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专项规划范文

水利专项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专项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专项规划

第1篇:水利专项规划范文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领会更加深刻。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第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妥善处理与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二,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把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更加注重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和创新水利发展与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体制机制,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健全法制,依法治水,提高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全面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更加注重全面统筹协调。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洪排涝等关系。

第五,更加注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根据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坚持民生为先,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保障问题。

二、充分认识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比较,“十二五”规划编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国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总体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所面临的大环境。要把握这些发展基础、动力等的变化,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编制水利发展规划,研究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阶段,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明确“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水利各项事业发展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基础规划依据,是我们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发展思路、目标、措施和各种保障条件进行肯定的最好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水问题,需要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涉及规划思路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改革措施和政策保障。

第一,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总体目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等,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民生水利以及水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客观分析和评价江河防洪形势、水资源供求状况、水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新要求,找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确定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二,要重视对重大水利问题的研究。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主要包括新时期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强化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利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重大水利课题研究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规划编制所采用。

第三,要认真研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制定规划思路和规划目标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调查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总体目标既要切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体现浙江水利特色,在规划目标上发展创新。在制订水利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要合理安排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搞好规划布局和确定发展重点是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好城乡、区域水利发展,特别要注重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突出水利问题。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突出问题,譬如沿海平原的洪涝灾害、杭嘉湖平原的圩区整治,要作为“十二五”期间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予以研究。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保障措施。对策和措施是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内容。对策措施既包括各类工程建设措施,也包括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对策措施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要避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端,从实际出发,把工作做深做实,力戒空话套话。一个好的发展规划,要深化到有论证充分的项目、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可以求绩问效的问责目标。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标准完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第一,要深入学习,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背景,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做好水利“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提高对新的发展观和发展内涵的认识,提高对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要学习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深刻理解我省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布局。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单位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这次会议上,成立厅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由规划计划处负责归口管理,会同有关单位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厅有关处室、单位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全省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在今后召开的全省水利规划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

第三,广泛沟通,加强协调。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涉及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因此,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中,要及时了解水利部和省发改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了解相关行业部门的对水利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各地水利发展的重点和需求。要做好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衔接,与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与已批准的相关水利规划相协调,特别要注重水利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引导、对农业农村的服务、对资源环境的保障。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做到“上(上位规划)下(下位规划)统一,左右(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协调”。

第四,社会参与,集思广益。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要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作为对水利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厅里将组成由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专家咨询组,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审查等方面的作用。

第2篇:水利专项规划范文

论文摘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完善养护专项规划,加强日常维护,完善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方法,就能促进水利工程设施良性运行,为灌区经济发展服务,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

(一)水管单位管理人员匮乏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多数水管单位技术人员为1~2个,部分没有技术人员),且职工队伍整体上学历层次偏低,组成人员多是改革分流人员和退役士兵,整体文化程度较低,能力欠缺,又缺少相应的待遇来吸引高素质人才,导致工程日常巡查、巡堤查险面临缺位,特别是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二)水管单位与维修养护公司尚未完全适应新的体制机制

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一时难以改变,不能及时适应新的体制,给维修养护制度的执行带来一定的阻力和消极影响。目前,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责成直属局所属维修养护公司承担,缺乏竞争机制,维护公司实力不足,难以达到水管单位的要求,管养双方矛盾不断发生,有的甚至出现关系倒置,从而导致工程完成质量和进展速度无法令人满意。

(三)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的全面性和经常性不能保证

工程日常维修养护是工程正常运行的保证,由于经验不足,实施尚不规范,日常养护的实施在时间上不连续,多数是阶段性的实施,短时间突击完成后,其余时间基本空白在空间上不全面,部分工程没有进行及时养护,丢掉了日常的本意。

(四)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方法不完善

维修养护管理制度对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作了专门规定,但在具体编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人工预算价格仍采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人工单价,严重偏低,远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导致工程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而人工预算价格政策性比较强,又不能轻易改变专项方案编制无规划与标准依据,随意性较大,且专项费用所占比例不明确,不利于逐步改善工程面貌日常维修养护方案基本套用《定额标准》编制,导致与实际实施有偏差。按照《定额标准》编制的日常维护方案以材料消耗为主的,而实际多是以人工为主,二者矛盾,从而导致工程量认定难度大,日常维护极为分散,线长、面广、总量大,而具体到某一个点上,工程量又太小,工程量无法详细计量。

(五)维修养护技术资料欠规范

维修养护管理制度对技术资料的归档范围与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技术资料的整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表现在:水管单位下达的月度任务书内容不细、技术要求不明确、操作性不强等经常性检查内容不全,记录不详细月考核内容不全,质量控制不严格、记录不详细等维修养护前后对比照片、声像资料偏少维修养护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劳务、材料、机械等原始凭证或记录不全等。从而导致完工工程量、结算、验收等资料缺少支撑,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维修养护工作全过程。

