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专项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053-02
2014年2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其中一点就是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地方高校能否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确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要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措施和战略。就理工科的城乡规划专业而言,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一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应主要面向社会培养技术应用、生产、服务、组织管理的各类应用技术型人才。
根据现实社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理工类应用技术型人才较为短缺,因此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大有可为。
城乡规划专业应该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学型本科专业。那么,实践教学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
2.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想上轻视实践教学。思想观念陈旧,办学者不能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把实践教学视为旁门左道,不落到实处。
第二,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或不完善。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
第三,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缺少案例分析创造性的环节,经费不足。
第四,实践教学水平不高。教师较年轻,经验不足,从事实践的教师与理论教学的教师待遇存在差异。
第五,实践教学的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考核制度以教学成绩为主,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和竞争机制。
第六,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不健全。企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重视不够,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
3.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实践性强的城乡规划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课题。应纠正各种不良倾向,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矛盾,为社会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服务。
第二,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仅靠“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教学方法远不能满足理工科培养人才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就要进一步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第三,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这就要依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就是“生命线”。
第四,实践教学是学生的内在需求。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较差、综合素质较低、思想负担较重、发展潜力较小、自制能力和协调能力较差等特点。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4.实施实践教学的策略
策略有:(1)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调整实践教学的比例达30%~50%;(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3)采用项目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4)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5)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使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切合实际;(6)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利用多种形式联合办学;(7)构建开放的实践教学内容,做到文理交融,专业性、综合型实践设计并重;(8)改革课程设置,规范配套教材,目前独立学院基本上是采用普通本科的课程设置与教材,没有独特性;(9)开辟第二个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
为了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理应建立合理、可行、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其构成要素应满足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培养方案;其模式要有单项实践课、综合设计实践课、阶段性实习,使应用型人才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完善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应遵循全面性、系统性、重要性和动态性的原则以及多元化、以人为本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适合社会需求的动态培养、重点培养技术应用能力、课程体系设置完整优化。
1.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第一,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结构中,将课程体系的普通基础课,整合到各个专业,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教育;拓宽专业方向,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优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第二,对于理工科的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要打好扎实的专业实践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基本技能,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
第三,实践教学的模式要有层次性,由底层到顶层依次为专业基础实践课、专业实践课、专业综合实践课。
2.确定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A)
第一,实践教学内容(A1)。包括平时作业、课程实践、专业实践三个环节以及各类竞赛。
第二,实践教学形式(A2)。包括教学方式(群体性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多样化学习四种形式);教学媒体(纸笔媒体、道具媒体、视听媒体、网络媒体、综合媒体、现场实践等六种媒体形);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创意教学、自由学习等五种基本方法)。
第三,实践教学过程(A3)。包括教学环境(封闭教学环境、网络虚拟环境、社会实践环境三种);教学管理(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质量控制三个管理链条);学习反馈。
第四,实践教学效果(A4)。包括专家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社会对学生和院校的评价。
3.建立实践教学模式(B)
第一,课程教学模式(B1)。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模式(集中辅导式和小组讨论式两种教学模式);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演示式、随课式和阶段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形式);专业实习教学模式(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包括集中现场式和分散临摹式);毕业实习教学模式(综合性、总结性、扩展性的实习包括集中现场式和分散临摹式);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第二,社会实践模式(B2)。包括打工模式――在假期或毕业实习阶段;创业模式――在假期或不同的实习阶段;服务模式――在假期或不同的实习阶段;合作模式――与社会或与同学合作;知识模式――在专业实习阶段进行开发;科研模式――参加或参与科研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发明创造。
4.建立实践教学的模型
第一,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A=[A1 A2 A3 A4],实践教学内容A1=[a11 a12 a13……a1n],实践教学形式A2=[a21 a22 a23……a2n],实践教学过程A3=[a31 a32 a33……a3n],实践教学效果A4=[a41 a12 a43……a4n],其中aij≤1.0。
第二,实践教学模式B=[B1 B2],课程教学模式B1=[b11 b12 b13……b1n],社会实践模式B2=[b21 b22 b23……b2n],其中bij≤1.0。
第三,实践教学评判结果E=[A B],E值越接近1.0,说明采用上述实践教学体系适合性越好;否则应反馈到实践教学的各个构成要素以及各个实践教学模式中,查找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以使实践教学体系得到完善、可行、实用,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实现理工科城乡规划专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智慧.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3):167~168
