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未来科研计划范文

未来科研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未来科研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未来科研计划

第1篇:未来科研计划范文

关键词:跨学科团队 科研能力 研究生培养

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为此,在研究生中积极开展科研实践,动员研究生融入科学研究计划中来,把握科学研究的程序、方法及要求,对于提升其科研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1.1研宄生科研兴致

兴趣可谓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激发学生的自我兴趣,使之能更有效地学习。针对大部分研究生来说,他们都有着非常清楚的兴趣爱好以及科研方向,并能够被未知事物、神秘现象所吸引。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高低,与其科研能力的提升有直接关系。

1.2科研动机

独立个体,具有明显的组织性。动机的形成,表明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杜威与桑代克明确表示,动机之所以存在,就因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整体来看,研究生的科研动机,即有目的地去探索某些有可能达到和获取的东西。也正因为科研动机的存在,才促使他们更主动为理想中的目标而奋斗。

1.3知识基础与自主性

研究生的知识基础对科研问题有很大影响。跨学科平台的建立,使得不少其他学科的学生,开始融入跨学科平台中,如某所大学研宄院中的某个实验室,有源自生物技术、生物学以及医学等多个专业的研究生。基础知识及背景层次的不同,对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有很大影响,不过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对科研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

2.外部因素

2.1导师

在跨学科科研团队中,导师相当于“科学家共同体”。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导师和研究生两者间的关系,不同于普通的师生关系。研究生与导师间往往需要大量的接触和互动,因而相对来说更为稳定,其目标性也更强。导师既要对研究生提供科研方面的指导,同时也应关怀研究生们的学习生活,推动其全面、和谐发展。

2.2就业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研究生都将就业当成科研与学习的最终目标。显然,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让研究生们开始担心个人的发展。但不管怎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相当于其未来就业的筹码,国外甚至将高等教育科研能力视为毕业生就业水平的衡量标准。就业因素从某种层面上制约了高校学生的科研动力。

二、跨学科团队科研中研究生培养策略

1.编制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计划,采取个性化培养方案

针对跨学科科研平台,应制定一个合理的研究生人才培养计划,其中应包含培养达到何种标准或要求等内容,以便从整体上达到突破。而针对那些经严格选拔才入选跨学科平台的学生,可先效仿国外的“研究生伙伴计划”或者是“研究生实验室轮转”,以便让研究生更全面地了解各实验室的科研程序及目标,通过多番训练或者观察后,再根据其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导师建议,选择其将要从事的科研方向及实验室。导师还必须按照学生个人的选择及其特长等,对研究生实施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并在科研进程的发展下,对该计划进行细化。例如,导师应对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使之形成独特的科研特质及素养,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2.构建团结、民主的多元交流合作模式

导师个人素质的高低,对跨学科团队有很大影响。导师的指导模式对研究生培养尤为关键。和谐友好的科研氛围,更易形成先进科学思想。不过,无节制的自由也会使整个结局变得颊废。为此,在最初,导师就应该把握各学生的基本特点,了解其特长及爱好,做到因材施教,并对之采取个性化、独立性的培养方案。除全面了解学生外,导师还必须尊重研究生的见解、看法以及他们自身的选择,要按照学生的兴趣来编制相应的研究计划。导师应尽量采取开放、民主的指导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抒发观点与看法,逐步拓宽创新思维。针对学生提出的科研计划或设想,导师应尽量给予鼓励或者是赞赏,并提出其自身的见解,为学生科研设想的实现提供有效指导。应鼓励学生积极去探究和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使之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科研风格与形式。上述举措对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造性及能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创设和谐的跨学科研究环境,拓宽跨学科科研的宽度

开放自由的学术科研氛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该种科研环境下,学生能够自由、创造性地开展科研。该种自由主要体现为精神层面上,不过也给研究生带来一种无形“压力”。其在规范研究生科研程序及行为的同时,也极大地发挥出了学生的创造性与科研激情,提升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从西方国家知名实验室及先进的跨学科团队来看,在科研环境建设方面,它们存在共通之处。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教授-罗伊.格劳伯认为,一个实验室究竟能否培养出诺贝尔奖人才,不在于它的设施,而是由整个实验室的环境氛围来决定。即便实验室拥有最先进的设备设施,但如果一味追求眼前利益,也无法创造优秀的科研成果。这表明,科学研究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被社会世俗及滞后观念所约束,而应时刻对其保持信心,正确看待各种难关与挫折,使跨学科科研得到全面开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妥善处理跨学科团队科研中的研究生培养问题,对研究生未来的发展以及整个跨学科团队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未来,我们应从理论、实证两方面对该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便为跨学科团队中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升提供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姜珍珍.高校研究生团队中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1)

[2]许蕾华.论理想信念对硕士研究生成长的重要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14(03)

第2篇:未来科研计划范文

调研目的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进行,对RZ学院某二级学院教师进行调查。本文结合教师个人成长意愿与发展现状之间的差距,对教师成长进行个性化定制,明确全体教师个人发展任务,期待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赏识和持续发展,同时更好的服务于教师团队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形成人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好局面。

高职院校教师个人成长意愿分析

教师成长认知分析

关于教师成长认知的方面重点调查了教师对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的重要性程度的认知、对个人未来五年发展方向的认知、对个人教师类型定位的认知。

调查发现:所有教师认为制定成长计划对个人成长意义重大。其中,77.27%的教师认为制定成长计划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22.73%的教师认为制定成长计划对个人来说一般重要。

从整体来看,学院教师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更为关注的是晋升职称和多出科研成果,多出科研成果的目的更多的也是为了晋升职称。此外,还有20.45%的教师希望脱产参加企业的顶岗实践活动,9.09%的教师希望获得更高的学位。不同性别的教师对于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有着显著的差异,女教师比男教师更为关注科研成果和职称的晋升,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希望未来五年继续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和发展成为本学科的带头人。

