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案例教学课程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52
1 引言
当前,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类课程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高职,2009)》中,其二级指标“教学方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居于首位。
高职类课程在推进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案例的来源、质量和数量成了难题。一方面,编写一个高质量的案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需要丰富的案例。仅靠教师一人搜集、整理、积累教学所需要的案例存在很大的困难。
全面而深入地推进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的、有组织和系统化的教学案例库。
为了使案例库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我们将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作为研究与实践对象。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它不仅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被许多有程序设计技能要求的其它专业所选开。
综合所述,基于案例教学法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被提出。
本课题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为研究目标,在案例教学法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程序设计类教学案例的结构及要素,程序设计类教学案例选编的原则、组织方法,并设计出一种适于教师和学生利用的教学案例库系统,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丰富案例,完善案例库。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 计算机类案例库建设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
在案例库建设研究中,医卫类、管理类课程案例库研究相对成熟,而计算机类案例库建设不少,但关于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偏少,能够有意识地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案例库几乎没有。[1][2][3]
第一,关于案例的来源认定大体是一致的。认定案例的来源有自编、教材或网站、课程应用行业等。
第二,对案例的特征还存在不一致的方法,但一般认为案例应具备典型性、目的性。
第三,案例库建设基本流程已明确。徐拥军、宋扬撰文指出,案例库建设流程包括总体规划、收集素材、撰写案例、维护开发和总结反馈等五个阶段。
第四,针对计算机类课程案例库研究少,而且也不够深入。寇从芝对.NET课程案例库建设作了研究。她对案例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但她没有研究上述各类案例的结构和形式,更未提及如何组织案例成案例库。
第五,在这些案例库的建设中,缺乏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2.2 纵观“C#程序设计”各级精品课程,缺乏有规模的案例库及应用研究[4]
由宋国明副教授领衔的省级C#精品课程则使用了四个大型实训项目代替案例库,这些项目综合性很强,适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综合应用训练,但缺乏针对每个知识技能单元用于教学或学习的案例。其余省市院级的精品课程与此相类似,所不同的是有的提供了详尽不一的实验指导书。由梁曦教授领衔的国家级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在其课程学习网站中,提供了较丰富的与案例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由知识技能点实例、单元实训、项目实战组成。但是,这些案例资源散落在课程申报网站和课程学习网中,没有系统化地组成案例库,在案例数目上也还是不够丰富,课程团队也没有关于案例资源建设的研究。
总之,在各级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大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资源中多采用几个项目作为综合性案例,而用于解决知识技能单元的案例较少,有意识地建立案例库的还没有,案例库建设研究更为滞后。
2.3 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已日益重视,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5年,上海金融大学杜鹃、陈玲、徐爱荣老师专门撰文《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建设》,提出了要推广案例教学除了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外,更要重视案例库的建设的观点。[5]
2006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模财经分院黄春雷则提出了“学习案例的多与少、优与劣,是决定一门课程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所以围绕课程以及相关任务要求,建设一个能够长期使用的、资源共享的学习案例库是一项紧迫的工作”,指出了建设高质量案例库的重要性紧迫性。
2009年,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潇、张贝克、马昕等人则针对化工安全问题,设计开发了应用于化工事故推理的案例库系统。该案例库系统中的案例库的系统结构、案例的表达方式、案例库系统检索系统值得借鉴。[6]
在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案例教学法列在了首位;二级指标“教材及相关资料”,就明确要求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建立案例库,但是强调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及案例相关资源完备的必要性。[7]
要提高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库的利用效果,就要优化教学资源库中案例学习库。案例库必须要保持有机的联系,体现教学规律。
3 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3.1 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为中心,研究其建设方法,全面、深入推广案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它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建构,有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有助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案例库的建立,按照认知规律,以科学的方式来精选案例,以系统的方法组织案例,避免了案例的零散、无序状态,使课程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成功建设教学案例库,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助于全面推进案例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案例库进行教学,是一种科学系统化的案例法教学行为,带来了整个课程的革新。
建设好案例库,为课程资源共享库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3.2 研究价值
对案例库的建设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案例结构要素,制订采编、组织原则,可以提高案例及案例库的质量。
设计并创建教学案例库系统,可以方便案例的使用,提高案例利用率。
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组织方法等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其他课程案例库的建设。
4 课题理论依据
关于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8]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由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案例“情境”中,在老师的辅助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资料搜集、分析验证等“协作”学习,通过平等的“会话”和讨论,根据自身经验建构出有关知识的意义。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案例教学法存在的理论基础。
案例库系统的建设则对“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等建构主义学习要素进行了系统化,使其具有了系统性、层次性、多样性、关联性,学习者可以多层次、多方位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并进而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案例库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层次以及设定目标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构成了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的另一个理论依据。
5 课题研究内容及案例库系统构想
课题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研究基于乐学教学思想指导的案例的结构及组成要素。
第二,研究案例的选编与组织原则。
第三,研究案例库系统的实现与应用方法。即如何将已经选编并组织有序的、大量的案例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使之检索快捷,学习和使用方便。考虑采用基于Visual Studio Web开发技术,创建案例库系统。
经过对案例库建设现状研究,也为了充分发挥案例库系统的作用,满足案例库教学使用的便利,本案例库系统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乐学教学思想指导,所选案例力求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案例库系统,简洁明了,安装使用方便。案例库系统拟以Web应用系统软件提供给师生,简洁明了,容易上手,而且可以脱离互联网络环境使用。
第三,突出高职教育“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教学为辅”、“理论知识够用”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案例库系统中,案例是为操作技能单元服务,知识点是为解决案例问题而设。
建设具有以上特色的教学案例库系统,是案例库建设的创新。
6 研究思路、方法、实施步骤等
6.1 研究思路
从调查出发,即调查师生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现状,收集现有的案例资源,依托原有的本课程课件开发基础,分析成熟案例的结构和特征,开发案例模板,组织编写案例,根据教学规律组织案例,进而完成案例库的建设。
6.2 研究方法
课题主要采用个案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三种研究方法。
个案法: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个案,总结出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的规律与方法。
网站系统设计法:采用基于WEB的网站构建技术和开发流程,完成案例库系统开发。
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借鉴已有的案例库的建设方法,用于指导本课题案例库的建设。
调查法:调查教师和学生对案例及案例实施方法的要求。
实验法:将案例库用于真实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然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丰富。
6.3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文献资料,剖析现有成熟案例的基础上,明确案例的结构和要素,编写本课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案例模板。
第二阶段: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探索案例选取及编写的方法,并完成一定数量的案例。
第三阶段:将案例用于真实的教学环境检验,积极获获取师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完善案例,完成案例库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邵谨荣.高职院校教学案例库的创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寇从芝.基于案例教学模式的.NET案例库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5).
