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

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1篇: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工作任务

总结评价上一轮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土地利用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分析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开发利用潜力,核定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开展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按照上级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确定全县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划分土地利用区域,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规划修编以年为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范围为本县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全部土地。

二、资料收集

收集具有真实性、现实性和权威性的资料,是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基本要求

1.资料应采用政府统计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准的资料,以确保资料的可靠性。

2.资料数据统一采用国际标准单位,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

3.收集从年至今能满足近10年有关分析评价所需资料。

(二)主要内容

1.经济社会基础资料

在县发改局、统计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局、规划局、计生委、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收集经济社会发展资料。

2.现状资料

收集各有关部门行业土地利用、区域划分、产业空间布局的现状资料及现状图。

3.规划及专项调查资料

收集人口发展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年各部门中长期规划及行业用地、区域划分、空间布局的规划资料,尤其注意收集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的规划资料和相关的规划图件。

三、分析与预测

(一)资料整理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资料的真实性、现实性和权威性,对主要的综合性数据,要形成电子版本,便于参与专项规划编制的各单位互通信息、数据共享。

(二)用地现状分析评价

1.分析评价自年以来土地利用的总规模、结构布局、重点项目建设与实施和用地总量增减变化情况。分析效益增量与用地增量之间关系,年均用地增加量等。

2.分析土地利用投资强度、土地利用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单位面积产量、产能、产值与税收效益,以及各类型用地单位产值占地面积,并与国内外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对建国以来的历史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分析。

3.从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全面分析土地利用在投资强度、利用率、利用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三)指标预测

1.分析趋势

根据规划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状况,预测规划期内用地的规模及远景发展趋势。

2.预测依据

指标预测的依据包括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上级相关规划目标、相关行业“十一五”规划、各部门专业性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等。

3.预测原则

规划指标的预测要依据定额标准进行。采用标准要充分考虑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在同一取值范围内尽可能取下限值。

行业用地指标预测应充分与其他相关部门行业规划相协调,避免重复建设项目用地。对多部门共同利用、可能产生重复统计的面积,要提出协调的意见和建议。

4.预测方法

(1)人口预测。人口规模的预测主要有自然增长法和回归分析法;城镇人口预测主要有劳动力平衡法和单因素分析法。

(2)用地预测。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预测主要有总体平衡法、人均定额指标控制法和回归分析法;独立工矿用地预测主要有用地定额法;交通、水利用地预测根据其行业标准,采用用地定额指标法;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要根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修订〈建设用地定额〉指标(试行)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6号)的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进行。

(3)其他预测方法。指标预测还应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纵向为对本行业用地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用地变化趋势规律,测算规划期间的用地需求;横向与国内相似县份进行比较,分析在同等经济水平下的用地需求量。

5.预测结果可行性分析

要对规划指标预测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资金保障、区位条件、资源容量、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四、专题研究与专项规划

(一)专题研究

1.专题设置

根据工作方案要求,本次总体规划共设置4个重大问题专题研究:

(1)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实施评价;

(2)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

(3)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研究;

(4)县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以上专题均由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承担。

2.专题研究内容

专题研究内容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国土资源局有关文件要求确定。

3.专题研究成果

专题研究成果由专题研究报告、图件、附表组成。

(二)专项规划

1.专项规划及承担单位

根据县实际情况,共设置12个专项规划:

(1)县开发园区用地规划,由县发改局、工业园负责;

(2)县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由县规划局负责;

(3)县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由县规划局、新村办负责;

(4)县交通用地规划,由县交通局、公路局负责;

(5)县水利设施用地规划,由县水利局负责;

(6)县电力行业用地规划,由水电责任公司和郴电国际分公司负责;

(7)县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

(8)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

(9)县农业用地规划,由县农业局、畜牧局负责;

(10)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由县林业局负责;

(11)县自然保护区规划,由县林业局负责;

(12)县旅游用地规划,由县旅游局负责。

2.专项规划的内容要求

(1)基本要求

各专项规划主要内容:①明确规划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规划原则;②对用地数量和结构在全县各乡镇进行分解;③结合部门“十一五”规划的相关内容,确定土地利用区域及空间布局,明确土地用途管制要求;④提出行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目标和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措施;⑤明确本行业用地生态保护及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措施和办法;⑥明确重点项目的数量、各项目的用地面积、结构和空间布局;⑦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其他要求

