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全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化;信息化
1.引言
工程项目在当前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发展趋势,对于通信工程项目当中实行集成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案。使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就是通过集成化的方法,用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把原有应用集成在一起,来获取其他应用系统的相关数据和消息。同时,在建立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人机综合研讨厅的方法实现信息的综合集成,为决策者提供分析、决策支持服务。
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及优点
2.1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就是依据工程项目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原理,综合考虑通信工程项目从发起到拆除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要求和衔接关系,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要素相互关系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项目各参与方的协调和整体优化而采用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项目管理模式。要取得成功的项目必须要有全面的项目管理,这个全面性至少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项目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项、分项构成,项目管理必须包括项目对象的全体。(2)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反馈等。(3)项目管理应包括全部的管理任务。有工期、费用、质量、合同资源,组织和信息的管理。忽略任何方面都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项目管理至少是三维结构体系,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的各职能工作,各参加单位,各项活动,各个阶段融合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信息技术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基础,合适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保证。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要求在项目的发起阶段就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多重约束条件进行系统的考虑,明确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之间的影响和依赖关系,为之提供合适的沟通和协调平台,通过利用完善的信息技术形成动态的高效率的项目组织,全面实现业主的要求,达到令业主满意的最终目的。
2.2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优点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有以下优点:(1)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有力地保障通信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使业主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对通信工程项目实施进行整体优化,充分发挥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的潜力,在保证项目顺利完工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各参与方都能从中获利。(3)可以大大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同时通过同时参与的各企业的交流和配合,保障了设计和计划的可靠性和最优性,缩短了工期。
在通信工程建设业中推广实施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可以加快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减少通信工程项目的成本、优化有限资源的使用效果、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推广将导致工程建设业中各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变革,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
3. 通信工程项目实施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从前孤立的、阶段化的项目管理模式造成了目前的工程管理实践中的“舍本逐末”现象。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各阶段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种意外事件在所难免。管理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工程项目某个具体活动上,专注于处理和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这种“症状解”做法在开始时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效果。长此以往,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意外事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被视为是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人们普遍认为既然工程项目管理中意外事件不可避免,那么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重点就是如何提高应付各种事件的能力。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各种具体事件的处理上,从而导致了管理人员无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导致了更多所谓的突发事件,恶性循环作用在不断的增加。这种关注于各种事件本身的做法是造成目前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阶段分离脱节,工程质量低劣,控制不力的主要原因。这种“舍本逐末”做法是无法适应工程项目发展需要的,只能使突发事件的数量越来越多。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做法是使管理人员认识到“根本解”的存在,将注意力集中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上,集中在各种活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上,从全局对项目执行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进行集成化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就是说,要关注各具体活动之间、各参与方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重视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各子过程之间的衔接环节进行管理。
4. 通讯项目系统的建设要求
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应用海量存储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动态规划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等一系列技术,针对分布式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异构数据信息,提供专业的分析模型库,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应用与时间、对象属性相关联的一致、集成的中央数据仓储技术,支持复杂的、任意的查询方式,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联机分析处理(OLAP)。该阶段是信息综合集成应用阶段,用户在此得到的将不是简单的数据型信息资料,而是将信息全面升华得到的具有深远价值和意义的“知识”。真正实现全面的信息增值,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本质性的飞跃。
5. 通讯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
通讯项目系统建设信息化的总体功能中其各项功能的设置是按照结构进行整体部署,并结合公司的个性化需要而进行功能规划的。包括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结项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知识沉淀管理等,涉及内容有立项管理、预算管理、任务管理(工作流管理)、物资管理、进度质量管理、变更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文档管理等。系统与知识管理平台、信息门户、OA都进行了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
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上该系统发挥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效应,尤其在项目计划、流程配置、流程监控、基站建设和OA流程集成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下从这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 项目计划管理。
