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

负债筹资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负债筹资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负债筹资的特点

第1篇: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商业信用;负债筹资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样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例如融资困难。民营企业所获得的融资资金支持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由于民营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的过分依赖,而银行却又普遍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导致了民营企业所能融集的资金较少,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融资存在较大困难。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企业的原始资本是股东等筹集起来的,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光靠原始资本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往往在股票上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和债券)、短期负债等方式筹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股票上市、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都是相当困难的,然而短期负债中的商业信用筹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相当适用。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事业间借贷关系,商业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是所谓的“自发式筹资”。它运用广泛,在短期负债筹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

一、利用商业信用负债筹资的特点

商业信用负债筹资所筹资金的可使用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年,具体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1、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长期负债的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往往要对债务人进行全面的财务调查,因而筹资所需时间一般较长且不易取得。商业信用负债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归还,故债权人的顾虑较少,容易取得。

2、筹资富有弹性

举借长期借款,债权人或有关方面的经常会面债务人提出很多限制性条件或管理规定;而商业信用负债的限制相对宽松,使筹资企业的资金使用较为灵活,富有弹性。

3、一般地讲,商业信用负债的利率低于长期负债,商业信用负债筹资的成本也就低。

4、筹资风险高

商业信用负债需要在短期内偿还,因而要求企业在短期内拿出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务,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和信用危机。

二、在利用商业信用负债筹资中如何降低成本

商业信用负债筹资中的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筹资企业较好掌握,主要注意应付账款的处理,这也是商业信用筹资的主要渠道。

应付账款是企业购买货物暂未付而拖欠对方的款项,即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一定时间内支付贷款的一种形式。卖方利用这种方式促销,而买方来说短期付款则等于向卖方借用资金购进商品,可以满足短期的资金需要。

应付账款有付款期、折扣等信用条件。应付账款可以分为免费信用,即买方企业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享受折扣而获得信用;有代价信用,即买方企业放弃折扣付出而获得的信用;展期信用;即买方企业超过珠信用期推迟付款而强制获得的信用。

企业采取那种信用方式,要根据企业的周转资金情况,并考虑应付账款的成本和企业的信用,应付账款的成本可以从以下公式算出: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上式中折扣百分比是卖方规定在多少天内付款享受的折扣百分比,信用期内是最迟不超过多少天付款、折扣期是卖方规定享受折扣的期限。

从上述可以看出,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与折扣百分比的大小、折扣期的长期同方向变化,与信用期的长短反方向变化,如果企业放弃折扣而获得信用代价是较高的,企业在放弃折扣的情况下,推迟付款的时间超长,其成本越少。

三、在利用商业信用负债筹资中应注意的事项

1、企业在利用商业负债筹资过程中,必须信用第一,卖方企业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的信用,所以企业应当按规定的时间及时付款,这样才能连续不断利用商业信用负债筹资。

2、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债权人利益的关系,企业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往往考虑的是企业如何获得更大的利益,加大资金投入,造成流动资金严重缺乏,不能及时向债权人付清货款,造成企业商业信用下降,从而利用商业信用筹资的机会,企业由于没有流动资金,生产不得不停止。这样做,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是不利的。

3、力求收支的动态平衡,确保及时付款,产品销售后收回货与应付利用商业信用所“借支”的款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合理利用这个时间差,就会在应付款之前就已经有货款收回,并且收回的货款因大于应付款,所以企业会有相当大的结余,这样做,既保证能及时付款,确保商业信用又能满足企业流动资金的需要,对商业企业来说,利用这一方法可以筹资较多的商业信用资金,并且在一定周期内除支出结余外,达到动态平衡,企业勿需准备较多的流动资金,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选择多家供货商,合理安排原材料的购进、按时收回货款,这样也能达到动态平衡,最大限度地的利用商业信用负债的方式筹资企业流动资金

总之,企业只有靠信用才能利用商业信用负债筹资,只有靠科学的方法才能源源不断地筹集商业信用负债资金,如果民营企业能充分利用这一法则,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就为最大难题“资金”就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康兵,尹伯成.资本市场不完美、信贷配给与公司投资.世界经济文汇,2007(6).

第2篇: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地方公立高校 筹资 特点 风险防范 建议

筹资是指资金使用单位根据自身对资金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并运用各种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与集中所需资金的一种理财活动。扩招以来,我国高校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选择了多种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以满足扩招对高校办学软硬件的需要。在高校筹资办学过程中,地方公立高校由于其特殊性,在筹资中反映出与教育部部属高校、民办高校不同的特点,并由此产生了一定的风险性问题。本文拟在总结分析我国地方公立高校筹资办学的特点基础上,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措施。

一、我国地方公立高校筹资的特点

高等教育扩招之前,我国高校的办学资金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科研及服务收入、校办企业及附属事业收益为辅,仅政府财政投入一项,就包括了教职工待遇、教学科研设备经费、高校运行管理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等,基本可以满足高校,包括地方高校的办学需要。扩招之后,学生数量的增加对高校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运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随着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政策的改变,原有的财政资金投入和其他收入已经无法保证高校的办学需要。因此,高校在原有办学经费的基础上,变被动获得资金为主动筹集资金,纷纷利用个人投入(即学杂费)、银行授信贷款、捐赠收入、社会集资支教等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以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的急需。地方公立高校由于在管辖归属、投资主体、社会影响力方面的特点,在筹集办学资金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教育部部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特点。

1.筹资渠道相对分散。与教育部部属高校相比,地方公立高校归属地方政府管理,科研及服务能力较弱,吸引捐赠能力较低,在财政投入方面由地方财政负责。但地方政府本身财政收入有限,在经费投入上无法全额保证。同时,由于地方公立高校科研及服务能力较弱、吸引捐赠能力较低,无法像教育部部属高校一样通过这些渠道筹集主要的办学资金;与民办高校相比,地方公立高校的投资主体是政府,无法与民办高校一样采取更为灵活的筹资方式获得办学资金。因此,地方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是学杂费收入。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地方公立高校的收入已无法保证办学所需,需要筹集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因此,高校只能在政府投入、学杂费收入等渠道筹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银行授信贷款筹集办学资金,使高校筹资渠道呈现出相对分散的特点。

2.负债性筹资比例较大。企业筹资按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可以区分为权益性筹资和负债性筹资。其中负债性筹资指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对高校筹资而言,负债性筹资表现的方式更为单一,一般只有银行授信贷款一种。由于地方公立高校的筹资中,银行授信贷款在所有筹集的资金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所以与教育部部属高校相比,其筹资呈现出负债性筹资比例较大的特点,增大了高校的还款压力。

3.筹资具有盲目性。随着高校自主化运营改革的深入,地方公立高校在筹资过程中,由于扩招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优秀人才引进压力,办学资金缺口较大,为了解决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满足正常的办学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地方公立高校在筹资,特别是向银行贷款时往往单纯追求资金量的增加,不注重质的提高,对筹资成本、筹资结构以及筹资风险等因素考虑不充分,使地方公立高校筹资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必将导致这些高校背负较大的还款压力,产生巨大的筹资风险。

