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范文

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

第1篇: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范文

1、按照我县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知识产权试

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按时完成年度推进计划的各项任务。

2、举办大型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活动3场(次)以上。

3、完成专利申请受理量60件以上,专利结构有明显改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比重有明显增加。

4、积极推进与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的合作进程。开辟专利申请“绿色通道”,完善专利申请服务平台功能;发挥全县首批5个知识产权(专利)试点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实现年度内专利“扫零”企业5个以上,使全县专利企业达到20个。

5、实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登记2个以上。

6、申报省、市科技奖励项目5个以上,力争有2个以上项目获得省级或市级科技奖劢。

(三)组织实施我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成立我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专家咨询服务小组。专家咨询服务小组成员从全县涉农领域专家中挑选骨干人员组成,明确专家咨询服务小组职责。 3、制定我县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户)建设方案。推进农业技创新示范企业(户)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认定一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户),并予以授牌。

4、扶持黄梅现代乳业公司发展。积极帮助其建立奶牛养殖技术研究中心和申报国家奶牛繁育基地(中心),积极为其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支持。

5、实施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计划。做好科技特派员到期换届工作,调整科技特派员组织结构,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的新模式,着力培育1—3个全省有影响的模范或优秀特派员,创造条件为其争取科技项目资金支持。

6、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发挥农技110信息平台作用,强化农业科技普及和培训工作,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1、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出台关于加强全县校企合作的意见或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力争年度内校企双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个以上。

2、制定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认定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确定全县重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强名单,积极为其搭建投融资平台,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支持,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引进创业投资或风险投资为县内企业注资。指导和帮助规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引导企业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逐步提高5%。指导和帮助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或企业研发中心1个以上。

(五)适应科技发展要求,提高争资立项质效。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科技政策精神。按照“面向需求、找准关键、设计目标、整合资源、形成体系”的原则,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制定局机关业务学习年度计划,不断提高全员业务能力水平。

2、跟踪服务已申报2012年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立项。

3、下大力气申报青虾基地、五瑞生物省级研究与开发项目,实现2012年申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以上,立项资金180万元以上。

4、建立和完善项目申报与立项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发掘培育一批、库存备选一批、择优申报一批、立项实施一批、发展壮大一批(“五个一批”)的办法,集中集成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创造条件组织申报2011年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个以上。

(六)服从和服务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1、积极参与团队招商引资,力争牵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2、积极完成扶贫帮困、联系挂点等工作任务。

(七)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树立政风行风形象。

1、组织制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组建以局长为主要负责人的规划起草工作专班,深入乡镇、部门和企业开展调研,认真编写《“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3、努力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加大科技宣传和政务信息报道力度,采取多渠道、多层面和多形式的宣传报道方式,准确、及时、系统、全面地宣传在建设创新型黄梅的工作中所反映的科技工作动态和科技绩效。办好《黄梅科技简讯》、《黄梅科技网》、《黄梅知识产权网》。确保政务报道量全省排名前5名、全市排名第1名。 5、积极开展党的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第2篇: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范文

一是优化服务。

主动深入科技型企业和科研第一线,开展调研摸底,打捞企业技术需求,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在市落地转化。实行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行政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了应上尽上。进一步规范程序,在科技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奖励申报等工作中压缩审批时限,减少环节,严格抓好及时办结事项的落实,让办事群众“少跑路”,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截至目前,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达70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省级创新平台10家,众创空间1家,市级创新平台25家。

二是政策帮扶。

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大市的实施意见》、《市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奖励办法》、《市智慧科创城建设工作方案》,强化全社会研发、技改等科研投入;出台《市关于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规范科技项目管理流程,出台《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将科技资源由“撒胡椒面”转向“精准扶持”。几年来,累计发放科技奖励资金1600万元。

第3篇: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范文

1 概述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大幅度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3%,“十二五”以来继续高速增长,2013年达到11906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支出占76%以上。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种类繁多的政府专项资金、财政贴息、科技计划项目、人才计划项目、各类评奖、各类认证等科技项目,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也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的77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46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18%。随着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政府科技宣传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立项,参与科研项目申报,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

然而,由于科研项目申报需要较强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来支撑,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管理水平、申报人员职业能力和所处行业领域等不同,其申报质量差距较大。不少企业尽管有好的项目,但因对政策理解不全面、对指南学习不透彻、没把握好最佳申报时机、申报材料没有体现出创新性和先进性、申报材料严谨性和逻辑性不足等各种因素,导致无法获得评审专家认可,未获项目立项,令人惋惜。基于此,笔者对当前企业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笔者科技管理工作经验,提出科研项目申报相关策略,以期为企业科研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2 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管理层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一知半解

很多科技企业管理层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一知半解,没有清晰地认识到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重要意义,对科技政策和申报指南研究不透彻,对科研项目申报的工作要求不重视。企业管理层只看到了科研项目申报的经济效益,没有看到政府科技立项的社会品牌效益以及为企业带来的无形资产。管理层对本行业发展比较熟悉,但对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政策研究不够,企业科研项目与政府科技规划脱节,跟不上社会发展趋势与潮流,导致科研项目与申报指南存在较大差距。企业重视技术开发与市场拓展,但对科研项目申报、政府部门沟通、政府组织的科技活动等认识不足,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管理体制配置不足,导致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很低,影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2.2 没有做好企业科技发展规划与科研项目申报计划

科研项目申报实质上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科研项目申报的成功是企业科技创新规划能力的成功。科研项目申报体现了科技开发、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知识产权、产学研、科技与经营人才等方面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这些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制定一定的科技创新规划与实施计划。同时,科研项目申报工作需要编制申请报告,准备附件资料,涉及行业背景、人才团队、技术方案、运营方案、市场方案、投资分析、财务预算、社会效益、知识产权、科技查新、项目备案、用户报告、资质认定等,有些资料需要一定的准备周期,从材料准备和协同工作方面来说,科研项目申报需要进行一定的筹划,制定详尽的科研项目申报计划,但是大多数科技企业还处于“临时抱佛脚”的突击申报状态。