[3]周梅妮,张振威.高校案例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4]国家精品课程网. http://course. [DB/OL].
[5]杜鹃,陈玲,徐爱荣.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建设[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3).
[6]李潇,张贝克,马昕.应用于化工事故推理的案例库系统[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9,(2).
[7]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Z].2010.
[8]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刘柱鸿(1972-),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从事计算机职业教育工作,研究方向为课程建设与教育技术,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湖南长沙 4101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南阳理工学院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专项研究项目(编号:HXKC2016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23-02
案例教学法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的对话法,是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案例预设的问题为主题进行理解、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法学、医学、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酵工厂设计”是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典型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任务是在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工程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工厂工艺设计的能力,结合后续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工程师的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安排是以设计新建发酵工厂为主线,主要讲授基本建设程序、厂址选择、工厂总平面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等7个方面内容,其中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是重难点知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①学生已具备了生物工程专业尤其是发酵工程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习惯于设计已大量生产的、工艺成熟的大宗发酵产品的生产工厂,较少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②“发酵工厂设计”的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枯燥和刻板,主要介绍设计规范、标准、基本方法和步骤等,但学生难以掌握,实践能力更是不足,表现出“眼高手低”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发酵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一、课前精选案例
我国是发酵强国,传统发酵工业生产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和多元醇等多种产品。因此,“发酵工厂设计”课程的案例资源十分丰富,教师筛选的案例需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目标性。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教学案例,学生在对案例中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②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筛选的案例是源于实际生产,通过案例引导学生重视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③启发性。教师筛选的案例源于实际生产,又要高于实际情况。通过对实际生产的案例进行预设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所在院校地处河南省南阳市,建有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是国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年产8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国际上最大的日产50万m3生物天然气工程,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因此,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筛选的案例都源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产,题目有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物料衡算、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蒸煮糖化车间设计、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的发酵车间设计、年产10万m3生物天然气工程的工艺设计等。在这些案例的基础上,预设的问题有小麦秸秆为原料生产纤维素乙醇,酒精—沼气双发酵偶联工艺设计等等,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课堂实施案例教学
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导入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
1. 导入案例
教师首先介绍本次课程与已学知识的关联,教学目标和要求,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安排。然后导入案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案例产生兴趣。另外,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许多问题被预设在案例中,建立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介绍工艺流程图的教学内容中,导入的案例是10万吨燃料乙醇的蒸煮糖化车间设计,首先介绍蒸煮糖化车间的工艺流程,然后要求学生学习物料平衡图、物料流程图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三种不同图样,预设的问题是这些图样的异同点。
2. 呈现案例
根据案例形式和教学目标,呈现案例的方法多样。①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案例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解、分析和思考。②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用文字、视频、动画等信息载体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控制来表达信息,集成性高、表现力强和信息量大。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案例,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③自主学习法。案例可以在课前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课前对案例进行预先学习和思考分析。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采用不同学习方法、过程和形式,积极主动地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案例呈现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酵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案例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呈现,教学效果较好。
3. 讨论案例
案例在已建立的问题情境基础上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一般包括开始讨论、对问题的探讨、设计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实施策略4个部分,其中寻求解决问题方案和实施策略是讨论重点。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许多不同甚至对立的意见会被提出、讨论甚至互相否定和争论,教师需要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准备,保证讨论顺利进行,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大考验,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一个新的讨论往往始于一个沉默甚至沉闷的气氛,在讨论的开始,学生往往不会轻易发言,需要理清思路和组织语言,所以沉默是学生的一种正常反应。②教师主动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讨论氛围,要做到不偏不倚,热情倾听和积极维护不同的意见,不要轻易讲解或打断学生发言,让学生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③教师需要正确把握讨论方向、时间和步骤,讨论时需要围绕着案例的问题进行,不要陷入无休止且毫无意义的辩论中。
4. 总结案例
总结案例是对学生的讨论方式、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提升,通常由教师完成,包括三个主要部分:①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及讨论的优秀表现,激励同学在讨论中踊跃发言,准确表述自己的独特见解。②合理评述学生在分析案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思维逻辑能力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缺点,从案例教学中得到启发,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③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和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策略,对方案和策略进行再次调整和完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评价案例教学效果
“发酵工厂设计”课程内容相对简单,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差,表现在教学内容刻板、枯燥,课堂氛围不活跃,在后续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该课程的知识时,学生表现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案例教学法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法,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内容源于实际生产,又高于实际情况,更加生动和形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雅如.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人教版选修3生物科技专题[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 臧东娥.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8):156-157.
