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制度的执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作为我国主要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水平高低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较高的医疗水平也是医院自身最大竞争力的体现。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整体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医院若再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应该从低成本与优服务这两方面入手来采取措施。其中要想实现较低的运营成本,就必须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但从目前我国的医院财务管理现状来看,由于长期重视医疗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使得现如今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都存在很大的缺陷,财务管理工作很难有效开展,这极大的阻碍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医院这一独立经济主体的盈利水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了当前我国医院财务制度的问题与缺陷,并就其改革创新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当前我国医院财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一)财务预算机制不健全,对预算的约束较弱
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医院逐渐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机构,其经营环境与经营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对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科学的预算,以尽可能的降低财务成本,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但在原有的财务制度中对于财务预算的规定较少,也没有健全的财务预算机制,缺乏市场导向,对于财务预算只重视指标而忽视执行力度。财务预算的对成本开支的约束性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且在财务活动中,当实际情况与预算有冲突时,也不能及时有效的调整预算。再加上原有的 财务制度并没有相应的预算激励制度,使得广大职工的对于成本控制与预算执行的积极性较低,很难实现良好的财务管理。
(二)财务核算不规范
目前很多医院的财务核算都是以分开的方式进行管理,事实上这对于医院这种特殊机构的经济运行规律是很不相符的。现行医院财务制度中对于财务核算的规定较少,财务核算管理理念也较为落后。甚至有些医院在进行核算时不是专业的核算人员进行核算,而是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核算,但这些核算人员大都是医学专家,而非财务专家,财务预算的规范程度可想而知。再加上核算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核算方法较为粗放,更是使得医院的财务核算水平较低,效果较差。
(三)资产管理缺乏有效控制
现如今,医院并不单单是一个医疗服务机构,其还具有的临床教学以及科学试验等其他经营业务,因此在财务管理核算中,需要考虑到更多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投资管理等,都需要有更加规范的制度进行有效约束。而在医院财务制度中却缺乏了这方面的控制。这是受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制,因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需要购置大批的医疗设备、教学教材与实验材料,若没有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就极易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
(四)财务报告及财务分析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的医院财务制度对于财务报告的内容要求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等硬性资产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对于荣誉等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源等资产在财务报告中并没有特别指出。这样的财务报告并不完善健全,不能真正反应出医院的真正财务状况。另外财务报告的分析体系更是存在很大缺陷,分析结果不能作为医院的全面财务反映结果。
加强医院财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对于医院的财务制度改革问题,我国已经在1999年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改革,并制定了《现行医院财务制度》,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对医疗财务制度进行改革。在该制度的执行下,我国的医院财务活动管理工作确实得到了很大改善,也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但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十几年前制定的医院财务制度在现今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再次对医院财务制度进行创新改革,以适应医院新的经营发展需求。
(一)强化预算约束力与管理
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中,明确了核定收支、定项补助等预算管理办法以及医院等管理主体在预算编制、执行和核定收支等方面的职责,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有关规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等各个环节,维护预算的完整性,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使医院财务制度规范、完整。
(二)硬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提高运行效率
强化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作出明确的规定来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充实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内容,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考评医疗服务效率,将成本控制目标、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医院及其各科室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科学合理界定收支分类,规范收支核算管理
在财务核算管理中,要严格规划收支分类,根据财务收入的来源以及经费支出的去向进行详细的归类,并将医药采取分开管理的方式进行核算。削弱药品收入在医院财政收入中的补偿作用,并将有关药品的经济活动都按照医院统一核算标准进行核算,确定药品收支的独立经济地位。(四)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
医院要完整核算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全面披露资产负债信息,客观反映资产的使用消耗和实际价值;强化管控手段,限制非流动负债的借入,严格大型设备购置、对外投资论证报批程序。使得能够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情况,为严格筹资和投资行为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