此外,调查发现专任教师更多的将自己的类型定位于教学科研型,而坐班人员更多的将自己的类型定位于服务型。从整体看来,学院全体教师对自身定位都较为清晰。

教师成长目标分析

关于教师成长目标方面重点调查了教师个人是否规划过未来5年的成长目标和教师个人未来10年的成长目标。

关于是否规划过未来5年的成长目标的调查发现:学院86.36%的教师简单考虑过自己未来5年的成长目标,但是目标不太明确。只有9%的教师对于未来5年的成长目标明确。而有4%教师还不确定今后的发展道路。因此,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未来成长方向,并制定成长计划对多数教师的未来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从学院教师个人未来10年的成长目标来看,多数教师未来10年的成长目标为成为合格的高职教师和骨干教师,有少数教师的目标是成为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从教师的年龄来看,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未来10年更多的希望成为骨干教师,36岁以上的教师未来10年更多的希望成为合格的高职教师。从教师的身份来看,专任教师更希望成为骨干教师,坐班人员更希望成为合格的高职教师。

教师成长行为分析

关于教师的成长行为方面重点调查了教师对自身能力及工作情况的评价、教师愿意参加本职外工作的原因和教师不愿意参加除本职外工作的原因以及教师自身成L的不利条件分析。

调查发现:接近80%的教师对自身能力及工作一般满意,能够完成本职工作,这说明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的。有20%左右的教师对自身评价很满意,觉得目前的工作岗位很适合自己。只有1位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太满意,工作难以胜任,自身知识和能力需要提高。

通过调查教师愿意参加本职外工作的原因发现:教师愿意参加其他工作的原因中考虑最多的两个个原因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评职称,这说明教师参加本职外工作时更多的考虑的是个人发展问题。当然也又接近35%的教师愿意参加本职外工作的原因是出于责任目的。

通过调查教师不愿意参加本职外工作的原因发现:学院教师不愿意参加本职工作以外其他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本职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没有精力做其他工作。当然也有少部分教师不愿意做的原因是对自身发展帮助不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不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可做可不做。

教师认为影响自身成长的不利条件居于前三位的依次为:工作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自身发展;自身条件及能力的制约;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对于教师个人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成长需求分析

关于教师的成长需求方面重点调查了教师需要从学院得到的支持和教师希望个性化成长系统所具备的功能。通过调查发现,72%以上的教师希望学院能够提供相应的发展支持和服务,还有43%的教师认为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31.82%的教师认为建立教师个性化的成长系统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只有20%左右的教师希望学院帮助他们分析制定个人成长计划,这说明大部分老师对于未来的成长还是有一定规划的。

关于教师个性化成长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最希望系统所具备的前四位的功能是可以随时随地记载教师成长结果并计算出成长得分情况、可以共享教师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教学设计等)、设计交流中心,教师之间可以交流教学困惑、共享教育教学理论。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在设计教师个性化成长系统时,要重点考虑教师的这些需求,以更好的服务于教师的个人成长。

结论与建议

帮助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教师发展目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明确、清晰的发展目标对于教师的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因此,学院应关注教师需求,以教研室为单位,通过集体研讨,帮助教师确立年度发展规划,重点确立教师个人在本年度的教科研方向、教学任务、教育任务、科研目标、教研目标以及学习培训计划,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帮助教师实现最大发展。

第3篇:未来科研计划范文

关键词: 科学选题; 科研项目; 科研课题; 项目申报

中图分类号: R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021-02

科技计划项目是政府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计划。是根据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政府财政的科技经费支持或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等意见协调、引导,由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的科技研究开发及相关的科技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科研项目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大工程中的重要技术问题,推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科学选题在项目申报中的作用

科研选题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科研活动的基础和关键。科研选题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起点;又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科研活动的基础和关键;是科研人员实施课题研究前瞻性计划的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课题质量的重要措施。因为提出新的问题,要从不同角度来论证它的可行性,从创新的角度去处理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需要新技术来实现,这本身就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申请科研课题,是广大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所必需进行的重要工作。许多的科学研究项目,都是通过对各类研究课题进行申请,从而获得项目经费资助,进行深入研究。所以科学选题是争取项目立项、申请科研课题获得经费资助与否的重要环节,它的依据是每年国家和地方项目申请指南,找准支持方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方向,拟定研究题目。因为拟定题目是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指导设计科研工作的主线,题目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成败,只有找准申请课题的切入点,科学选题才能获得经费支持,这就是科学选题的作用所在。

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计划研究领域,是重大项目实现;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研究专项来实施,研究专项由若干重大项目组成。通常采用课题制管理方式,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实行课题责任人负责制,允许跨部门、跨单位择优聘用课题组成人员,最好是以产学研结合形式来承担科研课题。在立项过程中,采取专家评审遴选项目和按项目任务审核经费相结合,在专家评审保证项目研究工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同时,加强了预算编报和审核。

自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即从2001年起,国家的科研经费采取项目招标的方式进行投入,以推动科研机构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取得活力和动力,从此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是项目,而项目的取得靠申请,科研机构必须通过申请,来获得政府支持和市场支持,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清楚国家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以及申报程序,认真作好每个环节的申报工作。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科技计划有着不同的侧重。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近年来政府对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于科技计划的投入经费也在大幅增长。随着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科技计划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三、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国家的科技计划主要包括: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政策引导类计划等。

1. 基础研究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支持自由探索性基础研究,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如陕西省2007新一代铁路编组自动化项目;陕西省主导产业科技情报服务平台项目。

3.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致力于解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统筹高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如:由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采煤机远程控制技术及监测系统”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相关部门的专家验收。

4.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项目。如陕西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项目,陕西省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项目。

5. 政策引导类计划通过积极营造政策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辐射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营造促进地方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

四、选题原则

1. 需要性原则: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根本任务,就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每年出台的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和各省项目指南,都是按照国家与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如:陕西省2010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重大专项其中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支持范围,(1)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2)苹果、猕猴桃主要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3)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陕北红枣防裂增效技术研究与开发;(5)陕北山地经济林旱作丰产技术研究与示范,(6)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系选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等。均是陕西省农业生产重点支持范围,是农业技术发展需求。准确选题必须了解掌握“项目指南”等相关文件,力求符合《项目申报指南》所列的选题范围。