[3] 伍亚舟,易东,张彦琦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1,(7):635-638.
[4] 王晓溪,宋美娟,杨峰等.案例教学法在材料成形工艺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9):110-112.
[5] 吴思方.生物工程工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 罗虎,周勇,俞建良等.我国传统工业生物发酵产业面临的挑战[J].生物产业技术,2016,(2):12-17.
文/李庆全
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理论体系内容多、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内容枯燥、理解难度大等问题。原有课程教学上侧重于知识灌输,没有很好地注重能力素质培养,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不强,在教学方法上,“案例驱动式”、“研讨式”应用不多,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足,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改革,在新的课程设计中,更加强调和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特点,需要更多的案例辅助课程教学,将案例教学、研讨和讲授结合,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同时,我们针对“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了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就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问题,结合我们的做法经验,谈几点体会。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总体思路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以课程内容为主线,为支撑“案例驱动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根据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精心选取、编辑和整理案例素材,按照一定要求编辑案例库。总体来说,案例库建设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的改革,应该结合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方向,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和知识结构情况。同时,案例库的建设要及时补充完善,保持动态更新。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
如何选取适宜、经典的案例,是案例库建设的基础,也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结合我们进行案例库建设的实践,案例的选取应该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针对性。案例的选取首先是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或专题,应该体现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或专题中的知识体系选取案例,为达到案例教学目的服务。
经典型。选取的案例要能够说明某一事件特点,并对该同类事件或过程具有代表性,不是偶发事件,能充分展示该事件的原理和过程,代表着某类事件或现象的本质属性。
准确性。选取的案例一定是真实发生和客观存在的,具有严格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案例来源于社会实践之中,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人物等信息。
启发性。选取的案例一定是对教学对象具有启发性,每一个案例都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案例中得到启示,有所收获,有益于对知识的深化和理解。
完整性。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完整的情节、场景、过程等,要能够从案例中得出结论,特别是要体现供应链管理实践的背景、过程、方法、手段、流程、环节等内容,唯此,才能很好地应用到案例教学中去。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内容与要求
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中,可以依据课程教学需要,编取一定数量的案例,并进行动态更新补充。在每一个教学案例编写中,分为案例正文和使用说明部分。
案例正文包括案例名称、摘要及
关键词 、正文和附件等内容。
案例名称。案例名称要体现案例事件的主旨性质和主要问题,以不带暗示性中性标题为宜。
摘要及
关键词 。摘要要对案例的背景、主题和主要信息进行高度概括,要反映出事件的内在性质和特点,同时,附以
关键词 ,便于检索使用。
案例正文。案例正文是对案例内容的客观描述,案例正文设计要体现教学要求和目标,要有相关背景介绍作为案例的铺垫,在内容逻辑关系的展开上,要包含问题线索,能够启发学生智慧和灵感。内容编排上,展开有度,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情境感强,情节生动,可以使学生体验处理实际问题的感受。这是案例库建设的关键环节,注重对案例素材加工、提炼和修饰得当。
案例附件。案例附件是与案例相关的,需要补充的一些数据、图表、视频和备注材料等。
教学使用说明部分主要包括:教学目的与用途、涉及知识点、分析思路、教学实施建议、拓展与思考等内容。
教学目地与用途。主要介绍该案例教学中,应当使学生掌握的概念、知识理论,以及能力素质培养上要达到的目标。在知识目标与能力素质目标上,要具体明确,要有针对性,不能笼统说明,要便于具体实施。教学用途要指出本案例适用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课次和教学专题。
涉及知识点。说明该案例主要涉及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知识点,要具体明确,主要是用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时参考。
分析思路。依据该案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课次设计计划,阐明本案例事件展开的逻辑线索,分析其中蕴藏的问题、矛盾点及其原因,要对主要问题作多种可能或多角度的分析讨论,既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引导出本次课程的教学知识点。分析思路要紧贴教学需要,应切合案例实际,层次清楚,完整深刻。
教学实施建议。要依据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和课次实施计划,对案例应用的时机、方法、组织形式、导引的课程内容等进行设计建议。教学实施建议,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施,符合案例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内容的特点。
拓展与思考。根据本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围绕案例的主题和蕴含的矛盾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设计拓展与思考问题,主要有2个目的:一是通过该案例的研讨分析,启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拓展深化,以及思考和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相互联系;二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系统分析。拓展与思考的设计,要难易适当、问题巧妙,耐人寻味,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拓展和深化。
关键词:飞行程序设计;案例教学;仿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47-02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其目的在于培养创新型、适合各类岗位的工程人才,促进国家工业化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精英人才”的重要战略,对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1,2]。我校成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将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精英工程师”的培养。校领导及各学院努力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精英人才的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构建结构优化、多样性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与此相对应,飞行学院着力培养精英飞行人才,亟需建构与这一目标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推进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进程,改变传统的单向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对案例教学法的需求
《目视与仪表飞行程序设计》课程是飞行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离场程序设计、非精密进近直线进近程序设计、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区域导航程序,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包括:直线离场、转弯离场、全向离场等离场程序设计;离场保护区的概念及具体划法;非精密进近直线进近程序设计;目视盘旋进近;反向程序的限制条件各种反向程序的保护区;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精密航段障碍物的评价;区域导航程序的几种方式和限制条件等。飞行程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极强的课程,在航空公司和机场实际运行中,飞行程序是民航空中交通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航空器的安全,也关系到航空公司以及机场的运行效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但在教学方面,主要基于PPT课件,辅以航空公司实际飞行航图及航空相关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由于课程较多涉及飞行程序设计规则,讲授过程中学生感觉较为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与实际飞行应用缺乏关联。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成功应用了案例教学,并逐渐被教育界广泛推崇。案例教学进入我国教育领域后也日益受到广泛重视[3,4]。飞行程序设计课程作为我校飞行技术专业的必修的课程,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素养,本文对飞行程序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三、案例教学在飞行程序设计课程中面临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将案例教学引入飞行程序设计领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理论教学内容与案例存在大量交叉和重复。教材内容组织较为系统完善,按部就班,课堂讲解时条理清楚;而实际应用的飞行程序则内容庞杂,头绪繁多,极易混乱,课堂掌控难度较大。