①县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应分析全县城镇体系发展历史、布局和区域基础,剖析全县城镇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按照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确定全县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预测确定县城及其他建制镇和重点集镇建设用地控制规模,提出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制定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②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应把握全县城镇体系规划要点,明确城镇村各级用地总规模,以大比例尺图件明确县城及其他建制镇和重点集镇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和空间布局,提出建设新农村用地调整的原则、方针、步骤和优化村庄布局方案。③水利设施用地规划应对全县水土流失现状和演变的趋势进行分析,对预防整治水土流失的任务做出安排,明确水土保持监管和保护的地区和项目。④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对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的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耕地后备资源及开发整理潜力进行分析;对各地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能力和异地补充平衡提出方案。⑤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应提出全县在规划期内的生态退耕目标与地区分布,划分林业用地功能区,提出林业用地各功能区的管制规则;⑥农业用地规划应提出规划期内畜牧、水产、园地的用地总规模与地区分布,提出园地、养殖水面、牧草地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及区域布局,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专项规划成果要求

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规划数据集。

专项规划文本一般采用章节格式,要求语言精练,表述清楚,依据充分,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资料准确,数据齐全,方案可行;各专项规划的基本内容应当有准确的现状分析,明确的指导思想,合理的规划目标和指标,有切实可行的结构调整方案、用地布局方案及切实的保障措施。

专项规划说明一般采用章节格式,内容包括规划编制的工作过程、规划采用基础数据的来源、规划中重大问题的解决办法、规划用地指标的预测方法和依据、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上级规划落实情况、土地用途管制规则确定的原则与依据和与其他规划协调的情况等内容。

规划图件一般应包括行业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和行业土地利用规划图,必要时可补充相关专题图件。规划图件编制应达到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并符合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图件的要求。

规划数据集主要由行业发展现状数据、相关基础数据、规划成果数据等构成。

五、总体规划大纲编制

(一)编制要求

1.综合专题研究的成果。将前期工作阶段中重大问题的研究结论进行汇总和综合,作为编制规划大纲的基础和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形成全县土地利用战略的总体思路。

2.汇总专项规划的初步成果。主要是对各行业、各部门的用地需求进行协调平衡,形成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

3.初步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根据郴州市规划要求,对分配到我县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并具体落实。

4.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特别是需要在土地利用方面实施的约束性、预期性目标。

5.初步划分土地利用的功能和用途区域。以各专项规划的要求为基础,以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为原则,开展区域划分工作。

规划大纲初步方案要采用多方案筛选和比较,按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进行取舍。

乡镇规划大纲在县级规划大纲和控制指标指导下,结合各乡镇具体情况,参照以上方法编制。

(二)大纲文本内容

规划大纲格式要求为篇章式结构。要求用词精炼,重点突出,文字规范,措辞准确,有理有据。内容应包括:1.引言,主要介绍规划大纲的内容;2.总则,主要包括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依据、规划期限和范围;3.对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价结论;4.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5.土地利用战略;6.规划方针、主要目标、主要控制指标和本轮规划与上轮规划的衔接等;7.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重点简述规划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对土地利用布局的安排;8.规划分区和空间管制;9.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价;10.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机制创新。

(三)大纲说明编制要求

规划大纲说明应明确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及重点;总结规划大纲编制的流程;说明规划大纲编制的技术路线;对基础数据的采用进行说明;列出主要规划指标的预测方法和依据;说明规划分区的方法和依据;分析规划大纲编制过程中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法;说明规划大纲编制阶段完成的主要规划成果。

(四)规划大纲成果

包括规划大纲文本、说明、图件三部分。规划大纲图件中要有专题研究与专项规划的现状图、分析预测图,专项规划的规划设想及示意图,总体规划图。

六、规划协调与平衡

(一)协调的原则

1.以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用地需求为准则;

2.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分配给我县的约束性指标;

3.坚持《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

(二)协调的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统一采用国土资源部门确定的土地利用分类、总面积、结构等标准。

2.人口与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现状数据应采用统计部门的法定数据,规划数据应主要采用发改委确定的各项指标,其他有关数据应采用专业部门的权威数据。

3.专项规划用地指标。专项用地规划指标的协调以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给我县的约束性指标及有关用地定额标准为基础进行协调。

4.空间布局的协调。依据我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发展战略,对全县范围的用地空间布局进行协调。

(三)综合平衡

以全县国土总面积和上级下达给我县土地利用的约束性规划指标为依据,以确保我县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准则进行综合平衡。

各项规划指标应分解落实到乡镇,并作为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依据。

(四)协调平衡的方法

主要是召开专家、领导、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参加的咨询会议,协调部门之间和乡镇之间规划出现的问题,形成处理意见和建议报县规划领导小组审定。