2. 创新性原则:申报课题时必须坚持内容和方法的创新。立项尽量以前人或他人未曾研究过,或有研究尚未解决,或出现新问题需要解决,或原有技术的不能满足新需求要进一步提高为前提,研究的结果也应该是前人所不曾获得过的成就,这样,才能体现出研究的创新性,研究出的成果也才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3. 先进性原则:申请科研课题要求起点高、选题新、方法先进、技术现代化。在这四点的基础上,要瞄准世界先进或世界领先水平,力争在科学研究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的在于试图发现新的现象,探讨新的规律,通过科学研究能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和新的理论,在技术领域是具有先进性的,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是国内空白,国际领先。

4. 科学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不要主观臆想;要有独特见解,一般不能与科学规律相矛盾,具有实用性;具体反映申报者科研思路的清晰度和深刻性,所选课题要突出研究工作的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不能过于分散。另外题目不宜过大,内容不宜过多,在有限的资助强度和资助期限内要能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如: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申报《陕西省主导产业科技情报服务平台建设(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08ZDKG-33)》建设项目,申报很合理,已按时完成。

5. 可行性原则:每一类研究课题都有一定的研究周期,在选题时必须考虑到研究周期要符合要求,按期结题。有的课题研究周期太长,选题太大,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和先进性。因此选题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工作基础,有多年积累研究工作经验和知识沉淀,有近年研究结果和经验。其次需结合本人在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所掌握的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进展程度,认真构思和选择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可行性的课题。

五、熟悉科研项目类型

1. 基础研究:是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以观察事实基本理论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的研究。特点:未知因素多,探索性强,研究周期长,对研究手段要求比较高。其成果以科学论文为主要形式,常成为普遍的原则、理论和定律。

2. 应用研究:是为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而采取新方法的研究,即把基础技术理论知识物化为生产技术的可能。特点:研究周期一般较基础研究短,成功率比较高。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3. 开发研究:是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设计、流程和系统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方面的研究。特点:研究所需经费较多,并受生产或试用条件的制约。成果形式是专利、专有技术、原始样机等。

只有了解科研项目的类型,选题才有方向和目标,才能做到科学选题,课题申报命中率才能相对较高。

六、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注意事项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历来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项目获资助的情况常被上级管理部门视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科学研究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在项目申报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项目选题、论证要体现“新"字

课题选题、论证是科研项目申报中的最为关键的一步。选题、论证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判明情况、研究本课题有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选题、论证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立项。因此,选题、论证时必须花费大力气,立争以新内容、新观念赢人。

2. 使用材料要新

每一位申请者都需要对项目研究方向上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深入研究,要准确地把握该研究方向的前沿动态。在选题、论证过程中保证所参考和引用的观点、资料必须是最新的,在国际国内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

3. 选择题目要新

研究人员要在参考研究观点和材料的基础之上,构思一个好的题目。项目的题目是项目的点睛之笔,是项目的灵魂、核心、主题,是项目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好的项目题目,应该是项目研究主要内容及价值意义的集中体现。因此,申请者在拟定题目时,要简明扼要、用词准确、易于理解。

4. 规范申报书填写

项目申报时必须填写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书是作为项目申报者与评审专家之间沟通的依据,要准确、全面地反映申报者的申报信息以及申报者对该项目基本内容和大体框架的理解.

5. 项目申请经费预算合理、详细

目前,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代表的一系列项目资助计划在申报过程中,都要求项目申报者对项目申请经费中支出的各项条款有明确的用途说明,并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经费的支出比例花销。因此,在项目申报时,一是要注意项目主管部门能给予的经费支持强度,申请金额不可过高;二是准确计算项目进行所需的各项费用,注意比例的划分,保证支出时不超过预算的15%为宜。

6. 及时上报

现在科研项目是在线申报。如2010年陕西省科技计划申报工作采用“陕西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单位按照拟申报项目类别,在陕西省科技厅网站下载相应的申报说明、项目申请书、申报表和申报软件。实现在线申报。

结束语:一项科研课题的选题是建立在研究者对相关学科或领域研究历史和现状的深刻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要求研究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研究技术最新水平。[4]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一个特定研究领域,研究者对一个普遍期望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构建和预期科研成果的展现。要求科研行为达到设计的科学性、科研方法或技术的先进性、科研实施的可行性、科研结果和结论的可靠性,科研选题的准确性。应该说科学选题是一个具体科学研究的目标、方向、展望和灵魂体现。

参考文献:

[1] 赵醒村.科学选题是获得科研课题资助的重要环节[J].医学信息,2010(2):318-319.

[2] 焦向炜.浅谈科研选题在项目申报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9(3):161-163.

[3] 李幼玲,刘中国.浅谈医学科研选题及项目申报的方法[J].护理研究,2006(1):267-268.

[4] 陈灵犀.浅析基础研究的科学选题[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1999(2):69-72.

第4篇:未来科研计划范文

在本次峰会上,各类学术研讨论坛精彩纷呈,2017全球未硗络发展峰会包括主论坛和“未来网络学术与科研”、“试验驱动未来网络创新”、“网络重构与转型”、“未来网络与共享经济”等10个分论坛,此外还有“参禅互联、牛首论道”江宁主题推广、“未来之眼”峰会特别展等活动,与会嘉宾就未来网络的经济发展、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和网络安全空间四大板块议题进行了全方位探讨。

关于“未来”的网络革命

“未来网络,听起来高深莫测,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江苏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张广兴博士表示,比如未来5G网络,将比目前的4G网络快10~100倍,从而使目前连接人的网络能够实现连接物,比如通过云端系统指示无人驾驶汽车穿过交通流,也可能实现从远程问诊到远程手术的飞跃。这将对移动互联网产生颠覆性的改变,并催生无数新应用、新模式、新产业。而5G网络的开通发放,预计就在未来四五年间。

有人把未来网络称之为第三次网络革命。第一次互联网革命是在产业内部,第则是主要发生在消费行业,比如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结合,第三次网络革命就诞生了,这就是未来网络。