(五)健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对科目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充实各科目的确认,使医院的日常核算依据更为明确,改善医院财务报告体系,新增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及报表批注,改进各报表的项目及其排列方式,还提供作为财务情况说明书附表的成本报表的参考格式,使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企业会计更为协调,使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善,为财务管理的提供方便,有利于内部管理,使医院管理者心中有数,也有利于外部监管、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结语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医院预算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医院不重视预算管理,且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医院的预算管理是建立在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上的,此种管理体制加强了国家对于医院收支的管理。近年来,随着私人医院的不断增加和扩充,医院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医院领导过多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医院的预算管理。医院的领导在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编制中不倾注心思,很大程度上仅仅为了满足上级完成的任务,并没有将预算管理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合理运用起来。在财务预算的总结和分析环节中,简单地将数据进行对比,没有分析其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实质问题,很难完善医院的预算管理。此外,有些医院的预算管理体制并不完善。若要完善管理体制,必须加强编制、执行、分析和评价、考核和奖励等系统的管理过程,还要建立专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或组织加以管理。但是,很多医院内部的管理过程中,编制甚是简单,执行过程也相对松散,评价过程也得不到落实,这些都不利于医院的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过程。
(二)医院预算内容笼统,且内部预算得不到具体落实。预算的编制工作过程是非常纷繁复杂的,其具体落实需要医院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有些医院将预算作为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采用极为简单的编制方式,不更新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而且在医院预算的具体过程中将其交给几个部门来实施,效果不佳。将预算任务简单分配给财务部或其他几个部门来完成,忽视了信息交流的作用,也不能合理地李永和分配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医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医院的大规模资金支出得到了保障,到那时医院的内部管理也变得更为复杂,若对于投资筹资没有一个合理的预算系统,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目前,医院财务预算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医院的编制责任不落实到个人和部门,仍然是整个医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医院为了争取更多上级的经费而大张旗鼓地预算,但在内部开展时,将整个预算体系设为摆设,造成了医院的资金紧张。其次,所谓医院完整的预算体系并没有将预算执行过程纳入其中,导致了医院的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执行过程还包括预算的监督和评价过程,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忽略了执行过程,那么预算管理就像颁布了并没有实施的法律条文一样,无法发挥其突出作用。
如何加强医院全面的预算管理
(一)成立预算管理机构,落实责任
医院应该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设定年度发展总规划,并结合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具体情况对今年预算进行合理安排,将任务层层分配到各个部门,做好本年度的预算管理。第一,医院要将预算的工作计划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整个预算管理落实到位。工作计划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预算管理过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方面。只有将这三个最主要的环节计划了解清楚,才能体现出最完整的预算计划。此外,预算的工作计划应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医院可以利用年初或年末各部门上报的工作计划合理编制预算年度计划。第二,医院应根据各部门,各科室的年度初预算进行汇总,制定出医院的总体预算,待上报了上级主管部门后,就可以执行相应的批准程序了。第三,医院制定预算执行的奖惩措施,对预算的执行效果给予科学评价,实行预算监督与鼓励政策并行的制度。
(二)发挥审计监察职能,保障预算
医院预算的监督部门、执行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是保障医院的预算管理的重要机构。既要促进这三个部门的合作和沟通,又要使它们各司其职,完成各自本职工作,是实现医院预算良好管理的有效途径。执行、监察和财务三个部门作用不同,功能各异,它们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保障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例如,作为监督部门的审计监察部门具有审计监督职能,为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审定预算,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程审计。全程审计的内容包括预算项目申请的审批手续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预算执行的力度和进度分析,各部门的预算具体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等。全程审计贯穿于执行前,执行中和执行后三个过程,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全面的分析和掌握。
(三)健全医院财务制度,保证预算管理进行
医院的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医院的预算制度,健全的财务制度是医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落实和开展的重要保证。财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管理的核心部分。因为预算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与财务制度有关联,从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到预算的评价和考核都与相应的财务制度和内容息息相关。医院的财务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管理制度、医院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医院各科室成本管理制度等内容。一套健全的财务制度能为医院的预算管理提供条件,而良好的预算机制又能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为了真正落实和全面落实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健全财务制度是必须的。
关键词:集中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入攻坚区,科研院所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面临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大型科研单位来说,实行资产、资源统一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全面预算管理等改革措施,财务职能由单一的费用控制向资金筹集使用、成本控制和收益管理转变,成为新时期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集中财务管理就是为使企业内部全部资金资源更好整合,而建立一套完善的集中报表管理体系、集中会计核算体系、集中式资金管理体系,企业内部统一的财务制度能够更好地贯彻和执行[1]。如何顺利实现改革目标,如何进行集中会计核算后财务管理等问题,成为目前需重点关注的课题。
二、会计核算后各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集中会计核算前会计与财务的职能是难以区分的,两者相互融合、合为一体,且往往重视会计、弱视财务,普遍用会计核算取代财务管理工作[2]。集中会计核算后反映与监督、核算与管理相对分离,这必然造成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弱化。
(一)会计主体责任不清、落实难
