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卜庄镇草编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昌邑市卜庄镇位于昌邑市东北部,面积115平方公里,辖95个村,人口5.2万人,耕地面积12万亩。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70元。
据史料记载,草编在卜庄一带有数千年的传承历史,目前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门类,也是当地传统民俗和文化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草编产业,是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当地丰富的麦草和玉米皮等资源,就地取材,主要制作农村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如草帽、坐垫、草篮、草鞋、草帘等以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支持发展手工业制品用于出口创汇,通过外贸公司渠道带动乡村草编产业发展,在昌邑、莱州、平度一带,男女老少在集体劳动之余,几乎家家户户加工草编外贸产品,草编成为农民在生产队务工收入之外的重要家庭收入来源,形成了历史上草编产业发展最兴盛时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转移,草编产业因劳动力成本提高和纺织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工业制成品的替代,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给草编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国际市场对草编等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快速上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国内市场对草编这类兼具实用和工艺审美属性的大自然原生态产品的需求持续升温,在旅游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各类物美价廉的草编工艺品大受欢迎。当地一些农民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看准了这个市场商机,通过挖掘和利用本地传统手工艺特色资源,以开拓国际市场为先导,采取公司(合作社)连结千家万户等现代企业经营方式,为草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卜庄镇也形成了以润天、小芳两个草编合作社为龙头的新型草编产业链。
润天草制品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由当地草编技艺非遗传承人纪丛建领头创办。合作社目前有固定农民工100多名,在全镇20个中心村设有加工服务站,每处服务站辐射周边几个村庄,组织和带动家庭从业人员4000多人。润天合作社以小麦秸秆、玉米皮、纸绳等为主要原料,生产制作草帽、提篮、收纳筐等500多个品种,主要承接外贸订单,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年营业收入9000余万元。
小芳草编工艺品农民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现有固定职工100多名,设有8个中心村加工服务站,带动农民家庭从业人员1000多人。以芦苇、小麦秸秆、玉米皮等为原料,加工提篮、草帽、餐垫、收纳盒等工艺品,主要销住日本、德国等市场,年营业收入3000余万元。
两家合作社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主要承接外贸公司订单,而且主要是发达国家市场。根据外商提供的图纸式样等先制作出样品,符合要求后获得订单,再组织当地农民加工。二是产品加工采用公司(合作社)加农户方式以降低投资和劳动成本。获得订单以后,合作社先制作出样品,分发给各加工点负责人,加工点负责人再把有关原材料和样品送给加工户,并负责从农户中回收合格产品交回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进行质量把关、后期整理、包装集运等,从而完成一个产品流程。三是对一些工艺复杂、需要一定的专用工具设备、不适合分散加工的产品或分散加工后需进一步处理的少数关键工序,由合作社的固定职工集中进行加工生产,实现集中生产与分散生产相结合。四是两家合作社都意识到今后应当树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自主设计比重,开拓自己的市场销售渠道。
二、草编等手工业是典型的扶贫产业,应当大力扶持
通过对卜庄草编产业发展情况的实地考察,调研组认为,草柳编、家具、工艺美术、五金制品、灯具灯饰等劳动密集型传统手工业在扶贫攻坚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在助力扶贫中具有其它产业不具备的几个突出优势,应当大力扶持。
一是市场空间大,投资门槛低、投入产出比高。手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大众日用消费品,品种繁多,产品花色式样更新快,生产周期短,国内外需求潜力大,市场空间广阔。特别是草编等兼具实用和装饰纪念意义的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具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弹性。
产业进入门槛低,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初始投资可多可少,可以因地制宜,利用现有闲置场所和房屋灵活布点。如润天合作社在镇上的总部厂区主要用来收储原材料、存放回收上来的制成品、进行产品后期处理和加工包装发运等,厂房面积仅有1200多平方米,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不到100万元,流动资金平均占用300万元左右。而分散在中心村的20多个加工服务站都是本村村民利用自己家庭闲置房屋改建而成,主要用于产品临时存放和周转,基本不需要新建。千家万户农民从业人员在自己家里进行编织加工,与合作社之间是劳务外包关系,合作社只需按件支付加工费即可。但合作社一年的营业收入却可以达到近亿元。每1元资本投入可以带来20倍左右的销售产出。卜庄镇规划到“十三五”末草编年产值由目前的3亿元提高到10亿元,成为镇里的支柱产业。
二是扶贫作用十分明显。城镇和乡村比较,扶贫攻坚的主要领域在广大农村。扶贫的主要对象是农村中的老弱病残群体。这些群体的共同特点是平均年龄偏大,主要集中在六、七十岁区间,已经不能再从事田间作业等重体力劳动,也不具备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的能力,基本靠子女们供养,无其它收入来源。或者因为文化程度低或身体病残等原因,创收能力相对较差,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昌邑市虽然是经济强县,处于贫困收入线以下的人口总量较少,但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都认识到,广大农村中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群体仍然是脱贫的重点和难点。吕珊珊市长对调研组说:“从昌邑市政府的财力上分析,对贫困线以下人员的低保救助市里财力可以解决,实现老有所养没有大的问题。但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和提高农村弱势群体收入水平仍然是个大难题,关键是要找到好的产业结合点。只有依托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才是扶贫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调研过程中大家也觉得,草编产业的发展,恰恰就精准地解决了这一部分就业最难群体的从业和收入问题。草编产品易学易做,一个人在家里坐着就可以干,白天晚上都可以干,干多干少都随意,不耽误做饭和照看孩子,可以随时随地干,可以一边在邻舍家串门一边编织,既有一定收入,又可以多活动,解决了老年人孤独、交流等方面的困难,可谓一举多得。
