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推进**化肥经营工作和开拓化肥经营市场,按照****的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特制定**化肥经营2018工作计划。
一、背景概述
2018年,我单位将根据****一系列关于化肥经营工作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单位化肥经营工作,我们认真开展了化肥市场专项调研活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做了添砖加瓦的工作,促进了农业生产资料的优质供应,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当前我县化肥市场容量大且呈多极化发展,经营化肥品种琳琅满目,且鱼龙混杂,整体市场没有一个起导领作用的产品,没有一个叫响市场的品牌,基本上是依靠农技站的技术服务即种子、化肥、农药和技术服务一条龙来推广应用的一些化肥,广大经销商对经营新的品牌化肥品种表现出浓厚兴趣。因此,制定我单位化肥市场经营规划,尽快实施化肥营销工作紧迫而必要。
二、工作目标
总的目标是,建立一支品质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化肥营销队伍,把化肥经营作为我库一项常规性工作,对化肥销售全过程即售前、售中和售后实行全方位用户服务。
注重化肥质量,加强化肥质量跟踪调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化肥经营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具体目标:2018年主要做好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制度落实,人员到位。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搞好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谋点布局,选择客户,规划营销网络,作出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
三、实施步骤
搞好化肥经营工作,要从真心服务“三农” 出发,不断开拓营销市场。
一是宣传和培训,让农民自己掌握化肥相关知识。帮助广大农民和农资经营户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把化肥使用技术知识和化肥质量安全知识告知给农民。每年利用宣传车、印刷宣传材料,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富有特色的系列宣传活动,把产品、科技送到乡下送到农村,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在农业生产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在加强对广大农民宣传的同时,利用农闲季节和经营淡季,加强对农户和农资经营户的专业技术培训教育,使农资经营者清楚如何经营好化肥,也使得广大农民了解怎样使用化肥。
二是搞好化肥新品种的试销。在全县每一个乡镇建立一个营销点,选定一个社会声誉好、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销售市场的经销商并与之签定化肥经营合同,严格按合同要求履行相关经济手续。
三是择机成立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社。社员以农民为主(约占70%),以经销商为辅(约占30%),由我单位负责组织,目的是为建立一个稳定的和不断扩展的化肥营销网络体系和农技服务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化肥经营工作上级重视,责任重大,意义非凡。由于我单位化肥经营工作起步晚,对相关工作不太熟悉,而且人手不够,缺少市场等各方面人才,所以产业工作一直临时安排办公室兼顾。我单位将逐步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并建立和完善由单位分管领导挂帅的化肥经营市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协调、组织开展化肥农资市场工作。
(二)加强市场监管
产业职能部门将切实承担起开拓化肥农资市场重任,特别要强化重点地域、重点环节、重点季节的行销力度,确保化肥市场有序地健康运营。
(三)健全制度
健全制度,完善责任制是搞好化肥经营工作的重要保障。要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5项制度:一是化肥经营制度,二是营销人员管理制度,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四是市场监管制度,五是质量反馈制度。
(四)建立有效的化肥经营信用体系,对农户、经销商逐个建立数量、质量、经营信用等多项内容的客户档案,作为客户考核和门店升级的主要依据。对于使用和销售假劣化肥等农资的经销商和个人实行市场禁入,取消本单位化肥的使用和经销资格。
(五)开展宣传培训
加强对化肥经销商和农户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信用道德水准和依法经营觉悟。加强对化肥营销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营销人员的经营水平、技术水平和文明行销能力,培养一支精悍、高效的化肥营销队伍。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政府主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健全管理体系,完善保障制度,全面提高我市城镇垃圾处理无害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科学化、运行管理企业化和行业发展产业化水平,实现全市城镇建成较为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切实改善城镇环境质量,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规范。垃圾处理场配套设施、设备齐全,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实现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二)运营部门管理规范。运营机制有效、协调,人员配备到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全部经过业务培训,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凭证、台帐、统计报表等资料完备。
三、管理模式
(一)运营管理体制。
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管理体制由市政府按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为隶属于市城市管理局的股级建制事业单位,工作职责包括行政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设施设备维护与保护管理、运营资料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仓库管理和应急预案等。
(二)生产作业内容。
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使用专用设施和设备,采用填埋工艺,按照填埋作业程序,合理实行分区域、单元、逐层填埋作业,将运进填埋场的生活垃圾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处理及达标排放,使之实现无害化目标。主要工作内容为进场检查、计量记录、卸料、推铺、压实、消杀除害、覆土(盖膜)、渗沥液处理、沼气导排、环境监测、设备保养等。
(三)渗沥液运营管理。
渗沥液处理委托中标单位运营管理,由市城市管理局与中标单位签订具体运营管理合同,经处理排放的渗沥液要达到国家规定无害化排放标准。运营费用按渗沥液处理后排放计量,由市城市管理局从政府给予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运营补贴中拨付。
(四)运营岗位管理。
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劳动岗位要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以精干高效和有利于生产经营为原则,做到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运营作业分为部门、班组、个人三个层次岗位。
四、劳动定额
目前,我市城区和周边镇、农场、旅游区日产生活垃圾约190吨,根据垃圾产量和垃圾清运实际情况实行二班制,生产天数为365天,职工工作每天时间为8小时,实行轮休。
根据《城镇生产垃圾填埋场劳动岗位定员标准(试行)》(琼建城114号)文规定,我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日处理垃圾量为190吨,定员为30人。其中,管理岗位8名(由市城市管理局从现有编制中调剂),为事业编制财政全额拨款人员,单位领导2名,其他管理岗位6名,编外生产性临时工人岗位22名。
编外生产性临时工人实行养事不养人,由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协助做好招聘工作。招聘的编外生产性临时工为市城市管理局合同制生产性临时工人,由市城市管理局按合同进行统一管理使用,不纳入编制管理。在聘用期内,工资待遇及各项社会保险按有关规定执行。所需工资等经费从政府给予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运营补贴中拨付。
五、人员培训与计划
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试运行前邀请相关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对有关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岗前技术培训。
六、安全生产
运营前要进行垃圾处理场的环境本底监测,为运营过程中环境、大气等污染情况提供依据。投入运营后,要抓好岗位操作等具体实施环节,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凭证、台帐、统计报表,及时完成运营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和反馈,确保设施达标规范运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七、运营费用
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主要体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较低,通过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或财政补贴确保维持正常运营。参照我省其他市县垃圾填埋处理标准,按每填埋垃圾30元/吨计算,全年安排垃圾填埋费208万元;按照渗沥液处理运营中标价41.1元/吨计算,全年安排垃圾渗沥液处理费85.5万元,为确保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正常运行,市政府每年给予运营补贴293.5万元。
八、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垃圾处理场运营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生活垃圾处理场的正常稳定运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我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内容,对改善我市生产生活、投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市财政部门要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各镇政府、发展和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要提高对加强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工作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营工作做好。
关键词:基层台;品牌体系;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0-0123-03
基层台是我国“四级办电视”体制下主要由区县级人民政府创办的电视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传媒产业化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以区县级电视台为主体的基层台已经达到三千多家。但是,在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环境下,基层台在媒体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收视群体和市场范围不断缩小,事业和产业发展都遇到了困难。基层台唯有采取积极的措施,迎难而上,重塑在地方媒体市场上的良好品牌形象,才能提高自身的实力,实现事业和产业的双丰收。
一、品牌对基层台的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社会组织所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获得市场上的用户认可和信任的程度。作为一个传媒单位,基层台通过制作和传播电视节目,组织各种电视活动服务于观众和客户。电视节目、电视活动对观众和客户越有吸引力,其影响力就越大,就越会得到观众和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就会成为品牌。因此,品牌在基层台的长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说,品牌对基层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基层台主动开发、制作和传播节目,策划、组织和开展活动,提高基层台的节目、活动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当前,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限制,部分基层台的节目生产经营和电视活动处于简单和被动的状态,表现为:自办节目少,外购节目多;新闻节目在自办节目中占大头;自办节目内容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形式过于简单;电视活动少,活动内容和形式不受参与者的欢迎等。这样的电视节目和活动肯定无法得到政府、观众和用户的认可,其影响力和吸引力只会逐渐下降。相反,基层台通过自身努力,从传媒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的高度出发,主动开发、制作和传播节目,策划、组织和开展有吸引力的活动,才能引起观众和用户的关注,才能提高节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也才可以利用品牌效应不断扩大传媒市场,最终提高节目、活动的整体生产经营水平。
