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团活动开展情况汇报范文

社团活动开展情况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开展情况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团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第1篇:社团活动开展情况汇报范文

1.构建教师发展培训体系,提高专职教师服务能力

长兴县自2013年起,以长兴社区学院为主体,在全省首创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平台,每年定期举办全县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

(1)课程内容模块化

经过调查分析,并结合长兴社区教育发展实际和队伍专业化发展要求,从品质素养课程、知识素养课程与能力素养课程三个模块的课程内容设计,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相结合,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探索提高课程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措施,形成培训课程体系和课程开发的创新路径。

(2)培训形式多样化

创新设计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反思提升”四段式培训模式。理论培训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提升理论认识水平;观摩学习是赴先行地区和有成功经验的地区进行考察,获得感性认识;实践指导是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将所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反思提升是用较长时间段以任务驱动培训学员对前三阶段培训内容进行全面反思总结。培训后通过问题分析、考核激励等手段巩固培训成果,从而推进工作,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

(3)培训评价多元化

借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评价机制,采用以质性评价为主,诊断性、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开展培训效果评估。以《长兴县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手册》为载体,将培训过程评价与社区教育项目评比、业务竞赛、先进表彰及社区教育工作业绩等结合,将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到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建立使培训评价与激励机制相统一,能真正实现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模式。通过“三化”的培训体系建设,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交流能力、实施项目能力、服务能力等有效提升。

2.实施学习社团培育项目,拓展社区教育服务平台

长兴县有民间社团200多个,通过培育促使其成长为社区学习共同体。自2015年启动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程以来,共认定45个社区学习共同体,7个县级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有力助推社区居民社团提升品质,促进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1)以组织培育为核心,夯实基础

通过科学的组织培育,增强现有社团的组织程度,让社团由松散型走向紧密型,让每一个成员明确组织的目标、价值观、使命,形成共同的愿景。

(2)以队伍培育为依托,提升水平

重点抓好社团负责人这支队伍,提升其对社团的领导力。社团负责人应该扮演好三种角色,即社团发展的设计师、社团活动的服务者和社团组织的指导员。通过专题培训、工作指导、座谈交流等形式对社团负责人进行系列培训。举办社团负责人专题培训会,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和指导,阐述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途径与方法;从社团口号的选定到社团共同愿景的培育,从活动计划的编制到社团规范化工作手册的使用等进行指导;带领社团负责人赴杭州考察交流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工作。增强他们的组织引领力,活动策划力,沟通协调力,发展推动力,从而增强社团的自身建设能力,带领社团与时俱进,实现社团成员共同的愿景。

(3)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完善管理

建立领导机制。县教育局、县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县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长兴社区学院负责业务指导与协助管理,全县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的各项工作。完善政策机制。将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纳入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制定下发了《长兴县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和《评估认定办法》。各乡镇街道把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中。同时,凡被认定的长兴县社区学习共同体,一年提供1000元活动经费,被评为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则奖励1500元。为了保障各个社团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场地向居民社团无偿全面开放。规范管理机制。编制了《长兴县学习型社团规范化工作手册》,手册分为社团的基本情况、社团的组织架构、社团活动记录、社团典型个案、社团活动图片五大部分。引导社团在活动中努力做到“五个有”:即有计划、有方案、有过程、有内容、有测评。健全激励机制。团队有社区学习共同体认定、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评比;个人有社团积极分子评比。通过多层面的激励手段来激发社团及其成员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从而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

3.推进学校内涵提升项目,增强社区教育服务水平

(1)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开拓内涵提升新平台

要打响“长兴社区教育品牌”,必须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以核心文化提炼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要求各校结合长兴“和文化”、乡镇区域文化特色、社区教育特点和学校自身发展积淀提炼学校核心文化。各校相继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核心文化,像水口的“和清”文化、和平的“和合”文化、夹浦的“和柔”文化等,并形成了相应的培训文化、服务文化、教育文化等文化建设体系。以发展性评价提升校长办学理念。要求学校年初针对一个特色项目和一个薄弱项目提出3年的发展规划和每年完成的具体目标,每年底校长针对2个项目当年目标完成情况汇报展示,纳入学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以文明指数考核提升学校文明水平。为了提高社区教育中心内部管理水平和教师、学员的文明素质,教育局一学期对学校进行一次明查一次暗访进行文明指数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校的环境卫生、学校文化布置、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安全管理、教师和学员的精神风貌文明素质等,每年文明指数评分情况纳入各校的年度学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