调研组在卜庄镇新胜村的一农户家中看到,三五个妇女正围坐在一起,一边聊着家常,一边编着小筐,谈笑间一件精美的草编工艺品就完成了。63岁的村民王大娘坐在沙发上一边编着筐一边笑着对调研组说:“没干这活儿之前,俺们靠孩子养着。现在俺领了活儿,在家里干,不耽误干活、又误不了做饭,干多干少自己说了算,一天能挣个三四十块,一年有近万元的收入,自己还花不了,不用再向子女们要钱了,孙子、孙女过来还能买点好吃好喝的哄哄。” 新胜村的贾乃仁、卢瑞香大爷大娘老俩口都七十多岁了,地里的活干不了,也没有其它农活需要做,就在家里搞草编。老俩口一年靠草编收入1.6万元左右,完全解决日常生活来源。调研组走访了几个草编家庭,基本都是听到类似反映,草编加工受到农民真诚欢迎。
像这样的农户加工点,在卜庄镇随处可见。行走在卜庄镇姚家村的村道上,看不到闲逛闲聊的农民。深入农户家中,看到洁白的玉米皮在农家人的手里飞快的跳跃,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草编不仅给卜庄农民提供了赚钱的门道,还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通过编织草编,活动了手脑,锻炼了思维,强健了身体。
卜庄镇党委书记刘广杰说:“全镇目前从事草编编织的人数已有6000余人,其中妇女4000多人,覆盖全镇70多个村庄,90%以上都是不能干重体力活的老年人,也是农村收入最少的低收入群体。现在有了草编,从业农民年人均收入能达到8000多元。草编产业解决了民生的一个大问题”。
根据卜庄镇两个草编合作社情况测算,合作社每件草编最终产品每100元销售收入当中,由合作社环节支付给上游业户的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草辫、处理好的玉米皮、纸绳等)成本占75元左右,支付给下游加工户劳务费占10元左右,全产业链活劳动成本占产品销售收入的80%以上。不论是上游采购原料还是下游委托农户加工,都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上下游农民的收入。物耗成本非常少,民生价值十分突出。草编产业在对当地经济总量的贡献、提供财税收入等方面可能还不是支柱产业,但在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收入方面却有着其它产业所不具备的明显优势和发展前景。
三是就地取材,节能环保。草编产业所用的材料都是麦秸草、玉米皮、苇秸、纸绳、纺织线头等农作物副产品或下脚料,原料易得,可以就地取材,并且可以同时拉动上游的收购商、初加工户等,将农村大量难以处理的农作物秸秆加以利用,变废为宝。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以手工为主,最多用几台缝纫机,基本上不耗费水电。小芳合作社加工的一些向欧盟出口的产品中,按照外商的要求,整件产品都要使用丢弃后可自然降解和无污染的天然原材料。因此是典型的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产业。
三、发展草编等手工业产业的几个关键因素
从卜庄镇发展草编产业的实践看,发展草编等手工业,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
一是要有产业带头人引领。润天合作社的纪丛建社长是卜庄草编技艺非遗传承人,肩负着传承草编技艺、发展草编产业的历史责任。他率先组织起了卜庄镇润天草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筹资金、收原料、传技艺、跑市场、卖产品,带领乡亲们闯出了一条脱贫增收的致富路。卜庄镇草编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以纪丛建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带头人创业拼搏的过程。草编产业利润率低,批量大,规格多,组织生产难度也大,企业经营者既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又要有热心肠,对这个产业有感情,乐于奉献,愿意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二是要以公司(合作社)为依托。草编产业虽然适宜家庭分散生产,但也必须以公司或合作社等企业组织为依托,解决单个家庭难以承担的功能。只有成立公司(合作社),才能够承接国内外客户的批量订单,决定产品具体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确定产品质量标准,统一采购原材料,保持产品质量稳定以及统一解决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问题。而采用公司(合作社)加农户的生产方式,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和加工成本,实现批量规模生产的目的,才能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当地民间有一定的技艺传统。自古以来,卜庄镇民间就有深厚的创业传统。解放前,就有大批农民背着丝绸下南洋,闯市场。至今,卜庄镇在外华侨仍有245人,遍及美国、印尼、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昌邑市侨乡第一镇。草编文化、丝绸文化、陶艺文化、商贸文化、侨乡文化是当地文化的鲜明特色。当地农村中的懒人、闲人、无正经职业的人都被瞧不起,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是主流价值观。草编技艺在当地本来就有很深厚的传统,现在有了合作社组织,就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四是离不开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卜庄镇将草编产业作为该镇产业扶贫的主攻方向,给予大力支持。一是抽调机关干部成立了草编产业发展推动小组,负责草编产业的规划、发展、指导和服务工作;二是建立沟通联络机制,镇领导干部分工具体联系合作社,及时解决草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问题;三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农民合作社发展争取土地使用指标、产业信贷资金,提供消防安全指导;四是成立了草编行业协会,形成集团效应,积极为合作社提业资讯、市场开拓、权益保障、品牌宣传等服务;五是加大宣传,将草编产业作为卜庄镇的特色标志性符号,深入挖掘草编历史,鼓励技艺传承,邀请各层级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专题报道,提高卜庄草编的知名度。
四、几点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大家一致认为,以草编等传统手工业为代表的各地特色产业,在活跃地方经济、吸纳农村弱势群体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扶贫攻坚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典型的扶贫产业,应当重新认识其在新时期的重要价值,支持同类产业加快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为扶贫产业创造更加优惠政策环境。建议国家和省里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具有典型扶贫意义的产业,进行评审认定,对达到标准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在税费减免、社保交费比例等方面比照福利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对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龙头企业,按就业贡献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2.加大资金扶持。草编等手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社会效益大,各级应当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其加快发展。建议广泛开辟资金渠道,充分利用各级扶贫资金和妇联、残联等其它方面的创业发展基金,与县乡进行对接,找准产业结合点,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扶贫产业发展。