根据《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规要求,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由企业法人或单位负责人负责。由于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会计核算,该中心作为审计、检查部门与业务主体单位之间的“中间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弱化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从而导致业务主体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财务管理、经费使用、经营状况等问题责任不清,且对档案提供、资料保管、具体业务处理等方面难以落实责任。
(二)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一定程度上相悖离
集中会计核算后,各业务单位财务信息的获取完全依赖于会计核算中心,由于两家单位互不统属,难以有效沟通、协作,造成会计核算权与财务管理权一定程度上脱节,甚至悖离。一方面导致会计信息反馈速度慢,难以实时监控,影响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效率;另一方面业务单位领导认为中心负责财务管理,控制经费使用,放松对经费支出的审批,而会计核算中心认为业务单位经费、资金原规定的支配权、使用权、审批权限以及财务管理权不变,应有业务单位对经费进行控制、严格审批,出现问题,责任两家纠缠不清,最终无人负责。
(三)单位经费预算执行率和资金使用效益较低
由于单位财务的反应与监督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即经费的收支核算与执行、控制分离,必然导致单位经费预算执行率、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考核难以进行。具体体现:首先各单位普遍未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或即使建立也难以操作、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围绕单位战略规划和年度任务目标,利用预算对各种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考核,通过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有效组织和协调经济活动,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计划和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执行、监督、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依托于单位的年度计划,包括科研计划、经营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投融资计划等,确定年度预算目标,所有的预算事项应先立项,并进行科学论证,使预算与项目的业务内容相结合。其次预算应落实计划、综合平衡、各负其责、刚性实施,特别是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要树立讲究效益的观念,执行要保持严肃性。最后,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会计人员与业务实际脱离,对经费的资金来源、性质不清,财务分析、管控环节不强,同时会计专业人力资源重复配置和匮乏并存,财务管理薄弱与会计核算繁杂并存。
(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标准化、控制力仍不足
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后,虽然统一流程标准、业务标准,但该工作仍有待加强,同一或同类业务内容仍存在不同的标准,会计政策和财务政策统一贯彻仍不尽到位。审计检查中不断有问题暴露,相同的问题在中心也不断重复出现。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各业务单位认为失去了对财务部门的控制,经费使用过程中增加了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控制,可以放松对相关经费的审核、审批,不需要再作财务管理工作了。二是各业务单位资产管理未能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三是往来款项不能及时清理,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四是缺乏统一的费用开支标准,在集中会计核算实践中,对同一费用开支在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范围内,各单位执行的标准及流程不尽相同,中心的务人员需要采取不同的审核标准区别对待各单位,容易造成差错,监督控制力不足。
三、集中会计核算后加强各业务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沟通协调,不断强化财务管理职责
各业务单位应认识到集中会计核算是现代财务体制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是财务管理高效化的必然要求。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只是将各业务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起来,其主体责任并未改变,其经费的审批、使用等财务管理权限亦未发生改变,经营效益及监督控制仍由各业务单位自行负责。这就要求中心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并了解、熟悉单位的经济业务,强化财务管理职能,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向核算管理转变,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沟通,切实为各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热情的会计服务,充分发挥好反映、监督的职能作用,整合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部门应采取措施,主动服务,配合单位做好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体措施有:首先建立较为迅捷的会计信息反馈机制,保证将财务收支、利润、资产负债等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反馈,与单位协调沟通好,事前控制,做好监督;其次切实加强资金运行的风险控制,既要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又要把资金风险降到最低;三是业财融合,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过程,并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四是定期报告,当好参谋,要对业务单位整体财务状况定期分析、报告,对预算、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控制,配合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建立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善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监督考核
各业务单位首先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特点、组织机构构成,工作职责、经营目标以及各类计划、立项事项,认真编制预算,既不能过于粗糙,也不能过于细致,导致执行困难。其次根据预算严格预算执行,统筹安排经费使用,无预算或预算调整不得安排资金支出,同时要充分利用会计核算的成果等资料,加强监督、控制,按项目进度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各单位预算执行率。中心既要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又要加强对项目预算的执行与财务监督力度。
(三)建全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般来说,一个单位的财务制度是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制度建立不完善、不健全,甚至存在明显缺陷,必然造成单位内部控制的失控,经营、资金的风险增大。如果已经建立财务制度,但制度过粗或过细,难以操作或执行,那该制度效力也较低。单位的财务管理就是要在单位内控体系下建好制度,做好执行。首先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财经纪律的要求下,结合单位业务发展需要、经营特点以及组织架构,建立并完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逐步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并完善财务管理流程。其次要根据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评价,针对执行过程中制度缺陷以及国家政策法规方面的变化,对制度及时进行修订,以便更好适应单位业务发展。最后,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应带头抓、亲自管,并严格执行相关财经制度,做好财务人员的后盾,切实降低财务风险,使财务制度能够顺利执行。
