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科学理论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学校;历史课;教学优化
中职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一线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基地,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载体。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知识贫乏、厌学情绪浓厚、自信心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历史教师紧密结合学生职业培养目标、知识基础和就业需要,对教学进行必要的优化。以期更好地发挥历史在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中的推动作用,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由于中职学生没有高考应试的压力,各个专业对历史素养有不同的要求,加之生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规定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很不适宜。我们应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及需求优化教学目标,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学习导向。使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协调并举,相互作用。如大纲要求《文艺复兴》一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解或掌握: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显然这对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中职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我们就可以将上述目标分解,使教学目标体现出层次性和灵活性。在培养总目标主导下,依据学生实际重点完成相应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领悟。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中职学校主要是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确定的人才培养方向使得中职学生对专业有特殊的情感,专业学习也是他们在平时学习中最重视的一部分。如何将历史知识与专业相结合,让历史在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中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的需要出发,分析学生专业特点,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有针对性地梳理教材内容,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增删和归并,形成新的知识框架体系,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促进专业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所谓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期顺利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实现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中职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倡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教学“文学艺术和教育卫生事业的繁荣”时,我们没有采用一般性的讲述,而是组织学生在阅读教材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并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看法分组进行探究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的优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内容。没有总结和评价,就不可能有改进和提高。为了优化教学评价,我们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发现学生的进步,多从情感的维度设计运用激励评价,使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另一方面改变过去仅以书面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做法,采取书面考试、平时记录、学习小论文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在期末成绩评定时,书面考试占50%,平时表现占15%,小论文占35%。努力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多样性,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时,我们课下布置学生就教材内容开展课外阅读、资料采集和社会调查,写出相关的小论文。评价方式的优化,既可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中职学校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是一件关系到人才培养效能的大事,我们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和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用优化的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性和就业的竞争力以及独立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明.解读新形势下中职历史课的教与学.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8).
[2]崔运梅.优化中职学校历史课堂环境的做法.中小学电教:下,2011(3).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43-02
2008年经教育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指出:“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由此可知,独立学院与普通高等院校有着不同的特点:首先,独立学院属于民办性质;其次,独立学院在录取批次上属于三本。因此决定了学生生源在理论基础上与一本、二本学生之间存在着差距,同时在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又不如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独立学院是在新机制新模式下的办学成果,要想在夹缝中生存,在人才培养上就应该从市场定位、专业定位、品牌定位这三个方面重点着手。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开展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定位更加不能动摇。从实际出发,开展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研究,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的学生既有普通高校学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提高独立学院首先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首先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从当前来看,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素质较高,但文化成绩偏低。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很多学生在中学就参加过各种文体活动和特长的训练,因而综合素质较高,但由于独立学院在高考录取时分数线低于二本,所以,学生的文化成绩或基础知识相对较低。
(2)独立意识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自主意识较强。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不强,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
(3)志向抱负远大,但意志力较差。独立学院学生一般来说具有远大抱负,但缺乏恒心与毅力,不能坚持到底,甚至自暴自弃,半途而废。
(4)乐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知识见闻较广,重视社会实践。但同时又有不少学生养尊处优,怕吃苦,怕受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2.开展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着重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的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上起点较低,内心存在更大压力,这就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内心深处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因此,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其群体的特殊性和个体的独特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积极健康全面的发展。
(2)有利于独立学院的稳定发展。独立学院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日益紧张的生源。稳定合理的生源数量是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在激烈的生源竞争面前,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于独立学院自身而言,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进行人才的培养。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对金钱、利益的追逐,贫富差距的拉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对于学校的学风起着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独立学院的稳定发展。只有全面科学地认识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促进独立学院的稳定发展。
(3)有利于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但实际工作中,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因此,研究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就摆在了教育工作者面前。只有寻找到这一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的对策,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有成效。
二、影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1.领导重视不够
