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区专项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浙江省旅游企业对旅游信息化和旅游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高,都在不同程度上建设了业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网站,并积极利用各种互联网渠道开展营销和旅游产品直分销。
目前,浙江省内各市县区在对智慧旅游建设积极性很高,已有多个市县区旅游局启动了智慧旅游规划和建设工作。
温州市旅游局走在全省智慧旅游建设的前列制定了《温州市“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把旅游信息化列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十大项目之一。积极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形成三大“智慧携手”签订智慧旅游合作协议。建设12301旅游服务热线、旅游一卡通、旅游车辆监控、景区全景展示平台等智慧旅游项目。
宁波市旅游局借助宁波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东风,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到2011年底,宁波把所有景区、宾馆酒店、旅行社等和旅游产业有关的信息资源整合到一起,出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相关信息一网打尽,打造一个统一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和旅游资源数据库。
象山县旅游局积极建设以“公众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行业合作,智慧景区建设,旅游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象山智慧旅游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建设象山旅游呼叫中心,旅游无线WAP网络,象山旅游在线支付平台,开发旅游手机服务应用系统。
关键词:管理条例;保护条例;泸沽湖区域;适用状况;法律建议
一、《云》与《凉》两个条例之间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分析
(一)差异性分析通过对条例的对比可以看出云南省将泸沽湖景区实行三级保护管理,四川省将泸沽湖风景区按照泸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划分重点村落保护区、点,湿地生态保护区,风景游览保护区,生态恢复区,实行两级保护管理,云南省的划分方式更为细致,更有利于对景区进行保护。云南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建设景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相对重视经济效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四川省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对侵占和破坏风景区环境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并且对保护风景区环境资源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更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在合理的条件内进行开发利用。《云》规定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景区保护管理机构可以征收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凉》并未做出有关规定。《云》与《凉》二者对水质级别要求不同,云南省要求泸沽湖水域水质按国家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Ⅰ类标准保护,四川省对泸沽湖水域的水质的要求是保持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笔者认为泸沽湖虽分属两省监管,但实质为一体,且湖水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凉》应该提高标准,争取实现对全湖进行Ⅰ类标准保护。《凉》规定风景区内所有船只应当依法登记,取得许可证,而《云》没有规定船只登记事项,笔者建议增加有关规定,同时两省可以对船只进行统一管理与登记。《云》对泸沽湖裂腹鱼的的保护问题作出了规定,《凉》未对此问题作出相关规定,裂腹鱼经济价值较高,但逐年产量急剧下降,笔者建议为保护泸沽湖生物资源多样性应在条例中增加相关内容。《云》规定进入景区从事科研、考察、影视拍摄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须向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有关手续,《凉》未做出此类规定,建议增加此类规定,两省可以对该事项进行协商,统一规定。《云》第二十条与《凉》第十七条规定可以看出云南省对景区内的挖沙、采石、取土,实行定点限量开采,四川省严禁在风景区内采石、采矿、采土、采沙和其他毁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笔者建议云南省将“限量开采”改为“禁止开采”,与四川的规定同步,将更有利于对景区的保护。《云》规定管理机构可从门票收入中提取2%的经费,专项用于景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凉》未对此做出相关规定,建议增加相关规定。从对两个条例全文结构的对比可以看出《云》未对条例内容进行结构上的划分,结构相对混乱,笔者建议将条例根据内容划分为总则、保护与利用、管理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五部分组成。《云》第三条规定景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坚持保护为主,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根据十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一体,笔者建议应对条例的该条内容予以改进,增加“政治效益”与“文化效益”的表述。(二)共同性分析川滇两省两省出台的旅游管理条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两个条例都包括对泸沽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景区内从事各项活动的管理与监督以及违反条例后的法律责任的内容。因为两省条例存在共同性,所以两省在管理泸沽湖的过程中也会采取一定的联动方式,例如两省正在协商达成“在四川盐源县盖租乡共建污水处理厂,统一收集处理污水”的共识,两省进行交叉执法等。笔者认为两省有必要对联动管理方式做进一步商讨,以促进泸沽湖区域的统一发展。