中心的职能要改变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的现状,应向核算管理型转变。中心还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反映与监督职能。制定统一、详细会计核算程序,并切实执行,该程序既要合法合规,又要符合单位经营发展的需要,使整个会计业务标准化、流程化。
(四)积极参与单位经营决策,事前控制,当好参谋
会计核算中心应针对业务流程进行归并和优化,做到业务处理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根据项目类别、专业化分工要求、业务流程内容等,优化内部核算体系。同时应积极推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做到及时反馈会计信息,并在做好事后核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前介入单位的经营决策环节,提供参考意见,在重大投资、采购等经济活动中,必要时应及时预警风险,甚至拒绝支付相应资金。
(五)业财融合,主动作为,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单位财务基本制度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加强学习,财务会计人员除认真学习自身领域的专业技能外,还要不断探索新时代财务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财务分析能力,积极了解业务部门的专业知识,与财务知识相融合,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单位的经营活动,提供高效的会计服务,融核算、管理、监督、控制等责任于一体,督促单位不断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控,进一步做好单位内部控制。
四、总结
实践中实行集中会计核算,是以统一核算为形式、集中资源为基础、加强财务管理为目标的一种新时代的财务管理模式,是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深层次的重大变革。改革后的会计核算中心要受中心和各业务单位的双重领导,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现阶段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还是要坚定改革目标实现的信心,我们既不要盲目前行,又不能疲于应付,应实事求是,不断总结、完善,以利于改革顺利进行,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化科研院所的高效、精干的财务管理模式,为深化改革、管理提升、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财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135-02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医院财务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医院业务开展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医院结余情况分析、劳动生产率情况分析、医院效益分析和财产物资利用分析等。
主要内容如下:
(一)预算编制情况分析
医院进行编制情况分析,主要是分析医院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符合事业计划和任务的要求,预算依据的可靠程度,数量指标是否合理,定额是否可行;对有的预算项目还要进行预期效益分析估计,对收支的可靠性进行分析。
(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医院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分析对比收支实际数与同期预算数,在进度和时间上的关系是否相适应,分析收支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找出影响收支预算执行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程度,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与上年同期比较增减的原因,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三)收支情况分析
1.收入情况分析
医院的收入名目繁多,种类复杂,性质各异,医院收入情况分析主要是对单位取得的收入的来源、总量、结构、潜力等情况的分析,通过收入分析,能够及时总结收入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保证收入目标的实现。
2.支出情况分析
医院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财政专项支出、专项基金支出等。支出情况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单位支出的总量、结构、范围、标准和效益的分析,通过支出分析,能够及时总结支出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支出管理工作,保证支出预算的实现。
(四)各项资金活动情况分析
资金活动是医院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对各项资金活动情况分析,主要是对资金来源是否合理、资金运用是否恰当、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是否正常、往来资金是否及时清理、专项基金是否按规定提取和使用,效果如何等进行分析。
(五)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资产情况分析主要包括:各项流动资产是否按规定进行管理,是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度,内控制度执行效果如何,固定资产购建、使用、维修、保养、处理情况如何,无形资产是否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外投资是否建立健全审批制度,投资效益如何等等。
负债情况分析主要分析负债规模是否合理、负债结构是否合理、负债能力如何等等。
(六)财务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分析
财务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分析,主要分析单位各项财务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以及财务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通过分析,促使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使医院财务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可比指标进行对比,测算出相互间的差异,从中分析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的主要作用在于揭示客观存在的差异,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分析原因,挖掘潜力指明方向或线索,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可以进行三种形式的比较。
第一种形式是:本期实际执行数与本期计划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单位财务计划的完成情况,通过比较可以揭示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计算公式为:
实际指标较计划指标增减数额=分期的实际完成数-分析期的计划数
计划完成百分比=分析期的实际完成数÷分析期的计划数×100%
实际指标较计划指标增百分比=计划完成百分比-100%
第二种形式是:本期实际执行数与历史同期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时间财务活动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计算公式为:
本期实际指标较前期指标增减额=本期实际指标-前期实际指标
本期实际指标为前期指标的百分比=×100%
较前期实际标准增减百分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前期实际指标的百分比-100%
第三种形式是:本期实际执行数与同类单位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可以找出与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推动本单位改善经济管理。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比较经济指标的比率,来确定相对数差异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比率分析法,要把分析对比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先计算出各种不同的比率,然后进行比较,从确定的比率差异中发现问题。根据分析的不同内容和要求,可以计算各种不同的比率进行对比,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相关指标比率。将两个经济程度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对比求出其比率,然后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较,以便从经济活动的客观联系中更深刻地认识经济活动状况,考核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资金使用效率。