2.3 没有建立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

科技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项目管理技术与具体科技项目相结合的产物,科技项目管理过程是建立在一般项目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科技项目的特点而进行的,按照科技项目实施阶段不同可分为立项、实施过程、项目验收管理。尽管部分企业对科技政策有点了解,清楚些许申报渠道,但是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较为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甚至没有建立立项管理制度,对于科研项目申报采取简单粗暴的“突击申报”方式进行,具体表现为:缺乏项目前期的调研工作,或者草率摘取项目内容作为创新点,或者没有很好地总结项目承担单位的优势,如此种种皆是因科研管理制度缺失导致的申报准备不充分现象,评审专家难以评价申报项目的先进性以及承担单位的科研实力,从而影响项目的获资助率。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科研处李永德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未获资助的申报项目主要存在创新程度低、缺乏应有前期研究工作等问题。

2.4 没有设立相应的科研管理机构和人员

科研管理工作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申报、科技奖励申报、项目监理及验收、科技宣传、与政府部门接洽、研发机构管理和运营等,看似琐碎,实则十分紧要,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立相应的科研管理机构和人员,科研管理工作缺乏职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在项目申报时难以编写出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申请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材料组织零散、缺乏秩序,甚至没有准备妥当申报前必须的财务审计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等证明材料,使企业科研项目难以获得政府立项。

2.5 技术创新性与核心竞争力阐述不清晰

国家和省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重点项目主要围绕能够整体带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产业核心技术,以获得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加强高技术前沿战略部署,研发内容具有前沿先导性、能推进相关新兴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面上项目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项目研发内容具有先进性。申报课题的创新都是要求在前人没有研究过或是已有基础上的再创造。对照这些要求,多数企业的项目仅以突破企业核心技术为目标,缺乏对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研究。同时大多数企业在申报时不注重查新,不注重项目产品与同行类似项目产品进行参数对比,课题的创新性得不到第三方和数据的支撑,评审专家难以评判。

2.6 企业重申报轻实施

大多数企业都是重申报轻实施。申报时动员公司各方面力量,热情很高,十分重视。项目立项后,对项目执行过程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对项目实施缺乏计划和有效监管,大都没有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对于课题任务和考核指标没有进行计划落实,项目实施难以按计划推进,遇到困难也没有专人负责解决,不利于项目的执行。验收时临时抱佛脚,验收证明材料准备不足,导致项目验收不成功,影响企业信用记录,从而影响新的科研项目申报,形成恶性循环。

3 科研项目申报策略分析

3.1 做好政策研究与申报规划

充分的政策研究能够确保申报资料的准确性,积极的申报规划能够确保申报准备工作充分,提高申报质量。良好的项目申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政策研究与申报规划:

首先,企业科研管理人员要及时关注国家与地方科技发展规划、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等,如“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了解国家对本企业所在行业的支持力度,研究、分析本企业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资助的可能性。

其次,科研管理人员要研究、分析历年科技项目申报通知,根据历年的科技申报政策和企业科研项目情况,制定企业科研项目申报年度计划,统筹安排企业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获得公司管理层的认同和公司相关资源支持。

最后,对于资金支持较大的重点项目,如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项目,企业应该编制重点项目专项申报计划,进行部门分工与合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利,要求各部门按照时间节点提交申报资料,发挥申报计划对各部门的约束力,顺利完成科研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

合理的规划与计划能够提高科研项目申报效率和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加强科研项目立项管理

科研项目立项管理是科研项目申报的关键环节,要严把科研项目立项关,从源头确保科研项目的质量。企业应设立相应的科研管理部门或专职科研管理人员,每年定期(一般是每年12月份或1月份)组织技术开发部门策划、确立并申报企业科技项目。规范的立项流程主要包括:

首先,技术开发部门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调查、收集信息,科学分析、预测国内外相关产品或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同类企业、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寻求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技术开发部门根据收集的各类信息,策划、确立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开发等科研项目,编制科研项目立项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评审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将拟立项项目向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并提供立项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后,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公司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对各技术开发部门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立项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上报公司,由公司进行决策,确定年度公司科研项目。

在项目申报阶段,科研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项目的选题,要选择符合国家和企业战略目标、符合市场需求、有资源有条件地实施,并且能够申报成功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开发项目,要根据政策研究结论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提高项目中标率。企业要重视项目的前期调研,要根据科技部门的项目指南从国内外技术现状、本企业技术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做好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要认真审查项目的必要性、创新性和可行性,从项目总体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实施路线、进度安排、项目经费等方面确保项目开展是必要的、创新的和可行的。

3.3 提前统筹项目资源,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科研项目申报时间一般都很短,从申报通知发出到申报截止时间大多只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在项目通知出来之后才开始准备申报材料难免局促,会对申报材料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项目申报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到的公司内部部门有档案部、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市场部等,公司外部部门有审计公司、查新机构、科技主管部门、环保局、发改委等,需要提前统筹的项目资源包括人事资料、财务信息、技术文档、市场调研报告、公司资质、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环评报告、备案文件等,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准备、申请、获取上述这些项目资源,同时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撰写一份立意新颖、层次合理、词句妥当、财务分析清晰的项目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所以提前部署可避免仓促准备申报材料带来的质量隐患,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

