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项规划的意义范文

专项规划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项规划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项规划的意义

第1篇:专项规划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本科教育;城乡规划;职业化;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0505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本科教育要注重与企业深度合作,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013 年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也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坚实的应用实践能力。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的知识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应该以职业教育为主[1]。在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师的职业角色也呈现日益分化的发展趋势,城乡规划专业高等本科教育面临着专业与职业化教育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思考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的职业化能力培养问题。

一、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职业化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规划师职业角色的分化与单纯规划技能教育存在脱节

城市规划职业在传统上浸透着人道主义和乌托邦的精神,该理念坚信改造城市是改革社会的有效途径[2]。国外将城市规划事业作为一项社会职业的社会认知度较高,城市规划服务的主体除了城市政府部门和相关规划设计机构外,还有公司企业、社区、社会团体甚至个人。英国的p.Healey教授就曾将规划师职业角色归纳为城市建设管理者、公共官员、发展政策分析者、中介者、社会变革者五种类型。张庭伟教授以职业规划师和政府、市场以及社会三方面的关系为主线,认为中国城市规划师具有作为“经济转型期普通中国人、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规划师”的三重社会身份,反映了中国当前复杂社会经济背景下规划师角色正从单一属性向多重属性的转变[3]。目前城乡规划职业从业人员的主力军依然是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规划设计院所、规划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规划建设管理和规划设计咨询等相关行业。由于中国本科教育的职业化教育发展还不够成熟,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注重单纯的专业技能教育,缺乏完善的职业技能培养机制,忽视或欠缺规划职业角色模拟和职业能力的训练,专业教育和职业化教育的衔接存在脱节。部分学生由于本科阶段对城乡规划的职业认知和训练不足,导致对专业学习和社会就业的茫然失措,难以适应社会对职业规划师人才的要求。

(二)城乡规划专业职业化技能认证和评估制度尚不完善

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评估和职业认证制度,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英国的城市规划教育管理机构是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协会(RTPI),由其制定全国规划教育认证准则,专业学生只有在通过其认证的院校学习毕业后,才有资格和有可能获得规划协会执业资格,而不用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美国则由注册规划师协会(AICP)和大专院校规划教育协会(ACSP)一起组成城市规划评估理事会,对全国规划类院校进行专业评估,专业学生必须毕业于通过评估的院校才有资格参加美国注册规划师协会的考试。

高等建筑教育2015年第24卷第6期

戴军浅议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职业化能力的培养

中国自2000年以来实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制度,1998年设立了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实施了普通高校城市规划本科专业评估制度,进一步推动了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向规范化和职业化方向的发展。但由于现行的规划师执业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很大程度上都由政府组织和主导,缺乏城市规划行业和职业协会的认证和评估,造成了高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背离。同时教育评估制度与执业制度考核的重点和内容不统一,缺乏与社会职业需求的接轨和衔接,造成城乡规划职业准入门槛较低,专业评估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下降。

(三)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存在忽视规划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

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分层造成了对规划师职业道德标准界定的复杂性,不同服务对象和工作性质的规划师往往存在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解释。目前专家学者界定城乡规划职业道德标准的主流思想认为规划师应该是城乡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倡导者”、“利益协调者”、“公共利益倡导者”、“价值中立者”等。中国2007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也强调了城乡规划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注重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要求规划师职业必须以维护公共利益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

规划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成为本科专业教育中关键的一环,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规划职业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认知,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心系社会的时代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现行高校规划教育的重点放在规划理论与技能的培养上面,这无可厚非,但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普遍存在对规划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忽视或缺位,造成学生对职业价值观认知的不足。

二、城乡规划专业职业性和职业化能力结构分析

(一)国外经验与借鉴

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表1),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第一,国外职业规划师供职部门比较广泛,职业规划师的社会认可度较高。规划职业教育认定与评估紧密联系职业规划师执业制度,比如英美两国的专业教育评估或职业教育认定的是否通过会直接影响到职业规划师执业资格的获取。第二,美国和德国的本科教育生源来源广泛,学科背景也多样,办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开放程度高,采取了多元化教学形式,比如互动式教学、分组讨论教学、案例式教学等,课程体系体现专业教育评估要求与学生职业个性发展的相互结合。第三,美国和英国的规划教育职业导向性明显,与职业规划师能力培养结合紧密,比如两国都非常重视规划过程中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注重相关数据信息统计分析与可视化技术软件的教学与应用等。第四,重视职业规划师价值取向课程设置,注重规划师职业道德价值观的树立,并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表1英、美、德三国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组织与对比[4-6]国家美国英国德国人才培养特色生源来源背景广泛,人才培养与学位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偏重基础素质教育,重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和参与实际项目从职业考试转向依赖教育保证规划师的素质,体现了单一管理与多元化教育形式的结合单一梯级制和组合型学习制相结合,不同学科背景与知识领域的学生混合教育是其重要特色。课程体系组织框架核心课、限定性选修课和非限定性选修课知识、技能、价值取向和实践体系规划理论基础、规划操作、规划技术和规划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法、实际项目工程规划与可行性研究、跨院系选课和学分互认等职业规划师兼职授课、对口单位实习、分组课题讨论等体验式教学、集体讨论与交流、专业实习(BPS)、国际联合课程设计等规划师供职部门通才型与专业型结合,供职于政府公共部门、私营公司,以及各种社区发展组织、老龄人权益团体等非盈利组织主要在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规划部门任职政府规划部门、私人规划事务所、各类建筑或住宅开发公司、高校研究所及社区发展协调部门。职业导向的专业技能课程教育职业导向明显,职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规划中的组织与交流、可视化分析与模型模拟、艺术与图形交流等方面体现了本科生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的结合、理论教育和实际科研工作的结合。强调与城市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分析和调研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就业形势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学位与职业认证制度 由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ACSP)、规划教授组织以及职业规划师组织、美国注册规划师学会共同组成“规划专业评估会”(PAB),评估标准由执业规划师和规划学者共同制定。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学会(RTPI)是唯一执行城市规划职业资格审定和教育评估机构,实现了本科教育与专业资格培训的结合欧盟教育部在2003年提出的以学士/硕士学位(Bachelor/Master)作为统一学位分级标准规划新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统计学、定量分析等规划方法应用数据与信息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项目可视化技术应用等对各种相关信息的分类、加工和分析技术的应用,如统计学与数据处理、信息与交流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规划等职业道德与社会价值观教育不专门开课,贯穿于各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AICP)和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ACSP)提出的职业价值标准进行评估设置价值取向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公平、公正的规划价值观体现在规划技术和规划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其他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体验式教学和多种实践教学手段的结合(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与职业能力分析

