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

电力工程专项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工程专项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第1篇: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

“贵州走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是基于对全省实际和未来发展优势、机遇的准确把握,也有利于电网的长远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了,企业也就得到了发展。”贵州电网公司董事长唐斯庆要求,作为电网企业,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强烈的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要从大局、长远着想,主动对接,积极配合,耐心细致地做好相关工作,强化供电保障机制,争当服务“5个100工程”排头兵。

在稳妥的电力保障下,一个个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批批重点工程和大型企业相继在园区落户开工或建成投产,贵州工业园区正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绿色通道实现早用电

昔日的荒山坡地被拓平,笔直的道路纵横交错,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遵义县和平工业园区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业经济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快速发展。

“电力不先行,再大的工业园也推不走。”遵义市工能委产业园区管理科科长袁章平说,今年1至2月,遵义市累计工业增加值能继续领跑全省,电力功不可没。

早在2011年2月,贵州电网公司就启动了全省产业园区配套电网规划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永临结合”的原则,组织编制《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配套电网规划》,同年7月,省经信委组织评审并批复。

同时,贵州电网公司还根据产业园区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对规划进行修编,完善园区内部配套电力设施,增加产业园区内配套中低压电网项目。“部分工业园区项目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给电网规划带来了不确定性,也给电网建设带来困难和挑战。”贵州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适应园区发展,特别是满足今后全省产业园区大面积开工、标准厂房建设等用电需要,公司在去年又一次启动了“十二五”园区配套电网规划修编工作,对今后三年全省产业园区的配套电网建设及供电保障工作提出了具体方案。

根据目前产业园区供电负荷发展形势分析,“十二五”期间,全省产业园区用电量将达到623亿千瓦时,占全省用电量的40%以上。为此,贵州电网公司结合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及企业用电负荷分布特点,规划投资171亿元,新建236项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和200余项2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全力支持工业经济发展。

同时,贵州电网公司还主动协调配合各地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开展产业园区电力专项规划。截至今年3月底,已完成23个园区电力专项规划,20个已获批复。

“充足的电力、便宜的电价是吸引我们入驻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的主要因素。”深圳兴富祥机械装备制造公司的负责人范虹说。

目前,全省共有344个工业园区配套电网项目纳入建设计划,项目涉及总投资103.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34.74亿元,投产35千伏及以上项目31个、变电容量3154兆伏安、线路492公里,投产20千伏及以下项目22个、线路131公里。

此外,为推动配套电网与产业园区协调发展,贵州电网公司主动对接,联合省经信委颁发了《贵州省产业园区配套电网规划、建设及供用电管理的实施办法(暂行)》,为产业园区配套电网规划、建设及科学有序进行供用电管理提供了依据。

为规范园区配套电网规划建设流程,贵州电网公司主动开辟紧急项目通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对现有公用电网不满足产业园区用电的情况,开通产业园区配套电网建设“绿色通道”,及时安排资金解决产业园区用电问题。

2012年3月,凯里炉山工业园区中的闽源锰业有限公司因二期工程建设,需要架设一条110千伏专线。但在架设线路时要跨越一条35千伏客户专线,需要进行停电架线。由于其他用户不同意停电,闽源锰业无法进行协调,施工受到影响。凯里供电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帮忙沟通协调,在35千伏专线用户同意停电后,及时开辟“绿色通道”,将停电时间由原计划的12小时压缩至6小时,整体工程也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投产带电运行。

客户经理制确保用好电

“正是因为供电局超前谋划,主动上门解决用电需求,如今工程进度里最关键的几个时间节点才得以落实,我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贵州荣盛集团董事长说到。

最近,作为荣盛建材有限公司用电客户经理的兴义供电局市场部主任蔡志,隔三差五就到企业与公司及施工单位负责人商谈电源点、业扩报装、工程设计、合同签订、线路施工、电力工程安装等事宜,为客户“订制”供电方案,倒排供电项目工期,全方位、全过程对企业用电事宜进行跟踪协调。

像蔡志这样的用电客户经理目前全省共有156位,为全省111个产业园区和业扩重点项目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供用电服务。

“客户只需通过联系客户经理,就可以完成业务办理或获得供用电问题的满意答复。” 贵州电网公司市场营销部负责人说,为全力服务“5个100工程”建设,贵州电网公司积极探索客户全方位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推出“客户经理制”,为各个产业园区配置客户经理,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客户的实际需求,采用分层分级的方法,分别对5000千伏安及以上、3000千伏安及以上、1000千伏安及以上的新增大工业客户配置客户经理。

此外,各地(区)供电局还逐步将客户经理配置范围扩大到重要客户和重点关注客户。同时,因地制宜推出多项特色服务,建立客户需求的有效传递机制,将产业园区、大客户需求和市场信息传递到生产、调度和规划建设等工作中,各地供电企业先后推出了“园区供电服务站”、“用电直通车”、“企业服务联络员”、“片区经理”等特色服务。

“没想到供电部门的服务这么快,原来至少需要47个工作日,通过客户经理的沟通、协调,仅用10天的时间就送上了电,使我们实现了当月搬迁、当月投产、次月恢复产能。”位于全省首个千亿级工业园区──贵阳小孟工业园区的中航工业贵州航空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艮说,有了供电企业的快速服务,确保了企业各项生产指标的顺利完成。

