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方法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让学生了解学习体育课的重要性
体育教师应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去宣传体育的重要意义,利用当代的人与事及国内外体育大事,增强学生关注体育和参与体育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能充分显示国家的经济实力、组织能力、科技水平、政治和社会安定,能在世界人民面前充分展示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社会面貌,能振奋民族精神,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能提高民族的素质,也是每个人自身健康的实际需要。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自然会形成由认识――兴趣――投入,这一良性循环中。
二、激发学生的具体因素
1、提高体育教师那个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体育教师的言行仪表、文化修养、工作态度及较高水平的运动技术、技能对学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我们知道教师在学生学习期间影响都是最深的,而体育教师尤为如此,因为他们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在运动中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多,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为人师表,感情流露要真实,要充分。如果一个体育教师的表率作用越好,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而对体育的兴趣,也正是在逐步的接触中提高的,教师成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楷模,因此,教师要用对体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对教育工作的激情,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从而使他们能愉快地并以极大的兴趣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
2、全民参与、各施其职、各尽其能
体育节应该是全员参与的盛事,才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由于项目设置不合理,变成是少数人参赛,多数人观看的竞赛,多数人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在活动中给学生设置职务,分配任务,学生自然会认真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做好。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尊重”、“重视”。近三年,我们举办体育节提出“全民参与、各施其职、各尽其能”。首先,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选取好参赛项目,认真训练准备好,参与好体育活动;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竞选学校的大会组织委员、学生裁判员,发挥他们的组织才能;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大会的宣传小记者;绘画、文娱特长的学生可为班级做宣传标语等。由于,“人人有事做,个个齐动手”,整个体育节期间,体育气氛浓烈,个个都“磨刀霍霍向猪羊”。
3、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技校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上课教师息息相关。教法教态组织形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变化、新奇、刺激、对比是维持注意的必要因素,同样也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呆板、单调的教学只能使中学生感到枯燥、厌烦。所以,要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不断改进体育课教学。新颖的能引起好奇的注意的事物易引起兴趣,中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中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中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一节课中,如果新旧内容搭配不当,新授内容较多、学习难度过大,就会增加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中学生难以掌握,可能无功而丧失继续学习的兴趣。
(1)、调动情绪的艺术性。在教学中,教师的精神风貌在调动学生的情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给学生的应该不仅是漂亮、优美、干练和动作敏捷的形体语言,并能以恰当准确的各种手势,洪亮有节奏的指挥口令,抑扬顿挫的讲解,风趣的语言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之中,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反响,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练习动作的欲望,使学生在课中保持较高的兴趣与良好的精力。
(2)、准备部分的游戏性。实践证明,在学习的各个年龄阶段,以游戏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之一,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游戏中欢乐的色彩,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会使同学们情绪饱满地过渡到基本部分。应在教学中遵循这样的环节,多种小型的游戏――基本教材练习――对抗竞赛――放松整理――结束。这种安排体现了如下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参与意识,完成教学内容,同时达到提高身体素质,检查教学内容落实的目的,此外,还可提高竞赛意识,这样安排教学环节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圆满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摘 要 体育教学方法研究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对我国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一些分析评价,并对我国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改进作了一些探析。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方法研究
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跟我国体育工作者重视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可否认,通过我国体育教学第一线的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在体育教学实践方面,我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现阶段,我国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相对于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方面所得的成就,没有与时俱进还是显得比较落后了。为使我国的体育教学实践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够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我们必须对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并力求能够开拓创新。下面就我国目前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目的是要确实推进我国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促使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水平能够跟国际先进体育教学接轨,在此基础上,力争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赶超世界先进教学水平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
一、我国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现状
(一)重竞技体育运动研究,轻大众体育运动研究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研究都是以少数人的竞技运动研究为主,致使我国学校的课内体育教学,还是课外的体育活动,其教学内容编排上,都是以那些对技术要求很严密,对运动规则要求很严格的那些教学内容为主。其结果是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违背了国家教委要努力提高全体国民身体素质的宗旨。长期以来,正是在这种种竞技运动研究、轻大众体育研究思想指导下,不管是我国现行体育教学大纲还是现行体育教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都是以少数人的竞技运动要求项目为主。在今天我国的学校,特别是教学设施落后的农村学校,开设体育课困难重重,上起体育课不是运动项目技术要求过高,就是学校运动场地体育器材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所有这些都使得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也无法真正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更不用说全体学生的运动素质了。