4.资金使用成本高。一般来讲,高校筹集资金主要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从实际状况来看,高校筹资经费使用所带来的效率偏低。首先,大多数高校将筹集的经费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比如兴建教学楼、宿舍楼等,这类资产占用资金时间长、资金增值慢,在短期内需要高校承担大额的筹资利息,带来巨大的筹资风险;其次,很多高校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档次缺乏详细、科学的考察、论证,贪大求全、奢侈浪费,造成很多设施、设备的闲置、浪费,进一步增加了地方公立高校的资金使用成本。

二、风险防范的建议

1.理顺财政投入机制。目前,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投入普遍较少,随着高校的扩招及高校基础设施的增加,很多高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的困难。为了缓解高校财务困难,地方政府正逐步加大对高校的投入,以重庆为例,原扩招部分学生政府投入仅按生均定额的40%拨款,现已增加到50%,这一比例正逐年提高。在加大政府对高等学校经费投入的同时,应该确保经费在各高校之间分配的合理性。可以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在高校与政府之间设立一个中介机构,对高校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并根据其学科建设及其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需要为其划拨款项。

2.建立高校贷款风险审核机制,进行科学的贷款管理。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仅仅由银行进行风险评估,无法从制度上防范高校偿债能力缺失、高校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建议建立地方公立高校贷款风险审核机制,在高校贷款筹资时,根据学校建设规模、发展规划对资金的需求,对借款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各项借款进行明细管理,研究国家的信贷政策,保证银行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可使用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时,应充分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益及学校的偿债能力,利用财务杠杆来决定使用社会资金或贷款资金,以免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同时避免学校的经济利益损失。另外,在使用银行贷款时,应确定适当的资金到账时间,减少利息支出,同时积极和银行协商,争取低利率贷款。

3.建立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购置评估体系。针对地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论证,造成闲置和浪费,增加资金使用成本的现状,建议建立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购置评估体系。地方公立高校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购置等项目上马前,组织工程、技术、财会以及专家依据评估体系进行评估,以确定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合适的规模和档次,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另外,也要按财务管理规定和不同高校实际,进一步优化地方公立高校资源配置,建立各项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学校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率;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陈爽.李全生.对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几点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6.3.

第3篇: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营运资本;偿债能力;零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管理是企业的一短期财务问题,是一个影响企业生存和良好发展的领域。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营运资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营运资本管理比较复杂,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尤其需要采购、生产、销售和信息处理等部门的配合和努力。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持有水平和流动资产的组成、用途等由营运资本的投资和筹资政策决定。

一、营运资本分析

(一)营运资本的概念研究

企业的营运资本,从大的范围讲,指投入日常经营活动(营业活动)的资本。在学术上,包括三个具体的概念:

1.广义的营运资本

广义的营运资本,又称总营运资本,通常是指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例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流动资产”通常指营运资本的各种占用形态,例如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营运资本与流动资产从数量上相等。

2.狭义的营运资本

狭义的营运资本也称为营运资本净额或净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由于: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权益+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推导后,得到结论:净营运资本=长期筹资-长期资产=长期筹资净值。

3.经营性营运资本

经营性营运资本是指用于经营性流动资产的资金,包括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占用的资金。数量上,经营性净营运资本=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即自发性负债)。

(二)营运资本投资政策

营运资本投资管理,即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分为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和流动资产投资日常管理。流动资产的组合,一般有如下三种策略:1.适中的资产组合。适中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就是在权衡短缺成本和持有成本的基础上,使其之和最小,确定出最佳投资需要量,安排流动资产投资。2.保守的资产组合。保守的资产组合即宽松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保守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流动资产与收入的比率较高。这种政策需要较多的流动资产投资,承担较大的流动资产持有成本,主要是资产的机会成本,有时还包括其他的持有成本。优点是企业中断经营的风险很小,其短缺成本较小。3.冒险的资产组合。冒险的资产资产组合即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流动资产与收入的比率较低。该政策使企业流动资产的持有成本降低,例如可以使各项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但企业要承担例如经营中断和丢失销售收入等短缺的风险。

(三)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营运资本筹资政策,主要指企业如何安排短期流动资产和长期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通常情况下可分为三种,即配合型、激进型和保守型筹资政策。

1.配合型筹资政策。配合型筹资政策要求企业要有比较严密的短期资金融资计划,实现现金流动与预期安排的一致性,企业应根据临时性流动资产需求时间和数量确定与之配合的短期金融负债。

2.激进型筹资政策。激进型筹资政策下短期金融负债在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大于配合型筹资政策。其特点是长期资产与长期性流动资产之和大于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之和,是一种收益性和风险性均较高但资本成本较低的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3.保守型筹资政策。保守型筹资政策的特点是资金需要中临时性流动资产的一部分由短期金融负债融通,另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则由长期资金来源支持,是一种收益性和风险性均较低但资本成本较高的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二、“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投资和筹资点出发,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通过规划与控制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并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比较强。

在传统的营运资本管理中,往往强调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有充足的偿债能力另外由于企业现金流量的难于预测性和非协调一致性,因而要求公司保持适量的营运资本,以应付财务风险。但是,从盈利性的角度分析,由于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盈利能力上的差别,以及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筹资成本上的差别,净营运资本越多,意味着企业是以更大份额的筹资成本、较高的长期资本运用到盈利能力较低的流动资产上,从而使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相应地降低。当今国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已很难通过提高售价来保持盈利,因为提高售价会削弱竞争力,会影响销售。为适应这种新的竞争环境,财务管理人员不得不转向控制成本,加速各项周转。于是,“零营运资本”的财务理念便应运而生。

三、实现营运资本管理的有效途径——“零营运资本”管理

“零营运资本”管理属于一种极限式的管理,它并不是要求营运资本完全为零,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尽量使营运资本数量趋于最小的管理模式。“零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企业满足流动资产的基本需求,尽可能地减少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并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对流动资产进行融资。

第4篇: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

我国企业集团是在体制改革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经济组织,它是以母子公司为核心,通过产权纽带,把众多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多层次的多法人的企业群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集团得到迅速发展,但其财务管理上的难点也不断凸现。加强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是促使企业集团健康、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本文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即筹资模式问题展开探讨。

一、企业集团筹资的特点

企业集团筹资与单个企业筹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第一,筹资的内涵扩大。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内部筹资主要是指企业的积累,而对于企业集团的内部筹资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自我资金积累,还包括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内部融资,即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提供资金的融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资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相互持股、发行债券、短期商业信用等形式。集团内部筹资可以更好地发挥内部筹资的优势,即筹资成本相对较低,交易费用减少,但在资金利用效果不佳及缺乏担保的情况下,也更易于造成不良的债权、债务关系。

第二,利用债务筹资时,财务杠杆效应更为显著。财务杠杆效应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的如下:DFL=EBIT/(EBIT-I),表明在资金总额及负债比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利润率或每股盈余额将以息税前利润率变的倍数(DFL)增长。企业集团内以股权联结的多层次企业结构使得财务杠杆效应相对于单一企业来说影响更大。由于母公司的资本具有一定的负债能力,投入到子公司形成子公司资本后,又产生新的负债能力,使集团资本的负债能力从整体上看扩大了。如果企业集团利润率较高,放大的负债能力会带来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也增大了财务风险,当企业利润率下降快时,可能导致集团发生破产倒闭的连锁反应。因此,债务筹资对于企业集团可说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谨慎考虑,应根据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自有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并协调好母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三,直接筹资作用增强。从筹资活动是否以金融机构为媒介,可将筹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两种。从理论上说,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在企业集团中,两者通常并存且相互补充。间接筹资的长处在于提供的资金成本较低。但企业集团的发展是和产业集中密切相关的,它需要大量风险资本和长期资本作支撑,而这是追求稳健经营、保证清偿能力的银行无法提供的,只能借助于资本市场的直接筹资方式。因此,企业集团对外扩张、长期发展所需资本应主要来自于直接筹资。如美国的一些企业集团,长期资金主要从证券市场筹集,其中30%以股票筹资方式取得,70%通过债券筹集,日常经营所需资金则可通过间接筹资取得。

