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劳动实践计划范文

小学劳动实践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劳动实践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劳动实践计划

第1篇:小学劳动实践计划范文

一、建立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1.打造优质劳动实践基地,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是我市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法制教育、生存体验、国防教育和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一直坚持“体验、创新、感悟、成长”办学理念,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基地采取“从学校走入社会,从课堂走进生活,从书本走向实践”教学形式,坚持多样性、灵活性、系统性原则,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有手工制作、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生存体验、专题教育、地方课程六大类60多个项目,组织市区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劳动实践体验及工艺学习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几年来,劳动实践基地始终保持有序、有效、安全的运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拓展劳动教育渠道,做实研学实践活动

我市各类学校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拓展劳动体验空间。特别是市中小学劳动基地立足教育性、突出实践性、加强融合性、确保安全性。充分挖掘美丽地环境资源与特色文化,确定了红色记忆、绿色生态、传统文化、白茶文化、安全体验、职业规划等六大研学旅行课程,并按照课程主题逐步开发了“成就梦想,精彩飞扬”、“我自护我平安”、“祖国在我心中”、“白茶故里可爱家乡”、“以孝扬善以爱抒情”、“手拉手共成长”、“我体验我健康”、“公益手工制作”、“特色文化”等九条线路,这些线路集观光体验、求知习艺、民俗风情为一体,研学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实践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在行走的课堂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构建劳动教育推进网络

(一)突出学校教育主阵地 保障劳动教育开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市各校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渗透劳动教育,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将劳动课排进课表,并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白琳中心小学组织教师编写并推广使用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劳动教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美术、体育及班队会课进行有机整合。

2.将劳动教育融入活动课程。全市各校充分利用学校特点,开展“劳动节”“科技节”活动。如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地方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让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生根发芽,使校园成为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阵地,开发百人鼓号、茶艺表演、鱼灯表演、书画、舞蹈、剪纸等30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项目,促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了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氛围。

3.打造“开心农场”,增长基本技能。学校因地制宜,开辟校内种植园、地理园等劳动实践阵地,为劳动教育提供触手可及的平台。如:白琳小学利用闲置的完小校园开辟“红领巾农场”,学校的菜地由学生自主种植、自主管理、自主收获,课余时间可邀请家长入校一同参与劳动实践,增进亲子交流与互动。充分利用边角音旯地块,开辟校内红领巾种植园,成为城里孩子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畲族学校本学期开始办起了“畲药种植园”……学校努力通过种植园的建设与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与基地作物的田间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功能,使其成为学生劳动锻炼与生产实践基地,成为师生交流劳动经验的实验基地。

4.建立劳动志愿服务队,增进实践体验。积极为学生提供劳动体验机会,培育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成立志愿服务队。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二)创建多样化劳动教育平台,丰富学生劳动技能体验

活动是数育的载体,学校积极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五结合”,使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1.结合“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开展“自我服务”。例如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红领中走进社区环境保洁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校园苗圃养护活动及“我为校园增添一抹新绿”植树活动,组织开展“拥抱春天播种绿色”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在重阳节组织学生们走进福利院为老人们打扫房间等。

2.结合“三好”厚基教育活动。制定适切得评价标准,把学生的劳动教育的考核结果纳入“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活动综合评价,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范畴,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

第2篇:小学劳动实践计划范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案例

一、指导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代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大学生已经从以往的社会精英逐渐成为广大劳动团体的一部分,大学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和职业教育转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新时代城市的主要劳动力团体,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选择和劳动价值观方面的特点尤其值得辅导员老师们研究和探讨。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确立其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劳动价值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案例概述

本着上述指导思想,我院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依托以系志愿者部为平台,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来,通过电子信息系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志愿者部共组织支援者参与志愿服务23次,服务总时长达247小时。在实践中,我们建立起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彩色粉笔支教组织”,参与了支教、环保、敬老等活动,成为我校志愿者的先锋队伍。其中,以“彩色粉笔组织”为主的支教实践活动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三、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掌握和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个人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方面欠缺具体的认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参与社会,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因此,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科学合理的为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条件,是亟待大学解决的问题。

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由于长期处于学习状态,大学生对劳动、金钱、劳动力、责任、奉献等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他们对于劳动的了解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并没有实践机会了解社会个体劳动对于整个社会及其他社会成员的意义所在。因此,为他们创造适当的劳动参与机会,让他们深入到广大劳动者当中,能够逐渐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组织形式

通过问卷调查,在大学生中搜集其对于劳动、个人价值、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资料,并向其征集实践活动的方式、地点等,然后综合分析其心理特点,初步确定活动形式。

(1)结合上述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大学生思想状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利用走访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地点。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收集来自于实践地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撰写实践心得,总结活动成果,以确定今后活动目标。

3.活动内容

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希望小学。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找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通过实地考察,我们看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的艰苦环境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看到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我们决定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活动。

开展支教活动,落实帮扶计划。在确定地点之后,我们制定了一套支教方案,并开始着手准备。在不到两学期的时间里,以“彩色粉笔”爱心支教组织名义先后进行了5次支教活动,分别教授了体育、音乐、美术、社科等课程。同时,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拉近距离,深切了解了他们对支教活动的内心感受。