“服务力度大、服务效率高,供电部门对小孟工业园区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小孟工业园区办公室综合协调部副部长龙运杰由衷赞叹到。

第2篇: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智能电网;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电力工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能够加快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将电网规划真正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当中,使之既满足电网供电的需要,又不与城市总体规划产生较大的矛盾,这是电网规划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最有效手段。此前由于城市总体规划滞后于电网规划,现有高压线路对城市地块的分割作用明显,如何将现有高压线路归并到规划道路,释放被高压线路占用的地块,已经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另外,各地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电网专项规划与电网规划分别由城市规划部门和供电部门编制,两者由于各有侧重,存在着较大区别,因此很难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一。如何理顺城市电力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为今后城市电力工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使其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 二、智能电网规划对现代城市建设的意义

智能电网的科学规划能对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所需要的电力要求以及保证城市用电的完全性、可靠性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城市智能电网的科学规划及合理设计,还可以做到对城市的发展起到协调作用,解决城市变电站站点、新能源接入及电力线路走廊所带来的问题,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形式。

三、 目前一些城市电网运行时存在的问题

1、遗留问题较为严重

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会有一些遗留问题的存在,主要体现在110千伏及220千伏供电能力不足及其容载较低的问题上。另外还有一些变电站仍然使用单电源来进行供电,对供电的稳定性不能做到保证。另外在对电网进行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随着目前许多城市都启动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但是其发展的速度仍然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2、全面建设城市智能电网困难较大

目前较多城市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都取得了进步,已经完成了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电缆网监控系统等各项技术支持系统。但是要实现全面建成智能电网技术还有较多的问题存在,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较长的距离。

3、电网建设的速度跟不上城市建设的速度

目前各个城市都在迅速的发展之中,但是电网的建设速度还是较为缓慢的。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经常存在将架空线路设在居民楼前后的情况,导致潜在危险的存在。另外还有一些变电站就位于居民楼附近,变电站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将对居民的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干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着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造成电网建设的速度与城市建设的速度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城市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的关系

(一)关联性 城市的发展和规划要求应有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电网支持,而城市电网建设也离不开城市规划的建设规模、性质、形态、发展速度等方面的资料数据,也需要城市规划为其安排必要的变配电设施和供配线路建设的用地和空间。两个规划互为基础条件又互相服务。城市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工作需要穿行,而它们的编制、管理、实施又是以两个不同的部门分头执行的,这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要做好任何一个规划都离不开收集基础资料,处理各种相关数据,研究其发展规律,设想几种可行的方案,分析其建设的经济性,这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方可完成。而城市电网规划又必须是在城市规划的最终方案基本确定时才可能进入实质性的规划程序,所以要达到同步完成需要两个部门间的完全默契的配合与合作。

(二)独立性

城市电网规划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也受到政策因素,人们的习惯势力,外界社会自然环境等影响,它的发展速度,建设秩序都在不断地变化,城市电网要经济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就必须具有实施过程中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应保持其规划的相对独立性,对与城市建设关系相对不很密切的专业技术内容不一定要纳人城市规划之中,以便于规划的编制和随后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三)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分析

可靠性经济分析,即在高可靠性的前提下,研究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最完美的配合。由于供电的中断会给国家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电力系统一直将可靠性作为行业的第一大保证,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疏忽的。同时,电力系统要在满足一定的可靠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费用。对于发电厂而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其任务是,在系统获取最大收益时尽可能提高可靠性;对于用户而言,最重要的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消费最少。但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深化和发电、输电、配电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机制的改变,这种对经济性的保障方法将会遭遇挑战。因为在市场环境下,各市场参与方将更多地关注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其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保障的动机将更多地来自于经济上的考虑而非系统安全性本身。电力系统也一直平衡这两者之间关系,维持电力的可靠性和收益的动态平衡。

五、城市建设规划中电力规划的方法

第3篇: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

关键词:变电站;用电需求预测;电压等级;10kV电网;开闭所;环网供电;电缆排管及通信管道建设;报警系统联网;通信配线光缆线路;小区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U113.5+4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概况

克拉玛依市西南科技园保障性住房工程位于西南科技园区内,经三路南北穿过建设用地。根据《新疆油田公司“十二五”发、供电专项规划》和《克拉玛依市城市供电专项规划(2011-2020) 克白城镇组群》,该项目所在区域用电属于文体中心110kV变电站供电范围,配电电压等级须采用10kV。文体中心110kV变电所站计划2014年投运,容量为2×50MVA,两路110kV电源均引自克拉玛依220kV变电站。变电站站址选在纬四路与经三路交叉口东北侧,距纬四路约30m,距经三路约30m,位于本次项目南北2大地块区域的地理中心位置,经三路东侧拟建有电缆排管。

二、 用地规划布局

克拉玛依新居住区二期用地由居住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构成。

三、 电力工程外配套系统说明

3.1、 用电需求预测

用电需求预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及需要系数法进行预测。

根据本次规划所提供的用地功能及相关控制指标,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指标参考《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考虑克拉玛依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取值取中间值。根据规划中各地块的用地功能、建筑面积、用电指标,该区域计算负荷为4.028MW。

