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专项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Key words: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ifference, Focus and purpose, Specialized
摘要:市政篇中的电力规划不同于电力设计部门所做的城市电力专项规划,一个侧重对管位、站点的把控,另一个侧重通过完善的数据分析和严谨周密的理论计算,搭建规划区的电力网架。市政篇中的电力规划,负荷预测是重点,管位、站点的确定是目的。各种规划虽原理相似,但均不相同,所以在设计中要有针对性,真正为规划区的建设开发提供切合实际的设计。
关键词:电力规划区别重点和目的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X773文献标识码: A
今年,我有幸参与了几个较为完善和系统的城市规划项目,并完成了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中的电力部分,对规划的理解有了进一步加深。以下浅谈规划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1.两种“电力规划”的区别
控制性详细规划,顾名思义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而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其他配套设施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根基。
作为市政设计人员,我们常说的电力规划,实际是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中的一部分,它与电力设计部门所做的城市电力专项规划截然不同。前者侧重于对规划片区电力管位以及空间点位等空间环境的控制,这里所说的控制,是指其必须与其他地上、地下的各种建构筑物及各种工程管线相互协调,统筹考虑,避免管线间的相互影响和矛盾,进而影响电力规划实施的进度,浪费国家资金;而后者则是从更加专业和技术的角度,通过完善的数据分析和严谨周密的理论计算,对规划片区乃至整个规划城区的输配电网架及变配电所进行整体的构建。
2.市政设计中电力规划的设计重点和目的
有人说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中的电力规划就是糊弄事儿,即使做了,后期也不会被真正的采纳和实施。的确,市政设计所做的负荷预测和电网规划,相比电力设计部门来说确实相距甚远,由于不能全面掌握各种基础资料,因此也做不了完善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只能依据规范和之前同类项目的设计经验,对规划片区的用电负荷进行粗略预测,使其尽量贴近实际,进而根据这些粗略预测的数据对规划片区的电力网架进行分析和搭建,所以负荷预测是市政设计中电力规划设计的重点,它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准确性。而电力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以上这些工作,完成对电力管道的线位、容量和架空线走廊的方向、路径,以及对变、配电所点位的整体把控,使电力电缆有管可穿有位可放,使电力架空线有路可走,使变、配电所有地可建,把电力设计部门的电力专项规划设计真正落到实处,也为规划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支撑和依据。
3.对负荷预测方法和用电指标选取的理解
负荷预测是编制城市电力规划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合理确定城市电源、电网规模、布局的基本依据。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是在限定的条件下建立的预测模型,所以每种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应于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多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进行负荷预测。规范还指出,宜采用多种预测方法,互相补充、校核,做到尽可能全面地反应未来负荷的发展规律。但在实际设计中,我们经常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预测,然后用人均综合用电指标法校验,缺乏多样性和全面性,因此今后应加强互相校验过程,使设计更加有据可依。
对应于各种负荷预测方法,规划用电指标也有许多种,对于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经常采用的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城市电力规划规范》中,第4页3.2.1.2条中写到,本规范中的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为归算至10kV电源侧处的,这个指标相当于电气设备的额定用电指标,即额定电流或者额定电压。在计算时,我们不仅需要考虑本级电压的需要情况,还要考虑向更高一级电压归算的同时使用情况,即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率)。但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率)是一个经验数据,来源于大量实际测量数据的积累,而且它们会随着家庭用电需求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与电费负担能力的变化、各地方自然气候条件的不同、各地区生活习惯的不同等条件而改变。因此,我们在计算各类用地性质的实际用电负荷时,应计入这两种系数,这样得出的数据才最接近实际。表1为经验指标整理表:
表1分类建筑综合用电指标(W/m2)
Tab.1Classification building integrated electricity index(W/m2)
注:1、除S、U类按用地面积计,其余均按建筑面积计,且计入了空调用电。无空调用电可扣减40%~50%.