在项目公司建设过程中,一般是在项目任务书下达后进入项目计划阶段,在信息系统上根据项目的专业类型套用相应标准WBS模板,自动生成项目工作范围分解,并按照具体项目特点修正WBS结构,以此为依据,建立进度网络计划、资源计划,建立指导和控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准计划。
(2) 流程管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括启动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收尾阶段,在每个阶段根据项目专业类型的不同又包含许多工作子流程,而每个子流程又包含多个辅助流程,各类流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在业务流程的流转过程中,进行项目信息流、控制流的数据传递。在工作流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实现了流程配置灵活化、流程驱动自动化、工单派发自动化、管理人员待办工作自动提示。
(3) 基站建设。
基站建设流程是公司最为复杂的一类工程项目,它涉及到建站需求、现场勘查、建设审批、选址、选址合同、初步设计(规模和预算)、审批、开始建设(引电、土建、铁塔、无线基站四个单项的协同)、启动传输工程、发货、施工、完工、运维部门配数据开通。信息系统对整个基站建设过程以业务流程进行驱动,在流程运转过程中,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待办事宜,关联相关合同信息管理、支付管理、配套设备清单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项目信息,可根据完成基站的数量,批次完成概预算设计、设计会审、验收、结算。具体包括基站建设WBS编制、业务流程的驱动等。
(4) Portal集成。
企业信息门户(Portal)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信息集成及信息化管理的集成门户,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和数据都能通过企业Portal进行直接处理与访问,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与Portal的集成包括了单点登录和业务流程的集成,工程管理业务的待办工作直接在Portal中进行提示,并能直接进入系统进行业务处理。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实现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对生产要素的组合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必然会引起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的变革创新。唯有通过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变化,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建设信息化是其实现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
1)管理模式创新。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革新,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作指导是行不通的。利用信息化先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范围,扩展了他们的视野,并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亲身参与到具体的业务实践中,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出整个团队的集体优势。
2)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项目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出现各部门之间职能重复、资源浪费、规模效益低,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为基础的,集成各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大平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能力,还可以为高层管理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同时又能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实现了对项目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3)技术的创新。通过创建并集成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不仅是技术的集成,更是管理的集成,不同部门不仅可以同时运转,还能相互交流合作。通过信息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同时也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撑,进一步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
2信息化应用的建设
通过推进信息化应用的建设,提升业务的数字化、集成化、协同化管控能力,在技术体系上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及灵活的伸缩性。应用层。是企业实现集中管控及生产管理等各类管理业务需求的应用软件系统,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目标的核心层。应用支撑层。是企业应用集成平台,为应用系统集成提供了一致的、总线型的解决方案。它由系统级支撑产品企业服务总线(ESB),以及相对应的集成应用构成。数据层。主要用于资源数据规划,形成专业主题数据库,为资源共享提供数据集成环境。基础设施层:也就是硬件层,由主机、网络、存储、备份以及防火墙等硬件设备组成[1],是所有应用系统的载体和依托。
2.1协同办公系统
协同办公系统,是信息化应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平台,具有规范灵活的办公业务流程、安全可靠的文档档案管理、高效实用的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办公效率,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向无纸化办公转变。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通过一台电脑便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文件从起草、流转、审批、传阅、归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提供组织内部信息快速传递的手段,实现企业内部公文的流转传阅、日常办公流程的审批、个人的日程安排、文书档案管理等功能,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减小劳动强度,使组织内部管理向无纸化办公转变。
2.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科研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子系统,实现人力资源系统基础档案信息化,管理项目团队基本的、全方位的、整体的信息。提供便捷的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系统的业务处理。人力资源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包括了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档案建立、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管理、职称申报评审、培训管理、薪酬管理等众多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工资核算的管理,根据企业不同薪资结构、不同的岗位及处理流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薪资核算方法,对员工的薪资核算动态化,自动根据要求调整薪资结构及数据[2],为工资的核算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2.3物资管理系统
目前,很多企业的物资采购与信息化管理存在很大的差距,信息流出现断层、管理环节出现缺失。因此,需要以信息化为手段,进行采购需求、采购计划、库存平衡、物资齐套等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参与对项目管理整个过程的管理信息化;还可以应用电子商务模式,改进物资采购的方式和手段,降低成本和库存,保证企业采购物资的质量。物资采购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实施,对生产项目的采购和物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整合。加强了物资精细化管理水平,统一了基础数据编码标准,降低采购成本与风险、减少库存浪费,从而达到了业务流程优化规范的目的。实现了对供应商的管理、物资请购、询价比价、招标、合同签订、到货、检验、入库、开票、领用、出库、库存物资盘点等整个采购周期的完整业务流程与项目管理过程的集成,更加便于管理者全面掌握综合信息。
2.4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是建设生产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生产管理有关的各项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和共享,消除管理过程中的重复劳动,提高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有效的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项目管理工作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项目前期调研、合同管理、立项审批、任务下达、计划管理与执行、采购执行、经费使用、维保服务、综合查询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对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跟踪、监控、预警、各类变更等控制。通过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对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过程信息化的管理,达到企业内部流程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计划流和信息流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的目标。