[2]伍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1):118~121
[3]陈海宁.当前就业形势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苏高教,2005(5):57~59
关键词:城乡规划;地方高校;学科发展;特色办学;安徽建筑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1104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同济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城市规划本科专业[1]。到2015年5月,我国设有城市(乡)规划本科专业的学校有207所,其中通过评估的高校有42所①。可以看出,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发展迅速,但水平差异较大,大城市、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发展良好,地方性、新办专业的高校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2]。为此,2013年高等学校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了《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安排、师资队伍和硬件条件等进行了要求,提出地方院校可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和定位增加有关教学内容,制定专业培养方案[3]。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要求。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凝练特色,将是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办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 城乡规划专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地方高校办学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开办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以安徽省为例,目前有8所高校开办城乡规划专业,除合肥工业大学属于部属院校,其他7所高校均为省属地方高校(表1)。从办学时间看,除了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开办时间较早外,其他高校城乡规划或相关专业开办时间均小于15年。从办学背景看,5所高校是依托建筑学的工学专业,1所高校是依托地理学的工学专业,2所高校是依托农林学的工学专业。从招生数量看,年招生数量普遍在50~70人。这些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大部分依托原有相近专业开设,不同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建立自身特色,已成为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表1安徽省高校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简表高校名称专业名称开办时间学制专业类型招生数量/年是否通过评估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19835工学60是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20005工学50否安徽农业大学城乡规划20025工学60否安徽科技学院城乡规划20085工学70否黄山学院城乡规划20114工学70否安徽师范大学城乡规划20124工学30否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城乡规划20075工学60否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城乡规划20045工学100否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顾康康,等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办学路径探索――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快速,城乡规划行业市场需求火热,毕业生就业面不断拓宽。但是随着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部分城乡规划设计企业需求日趋饱和,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也面临了许多的困难。由图1可以看出数据由安徽建筑大学就业办公室统计。,2011―2015年,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就业率整体高于90%,但2015年降到70%。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城市就业市场日趋饱和,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中小城市及乡镇选择较少。从就业方向来看(图2),35%的毕业生进入设计公司,25%的毕业生读研,这2个方向的毕业生占总数的60%。进入建设单位、考取公务员以及出国的毕业生分别占21%、7%和9%。就业方向以大中型规划设计企业为主导,就业区域以省内大城市和省外大中城市为主,就业选择仍相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就业率的提升。
二、 国内地方高校特色办学案例探讨
(一)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中唯一一所土建类高等学校。其城乡规划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一向注重实践,实践教学共计6分(课内实验120学时,折合实践教学7.5学分),占总学分33.5%,加之所在地域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将专业实践与城市发展互动,形成了共赢局面。该校的课程设置以设计课为核心,从本科低年级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以学生创造力培养为侧重点,围绕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下的六个研究方向,在学校的大平台课程基础上,设置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设计课、专业核心理论课,同时辅以宽基础、宽知识面的基础课与选修课程,构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实践性强,学生除理论与设计类课程学习外,还应参加多项专业实践环节。围绕“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城乡建设”的办学定位,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范围广、就业率高。良好的就业前景带来了良好的声誉,良好的声誉又吸引了良好的生源,形成了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历史长,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三所开办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学校。学科基于地方院校的特点,立足地域城乡发展,在山东半岛城镇群可持续发展研究、山东省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半岛蓝色经济区村庄建设研究、浅水层城市有轨交通研究、城市洪水防治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其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特色是土地使用,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城市核心功能要素配置和布局、城市建设用地变化测度和分析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山东省区域类型多样,城市发展各异,为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空间与样本。山东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技术服务方面,为地方城市建设做出较大贡献,业已成为山东省城市规划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三、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办学路径
(一)特色凝练
1.依托学校大土建学科优势,创造交叉方向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因此,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积极寻找城乡规划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方向,构建相关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科特色凝练的途径之一。
2.依托地方合作资源优势,创新实践教学
落实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4]。“产、学、研”相结合是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传统,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应把面向市场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锻炼学生。由城市规划系、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及研究所(教授工作室)等单位共同形成了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科研、生产互相支持的体系,在省内外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城乡规划专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3.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创新研究领域