基于以上特点,可把企业集团的筹资模式大致归纳为四种:(1)以直接筹资为主,间接筹资为辅。(2)以间接筹资为主,直接筹资为辅。(3)以内部筹资为主,外部筹资为辅。(4)以外部筹资为主,内部筹资为辅。模式(1)、(2)分别与模式(3)、(4)相结合,又可产生若干混合模式。

二、影响企业集团筹资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企业在选择筹资模式时有自己不同的考虑。但一般说来,影响企业集团筹资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相似的:

1.内部资金积累的能力。企业内部积累能力强,有充足的资本储备来补充资本金,借助于外部资金的必要性就会降低;而如果企业内部积累能力差,就会更倚重于外部资金。对于企业集团而言,金融业的参与程度及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资金联系是否紧密也影响筹资模式的选择。参与程度越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处于企业集团的核心地位,集团内成员之间除了产权、人事上的联系之外,还有紧密的资金联系,那么从降低成本、减少外部干预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会更倾向于选择内部筹资方式。如日本六大企业集团,均以各自的主银行为中心,企业集团与主银行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借贷”方面,也体现在其它诸如“股份持有”、“公司债券发行”、“经营”、“结算帐户”等方面。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借款总额中主银行所占比例达到37%左右。企业要在国内市场上发行公司债券时,主银行会通过接受企业委托来为其发行,而且企业在海外发行债券时,主银行也会通过其在海外的分公司,起着对企业提供保证的重要作用。不过,随着财务状况的好转,企业可以不过分依赖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而靠自筹资金。除此之外,主银行还通过对集团内各企业派遣高级职员来施加影响和控制,以保证资金安全。

2.经济发展阶段。一国如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明显增长,政府会通过强化金融手段,迫使银行向企业提供大量扶持性贷款;如一国处于经济成熟时期,加之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积累了充足资本,企业会倾向于到资本市场筹资或依靠自身积累。如韩国,在经济起飞阶段,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95%,但随着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企业逐渐注重内部积累,资产负债比率呈下降趋势,1980年~1990年间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1%.这一同样适用于企业集团。

3.政府参与经济的程度。政府参与经济程度越高,企业筹资就会越依赖银行。如德国和日本,政府不仅需要保护本国产业,还须建立完备的金融体系来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对金融市场实行管制,银行也由此发挥着投资主渠道的作用,加之资本市场受到抑制,企业筹资高度依赖于银行贷款。而在英、美等金融制度以直接金融为主的国家,政府参与经济程度较低,对银行严厉管制而使资本市场高度自由化,使得银行贷款成本高于直接筹资成本,因而企业外部筹资主要依赖资本市场。

4.资本市场的发育状况。企业面临的资本市场如果发育较为成熟,直接筹资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反之,如果企业主要靠银行筹资,投融资渠道就会较为单一。例如,美国的资本市场高度发达,金融工具种类繁多,企业对银行借款的依赖性较小,仅占筹资总额约17%,而德国、日本等国家,银行体系在企业筹资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以股票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对经济的贡献则不显著,发行股票和债券所筹资金占筹资总额的比例尚不足10%.

5.主行业特征。企业集团一般来说都具有跨行业、跨地区的特征,但其主行业特征决定着它们在进行筹资模式选择时的大致倾向。对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集团来说,银行贷款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因为银行能有效地兼管企业而不必冒过大风险。而以新兴产业为主的集团,一方面,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风险投资和长期资本,这是追求稳健经营的银行无法满足的;另一方面,对处于这一类产业的企业,从管理上看也难以统一意见,因而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更有优势,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直接融资方式。

三、对我国企业集团筹资模式现实选择的思考

选择适合企业集团自身特点的筹资模式是提高筹资管理效率的关键,而我国企业集团筹资模式的选择离不开其内外部的现实环境。

从外部环境上看,我国仍是一个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发展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居于主导地位,形成了政府主导型、间接筹资占优势的基本融资制度,资本市场远未发育成熟,企业尚不能自由进入资本市场。到2000年底,我国沪深两市股票市值占GDP比重仅有大约50%,而90年代初亚洲新兴国家这一比重为90%,发达国家则在70%以上。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育还未成熟,但这也意味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虽然我国政府已作出了种种努力,从各方面给予了企业集团大量优惠政策,如优先上市、优先尝试先进的筹资方式、筹资成本的优惠、财务公司试点等,并鼓励企业集团从事资本经营,以壮大资本实力,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量的制度性障碍决定了我国企业集团筹资模式选择的空间极其有限。

就集团自身而言,资金缺乏仍是大多数企业集团亟需解决的难题。企业集团从事着跨行业、跨地域的多元化经营,资本实力相对于单一企业来说更为雄厚。但与世界上其他企业集团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集团资本规模远远不及,大约有半数的集团核心企业,其总资产不超过5000万元。因此,要提高我国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扩大企业集团的资本、资产规模。但它们自我积累能力较差,无法依靠税后盈余获得自我发展所需的必要资金。以某航运集团为例,由于其主行业特征(以运输为主),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长,但投资回报率低。“八五”期间共向银行贷款30余亿元,投入使用后,投资回报率仅为0.46%,连银行利息都不足以偿付,为集团的发展提供所需资金更是无从谈起。而且,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还存在诸多。集团内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虽然存在一定的资金联系,如向银行贷款实行“统贷统还”原则,但仍缺乏资金集中管理的中心,集团母公司由于自身资本缺乏,实际上也起不到投资中心的作用。另外,资产的90%表现为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这样一种畸形结构,必然反映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使得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83%,沉重的本息负担大大抵消了筹资应有的效果。

根据前述筹资模式的因素,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企业集团的实际资金情况,在进行筹资时企业集团应选择以外部的间接融资为主,内部融资和直接融资为辅的筹资模式。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集团选择筹资模式时应首先充分挖掘内部筹资的潜力。由于大多数企业集团总体效益不高,通过自我积累获取所需资金,在短期内很难实现,集团内部企业由于所处行业、地域等因素影响,均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这为成员企业之间相互融资提供了可能性,而股份制改造的基本完成为内部股的发行创造了制度基础。因此,内部筹资的侧重点可放在成员企业之间相互融资和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上。成员企业相互融资最好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集团内设立集团银行或财务公司作为中介,开展资金业务,实现资金在集团内部的合理流动;二是子公司相互持股,优势企业向资金缺乏的企业注入资金,形成子公司之间较为稳定的资本格局和协作关系。对内部职工持股而言,它具有筹资成本低、易于操作且财务风险较小等优势,对公司的决策机构也会带来积极影响,对于条件具备的企业集团来说,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筹资方式。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向集团内部引入金融资本,提倡金融机构对集团内企业的参股并开展资金业务,以实现产融资本的结合。