七、用地布局与重点项目

(一)产业用地布局与用地分区相结合。各专项规划根据本行业用地分区的要求,凡涉及“分区”和“区域保护”等方面内容的,应编制分区规划图,并在规划中对不同区域用地提出相应的管制规则和用地措施。

(二)用地空间布局与相关规划相协调。各专项规划进行产业用地分区时,应考虑相关规划的分区,避免造成冲突。如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地域不能再设置为建设用地区。

(三)应突出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各专项规划应以重点项目表的形式进行汇总,表中应体现重点项目的投资额度、用地规模(特别是占用农用地和耕地的数量)、用地选址、用地时序和占用耕地的补充及占用基本农田的补划等内容。

重点项目安排应符合“十一五”规划,符合产业发展规划,投资应达到一定的额度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选址应符合相关限制性规划的要求,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凡是在城镇规划圈内的重点项目用地,不列入重点项目表,主要统计独立选址的重点用地项目,以避免与城镇规划用地相冲突,造成用地的重复计算。总体规划应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筛选各专项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合理安排重点项目用地。

八、总体规划成果

(一)总体规划成果组成

县级总体规划成果由主件和附件两部分组成。主件包括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编制说明、数据集和规划图件;附件包括专项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成果。

乡级规划成果由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说明、规划图件构成。

(二)总体规划文本

总体规划文本应采用条文格式,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思路正确、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措辞规范。文本内容应达到以下要求:

1.最大限度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在指标控制下,确保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对不同条件下各乡镇的土地利用指标进行分类控制,提出与之相应的用地要求。

2.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明确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现状指标和规划指标,明确规划期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和规划目标。

3.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明确对耕地的保护,特别是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合理确定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并把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制定合理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4.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定土地用途管理规划政策。实行用地区域性重点控制,建制镇建设用地规模逐个控制,集镇和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总量控制,对基本农田、各类园区、各类保护区等要按区域进行用地规划控制。

5.实行用地指标控制。耕地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等指标要分解落实到乡镇。

6.落实用地项目。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布局、用地规模及耕地占补平衡方案。

(三)总体规划文本说明

“说明”是针对总体规划文本的说明,一般采用章节式结构。在对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规划修编的必要性、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编制规划的工作过程、基础资料的来源、指标分析、方案的形成、规划方案论证修改、协调与平衡、公示与听证的过程、成果图件的编制方法等进行说明的同时,应着重对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

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一般包括: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析预测;规划期间土地供需状况;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和指标落实的情况、反馈协调情况;各类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指标确定的方法和依据;土地用途分区及其管制规则、管制用途确定的方法和依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的依据;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安排的依据;规划供选方案的论证和评价;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情况;拟定规划实施措施的依据。

(四)总体规划图件

包括县及各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县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县重点建设项目布局图(2006—2020)、县及各乡镇土地利用分区图(2006—2020)。

1.土地利用现状图

现状图应准确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面积和分布范围,其它内容应适当综合,各地类的现状面积应为经过核定的年10月31日止的数据。成图制作中,按比例尺调整的技术要求进行各要素的综合处理。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规划类图件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重点建设项目布局图、土地利用分区图等。应主要反映各类土地利用区,重点项目,城镇、集镇、交通、水域、水利工程等用地规划的位置、面积及范围。要定性、定量、定位、定序地反映规划期内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信息。要以核定后的现状图为工作底图,将土地利用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位置和范围等主要规划内容准确地标示在图面上。成图制作中,以保证定位准确为原则,增、减底图地物信息,同时按图面信息负载能力,附以标准详细的文字注记。

(五)总体规划成果的公示

总体规划成果形成后应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审查,对主要规划指标的方案实行听证、公示制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技术单位根据公示期间收集的意见,经过筛选整理后,选择合理的意见修改完善成果。

九、规划数据库建设

规划数据库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是实现规划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成果内容。本轮规划要求建立覆盖全县的1:1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

(一)成果内容

1.图件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县、乡图及国际标准分幅图)、城镇规模控制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及其它专题图件。

2.数据成果:含数据库体、标准分幅数据、指标数据。

3.表格成果:各类指标表及通过数据库输出的成果表格。

4.文字成果:技术设计书、技术报告、工作报告、自检报告。

5.部分建库中间成果:作业情况记录等。

(二)数据库建设成果要求

数据成果:文件命名、属性结构符合国家和省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关键字段值不为空且字段数据正确、内容齐全;要素采集误差和接边误差符合精度要求,无图形错误和矢量化丢漏现象;要素分层正确;图形拓朴关系正确;数据库运行正常,查询、统计、分析结果正确;图形、属性不重不漏,数量齐全。