一些独立学院的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教学方面,任意削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学生重专业课轻思想政治理论课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好,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大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为了将来就业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重专业课而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
3.教材内容重复,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门课程之间以及和中学政治课教学内容之间多有重复,教材对于社会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学生所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涉及较少,并且缺乏科学的理性分析。教材上的内容和学生在现实中看到的一些消极现象的反差,使学生产生了怀疑,因此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有些教师只顾完成课时量,不去认真备课,探讨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影响了教学效果。
4.社会实践教学未能发挥效果
由于有些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认为没必要开展专门的社会实践教学,或以“三下乡”代替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即使有些学校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和管理,导致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很难落到实处,很难发挥其效果。
5.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责任心不强
从目前的独立学院来看,很少有自己的专任教师,大部分都是外聘或利用原母体学校的教师。因此,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明显不够,教学任务过重,没有时间从事教研和科研工作。教师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只能单纯地传授知识或照本宣科,从而使教学失去了感染力和说服力。还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负面影响,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是前提。
(1)领导必须重视。学院领导是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提高其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性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但是,从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独立学院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到位,有些削减课时,有些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忽视。而绝大多数专业是适应市场需求开设的,认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就业,才是独立学院的发展之道。因此,独立学院领导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落实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更新教育理念。近年来,教育界专家极力倡导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日益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应当承认,独立学院有些学生在基础理论掌握和认知方面,与一本或二本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突破原来“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重传统授课方式,轻现代教学手段”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按照能力培养的目标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和思考问题,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2.调整教材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1)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感。一般说来,独立学院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而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之间或与中学的政治理论课内容多有重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避免重复。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把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在教学之中,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教学过程要有针对性。当代大学生对世界的发展变化非常关注,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了解不全面、不深刻。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讲清事实和道理,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是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课程,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关系到教学质量高低,要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特别重要。
(1)独立学院应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首先,要充分利用优质教师资源,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其次,要成立教学督导组,加强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指导。再次,要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分期分批安排他们研修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2)独立学院应建立一支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如前所述,一般独立学院没有自己专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给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独立学院采取积极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4.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加强师生互动,能把基本原理与实践社会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摆脱枯燥的状况,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使理论的讲授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参与式”教学法。独立学院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个性张扬,思想开放,针对这些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中,在讲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到农村进行调研,体验农村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调研和体验应用于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万泽民, 徐定高.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2]叶育新.谈影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朱敏.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关键词:高中政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策略
青少年正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喜欢“新、奇、个性化强”的东西;这就造成了在政治教学中,尤其是高中政治,如果教师不能用理论联系实际,照本宣科,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那么高中政治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呢?
一、立足教材,聚焦社会
政治课是与社会关联度最高的一门课程。离开了社会,政治课就必然陷入空谈,丧失生机,因此,必须结合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关注鲜活的社会生活。例如讲“国家的宏观调控”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效等。其中,像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时,可介绍国家对重点工程建设的投入—石武客运专线的投资(本地的实际)、北京奥运会的投资、汝川大地震的救助、新农合医疗、家电下乡等等。这样,就使政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里所说的生活实际,是指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争议的问题。如讲授政治理论和原理时,应当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中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感性材料,由此开始分析,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所学观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政治理论和科学原理,都是源于客观存在,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存在的直接摄像和生活的简单描述。要讲清抽象的理论和原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中,通过掌握理论和原理的感性材料,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对理论、原理的理解,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理论和原理。比如从学生亲眼看到的某官员由于腐败而变成囚犯以及某歹徒由于抢劫杀人而被判极刑的事实,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斗争的存在和表现"。又如从学生熟悉的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等等。这些都正是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和听到的,引导学生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去说明抽象的政治理论和原理,使学生既能由浅入深地理解某一政治理论和原理,又能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与政治理论、原理有关的事实,并能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提高自己的素质。