2.可以有效地提升基层台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为基层台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当前,我国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基层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外部环境,还来自于自身生产经营能力的下降。基层台的节目、活动没有影响力,没有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政府部门因为其节目、活动的影响力小,对其工作认可度低,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小;因为没有品牌节目和活动,本地观众不愿意看电视台的节目,不参加其活动;因为节目和活动没有吸引力,客户更不愿意进行资金投放。如此一来,电视台在本地的生产经营环境就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之中。相反,电视台培育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节目和活动,就会把政府部门、观众和用户都吸引过来,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3.能够提高基层台在业内的知名度,有利于通过品牌合作提高业务水平和收益。当前,我国基层台在独立发展电视事业和产业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以解决节目制作、经营和活动组织过程中遇到的市场开发、资金、人才、经营等方面的问题。从追求合作科学性、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基层台与合作方的科学有效合作模式应该是基层台提供品牌节目和品牌活动,合作方提供资金、设备、市场、人才等,双方通过媒介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共同提高电视节目的生产经营水平、电视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水平,扩大节目和活动的市场范围、社会影响力,最终不断提高合作双方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
4.有助于提高基层台的竞争实力,保持竞争优势。当前,基层台不仅面临着中央、省、市三级上级电视台在节目、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直接冲击,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媒体的竞争和冲击。在多重冲击之下,基层台的观众和客户不断被抢走,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基层台必须开发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节目、活动,并经营好这些优势节目和活动,使之成为品牌,才能在竞争中利用这些品牌吸引本地的观众和用户,使自己在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较长时间地保有、扩大市场,产生持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可以为基层台的原创节目、活动及相关权益提供法律保护。电视节目、活动的品牌名称可以通过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获得国家的法律保护。基层台在获得电视节目和活动的品牌所有权之后,就能够对电视节目、活动进行安全、有效的投资,并从中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这些品牌节目和活动受到不法侵害时,电视台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应对不法侵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基层台在品牌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三十年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基层电视业的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品牌建设工作相对落后,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重点解决。
1.员工没有品牌意识,或者品牌意识不强。由于基层台属于地方重要的公立媒体,主要承担党和政府的各项宣传任务。基层台工作成效的高低大多是以党和政府的主观评价为主,媒体市场化、效益化的标准为辅。这种评价标准会引导基层台的广大员工,特别是在一线从事节目制作、播出和活动策划、组织的员工会主动围着“政府”转,围着“领导”转,而不按照媒体规律和市场要求做好节目和活动,没有把节目和活动做成受观众、用户喜欢的品牌意识。
2.品牌认识相对简单,品牌观念落后。电视品牌建设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开展品牌建设工作,需要具有科学、完善的品牌观念和认知。由于基层台负有同时开展电视事业和产业的双重任务,而且电视事业的任务在很多时候要重于电视台产业。因此,基层台的领导和广大员工对属于产业经营领域的品牌建设工作关注较少,甚至于不关注,对电视台品牌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简单、粗浅的认识阶段,品牌观念相对落后。
3.品牌建设工作没有体系,成效差。部分基层台重视品牌建设工作,但对品牌建设工作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把握品牌建设工作的整体内涵,往往是重视品牌的创建,不重视品牌其他后续的经营工作。在开发一个新节目,策划和组织实施一个新活动后,对于如何推动节目不断提高收视率和影响力,使之成为一个品牌节目,如何不断完善活动的内容,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效益,使之成为品牌活动,基层台思考的少,行动更少,节目和活动的品牌经营效果差。同时,由于品牌建设工作难度大,投入多,成本高,产出不确定,部分基层台在品牌建设工作上投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最终导致品牌建设的整体工作成效差。
4.品牌少,没有品牌体系。由于在电视节目、活动开发上投入的人、财、物力相对较少,基层台开发的原创节目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相对简单,创新性较少,不具备发展成为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品牌节目和活动的条件,能够说的上的品牌较少。从播出时间长度、播出频率、节目影响力等方面来看,大多数基层台的品牌节目都是本地的新闻节目,主要是民生新闻节目。新闻节目的主创团队也是台里最有名的品牌团队。同样,围绕新闻节目和政府公共服务而开展的活动是基层台最出名,可能也是唯一能持续办下去的活动。除此这外,节目和活动的品牌都很少。
5.品牌的影响力小,生命周期短。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当前,除相对固定的新闻类节目外,基层台自办的节目或策划的活动出现后,由于没有很好地把这些节目和活动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观众和客户知道的少,节目和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都很小。在持续制作和播出一段时间后,因为收视率低,收益差,出现亏本经营的情况,最终,节目会被停止制作和播出。电视活动在举办若干期后,因为影响力小,参与者少,活动的收益差,甚至出现了“小办小亏,大办大亏,不办也亏”的情况,台里不得不终止活动。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最终随着节目的停播、活动停办而消失。
6.品牌维护难度大,受到的侵害较多。由于电视品牌的建设时间相对较短,我国保护电视品牌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相对落后,基层电视台在品牌维护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受到其他机构和个人的非法侵害时,无法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保护自身的权益。因此,当前基层电视台创办的节目和活动的品牌受到的侵害多,被侵害后维权难度大。
三、我国基层台品牌建设的路径
通过开展持续、科学的品牌建设工作,为基层台培育一个在地方、甚至于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品牌,并最终形成完整的品牌体系,是基层台品牌建设工作的长期任务。要完成品牌体系建设这项战略任务,基层台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广大职工的品牌意识,强化品牌观念。为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到位,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都给基层台一定的财政支持,包括正常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和特定的节目、活动经费等,以确保基层台宣传任务的完成。这些财政性资金解决了基层台的生存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员工产生了对财政资金的依赖。同时,这种思想会导致员工不重视传媒市场规律,不把节目和活动当作媒体产品来生产和经营,也不关注观众和客户对节目、活动的认可程度。这种只重视宣传不重视产业的观念限制了基层台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推动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基层台必须更新媒体生产经营观念,要在全台树立把节目、活动当作媒体产品来生产经营的理念,按照媒体市场的规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提高节目和活动的市场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使之成为吸引政府、观众和客户的品牌节目、名牌活动,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品牌团队。一个品牌节目需要采编、播录、制作、播出、经营等多方面的人力投入。同样,一个品牌活动也需要策划、组织、实施、经营等方面的人力投入。但是,受制于人员编制、经费等条件,基层台的专业人才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专业水平较低的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了电视节目和活动的品牌建设工作成效。基层台要在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基础上,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打造品牌团队,为品牌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集中力量打造品牌节目和活动,实现品牌建设的突破。基层台要做好节目和活动的规划、制作和组织工作,为品牌建设打下基础。(1).要依据党和政府宣传工作的整体要求和媒体发展的规律,研究、规划和制作出优势的品牌电视节目。基层台既存在着人才、资金、技术、设施等方面的不足,也有着最熟悉本地情况、最接近本地观众和客户的优势。因此,基层台的节目要立足实际,体现当地特色,贴近本地观众,服务本地观众,从节目形式、内容编排等方面入手,打造特色品牌节目。(2)策划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电视活动。基层台要根据自身的优势,独立或者联合有关部门策划、组织和实施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电视活动,并有目的地培养品牌活动,以提高电视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4.做好品牌的经营工作,提升品牌价值,延长品牌寿命。基层台要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台里品牌的经营工作,具体包括品牌开发、品牌注册、品牌运营、品牌维护和品牌保护等工作。通过开展节目和活动的品牌经营,逐渐完成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最终实现品牌建设的目标。
总之,品牌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工作,对推动基层台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基层台必须在充分认识品牌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入手,大力创造品牌、培育品牌、维护和建设品牌,最终形成具有本台特色的品牌体系,以发挥品牌的作用,推动电视事业和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丽玲,王克.电视频道的品牌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谭红亮.浅谈县级电视台品牌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2).