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去向比较宽泛,就业岗位类型比较多,主要就业去向为规划技术、规划管理和相关研究教学机构。不同类型的就业岗位及不同的工作类型对城乡规划职业能力要求也有一定差别,但总体来说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等(表2)。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需加强与社会职业需求的对接,充分发挥各高校本科教育优势和地域特色,妥善处理好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关系,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化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提高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加强城乡规划专业职业化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本科教育理念,注重城乡规划专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目前城乡规划专业学历教育和专业评估并没有紧密联系注册规划师执业制度,专业评估是否通过与学生是否能从事规划师职业和获得规划师执业资格并与直接联系。截至2012年底,中国开设有城市(乡)规划本科专业的学校有190余所,在校生人数3.67万人,但其中仅有30所高校的城市规划专业通过了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7]。总体上来看,中国城乡规划教育规模居世界前列,城乡规划教育已呈现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需要从数量的扩展往内涵式发展转变,应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专业评估机制,重视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同时,还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特点,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职业能力训练和规划技术应用,强化职业道德与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不断加强本科学历教育的职业化导向。表2中国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就业去向与职业能力分析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去向城乡规划专业职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面向规划技术、规划管理、规划教育和规划研究等职业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城乡规划师职业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价值观念等。1.规划设计院所(城乡规划设计院所、建筑设计院所、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院所等)

2.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发改委、住建局、规划编研中心、园林、环保等单位)

3.开发公司与企业(房地产公司、工程策划咨询公司等)

4.科研与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相关区域与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所等科研单位)

5.其他相关单位1.协调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2.规划设计交流与沟通能力

3.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

4.规划设计相关规范掌握与运用能力

5.图纸绘制与文字撰写的能力

6.学习、研究与创新能力

7.职业道德素养与价值观取向

8.其他方面的能力(二)引入职业导向与训练课程,加强职业能力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目前多数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对背景学科过分关注,造成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单一学科的封闭式学历教育,忽视了多学科综合开放式职业教育的问题[8]。课程体系结构也相对固化,缺乏必要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学校应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系统地观察和有条理地分析自己的经验(模拟、个案),从中吸取知识和启示,然后再通过学科教育去弥补其他知识和技术上的不足[9]。建议各高校充分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意见,关注城乡规划职业发展趋势,引入相关职业导向与训练课程,注重与市场职业需求和国家注册规划师考试的对接,从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两个层面落实职业技能训练的具体内容和教育实践。

(三)大力改革和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加强城乡规划新技术的实践应用

城市规划人员不能成为简单的“工匠”,而应成为纵览全局、了解城市发展过程和城市发展脉搏的城市建设总参谋部的“智囊”[10]。面对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发展和“三规”合一等城乡规划建设与发展的新常态,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必须大胆改革与实践创新。高校应根据自身特色优势和地域背景,积极采取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场景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建立校际和校企教育联盟和实习基地,促进校企和多边师资交流,推进教育学分互认和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提升相关院校的知名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根据美国和英国城市规划教育经验,面对日益变化的城市发展问题和职业需求,对规划信息的分类、加工和分析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需要加强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的应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最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空间虚拟技术(VR)、统计学与数据处理等各种软件培训与应用尤为重要。

(四)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

加强职业教育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教学的真题比例,通过校外职业教育基地、校企合作项目基地、在校设立企业分院(分所)等多样化形式,提升学生对口单位实习效果和职业化技能培训内涵。英国和法国等国家成功的经验说明必须依靠教育界和职业界的密切交流与合作,才能切实解决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其中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把富有实践经验的职业人士请进学校参与教学,或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讲座。另外也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行企业实践,参与国家执业注册规划师考试,增强职业技能。相关职业技能教育课程组织应注重规划师职业能力的训练,由具备职业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可聘请相关高校、企业或行业专家等专业人士进行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为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提供优质师资基础。

第2篇:专项规划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竖向规划设计 保留山头 扩大建设用地 排水设计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中图分类号:X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165-01

一、工程项目的可实施性

首先,在工程规划编制中,应充分考虑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性,及项目实施的成本应通过工程规划的编制,使其建设成本降到最低。规划区建好以后,通过出让有效建设用地,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能收回项目投资。

其次,因重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造成土石方开挖、回填工程量都比较大,如何减少工程量,是控制项目成本的重中之重,以及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项目土石方挖填平衡;确定场内路网结点标高,需要综合考虑排水、道路等级、道路纵坡、场地横向坡度等确定。

再次,规划区内地形需适宜工业区建设。重丘陵地区的特点为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100米,地形较开阔,起伏较平缓。园区内有高有低,有挖有填,可通过土石方挖填平衡建设规划区。

二、路网及场平规划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1、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工业区路网的规划布局,既要满足近期工业项目的现实要求,又要满足整个工业区远期路网的综合布局,充分考虑近远期路网的发展衔接,保证路网规划的延续性及可操作性。

2、充分认识工业区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特性,从路网布局规划中充分体现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特性,尽量满足相应的交通需求,使工业区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形成一个有机体。

3、规划区内路网交通能方便快捷的服务于各功能地块,统筹考虑片区内部道路纵坡与各功能的场地标高协调统一,充分体现项目的工程经济性,尽可能在工程量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建设用地。

三、路网、场地竖向规划设计及保留山头

1、路网规划

规划区内的道路既是城市的骨架,又要满足不同性质交通流的功能要求。

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通道,首先应该满通的功能要求;其次又要起到组织城市和城市用地的作用。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求按道路的交通功能进行分析,同时满足“骨架”和“交通功能”的要求。故进行规划区路网规划的时候,不仅应考虑主干道的规划建设,同时应辅以次干道建设,并与主干道组成城市干道网,在交通上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

主干道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道路宜直宜平,有时甚至有意识地把自然弯曲的道路裁弯取直。

2、路网、场地纵坡控制

A、道路排水纵坡过缓,因污水管易堵塞,宜控制在0.5%以上。考虑主干道的景观效果以及交通功能的重要性,故主干道的道路纵坡宜控制在5%以内,次干道控制在8%以内。

B、道路两侧地块场地排水的要求。

C、充分考虑道路两侧建设用地的场地坡度,主要地块场地横坡宜控制在5%以内,最大不能超过8%。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使其更好的满足建设用地的要求。

3、确定规划区路网结点标高,不仅要考虑道路的纵坡坡度、场地坡度、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场地、道路的排水方向,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排水。本项目总面积2.81平方公里,如何组织雨水、污水的排放,是工程规划的工作重点。通过规划实施的主干道,调整主干道纵坡,从规划层面上进行了组织排水,将整个规划区分为三个排水区域,通过各自的排污干管,分别集中排放,最终引入规划区污水处理厂。