第二,构成比率。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它是用来计算某项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率,构成比率实际上是进行比率分析。计算公式为:
构成比率=×100%
计算比较构成比率,可以了解某项经济指标的构成情况,以便考察总体组成部分的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构成比率是否合理,发展变化趋势是否更加有效。
第三,动态比率。动态比率是以不同时期的某项财务指标的数据相除后求得的。主要分析某项财务指标的发展趋势,可以用几个时期的同一指标的数据相除,计算出一系列表示逐期变化的情况的动态比率,即通常所说的发展速度。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替代法,它是在几个相应联系的因素中,以数值来测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是比较法的发展和深化。应用比较分析法,可以确定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差异,至于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各种对差异形成的影响程度,则需要进一步应用连环替代法来解决。
应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
1.按照经济指标和影响其变动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列成分析计算式,确定分析对象。
2.以基数(计划数或上期数等)为计算基础,即在经济指标的分析计算式中所有因素都按基数计算。
3.按分析计算式中所列因素的同一顺序,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逐次替换基数,每次替换后实际数就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直到所有因素都换成实际数为止,每次替换后,都按分析计算式规定的数学计算求出新的结果。
4.将每次替换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计算的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额即为某一因素变动对综合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5.把各个因素影响的数额相加求代数和,这个代数和应等于分析对象,即综合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数的差异。
应用因素分析法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注意计算程序的连环性。要按环比计算,不能采用定基比计算。
第二,要注意因素替代的顺序性。替换因素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并依次替代,不能随意变动。
第三,要注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
(四)差额分析法
差额分析法,它是以各个因素实际数与计划数及历史数之间的差额为基础,按照因素分析法的排列和替换程序,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差额分析法的程序:
1.计算出各因素的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差额。
2.以第一因素的差额与其他因素的计划数相乘,求出第一因素变动对总差异的影响值,凡已分析过的因素,在式中要保持实际数,正在分析的因素在式中以差额替代,未分析过的因素以计划数反映,这样逐步分析各因素,直到所有因素分析完为止。
3.将因素影响值相加,就是总的差异数。
(五)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量(服务量)、本(服务成本)、利(结余)三者之间的的必然联系,将成本费用按其与量的关系划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大类,进而分析量本利关系的一种分析法。用量本利分析法可以分析预测保本点的业务量,预测分析目标收支结余。计算公式为:
医院业务收入=平均收费水平×业务量=单位变动费用×业务量+固定费用总额+收支结余
保本点业务是收支结余为零。
保本业务量=
若要预测目标结余,在上式的基础上,在“分子”中加“目标结余”。即:
目标结余业务量=
整理后即得:
一.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管理
单位预算是事业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事业计划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认真做好我校的收支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搞好这项工作,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既要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又要客观分析本年度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还要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并多次向学校领导汇报,在现有条件下,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利于操作,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执行中,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预算,充分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学校开展教学业务及其它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其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在这一管理上,很多人长期不重视,存在着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为加强这方面管理,财务处在平时的报销工作中,对那些该记入固定资产而没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的,督促经办人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定期与校产科进行核对,确保帐实相符。通过清查盘点能够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财务处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制度,这样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理,对一些创收积极进行催收,使得学校能够集中财力办事业。通过财务处认真落实执行
,收效非常明显,在经费相当吃紧的形势下,既保证了教学等一系列正常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健康顺利地开展,又使各项收支的安排使用符合事业发展计划和财政政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了增收节支的目的。
四.认真做好期末决算工作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由于国家不断出台调控政策,压缩了行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其必须改善、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将可能被淘汰。良好的财务管理是实现企业盈利目标的重要保证。但目前许多企业并不能真正重视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后果。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主要有土地、房屋、代建工程等,按消费类型分有经济适用房和非经济适用房,其开发方式一般为自行开发、合作开发、代建工程。其行业特点是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本文探讨了企业自行开发商品房过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目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财务管理风险意识