3.4 加强政府部门沟通,掌握申报流程与关键点

政府沟通是科研项目申报的另一关键环节,一方面可以了解更多的政策信息,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让政府部门对企业情况和项目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常政府部门更倾向于熟悉的企业和项目,对于不熟悉的企业和项目保持高度警惕。企业应该积极向政府部门汇报企业和项目情况,获得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对于项目申报成功和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首先,在政府提倡建立“服务型机关”的大环境下,“公仆们”是非常欢迎企业去登门拜访寻求帮助和指导的,同时政府部门的发展也需要企业的积极支持,比如定期上报企业报表,积极去科委部门进行项目备案,让政府部门多多了解所辖企业的发展状况,让政府了解到自己企业在行业里技术水平是领先的、财务状况是良好的、企业运作是正常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管理团队是过硬的,这对于政府和企业都是有好处的。

其次,企业要多沟通、多问询,掌握项目申报的渠道和要点。一般来说,如果是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的项目,考虑从当地科教部门往上申报;如果是产业化的项目就从发改委往上申报;如果是技术改造类项目就从经信委往上申报;当然还有特殊项目可考虑从财政、中小局等部门申报。

最后,项目申报上去后,也要及时跟进项目评审情况,即使项目没有立项成功,也可以向主管部门多请教,找到失败原因以便下次改正。

3.5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培育创新创造氛围,重视技术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从根源鼓励创新,建立激励机制,做到奖励有章,有功必奖,及时兑现,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积

极性。

其次,引进行业技术领军人才,给予其广阔的发挥平台和一流的人才、设施配备,形成包括可研分析、技术开发、技术验证的研发团队,在完善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最后,加强科技合作,一方面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研院所共同探讨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可行性方案;另一方面加强和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合作开发,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探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拉近技术革新与落地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3.6 重视项目预算和财务管理

规范项目申报的另一个重点是项目申请经费的详细、合理预算。预算是确定项目资助额度和经费支出的直接依据,要高度重视。科研项目如果缺乏经费预算或者预算不够科学合理,很难得到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同时也不利于项目规范管理和控制。如果项目经费预算得合理,不但能够提高项目的中标率,而且可以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在申报科研项目时,科技人员要根据相关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说明各项支出的用途,并要注意项目主管部门能给予的经费支持额度,注意申请金额不可超得过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项目经费管理,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进行支出,在执行过程中如有调整,应按照相应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的预算调整,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展,项目经费按计划使用,从而确保项目顺利验收,保持良好信用记录,为下一次申报项目奠定良好信用基础。

3.7 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与项目验收工作

科研项目实施与验收关系项目的成败也是影响企业后续项目申报和企业诚信,所以企业不仅要重视科研项目申报,同样也要重视项目实施与验收工作。

科研项目获得政府资金立项支持后,企业应根据课题任务书和考核指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落实公司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要求各部门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课题任务,通过分工与合作的方式完成科研项目课题任务。

项目验收前,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对照课题任务书评估课题完成情况。如果课题完成情况与课题任务书规定的指标差距较大,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如果课题是按计划顺利实施的,验收时则根据要求准备相关验收资料,重点针对课题任务和考核指标准备相关的科技成果证明材料,评审专家主要考察企业的科研证明材料,权威机构提供的证明资料对项目验收起着重要的加分

作用。

4 结语

近年来,科技扶持政策越来越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倾斜,同时申报要求和评审也越来越严,“临时抱佛脚”或“一枪头”的申报方式的弊端愈加明显,所申报的项目往往在专家评审阶段就遭到淘汰。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科研项目立项和申报工作,如何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如何提升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如何获取更多的政府资金以及社会资金支持,如何推动企业科

(下转第127页)

第4篇: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创建科技强市”、“企业服务年”、“科技帮扶促调”等活动,根据省科技厅《关于深入开展科技帮扶促调活动的通知》(浙科发政〔2009〕24号)和*市委提出的“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促民生”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实践载体,“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为重点,通过开展科技帮扶促调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帮助企业克难攻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促进我市企业升级、科技企业培育、科技项目申报和知识产权等工作的长足发展。现就我局进一步做好科技服务,支持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一批工业科技创新项目,大幅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推进机电装备、新型电子产品、节能降耗、新材料与推广应用、绿色化工及清洁生产、传统产业提升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并拉长产业链。重点支持传统产业优势特色企业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和先进节能技

术改造提升。重点培育现代植物药,以数控机床、节能型压缩机、自动化柔版印刷机械等产品为代表的新型装备制造业,新型纺织,有色金属延伸,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绿色化工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龙头企业和集团,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速推进产品创新。加大力度,全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引进技术,引进人才,组织实施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加快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支持企业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新品种,着力提高产品品质和企业竞争力。

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帮助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帮助各类优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帮助企业联系省内外高校、科研院的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等各类科研和测试设备提供优质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与高校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

做到项目申报与跟踪服务相结合,努力提高项目立项数。既要“跑乡进厂”,深入企业,充分挖掘我市可以整合的科技资源,帮助企业继续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多报项目。又要积极“跑部进厅”,做好重大科技项目专人跟踪服务,努力提高项目立项数。

二、认真贯彻执行研发费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作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116号)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家税务局、浙江地方税务局、浙江省统计局《关于印发<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浙科发政〔20*〕195号)的精神,认真研究采取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落实研究开发费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动力和实力。

三、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形成以国家天然药物产业基地、中国织造名城为支撑,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努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对暂时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也要帮助其制定整改方案,尽早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幅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提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抓好专利示范乡镇建设、专利产业化、专利中介队伍建设等环节,促进专利量的增长,使2009年专利申请达到500件以上,专利授权达到300件以上,培育金华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2家以上、*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首次实现销售额过500万元的专利产品5只以上。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要使服务贴近企业、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使服务更贴心、更切实。加大调研力度,充分掌握专利信息,推进专利企业产业化。组织好企业和镇乡(街道、开发区)相关人员开展专利培训,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