(二)重课内体育运动研究,轻课外体育运动研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体育教学方法研究方向的失误,致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脱离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这种只重视课内体育运动研究而忽略课外体育运动研究是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情感、形成学生坚强的体育意志和行为等等体育教学过程,都是在有限的课内课堂上完成,而对于潜力巨大的课外体育活动往往重视不够甚至是忽略不计。由于课内和课外不能有机联系起来,致使本身完整的体育教学目标被人为的分割为几个互不联系的过程来进行,这样既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根本目的的实施,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重应试教育研究,轻素质教育研究
传统的学校教育,不仅是语数英等学科教学方法研究受应试教育影响,体育教学方法研究也不例外。在这种体育教学方法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总是围绕着少数“体育尖子生”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教学,这种体育教学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形同虚设的。带来的后果是使绝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使那些“体育尖子生”陷入沉重的体育课业负担,最终出现全体学生厌倦体育教学,被动接受体育课,把原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体育课搞得一片死气沉沉。
可见,要改变以上种种弊端,就必须改革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方法研究体系来指导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真正把我国的体育教学实践落到实处,从而真正提高全体学生的各项素质。
二、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改进
(一)重视知识技能传授和意识能力培养的研究
体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全体学生具备健身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学习过程。为能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改进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要把体育教学方法研究重点转移到如何促进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和体育健身意识能力的培养上来,确实改变以往体育教学是面对少数“体育尖子生”的教学,让体育教学能面对全体学生,以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为媒介,来促进全体学生健身能力的形成以及终身健身习惯的养成。
(二)转变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研究为核心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提高升学率为指导思想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利影响。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转变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把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作为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研究指导思想,以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素质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学校体育教学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把体育教学放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战略高度上来,只有在以素质教育研究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方法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才有可能做到融情感、能力和健身发展为一体,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
(三)关注非智力因素、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往往是体育教学方法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学生的情感因素,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和调动,可以让学生除于最佳学习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学习效果。重视学生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不仅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让学生学到体育知识与技能,养成终身健身的良好习惯。
实践表明,体育教学方法研究与体育教学实践关系密切,二者相得益彰。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研究可以促进体育教学实践获得成功。我们必须重视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创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教学方法研究体系,莱维我国的体育教学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方法;实践
前言: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遵循健身性、多样性、选择性、趣味性等原则。教学方法创新要从教学要素的整体出发,合理编排;从实际情况考虑,扩展、改进;从教学效果考虑,优选、组合;从学生未来发展出发,统整蹄选等。 “以学为主”体育教学方法和“以教为主”体育教学方法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实验证明,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方面,“以学为主”体育教学方法优于“以教为主”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呈现出现代化、心理学化、个性化、民主化等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性、全体性、社会学及实施效果的整体性。
一、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研究
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第一种,从方式、方法角度来界定,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方式和办法。第二种,从途径、手段角度来界定,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途径或手段,这种观点认为,方法最终要落实到手段层面,通过具体的手段呈现并实施。第三种,从总称、总和角度来界定,体育教学方法是多种途径、手段、组织的总称,这类观点多是从教育学或教学论引入的,但这种概念给人的感觉比较模糊。第四种,从师生活动角度来界定,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师生统一的过程,不但有教师教的方法,也有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还有教师组织课堂的方法,这类观点近年来很是流行,也普遍得到大家的认可。
2.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研究
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及体系从总体上来说,越来越注重指导思想的作用,把教学策略作为体育教学方法实施的先导,把理念设计到方法之中,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必须通过具体的技术和手段来实现,这样的层次基本有三个(指导思想层、方法层、技术手段层)。就像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一样,各个学者出发点不同,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
二、“以学为主”教学方法的研究