徽派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体现了徽州工匠的建筑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徽州古村落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数量最丰富的古村落群之一,其代表黟县西递、宏村是至今为止我国唯一的古村落型世界文化遗产[5]。近年来,城乡规划专业依托学院下设的徽派建筑研究所,以及学校和世界遗产地宏村同时设立的徽派建筑陈列馆,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与课程设计中,设置了地方建筑或古村落及古建筑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等课程作业,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徽派建筑,为弘扬徽派建筑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夯实基础。我国新型城镇化政策更加重视乡村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提出通过振兴乡村和农业来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社会矛盾[6]。安徽省农村人口多,乡村规划是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安徽建筑大学开展大量乡村规划与研究(表2),乡村规划课程在本科生课程体系的比重日益增大,乡村规划教学与实践已成为我校城乡规划专业的一大特色。表2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乡村规划实践项目时间地点人员成果委托单位萧县新农村规划2011年7月至8月萧县20个村庄教师2人,本科生20人编制《萧县新农村规划》萧县人民政府皖北美好乡村调研2012年8月皖北6市12村教师3人,本科生6人编写《皖北美好乡村调研报告》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皖北农民及企业员工城镇化意愿与影响机制调研2013年3月皖北地区教师6人
本科生28人编写《皖北农民及企业员工城镇化意愿与影响机制调研报告》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岳西县水畈村美好乡村规划2013年11月岳西县
水畈村教师2人,本科生4人编制《岳西县水畈村美好乡村规划》,水畈村荣膺“2014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岳西县人民政府岳西县美好乡村规划2014年4月岳西县6村教师6人,本科生12人编制《岳西县美好乡村规划》岳西县人民政府宁国市美好乡村规划调研2014年7月宁国市2村教师3人,本科生12人美好乡村调研报告宁国市人民政府安徽省农民流动与宜居性调研2015年7月安徽省5县30村教师5人,本科生10人编写《安徽省农民流动与宜居性调研报告》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寨县村庄布点规划2015年8月金寨县教师2人,研究生5名村庄布点规划(文本、图纸、说明书)金寨县人民政府海门市海州乡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竞赛2015年8月至12月海门市
海州乡教师4人,本科生8人美丽乡村规划方案同济大学(二)课程优化
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设置既注重高等教育“宽口径、厚基础”,工程教育理念的落实,同时又要适应城乡规划学科综合性、社会性与政策性发展趋势,与我国注册规划师执业制度接轨,注重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7-9]。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以城乡规划设计与城乡规划管理两大方向为核心构筑系列课程群,其中规划设计类课程以我国现行规划体系及城镇化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进行区域规划设计、总体规划设计、详细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设计能力,城乡规划管理类人才培养在设计表达类课程设置基础上增设规划政策、规划管理及规划实务类课程。实践类课程体系设置围绕规划专业“双主线、三阶段”教育过程,按专业认知规律要求分阶段设置城市认识与体验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城市建设史实习、系列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三)就业导向
据统计,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就业以规划设计单位为主,且集中于大城市,中小城市较少。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面向二、三线城市以及乡镇的规划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因此,中小城市及乡镇将成为未来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就业市场。此外,除了规划设计单位,拓宽就业方向将成为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例如,安徽建筑大学近年来组织的“创业之星”活动,多名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扩宽了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促进了城乡规划学科发展。
四、结语
新型城镇化对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由于种种限制因素不可能延续985、211高校的发展模式,只有凝练特色、错位发展才能在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积极创造特色化发展道路,依靠学科和地域特色凝练教学、实践和研究内容,学科建设逐步发展创新力、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侯丽, 赵民. 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回溯与思考[J]. 城市规划, 2013, 37(10):60-70.
[2]方程.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发展道路探索[J]. 规划师, 2013, 11(29):101-104.
[3]杨贵庆. 城乡规划学基本概念辨析及学科建设的思考[J]. 城市规划, 2013, 37(10):53-59.
[4]唐春媛. 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4): 15-18.
[5]陆林, 凌善金, 焦华富, 等. 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 [J]. 地理研究, 2004, 23(5): 686-694.
[6]周岚, 于春. 乡村规划建设的国际经验和江苏实践的专业思考[J].国际城市规划, 2014, 29(6):1-7.
[7]徐岚, 段德罡.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公共政策素质培养[J]. 城市规划, 2010, 34(9):28-31.
[8]吕飞, 戴锏, 路郑冉. 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4): 85-89.
[9]白淑军, 许峰. 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调研类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2): 129-133.
Exploration on the path of schoolrunning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local university under new situation:
taki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GU Kangkanga, CHU Jinlonga, ZHANG Hongyab
( 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Planning; b. Graduate Faculty,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Hefei 230022, P. R. China)
(一)政府的需求与高校的发展不拟合
政府的财政资金的划拨通常是为了解决本区域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通过以各种专项资金下拨的形式给各个高校及各类科研院所将资源投入对应的学科。同时,高校为了实现自身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对各重点学科名额争取非常激烈。原本政府与高校间的不同需求正好可以达到一种双赢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校得到学科建设经费后,拿出的与专项拨款向匹配的那部分资金,可能与高校规划的发展学科建设有所违背。二是政府为解决地区发展问题,拿出的专项资金要达到的目的比较偏重于实际操作,可能与高校的学术取向有所背离。以上这种情况的出现打破了双赢,导致了政府需求与高校的发展不能和谐共进的局面。一方面,对高校而言,在学科建设中目标分散,不得不考虑政府的需求,使得学科建设偏离学术轨道;另一方面,对政府而言,下拨的学科专项资金未必能用资尽其用,解决现实问题。
(二)资金管理与资金的使用存在矛盾
学科建设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在项目实施中,涉及学院(项目组)、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学院(项目组)、项目管理部门对学科建设经费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只要与科研项目相关的资金使用都会同意。财务部门对学科建设经费的报销主要是依据相关文件对经费开支范围的审核和对报销程序合理化的审核。整个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由于牵涉到多个不同部门,部门与部门间的数据并没有得到即时传输,信息并没有做到即时共享,经费的管理及使用比较混乱。这种离散的管理既不能达到省里对学科经费分配进一步细化的要求,也不猛满足经费使用部门及经费使用者对经费使用情况的详细掌握。
(三)资金的考核与资源浪费的问题
1.江西省重点学科的建设资金主要用途。①仪器设备的购置、运行、保养、维护、更新等。②购置期刊、图书资料。③队伍培训、进修及人才引进。④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⑤自选科研课题研究及研究成果的发表、学术交流。⑥其他相关费用。”《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购置费的比例:理工医农类为70%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和基础理论类50%以上。”这些明文规定没有照顾到学科间的差异性和各学科的特殊性。以人文社科类重点学科为例,对于进行各类实践、调研、学术交流等的经费需求较大,而对于购置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购置费的比例相对较少。但在现行的重点学科专项管理的要求下50%以上的经费支出要用于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对于以上管理规定常常出现,人文社会科学和基础理论类重点学科为了达到专项资金规定,不得不通过配置大量设备和仪器使用科研经费。