3结束语
一、引言
信息化社会的进步有力地激活了通信建设市场,通信建设获得了超常规的爆炸式空前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信息化技术开始走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作为主导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市场,项目工程管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使得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打造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很有必要。通过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达到资源共享、业务互控以及技术互动的显著目的,继而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基于此,本文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领域,通过该种技术实现数据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以及信息更新维护等,不仅有效地节省了工程的成本,而且又使得管理变的更加便利。再加上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是一套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只有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应用其中,以动态化、定量的管理控制,进而达到对各种资源优化的目的,并实现工程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命令准确、传递信息及时的优势,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现代化管理。
具体来说,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取得如下的应用优势。首先,可以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建设通信工程信息数据库,进而实现整个项目在全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部门之间的操作更加透明,明显也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满足现代化工程管理的需要;同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明显提升信息的沟通效率。网络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与其他相关产业共建的信息接口。建立统一的工程信息网络,它能使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工程效益始终处于动态管理状态。可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到现代化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应用优势。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应用的关键技术
在开发本系统之前,本文对当前国内通信运营企业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上的既有成功经验,并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应用其中,而在这其中发挥作用最大的便是一些关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1)系统采用B/S架构,并结合运用了XML和Web Service技术,能够有效集成本系统与通信运营企业的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继而做到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衔接以及企业信息的高度共享;
2)本系统还采用了基于微软的VS.net平台的三层网络应用架构,而数据库支持Qracle大型数据库以及SQL Server等,同时网络进度技术则能够完全兼容与微软的Project 2003的数据结构;
3)本系统还采用了成熟的基础件(如工作流系统等)和业务基础件技术(如分析模型、仪表盘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4)本系统还支持和主流ERP系统(SAP、ORACLE APP)、进度专业软件系统的数据交互和集成。
2、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设计结构图如下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信息立项、派单管理、安全管理、投资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几个组成部分。根据通信工程的建设阶段进行划分可知,能够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分为项目立项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以及收尾阶段等阶段。而本文设计的系统模块中基本上能够涵盖这些阶段的管理需求。将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等集合在一个统一的大平台下进行管理,不仅能够确保信息沟通的顺畅,而且能够提升信息的管理系统,继而使得整个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计划能够有条不紊的推进。其中尤其要指出的是,档案管理是有效确保工程过程资料及时输出,保证建设轨迹与便于网络后期运行和维护的重要内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项目管理实践应用
通过本文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运用,相关的在建和拟建项目管理工作基本上都能够走向正规,同时逐渐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将各级管理人员在一个共同的管理平台上协同有序处理项目管理的各项业务,继而能够有效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同时,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说,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对公司各类项目的进度控制、合同管理、投资控制以及质量管理等相关信息的动态掌控。本文主要以其在项目计划管理、流程管理以及基站建设等三个方面的管理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在项目计划管理中,可以在本系统中套用专业的WBS工序分解模板,自动生成项目的工作范围分解,同时按照项目的实际特征对WBS工序分解结构进行修正。继而在此基础上,构建项目进度网络计划、资源计划,建立指导和控制通信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准计划。其次,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中,将涵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立项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以及收尾阶段等项目管理全过程之中。同时,针对每个子流程来说,又包括了多个辅助流程,而且还注入了建设规范及标准指引,各类流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在业务流程的流转过程中,进行项目信息流、控制流的数据传递。最后,本文所构建的系统对整个基站建设过程以业务流程进行驱动,在流程运转过程中,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待办事宜,关联相关合同信息管理、支付管理、配套设备清单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项目信息,同时还可以根据完成基站的数量,批次完成概通信工程项目的预算设计、设计会审、验收、结算。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基站建设 WBS 编制、业务流程的驱动等内容。
四、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能够显著提升工程管理效能,并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其目前已经成为很多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未来的应用,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对其进行优化,以不断促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
【关键词】业务协同架构,项目管理,协同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27-0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研发的重要性,研发过程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该过程决定了产品70%的成本、利润、性能和质量。企业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也都纷纷不遗余力地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例如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应用软件-CAD\CAE\CAMkPDM等。研发数字化不仅能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质量,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更新企业传统的设计思想,建立全新的产品开发和设计模式,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保障。