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各级单位应加强维修养护有关法规、制度和理论宣传与培训,使管养双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突破旧体制下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坚持新体制,适应新机制,规范操作,妥善处理维修养护中遇到的问题,保证维修养护制度落实到实处,实现标准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二)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为适应管养分离后的工程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工程管理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措施为:大力引进人才。对主要业务部门要给予政策倾斜,建议满编运行,必要时适当调整增加编制,以满足日益繁重的业务量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采取脱产进修或集中组织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分层次对水利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使现有的管理人员尽快掌握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新知识、新技能在重要技术岗位建立资格管理制度,制定岗位任职条件,实行持证上岗。

(三)制定详细的维修养护专项规划

工程维修养护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改变工程面貌的基础,水管单位应尽快制定维修养护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专项规划应包括堤防维修养护规划和水闸闸区规划,专项设计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实施时应有计划、有重点,以达到尽快改变工程面貌的目的。

(四)调整和完善日常维修养护方式

针对日常维修养护要保证全面性和经常性,以及工程巡堤查险的需求,建议将日常维修养护划分为日常养护和日常维修两部分。日常养护是指以人工和使用简单工具为主的项目,对工程小缺陷进行修补,以工日计量,日常养护主要通过雇佣护堤员来实现,护堤员应相对固定。护堤员在负责工程日常养护的同时,也要负责日常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报告。护堤员的具体职责由各水管单位和养护公司共同制定。护堤员的管理由养护公司负责,其报酬由公司通过支付工程施工人工费的形式实现,经费来源由水管单位在月度任务书中以工作量(人工)形式下达给养护公司。日常维修项目,是指以材料为主的项目,原则上每月实施一次,水管单位在月工程普查(与月考核同时进行)的基础上,以月度任务书形式下达给养护公司,实施完成后,由水管单位进行月考核。

(五)进一步完善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方法

建议上级给予政策,据实调整人工预算价格,以满足实际需要在确保工程不老化、不退化及工程安全运行前提下,尽可能多做专项来解决历史欠账问题,以利于改变工程面貌改善日常方案编制方法,建议上级允许以定额为基础,对定额中的项目、内容和计量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和修改,以解决与实际实施不符的问题,即日常方案中以人工消耗为主的项目预算直接以人工费的形式编制,以材料消耗为主的项目参照定额标准编制。

参考文献

第3篇:水利专项规划范文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今年我市先后遭受汛灾、重大旱灾和台风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

重损失,暴露出了我市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亟待提高。为切实抓好20__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期治水方针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为重点,切实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

伐,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冬明春,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和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灾之年促大干,高标准完成中央、省规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和全市除险加固工程项

目,完成全市大中小型灌区整治和渠道清淤,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新增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排涝面积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改造中

低产田8万亩,解决1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提升防汛抗旱、饮水安全、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设施水平。

三、建设重点

1、确保完成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任务。一是要切实抓好中央、省补助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加快已开工工程的施工进度;抓紧做好﹡﹡水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扫尾验收工作;对未开工的省规划内的一般小㈠型和小㈡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要积极筹措资金,尽快组织实施,在12月中旬前开工,确保明年汛前完成。二是抓紧实施市政

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市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下达的60座水库和4条堤防的除险加固工程,确保明年汛前完工。三是按上级要求,在20__年3月底前,

完成已列入水利部最近编制的《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内83座病险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和核查工作,在20__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和审批,在3年内完成除险

加固任务。

2、扎实做好各类规划和预案的编制。各地要科学编制农田灌溉专项规划。针对各类灌区,尤其是中小型灌区在今年抗旱工作中暴露出来的抗旱服务能力低下的现状,加强农田

灌溉工程建设。依据农田灌溉专项规划,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灌区渠系配套建设,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的防汛抗旱保灌能力。各地要成立以县(市、区)分管领导任组长[文秘站:]、各

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田灌溉专项规划编制小组,落实规划工作经费和编制人员,用一年时间完成编制工作。通过专家评审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指导辖区内农

田灌溉工程建设和改造的法定依据。

3、切实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渠道清淤。针对今年抗旱工作中存在的渠道清淤不到位、渠系渗漏严重等问题,各地要加大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渠道清淤的力度,继续抓好﹡﹡

灌区等国家投资项目的建设。有组织地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提高渠道输水能力,恢复有效灌溉面积。本着“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采取政府补一点,群

众自筹一点和“一事一议”等方式组织受益群众对灌区进行渠道维修和清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以资代劳或由用水户协会组织设立渠道清淤专项基金,由专人管理,专业队伍

施工对渠道进行清淤。全市大中小型灌区必须进行全面整治,对有渗漏、较易发生滑坡、塌方的险工险段要进行加固处理,对所有渠道都必须彻底清淤,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和田间