3.2、电压等级

本区域内为三类建筑,用电负荷等级为二级和三级。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区域内实际情况,规划电压等级为10/0.4kV两级供电网。

3.3、 供电电源

文体中心110kV变电站建成后,由变电站引2条10kV电缆线路为西南科技园保障性住房区域提供10kV供电电源。10kV电缆采用(ZRB-YJV22-8.7/15kV 3×240)型,载流量为349A,单条电缆供电能力约5.7MW。在建设用地用电负荷中心设2座开闭所(1#、2#)作为南、北2个地块10kV电源引接点,开闭所采用2进8出结构。其中1#、2#开闭所及其有关线路由供电部门提供,不在本工程建设范围之内。

3.4、 10kV配电网构成

根据该负荷分布情况,设置10kV开闭所4座。单个开闭所最大供电负荷为4000~10000kW,服务范围半径宜控制在250-500米。

开闭所采用手拉手式环网接线方式。环网供电闭环设计,开环运行。开环点根据实际负荷确定。一个电源故障时,开环闭合,由另一路电源供电,每环可带负荷约3000-5000kW。

本区10kV配电线路全部采用电缆穿管敷设,电缆穿管拐弯、分支及直线段每隔80m设电缆井一处。主干电缆采用ZRB-YJV22-8.7/15kV 3x240型,分支干线电缆采用ZRB-YJV22-8.7/15kV 3x120型。

3.5、低压配电电网构成

按地块建设10/0.4kV箱式变电站,变压器容量不大于630kVA,负荷率不大于85%,变电站供电半径不超过250m~300m。小区内路灯采用专设箱变三相供电,微电脑自动控制,节约电能,光源以节能光源为主。低压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低压电缆均采用直埋敷设方式敷设。

地下车库、大型公建等应预留10kV变配电设施用房,并满足有关技术指标要求。需独立占地的10kV变配电设施应结合周边环境统一设计,在保障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做到美观协调。

3.6、变压器设置

地块B内拟设置住宅用箱变1座,变压器容量为630kVA*2;拟设置商业用箱变1座,变压器容量为400kVA*2。

地块F内拟设置住宅用箱变1座,变压器容量为630kVA*2(含商业)。

地块G内拟设置住宅用箱变1座,变压器容量为630kVA*1。

地块H内拟设置住宅用箱变1座,变压器容量为630kVA*2。

地块I内拟设置住宅用箱变2座,变压器容量为630kVA*2。

地块J内拟设置住宅用箱变1座,变压器容量为500kVA*2;拟设置商业用箱变1座,变压器容量为500kVA*1。

地块K内拟设置住宅用箱变1座,变压器容量为630kVA*1,拟设置商业用箱变1座,变压器容量为400kVA*1。

地块L内拟设置住宅用箱变1座,变压器容量为630kVA*2;拟设置商业用箱变1座,变压器容量为500kVA*1。

3.7、节能与环境保护

箱式变电站10/0.4kV变压器采用S11型变压器,较之目前的S9系列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还要降低30%,更适合于负荷波动大、平均负荷率低的地区。

采用高效节能光源免维护照明灯具和微电脑自动控制设备,推广绿色照明工程,可降低照明负荷及用电量。

小区内配电变压器及配电开关采用无油化、低噪声、材料可回收的设备,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采用电缆埋地敷设,避免了树线交叉,减少了电磁干扰和污染,增加了绿地面积,协调并美化了环境。

3.8、供电设施保护

埋地电缆深度为0.8-1.0m,其线路两侧各0.75m所形成的两条平行线内的区域为保护范围。

3.9、 主要工程量及设备

1)10kV开闭所:4座;

2)箱式变电站:13座;

3)10kV电缆线路:6.5km;

4)0.4kV电缆线路:35km。

3.10、问题与建议

本项目所在区域目前为枢纽110kV变电站6kV出线供电。根据《新疆油田公司“十二五”发、供电专项规划》和《克拉玛依市城市供电专项规划(2011-2020) 克白城镇组群》规划原则,本项目所在区域用电属于文体中心110kV变电站供电范围,配电电压须采用10kV等级。目前文体中心110kV变电站处于初步设计阶段还未批复,本次项目须和文体中心110kV变电站同步实施,才能满足本项目所在区域供电需求,故建议加快文体中心110kV变电站的建设进程。

四通信部分外配套系统说明

4.1范围

外配套通信系统设计内容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联网设计、通信配线光缆线路设计、小区监控系统设计、电梯应急电话系统联网设计以及居住区内的通信管道建设等。

4.2设计原则

根据居住区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出发,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利用已建成的通信系统现状,综合考虑其语音及今后各类弱电系统需求,提出科学合理、可实施的通信系统方案,满足居住区内各单体建筑的语音和数据业务的需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网络结构,达到最佳的系统性能价格比。

表10通信管道需求表

4.3通信系统内容

(1)语音通信系统部分

建议在居住区居中位置新建一座约240m2的通信机房,机房配线架设备配置按居住区内总用户量考虑,其余通信设备由各家运营商自行负责实施。

(2)有线电视部分

因居住区用户量大,建议考虑有线电视局站1座,从新建电视局站引主干光缆至各小区光接点箱。

(3)小区视频监控系统

在小区的主要道路口设置室外一体化摄像机,视频监控主机均安装在各区门卫室内,由门卫保安负责监控系统的管理。

(4)火灾报警系统

高层住宅建筑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火灾报警系统线缆均由就近门卫室火灾报警系统主机引来。各小区均由门卫保安负责其火灾报警系统的管理。