第二,虽然从的角度来看,银行贷款是绝大多数企业集团最重要的外部筹资方式,这是由我国独特的金融制度所决定的。但在银行对企业集团的信任度随着集团偿付能力下降而降低的情况下,银行进一步提供贷款的空间并不大。企业集团筹集流动资金可主要采用银行贷款方式。母、子公司在对外贷款时应协调好彼此的利益关系。传统的“统贷统还”方式不仅易于造成子公司拖欠贷款,使母公司由于存在或有负债而增大财务风险,而且集团内部公司相互提供担保的现象又会使银行对集团内各公司的实际负债能力难以评估,从而影响到银行贷款的安全性。改用“分贷分还”借款方式即由子公司自主决定贷款和还款既可克服“统贷统还”的弊端,也恢复了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完全权利和义务。但这种方案的实施应注意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统得过死”一下子跨越到“分得过开”,适度的资金联系可使母公司保持控制和影响子公司的能力。这就需要采取三方面措施:

(1)子公司向银行贷款自主,但重大贷款项目应经过母公司的批准,这在制定子公司年度预算时决定。

(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贷款担保应有选择性,质量高、为整个集团服务有利的项目可担保,子公司间相互提供担保要报母公司批准,以免整个集团负债过度。

(3)应及时分析各公司及集团整体的负债水平,主动调节资本结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资本市场筹资必将日益重要。企业集团长期发展所需资本应主要来自于直接筹资。因此,企业集团也应重视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进行筹资,并为此积极创造条件。比如可通过集中企业集团内的优势资产,组建新的上市公司,从而实现对外发行股票或债券。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拓展海外融资渠道,适当采用国际先进融资方式。

第三,应该强调的是,企业集团在选择筹资模式时还应该强化资本结构意识。对于企业集团来说,筹资的目标不能仅限于筹资量是否满足需要,而应立足于长远,考虑所筹得的资金在企业形成的资本结构是否实现最优化。这在一个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过度负债,规避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对单个企业而言,上述观点已不难为人所接受,对企业集团来说,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筹资量大但资本结构安排不当导致企业集团财务机制崩溃、直至破产倒闭的例子屡见不鲜,最典型的例证是韩国的大宇集团。因为醉心于无限度的扩张规模,母子公司反复用同一资产作抵押申请贷款而不考虑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一旦遇到金融危机,看似强大的集团也同样不堪一击。因此,在进行企业集团的筹资管理中要不断强化资本结构意识。根据资本结构理论,企业中最佳资本结构是实际存在的,在资本结构最佳点上,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而企业价值最大。企业集团选择筹资模式,最关键的就是根据自己的筹资目标量和收益成本约束,确定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合理比例,使企业集团市场价值最大。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筹资模式。一般认为,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在45%~60%之间较为合理,企业集团可适当提高这个比率,但也要注意相应放大的财务风险。

[]

[1] 王全喜。论企业集团的财务特征与财务控制[J].南开管理评论,1998,(2):49-51.

[2] 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3] 苟文军。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J].经济,1998,(1):13-15.

第5篇: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负债经营 经营风险 因素分析

企业的资金结构大体分为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两部分。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的权益资金是企业承担经济责任的基本保证,但一个发展中的企业仅靠权益资金是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于是,举借债务便成为企业获取更多资金、加快发展速度的重要方式。负债经营的合理运用,既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又能为企业增经济效益。正确认识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合理适度地安排负债资金,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一、负债经营的内涵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以已有的自由资金作为基础,为了维系企业的正常营运、扩大经营规模、开创新产品新事业等,产生财务需求,发生现金流量不足,而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来吸收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的一种现代企业筹资的经营方式[1]。简单来说,企业筹资一般是两种途径,一方面是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以及留存收益转增的资本;而另一方面企业通过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即负债,而企业通过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资金的这种经营方式也就是负债经营。

一般而言,经营方式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负债经营的方式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由于负债经营方式而带来的风险就被称为负债经营风险。负债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它包括负债经营导致的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风险,也包括负债经营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的风险。

二、负债经营的特点

1.融资速度快

负债经营是通过举借债务方式来获得资金,而这种方式较容易获得资金,限制性条款较少而且程序较为便捷。

2.融资富有弹性

通过负债经营方式取得的资金,自主性比较强,资金使用比较灵活,富有弹性。

3.融资成本低

通过负债经营这种方式来进行融资只需商业信用优越,无需其他费用或办理其他手续,融资成本比较低,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4.融资风险较高

负债融资到期偿还本息,如果资金安排不当,就会使得企业财务发生危机。除此之外,利率波动等因素也会影响财务支出。

负债经营的特点一方面可以更加看出企业进行负债经营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负债经营的缺点,所以要合理正确的利用负债经营,从而使得企业在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形成的因素分析

合理的利用负债经营除了要正确认识负债经营以及其风险的概念和负债经营的特点外还有了解负债经营风险的来源。只有了解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来源才能更好的避免风险,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1.企业的经营管理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还本付息的资金的最终来源是企业的收益。而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企业经常亏损那么企业就不能够到期还本付息,这样企业就会有偿还债务的压力,也导致企业信誉降低,不能有效的再集资,从而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的破财。

2.企业的投资决策

企业由于投资决策失误导致投资项目不能完成而无法获利,从而使得企业资金短缺导致不能到期还本付息增加财务风险。

3.负债规模

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当企业负债规模增大,相对应的筹资成本-利息费用支出就会增加。而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偿付能力的丧失或破产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大;于此同时,股东收益的变化幅度就会加大。因此,负债规模越大,企业潜在的负债风险程度就越大。

4.负债结构

负债结构是指企业用不同的筹资渠道所筹集来的资金的比例关系,从大的方面考虑,贷款、发行债券、筹资租赁、商业信用这四种负债方式所筹资金各自所占的比例之间的关系[2]。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比例是否恰当,与财务上的利益和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务杠杆作用下,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的时候,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相反,在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越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不同的负债筹资方式,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资本成本的水平不一,对企业约束程度也不同,从而对企业收益的影响肯定不同,因此,负债风险的程度也就不同。

5.负债期限结构

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限,所使用长短期负债所占的比重。一般来说,长期负债利率较高,短期负债利率较低但波动比较大。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比如应该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都会加大企业的筹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⑴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变的,而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可能就会有大幅的波动;⑵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借款用于投资长期资产,那么当短期借款到期时,由于投资的回收期没有到,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现金来偿还短期借款这种情况,而此时,如果债权人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愿意将短期借款延期,那么企业有可能会被迫宣布破产;⑶长期借款的筹资速度比较慢,而取得成本通常较高,并且还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

6.利率变动

在筹集资金时,企业会面临着市场利率的变动对企业带来的风险。市场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当国家在实行“双松”,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增加,贷款的利息率降低,企业此时筹资,资金成本较低,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减少,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反,当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提高,企业此时筹资,资金成本增加,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这样企业就要承担较大的筹资风险。

7.政治风险

由于战争、内乱、罢工、政局波动及政府政策的变化等原因使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外部对企业的财务决策产生约束,这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负债筹资活动有重大影响。

8.自然风险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使企业遭受意外的损失,难以进行日常生产经营的活动。企业由此而产生负债风险是很正常的。