3.加强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手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公共服务支持。要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规划引导,优化空间布局,提高集约集聚发展水平,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龙头品牌,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辅导,加强质量安全监督,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人才、信息、市场等难题,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
调查分析表明:聋生有以目代耳的特点,他们观察敏锐、模仿能力强,美术是比较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直观的美术教学弥补了他们听力的不足。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也发现这种教学的效果较好,可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再加上他们信息匮乏,对自然事物缺乏认识,一旦接触创作,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味地模仿别人作品,没有自己的创意,反映到日常教学中,就是学生所创作的美术作品缺乏个性,模仿痕迹严重,创作的内容雷同。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多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长期的教育教学思维惯性在作怪,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把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放在首位,更多的时候把学生当成了生产线上的产品,强调整齐划一。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尊重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在当今强调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时代里,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开展以“个性优化发展”为中心的聋生美术教育,并进行探索与研究。那如何在聋校的美术创作中优化发展聋生的个性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不断地摸索与总结,现就以下几方面作管窥之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聋生个性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对聋生个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海伦·凯勒的励志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凯勒之所以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与两个重要因素密不可分,一是虽然她感知外部世界的通道都被病魔夺去了,但她的父母没有放弃她,反而非常重视对她的教育,为她请了家庭教师,希望她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去认识与感知这个世界。
二是她有一位受益终身的人生导师——安妮·沙莉文,她能够从凯勒的个性特点与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天性,从而为她量身订定各种课程,最终把凯勒培养成了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与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只把对学生的教育放在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不负责的行为。
聋生由于耳朵先天失聪,导致入学前主要生活在家庭这一狭小甚至封闭的环境中,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又由于有的父母存在怨天尤命和消极对待的思想,所以生活中只解决他们饥渴等生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注重家庭教育,还有一部分父母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孩子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方法不得当,所以在沟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另外也有一些父母考虑到孩子由于身体存在缺陷,于是就过分溺爱,以至于他们形成的不是“个性”而是“劣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展很多聋生在入学前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没有一点儿组织性、纪律性,就像一匹没有经过训练的“小野马”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基于以上原因,入学以后,我们要创设良好的美术教育大环境,以利于聋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得到优化发展。
二、聋生“个性优化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家庭教育
首先,转变家长的观念,告诉他们不要有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想法,要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他们讲述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例,让他们树立起孩子能够成为优秀的人的信心,聋生经过培养是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有用之才的。其次,家长要学会简单的手语,以利于和聋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是聋生家庭教育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聋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最后,家长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尽量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读画报,一起涂涂画画,一方面增强亲子间的亲密度,一方面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行正确引导并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学校教育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形成聋生健康发展的大环境。