二、《云》与《凉》两个条例的执法效果分析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它的这一特性不仅要求其具有可实施性,且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即执法效果。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云南省泸沽湖管委会充分利用云南省政府2004年,2011年两次现场会项目资金和泸沽湖国家良好湖泊生态保护试点项目资金,加强对泸沽湖的保护,稳定保持了条例所规定的I类水质,泸沽湖已被列为全国良好湖泊保护试点。随着泸沽湖旅游业的发展,部分泸沽湖景区群众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原有古色古香的摩梭民俗民居面目全非。2015年11月起开展泸沽湖环境综合整治和项目推进工作,摸底排查出泸沽湖景区有手续但未严格按照审批文件要求建设和整改户64户,无手续“两违户”45户,截止2016年7月15日,泸沽湖“两违”整治工作,有手续的64户风貌整治,已整改拆除44户(41户通过整改验收)。对6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酒店,客栈进行处罚,责令停业整治3个月,罚款5万元同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笔者认为云南省在对遭到破坏的民俗民居进行整改同时可以学习四川省《凉》有关表彰和奖励保护景区突出的组织及个人的规定,通过奖惩两种方式对景区民俗民居进行保护。云南省为切实加大摩梭文化保护力度,借助四川经验,适当提高重点保护民居补助标准,每年实施检查验收,符合条件的,继续给予资金补助。同时为营造全社会共同护湖的良好氛围,制定《泸沽湖沿湖全民保护泸沽湖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促进对全湖的管理与保护。笔者通过对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景区管理委员会、四川泸沽湖污水处理厂进行调研访谈了解到四川省泸沽湖区域为进一步规划景区旅游市场环境,净化景区干线街景街貌,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结合景区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由凉山州摩梭家园暨泸沽湖旅游景区管理局采集信息,并制作统一规范的店招店牌,做到了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风景区的开发利用,符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要求,并尊重当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建设项目的建筑风格应与民族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为有效保护和恢复泸沽湖渔业资源,做好封湖工作,在封湖前三天张贴通告,加大封湖宣传力度。同时为鼓励泸沽湖景区内单位及个人,开展了泸沽湖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确定泸沽湖景区环保公司等3个单位、5名个人为表彰对象,做到了条例的第五条规定。泸沽湖管委会为推进泸沽湖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保护泸沽湖生态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保护泸沽湖,我们在行动》实施方案。川滇两省在管理泸沽湖区域的执法过程能够依条例执法,并在保护水质,民俗文化,生物资源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发挥旅游保护管理条例的价值,但在法条适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将在下文进行分析,给出相关建议。
三、《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法律建议
(一)专项规划滞后,存在风景名胜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等不衔接问题。景区供排水,道路,服务设施,居民建筑风格等专项规划滞后。笔者建议:泸沽湖管委会同丽江市规划局负责,组织完善景区各类专项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保护开发。(二)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沿湖截污治污体系不完善,现有污染治理设施效能有待提高。湖滨生态带建设不完整,入湖河道的保护与治理工作需加快。笔者建议:景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尽快实施泸沽湖供水工程、环湖截污治污工程、湖滨生态走廊工程。川滇两省尽快达成“在四川盐源县盖租乡共建污水处理厂,统一收集处理污水”的共识,推进川滇两省共建共管泸沽湖环湖截污治污处理系统建设工程。(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笔者建议:景区加快基础设施规划,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可适当提高条例中规定的从门票中提取出的费用比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四)景区执法和监管体制亟待理顺,由于泸沽湖景区与社区,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旅游渡假区交叉重叠,长期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体制不顺,权限职责不清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执法部门之间存在推诿扯皮,在推进泸沽湖保护与开发进程中出现管委会与县直有关部门执法“两张皮”的现象。笔者建议:加快理顺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尽快成立景区综合执法局,落实编制与人员,由泸沽湖管委会所属的景区综合执法局履行条例中规定的行政执法权及有关行政强制,监督检查职责,协调联系市、县相关执法部门,开展景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市,县环保部门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规划,强化对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五)筹融资工作进展缓慢,泸沽湖景区供水建设项目,蒗放湖滨生态走廊建设项目等筹资困难。影响项目建设。笔者建议:拓宽筹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采用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的资金支持,请求“十三五”期间继续对泸沽湖环保项目予以省级环保资金,国家江河湖泊专项资金支持。
四、《凉》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法律建议
(一)污水处理厂运作状况堪忧,污水处理厂于2006年开始修建,2007年投入运转,由于污水处理没有进行雨污分流,夏季降水多,导致运作超负荷。污水处理厂所处位置较低,所以增加大量水泵,自流管与压力管共同进行,所以工程量投资较大,随着游客量增加,污水处理效果有所下降,水质下降。笔者建议:景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尽快实施泸沽湖供水工程、环湖截污治污工程、湖滨生态走廊工程。川滇两省尽快达成“在四川盐源县盖租乡共建污水处理厂,统一收集处理污水”的共识,促成两省省级泸沽湖环保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川滇两省共建共管泸沽湖环湖截污治污处理系统建设工程。(二)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笔者建议:景区加快基础设施规划,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可以学习云南省条例的规定,从门票中抽取一定费用作为景区专项建设费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三)景区垃圾处理问题,旧的垃圾场使用已经趋于饱和。笔者建议:加快推进新垃圾厂选址及建设进程,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科学合理处理景区垃圾。(四)百姓对景区建设工作支持度不高,在污水处理厂地下埋管过程中会经过当地居民使用的土地,居民认为自建房屋与污水处理厂建厂相矛盾,不是很支持工作,这对于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建议:加大对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宣传力度,创新景区环保宣传方式,景区政府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协商以获得居民的支持。(五)景区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慢,出现体制不顺等体制机制问题,手续上报过程复杂,审批时间过长往往拖延工程的开展。笔者建议:加快理顺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减少不必要的上报过程,精简项目审批程序,争取做到早上报,早审批,早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仲新.泸沽湖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矛盾及解决途径[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增刊).