[3] 崔光烨.电视频道品牌建设的思考[J].北方传媒研究,2015(4).
[4] 赵春华.县级电视台要着力打造品牌栏目[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
一、*土地市场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断深化,如何盘活土地,抓好土地储备交易工作成为经营城市的一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旧城、开发新城工作中,为实现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在完善土地储备交易制度方面结合县情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成立机构建章立制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产生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调控土地二级市场的内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县城镇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城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建设资金短缺,过去长期实行无偿、无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进行转让,非法入市现象严重,应征土地出让金随意减免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大量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政府难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也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床。针对这一情况,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15号)和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39号令)等文件精神,依法规范土地市场,确保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20*年8月,我县成立了土地储备交易中心,隶属*县国土资源局,定编5人,主要从事土地征收征用、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等工作。
确定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是接受县政府委托实施国有土地资本运营工作的法定机构,代表县政府对城镇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征收、储备、经营和管理,做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县国有土地收储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县国有土地收储运营程序》和《*县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为规范有序地实施土地储备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场,优化土地储备交易环境
20*年2月20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下发相关通知,针对一些地方土地管理松驰,制度不健全,土地市场混乱问题,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为优化土地储备交易环境,我县以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为契机,抓好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促进土地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确划拨供地范围,切实抓好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自20*年以来,我县就完善土地储备交易机制,加大土地市场配置力度,连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结合我县实际,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出让的土地管理“五统一”的原则;根据土地市场的变化,及时修改我县的城镇规划区基准地价,并就土地储备范围、土地储备工作程序、储备土地的处置程序等内容进一步明细化、规范化;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城镇规划区内土地管理的通告》、《关于加强土地市场秩序管理、严禁非法买卖土地*转让土地的通告》,坚决冻结县城区内建设用地的供应和审批,查处非法买卖、转让土地。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搞好土地收购储备和规范土地市场提供了法律法规支持。
(三)多形式并举,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
为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县在宣传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气,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土地国情、国策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采用书写张贴悬挂标语、出动宣传车、利用网络、广播电视、举办专栏板报、演讲比赛、印发资料、召开座谈会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每年开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传活动,使全县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我县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以此增强土地忧患意识,全面提高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觉性。这样,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更加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也为我县推进土地储备工交易工作和规范土地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认真履行职责,实施土地交易“阳光工程”
招拍挂出让国有建设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39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公开土地出让的方式。法律规定,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拍挂”。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着力于挂牌出让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阳光工程”。全县经营性用地挂牌出让一律实行市场化运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并通过《中国土地网》、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张贴公告等形式对外公告,实施阳光交易。参加竞买土地者有县内、县外,州内、州外,也有省内、省外的投资商、开发商。每宗地挂牌出让公告期满后,有两家以上要求现场竞价,均由县政府牵头组织新区建设指挥部、国土资源、建设、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联合举行现场竞价会,在媒体上交易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储备交易中心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规定对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征用、储备、经营和管理,依法按程序对全县经营性用地实施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自土地储备交易成立至今的5、6年时间,*县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在*县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以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合理流转土地资源为工作出发点,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2.4840公顷,其中划拨21.39公顷,出让11.0940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5*4.2625万元,为*县城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解决了72个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单位的办公用地问题,为*县城特别是县城新区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土地市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土地市场建设正处于发育起步阶段,经过五年多的培育和规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出让供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供地的比例还有待提高。由于行政行为和部门利益驱动,在发展经济、企业改制和招商引资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够规范,低价出让、甚至减免出让金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土地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还有待加强。土地市场发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但社会上部分人员国土资源政策、法律意识淡薄,违法占地、随意占用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少数开发商与乡(镇)、村违法私自签订用地协议圈占土地搞建设,多头分散供地久治不绝,影响了政府对土地供应宏观调控的实施和耕地保护。
三是由于我县是一个较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年供地量不大,竞争力不强,加上收购土地的资金无来源,财政提供不了专项周转金,银行贷款困难,造成收储资金无着落,从客观上给土地“招拍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为比较突出,少数单位和个人为逃避税费,不依法申报办理变更手续,部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原划拨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造成土地交易市场混乱。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国土部门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诸多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建设项目用地选址随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选址,在项目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往往实行规划跟着项目走,随意调整规划。多数情况下,用地单位或个人忽视城市规划,认为只要获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设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不严格执行供地过程中的规划设计要求;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不够,宗地管理无法实现,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的职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统一供地,多头供地现象依然存在,使“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三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土地政策、法律法规意识不强,违法占地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乡镇过分强调发展经济,随意提供工业用地,只顾当前利益,不顾长远计划。为引进资金,兴办企业,一味迁就企业不合理要求,以牺牲土地和农民利益为代价,不要求企业主严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续,造成农村土地市场混乱。四是缺乏土地储备资金,从而对老城区企业改制、划拨用地改变用途等国有土地管理的难度加大,无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征收的土地出让金未按上级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应对上级检查时捉襟见肘。