既然已经出现了,为什么还被称为未来网络?专家认为,其实现在的网络还达不到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标准,这些技术和应用只能通过渐进的方式一步步来实现。

根据华为提供的一个数据显示,今天4K电视已经研发面市,8K电视马上就会进入我们生活,VR、AR等应用已经成为风口,那么这些设备需要的带宽是多少?专家认为,普通电视需要20多兆,质量好一点的40多兆甚至70多兆,像8K、VR这种需要1G。显然现在的互联网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网络到15年、20年以后,可能是现在互联网一千倍的流量。

国内外纷纷尝试新一轮网络实验

“未来网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过去常说,“要致富先修路”,互联网之路已经到了不得不修、不得不重构的阶段。未来网络可以说是超前于目前的市场环境,因此在产学研方面还是学术和研究方面的讨论比较多。但是由于它的敏感性和革命性,也让国内外产业界对此格外重视。

自2005年以来,全球对未来网络方面已经展开了很多研究,期望运用新架构与新技术构建新一代网络,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应用需求。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建设方面,有美国的GENI项目、欧盟的FIRE计划等;在未来互联网体系架构方面,有美国的FIND计划和FIA计划,欧盟的Horizon 2020计划等。全球主流运营商也陆续宣布了多项网络重构战略,如美国AT&T的Domain 2.0运营商网络转型计划,中国移动NovoNet计划、中国电信的CTNet2025计划、以及中国联通的CUBENet 2.0计划等。

据国际TBR Research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18家顶级电信运营商计划在两年内采用SDN和NFV技术,预计到2021年SDN/NFV的市场将增长至15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16%。可以说,目前全球网络正在进入一次巨大的变革时代,给业界提供了新的机遇。

据了解,中国互联网的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在未来网络5G网络的技术研究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CENI)正式获国家发改委立项落户无线谷,将在江宁开发区建设运营管控中心,在南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40个城市设立网络交换节点、光传输设备、量子通信设施,以及相应光纤线路组成全国网络,着力建立先进、开放、共享的国家网络试验基础平台,促进我国乃至全球未来网络技术研究的发展。

挑战之中包含机遇

“互联网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用户数量的爆发式增长,现有网络服务质量面临严峻挑战。此外,随着互联网由消费性应用领域向生产性应用领域拓展,4K、8K、VR、AR、物联网、车联网等不断涌现,这些都对网络的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介绍,正是为了解决传统互联网所面临的桎梏,使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互联网迎来了新一轮历史变革,正进入未来网络发展阶段。

在提及未来网络研究的重要性时,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立东说,近年来世界多国的政府和企业都积极研究未来网络,例如美国和欧盟都部署了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未来互联网体系架构计划等。我国在未来网络创新技术研发、产业推进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不过,陈立东建议,我国发展未来网络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网络,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研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和需求,引入新理念、新架构、新应用。

在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看来,未来网络发展对中国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未来网络的挑战,邬贺铨院士做了详细阐述。大宽带,按国际电信联盟刚刚通过了移动互联网里面向消费者的带宽下行至少可以做到100M,上行至少做到50M,面向企业的带宽,要求到GBT级;大连接,在5G里定义的大连接含义是1平方公里要支持100万个物联网节点,在消费互联网上很少有这样的要求;高可靠,用在高铁,用在无人驾驶车,以至于用在工业上,可靠性要求不仅仅是5个9、6个9,甚至可能更高;低时延,现在5G规定的延时不小于1毫秒,工业上要求端到端是小于1秒,未来可能更严峻。

“未来网络处于发展之初,总的来说还没有很明确的技术路线,还有很多发展的不确定性,但这也是我们的机会。”他说,过去我们做科研做产业,往往都是发达国家先把方向定了,我们在后面跟着。但这次,大家都还在起步阶段,充满创新空间,过去很多科研项目都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第5篇:未来科研计划范文

随着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起草和实施,海天公司根据国家制定的政策和导向方针,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指导,继续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酿造产业,继续投入充足的科研经费,开展多方面的技改创新工作,突破行业内的多项技术瓶颈,争取尽快达到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水平,以更好更快地提高我司调味品的生产技术水平,使海天公司发展成为国际上的知名企业。

2010年与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大学、暨南大学,以及其他的科研院所和调味品生产企业组建了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以“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为宗旨,促进产业共性技术难题的解决、高新技术应用以及新产品研发,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存的创新模式,构建行业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外部需求中,将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有利政策,努力争取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地方的科研计划项目,运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及机构的资助资金开展技改创新工作,加快技术力量的提升。

在技术方面,也会充分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配合相关政策的引导,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争取与更多的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建立紧密联系,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产学研结合之路,达到海天公司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双赢的目的,使得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并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继续把技术创新工作与知识产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的同时,将通过加快专利的申请和扩大专利申请量,建立起对技术创新的保护,以及重视专利资源的利用,及时了解行业技术研究的动向,为企业的课题立项和科研选题提供帮助,提高技术创新工作的效率。

在硬件投入方面,一方面将继续强化公司科研场所和硬件设备的投入,如计划在近期和未来3-5年内新购置的全氨基酸分析仪、原子荧光吸收分光光度计、浅层固态发酵反应器、大规模深层固态发酵装置、自动压榨集成装置等一系列先进的科研试验仪器设备,为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首先创造坚固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将继续组建省级和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提升科研技术等级水平,为高层次科研技改创新项目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制度保证。

第6篇:未来科研计划范文

我认为科学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科学传播是科学家的责任,是科学家不应该推托的一种义务。