[2]董仁才,苟亚青,李思远,曹慧明.不同管理主体对泸沽湖流域生态系统影响的比较分析[J].生态学报,2012,32(18).
[3]喇明英.关于四川省泸沽湖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4]裴丽萍.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泸沽湖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1,16(30).
推动景区门票优惠和免费开放
长期以来,阻碍民众出游意愿的因素之一就是景区门票价格偏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201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有186家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达112元。
对此,规划提出,推动各地推出景区门票减免、赠送等惠民活动。推进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城市资源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推动有条件的景区景点设立公众免费开放日。
随着景区门票减免和优惠措施的推出,未来景区门票有望更加亲民,从而让更多民众能够玩得起。
落实国民休假制度 制定实施细则
出门旅游,需要金钱,也需要休假时间。2017年4月开展的部分城市(60个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50%的职工当年享受了带薪年休假。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有时间去休闲旅游,规划提出,推动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支持各单位结合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安排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可以预期,国民休假制度的加快落实,更多的人将能有时间去外出旅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一种奢望。
5A级景区全部具备第三卫生间
在外旅游,不少人都遭遇过如厕难,尤其是旅游高峰期,景区厕所尤其是女厕所往往大排长队。而且,由于没有家庭卫生间,带小孩如厕也是一个难题。
如厕难题未来有望得到缓解。规划提出,加速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步伐,推进厕所革命深入城乡、普及景区内外,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
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累计完成10万座;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线路、旅游步行街区、乡村旅游点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旅游厕所地图覆盖所有A级旅游厕所;无水冲、泡沫节水、微生物降解等厕所技术得到广泛应用;4A级以上旅游景区80%以上的旅游厕所实现生态化;所有5A级旅游景区全部具备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
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
不少人喜欢自驾游,但停车难、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影响了民众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
对此,规划提出,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建设力度,鼓励在交通干线和旅游景区之间增设停车场并实现景区接驳服务。
同时,规划要求,推进旅游最后一公里建设,畅通旅游交通毛细血管。实现城市中心区、机场、车站、码头等到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以及景区之间的交通无缝衔接,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问题。
4A级以上景区将实现免费WiFi
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期末,全国4A级以上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部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智慧旅游服务功能的全覆盖。
2008年5月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市发改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各有关部门及县(市、区)、景区、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现述职如下:
一、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去年以来,委领导班子按照“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二、在当参谋、出主意方面塑造主动。一是抓规划。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已纳入国家审批程序,即将作为国家战略予以实施,为推进我市全面融入工作,按照产业对接、项目对接、政策对接的要求,我委提出了**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初步设想,我市已初步被确定为鄱阳湖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区域物流中心和道教文化生态旅游城市。认真开展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编制了《2009—2011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期建设》等专项规划。二是抓调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加强了调查研究工作,完成了十多篇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其中,《如何在完善我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价格改革三十年的成就与经验》等3篇文章在全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分获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三是抓预测。坚持每月每季分析监测经济走势。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加强了对经济发展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研究,面对铜价大幅下跌、铜企业生产困难的形势,我委多次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企业调研、座谈,及时收集反映和帮助解决铜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铜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四、在管物价、保民生方面塑造主动。