灌溉效率。

4、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搞好省级农村饮水解困二期项目验收工作,认真组织编制上报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可研报告及实施方案,抓紧做好施工前期准备

工作,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各项建后管护措施。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内结合新农村试点村的饮水安全建设,力争解决1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5、切实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各地要高度重视水源工程建设,对库容淤塞的小型水库和小山塘进行清淤,恢复库容,增加蓄水量;要科学规划,采取拦、蓄、提、引等多项措施

兴建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因地制宜兴建机井泵站,打抗旱井,开发地下水资源。抗旱期间建设的水源应急工程,要进一步予以规范和完善;新建设的水源工程要符合规程规范,水

行政部门要加大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做好勘察设计和施工指导。

6、积极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试点工作。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是今后十年农村水利工作两件大事之一。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扶持引导农民参与用水管

理改革,组建农民用水协会。每个县(市、区)重点抓好10个县级农民用水户协会示范点,在今年12月前完成示范点的组建工作,市里在12月中旬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试点工作

进行验收。通过试点示范,大力推进农民参与用水改革,力争到20__年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工程

由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今冬明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和“防汛、抗旱

、冬修”三位一体的责任制,建立部门负责和技术负责制,严把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质量关。要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谁受益,谁投劳”的原则,有计

划,有组织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这项工作长期化、制度化,确保水利设施的兴建、维修和管理良性运行。

2、深入调查,科学制订规划。各地要根据近年来水旱灾害的特点,深入基层,认真调查,摸清底细,理清主次,确定目标。特别是针对今年抗旱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

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编制各县(市、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

3、创新机制,拓宽投资渠道。继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老建扶贫、移民安置等专项资金,新建

一批水利工程。积极引导受益群众投资投劳,建设一批小型水利设施。不断探索水利建设市场化运作新路子,扶持发展民营水利,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兴办水利事业。结合农村用水

户协会组建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建设、谁拥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进一步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采用拍卖、租赁

、承包等形式盘活水利资产,不断开发建设新水利项目,形成水利建设良性运作机制。

第4篇:水利专项规划范文

(一)准备工作。由县政府统筹安排,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并确定技术协作单位,县扶贫、财政、规划、住建、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配合,开展业务培训和基础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落实工作经费。

(二)调查摸底。由技术单位和镇村干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移民搬迁规划、腾退农村宅基地及其它拟腾退的外业调查,建新区调查摸底,图斑标注,地类核实。

(三)建立台账。由镇村组人员协助,对照影像图进行判读,量算面积,实地到规划期内拆迁的建设用地现场调查,统计提取建设用地图斑内住户姓名、人口、村组、计划腾退时间、建设用地面积(其中宅基地面积、附属物面积)、享受移民安置政策金额详细信息等,以村为单位建立拆旧和建新台账(台账姓名和移民安置姓名一致)。

(四)统计汇总。将台账信息统计到村组,对规划期内涉及的具体拆迁户的图斑和面积汇总,对安置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预留用地等,按照建新年度计划的要求进行汇总。

(五)编制文本、建设数据库。编制县陕南移民搬迁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文本、专项规划图和土地复垦规划图;建设陕南移民搬迁专项规划数据库。

第5篇:水利专项规划范文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 规划内容 规划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38-01

自2009年以来,湖南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已进入第四个年头,目前2011年度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正处于项目申报阶段。从前两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果来看,湖南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际内容较为单一,还是停留在基本农田建设上,未跳出以往土地整理的范畴。究其原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缺乏科学合理的综合整治规划作为引导是重要的一方面。为保障农村综合整治有规可依,笔者认为有必要理清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目的,建立合理的规划体系,明确规划的具体内容。

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目的

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应达到以下目的:(1)以规划为龙头,指导土地综合整治,引导新农村建设;(2)促进农村“一化三基”建设;(3)建立城乡统一的规划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4)建立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体系。

2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体系

为达到农村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笔者认为规划体系可概括为“三个层次,九规合一”。“三个层次”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应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专项规划三个层次;“九规合一”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体系规划等九个子规划通过有机组合、系统综合形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体系。

3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内容

3.1 总体规划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项指标的基础上,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潜力、土地供需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目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2)划定土地用途管制区;(3)落实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指标;(4)落实城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确定农村居民点数量、用地规模及布局,划定城乡建设增减挂钩区;(5)安排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及用地布局;(6)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7)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区。

3.2 控制性规划

3.2.1 村庄体系规划内容

(1)明确村庄功能分区;(2)根据功能分区布局居住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生产仓储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地、水域及其它用地;(3)配置各级居民点之间的通行道路;(4)配置村庄之间给水、排水、电力、通信、供气等公用工程管线体系。