帮助企业开发、申请和购买国内外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加大专利开发、流转和保护的工作力度,对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和购买国内外发明专利给予补贴,鼓励和支持企业抓住有利时机,获取知识产权,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专利示范企业科技项目优先安排,经费优先保证。

规范专利执法,强化专利行政保护能力。用好委托执法权,为企业提供建议和服务,及时查处假冒、冒充专利行为,及时制止专利侵权行为,及时调处专利纠纷。

五、做好科技帮扶促调工作,大力支持企业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应对危机、创新支撑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目标,组建“科技政策宣传组”、“科技创新服务组”、“困难帮扶组”,开展帮扶行动,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诊断;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速推进产品创新;帮助企业开发、申请国内外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帮助企业建立和发展研发机构,构建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六、强化科技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做好科技宣传工作。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开展多方位的宣传、加大科技惠企政策培训力度等行动,宣传国家和省、市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及具体落实办法;宣传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宣传企业依靠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宣传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趋势与科技成果、科技知识,帮助企业分析形势,把握方向,研究对策,增强信心,用好扶持政策,提高全体员工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

七、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加大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力度。

第5篇: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研项目

[DOI]10.13939/ki.zgsc.2015.45.154

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对创新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大学能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尤为重要。随着和社会的不断接轨,高校正在不断的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高素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其中的最关键问题是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同时,进一步确立创新教育理念,并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推进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等途径,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1]

1 国内外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发展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2]

目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成果不尽如人意,毕业学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而用人单位也很难找到适合岗位需要的满意人才。当前,用人单位挑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实践经验、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复合能力等方面,用人单位期望人才不仅仅有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创新,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是人才在企业中得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根本所在。因此,作为工程型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能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技术革新,成为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又一重要评价指标。

在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等交叉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开始付诸实施。从2008年6月开始,华南理工大学按照“2+2+2”模式,每年从二年级理工科在读学生中选拔学生学习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在完成两年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学习后进行分流,部分学生直接从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部分学生免试直接攻读工业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两年后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这种交叉复合培养模式,通过整合高校多学科的教学资源,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

国外著名大学柏林大学是大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把高深知识的探究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实验室引入大学,开创了教学与研究结合培养创新人才,一直影响着今天大学的发展。德国大学的精神和传统到了美国大学得到实用性的诠释,美国是最早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国家之一,美国在其《工程教育―设计一个自适应体系》的报告中指出,人们普遍相信几十年来过分强调工程科学,是以牺牲设计和工程实践其他方面作为代价的。同时,报告认为,每个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将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数学的基础跟早期和广泛参与各种工程实践与创造性设计相结合。[3]

2 我国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我国高校在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仍存在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办学层面的不足,需要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理解。要转变旧的教育理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调整计算机学科结构,构建多学科协同融合的培养环境;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探索并完善实践研究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科研引入教学和实践。

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必须从知识复合、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等方面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教育,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一般可以从技术、知识、服务等几方面进行创新,重视学科基础研究,大幅度地增加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投入,促进科研和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快培养创新人才。无论是研究型还是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人才,工程素养和工程应用能力是决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的素质与能力。

因此,应将科研生产寓于教学当中来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尽力搭建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较强的合作环境,然后探索制定出合作驱动机制、合作选择机制、联合导师机制等多元化的创新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机制,对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建设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创新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专业体系设置,顺应复杂多变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形势,是计算机专业教育必须采取的教育发展的科学态度。

高等学校既是基础研究的重要源泉,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协同创新中大有可为,其在协同创新中的关键支撑便是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现实中,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高校目前每年取得6000~8000 项科技成果,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比例不到10%,大量技术创新成果及其知识产权束之高阁,形成了数量惊人的“休眠专利”。由于缺乏创新人才,我国以知识产权许可和转让为形态的科技成果转移活动处于较低水平,已经严重影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协同创新的能力。[4]

3 我国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开发智能为手段,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5]

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已获批或待申请的科研项目带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学习和科研创新性,从而最大程度地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展要求。现阶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应用型大学”,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强一些。针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是要以能够完成实际科研项目和课题为目标,更早的锻炼自己将课堂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应用能力强的实用创新型IT人才,而不是普通的计算机程序员。

基本模式的确定主要包括合理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遴选培养对象、指导教师指导模式制定、项目管理方案以及奖励机制等措施,搭配起来共同实施。结合计算机专业学科具有较强的行业背景的实际,建立健全基于科研项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指定部分科研能力强和潜力较大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遴选大部分学生组件团队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

(1)培养模式。建立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学院各类实验室为平台、以学研结合为依托、以科技竞赛为契机的人才培养模式。

(2)培养对象遴选。在学院内通过选拔和自主申报两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甄选,争取选定大部分同学组成不同的多个团队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3)指导教师指导模式。采取指导教师带领多个团队的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实行“教师―学生双向选择”与“学院推荐”的方式进行,选定教学效果好、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师德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并要求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重点对其进行科学素养、研究型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项目管理。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项目;指导教师在项目选题、项目申报、实验操作和研究总结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由学院统一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对已立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结题考核。

(5)支撑环境。学院各实验室向培养对象免费开放,并提供满足实验条件的场所,解决实验问题,积极为培养对象提供优质的项目建设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支持交叉学科发展,推进学术创新。通过淡化学科界限,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发展,鼓励交叉领域的学术创新。大力支持设立交叉领域的研究机构、科研项目,同时加强学科之间的同行、专业评审、监督和质量控制。鼓励高校灵活成立跨院系、跨领域、跨组织的实体性研究机构,成立专门的学院或研究机构,进行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研究,跨学科招收研究生,培养创新人才。

4 结 论

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必须确定一种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有效的联合起来,为有效培养创新人才创造独特的条件。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二者之间必须有效协同、资源共享,才能体现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有效展开,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各方在资源方面的各自优势,切实有效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国家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廷奇,史加翠.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11(5):104-107.