三、解决*土地市场建设问题的对策措施
规范土地市场就是政府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国有土地,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资产,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行为,它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我县土地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从发展和规范土地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大力宣传规范土地市场、实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开供应制度。建立土地市场集中统一供应制度,国有土地招标、拍卖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进土地“招拍挂”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关协作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土地招拍挂工作中的问题,完成供地前期规划、供地后期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验收工作;建立统一协作关系,共同促进和培育规范的土地市场。
[关键词] 报业集团;成本管理;县市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14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6- 0018- 02
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为传媒行业提供了更大量更便捷的传播方式,诸如电子出版、网络阅读、视频等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报业集团的发行量以及广告业务量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分摊成本的增大,企业运营困难的增加,使报业集团面对着效益下滑、运营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加强成本管理成为报业集团今后经营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对于县市报业集团的成本管理则更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作用。
1 报业集团成本管理概述
进行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要求将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进行预测、决策、核算、分析、控制、考核等的科学管理工作,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成本管理组织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与组织关系的确定,协调报业集团各部门各成员的工作,保证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报业集团包括编采、印刷、广告、发行等各个部门的工作。目前报业集团所普遍建立和实行的为集团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这一体制下报业集团应该在董事会中设立一成本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进行对报业集团整个生产经营流程的具体的规划,财会统计部门担负起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和统一核算的具体的成本管理工作,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
2 县市报业集团进行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2.1 报业集团化的必然要求
由于传媒业所具有的意识形态上的特殊性,国家和政府在政策上提供支持,为其发展指出宏观方向。报业集团的发展要求在传媒数量上能够形成集团化,在体制上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在报业集团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生存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成本管理的加强是报业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成本管理的推行能够为企业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明确的方向,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经营过程中的业务活动消耗和构成,能够为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控制体系起到促进作用。县市报业集团经营的自主性较强,因此在控制支出、降低消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上都需要成本管理的加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有利于财务的监督与控制。
3 县市报业集团报业成本管理现状
3.1 基础运营工作的成本管理落后
县市报业集团的成本管理在基础运营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对其取得收益实现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①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存在透明度低的现象。物资采购的暗箱操作是导致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②采编成本管理的共享程度低。实行各个媒体分开进行独自采编,在不能进行资源有效共享的情况下,就使报业集团的采编成本加大。③报纸印刷中的浪费现象严重。在报业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用料的标准未得到统一的确认,导致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经常出现白破和黑破,使大量废报出现。④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有待提高。报业集团的重点工作在于发行,发行成本过高,发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激增了读者投诉现象,同时使报社的信誉下降,使征订工作的困难加剧。
3.2 成本管理制度缺乏规范
我国的县市报业集团职工的编制大部分为事业单位,只有小部分的合同制员工,报业集团的运营中缺乏竞争机制,消费性支出的增长过快,工资总额的预算处于失控状态,人员的成本控制困难。各项费用没有明确的标准制度给予规范,导致了制度上的缺失,影响了成本控制。
3.3 广告业务管理的约束力低下
我国的绝大多数报纸的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70%左右,但广告收支的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报社广告的经营人员扩大广告来源的手段不正当,降低费的标准,使报业集团的利益受到损坏,同时扰乱了广告市场的正常秩序。②运用分期收款的方法争取客户,管理不当导致现金运转的承受能力降低,挂账损失得不到及时处理。③报业集团的广告收入中的坏账损失现象严重,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3.4 设备利用率与投资回报率低
县市报业集团大多存在设备生产任务不足、设备的利用率低、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等问题,报业集团的资产重置一般会导致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闲置甚至浪费。为了适应当前的科技发展以及阅读方式变化的新趋势,一些报业集团为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除了运用传统的印刷方式还进行了电子阅读器等方式的开发,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不成熟,可操作性相对较差,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效果。
4 县市报业集团成本管理策略
4.1 进行战略管理成本理念的引入
战略管理成本根据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从报业集团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进行集团内部的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报业价值链分析,以此了解全局,关注成本战略的空间、过程和业绩,并且将成本信息贯穿到整个管理的循环过程中,寻求长期的竞争优势。
4.2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
报业集团应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强调整体战略布局,制定各项费用开支的标准与细则,制定预算管理机制,规定成本费用的结余超支的奖惩办法,完善经济责任制,将成本与个人利益相联系,建立和健全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便成本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单位各部门预算奠定基础,还能够控制费用的开支水平,监督集团的财务状况,有效减少损失和浪费。同时,充分利用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以及定额、预算等与实际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成因,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
4.3 加强预算与成本控制
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有利于决策的领导确定可行目标,协调组织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并且能够有效激励员工。报业集团的主要预算工作是发行的费用预算,要充分考虑到运输费用的变化以及促销费用的回报率,对于偏差要认真进行原因的分析,并提出方法建议,切实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4.4 加强资金成本的管理
报业集团需要组建内部资金市场,做好资金的调剂工作,并且更好地承担流动性风险以及市场风险。资本运作中集团内部资金融资与外部扩张,都需要进行各个环节的整合,在服从市场规律的同时也要遵循报业发展的制度及政策要求,维护本行业的公正与独立。
4.5 探求产品创新成本的优化
充分发挥和利用科学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例如各种财务软件、ERP管理系统等提高报业集团现代化的管理进程,并实现对成本管理的监控分析。与此同时报业集团的产品创新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报纸版面的创新、发行模式的改革、广告手段的改变来进行报业结构的优化,实现集团产品创新成本的合理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2][美]罗伯特·G·皮卡德,杰弗里·H·布罗迪.美国报纸产业[M].周黎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彭韶兵.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当前,国内电信运营商对自营厅的管理仍执行分散化、属地化管理的模式,该模式存在管理层级多、效率低、多头管理和营销服务协同不足、集中化支撑手段和管理机制欠缺等问题,不能适应以终端和产品销售为核心的运营管理模式要求,制约了自营厅销售能力和经营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通过管理集中化提升自营厅专业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促进渠道体系向终端销售、流量经营和存量保有转型就成为运营商在3G市场下掌控竞争主动权的有效手段。