2.理工医农类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资源没有得到合理调配,有效利用的情况。学院和学校尚未做到对大型试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固定资产统一管理调配,使得上述固定资产出现大量设备空置率;报销方便以及课题间信息互通较少的情况时有发生,使某些公共实验室或仪器设备本可以放在实验平台由全校共享但往往课题间都单独申报购置,致使重复购置和不能共享现象严重,结题后设备闲置率高,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
二、对策建议
(一)专项的设立与申报应与政府与高校的长期发展
1.政府应当树立整体的全局观念,制定出符合地区发展与高校发展相匹配的专项规划。通过科学合理的减少重复专项的申报名目,使专项经费花在刀刃上。
2.高校也应该避免为申报专项而申报专项,而忽略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资源现状的现实情况。盲目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申报,不仅对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对确实符合政府要求的其他高校的在名额上的挤兑也是一种伤害。
3.充分赋予高校自由自主的资金使用权,将专项资金的监管权下放给高校,并实行有奖有罚的激励机制。在确保资金宏观管理大的方向正确的基础上,尊重各专项的特殊性,发挥专项资金的灵活性.首先,对审批中的专项资金即时关注,对未能通过审核的预算资金项目,高校应与相关部门即时联系,对不规范的部分予以调整;对已经通过的审核的预算资金项目,提早做好资金预算的计划方案。其次,对使用中的专项资金适时抽查。对不符合预算方案的开支予以削减,情节严的取消其再次申请专项的资格;对于完成的好的专项目标且资金有结余的专项,可以将结余资金按一定比例抽取部分奖励给项目成员。
(二)继续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申报系统,强化预算审核与分析,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学科项目经费的使用监管,对不合规的情况能及时督促并改进。
关键词:旅游扶贫;鄱阳;扶贫发展
作者简介:曹高明(1984-),男,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企业管理。(江西南昌 330077)
鄱阳县境内旅游资源富集,坐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素有“千湖之城”、“湿地王国”、“鱼米之乡”、“富饶之洲”等美誉,是个“四山二水二分田,二分草洲和庄园”的生态县。但是,长期以来,鄱阳县经济发展落后,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2008年,鄱阳县以建设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契机,将旅游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吹响了旅游扶贫开发的号角。2012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倡导下,鄱阳县进一步明确旅游扶贫的发展思路,实行定点、定向、定位的旅游扶贫计划,开启了旅游扶贫带动城市和乡村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五年的实践探索,鄱阳县不仅在旅游业上取得不俗成绩,2011年、2012年连续被评为上饶市旅游先进县,而且在扶贫工作上成绩斐然,2012年荣获上饶市扶贫系统先进单位、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A类县,最为关键的是实现了百姓在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的全面参与,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一、鄱阳县旅游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有利于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开发,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以旅游推动扶贫开发,不仅是江西省委、省政府实施扶贫攻坚的重大举措,也是鄱阳县基于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和县情做出的正确选择。通过调研,鄱阳县实施旅游扶贫的主要做法有如下:
(一)规划先行,明确旅游扶贫科学发展的思路
科学规划是前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扶贫规划,有效配置资源,鄱阳县创新工作思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一方面走出去学习兄弟县市区的旅游扶贫经验,拓宽思路,另一方面,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借助外脑的智力资源,制定了全县的旅游扶贫开发中期规划和近期计划,从而使全县的旅游扶贫开发工作从一开始就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扎实推进。同时,为使旅游扶贫走上科学发展之路,降低旅游扶贫开发的风险,提升旅游扶贫综合效益,鄱阳县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牢固树立“以游富民”的理念,充分发挥旅游的带动力,以农、渔、林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为抓手,以景区乡村为示范,围绕“扶贫——脱贫——致富”工作目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点(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带轴(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南北两条快速通道)、以轴带面(全县贫困村)的方式稳步推进。
(二)因势利导,充分借力上级政府部门的帮扶政策与资源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开展旅游扶贫存在诸多困难,鄱阳县积极向上争取帮扶资源,科学高效利用有关帮扶政策。2012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创新扶贫思路,实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工程,即每个县有一个省级领导定点扶贫,一个有实力的省直部门帮助扶贫,一个重点企业参与扶贫,每年省财政拨付一千万资金专项扶贫,并且连续安排10年。为此,鄱阳县充分利用“四个一”组合式旅游扶贫工程的资源,特别是江西省旅游局(定点帮扶鄱阳县的省直部门)的帮扶资源,在制定旅游规划、创建与推广旅游品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构建旅游产业体系、优化旅游投资环境等方面获得大量的支持。此外,该县交通、用电等问题也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省交通运输厅和华能集团江西分公司的直接帮助下,可望得到解决。
(三)立足优势,建设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鄱阳县具有良好的湖泊生态资源,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城市与湖泊一体,浑然天成。该县在推进旅游扶贫开发时,立足优势,因地制宜,以鄱阳湖典型的亚热带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湿地景观为载体,建设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不仅具有湿地面积最大、湿地品牌最靓、湿地物种最丰、湿地景观最美、湿地文化最浓、湿地生活最具风情等特点,而且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位于“名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名湖(鄱阳湖)——名镇(景德镇)——名村(婺源)”黄金旅游线路中心。同时,该县在“保护——利用——提高”的理念下,还重点推出大湖景观游、大湖候鸟游、大湖美食游、大湖运动游、大湖文化游、大湖养生度假游六大系列旅游产品,打造“中国湖泊旅游的窗口”,打响鄱阳“中国大湖城”品牌,逐步开启了旅游鄱阳湖时代。
2009年,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试运营,全县全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而到2012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216万人次。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极高人气使当地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当地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四)以点带面,精心打造特色旅游扶贫示范村
鄱阳县的旅游扶贫开发重视“以点带面”,突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示范效应。该县按照“因地制宜,差异打造,特色吸引,产业培育,带动致富”的总体思路,精心打造了3个旅游扶贫示范村。例如,团林乡蛇山村依托毗邻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和留传的民间传统湖鲜烹饪技艺,以“美食”为主题,按照“一屋一品,分工衔接”的方式,通过培育渔家酒店、发展农家客栈、归集美食产品、建设配套工程,打造鄱阳湖美食体验示范村;珠湖乡周家村依托乡村文化气息浓郁、民间戏曲基础深厚的优势,打造融戏剧表演、传统捕鱼互动、特色渔俗文化展示于一体的鄱阳湖文化体验示范村;白沙洲乡赵家村依托该岛的本地风情和异域特色,打造具有浪漫、神秘、梦幻特点的鄱阳湖休闲度假示范村。3个旅游扶贫示范村优势互补、特色互动、客源共享、抱团发展,充分发挥了“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给全县旅游扶贫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全县旅游扶贫的蓬勃发展。
(五)多措并举,促进旅游扶贫工作互动发展