[2].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11-04-24.

[3]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5):102-105.

第6篇: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四位一体;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54-02

一、前言

本科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为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造就了大量工程科技人才,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具有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才结构和质量以无法满足社会和产业界的需求,人才就业市场发生巨大变化。作为工程教育的灵魂――实践教学,是学生大学期间参与工程实践、形成工程思维,获得工程经验的最好机会,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有高水平的实践教学作为支撑。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作为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四个单元――专业实验、课程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各单元之间关联性不足;实验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且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节;实践课程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传统;生产实习的安全风险制度以及经费的紧张导致的实习单位联系困难、实习效果不够明显;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足,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不够合理,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

深入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规范和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中专业实验、课程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这一问题,对人们重新认识实践教学在本科工程教育中的地位、推进实践教学方法的转变、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主要包括“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制定凸显行业特色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根据应用化学交叉学科的特点,利用石油石化两大优势学科,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实践模式,强化生产实习环节,优化毕业设计形式。在实践教学中专业实验、课程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这四个教学单元虽各自独立,分段实施,但教学内容相互影响,层次递进,紧密结合,真正形成“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如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容要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少开设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这样也可为学生毕业设计环节打好基础[1]。同样,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环节中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实习单位所学内容要不仅在专业实验中有所涉及,在毕业设计中学生仍然可以继续从事实习单位的科研项目或相关课题的研究,真正做到四位一体,层层递进,相辅相成,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学习能系统和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要抛弃传统生产实习中实习单位仅仅承担集中实习的任务的观念,形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捆绑式教学”和“水融式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实习单位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通过现场参观实习、邀请实习单位专家做报告、企业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就业培训等形式让学生更早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自身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找准自身发展方向,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2]。因此在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这四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统一,专业实验内容的设计、课程设计内容及方式的优化、生产实习单位及实习内容的选择、毕业设计的选题等要不断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实施方法与途径

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目标导控式教学模式:针对石油院校行业特色,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产学研合作,将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分解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并通过学生教学过程表现及企业对学生评价完善该教学模式。做到学校与企业双方联动、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校内导师与校外兼职导师共同负责的产学研合作目标导控式教学模式。尤其是毕业设计环节,通过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设计毕业论文题目,使学生不仅能直接接触生产实际,还能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环境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所选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可解决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达到双方互益的效果。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还可让学生直接参与科研工作,让本科生与研究生一起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实施环境与条件

产学研合作基础上的实践教学实施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与多家企业单位、研究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加强硬件条件的改善;建立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软件条件的保障。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包括实验室建设、产学研示范中心、研究基地建设等。通过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经费、示范基地建设经费等更新专业实验室、丰富实验室教学资源,加强示范中心、合作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实验、科研条件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软件环境的建设相比要更加细化、更难操作,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是软件环境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各主体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的总称。制定一套能发挥企业、科研单位培养人才积极性以及能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保障,它主要包括结合机制、动力机制和管理机制等。产学研合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式化,企业研究院所不能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作用,学校不能为企业提学研合作所能带来的利益,要建立一套双方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尤为重要,让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共同完成学生的指导和考核,共同制定管理办法等。这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学校层面和政府的介入,校方与企业之间达到某种利益互惠的共识,如学校可通过产学研合作为企业解决科研问题,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等,企业为学校提供优异的教学资源等。其次政府也要参与到机制的制定和运行中,将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扩展到利益化之外的层面,鼓励企事业单位、研究院所承担接收大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的义务,承担国家、社会赋予他们共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

六、“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些专业往往不够重视实践教师的选拔和培养,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对于实践教师队伍建设要做到以老带新、以优带新,注重青年教师的传承和选拔,要积极引进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加入到实践教师的队伍中,以科研为龙头,将他们的学术思想在实践教学中点燃火花,让学生在实践教学学习中了解到除课本之外的更多的学术内容,激发学生更多的科研兴趣。此外,要依托校外示范性实习基地,参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选派优秀专业教师深入生产实际,直接参与工程实践,事故分析、处理,参加企业技术咨询、培训等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效果。同时聘请大庆油田、大庆石化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富有经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加强教学指导力量,双方互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定期交流,在文章发表、项目申报、仪器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建立“企业导师制”、“双师制”师资队伍。

七、“四位一体”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良好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建立符合本专业特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科学、先进、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尤为重要。改变以往以试卷或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法,建立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体系。让考核不仅成为判断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指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和认真做事的行为方式[3]。要采取多形式、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如课堂实验操作,实习现场表现,毕业设计期间科研工作能力和终结性评价如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实践报告、学术论文、PPT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公平合理的考核等级。考核评价人员也要产学研单位相结合,双方要严格制定考核评价方式和等级,真正做到优劣区分公平,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八、结束语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的改革是将实践教学的四个单元专业实验、课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有机统一,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系,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将先进的教学方法、优良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机融合,不仅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还可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率,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水清,罗跃,任朝华,等.应用化学省级品牌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3):86-88.