一是加强价格监管。加强了居民消费价格走势的监测与分析,连续两年获得全省价格宣传先进单位。开展了农户种植意向、农资购买、农户存粮售粮、粮食蔬菜生猪成本收益专项常规直报调查,委属成本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优秀集体。切实做好粮油、生猪等物资的市场供应平衡工作,发放37430头能繁母猪补贴款187万元。征集价格调节基金604万余元。依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核定了经济适用房价格。加大了对成品油、教育、医疗、液化气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服务价格专项检查力度,查处价格违法案件39件,违法金额38.3万元。二是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牵头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市节能减排工作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这一目标,在加强旅游规划编制、重视旅游资源管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促进产业互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大力实施旅游富民战略,确立了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开展了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风景名胜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编制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和各分区规划、修建性详规、专项规划等35个规划。景区开发稳步推进,全县已开发景区(点)7处,“山水林古月”五大特色初步显现,神景区深度开发的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重视旅游品牌建设,启动了神景区5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神景区获得了浙江省五十大精品景区等称号,*古镇被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县获得了浙江旅游城市金名片奖。
(二)产业互动,旅游带动作用初显成效。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在推动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互动发展上成效明显。我县杨梅、油菜花、向日葵等休闲观光产业初步形成,既带动了旅游产业的有效发展,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杨梅节期间,全县杨梅果园观光游客22.7万人次,门票收入3*万元。“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以溪潭垂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20*年,全县旅游总收入16.1亿元。
(三)完善配套,旅游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旅游业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拥有星级酒店4家,各类宾馆、饭店240多家,总床位7000多张;旅行社13家,导游将近350人;旅游车船公司1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7000人。一批专营土特产的旅游购物销售网点相继开业,休闲场所逐渐增加,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开展“旅行社年度综合考核”、“优秀导游评比”、“行业培训”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了行业管理。
(四)宣传促销,旅游市场不断拓展。紧紧围绕“立足浙江、主攻长三角”的市场定位,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捆绑式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营销力度,旅游市场稳步拓展。通过利用主流媒体广告、举办大型节庆活动、邀请剧组来仙拍摄、组织参加旅交会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区域联动营销,已与全国各地1000多家旅行社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网络。20*年,全县景区(点)接待游客402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发展氛围不够浓厚。一是合力兴旅有待加强。有的部门(乡镇)对自身职能与旅游业发展结合不够,大产业理念不强,主动配合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不诚信经营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旅游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存在宰客现象;在节假日期间,宾馆酒店房价普遍存在擅自大幅度涨价现象;部分宾馆饭店设施、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三是旅游整体氛围有待营造。少数干部群众对发展大旅游的认识不够到位,“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关乎旅游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在县域范围内,对旅游形象的宣传还不够到位,大型旅游广告牌还不够多,旅游氛围不够浓。
(二)旅游资源整合提升滞后。一是规划的龙头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虽然编制了不少规划,但随着形势发展,有的规划存在不够科学现象,缺乏可操作性。二是精品景区较少。目前已开发的景区普遍存在“低、小、散”现象,档次不够高,精品较少,核心景区品牌效应不明显。近年来,神景区建设投入较少,景区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进展缓慢,大神景区尚未形成。三是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到位。现有景区多以观光为主,产品类同,人文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三)旅游产业水平有待提升。一是旅游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旅游特色品牌还不够突出,主要以“游”的门票收入为主,其它五要素的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以游兴贸战略有待进一步深入实施,各类工艺品和农果特产品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旅游纪念品缺乏。二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建设进展缓慢,景点专线班车较少,交通指示牌不够健全;部分景区休息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达不到要求;土特产销售中心、旅游商品街等项目建设滞后;城区环境秩序与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县域范围内特色旅游休闲场所较少。三是接待档次和服务质量偏低。神等景区容量小,接待能力有待提升;神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建设项目进展不够理想;星级宾馆酒店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住宿冷热矛盾仍然突出。