(2)全力抓好实验项目,开创内涵提升新路径

长兴县把实验项目作为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品质的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引领示范。以长兴社区学院为龙头,为全县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起引领示范作用,在市里开展实验项目申报的同时,县教育局也启动县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工作,形成了“校校承担实验项目,人人参与项目实验”的良好氛围。加强指导,提升水平。县社区学院先后举办了多次专题培训,同时,定期对各校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和专题培训。系统化的培训和指导,有效提升了全县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项目负责人和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验能力。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印发了《长兴县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从申报到立项再到管理评估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操作规范。并对各级实验项目进行中期检查,举办项目推进情况汇报交流会。考核激励,提供保障。将实验项目纳入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实验项目进行经费支持,省级实验项目每个资助5000元,市级每个资助4000元,县级每个3000元,验收后被评为优秀项目的,再分别奖励10000元、5000元、2000元。

(3)积极实施文化点餐,开启内涵提升新引擎

第2篇:社团活动开展情况汇报范文

关键词:家园共育;实践模式;家园沟通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的教育作为起始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幼儿园把家园合作纳入整体教育工作中,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我们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并且积极帮助家长提高育儿能力。[1]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思路,为实现幼儿园教师与家庭家长共赢的教育目标。

一、创新理念,丰富园区共育环境

幼儿园,“家长园地”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承载了家长与幼儿园的各种联系,它一向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工作。[2]我们为了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地创新开拓:首先内容上既有幼儿学习生活卫生保健常识;又有幼儿作品展示;还有幼儿成长记录。再者形式灵活多样,设置了各种专栏:亲子主题教育专栏、孩子语言能力培养专栏、感恩教育活动专栏、传统文化教育专栏、还有家长建议意见专栏等。家长们可以在专栏里张贴自己的教育心得,以供家长和家长之间和老师之间交流、学习和借鉴。家长们也可以将自己孩子的各种作品展示在孩子的成长专栏、展示专栏,以便让孩子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却少的生态环境。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才能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家长活动,促进共育双赢

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活动,通过家长参与进行评比、奖励以示鼓励和激励家长和孩子,让家长和孩子一同成长。[2]家长开放活动形式分为两种:(1)幼儿园邀请家长入园参加活动;(2)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社团,班级老师邀请家长参加幼儿一日生活学习活动。第一种是全园性的,有指定的日期和活动内容,如:幼儿园举办的亲子运动会、举办专家育儿讲座、举办主题活动等。家长走进园所,我们就要引导其成为活动的积极互动者,并努力向家长展现教师的教育魅力,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不仅能提高教学活动效果,也能提高家长的育儿技能,丰富他们的育儿知识,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家长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有章可循,充实有获”。我们的教学“井井有条,繁而不杂”,共同营造和谐的活动环境。例如我园近期的家长社团活动,各个节目都是精心安排,包括具体内容妈妈故事团:由故事团家长走进课堂给小朋友讲各方面的教育故事,如:好习惯故事、生活常识小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科学故事、好品德故事、安全、文明礼貌故事、成语故事、阅读好习惯故事、幽默故事等等。爸爸运动团内容有:幼儿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而成的《器械活动》、跑步、拍球、单脚站立、20米快跑、立定跳远、投掷沙包、原地踏步、齐步走、踢毽子、民间游戏、跳绳,以上运动都是根据个别家长的能力而进行安排。家长义工团内容如下:社区活动、拍照、录像、晨间活动、水、电修理、化妆及值日生工作等等幼儿园大型活动需要所有义工队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孩子们付出小小的力量。生活体验团具体内容如下:寿司制作、包饺子、种植、水果拼盘创意、整理床铺、值日生工作、整理书包等等。关于制作饺子与寿司的体验活动需要分组进行,材料由家长助教团家长统一准备。家长助教团具体内容如下:健康课:保护五官、数学游戏、猜谜语、美术、手工、翻绳子游戏、区域游戏观看、成语、词语接龙。以上的社团报名由全体家长自荐报名参加活动,助教内容都是根据家长自身的优势来安排进入幼儿园班级课堂助教,在展示家长自身优势同时让孩子与家长体验幼儿园学习乐趣,从中达到家园共育目标。家长学校成立后首次先邀请园内家委会成员进入课堂参观我们幼儿园的特色课程角色区区域活动、手工区区域活动以及园内饮食、一日生活活动流程。另外邀请班级家委会成员观看小朋友吃早餐、午睡(讲睡前故事)环节等。