一、冶金行业工程项目设计方案
冶金行业设计院要面对多种多样的工程设计项目。项目经费,上有大到几个亿投资的大型项目也有几万元的微型小项目,设计周期上,同时也存在着按年度计算的,也有要求在几天内完成的短项目。人数上,既有几十,上百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工程项目也有一个人即可做完的单一工程项目。这些因素决定了冶金企业设计院在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特点和人力资源分配等问题,从工程项目的开发需求的角度来提出对冶金企业设计院的自身要求:1.信息化系统应该适应各种投资规模管理的需要;2.能充分适应多角色的交叉作业特点的设计组织;3.应该具有项目计划安排上的灵活性;4.设计进程控制的力度划分与流程偶合性的平衡;5.应该必备安全机制。要达到这些要求,冶金企业设计院应在系统规划,平台选择,功能需求,开发进度安排等方面予以重视。
二、协同技术在工程设计企业解决的问题和应用方法
工程设计是一项创造性强又需要广泛协调的活动。设计团队根据不同设计项目的需求分配有各种角色:设计人员、项目经理、专业负责人、总设计师、打印管理员、档案管理员、院决策层领导等。这些角色在设计企业组织中按照一定业务流程行使各自的职责,其间存在大量需要采用协同原理与思想来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设计企业现状与市场软件供应现状来看,可以采取逐步推进的步骤来实现冶金设计企业的协同设计。1.制定CAD制图标准,在设计工具层面实现信息标准化。2.设计业务流程梳理及标准化,特别是结合IS09000系列标准,规范化设计与管理行为。实现设计工具输入输出信息与协同层信息的无缝对接。3.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其可靠、稳定,对团队设计作业提供支撑。4.构建协同设计平台,实现核心业务的信息化。5.最终实现一体化的综合业务系统。按此步骤,在现有具备先进协同设计理念的平台上开发针对工程设计企业的应用系统,以缩短实施周期,降低实施成本,减小实施风险,是比较安全可靠的策略。
三、基于ECA的协同设计开发平台
ECA-SOA业务架构与系统集成平台(E-Business CollaborationArchitecture,ECA)是一个基于SOA的勘察设计企业业务架构与信息集成的先进平台。
(一)协同设计平台的体系构架
第一层为操作系统层,系统所能支持的操作系统由所采用的ECA来决定。
第二层为数据库层,系统所能支持的数据库也是由所采用的ECA来决定,ECA支持主流的数据库产品,包括SQL Server、Oracle等。
第三层为基础服务层,包括文件服务、邮件服务、实时通讯服务、CA服务,提供系统级的应用服务支持。
第四层为访问层,是对各种服务的访问引擎。
第五层为ECR,即ECA运行期,是ECA的业务协同运行平台,提供各种应用系统的业务支持服务。
第六层为ECA-Runtime Integration Service,其作用为,一是根据特定的产品系列对ECR的应用规则进行约定,二是提供应用集成服务。
第七层为应用层,提供各业务系统。本文所针对的冶金院设计协同系统即在该层进行开发。
(二)平台特点
1.可视化建模技术支持工具化实施,基于“业务协同架构平台”的“集成应用系统”采用可视化技术手段实现企业业务建模的灵活性和先进性,以适应不同设计企业的发展和个性化的需要。
2.面向综合管理的流程化、网络化办公体系,可视化的流程管理工具实现了网络化的基于业务流程的管理模式,使得设计单位的业务管理规范性加强,平台内建了覆盖各种业务模式的规范化的管理流程。
3.科学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子系统依据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勘察设计行业“十五”信息化规划和有关标准规范来进行设计开发,建立了项目及设计流程管理的“设计和管理一体化”的应用系统。项目的人力、进度、质量、费用和图档是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的五个管理要素,项目管理子系统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这五个管理要素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配置、管理与控制,使企业各种资源高效率地运作。项目管理子系统运用赢得值原理进行项目的费用/进度综合管理和控制,建立项目执行效果测量基准(BCWS),并对项目运行中的赢得值(BCWP)和实耗值(ACWP)进行定期检查,以期实行有效控制。项目管理子系统为项目的参与者构筑一个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各部门、专业间的数据和资源共享,使其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协同参与项目管理,缩短设计周期。
4.系统安全性管理措施。可靠的网络化安全保证系统,“集成应用系统”的安全子系统采用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可信任机构一认证中心CA(Certificate Authority),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如名称、证件号等)捆绑在一起,实现用户身份的数字验证。同时采用建立在PKI基础之上的数字证书,把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签名,保证数据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陛,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
关键词:机电安装;智能化工程;企业管理;管理信息化
前言
多年来,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太快,产生了很多建筑相关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原先以人工或单机软件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如今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无法适应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升级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因此,数字化、网络化的企业数据和跨域管理要求,倒逼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升级刻不容缓。通信技术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多地借助于计算机、控制设备和通信设备,对建筑的机电设备、语音通信、数据网络、安全防范、信息、会议系统等进行智能化地管理和控制,达到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的目的。这是机电安装智能化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工程建设中最核心的神经网络,因此,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和管理对施工企业的要求对比其他专业应掌握更全面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
1机电安装智能化工程信息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运用创新技术帮助企业业务流程信息化和内部制度体系化,加强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手段,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对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运维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不仅要能开源节流、节能增效,而且还要能体现企业价值、服务社会的综合效益。随着科学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智能化的应用越加广泛,这就离不开信息化的应用管理模式和水平的优化,与时俱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通过信息化将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责的调整落到实处;②通过信息化建设完善公司的各类基础制度建设;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施业务流程的优化。
2机电安装智能化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对各种资源的掌控、协调及优化,这正是信息化管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信息化的作用对战略层而言,属于战略要素的范畴,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对管理层而言,信息化是一种管理工具,侧重于流程管理,比如ERP和CRM等;对操作层而言,信息化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如财务管理、BIM应用、采购管理等等。工程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以操作层为主,兼顾管理层的构建模式,将对智能化工程管理发挥巨大作用,达到全面、高效、精细、透明的效果。合适的信息化建设需涵盖“招投标、工程施工、预决算、采购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又要满足相关部门法律法规的要求,便于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方便合同管理、信息交流,并最终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和使用提供增值服务。
3机电安装智能化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企业各种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企业花大力气集中起来的信息,却无法在各部门间流畅地交换和共享,部门之间甚至在项目部同事之间,很多信息的沟通和交换很困难,不能很好地管理应用这些企业资源,面对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时显得力不从心,这些问题也给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管理提出了新的创新需求。
4机电安装智能化工程管理信息化措施
4.1机电安装智能化工程管理信息化规划