(5)电梯应急电话系统部分

火灾报警系统内含有消防应急电话总机,消防应急电话可满足电梯内应急电话的要求,故将消防应急电话与电梯应急电话两套系统合建共用。

(6)通信管道部分

在小区主干道上建设6孔主干塑料通信管道,并与小区外已建通信管道连通;在分支道路下新建2~4孔分支塑料通信管道,为各通信运行商以及物业公司的光电缆的敷设及维护提供便利。

(7)光电缆敷设方式

室外光电缆均穿新建通信管道敷设,无管道处穿钢管埋地敷设。

第4篇: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规划部门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根据《2012年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局规划管理工作实际,在区民评指导组和民评代表的指导下,我局今年民主评议工作以“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工作环境”为主题,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召开民评代表座谈会,填写调查问卷,走访企业单位,组织全体成员学习讨论,查找本部门行风建设存在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向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了梳理归类,一一整改落实。现将我局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自查自纠情况

1、统一思想,强化领导。

我局认真组织学习市、区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的有关文件精神,把民评工作列入日常业务议程,作为行政长期抓、深入抓的重要工作之一。及时召开动员会,成立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规划分局2012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局今年民评工作指导思想、评议内容、组织实施、评议方法等,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下一步民评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我局以“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工作环境”为主题,运用各种载体,宣传新城规划编制及规划部门行评工作的做法。在区政府网站上公开了《2012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存在重点问题的整改承诺》,及时刊发政风行风简报信息8期,宣传行风评议工作动态情况,适时向区人大、政协及来我区参观考察的新闻媒体、考察团汇报宣传新城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政风行风及规划编制工作,收到了较好宣传效果。

3、敞开大门,征求意见。

(1)广开言路、加强监督。对外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公布了联络员名单和电子信箱,在区政府信息网上公开了规划审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服务承诺。

(2)聘请行风监督员,召开座谈会。为了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我局聘请了10位民评代表为我局行风监督员,并邀请区民评检查指导小组和民评代表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各代表意见和建议,还主动邀请各代表到我局了解政风行风工作开展情况。

(3)主动征求意见,开展问卷调查。我局民评结合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主动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40份,收回36份;积极走访华映光电等相关企业单位,了解基层情况,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查摆在政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及查出的问题

我局通过认真排查存在问题,汇总前期征集的意见和建议,共征集3条意见建议:

1、要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开放现代、宜居宜业滨江滨海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城。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应重视教育用地的规划,多争取保留教育用地。

3、进一步加大规划成果宣传,增加规划业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做到“阳光规划”。

整改落实情况

我局针对征集的意见和查找出来的问题,多次召开局党组会和局务会,反复研究,逐条分析,查找原因,反复核实。对需长期整改的问题,限期解决;对能立即整改的建议,马上进行了整改;对需多个科室解决的问题,做好协调工作。

1、对加快推进新城规划编制的问题,我局从两个方面加快推进:

(1)立即组织专人开展新城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内容包括新城总体概念规划、三江口组团城市设计、闽江口组团城市设计,规划范围涵盖了包括快安、马江、长安、琅岐,仓山的城门及盖山,长乐营前、潭头、文岭、梅花、湖南、金峰,连江琯头等区域总面积约为740平方公里的面积。在新城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市委周宏副书记多次带队现场踏勘,听取汇报,做出悉心具体的指导。目前设计成果已于2012年2月14日向市委进行了汇报,并于2012年3月22日向省委、省政府进行了汇报。2012年4月16日还征求了省内专家的意见,并于2012年4月17日上报市规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同时我局还于2012年5月4日征求各区县领导、市、区直部门意见,并将意见融入到规划成果当中。规划成果已提交市政府审查通过并上报省政府审定,我局将积极跟踪上报审批情况。(2)开展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工作,快安、南台岛、亭江等区域之前已编制过控规,但鉴于新城总体概念规划对原规划布局调整较大,且新执行的控规编制标准及体系发生变革性变化,此次控规的全覆盖对原控规进行修编或重编。同时针对近期重点开发的三江口组团、琅岐岛等区域先期开展专项规划工作。特别是琅岐到的规划,重点针对防洪排涝、道路竖向、河道蓝线、供水工程、污水工程、雨水工程、电力工程和燃气工程等进行专项规划编制,以便为环岛路等近期重点工程的实施提供指导依据。

2、对重视教育用地的规划、保留教育用地的问题,我局前期分局配合区教育局完成了师大二附中建设一级达标校的用地扩征、福三中江滨分校的建设审批工作;完成了亭江第二中小学项目选址及方案审批、琅岐中学扩建审批、琅岐中心小学二期项目用地审批等工作;同时为了配合区大桥、机场二期安置房等重大项目建设,我局还按照新城规划的要求,初步确定了君竹小学、罗星小学、和平小学等学校的安置选址用地。随着,新城建设对开发区教育事业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局将继续配合区教育局完善区教育专项规划,并按照规划要求继续推进师大二附小、实验小学等扩建、提升工作。

3、对进一步加大规划成果宣传,做到“阳光规划”的问题,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第5篇: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