2、计算负荷时,应分类计入需用系数和计入总同时系数(率)。
3、住宅也可按户计算,普通3~4kW/户、中级5~6kW/户、高级和别墅7~10kW/户。
根据本人收集的资料及经验,同时系数(率)典型值的选取:配变负荷与馈线负荷间同时系数(率)取0.8,馈线负荷和变电站负荷间同时系数(率)取0.9,综合同时系数(率)取(配变层与变电站层间,及街区负荷到片区最大负荷之间)0.6--0.7。在真正实施中还需要根据规划区实际情况及同类项目设计经验自行斟酌取定。
4.市政篇中电力规划设计的一些注意事项
(1)现状的落实
设计之初,一定要充分与当地电力部门对接,了解规划片区内部及周边的电源情况,包括名称、数量、容量、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所供负荷等情况。其次了解规划区内部及周边是否有现状管沟、架空线及其具体信息(包括管材、管孔容量、缆沟尺寸等)。最后要了解当地的特殊做法和要求,包括对电压等级的要求、对线缆敷设方式的要求、对管材型号规格的要求以及对缆沟尺寸和结构形式的要求等等,进而为下一步的设计工作做好准备。
(2)电源规划
规划区内变电站和开闭所的数量及容量,需要根据用电负荷值、各级同期系数及合理的容载比进行设置,另外变电站和开闭所位置的选择,需要考虑设在负荷中心,便于进出线的位置,同时为了节约用地,开闭所尽量不要单独占地。如果规划区分期建设,就要解决近期电源的问题,这需要根据规划区用电负荷等级来决定,如果规划区内有一类负荷,则其上级电源需要引自两个变电站,因此需要考虑两个电源;如果规划区仅有二类及以下负荷,则其上级电源可以引自同一个变电站的不同母线。同时,若近期电源引自区外,则需要确保区外电源的可用容量及出线回路能够满足近期负荷的要求。
(3)变压等级的选取
规划区变压等级的选择,需要根据现状电网情况及用电负荷的性质来确定。通常商住用地性质的变压等级一般为110/10kV,港口码头等偏重工业用地性质的变压等级一般还可能有110/35kV和110/6kV等级,所以变压等级的选取需要根据规划区实际情况选定。
(4)路由规划
路由的规划包括埋地电缆敷设规划和架空电缆规划。高压路由规划需要考虑最短最经济地接入上级电网,同时需要考虑预留足够宽的高压走廊。电缆路由敷设规划需要了解当地线路敷设的特殊要求,是架空还是埋地,是排管还是缆沟,路由的规划要考虑近远期结合(如近期采用架空,远期逐步入地,这种情况下,如果位置允许,可以考虑预留两趟电力路由,方便今后整改)。
5.结语
工作的经验需要靠长期的积累和总结,望本文能够为今后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但不同的项目,原理虽相似,现状条件和设计要求均不同。所以在实际设计中要有针对性,避免“一锅端“的现象,真正为规划区的建设开发提供出切实可行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国家电网公司 2006.12.28
一、转变规划编制理念,增强规划的全局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转变规划观念。要从重物轻人,转向以人为本,重视解决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务、保护资源环境等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虽然不是一个五年规划能解决的,但要有这种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要从重经济、轻社会,转向经济与社会并重,在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提高社会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共同进步;从城乡分割、以城市为中心,转向城乡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逐步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从地区分割的行政区经济,转向区域经济,以区域规划统领全局,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从重国内、轻国际,转向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积极扩大开放,也要注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从不顾及甚至破坏生态环境,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努力营造一个青山绿水的美好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树立国家规划的概念,转变部门规划的思想。过去一些专项规划的部门色彩较浓,规划内容往往重点放在本部门或本系统问题的解决上;规划的编制过程,大都局限在部门内部,封闭起来,自成一体。各部门编制的规划,都是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代表着中央政府指导某一领域发展的政策意图,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后,各部门都应当切实贯彻实施。
要站在全局立场上考虑规划内容。比如,扩大就业涉及方方面面,各部门都应在各自的规划中重视解决这个问题。又如“三农"问题,不仅农业主管部门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也要考虑如何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社会发展管理部门要考虑如何加强农村教育、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工业主管部门要考虑解决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劳动和城市管理部门要考虑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再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只是环保、国土、人口等少数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要体现在各部门制定的专项规划之中。总之,要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
二、切实加强规划前期工作,增强规划内容的深度。规划是统领各项工作的龙头,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各部门重要的行政工作。要按照全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从本部门实际情况出发,尽早制定工作方案。不仅要有一个总体的时间安排和进度要求,而且要将时间安排具体落实到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立项、起草、衔接、论证、批准、公布等各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对专项规划的编制领域、编制主体、编制任务等,都要早做研究。