筹集活动资金,延续支教活动。为了能够长期对九门口希望小学支教,完成帮扶计划,我们通过在校内外收集废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等方式来筹集我们的活动资金。同时,也会定期在市中心等地进行宣传,呼吁爱心人士捐书。至今,已筹集教育帮扶活动资金5512.7元,书籍213本。

广泛宣传,吸引各大媒体关注。在对小学支教期间,得到了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日报、长城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同时,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庆典活动上,也受邀前去宣读倡议,吸引社会的关注,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希望小学。

爱心支教,永不停歇。我们的支教活动,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同时,来自台湾的林珍珠老师捐赠给我们2000元的活动资金,以表示对我们的支持,支教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四、经验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学校在道德教育上的目标就是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引向社会,把丰富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纳入他们的视野。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就失去了道德教育的目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只有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大学生才能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此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法制规范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个人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劳动不只是获取金钱和个人生存的一种手段,更是为社会服务和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从而逐渐建立了作为一个社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世浩,张海清,谢明凤.论本科生的定型提高期[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2]刘妍君,李昀.理工科新生大学适应性调查及其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4).

[3]张颖,宋翌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1,(13).

[4]邱淑岩,岳道刚.教育孩子应在不经意间[J].基础教育,2005,(02).

[5]王蕾.爱的力量[J].基础教育,2005,(11).

第3篇:小学劳动实践计划范文

2.在十八世纪的近代普通教育初期,自然学科、人文学科被逐步纳入课程,形成近代的智育,后发展到体育、美育。但在总体上说,这种教育基本上属于“文化知识”教育。本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生产与各种社会职能的技术性质发生变化,技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体的普通教育模式,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当今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可算是技术社会。现代技术不仅广泛渗透在生产、各种工作职能与管理之中,而且已经不可阻挡地进入家庭生活圈子。虽有知识而缺乏足够技术、技能的人,不仅越来越难以胜任工作和参与社会交往,甚至面临生活与生存的困难。因此,把以劳动技术为主体的技术教育引进课程,这是学校教改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也有这种情况)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不同类型的教学-----普通的、科学的技术的和专业的教学------之间的那种严格的区别必须加以废除;而教育,从初等阶段到中等阶段必须同时成为理论的、技术的、实践的和手工的教育。”许多国家在小学开设劳动课、手工课,或创建综合中学,本世纪上半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合格人才和劳动者。

我国中小学教育在旧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始终没有突破应试模式,存在着脱离经济、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端。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心理素质、知识结构还是实践能力,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把劳动、技术教育引进教育领域,可以促使年轻一代手脑并用,学用结合,既懂科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从根本上改善一代人的劳动素质,以推动物质生产的发展,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可见,劳动、技术教育正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转轨的不可缺少的运行机制。

3.在初等学校里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源泉,是人的神圣义务和培养个性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劳动,体验创业的艰苦,才能养成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以及自觉的创造性的劳动态度。

为了使未来一代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发展,还必须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掌握现代生产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懂得现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能学会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受到现代化的启蒙。值得重视的是,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新一代人不仅具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技术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是错误的,非人文的技术教育和非技术的人文教育都不完全,教育应该是既传授技术又启迪智慧和理性的。

21世纪的学校教育应该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加强技术教育,正如《学会生存》一书在谈到传统的科学教育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所指出:“传统的科学教学很少致力于把课堂知识和科学实践联系起来”,“这种旧的课程计划很难启发科学活动中的创造性、直观、想象、激动与怀疑的态度,而观察、搜集数据、归类以及证明结论的能力都不应只是科学家的任务”。该书还指出,传统的科学教育存在同技术教学脱离的倾向,科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强调知识与行为相互依赖的关系,促使科学教学和技术教学两相结合,就应注重科学研究与实际发展及应用之间的关系。当前“教育体系往往引起了这两者之间的严重分离-----这种分离既损害科学研究,又损害实际发展”,“在普通教育方面,课程计划过分倾向于重视科学,而忽视技术。”而使科学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相互补充,可促进手脑并用,充分发挥大脑两半球的作用,使左脑型教育与右脑型教育结合,理性思维与感性直观结合,基本理论与应用实践并重;有助于扩展眼界培养整体思维能力,锻炼身心的灵活性;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第4篇:小学劳动实践计划范文

我校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班集体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努力创设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实效。。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强化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完善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榆次区教育局政教科工作意见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进行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继续落实“我成长、我负责、我与逸夫同发展”的责任教育;工作中坚持学生养成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以多种形式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使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成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思路

(1)以巩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工作成果为中心,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做好各项德育“软硬件”建设,使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2)建设一支强而有力的德育队伍:促班主任业务水平提升,强化年轻班主任的训练与培养。

(3)继续落实德育工作“三化”:德育工作网络化;管理工作序列细化;活动开展系列化。

(4)继续以常规工作为根本,责任教育为主线开展德育工作,力求两者相互融合,有机结合。

(5)夯实两个基础:学生日常行为常规管理、班级管理。

(6)工作中做到“四字”:真、实、细、心(用心去做)。

三、工作目标:

(1)学生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道德、行为显著提高。

(2)做实责任教育,使之不走过场,不疲于应付。

(3)强化班主任工作管理、检查,“严”字当头,以“沟通、谈心”为手段,以“爱”使之感化;逐步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管理特色。

(4)做好“三结合”工作及学校德育薄弱环节。

(5)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基本原则,推进道德讲堂的开展。

(6)继续加强音乐吧的活动灵活性以及实效性,为学生创造平台。

(7)继续突出德育和少先队的特色工作。

四、具体工作:

(一)常规工作:

(1)落实养成教育,夯实常规行为基础。巩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工作成果, (工作计划 ) 继续落实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沿用“星级评价”评比制度,以锦旗鼓励的形式对成绩较好的班级进行表彰,开学初继续开展《常规行为训练周活动》。

(2)在全体同学中开展“星级评价”活动。在各班中每周、每月评比“文明礼仪之星”、“劳动之星”、“艺术之星”,并利用升旗仪式时间对他们进行表彰,通过此项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德育的表彰、激励作用。

(3)继续加强和完善校园环境的“四化”(绿化、净化、美化、教育化)建设,重点突出教育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提升各班育人环境。继续加强卫生工作,要求各班卫生一日两扫,与此同时在保持上下工夫,摒弃不良习惯,把随手扔果皮纸屑的普遍问题解决好,定期检查各班每周一次。

(5)做好“艺术教育”工作。结合庆“元旦”,德育处在12月份组织开展好“校园歌颂节”活动。

(6)继续开展好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小学劳动基地实践活动(5年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劳动实践意识,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在活动中要严密组织,充分展现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7)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广播教育等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定期查找学校安全隐患,每逢重大节假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11月份继续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利用橱窗、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安全事项,利用手抄报、

绘画、安全排查及安全疏散演练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安全自保能力。

(8)做好2012年下半年德育各项评优工作。

a、做好一年一度的三评一访工作。学校成立三评一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好学校的方案。学校德育处利用校会课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评选方案。按照区德育科此项工作的要求,各班评选工作要严格评选程序。评选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b、做好德育论文、个案、班主任评优等市区级上报工作。要求每位班主任都要积极参加,认真撰写论文及个案,力保2-3名班主任教师论文、个案荣获区级奖项。

(9)进一步健全德育信息周报制度。学校成立德育信息周报小组,负责本校德育工作简讯的撰稿

第5篇:小学劳动实践计划范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先做一份工作计划,开个好头吧。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假期计划的模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假期计划的模板范文一

计划1:美美地睡到自然醒

平时在学校里,要做的和要想的事情太多,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和休息日也很少属于自己,睡眠严重不足,体力透支啊!

终于可以“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了,寒假,让我们从学校里的繁杂琐碎的事暂时解脱出来,让自己的身心休息一下吧!美美地睡够八小时,不受铃声打扰。暂时放下课堂、放下学生,假期里把休养生息作为一件大事来做:把觉睡足,没事就睡到自然醒!

计划2:陪伴家人,享受温情

可以说,每一个优秀教师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家庭。没有家人的一贯支持和默默的付出,就没有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寒假里,老师们要全心全意地回归家庭,在父母身边多尽一份孝心,多陪陪爱人与孩子,这点特别重要,很多老师的时间都被自己的学生占据了,很少有时间了解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假期里一定好好弥补一下平日角色的缺失。做一个合格的好父亲,好母亲!

计划3:带着孩子敞开了玩

你跟你家宝贝说了多少次去动物园,都食言了。你说了多少次去科技馆,你说了多少次去海底世界,你说了多少次和他在一起,在一起,这下你可真要兑现你的诺言了。带着你家宝贝做好旅游计划,说走就走,什么天南海北、国内国外都在足下。

计划4:锻炼身体这事儿必须得进计划表了

多年的教师生涯,你也年纪不轻了。无论如何,你的身体都将走下坡路,各种病也都循迹而来了,趁着假期,好好调理调理吧。公园就在你家旁边,平时没看你去过几次。锻炼吧,这事必须列入计划。

计划5:走亲访友

中国人最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你平时没时间走动,假期总要去看望看望老师和朋友,一起坐坐,交流交流近况吧。平时你没时间逛商店,这下好了,你那一群闺蜜好久没约了吧,快点儿集结号啊。

计划6:阅读与充电

平时你用了那么多经费,买了那么多书,结果书都布满了灰尘,你总要翻翻吧。扪心自问,你看了几本?为人师表,最怕的还是脑袋空空。

计划7:把错过的影视剧都补回来

读书之外,那些错过的影视剧也还是有必要补回来的。没看过时新的影视剧,你还好意思和学生打成一片?何况你平时没时间带孩子去影院使他错过了很多孩子间共同的谈资,你不得补回来啊。

计划8:更换硬件与备课

是时候检查一下那个为你服务了很久的笔记本,是不是该退伍了?硬件太差,开机都卡,还怎么好意思用它做多媒体?下学期是新课,你不备课是会误人子弟的啊。多查查资料,多写写教案,新的学期,做个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魅力教师吧!

计划9:处理杂事

当平时因为工作繁忙,很多很在意但不紧急的事情可能就没法去处理了,比如集中处理家庭琐事,带家人和自己做全面身体检查,甚至治疗等。可能老师们自己的备忘录里已经储藏了很多类似的待办事项了吧,快,趁假期,赶紧去处理一下吧!