一是实施产业帮扶。鄱阳县把旅游扶贫开发工作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景观农业、体验农业,扎实推进产业扶贫。例如,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农村经济结构改善、生态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建设“绿色银行”,推进泡桐、杨树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工程。通过产业扶持和带动,目前,全县已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500家,辐射带动5.3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旅游扶贫。一方面,鼓励本县居民积极参与生态渔村建设和生态科普教育活动,用实际行动支持旅游事业发展,将旅游作为共同事业、共同奋斗目标,倾力参与。如今全县形成了“人人成为导游、人人都是窗口、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全民参与氛围。另一方面,鼓励其他社会群体和组织参与。例如,与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鼓励高校学子参与“神游鄱阳湖,扶贫献爱心”活动。该活动得到江西省政府、省旅游局、省教育厅、团省委、各大高校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仅2012年5月的首批活动,就吸引南昌地区五千余名高校学子参加。2013年,该县争取到国家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办的扶持。该办将以组织5万名游客来鄱的形式,支持该县旅游项目建设。
三是以广告效应促进品牌形成。鄱阳县以建设中国著名湖泊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征集评选,把“一湖清水,为世界守护”确立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形象广告宣传语和公益广告宣传语。借此宣传口号,形成了以江西卫视、央视为重点,以平面报纸、网络媒体、新型杂志为基础的宣传主平台,层级递进,增强品牌效应。“十”期间,鄱阳县借力省旅游局投入的350万资金,精心推出了以“江西风景独好——候鸟天堂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主题的宣传片,在北京惊艳亮相。2013年,鄱阳县与社会创新组织联合制作了30秒形象宣传广告,在美国时代广场播放,推出“鄱阳:中国大湖城”品牌。这些广告宣传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和好评,市场反馈良好,效果显著。
四是开展社会营销聚焦鄱阳旅游。近年来,鄱阳县积极开展各类社会营销活动,获得了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例如,通过一年一度的“鄱阳湖国际湿地旅游文化节”,努力形成节庆活动的强大营销效应。200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鄱阳湖国际湿地旅游文化节,邀请央视《欢乐中国行》栏目走进鄱阳;2010年,举办了第二届鄱阳湖国际湿地旅游文化节暨首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2011年借江西省委、省政府在该县举办中国·鄱阳湖生态旅游博览会之际,同时举办第三届鄱阳湖国际湿地旅游文化节;2012年,举办了中华龙舟大赛暨鄱阳湖国际龙舟旅游文化节,开启了2013年鄱阳湖湿地帐篷观鸟季活动,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来鄱“梦枕湿地”。
二、鄱阳县旅游扶贫开发的综合效益
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扶贫效益。“一业兴而百业旺”,说的就是旅游产业所具有的带动效应。据不完全统计,在2008—2012年的5年间,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总投资约为3.2亿元,在其带动下,全县旅游总收入2012年达10.8亿元,占全县GDP总值的9%,已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旅游产业的综合扶贫效益已经在社会观念、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领域多层次显现。
(一)改变了当地居民发展观念和生活方式,增强了发展活力
实施旅游扶贫,首先,培育了村民多种经营的意识,让他们知道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休闲旅游,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并懂得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其次,改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旅游已成为当地群众时尚的生活方式。鄱阳县开展的全民营销、“和旅游一起改变”和中小学生“科普游”等活动刺激了当地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增多,促进了人民生活改善。第三,改变了鄱阳县长期以来年轻劳动力大量输出的发展形势,打工能人回乡创业的逐渐多了起来,由内而外开始扭转“空心村”不断出现的尴尬局面。
(二)带动了当地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
经过五年努力,鄱阳县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成熟壮大,景区接待游客增幅不断攀升,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游客多了,许多百姓也纷纷“洗脚上岸”,开起了“农家乐”、“渔家乐”等农家宾馆、饭店,在家门口做起生意当起“老板”,收入不断增长。2008年以前,全县尚无一家农家乐、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仅有2家旅行社、28家宾馆,且接待条件差、服务水平低。而目前,全县有农家乐40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32家,旅行社12家,仅县城就有各类高端酒店、经济宾馆等52家,拥有床位2948张,旅游接待能力大幅增长。此外,该县将农产品与旅游资源巧妙嫁接,将农产品升级、组合、包装,摇身变成旅游商品,使得农产品搭上了旅游发展快车。目前,已开发出农业旅游商品180余种,包括以鄱阳湖鱼为原料的银鱼干、酒糟鱼、香辣鱼等系列产品,以蔬菜为原料的春不老菜、腌菜、干菜等系列产品。特色农产品经过深加工后包装精美、携带方便,受到了大批游客的青睐。特色农产品的畅销扩大了居民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
(三)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实施旅游扶贫,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已得到合理保护、开发及利用,村容村貌、城市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以蛇山村为例,蛇山村在旅游生态渔村建设以前,村内几乎没有水泥道路,行走在村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环境卫生无人管理,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村庄。如今,该村在扶贫部门的规划指导下,实现了90%以上的农户改水改厕,修建和硬化公路5500多米,新建沼气池87个,明暗水沟3100多米,栽种樟树、桂花树和橘树3400多棵,绿化植被5700多平方米。现在的蛇山村道路硬化宽畅,村庄美化亮丽,家家户户庭院绿化舒适,实现了群众休闲活动经常化、渔村景区化、设施城市化、生产庄园化。
三、鄱阳县旅游扶贫开发的启示
鄱阳县的旅游扶贫实践和探索,不仅使该县改变了“经济穷县、旅游弱县”形象,一跃成为江西省新兴的生态旅游强县、旅游经济大县,而且加快了当地百姓的脱贫致富步伐,对全省各地加快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要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的多维价值。实施旅游扶贫,是一项在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开展的绿色富民强县的生态工程,不仅可以改变贫困乡村的落后面貌,带动大量贫困农民就业,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变革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而且还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增强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带动地区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各地在开展扶贫工作时,要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对扶贫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发展、抓产业带动、抓百姓富裕”。
二要科学制定旅游扶贫工作的专项规划。为确保旅游扶贫取得实效,鄱阳县从本地实情出发科学地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扶贫发展专项规划。各地在制定旅游扶贫发展专项规划时,要根据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选择恰当、准确的旅游突破口;根据地区、景区的实际状况,确定发展目标,尤其要注重群众参与,着力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省内外的资源及经验,提升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
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高等教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作为主力军,必然成为主阵地。
一、坚持指导地位毫不动摇。按照“真懂真信”“为什么人”“怎么用”的要求抓好落实,努力把高校建成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坚强阵地。一是实施理论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壮大、完善理论学科体系,提升高校理论研究和教育整体水平。二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创新计划,主动把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的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帮助广大学生掌握的立场、观点、方法, 掌握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是深入抓好系列重要讲话“四进四信”工作,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参加我省代表团审议、视察调研我省重要讲话,尤其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等相关内容及时编入教材讲义、融入课堂讲授、纳入支部学习、深入师生头脑。同时,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资源优势,组织广大师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等基层,深入广大群众之中,宣传阐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阐释我省全面振兴发展的思路举措,激发广大龙江人民学讲话、谋振兴、闯新路的干劲和热情。