企业应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年度管理目标,引起企业内部足够的重视,再将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人,形成管理班子协同共进的局面。可借助外力,引入成熟的管理企业咨询服务,针对企业实际状况及可达到的目标进行分析研究,对工程项目涉及的内容及信息化需求进行分析,对企业及项目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在企业及项目部层面进行实际应用,并不断调整,解决发生的各种问题,使信息化系统最终成为企业项目管理的好帮手。值得注意的是,投入和产出是正相关的,没有管理软件、硬件设备的足够投入,没有一个稳定的团队,没有一个具备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导负责,没有足够的授权,是不可能打造适用、成熟、可靠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4.2智能化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应用
要解决信息孤岛、应用孤岛与资源孤岛的问题,应该要有针对性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业务的交换和沟通、资源要素的整合。企业中的各种信息其实都是相关联的,要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各个项目部人员中的不对称信息组合起来,每个信息节点用业务流程或工作关系进行有效联系,个人应用就可以从企业的统一信息库中,查找和获取想要的授权范围内的所有信息。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承担着各自不同的业务范围,粗看每个业务环节都分别归属具体部门或具体岗位人员管理和负责,其实所有的业务环节都存在着因果、依赖、继承、前后、直接或间接的等等各种内在关系,而且它们都是以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共同协作的。可以将这些业务环节通过适当的梳理,统一到信息平台系统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业务之间流畅的沟通和交换。企业资源包括财务、人力、资产、仓库、客户、项目等综合信息,信息管理系统将这些资源统一到企业的信息数据库中,通过网络信息和关联业务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然后再实现对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再造,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些资源在企业日常运营中能够被有效组织、整合,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最大价值。
5机电安装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
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原有的中小企业通病和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比如:管理意识淡漠、重经营轻管理、管理知识缺乏、制度基础薄弱、缺乏远景规划等问题。企业管理转型、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突破的最佳途径,结合本文的论述和所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实践,主要建设历程如下。通过调查了解国内主流的三类项目管理平台厂商,一如专注于大型项目管理的邦永科技公司的PM2项目管理系统;二如侧重于ERP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速达天耀PM项目管理和金蝶ERP管理系统;三如以企业信息化整合管理见长的快普M6-整合管理平台。三类管理平台厂商产品优势各异,需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而制定适合自己的管理系统方针。首先,组织企业管理团队参加各家厂商的交流会议沟通和现场演示;其次,和领导层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对比各家产品的优缺点,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管理目标,摒弃企业各部门原有各自分散的独立系统,选用厦门快普软件M6+整合管理平台系统作为公司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由企业领导主持召开的平台建设首次会议并确定平台实施进度计划和功能需求汇总。谈判签约后快普工程师到企业现场进行为期五天的培训会议,要求所有部门经理参与内部调研和培训。调研每个部门的组织结构、职能范围、业务流程、关键管理难题、考核方式、核心报表、系统上线期望等内容,紧接着方案确认和模拟演练。虽然平台建设经历了长达两个月的需求分析、制度细化和流程梳理,管理平台上线后还是出现了各种流程不合理、操作不习惯、感觉使用效果不理想、员工渐有抵触心理等状况,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在厂商积极配合和业务辅导下,及时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业务培训,使大家尽快地融入到新的工作平台中。新平台磨合期过后,大家可以方便地查找到相关的信息及独自处理各自工作事务,并利用信息化管理为公司创造新的价值。
6机电安装智能化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向
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已被公认为继CAD技术之后建筑业的二次信息革命。BIM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决策、概算、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全过程,实现建筑全生命期业主、设计、施工、物业管理各方在同一BIM模型上的数据共享,利用互联网多专业协同工作、虚拟项目的进度、模型漫游和精细化管理,为行业各方的提质增效、节约自然资源创造无限可能。BIM技术的全面应用将是机电安装智能化工程管理信息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继ERP、协同之后,“整合管理”与软件即服务SAAS、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等应用信息化管理行业关注的焦点。当前全球一体化经济下,企业要求集中精力整合各种要素,对财务数据、采购合同、OA、进销存等分散功能进行管理的传统软件不能满足企业信息高效运转的要求,因此,综合企业各方资源要素的平台化系统,才能为企业适应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并将成为信息化管理软件升级和发展的方向之一。
7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机电安装智能化工程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和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在实际工程管理中,应结合企业转型升级和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可以通过采取合适的应用或开发步骤,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不照搬别人的技术,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机电安装智能化工程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应用管理技巧,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郝艳哲.机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2,14(7):40-41.
[2]林加发.探讨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J].建材与装饰,2013,9(15):197-198.
[3]单伟,张欣.煤炭机电安装及项目管理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1(2):87-88.
关键词:资产 信息 全寿命 管理
一、电网企业资产特点及管理现状分析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之一。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地点分散、种类繁多、产权复杂、规模巨大、变动频繁等特点,固定资产管理历来是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难点,如何完全实现资产账、卡、物一致是困扰资产管理人员的难题。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江苏省电力公司近年来为实现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资产优良”的目标,按照公司信息“集中集成”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资产的信息化管理,针对电网企业资产的特点及管理现状,优化资产管理的流程,有效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简称FMIS3.0),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做到资产信息的实时共享,从而有效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实时管理。
(一)“以资产项目管理为主线”
从管理的需求出发,“以资产项目管理为主线”的业务流程本身可以细化为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工程项目完工等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是由若干具体流程组成的。公司把组成资产项目管理整体流程的每一个分流程按照业务流程的基本走向,大致分为横向业务流程、纵向业务流程和横、纵混合业务流程三类。其中,横向业务流程是指在同一层级(省,或市,或县)的不同部门(发展策划部、基建部、财务部等等)间流转的业务流;纵向业务流程是指在同一层级或不同层级(省、市、县)的同一部门内流转的业务流;横、纵混合业务流程是指在不同层级(省、市、县)下的不同部门间流转的业务流。
(二)“以生产系统为纽带”