对于企业来说,存在财务活动,就会有财务风险。对于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应该视情况进行防范、降低及规避。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高层及大股东管理观念滞后,财务管理流程模糊,缺乏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不重视可行性分析及事前控制,在投资、筹资、招投标等重大决策中,没有财务人员参与,缺乏数据分析和实际调研,导致决策失误,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部分企业与母公司、控股公司等关联企业之间,在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方面管理不到位,约定条款不明确,使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造成资金流失,无法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
2.资金筹集、使用及管理不科学
房地产企业资金投入巨大,投入时间密集,从项目开发到项目销售经历的时间长,如何筹集资金、合理使用资金至关重要。
企业的资金分为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虽然自有资金使用成本低,但数量有限,因此企业通常都要利用外部融资来满足项目开发的需要。部分企业忽视了融资成本、还款条件、期限及还款能力,大量向银行贷款,有些企业因达不到银行信贷的条件,进行利率较高的民间贷款,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债务沉重,甚至造成资金链断裂。
并且,资金筹集完毕后,许多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没有计划,没有预计好资金投入和资金回笼的周期,资金使用混乱,资金流向缺乏清晰记录,有的企业还存在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给资金违规操作埋下隐患,容易造成企业资金流失。
3.不能很好地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及成本管理
企业的预算管理涵盖企业经营的各方面,最后汇总到财务部门,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预算及执行的结果。目前,有部分企业只对支出控制或只看重利润,缺乏从销售、施工到财务的全面预算。企业若只简单地控制一两方面,其他方面难免失控,达不到预算的预期目的。
房地产企业项目对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要求较高。部分企业观念落后,认为成本控制就是成本降低。但过低的成本可能带来质量隐患,需要为弥补质量缺陷投入更多的物力财力。
4.不能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
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应始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但许多企业并不重视事先筹划,也不注意国家对标准普通住宅的土地增值税税收优惠,到清算时才发现不满足税收优惠条件,需要补交一定数量的土地增值税。部分企业为了节税,违规操作,造成企业需补交税款或被罚款。
5.财务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到位
部分企业没有相应的财务制度,造成签批付款等手续不合规,对管理层的交易授权范围没有明确规定,不相容职务不相分离,对现金、有价证券等实物资产没有定期进行盘点控制,财务仅限于简单记账,没有辅以相应详细的台账记录,没有召开财务工作总结会进行财务分析,不能为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和决策提供参考等问题。
有的企业虽然有财务制度,但实际操作中没有严格执行制度,管理上存在漏洞,导致员工非法侵占企业资产。
6.财务人员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
部分房地产企业人事关系复杂,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较差,不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会计核算方法的新动向,导致财务工作质量低下,更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力帮助。其不了解房地产行业的成本核算,不能对成本进行准确地归集,提供不了全面、准确的成本数据,无法真正控制好成本,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
7.没有建立健全激励和监督机制
部分企业仅重视对经营者、销售人员的考核,缺乏对财务人员的激励,不能真正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监督方面,部分小规模房地产企业没有内审机构,有的企业虽然设置内审机构,但由于其缺乏独立性和应有的地位,往往不能发挥内审功能,内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遭到其他部门员工的普遍抵触,内审人员难以公正、客观地进行审计。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提高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大股东、高管及企业每个部门的员工,都应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财务部门更应该将财务风险防范贯穿到财务管理中的每个环节,为企业的投资、筹资等重大决策提供可靠数据和科学的分析。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应有专人管理、分析,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企业应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利用财务报表、预算报表以及其他资料,采用比例分析、因素分析、改进的杜邦分析法等方法进行控制指标的计算、分析。在实际中,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对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发展举足轻重,对其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2.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控制资金成本
企业须利用好财务杠杆,综合考虑筹资成本、还款能力、还款条件及期限,找出适合本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企业应建立收支两条线,严格管理资金,杜绝资金体外循环。资金的使用要由有相关权限的部门审批,严禁越权审批、审批流程不全,否则,财务部门应拒绝支付。财务人员还要确保每笔资金的流向清楚、记录准确。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只有全员参与企业预算的编制,才能使预算成为其自愿努力的目标。大型企业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将企业的一切活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预算管理应有相应的制度,编制、修改、汇总、审批、执行与监督都应该在制度的范围内进行。年终决算后,预算的完成情况应与考核挂钩,
预算一经审批确定,应下发到相关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牵头,将预算各项指标落实到实处。各部门应有专门人员对本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使部门负责人能随时了解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着手解决。每月各部门将预算执行情况上报财务部或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汇总、分析,为企业经营者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4.进行成本控制,形成成本管理体系
房地产企业工程周期长,项目面广,涉及到前期调研、土地储备、资金来源等,其成本控制应从项目立项开始,直至项目清算。成本控制不仅包括项目工程,还与上、下游的企业有关,所以企业应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权衡利弊,把成本管理与企业盈利结合起来,寻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由于前期设计成功与否对后期施工成本影响很大,因此房地产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只重视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思路。通过高质量的设计使项目符合国家及行业规定、功能符合项目既定的标准,避免后期因工程不达标而不得不修改设计、重新返工的恶劣后果。
应重视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条款、金额、涉及的税费、付款方式及时间、发票的开具都要仔细推敲,降低因合同修改、洽商导致企业追加超出预期的资金,造成成本失控的后果。
5.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土地增值税是房地产企业的一个重要税种,国家税法规定,普通标准住宅增值不超过20%部分可以免征土地增值税。企业需要把握好普通标准住宅的标准,设计部门在设计户型、确定容积率,销售部门在定价方面都要考虑将来土地增值税清算时能否享受税收优惠,财务部门应该会同相关部门做各种测算,制定有利于企业的方案。