4、规划区保留山头

园区内存在多个山头,场地内高差较大,在场平实施过程中,如果全部挖除,工程量巨大,经济性较差;且不能提供面积较大的城市建设用地,没有实施的必要性。故场平规划设计中宜考虑保留多个山头,且在进行保留山头时注意场地标高与山头边界线相协调统一,做到少挖多填,不形成大的开挖坡面,既保护了植被,有利于环境保护;又可以减少边坡支护,减少投资,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保留山头不仅可以减少开挖工程量,且可把保留山头作为规划区绿化、景观山头加以利用。如保留的山头坡顶较平缓时,可以考虑实施低等级道路由坡脚至坡顶,对坡顶进行土石方场平,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有效利用建设用地。

四、扩大有效建设用地

1、由于地处重丘陵地区,在规划区外侧挖填边界区域,必然会出现高填方边坡或高挖方边坡。不利于用地发展,故在与规划区边界接壤的区域,应尽可能找出可供使用的建设用地,计算工程量的大小,结合建设用地面积大小,考虑是否有实施的必要性。地势较平坦的区域,进行部分挖填即可获得建设用地;坡度较大的区域,可在地形图上找出一根高程与接壤区域高程接近的等高线,使其作为挖填边界线,这样可以减少挖填工程量,不形成高填边坡或高挖边坡,且可以减少边坡支护。

2、如与规划区边界接壤的区域高程上大大高于或者低于规划区边界时,(通常高于或低于10米以上)实施开挖或回填,工程量巨大,不宜作为建设用地。此种情况之下,高于边界的区域,进行放坡开挖,可挖除部分山头,将其作为建设用地;低于边界区域,可将此区域实施场地平整,挖填宜控制在2~3米以内。道路交通均可通过实施辅助场区道路解决。由此一来,便可在与规划区接壤区域获得较多的建设用地。

3、在规划区边界与用地接壤区域,如道路纵坡较大,接壤区域可设计成与道路同坡,这样既有利于场地排水的收集,又可增加建设用地,同时避免形成较大的边坡开挖,使道路与场地同坡,这在场地设计过程别重要。

五、土石方平衡计算中应考虑的问题

1、因规划区地处重丘地区,故存在高低不平,高差较大等实际情况,通过保留山头,可有效减少土石方开挖工程量。

2、对规划区内清表面积应作实际调查、踏勘,应扣除保留山头、水体、以及石质区域的面积,由此可计算出土石方清表工程量。

3、在土石方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土石方开挖后的土石比例。考虑开挖回填的松散系数,挖填土可考虑按0.9的松散系数考虑;石质则应根据石料情况进行松散系数的考虑,中风化石宜在1.15-1.2之间,普通次坚石宜在1.2-1.3之间,通过对岩石松散系数综合考虑。如此一来,确定土石比成为土石方计算的最关键因素。所以,在进行工程规划、确定各道路结点标高之前,应取得第一手的地勘报告,对区内的土石比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各结点标高之间的道路纵坡,除了满足规范要求,还应综合考虑道路景观、排水、场地坡度以及工程量大小等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之上,将规划区内、接壤区域、保留山头全部纳入进行土石方平衡计算,从而得出土石方平衡总工程量,看其能否实现土石方综合平衡,如不平衡,可考虑对道路结点标高进行调整,再进行重新计算,反复调整,反复计算,直至规划区土石方总体平衡。

4、如在土石方计算之前,不能够准确确定土石比例,可多保留部分土石方开挖较大的山头,在土石方平衡计算的时候,尽量使填方工程量略多余挖方工程量。待实施过程中给予调整,如需外借挖方进行回填,便可通过保留的部分山头进行借方,实现规划区内土石方最终平衡。

六、结束语

由于作者的研究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现已完成初步建立起研究的基本框架的工作,但仍有许多内容、细节有待深入和完善,作者将在往后的工作中继续研究与深化。

第3篇:专项规划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角色定位;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有规划体系的缺陷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从规划的层次看,总体规划主要通过用地布局、开发时序指导城市更新,由于总体规划涉及面广,很难对城市更新进行社会、经济、环境的系统研究;近期建设规划主要提出3~5年住房、交通、给排水、防灾等方面的改造策略,并把具体项目落实到各项行动计划中,但是由于编制年限的限制,近期规划对城市更新研究缺乏动态性和长远指导性;开发详细规划多以地块改造控规、旧城改造规划、城中村改造专项等形式出现,所针对的改造对象是单一地块或者是单一改造类型,缺乏对整个城市或地区更新改造的宏观把握。

从规划的时间层次看,在经济快速发展年代,凝固的、过细的、过死的静态总体规划往往被不断变化的实际发展所突破,城市更新缺乏动态的时间观念。城市更新始终处于似有规划又似无规划,似有法可依又似无法可依的状态;而现有的专项规划本身不具有法定地位,其编制存在部门性和随意性,在规划编制基础、规划内容、审批制度、规划实施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造成了城市更新难以落实。

二、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现实意义

(一)弥补总体规划对城市更新系统性研究的缺失

城市总体规划虽然考虑了城市土地使用的数量与性质,但没有考虑构成城市的各系统内部的或外部的有机联系,从总规到详规的跨度过大。按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城市专项规划可分为三类,即总体规划所附属的专项规划、完善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和指导城市开发的专项规划。加强专项规划,一是从技术角度对总体规划进行细化与深化,更重要的是从管理角度将城市功能分解成为若干密切相

关的系统进行专项研究,以确保城市活动的有机性与多样性。

基于城市中大量存在的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面临着急切的改造需求,同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而总体规划层面缺乏相应的专项规划,缺乏系统研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正是对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问题的系统研究和规划,是总体规划的有益补充,属于完善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二)实现城市规划对城市更新的公共政策效应

目前的规划主要通过空间维度的逐层分解来实施,由于各规划缺乏时间上的衔接,导致规划与政府操作层面的近期建设规划、年度计划融合不够。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一方面通过落实总体规划的用地安排,另一方面通过地块改造的时序安排与近期建设规划、旧城改造详规、城中村规划等相衔接,从而更好地融入政府操作层面计划,第三,在编制中强调公众参与,突出显示了城市规划公共政策性。

(三)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城乡统筹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并进。然而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城市中的很多问题,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下,生产、生存条件恶劣,发展与城市总体发展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城乡差距在逐渐扩大,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新村镇创造了契机。