国内运营商对自营厅集中化管理的探索。2012年,中国移动在广东省东莞试点自营厅集中化管理;2013年初又选取北京、安徽合肥、江苏南京、浙江杭州、福建福州、河南郑州、云南昆明、湖北武汉作为试点:近期又将范围扩展到全国省会级城市。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在部分省市摸索自营厅集中化管理。
运营商实施自营集中化管理的思路
“管理集中化、运营专业化、机制市场化、组织扁平化、流程标准化”是运营商推进自营厅集中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法则。
按集中化管理要求,运营商要调整现有自营厅由区县属地化、分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地市为中心的自营厅集中运营管理体系,并成立专门的运营管理团队,直接负责自营厅的建设和日常运营管理,减少管理层级,优化人员结构,在统一的IT信息系统上,理顺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支撑存量经营、流量经营和终端营销。
为稳步推进,运营商要以试点探索的方式,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集中化阶段推进目标,建议以“先试点,后全面”、“先市区,后区县”、“先集中管事,后集中管人”、“省市公司集中系统支撑,地市公司集中厅店运营”的模式分步实现自营厅集中化管理,搭建省市一地市的自营厅两级管理架构和运营体系。
自营厅集中化管理推进组织保障。自营厅集中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运营商内部多个部门。集中化是对各部门自营厅管理职能的整合,是归口的集中管理。
为有效推进自营厅集中化管理,运营商要在省、地市两级成立集中化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组,统一领导和组织集中化管理工作。由工作组研究、制定自营厅集中化运营工作方案,梳理集中化管理运营各项制度和流程,并解决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明确自营厅集中化管理推进相关部门职责。自营厅集中化管理的推进涉及运营商内部多个部门,要由现行的自营厅管理部门(市场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
自营厅集中化管理推进措施
按自营厅集中化管理的内在要求,运营商要着重从组织架构优化、运营体系构建和支撑系统完善等三个方面加以推进。
成立专业机构。扁平化的组织机构是自营厅集中化管理的前提。各运营商要在试点地市成立自营厅运营管理中心,对自营厅进行集中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厅店建设、营销、宣传、稽核、考核等。
在自营厅运营管理中心下设置建设运营、营销管理、综合管理支撑等班组,班组内设置厅店建设管理、厅店运营分析管理、厅店营销督导与执行、厅店宣传督导与执行、厅店业务稽核管理、厅店人员培训、综合事务管理等岗位,各岗位所需人员由地市公司根据集中管理的自营厅数量、管理服务半径等核算并配备,所需人员从区县渠道管理员、自营厅中选拔。
职能划分及工作协同
自营厅运营管理中心职能。自营厅运营管理中心主要承载大众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职能,承担自营厅业务发展类指标,负责各厅店业务发展指标的分解、下达、考核,并加强指标的“整合-分解-评估-优化”的闭环管理。
区/县分公司职能。区县分公司的定位由原来的自营厅属地管理和营销执行职能,转变为聚焦于政企市场、家庭市场、中高端客户保有、流动市场、校园市场等的综合营销,不再负责自营厅的运营管理工作。
自营厅职能。自营厅承载的指标主要围绕终端销售、个人/集团高价值业务办理、流量、数据业务销售、客户发展等。
协同职能。为保证自营厅集中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运营效率,要明确自营厅运营管理中心、区县分公司、自营厅协同职能。
优化制度流程,构建集中化管理运营体系
营销管理集中化。推动营销政策及活动在自营厅的落地执行,并对执行过程、进度、结果及时进行跟踪;组织和实施对自营厅日常业务、营销活动的培训,统一业务、营销口径。
宣传管理集中化。管理营业厅内宣传物料的上下架、摆放、张贴、播放;管理营业厅内终端及水牌的布放、陈列;整合厅内宣传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自营厅宣传作用。
建设改造集中化。改变自营厅由区县分散选址、建设的模式,由地市集中规划自营厅布局,实地选点,统一建设、改造,执行统一的Ⅵ标准,保持内外形象的一致性。
稽核集中化。在地市层面组建专职团队,负责除营收稽核外的业务统计和稽核集中化管理,营业厅内不设专职稽核人员。营业厅进行一级稽核,主要对单据进行自查;区县不进行二级稽核,营业厅在完成一级稽核后,相关业务单据即收回至地市进行二级稽核。
物流配送集中化。强化物流支撑,实现对自营斤的卡品、终端、促销品、宣传物料、家具、设备等各类物资、物品的集中配送和调配。
投诉处理集中化。建立投诉集中处理机制,营业厅不再设专门的投诉处理专区和专职的投诉处理人员,对到厅投诉客户遵循“首问负责制原则”和“快速响应原则”,厅内产生的投诉由自营厅负责处理,非厅内原因产生的投诉,提交后台集中处理。
人员管理集中化。对自营厅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包括人员的调用、加班、考勤、绩效考核、量化薪酬等。
要统筹管理自营厅,打破厅店壁垒,建立集中化的动态大排班机制,将小厅并入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的大厅进行管理,实行“1+N”模式大店长负责制(一个店长管理几个营业厅),缩减店长及值班经理等营业厅管理岗位,补充一线营业编制,节约人力资源,提升人员使用效率。
考核集中化。自营厅运营管理中心承担相应的业务发展和自营厅考核指标,并围绕TD终端销售、存量维稳、新增客户、流量营销等维度来统一自营厅考核办法,负责到厅的指标分解、下达、考核,并加强指标的“整合一分解一评估一优化”的闭环管理。
资源管理集中化。归口和集中管理自营厅各类家具、设备的配置等,规范配置标准;集中管理和科学投放卡品、终端、促销品、宣传物料等各类营销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培训集中化。根据市场发展和营销重点,集中制定培训计划,提出课件开发和培训需求,梳理标准化销售流程,统一组织业务、能力素质、营销服务培训。
搭建集中化支撑系统
系统支撑是运营商实现自营厅集中化管理的基础,应重点从提升系统支撑能力、优化销售运营、强化基础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支撑。
优化现有系统和流程,支撑地市集中化运营管理模式。对自营厅各系统或平台等进行改造,支撑组织架构调整和流程精简,实现数据到厅。
加快无纸化系统及电子化稽核手段建设,支撑后台管理集中化。加快无纸化系统建设,扩大无纸化系统厅店使用范围,提高前台受理效率,降低后台业务统计稽核工作量,利用电子化稽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多媒体联播系统应用,提升宣传集中化管理能力。扩大多媒体联播系统厅店的覆盖,建立省-地市-区县-营业厅的四级播控机制,实现对自营厅宣传的集中管控,提升自营厅传播能力和效率。
建立量化薪酬系统,支撑量化工作落地。建立量化薪酬系统,支撑量化规则的配置、量酬计算、量酬查询展现,在地市层面实现自营厅量化绩效薪酬的集中化管理。
实现基于营业厅的数据分析和监控。进一步支撑系统数据统计能力,实现基于营业厅的数据统计、指标展现和指标预警监控。
提升信息化办公支撑能力。实现营业厅员工交流、在线培训、视频会议、远程考试、文件传输、信息收集等功能,实现日常管理流程的电子化。
关键词:国有公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D4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共交通是具有社会公益性的运输企业, 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它一方面促进着地方经济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渠道。因此, 在新的历史时期, 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公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公交企业队伍建设,适应企业革新进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企业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形势,传统方式逐渐被打破,这给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冲击和挑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推动公交企业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应该在思想上正视这些冲击,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企业革新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公交企业中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态比较复杂,不能准确找到工作的落脚点,思想比较迷茫,并且由于企业核心价值追求的不断变化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功利化,从而业务人员减少,并且在公交企业以及单位中存在重生产、轻政工的现象,以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处理企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因此,在公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使得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这是促成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优势。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无所作为,而是必不可少、大有可为;越是企业改章建制,越是员工心态复杂,越是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就越需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以,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
二、加强公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 首先应该树立为员工服务的理念,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平等的身份、平和的口气与企业员工进行交心知心,将心比心,把呆板的说教变成生动丰富的引导和感化, 以达到思想上的相互信任,情感上的相互理解,建立亲和的零距离联系,在企业内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 满足职工的精神生活需要;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是将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要从小事入手,关心员工的生活不足、工作不足以及遇到的实际困难,并且时刻牢固树立“员工利益无小事”的服务理念,使企业真正成为员工心中温暖的家园, 从而推动公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地发展。公交企业文化内涵丰富,既融入了企业管理内容,又涵盖了惠及民生的重要理念,特点较为突出,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两个特点。公交企业的服务对象是百姓,在生产运营中充分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企业文化的显著特性。在车厢内安装车载电视、放爱心座垫,依托信息技术力量扩大、延伸服务项目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人文理念。企业文化可以渗透到运营的各个环节,因此对员工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不可低估的, 它可以把员工的兴趣、目的、需求和岗位责任统一起来,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规范员工的行为,凝聚员工思想,打造企业精品线路,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公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策略的革新,提高全员整体素质