6.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房地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对现金、采购、报销、稽核等管理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有制度可依。对企业的签批付款流程、管理层的交易授权范围应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对不符合签批流程的业务,不予执行。款项支付的金额应在预算、计划范围内,超出范围的,须经过特别的审批流程或高层集体决议。
财务部门应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做好日常财务核算工作,记录好台账。对于财务工作采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要做好权限设置。对现金等实物资产定期盘点,盘点时至少有两人,做到账实相符。财务部应该有定期的财务例会,给财务人员提供总结汇报工作、互相交流、解决疑难问题的平台。财务部门应按规定,按时提交财务分析报告,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7.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房地产企业要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企业财务部门应聘用有一定学历背景、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有职业道德的员工,并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交流,鼓励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8.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
内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房地产企业业务繁杂,项目周期长,内部审计有利于发现问题,能督促财务部按企业按制度操作,落实财务管理制度。
房地产企业应保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聘用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员工进行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在审计报告中详细披露,经董事会批准后,责令各部门负责人牵头限期整改,并在下期审计报告中披露上次审计问题的整改效果。
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做到奖惩有据可依。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引进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将企业要实现的目标落实为员工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激励员工去寻找和支持改进行为和流程的方式,保证企业的目标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马丽英.关于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1,(27)
[2].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及控制对策[J].当代经济,2012,(11下)
一、完善财务运行机制,不断适应财务管理工作新形势。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努力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2、加强专项经费管理,财务室全力配合财务、审计部门对我院xx年度政法专用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政法专用经费的有效使用,提高审判效益。
二、努力学习财务制度,保证财务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论文摘要:医院财务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医院能否适应现代化、市场化的需求。为进一步落实医改精神,深化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新《医院财务制度》。本文分析了新制度关于预算、财务核算体系以及财务分析和控制等方面的规定,提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学习宣传和队伍建设以及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等措施,落实新制度,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医院财务制度;全面预算
1998年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对于规范体制转轨初期的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和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医疗机构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活动也更加复杂,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医院财务管理的制度,满足各方面管理监督的需要。为此,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了新《医院财务制度》,并已于今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一、准确理解新《医院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新制度明确规定,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超收上缴、定项补助、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同时,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并要求医院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调整、决算、分析与考核等预算管理制度。
一是编制制度更加规范。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医院的预算编制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细化到临床部门和具体项目,确保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严肃性。医院预算审批程序更加严格、更具可操作性,预算草案经医院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再上报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批复后方能生效执行。二是执行制度更加刚性。预算执行过程中,坚决杜绝随意调整预算项目支出,追加预算除经法定审批外,还需相应调整年初总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而且还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预算整体目标顺利实现,即建立预算管理预警系统、财政部门定期报送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统一采购、统一库房”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以及预算的执行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制度。三是监督制度更加合理。规定把预算和财务管理责任层层下放,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并通过预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效衔接,实现财务监管,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和使用效益。
(二)规范医院财务核算体系