三、关注学生,评点思想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深入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敏锐地捕捉具有苗头性和代表性的思想,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时、适当的分析、点拨。例如,一些学生存在着不健康、非理智的消费行为,他们或追求时尚、或标新立异、或相互攀比,致使他们学习精力分散,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应针对所教班级同学的消费状态,组织学生讨论,帮助他们摒弃不健康的消费观,积极崇尚理性、适度的消费理念。例如,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早恋、迷恋网络和武侠小说等等不良行为,在讲“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明确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教学,把教材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品德教育实际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四、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实际
各门学科,都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如哲学和各门具体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授哲学理论时,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各门学科知识,去理解深奥的理论,这易于使学生融会贯通,激发他们的兴趣,促动他们的思维,减少学习的困难,并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利用学生这些已知的知识,让他们分析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既看到特殊,又认识普遍,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学生运用已知知识去理解原理,容易贯通,又使他们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并能运用这个观点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积极探索"联系"的多种形式
关键词:士官学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
根据总部颁发的《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规定》对于深化实践教学的指示,提出了要完善实践教学机制,做到有实施计划、有活动主题、有考核要求、有保障方案。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类型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目前士官院校的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已经起步,但往往形式较为单一、过程简单,组织保障还缺乏系统性,这些成为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有效实施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完善现地教学的体系构建。
一、现地教学的概念
以往政治理论课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统称为实践教学,而这里讲的现地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有区别的。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是指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与课程内容相联系的,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且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而现地教学,现地教学是由实践教学发展而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实践形式,现地教学是由教师在现场作全程指导,在实践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深入参与,使学员反复体会深入理解实践活动意义的一种深层次的社会实践教学形式。
二、士官政治理论现地教学
士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求实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综合素质整体的目的。
士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是以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士官人才为目标,以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以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各门课程重点内容为依据,以问题设置为牵引,以参观考察为手段,以社会实践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这一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参与、组织现地教学的各方面和各个环节共同发力,形成合力育人机制,是各构成要素有机结合的结果。
三、士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体系的构建
现地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士官政治理论现地教学体系的具体构成要素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好评估体系等要素。
(一)士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现地教学需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的目标,起指挥和引导作用。士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的目标体系的构建,应以士官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士官基本素质、岗位需要为牵引进行。士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体系,应以提高学员政治素质为指向,以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着重提升士官学员政治行为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帮助学员坚定政治信念,牢固法纪意识,明确职责使命。
(二)士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现地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构建士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科学统筹各门政治理论课程现地教学活动。通过相关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合理配置、相互配合,构建达成士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目标的有效内容体系。按照士官各门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结合现地教学基地特点,构建各门课程相互配合、合理互补现地教学体系。
(三)士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总和,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到调控作用。首先,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活动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必须做到责任分工到人、明确具体任务。其次,要建立现地教学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方面的组织协调责任人,明确实施计划方案,完善现地教学基地,掌握整个现地教学过程,确保现地教学顺利进行。再次,管理机构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活动,落实现地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监督教学过程以及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四)士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保障体系是由教员队伍保障、资金保障和实践基地保障等条件组成,它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有效的现地教学离不开科学指导、合理引导的教员参与。在开展现地教学前,教员必须交代本次现地教学的目的意义和相关背景;在现地教学现场,及时引导学员有序进行,分别深入讲解具体内容;在活动结束,引导学员升华理解和认识并对活动的情况进行客观讲评。其次,现地教学活动必须有合理的资金保障。最后,现地教学活动必须建立一批说服力强、形式新颖、贴近学员、有利组织实施的教育教学基地,特别注意长期保持联谊关系,为现地教学提供全力支持。
(五)士官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
效果评估体系是评估现地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制度,是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要全面评估现地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必须从教员和学员两个层面进行考察,对教员组织实施开展现地教学的各个环节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现地教学的授课过程是否科学、是否体现教学目标,是否妥善开展教学组织。对学员参与现地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的客观评估,应作为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的客观依据之一。
在完善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扣住培养目标,重点应放在构建合理的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评估内容,健全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上,配合科学的管理、保障和评估,不断提高现地教学质量效益。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戏教学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黄焕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6(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理解和认识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素质不容乐观,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纯粹的理论教学缺乏热情,加之高职院校的培养特点和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举步维艰。为了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 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学生兴趣点,让学生乐学
1.1 运用任务驱动法提高课堂活力