2.案例质量不高,匹配度较低。教材理论主要进行原理性的介绍,飞行程序设计环境简单,程序内容单一易懂,与理论匹配度较高;而实际应用的飞行程序针对具体应用环境,不仅考虑到机场条件、净空条件、气象环境,还要综合考虑航空公司以及机场的运行效益,设计复杂,与教材理论内容匹配度较低,甚至存在矛盾。
3.启发式教学难度大。仅依靠案例进行课程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有限,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创造性的思维,与实际飞行应用关联不紧密。
四、案例教学和仿真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围绕这些问题,克服不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设法解决难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设计的重点。每堂课都要明确教学目标,围绕该目标进行可行的课堂设计,根据目标选取典型且尽可能简单的案例,融入飞行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并且在各个教学环节需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案例所包含的飞行程序设计原则,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更深刻地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例如在介绍RNP程序时,引入拉萨机场的RNP程序和精密进近程序进行对比,可以显著的体现出RNP程序的特点。总体来说,教学目标越具体,意图越明确,案例教学越能增强针对性并具有启发意义。
2.案例选择要满足实践性、典型性和针对性。设计案例要考虑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案例分析要增强针对性。例如,要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目视盘旋进近中的PANS-OPS标准与TERPS差异,选取韩国釜山空难视频案例,并基于现场示意图,引导学生从事故链的各个环节理解忽略不同标准的差异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3.飞行程序仿真实验与课程理论相结合。飞行学院具有多款飞行模拟机,为飞行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飞行程序仿真实验。飞行仿真实验能够使相关的理论教学生动化、形象化。课堂理论教学和飞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设计并验证飞行程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飞行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背景比较强的课程,启发动手设计并进行仿真飞行验证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注重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讨论。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5]。在飞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用讨论、提问、案例启发、实践互动等教学方式来增强师生互动。目前学生对飞行实践活动缺乏深入地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课前准备的积极性,课前安排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堂讨论,注重学生课堂及实践教学互动,在分析案例过程中,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启发学生以飞行程序设计课程知识为切入点进行思考,聚焦到核心问题上,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克服长期以来被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主动把握案例教学的流程,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以达到培养学员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5.充分利用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立《目视仪表与飞行程序设计》网上教学平台,将教案、课件、视频资料、习题材料、拓展资源等上传到共享目录,进一步开拓了课堂教学范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可以在网站上找到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料。制作专题课程视频专题,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自我学习,并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收到一个更广阔的师生交流平台的效果。
五、结语
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将飞行程序设计原理与案例有机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在飞行模拟机进行仿真飞行和实验验证的教学方式讲授课程,使学生在飞行训练的同时掌握飞行程序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和实验验证手段,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2]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11,(8):11-13.
[3]陈东锋,芦建辉,刘辉.飞行安全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1):87-88.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案例教学 VB
中学职业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渐渐融入到教学改革的潮流中,中学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在教学方法方面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由此来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求。
一、案例教学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意义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相关案例作为教学基础,创造形象生动、情境真实的教学环境,带领学生逐步进入教学环节,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参与互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VB案例教学的策略分析
1.案例确定
教师应该对案例教学进行合理设计,由较浅层次向较深层次逐渐延伸,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设定的实践任务,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VB基础知识的巩固,深入理解面向对象的思想理念,掌握VB程序设计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2.演示讲解
在教学案例演示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分组讨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注意仔细分析问题,从而有效解决教学案例中的问题。教师在组织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加以宏观指导,创造愉快轻松的环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
3.问题提出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现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和学生共同思考、积极探讨。
4.分组实践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积极创新,这就需要全体同学进行动态分组讨论和实践。教师根据教学案例的难易程度和全体学生的人数,将4~6人分为一个小组,随着案例教学的实施开展,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的最终目的。
5.总结评价
教师通过对全体同学讨论情况的总结评价,分析出对教学案例内容提出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明显不足、明确不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上机操作时,学生可以根据在课堂上讨论得出的方法来分析案例、设计案例和实现案例,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VB编程能力,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
三、VB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实践
1.确定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选定目的是能够对学生在背景和理论知识方面做一定的铺垫,使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熟悉度,例如:熟悉VB的编程环境和语言、熟悉VB界面的操作按钮位置、熟悉面向对象设计理念等等。案例演示讲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灌输式讲解的弊端,本文选择“加法练习程序”作为VB教学中的案例。
2.案例的展示
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加法练习程序”的案例向学生做出展示,引导学生熟悉相关概念和原理。对该程序进行执行命令之后,单击“出题”按钮,第一个显示框和第二个显示框内就会出现两个0至100之间的随机数字,由学生在第三个显示框内填写出正确答案,再单击“判断”按钮,如果输入的答案正确,就会显示“你真聪明!”,如图1所示。
图1 VB“加法练习程序”
3.讲解案例
在VB的“加法练习程序”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主要对以下几方面做出详细讲解并提出问题:
(1)如何在Visual basic6.0中建立一个新的应用工程;
(2)在可视化界面中,对窗体文件保存、文件执行等基本操作进行讲述;
(3)熟悉可视化操作界面中的基本控件,例如:label、Text、Command Button 等命令按钮;
(4)对程序源代码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详细分析;
(5)如何对已经完成编程的VB程序执行编译命令。
教师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加法练习程序”教学案例逐步进行分析和讲述,由此引出一些理论性基础知识和概念,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为了能够使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加深记忆,在以后的案例教学设计中应该加入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环节。
4.实践思考
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进行上机操作实践,并对该案例涉及知识进行扩充,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可以就以下几点提出问题:
(1)Dick事件在按钮中的作用是什么?