国务院总理提出要让中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通过创业和创新,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打造不熄的引擎,顺利应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挑战。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更加需要大众科学素养来作为支撑。因此,我们要像重视科技创新一样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科技创新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承担着一种历史使命、国家责任。除了科学研究,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任务之外,对整个国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科学家不要把自己关闭在与世隔绝的“象牙塔”里,把科学当成你欣赏的花瓶,而要让更多的公众理解,改变他们的生活,改变他们的未来,这也是科学家的责任。科学工作者需要通过科普活动为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道德,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多年来,我一直在呼吁我国要从观念和制度上真正开始重视科普。2005年开始,平均每年我都要完成四五十场科普讲座。科普讲座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唤起大众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尤其是唤起孩子和年轻人对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追索,更重要的是传播一种国家的需要和对国家的忠诚,传播一种科学的思想、灵魂和道德。我乐意从事让公众理解科学的事情,做科普报告、写科普作品是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需要教育下一代,让他们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有益于提高他们的素质。国家提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就是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对于青少年来说各种文化、科学、教育和道德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这将有益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一直以来,我国的科普状态是口头上喊得响亮,但实际成效却非常小。原因首先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传播对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对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在科技界,科普往往被看作在科研上没前途的人才去做的,在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家看来,科普是小儿科,做了丢人。

就中国的科研经费来说,无论是国家的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项目、“863”计划、“973”计划,还是重大基金研究项目,都没有科普的经费,这真是很遗憾的事情。航天是最能激发公众兴趣的科技领域,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科学普及工作,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次,我在提交一个科研项目时,申请将科研经费拿出3%,用来把研究成果做成光盘和科普书,扩大科研成果意义的传播,但却没被通过。写科普书不算科研成果,在中国做科普是很艰难的。

欧美国家的科研项目却不同,甚至美国总统讲航天计划时,都要在最后加上一句,要激励青少年探索宇宙的憧憬。欧美国家非常重视科普,很多特别优秀的科学家会去写科普作品,并将这看作神圣的责任。而我们很多好的科普作品都是翻译自国外的。而且,我们更偏重实用的知识,基础性和根本性的科学内容太少了。

要改变国内科普的现状,我认为先要从观念上扭转。我们所做的科研工程,到底有什么意义,在科学技术上能带来什么进步,必须向公众交代清楚,而不只是公布圆满成功就结束了。我们花的钱是老百姓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要让公众知道,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继续支持。所以月球探测,我坚持一定要培养一支科普队伍,把科研成果向公众传播。

除了观念的改变外,制度上的改进也是必须的。能不能规定每个研究项目都要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做科普?对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呼吁了十多年了。

科普的内容也应该有针对性。比如,我觉得现在有两大类问题就严重缺乏科普,一类是国家的重大方针决策需要科普来充实,如“一带一路”;另一类就是全国争论的焦点问题,比如转基因食品、雾霾等,现在都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这些问题,不应该去指责提出质疑的人,而是应该积极面对公众,科学家组织起来把问题弄清楚,然后对公众解释明白,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公众。我认为这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值得高兴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宣布与中国科学技术部联合《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将通过开放科研设施、创作科普产品等举措推广科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科学文化支撑。过去我们对科普工作提的意见和建议,《意见》都有了明确的回答,我感到很欣慰。(责任编辑/朱 江)

《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

说了啥?

《意见》指出,中国科学院和科学技术部将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促进中国科学院丰富的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设施、科普产品、科普人才;推进“‘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使中国科学院丰富的科普资源服务于面向公众的科学教育,促进科教融合;建设科普工作国家队,引领中国科普工作发展。

《意见》提出四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增强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要求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院所、大学、公共支撑单位充分发挥适宜开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文台、植物园、标本馆、博物馆、野外台站、实验室、图书馆等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在保证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增加开放时间,改善科普展示场馆(厅),丰富互动参与内容。

其次是大力推进创作图书、文章、视频、展品、教具等科普产品,鼓励科研人员针对社会热点和公众疑惑及时撰写科普文章,鼓励翻译国外科普图书和科普文章。还将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科学等代表中国科技前沿进展和反映中国科学院科研优势与特色的科普视频创作。

第三是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各专业科普组织将结合社会需求,继续组织好“名园名花展”、“名馆精品展”系列天文科普活动等,拓展专题展览、专题报告、科普论坛等系列活动。在重大科普活动方面则包括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等全国性科普活动及公众科学日、科技创新年度巡展等全院性科普活动。

第7篇:未来科研计划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项目管理;研究和实现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倡导下,开始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试点应用网络计划方法,结合当时的国情,根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指导思想,将这种方法命名为“统筹法”。目前网络计划技术与工程管理已经密不可分,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它诞生时对其价值的认识,而网络计划技术价值的提高,则必须依赖计算机在其全过程中的应用。

一、网络计划法应用的重要性

通过网络计划法,可建立一种机制定期收集各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可及时发现各标段施工进度是否正常,影响工期的项目和制约因素有哪些,针对存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可明确各阶段工作重点,便于管理人员做到有的放矢,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减少盲目性工作,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从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二、网络技术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一)初级阶段的应用

网络技术实现基本科研项目管理能力,是网络技术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阶段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储存量大,数据共享优势,实现科研项目管理过程的简化和便利。目前,国内大部分科研机构的项目管理网络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以降低科研管理人员强度为主要目的,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技术基本上满足了科研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发展阶段的应用

以实现网络技术远程操作,用户自主造作为标准的发展阶段是目前国内网络环境下科研项目管理与评价系统的研究的重点方向。这个阶段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远程操作特点,实现用户自主操作。目前,国内在这种发展模式中有三种主要方向:一是,利用软件进行网络操作。可以项目管理通过利用已经开发的管理软件,并通过数据库硬件支持,实现了管理过程中多用户沟通和操作。二是,以网站特色的网络操作。通过建立专业的网站,利用网络共享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管理,网站模式具有方便快捷,信息时间快,信息传递时间迅速等特点。三是,以系统为支撑的网络操作。将科研项目管理与评价利用过程利用现代系统,实现分割操作,将控制,提供,决策,立项等过程用系统模式进行处理,极大方便了项目管理过程。

(三)管理阶段的应用

以internet技术为基础的集成信息管理技术为标志的三代管理系统是未来可预测范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三代管理系统不单单是将管理过程通过技术系统化,自动化,更重要的是利用技术将空间和实践虚拟化,摆脱范围和地域控制,通过全方位的共享优势,实现管理过程的无缝衔接。