图件成果:符合国家及省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图内要素描述正确,图外整饰规范。

表格成果:表格种类齐全,格式规范,内容正确。

第2篇: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09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第3篇: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

编制重要矿区矿产资源专项规划

在矿产资源规划体系中,重点矿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专项规划是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细化和延伸,是推进整装勘查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抓手,同时对新发现大中型产地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统筹和调控作用,解决了新发现矿产地如何纳入规划管理的问题,适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空间上变化。

1重点矿区专项规划编制的对象

从实现规划功能定位的角度,矿区专项规划编制对象包括三类,一是全国和省级矿产资源规划中划定的重点勘查区和重点开采区;二是国家规划矿区;三是新发现的大中型矿产地和拟开发的大中型矿区,以及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发展重大变化的大中型矿产地等。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已部署开展了241个重点矿区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重点矿区专项规划编制与实施的重点

重点矿区专项规划编制首先要对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规划指标、布局安排和准入条件等进行全面落实。着重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区的划分,将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新变化,纳入到规划当中,特别是要依据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全面细致的划分勘查规划区块和开采规划区块,为矿业权的设置、调整等提供重要的空间依据。科学预测矿产资源市场形势,做好技术经济评价和可行性分析,提出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的要求。通过编制和实施专项规划,明确勘查开发的准入条件,对矿区的勘查开发工作做出部署,为矿业权的设置和整合工作提供依据。针对矿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活动,通过实施重点矿区专项规划,有效指导矿业权设置方案、矿产资源勘查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等的编制和实施工作,逐步消除“各管一段,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面,并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图1)。

建立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制度

通过矿产资源实施年度计划,将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矿产勘查、总量调控、结构调整、矿业权设置、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目标和任务,按年度分地区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促进规划的全面实施。同时根据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的变化,通过调整年度的资源开采总量和矿业权设置数量,适应矿产资源开发在量上的变化。

1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制度的基本原则

1)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切实保护战略矿种特别是国家规定实施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2)以矿业权设置引导资源开发的合理需求,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3)优先保障整装勘查、综合利用和重大整合项目的资源配置。4)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保障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2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

1)分解落实重点矿种开采总量

依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分解落实钨、锡、锑、稀土、高铝黏土、萤石等国家实行总量控制重点矿种的年度开采总量指标。科学制定并分解落实本省实行总量控制重点矿种的年度开采总量指标。

2)调控矿业权投放(设置)数量

分别提出年度探矿权和采矿权投放(设置)的总数,并提出实行总量控制矿种的探矿权和采矿权投放(设置)年度数量。矿业权投放(设置)数量要分解到市、县。

3)优化开发利用结构

提出本年度禁止勘查开采规划区内已有矿业权的退出数量。按照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床(区)储量规模相适应的原则,综合考虑矿床(区)资源储量规模、开发利用技术经济条件变化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因素,提出大中小型矿山结构调整年度指标。

3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设计流程

借鉴土地利用规划年度计划的实施程序,结合矿产资源分级分类管理的结构,从矿产资源规划的自身特点出发,设计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流程分为七个部分(图2)。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实施主体是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年度计划指标的上报和指标的分解落实,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主要矿山企业是计划的主要实施者;国土资源部负责下达指标和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相关事业单位或行业协会负责对计划实施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指标下达的重要依据之一。

探索矿产资源规划动态调整机制

目前,国内相关规划的动态调整并不多见,只是在人力资源规划和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规开展了相关工作。探索矿产资源规划的动态调整符合资源勘查开发的动态性特征,能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空间变化、工程投入、技术革新、时序调整等内容及时纳入规划,并定时更新,在提高规划科学性的同时,又减少了规划调整的频次,变规划的“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对促进发挥规划的管理依据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1相关规划动态调整的具体情况

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调整不存在法律约束,主要侧重于规划调整后的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动态调整主要针对外部人力资源条件和内部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战略的调整,对规划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整内容主要包括人员调配规划、晋升规划、培训开发规划、工资规划以及人事政策制定等。规划调整的措施有三种方式:一是常规方式,即按照常规的程序性处理方法来应对调整出现的差异;二是专题解决方式,针对人力资源规划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机会进行专题分析、突击解决,主要是战略层面的问题;三是专家模型方式,即根据相关人力资源规划的经验和自身的具体情况,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专家应急模型,以备出现严重问题时及时响应。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规的动态调整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侧重对调整程序、机制的细化。调整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类:①强制性内容的调整(法定图则);②指导性内容的调整(管理图则);③控规内容的优化调整,如公共设施位置与用地形态、“六线”线位、除容积率与用地性质之外其他指标的适度调整等;④控规内容的更正调整,如土地权属边界变化引起的调整等。控规调整的核心内容是以土地开发强度和配套公共设施为主的控规指标调整。控规调整程序分为申请与立项、可行性研究、初审、协商、批准、验收与更新六个阶段。由控规组织编制机关提出规划调整方案报告后,根据调整内容的不同,分别向不同层级的规划管理部门申报,审批的具体流程也有所差异。最后根据审批结果,对规划成果进行修改并更新规划管理系统。其他规划在动态调整方面也有一些探索,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在实施过程建立了规划项目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关于启动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项目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0〕124号),明确动态调整的范围适用于汶川地震灾区39个县(市、区)内的原规划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突发或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体现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动态性特点。提出项目动态调整的主要原则包括资金总量不变、防灾效益不减、突出动态实效和确保专款专用等,还明确了对动态调整的主体和调整的程序。