(2)如果在第一个显示框或第二个显示框内产生的是0至1000的随机数字,应该如何对程序加以修改?
(3)怎样对输入错误的答案重新进行测试?
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后得出不同结论,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总结和评价,最终使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加法练习程序”教学案例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VB程序事件驱动的具体效果,感受VB语言与C语言,或者其他编程语言的不同之处,有效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问题做更深一步的自主探究。
5.教学反思
在完成对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案例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案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悉VB编程环境,激发学生对下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从实际案例分析来看,学生虽然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但是对问题的深入探究程度不够。
四、总结
本文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VB软件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很好的体现自我价值,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了对学习的较高兴趣,在面向对象理念、程序设计思想等方面得到一定锻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新教学内容; 对接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16-001
一、实施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部署,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的要求,我校电子专业以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教学内容创新,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参与的教材及资源库建设机制,创新教学内容、对接产业需求、构建专业情境、培养专项技能,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学内容、对接产业需求、构建专业情境,实施“任务引导、工学交替、项目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建设途径,形成与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相关行业岗位人才需求对接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三、实施过程
在本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中,我们制定专业建设计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地方行业产业需求,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注重创新教学内容、对接岗位需求,以基于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理念,我们电子专业重点组织了《电机电气控制线路》《电子电路板维修技术》2门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同时组织骨干教师参与《电工技术》等6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1.专业调研机制建立
定期进行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形成专业调研成果,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我校电子专业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调研,从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电子电器专业的发展趋势、全国电子电工电器行业的分布和大规模人员从业态势、到本地工业园区人才的微观需求,从学生家长的心态、到学生学习中阶段性的愿景,都是本专业开展专业调研的关注点。
2.团队建设
课程建设离不开团队,在创新教学内容、对接岗位需求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参加了省协作团队,也自建了学校课程建设团队。2012年11月,我们加入了江苏省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协作组,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建过程中,依托学校建设成果和对专业建设的独特见解,承担了牵头协作组成员校共建核心课程的建设任务。
3.创新教学内容
(1)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要求,引入企业案例、创新教学内容。我们根据企业工作岗位任务、提取典型工作案例,编写专业教材,建设教学工厂。以项目工作的实际场景录制视频影像;以工作环节中典型思路和工作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以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组织学科知识和生产性技术数据;以生产规范为基础,开展技能训练;以工作项目任务的完成、体验工作成果的乐趣;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拓展学生能力,以教学工厂、职业环境的模拟、顶岗实习,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习惯向职业岗位素养的迁移。
(2)以课程负责人的方式,开展课程建设、建立课程框架。我们在专业学科资源库建设中,先确定课程负责人,组建课程建设团队,课程负责人首先设计模板,提交团队讨论,针对提出意见,进行修改,确定基本模板。例如在建设《电机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时,将课程分成若干项目任务,每一个项目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为理念,设计学习过程,第一步列举典型生产案例,团队教师收集、拍摄相应场景图片,摄制工作场景视频,作为数字化资源库素材。第二步分析案例中工作控制电路,收集、设计同类控制线路,选取典型电路。第三步,围绕控制线路中所用器材,研究期间结构、原理、技术参数及选用、使用要点。第四步,工作原理分析,以文字图片及二维互动仿真,演示控制工作过程。第五步,选取器件安装控制线路,包含连接工艺、线路检测、故障排除、通电试车,安装实际应用线路。第六步,项目拓展,给出同类生产应用实例,应用知识和技能,设计电路、选取器件、安装电路、实现应用。
课程负责人首先将一个任务材料做完,提供样板和建议,布置团队人员,按此构思搜集素材,进行教学设计。成员完成的内容,课程负责人逐一审核、修改,再返回到团队队员手中,在加工后,作为课程成果发至网络资源库。其他成员在使用建成的初级库中,再加入自己素材及经验成果,作为字库纳入资源库,实际教学使用时,讲资源库内容和自己教学成果再次设计后,应用于教学中。
(3)建立与创新教学内容配套的立体教学资源库。我们建立了和创新教学内容配套的教材、数字化资源库和校本专业实训室,利用资源库整合了企业案例、视频、图片、3D器件、模拟仿真实训及电子教案等数字化资源。同时利用省共建共享机制,建立了核心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做到校内教师共建共享,《电子电路装配与调试》《电机电气控制技术》等实训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资源共享,做到教学经验传承和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
四、主要成效
1.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教学内容的课程建设能力的提高
在课程建设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程建设能力。同时,学校为促进专业建设,还建立了各项激励机制,大大调动了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近年2位教师获得市有突出贡献的技术能手称号,1位教师获得省技术能手称号,14位教师获得技师技能等级证书。
2.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通过课程建设,在本专业学生取得毕业证、中高级工证书、计算机一级B高新技术证书基础上,2014年1月,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专项能力的提升,在2.0+0.5课程时序之间,我们试点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子高级工的技能鉴定,26人通过技能鉴定,获得更高一级的技术技能等级证书。本专业学生连续三年在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6人次。
课程,基于落实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
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并且结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