三、与时代同步,搭建网络平台

信息时代,网络方便你我他,网络使我们的空间变大、距离变小。有这么好的现代交流平台,我们当然没理由拒绝。我们幼儿园创建了自己的网站,供我们园所与家长、与社会交流、沟通、学习。每个班都开设班级论坛,为密切家园联系提供了有效途径,它就如一面镜子,既可以照出孩子成长的足迹,也可以照出教师诚挚的心灵。[3]在班级空间,我们教师可以上传幼儿在园活动的视频,给幼儿留言评语,给家长传送“科学育儿”文章,与家长共同分享育儿经验,园所、班级各项通知等,方便了忙于工作的年轻爸爸妈妈们了解孩子、了解老师。同时,家长也可以在留言板留下自己宝贵的意见、见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家长获得先进的育儿理念,了解教师的工作内涵,还可以使家长认可教师的付出,真正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教师一起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

四、促进共赢,组建家长委员会

从社会互动理论的角度分析,家园共赢过程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人际交流过程,要受一定社会规范的约束。[4]社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的角色互动,双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必须遵守相应的角色规范,任何一方的角色失调都会使互动中断。我园家委会的组建引起了家长们的极大兴趣,家长委员会分为园内家委会与班级家委员会成员组成。家委会一般由班级的3―5名家长组成,园内家委会由全体家委会成员推举,家委会成员须热情高、责任心强、能力强。家长社团分为5大点,团长建立,家长学校开展一系列活动由家长组成的5个团团长安排其他家长(社团员)入园助教时间最后把统计情况汇报给班主任具体安排。我们的目的旨在帮助家长朋友们对幼儿园工作由了解到理解再到参与,我们的保教质量再上新台阶。我们将家委会成员名单及分工公布给大家,便于家长直接联系家委会,使之真正成为家长的代言人,幼儿园发展的监督人。家长和家长间沟通起来更方便,更能直击要害地谈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的家长对老师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就可以通过家委会与教师交流;如果老师有什么想法,想与某个或某些家长交流,也可以通过家委会与家长们做一些感同身受的交流。

五、结束语

家园共赢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家长的参与是幼儿园对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此项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永远是我们幼教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郑卫,胥兴春.非传统教师道德视角下幼儿园教师的身份认同[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0)

[2] 曹艳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第3篇:社团活动开展情况汇报范文

XXX消防救援大队:

我校自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以来,积极进行自查自纠,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自纠情况

1、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方面

我校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为主线,建立和健全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强化层层管理。为更好地发挥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我校坚持做到消防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各科室、系负责人具体抓的管理机制,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签订消防安全责任承诺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实现消防工作群防群治,把火灾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定期每月中旬对校园消防安全排查,对查出的安全问题,及时整改。

2、强化消防安全教育,树立消防安全意识

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①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知识讲解和学习;

②利用学校黑板报、宣传栏、校园橱窗、社团活动等途径,大力宣传消防方面的知识。

③全校师生9.21日开展了消防宣传车进校园活动,10.16日开展一次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培训和消防知识讲座、演练活动。切实增强了师生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3、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方面

我单位主要消防设施为干粉灭火器和室内消火栓,平时的维护保养是由XXXX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维护保养期限自2020年8月8日起至2021年8月7日,为期一年,按照维护保养合同要求:

①每天对消防系统进行巡查,登记巡查记录册;

②每月检查消防水泵的控制功能,并试运行;检查室内消火栓、水枪水带的完好性;对消防水箱进行检查;对各种阀门的开闭及铅封进行检查;对应急照明装置及指示标志进行放电检查。

③每季度对室外井中控制阀门进行检查;对灭火器内压力是否达标是否过期检查;对楼内最不利点水压是否满足消防的检查。

二、消防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1、定期开展消防演练。每年开展一次师生消防安全演练,邀请消防维保公司或专业消防机构专业讲解人员来校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实地操作、讲解消防器材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

通过演练,增强了全体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提高师生在发生火灾时自救互救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以及掌握消防逃生的方法,切实树立起消防意识,真正掌握好消防安全知识,使全体师生在演习中受到锻炼和教育,使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校园内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2、检修校园消防设施