计划10:享受生活,让爱好充盈每一天

精心为自己做一桌丰盛营养的饭菜。把胃养好,再不能饥一顿饱一顿的了,美美的在家熬一碗滋补粥,美容粥,好好补补;亦或静静地晒个太阳,闭目养神,亦或认真的做一次瑜伽,亦或欣赏一场歌剧、戏曲、话剧,听一场音乐会,观看一场电影等。让自己回归到慢生活的节奏上,提升幸福感。

另外,各位老师还可以利用假期培养自己的兴趣,怡情养志。比如茶艺、书法、太极、戏曲、歌唱等。

关于假期计划的模板范文二

评分表

1、做的好的画,没做画X,一般画。如果有特别原因也可写明。

2、这张表最好由家长填写,也可以培养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交给孩子填写,但要

落实他登记的情况是否属实。

3、阅读课外书籍一栏可以写他看的书名。背诵一栏也可填背诵的题目。

4、自由安排的时间较长,家长可和孩子一起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作出适当的具

体安排。

5、请家长在培养孩子作息有规律的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能做遵守时间的榜样。 6、暑假时间比较长,能否坚持是最大的困难,相信只要把每一天都安排到位并督促

孩子做到了,孩子的暑假生活一定会是充实而又快乐的。 我给自己定目标:

1、学会一到两项本领。(学游泳、学骑车、学打球……)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

况作适当安排,注意安全第一。 2、每天在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3、一个星期整理一次房间。

4、每天看电视、玩电脑不超过两小时。

5、如果报名参加其他培训班,要对作息时间重新灵活安排。

关于假期计划的模板范文三

一、健全领导班子、加强统一管理健全的领导班子为有效地开展寒假活动提供有力的保证,统一管理是扎实落实各项活动的基石,学校成立以滕校长为组长的暑假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年级组长

二、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深化素质教育为了抓好落实,我校按照上级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年暑假35岁(含35岁)以下教师制定出长期(3—5年)的读书计划,利用暑假期间读两本书籍,其中《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必读,另一本自选,写不少于3000字的心得体会。

2、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构思编排“经典诵读”节目,开学后,各年级教师进行展示。

三、加强体验教育,深化生活教育,促进养成教育,落实素质教育假期是开展体验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将拓展体验教育层面,开展生活教育,注重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社区实践

要成立自主社区实践小队: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居住区域,成立社区实践小队,安排队长组织开展活动,就近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和公益活动,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劳动美化社区环境、净化社区文明、体验社区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开学后,1——2年级各中队收齐社区实践活动表,装订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班级填写开学后的);3年级各少先队员在家庭作业单上总结社区实践活动情况,班主任统一装订叫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社区实践活动总结,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2、家务承包

假期,各少先队员进行家务承包,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各队员在家务劳动中承包自己的一块“责任田”,坚持每天做。开学后一周内,每班评选出5名“班级家务承包之星”并把名单电子稿发送ftp“政教处文件夹”内“成长记录文件夹”。4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在稿纸上誊写自己的感受,开学后,班主任收齐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家务承包感悟,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3、动手操作

(1)手抄报制作

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普法”为主题的手抄报;5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科学知识”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书写认真,配图精美。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收齐,装订成册,交政教处。

(2)手工制作与科技制作

1—3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制作一件手工作品;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进行科技发明小创造,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开学后,每班评选出2份优秀作品,注明班级姓名上交政教处。〖作品要注明班级和姓名(班级为开学后的)

(3)科技论文与科学实践

5年级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展示和竞赛活动,开学后每班交5篇科技论文,5份科学实践活动材料。要求用A4纸打印,同时上交电子稿,电子稿命名方式为:班级、姓名、题目。

4、学生读书活动

(1)活动主题阅读促进文明;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

(2)活动内容

(一)举办中小学生征文比赛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以“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为主题,写读后感和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挖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与创新。

(二)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朝阳读书计划”、争创“图书使用示范学校”、农村小学“爱心书屋”建设、“中华诵”等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享受读书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请语文教师根据学校经典诵读篇目和潍城区经典诵读篇目布置学生诵读。

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组委会组织专家遴选了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中小学生阅读。除省组委会推荐的阅读书目外,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朝阳读书计划”推荐书目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思想性强、具有阅读价值的图书。

(3)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

(一)工作程序。此次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各开发区文教局(教管中心)和有关市直学校逐级组织初选、初赛,市教育局组织复赛,并择优报省,参加全省决赛。

(二)时间安排。至月份,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广泛开展阅读活动,积极撰写征文。

月日前,以学校为单位遴选优秀征文电子版报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区教育局组织评选表彰优秀征文,并择优报市。月日语文教师收征文包括电子稿,并按要求填写推荐表,月日上交教导处。

(三)报送要求。

(1)参赛作品内容要紧扣主题,题目自定,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3000字;

(2)征文中不能出现作者信息,作者信息以各学校上报的《推荐表》(见附件)为准;

(3)征文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评资格,并对所在学校通报批评;