(四)体制机制有待理顺。一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明显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有景区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淡竹休闲谷等景区经营困难,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投融资体制亟需完善。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问题急待破解,投融资平台有待搭建。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招商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景区存在投资商亏本经营和进退两难现象。三是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涉及政策处理、部门(乡镇)职责、关系协调、招商引资等方面,有的政策和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对旅行社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创新。我县旅游人才规模与整个产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及学历层次偏低,旅游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三、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全力兴旅氛围。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景区、大平台、大景观”的发展理念,认真实施旅游富民战略,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大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统筹推进旅游业发展。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管理,总揽发展全局,认真研究做大旅游业的措施和办法,研究制定旅游发展工作方案,及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乡镇)要将自身职能工作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营造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三要优化发展环境。以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为载体,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生态环境和法治环境,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品牌建设,构筑大旅游格局。一要优化发展布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提升产业的要求,进一步修编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具体专项规划,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二要打造精品景区。增强精品意识,以资源整合、特色营造为核心,加大现有景区的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力度,加快蝌蚪崖景区开发,打造大神景观链,全面提升核心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客源竞争力。三要提升文化内涵。依托我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做足“仙”字文章,加快第十洞天等景点的开发。依托地方民间艺术和古迹,推出“人间灯彩”一台戏等一批具有风俗民情的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四要拓展客源市场。创新旅游促销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合作,大力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三)完善配套功能,健全旅游服务体系。要按照旅游“六要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快推进神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休闲设施,健全旅游景区配套功能。“行”方面:实施旅游便捷工程,加快发展县内旅游交通,推进公共交通和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建设,完善旅游路牌和指引标识。“吃、住”方面:规范宾馆餐饮业发展,加快酒店升级改造,加强规范化管理,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挖掘餐饮文化,做好小吃一条街这篇文章,提升特色餐饮的质量和品牌。“购”方面:实施旅游兴贸战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重点开发体现风土人情的旅游纪念品和农果特产品,积极推进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商品街等项目建设,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娱”方面:大力扶持休闲娱乐业发展,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激发游客的消费激情。
去年,我县与长沙维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签订了《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曲幽谷创4A改造提升方案》、《主入口(大门洞)游客集散中心修建性详规及施工设计》、《漂流修建性详规及施工设计》、《黄桑生态旅游区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方案》。2013年2月4日,我县在长沙举行《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曲幽谷创4A改造提升方案》两个专项规划的专家评审会,并通过专家组评审。3月,副县长唐艳带领各相关部门及规划公司就该规划的建设设计进行现场踩点,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对规划再次进行最后论证修改。4月,启动了曲幽谷国家4A景区申报,就4A景区的创建与省市旅游局进行了衔接,在对照国家4A景区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严格进行了自查自纠,并根据曲幽谷国家4A景区申报的现状,提出整改措施仔细认真的查找差距,完善资料收集存档,积极向省市进行曲幽谷4A景区申报。至9月,我们初步已经完成了资料的编集和档案整理。10月,我们又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金水湾5A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的申报工作,准备了相关的申报资料。11月,我局会同环保局一起到、长沙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进行申报,并得到省局的大力支持。