教材内容大多是理论抽象、晦涩难懂的,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趣味生动性,我们从教材中找出若干个任务,让学生一一完成。一堂课完成二至三个任务,避免教师一讲到底。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导演、导师和引路人的作用。例如在讲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时以漫画形式显示一家五口人的收入情况,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学生逐一分析,教师纠错总结。然后让学生完成第二个任务:你认为当前社会中是否存在着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如何解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思考、讨论与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学思结合、动静结合,知行统一,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1.2 以主题作业为载体培养能力
为真正体现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我们设计了以主题作业为主要形式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主题作业的实效性、协作性、易操作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主题作业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联,容易理解和操作,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产生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效果。
主题作业每章设计一个,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现全程化管理,考核纳入总评。主题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五人,比如道德教育的主题作业是制止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学生五人一组,一人做主持,他们分工合作,发现校园不文明现象用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劝说教育,让整个校园更加和谐美好。主题作业以课件的形式呈交,在课堂上展示,主持人进行解说,重点考察学生在行为上的转变,素质上的提高。通过此活动不仅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由于主题作业都是同学们关心的身边事,作业的形式比较开放,学生在课下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以PPT形式上交,克服了以往作业的古板、单一,学生的思想得以解放,带来更大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大大提高了学习热情。
1.3 通过师生论坛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顺应时代要求,抓住青年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在学院网站的师生论坛中开设了疑难解答、心灵小屋、法律助手、互动大厅四个栏目。通过疑难解答,可随时向老师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通过心灵小屋可以咨询生活、学习、感情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通过法律助手可以咨询各种法律问题,维护自己合法权益。通过互动大厅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互动大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沟通平台,学生可以坦然倾诉自己的心声,对于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2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会学。
2.1 教学方法
为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们主要采用了五种教学方法:模块教学法、反串授课法、案例评说法。
(1)模块教学法
教学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了五个教学模块:即焦点播报、典型案例、你言我语、哲理名言和视频点评。通过感官激发和各种真人真事的介绍和描述,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触动,从而把思想的感悟转化为行为动力,从而实现“内化思想,外化行为”教学目的。五个教学模块自由组合、灵活运用,以开启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热情、培养学生能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2)反串授课法
反串授课法就是让学生反客为主进行讲课。此方法旨在训练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选择中等难度的章节,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成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预习一个大问题,期间可以交流讨论,各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讲授,讲授过程中,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随时发问。最后老师根据学生讲授的情况,进行点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整体知识结构。学生用一节课预习备课,第二节则反串授课。每次授课由不同的代表承担,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得到锻炼,给同学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3)案例评说法
教学中搜集了大量来源真实的案例供学生阅读分析,经过剖析各种案例,让学生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同时案例评说又培养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学院合堂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方便教师全程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资料交互放映,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2)网络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依托学院网站制作了供学生远程学习的平台―精品课网站。学生可以随时浏览电子教案、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进行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得课堂以外的各种学习信息与资料,延伸了课堂教学,优化了教学资源,突破了教学局限,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让学生能学
为了培养具有高度责任心、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强化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切实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教育融入活动,在活动中体现教育,为学生构筑起既有思想性又有参与性的活动平台,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切实增强教育的效果。
3.1 “从我做起”,勇于担当
学院以临沂市创建文明城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到“我爱我校”、“文明用语挂嘴边”活动中,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件好事,主动拣拾垃圾,充当学校监督员,发现长流水现象,及时关闭水龙头。发现水龙头、照明灯等设施被损坏时要及时上报,对乱扔垃圾、乱写乱画、踢脚印、随地吐痰、抽烟等不文明现象要及时说服制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
通过开展“我爱我班”、“请,谢谢”等文明用语活动,“一个小小关怀”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到家的温馨。每个班都配备了时钟,方便老师和同学使用。粉笔盒上,有学生亲手写的“老师,您辛苦了!”。干净的讲桌,整洁的教室,温馨的校园环境,让人感到温暖无处不在,体贴随处可得。
3.2 感恩教育,与爱同行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对青年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向父母打一个电话,或发一条短信,或写一封家书,回家帮父母做家务等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为老师提一桶水,打扫一次卫生,送一张感恩卡,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向同学说一声感谢的话语, 进行一次真切的交谈,感谢同学的包容之恩、帮助之情,师生情、同学情相互交融,整个校园被感恩的氛围包围。
围绕感恩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的活动,如讲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写感恩卡片,做感恩板报等等,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动手,通过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其中感恩卡片,在学校各办公楼、教学楼和班级的门口都有张贴。一幅幅折叠精美的卡片,一句句温暖的话语,让驻足者暖彻心扉。
3.3 树立榜样,坚定信念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看到了榜样的力量。我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禹、周公、子产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强调以身作则,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朱熹教育弟子“学习圣贤”,诸葛亮要求晚辈“慕先贤”等。外国教育家同样重视榜样教育,夸美纽斯强调“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
向榜样学习,最直观,特别是向自己的同龄人学习,更有可比性。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习有榜样,超越有目标”,在全院学生中掀起了“向张广秀同志学习”的热潮,并以“学习张广秀,无悔写春秋”为主题展开了系列活动。同学们认真学习,深刻体会,为张广秀扎根基层、吃苦耐劳、服务群众、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所折服。
除了在全院发动向榜样学习的活动外,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中,还经常以案例教学的方式讲述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如向洪占辉学习,家庭贫困,但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精神;向吴若飞学习,身残志高远,不被厄运击倒,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向孟佩杰学习,在贫困中,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通过学榜样、谈体会,让学生珍惜当前,立志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3.4 争做志愿者,无私奉献
为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意识,服务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加入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到学校附近敬老院帮助老人洗衣服、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