“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课课程建设特色
[作者简介]邓复群(1964-),男,江西南康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学。(广东江门52909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08-03
高职院校如何做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化而来,
实施后,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们进行更加规
(以下简称“05方案”
“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笔者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江范化的建设。我们的课程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着重从课程特色的角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探索、课程网站建设等方
度来探讨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问题。我院的“基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院“基础”课程的
课程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法律基础”课程合并转主要特色是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
一、高职院校“基础”课程建设为何要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
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首先有几个关系问
题需要厘清:
1.如何处理课程建设中的规范与特色的关系?笔者认为,
规范是政策,是制度,是前提,是基础。如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政策文件,教育部关于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实施方案(“05方案”),省委省政府和教
育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等规定;特色
是实施,是措施,是教改,是亮点。讲特色不能离开规范,讲规范
不能离开特色。
2.如何处理课程建设中各高校的共性与个性(特色)的关
系?笔者认为,一方面,课程本质上是思想课、理
“基础”政治课、
论课,而非一般文化课(通识课)、技术课、技能课、工具课,应防
止将本课程急功近利化和庸俗化;另一方面,课程又属于
“基础”
修养课,应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应防止脱离现实、脱离学生、脱离
培养目标、脱离专业特点的无的放矢。我们的课程建设既有与
本科院校和其他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共同之处,也有与其他
高校课程建设的不同特点,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和注意提炼课
程建设的特色,以便进一步促进今后包括教学改革在内的课程
建设。
从共性而言,高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
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是:以人为
本,为学生健康成才施教,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把本课程建设
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质课。从个性而言,基于落实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背景;并且结合我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
乡”的办学理念,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注重实践性、融合
职业性、体现开放性、突显互动性的特色。
二、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注重实践性
我们认为,提高高职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关键在于践
行。因此,我们在保证本课程理论教学基本学时的前提下,特别
注重抓实践教学环节。
1.在本课程教学大纲中规范了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明确
了实践教学的目的、途径、主要形式和学时。我们把实践教学的
途径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实践教学是指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专题性的案例教学、
讨论课、辩论课、调研心得交流课等;
演讲课、“第二课堂”是指
课堂外的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指导学生社团文化活动
(如求是学社)、校内调研、“第三课堂”
学生课题研究等;是指校
外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组织参观访问校外实践基地、指导学
生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三下乡活动等,特别是基于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学生
顶岗实习叠加实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这里特别需要探讨的问
题是“叠加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完整意义上的工学结合,逻
辑地包含实施思政课“叠加教学”;将本课程延伸到企业是“三全
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在高
职院校推行“叠加教学”有助于在高职生实训或实习期间,有效
开展本课程教育教学活动,弥补过去高职生顶岗实训、实习期间
思政课缺位的缺陷,满足他们顶岗实训、实习期间对思想政治教
育的需求;可将本课程实践教育教学延展到企业,有助于实现全
方位的工学结合,推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模式改革跃上新台阶;
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使其成为精品课程
和品牌课程。其次,要建立健全“叠加教学”的制度与机制,拓展
“叠加教学”的方式、方法:(1)要整合学校、企业教育资源,校企
;采取依托网络、
携手实施思政课“叠加教育教学”(2)“QQ群”、深
入企业调研、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搞专题辅导报告等多种切
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送思政课到企业或其他实训岗位;
(3)“叠加教学”要靠制度与机制来加以保障;(4)边试验、边探
索、边总结、边提升。
2.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本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如江门市华侨
博物馆、江门市档案馆、广东宝力电器有限公司、开平富林纺织
有限公司等实践基地。我们下一步还要继续拓展一批校外实践
基地(如梁启超纪念馆)。
3.制定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案,确定了实践教
学的分值比例及考评依据。总评成绩
100%=理论测试
80%+实
践考核
20%(其中:实践报告
10%+实践表现
5%+本课程课堂表
现
5%)。
三、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融合职业性
1.在教学内容方面。(1)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融合了职业精
神的教育内容,在本课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
观、廉洁观教育内容中,融入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人格、
职业理念、职业态度和职业法律的教育内容。(2)课堂实践教学
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专业、贴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在教学
中,尽量做到因材施教。(3)在校外实践教学内容方面重点突出
职业适应、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和引导,辅导和帮助学生
进入职业角色。
2.在教学环节方面。我院是高职院校,本课程教学根据职
业教育的要求,通过专题教学和案例教学,把教材体系转换成教
学体系;又通过互动教学法,把教学体系转换成学生的认知体
系,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将认知体系转化为行动体系。(1)把专家
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师的教学体系。我们对专家编写的全国统编
教材进行研究,掌握其逻辑体系和基本内容(如职业精神、职业
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法律等),再结合高职院校学生
的实际情况(如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学生未来岗位群、学生个体