1、以生产系统为纽带,将财务系统采用的固定资产格式、标准、口径与生产系统统一。在各系统尚未集成前,各部门只考虑自己需要制定本部门的数据格式、标准与口径。对同一项资产数据,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格式、标准与口径。首先,财务部门以往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比较粗放,存在为一条线路上的所有资产仅建立一个资产卡片的情况,而生产部门却对一条线路上的每个资产单元(例如杆塔)都会分别建立一个设备台账,这就会在将来出现生产部门提交某个杆塔的技改或报废申请时,财务部门无法直接更动相应的杆塔价值,而只能对该杆塔所隶属的线路进行部分增值或报废处理,从而引发固定资产“账、卡、物”不一致情况的发生。其次,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确定一项固定资产的方式不同。生产部门以设备生产厂家主要以及设备出厂编号来区分每项固定资产。一般来说,设备生产厂家以及设备出厂编号这两个数据组合在一起能够唯一地确认一项固定资产。而财务部门出于其结算方便的需要,只根据设备的归属地及资产名称来辨认一项固定资产。如果生产运行工区自行更换变电站的主变电器,即用工区内的另一型号的主变电器备品来取代原来运行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无法区分这两个设备的不同,只能把这两个不同的设备等同对待。久而久之,财务部门的“账”就会与设备部门的“物”之间就会产生很大的分歧。
2、改变资产信息流动模式,使固定资产信息在各部门间的传递由传统纸质方式转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流方式,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又有效地防止了信息失真。原来在“集中集成”之前,生产系统要根据基建部门提供各种纸质材料建立资产台账,人工传递资料的环节往往耗时过长,导致竣工决算、资产入账时间滞后。此外,由于资料以纸质形式流转,各部门在使用、翻阅过程中存在人工错漏的可能。“集中集成”之后,项目系统的设备清单与基本信息直接将项目系统中的项目物资需求清单自动转入生产系统,一线专职人员仅需对设备进行复核,随后再完善设备台账信息即可。这就避免了以往因为人工疏漏而可能发生的设备现场清点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是人工录入错误的问题,确保了设备的实际数量与型号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以财务系统为核心”
1、生产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联动实现了固定资产“卡”随“物”动,“账”随“卡”变,充分发挥了财务对业务实时反映、实时监控的作用。在“集中集成”之前,运行工区专职人员除了在项目完工后固定资产启动投运时要进入财务系统中填写固定资产卡片,其余时间里他们仅仅维护生产系统中的设备台账信息。也就是说,一旦设备发生了大修、小修、技改、报废等变动,生产部门的专职人员会负责及时把这些信息录入到生产系统,更新相应的设备台账。对于这些设备状态的更新情况,财务部门是无法及时了解的,只有等到生产部门通过人工方式传递纸质申报材料时才能获知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从资产实物的变动到财务上的反映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时滞,这个时滞就意味着账、卡、物的不符,比较典型的例子包括公司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没有在财务账上及时地予以反映;实际上已经报废掉的资产却依然挂账,例如配电线路技改,只报新增资产而对拆卸下来的设备不进行报废,即使此后在盘点时发现了报废进行账目调整,具体报废的是哪些资产也已经对应不起来了。账、卡、物的不符严重限制了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集中集成”后,财务系统与生产系统实现“联动”,这是实现财务与业务系统“账、卡、物一致”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
2、设备台账与固定资产卡片的信息同时对生产系统和财务系统公开,信息的透明使各部门的监督作用得以发挥,对固定资产的控制更为有效。“集中集成”之前,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数据分置,出现“信息孤岛”的不利情况。生产部门不知道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卡片的内容,财务部门也无法得知生产部门设备台账的信息。这种信息不透明使部门间无法互相监督,也无法对固定资产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集中集成”后,生产系统可以提供根据项目编号或设备编号查询财务系统中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财务系统可以通过项目编号查询生产系统中的设备台账信息,没有彼此系统的授权,任何单一系统均无法完成固定资产的变动业务。同时,生产系统与财务系统中的信息都对对方披露,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形成了“以财务系统为核心”的实物流转与价值流转相统一的资产管理体系。
(四)资产管理信息实时联动
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其行业特殊性――规模庞大、量多价高、分布分散、变动频繁,仅仅依靠手工管理或者孤立的财务信息系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固定资产账、卡、物不符的状况。“集中集成”后,财务系统与生产系统实现联动,设备状态的任何变动都会实时传递到财务部门,消除了财务部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滞后的情况。“账、卡、物一致”的实现,有力保障了财务对业务的实时反映、实时监督和实时控制的职能。具体的做法是加强实物流管理,围绕项目物资和固定资产实现对实物流转的综合控制管理。对于资产项目使用的物资从设计开始,到需求计划、招投标、采购、配送、入库、出库、安装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后评估等阶段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工程概预算、物资采购预算来管理和控制物资费用的支出。对于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实现设备变动和资产变动的联动管理,最终实现了固定资产信息的实时联动。
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体系
组织机构是做好资产管理的组织保障。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公司成立了以公司领导为组长、各相关资产管理部门主任为成员的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并细化了扬州XX供电公司固定资产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各职能部门有明确分工,建立责任制,实行固定资产分工管理,并定期进行考核。
公司严格执行上级单位的各项资产管理规定,以国网公司、省上级公司的资产管理文件和制度作为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引。建立起本公司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2、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业务处理流程最主要的优势主要是通过将财务制度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公司通过优化公司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将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固化到了FMIS3.0财务系统中,这样有效的保证了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固定化、标准化、科学化,从而为资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结语:
扬州XX供电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公司实行的“以资产项目管理为主线、以生产系统为纽带、以财务系统为核心”的“项目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实时联动监控信息化管理模式”为我国电网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做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毛洪涛,万云.企业最新制度、准则一深度阐释与案例分析[Ml.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56]
2、李晓慧.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浅析[7l,中国企业报,2004,00:4]
【关键词】项目管理 ERP系统
随着经济全球竞争日益激烈,项目管理已成为各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战略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伴随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基于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项目管理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已大多数企业的首选。
1 项目管理
项目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限定的资源完成的一次性任务。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对项目所做的定义是:项目是为生产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临时性工作。该项目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与其它产品或服务相比,在某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反应了项目的临时性。
项目管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项目计划管理方法,它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目标,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统筹兼顾,使得人、财、物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圆满完成项目的Q(质量)、C(预算)、D(周期)指标,项目管理也成为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引入现代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思路已成为必然选择。