三、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角色定位

城市更新规划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法定规划之间“若即若离”的特殊关系。在规划层次上,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之上的层次规划;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是完善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将城市发展中大量出现的旧商业区、旧居住区、旧厂房、旧村居等作为一个系统进行专门研究。目前我国的城市更新规划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概念规划。这类规划一般基于政府对某些大范围旧城区运动式的更新改造,其中有明确的政府意志,但却往往缺乏真实的场运作主体,因而也导致了规划的“无的放矢”,缺乏可操作性,甚至可能由于政府改造意愿的提前透露,而变相地提高了改造的市场成本。另一类城市更新规划主要是市场主导的单个开发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市场往往将此类规划作为与政府博弈的手段,特别是容积率、公共配套设施等等。

城市更新规划的界定不够清晰,是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中一系列问题的直接诱导因素。规划编制的理论依据不强,与法律相关规定的有效对接显得力不从心。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性和方法性不强,在未来城市更新规划领域中,难以起到相应的决定性作用,在几项重要技术标准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例如,容积率,用地类型划分等。审批过程中,主管部门主观性太强,更严重的是存在行政审批的层次性和级别意识都得不到贯彻落实,以此可知,审批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博弈在这其中尤为明显。换句话数,在规划体系中,城市更新的定位,其实其核心就是所谓的定位边界,寻找底线,而政府与市场的博弈,使得这两点显得尤为艰难。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城市更新规划应该最大程度上体现政府对公共利益和整体目标的把握;而在实际城市建设过程中,非法定的规划层次则应该更多的给资本市场留下更大的经营空间和更高的自由度。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完善的城市更新规划内容和深度,规划类型,以及审批环节的层次化,清晰化,才会有力的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工作。

四、城市更新规划与现行规划体系的衔接

(一)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应加强对全市城市更新的区域及其更新方向、总体规模作出初步规定。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应编制全市范围内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其中应明确规划期内实施城市更新的规模和范围,城市更新工作的目标与策略,城市更新各范围区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

(二)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应对规划期内实施城市更新的区域及其更新后的功能定位,实施更新的时序,为城市更新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作出必要的规定。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

随着我国各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不断开展和成熟,它已经成为建设用地出让和规划管理的主要规划手段,而且其意义和功能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市场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平台。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应成为与城市更新规划管理对接的重要平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作用在于,可以将城市更新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进行必要区分,将理应由政府控制的公共利益因素从可以交由市场运作的博弈因素中抽离出来,并通过控规这一重要的规划控制手段予以强力保护。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划定城市更新的实施范围,确定其中涉及的城市更新项目的功能定位、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安排、容积率的控制范围、景观生态和文物保护要求、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城市设计控制要素、拆迁居民安置策略,以及捆绑改造计划等等。除了尚未编制控规的地区在控规编制中应加入城市更新地区的规划控制内容外,对那些已经完成控规编制的地区也应采取必要的控规修订程序,对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四)城市更新修建性详细规划

经过控规对政府和市场要素的区分,在控规保障公共利益因素的基础上,城市更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才能保留利益博弈和市场运作的相对灵活自由。城市更新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全面面向更新规划实施的要求,最大程度地纳入相关利益群体的诉求,保留市场运作的弹性空间。在一般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城市更新规划需要重点增加土地市场的经济核算,拆迁安置的具体安排等应对更新的特殊内容。同时还需要增加相关利益方谈判和博弈的程序。因此,城市更新项目规划不同于传统的指令式规划那样重视规划结果的技术表达和政府计划的传达,而更多地需要采取“协作式规划”的方法。

结语

综上,在城市更新规划的进程中,协调多个部门,加强周边环境的容纳量,整合公共设施供给,加强弹性指标的研究,都会使得年度评估和滚动编制机制得到具体的实行。文中所提及的观点和分析思路,希望能给大家更多的启示性作用,加强对城市更新规划工作的理解力,会让城市规划得到更大程度上的重视。

参考文献

第4篇:专项规划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城市规划体系;专项规划;更新规划;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旧城更新改造也以空前的估摸与速度展开,日益成我国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我国旧城底子薄,长期以来又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雄厚的资金保证,许多旧城都普遍存在布局混乱,房屋破旧,居住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市政和公共设施短缺等问题,不能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并危及城市特色和历史遗产的保护与继承,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旧城更新改造迫在眉睫。

现有城市规划体系的缺陷

城市更新涉及多元利益主体,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开发商与拆迁居民,它们三者的立场是不一致的,但是城市更新取得成功必须依靠三者的合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开发商和广大居民,还未形成公众参与的积极氛围,居民利益诉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反馈给相关部门,这必然导致在城市更新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来各个方面的阻力,给城市更新的实施带来较大的影响。《办法》虽然对城市更新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使制度管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城市更新制度建设仍存在缺乏统筹与引导,包括对管理机制、相关政策和整合规划的统筹,以及对市场需求和公众需求的引导。制度建设的不足导致公众对城市更新的目标和价值观缺乏认识,难以实现对政府行为的社会监督。另一方面,对城市更新认识的不足使得市场和利益相关者既缺乏对城市更新过程和结果的合理预期,同时还普遍地存在投机心理。政府为平衡各方的利益,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多,但得到的社会认同却始终不足。不对城市更新制度进一步的完善,这种矛盾仍然会继续存在。我国城市更新量大面广,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改造与整个城市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涉及政府、开发商和普通民众多方面利益主体,涵盖旧城镇、旧村居、旧厂房等多个改造对象。因此,在编制详细规划前期编制一个区域性、系统性、综合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以协调解决开发时序、空间布局、用地调整、交通、绿化等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问题暴露出城市更新理论未能有效地指导规划实践。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拓展城市更新规划理论,更清楚的认识高速城市化下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演变的内在机制,并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更新改造模式,制定更高效的城市更新策略,实现快速变化中的旧区结构转型,促进城市更新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进行深入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应运而生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虽然考虑了城市土地使用的数量与性质,但没有考虑构成城市的各系统内部的或外部的有机联系,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的跨度过大。按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城市专项规划可分为三类,即总体规划所附属的专项规划、完善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和指导城市开发的专项规划。加强专项规划,一是从技术角度对总体规划进行细化与深化,更重要的是从管理角度将城市功能分解成为若干密切相关的系统进行专项研究,以确保城市活动的有机性与多样性。基于城市中大量存在的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面临着急切的改造需求,同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而总体规划层面缺乏相应的专项规划,缺乏系统研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正是对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问题的系统研究和规划,是总体规划的有益补充,属于完善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以在如今的城市规划体系的情况下,进行城市更新专项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角色定位