2、筹备节庆活动,有效扩大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积极做好合2013年苗族“四·八”姑娘节活动的举办工作,打破过去当日办节的形式,围绕“狂欢苗家‘四·八’,体验神奇黄桑”这一主题,全力打造一场活动时间跨度最长、活动内容最丰富、群众参与最广泛的集生态旅游、文化交流、经贸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与旅行社对接合作推介路线。以2013年苗族“四·八”姑娘节为契机,加大旅游促销的力度,5月9日—11日,由副县长唐艳带队,在举办了2013年中国苗族“四·八”姑娘节旅游专场推介会,并邀请旅行社代表来绥踩点,推介旅游线路。参加了在贵州贵阳举办的国内旅游交易会。现场分发旅游宣传光碟、旅行社线路指南及自驾游指南等宣传资料。在“四·八”姑娘节期间,我们又接待了《今日女报》等重要的媒体,深入黄桑、寨市、大园等景区进行新闻采访,积极快速宣传报道我县“四·八”姑娘节的举办盛况。精心组织摄影家采风活动。中国摄影家协会知名摄影家等共40人慕名来绥采风,通过微博、杂志等方式推介旅游资源,扩大知名度。此外,还参加了在城步举办的“大桂林风情旅游节”和由市旅游局牵头参加在云南昆明举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开展县民族风情文艺展、特色旅游商品展以及宣传资料的发放等活动。
3、策划旅游招商,加快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处国家3A以上的景区景点,只有一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一处国家2A级景区,一个省级旅游名村,一个省级旅游名镇,景区建设一直是我们的短腿。由于县财政比较困难,今年以来,我们一直想努力想通过景区景区招商引资来实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突破,先后跟华泽集团、长沙的中惠旅体验式产业培训有限公司、兆佳集团、长沙维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及香港、广东的一些旅游地产、旅游景点、旅游酒店的连锁公司进行了洽谈,大部分公司对我县的生态环境、景区的资源给予了很高的评估,但在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受到限制,致使招商引资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我们计划编制《黄桑景区旅游整体招商项目书》,并做好曲幽谷(含六鹅洞)、上堡侗寨、黄桑漂流、铁杉林、坪溪楠木林、九溪冲、寨市古镇、大门洞休闲度假区、黄桑旅游假日小镇及南北大门等十一个具体的旅游子项目,出台专门的旅游招商政策措施,积极引进资金雄厚、管理模式先进、专业运营团体的大型旅游企业战略合作者,突破我县旅游招商和景区建设的瓶颈。
为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促民生”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根据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旅游业是一项开放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生态可持续产业和惠民、朝阳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也是*“兴三产”的重要内容。各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第三产业的重点来抓,努力开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2、总体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旅游产业在创业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按照省委提出的“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整合旅游资源,扩大产业规模,完善旅游功能,以“人文*、山水*、休闲*”为主要特色,打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促进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工作目标:到2012年,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15亿元以上,相当于全市GDP的8%以上,新增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家、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争创省旅游经济强市。
三、加强旅游规划工作,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
4、科学修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重,按照“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要求,有效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旅游设施建设与历史名人资源开发相协调。发改、建设、规划、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务、文化等部门在编制专项规划时必须统筹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重视旅游功能配套。加大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力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强化旅游政策配套,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
5、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全市旅游项目包装、旅游线路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行业管理、旅游规划修编、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人才培训及旅游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奖励或补助。
6、鼓励旅游景区提升品位。对新评定为国家AAA、AAAA、AAAAA级旅游景区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对新评定为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7、鼓励旅游企业上等级。对新评定为四星、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评为“浙江省五十强旅行社”的,给予5万元的奖励。
8、鼓励旅行社做大地接量。年引进市外来兰住宿游客达2000—4000人·天的,奖励每人·天2元;年引进4000—8000人·天的,奖励每人·天4元;8000人以上的,奖励每人·天6元。
9、加快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建设。对评为省级旅游强镇的,给予8万元奖励;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的,给予3万元奖励。
10、鼓励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对率先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的,经有关部门认定后视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对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协会)主办的旅游商品评比中获得国家级金质奖、银质奖(省级金质奖)、铜质奖(省级银质奖)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万元、0.5万元、0.3万元的奖励。