今年是我省十分特殊的一年,年初遭遇的历史罕见特大低温雪凝灾害,一度对我省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在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总值增速从一季度下降2%扭转为前三季度增长8.6%。正当全省经济呈现全面快速恢复性增长的时候,9月下旬以来,我省又受到了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影响,部分行业尤其是部分工业行业增长出现下滑,给全省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但是,从总体上看,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并没有改变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全省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重要经济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中央针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果断决策,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根据中央要求,省委、省政府及时制定出台了具体应对措施,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将为我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我省的需求结构特征和在工业结构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也有助于我们克服困难、战胜危机。从总理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分析看,排在第一位的是外贸出口,第二位的是固定资产投资。从我省来看,虽然近一段时间外贸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外贸出口占我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小,外贸出口下降对我省经济增长影响有限;10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前三季度下降3.2个百分点,而我省不降反增,特别是随着贵阳至广州两个快速通道项目的实施,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预期,这有利于我省加大招商引资,扩大投资需求;1―10月,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6%,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在工业结构方面,近年来我省依托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组合良好的优势,培育了电力、煤炭、有色、冶金等一批支柱产业,并在产业上下游之间形成了联系较为紧密的产业链,焦炭、化肥、钢铁、铁合金、工业硅、金属铝停产减产,主要是受急剧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性措施所影响,相对于其他省来说,我省资源约束矛盾并不突出,受其他外部因素的牵制也较少。随着市场恢复平稳和国家最近出台政策的见效,相信这些行业将会逐步得到恢复。

因此,尽管当前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但只要全省上下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进、排难而上,统筹兼顾、沉着应对,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努力把工作做在前面,千方百计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总的是要认真落实总理提出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工作要求,重中之重是要切实抓好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制定出台了我省的贯彻落实意见。具体来讲,就是要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这项工程被中央摆在了十项措施之首,也是我省大力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将其摆在十分重要的突出位置来抓。

一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大力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在我省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是总书记、总理亲自批示部署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我省人民的深切关怀,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保证质量、扎实推进的要求,在确保完成今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任务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全面启动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二是要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加快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积极争取国家补助,多渠道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廉租住房供给,坚持租售并举、以售为主,力争到2011年解决27.4万户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三是要加快地质灾害危房搬迁。我省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危房户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必须痛下决心尽快消除这一安全隐患。省财政拟安排资金4.23亿元,专项用于地质灾害户危房搬迁,今冬启动第一期搬迁计划,同时积极争取列入中央专项,明年启动第二期搬迁计划。

四是要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我省盘江、水城、六枝3个中央下放煤矿矿区共有棚户区居民23044户,面积112万平方米。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在用好国家安排投资的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明年全面完成全省棚户区改造任务。

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农村公路、水利、沼气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四项工作。

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耍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到2012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明年要确保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新开工建设一批“滋黔”工程,完成小(2)型以上病险水库治理任务;要在加快8个在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同时,争取新开工建设盘江灌区。要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明后两年再新增解决500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今年底前要编制完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确保明年启动实施。要在抓好大方县朱仲河等地下水开发利用试点的基础上,启动建设铜仁、毕节地区31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地下水水源点。积极开展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施长距离管道送水的高效集约用水项目建设试点。

在农村沼气建设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加快实施户用沼气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多户共用的大中型沼气池,到2010年新建户用沼气池100万口以上,大中型沼气工程150个以上,建设农村沼气服务网点7500个以上。

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整合各方力量,在确保今年完成3万人搬迁任务的基础上,明后两年各完成4万人的搬迁任务。继续扎实抓好33个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扶贫试点。

同时,要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工程、通邮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和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在铁路方面,要紧紧围绕构建快速铁路系统,大力推进贵广快速铁路建设,集中力量做好贵阳至昆明、贵阳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和贵阳至重庆、贵阳至成都快速铁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加快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六沾铁路复线、黄织铁路等项目建设。

在高速公路方面,要紧紧围绕建设高速公路体系,加快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和坝陵河大桥、茅台高速、贵阳绕城高速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年底前完成全省骨架公路网规划修编工作。力争我省已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高速公路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建设投入机制,加大省财政投入力度,从今年省财政新增财力中安排5―10亿元(视年终财政收入状况确定)作为地方高速公路建设资本金,明年起列入基数,逐年同步增长。力争明年新开工建设高速公路650公里,完成投资185亿元,比今年增加65亿元。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00公里,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要加快六盘水机场、毕节机场、遵义机场和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城市电网建设和改造,提高城市电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

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力争明后两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县级妇幼卫生保健院,同时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事业、卫生监督机构、艾滋病关爱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教育方面,要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明后两年建设一批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和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对“普九”验收初步查出要解决的问题,各县、市要下决心一揽子解决。年底,省财政将给各县、市再安排一些“转移支付”资金,各地使用这笔资金要优先用于解决“普九”问题。

在文化方面,要重点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力争国家在明年将我省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12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和补助资金全部安排到位。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计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明后两年再启动实施一批项目。

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

目前,我省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节能减排任务压力很大。为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10月31日,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研究部署。