2 ERP系统
ERP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系统化管理思想,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信息平台,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为员工执行决策提供合理方案。一般企业的ERP系统通常包括:财务核算管理系统、生产制造计划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
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包括账管理、报表管理、现金流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付款管理等子系统,通过数据交流通道可以从其它管理系统提取相应数据,取代原始的手工核算方式,大大简化流程,提高了核算效率和准确性。
生产制造计划管理系统包括生产数据管理、生产任务管理、车间作业管理、委托加工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子系统,它将协作单位、质量和设备管理纳入生产体系,实现精益生产,是企业产销链的基础。
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存管理、存货核算、成本管理等子系统,根据物料采购周期、销售订单、原料使用情况、产成品库存情况等数据确定采购、生产、销售计划使得企业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在库原材料和产成品占用的资金量,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和资金利用率。
3 基于ERP的项目管理
3.1 基于ERP的项目管理变化
引入ERP系统后,企业运营将在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进行,项目管理由人工控制变为系统控制,各类数据更加规范,便于企业决策人员对项目进行决策,同时系统中众多的项目数据可及时、便捷获取以便于对项目实施进行及时监控,使得项目决策及实施更加周密。ERP系统对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分解,分配给相关人员,并对项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都进行了明确的确认,从而使得项目管理内容更加清晰明了,管理权限及操作更加严格;ERP系统对管理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设计,具有很强到集成性和程序性,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使得项目管理程序步骤更加严格,工作方式更加规范。
3.2 基于ERP的项目管理对企业管理的要求
基于ERP的项目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各类项目管理人员应学习掌握ERP系统,熟悉各项工作流程及操作步骤,同时应具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为适应新的管理运营模式,企业应及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和考核制度,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作,规范业务流程,加强监督管理,责任落实,确保系统稳定顺利运行;项目前期策划必须认真仔细,包括WBS任务分解、分级分层预算,否则ERP中的项目管理也不会顺利实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保证ERP系统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各级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数据录入严格把关,加强授权控制和数据检查,确保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准确性、及时性,并保证数据的共享性,避免数据的错误而影响项目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ERP系统维护支持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为ERP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3.3 基于ERP的项目管理应用效果
通过事前做预算,事中进行ERP的控制,事中、后进行动态决算,原则上各种费用是动态决算,材料费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决算,预计在年底进行全面的动态决算,企业的决算速度有了大幅提高;库存周转次数上升,体现出资金占用减少,成本降低;ERP系统提供准确、单一数据源以及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提升产品图纸资料的查询效率,缩短查询时间;产品文档资料电子化管理,包括文档的审核、批准、借阅、变更等操作,降低设计成本;ERP数据的及时性、数据访问手段的便捷性缩短紧急事件的响应时间,避免不良影响;ERP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企业的开发和运作流程得到优化,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提高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减少严重的产品错误和产品变更,提高产品设计效率,从而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
4 结束语
项目管理作为实现复杂组织目标的良好方法已被各行各业普遍使用,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也成为发展趋势,基于ERP的项目管理对企业提高决算速度、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设计效率、建立信息平台、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增加销售收入和加强信息技术在产品中的运用都有积极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杰克.R.梅雷迪思,小塞缪尔.J.曼特尔.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金淑一(1974-),女,经济师,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人力资源。
[关键词] ERP系统;项目管理;数据价值挖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37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80- 02
企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规模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必须依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引入专门的信息系统势在必行,ERP应运而生。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排头兵,ERP的发展向来备受瞩目。起初,很多企业对什么是ERP、ERP能为企业带来什么还没有真正理解,就开始追逐着大规模建设ERP的热潮,然而巨额的投资和微小的回报迅速把这份“热情”化为“质疑”。多年来,随着ERP的日益完善、适用性逐步增强,“等死、找死”的言论早已在不觉间土崩瓦解,ERP会为企业管理注入正能量这一事实不断被印证。
勘探与生产ERP以投资项目管理为主线,华北油田ERP系统于2010年11月启动,上线五年,在公司所有单位实施了财务、物资、计划、设备、销售五个功能模块。其中,计划模块即投资项目管理在华北油田主要分为油气勘探生产项目和生产及矿区服务项目两方面内容。目前,ERP项目管理实现了对投资项目下达和实施的管理,但项目的前期管理、后期评估分析均在线下进行。为保证项目管理数据的完整,为领导决策支持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纳入系统中进行,加强项目前期、投资计划、项目实施、验收结算到后评价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将多方面的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基础数据一致性和业务连贯性。
投资控制程度方面。应用前,项目预算管理主要依靠投资计划部门通过汇集各职能部门的相关信息,掌握项目进行中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事后分析;应用后,按预算控制要求,创建项目结构,下达预算,实现项目预算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进一步满足公司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要求。
审核、审批形式方面。应用前使用人工签字,审批流程繁琐、滞后;应用后,系统内实施线上审批,随时查看审核状态、审核人,加强业务流程时效性的管理,便于流程追踪和分析。
项目过程管理方面。应用前,缺少专业管理工具;应用后,实现项目立项到项目验收的全过程状态、成本的跟踪管理,全过程监控。
项目管理的业务与财务信息一体化方面。应用前,项目实际现场情况无法及时掌握,成本的分析难度很大,存在项目成本记账不及时等问题;应用后,利用投资管理、项目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各模块的实时集成功能,能够及时、准确提供项目信息,便于决策分析。
数据管理方面。应用前,项目相关数据线上、线下分散,不便于追踪和查询;应用后,项目全过程的数据都统一在系统内,可以便捷的进行项目追踪和多维度查询掌控。
此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系统内集成了项目实施状态、项目投资计划下达情况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项目实际发生成本明细,各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可在系统内随时对项目情况进行权限内查阅和控制,为实现项目成本核算精细化、勘探与生产业务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手段。同时,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系统内集成了项目的关键数据,为数据分析和深层价值挖掘奠定了基础。