城市更新规划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法定规划之间“若即若离”的特殊关系。在规划层次上,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之上的层次规划;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是完善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将城市发展中大量出现的旧商业区、旧居住区、旧厂房、旧村居等作为一个系统进行专门研究。目前我国的城市更新规划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概念规划。这类规划一般基于政府对某些大范围旧城区运动式的更新改造,其中有明确的政府意志,但却往往缺乏真实的场运作主体,因而也导致了规划的“无的放矢”,缺乏可操作性,甚至可能由于政府改造意愿的提前透露,而变相地提高了改造的市场成本。另一类城市更新规划主要是市场主导的单个开发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市场往往将此类规划作为与政府博弈的手段,特别是容积率、公共配套设施等等。

城市更新规划的模糊定位,可能会直接导致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中的一系列问题。首先是规划编制缺乏依据,缺乏与法定规划的有效对接。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和方法存在滞后,难以应对未来以城市更新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工作要求,突出体现在城市更新规划的几项重要技术标准,如容积率,用地类型划分等。规划审批过程中不仅缺乏审批依据,更可能连行政审批的层次和级别都难以准确定位,因而拖延了审批的时间,增加了不必要的博弈环节。简而言之,城市更新在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其实就是在定位城市更新规划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寻找各自的底线。城市更新在高层次的法定规划层面,则应更多地体现政府对公共利益和整体目标的意图;在面向建设实施的非法定规划层次,则应更多地为市场留有经营和运作的弹性空间。因此,只有合理地明确城市更新相关规划的规划内容、深度、规划类型归属,以及审批的层次和机构,才能够有效地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结合上面所讲述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属于指导型、调控型专项规划,地区开发详细规划是行动规划。在空间维度上,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开发详细规划之间的宏观指导型规划,承接总体规划,指导详细规划;在时间维度上,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是长期调控型规划,确定城市更新改造的时序安排,指导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指导年度实施计划。

结束语

目前,应对城市更新改造的强烈需求,现有的城市规划体系缺乏系统的研究,导致规划管理的有效性缺失,规划科学性不足。根据规划实践,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能够有效的弥补规划体系对城市更新系统性研究缺失、突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便于动态规划管理、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益补充,是面向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的指导型和调控型规划,是近期建设规划和地区开发详细规划的依据。在编制与实施中,应协调多部门、多主体,加强环境容量、公共设施供给、弹性指标的研究,并实行年度实施评估和滚动编制机制。文中提出的这些看法和观点,希望有益于大家对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认识和理解,以引起对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汤晋,罗海明,孔莉.西方城市更新运动及其法制建设过程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07,22(4):33-35

[2]袁奇峰.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体系[J].规划师,2004,20(12):33-36

[3]张可云,赵秋喜,王舒勃.关于我国未来规划体系的改进问题思考[J].天府新论,2004,(1):57-60

第5篇:专项规划的意义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09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第6篇:专项规划的意义范文

规划环评是实现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保障。循环经济的实现,关键在于总体规划。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化工园区建设的必由之路。规划环评和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理念,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环评制度和循环经济是相辅相成的,规划环评需要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而规划环评则保障了循环经济理念的落实。化工业与环境联系密切,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聚集效应明显等特点,这就要求实行规模效应,实行整体布局,集中治理。生产中既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同时也产生“三废”影响环境,对水、电、汽、气、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要求高,且数量较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必然选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利益最大化,更能在很大程度上规制企业的环境风险,降低可能产生的环境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趋利性的必然选择。规划环评是规制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的有效手段。化工业存在很高的固有环境风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规划环评能够通过早期介入,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和预测,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特别是避免因规划不当而产生的布局性环境风险。规划是一个整体系统,政府在规划中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社会影响,这是导致化工园区环境污染产生的重要原因。化工类项目一般只做建设项目环评,并不做规划环评,无法从宏观和整体上规制环境问题。一个当初看似布局合理的项目,随着城市整体规划的变化,可能会出现后天性布局不合理,存在很大的隐患。规划环评通过早期介入,对环境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预测,提出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因布局不当而产生的环境风险。

二、化工园区规划环评法律制度运行中的现实困境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化工业“造园运动”,已建成和在建的化工园区数量和规模庞大,但参差不齐。规划环评制度在实际中也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规制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推动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先审批后环评”现象严重。规划环评的根本作用在于源头预防。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10条规定: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这就要求工业园区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在决策审批前完成,为决策提供依据。在实际生活中,“先审批后环评”现象严重,违背了规划环评的立法初衷,不能发挥规划环评在前期介入和预防的作用。循环经济理念并未被纳入到规划环评之中。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把循环经济理念纳入到规划环评之中,这使得规划环评的实施缺乏先进的理念指导,难以从根本上规制环境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缺乏规划环评制度保障的循环经济则容易沦为口号。化工园区规划环评缺乏替代性方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化工园区专项规划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包括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预测、评估以及相应的减轻和预防措施,但并未规定替代性方案。对于行政机关的风险决策而言,最优方案的产生一般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分析和考虑实现既定风险规制目标的各种可选方案及相应手段;二是评估每种方案实现目标的有效程度;三是挑选能最大限度实现目标的方案。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将各种方案的风险值计算出来,在精确计算和评估的基础上,分析每种方案实现目标的有效程度和成本,然后通过成本收益的方法分析来选择最优方案。没有选择就没有比较,缺乏替代性方案,只能对单一方案进行审查,在单一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补,不能保障行动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审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无法实现最优选择。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程序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对专项规划的公众参与做了程序要求,要求规划的编制机关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通过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对公众意见采纳与否的说明也须一起送审批机关审查。但对公众具体怎么参与并没有明确规定,例如,报告书草案如何公布、何时公布,公众如何查阅报告书,公众提出意见的期限,规划编制机关如何反馈等并没有具体规定。公众参与程序具体规定的不足使得其缺乏可操作性,我国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难以真正实现,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成为空谈。环评报告书审查过程流于形式。化工园区专项规划在政府正式批准前,应当由政府指定的环境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的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报告书进行审查,并提出书面性审查意见,最终的审查意见将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审查小组是行政部门主导下的临时性工作机构,缺乏独立的法律地位。在行政部门的主导下,审查小组难以起到中立审查的作用,审查效果不容乐观。这就使环评报告书的审查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审查过程难免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实质的约束作用。