(1)体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很多,最突出的是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进行研究,这类研究层出不穷,如标新立异的分类、不同视角的层次构建等;(2)体育教学方法的实证研究多集中在对某个教学法进行研究,如探究式教学法、自主性学习法等,不能从整体上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3)把创新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更是少见,在理念指导下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研究有待深入。
三、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1.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创新教育,特别是面向基础教育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具体举措。
创新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是从提高创新素质、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对教育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的理性认识与判断,是对自己的教育理念的突破和创造,显现出根本性、简洁性、指导性、时代性以及系统性的鲜明特征。“创新教育不仅涉及到教育的目标问题、方法的改革和内容的调整,而且要系统地对教育进行改革,即进行教育创新以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2.创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构成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有一点是相同的,实质在于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含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3个维度。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意识和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是基础,锻炼创造能力是提尚。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它包含创新思维,创新个性,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好奇和兴趣,独立与独创,自觉与果断,自制与毅力,自信与自尊,怀疑与求真等,受学习压力、抑郁和焦虑的影响较大。“培养创新敏感度,创造创新张力,是养成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四、创新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1.坚信创新的教育理念
第一,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恰当的教育培养成某方面的创造性人才,后进生和优等生是一样的,教师注重的是如何培养、挖掘的问题。第二,坚信学生的创新素质有层次和类型的差别。教师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对待学生个体给予弹性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不同态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稀奇古怪”的想法和“随心所欲”的动作创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教师的教法进行质疑。
2.实施创新的教学方法
创新的教学方法与一般的教学方法既有一致性,又有其特殊性。体育教师要―坚持系统的观点,根据时展的需要,以教育创新为理论基础,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创新教育。
发现教学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仅给他们一些事实和思路,启发他们积极思考、独立探索,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并掌握原理和规律。教师设计好教学方法,提供有效的资料和条件,提问、指导和耐心等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想象力,从本能上刺激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想学、想练并探索学练的方法和技巧。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提出的困难,帮助他们分析,探寻解决的办法,并进行实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提高的过程。
开放式教学法:强调不拘泥于死记硬背已有结论,而是着眼不同结论的选择判断,注重现有知识的动态性,注重能力结构的稳定性。如发散思维,要求个体对规定的刺激产生独特的、变化的反应,如在规定时间内做出3种以上的传接球动作。
参考文献:
一、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体育教学氛围
要想教好体育课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打成一团,这样有助于沟通更有助于传授知识。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的动作的信心。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进(即使是失败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那怕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良好的组织纪律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良好的组织纪律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正确地运用激励语言激励学生,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幽默动听,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欢快、喜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随之呈现活跃和谐的乐学氛围。在学生完成一个漂亮动作时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如果完成的不是很好,老师也要积极鼓?钛?生等。只有老师和学生配合才能更好的上好体育课。
二、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教好体育首先我们要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呢?我认为要采用随时变换的方法教学,让学生时时感到新奇多样。应为中学生的心态还不够成熟,缺乏耐心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游戏竞赛激发体育兴趣。如短跑课上得用50米赛跑,30米往返接力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体验体育的激情从而产生兴趣。
2.以榜样来激发体育兴趣。榜样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鼓动性,利用一些先进的体育个人或集体来激励和引导学生体育的决心,鼓励成功,激发兴趣。对于学生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培养其信心。
3.幽默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呆板的语调,没有温度的语气容易让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即便是集中注意力听进去也会因过度紧张而记不住东西,若老师在教学中语言风趣、形象、生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就会高涨。
4.老师参与游戏或竞争激发学生兴趣。中学生认为老师是无所不能的,对老师崇拜心理很强,有老师参与的活动和游戏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诱惑力,学起来玩起来都很用心,注意力也很集中,兴趣也就相对提高。教师还可以变换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在奔跑中练习一个模式的重复跑,学生很快就厌倦了,但若采用不同方式,短跑中采用转身跑、追逐跑和变速跑等,中长跑采用定时定距跑、分段跑、障碍跑等,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练习中,兴奋性会逐渐提高,从而会很快的完成教学内容而不会感到枯燥。
三、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质不一样,因此实施的教学方案也不一样,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生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知识储备、运动技能的水平、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心理状态出发。低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及体能状况相对较差,兴趣易发生多变,注意力不能保持持久,思维以感性直观形象为主。所以在选择教法时,应以直观法、游戏法和比赛法为主,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培养和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机。高中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体育基本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及运动经历有了较大的发展,注意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体育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性。我们应该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他们自己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进而培养体育锻炼多做运动的好习惯。