第7篇: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范文

一、主要工作亮点

(一)科技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去年9月,省科技厅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政策予以调整,改由上年度下半年开始申报次年科技计划项目。春节过后,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线股室人员先后多次到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就2014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落户事宜,向上级部门主要领导、相关处(科)室负责人进行了专题汇报和积极争取。2013年下半年至今,根据《2014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要求,我局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依托省科技厅海联科技咨询公司、明达科技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个,其中:社会发展支撑计划项目1个、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项目1个、农业支撑计划项目2个、工业支撑计划项目1个、科普计划项目1个、科技惠民项目2个、科技特派员项目1个、创新基金项目6个,加上往年所申报项目,现已确定并新到位资金69万元,其他项目正在积极争取之中。

(二)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纷呈

1、保护知识产权。2014年,市知识产权局下达我县专利申请任务数205件、专利授权任务数85件。据统计,截止五月底,全县已申请国家专利105件、授权45件,完成了半年度任务。国家专利维权执法行动已制定专题方案,将成为下半年全县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重点。

2、开展科普宣传。在“4.26”知识产权日、“5.12”应急宣传日和省科技活动周期间,我局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与此同时,按照省市科技部门要求,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完成了2013年度科普统计调查工作。

3、推进科技进步。5月14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湖宾馆召开,县长喻文、副县长赵群子参加会议,我县恒兴建材有限公司“一种聚酯多元醇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荣获2013年度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岳政通〔2014〕3号)。

(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验收

3月5日,国家科技部行文(国科发社〔2014〕56号);3月18日,科技部官方网站消息,我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正式通过验收。

2008年2月,科技部行文批准我县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3年8月,科技部专家组对我县进行现场考察;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由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的部门联席评审会,一致同意我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验收。2014年4月,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通知,我局完成了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新能力监测数据调查和实验区自评估报告等相关后续工作。

(四)全县科技工作会议圆满召开

在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在高度重视下,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4月25日,我局在银河大酒店组织召开了县2014年科技工作会议,表彰2013年度全县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安排2014年工作,并聘请省科技厅海联公司项目处专家为全体与会人员讲授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专利申请等相关知识,得到一致好评。副县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局党组书记作了工作报告,各乡镇分管科技工作负责人、县内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相关县直部门负责人、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和电视台、《今日》、《手机报》等媒体记者共约100人参加会议。

(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在县委第十四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前期准备,3月25日,局党组召开了全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议。从3月下旬到6月中旬,局党组严格按照县委活动办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深入讨论、社区调研,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相互帮、集体议”等方式,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找准了领导班子及党员领导干部在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根据县委第十四督导组综合汇总,共整理出各类意见40条,其中反映领导班子集体的13条、反映党员领导干部的27条,分别占意见数的33%和67%。6月中旬,在县委督导组对我局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进行督导评估的基础上,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开始撰写领导班子集体及其成员对照检查材料,为专题民主生活会作好准备。

二、困难和问题

1、科技地位偏低,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多。主要是群众对科技部门了解不多,缺少实质性的产学研场所和科普示范基地,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形成真正的亮点。

2、科技经费较少,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拉动不力。县财政预算科技专项经费在理论上较多,但实际可支配的很少,科技部门没有掌握足够的资金主动权,虽有心服务民营企业,但无力拉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3、科技人才匮乏,为可持续发展影响不够。在科技部门现有的干部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是从乡镇领导岗位退线和部队退伍政策安置而来,在申报、编制和引进科技计划项目,推广科技成果方面力不从心。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1、突出行业特色,确保全市领先地位。紧紧围绕2014年度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绩效考核目标,突出抓好科技计划项目建设、知识产权提质增量、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三大工作重点,进一步巩固科技在全市“领头雁”地位。

第8篇: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范文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是具有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拥有对外经营权的国有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中国铁建以工程承包为主业,集勘察、设计、投融资、施工、设备安装、工程监理、技术咨询、外经外贸于一体, 经营业务遍及除台湾省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发展国家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个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一个是特大型建筑企业,多年来在工程施工、科技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走过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历程,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合作双赢”的经验。“十五”期间,中国铁建和石铁路院合作完成了很多项目,其中有100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地方多种奖项。

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

中国铁建和石铁路院的产学共兴、学研同升的产学研结合方式,如果以时间或年代划线的话, 2000年以前主要是靠行政手段,中国铁建各工程局与石铁路院同属一个系统,项目合作、学生实习以及学生就业,都是在中国铁建的统一协调下进行;而在2000年之后,受到施工企业“项目法施工”的影响,合作靠的是同一工作目标、同一经济基础、同一结合方式的“利益驱动”,属于纯粹的“校企合作”。

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双方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是:

共同组织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

共同组织学生的生产性实习,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机会,使学生与生产一线职工、与实际工程项目、与实际技术工作“零距离”接触。

学生实习实训,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突出特点。生产性实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在操作过程中却存在很大困难。一是施工项目存在不确定性,施工项目不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进度进行的;二是工程项目本身存在环境多变性,特别是铁路工程点多线长,危险因素多,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接收学生生产性实习需要承担一定风险;三是工程项目部派出的指导老师由于多种因素制约,难于和学生生产实习的主要目标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为此学校采取了一定的办法,首先是加强信息采集,特别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信息采集和跟踪,什么工程,那些企业中标,工程量多大,有那些难点技术问题等等,比如在修建沙通铁路中参加了铁路复测,在修建京九铁路中参加了部分工程的复测,进度、质量控制等活动;其次是多途径展开对过去由学校毕业、现正在工程局担任工程主管或部门主管等校友的联系和沟通,为学生实习找场地;三是对即将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动员教育,针对工程性质选择带队教师和学生,制定计划和方案,在实习实训中保持与学校的联系,保证按计划完成实习实训任务。

学生在实习单位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在建筑工地,注重发挥积极作用,从基础测量、定桩放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等等,都能出色地完成。