(4)征文电子稿保存为。doc格式,以征文题目作为文件名。

(5)排版要求:题目居中,二号黑体;正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3厘米;页眉,页脚:1。5厘米;页码位于页脚居中排列。

(6)报送数量:各城区中学每校5篇,乡镇初中、城区小学每校4篇,乡镇小学每校3篇,以学校为单位连同《推荐表》(电子稿),一并于月日前发至。各学校要全员发动学生参与,并在校内评选出等次,根据数量择优上报区教育局普教科。

(4)表彰奖励

经典诵读、演讲与征文比赛将分别评选出区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评出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级评选。班主任鼓励学生利用暑假,积极参加以上布置的各种综合实践,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作品的自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假期注意事项

1、班主任在放假前要做好假期安全教育,与学生签定《安全公约》,教育学生要有计划地完成寒假作业,不搞突击。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假期不自己到河里、水库、游泳池游泳,不进网吧、游戏厅,做到防火、防电、防坏人、防雷电,遵纪守法。假期内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传染病的发生,确保身体健康。

2、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汇报,以便妥善解决。各中队组织集体活动必须报学校假期活动领导小组批准。

对于暑假期间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各班主任要给予高度重视,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全体队员也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作用,亲身体验活动过程的乐趣与艰辛,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开学后学校要对寒假活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优秀活动中队”和“优秀队员”。

关于假期计划的模板范文四

快乐的寒假生活即将来临,在这个寒假里除了正常的作息外,还要好好安排学习,我和妈妈一起制定了寒假计划表,我要度过一个快乐开心的寒假。

我的寒假计划内容非常丰富。

首先,为了不使我的视力下降,所以我为自己制定了三条规定。

1、尽量少看电视。

2、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3、合理使用电脑。虽然电脑也容易损坏眼睛,但是电脑已成为我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家必不可少的一件“日常工具”了。

其次,为了使我学习能更上一层楼,写作水平能有所提高,我便要求自己做到:

1、每天坚持写日记。

2、预习下学期课文。

3、认真做完寒假作业。

除此之外,平时爸爸妈妈常说我知识面不广,了解的课外知识少,我便又对自己提出了以下要求。

1、多看课外书。

2、每天坚持背一首古诗。

3、上网或看报了解新闻时事。

最后,为了自己在学习和娱乐的同时,也不忘好的生活习惯,便又对自己规定了以下几点。

1、自己的房间要保持整洁、常常打扫。

2、早睡早起。(这一点我怀疑自己可能做不到,于是我便要求爸爸妈妈加强监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6篇:小学劳动实践计划范文

成都2017年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通知 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社会事业局,各区(市)县教育局,直属(直管)学校: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17-2017学年全日制中小学教学时间作如下安排,请遵照执行。

一、全日制中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学年时间安排

全日制中学2017-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定于2017年8月30-31日办理入学手续,进行入学教育,9月1日正式行课。2017年1月15日结束,1月16日开始放寒假,共计教学19周;第二学期定于2017年2月13日办理入学手续,2月14日正式行课,7月4日结束,7月5日开始放暑假,共计教学20周。

全日制中学全年共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包括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初中上课时间35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研学旅行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再增加2周)。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上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教育2周;高三年级上课22周,复习考试11周,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教育2周。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中学、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上课时间为35周,复习考试为2周,机动时间为2周(由学校根据专业情况自行安排实习或见习)。

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事特点,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2周时间内安排农忙假,具体办法由各区(市)县教育局根据当地实际与劳动技术教育机动时间等统筹安排。

二、全日制小学学年时间安排

全日制小学2017-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和放假,第二学期的开学时间与全日制中学相同,第二学期于2017年6月27日结束,6月28日正式放假。

三、工作要求

(一)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严格执行本教学时间安排,未经成都市教育局批准,任何学校不得随意更改开学和放寒、暑假时间,学校调整课时安排一天以上应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期末考试时间原则上在正式放假前一周内安排。

(二)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省、市相关规定,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作息时间。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及课时,不得挤占音、体、美、劳技、综合社会实践等课程的教学时间,不得随意增加教学难度和赶超教学进度,不得提前结束新课;不得以任何名目、任何形式组织学生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双休日集体补课,组织高三学生补课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执行。学校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要向家长和社会公示,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和作息时间进行有效监督。

(三)各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做好师生集体活动的组织和安全工作。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2017-2018学年全日制中小学教学时间安排的通知 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社会事业局,各区(市)县教育局,直属(直管)学校: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17-2018学年全日制中小学教学时间作如下安排,请遵照执行。

一、全日制中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学年时间安排

全日制中学全年共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包括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全日制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定于2017年8月30-31日办理入学手续,进行入学教育,9月1日正式行课。2018年1月31日结束,2月1日开始放寒假,共计教学21周;第二学期定于2018年3月4日办理入学手续,3月5日正式行课,7月10日结束,7月11日开始放暑假,共计教学18周。

义务教育阶段一至八年级上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研学旅行等);九年级上课时间33周,复习考试时间4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上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教育2周;高三年级上课22周,复习考试11周,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教育2周。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中学、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上课时间为35周,复习考试为2周,机动时间为2周(由学校根据专业情况自行安排实习或见习)。