四、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快速跑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充分发挥小组集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怎样才能跑得更快”的问题情景中互相探讨,互相体会,学生积极思维,有的认为直线跑才能跑的快,有的认为步幅大才能跑的快,有的认为频率快才能跑的快等。教师只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体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体育教学 效果 措施
多媒体教学是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新模式。它是多媒体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后,与教育理论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我国中专学校体育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三点对策。
一、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己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己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或称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随着教学条件的日益改善,我国许多中专学校购置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体育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它有利于强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与传统板书不同,多媒体教学课件能用丰富的文字格式与排版,强调和重现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也方便载入更多的媒体信息,如图片、动画和视频,来加强重点内容的学习。重点强调的地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文字加以区分,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其次,它有利于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发展自己的运动技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并在课堂教学中亲自做示范动作。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促进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无法把示范动作做得规范。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示范时,由于方位或速度的原因,使一些学生没有看清楚,那么,教师不得不重做一遍。如果动作比较复杂,多次重复,教师的负担会很重。此外,有的教师自身素质和运动技能存在某些不足,有时也无法把示范动作做得很准确、到位。因此,教师如果在做示范之前或之后,在课堂上用动画或视频形式,通过多方位的拍摄效果和播放速度的控制来展示规范的动作,就能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总之,多媒体课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示范的不可逆性,并可多次重复利用,节约大量的时间。
第三,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它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此外,多媒体教学向教师提供了一种易于使用的工作平台,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对各种素材进行组合、编辑,因而带来了更大的创造空间,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多媒体网络教学不仅适用于课堂,还可以供学生课外使用。学生可以在网络的任意终端与学校的教材库连接,以获取教师所提供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视频影像,并反馈自己的意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由于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历史并不长,再加一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当前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首先,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普遍偏低,校方应对体育教师进行专门培训。
许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设施已经基本健全,但大部分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出现了有条件但不能充分利用的窘境。为此,各学校应对体育教师制作课件进行专门培训。学校还应鼓励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创作,并将研究成果推向各类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以提高教师的动力和兴趣。
体育教师自己也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作用,不能抱着赶时髦的态度,单纯地将纸质讲稿变成电子讲稿,将自己变成讲解员。教师应该考虑教材教法,有机融合多媒体资源,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其次,许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忽视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其本质特征体现为交互性、开放性、非线性和以生为本,其运用于教育和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并在选择和获取信息资料、相互讨论和交流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便利途径。因此,要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发挥效用,教师就必须扬弃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多从学生的“学”上考虑问题,把改善学生的学习作为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着眼点。
第三,本校教师之间,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之间应经常进行交流和合作,有条件的学校还应积极建设教学资源库。
体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
1.将现存的优秀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具体做法是将现存优秀的体育教学资源中的图片、文字材料、音像材料等通过一定的数码技术(数字相机、数字扫描仪等),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上加工、处理、传输的数字化资源。
2.师生创造的电子作品。这部分动态教学资源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类型主要有:展示型作品、师生交流作品和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作品。
3.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这方面资源建设一方面可从商业软件公司、重点体育大学、体育研发机构等单位购买;另一方面,是体育教师开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4.日常优秀体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积累。这方面资源建设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对一些大型体育比赛、体育教学能手比赛、校运会、不同级别学术会议、专家研讨讲座等优秀体育信息资源的采集、剪辑、加工等。
总之,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提高中专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广大体育教师应积极学习相关信息技术,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保来.多媒体教学――教学电脑化•网络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33.