3.2.2 交通规划内容

(1)落实国家、省、市、县交通规划在区域内的交通项目,即落实过境公路;(2)结合村庄体系规划,配置各级居民点之间的通行道路;(3)结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需要,配置主要田间道及生产路。

3.2.3 水利规划内容

(1)落实国家、省、市、县水利规划在区域内的水利项目;(2)结合产业发展及生活需要,配置与国家、省、市、县水利规划项目相配套的区域骨干水利工程项目;(3)结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需要,配置主要的农田水利工程。

3.3 专项规划

3.3.1 产业发展规划内容

按照因地制宜、效率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对村域的自然和资源结构、社会经济现状及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确定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

3.3.2 村庄建设规划内容

(1)居民点内部功能分区;(2)居民点内部街道网(宅前路)布局;(3)公共设施及公用工程布局;(4)房屋建筑布局;(5)房屋建筑户型设计。

3.3.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内容

(1)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拆旧区布局;(2)选定房屋拆迁农民集中安置区;(3)合理布局拆旧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工程;(4)根据拆旧区腾退建设用地数量与安置区新增建设用地数量,测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

3.3.4 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规划内容

(1)合理划分田块,因地制宜地配置土地平整工程;(2)合理配置农田水利工程,保障“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3)合理配置田间路桥工程,保障“物能运、路成网”;(4)适当配置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提高农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及美化农田景观。

4 结语

通过以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内容体系构建,可实现规划在农村土地空间上全覆盖,在农村土地利用、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内容上全涵盖。从而能够保障农村各项社会经济活动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第6篇:水利专项规划范文

(一)抓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等重点规划工作

做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几年水利规划工作的重点。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保证规划修编有序开展。各流域机构作为规划修编工作的主体,要按照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规划修编工作,力争2009年完成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各省(区、市)也要加大力度,保证经费投入,全力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强化规划修编的全过程管理,部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对规划修编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定期跟踪检查流域、省区工作进展情况;加强规划修编的技术支撑,做好规划修编中重大问题的论证攻关,完善专家咨询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规划修编中的技术把关作用。

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今年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工作重点是规划成果的协调、完善、审查和报批工作。当前要抓紧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行政协调,及时总结分析各流域第一轮行政协调反映出来的问题,抓紧开展下一阶段的协调工作,力争3月底前基本完成流域规划成果的省级协调。抓紧全国和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审查报批,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年内要具备上报国务院审批的条件。

做好其它重点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全国、流域开展的重点规划进展情况,做好重点水利规划的审批计划安排,加大规划协调力度。抓紧长江、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和一批重点水利专项规划的上报审批。对开展时间较长、尚未完成的重点河流规划、专项规划,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快规划编制进程。加强跨界河流规划、省际重点河流规划、重点水利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各地要结合实际,摸清中小河流情况;制定规划编制的计划,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分级负责编制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制定中小河流治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争取投资、加强中小河流重点治理打好基础。

强化规划管理工作。抓好《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按照该项行政许可的办事指南,实行政务公开,加强监督检查。研究建立水利规划体系基本框架,制定《水利规划管理办法》,加强水利规划成果管理。充分发挥水利规划对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指导作用,强化规划的基础性、导向性和约束性作用。

(二)抓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及立项审批

进一步加强重点工程前期工作。一是加强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东、中线一期工程可研审批进程,加快解决先期开工项目中涉及前期工作的有关遗留问题,进一步推进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配套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开展西线工程前期基础工作。二是加强治淮工程前期工作。在全面完成19项治淮骨干工程前期工作基础上,以治淮新3项为重点,抓紧完成《2009~2023年进一步治理*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有关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加强太湖水环境及洞庭湖治理等前期工作。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要以骨干项目前期工作为重点,开展新孟河、新沟河、太浦河、太嘉河等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方案的优化论证,促进流域防洪、水资源调控体系建设,改善太湖水环境。洞庭湖治理要抓紧近期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四是积极推进黄河古贤、*出山店、珠江大藤峡等流域控制性工程前期工作,扎实做好前期论证,加快前期工作的进度,争取在流域控制性工程前期工作方面有所突破。

加快一批重点项目的立项审批。随着国家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水利建设投资规模的逐步增加以及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逐步竣工,有条件开工建设一批新的重点水利项目,但目前具备开工条件的前期项目储备明显不足。要根据"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争取尽快上报一批、审批一批、新开工一批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对已经上报发展改革部门但尚未审批的前期项目,要进一步落实建设条件,积极与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能尽快批复;对"十一五"规划确定的118项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建设项目布局,加快推进涉及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抓紧上报。

(三)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事关民生的水利建设

按照中央明确的用三年时间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用五年时间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一半、力争*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的建设目标,把面上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加强前期、保障投资、确保质量,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在2009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中,已落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0亿元,农村饮水安全64亿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泵站改造25亿元。