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事特点,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2周时间内安排农忙假,具体办法由各区(市)县教育局根据当地实际与劳动技术教育机动时间等统筹安排。

二、全日制小学学年时间安排

全日制小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和放假,第二学期的开学时间与全日制中学相同,第二学期于2018年6月29日结束,6月30日正式放假。

三、工作要求

(一)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严格执行本教学时间安排,未经成都市教育局批准,任何学校不得随意更改开学和放寒、暑假时间,学校调整课时安排一天以上应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期末考试时间原则上在正式放假前一周内安排。

(二)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减少或挪用体育、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课时,不赶超进度,不增加难度,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

要科学安排、科学保障学生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不得以任何名目、任何形式组织学生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双休日集体补课,组织高三学生补课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执行。学校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要向家长和社会公示,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进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报。

(三)各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做好师生集体活动的组织和安全工作。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此通知。

第7篇:小学劳动实践计划范文

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劳技教育,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还及时调整劳技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目的是使其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经济与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及时发展变化。国际上中小学劳技教育课程发展的总趋势是:课程目标向以基本技术教育为主线转移,课程内容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含量,很多国家已把信息技术作为劳技课程的必学项目;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例如,英国从1990年开始,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开设“设计与技术”必修课;法国从1985年开始在中小学开设“科学与技术”必修课;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从小学起至中学开设“工艺”必修课,1999年开始,在教学计划中又增加了“劳动培训”和“制图课”。我国香港地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已把“技术”纳入中小学的主要学习范畴。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实施中小学劳技教育课程,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面向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基本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的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反思。我国社会生产劳动从体制、结构、内容到方式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与技术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已经加入WTO,要在更广阔、更大的范围内与世界上科技与经济强国进行直接竞争,各行各业都需尽快提高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和技术创新能力。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劳技教育课程,不论在课程目标的时代性、课程内容的科技含量与先进性方面,还是在课程的实施、评价以及与之配套的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仪器工具配备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整体构建符合时展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对现行中小学劳技教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

二、树立“育人为本”的现代课程观

课程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人们逐渐深化了课程的本质和内涵,提出了“育人为本”的现代课程观。“育人为本”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标准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和提高自己的媒体。”这种课程观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吸取了各种课程观的合理部分,防止了各执一端、顾此失彼和产生片面性。正如廖哲勋先生所论述的:“根据课程产生、发展的规律,中小学课程设计应以育人为中心。其基本精神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而各有特色的发展问题置于课程设计的中心,从而全面辩证地反映社会、知识、学生三因素对课程设计的必然要求。”这种“育人为本”的课程观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是能指导我们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现代课程观。用这种课程观来审视中小学的课程体系,才能认识到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劳技教育课程。

(一)社会发展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课程改革浪潮,其共性是“整个教育内容为适应社会科技文化进步和劳动世界需要而演变”;其共同特点之一是加强道德、情感和劳动技术教育;其目的不仅是对现代学校课程弊端的纠正,而且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而进行的课程结构的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指出:未来社会人口增长、科技飞速发展并日益深入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终身教育时代的学习期与劳动期将更经常地同时与交替进行: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结合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课程整体设计中的内容。

另外,终身教育时代已经到来。终生发展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我们知道,个体态度和技能的形成是不可能靠传授的,必须让学生从小就参加适时、适量、适度的体脑结合的生产与生活劳动和社会实践。21世纪是高度科技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不懂技术、跟不上科学飞速发展和技术不断更新的人。由于以上发展和变化,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内容也应有所发展和变化。因此,包含技术、劳动和多方面综合科学知识在内的,以培养学生态度和技能为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技术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动手实践能力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是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

(二)学生发展需要

现代社会在信息传递、知识增长、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职业流动等方面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这些变化使学生将来的求职、生存和发展,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即学生的发展需要具有择业、竞争、创业和应变的意识与能力,要具有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足够的生存能力。

而且,终身教育时代的学习与劳动经常是同时或交替进行的。如果现在的学生不改变传统课程观下“死读书”和单一注重记忆的学习方式,不会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也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自身发展和学习与工作的需要。

为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这些急剧的变化,就必须从小对他们进行了解和驾驭外在人造“工具系统”和构建自身内在“工艺结构”(态度、技能、意志、情感等)的劳动技术教育。

在学生亲身参与的与社会一般职业密切联系的劳动实践中,可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天资和才能发挥的劳动项目及职业种类,从而能从小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个性特长。这些兴趣、特长和精神有助于他们将来的择业和创业。

另外,根据现代脑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劳技教育课程与人脑功能开发也存在着密切关系。人的双手是“脑的器官”,手的操作要在脑的指挥下进行。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动手操作是其思维和感知觉形式的主要来源之一。用手操作的技术性劳动,可促使他们变得注意力集中、反应机敏、记忆增强和思维精确。多方面的研究已证明,少年儿童在物化自己劳动产品的精细操作中,有利于其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灵活而有机的结合,能够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而能有效地锻炼、提高和开发脑功能。由此可见,中小学开设劳技教育课程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知识发展需要