9.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风险是指由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及市场变动等引起的企业负债风险的不确定性。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取得借款的时候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的情况,而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和汇率的波动都会导致企业的负债风险。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都与负债相关。正确对待负债,正确核算负债,按期清偿债务,是企业会计诚信建设的具体表现。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控制负债,控制得当,举债可以给企业发展、壮大增加动力,负债失控,不仅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稳定和信誉,还会给企业、债权人、国家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王郑江.论企业负债经营策略[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4:77-78

[2]徐清海.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模式的选择和理念创新[J].特区经济,2006(6):126-127

[3]周志田,王海燕.中国适宜人居城市研究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27-28

[4]包晓红.浅议企业负债经营的极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55-57

[5]丁启军.企业负债经营风险与防范[J].合作经济学与科技,2007,04(318):P28-29

[6]郑雪梅.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J].企业论坛,2007,06(346):P101-102

[7]王玉英.负债相关问题剖析[J].财会月刊(综合),2008,02:P15-17

[8]李玉玲.企业负债经营及风险分析[J].山西科技,2008,5:P82-83.

[9]杨依华.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防范分析[J].经济师,2008,6:P220-221

[10]鱼红锋.企业负债经营风险与防范[J].新西部,2008,8:P87-78.

第6篇: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筹资活动;风险控制

企业要不断的扩大再生产都会遭遇到不同程度的资金不足问题,国有企业也不例外。筹资的方式大致有自身积累和举借外债两种。企业在利用外债发展自己之前需要对该筹资风险进行分析,了解它存在的客观性并利用企业的财务管理等方式来尽可能的避免风险。

一、筹资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筹资风险的含义。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企业举借外债进行负债经营造成财务成果的波动就是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筹集资金,使企业在生产规模上得到扩大,使它具备一定的资金进行科学技术的改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但是企业以举借外债的方式筹集资金必然给企业带来按期的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的负担。企业在这笔筹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和外债按期产生的利息率都是存在波动性的。(2)筹资风险的特征。第一,客观性。筹资存在风险主要是企业自身在贮备资金的时候来源有限或者是举借的外债的利润率出现无法掌控的波动等原因。这些原因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企业单方面能够掌控的情况。市场经济条件下本来就有无法避免的风险存在,企业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研究各种有效的方案和措施来积极应对,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带来的经济或者是财产上的损失。第二,不确定性。筹资风险既然是由企业内部的理财管理和外部借贷款的波动影响下造成的,那么这些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况就会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的变化。第三,可控性。筹资风险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也存在偶然性,但是着风险的发生无论怎样也是有因有果的,可以追溯的。企业要按照相似的风险发生的时候具有的相关资料信息总结出其规律来,然后对风险施以对症之药尽可能的估计其有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带来的影响以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第四,双重性。筹资风险也不尽是不利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下需要利用这种风险来达到自身的发展。风险会让投资存在亏损的可能性,但是只要能运用和掌控好风险,那么就能取得和风险想匹配的收益。

二、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筹资风险对企业来说是有利也有弊的,要是掌控不要该风险就会使得企业在负债的情况下进行经营,给企业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而且要是负债超出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的话将会大大降低企业再次进行筹资的能力:首先,企业只有确保自己的投资收益明显比筹资资金成本要高的情况下才能考虑负债经营,反之就会造成入不敷出,除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之外还要支付较多的筹资利息,企业的负债越来越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于此同时也削弱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后劲儿。更有甚者,企业不堪重负导致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其次,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不能再约定期限内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话将会造成自身信誉的下降,当然,要是企业的信誉较好的话还能承受一定程度的风险,尽快的举借新外债来还旧债。

第7篇: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筹资成本;筹资效益;筹资策略

一、引言

筹资成本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成本,会对商业银行筹资策略的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继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最终损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在存款领域除了同业竞争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大加剧了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由此引起了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出现高成本、高费用以及低效益的特点,从而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实现预期的经营成果。因此,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银行筹资成本,根据筹资成本最小化从而制定最优筹资策略对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银行筹资成本概念及其构成

1.筹资成本的相关概念

有关筹资成本的概念,主要是针对经营对象不是货币使用权的企业,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外汇调剂手续费、利息支出以及汇兑净损失。财务费用属于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列入产品成本。对于商业银行,杨钊(2001)给出的定义是:商业银行通过负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以及金融企业之间通过规定合适的利率来支付适当的利息而形成的成本。贺刻奋(2003)认为,商业银行筹资成本是一个尽可能宽泛的概念,是为当期或长期进入银行损益的对无差异负债使用所形成的一切耗费。他从发生环节和耗费内容两个角度进行阐明,认为商业银行筹资成本从发生内容的角度看,包括商业银行为筹集资金付出的所有成本;从发生环节上看,包括发生在每个筹资环节的耗费。

2.银行筹资成本的构成

在明确了银行筹资成本的概念后,进一步分析筹资成本的构成对于银行降低筹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吕惠生(2002)认为银行的筹资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物力成本以及财力成本,而这三类成本主要由银行的利息、网点建设、管理经营以及人员工资等构成,其中利息所占的比重最大。贺刻奋(2003)根据筹资成本的形态和性质不同,将其分为流动性成本、利率风险成本、利息成本以及非利息成本共四大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银行成本主要有: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各种准备金、固定资产折旧费、业务宣传费、外汇、手续费支出、业务招待费、金银和证券买卖损失、业务管理费等。陈静璇(2009)从大类整体的角度将银行的成本分成营运成本、资产损失成本以及筹资成本共三大类。从中可以得出银行筹资成本主要是指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等。

三、银行筹资业务现状

曾刚(1996)在分析银行业筹资数量大幅度增长时,筹资成本也逐年升高,主要表现在:(1)利息成本增加;(2)银行机构臃肿,人员众多,加大了银行非利息成本支出。高英(2003)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筹资数量与筹资效益问题时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筹资数量上升的经济负效益的表现之一就是筹资成本过高。许芹(2005)分析指出,从长期的角度看,银行的筹资成本没有因为效益的增长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甚至出现了与效益分离,与资金的筹集、核算以及使用三个环节脱节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只看重筹资的数量,忽视筹资的质量;第二,指看重储蓄存款,忽视对公存款;第三,只看重定期存款,忽视活期存款。杨柳枝(2008)首先对商业银行的筹资方式进行分类,先将银行筹资方式分为吸收直接投资、上市发行股票、向其他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债券以及杠杆收购和兼并企业。然后根据不同筹资方式下的资金成本对筹资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得出目前我国银行的筹资成本过高的现状。通过对以上文献的研究,可以判定目前我国银行的筹资成本过高,筹资效益较低,筹资数量与筹资效益不对称。因此需要对我国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降低银行筹资成本,从而选择最优的筹资策略。

四、银行筹资成本过高原因及降低筹资成本分析

1.银行筹资成本过高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宏观方面,张宝庆(1994)从六个方面分析了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第一,我国现行的筹资管理体制源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而银行在商业化过程中已经于这种体制不相适应;第二,高度垄断下的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加大了筹资成本;第三,不遵循经济规律,盲目增加筹资机构,变相加大筹资成本;第四,存款负债内部结构不合理,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形成加大差距;第五,公款私存,使银行补贴不应有的利息差;第六,贷款量不多,难以吸取较多的低成本企业存款。徐敏锐,张承云(1995)也从相似的六个角度透视了我国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不同于张宝庆的是他们忽略了公款私存对银行筹资成本的影响,而是认为国家宏观利率的制约导致银行筹资成本的增加。