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按照已经明确的目标、任务及要求,关键是抓好落实。第一,层层落实责任制。水利部将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和责任。各地也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县市,落实到相关单位和具体人员。第二,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关键是要落实好省级配套资金,原则上省级建设资金占地方配套资金比例,东部不低于30%,中西部地区不低于50%。第三,保证前期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各地要按照建设目标要求,逐个水库落实前期工作进度,倒排工期,保证前期投资足额到位,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开展对口帮扶和指导巡查工作,加强初步设计审查复核。对已完成初步设计的项目,要及时组织审查复核,不得拖延。要求6月底前全部完成初步设计工作,9月底前完成审核审批工作。第四,加强监督检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面广量大,大多数由市县一级组织实施,我部将完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检查。国家有关部门也将继续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审计、稽察、核查的重点。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第一,抓紧将规划分解细化。进一步完善省级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把规划尽快分解到县,落实到乡镇、村组和具体工程,逐级落实责任和任务。要突出重点,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疫区、涉水重病区村、华侨农场和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第二,抓好示范县建设。对100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要加强指导,认真实施,总结典型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和促进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第三,重视水源选点工作。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水源条件,做好水源论证,确保工程供水保证率。第四,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各地要在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明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建立健全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防止因工程管理维护不到位、不能长久发挥效益的现象发生。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研究制定工程建设用地、运行用电、税费征收等方面优惠政策。

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第一,规范前期工作程序。我们将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争取在灌区项目前期工作审批程序上有所突破,严格按项目进行管理。第二,统筹安排建设。在骨干工程改造的同时,将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和小型排涝设施建设纳入财政专项补助范围,加强田间工程的配套和改造,做到同步建设,同步发挥工程效益。第三,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重点加快粮食主产区、北方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步伐,投资要适当集中,适当倾斜,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一批灌区的节水改造任务。

抓紧完成规划内133个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初设概算核定,开展规划项目实施的总结评估。启动全国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规划、血吸虫病防治水利专项规划等编制工作。努力加大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利血防等投资力度。

(四)抓好"十一五"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江河治理、水资源配置、生态治理、水利信息化等"十一五"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步伐,不断巩固和提高水利基础设施能力和水平。

落实好以*治理、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江河治理。今年要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完成建设评估工作,提出进一步治理*的五年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抓紧启动治淮新3项工程。开展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水利骨干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方案的优化论证,对具备条件的项目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支持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洞庭湖综合治理、蓄滞洪区建设、黄河下游治理和滩区安全建设等,加快在建的重点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跨界河流国土防护、海堤等建设。

落实好以南水北调、区域水资源调配为重点的水资源工程建设。加强南水北调受水区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步伐。抓紧实施首都水资源保护工程和北京应急供水工程,确保2009年北京奥运会的供水安全。加强辽宁大伙房输水、甘肃引洮、西南地区中型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陕西引汉济渭、青海引大济湟、吉林中部城市引松供水等项目前期工作。结合解决城市饮水安全问题,着力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和水源工程建设,做好项目规划和前期工作,重点解决北方城市、沿海城市等缺水问题,特别是对单一水源的特大型和大型城市,要加快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建设,努力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落实好以塔里木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为重点的生态治理。推进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实施步伐。抓紧建立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技术、责任制、体制机制、投资保障等4大支撑体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规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工程建设管理,研究建立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做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中有关节水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东北黑土区、南北盘江石灰岩区水土保持及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

落实好以水文和水利信息化为重点的行业能力建设。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国家水文水资源数据中心、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前期工作,加强太湖流域现代化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注重水利科研及基层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水利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五)抓好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资政策的研究和落实

落实资金、增加投入,是今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我们要加强水利投资政策的研究和落实,不断拓宽水利投资渠道,增加投资规模。

继续争取增加中央预算内水利建设投资规模,保证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投资需求,努力拓宽新的投资领域。争取财政扩大水利专项资金规模,用于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建设。积极商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争取将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和使用年限延长至*年;争取尽快出台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加强中西部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研究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的筹资渠道,增加水利投资来源,加快水利发展的步伐,提升水利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对贫困地区水利建设投资的支持力度。与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协商,争取落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部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区及南疆三地州等地的投资优惠政策,并在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安排中予以体现。做好涉及民生问题水利项目投资需求分析,采取措施加大对相关项目的投入力度,并在中央和地方水利投资计划安排中予以体现。各地要努力争取逐步提高财政资金对水利的投入比例,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筹集渠道,出台水利投资长期优惠政策,切实加大政府对水利的投入。

(六)抓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今年是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3年,要根据新情况和新形势,特别是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对"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中期评估,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十一五"规划项目,提出加快"十一五"水利规划实施的措施和意见。同时,启动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出发,研究提出我国水利长远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目标。要早做准备、提早研究、抓紧部署,在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七)抓好水利统计分析等基础工作