知识和技术的重要作用与地位,随着生产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日益显现出来。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已不再是传统中知识的概念,而是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涵义;已经突破认识和经验的范畴,进入实践和创造的领域。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和结晶,更是从事实践与创造的思想、工具与手段。知识的内涵已包含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全面反映。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西方学者提出了对知识“再概化”的观点和知识走向“世俗化”的理念。

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把人类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分为四大类,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术知识、人力知识。上述前两类知识一般通过学习、传授就可以获得。而后两类则属于隐含性经验知识,蕴含着操作与管理的知识与能力,而且更强调其中的能力部分。它们需要在劳动实践中通过个体思维、行动、综合体验和内化才能真正获得。

知识的这种发展,使学生“学习最有用知识”的学校课程,自然也要随之变革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内容跟上知识的发展,使学校课程跟上时代的发展,使课程加速对教育和学习进程进行改造;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知识结构和人才素质结构都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使中小学课程体系增加了实践环节,把劳动、技术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了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术理性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上述第三类、第四类难以在书本文化课中获得的知识,还可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世界去理解、探究、创造和发展知识,显然,开设劳技教育课程,是知识发展的需要。

一、国内外劳技教育课程发展概况

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劳技教育,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还及时调整劳技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目的是使其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经济与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及时发展变化。国际上中小学劳技教育课程发展的总趋势是:课程目标向以基本技术教育为主线转移,课程内容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含量,很多国家已把信息技术作为劳技课程的必学项目;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例如,英国从1990年开始,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开设“设计与技术”必修课;法国从1985年开始在中小学开设“科学与技术”必修课;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从小学起至中学开设“工艺”必修课,1999年开始,在教学计划中又增加了“劳动培训”和“制图课”。我国香港地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已把“技术”纳入中小学的主要学习范畴。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实施中小学劳技教育课程,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面向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基本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的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反思。我国社会生产劳动从体制、结构、内容到方式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与技术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已经加入WTO,要在更广阔、更大的范围内与世界上科技与经济强国进行直接竞争,各行各业都需尽快提高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和技术创新能力。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劳技教育课程,不论在课程目标的时代性、课程内容的科技含量与先进性方面,还是在课程的实施、评价以及与之配套的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仪器工具配备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整体构建符合时展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对现行中小学劳技教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

二、树立“育人为本”的现代课程观

课程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人们逐渐深化了课程的本质和内涵,提出了“育人为本”的现代课程观。“育人为本”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标准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和提高自己的媒体。”这种课程观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吸取了各种课程观的合理部分,防止了各执一端、顾此失彼和产生片面性。正如廖哲勋先生所论述的:“根据课程产生、发展的规律,中小学课程设计应以育人为中心。其基本精神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而各有特色的发展问题置于课程设计的中心,从而全面辩证地反映社会、知识、学生三因素对课程设计的必然要求。”这种“育人为本”的课程观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是能指导我们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现代课程观。用这种课程观来审视中小学的课程体系,才能认识到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劳技教育课程。

(一)社会发展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课程改革浪潮,其共性是“整个教育内容为适应社会科技文化进步和劳动世界需要而演变”;其共同特点之一是加强道德、情感和劳动技术教育;其目的不仅是对现代学校课程弊端的纠正,而且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而进行的课程结构的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指出:未来社会人口增长、科技飞速发展并日益深入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终身教育时代的学习期与劳动期将更经常地同时与交替进行: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结合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课程整体设计中的内容。

另外,终身教育时代已经到来。终生发展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我们知道,个体态度和技能的形成是不可能靠传授的,必须让学生从小就参加适时、适量、适度的体脑结合的生产与生活劳动和社会实践。21世纪是高度科技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不懂技术、跟不上科学飞速发展和技术不断更新的人。由于以上发展和变化,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内容也应有所发展和变化。因此,包含技术、劳动和多方面综合科学知识在内的,以培养学生态度和技能为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技术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动手实践能力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是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

(二)学生发展需要

现代社会在信息传递、知识增长、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职业流动等方面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这些变化使学生将来的求职、生存和发展,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即学生的发展需要具有择业、竞争、创业和应变的意识与能力,要具有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足够的生存能力。

而且,终身教育时代的学习与劳动经常是同时或交替进行的。如果现在的学生不改变传统课程观下“死读书”和单一注重记忆的学习方式,不会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也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自身发展和学习与工作的需要。

为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这些急剧的变化,就必须从小对他们进行了解和驾驭外在人造“工具系统”和构建自身内在“工艺结构”(态度、技能、意志、情感等)的劳动技术教育。

在学生亲身参与的与社会一般职业密切联系的劳动实践中,可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天资和才能发挥的劳动项目及职业种类,从而能从小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个性特长。这些兴趣、特长和精神有助于他们将来的择业和创业。

另外,根据现代脑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劳技教育课程与人脑功能开发也存在着密切关系。人的双手是“脑的器官”,手的操作要在脑的指挥下进行。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动手操作是其思维和感知觉形式的主要来源之一。用手操作的技术性劳动,可促使他们变得注意力集中、反应机敏、记忆增强和思维精确。多方面的研究已证明,少年儿童在物化自己劳动产品的精细操作中,有利于其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灵活而有机的结合,能够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而能有效地锻炼、提高和开发脑功能。由此可见,中小学开设劳技教育课程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知识发展需要