人心是企业的“根基”,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温暖人,才能激励人;只有凝聚人,才能振奋人。在当前客运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公交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对经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给职工的生活、工作和精神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加之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复杂性,所以职工较过去更加需要真情呵护和关怀。如炎炎夏日里为一线职工递上一杯绿豆汤、一个冰块,职工生日里送一个蛋糕道一声祝福,职工生活中有了困难上门慰问、救济帮助,虽然事情不是很大,却能拉近干群关系,让职工感到温暖,职工会自觉把心和企业真正连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其次,公交企业具有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地点分散、人员不集中、时间难统一等实际特点,要改变以往单纯的场地式教育方式,以灵活、创新、激励等原则, 既考虑到培训教育的“点”, 又要兼顾思想政治工作的“面”,通过聘请交通警察授课、新闻媒体、社会监督员的信息反馈、典型代表赴外地考察、劳动竞赛、岗位练兵等多种交流方式,及时了解乘客的意见和建议,寻找工作差距,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激情和智慧,进一步完善运营管理体系,提高员工对教育培训的兴趣,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对服务工作的认知度、乘客的满意度。
四、要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任何一个行业和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都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 不要唱高调和搞形式主义, 否则, 就是纸上谈兵, 徒劳无功。作为公交企业,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紧扣企业特点。一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人和教育人, 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公交优先发展的方向, 正确认识公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正确认识企业的美好未来, 培养职工热爱公交事业, 乐于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要紧紧围绕公交企业在新时期的任务和发展目标, 用企业文化凝聚人心, 用奋斗目标激励人心, 用发展成就鼓舞人心, 用良好氛围稳定人心, 动员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创一流公交而努力奋斗。
五、要抓住企业重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重点, 公交企业要紧紧围绕营运生产这个中心, 把提升安全服务的全过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把营运生产中的难关做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 把营运生产中出现的思想和认识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课题, 把营运生产中发生的矛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要根据营运生产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目标, 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春季的“春花杯”、夏季的“战高温”、生产旺季的“抓安全促服务”、奥运期间的“保安全迎奥运”等劳动竞赛, 让职工根据季节和社会形势及时掌握工作重点, 积极投入到公司的营运生产工作中; 二要落实责任目标。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其转化为生产力, 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了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 全面推行政工责任目标, 可将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分解, 明确目标、工作内容和职责, 规范和建立各项工作机制, 使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走上目标管理和程序控制、责任考核以及持久长效的轨道; 三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以人为本,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 也要突出实效性, 讲效益, 要注重渗透性,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深处细处, 做到广大职工的心坎上。在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的新形势下, 要教育职工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公交优先、我必优秀”的理念, 把安全、服务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各级管理干部要关心职工, 切实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怀。
参考文献:
[1] 江丽君.创新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J]. 改革与开放. 2011(12)
重抓主业,增长稳健
将“创新与发展”作为贯穿2006年集团整个经营工作的重要理念,重抓主业经营,创新主业经济,围绕主业业务,积极拓展多元业务,努力实现规模数量型向集约质量型增长转变。
1. 广告收入保持高位增长。《浙江日报》广告收入第三年超过1 亿元;《钱江晚报》广告收入创历史纪录,同比增长8.2%;《今日早报》广告收入8960万元,同比增长8.7%;九家县市报广告收入同比增加1035余万元;其他报刊广告收入也稳中有升。
2. 优化结构取得初步成效。浙报增刊《楼市周刊》和《生活周刊》,培育新的增长点。晚报优化广告结构,主动削减医疗广告1000多万元,品牌广告增加2000多万元。早报创新推出“超级团购”、“超级套餐”,有效整合广告、发行和采编资源。老年报广告结构转型也取得明显成效。
3. 发行质量、数量继续提升。浙报在完善“私订公助进家庭”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财政划拨、集订分送”的新办法,新年度发行进度加快,质量提高,数量稳定在42.5万份,继续居全国省级党报第二位;按照省委宣传部的要求,集团向丽水、衢州两市欠发达的乡镇、村赠阅2007年度《浙江日报》4084份。晚报今年发行量增幅达到8.4%,继续保持全省发行龙头地位;早报今年调整发行结构,进一步扩大区域覆盖率,杭州地区发行量新增30%;县市报和专业报刊发行量稳中有升。
4. 主业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投资10亿的省重点工程集团新采编大楼和新印发基地分别于去年8月和今年初奠基动工,进度、质量、安全工作总体良好,引进的德国高宝世界顶级设备创下国际市场供货最低价。集团浙南(温州)印务产业基地,也已启动建设。一个以杭州新印发基地为龙头,控股宁波、金华、温州印务公司的浙江报业印务集团,将打造成功。
2006年,集团年创利1000万元以上的盈利点已达7个,其中1亿以上盈利点1个。
到2006年底,仅三年时间,集团对9家县市报的4000余万元投资已回收。
经营创新,成效显著
集团“一媒体一公司”的体制,激发了各媒体(公司)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钱江晚报》将2006年作为“品牌建设年”,坚持品牌经营,首创了份额监测和份额考核办法,推行业务员品牌经理制,提出了品牌分组管理模式,深挖客户、细分市场;2006年推出的以“蜂巢活动”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实现了采编经营有效互动,经营业绩创造了历史新高。《今日早报》利用“一媒体一公司”的体制优势,整合广告资源、版面采编资源和读者资源,推出了“超级团购”;与省内15家报纸组成“超级媒体”,推出房产超级套餐特刊,实现“合纵联横”,借势发展。
在“一媒体一公司”体制基础上,集团加强宏观管理,出台了母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印刷工价指导意见,县市报异地资金统一管理,协调集团内部发行人员奖励政策及收入待遇,联手向广告商推荐各媒体广告,组织县市报广告、发行业务专题研讨会,在集团层面多次举办媒体发展趋势、公司法律事务、广告创新等专题讲座等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规范母子公司体制。
战略投资,喜见成果
去年,集团抓住国内资本市场恢复性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探索,稳健经营,多元发展形成鲜明特色。新干线投资公司和集团资金结算中心通过资本运营,收益比上年大幅增长。2006年,新干线投资公司为集团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万元,同比增长80%,公司本级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同比增长167%,两大指标均创投资公司成立以来新高。资金结算中心通过资金运作,实现利润1908万元,业绩创历史新高。
一是短期投资收益稳健。2006年在集团资金投入规模大幅压缩的前提下,证券投资实现收益近600万元。
二是报业绿城合作项目开发进展顺利。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股权投资快速增值。
四是房地产项目开发、销售势头良好。
三力建设,有序推进
2006年,是集团从“管理集团化、经营企业化、发展多元化”的“三化”建设,到以“竞争力、驱动力、控制力”为核心的“三力”建设的转变年。
竞争力建设方面,集团正式启动了竞争力项目,制订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竞争力建设纲要》,确立了集团竞争力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责任主体,积极组织实施。集团传媒研究中心负责研究由社会调查机构提供的三张报纸读者调查报告;集团事业发展部负责对各媒体经营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与调研,通过媒体经营分析指标体系,形成集团媒体竞争力经济分析报告,提供经营管理的分析与建议。
在驱动力建设方面,集团启动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工作,将党管媒体和法人治理更加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两分开”,确保出版主业不受经营风险影响,通过加快报业经济发展,壮大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集团的整体实力。目前,这项工作正待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批准实施。
此外,集团经营考核激励制度不断推进和完善,已经在多家公司经营班子中实行年薪制,各公司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和薪酬制度不断完善。
在控制力建设方面,集团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和监察审计工作,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去年内部审计工作全面展开,完成了对25个单位的内部审计,实现了两年一轮的计划目标。
如果说,2006年是浙报集团的创新年,那么“和谐发展”将成为2007年集团经营管理工作的关键词。这一年集团经营的总目标是:在2006年创下的历史高位上实现稳中有升。着重从稳定、合作、协调三个方面入手,将经营管理工作提升到新的层次,使2007年真正成为集团经营管理的“和谐发展年”。
1. 稳定
2007年首先应当确保各项经营业务的平稳发展,避免大起大落。
2. 合作
三度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财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平坦的世界》中提出:最好的公司是善于合作的公司,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不管是公司内部还是公司之间的合作。发展需要善于利用所有促进合作的工具,这也是媒体集团的优势。在与战略伙伴的合作上,集团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我们与浙江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大立科技公司、杭化院公司的合作一直“顺风顺水”,真正实现了合作的双赢。钱江报刊发行公司推出了以“钱江发行”为域名的公司网站,与“商盟网络”合作,推出杭州市便民服务,通过96345呼叫中心,面向社区开展物流配送,也是一种合作尝试。集团内部各媒体之间,各公司之间也需要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比如今年开始的《乐清日报》与集团公司下属的新锐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广告经营上的合作,就是很好的开端。今年1-2月,《乐清日报》广告营业额已达460万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今后要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推进经营合作。另外,还要学会与客户合作,与读者、广告商密切联系,比如已经在做的读者团购、评报等形式,就是与我们的客户开展良性合作的体现。