目前校园各栋楼消防设施完好有效,防火、灭火和辅助安全疏散功能正常,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要求。消防系统在维护保养公司的定期维护下,消防设施完好,消防系统工作正常,水源充足,水压达标。建立完善微型消防站,设施设备齐全;建立应急小分队,配备人防器材,保障出现事故能拉得出,用得上。对个别存在消防柜门锁、开关等小问题进行了立整立改。

3、工作、实训、住宿场所: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清除陈旧过时、功耗高、发热严重、运行状况不良的电气设备;尽量减少使用大功率电器。使用前仔细检查电气线路有无打结、破损、裸露、老化现象;使用时现场应有人监护;离开时做到人走、断电、熄灯;用电场所设置均漏电保护开关,清理私拉乱接电源电器。

4、安全疏散设施

校内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楼梯和安全出口,相关警示标识醒目,畅通无阻,更无占用的情况,楼梯扶手,教学楼栏杆等部位设施良好。安全出口指示、标识明确;应急照明齐全并工作正常;疏散通过畅通,符合疏散要求。

5、电气燃气管理

在自查中,对个别不符合要求的电气线路乱接或铺设不符合规范的要求马上整改;教室、办公室、实训场无私拉乱接电线以及违章用火用电等消防违法行为。各专业实训场无易燃、易爆物品,无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装修,无违章建筑。学生宿舍用电统一管理,无乱使用电暖气、明火照明、无私自乱拉乱接插线板、无使用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电热毯等违规现象。

6、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认真落实和传达消防安全知识和培训内容,定期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利用班会、板报、校园广播等各种形式、各种手段进行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火灾消防自救的能力。充分发动大家,积极参与到消防安全工作中,努力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处置”,从而预防和避免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7、定期进行防火设施检查,及时更换灭火器药剂和检查消防栓的有效性。

消防安全校领导高度重视,消防安全责任明确,校长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亲自抓,分管科室具体抓,逐级抓落实。消防管理制度完善,和专业消防维保公司签订维护保养合同,消防安全管理员持证上岗,保障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素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学校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序号

区域名称

需立行立改的安全隐患问题

整改情况

整改时限

1

教学楼

1.六层测试消火栓、消防水带破损

更换水带一条;

已整改

2

2.六层消火栓箱开启装置损坏

维修更换消火栓开启装置一套;

已整改

3

3.一层两侧安全出口疏散门开启方向错误

两侧门因整改会产生更大安全隐患,经请示未整改,正门已整改朝外开;

部分整改

到位

4

培训楼

1.疏散通道一侧封闭

经校领导会议研究,在住人期间采取常开措施;无人时常闭;

已采取措

5

2.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不符合标准

已补充更换18个指示标识

已整改

6

3.楼梯间内堆放杂物

由管理员进行清理

已整改

7

男公寓楼

1.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不符合标准

已补充更换20个指示标识

已整改

8

2.楼梯间内堆放杂物

由公寓管理员进行清理

已整改

6

餐厅

1.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不符合标准

已补充更换4个指示标识

已整改

10

2.未配置灭火毯

食堂已采购灭火毯2条,安装到位;

已整改

11

水泵房

1.水泵房门不符合标准

已订做正规乙级防火门

11月15日

安装到位

12

2.水泵房未设置应急照明灯

加装应急照明灯3个

已整改

13

3.水泵房内堆放杂物

由消防安全管理员已清理

已整改

14

锅炉房

1.电气线路布置杂乱

按线路安装标准进行整改穿管

已整改

15

汽修车间

1.一处疏散指示标志损坏

更换带电疏散指示标识牌一个,其它层增加4个指示标识

已整改

16

门房

1.校园南门门房彩钢板房夹芯为易燃材料

南门房属于西赵村委会建设管理,学生不在南门进出,为安全起见,建议西赵村委会进行更换。

已建议

三、隐患排查情况

四、今后工作

下一步,我单位将加强责任管理制度,要求各级安全责任人高度重视,并持之以恒,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工作。“隐患胜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将本着“一切为了学习,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宗旨,继续努力工作,为全面夺取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胜利而奋斗。