教师和家长要联合起来共同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和“读画能力”。我们对阿恩海姆说的“观察能力使之具有视觉性的判断”“视觉是积极的探索”要有深入的认识,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聋生在看事物时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样才能真正使他们形成具有“观察”行为的能力。“读画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用多种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中来,对于在欣赏中出现的问题,可让学生先进行小组研讨,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聋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2.教育过程的操作原则。注重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个性,在接受知识时,所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意个性的培养,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与个性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开放性。
美术创作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空间,需要创作人用自己的想象与思维去填满它,而聋生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要从形象思维入手,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起他们丰富的想象。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在美术创作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发挥自主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发挥美术方面的天赋与才能,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出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适当地开设美术欣赏课。美术欣赏能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扩宽他们的视野,有利于聋生的美术创作。在聋生的美术创作过程中需要一段不受他人评价的时期,这样,自由的想法就不会受到阻碍,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行美术创作了。如作品火柴贴画《游泳》,学生的想法很有创造性,她刚开始时制作时,人的胳膊比腿长,我并没有马上制止,而是让她说明原因,她说:“这是一群肢残人在游泳比赛呢。”可见,给学生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是至关重要的。
美术创作要与语文、自然、社会、生活劳动等课程或造型游戏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好与惊喜,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4.培养创作能力。聋生“独立性较差,缺乏独立见解,依赖性较强,易于附和他人”。也就是说他们缺乏自信,我们应该帮助聋生树立信心,将美术创作从神坛上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使他们认识到创作可大可小,人人都有创作潜能。创作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多动手动脑,就能成为创作的主人。
如美工第八册《石头画》一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主人,教师是领路人。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讲授新课时以多媒体播放儿歌引入课题,让学生自己总结石头画的制作步骤。当然学生在尝试完成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教师来说都是课堂生成的内容,是丰富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使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参考。要把握好时机,释放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多向性的回答;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发学生多元性的艺术创作。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创作,又引发教师的思考,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被动、消极的学习中走出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完善。
总之,美术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画画,还应该发挥每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美术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采取各种创新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从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美术教育这种形式,拓宽聋生的视野,让他们能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与认识世界,从而为他们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提供思维动力。
关键词: 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史 生活数学资源 数学模型
数学往往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大堆枯燥乏味、抽象无趣的难记的定义、定理和公式,学习数学就是无休止地解空洞的数学题,学而无用,因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动力,结果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顺利完成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理解数学知识对生活及其他自然学科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学有动力、学有兴趣。作为中学数学教师,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适当进行数学发展史的教学,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依赖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美国数学家、教育家G·波利亚说过,学习数学只有当“看到数学的产生、按照数学发展的历史顺序或亲自从事数学发现时,才能最好地理解数学”。