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到交通要道、社区、沂河边、火车站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清理垃圾、协助指挥交通、清理野广告、劝阻不文明行为,活动中,青年志愿者不计酬劳、不求回报,战严寒、斗酷暑、栉风沐雨,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为保持校园整洁、卫生,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志愿者还在校园内进行督察,统一清理校园内小广告,对各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公共场所进行检查,针对存在的践踏草坪、随地吐痰、乱扔纸屑、长流水、长明灯、就餐秩序混乱等不文明现象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督促和管理,维护校园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社会意识,提升了个人的精神境界,充实了业余生活,提供了个人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3.5 加强红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红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个体价值 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个体价值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能直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帮助大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直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这本身就是从一个方面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指的是使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是代表着社会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兴趣和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这也正是大学生的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其次,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过程,就是了解和掌握社会所通行的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了解社会运行规则的过程,也是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过程。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能确定大学生社会化的正确方向。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即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又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他们进行历史的、道德的、法制的教育,从不同的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提高路径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戒骄戒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1]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二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特的人格魅力。“科学的魅力必须与自身的人格魅力相统一。三是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以广博的知识提高理论的说服力,教育引导崇尚真理的大学生们,从而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目的[2]。
2.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教学方式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实行研究型、开放型、创新型教学。由单一教师讲课变成师生互动,由灌输式教学变成讨论式教学,由照本宣科变成理论联系实际,由按照章节讲解变成专题讲解,由传统的教学变成现代化教学。将教师讲课与学生讨论、专题辩论、知识抢答、观看录像、“答学生问”等形式结合起来,克服“我说你听,我写你记”的课堂灌的单一教学方式,创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愉悦中增长才干、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在探索中得出结论。
3.强化实践教学,调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要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就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无论上《原理》《概论》《基础》课还是《形式与政策》课,都要使内容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高校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途径:一是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不出校门,在课堂上就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它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中比较容易组织实施的教学方式。二是组织课堂演示。课堂演示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授课内容通过演讲、辩论、朗诵、模拟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三是开展社会实践。高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四是指导社团活动、组建兴趣小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担任学生社团或思想政治类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4.突破学生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考核中,应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综合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核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又要考核他们的实践表现。[3]对此,应实施多元考核方式和成绩综合评定标准,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力求科学、客观、全面。应普遍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试题设计广泛采用开放型试题,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占总成绩的30%。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评定;实践考查要广泛听取学生所在院(系)辅导员、教师以及学生干部的意见,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校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郑振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2]董杰.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增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课;教学模式;五位一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在多年实践教学和遵循高等教育的特征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笔者试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上加以重新设计,以构建思政课“启、学、论、行、评”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即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讨论,加强实践教学,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方法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心理为基础,以现实要求为指向,以优化教学内容为重点,以革新教学方法为导向,以切实增强课程实效性为目的的一种可能的创新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一、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启是“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过去的教学理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以思政课中的“概论课”为例,教师要变简单的说教式、注入式为入情入理、循循善诱的引导。具体说来,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探求欲望,发现和思考更多的问题。比如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时,可以结合俄国和美国总统选举的现实提问:“你们知道参加美国总统竞选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需要多长时间吗?”通过启发式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知识与回答该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的差距,进而能够自觉、自主地学习理论知识。 二、学: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理论,变“面面”学为“点面”学