2矿产资源规划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

1)符合规划调整的程序安排

规划动态调整要由原规划编制单位按照法定程度提出调整方案,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同意方可进行,调整后有关内容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后颁布实施。

2)充分论证调整内容的科学性

规划调整的内容要符合矿产资源形势的变化,资源勘查开发空间变动,重大资源产业政策调整等要求,要经过认真的科学论证,调整的内容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强。

3)调整结果及时纳入管理系统

将调整的内容要及时纳入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并通报给相关部门,以便充分发挥规划在管理中的依据作用。

3矿产资源规划动态调整的内容

1)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和开采规划区块

根据上年度新发现矿产地和矿业权调整、灭失等情况,提出勘查开采规划区新增和调整的具体情况,包括规划区块名称、工作程度、面积、拐点坐标、主要矿种、资源储量、已设矿业权数量等。

2)重大工程

按照矿产资源规划中重大工程部署,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需新增和调整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安排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储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区土地复垦、绿色矿山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重大工程。

3)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

根据矿产资源开采、选矿等技术水平发展需要,提出需新增和调整的具体准入技术。

第4篇: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以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设计。

2、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标志人类所处时代和所处地域的社会缩影,它反映了某个时代和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最高成就,是一批长期积累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3、为保护这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保护政策,加强保护规划,并专门为之立法。意大利的威尼斯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法国巴黎旧城区基本保存了原有的布局。美国恢复和保护了威廉斯堡18世纪殖民地时期的古镇。苏联在1949年公布了历史名城名单,把这些城市置于建筑纪念物管理总局的特殊监督之下。日本于1971年了《关于古都历史风土保存的特别措施法》,对历史文化名城加强了保护。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紧密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实际,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治本和治标的关系、专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的关系。按照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的总体要求,凝聚社会各界力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制定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原则

(一)目标明确,科学可行。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依据,确定我省安全生产五年发展的基本目标,科学规划,提高规划的先导作用。

(二)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在我省现有安全生产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产业结构高危行业比重较大、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偏低的现状,围绕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做好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统筹规划,上下衔接。确定规划指标、安排规划项目时,既要做好与本级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又要注重与上、下级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还要保持与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衔接。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分工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既是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大专项规划,也是关于全省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综合性规划,规划期为五年。主要内容包括:1、安全生产现状与形势;2、指导思想与目标;3、规划重点任务;4、重大工程(项目);5、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

(一)《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涉及的部门多、领域较广,本着分工协作的原则,由省安委办牵头组织规划的编制,涉及综合监管行业的规划,由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煤监局等安委会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并按照工作职能负责编写有关内容;涉及省安监局直接监管行业的规划,由省安监局有关处室和局属单位编写相关内容。

(二)设区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按当地政府的要求,分别由各设区市安委办组织编制,同级政府相关部门予以配合。各地要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专项规划;其中,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4项指标要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标体系。

四、规划编制的步骤

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调查研究和文本起草(20__年3月~11月)

1、进行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总体框架的调查研究和初步设计。

2、相关行业、省安监局相关处室就所监管行业安全生产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素材)。

3、在总体框架设计基础上,提出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起草规划文本(草案)。

(二)衔接协调(20__年11月~12月)

完成与全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和论证。

(三)公开咨询(20__年1月)

通过网站和其他媒体,印发“征求意见稿”等方式,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四)专家论证(20__年2月)

1、组织评审委员会对总体规划文本(草案)进行论证和评审。

2、根据社会各界的咨询意见和专家评审意见,对“十二五”规划文本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五)审批(20__年3月~4月)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文本报省政府审核,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