要重视开展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重视规划内容,做深做实,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并切实能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资金提供参考。本届政府决策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规划先行,通过编制重要领域的专项规划,引导社会投资,审核重大项目。这是政府职能从项目管理转向规划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的体现,符合发展市场经济的方向,有利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大家比较重视规划了,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如为批项目而“凑"规划,规划编制随意性较大,规划的质量堪忧。编制规划,不是简单地“写”一个规划,更重要的是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深刻了解国情。编制规划是全面和深入了解国情的过程,是研究思路、反复思考的过程,是明确发展方向、坚定信心的过程。所以,要深入研究规划编制的必要性、作用,以及规划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对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要深入论证,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三、重视规划过程,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划编制过程是协调各市场主体利益,统一认识的过程。增强重大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情,顺应民意,既是加强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的重要途径。
编制以人为本的规划,必须坚持开门编规划,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改委对重大研究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就是利用社会力量、开门编规划的一个途径。规划最终要靠人来实施,如果编制规划的人与实施规划的人缺乏沟通和交流,规划实施主体对规划毫不知情,规划也就失去了实施意义。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除的规划外,各部门要采取适当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建议。
要切实发挥专家、中介机构的作用。在规划编制方案中,要为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机构,参与规划的编制留有时间和空间。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的方法,参与评估论证的专家,不应仅是本部门、本系统的专家,要注意吸收相关部门的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加强规划的衔接协调,促进相关领域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这方面有大量的协调工作要做,如:煤炭与铁路、港口、电站,铁路与综合运输体系等都要协调起来。如果不重视规划编制中的衔接协调,各个部门的规划都自成体系,专项规划之间、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专项规划与区域规划之间互不衔接,目标相互矛盾,发展重点相互错位,支撑条件互不配套,规划就难以形成合力,也会影响协调发展。因此,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要切实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
首先,在确定专项规划编制领域时就要衔接协调,看看规划涉及哪些部门,别的部门是否已经编制类似的规划,避免同一领域多部门重复编制;如果必须编制,一定要与相关部门充分协商沟通,减少重复劳动。在这个阶段.尽可能把规划关系理清楚,不要大家都干重复的工作。这里不涉及权力的问题,而是更有效地工作。要尽早确定哪些规划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需要有关部门共同做。要把责权联系在一起,分清职责。其次,衔接的重点是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要资源开发、区域发展方向、投资安排、土地供应、城市建设等方面。第三,衔接协调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各部门可以根据本领域的特点自行确定。可以通过及时交流信息,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成立跨部门的规划编制小组,请相关部门参与规划编制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多部门共同组织规划论证和审批的形式。我委将进一步做好服务,为统筹协调好各部门的专项规划履行好我们应尽的职责。我们准备在各部门提出的拟编制的专项规划目录基础上进行充分协调,提出国家“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分工和进度安排的意见,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方式进行协调,还将采用简报、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有关信息,供各部门参考。
关键词:供电专项规划;变电所;用电需求预测;电压等级;开闭所;电缆排管;节能;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解决城南新区安居佳苑小区的外部供电问题,按照城南新区开发建设对市政系统工程的要求,根据市政府城南新区规划及城市发供电专项规划,对该小区的外部供电系统进行方案策划。
1.2编制依据
1)供电公司于2013年07月19日提交的《市城南新区10kV配网线路建设及负荷调整》方案设计委托书;
2)供电公司、市规划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13年08月编制的《市区"十二五"供电专项规划(修编)》;
3)市规划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1月编制的《市区供电专项规划(2011-2020) 克白城镇组群》。
4)市规划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06月编制的《城南新居住区电力系统建设工程》。
6)执行的标准规范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3)《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
(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 50293-1999)
(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
1.3 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某区南部新城区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城南新区内安居佳苑小区、家居建材城、绿色佳苑及工程教育基地等在建或拟建项目的供电问题,按照城南新区开发建设对市政系统工程的要求,根据某市城南新区规划及城市发供电专项规划,对城南新区内各在建或拟建项目的外部供电系统进行方案策划。
在某市城南新区内的目前建有4座变电所:220kV区域变电所、枢纽110kV变电所、胜利35kV变电所和W101 35kV变电所。其中220kV区域变电所、枢纽110kV变电所主要承担向某市电网110kV电能输送的功能,胜利35kV变电所和W101 35kV变电所负责向用户提供6kV配电电源,但胜利35kV变电所和W101 35kV变电所6kV侧出线已无出线柜位且均已满负荷运行。
因此,在某市城南新区内在建或拟建4座变电所:二、四区110kV变电所、西南区域110kV变电所、四2区35kV变电所以及数控中心35kV变电所,用以以满足城南新区内在建或拟建项目的用电需求。
从二、四区110kV变电所出10kV供电电缆敷设至安居佳苑小区,满足该小区以及家居建材城用电需求。