(1)数据、配置、流程标准化。项目立项规范化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统一模板结构建立项目,统一支撑业务的协同,最终实现多报表关联,多系统融合,有效信息综合呈现。
(2)项目计划统一安排。通过项目进度的“量化监控”及时地掌握项目状态,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变更进行分析,并在统一的平台上审批以便更好地发掘潜力,调整或优化资源。
(3)进度管理与偏差控制。管理人员需在项目各阶段制定各种层次的进度计划,业务人员按阶段维护项目的形象进度、工程进度等,在系统内以百分比的形式跟踪反馈项目完成情况,实时监控项目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4)项目状态分析。项目状态一方面可以从系统状态和用户状态两大方面考察,另一方面,通过完整、有效的工程项目监控指标和方法,用货币量,即项目预算和成本发生情况代替工程量来测量工程的进度,以资金已经转化为工程成果的量来衡量项目的健康状态。
企业管理受益于ERP之后,开始考量如何深化应用,如何挖掘更深层次的价值。EPR系统运转记录下来大量的行业数据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来说意义重大,如何确保这数据有效展现并及时运用,将影响到企业能否最大化地发挥ERP的价值。ER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了全业务过程的信息标准化、可视化,增加投资项目管理的业务洞察力。利用系统实现业务运作与管理系统的集成,提取关键数据,实现项目业务绩效监控和分析,增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价值创造力,提升项目决策分析能力,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依据,进一步释放了ERP系统价值和数据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为业主方构建一个包含业务执行层、管理层和决策层三个层面的一体化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平台,支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规划、立项、建设、完工)管理,支持业主方预算、工程经济、设计、采购、施工、财务等专业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同时还支持参与工程建设的外协单位(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的协同工作。工程项目管理总体业务流程见图1。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业务流程
2.1项目规划阶段
项目规划阶段主要是指对项目年度计划的管理,它是项目后续实施的依据。年度计划管理采用项目信息集中管理的方式,搭建项目决策者、项目综合管理人员、项目分管人员的沟通桥梁。项目分管人员编制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项目综合管理人员汇总平衡,最终由企业高层进行决策。月度形象进度管理采用非常细致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以自然月为阶段,从各个专业维度,例如项目综合、设计、设备、施工等方面对项目进展进行计划和跟踪管理,项目综合管理人员将企业层关注的项目列入月度计划,项目各专业负责人编制相应专业的月度计划,并负责反馈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最终由项目综合管理人员集中管理。
2.2项目立项阶段
将项目管理重心往前延伸,可以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安排项目实施进度,细化项目实施阶段策划。立项管理是用来协助用户跟踪项目前期阶段的重点工作,从项目单位的项目意向开始,对项目的整个立项阶段的重大节点进行跟踪管理。项目可研批复后正式立项,可以开展下一阶段设计工作。
2.3项目建设阶段
(1)设计管理对设计相关业务进行提炼与归并,采用PDCA的设计理念,即首先按项目整体进度要求编制设计相关的工作计划,其次根据计划指导业务执行,然后将执行实绩回填,同时通过计划与实绩的比对,找出差异,并加以原因分析,使每项工作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2)工程采购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过程,主要包括建安类采购、设备类采购和服务类采购。建安类采购首先以概算工程量清单为依据细化分解,形成招标工程量清单,经过招标、投标、中标、合同签订等业务环节,到合同执行过程管理(如工程量签证、进度款支付等),最后以建安合同结算为终点。设备类采购以设备采购清单为依据,明确采购需求,经过招标、投标、中标、合同签订等业务环节,签订设备采购合同后,需要业务方确认设备的到货情况,作为设备款支付的依据。服务类采购支持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类合同的签订,与项目投资管理紧密结合,响应投资计划,反馈投资实绩,保障项目建设的投资目标。[1](3)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施工进度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度,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都将参与其中,因此,如何实施高效的协同作业,如何及时监控施工过程中的节点成为关键。(4)项目财务管理支撑各项工程项目财务业务,并与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模式相结合,做到支撑各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的同时,又协助企业贯彻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
2.4项目完工阶段
在项目完工阶段,根据项目合同签订情况、项目付款情况等形成项目财务决算。项目建设单位申请竣工验收,工程、设备、消防等各专业部门进行项目总体验收。项目建设单位协助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固定资产清册,完成在建转固工作。
3关键技术
3.1标准化管理
工程项目的设计和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循序渐进并逐步细化的过程,而这一切的基础是项目结构的分解。通过建立企业工程建设的标准设施库(Phys-icsBreakdownStructure,PBS),将工程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代码标准化,一方面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结构的分解,控制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基准,使同类项目的建设有了参照、分析、比对的标准,有利于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化。项目标准化应用如图2所示。项目启动后,首先通过标准化代码的选择,形成具体某一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orkBreak-downStructure,WBS);项目范围确定后,根据标准实物量(BillofQuantity,BOQ)形成细化的项目建安范围,并细化项目设备范围;再根据细化后的范围,按项目阶段逐步形成项目的估概预算,并归集到各类费用科目(CostBreakdownStructure,CBS),并以此为依据指导项目成本控制的执行过程,通过各类合同的执行情况的数据汇总,对比分析,及时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
3.2投资精细化管控
设计环节作为投资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控制要点涉及两张表一个费,即设备总表、工程量清单和其他费,这是控制投资的关键。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范围、变更的关注,细化投资控制的措施,收集及监控投资实绩,实现全过程的投资成本控制。图3为全过程的项目成本控制示意图。[2]
3.3项目文档全分类管理
通过文档分类和标准化管理,将文档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业务流程相关联,归档、共享核心文档,从而对工程管理的核心知识进行总结,积累最佳实践并且借鉴到业务上,提高知识利用率,最终促进业务流程的改善与工程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图4为项目文档管理业务示意图。
3.4项目协同
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参与方众多,不仅包括业主方预算、投资、设计、采购、施工、财务等专业,还包括咨询公司/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外部协作单位,需要多方共同参与项目建设。通过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将各方面的项目实施记录都集中在一个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上,同时让项目各参与方在平台上进行操作,智能化提取项目数据信息生成各种图表、报表、关键计划里程碑、自动报警等,便于管理者对于项目全局的准确把握,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从而帮助管理者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按目标完成,提升不同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合作,落实项目的关键审批流程。图5为项目协同业务示意图。
4结论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作为企业ERP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是标准化管理、投资管控、项目文档管理、项目协同等。通过借鉴行业先进管理经验达到企业的最佳实践,以系统为“抓手”,把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固化在系统中,可以帮助企业规范业务运作,促进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过程精细化管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任志斌 单位: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软件事业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