第4篇:社团活动开展情况汇报范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整体部署,现就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市民的生活方式。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的战略机遇期,这一历史任务要求,必须把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市、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提高各类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任务,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任务,作为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任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提升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水平,推动教育事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明确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建成高水平教育强市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促进公平、改革创新、统筹兼顾的原则,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体现公益性、开放性、长期性的终身教育体系、机制和平台,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最大限度地让各类人群共享终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建成教育强市,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2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5%以上,城乡居民社区教育年参与率分别达80%、60%以上,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布局结构科学合理,全面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和现代化学校建设,学前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衔接,形成开放灵活、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和终身学习“立交桥”。

——体制改革彰显活力。重大教育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办学体制多元开放,管理体制有序高效,人才培养方式灵活多样,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教育质量更有保障。形成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基本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导向机制,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明显提高,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建立公平、高效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水平全省领先,教育改革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创新强市建设相适应,强化政策咨询、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等公众服务,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和科技进步创新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三、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任务

(一)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

1.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贯彻落实《省学前教育条例》,坚持学前教育事业以公益性为主、办学体制以公办为主、经费投入以公共投入为主、师资队伍以公办教师为主、管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优价廉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到2013年,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办好一所政府举办并达省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占比达70%。到2015年,享受公益性学前教育的幼儿占幼儿总数的80%以上,省优质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形成一批优质学前教育集团和早教中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2012年起,各辖市(区)以每年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安排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并逐步提高,有条件的地区要达到或超过苏南地区平均水平。市财政逐步提高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标准。加强幼儿园建设,2011年起,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城镇新办幼儿园均按省级优质园标准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幼儿师范学校,到2015年,全市公办幼儿园至少有50%的差额拨款事业编制,全市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以上,全市各幼儿园都必须配备男教师。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明确幼儿园的独立法人资格,未经注册登记的一律不得举办。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公益性保育教育服务。积极构建0-3岁早期婴幼儿教育平台,不断优化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加大学前教育帮扶力度。鼓励有条件的辖市(区)开展一定年限的免费学前教育。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保障体系,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着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2012年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比例达80%以上,坚持免试就近入学,严格控制公办学校学生择校现象,严格禁止捐资助学与入学挂钩,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吸纳比例达90%以上,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学校规模适度,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每班40人、初中每班45人以内,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实施小班化教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到2015年,全市达省现代化标准的学校占比70%以上。推进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均衡配置骨干教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测制度,引导学校改革教学模式、培育特色内涵,努力实现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引导各类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和家庭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

3.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坚持多样特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高中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布局结构,城区部分四星级高中向开发区等区域迁建,合理确定学校办学规模及班额,到2012年,全市高中均达省优质学校标准。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工程,支持高中创新办学模式,推进学生培养模式多元化,加快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不同潜质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创造平台,促进高中实现“一校一特色”。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创设普通高中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课外创新教育机构。鼓励高中适当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探索建立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的规定办学,提高高中教育国际化水平,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

(二)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1.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和资源共享,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园区资源共享机制和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充分彰显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示范辐射特色的国内一流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加快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全面推进殷村职教园建设,创新殷村职教园建设模式,凸显职教园、新农村、旅游区三位互动、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努力建设中国职教园建设新典范和改革示范区。加快建设省技师学院新校区,高水平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加快推进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全面优化职业学校资源,构建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省示范性职业学校为主体的优质职业院校体系,其它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标准。加快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全面实施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完善适应地方产业升级的专业链建设,做强做优职业学校专业,建立合格专业认定制度、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制度和专业滚动发展机制。

2.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工作站,加快组建校企合作职教集团,建设若干示范性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联盟,积极实行订单式培养方式,健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制度,形成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学做合一、知行并进、德技并重的人才培养体制。加快转变教学模式,推行任务式课程和项目课程,开发网络课程,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加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强职场环境建设,推进引企入校,实施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构建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中心和社会服务平台。加快实施技能创优、科技创新、就业创业“三创”人才培养计划,健全技能大赛制度,加强省、市技能大赛基地建设和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开展技能大赛项目课程教学试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健全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建立创新创业大赛制度,形成课程、实践、大赛、指导服务配套实施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架。继续扶持专科高职和五年制高职发展,推动在常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协调发展以及中职与专科高职、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学制衔接,构建中、高职层次递进、逐级贯通、结构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定中、高职衔接试点办法,对接我市“一核八园”产业链发展需求,发挥地方高等学校引领作用,构建“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双证融通、中高连贯、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健全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发展机制,试行中职毕业生直升高等学校入学办法,创新“专科高级工”、“本科技师”、“技术本科”等培养模式,推进专科高职、五年制高职与本科高等教育衔接,加快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升级需要的高学历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服务力。