1.4 建设范围
本方案策划适用于城南新区安居佳苑小区的外部供电系统建设,供电电源电缆引至安居佳苑小区建设用地的红线外,并设置10kV开闭所。安居佳苑小区内部的供配电系统已由该项目的开发商另行建设,不包含在本工程中。
2安居佳苑小区概述
2.1 小区规模概述
总建筑面积120.7万平方米,用地面积162.74万平方米。住宅户数总计10072户,区内的教育、商业、公共建筑等均分期建设。
目前小区内的B、D组团1274套住房(2012年开工建设),已于2013年9月30日交付住户使用。1所中学已竣工,6座换热站已投产运行。
计划2013年11月30日,安居佳苑小区要交房住户3985户,商业面积3.5万平方米(139户)。2014年8-10月份,要交房住宅4690户(2013年开工)。2014年,安居佳苑小区计划新开工住宅1863户,商业16.1万平方米(640户),地下车库6.16万平方米(当年交工3.86万平方米)。2015年计划交房住宅1863户,地下车库2.3万平方米。预计近两年小区内将开工建设的公建项目有:小学(计划2014年开工),幼儿园2个(计划2014年开工),7000个车位的机械化停车库,社区中心、派出所、居家养老中心、居委会4个;退休站4个;换热站10座。
3电力负荷
根据安居佳苑小区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并结合本市住宅、公共设施实际用电负荷情况进行测算,小区总计算负荷约13.48MW,负荷等级主要为二、三级,一级负荷约2.6MW,用电电压等级为10/0.4/0.22kV。负荷统计详见负荷统计表3-1。
表3-1
序号 用电负荷名称 建筑面积
(万m2) 用电指标
(W/ ㎡) 额定负荷
(MW)
1 居住建筑 116.9 30 35.07
2 配套公建 24.0329 30 7.2
3 地下建筑 4.7840 10 0.478
4 中学 11.0 20 2.2
总计 156.7169 44.948
根据上表计算可得出用电总额定负荷为ΣPe=44.948MW,取需要系数Kx=0.3,可得出规划区域内总计算负荷∑Pjs=13.48MW。
4外部供电方案
根据城南新区规划及城市发供电专项规划,安居佳苑小区位于二、四区110kV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内。
2011年,安居佳苑小区已开工建设,前期经济适用住房(6000套)将于2013年底完工交付使用,由于二、四区110kV变电站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安居佳苑小区前期住房用电由胜利变引接,采用ZB-YJV22-8.7/15kV 3×240电缆引至安居佳苑小区内建设的2座3150kVA6/10kV升压开闭所,给安居佳苑小区前期住房供电。此部分的工程量已在另外项目中立项,不含在本次工程中。
二、四区110kV变电站建成后,从变电站引4路10kV电源至安居佳苑小区建设红线外,设2座10kV开闭所,给小区供电。本次工程新建10kV开闭所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形式,2路电源引自同一个变电所中不同的两段10kV母线,平时采用分段开关断开运行。
电源电缆采用ZB-YJV22-8.7/15kV 3×240,沿胜利路西侧的电缆隧道(2.0×2.1m)、南环路南侧的电缆排管(2层,每层3根)已建电缆沟敷设,电缆总长度约9.6km。电缆隧道、电缆排管在其他项目中立项建设,不包括在本工程中。
二、四区变建成后,已建的2座3150kVA 6/10kV升压开闭所改作安居佳苑小区内一级负荷的备用电源,以小区内一级负荷的供电需求。
新建家居建材城与安居佳苑小区仅隔1条南环路南北相邻,鉴于安居佳苑以及家居建材城用电负荷在今后几年中呈现逐步增加的状态,短期内无法达到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只能达到计算负荷的30%,本着节约能源、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原则,将南环路以南建设的家居建材城用电电源也引接自安居佳苑小区本次工程新建设的2座10kV开闭所,以满足家居建材城用电需求。家居建材城电源电缆、电缆隧道、电缆排管在其他项目中立项建设,不包括在本工程中。
5主要设备选型
10kV开闭所采用内设带真空负荷开关环网柜的箱式产品。
6节能
主要能耗设施为10kV电缆线路等。
节能措施:10kV电缆线路沿道路网架或规划道路网架敷设,因此选择线路路径最短、走向最合理的排管或电缆隧道敷设;电缆截面充分考虑了今后负荷增长的需求。
7消防
存在火灾危险性的设施: 10kV电缆线路、10kV开闭所等。在明火、雷电、电气火花等火灾诱因隐患存在条件下,具有相应的火灾危险,为电气火灾,火灾分类为E类。
安全控制措施:根据生产性质、发生雷击可能性和后果,10kV开闭所利用金属本体做防雷设施,内部装设避雷器,并设环形接地装置,接地电阻R≤10Ω;电缆选用交联阻燃聚乙烯电力电缆及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以杜绝火灾隐患;采用消防车现场灭火,依托的机动消防力量为市区消防大队,消防车能在规定的时间抵达。
8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措施:所有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粉尘、有毒气体及污水,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配电母线严格按计算选型,按计算电流放大一级,消除动热稳定对环境带来的噪声影响;电缆排管及电缆隧道沿道路网架或规划道路网架建设,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9职业安全
职业安全措施: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穿电缆钢管等均可靠接地;新建开闭所设有带电危险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误入造成危险,所有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穿线钢管均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10职业卫生
关键词:电力管道 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的住宅小区、道路、市政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架空线入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近年来城市电网的形式已经逐步由原有架空线形式转入电力电缆形式,而电力管道作为电力电缆载体以及城市地下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的合理性与设计的完善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 电力管道敷设的优势
城市电网由架空线形式转人地下电缆形式,其敷设方式主要有直埋、电缆沟、电力排管、隧道。
20世纪90年代以前,电缆敷设的主要形式是直埋和电缆沟。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以直埋和电缆沟为主的电缆敷设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电力排管逐渐成为城市电力管线的主要敷设方式,替代了直埋和电缆沟等传统敷设方式。和传统的敷设方式相比,使用电力排管管道拥有下面几个方面的
优势。
(1)电力管道一次性可敷设几根、几十根,一次性施工后可穿多条电力电缆。
(2)电力管道一次性建设后,基本没有日常维护,电缆沟则需要定期清除沟内的杂物、淤泥,日常维护费用高。
(3)电力管道一次性建设完后,只须将工井盖板打开,就能完成新电缆的敷设,而采用电缆沟敷设的电缆,则须将沟盖板重新打开,不仅影响城市道路路面环境,而且由于电缆沟窄小,工作人员的施工作业难度
极大。
(4)电缆中间头在电缆沟里面随机设置,电缆出现故障时,故障查找极为不便。采用电力管道敷设电缆,电缆中间头只可能出现在工井里面,故障查找相对方便。