三、科研管理系统中的技术分析

(一)UML建模技术

UML作为计算机语言,具有良好的标准型和强大的功能性。一般而言,UML语言作为建模技术通常使用五种图进行规范:一是例图是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角度将操作内容进行规范和梳理,最大限度做好用户体验。二是静态图的范围较广,主要使用类和周期性进行时间段划分,通过关系的归属关系进行类的划分,实现功能的分层结构构造。三是行为图与静态图有相似之处,都是利用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构造,但是行为图更多的是利用类的交互关系而非归属关系进行分类,因此有利于识别约束关系,更好的实现功能识别。四是交互图主要包括合作和顺序两类。它通过调整功能结构和信息发送时空顺序,实现功能的交互作用,通过利用动态原则,实现约束性关系识别,比如上下级关系。五是实现图主要是通过代码资源进行可执行操作,将系统行为利用不同执行模式进行规范,实现以上四种图的综合利用,保证整个功能性操作的完善。

(二)WEB建模技术

WEB建模技术虽然复杂,但是其扩展机制应用效果非常好。一是,页建模技术。页建模一般通过语言操作,比如NOFOLLOW操作可以实现,用户页面与搜索引擎页面不相同。在页建模过程中,通过将页转化为类,利用脚本语言和属性,实现用户页面与搜索引擎页面的单向链接。二是,表单建模。表单建模是常见的HTML语言操作的一种,目前很多用户页面都用CSS样式去掉表单模式,但是,这种表单建模方式通过自定义行为,实现用户对表单属性访问的要求,且具有双向性特点。三是,框架建模。目前这种框架建模利用比较广泛,业内已经取得较为广泛的共识。框架建模可以有效解决不同浏览器由于脚本语言标准不同而引发的读取错误,特别是404错误。通过动态方式,定义301转向,以及表决,进行类引用。

(三)NET技术

NET技术相对于以往的网络技术来将具有划时代意义,XML标准的实施奠定了分布式网络本质,特别是W3C的应用,极大方面了代码生产速度,解决了以往手写代码的困难和厂家问题。这里主要将ASPNET技术。ASP与PHP一样都是服务器语言,ASPNET语言可以实现多语言支持和多种网络环境,避免了搭建本地网络环境的问题,简化了系统搭建过程的步骤和配置,方便了用户使用。同时,这种技术通过权限执行提高了网络计算机运行安全机制,而且,还可以通过隐藏代码的方式,增加内容的可读性,实现与搜索引擎的友好度的提升。

四、总结语

网络环境下科研项目管理与评价系统的研究是为了未来项目管理的发展主要发展方向。通过网络环境构建,可以加快项目管理数据统计工作,降低人工数据分析难度。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8篇:未来科研计划范文

(一)‘‘战略性搬迁”是军工科研企业实现科研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一步

“十二五”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研究所将承担更多的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国家固定资产投入也将进一步加大,型号任务的增长对研究所的场地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较为分散的办公、科研场地和陈旧的基础设施,已无法适应当前航天型号产品研制的要求。同时,为响应上级集团公司“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号召,研究所领导层在2012年正式做出启动战略性整体搬迁的决定。战略性整体搬迁是研究所近年来的重大战略决定和部署,是一项重大战略工程,不仅要解决当前的搬迁问题,更要避免对型号任务交付节点产生影响,同时还要通盘考虑。根据当前航天事业的发展趋势,在保证科研生产能力平稳过渡的最基本要求前提下,研究所的“战略性搬迁”,可进一步优化科研生产流程,实现科研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并为未来的快速发展做好铺垫。

(二)引进进度管理是军工科研企业整体搬迁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国外企业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项目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变革的方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将企业的各种任务“按项目进行管理”,不但能对传统的项目型任务实行项目管理,而且还可以将一些传统的运作型业务当作项目对待,进而实行项目管理。在企业的“战略性搬迁”过程中,项目进度管理将为现代企业“战略性搬迁”管理模式提供一种有力的组织形式,它将进一步改善搬迁工作对各种人力和资源利用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方法,对搬迁管理实践也将做出重要贡献。搬迁质量的好与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研究所的发展。这几方面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如何做好搬迁进度安排成为首要问题。可见,引进进度管理是军工科研企业整体搬迁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三)军工科研企业整体搬迁项目亟需引进项目进度管理

从本质上讲,单位搬迁不是搬家,它是一个二次创业、再次升级的过程。当前,对于项目进度控制方法和工具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如何在实际项目应用中构建合适的进度管理模式,更好地应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就显得更加重要。项目进度管理在企业搬迁方面的应用,在中国还只是刚刚起步,可以查阅的相关资料较少,研究所整体搬迁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搬迁管理经验也很少。虽然目前一些企业在实际搬迁工作中已经开始了这一方面的研究,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大多数都是从新的项目建设改造入手,把搬迁作为项目改造的一部分从项目管理方面进行研究,单独对搬迁进程中的项目管理研究还很少;

2)对搬迁项目的进程管理研究不够系统,过程管理中应用到的理论、流程、工具等未经辩证分析形成固化模式。

二、军工科研企业整体搬迁项目进度管理的内涵和创新

(—)军工科研企业整体搬迁项目进度管理的内涵

在军工科研企业整体搬迁实施的过程中成功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工具,可在整体搬迁进度、质量、影响的复杂环境下,通过对搬迁项目进度的合理分解、有效实施及过程管控,最终达到搬迁工作的预期目标。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结合航天研究所以及自身的特点,从项目管理角度对实际搬迁项目进行剖析,掌握搬迁实施过程的工作流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在搬迁全过程中运用应用模型。通过对搬迁项目的风险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对搬迁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补,完善搬迁项目管理方法,最终达到合理化安排搬迁过程中的项目管理路线,有效地缩短了搬迁时间,节约了搬迁成本,为型号研制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为国防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军工科研企业整体搬迁项目进度管理的创新之处

1.运用项目进度管理理论,定量、定性地建立系统化搬迁模型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通过梳理搬迁整个项目的背景、内外部资源、自身特点等各项因素,将整个搬迁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划分为工作包,再依据各项工作包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定各工作包的相应位置并固化,通过定量、定性地分析各工作包所获取的资源及风险指标,形成搬迁工作模型,用以厘清整个搬迁工作的工作路线。