重视和加强水利统计工作。加强统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基层水利统计的水平,全面提高水利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努力提高水利统计分析的水平,及时跟踪分析水利发展的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及时掌握分析水利建设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及时提出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措施建议。研究建立水利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不断拓宽水利统计领域,加强水利与经济、社会、环境相关性指标的统计分析。做好水资源统计核算体系研究和试点,抓紧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核算制度,为提高水利管理水平服好务。重视规划计划基础工作。加强流域河道地形勘测、统一高程系统等工作,做好在建江河治理项目的核查,加强规划计划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规划计划工作的管理水平。

第7篇:水利专项规划范文

关键词:养护;水利;工程;问题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B

一、实际问题

(一)人员配置不到位

目前很多单位在水管工作上的技术人员不但专业技术无法适应职位需要,并且数量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匮乏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得水管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并组成人员大多为退伍士兵或者是分流人员,没有水利专业技能,而且该工作待遇无法吸引高素质人员,因此在日常巡查以及查险工作上就无法全面准确把握,尤其在水利工程的日常维修工作以及管理工作上,往往无法按照相关制度执行。

(二)新体制尚未同现实工作相融合

维修单位以及水管单位在工作上还没有完全的适应新制度,由于受到长期的习惯以及思想的束缚,工作方式很难实现突然的转变,因而同新体制之间需要磨合,这就会阻碍养护维修制度的建立并对此持续性产生消极影响。在目前的工程养护以及维修项目中,工作任务往往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体现,主要有政府直属公司承担水利工程的维修以及养护工作,因而就不会有竞争,在这种缺乏竞争机制的环境下,公司实力进步缓慢,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水管要求,导致了管理和养护双方的矛盾,这也是水利工程进展速度缓慢且质量无法达标的原因之一。

(三)无法保证全面、经常性的养护

养护以及维修工作是对工程后期的正常运行的基础保证,其具有持续性,经常性以及全面性,若是维修以及养护工作实施不规范且专业性无法保证,那么加之不连续养护就无法充分保证工程有效性。阶段性的实施会使得在养护阶段外的时间上养护基本空白,无法全面覆盖,从而失去养护意义。

(四)方案设计缺陷

养护方案的制定是以专门的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实际的编制过程中,相关的工程维修养护方案还是会多少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在对工作人员的价格预算标准上还是采用了原有的单价计算,根本无法达到人们的实际需要,普遍偏低,因此就会对维修养护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人工预算,其价格无法轻易改变,具有较强政策性。

水利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中专项方案较多且随意性较大,没有一定标准作为依据,因此费用花费比例不明,对工程面貌的逐渐改善产生了阻碍作用。定额标准是维修养护方案经常套用的编制,因而会同实际的操作有所出入。定额标准中将日常维护方案中的主要内容定位为材料消耗,但实际操作中,人工占到了较大比例。由于该矛盾的产生使得日常维护工作开展不良。

(五)资料规范性的欠缺

技术资料实际都需要进行归档,且维护管理制度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工作中,对于技术资料的存档以及整理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变现为:水管单位对于阅读任务的下达书面表达不清晰、不细致,对技术要求没有予以明确、且相关维护资料中照片和声像资料较少,对于曾经维护工作所使用的物料记录原始凭证不全,且记录较混乱。因此会对工程量以及结算、验收得不到良好的管理控制,因此维护工作全过程的体现十分重要。

二、对策

(一)思想转变是保证制度落实的基础

各级单位应加强维修养护有关法规、制度和理论宣传与培训,使管养双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突破旧体制下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坚持新体制,适应新机制,规范操作,妥善处理维修养护中遇到的问题,保证维修养护制度落实到实处,实现标准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二)加大队伍建设投入

为适应管养分离后的工程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工程管理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具体措施为:大力引进人才。对主要业务部门要给予政策倾斜,建议满编运行,必要时适当调整增加编制,以满足日益繁重的业务量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采取脱产进修或集中组织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分层次对水利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使现有管理人员尽快掌握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新知识、新技能在重要技术岗位建立资格管理制度,制定岗位任职条件,实行持证上岗。

(三)详细制定相关规划

工程维修养护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改变工程面貌的基础,水管单位应尽快制定维修养护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专项规划应包括堤防维修养护规划和水闸闸区规划,专项设计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实施时应有计划、有重点,以达到尽快改变工程面貌的目的。

(四)调整维护方式,保证维护的经常性

针对日常维修养护要保证全面性和经常性,以及工程巡堤查险的需求,建议将日常维修养护划分为日常养护和日常维修两部分。日常养护是指以人工和使用简单工具为主的项目,对工程小缺陷进行修补,以工日计量,日常养护主要通过雇佣护堤员实现,护堤员应相对固定。护堤员在负责工程日常养护的同时,也要负责日常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报告。护堤员的具体职责由各水管单位和养护公司共同制定。护堤员的管理由养护公司负责,其报酬由公司通过支付工程施工人工费的形式实现,经费来源由水管单位在月度任务书中以工作量形式下达给养护公司。日常维修项目,是指以材料为主的项目,原则上每月实施一次,水管单位在月工程普查的基础上,以月度任务书形式下达给养护公司,实施完成后,由水管单位进行月考核。