2 电力管道规划的基本原则
(1)电力管道规划宜按电网远景规划目标进行并预留适当裕度一次完成。
城市电力管道规划是在电网远景规划的负荷预测、电源规划和网络规划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在未来若干年内城区负荷需求和城网电源(相应的变配电所的站址及容量)为已知并且已经明确什么地点、需要建设什么电压等级及多少回数的供电线路,才能保证城市区域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即满足负荷需求和安全约束)的情况下,来规划电力管道的数量及其路径走向,同时还要考虑所需投资、运行费用最小以及众多安全约束条件,所以它是一个多变量、多约束的规划问题。
(2)电力管道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且应征得城市规划部门认可。
城市总体规划是综合性规划,包括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又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包括电力、水利、环保、电信、交通、等不同专业。城市总体规划在做好同各专项规划衔接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城市电力管道属于专项规划,其建设用地及走廊应给予充分保障,但由于各专业规划间存在的不协调、不统一等问题,往往出现各专业规划间的冲突。因此,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统一规划的空间体系,有效解决各专业规划间的冲突。
(3)电力管道规划应该综合考虑长度、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统筹兼顾,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4)电力管道不应平行于其他管线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从而保证电力管道管理和维护。
(5)电力管道相互之间允许最小间距及电力管道与其他管线,构筑物基础等最小允许间距应符合电力规程的规定,如局部地段不符合规定,应采取必要的保护
措施。
3 电力管道的设计技术要求
3.1 电力管道技术要求
3.1.1 电力管道孔径和孔数
电力管道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最小内径150 mm,对控制电缆排管孔径不小于75 mm。管道连接时,管孔连接应严密,不得有地下水引入。管道应有倾向井坑0.5%~1%的排水坡度。
管道埋深:管道顶部土壤覆盖深度不宜小于0.5 m,且与其他管线、燃气管线、热力管线的水平距离应分别大于0.5 m、1 m、2 m。
一组管道以敷设6~21根排管为宜,根据地下建筑物的情况,决定排管的孔数及其排列形式。排管排列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孔数选择有3*4孔,3*5孔,3*4孔,3*6孔等。中间孔散热较差,因此中间孔应留作敷设控制电缆用。
3.1.2 电力管道材质要求
(1)质量轻,安装省时省工,连接可靠、
容易。
(2)耐腐蚀、不易老化。
(3)内壁光滑,磨擦小,避免产生划破电缆外皮现象。
(4)绝缘性能好,抗压的强度大.软化的温度高,具有特殊的耐高温性能,可以长期承受电缆运行时的发热温度。如果管材不具备较高的耐高温性,一旦发生了过载情况,且过载时间过长,则会造成管材因受外部压力而压扁变形,造成以后的电缆维护更换困难,即相当于电力管道报费。
(5)易散热,保证运行中的电缆热量迅速散发。
(6)需要具有较大的刚性和一定的回
弹性。
3.1.3 其他
电力排管管道建设中都应考虑通信管道的预留。
管道孔数除按电网规划敷设电缆根数外,还需有适当备用孔供更新电缆用。
管道尽可能做成直线,如需避让障碍物,可做成圆弧状管道,但圆弧半径不得小于12 m;如使用硬质管,则在两管镶接处的折角不得大于2.5。
管道通过地基稳定地段,如管道能承受土压和地面动负载者,可在管道镶接处用钢筋混凝土或支座作局部加固。通过地基不稳定地段的管道必须在两工井之间用钢筋混凝土做全线加固。
较长电缆管道中的下列部位,应设有工作井:
(1)电缆牵引张力限制的间距处
(2)电缆分支、接头处
(6)管路方向较大改变
(4)管路坡度较大且许防止电缆滑落的必要加强固定处
3.2 工井技术要求
(1)工井尺寸。在改变线路方向及分支处和电缆接头处均应设排管井坑(工井)。工井尺寸:宽2到3 m,高1.9到2.0 m,长度一般为4到12 m。为了便于施工,人孔径不能小于700毫米,工井内地面应以2%的坡度向一端倾斜,且最低点应设置地漏便于排水。
(2)工井接地。工井中各种金属物体如金属支架、预埋铁件等都必须可靠接地,且接地电阻应小于4 Ω。接地方式:在工井的外角或者4个边角处,应埋设2至4根∠50×5×2500 mm角钢接地极,深度应大于3.5 m。工井内壁采用扁钢做接地网,必要时在工井周围敷设接地扁钢,用电焊方式连接到接地极,工井内的预埋件和金属支架也应采用电焊方式与接地扁钢连接。
(3)工井的间距。由于电缆工井是装置敷设牵引、输送设备、引入电缆和安装电缆头的地方,考虑到安装和检修电缆头的需要,根据高压和中压电缆的允许牵引力和侧压力,两座工井的间距一般不宜大于130 m。
4 天津地区电力管道相关典型设计
4.1 总则
(1)地质条件。根据天津地区地质情况,经综合考虑取用地质设计参数如下:
计算土容量:r=16 kN/m3内摩擦角:Φ=10 °
遇到软弱地基和不良地质条件,视具体情况另行考虑地基处理。
(2)电力管道、工井主要敷设在道路或便道上,均有可能承受重载机动车碾压,设计活荷均取汽-20级。
(3)电力管道、工井施工标高根据具体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但覆土厚度需≥400 mm。
4.2 电力管道
(1)适用范围。电压等级为35 kV,电缆直径≤116 mm
(2)设计内容。管道采用内径为175 mm的水泥管或内径为175 mm玻璃钢管,并且外部需做钢筋混凝土包封。管道底部均需做100 mm厚细石混凝土垫层,垫层宽度探出底部宽度两侧各100 mm。
4.3 工井
(1)适用范围
电压等级为10~35 kV。
直线井用于0~10 °;转角井用于10~90 °。
适用排管根数:井宽2.0 m用于≤12根;井宽2.3 m用于>12根,≤18根;井宽2.5 m用于>18根,≤24根。
转角工井以15 °的角度为单位分6挡逐级递增至90 °,在工程中选取靠近实际角度的档级使用。
(2)设计内容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型式,工井端墙上预留孔洞接电缆排管。
底部需做100 mm厚细石混凝土垫层,垫层宽度探出底部宽度两侧各100 mm。
两端预留两个直径180 mm的孔洞
备用。需做内、外防水。
5 结语
当前,我国电网正处于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智能电网”是对电网未来发展的精辟总结,它对电网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智能电网需要以物理电网为基础,电能输送到最终用户,需要借助线路的传输。
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架空入地既有利于市容美观,也有利于增强供电可靠性,它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电力管道作为城市地下管网中的一类,在城市建设中需要将其和其他专业管线(燃气、给水、排水等)统一规划、综合考虑。
因此对电力管道进行合理规划与完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因素对电力管道的破坏,加强电力部门对地下电缆设施的管理手段,从而间接的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符合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于GIS的三维电缆资源管理系统[EB/OL].