知识和技术的重要作用与地位,随着生产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日益显现出来。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已不再是传统中知识的概念,而是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涵义;已经突破认识和经验的范畴,进入实践和创造的领域。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和结晶,更是从事实践与创造的思想、工具与手段。知识的内涵已包含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全面反映。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西方学者提出了对知识“再概化”的观点和知识走向“世俗化”的理念。

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把人类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分为四大类,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术知识、人力知识。上述前两类知识一般通过学习、传授就可以获得。而后两类则属于隐含性经验知识,蕴含着操作与管理的知识与能力,而且更强调其中的能力部分。它们需要在劳动实践中通过个体思维、行动、综合体验和内化才能真正获得。

第8篇:小学劳动实践计划范文

学校以“和”文化(人与自然融合,人与他人仁和,人与自己静和,人与社会相和)为导向,构建“平等尊重,包容宽厚,共同存在,共同进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共美教育”。以“工作踏实,学问笃实”的“实”教风和“勤思好学,勤辨求新”的“勤”学风养育德美、智美、体美、行美的“四美学子”。在此理念下,学校开发了“共美教育”课程,包括修身、阅读和学农三类课程。

修身课程。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守则》等内容与校情学况相结合,创建了修身教育课程,制定了课程目标体系。中学部以“守礼、明德、立志”为育人一级指标,小学部则提出修身“十二好”目标:“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上好课、走好路、做好操、吃好饭、扫好地、交好友、管好物、睡好觉、着好装”。学校把每一项指标细化到操作层面,分解到年级、学期,形成了修身教育内容和评价体系。教师通过朝会、主题班队会、学科教育、德育千分量化评价等多种途径落实目标,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操守。

阅读课程。农村学校缺少的是书墨香味儿,这既与社会、家庭文化有关,也与学校重视不够有关。学校充分认识到了这点,开发了阅读课程,希望从建设阅读课程入手改变师生文化。首先确定了阅读课程的目标:育德、养性、增智、习文,传承中华文明。然后各学部、年级围绕课程目标制定阅读课程计划,创建阅读内容、阅读活动、阅读指导与评价、阅读课堂模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阅读课程体系。同时,学校把阅读课程延伸到家庭、社会,通过亲子阅读等读书活动,小手牵大手,改变家庭文化。去年暑假,初一年级教师家访,发现有藏书的家庭仅占5%,今年再访,发现大约有一半的家庭购买了学生读物。

学农课程。学校九成以上学生来自农民家庭,但是绝大部分学生不识农、不会农、不爱农、不珍惜劳动成果。为此,学校创建学农劳动实践课程,开垦了十亩学农基地,三至九年级每班一块基地。学农课程由劳动实践课程和学科融合课程构成。劳动实践课程以培养优秀品德、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目标,以《农时话农事》手猿氏盅生劳动中的心路历程,展现成长和进步。学科融合课程则以培育科学精神,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将学科教学与基地资源有机融合,让学农基地成为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大课堂。学校通过播种季、丰收季等形式展示学农劳动实践课程成果。

此外,学校还着手建设“平等、尊重、民主、和谐”的“共美教育”课堂和开展“共美教育”主题活动。学生在“共美教育”的课程、课堂和活动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第9篇:小学劳动实践计划范文

由此引发我的思考:而今中国一大批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如此进入充满竞争的21世纪,将会惨遭淘汰。尤其是当今农村小学生的劳技教育已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何针对农村实际,对小学生加强劳技教育呢?

1.学习讨论,明确意义,形成共识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及《劳动课教学大纲》,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第一,不爱劳动的学生并不是天生懒惰,而是“日久成习”,要培养学生真正爱劳动的习惯,要给予热情地引导、及时地鼓励、不懈地督促。第二,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不要让学生为自己做事,如打扫办公室、批改作业等。有时还要带头劳动,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学生一起劳动,能空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切忌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用在学生的身上,如犯错之后罚擦黑板、摆桌子、扫地等,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劳技教育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指导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2.重视劳动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劳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劳技教育的主阵地,在每学期初,学校就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保证做到:劳技课,课表上有位置,行动上不被占挤。另外还要求广大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和编排特点,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性,挖掘每课内容和思想内涵,创设劳动教育的愉快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树立劳动观念。如在手工制作时,播放一支精选的音乐,营造一个和谐的音乐氛围,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实践操作。其次,加强先进导向,进行技能指导。教师在课前先制作几个精致的手工制作,让学生进行观赏,激发学生浑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手愿望,然后,指导其手工方法,让学生自己操练。再次,展示劳动成果,让学生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3.开发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

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开辟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实践中,我们力争做到劳技教育的五个结合:

与自我服务劳动相结合要求学生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如教育学生自己削铅笔、包书面、整理书包、洗手洗脸、剪指甲、订钮扣、系鞋带、穿衣服、铺床叠被等。

与学校服务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思想。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大扫除劳动,让学生为美化校园、美化班级出力。如擦窗扫地、布置教室、植树浇花、冲洗厕所等。

与家庭服务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其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应该关心家中的事,做好父母的小帮手,培养孝敬父母长辈的美德。如:洗衣做饭、扫地洗碗、买菜购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