“学”是“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第二步,是基础,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思政理论课教材是由全国顶尖专家认真编写的国家统编教材,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科学性和理论性等特点,为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而作为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公共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是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维方法问题,依托理论传授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如果过多地注重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样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思政课中的“概论课”为例,首先要避免“概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课程内容的重复;其次要避免“概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复。因此,“概论课”在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新、准、深,变“炒剩饭”的“面面学”为精练、深入的“点面学”。所谓“点面学”是指在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在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兼顾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以“精”和“管用”为指导,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和贴近学生即“三贴近”为基本原则,坚持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稳定性和时代性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追踪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反映学术的前沿问题,多方面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阶段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专题教授法和主题教学法等。主题教学法就是要通过原理与方法的教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框架,设计全新的探索过程,以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基本模式为:引出话题――梳理话题――确定主题――自主探究――反馈交流――赏读领悟 。在“概论课”教学中,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大的主题,即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为什么)、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导思想和历史地位(怎么办),然后再把每个主题细分成N个小主题,比如第二个大主题科学体系和内容,可以细化为七个主题,依次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通过自主探究、反馈交流、领悟思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祖国统一有较为具体、全面的认识和体会。
三、论:开展互动教学,变“教师说服”为“学生信服”
“论”是“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第三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着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话、研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主体间及主体和环体间和谐的互动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能力,塑造其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理念。这是一种在主体性教学理念指之下的中观层次的教学理念”。[1]在经过启、学之后,调动了学生进一步的求知欲,往往表现在对难点的把握上、热点的分析上和疑点的不解上。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忽略到了这一点,把学生“发问、解惑”的时间变为“坐而论道、滔滔不绝”的讲授,导致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入睡,严重地损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因此,开展互动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具体说来,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比较典型的有讨论法和辩论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中辩论教学法是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争一争、思路清;辩一辩、真理现,通过有组织的课堂辩论,可以达到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剖析热点的目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比如,在“概论课”中,讲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时可拟定辩题“在当代中国,稳定还是发展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在讲“分配制度改革时”可拟定辩题“效率和公平相比,效率重要还是公平应该优先”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辩论教学的辩前准备、辩中调控、辩后总结工作,并尽可能设计出更符合学生思想实际、体现时代要求的多样化的辩论形式。
四、行:实行知行合一,变“假把式”为“真把式”
“论”是“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检验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外。”[2]虽然国家规定高校需分配每位学生15至20元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的思想整理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然而由于现实操作的局限,很多高校并没有实行。因此,我们认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除了包括社会实践外,也包括课堂教学。简而言之,“只要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都实践教学范畴”[3]。
比如,思政课中的“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有社会实践、基地教育、阅读实践、研究实践、案例教学、校园文化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教育实践形式有着各自的功能,具体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概论课”实践教学。其中案例教学法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深入广大师生的亲睐。案例教学法作为现代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的,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思考、研究、分析、讨论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知行统一的好方法,也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之一,较其他时间教学方法有成本小、不受时间限制、效果佳等优势。具体操作过程来看,以“概论课”为例,在讲“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内容时,在经历启、学、论之后,可以选用《与黄炎培纵论“周期率”的“窑洞对”》这个案例。在这个案例叙述完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两个问题 :(1)如何理解关于找到跳出“周期率”的新路?(2)这段关于“周期率”的“窑洞对话”,对当前加强党的建设有何重要启示?通过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实践教学法从根本上扭转“光说不做”的假把式,逐渐把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动的指南,实现“又说又做”的真把式。
五、评:注重过程性、综合性评价,变“计分器”为“助推剂”
“评”是“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第五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中评、论中评、行中评,评不仅仅是区分学生成绩高低的手段,而是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理论实践的助推剂。可以说,“评”既是终点,又是起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发挥着相应的作用,促进着教与学的顺利进行。构建“启、学、论、行、评”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变“计分器”为“助推剂”,必须在考评上突出过程性与综合性。
具体所来,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和方面。第一,在评分主体上,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尝试学生自评,发展学生互评。这也是“启、学、论、行、评”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高校思政课生机与活力的有力武器。教师评价法是教师作为主体对学生成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缺陷是具有唯一性、强制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自我评价法是学生作为主体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对自己的成绩进行评价,优点是具有主动性,能够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斗志,缺点是带有主观性。学生互评法是学生作为主体对同学进行成绩评价,优点是具有灵活性、实际性和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完善、相互学习的能力。在“启、学、论、行、评”教学模式中,要重点推行学生互评。第二,在评分标准上,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发展多种形式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有准确评分法和量化评分法,适用于开卷、闭卷、口试考试中的客观题;定性评分法有等级评分法和激励评分法,适用于主观题,如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在“启、学、论、行、评”教学模式中,可多采用等级评分法和激励评分法,并且给予即时的书面或口头评语,尤其适合于思政课的教学。第三,在评分内容上,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相结合,形成统一与个性、开卷与闭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有机的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要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也要对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考核,既要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又要考核他们的实践表现。其中统一评价方式、闭卷、终结性考核方式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个性评价、开卷和过程性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政课“启、学、论、行、评”教学模式中,多注重运用个性评价、开卷和过程性评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思政课“启、学、论、行、评”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仅仅是通往罗马的道路之一,更多更有效、更能增强高校思政课活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的模式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发掘。
[参考文献]
[1]曾立荣.高校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59.