[2] 余建平,王剑鸿,吴建斌.实现上海地下电力管线通道资源管理的设想[J].上海电力,2006,19(3):246-248.
[3] 饶纪彬.城市地下管线设施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电力应用[C]//2004全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04.
[4] 陈俊,宫鹏.实用地理信息系统―成功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 王春.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
关键词:综合管廊;案例;规划
引言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城市都开始尝试综合管廊的建设试验和规划,但把综合管廊看做一项城市基础性设施,对其进行专项规划和论证研究的城市还是比较少的,考虑到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势在必行,为了避免综合管廊建设的无序和投资浪费,对城市综合管廊进行专项规划也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因此各级政府应开始提高意识,充分重视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把它作为一项城市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来对待,2011 年福建省住建厅出台的 《福建省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指南》明确提出“管廊专项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是城市管线综合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应当符合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远近兼顾、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一、国内外案例
综合管廊于十九世纪发源于欧洲,最早是在圆形排水管道内装设自来水、通讯等管道。在国内起步相对较晚。1958年北京在天安门广场敷设了一条长1076米的综合管沟,1977年配合“纪念堂”施工,又敷设了一条长500米的综合管沟。此外,大同市自1979年开始,在九座新建的道路交叉口都敷设了综合管廊。
1国外案例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法国巴黎市1833年开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至今巴黎市区及郊区的综合管沟总长已达2100公里;英国于1861年在伦敦市区内开始建设综合管沟,收容管线包括燃气管、自来水管、污水管、以及电力电信管线,至今伦敦市区已有22条综合管沟;为了避免道路反复开挖,前东德于1964年开始建设综合管沟,到1970年共完成15公里以上的综合管沟,并开始运营及拟定全国推广综合管沟网络系统计划;美国自1960年代起开始综合管廊的研究。1971年开始建设综合管廊,并针对美国独特的城市型态,评估其可行性。较具代表性的综合管廊为纽约市从束河下穿越并连接Astoria和Hell Gate Generatio Plants的隧道(Consolidated Edison Tunnel)。该隧道长约1554m,高约6~7m,收容有345kV输配电力缆线、电信缆线、污水管和自来水管;为了避免经常开挖道路影响交通,日本1926年开始建设综合管沟。后颁布“综合管沟特别措施法”至2001年,已建成超过600公里的综合管沟。
2国内案例
1中关村西区
中关村西区综合管廊采用以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空间开发+地下机动车环行隧道三位一体形成地下综合构筑物的模式。
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分为三层,其地下一层为环形行车隧道,全长1500m,净宽7.2m,净高3.2m,设计为单向两车道,允许小型汽车行驶,其主通道与周围市政主干道相连,并通过分支连接通道与各地块的地下车库相连。
地下二层为市政管道支管管廊及地下空间开发层。这一层设置了机动车分支连通道,将地下一层环形车道的车辆,引至各地块的地下二层车库;同时设置了22处市政管道支管廊,将设置在地下三层的市政总管的支户线引至各地块的设备用房。在剩余的空间部分,当周围地块用于商业开发时,此部分空间就设计为商业开发;当周围地块是地下车库时,此部分空间就设计为地下车库。此外该部分空间净高为4.5m,一方面能够满足商业空间要求,另一方面又能够满足双层停车库的要求。
地下三层为市政主管管廊层,主管廊全长1900m,标准段断面净尺寸为12.7m×2.2m,距地面约14m,共分五舱。将电力、电信、给水(DN600mm)、再生水(DN300 mm)、天然气(DN400mm)、热力(后期敷设)、冷冻水(后期敷设)管线敷设其中,并在中关村大街、北四环与周围市政主干线相连。
2上海
1994年,上海市规划建设了大陆地区第一条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地下综合管廊―浦东新区张杨路综合管廊,收容了燃气、通信、给水、电力等管线。2006 年底,上海的嘉定安亭新镇地区也建成了全长 7.5 km的地下管线综合管廊。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召开,上海市在世博园区建设中,重点推广建设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长度约6.6km,入舱管线为电力、通讯、给水。
4广州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的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规划范围43.3km2。
2003 年底,广州大学城开发建设中,在其中环路的中央隔离绿化带下,建成了全长约17.9km、宽为7 m、高为2. 8 m、主要结构布置分为3舱的综合管廊。其中收纳了供电、供水、供冷、电讯、有线电视5种管线,并预留部分管孔空间以备将来发展所需。
通过对国内外各地区建设、管理形式的汇总,只有少量局部地区综合管廊结合城市地下大型排水通道建设,埋设较深,后期各国建设的综合管廊一般只敷设压力流管道、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等,规划布局主要结合在新建道路或区域,结合地下空间利用及城市重要管道的实施建设综合管廊,多数布设于城市主干道、城市重要区域,例如商业区、金融区。
二、案例介绍
1 案例背景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2011 年,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 月 6 日的工作通知,在 2011 年城建战役重点任务中,明确在福州、厦门、泉州市开展综合管廊建设。《泉州市中心城区综合管廊布局规划》即在这种情况下组织编制完成的。
2 北峰组团综合管廊布局规划
北峰片区规划定位为泉州市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生态新城。片区现状人口规模为 7. 8 万人,规划人口规模为 11. 1 万人。北峰组团在 “组团式”规划结构基础上,形成 “两轴、三带、七功能区”的规划结构。组团内建有泉州高铁交通枢纽站、江滨水厂、泉三水厂等城市重要市政基础设施.