11、旅游宾馆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企业同价。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12、构建多元化旅游投入机制。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引市内外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依法对旅游景区(点)经营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实行公开招标,以加快景区的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工业企业投向旅游业,对工业企业投资旅游业的,在税收、用地等政策上实行一事一议。
13、大力支持旅游项目建设。对新列入市级以上(含市级)旅游重点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在用地指标、基础配套、项目贷款、项目审批等方面予以扶持。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在用地、融资等政策方面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
14、强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充分利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片,打造*旅游品牌。精心制作旅游宣传专题片,通过对全市旅游形象的整体设计、策划和包装,搭建高水平的旅游宣传平台,实现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的有效对接。
15、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手段。每年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的宣传促销经费。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展会、节庆、网络等多种手段,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探索建立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信息互通的宣传促销新机制。各旅游企业要强化整体营销意识,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产品展示会、交易会等。
七、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16、加强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市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时研究涉及旅游业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旅游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关部门及镇乡、街道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意义,将旅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重点旅游镇乡、街道要建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落实专职人员。
17、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旅游企业改革力度,推动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鼓励旅游企业组建旅游集团。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推进旅游景区(点)和旅游星级饭店向现代企业经营方式转变。
围绕打造“和谐、生态、观光、休闲”的乡村休闲游品牌形象,努力实现乡村休闲游从特色产业向支柱产业跨越的总体目标,全区完成打造六大乡村休闲旅游区:环乡村休闲旅游区、严休闲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区。力争全区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和农民收入实现大幅度提高。其中,在年,全区乡村休闲游的发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左农庄、食用菌休闲观光园、市严生态休闲园、湿地休闲农庄、新农茶庄、区种苗示范基地、和平铁机三鲜基地、先建休闲园、建设农家乐基地、田野农庄等十个乡村休闲游项目立项和启动。力争休闲农庄、区种苗示范基地、先建休闲园、建设农家乐基地等四个项目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开园迎宾。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各有关街镇乡要以《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在现有农业景点和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特色鲜明、环境优良、设施完备、要素齐全、环节互动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乡村休闲游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没有完成规划编制的街镇乡应尽快完成,已完成规划编制的应严格按规划执行。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服务力度。一是按照《土地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二是充分利用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有利契机,协调有关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乡村休闲游投资者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一是按照《市休闲农舍、休闲山庄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要求,通过评星定级,着力规范乡村休闲游的经营管理。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内部管理和行业自律,提高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乡村休闲游市场逐步走向规范。三是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和农业资源,突出不同区域乡村特色,按照产业派生型、观光游览型、农事体验型、民俗民居型、休闲度假型等不同模式,培植行业主体,打造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资源就地转化为旅游资源,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市民走进农户,亲近农民,学习农活,体验丰收,感受田园式互助互动的健康休闲娱乐新方式。
(五)进一步挖掘景点内涵。一是突出农家特色。按照朴素、自然、协调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依托山水、动植物、高科技农业等资源载体,将农家本色与历史和地方民俗文化相融合,深度开发乡村休闲游产品。二是挖掘地方风味。组织烹饪专业教师对乡村休闲游接待点的厨师进行统一培训,提升菜品质量,保持地方特色、乡村风味。三是搞好景点建设和环境营造,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区、畜禽养殖区、林果花卉区、水乡垂钓区、文化娱乐区,做到功能齐全,主次有度,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六)进一步强化宣传推介。将乡村休闲游主题形象宣传、旅游线路宣传和景区景点宣传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一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乡村休闲游网站的作用,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向广大市民展示乡村休闲游的发展状况和景区景点。二是充分利用旅游黄金周及农事会节等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三是与旅行社、景区景点共同推出精品线路和特色旅游吸引游客。四是开展农家美食推介活动。