三、完善化工园区规划环评的对策

强化审批机关的责任,保障规划环评的早期介入。规划环评的重要意义在于决策之前的早期介入,对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优的规划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现实中“先审批后环评”的做法违反了程序性要求,应当强化违法审批的责任。从法治的角度而言,环评作为一项法律程序,其作用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先审批后环评”的做法违反了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本身就失去了法律意义,因此是无效的。这就迫使行政部门为了顺利通过环评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法定程序并不能保证制定出来的规划具有绝对的实质正义性,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能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规划环评发挥有效的作用,推动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达到预防环境风险的目的。将循环经济指标纳入到规划环评之中。规划环评和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应当把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应用到规划环评中,建立规划环评的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预防环境风险,建设循环经济化工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循环型社会。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加入替代性方案。化工园区专项规划环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并未规定替代性方案,路径选择的单一性制约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环评报告书中加入替代性方案,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多种选择方案,以进行最佳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防止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产生。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决策前制定替代性方案的成本远低于环境问题产生后的补救成本,况且就实际情况而言,替代方案的制定并不需要增加太大的成本,因此,从总体来说,在环评报告书中加入替代性方案是利大于弊的。在规划环评中加入替代性方案,是平衡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理性选择。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法律以保障利益为主要目标。化工园区的建设会对周边居民的环境和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公众作为利益方当然有权利要求参与到环评决策中来,以维护自身利益。环评决策是一种风险决策,对未来的影响进行预测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应将规划环评定性为科学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而非单纯的科学事实判断。规划环评应成为一个风险沟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公众的意见得到了表达,双方进行了沟通,增进了对于决策的认知和理解。无论公众意见最后是否被采纳,都是经过讨论的结果,这就增进了公众对于政府决策的接受度,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在项目前期决策中征求公众意见,可以相应减少后期对抗式参与的数量,对于预防环境至关重要。我国现有的环评公众参与最大的不足在于缺乏程序性保障。因此,应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向公众及时有关规划环评的信息,拓展信息的渠道,让公众及时了解信息。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公众的环评意见,搭建风险沟通和决策的平台。完善环评审查机制。现有的规划环评审查机构缺乏独立的法律地位,审查过程受到较多制约,审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影响。笔者认为,应从法律层面赋予审查机构独立的地位,在环保部下设一个环评审查委员会,各省、市建立地方环评审查委员会,成员由各级环保专家组成,由其独立、统一地行使审查规划环评职权。中央、地方实行垂直统一管理,人事、财政独立管理,保证其作为审查机构的中立性。

四、结语

第7篇:专项规划的意义范文

副县长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县政府召开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先就“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等会,雷县长还将作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领会,贯彻落实。一、关于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关精神3月8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会上,廖炎秋常务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市发改委康强主任传达了全国、全省会议精神,部署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强调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规划引导,积极适应国家发展环境新变化。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孕育深刻转型,原有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全球主要国家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同利益集团重新分化组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后危机”时期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国际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凸显。这些新变化、新特点,要求我们树立全球眼光,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重塑国家竞争新优势结合起来,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认真研究和规划,在新的国际分工中不断提升我国地位。二是通过规划引导,妥善应对国内发展新挑战。未来五年,我国将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化体制改革、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诸多压力。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把充实完善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规划。三是通过规划引导,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对这些新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十二五”期间的新变化,全方位规划提出更具针对性和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四是通过规划引导,全力推进“一化三基”和富民强省、强市战略。就我省和衡阳市来说,当前面临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等战略机遇,承担着深入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等重要任务。这些机遇和任务,要求我们通过编制好“十二五”规划,为湖南领先中部崛起提供路线图,为推进“一化三基”、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供行动纲领。(二)明确了“十二五”规划编制重点。国家、省、市发改委要求规划编制要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强调在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上,要体现“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共建共享”;在主要目标上,要重点突出“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四大类指标的量化研究;在战略重点上,要着重研究八个方面的问题,即: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如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推动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省里提出,全省“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着重搞好发展动力、产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开放等6个方面的研究。(三)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做到“高、新、深、实”,即把握全局、高屋建瓴;开拓进取、耳目一新;深谋远虑、体现全球战略思维;增强可操作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加强协调、强化支撑。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切实发挥好总体规划的统领作用。三是要规范程序、依法决策。严格遵循规划编制各个环节的要求,以程序的规范来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四是要民主参与、集思广益。通过开展建言献策、专家咨询论证等活动,提高规划编制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五是要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各乡镇、各单位要组织得力的规划编制工作队伍,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二、关于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根据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县政府起草下发了《**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各阶段的具体任务。(一)关于规划编制的重点任务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重大课题研究、思路提炼、文本编制三个环节。课题研究。重点

 