(五)对维护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

建议上级给予政策,据实调整人工预算价格,在确保工程不老化、不退化及工程安全运行前提下,尽可能解决历史欠账问题,以利于改变工程面貌改善日常方案编制方法,建议上级允许以定额为基础,对定额中的项目、内容和计量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和修改,以解决与实际实施不符问题,将材料和人工费用分开计算编制,人工消耗较多项目直接以人工费进行编制,而材料为主的则要惨遭定额标准进行编制。

第8篇:水利专项规划范文

1当前小城市及县城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标准偏低,排涝能力不足

小城市及县城几乎都依河而建或河流贯穿其中,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辐射作用,人口与财富大量集中在城市,由于城区现状防洪标准低,据有关资料,在我国641座有防洪任务的设市城市中,防洪标准低于国家标准的就有431座,而目前小城市及县城的防洪标准更低,仅为五年一遇—十年一遇,有些县城几乎不设防;同时由于城区扩张,大面积地面硬化,使得暴雨产生的径流量成倍增加,峰值更为集中,加上受外河水位顶托,使得内水排不出,外河又倒灌,而目前大部分城区几乎没有排涝设施,造成市内排水系统不畅,排涝设施不足,城区经常遭受洪涝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一些小城市、县城几乎年年受淹。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浙江省嘉兴市一个市洪灾损失就达40亿元,除4亿元为城市中心区的损失外,其余大量损失为分布在市辖城镇,可见,小城市及县城遭受洪涝损失之大。

1.2盲目侵占城区河道,减少水面,导致洪涝灾害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勃兴和对环境的忽视,在小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土地利用价值高,受经济利益驱使,为了多争一块土体,盲目侵占河道和蓄滞洪区,将城区河道排水改为管道排水,在上面兴建街道和商业城等设施,使得城区水面积急剧减少,天然调蓄功能不足,内河排水不畅,易淤积、堵塞洪水通道;因蓄滞洪区面积被侵占,造成原有满足设计排涝要求的排涝设施排涝能力不足;由于上述的原因,使得暴雨时,人为产生新的洪涝灾害,街道被淹成为常见病,加大了城区洪涝灾害的发生。

当城区河道被侵占后,内河易被垃圾等杂物淤积,不易清除,大量污水的排入使得水环境恶化,违章建筑等使得沿河环境脏乱差,城市生态系统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1.3城区水利缺乏专项规划,城市水利功能得不到整体发挥

在小城市、县城建设过程中,对城区防洪规划较为重视,特别在“98洪水”后,各地编制了或正在编制科学、可行的城区防洪治理规划,并开始实施,而对排水以及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特殊载体的城市水利,则没有专项的整体规划,仅对某一小区域内水系进行景观设计,缺乏对整个城区水系的滞洪排泄雨洪、为工农业供水和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考虑,使得城市水利的减少洪涝灾害、净化环境、提供公共绿地和旅游休闲等各项生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城区防洪规划和城市道路、排水等市政工程规划分属不同的部门,水利部门只进行河道的防洪规划,城建部门负责城区的排水及用地规划,市政部门排水标准与水利部门要求的排涝标准不一致,使河道防洪治涝与城区防洪治涝截然分开,难以协调。1998年,某市实施城市防洪治涝工程,根据内河中蓄滞洪区的面积和排涝要求确定了排涝站装机容量,并实施完成。可在工程建成后,因城区面积扩大,将该蓄滞洪区所在地划为新城区,新区建设中将蓄滞洪区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造成原有排涝装机容量不足。

2解决小城市及县城水利问题方法探讨

2.1对城区进行专项水利规划

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一样,围绕城市或县城总体规划的总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协调,并以专项规划报告作为城市(县城)总体规划报告的附件,正式列入总体规划内容,报有关部门批准实施。

专项城市及城区水利规划应以城区为主,兼顾农村,城乡一体化。要确保防汛安全,不能让城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因洪涝灾害而遭受损失;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改造整治内河水系,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城区引水、排水和生活环境的需要,建立多功能、高效益的水保护综合体系,促进城市开发和品位提升。

主要规划项目为防汛、引水、排水、水环境等。防汛主要是根据城市、县城规模和国家防洪标准确定的防洪治涝标准,采用加高加固现有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引水和排水是城市水利规划的重要内容,要统一规划水源,合理调度水利工程,引入高质量的水;通过暴雨峰值和径流量计算,确定城区的排水出路,完善排涝设施,保证有水排得出去。水环境的治理则保留水面积,通过清淤疏浚、截污、亲水护岸、水利设施改造、立体绿化等措施,控制水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美观的目标,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