2.1选线策略
2.1.1入廊管线种类分析
城市综合管廊主要分成如下几种类型。
⑴干线综合管廊:一般设置于机动车道或道路中央下方,主要连接原站(如自来水厂、 发电厂等)与干支线综合管廊。一般不直接服务于沿线地区。
⑵干支线综合管廊:一般设置于较宽的城市道路下方,介于干线综合管廊和支线综合管廊的特点之间,它既能克服干线管廊不宜设置接口的问题,同时又可避免支线管廊多处接口的问题。
⑶支线综合管廊:主要用于将各种供给从干线综合管廊分配、输送至各直接用户。其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旁,容纳直接服务于沿线地区的各种管线。
⑷缆线综合管廊:主要负责将市区架空的电力、通信、广播电视、道路照明等电缆容纳至埋地的管道中。
结合规划区内市政规划、控规、电力十二五规划等相关规划,根据以上四个层次,分别从电力走廊( 110 kV 与 220 kV )、原水管道、市政给水、轨道交通和高强度开发地块四个方面,结合重要基础设施布点,进行规划管廊的选线和确定。
2.1.2 片区管廊规划布局研究
⑴干线综合管廊规划分析
连接原站的干线管廊主要考虑 500 kV 及220 kV 变电站超高压或高压进线。另外原水管道是连接城市水厂与水源地间的供水通道,是维系整个城市供水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一环,作为城市生命线管道之一,规划也考虑整合其进入综合管廊内。
北峰组团内规划220 kV 电力通道为:500 kV晋北变至220 kV 螺阳变高压走廊;500 kV 大园变、500 kV 晋北变及220 kV 江南变至 220 kV 井山变高压走廊。组团规划原水管道主要是泉南水厂原水供水管道,根据规划区内路网的分布情况,将该原水管道纳入 307 省道干线综合管廊内。 经综合分析,区域内干线综合管廊的线路规划布置在丰州路、丰州大道、 经四路与省道 307 上。
⑵干支线综合管廊规划分析
结合上述对干支线综合管廊的分类,规划考虑对 110 kV 电力走廊、供水主干管、地下管线复杂市政道路进行管廊建设适应性分析。110 kV 电力走廊一般为变电所之间点对点连接的通道,且需要对周边地块分流 10 kV 出线,适宜作为干支线综合管廊进行规划整合。同时市政给水干管主要是承担水厂出水干管向其服务区域内各用水点的给水支管进行配水或承担跨区域转输供水的主要通道,因此对规划区内管径不小于 DN800 以上市政给水管道的线路也作为干支线综合管廊进行规划整合。另外结合组团市政管线综合规划等有关规划资料,对各片区内给水管道(规划管径不小于 DN300)、电力管道(规划电缆孔数不少于 12孔)或电信管道(规划电缆孔数不少于 12 孔)等规格以上的市政管线分布集中的通道进行梳理分析,作为干支线综合管廊的比选线路。根据分析,组团内满足上述要求的市政道路有站前东西路、丰州路、307 省道、丰州西路、丰州大道、经四路和站前南北路等。
经整合分析后,组团内干支线综合管廊的规划线路分布在丰州路、丰州大道、经四路、站前南北路与省道 307上。
⑶支线综合管廊规划分析
支线综合管廊主要一般选择人流密集、交通繁忙的商务区、服务管理中心等区域与地下空间开发区域内规划支线管廊。支线综合管廊整合对象主要为服务于各片区内的各种管线工程。北峰组团规划定位为泉州市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生态新城。支线综合管廊规划建设选择在人流密集、交通繁忙和建设投资大的商务区,主要是以泉州高铁车站为依托,建设成泉州火车站的高铁站前商务区,并成为重要的城市门户区。主要承担商业金融、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少量居住等功能。
⑷线缆综合管廊规划分析
线缆综合管廊主要负责将市区架空的电力、通信、广播电视、道路照明等电缆容纳至埋地的管道中。结合各组团市政综合管线规划情况,重点针对路幅断面宽度 50 m 以上新建或改建道路(规范要求 50 m 以上道路应双侧布管)同步敷设缆线管廊。在建道路(规范要求 50 m 以上道路应双侧布管)同步敷设缆线管廊。
2.3综合管廊布局规划原则研究
根据北峰片区综合管廊布局规划论证研究情况,本文提出管廊布局的原则如下:
⑴应尽量选择土地开发强度大、交通量大、地下管线复杂、人口密集及地下空间规划利用前景较好的新建城区进行安排,并且考虑到方便今后建设管理和维护,应优先考虑选择土地价值、城市化水平及地下空间利用程度较高的大型城建项目(如总部经济区)同步进行开发建设。
⑵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隶属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涉及城市公建、市政设施等多种不同性质和类别的地下建设项目,如果不进行统筹规划,并与地面建筑进行有序的立体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不可估量,同时对地面建筑的安全也将构成威胁。因此,我局建议尽快启动市域范围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前期调研和方案论证工作,为下阶段泉州市综合管廊布局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⑶因为地下空间开发的成本一般较高,整合地下空间资源和统筹安排项目建设时序有利于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和节约工程投资,综合管廊应结合各个片区相关的大型地下工程建设时序合理安排近、中、远期建设规划。例如应与其他重大地下基础设施如地铁、大型引水管道工程等项目进行合并建设。
⑷按照系统性要求,综合技术、经济合理的角度,规划编制单位应综合考虑需要纳入统一布设综合管廊的其他项目。例如,结合高压电缆下地,城市广场建设、地下商业街等。
3 综合管廊规划布局引申探讨
3.1 生命线工程应优先管廊化
维系城市民众生命线的管道优先管廊化,充分发挥综合管廊防灾功能,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保证城市民众生命线管道的正常运行。城市中的各种市政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不仅对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城市防灾抗灾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
市政管线设置于综合管廊内,是对管线加了一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可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在适度预留人员通行空间条件下设置人防功能,并与周围建筑人防工程相连接,可提高城市人防工程的防护能力。传统直埋管道施工,在地震时管线容易受到破坏,若将各种管线设置于综合管廊内,因综合管廊整体刚性较大有利于抗震,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据有关资料介绍,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所有直埋市政管线受损严重,而综合管廊内管道基本完好无损,只是管廊内墙面出现裂缝,不影响管线正常使用,所以综合管廊在抗震防灾方面对保护城市生命管线工程上具有十分强大的优越性。
