毒物质和掺杂使假的测定。饮水监测主要为毒物质、污染情况以及大肠杆菌。

6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1)应给予合理的日粮。根据鸡的品种、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和生产性能等要求,科学搭配营养物质。

第8篇:家禽的的饲养方法范文

流感疫苗不能预防禽流感,但有助减低因感染流感而引致并发症及住院的可能性。因此建议长者及长期患心脏或呼吸疾病的病人注射预防流感疫苗。

市民应如何预防受禽流感感染?

避免接触家禽及其它雀鸟。染病禽鸟的粪便可能带有禽流感病毒,应尽量避免接触。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立刻用皂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如家中饲养雀鸟,应避免和它们紧密接触,处理它们的粪便时应戴上手套。接触它们或它们的粪便后,必须用皂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预防禽流感的最好方法,是增强自己的抵抗力,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切勿吸烟。不要去人烟稠密和空气流通欠佳的地方。

如出现感冒症状便要看医生,留在家中休息。戴上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要戴口罩吗?

倘若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发烧,要照顾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病者,要前往医疗场所的人士,应戴上口罩。

学校及幼儿院舍应采取什么预防措施?

学校及幼儿院舍应采取措施防止学童接触禽鸟,如有饲养禽鸟,应把禽鸟与学童分隔,防止学童接触到禽鸟和禽鸟粪便。教导学童不要喂饲野鸽和其他雀鸟。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洁双手。

出外旅游时怎样避免感染禽流感?

出发前,如身体不适,尤其是有发烧或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把旅程延迟或取消。身处外地时,如身体不适,特别是有发烧或咳嗽,应戴上口罩,立即通知酒店职员或旅游领队,并尽快求医。

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和野鸟等。一旦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要立刻彻底清洁双手。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的家禽和禽鸟蛋应彻底煮熟。

选购活鸡时要注意什么呢?

选购活鸡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鸡和鸡粪,切勿用口吹鸡的尾部。接触鸡后,应彻底清洁双手。

进食家禽和禽鸟蛋安全吗?

直至现时为止,没有资料显示有人经进食家禽或禽鸟蛋感染禽流感,但家禽和禽鸟蛋仍须彻底煮熟才可进食。

第9篇:家禽的的饲养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 家禽生产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家禽的健康、生产性能的发挥及疾病的控制都有着重要作用。从与家禽生产密不可分的几个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场址的选择及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噪音、饲料和饮水、微生物等方面探讨它们对家禽保健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家禽养殖环境的重视。

但由于我国家禽生产技术特别是禽病控制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致使家禽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毁灭性疫病时呈流行,每年因疾病造成的经济直接和间接损失达几十亿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禽舍环境与设施落后是关键因素,因此全面认识环境因素与家禽保健及疫病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1禽场的选择

场址的选择与防疫有很大关系。为就近供应鲜蛋和活禽,我国有不少家禽场建在大城市附近,但城市与家禽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干扰。城市的废气、废水、废弃物等“三废”会对家禽造成危害,家禽场的“三废”也会形成公害招致社会的反对。因此,家禽场应尽量选在远离城郊、靠近农田、菜地的地方,与附近的居民点、铁路、公路、运输河道等要有相当的距离,尽量做到既方便运输,又能防止环境污染、病原感染与噪音干扰等。禽场要求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朝南或东南方向,最好有一定缓坡以利于光照、通风和排水,以保持场区小气候温热状况相对稳定,还要求家禽的粪便能方便地运输到农田、菜地当中,使粪便得到充分地利用。另外,禽场附近应无屠宰场以及易造成污染的工厂。

2禽场的卫生防疫设施

禽场内外、场内生产区与其他各区之间、生产区内各鸡舍之间,均应设隔离带或隔离物,入口建隔离消毒设施,成为多层隔离封闭单位,净道、脏道不可交叉。

禽场应设有围墙或防疫壕沟,少设大门和出入口。大门口应建有与门等宽、略高于地面且带雨棚的消毒池,长5~6m,用于进出车辆和人员消毒,做到消毒药物常年不断且经常更换。禽舍之间间隔距离至少15m以上,并有隔离沟或其他天然隔离物。生产区入口处建车辆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消毒更衣室必须具有“初步消毒—更衣—再消毒”的配套设施。专业户至少应有更衣和消毒设施1套。鸡舍入口处应设消毒更衣室,一般包括脚踏式消毒池、洗手池、更衣更鞋间等。

3禽场的生态环境

3.1温度

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最佳舒适温度为18~31℃(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蛋用母鸡的适宜温度为10~24℃,肉用仔鸡的适宜温度为21~27℃)。但是以目前普通的鸡舍结构和饲养方式完全保持最佳温度几乎不可能。而对温度最敏感的雏鸡,以目前普遍采用的保温形式,要达到所要求的育雏温度比较容易,但是在冬天要做好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协调。可通过观察鸡群进行判断,如果鸡群自然散开,活动、采食、叫声都很平和,说明温度适合鸡群需要;如果鸡群扎堆,说明温度不够;鸡群张口呼吸,远离热源,说明温度偏高。至于通风是否适度,以人进入育雏舍感到舒适为准,如果人进入育雏舍感到很不舒适,灰尘很多,气味很重,说明舍内通风不良,应尽快通风换气,实际生产中最关键的是要有通风意识。夏天高温季节,主要任务是防暑降温,可采用风扇、喷雾、湿帘负压通风、鸡舍安装隔热板、鸡舍四周种树等措施。