二、坚持育人育才中心任务毫不动摇。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根本、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构筑综合发展体系。一是优化和调整学科布局。落实理论学科重点建设地位,完善以理论学科为统领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鼓励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围绕两次针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我省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大力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着力建设“龙江丝路带”,围绕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安排,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开展讨论、积极撰写文章,为龙江振兴发展总结宝贵经验、澄清模糊认识、提供学理支撑。二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国家规划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选用,打造以为指导的、体现龙江地域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利用我省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等丰富的人文资源,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实践育人;将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纳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列入教改工程项目,激励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三是建立完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介制度、优秀咨询成果赎买制度,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获得感。同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三、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一是明确主体责任。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从政治上、组织上把关定向;研究制订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专项规划,从政策上、条件上提供保障。强化阵地意识、管理意识,严把教师关、教材关、课堂关、讲座论坛关,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讲座论坛、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管理权。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研修计划”“青年者培养工程”等各类人才支持计划,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项目与各类科研项目、科研基地相衔接,造就名家、大师,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努力建成一支潜心育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1、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矛盾
随着艺术类院校的扩招,各大高校的艺术类毕业生逐年增加,出现跳跃式增长情况,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远远不及毕业生的人数增长幅度,加上政府出台的一些措施使得小型艺术类企业等逐渐衰退甚至倒闭,这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艺术类大学生的需求。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摩擦性和结构性问题特别突出,前者主要由就业信息不充分、信息流动和传播不顺畅等原因造成,后者主要源于求职者技能与空缺的职位不匹配。
2、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的矛盾
艺术类专业的学习成本远远高于其他普通文理工科专业的学习成本,就拿学费来讲,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般在上万以上,而普通专业则只需四五千元;在学习过程中,艺术类大学生需要买更多的工具书、颜料、摄影器材等,其学习成本非常高,故而在就业期望上也呈现出高投入高期待高回报的特点,大部分艺术类大学生期望高薪水、专业对口、高层级的工作。而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整体工资水平不高,另外,艺术设计、演艺行业对工作经验要求高,应届毕业生的待遇自然高不到哪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与现实情况发生巨大冲突。
3、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大学提供就业服务的质量对就业能力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们的大学就业服务工作还比较薄弱,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工作职责简单、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不高。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到就业的时候才开始的,而应在大一大二就开始。但大部分艺术类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四学生的事情,在大一、大二时根本无需考虑,这种错误心理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到大四时就随手一把抓,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容易迷失方向,不利于顺利就业,也不利于提高就业质量。
二、提高西部地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1、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根本
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艺术类专业要切实开展校企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与用人企业能力匹配、知识相符且个人素养与企业文化相容的人才,通过灵活实用的教育形式提高学生道德、专业、心智、创新等综合素质,提高职场生存能力,最终提高就业质量。
2、转变思想是关键
有专家认为: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时,需要进行一次科学的人生梳理。学生在报考时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学习阶段后掌握专业知识,进入岗位后就是要将其变成事业,要立足于社会,创造财富。在这几个阶段中,思想的转变至关重要。艺术类大学生应加强学习,扩充知识储备,增强实践能力,但是,掌握了专业知识不代表就能适应工作岗位,这就是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区别。艺术类大学生要设身处地的站在企业、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反复提炼自己,适应社会,这样才能更好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学生要转变思想,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念和自信心,定期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分析就业形势和专业优势,找到突破点,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择业。
3、学校开展丰富的就业指导是重点
学校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化的职业开发和指导人才,对艺术类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丰富学生的就业知识,提高就业技能,对于提高就业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入市场调研,了解西部地区艺术行业就业市场形势,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知识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性就业指导,使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就业形势,掌握更多就业技巧和就业知识。首先,开展政策咨询活动,向学生讲述有关就业的优惠政策,并对学生的就业期望、方向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为规避学生的就业风险,还要讲解就业协议、劳动合同、五险一金、毕业生档案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加强师生谈心交流,教会学生写求职简历、怎样应对面试、怎样准备面试等。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既树立就业信心,又避免出现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情况。比如说:对于艺术类学生,专业技能不突出,但组织协调、领导指挥等能力较强,可推荐其参加企业要求有艺术特长的工会人员招聘。在就业时,艺术类大学生也不可能都找对口专业,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能力所在以及兴趣所在,找准就业方向,顺利就业。
4、加强政府的服务职能是保障
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承担公共信息的工作。大学生失业的问题,首先是岗位空缺信息的问题。我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岗位空缺信息统计和制度。当前,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岗位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部门也应当每年将分专业、分地区、分学校在校就读人数、毕业生人数等及时向社会公布,以避免造成有的专业一哄而上,引起不必要的结构性问题。