五、加强领导,落实机构和人员

(一)成立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第6篇: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统筹城乡规划,充分发挥城乡规划作为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规划局在工作中,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通过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规划引领我市城乡空间的协调快速均衡发展。今年上半年,重点开展了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市聋哑培智学校修建性详细规划、市历史文化中心防洪坝景观设计、市消防专项规划、市城市市政管网综合专项规划、市城市公共设施专项规划、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以及稻田镇总体规划,为完善我市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城中村改造方面,截至到目前,49个村批复公寓楼建设规划,已开工建设的公寓楼的共有41个村,已建成公寓楼763余栋,共计26117多户;当前开工建设的公寓楼500余栋,总规划建筑面积为996.24多万平方米。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领东城新区快速发展。

近年来,规划局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努力推动东城新区向东部新城转变。

一是公共设施先行,打造功能完善的东部新区。企业总部群、国家级蔬菜产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东城医院、东城中学、体育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极大提升了东部新城的承载力,完善了城市的功能,为提升东部新城的区域职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品质提升,构建生态宜居便捷绿色的生活空间。在居住区规划方案审查过程中,如凯马花园、香榭澜庭、铭洲凡尔赛、卫东地块等多个居住区规划方案,加强公共绿地和游园的高标准配置,与规划建设的东城全福元综合体、世纪泰华城以及农圣公园一起,构建起了方便快捷的生活、休闲空间,极大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三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提升东城承载力。随着永乐路、金光街、豪源路、尧河路的规划建设,东城路网主体框架初步形成;220KV巨延、益田线、35KV金复线、海化集团淡水管线(洛城段)等管线的规划建设,为东城项目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了东城相关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规划的指导和严格把关下,东城新区得到快速发展,新区承载力和空间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三)高效服务、促进发展,打造方便、高效、快捷的群众满意机关。

一是强化优质高效服务,促进规划审批提速提效。在审批过程中,规划局非常重视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通过“立即办理、上门办理、现场办理、变通办理”四个办理的工作方式,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上半年,规划局共开具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280余件,批复规划方案61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0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23件、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91件。

二是加强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沟通联系。在受理项目初期就与建设、设计双方进行详细的沟通,让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明确规划报批标准,以期使规划图本能够一次性达到报批要求,达到标准后及时进行报批;对建设项目一口清,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等报审资料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到一次说清楚,减少建设单位修改次数;完善了修建性详细规划出图要求及建设工程办理手续所需资料一览表,以让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能够更加清楚的明白办理手续所需材料的要求

三是健全公开公示制度,全力打造“阳光规划”。为促进城市规划工作公开、民主、高效、廉洁,规划局对规划区内所有批件项目在建设工地现场、规划局网站、日报、规划展览馆等场所和媒体进行批前批后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渠道维护市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凸显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四)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建设项目规划竣工验收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规划批后管理,规划建设有序开展。规划局对全市建设单位实行了信用管理,同时继续严格落实五步管理法和四早工作方式,对所有在建项目实施了全程动态跟踪管理。上半年对中南城市金典等91个规划项目,进行了竣工规划验收,核发了《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对60多个已取得规划许可的在建项目进行了批后五步动态跟踪管理;对38个在建重点项目在公示厅进行了动态公示;为20多个项目开具《放线准许单》。

二是加大对各类违法建设项目的排查力度,上门面对面沟通服务,为保障规划实施、提高实施档次打好基础。全面排查了在建建设项目的消防车道和地下车库建设,对5个项目下发了《整改通知单》,未整改的向城管执法局进行了移送查处。对我市33个市政府已批方案但未办理规划许可证的在建项目,下达了《督办规划手续通知书》,维护规划权威,保障我市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规划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工作理念,科学规划,超前规划,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是科学规划,高质量完成各项规划任务。计划下半年完成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最终报批成果,指导我市城市建设更更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同时为了提高城市建设档次,计划编制《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及《市城镇化发展规划》。

二是创新管理,高效服务,确保全年规划审批提速提效。下半年,规划局将深化应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共享“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规划“一书两证”业务审批、规划编制项目管理为重点,涵盖电子报批、规划信息资源管理、规划空间信息利用、三维规划辅助决策、档案管理、行政办公等内容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化办公,系统提高规划审批效能。

第7篇: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

Abstract: Plans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and land use planning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ree rules") without different functional department, after years of planning practice, "three rules division" the problems already obvious and serious, therefor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must be integrated planning resources, work out th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to "three rules unit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three rules unity" necessity, explore the "three rules unity" planning conten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exploratory "three rules unity" some way, expect to "three rules unity" research be push forward.