2.2加强城区河道水系的综合治理

河流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由于城区发展以及管理上的不善,使城区内河道成为城市排污沟,集污水和洪水为一身,恶化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制约城市发展。目前,对城市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得到了人们的重视。1998—1999年,北京市对市中心区的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实现“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目标,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环境多方面的效益。1993—1997年,成都市对府南河进行了综合整治,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等项目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融合,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得到了人们广泛认同和赞许,荣获1997年度联合国人居奖。这些做法值得发展中的小城市及县城借鉴,切不可走上先污染后治理、先侵占后拆迁的老路。城市建设初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建立起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绿依水,水依城,将城区建设成与水融为一体的特色景观环境。

2.3加快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

现代城市水利是一项综合工程,承担着防洪治涝、供水排水、排污治污及生态环境的建设。目前,水资源管理体制仍是水利部门管水源和防洪治涝,城建部门管城区供水和排水,环保部门管理污水。管水和防洪治涝的不管城区供水、排水和治污,管供水和排水的不管水源、防洪治涝、治污和河道上下游的关系,甚至出现河道排涝和城区排水标准不是同一体系,块块管理,各自为政,不能统筹兼顾,全面规划,使水利设施难以合理安排,并充分发挥作用。应加快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借鉴上海、深圳等地城市水务改革成功经验,将涉及水事务的统一管理,使城市水利实行统一、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由水利部门对城区的防洪治涝、供水、排水及水环境治理统一规划,研究防洪减灾措施,保证高质量供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4加大对城市水利的投资力度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城市(城区)的供水质量、生态环境的协调美化要求越来越高,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水利建设要求也相应提高,其所需资金较大。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社会办水利的办法筹集资金。

政府要加大对城市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并制定一些扶持政策,向受益企、事业单位集资来支持城市水利建设。

通过向银行等机构贷款方法来筹集资金。江西省上饶、景德镇等六个设区市以财政担保形式,通过低息日元贷款,筹集到了城市防洪治理所需的资金,目前该工程已进入了招标投标阶段。

第9篇:水利专项规划范文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方法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表现在城市数量的增加,更显现在城市规模的扩张。受古代城市营建思想的影响,我国位于平原地带的城市大多呈“同心圆式圈层结构”的发展模式。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建设在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通过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 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定量分析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规划设计前,详细调研和量化分析开发区域,识别风险区域位置和规模,划定蓝线、绿线和开发区域边界,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保护和修复湿地、洪泛区等水敏感区域。相较于定性分析,基于各种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方法,结果虽比较客观,但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较少使用,因为定量分析需要大量的资料数据,其收集难度较大。

1.2 用地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脱节

在目前城市规划中,用地规划和道路、绿地等专项规划之间缺少高效快速的反馈机制。进行专项规划设计时,对城市道路、绿地和市政等的布局,缺少对城市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的分析评估,常使地块开发强度与周围道路、绿地、市政等基础设施配套之间产生脱节。

1.3 城市竖向规划重视不足

作为城市防止发生内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竖向规划与城市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有着密切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对规划范围内的地质地貌等自然现状缺乏深入的调研和量化分析,再加上各种数据收集的困难,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常常偏离实际,造成未来城市各项用地在空间布局上的相互冲突,以及用地与道路、排水、工程敷设及局部与整体等矛盾。

2 海绵城市规划方法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建设应从城市规划的源头着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各层级规划中,涉及到规划、园林、水利、市政、道路等多部门、多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运作。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城市规划专业,主要体现在它需要多规合一,即强调不同专业和部门的协调运作;区域规划,即强调城乡统筹和流域综合治理;新型城市化,即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生态文明,即强调绿色理念、科学技术的路径。

2.1 做好前期资料的收集

在总体规划层面,首先,做好规划前期对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现状调研,开展对城市各要素的专题研究。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评估城市水资源承载力,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明确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要求以及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

2.2 严谨分析地块地质与地貌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应根据地块的地质地貌、用地性质、竖向条件及给排水管网等划分汇水分区。通过对地块的开发强度评估,确定地块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等,优化用地布局,细分用地性质,为地块配置市政、公共设施等。然后以汇水分区为单元,确定地块的雨水控制目标和具体指标,确定地块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率、下沉式绿地率等。根据雨水控制要求确定地块的建设控制指标,如地块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以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总体布局。

2.3 建立模型分析评估

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分析评估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对于开发强度高的城市中心区,应改变过去相对单一的工程技术手段,被动地响应城市中心。应依据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评估地块建设活动对周围城市用地所产生的交通、给排水、市政等的影响,实现城市地块的开发建设和交通管制、雨水控制目标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