[2]张国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涵义和基本方式[J].江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75.
[3]豆艳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研究,2011(20):69.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由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部分构成。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和现状的基础上,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方面入手,就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构建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着力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特别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起到应有之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提升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从2002年的15%增长到2009年的23.3%,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近几年各大高校招生规模和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据中国教育部学生司信息统计,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长68万;2005年突破340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达495万人。[1]毕业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已远远高于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速度,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及其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够胜任特定工作岗位、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保持和变换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是“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2]它由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构成。
(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由于大学生受就业取向功利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本着“上大学、拿文凭”的想法,不思进取,在学校“混”日子,没有打下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人文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几乎没有竞争能力;还有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出现了重分数轻能力、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的倾向,校园里“高分低能”、“专而不全”的学生不在少数,直接导致其发展不全面,综合素质不高,竞争优势不强;还有一部分学生,虽品学兼优,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受社会功利思想和实用观念的影响,就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定位不够准确。他们在择业时奉行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过多的考虑个人前途与兴趣,忽视国家的需要和社会价值,出现热点地区、热门行业“扎堆”的现象,就业难上加难。与此同时,有部分学生在求职择业时出现:推荐材料弄虚作假、面试不诚信、故意曲解“双向选择”,玩文字游戏、随意毁约、毕业后拒不还清助学贷款等行为。这些都是诚信缺失、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职业道德观念不强的表现,往往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成为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列不诚信的行为,加大了用人单位的成本,直接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学校以及整个高校毕业生群体的不信任,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因此,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择业观,刻不容缓。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一)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毕业生独具的排他性优势,其核心是专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在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亲自参与实践相互融合与协调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引导大学生以国家大局、社会现状和自身发展方向为依据,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快速发展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以丰富的知识、较高的能力和优良的作风投身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推行“大班教学,小班实践”的方式,采取学生讲课、社会调查、情景剧表演、主题演讲、案例分析、读书研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实践的热情,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培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行动力,能够自觉地把远大的理想与务实的作风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基础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的基础竞争力包括沟通表达、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环境适应等能力以及身心素质等,它是帮助毕业生获取就业资格的最直接的因素。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和活动自身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掌握方法、接触社会、开展实践从而达到培养技能、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教学目的。例如:我校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开展“明日之星”教学状元评比和社会调查报告评比活动;《基本原理概论》课开展“时事政治进课堂”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以“倡导校园文明行为”为主题的情景剧,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史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展现家乡风貌,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采取读书研讨、主题报告、佳片有约等课内实践与社会调查、实地参观考察、参加公益活动等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享、协作的精神,在学生亲力亲为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就业竞争力也随之大大提升。
三、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着力点,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要解决的首要和基本问题。多年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侧重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说教和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过程几乎没有设置实践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真正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必须首先冲破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束缚,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单纯的知识教育向育人教育、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向知行统一的开放式教学转变。为此,要求教师及相关教学部门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工作体制和保障机制,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创新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在与教学目标和要求一致的基础上,应尽量保持灵活性、新颖性和多样性,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我校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并在每学期期末举办的社会调查报告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学生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观看优秀的革命影视片等实践教学活动。《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了“经济全球化之我见”这一主题,学生自行分组,课下搜集相关素材及热点问题,课上各抒己见,积极讨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大学校园内不道德行为为主题,学生自编自演校园情景剧,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史展览。同时可尝试采取人物访谈、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法庭旁听等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采取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增加道德感悟,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日后求职就业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三)落实保障机制