3. 协调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当前世界所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根源在于现代化过程的非同步性所导致的“速度冲突”,即各个领域或部门变革的速度存在巨大差别。
协调发展各种关系,对于一个社会组织的和谐发展也同样重要。为此,我们着重要处理好五个和谐:主业与副业的和谐、质量与数量的和谐、母子公司及子公司与子公司的和谐、传统媒体与新技术的和谐、业务发展与企业素质的和谐。
主业与副业和谐
―实现协调稳健发展
根据管理学的成功经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必须遵循从先集中发展核心产品,再到发展相关产品,最后到发展不相关产品的分阶段实施的原则。警惕盲目发展,陷入多元经营过散过滥的陷阱。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每日新闻》为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一度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子公司超过100家。但由于摊子铺得太大,经营效率不高,最终出现巨额赤字,副业反过来拖累主业。
2006年集团主业实现利润总额18030万元,增幅达20.68%;其他经营单位实现利润总额4137万元,增长85.89%。无论是主业还是副业,都获得了稳健增长。由于两者发展得当,主业和副业处于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之中。
2007年我们要继续在主业与副业的和谐发展上下功夫。要舍得在主业经营和支撑主业经营的项目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比如:发行零售的投入,发行网点的投入等。集团今年要研发的“多媒体广告系统”,也是为了扩大纸质媒体广告的影响力,通过“报网互动”,为做大广告主业服务。在多元业务上,加大对拟上市公司项目的调研和储备,力争今年再投资参与一两个拟上市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明年完成上市,为集团增强持续发展的后劲。
质量与数量和谐
―实现精准有序发展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限选择的时代,几乎所有的市场都呈现这样的趋势:商品种类变得越来越多,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热门。所有非热门可以聚合成一个同热门市场一样大(甚至更大)的市场。报业集团是媒体产品的制造商,在突破供需瓶颈之后的丰饶市场来临时,如何优化自己的产品结构,打好“组合拳”,是媒体产品能否顺利到达受众市场的重要因素。
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是近年来最广受认同的商业理念之一。
长尾理论认为,商业的未来是,卖出更多品种的东西,每种销量却相对较少。企业要么创造超级热门产品,要么以品种多样领先,中间路线是条死胡同。在丰饶市场长尾世界里生存的可能策略有三种:一是往长尾处发展,提供更多种类的商品;二是避免成为位于中间的种类;三是建立产品金字塔结构。
长尾理论对我们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对我们拓展广告、发行、印刷业务等,都会带来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媒体产品必须优化结构。既要打造几个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高的热门大众媒体,也要在有关细分市场中培育有成长性的分众媒体。从目前集团的媒体看,数量上已拥有20个媒体。主要报纸虽然在广泛区域内获得较大份额,但在小区域中存在相对弱势倾向。这样的结构在丰饶市场上抗风险能力不高,容易造成“中间的陷落”。
启示之二:广告经营必须形成行业合理布局。从媒体影响力的实际出发,既要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拳头产品、当家产品,也要努力将触角拓展到各个行业,寻求广告布局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举一个凤凰卫视的例子。从覆盖的绝对量来看,凤凰卫视不足央视的1/12。但它却覆盖了最具有购买力的区域,针对的人群是比较高素质、高收入,比较活跃的人群。凤凰卫视的节目也体现了这种高素质。所以虽然它在(覆盖)总量上不及央视的1/12,但它的广告已经相当于央视的1/8。业内以及广告商已普遍把凤凰卫视认为是一个强势媒体。
这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即在细分区域内占据强势地位,实现精准营销,也同样会给经营带来质的提升。
启示之三:发行必须追求有效性。为什么零售一份报纸的影响力要远大于一份集订的报纸?为什么强调党报要进民营企业?等等,都是这个道理。《城市假日》对原来20多万份发行量进行大大压缩,也正是有效发行的验证。
启示之四:经营的其他领域也要受长尾理论的启发。既要形成有特色的拳头产品,又要进行多样化产品的组合、开发和储备,作为培育未来业务、开拓经营蓝海的基础。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和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我们要对子公司梳理一下,调整、充实、加强董事会建设,健全董事会制度,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进一步界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权责,逐步建立起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
再就是要进一步规范母子公司体制。母公司的功能主要是战略管理、资本运作、结构调整、财务控制和风险防范,要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充分履行对子公司和参股企业的出资人职责,并按照国有股比例,享有重大决策、资产收益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应该看到,子公司和参股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集团公司对它们不能象行政主管部门那样管得过死,但也不能放任自流。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和谐
―实现创新融合发展
数字媒体,战略、业务模式和技术,三者缺一,新闻媒体的网上业务都可能不会取得成功,因此,媒体只把内容搬到网上是远远不够的。
纽约时报网站在初期也是简单把内容放在网上,成为一个巨大的成本中心。近年,他们上马了一系列数字媒体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采用数字内容管理技术,报纸出版商在多个平台上将自己的内容提供给不同层面的读者,也就是说设立多种适合市场需求的发行渠道,吸引新一代的读者和阅读群体,目前他们在互联网上的读者数目是他们平面媒体用户的十倍。纽约时报又将这些客户的情况建立到自己的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中来,对不同客户进行分析,做定制化管理,给他们不同的定制化信息,包括文章和研讨会,现在这家报纸的网上业务已经开始盈利了。
2001年,日经新闻社创办了新型报纸的新闻系统,采纳了基于XML的电子阅览室解决方案,2002年,这间电子阅览室已经创收5250万美元。受到盈利的鼓舞,如今日本已经有20多家跨国出版集团和本地出版商采用了电子阅览室技术。
集团作为“国家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的首批加盟单位,正在积极推进报纸的数字化建设工作,依托传统报业优势资源,融合新技术,实践“数字报业战略”,开创“数字蓝海”,目前已基本形成多点突破、逐步推进的报业数字化建设格局。最近,集团党委已批准实施《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数字化建设实验计划》。
业务发展与企业素质和谐
―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著名管理专家余世维认为,团队就像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9,而看不到的则占8/9。对企业来说,外边的1/9是其愿景、目标和策略,下面的8/9则是由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学习和员工共识等诸方面形成的企业基石。
1. 提升研发诊断能力
集团在2007年将进一步深化媒体竞争力经济分析工作。自去年开始,集团启动媒体竞争力项目以来,事业发展部拟定了媒体竞争力经济分析指标体系,分为党报、都市报、县市报和专业类报刊及周报等四个序列,经由各媒体自身测评,再进行综合分析,提供调研报告和分析建议。这一指标体系相当于一份对各媒体自身经济运营状况的体检表,不仅是集团媒体竞争力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集团从面上掌握各媒体经营状况,也是促进各媒体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自身、发现问题及至改进问题的自查体系,对经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媒体经营分析指标体系》出台后,这项工作要进入实质性动作,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2. 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加强管理是防范风险的根本。搞好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制度到位。一是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和委派会计的基础上,适应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新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财务制度建设。二是加强投资管理,规定对外投资与项目投资需具备的条件、可行性研究论证程序、决策程序等。三是严格财产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建立事业、企业财产管理制度,严格各项财产的采购、报废、转让等审批权限和程序。四是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3. 培育文化能力
媒体文化至少可分为核心层和层。核心层是指媒体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以及凝结到品牌中的精神力量,只有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层是员工的行为模式,员工的行为模式是媒体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品牌力量的外在体现。
对媒体来说,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管理哲学、价值观念、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等之外,社会责任也应当成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一定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同时,在工作中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规范、守法经营。(作者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总经理)
关键词 教育期刊 长效机制 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 A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Ddevelopment Strategy ----"Today's Education" for Example
Gao Jingbo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
Abstract the current education journals faced with the highlight the plight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oday's Education" for the cas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journals long-term mechanism, and education journals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age to think.