5、营造提高就业质量的政策环境是前提
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专项规划,将西部地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纳入专项规划中。二是对招收艺术类大学生达到一定数量的各类中小企业,应加大扶持发展的力度并优先发放扶持资金。三是建立西部地区艺术类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对登记失业的毕业大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和求职困难的毕业大学生,给予援助和帮扶,保障待业大学生的基本生活。四是完善创业支持政策,降低自主创业人员的出资门槛,加大对艺术类自主创业人员的补贴力度,成立西部地区大学生创业基金,从制度和政策上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研究
一、市北经济开发区汽车及高端农业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情况
开发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完善,建成“九纵十横”达50公里的道路交通体系,实现水、电、路、讯、热等“九通一平”。批准面积为2000公顷。汽车及高端农业装备产业示范基地规划总面积2000公顷,2012-2014年专项规划工业用地主要分三部分布置:一处为潮河工业区,位于潮河镇东部;第二处为东南工业组团,以五征一期厂区及其南部用地为主;第三处为西南工业组团,以五征二期厂区及其东部、北部用地为主。工业用地区块,面积约845.72公顷。
基地内主导产业以汽车、高端农业装备为主,上游产业是汽车饰件、零部件、车厢、车架等配套加工制造业,下游是为其他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汽车配件。
二、存在问题
虽然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但是离创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总量规模偏小、企业个数少。开发区汽车、农业装备及零部件产业虽然在省内有一定优势,但是与国内外大型汽车、农业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相比,如江苏苏州、湖南长沙、广西柳州,在总体规模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2.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行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模仿设计制造的产品居多,真正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较少。产业内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体系和技术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具有国内一流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机构数量偏少,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大多低于3%,科技创新驱动力小,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影响了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3.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低。关键基础零部件,诸如发动机、变速箱、高档轮胎等长期依赖外地配套,已成为开发区汽车、农业装备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4.高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由于体制、机制和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制约,高端人才的引进、技术人才的培养及已有人才的留用比较困难,高速发展的工程机械产业对智力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
三、发展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扩大产业规模。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五莲县工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守好名片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是我们应该秉持的发展原则。我们必须依托五征集团的龙头带动优势,一是加快现有企业膨胀生产规模。突出抓好五征集团大马力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制造、围海工程机械设计制造项目和帅发工贸乘用车无内胎钢制车轮制造项目。二是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着力引进五征配套企业来开发区投资建厂。五征集团县外主要配套企业有167家,2012年供货额达到43.7亿元。配套企业中,省外配套企业61家,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河北等省。省内企业主要在潍坊市的诸城市、高密市等县区。配套企业中,发动机供货额15.04亿元,占县外总供货额的34.4%;变速箱及齿轮3.87亿元,占8.9%;轮胎3.47亿元,占7.9%;车桥2.83亿元,占6.48%;轮辋、钢圈2.18亿元,占5.0%。五征配套企业的引进,不但有利于五征集团加快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产业快速膨胀规模。三是适时引进新能源汽车、农业装备等整机生产企业。通过强力拉长、拉深产业链,努力把五莲县市北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 “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推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积极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五征集团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的研发优势,全方位加强与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对接合作,搭建院企合作平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3.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所必须做好的工作。示范基地内企业要加快实施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改造。抓好一达燃气项目,发展优质高效的管道燃气,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减少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工程。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压缩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用电;推进丰禾生物质发电和山东澳鲁光热产业项目,优化能源结构,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抓好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推进能效对标达标,开展共性、关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能力,开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削减示开发区污染物排放量,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企业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参考文献:
[1]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
(一)政府信息公开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区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一是年开通了《新闻网》,作为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主要栏目有“领导之窗”、“政务公开”、“网站公告”、“招商引资”、“快讯”、“基层动态”、“最新文章”、“专题栏目”、“讲政策思路、讲道德法规、讲信息技术”等。目前,已通过《新闻网》公开各类信息816条。二是通过电视台及时公开全区重要会议、决策部署、重要事项的决定、公告、通告、人事任免等。三是各乡镇、区政府各部门普遍建立了政务公开栏,及时公开政策法规、重要文件、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各类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示、公告等。四是加强区政府部门网站建设,进一步深化细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如区教育局主办的“教育网”,目前已开办了政务公开、政策法规、文件通知、招生考试、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16个专题栏目,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五是切实加强公共信息查阅点建设,在区档案馆设立政府信息查阅点,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努力满足群众获取和利用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需求。六是及时召开政情通报会,向社会各界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群众代表、离退休老同志等通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及“十二五”规划编制、政府工作报告等,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七是及时公开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信息。年区直项目主管部门通过《招标网》、《日报》及时公开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信息。八是通过广泛张贴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通告、公告、决定、通知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政府决定的重大事项。