严格的管理和建全的制度是确保实践教学进行和落实的有力保障。首先,强有力的领导是关键。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涉及教学安排、经费保障、基地建设、监督管理等诸多方面,这就需要校党委、教务处、思政部及相关部门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齐抓共管,以保证实践教学有效、持续地进行。其次,经费落实是保障。学校应将实践教学经费纳入学校教学经费预算,专项列支的同时也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基金。学校党务、学生工作部门和科研部门要从各自的经费中拨出部分专款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基金,为其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再次,实践基地建设是基础。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科实际,遵循“就近不就远”、“节约实效”和“相对稳定”的原则,选择名人故居、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有历史感的参观基地和农村、工厂、科技产业园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线现场,选择实践基地要把握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原则。最后,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实行科学管理是核心。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由专人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基地联络等工作,并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功能的发挥。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新型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机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系统性、高效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广大学生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至今仍普遍采用社会实践、听讲座、写报告等传统方式,在方式方法的运用上,只单纯地依赖灌输,忽视其他方法的运用。在技术层面,现代技术手段运用较少,传统的政治说教依然畅行,而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原有的曾经有效的方式方法则更显滞后的教育形式根本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造成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抗、抵触和不配合,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2、实践教学基地数量有限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依托,是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实践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基地不足,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工作的落实与开展。
3、实践教学的师资不足
教师数量和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也是导致实践教学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课属全校性公共课,教师普遍授课任务很重。另外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有些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社会接触面不广,自身实践经历不足,组织能力不强,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4、实践教学经费短缺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授课,它涉及参观访问、社会服务、调查研究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各种形式都需要有相应的费用做支撑。经费短缺,是目前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5、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安全保障
作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外教学实践活动近年来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校外实践活动潜在的安全隐患却常常被忽略。大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时出现伤亡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发生这样的事件,校方和教师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并不清楚。由于校外实践活动缺乏安全保障,对安全责任划分不清,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学观念落后
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与之产生鲜明对照的是教学观念的停滞不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保守思想、固有制度,阻碍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效果。急需转变教学观念,以应对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形势。
2、内容滞后
世界格局风雨变幻,当今世界的全球化问题正如暗流般给我们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难以估量的影响,内容滞后将会对今后的教育质量产生巨大的冲击,这一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应当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但教学内容的更新不是一墩而就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而且这种探索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3、重视程度不够
一般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投入,即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携手共做,全民参与。但是,目前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发展的合力尚未形成,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各按各的模式运行,缺乏一致性,使得受教育者无所适从。
4、理论研究薄弱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许多人不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出发进行分析探讨,而是不停移植、嫁接他种理论。或将两者进行简单地拼凑后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同于教育学理论或政治学理论的情况频频出现。这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空洞,许多概念模糊。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观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无论高校领导,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要深刻认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上、组织上加以重视。具体包括:一是加强领导。要成立由校、系部领导、学生处(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制定实践教学的规划和基本运作方案,使实践教学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备环节;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要增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使实践教学有经费保障。
2、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
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将实践教学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引导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首先,通过互联网传播增加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通过建设校园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红色资源所包含的先进文化,使红色资源占领校园文化建设阵地。其次,开拓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加强高校与地方、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重要方式,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建立形式多样、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最后,倡导“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走出去,即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最大限度地为受教育者参与、接触社会创造条件。
3、建立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第一,政策制度保障。首先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要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具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头上。其次,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体系。制定考核标准,要注意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尽量量化考核指标。第二,师资保障。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师资数量不足,同时提升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第三,安全保障。作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外教学实践活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因而在校外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学生伤亡事故,学校当然要承担责任。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配合,需要人、财、物的投入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作者单位:黑河学院)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名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小元.秦秀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