在微观方面,饶儒平(1998)以工商银行管理者的身份分析目前工商银行筹资成本上升的原因:第一,过高且不可调节的利率以及通过变相高息手段收揽存款。一方面,由于筹资成本主要由利息构成,加之我国对利率的统一管理制度,使得银行在调节利率上不具有灵活性。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管理层会不计血本的高息揽存,导致利息的支出急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筹资的成本;第二,不合理的负债结构。通过对工商银行负债结构的剖析,可以发现工商银行筹资成本过高主要是因为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强制性资金共计以及承担大量的政策性业务,定期储蓄存款和向中央银行借款在负债中占比过大。第三,竞争不规范加大了费用开支。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金融机构由于竞争的不规范直接和间接导致了银行业整体的筹资成本过高,比如公款私存、请吃送礼等及太高了活期存款的实际利息支付,又增加了各种隐性支出。

2.银行降低筹资成本分析

通过对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不同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降低筹资成本的策略及方法。

杨焕臣(1996)认为在降低银行筹资成本前,应先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处理好筹资数量与筹资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二,处理好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的关系;第三,处理好存贷款利率的合理水平和结构的关系。梁振权(1998)从四个角度论述商业银行降低筹资成本的途径。第一,转变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将集约经营、规模效益和存款立行、效益兴行作为指导思想;第二,按照负债资产比例管理要求,努力实现资金的自给平衡;第三,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存款的稳定增长;第四,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促使存款稳定增长和存款机构不断优化。吕惠生(2002)认为应该通过制定标准的筹资成本来降低筹资成本,这不但是商业银行控制筹资成本的首要环节,也是商业银行控制筹资成本的关键。

五、银行筹资策略的选择

1.筹资策略分类及特点

高岱(1996)认为商业银行为满足商业化经营的需要,必须从外延式的筹资策略即侧重于拓展筹资市场广度为特征,向内涵式筹资策略即以拓展筹资市场深度为特征的方式进行转变。通过比较发现,外延式筹资策略与内涵式筹资策略存在的主要区别在于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进行筹资时是否对预付了费用。外延式筹资主要表现为增加利息以及发展海外分支机构以吸引客户,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来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从而最终实现增加存款而筹资的目的,效果显现较快,但往往筹资成本过高,缺乏稳定性。内涵式筹资主要表现在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以金融创新为特点,推出新型金融产品、服务,发展高质量客户群,从而达到拓展筹资市场的深度,实现为以专业技术经济手段、银行整体经营功能及金融创新为依托,通过发展培养基本客户群、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等途径,增存筹资目的,具有筹资成本低,存款稳定性强,但见效慢的特点。

2.筹资策略的选择

赵忠世(2000)从资金流动规律及客户金融需求变化的角度对银行的筹资策略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商业银行的筹资理念正在被社会资本运动所发生的变化所影响着。从整体上看,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存在着机遇,可为风险与收获并存。因此,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经营理念,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通过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策略,积极把握筹资工作主动权。第一,密切关注新型产业的新变化,抢夺新的市场主体客户。第二,要善于从资金归集点入手,寻求市场公关的新突破。第三,要善于发掘市场经济在不同区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小客户。第四,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基本客户群建设。第五,把握主导趋势,注重引导市场,促进居民储蓄存款稳定增长。第六,积极开拓农村储蓄存款新的成长空间。

六、总结

通过对筹资成本概念的定义及其构成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确实存在过高的现象,根据学者对筹资成本过高的原因分析的梳理归纳,可以得出这种高筹资成本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体制机制设置、存贷结构不合理、竞争秩序混乱以及机构人员冗余等方面,要降低筹资成本的途径也主要是针对原因而提出的。针对筹资策略的选择,通过对筹资策略外延与内涵不同形式的表述,无论是整个银行也还是银行自身所持有的战略都应该在观念、机制和渠道上有所革新。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资金筹集机制,保证商业化筹资策略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贺刻奋.筹资成本认识的深化与银行筹资行为的选择[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3(2).

[2]高英.对我国商业银行筹资数量与筹资效益问题的分析[J].西南金融,2003(6).

[3]高岱.对银行筹资成本上升的实证分析[J].城市金融论坛,1996(1).

[4]杨焕臣.降低筹资成本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工作研究,1998(2).

[5]饶儒平.降低工商银行筹资成本的几点思考[J].金融学刊,1998(4).

[6]梁振权.论商业银行降低筹资成本的途径[J].金融系统理论研讨会,1998.

[7]黄立新.论商业银行如何实现筹资发展与效益的统一[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0(1).

[8]杨钊.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J].会计管理,2001(5).

[9]吕惠生.商业银行筹资成本差异及矫正[J].理论观察,2002(5).

[10]贺刻奋.商业银行筹资成本和筹资策略探析[J].理论探索,2003(3).

[11]高松,李曼.商业银行生存的难题―筹资成本居高不下[J].财税与会计,1996(8).

[12]杨柳枝.商业银行选择筹资的方式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3卷.

[13]陈静璇.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控制问题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9(8).

[14]曾钢.我国银行业筹资效益问题探索[J].城市金融论坛,1996(4).

[15]许芹.银行筹资成本高、效益低[J].集约化经营笔谈,2005(5).

[16]李绍平.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成因与应采取的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5(8).

[17]徐敏锐,张承云.银行筹资成本攀高的成因与管理方略[J].福建金融,1995(6).

[18]张宝庆.转轨过程中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成因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4(11).

[19]赵忠世.资金流动规律及客户金融需求变化与商业银行筹资策略[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0(1).

[20]吕军.城市商业银行的筹资策略[J].辽宁经济,1999(10).

[21]高岱.建设银行筹资策略取向探新[J].投资理论与实践,1996(11).

第8篇: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银行借款筹资风险是指经营者利用银行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时,由于利率、汇率及有关筹资条件发生变化而使企业盈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较为主要的筹资风险。具体来说,银行借款有固定的到期日,并定期支付利息,有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如果企业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财务状况紧张,到期不能偿还本息,则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由此便产生了银行借款筹资风险。

1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特点

(1)可估计性,即风险可以根据观测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等估计利率汇率等变动趋势。

(2)一定的可控性,如资金来源结构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可以主观控制。

(3)有些风险有短期性,如利率调整。

(4)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如利率的调整取决于国家的意志。

2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种类

(1)利率风险。在筹措资金时,由于有许多种类型的银行(中央银行和各种商业银行),而且,各银行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贷款可供选择,其利率不尽相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选择。

(2)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带来的价值变化的可能性有两种:一是汇率波动使以外币计量贷款价值增加;另一种是汇率波动使以外币计量的贷款价值减少。无论是那一种可能性,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因而是一种风险。这种风险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意外损失,也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额外收益。作为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汇率变化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3)资本结构不合理即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造成的风险。企业资金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如银行借款)比例不恰当时,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形成的筹资风险。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财务杠杆利益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4)企业自有资金经济效益不稳定的风险反映在资金利润率与借款利率的关系。只有当全部资金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企业的经营活动才真正有经济效益,企业所选择的筹资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这种负债经营将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等于借款利率,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经济效益,就整个社会来讲,这是以有限的资源做无增值和无贡献的浪费。就银行借款这种筹资方式来讲,企业的借款利息随着银行借款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费用总水平的上升。在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时,企业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就会以更快的速度降低,甚至发生亏损,这是一种由于借款而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风险。