在节能方面,重点是要围绕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一批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能量系统优化改造工程、节约或替代石油的重点技改工程、重点耗能行业利用工业废渣生产节能建材工程、利用成熟技术改造现有生产工艺的工程和工业节水项目,并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改造。同时,继续抓好我省列入国家规划的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基地项目。

在减排方面,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底省财政再安排2亿元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上原来安排的1亿元,共3亿元。并且这3亿元明年进入财政预算基数,以后逐年增加,力争明年基本建成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同时,抓紧完成尚未开工建设的56个垃圾处理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明年全部开工建设。在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等重点流域新开工建设一批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在生态建设方面,重中之重是要抓好我省列入国家规划的5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的工作,确保按计划完成治理任务;同时加快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以及长治、珠治和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努力遏制水土流失的势头,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公共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园区)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国际大射电望远镜项目。

二是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农副产品深加工、重大装备本地化和烟酒工业发展、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的项目。加快高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重点支持医药、电子、装备制造、信息化建设和原材料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发展。

三是要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支持黔东南州和梵净山地区旅游公路建设,加快重点旅游城镇整治和建设,省级财政重点支持荔波县城、茅台镇整治和建设。

四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围绕贵广快速铁路和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等重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交通节点,抓紧建设一批物资集散中心和物流园区,重点支持粮食仓储设施、粮食现代物流、食用油仓储及物流设施、农产品冷链物流以及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扎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今年年初我省遭遇特大雪凝灾害,虽然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将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比较小的程度,但也暴露出了我省抗灾承灾能力弱、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下一步,要大力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按照灾后恢复重建方案,进一步抓好因灾受损行业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二是要大力提高抗灾承灾能力。根据我省自然地理条件,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对电力安全的影响,完善适合我省省情的电力建设标准和规范,合理提高电网设防标准,增强电网抗灾能力。年底前要确保全面完成贵州电网抗冰加固工程任务。要高标准建设高速公路,改善公路物流条件,增强公路交通的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管网抗灾能力。

三是要完善抗灾救灾应急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公共安全领域科技攻关和关键技术研发,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

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

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的落实。

一是要按照国家确定的价格收购稻谷和玉米,认真组织好农产品储备收购工作。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明年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和较大幅度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等标准的政策。

二是要在认真落实中央财政明年继续增加对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特殊对象补助水平等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对农村低保的支持力度。明年全省安排农村低保资金约20亿元。

三是要妥善安置国有破产企业职工。省委、省政府决定,省财政安排5亿元资金用于安置省属国有破产企业职工,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后再慢慢处置破产企业资产,破产企业的土地等资产处置变现全部上缴省财政。

四是要切实抓好中央对优抚对象、建国前老党员和、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以及农村孕产妇等相关补助政策的落实。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中央决定,从明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允许所有地区、所有行业的企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准备,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抓好落实。

积极争取银行信贷

对经济发展的支持

中央已决定将货币政策由从紧调整为适度宽松,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并从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改进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扩大信贷规模的机遇,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加快经济发展。

第6篇: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

【摘要】生态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因其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体现。加快发展青海生态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青海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生态立省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海;生态旅游;思考

一、生态旅游及其特征

“生态旅游”一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1983年首次使用,并于1986年的墨西哥环境研讨会上得到正式承认。按照生态旅游学会1992年对生态旅游所作的定义,该术语主要包括三层意思:一是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是有特殊目的的旅游活动;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局限于区域的景观、景物(如山、水、生物资源等),也包括区域的人类遗产、人文景观等(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三是生态旅游是在传统的大众旅游和自然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加重视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和有机联系。可以说生态旅游是人类先进的生态文明所追求的精神享受的旅游。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有如下特征: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31生态旅游鼓励“互动式”参与,需要旅游者广泛接触大自然,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既充分欣赏、享受生态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又积极充当人文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者;41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以及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责任;51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品位旅游,旅游者一般具有较高文化素质,通过观赏自然人文景观,从中获取自然、人文知识;61生态旅游中的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强调突出自然本色,参观游览活动以自然生态本色为中心,所需要的旅游设施简单,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的1/4左右。

二、青海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与问题

青海作为以地文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景观旅游资源集合区和以历史文化为脉络的文化旅游资源集合区,发展生态旅游业潜力巨大。近年来,青海省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为先导,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着力构建绿色经济生态系统,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着力培育了一批旅游精品一是打造观光旅游精品。形成了以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经典巨作———环青海湖风光和体育旅游圈;以清凉、健康、生态、人文、旅游为丰富内涵的环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圈;以青藏铁路为纽带,以大旅游的思路开发青藏高原独特的历史文化、雄浑的山河湖泊、丰富的高原生态、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等旅游精品———青藏铁路世界屋脊旅游带;以贵德为核心,以“清清黄河”为主线,加快开发了黄河沿岸的自然风光、撒拉族风情、温泉疗养、宗教文化等旅游产品,形成了黄河文化旅游带;同时,开发连接龙羊峡、拉西瓦、尼那、李家峡、公伯峡等梯级电站的黄河上游水电明珠工业旅游带。积极培育以玉树、班玛林区、年保玉什则湖、阿尼玛卿山等景区为重点,深入挖掘高原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积极推进了玉树嘛呢文化景观和“三江源”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重点开发观光、生态、科考、猎奇、探险、登山等旅游产品的三江源生态旅游区。