2.经过搬迁过程实施全流程化、表格化、精细化管理

依据梳理的搬迁工作项目,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制定了搬迁流程,科学梳理了搬迁中各个流程之间的联系和关联性,实施全流程化管理。为保证搬迁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根据所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办公和仪器设备部分“二合一”的“部门搬迁工作手册”;根据精大贵稀仪器设备的不同特性,为每台精大贵稀仪器设备量身订做了搬迁方案。把它们作为部门搬迁过程的可操作性文件,指导部门搬迁工作,对搬迁过程的各个环节内容实施表格化、精细化管理。

3.搬迁进度管理过程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建立进度风险评估图谱

在搬迁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搬迁的实际进度往往与计划的进度发生偏差。为确保搬迁进度,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运用了风险管理的理论工具,对搬迁全过程进行量化风险评估,建立了进度风险评估图谱,引入风险等级理念,有的放矢、有重点地实施梳理出的风险事项控制措施,确保了整个搬迁进度的顺利进行。

三、军工科研企业整体搬迁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引入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制定军工科研企业整体搬迁计划

1.统一思想,确定搬迁原则

根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2013年型号工作会精神要点以及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2013年型号工作要求,2013年研究所明确了搬迁工作将紧密围绕科研生产任务,充分发挥现有技术基础保障力量,确保搬迁工作对科研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原则,强调了此次研究所整体搬迁的战略性意义。新址楼宇内设施已在2013年6月基本具#了使用条件。通过“三重一大”流程,研究所明确了2013年年底前完成办公部分以及科研生产设计、试验、制造等主线搬迁的工作节点。

2.建立搬迁管理机构,落实相关责任

为保诋搬迁工作有序、顺利开展,研究所抽调专人成立了搬迁管理机构,对搬迁工作进行归口管理;成立了由主要搬迁实施部门组成的搬迁专项工作小组,并明确了相应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有效的联络机制,明确了搬迁期间搬迁实施部门和各搬迁部门搬迁工作负责人和联系人;建立了北京空间机电所搬迁工作职责体系;建立了搬迁工作例会制度。3.梳理搬迁工作内容,建立系统化搬迁模型,确定搬迁工作流程

(1)运用项目管理工具,建立系统化搬迁工作模型;军工科研企业整体搬迁项目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项目,涉及的工作环节、工作内容繁冗复杂,必须结合内外部因素条件,对整个搬迁项目构建系统化搬迁工作模型来指导搬迁工作。研究所将搬迁各项工作划分为工作包,再依据各项工作包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定各工作包的时间、位置并加以明确、固化,指引梳理各工作包流程,同时还将整个搬迁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工作子项,经定量分析后,匹配各工作子项所需的资源数量和时间周期及风险指标。

(2)梳理搬迁工作项目;明确了搬迁项目目标后,研究所运用现代项目管理软件辅助进行了WBS分解工作,循序渐细地对整个搬迁工作项目进行了梳理和分解,将搬迁项目目标分解为成百上千个工序,确保搬迁全过程不遗漏任何一个影响搬迁的细节。

(3)利用WBS原理,制定搬迁工作流程。编制搬迁进度计划前,研究所对搬迁项目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地剖析了整个搬迁项目结构构成,包括搬迁前准备工作、实施过程和其它细节,按照搬迁的流程系统规则地分解项目,按照项目内在结构和实施过程的顺序,经逐层分解后,形成了结构示意图。4.结合搬迁内、外因素,制定各阶段搬迁计划编制搬迁计划的对象由大到小,计划的内容从粗到细,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同时,编制搬迁计划时,研究所也考虑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确保搬迁进度留有一定的余地,具有一定的弹性。在进度控制时,可利用这些弹性,缩短工作持续时间,或改变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确保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为此,研究所根据梳理的搬迁工作项目以及整个搬迁流程,结合自身搬迁的特点以及内外影响因素,根据搬迁项目的总体节点要求,梳理搬迁过程中每个工作项目的周期,在留有一定时间余量的前提下,运用倒推时间节点的方法明确每项工作的起始终止时间,制定了各阶段搬迁计划。随着搬迁项目的进行,研究所对搬迁计划进行动态控制,直到目标实现。搬迁计划的控制涉及到计划编制、计划实施、计划调整以及计划优化实施。5.编制部门搬迁工作手册,指导部门搬迁实施工作研究所为保证搬迁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整体搬迁工作顺利完成,组织编制了办公和仪器设备“二合一”的“部门搬迁工作手册”。手册分为行政办公、仪器设备设施和安全生产、保卫、保密等3个部分,重点对物品搬运的装车、押车、卸车、就位等工作实施全程监控和表格化管理。

(二)引入进度风险管理理论,科学实施动态控制

在项目进度管理中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也只是为项目进度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前提和依据,但并不等于项目进度的管理就不再存在问题。研究所在搬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内部、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经常发生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偏差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这些偏差并加以纠正,搬迁进度管理目标的实现就一定会受到影响。为此,研究所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对搬迁进度的管理实施风险管控,并对梳理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搬迁进度的有序、顺利进行。

四、军工科研企业整体搬迁项目进度管理实施效果

第9篇:未来科研计划范文

韩国政府的《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3-2017)》是未来五年韩国科技领域最高级别的国家计划,它将以“以创造性的科学技术为钥匙,开启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为发展蓝图,系统推进国家科技创新。

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是:使研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81-2010年的35.4%提高至2013-2017年的40%;创造64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到2017年,科技创新综合指数(COSTII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7位。计划提出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五大战略,强调将继续追求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研发成果技术转移和商业化,推动就业创造。

战略一、加大国家研发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效率

韩国新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的研发预算规模将达到92.4万亿韩元(约合830亿美元),比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8-2012)的研发投资高出24.4万亿韩元。同时,韩国政府计划,对现有投资项目进行重新审查,整合类似或重复项目,减少预算浪费。剩余预 算将集中用于战略性投资,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原有研发体系将向领先的研发计划、管理、评估体系转变,并将扩大创新跨越型研究,构建研发成果质量评估体系,营造接受诚实失败的环境,实现科研设备设施、大数据等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