(二)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我区在教育、卫生、供水、供电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探索推进信息公开工作。重点公开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承诺、办事项目、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结果、收费标准、监督渠道等信息。我区各类学校主动公开招生入学考试、教育收费、学生学籍管理等信息;各医院推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等;供水、供电等单位及时公开办事和便民服务指南。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结合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区在总结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工作规范,妥善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进一步建立政府信息协调工作规范,确保政府信息的准确、完整;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工作规范,完善工作考核、社会评议、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内容,监督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定义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年,我区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累计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1690余条。
1、区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公开了《市河道采沙管理办法》、《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细则》、《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管理使用实施办法》、《市城镇居民住房灾后重建土地使用权处置办法》、《市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临时生活救助管理办法》《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片开发建设土地运作及资金管理办法》、《市区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市城区机动车辆停车泊位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13件。
2、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公开了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公开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各行业专项规划。
3、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公布了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136个,月度统计指标162个,涉及公众较为关注的人口和劳动力、价格水平、人民生活及主要社会事业和经济行业的基本情况。
4、财政性资金和公共性资金使用和监管情况。区财政局向社会全文公开财政预、决算报告;区审计局公开了本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
5、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区行政服务中心及时公开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内容涉及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户籍管理、市场、交通、市政建设、环保、广电等领域收费项目的依据、标准、收费单位。
6、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区财政局采购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政府采购公告,主要公开采购项目名称、概况、招投标程序、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供应商、中介机构等方面的信息。
7、行政许可审批相关信息。区政府各部门在本单位公开栏公开了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提供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监督投诉、便民咨询等多项服务。
8、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公开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等信息。公开了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等,包括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结果,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拆迁公告等。
9、教育、医疗、扶贫、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有关部门及时公开了招生考试、教育收费、高校毕业生就业、帮困助学、课程改革等与公众关系密切的教育信息。卫生部门及时公开了医疗收费标准、医政管理、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社区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医疗卫生方面的信息。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公开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扶持政策、退伍军人安置、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标准调整等方面的信息。
10、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公开了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灾情或者突发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其处理情况等信息,包括重要天气变化预警信息,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道路交通、消防、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等应急预案12个。
11、行政机关机构职能等情况。政府各部门公开了各部门领导分工、科室职能以及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人事任免等信息。公开了招考和录用工作人员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方面的信息等。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涉及我单位整改事项为:持续加大对生态稳定建设推进力度,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整改措施:
1、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并实施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推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依法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要求和监督有关部门在组织编制士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等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过程中,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组织开展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核,将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绩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和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3、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负面清单。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强工业园区生态化循环化改造,并依法依规做好企业产业政策相符性的界定工作。
4、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统筹安排环境保护资金,支持重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项目和环境保护执法、监测等能力建设项目,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等。
5、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科技投入,组织高校院所和相关单位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产学研合作,推动环境保护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参与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
6、强化科技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大气污染源清单建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在应用水环境管理中引进并推广示范适用新技术。
7、加强授信管理,针对在环保方面有严重失信记录的企业,协调相关金融机构严控向其发放贷款,并严控失信企业的担保、融资等其他金融交易行为。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鲜明导向,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整改时间:全年工作,长期坚持。
徐州高新区社会事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