二是打造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精品。充分利用独特的高原风光、优良的植被、水和空气,突出生态特色和少数民族民居的优雅舒适风格,建立了以青海湖、贵德、金银滩、互助、循化、海西等为重点的一批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实现了由过去传统的“点”向片区发展转变,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会议、度假、休闲游相结合转变。

三是打造城市旅游精品。按照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现代文化三者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要求,精心组织城市建设,实施了格尔木、西宁等城市总体风貌改造、绿色通道和节点建设工程,配套城市服务功能,增点留客,使之成为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是打造运动休闲旅游精品。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运动型、体验型旅游转变,高起点策划、高质量推出了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等旅游项目,增加了参与性、娱乐性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精品内容。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强化

近五年来,青海省投入巨资,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715亿元。公路通车里程达513万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发展到215公里,“两横三纵三条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基本建成。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兰青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即将竣工,柴木铁路、西格段复线及电气化工程和玉树三江源机场开工建设,西宁和格尔木机场改造工程完成。公伯峡、尼那、拉西瓦、积石峡等大中型水电站、大通华电火电、格尔木燃气电站和官亭至兰州750千伏、乌兰至格尔木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和玉树州电源电网建设等重点电力工程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基本实现大电网覆盖下的户户通电。建成黑泉水库和盘道水库,开工建设“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固定电话突破100万户、移动通信用户突破200万户,实现了乡镇和行政村全部通电话。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一批道路、防洪、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煤改气等城镇设施建成使用,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旅游管理体制创新积极推进

成立了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对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决策和监督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执法、统一营销,在景区制定并严格执行了旅游经营资格准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同时,按照旅游资源国家所有、政府管理、企业经营的思路,于2007年对老爷山风景区实施了旅游开发权转让。并着手制定州县乡镇的旅游发展规划,精心对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着力探索旅游开发“国有民营”的新路子。

(四)旅游业与农业实现了合理“嫁接”

坚持旅游业与农业的合理“嫁接”,以发展农家生态休闲旅游、无公害农产品、旅游商品等为重点,实施了海东农业生态示范观光带,不断规范临近旅游景区的农家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接待点。开发了以冬虫夏草、大黄茶为主的中药材,以沙棘、高原猕猴桃为代表的优质水果,以郁金香等优质花卉苗木等为特色的旅游商品。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西宁生物园区的投资建设。

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作为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青海省的生态旅游也亟待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对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认识问题。“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比较流行,因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重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当旅游者把旅游资源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去消费时,其认识上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就会造成旅游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加剧甚至激化旅游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2、系统的生态旅游专业规划问题。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是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打造旅游精品的基础。然而,在开发中,许多地方重视旅游本身及相关产业的布局规划,而忽视生态建设规划。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气氛不协调

3、科学的管理机制问题。目前,许多景区所有权、规划权、开发权、经营权集于一体,其对资源保护与开发仅仅依靠财政的投入和经营收入,无法对资源实施最有效的保护和长远的开发,旅游经营管理主体缺乏活力与生机,出现了有的资源因无序开发而耗费巨资进行整治、有的资源则长期闲置等诸多问题。4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投入作保证,但由于资金短缺,导致旅游景点景观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特别是交通、排污等设施较为落后,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51生态旅游专业人才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对产品设计有专业化的要求,涉及旅游学、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技术较为复杂。但目前既懂生态学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三、加快青海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建议

(一)高点定位,精心编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并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资源环境保护观,视人为自然生态的有机成分,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在具体规划上,要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对全省旅游资源价值、市场潜力以及旅游开发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并在对各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的基础上,按照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按照生态旅游的规划模式,制定符合生态旅游目标的全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水资源和能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种专项规划,实现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统一。

在具体项目上,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各景区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对于景区内人工景物,包括一些功能服务设施的规划,要纵览全局,取舍得当。对一些生活设施,除了必要的休息座椅、小桥、公厕之外,则尽量减少人工构筑物,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在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创新上,要抓住青海省旅游资源殊的自然属性,找准旅游资源中不同的文化特性,包装渲染其稀奇独特的品质,使旅游产品既美丽多姿又富有神韵,既统一品牌又具有不同的气质。在艺术形式和手法上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旅游规划建设上的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及建造艺术,以规划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以青海湖、鸟岛、塔尔寺、江河源、昆仑山、宝隆滩、可可西里、原子城、柴达木万丈盐桥、巴隆国际狩猎场等优势资源为基础,发挥资源的垄断性作用,突出一个“特”字,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以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为主线,依据产品的关联度,增加产品组合的深度和宽度,增加生态旅游产品的内涵。

(二)创新机制,提高旅游资源配置和运作水平

实行旅游资源“国家所有、政府监管、企业经营”三权分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国家对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的原则下,按照各类景区的性质,区别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模式,对坎布拉、盐湖城资源等级较高、各方面条件较为成熟的旅游资源,在现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分开。对尚需大量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的三江源、环青海湖等旅游资源,则按照保护旅游资源及其特色和永续利用的原则,大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通过经营权转让,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提高景区开发、保护、管理水平。在经营权转让中,坚持采用公正、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旅游资源开发经营者进行遴选,使信誉好、实力强、理念新的企业取得经营权,确保开发档次,并以契约形式明晰责权,防止出现新的政企不分现象。同时,加强对经营者的投资与经营行为的有效监控和帮助,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依托优良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强势品牌