战略二、开发国家战略技术

韩国新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将在五大领域推进120项国家战略技术(含30项重点技术)的开发。五大领域包括:融合信息技术并创造新产业;扩充未来增长动力;营造清洁舒适的环境;开创健康长寿时代;构建安全无忧的社会。

其中,30项重点技术分别是:(1)知识信息安全技术;(2)大数据应用技术;(3)下一代有线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4)融合服务平台技术;(5)智能交互技术;(6)尖端轨道交通技术;(7)先进材料技术;(8)超高集成半导体工艺和设备;(9)超精密显示器工艺和设备;(10)环境友好型汽车;(11)太阳能技术;(12)智能电网技术;(13)人体医学成像设备;(14)生物芯片技术;(15)服务型机器人技术;(16)定制型新药开发技术;(17)遗传基因资源技术;(18)粮食资源保存及食品开发技术;(19)宇宙火箭开发技术;(20)高附加值船舶技术;(21)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22)污染治理技术;(23)高能效建筑技术;(24)未来尖端城市建设技术;(25)干细胞技术;(26)健康管理服务技术;(27)自然灾害监控、预测及应对技术;(28)复合型社会灾难预测及应对技术;(29)农畜水产资源疾病预防、应对及治疗技术;(30)食品安全评估及提高技术。

计划还提出,对于国家战略技术,将启用新的研发推广模式,综合考虑市场和民间力量,调整和转变政府职能,出台整体解决方案型政策;将与开发国家战略技术相结合,推进“创造型经济维他命项目”、“社会问题解决型项目”等跨部门合作项目。

战略三、强化中长期创新能力

1.振兴创新性基础研究。具体措施有:提高基础研究投资在政府研发预算中的比重,计划到2017年达到40%;将基础科学研究院培育成国际基础研究中心;到2017年,成功发展50个研究团队,吸引300名居世界前1%的科学家;减少创新型课题的选定和评估环节;实施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的后续研究支持计划。

2.培养和使用创意及融合型人才。在未来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中,韩国将分阶段进行创新和创意教育。在初高中阶段,加强创意教育,具体包括:强化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STEAM)教材和科学英才教育支援体系,加强职业生涯前景教育;在大学阶段,促进融合型教育与研究,具体措施有:活跃跨学科课程和双专业制度,实施学研协同教育模式,构建学研联合中心,根据产业界需求实现大学教育特色化;在走入社会后,一方面将加强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将充分利用女性科技人才。另外,韩国还将努力构建尊重科技的社会氛围,改善科技人员的福利和待遇。

3.将公立研究所培养成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主要措施包括:增加研究所进行协同及融合研究的预算,提高融合研究费用在研究所项目费用中的比重,预期目标是从2013年的8%提高至2017年的15%;将研究所内部的技术转移和商业化机构培育成连接大学和企业的商务及创业纽带;利用研究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资本扶持中小企业,提高研究所主要项目费用中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费用比重,计划从2012年的7%提高至2017年的15%;扩大人力资本支出所占比重,改善非正式岗位的工资待遇,营造稳定的研究环境。

4.促进科技国际化。具体措施是:加强全球科技外交,2015年举办经合组织(OECD)科技部长级会议,并设立国家科技外交中心;促进朝鲜半岛南北科技合作;扩大政府科技开发援助,加强解决全球性问题和大科学领域的共同研究,如推广韩国科技创新发展模式,传播相应技术,培养科技外援专业人才;组建国际研发中心,加强韩国科研合作网络,如打造国际研发特区,推动亚洲框架合作计划(泛亚洲合作研究计划)。

5.构建新型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措施包括:促进地区产学研合作,推动具有地区特色的技术商业化发展;培养地区定制型人才;扩大地区研发投资,研究引进一揽子补助方式(即中央部门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自主选择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项目);整合中央和地区研发支持体系,构建隶属地方的研发计划管理组织,激活地区科技委员会。

6.营造创造性的科学文化。具体措施包括:传播国民创想、挑战和创业的科学文化,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科学馆内设置无限想象室;开发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计划项目,促进科技惠及更广范围;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并加强科技人员的科技伦理教育。

战略四、积极发掘新产业

1.支持中小企业、风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未来五年韩国政府将扩大研发预算中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比重,预计将从2011年的12.4%提高至2017年的18%;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研发人员短缺的困难;针对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支持。

2.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生态系统。为实现优秀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利用,未来韩国各类研发计划要尽可能地将专利动向调查、国家专利战略蓝图等知识产权事项考虑在内;政府部门将缩短专利受理时间,完善专利司法体系,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和技术价值评估水平,营造知识产权及技术金融生态圈;提高私营部门引进职务发明制度的比例,计划从2012年的43.8%提高至2017年的70%;将重点确保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标准专利,加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活动。

3.推动技术转移和商业化。主要措施有:帮助企业克服商业化早期壁垒,扩大后续研究支持计划,将有前景的科研项目的商业化与科技担保基金相挂钩;壮大技术转移专业组织、商业化专业公司等技术转移中介的力量;促进产学研合作模式向创业及创造新型产业范式转变;加强军民合作、科学商务带与研发特区间的联系与合作。

4.支持企业开辟新市场。主要措施包括:促进融合技术及产品开发,加大对服务性研发的支持;创造市场对创新技术和产品的需求;整合部门间重复或类似的技术法规,查找并摒弃潜在的技术限制。

战略五、利用科技带动就业

1.构建创业主体分类支持体系。一是,对于一人创业企业,强化技术项目和人力资源信息等方面的技术创业支持;二是,通过改善创业制度、激励创业等措施,激发公共研究机构创业;三是,加强企业家精神教育,并培育大学创业基地。

2.营造技术创业生态系统。主要措施是:活跃中小企业并购,加大对再创业、再挑战的支持;推进技术和创意融资,发展未来创造基金、众筹基金和以色列式企业孵化投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