共同组织科技项目攻关,解决工程技术难题

进行科技合作是突出的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工程局有了技术难题愿意找学校参与解决,学校也愿意参加这种工程项目的合作。比如1988年修建济青高速公路需解决路基、路面技术问题、1993年修建京九铁路需解决深水桩基础技术问题、1996年修建南昆铁路需攻克复杂地质情况下的隧道开挖、桥梁架设等关键技术难题等,学院分别与中国铁建11、13、14、18、19、20等工程局的科研人员组成技术小组,共同进行施工组织和技术方案设计。这些工程竣工后,京九铁路吉安至定南段、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目前,中国铁建的企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1%,应该说这里有校企合作的成分,也应该说是产学研结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十五”期间,学校与工程局共同申报工程技术科研课题16项,全部以工程项目为实验点并且全部结题,其中10项获得中国铁建科技进步奖。

共同组织施工项目生产,创造多项优质工程

早期的校企联合是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的。往往是有了工程项目、有了技术课题,中国铁建就从所属单位和学校抽调科研人员组成班子,共同进行施工组织。如1993年修建太旧(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由中国铁建协调,由学院派出教师与18工程局4处共同组织了一条隧道、3座特大桥的施工,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解决了煤炭采区稳定性分析,桥头跳车防治措施,泥岩、砂岩填筑路基施工技术等难题,先后荣获山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银奖”。而在2000年以后,工程局出于技术力量的考虑,学院也出于铁路施工经验的积累,校企双方坐在一起,研究了产学研结合问题,是建立在共同目的、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校企合作。学院与中国铁建十二、十四、十七工程局达成意向,学院派出教师参加朔黄铁路一期综合工程,共同组织了路基土石方、桥梁、涵渠、隧道、电气化接触网等施工,一起解决了线下工程,路基碾压密实,桥、隧建筑结构稳固等技术问题,线下评定单位工程474项,合格率100%,2002年9月一次通过验收,获得铁道部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共同组织举办短期技术培训

由于目前石铁路院仍是中国铁建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企业的技术培训、继续教育仍由石铁路院举办。不过举办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化之一是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方案,企业提出培训课题,学院制定教学实施计划,双方共同审定;变化之二是不局限于在石铁路院的“院”内进行,而是走下去,深入到基层,由学院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变化之三是培训考核不再局限于理论考试,增加了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解决,注重技能水平,即增加现场实作考核。从2001年始每年都要为中国铁建举办十几次短期技术培训,培训专业工种包括线路、测量、实验、财会、物流等,参训达3200人次以上。

比如在修建青藏铁路过程中,针对高原铁路修建难题,共同组织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带的隧道支护、桥梁架设、混凝土浇注等技术培训班;朔黄铁路建成后,急需建设规范管理的合资铁路运营体系,学院抽出人员举办物流、财务等培训班,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编制了《朔黄铁路物资电子价格目录》。

共同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认定

2002年石铁路院被河北省批准为职业资格鉴定站,具备桥梁、隧道、防水、建材实验、测量等高级工鉴定资格,正在筹备电工及仪器表装配、起重搬运机械操作的鉴定。经职业资格鉴定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每年学院举办的由各工程局参加的就业洽谈会,职业资格证书成为热点。在职业资格鉴定中,考核项目、考核标准、考核程序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也作为考核员参加考核工作。

产学研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上述这些结合方式,加强了工程局与学院的联系和沟通,密切了企业和学院之间的关系,双方有了共同的目的――人才培养,共同的追求――为社会服务,企业“借脑生智”,学院“背靠企业”,结合的结果带来了“校企双赢”:

产学研结合是中国铁建企业的技术支撑

目前的中国铁建连续9年入选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2006年排名第7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第20位,在世界企业500强中排485位。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企业科技进步,靠的是产学研提供的技术支撑。

早在兵改工之初,中国铁建就以市场为导向,瞄准行业尖端,坚持把先进技术与推进创新相结合,创新企业科研体制,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培养铁路施工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所有参建的标志性工程,都由企业科技人员和学院教师参加,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比如在早期的合作中,学院参加了沙通铁路、太古岚铁路的线路复测、大桥施工等;近期在京九铁路、南昆铁路以及青藏铁路修建中,参加攻克深水桥梁基础、复杂地质、高原多年冻土等多项难题,掌握了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技术,掌握了客运专线路基设计施工技术,掌握了斜拉桥、悬索桥、轻轨PC梁及磁悬浮梁制架等所有桥梁工程技术,承担和参加了国内标志性地下工程的建设任务,参加设计国内最长的乌鞘岭隧道、最长的TBM法施工的秦岭隧道、最长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海拔5010m的风火山隧道、跨度最大的三亚地下洞室工程,承担了第一座跨越武汉长江的盾构工程的设计和世界盾构直径最大的南京过江隧道工程,完成了亚洲最长的黄河顶管工程。科技的进步,有效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产学研结合是石铁路院发展的物质基础

应该说,产学研结合带来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尤其在2000年以后表现得特别突出。

首先是在工程局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建成了铁道工程、工程测量、深水桩机等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认识实习打下了基础。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认识线路、钢轨、道岔、涵洞、桥梁等铁路工程实体,不出校门就能知道修建铁路的艰苦复杂性,初步认识工科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这些物质基础的作用,专业建设层次提高了,2004年、2005年,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评为国家精品专业,铁道工程、楼宇自动化被评为国家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涉外财务会计评为省级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课程水平提高了,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工程测量、PLC应用、高等数学、电机与电力拖动、施工企业会计、公文写作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形成了以工为主,管、经、财、文为两翼的高技能人才教学体系。

其次是在中国铁建所属工程局建立了30多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场所和条件,提供“真刀真枪”的工程实践氛围,实现学生的学业和就业“零距离”对接。