关 键 词:“三规合一”;意义;内容;实施途径

Keyword: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ree rules";Meaning; Content; Implementing way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三规合一”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1政策背景

最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第五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但如何依据、如何衔接依然是目前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1.2实践背景

多年的规划实践表明,我国当前的空间规划体系突出地存在着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弊端,在同一个城市空间上,往往多个政府部门都有规划引导和控制要求,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导致了开发管理上的混乱和建设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三规”之间在工作目标、空间范畴、技术标准、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交叉和矛盾。

城建部主管的城市规划最具有技术和管理实力,但它属于专业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在综合作用的发挥上受到较大制约。国家发改委具有综合协调社会经济发展职能,但其空间规划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国土资源部也是一个专业管理部门,空间规划的技术和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耕地保护为主要约束条件的单一目标规划体系,难以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各项用地供需之间的综合协调作用。笔者从管理、编制、审批、实施等几方面对三大规划进行了比较,如表一所示。

表一——三大规划内容、地位与作用等比较

项目 类别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管理 主管部门 发展与改革部门 城乡规划部门 国土资源部门

规划类别 经济综合规划 空间综合规划 空间专项规划

规划特性 综合性 综合性 专项性

编制 编制依据 社会经济预测及政策因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上层次土地利用规划

主要内容 发展目标和项目规模 城市发展方向及空间布局、建设时序安排、 耕地保护范围、用地总量及年度用地指标

编制方式 独立 独立,兼顾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自上而下、统一

审批 审批机关 本级人大 上级政府 国务院、上级政府

审点 发展速度和指标体系 人口与用地规模 耕地平衡和用地平衡

法律地位 — 《城乡规划法》 《土地管理法》

实施 实施力度 指导性 约束性 强制性

实施计划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近期建设规划 年度用地指标

规划年限 五年 一般二十年 10----15年

监督 监督机构 本级人大 上级政府、本级人大 国务院、上级政府

实施评估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规划修编 执法监察

检测手段 统计数据 报告、检查 卫星、遥感

通过表一比较可发现,三大规划均存在自身的不足:

(1)国民经济与发展规划操作性、实践性较差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标准不一

(3)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对经济社会因素考虑不足

相对来看,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约束力相对较强,但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均存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考虑不够的问题。

1.3论文研究意义

事实上,在我国当前行政体制下,要真正实现一个规划“一统天下”并不现实,而且目前这种“分割”的规划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对具体城市而言,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空间,一个空间应该统一规划,这是统筹指导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现实,也是探索“三规合一”的意义所在。

2.“三规合一”的内涵、发展目标

2.1“三规合一”的内涵

“三规合一”并非指只有一个规划,而是指只有一个城市空间,在规划安排上互相统一,同时加强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体系、规划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使规划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龙头。笔者结合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得知,“三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各规划的其它内容按相关专业要求各自补充完成。

2.2“三规合一”的发展目标

“三规合一”的目标就是减少三大规划“各干各事”的困境,所以笔者认为三大规划合一之后的理想状态如下:一张图、一套技术标准、一套协作流程 、一套办事规章。

3.“三规合一”城乡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根据区域发展背景与城市发展现状进行政策输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在区域中的定位,并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通过功能定位确定城市职能,进行城乡产业布局,提出相应发展策略,并制定配套区域政策;

3.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的人口迁移及产业发展策略确定城镇规模、职能、等级结构,并构建生态、产业、交通、服务四大支撑体系;

第8篇: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电网规划;电网建设;电网改造

1 电网规划的复杂性

主网规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规划过程中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数据是规划的基础

大量的异类数据,如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数据、电力运行数据、电力营销数据、历史负荷的数据、道路交通及地理分布数据等是做规划首先要面对的。

1.2 模型与算法是规划的基本工具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涉及电力系统分析、运筹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如电网计算理论包括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线损计算、可靠性分析、经济性分析等;对于不同的规划问题,需要运用运筹学方法对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并求解以经济成本或安全性、可靠性为目标的优化问题;在负荷预测及变电站选址与定容求解优化问题的过程中,包括神经网络、模糊理论在内的人工智能方法又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1.3 评估与决策是规划方案可行性的保证

按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规划问题应综合考虑可靠性、投资回报、环保、美观、占地、线路走廊等多种因素,要解决这样一个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问题,需要有机地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效用理论等方法来建立合理的综合评估决策模型。

2 主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2.1 规划导则的确定

规划导则需结合电网国家级规划导则、省级规划导则、地区规划导则及专家经验分层分压制定而成,是现状网分析的判定依据,及电网规划的规划依据。导则需符合电网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2.2 现状网分析