因此,传授新知识时,教师应尽量从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人们凭空想象捏造的符号和数字的游戏,而是现实世界中人类根据实际需要形成的,是生活劳动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如学习平面几何时,可以告诉学生:古罗马时期尼罗河河水泛滥,经常冲毁地界,人们必须重建家园,所以,几何学就从埃及人测量土地实践中产生了;又如学习概率时,可以介绍概率论的创始人惠更斯就是通过多年对掷骰子游戏的潜心研究,写成了专著《论掷骰子游戏中的计算》,这本书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有关概率的论著。如今概率论在自动控制、气象预报、产品质量控制、公用事业、经济、金融和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重要应用,等等。这样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利用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概念大多是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通过与所学概念有明显关系的、直观性较强的例子,从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引导其对具体问题的进行观察、分析,对概念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提炼出数学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建立异面直线的概念前,可以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中各条棱间的位置关系,在发现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棱后,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棱所在的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什么是异面直线”,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再归纳、抽象出准确、严谨的异面直线的概念。
另外,有些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可以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理解。这样学生不但易于掌握,而且增强了应用意识。如,讲圆锥曲线的概念时,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譬如某些大型建筑物的屋面、火电厂的大烟囱、雷达反射面,等等;再如,出租车行驶里程与费用间的关系、个人所得税等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兴趣盎然,感到这些概念比较容易理解。
三、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现实世界,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千变万化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令数学学习充满生机活力,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是有益的。
例如,立体几何中有一个结论:如果表面积相等的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是V>V>V,用这一结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水杯、罐头等容器常做成圆柱形而不是方形。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圆柱体比正方体美观;从力学角度来看,圆柱体不易变形;从用料的角度来看,圆柱体可以节约材料,所以圆柱形容器符合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
四、注重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职业中学除了文化课之外,还有各类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其他专业课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如,学习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有关知识写出物理学中的简谐振动图像和电学中的交流电图像的表达式;学习立体几何时,我们可以应用相关知识计算一些工件的体积、用料,以及夹角、长度等;学了向量知识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物理学中力和位移的合成与分解,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自然科学中各学科之间其实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使他们懂得数学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关于数字与符号的枯燥无味、学而无用的学科,而是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的工具。
这样,学生获得的不再仅仅是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对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将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专业实际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加强实际问题数学化教学,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理论知识去解决,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去除问题中不相干的因素,留其本质的东西,通过观察分析,运用数学语言和方法,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再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然而做到这些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的能力,以及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不断地进行训练。
例如,学习了立体几何相关知识后,可以要求学生试着在没有任何仪器的情况下,判断地面、墙面等是否平整;判断桌椅的四条腿的末端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测量问题,等等。
又如运用函数相关知识可以解决分期还贷、投资买卖、银行储蓄、运动等问题。
再如我们都知道足球比赛中,射门地点的选择是很关键的因素。那么如何选择才能使进球的可能性最大呢?这样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各自的结论,教师加以适当地点拨,引导,然后回到到球场上去验证。
经常性地进行类似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必然会逐步提高。
数学教学要本着从生活实际中来再到生活实际中去的原则,将数学教学和数学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空洞理论的说教,从而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及能力,促使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顺利达到中学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