最后是以定单形式,中国铁建成为石铁路院学生的就业基地。1998年国家取消计划招生、计划分配后,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经过广泛协商,学校逐步与企业采取定单形式培养计划,共同商定招生专业、人数,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有的还共同制定课程内容。2004年,中国铁建22局需要铁道工程、建材实验、仪器仪表安装等专业的学生,与学院签订了50人的定单培养合同,这批学生明年就按计划毕业后到22局就业。这种方式,解决了企业为招不到合适专业的学生而东奔西走,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后顾之忧。近三年来石铁路院毕业生结业率连续达到95%以上,土木、建筑类毕业生达到100%,其中85%到中国铁建工程局就业。

产学研结合需面对的问题及对策

理论上说,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意义非常重大,工程局和学院都有积极性,可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又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在思想观念上要把产学研看成是校企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应该说,企业和学校在对待产学研问题上,企业和学校都有积极性,但是存在着一定差距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是搞施工生产的,学校是搞教育教学的,分属两个行业,特别是在分属于不同区域的情况下,不能结合或结合的难度很大;二是学校认为人才培养企业也有责任,而企业认为人才培养应该是社会责任;三是对企业和学校的考核,没有把产学研结合纳入指标之内,特别是企业只有规模、效益、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考核,即使推广ISO9000系列认证,也没有把与学校的联合涵盖进来。为此应该解决的观念问题是,学校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协调发展的理念,主动与企业沟通,广泛宣传产学研结合的意义;而企业也要认识到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从国家产业发展的高度认识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主动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为学生生产实习,为科技项目合作等提供便利条件。

加强校企经济利益的、长效的紧密结合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没有了行政干预的效力,企业和学校在结合方面靠的是过去存在的“感情”因素,这种结合的范围和力度有下降趋势,一旦这种“感情”因素随时间推移而不存在时,这种结合也就会消亡。从理论上说,校企结合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经历,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够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但是作为企业更多的考虑是现实的经济效益问题,而不会考虑更多的人才培养问题。因此在项目实施、时间按排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错位”,比如企业急需解决某一技术问题,或者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但是学校可能在教学安排上不能吻合,或者抽不出教师去执行这个活动。反过来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但企业可能没有可以进行的项目,难于达到生产实习的目的。

因此,摸索一种能够既兼顾到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又能够兼顾学校实践教学需要的机制,十分必要;同时既能解决企业由于接收学生而增加的工作量,也能解决学校为学生实习而带来的麻烦,也是十分必要的。情况变了,我们的思维也应该变。笔者认为学校可以牵头组织若干企业,成立产学研结合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学校和企业共同沟通情况,比如科研项目申报、施工项目合作、学生实习(实训)计划等,学校和企业达成基本意向,制定共同的职责范围,然后再进行具体操作。这种办法的好处在于,有了这种组织就有了基本依据,达成的意向也成了进一步合作的前提,双方能够找到共同的结合点。

第9篇: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范文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地方院校实践教学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着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地方院校如何构建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怎样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一、地方院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构建

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教育而实现的。

1.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构建

(1)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在课程教学中,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内容划分为3大模块:①基础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学生必须掌握的本课程最基本的内容;②选择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与要求,由任课教师自主选择组织教学,以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现实性和研讨性;③动态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由任课教师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介绍各种实际应用案例,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

(2)实验技能培训课。这部分内容涵盖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原理,基本试剂、基本实验仪器的性能及其操作规范。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专业论文写作课。这部分内容涵盖了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的含义和类别、特点和作用、结构和写法例文与评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写作特点与基本要求、一般格式、例文与评析;毕业论文含义和类别、特点和功用、选题、写作步骤、通用格式、例文评析。目的是训练学生论文或课程论文写作能力。

(4)创造学课程。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创造、创造的一般规律、创造者、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创造的方法等。目的是训练学生眼力,培养创新能力。

(5)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课。这部分内容涵盖科学研究的体系与特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科技计划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与开题;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文与著作及研究报告的写作、项目申报能力。

2.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构建

(1)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2)自主性实验。自主性实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性原则,根据专业学科发展动态,结合学院科研成果,及时更新部分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和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科研能力、训练研究方法的正确运用。

(3)实习。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感性认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处理问题能力。

(5)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综合性独立作业,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选择某一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撰写出用以表现科研成果和阐述学术观点的文章。

(6)科研项目。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提出科研课题,也可由教师布置科研题目,介绍本课题研究思路,学生自己独立观察、查找资料、最终写出研究报告。目的是培养学生科研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技能。

二、地方院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少数几门课程所能完成的任务,而是所有课程都应当为之做出贡献;也不是单纯地靠加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环节就能够完成的任务,而是要科学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研究和设计。

1.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采取一讲、二讲、三带、四导模式

所谓“一讲”是指老师把专业课知识传授给学生,“二讲”是指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再进行反馈,“三带”是指接受知识快的学生带动指接受知识慢的学生,“四导”是指老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开导学生,这种模式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2.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

如一年级上实验技能培训课;二年级上专业论文写作课;三年级上创造学课;四年级上科学研究方法论课。

3.创建一个以技能训练为基础、以研究性实验为核心、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组合方案。技能实验为必做实验;综合实验采取必做与选做并行的方式;研究性实验采取自主选题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从学科的单一性向多科性发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开展行业、地方和学校全方位的密切合作,成立三方合作办公室;二是建立联合机构,加强长期合作;三是签订合作协议,逐步深化合作,主要模式是与企业签订“长期全面合作协议”。

5.将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本科生指导小组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论文开题阶段,围绕科研项目让学生提出创新性课题和实施方案;在科研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科研方法和创新方法的教育训练;在论文的撰写阶段,向学生介绍国内外主要期刊论文、毕业论文等的撰写格式、方法和技巧。

6.师生科研一体化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两种模式:阵地模式和载体模式。“阵地模式”就是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生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载体模式”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将采集到的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作为载体,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讨论这一过程,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李锦春.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