4.创新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实施学校主动发展制度,激发学校主动发展动力机制,健全学校发展评价督导体系。职业学校完善面向市场开放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毕业生跟踪、社会满意度测评等反馈机制。注重文化引领,加强学校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加强学生人文教育,营造浓郁人文、科技、艺术、职业等多元融合的学校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先进产业文化进校园、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促进学校文化与先进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建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三)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1.提高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立在常本科院校校际合作联盟和优势学科建设联盟,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在常高校硕士点、博士点建设,到2015年,建设2-4个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一流创新条件和创新团队的省级优势学科平台,扶持共建1-2个国家重点学科,大学建设1-2个博士点。搬迁扩建工学院。吸引国内外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落户联合办学。

2.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科教城国家高职改革试验区建设,发挥政府统筹促进作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运行机制等综合改革,推行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建设一批“校中厂”和“厂中校”,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参加的董事会或理事会。重点建设对接“一核八园”产业链需求的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5大专业群。加强科教紧密结合和校企深度合作,加快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共建“信息产业园”“先进制造技术产教园”等产业园区。推进园区内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教材开发、质量评价、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建设20个高水平公共实训基地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完善共享运行机制,加快培养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到2015年,建成国内一流的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园区。

3.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推动在常高校围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主题和急需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在人才结构、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研发攻关等方面前瞻布局,努力使高校成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推进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成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提升在常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服务能力。鼓励高校与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组建重点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瞄准国家和省科技专项,对接长三角和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围绕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环节开展应用性研究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提高德育实效。坚持德育为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融入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学科育人体系,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德育功能。促进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深化民族精神教育,推进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科技教育、国防教育和廉洁诚信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职业学校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学校常规活动的设计水平,增强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建立优秀学生(毕业生)表彰奖励制度,开展学生峰会等品牌团、队活动。“十二五”期间,全市建好一批综合性、有特色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各辖市(区)均建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

2.深化课程改革。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建设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涵,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提高课程统整水平,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以教学方法的变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建立深化教学改革新机制,加快推进基于现代技术和网络环境的教学改革,构建充满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课堂,努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思结合、大胆质疑,提高学生主动发展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注重实践育人,增加教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促进更多的社会资源向中小学免费开放,建设一批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和活动中心,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实施“科研兴教”工程,以科研项目带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3.促进全面发展。实施学生健康提升工程,拓展教体结合平台,提高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深化中小学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校建设,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告制度,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丰富艺术教育的形式和内涵,推进体育、艺术“2+1”工程、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高雅艺术进校园,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生艺术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推进学校学生会、志愿者和义工组织建设,促进学校学生社团发展,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强化学校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健康素质。规范开展国防教育。

(五)大力推进继续教育

1.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积极发挥市终身教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与领导作用,努力建成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格局。紧紧围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目标,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示范引领、注重实效的要求,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灵活开放、沟通衔接、质量一流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市民学习圈”,以学历补偿、技能培训、文化教育为主的继续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阅读量和读书时间有较大幅度提高。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开放大学,将开放大学建成社区教育的中心、远程教育的龙头和终身教育的基地。整合各领域优质资源,推进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和资源库建设,逐步形成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职业学校率先向社会开放学习资源和精品课程。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完善“终身教育在线”等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各类学习网站的互联互通。探索“学分银行”制度,发挥市民卡的终身学习功能,建立公民学分积累、转换、认证和激励制度。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一批市民自主学习品牌,到2015年,全市建成学习型县(市、区)2-3个,全市学习型社区创建率达50%以上。

2.大力发展面向全民的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支持普通高校开展学历继续教育,鼓励中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具有初、高中学力劳动者开展学历、技能双提升教育,鼓励支持农业职业院校面向退伍军人、村镇干部以及具有初、高中学力的中青年农民开展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和培训,推动自学考试向农村居民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发展。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重点开展以稳定和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大力发展社会化、行业化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努力提高继续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3.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完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居(村)民学校四级网络。推进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和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居民(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12年,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全部转为社区教育中心,建成市级标准化社区教育居民(村民)学校100所。到2015年,全市50%以上的县(市)和50%的乡镇(街道)达到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标准,城乡社区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80%以上。实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开发有特色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形成要学、有学、优学、乐学的社会风尚。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科学教子水平。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探索建设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服务机构,到2015年,8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参加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的人数达到老年人口的30%以上。