特点等),将教材体系科学地转化为我们教师的教学体系(包括
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2)把教师的教学体系转化为
学生的认知体系。我们对经过研究、融合、调研、备课等系列环
节得来的教学体系再加工为专题教学体系或案例教学体系,采
取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学体系
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3)指导学生把认知体系转化为行动体
系。知识贵在运用,学习重在实践。我们教师将教学体系转化
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后,教学工作不能就此结束,而是应通过实践
教学、课外辅导、评价考核和教师为人师表等途径,激励、推进和
指导学生将认知体系转化为行动体系(包括职业行为和其他为
人处世的行为)。
3.探讨本课程融合职业性的案例教学法。(1)明确“基于工
作过程”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将成为高职院校一大趋势,与此相适
应,在我院“基础课程”中全面推广案例教学也将成为一大趋
势。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
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
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特点是开放、互动。在本课程教学中
恰当地实施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改变传统政治课重理论轻实
践、枯燥乏味的状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
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真
正落实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2)要规范本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
环节和逻辑顺序。我们认为,以下基本环节和逻辑顺序是比较
全面、合理的:第一步,陈述案情;第二步,提出问题;第三步,引
出原理;第四步,分析案例;第五步,讨论启示。(3)要明确实施案
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施案例教学的重点是:探索一套适合
本课程案例教学的方法体系;本课程每个章、节的典型案例收
集、选取、整理和撰写(含案情、问题、原理、分析、启示);设计、制
作本课程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实施案例教学的难点是:本课
程如何结合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
学;与职业和职业教育有关的典型案例选编、案例分析和案例
启示的撰写;本课程案例教学在全校的全面推广。(4)需要探讨
本课程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区别问题:我们认为,案例教学与
举例教学虽然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但二者还是有区
别的。一是二者的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参与
式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信息交流是双向的;而举例教学是教
师的一种讲授,是教师的独角戏,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二是二者
的教学逻辑顺序不同:案例教学一般是从案例到原理,而举例教
学一般是从原理到案例;三是二者内容的复杂程度不同:案例的
内容比例子的内容复杂;四是二者的作用不同:案例教学主要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教学是通过通俗
易懂的例子来说明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体现开放性
1.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引外延”。(1)教学团队建设的“内
引”。我们在
2010年上半年先后邀请了省内
13位思政课专家到
我院思政部指导和讲学。专家们的指导促进了本课程教师的教
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此外,聘请了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兼职
指导教师。(2)教学团队建设的“外延”。加大师资外出培训的力
度。近几年来,在本课程教师团队中,有
2人先后参加了为期半
年的访问学者研修,有
9人先后参加了为期
20天的“广东省哲学
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有
5人参加了北京的全国教师
培训会;有
3人先后参加了香港理工大学“高职现代教学法研修
班”。此外,树立教师社会服务的品牌。本课程骨干教师积极参
与江门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文明办牵头主办的专题宣讲活
动。如“党的十七大精神”“职业道德教育”
巡回宣讲、专题报告
和“普法教育”专题报告等。如笔者近年来在校内外作了七十多
场大型专题报告。(3)建立本课程教师下企业调研和社会实践的
机制。本课程教师下企业调研和社会实践应该常态化、制度
化。教师应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现实视野,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2.教学内容方面的“延伸拓展”。(1)将本课程内容延伸到其
他相关专题讲座(如党课讲座、“学业与人生”励志讲座)。(2)将
本课程内容拓展到企业文化、侨乡文化、校园文化的教育活动
中,并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有关专题文化活动。
3.教学途径的“开放多元”。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有:
(1)开设“思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学习平台。本课程主要教学资
源已全部上网,鼓励学生课外上本课程网站自习。(2)送课到学
生顶岗实习的企业中。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需要,对课程的实践教学与学生顶岗实习叠加实施进行尝试
和探索。
五、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凸显互动性
“基础”课程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
师之中,而应发动全校各有关部门和师生共同参与。我们在近
年来的课程建设中,凸显了学院党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的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院党委宣传部的互动、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生工作处的互动、任课教师与班主任辅
导员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可以说,我们的课程建设是
在互动中进行的,我们的互动是多元的、立体的、交叉的,是与整
个学院的育人体系接轨的。
这里着重探讨师生互动中的互动教学法。关于互动教学
法,我们曾赴香港理工大学参加培训,与该校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孙建荣博士进行互动,共同探讨了互动教学法的以下四个问题:
(1)为什么“互动”?(2)“互动”什么?(3)什么时候“互动”?(4)
如何评价“互动”?
第一,要明确互动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的有利之处。促进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教师角色的转
变,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困惑,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
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沟通。第二,要明确互动教
学设计的几个原则。与课程目标吻合,明确互动的目标性;清楚
的要求;合理分配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自己的特
“吻合”
点、个性、性格。第三,要明确“互动”什么?一是知识学习方面
的互动:利用已有知识,提问;寻求“新”知识,完成项目;分享知
识,小组讨论。二是能力发展方面的互动:小组讨论可锻炼学生
的各项能力;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锻炼学生的分析,交流与评价
能力。第四,至于何时“互动”,应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灵活运
用。既可课前互动,也可课后互动;既可课中互动,也可课外互
动;既可课堂开场互动,也可课堂中场或尾场互动。
总之,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把高职院校“基础”课
程建设成为教学规范、教改有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优质课
和精品课,真正发挥它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复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
社,2011.