一、研究方法
1、逻辑推理法
通过对搜集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比较、总结。
2、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谷歌、百度等查阅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文献,输入关键词查找相关文章。
二、激励方法的分类及运用原则
1、激励方法的分类
(1)目标激励法
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课中单一教学方法和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运动负荷过重也会让学生畏惧体育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让他们在上课过程中逐渐达到预期目标。教师课前要衡量好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因运动负荷过重影响以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要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并结合教材内容,课堂上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师生增强互动,教学氛围就变得活跃起来了;反之,教师如果教法单调机械,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行为。
(2)情感激励法
从思想教育开始,积极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困扰,从而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教师让他们从第一节课开始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他们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对于在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他们;对于表现不太好的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多加练习,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发现他们技术动作的细微变化,随时加以积极的肯定、鼓励表扬他们。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特别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竞争激励法
中学生思维活跃,好胜心强,敢于挑战。竞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体育运动的一大表征就是具有竞赛性。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组建各种类型运动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逐渐建立带有学校特色的运动队伍,通过竞争激励教学法,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然后由学校牵头成立单项体育协会,经常组织比赛,不仅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2、激励方法的应用
(1)健康的体魄是做好事情的前提条件。从认识角度入手,提高学校各级领导的认识、重视度。从教学体制入手,在教学中努力改革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从学生运动技能、技术抓起,培养个人喜爱的运动项目和热爱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积极锻炼意识的养成。
(2)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有专业的体育技能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爱上体育课,想上体育课。课堂上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同学,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对他(她)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考虑、仔细回答,而且还要善于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感情,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当中能起到起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既能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得到很好锻炼,同时也能够缓解文化课带来的压力,学生这样就会喜欢上体育课。
一、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
教师上体育课时应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不同的身体素质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栏教学中,素质好、跨栏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跨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的,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跨栏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栏架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跨栏架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处,不讽剌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使其享受运动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滋味。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人的本性是爱运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好“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好“玩”,会“玩”的习惯,并加以正确引导,使其爱玩好玩会玩转化到爱好运动上来。充分调动人本性的潜能,对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教师的主导位置,协调好师生关系
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延续至今以至将来,是改变不了的,但怎样把握好教与学就是关键,用传统的教师命令学生(练)已逐渐不适应学生要求,只有将教师要求学生学(练)变为学生要求教师教,这样学生的心情好,积极性高,效果就更好,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和谐情感的关系,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敬佩,是效仿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统一思想,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学生真心佩服。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朋友,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且还要练,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室内理论课后,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像出笼的小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掌握好分寸,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学生各得其乐,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
三、体育教师的课前准备要充分、认真备好教案,熟悉教案
首先,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目标。