把握现状网的地理图和电气图,建立模型并计算分析,提出规划地区主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分层分压建立电网现状评估指标体系,对电网供电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分析不同电压等级网架结构的合理性;分析不同电压等级变压器的变电规模、无功补偿、剩余间隔、接线方式、运行年限、最大负荷等,考察变压器变电规模、无功补偿率、容载比、节能型主变率、运行年限等是否满足规划导则要求;主要考察不同电压等级线路的负载率导线型号、导线长度、运行年限等是否满足电网技术要求,总结电网中存在的问题,规划中要予以重点考虑。

2.3 电力、电量负荷预测、平衡与校验

在分析规划地区社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地区的实际特点分区(县)确定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采用多种数学模型(指数平滑法、灰色模型法、外推法、平均增长率法等)进行规划区电量负荷的总量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决策支持分析。考虑规划地区用地规划,做到分地块预测,根据控规要求进行饱和年预测;按各变电站预测,进行点负荷预测。对总量预测进行校验;将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的水平发展做预测,并进行校验。与对标企业和相应发展地区进行比较,充分考虑在建项目、待建项目和负荷增长情况,征求客户的具体意见,双方对负荷预测结果共同研讨,最终确定各规划年限的负荷分布和总量预测结果。作出负荷预测的高、中、低3 个方案,并进行逐年电力电量平衡。

2.4 主网规划方案的确定

500 kV 变电站布点主要根据负荷发展需要、电源接入系统、接受外区送入电力及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来考虑,结合规划地区500 kV 电网存在问题来分析提出布点规划。

依据负荷预测结果,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并对220 kV、110 kV 变电站选址结果进行优化,结合变电站的布点位置和功能分区,优化相应的供电区域,以供电可靠性为目标,优化网架结构,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电网连接方案。

2.5 智能电网专项规划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顺利达到国家电网对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要求,需对电网的智能化作专项规划。在对规划区智能电网的现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智能化电网规划报告》,对规划区发电环节、输电环节、变电环节、调度环节进行规划,分步骤、有计划地实现电网的智能化。

2.6 电气计算

运用潮流计算软件对规划网进行电气计算,通过分析最大运行方式和最小运行方式下电压情况、各电压等级潮流分布情况、网损情况、线路负载情况、“N-1”校验和短路电流计算,并和导则及现状网进行比较,校验主网规划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目前电网规划中主要用的潮流计算软件有BPA 和Powerworld 可视化软件。

2.7 投资估算

根据规划地区当地实际的设备价格和工程施工的平均报价情况,对规划方案进行投资估算。

2.8 规划方案技术经济评估

对规划的主网进行供电可靠性、网损、电压质量计算、抗灾能力等技术评估,并与现状网与导则比较,分析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对规划主电网项目进行分析,对规划主网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对新增输变电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梳理出解决关键问题的重点输变电项目,结合其当前的前期工作进度,给出建议的投产时序。

第9篇: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市委安排,我代表市水利局党组对2008年5月份以来履行职能和班子建设等情况述职如下,请予审议考评。

一、紧扣中心,履职尽责,全力推动水利工作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有作为、做贡献、创特色

(二)水利基础设施保障发展能力增强。坚持统筹发展,着力加快涉及民生和粮食安全的水利工程建设,做到“三强化、三提高”。一是强化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实施完成中潢圩堤第8期--金墩段粘土斜墙防渗项目、团湖圩堤应急续建改造工程建设。建成了城市防洪日元贷款项目—朱艾堤、童家河西堤、腰沙埠堤及其穿堤建筑物,使工程地段的防洪标准由过去的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了五十年一遇。二是强化民生水利建设,提高服务改善民生的能力。建成村镇集中供水工程33处,新增农村供水受益人口1.5万人,完成了民生工程考核任务。受益区群众自发在饮水点附近竖立起“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石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基本完成省规划二期内12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去冬开工的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内的枫林湾、黄庄水库等6座病险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余江白塔渠水利血防西片工程全面竣工,东片工程基本完工并发挥效益;完成小农水工程23个,末级渠系改造完成过半。三是强化农村水利建设,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着力推进了以灌区节水改造、圩区治理和水源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冬至今全市修复水毁工程170处,新修防渗渠道107公里,清淤渠道1430公里,加固水库31座,新建小型水源工程265处,新增蓄水能力400万方,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水利社会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开展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检查核实2003年以来各类开发建设项目351个,编制水保方案336个,编报审批率达96%。其中水利部、省水利厅督办的7个典型案例有6个得到整改,1个正在调查处理中,尤其贵溪西排公路未落实水保方案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一案取得突破。对信江##段河砂开采权全部依法公开拍卖,解决了多年来信江河道采砂无序的顽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通过封育保护、预防监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