具体讲,可以借助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中国夏都的品牌,同时结合青海湖、塔尔寺等著名景区(点)的观光游和休闲度假游,通过多个渠道、多种媒体,包装宣传青海省的生态旅游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打造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并加强与各地旅游机构和旅行社的合作,形成生态旅游热点。一是建设“中国夏都”精品旅游区。有效利用景区与城区融为一体的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丰富旅游产品,将其建成中国避暑胜地、文化遗产与文物古迹的珍藏之地、郁金香和藏毯艺术的展示之地,打造西宁市旅游后花园的重要载体。综合开发并展示昆仑文化、柳湾文化、卡约文化。加快黄河上游河道整治与利用,建设水上休闲娱乐运动项目,建成集水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住宿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区。二是建设青藏铁路世界屋脊旅游带生态游览和宗教文化精品旅游区。整合沿途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全力打造以体验沿途宗教文化和生态文化为主,集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探险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区。三是建设“三江源”生态精品旅游区。积极培育以玉树、班玛林区、年保玉什则湖、阿尼玛卿山等景区为重点,深入挖掘高原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重点开发观光、生态、科考、猎奇、探险、登山等旅游产品的三江源生态旅游区。

(四)增加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旅游投入机制,在发挥好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中外投资者和民间资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加强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加快三江源机场建设步伐,缩短到三江源的空间距离;建成兰青铁路复线、西格铁路复线;争取建成格敦铁路、西宁机场二期扩建、花土沟机场,形成完善、稳定、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能源支撑体系和信息化网络体系;进一步改善城市中心区交通状况。二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构建中国西部高原生态旅游屏障和度假名省的要求,加大会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游乐场、步行街等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区域内交通、通信、宾馆、饭店、公园等设施档次。进一步加快通信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实现所有旅游景区的有线、移动通信无缝隙覆盖。三是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继续实施城镇风貌改造工程,形成具有当地民族风格的城镇建筑特色。大力实施城镇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城镇亮点。同时,加强对城区、景区及沿线周边镇、村的整治、改造与建设,承担为景区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减轻景区内资源承载的压力,逐步构建“景内游、景外住”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充分利用青海省生态环境优势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国际黄河极限挑战赛等优势品牌,坚持用大旅游理念发展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着力打造“一乡一色、一村一品”农家乐精品,促进农业与旅游互动、城市与乡村互动,形成生态旅游新格局。

(五)营造环境,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11加强生态教育。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在小学、中学教育中增设生态保护和建设教育内容,同时,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全社会生态环境教育,以明确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游客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2、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不懈地抓好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解决涉旅安全、市场秩序、卫生防疫、“三废”排放等突出问题。搞好城市和景区垃圾、污水的无公害化处理,在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和城镇居民中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烟尘和噪声排放,保护好青海省优质空气和水源。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对生态保护区的开发,要根据环境法律,规定哪些部分可以开发,哪些部分严禁开发以及开发的规模、开放的季节和可接待的人数等等。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制度、舆论监督等制度,保护并优化环青海旅游生态环境。

3、防止盲目开发,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一方面,在开发初期就应通过技术手段使景区设施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要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美学原则为指导进行限游模式开发。限游模式的规模要根据环境承载力来确定。由于承载力随着季节而变化,而且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旅游者行为模式、设施的设计与管理、环境的动态特点、目的地社区的态度变化等。所以每开发一个旅游景区,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其独特的环境特点,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以最终决定其承载力的恰当类型和水平,然后以环境保护为基础进行规划,加强可持续管理,使旅游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同时,在同一生态旅游地内根据环境需要定期调整旅游线路,使旅游区内的资源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延长资源的衰退周期。

4、建设高素质的生态旅游人才队伍。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他们对于提升生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地形象、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有着重要作用。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请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生态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青海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此同时,还应尽快建立专业化生态旅游旅行社。旅行社是联系旅游者与旅游产品的纽带。由于生态旅游的特殊性,为生态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导游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旅游服务机构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态旅游经营组合经验,以及相关的硬件设施,这都对传统旅行社大而全的业务功能提出了挑战。在生态旅游个性需求日益明显的时代,组建专门从事生态旅游的旅行社进行营销与管理势在必行。

(六)加快发展产业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化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生态产业,繁荣循环经济,并与创建生态省密切结合起来。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生态旅游必须逐步大众化,必须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密切结合,科学地拓展其内涵,以便于实现产业化。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关键是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实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结合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态势,青海省大力发展产业生态旅游是实现生态旅游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因为对于旅游目的地地区而言,它实现了生态产业、生态科技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旅游价值,获得了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客源地区来说,有利于学习先进地区的生态产业、生态技术和生态管理模式,加强区际文化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客源地生态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生态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对策发展产业生态旅游:加大宣传力度,推进产业生态旅游发展,进而促进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开展产业生态旅游的系统化科学理论研究,为产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建设产业生态旅游认证制度,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生态旅游综合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等.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15.

[2]刘家明,杨新军.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规划初探[J].自然资源学报,1998,(14).

[3]刘薇.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游客管理对策分析[C].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2003:155—159.

[4]黄继华.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

[5]张朝枝.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特点及策略[J].社会科学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