3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防范

(1)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在签订信贷协议时,一般选择贷款利率种类的准则是: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下降趋势时,应力争以浮动利率成交;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上升趋势时,应力争以固定利率成交;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动无常,没有规律可循时,应采用以浮动利率成交。采用浮动利率时,在贷款合同中应向贷方声明,在整个借贷期间保留依次调整为固定利率的机会,以避免利率再次上扬而遭受利息损失。

(2)对汇率风险的防范。应首先在企业的融资决策中进行防范。例如,国内企业需要从国外银行或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取得一笔外币资金,那么,在融资决策中,确定借入货币时,不仅要考虑利率等信贷条件,还要考虑该种货币币值变化的可能性,使风险降到最低。

①对汇率进行预测。

当企业向国外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时,它们可能有好几种货币可供选择。它们借入的货币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首先,利率低;其次,融资期间,币值趋软。例如,一家国内企业借入一笔美元贷款,而美元在融资期间对人民币升值,那么,该企业到期就必须用较多的人民币偿还贷款。所以,这一融资决策就要受到对有关货币汇率预测的影响。

②汇率风险的主要防范对策。

首先,妥善选择贷款的货币。为避免和防范外汇风险,在协议中应写明贷款的货币及还款的货币,重要的还是还款的货币。借入资金时应尽量选择趋于升值的货币即硬货币外汇;还款时,应尽量争取趋于贬值的货币即软货币外汇。

软硬货币搭配使用。如果借贷双方对货币不能达成协议,可以考虑软硬货币搭配使用。

其次,使用外汇保值条款。即把签订合同之日的外汇汇率固定下来,将来实际付款时,仍用此汇率,以避免外汇风险。(3)确定合理的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低,是企业的主要的筹资来源之一,但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期限。资金过剩,也会影响使用效果。筹资要以投资需求为依据,根据企业最低必要资金需求进行。同时,要考虑不同的筹资组合给企业的报酬和风险带来的不同影响。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短期资金如现金、商业票据增加,比较多地使用了成本较低的资金,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加。但此时如果流动资产的水准保持不变,则流动负债的增加会使流动比率下降,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推而广之,筹资期限结构可以分为三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首先,积极型期限结构。它以短期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不仅用来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占用,而且还用来满足永久性流动资产占用,只有固定资产才用长期筹资来解决。这种期限结构的资金成本较低,但筹资风险较大。

其次,中庸型期限结构。它是临时性流动资产占用通过短期筹资解决,而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以长期筹资方式解决。

最后,稳健型期限结构。在这种结构下,不仅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占用,而且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占用,都以长期筹资方式解决,而只把余下的一小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占用以短期筹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种期限结构的筹资风险较小,但成本较高,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

无论企业如何选择其筹资期限结构,都必须确保现代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例如:某企业的资产组合与筹资组合如下:

息税前利润为20000元,流动负债(短期资金)的成本为4%,长期资金的成本为15%。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比较冒险的筹资策略,即用了比较多的成本较低的流动负债,企业的净利从7200元增加到10500元,投资报酬率也由7.2%上升到10.5%,但是流动负债占总资金的比重从20%上升到了50%,流动比率也由2下降到0.8。这表明。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应的增大了。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必须在风险和报酬之间进行认真的权衡,选取最优的筹资组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案例分析

1989年,某集团发生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总资产不足500万元,职工300余人,濒临破产境地。1999年,该集团奇迹般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9亿元,净资产9亿元,年销售额22个亿,拥有40余家分子公司,5000余名员工,列入国务院公布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综合性集团公司。该集团能实现这样的转变,与企业正确的筹资策略分不开的。

一是在产品经营期间,采用积极型筹资策略。该集团在股份制改造初期,通过实施品牌经营,使企业资产净利润率高达28%。在此期间,企业的财务策划增加财务杠杆利益为出发点,提高负债比率,同时加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风险,从而提高了权益资本收益率,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为企业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积极的贡献。1992年底,企业总资本39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080万元,占28%,净利润720万元,资本净利润率18.4%,权益资本收益率25.4%。至1995年底,企业总资本扩展367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3800万元,占37.6%,净利润6790万元,资本净利润率18.5%,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为29.6%。由此可见,在资本净利润率保持同一水平的基础上,权益资本收益率增加了4.2个百分点,获得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

二是在企业高成长期间,保持适度负债,采用适度负债的中庸型筹资策略。随着该集团股份的上市流通,资本快速扩张,1996年底总资本达到46700万元,从而导致1996年~1998年资产净利润率下降至22%的水平。而在此期间,国家大幅度下调信贷利率,使企业的债务成本趋低。这个集团企业财务策划经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选取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方案作为最优资本结构方案。这样,既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又不影响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至1998年12月末,企业总资本7708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1760万元,占15.3%,比1995年末的37.6%下降了22个百分点,而权益资本收益率达28.8%,与1995年末的29.5%保持较近水平。使企业既获取了财务杠杆利益,企业财务信誉大大提高,为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财务环境。

5结束语

银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风险防范,防止产生不良资产已成为银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挑战。我们要结合中国经济的自身特点,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保障我国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负债筹资 资金成本 负债比率 负债结构

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私企150万家,个体工商户3100多万户,从业人员1.3亿,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5%,但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却占60%以上,与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作出的巨大贡献相对而言,民营经济在发展中普遍感到资金紧缺。由于资金紧缺,64.4%的企业认为影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49%的企业认为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设备更新,54%的企业放弃了新产品的研制开发,43%的企业放弃了新的经营目标,47%的企业放弃了新市场的拓展。资金问题成为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负债筹资作为一种筹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资金问题。但是,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在负债筹资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阻碍和风险。本文就这一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负债筹资是指通过对外举借债务以满足企业扩展生长经营规模、开展技术创新等需要的资金的一种筹资手段。负债筹资作为一种筹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资金问题,可以降低企业的相关成本、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使民营企业通过负债进行筹资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空间。

1.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的可行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国际市场进行大范围的接轨,使得我国的市场准入限制日益减少,对我国许多不规范、不完善的市场规则也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相应的市场法则会很快建立和完善,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和法律、法规也将日益完善,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将随之逐步得到解决。具体在负债筹资方面,民营企业将不再受到市场竞争中的不公平待遇,而与内外资其他各种类型的企业享有一样的权利。而且,加入WTO后,必将加速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之间的竞争,对我国金融业来说,必然产生“鲶鱼效应”,正面影响是推动内资银行加强管理、提高素质、改善服务来提高竞争能力,民营企业由于发展态势较好,必将成为银行考虑的对象。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为民营企业间接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由此,困扰大型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将得到缓解。民营企业通过负债进行筹资的空间将不断扩大。