是解决“为什么”论述性的问题,侧重于摸清情况、认清形势、找准症结、突出重点、寻求对策,为规划思路提炼、文本编制奠定良好基础。重大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紧扣“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统筹、科教文卫、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要突出综合交通、城镇发展、优势产业、商贸物流、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等领域。具体内容要把握指标测算、项目筛选、政策对接三个关键:指标测算,相关单位要根据所编规划的性质,会同统计部门研究提出一套全面、系统的规划指标体系,并对“十一五”期间指标完成情况和“十二五”期间指标安排情况进行摸底、测算、论证和说明。项目筛选,相关单位要对“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十二五”期间安排的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形成“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库。同时,对需要纳入国家、省相关规划的重大项目,要及早向上级部门衔接汇报,避免出现遗漏。政策对接,各单位要认真对“十一五”期间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加强省市相关部门衔接联系,对“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或可能新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对接,形成“十二五”规划政策推进体系。思路提炼。重点解决“怎么做”方向性问题,侧重于提出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基本方向、工作重点和战略布局。全县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都要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准确鲜明、符合时代、号召力强的规划思路。文本编制。重点解决“做什么”实施性的问题,综合汲取课题研究和思路提炼的成果,侧重于对主要工作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及综合保障措施等进行安排部署。文本编制要用精炼的语言、慎密的思维、科学的论证,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阐述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主攻方向、目标和重点,标明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布局,提炼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二)关于规划编制进度安排。“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大体分为动员准备、前期研究、纲要形成、报批四个阶段,各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其程序可适当简化。1、动员准备。召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采取指定、委托、招标等方式,落实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承办机构和承办人,并积极开展基础调查、信息搜集、项目论证等工作;聘请“十二五”规划决策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引导专家学者参与“十二五”规划编制。2、前期研究(20xx年3月-5月)。4月中旬,完成全部课题研究任务,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报告;4月底前,县直有关部门召开行业座谈会后,提出专项规划思路;5月底前,县发改局综合提出全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听取县人大和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后,报县政府审定,由县政府报县委,县委研究提出《关于编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3、纲要编制(20xx年6月-11月)。8月底前,县发改局根据国家、省、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和县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完成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文本起草,并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专项规划文本起草;20xx年9月-11月,各规划编制单位组织开展征文、建言献策等活动,召开一系列座谈会、衔接会、论证会,基本完成“十二五”重大项目库建设,并在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文本草案。4、规划报批(20xx年11月-20xx年初)。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批准后,进一步做好衔接工作,报县政府批准。经过批准后,统一向社会公开。同时,对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三)关于规划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具体来说,做到“四个结合”:内容上,要做到贯彻上情与体现县情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充分体现国家有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推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又要紧密结合**实际,科学继承“十一五”期间好的经验和作法,提炼出指导性和号召力强的提法,充分体现**特色和时代特色。方法上,要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编制各类规划时,既要强化规划目标及指标研究,突出导向型、约束性,形成一套能检查、可评估量化指标;又要从突破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发展新兴经济入手,对战略重点、政策导向、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真正做到“高、新、深、实”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程序上,要做到依法决策与民主决策相结合。既要按照国家、省规划编制的相关程序规定进行,又要进一步完善专家咨询、公众参与、规划听证等制度,开门编好规划,使规划更能反映群众意愿。体系上,做到上下对接与平行协调相结合。在规划目标、生产力布局、投资安排和政策手段等方面,“十二五”规划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下级规划要与上级规划相衔接,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之间要相互衔接,防止规划交叉重叠和撞车,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协调、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要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时间跨度长、工作任务重,必须聚全民之心、集全体之智、举全县之力,全力以赴,共同推进。各部门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编制出一部可操作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高质量的“十二五”规划。一要加强组织保障。各单位要加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凡有调研任务和专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必须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安排充足的工作经费,切实做到组织领导、责任任务、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四”到位。尤其要选配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组建规划编制队伍,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安排足够的工作经费,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财力保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二要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一定要认识到,“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县的一个黄金机遇期,这一时期将揭开我县全面建设大交通、突破发展大产业、财税实现大增长的崭新一页。所以,我们要更新规划编制理念,准确把握“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趋势,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中长期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和操作性,严防规划与实际脱节、规划滞后于发展的问题。三要突出项目支撑。据测算,**“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要实现12%的目标,投资至少要保持25%以上的增速,五年内投资总规模将达到330亿元以上。这么大的投资必须要有项目作支撑,因此,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要以项目来定规模、定方向,各行业、各领域的规划发展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投资项目上。同时,也要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项目开发、策划、包装和推进的过程,努力争取**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到国家和省里相关规划。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规划文本相配套、与规划目标相适应、与争取支持相吻合的“十二五”重大项目库。四要加快工作进度。现在已经是3月底了,离规划报批,不到10个月时间。全县上下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紧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天的会议后,各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尽快制定和实施具体工作方案,组建得力的工作班子,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年,县政府将“十二五”规划编制纳入到年度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县发改局要会同县委督查室,对各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和督查,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进度要求落实到位。五要形成工作合力。编制“十二五”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县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县发改局的衔接,县发改局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市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有的项目还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尽最大努力争取将我县规划的重大项目更多地纳入到国家、省和市里的规划。各部门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六要加大舆论宣传。“十二五”规划编制,是今年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请**报社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积极关注,紧密结合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通过开设专版、专栏、专题,采取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准确、丰富、生动地宣传“十二五”规划相关情况,公开透明规划编制全过程,并引导广大居民围绕难点和热点问题发表意见,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创造良好条件,为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营造良好氛围。同志们,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对于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绘制出我县“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

 

第8篇:专项规划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气源 管网布局 压力级制 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47-02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一、二、三线的建设,燃气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燃气规划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也是燃气市场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要向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变现行能源结构,减少煤炭使用,大力推广使用清洁天然气燃料。

1 燃气规划存在问题

1.1 气源安全性

随着国家天然气输气管网的不断建设,城市居民对天然气利用更加重视,天然气作为城市能源地位的日益突出,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天然气用户迅速发展,供气规模逐年扩大的情况下,一旦气源安全出现问题,就会对社会生活、经济及安全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无论是作为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天然气供气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对城市天然气中远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1.2 场站建设规模

场站,作为燃气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它的作用在于承上启下,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最主要的问题是场站位置、规模如何选定。

1.3 燃气管网布置

在日常燃气规划中,中压燃气管网布置成环状还是枝状,重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1)中压环状管网是否越多,供气可靠性越高;(2)中压环状管网是否越多,管道维修时对居民影响越小;(3)中压环状管网与枝状管网的经济性比较

2 燃气专项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的编制可以协调城市燃气资源的分配,保障和推动城市能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对城市天然气发展提供依据,对预留天然气管位及场站用地具有指导意义,此外,规划的编制可以使燃气工程建设有据可依,指导燃气公司有序建设燃气设施,避免了建设中设施不足或资源浪费,为燃气设施建设指明发展方向。

3 燃气专项规划编制注意问题

3.1 气源选择

3.1.1 气源多样化

天然气是一种的清洁、优质、环保燃气气源,天然气供应主要有长输管道、压缩天然气供应(CNG)、液化天然气供应。我国天然气储量分布不均匀,新疆、川渝地区是主产区,现阶段主要国家级干线有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川气东送,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截止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1676亿立方米。

为确保城市用气安全,必须建立完善、多样化的用气安全体系,对于常住人口大于100万人的城市,考虑供气安全因素,应有2个或2个以上气源点,以武汉为例:现阶段武汉主要燃气来源有忠武线、川气东送、淮武线以及西气东输二线,其中忠武线和川气东输气源主要来自川渝地区,淮武线和西气东输二线气源主要来自中亚,从气源上分析,主要来自两个地区,形成互补,从而能够保证供气安全,从供应商角度分析中石油占75%,中石化占25%,中石油占据绝对优势,不利于供气的稳定性。为实现供气平衡,在积极争取上游气源供应的同时,寻求天然气资源多样化,积极引进LNG,建立多气源供应体系和相互贯通的天然气网络,形成互为补充的多气源供气格局,提高天然气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促进经济发展。

3.1.2 调峰储气

用气的不均匀性决定了调峰问题的存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天然气作为城市主要燃料,用气范围越来越广,调峰问题也日益凸出,燃气不均匀性分为季节不均匀性、日不均匀性、小时不均匀性,针对用气不均匀性,目前常用的储气方式有高压管道储气,地面高压储罐储气、LNG储气。

因季节性调峰储气量大,一般由上游供应商承担,日调峰和小时调峰储气由地方燃气公司建立相应的储气设施解决,储备量宜按照不少于7天城镇居民用户和不可中断用户的高峰月平均日用气量考虑。

3.2 输配系统压力级制选择

燃气输配系统的压力是输配系统的关键,与城市规模、供应方式、储气调峰设施密切相关,对于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确定供气规模应考虑远期人口、工业等发展水平,在管网压力级制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在日常燃气规划中,中压管网的起点压力一般以0.4 Mpa为主。