4.促进和规范社会办学。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开展新技术和高技能培训。鼓励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拓宽办学思路,引入或与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合作,创建一批非学历教育品牌机构。加强民办教育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依法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审批、评估和资质认证。健全监管体系,探索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完善属地管理水平和年检制度,深入推进分等级评估,全市A级以上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到2012年占比达15%,2015年占比达20%。

(六)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1.改善民办教育办学环境。坚持把民办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大力支持民办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体制机制优势,全面增强办学活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民办教育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机构建设,探索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培育有内涵、有质量、有特色的示范性民办学校以及各类紧缺性、实用性的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探索建立民办教育奖励制度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依法实行税收优惠等鼓励性政策,对办学业绩突出的组织、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民办教师待遇,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

2.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加强民办学校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探索实行民办学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管理和督导评估,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质量监控和等级评估体系,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资产和财务管理,建立民办教育风险防范机制和民办学校准入退出机制。

(七)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1.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人格学识魅力。建立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激励机制,建立教育拔尖人才选聘“绿色通道”和专项奖励机制,设立“市教师终身成就奖”,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若干教育家、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2.实施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校长办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提高“名教师工作室”建设水平,提高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比例并充分发挥其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加强省“333高层次人才”和市“831高层次人才”培养,着力培养教育教学专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每年资助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出版教育教学专著,提高“五级阶梯”教师建设标准。

3.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教师知识更新工程,在国内外建好一批教师培训基地,建立五年一周期的市级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强校本研训。培育智慧型教师,鼓励教师广泛开展基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创新。提升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建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激励机制,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活动,举办青年教师成长论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和团队。加快班主任专业化进程,创新班主任培养、选拔和评价机制,大力培养优秀青年班主任。强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教师在岗研修与到企业实践培训并重、教师职称和非教师系列职称(职业资格)并举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兼职教师制度,打造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专兼互补的优秀教师团队,培养一批技术能手、教学名师、专业领军人才和职业教育专家。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水平,加大对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建立校长专业发展导师制,创新校长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加强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教师绩效工资。

(八)加强教育对外开放

1.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引进海外智力和优质资源的力度,依托国家、省、市人才计划,完善吸引海外学者来从事教学和合作研究的相关政策,着力引进一批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杰出人才和学科团队,提高各级各类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引进国际优质课程、教育项目和管理机制等资源并与现有资源有机融合,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支持职业教育借鉴和引进国际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办学模式和考核标准。

2.着力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建立对外合作项目评估机制,创办天合国际学校,在部分中小学(幼儿园)设立国际部,开设一批国际课程班,为在常外籍人员子女入学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建设境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推进教师互派、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鼓励在常高校以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载体,构建接受海外留学生平台,鼓励职业院校为海外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招收留学生,促进高中教育、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提升国际交流水平,做优做强AFS等传统项目,办好“汉风龙韵”、中美学生高峰论坛等品牌活动,让更多学生获得海外学习、实习的经历。

(九)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大力实施数字教育工程,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发展整体战略,依托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省、市、县(区)、校四级教育网络高速互联互通,形成教育信息化支撑和保障体系。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为教师、学生、市民提供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集散、分析处理和应用服务,到2015年,建成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库。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中小学、幼儿园信息化设施标准化配置,各级各类学校高标准实现“班班通”和网络全覆盖,开展基于下一代互联网标准的技术实验,开展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大力建设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创建省“e学习”项目实验区,培育“e学习”课程文化,形成富有特色的、鲜活的“e学习”课程体系与支撑环境。全面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革新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过程和方式,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新形态的生成。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张扬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发展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能力。

四、大力提升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保障水平

(一)强化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实施到位。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党委、政府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的制度,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至少专题听取一次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联系一个教育机构,每年至少到所联系的教育机构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咨询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教育机构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加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各级各类教育的督导检查。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规划纲要,扎实推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等各项改革试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逐步形成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机制。促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办学格局。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法人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依法办学、权责分明、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管理框架。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健全由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学校办学质量多元评价机制,完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学校发展性督导制度,推进中小学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探索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它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评价机制。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形成招考分离、分类考试、双向选择、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