2.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的必要性。负债经营在目前市场经济初始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原计划经济模式下国家作为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主体的这种经济模式已不复存在。企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就得有投入,在企业自有资本短缺的情况下,举债投入成为必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可以弥补企业的资金不足,加速企业规模的扩大,满足企业技术、设备更新对资金的需求,提供企业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所需的资金,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1)负债经营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成败除了与竞争方式等有关外,还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实力,即企业的资金规模。企业通过举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足够的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参与市场竞争。

(2)负债筹资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对于资本市场的经营者来说,债权性投资的收益率固定,能到期收回本金,其风险比股权性投资小,相应地所要求的报酬率也低。对于企业来说,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就低于权益资本筹资的资金成本,不象发行股票那样,在税后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股利,而且企业支付的利息是在成本中列支的,不需要负担所得税。因此,比较而言,债务的资金成本一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3)负债筹资可以提高企业自有资金效益。企业负债筹资,不论利润为多少,其债务利息是不变的,于是,当利润增大时,每1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对的减少,从而使投资者收益有更大幅度地提高,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叫做“财务杠杆效应”。由于这种杠杆效应的存在,在企业的资本收益率高于负债筹资利率时,权益资本收益率能在资本收益率增加时获得更大程度的增加。因此,一定程度的负债筹资对于较快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财务杠杆利益的存在,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1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4)负债筹资可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根据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负债利息应在税前支付。在同样经营利润的条件下,负债经营与无债经营企业相比,由于上缴的所得税减少,企业可获得潜在的利益。由此可见,负债资金相对于股权资金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给企业带来税收的优惠,即负债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用公式表示为:利息抵税效用=负债额×负债利率×所得税利率。在既定负债利率和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额越多,利息抵税效用也就越大。

(5)负债筹资可以降低货币贬值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用举债扩大再生产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因为通货膨胀可以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形成借款于还款的利率差,使债务人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没发生通货膨胀时的价值要小,实际上债务人就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稼到债权人身上,减少了因通货膨胀而造成的损失。

二、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已出现超常发展态势,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经济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因素,为拉动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尽管如此,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资金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种种迹象表明,民营企业融资难,制约着我国民营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我国民营企业负债融资的外部环境制约。

(1)我国民营企业在贷款融资方面受到所有制歧视。政府部门在银行放贷的政策导向上不利于民营企业进行贷款融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曾给予民营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国家在宏观经济发展上“抓大放小”政策的实施,多数商业银行也实行“双优”、“双大”信贷战略,集中有限资金,优先支持优势产业、优质客户和大企业、大项目,即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使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无法通过有效途径筹资。此外,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推行的城市化、国际化战略,对中心城市以外的县市支行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导致基层县市支行贷款授权很小,一般只有存单质押放款权,造成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丧失了市场发展机会。还有部分银行受地方政府的影响较大,出于政绩需要,地方政府往往倾向于扶持几个大型国有企业。这样,由于政府部门在银行放贷政策上的不利导向,对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向产生一定影响,给民营企业争取信贷资金造成较大困难。

国资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对民营企业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现象。目前,中央总体政策上已经不存在歧视民营企业问题,但国资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国资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其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就其具体操作层面上看,仍存在一些歧视民营企业的现象: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要履行超额抵押手续。尽管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考虑,银行信贷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十分谨慎,对民营企业尽量限制贷款数额,且贷款手续繁琐,贷款利率偏高,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等,致使民营企业常常因争取不到银行贷款而错过发展机会。

(2)我国中小金融机构不健全。美国以中小企业贷款和投资者信贷为主的财务公司目前有1000家左右,平均每家规模约10亿美元,已占到美国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经营规模(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信用社)的五分之一。由于中小金融机构服务管理层次少,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适宜于开展金融零售业务,适应民营中小企业的运作特点和融资需求,能够为民营中小企业量身定做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虽然我国目前已开展了以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但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我国目前,由政府强有力的控制着金融资源,使得这一类型的金融机构或财务公司难以健康地发展起来,致使民营中小企业在间接与直接融资两层次所面临的供求非配比困境。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政府应积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金融机构共同规范发展,使其成为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中坚力量,为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援。

2.我国民营企业的自身缺陷。

(1)抗风险能力不强,致使银行放贷有顾虑。我国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群体,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是充满活力的。但是从单个企业来看,企业的创建和倒闭却在不断地发生。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盲目性大,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产品质量不高,附加价值小,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市场一旦风吹草动,经营就发生亏损,甚至导致破产。有资料显示,我国能持续经营10年以上的民营企业不到10%。这无疑给银行发放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带来了顾虑。

(2)生产规模小,致使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受到阻碍。我国证券市场从建立至今,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在政策严重倾斜的情况下,债券市场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对企业发行债券,《证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天文数字,这一系列条件都限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另外,民营企业有的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也为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3)资信度偏低,致使信用能力不强。不少民营企业存在短期行为,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导致某些地区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中,有高达80%的贷款成为不良贷款,民营企业信用度低使得银行在对其贷款当中存在较大的顾虑。据统计,60%以上的民营企业信用等级都是3B或3B以下,而银行贷款的对象都是2A或3A企业。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等级偏低,资信相对较差,还源于其没有足够的资产可供抵押。民营企业普遍发展起步较晚,规模较小,而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中,其经营规模所占资产比重高达15%,这也是造成民营企业在信用等级评定上的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由此导致民营企业举债能力不强。

(4)负债筹资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主要指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使用债务资金时所增加的风险。企业用债务资金进行投资时,其预计投资收益率必然高于资金成本率。然而,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可能由于项目投资失败、资金投向不合理等经营风险的存在,导致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资金成本率,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权益的扩张性作用,使得所承担的风险大于经营风险。例如:企业拟投资一个项目,预期投资收益率为10%,其资金成本率为8%,投资后发现,由于企业对市场的估计失误,企业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只有6%,小于资金成本率,这就意味着企业投资该项目不但不能赢利,还需用股东权益来支付固定的利息,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问题策略

怎样解决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筹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供求矛盾?怎样才能在企业发展和控制负债风险之间寻求一条最佳途径?根据我国目前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善民营企业负债筹资的外部环境。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督促它们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或者允许国有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收取更高的利率,引导银行更多地向中小企业放款;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在政府的参与下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并由它们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建立中小企业商业信誉评估系统,推进信息的收集和分享;由政府或其它组织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等等。

2.提高企业举债融资能力。民营中小企业的举债融资能力决不能片面寄希望于银行增加贷款等外部渠道,更要从企业内部抓起。就每个企业而言,一方面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改进现有传统产业、增强技术含量,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提高产品的档次。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合作,重视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不断开发出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科技产品,提高整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信用观念等,切实提高企业的信用度,以提高企业的举债能力。

3.科学选择筹资方案。负债筹资能在保持现有股东控制权的前提下带来财富的较快增长,但利益与风险同在,如果经营不善,往往会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合理确定负债筹资规模,把握负债筹资适度性,使企业既能有效利用投资机会又不致于面临倒闭风险,就成为企业在负债筹资中要考虑的问题。

结论负债筹资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信用关系广泛渗透的必然结果。企业运用负债筹资,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争取最大利润。同时,严格、科学地遵循财务原理,把握负债筹资的“尺度”,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企业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健康持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 翔:2003年度中国企业最佳案例财务管理[M].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1日

[2]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J].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1日

[3]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现象成因及对策.农行网,2003年5月12日

[4]谢良明:破解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