(七)进一步增强乡村休闲游对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大“三高”农业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发,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为乡村休闲游提供载体,大力开发农业产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农产品逐步转化为旅游商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二是积极引导农民向旅游业及餐饮、农产品加工、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转移,增强农民在乡村休闲游中的参与度。三是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推介特色农产品,进而带动整个农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乡村休闲游的产业属性是农业加旅游,是一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而出现的新的旅游形式,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地向城市聚集,乡村休闲游的发展前景广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以生态观光为主体的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随着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乡村休闲游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对此,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抓乡村休闲游就是抓农业增收,抓乡村休闲游就是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抓乡村休闲游就是抓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立足自身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产品同质化,打造卖点,形成品牌。
《__市__镇老镇及镇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报市审核;《__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____新城__片启动区外控制性详细规划》、《__街道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___路以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__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初步成果;__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完成初步成果;____镇__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中间成果。
完成__新城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区规划的最终评审,成果报省住建厅审核中。
完成__新城智慧城市规划最终评审工作。
完成__新城沿岸城市设计最终成果并通过专家评审,报市政府审批中。
完成__新城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并通过专家论证,报市政府审批中。
完成了__新城水系专项规划专家评审会。
__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完成规划方案设计,并完成__路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施工图招投标工作。
两山一镇环境整治生态提升工程:完成寿桃湖二期方案的中间成果、上跨灵天路生态天桥的细化方案以及慢行绿道沿线配套及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招投标工作;“两山一镇”南入口修建性详细规划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
完成__自行车公园详细规划及一期服务区详细规划论证;完成__广场方案现场征集群众意见活动,确定中标方案;园博会周边环境整治与景观项目设计评选出中标方案。
完成宝带桥-澹台湖水环境整治方案以及宝带桥-澹台湖一期施工图设计。
完成四馆两中心及周边地区交通研究;完成__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研究初步成果;完成__区产业用地发展研究及__区商业服务业规模与布局规划研究初步成果;__色彩研究规划、__控制性详细规划评估、__古村落保护评估已完成初步现场踏勘。
截止6月底,编制完成了__市土地储备地块用地红线和规划条件48份,土地面积__3.1万平方米(约1996亩)。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32份,选址用地84.8万平方米(约1272亩)。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9份,新批建设用地总面积217.8万平方米(约3267亩),其中新批工业、仓储用地面积为23.2万平方米;其它新批用地面积194.6万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18件(其中4份市政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501.9万平方米)。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181份。办理民用方案104个、工业规划方案审批56份。
为更科学合理地引导城乡空间发展,20__年分局将继续开拓思路,针对各重点板块开展专项规划研究,计划开展《__区商业服务业规模与布局研究》、《__市__区产业用地发展研究》,开展《__镇建筑色彩及形式研究》、《中心城区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等。
通过近一年的试行,规划编研中心搭建的规划设计招标平台已成功地完成了澹台湖-宝带桥景区详细规划设计、园博会周边环境整治设计、__文化中心景观设计等多个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招标工作。20__年,编研中心将进一步完善规划招标平台及__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库,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境内外设计单位参与__规划,提升__规划水平,保障区重点项目规划设计有序推进。
规划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__省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同时,在创新服务方式上实施“三个转变”,由“评判式服务”向“策划”转变,由“事中服务”向“事前服务”转变,由“等上门服务”向“找上门服务”转变。改进审批方式,提升审批质量和效率。
一是严格执行“一书两证”核发制度,按规划要求批准各项建设。二是做好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工作,重要地区规划方案须进行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大力提高规划方案及建筑设计水平。对拍卖地块的规划技术指标严格把关,保证土地市场的公平公正。三是做好项目放验线及竣工验收工作,保证规划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