1.1将师资队伍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目标实现的灵魂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与课程相关教学老师直接相关,教师的知识构成、阅历丰富程度、对前沿的把握等都将影响该课程的建设效果,因此,在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过程中,要首先将师资培养放在第一位,通过积极组织、动员老师参与各类对外学习、学术交流、进修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扩展知识层面,不断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提高对教学内容在纵向和横向上的把握。除此之外,还可邀请区域金融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或业务人员直接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不间断交流,促进货币银行学教师在学术视野和金融业务方面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升自己对金融学科的掌控。
1.2将教学内容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的,因此在选用有影响力的教材方面和教学大纲制订和修订方面以及紧跟时代步伐方面,应始终选用国内使用度高、评价较好的教材作为授课教材,同时,坚持货币银行学课程的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思广义,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大讨论,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顺利完成的每节课程内容有要求有质量有特色。
1.3将实践性教学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中无论是讲货币还是讲银行,还是讲金融市场的平衡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等,对于刚接触该课程的同学来讲,难免具有抽象化的感觉,无法达到感性认识,从而影响学生对一些重要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程组教师在讲授相关章节过程中,针对理论性课程实践教学难以创新的特点,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实物票据或单据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模拟增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直观操作性,或是通过带领学生亲自前往相关金融机构面对面地讲授,实地考察,实地提问,实地操作,且在此过程中不断穿插现实中的案例,从而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实践认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和对金融实际问题的解释能力,很好地实现用实际案例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
1.4将教学质量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根本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尽管目标尚未有统一的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但只要能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又会应用理论,并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续相结合就算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因此,既要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多听其他老师的课程,通过相互研讨、相互听课、相互借鉴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讲课水平,同时,做好“院—系—课程组”听课和学生听课的方式加强对该课程组教师授课质量的质量监控和考评,确保教师精心准备,认真授课,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以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过程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将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课程组老师可以结合当前金融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分别采用金融案例与金融专题研讨相结合、学生课前自学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金融模拟与金融调查分析相结合、金融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以及重难点专题讲授法、“请进来”等教学方法改革,全力提高货币银行学的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该金融类基础课程建设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双重实现。具体来讲,主要要求做到:
(1)金融案例与金融专题研讨相结合。该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货币银行学基础理论、概念的理解,积极借鉴国内外现实发生的金融案例,结合所讲货币银行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并以此扩展成为课后进行金融专题讨论的方向,这样既讲清了理论,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说明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又能用这些理论的发展来解释现实金融经济,从而拓宽学生分析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问题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能力,并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课前自学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在内容讲授中需要学生先行进行预习,然后再由老师在课堂中进行讲授,且应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始动脑筋,进行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较快地让学生从理论的学习中转变到自我思考和理解过程中去,更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学基础理论和内在金融学原理,更好地实现对整个金融市场的认识。
(3)金融模拟与金融调查分析相结合。金融调查分析是进行金融类课程学习的主要环节,通过课前调查,时刻关注我国金融发展趋势,给予现实金融经济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判断,进而结合当下某个金融热点问题,通过进行相关理论假设,通过一定的货币银行学金融模拟软件,指导学生对该金融现象进行金融模拟实验,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调查和分析来加深对现实金融发展情况的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金融模拟增强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实际操控能力,极大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4)货币银行学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大学授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授课教师在努力探索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同时,应当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采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有重点地培养一批货币银行学基础理论扎实,科研功底较强的优秀学生,从而实现货币银行学学生基础理论和科研水平都有一个大幅度提升。
(5)货币银行学重难点专题讲授。重难点内容讲解方面,货币银行学课程组的全体教师要集中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集体编写并紧跟时代步伐及时修订货币银行学重难点释疑和案例分析,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理解、释疑机会,促使货币银行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以达到明显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是指具备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理念是建设的先导, 没有一流的教育理念, 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材等, 课程就不可能有所创新并走在同类课程的前列, 成为“精品”。对于 《企业管理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改革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
《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是经济贸易类高等职业技术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该课程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它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金融、会计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都将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课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主要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等展开调研,认为高职高专的《企业管理基础》课程内容,应从适应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为主要目标进行改革。
1.完善案例库建设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借助案例库,教师把社会现实的管理案例带到课堂上,通过案例来讲解理论,让学生开展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学习效果。
2.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工作的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学生的课程学习对接,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教学结束后,及时进入实习基地的管理学部门,全方位地感知管理学的实务。在这方面,可以尝试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管理学部门共同建立管理学专业专家委员会,在承诺为委员会成员提供咨询、培训和毕业生优选等服务的基础上,与其签署构建实践平台的协议。这样,就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见习等实习活动,保障实践教学顺利推进。
(2)校内模拟实践教学
①角色演练法
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时,我参考每年用人单位到我校录用毕业生的面试的真实场面, 设计了模拟校园招聘面试情景:某公司到校园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聘初级管理人员, 同学以考官的身份和应聘者的身份参加面试。角色演练过程如下。
首先,面试演练前准备
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大组, 每一大组的同学代表某个行业公司的招聘者和应聘者, 不同的大组代表不同行业的公司; 每个大组选出若干同学组成校园招聘小组, 选出组长一名, 其他同学作为应聘者。然后, 招聘小组调查收集所模拟公司所在行业的背景资料、到相关的公司了解管理岗位设置情况;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 讨论并拟定各基层管理职位及其在职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主要能力, 并按照重要程度顺序排列; 并写出校园招聘面试题目及其评分表格。
其次,面试演练
校园招聘小组根据初级管理岗位面试题目面试相应岗位的候选人,并按照相应的面试评价量表打分,并说明判断的依据;之后, 校园招聘小组组长讲述毕业生在校园应聘时如何给校园招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角色演练内容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全然假想的。不管是那一种情况, 都要求学生一定要进人角色。任何做戏的感觉都会使角色演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②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
计算机模拟实验目前主要用于定量决策方法模拟实验, 也就是应用相关的管理软件运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经营决策的定量分析。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只介绍最简单的软件操作法。运用计算机模拟决策, 使同学更加深入和熟练地掌握各种决策方法, 并提升采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师资
一门课程能否成为精品,关键还是要看是否具有一个配置合理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除了对教师个体素质的要求外, 其结构组合也极为重要。首先, 在年龄结构上要形成老、中、青教师队伍的合理梯队, 这对推进精品课程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 在学缘结构上, 既要有教学水平高的主讲教师, 也要配备一定比例的辅导教师与实训教师, 在保证专业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的同时, 也需要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兼职教师, 使课程中各个环节有效连接, 使教学内容与企业最新发展保持同步。
总之,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 只有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优化师资结构, 提高课程管理水平, 才能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石冬冬: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2]余国新.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Z1).
[3]朱存梅: 谈学习型组织创建中的游戏培训[J]. 技术经济, 2005,(3): 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