目前我国城市用户管道主要采用两种压力级制方式供气,中低压两级系统和中压一级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道路与住宅建设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这种天然气输配系统成为城市天然气输配形式的主流。中压管道向数量众多的小区调压箱与楼栋调压箱,以及专用调压箱供气,从而形成环支结合的输气干管以及干管接出的众多供气支管至调压设备。一般供应居民在1500户,不跨小区供气,适用于用户较为集中的多层住宅小区。

中低压输配系统很少用于城市新建的天然气输配系统,但常见于人工燃气输配系统,且多为中压B系统。中低压输配系统的中压管道,向区域调压站与专用调压箱供气,其调压站数量远远少于上述两系统的小区调压箱、楼栋调压箱与用户调压器,因此中压管道的密度远比上述系统低。其调压设施通过能力大,可供应2000~3000户居民用气,供气半径0.6~0.82 cm。

3.3 燃气管网布局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规划,选择确定中压管道的走向布局,做到近期和远期规划相结合,既考虑街道现状,又满足规划要求,为提高输配系统运行可靠性,中压主干线基本成环布置。环网布置的大小,既能充分保证输气的可靠性、互补性,又利于实现区域切断,环内管道可采用枝状敷设,环枝结合保证供气安全。在满足供气条件下,尽量减少穿越河流和其他大型障碍物。见表1。

3.4 天然气场站规划

门站一般定位在城乡结合部,它的位置选择在便于和大管线连通的同时,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交通顺畅,禁绝闭塞;二是地势高,不宜低洼潮湿,三是视野开阔,四是朝城市发展方向,而不是背离城市发展,五是无人为和行政分割、障碍,便于统一管理。

根据接受长输管线起源的压力级制,门站可分为一级门站、二级门站和三级门站三类;根据接收长输管线气源流量,门站可分为A类门站、B类门站和C类门站三类。

4 结语

在燃气专项规划中,合理布局场站,建立完善的多气源供应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积极推进LNG接收站的建设,充分发挥高压管道和LNG在城市调峰和应急气源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庆辉.城市规划中燃气管网布置探讨[J].China`s Fukeign Trade,2010(12).

[2] 乔春争.探讨城市燃气规划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科技资讯,2011(10):25.

第9篇:专项规划的意义范文

时隔一年,华控赛格(000068.SZ)再次启动非公开发行。

7月12日,华控赛格《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版)》(下称“新版预案”),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股,募集不超过48.56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智慧排水系统建设项目及土壤修复项目。

其中,深圳市华融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融泰”)、北京同方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同方创新”)和林芝清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分别出资不少于18亿元、7亿元和2亿元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华融泰持有华控赛格26.43%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而同方创新参股华融泰为其一致行动人,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华控赛格表示,非公开发行后,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公司财务结构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对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过,《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对比新老版《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发现,在募集资金近乎相同的情况下,华控赛格募投项目却有较大变化,尤其是新版预案中“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较老版预案不仅项目规模大幅缩水,且近半PPP项目“消失”了。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还发现,若不是依靠卖资产、压缩管理费用和大客户的及时帮助等手段,华控赛格早已暂停上市或退市了。

募投项目“变脸” PPP项目规模严重缩水

早在2015年7月13日,华控赛格曾《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下称“老版预案”)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拟为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8.72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

在老版预案中,华控赛格列出四个PPP项目,分别为迁安市海绵城市项目、萍乡市海绵城市项目、贵安新区海绵城市项目和池州市海绵城市项目,拟分别投入募集资金14.99亿元、11.25亿元、14.98亿元和7.50亿元。

华控赛格在老版预案中表示,“目前,清控人居已经与迁安市、萍乡市、贵安新区、池州市等城市进行战略合作洽谈,包括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的规划咨询、工程建设、PPP投资和运营管理等全方位合作,已经开展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咨询工作,下个阶段将通过招标获得相关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同时,清控人居也和其他海绵城市试点城市进行前期洽商,并与若干有意向申报明年海绵城市试点的城市开展前期合作……”

华控赛格还表示,控股子公司清控人居已分别与迁安市城乡规划局、萍乡市财政局、贵安新区、池州市等签订了相关协议……清控人居将通过参与上述城市的招标进入海绵城市PPP项目领域。

时隔一年,上述PPP项目进展如何呢?

在老版预案中,华控赛格介绍称,迁安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共计投资40.06亿元,项目的实施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为主,政府直接投资为辅的投融资和建设运营模式,其中采用PPP模式的项目投资额达到27.34亿元,占总投资额68.26%,具体模式包括DBFO、ROT和BOT。

但是,新版预案显示:迁安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8.42亿元,使用PPP项目建设的投资为11.20亿元,其中6717.53万元由政府投资。此项目总投资额、使用PPP项目投资额分别较老版预案披露的金额少了1.64亿元和16.14亿元。华控赛格对此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另外,在老版预案中华控赛格还表示,目前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专项规划和各类技术咨询工作将正式委托清控人居处理;清控人居已经开展专项规划和各类设计工作,并协助萍乡市完成了PPP具体项目的筛选和梳理;下一步,萍乡市将委托第三方机构正式开展招投标工作。

可在新版预案中已经没有了上述表述,华控赛格只是介绍了“萍乡市海绵城市项目”简要情况。此项目投标进展如何?2016年华控赛格是否还在为“萍乡市海绵城市项目”提供相关服务?这都有待华控赛格披露进一步详细信息。

另外,在老版预案中,华控赛格还重点介绍了贵安新区海绵城市项目和池州市海绵城市项目。贵安新区海绵城市项目需在2015-2017年完成投资建设的所有规划项目,投资额总计46.71亿元。华控赛格表示,目前,清控人居已就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全面设计工作与贵安新区政府完成了前期沟通和谈判工作;下一步,贵安新区将开展海绵城市项目的招投标和2015年度重点工作招投标工作。

而“池州市海绵城市项目”试点建设项目(2015-2017)共计117个,总投资约221.62亿元。华控赛格还表示,目前,清控人居已就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全面设计工作与池州市政府和相关协作单位一起完成前期沟通和谈判工作,并开始进行专项规划和重点工程设计工作;同时,清控人居已完成了池州市海绵城市具体项目的筛选和整理,下一步将开展招投标工作。

然而,在新版预案中,上述两个项目“消失”了。

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华控赛格在老版预案的风险说明中曾提到,“非公开发行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迁安、萍乡、贵安新区、池州等地区的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截至本预案公告日,上述城市的招标尚未公布最终结果,因此,清控人居存在不能中标及相关合同不能得到政府部门批准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