其次,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的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人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要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助跑速度不好(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是不一致的),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不能前伸等等。总之,教材的难点是因人、因时而异的。
四、提高教师自身形象和自身素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垮垮,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关键词: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一、耐久跑教学意义
在当前的体育项目当中耐久跑是人们比较喜欢的项目之一。所以,大部分学校都引进了耐久跑教学,通过实践证明,耐久跑对于教学的意义非常的大。从身体素质方面来说,因为中学生是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加强对于耐久跑的锻炼,在一定意义上对于学生的各项器官的技能有很大的改善,特别是能够将学生的心肺功能进行改善,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耐久跑实现健壮的体魄,以此能够适应当前学习的压力。然而现阶段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不管是师资还是教学资源都有很大的欠缺,这样往往就造成耐久跑教学和相关教育主管单位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于耐久跑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的有效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个项目上获得一定的兴趣。
二、耐久跑的教学现状
因为初中学生基本上都非常的活泼和好动,其模仿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非常的强,对新型事物的接受程度都很高,唯一的缺点就是意志以及耐性都非常的差。对于耐久跑这种较为单调以及枯燥的运行项目,学生的兴趣很难提升,同时若是教学方式不到位,往往就可能使得学生对于耐久跑产生一定的抵触和误解。同时,因为初中学生在平日的学习当中,缺少自主锻炼的时间,体能储备不够,很难承受强度比较高的运行。耐久跑由于运动量比较大,并且时间持久,但是又要求具备一定的速度,如果学生的意志以及耐性方面比较差,这样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对于长跑都比较惧怕,很久持久坚持。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害怕长跑,一方面是因为体质比较弱,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较为懒惰,大部分学生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属于被动性的练习和锻炼。
三、实施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耐久跑教学在实际的开展中非常的困难,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耐久跑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这同时和学生对于耐久跑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就需要对学生的耐久跑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加强讲解,尤其是加强对于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讲解,使得学生对于耐久跑的重要性了解到,使得学生都能够自觉参加耐久跑,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得学生提升思想认识,通过加强对于思想政治的教学,将学生的意志耐性有效培养。
2.采用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现阶段很多初中学生的体质都比较弱,并且每个学生的体质也是不同的,在实际的耐久跑锻炼当中,需要采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重视。比如,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体质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于每个层次进行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于制定的这些目标需要能够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利用定量以及定性的指标进行结合的方式,使得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一定意义上都能够提升,防止产生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情况产生。在实际的练习当中,教师需要加强观察,采用鼓励的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还需要加强对重点的关注,加强中间层次的重视,强化两头,使得整体学生在实际的耐久跑练习中产生激烈竞争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也是每一个体育教师所重视的和关注的。
3.掌握正确技术,减少体力消耗
要使得学生能够自觉的参与到耐久跑锻炼中,使得学生对于耐久跑技术的有效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耐久跑虚席当中,通常很多学生的动作都会产生错误,因此在锻炼练习中需要加强对于学生错误动作的纠正。并且还需要告诉学生,在出现耐久跑的极点时需要坚持跑下去,并且还需要重视呼吸深度,特别是需要加大呼气,并且减少呼吸的次数,注重对节奏的调整,若是坚持跑下去,这种感受就会降低,使得学生在实际的练习当中通过自身的体验,对这种情况产生之后有效的客服。在实际的耐久跑练习当中,学生需要有效的进行对体力分配重要性能够重视,防止一些学生在耐久跑中最开始阶段快跑如飞,在最后阶段拖着腿跑的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练习过程中的速度进行控制,以此来有效的对学生的体力进行分配,鼓励学生将跑的节奏和呼吸进行有效的配合,以此来减少对体力的消耗。
4.加强趣味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要想提升耐久跑的教学效率以及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方式当中加强重视,采取对教学方法的变化来提升耐久跑的趣味性。比如,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采用长短距离结合的跑步方式,对变速跑、追逐跑、游戏跑等跑的形式有效结合,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和比赛进行结合,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实现对耐久跑的联系,并且练习的热情也会高涨,这泳吞嵘了教学效率。
5.加强医务监督,避免运动损伤
在实际的耐久跑锻炼当中,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对于一些体质比较差以及一些还有疾病学生的重视,加强医务监督,在锻炼前和锻炼后都需要加强观察,采用学生的面部表情以及心率等来判断学生的运动量和运行负荷是否超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锻炼中对于自身的运动量进行衡量,使得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运行监测,在实际的耐久跑运行中自行调节,防止运动损伤的情况产生。
结语
总之,学校需要强化对于耐久跑的重视,主要包括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实际要求和培养,并且提升学生加强对于学习的有效认识,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到运动的准确性,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使学生能够寓乐于学,寓练于学,最终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同步提高,技能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设.农村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0,0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