3.2湿度

温度舒适范围内最理想的相对湿度为60%~65%,最大范围为40%~72%。在温度达32.2℃时,相对湿度超过55%,家禽体温开始上升,对保健不利。在高湿条件下,尤其在相对湿度70%以上时,能促进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的发育,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家禽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高温高湿时,饲料、垫料等易于霉败,可使雏鸡群暴发曲霉菌病,造成重大损失;高湿还利于球虫病的传播。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家禽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感冒性疾病,如风湿症、关节炎、神经痛等。湿度低则会引起啄肛、啄癖等疾病,致使羽毛生长不良。

3.3空气

由于鸡的消化道短,鸡粪中残余蛋白含量高达20%~28%,在温暖季节极易发酵产生氨气和硫化氢。这2种废气对家禽非常有害,它们能刺激鸡的呼吸系统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亦可诱发腹水症和灼伤眼睛,所以鸡舍空气中氨气的含量不能超过5mg/kg,硫化氢不能超过1mg/kg。另外,一氧化碳对神经、血液系统具有毒害作用,因此在寒冷的冬季,用煤炭在禽舍内生火取暖时(尤其是在夜间),要防止舍内因通风换气不良而可能产生的一氧化碳中毒。由于家禽呼出的CO2是舍内浓度最高的废气,因此要求把CO2在空气中的总量控制在0.2%以内,以确保达到安全标准。

转贴于

鸡舍在设计时必须优先考虑其通风性能。在炎热条件下,气流有利于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对提高产蛋率和雏鸡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夏季应适当提高舍内空气流动速度,加大通风量。

3.4光照与噪音

良好的光照控制能使家禽发挥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因此光照时间不可忽长忽短,光照强度亦不可忽强忽弱,必须按规定进行,以减少对家禽的应激。噪音对家禽的危害十分严重。当噪音在40db以下时,其生产性能良好;60db时生产性能为正常的80%;70db时仅为50%;80db时只有30%。突如其来的响声会引起严重的惊群而突发猝死综合症,有的甚至在短期内停产。因此,在选择场址时,首先应考虑远离公路、铁路以及嘈杂的场所。

3.5饲料与饮水

饲料和饮水是家禽的物质基础,饲料和饮水的卫生指标对家禽健康非常重要。在当前的家禽生产中,饲料来源复杂,现有的加工、运输和贮存条件很难保证饲料不被污染,有些饲料出现严重的霉变,致使家禽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和霉菌性肺炎。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作饲料和水的卫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污染程度、残留农药及其他有害物质、微量元素及其他微量养分的含量、新鲜度或变质程度、各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等。

3.6微生物

对大群饲养的家禽生产而言,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危害最大。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传播疫病:一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尘埃微粒上传播疫病;二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在动物鼻腔和咽喉,通过咳嗽和打喷嚏形成飞沬,污染禽舍空气引起疫病传播;三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气溶胶中传播。传染病的发生有3个环节,即病原-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当这3个环节都存在时,传染病便发生了,因此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需从以下方面着手预防。

(1)消毒。消毒是在体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唯一途径。首先,要彻底清洗。水洗干净鸡舍内材料,是消毒作业的前期工作。水洗结束的标准为:肉眼不见鸡舍内有污物。其次,使用消毒剂。各种病原体只用1种消毒剂是不行的,在实际工作中,要使用2种作用不同的消毒剂或采取2种不同的消毒方法进行交替消毒。对于一般的病原菌和病毒,可用苛性碱进行消毒;对于特殊的病原菌(如芽孢菌等),要用氯系列消毒剂;对于球虫类卵囊,则用杀卵囊药剂。饲养人员进出禽舍时的更衣消毒、用具消毒等也都能有效地切断病原的传播。

(2)消灭易感个体。消灭易感个体的方法是进行免疫接种和增强抗病力。每个禽场都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制定出适合于本场的免疫程序。目前,我国现有疫病中,绝大多数已有疫苗控制,疫苗使用后应及时作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下一步免疫计划,不断调整、完善,这样才能保证传染病的发生能有效地控制。

(3)药物治疗。有的鸡场只重视人工主动免疫,不重视提高抗病力,有的滥用药物而破坏了正常肠道菌落的微生态,使感染门户洞开,从而形成用药不断、发病不断的恶性循环。因此,制定适当的药物防治程序,以保持家禽体内正常环境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蔡蕊,孙凯.家禽饲养环境的优化管理[J].家禽科学,2007(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