一是新增权责发生制。在收人确认和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方面适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主要包括:在“财政应返还额度”资产类科目中,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是以是否应取得资产资金权利为标准;对财政补助形成的和医院自有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均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入管理费用。二是合理调整收支分类。新制度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由医疗收入(包括药品收入)、政府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包括医疗支出(包括药品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并对各收支项目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三是科学调整会计科目。新增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17个会计科目,调整了在加工物资等8个会计科目,删除了药品进销差价等8个会计科目。四是加强成本管理。为强化对医院的成本管理,单设“成本管理”为一章,明确规定医院成本管理的四个步骤:加强成本核算、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加强医院运营管理和绩效考核。并将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分为的院、科、单病种或项目等三级,将成本核算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同时根据管理的需要,还可将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纳入成本核算范围,进行全成本核算。五是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完善了医药财务报告体系,新增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净资产变动表及报表附注,并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增加资产变动、负债管理、成本控制及或有事项的情况。
(三)强化财务分析与内部控制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医院财务日常控制活动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医院防控风险的重要屏障。一是建立健全综合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为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关系,建立了财务效益指标、资产运营效率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等四个方面的系统化、专业化的综合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二是注重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为强化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单设了“财务监督”一章,规定医院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和经济责任制,明确由医院财务机构履行财务监督职能,负责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并接受财政、审计和主管部门的监督,并规定财务监督主要包括预算管理监督、收入管理监督、支出管理监督、资产管理监督和负债管理监督等。
二、做好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
国内医院领导层多数是医疗行业的专家或者学科带头人,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往往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门外汉,很难与财务管理人员沟通、交流,这必然不利于合法、正确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建议以总会计师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总会计师负责制,将总会计师定位为医院内部分管财务的一级领导,并对医院财务管理实施统一的领导和集中的管理。
(二)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运作
近几年来,我国医院出现了资金和财务管理失控的局面,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问题严重,医院资金及财务管理陷入窘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制度建设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造成的。建议医院要根据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院工作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本院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成本管理、收支结余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有关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要在财务规章制度中增加系统、准确的财务信息内容,进一步精确财务管理的覆盖面。此外,还应根据具体财务实例,总结经验教训,组织专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提高财务规章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拓展宣传范围,增强医院职工风险防范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医院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医院生存、发展大计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每个医院职工休戚相关。要在全院职工中大力宣传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义以及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的与财务管理有关的事项,特别是要以新《医院财务制度》刚刚施行为契机,结合“六五”普法工作,大力做好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宣传,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四)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
医院信息化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正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在网络财务下,医院可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和医院内部各部门的协同,实现与供应链的协同及社会部门的协同。因此,网络财务将极大地延展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一、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管理
单位预算是事业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事业计划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认真做好我乡的收支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搞好这项工作,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既要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又要客观分析本年度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还要广泛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并多次向领导汇报,在现有条件下,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挖掘潜力,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利于操作,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学校开展教学业务及其它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其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在这一管理上,很多人长期不重视,存在着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为加强这方面管理,在平时的报销工作中,对那些该记入固定资产而没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的,督促经办人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定期与校产科进行核对,确保帐实相符。通过清查盘点能够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制度,这样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理,使得学校能够集中财力办事业。通过认真落实执行,收效非常明显,极大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