Key words journal of educationlong-term mechanismstrategic thinking
一、教育期刊发展现状
教育期刊,是一种以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要使命的教育专业传媒,富有鲜明的教育主导性、鲜明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行业依赖性,发挥着与其他报刊不同的特殊责任和传播功能。2003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促使教育期刊生态发生显著变化,过去单一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模式逐渐分化为三种类型:一是仍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的报刊,它主要集中在各省市教育报刊社(期刊社),二是由党报党刊主办的教育报刊,三是从属于各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育类报刊。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市)都成立了教育报刊社或期刊社,承担着指导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引导职能。从覆盖面来看,涉及全国100多万所学校的1000多万教师,再加上教育研究部门、行政部门和学生,共2亿多教育人口。从发行量看,目前全国公开出版的9400多种杂志中,49%是教育类杂志,每年全国杂志总印数的40%以上是教育类期刊。①各教育期刊通过不懈的自身建设,已具备了超常规发展的条件:逐步健全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期刊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国期刊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教育媒体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之时,数字化浪潮已然兴起,网络成为城市主流传媒,平面媒体的生存空间日益压缩,期刊读者市场占有率20年来并没有增加,全国期刊每年总印数始终没有突破30亿册,每年人均不到3册,是美国人均的1/10,日本的1/13,期刊拥有的日均读者占居民总数的19.5%,教育期刊的受众数量流失严重,②面临着明显的发展困境:
1. 体制困境
部分报刊社领导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没有明确的独立的法人地位,党政主管部门在如何运用行政推动与市场整合相结合的手段显得缺乏经验和成效,没有发挥引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极大地制约了教育期刊实现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发展。
2. 同质化竞争困境
作为小众媒体教育期刊长期缺乏传媒战略规划,办刊理念、定位、操作手法都有相当程度的同质化倾向,恶劣争夺受众,致使传播资源重复浪费现象严重。
3.低市场化发行困境
长期以来,教育期刊发行数量高而市场化程度低,发行渠道强而抗风险能力弱。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修订《义务教育法》、严惩商业行贿,共同催生了2005年开始显现的“收费断源、渠道断流、工作断线”的严峻现实,教育期刊惯有的发行机制面临洗牌,传统经营模式遭遇瓶颈,发行方式面临拐点。
《今日教育》创办于2001年,原为重庆市教委机关刊物。2003年,由原重庆市教委主管主办划转到重庆出版社主管、主办,并委托重庆市教科院承办,《今日教育》(半月刊)是上半月刊为教师版,下半月刊为学生版,读者群为广大中小幼教师、基础教育工作者及小学3-6年级学生。成为重庆市教育系统内基础教育界惟一公开发行的综合类教育刊物。笔者以其为个案,探讨分析新形势下教育期刊的长效发展机制,并对未来该类期刊的战略发展简要提出一些思考。
二、教育期刊长效发展机制
1.期刊定位机制
期刊定位,指期刊经营者根据读者的需求及竞争者在市场上的情况,对期刊的经营、服务确立目标,塑造形象,并把这种形象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了解、认知,从而确立期刊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期刊定位机制应包括明确的定位目标,详细的定位阐述,实效的定位效果。
从受众看,《今日教育》覆盖了目前全国教育类媒体的两大读者类群,即针对教师和针对学生;从内容上看,《今日教育》则属于教育综合类刊物。在进行定位时,一方面了解竞争者,以及其他省市地方教育杂志的特色优势及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同时制作大量读者问卷和专家问卷研究读者对该类刊物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包括对实物属性的要求和心理上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实力,做出科学的定位:认为重庆市教育界(尤其是基础教育界)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情感上需要的是有一本真正属于教育阵地的“品牌”教育杂志,最终把《今日教育》定位为“一本基础教育的主流杂志”,为此,要实现由过去一本普通的教育教学期刊,转变为重庆教育“第一刊”,成为重庆教育主流宣传阵地。《今日教育》杂志的办刊理念是:“主流教育媒体,深度影响教育生活”,编辑理念是:“直击新锐的教育话题,回归本原的教育问题,指向实践的教育智慧,描绘今日之教育景观”,服务理念为:“关注并引领教育、教流,服务教师专业化发展”。在这三大理念指导下,从四个层面来构筑“主流平台”:主流的内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和信息;主流的读者,关注并投身于基础教育改革,活跃在基础教育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主流的市场,重庆市乃至全国中、小学等基础教育阵地;主流的广告,对主流市场进行最充分、最优质的广而告之。
通过鲜明的期刊定位,实现创造品牌差异,创造期刊竞争优势的机制效果,并为制定各种营销策略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广告以满足学校教育发展为主,定价要忠实主流读者的需求,发行在借助政策扶持的基础上,扩大终端受众,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
2.内涵式发展机制
《今日教育》全力推进与市场接轨,杂志社采用股份制企业运作模式,领导管理体制实现了完全的总编责任制,整合开发核心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刊物的行业影响力和地区影响力。
(1) 整合开发核心资源,强化专业性、服务性。《今日教育》拥有传统优势资源――承办单位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全市的教育教研及考试研究中心,精心培育了一系列权威业务产品;整合一套新增资源――主管、主办单位重庆出版社,介入出版行业,新增《读写舫》、《职教新航线》两类月度读物产品,进一步拓宽受众口径,形成一刊两书的期刊杂志群;用好一套政策资源――名誉单位重庆市教委,开发大量合作项目,并促成市教委正式发出“渝教办[2008]74号”专门文件,从政府角度明确界定今日教育的主流媒体地位,成为重庆市所有教育刊物和学生类报刊中的“惟一”。
2.实践杂志本位,树立重庆主流教育媒体的形象和地位。2008年第1期《今日教育》作为全市2008年度教育工作会议资料,该期特别报道《奠基和谐――2007,发生在重庆的教育故事》深入解读“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影响广泛。从2月开始,系列报道“统筹城乡发展,区县是支点”的“特别策划”,多个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纷纷致电咨询报道情况,表示受到启发“震动很大”。3月,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分别致电或致函今日教育杂志社,希望每期报送《今日教育》,以便及时了解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状态,特别是基层教师生活和专业发展状态。《今日教育》应邀全程参与重庆市教委几部重点宣传书籍《2008重庆教育发展报告》、《重庆“两基”工作纪实》策划、组稿、编写、出版工作。以杂志策划、报道为抓手,凸显主流视角,实现《今日教育》杂志转型,显著提高办刊水平,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力。
3.突破“三压”,创新赢利机制
面对“收费断源、渠道断流、工作断线”教育期刊发行运营的“三压线”,《今日教育》立足于积极健全多级发行网络,谋求深入市场终端,将“断”掉的“流”连接上。把建立健全有效的经营网络作为参与竞争扩大影响的最重要环节,逐步摆脱单纯依靠系统资源开展发行工作、系统失效则发行失败的不利格局。在原二级经营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三级经营网络,即:①以教委系统为主线的教育行政网络;②以教研系统为主线的教研科研网络;③及以校园为单位的校园网络。今日教育探索出一套新的盈利模式:
――跨出媒体行业,利用资本纽带,投资有效项目。依托期刊产品,衍生项目产品,如各种赛事、营利性活动、会展等。
――加强广告工作,增加广告收益。受行业媒体的身份制约,广告工作一直是教育期刊经营工作的薄弱环节。通过一是经营目标加入广告营业额考核项目,二是通过编辑人员参与,拉升了校园广告量,三是落实了广告奖励。广告制因为要规避负面效应,目前仍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
――探索规模经营,实现教育期刊集群化、系列化。目的是通过整合优势的出版理念、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刊物定位、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经营发行等各个方面,实行期刊群横向扩张。
三、结语:数字化时代教育期刊发展战略思考
以《今日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期刊,在摆脱传统媒介定势,实现超常规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未来,数字化是媒介业未来发展最大的致变和推动因素。发生在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业发展战略的重构,对教育期刊提出了更加前沿和迫切的要求。教育期刊要突破纸质化媒介本身的局限,实现跨媒介生存,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开展期刊网站建设。这一过程会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纸质期刊群服务的阶段,其处于附属的地位,主要是为推广杂志、介绍内容介绍内容,提供和读者之间进行互动平台;第二个阶段是成为专业教育网站,根据读者需求,围绕系列期刊和图书,为读者提供内容服务、功能服务和商务服务。在上述两个阶段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下一阶段盈利模式的突破式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阶段不只满足于系列杂志本身,还将包括广告经营、电子商务、短信、彩信、收费邮箱等在内的能赢利的几乎所有模式。而逐渐开放的以收费电子邮件、网站短信息的新盈利模式将为期刊网站发展提供较乐观的前景,届时,教育期刊应建立起多媒体的产品链条,延伸品牌价值,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价值的“碎片化”与消费媒介的“组合化”。③这一显著特征将改变单一媒体所实施的“全程传播”的服务模式,任何不同媒介都将因其独一无二的功能参与到一个传播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育期刊不再有“小众”媒体的优势,而面临大众媒体的洗牌,只有建构起从媒体资源到媒体能力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在喧嚣的数字时代分享属于自己的一杯羹肴。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