3.2 重要道路地下管线优先管廊化
选择在交通量较大、道路断面较宽的区域和主要道路,满足综合管廊的建设需求。并可减少路面开挖对交通的影响,保证道路畅通,使城市正常运转。为将来道路地下空间的发展预留一定的余地。
⑴在交通量大,减少路面开挖对交通的影响;
⑵道路断面宽,满足综合管廊的建设需求,并为将来道路地下空间的发展预留一定的余地;
⑶临近现有道路,为建设综合管廊提供方便;
⑷配合近期建设工程,城市道路新建之际兴建综合管廊,将多数管线一并纳入管沟,一劳永逸。
3.3 结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管廊
选择土地开发强度较大,用地性质经济价值较高区域。开发强度大的区域,其交通量比较大,管线需求变化比较大、对空间的使用率高。在这些区域设置综合管廊不仅有条件,而且有必要,并且可以结合地下空间节省综合管廊设置的造价。
⑴管线本身需要较大的开挖断面,同时纳入综合管廊,减少开挖道路断面的次数;
⑵不产生易燃易爆气体,以防止对综合管廊的安全带来影响;
⑶需要经常检修维护的管道,减少因检修需
要开挖道路;
⑷维系城市民众生命线的管道,充分发挥综合管廊防灾功能,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保证城市民众生命线管道的正常运行;
⑸不确定因素较大的管道,随城市发展,管道可能发生较大变化的管道,充分发挥综合管廊管道易安装拆卸的特点。
3.4 重要片区地下管线管廊化
兴建综合管廊,由于建设经费庞大,选择适当时机建设有其经济上的需求,一般而言,配合其他重大工程建设如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重大工程建设时,配合建设综合管廊,可以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综合管廊主要是配合城市发展与管线发展而布设,可以是大区域的网路系统或局部地区的封闭系统,而各种地下管线均已有其独立的系统网络,综合管廊系统将现有及未来将布设的管线系统经由科学方法整合,寻求优化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朱南松.共同沟在我国之现状及发展[ 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2) :152-154.
[2]王军,汤捷,徐刚. 城市综合管沟建设问题与思考[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7(5): 173-178.
[3]沈荣.城市综合管沟投融资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 2008(S2): 4-7.
关键词:电网规划;城市规划;协调发展
Abstract: The power grid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planning common objects and planning objectives, are related to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 control and space corridor, they should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Power grid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is very important, the key i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lanning.
Key words: network planning; city planning;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TU984
前言
“十二五”期间,随着新一轮全国电网规划的全面实施和资本、能源、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转移,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全国电网又迎来了新一轮建设。
1.电网规划的意义
电网规划是电网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规划对于指导电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电网规划工作涉及到电网现状数据分析和评估、电力需求分析和预测、规划方案分析和研究、相关电气计算校验、经济性评价以及工作流程管理等方面,具有工作量大、复杂性突出、涉及面广、相关信息繁琐等特点。现阶段大部分电网规划工作完全依靠人工完成,规划结果受规划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水平影响较大,且主观性较强,“先有结果,后做规划”的情况较为普遍,整个规划过程协同工作效率较低。福建电网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规划工作日益繁重,在保证规划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效率是对电网规划工作的必然要求。
而城市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城市电网运作是否良好取决于城市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是否科学、是否经济合理。对于固定资产额巨大的供电企业而言,城网规划工作在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供电企业首先要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合理安排资金进行电网规划及电网投资,其次需根据用户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差异及对电价的承受能力,按照定制电价的思路来确定其具体区域的规划工作。
2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矛盾
2.1电网规划大多由电网企业自行编制,由于信息不对称,不能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城镇发展趋势,有些规划目标过高或过低,缺乏科学性,与地方城镇规划建设存在较大差异。
2.2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相比,存在一定的单项性,电网规划建设虽属电力基础性设施建设,但在电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出现矛盾时,地方政府往往更偏向于城市规划建设。
2.3信息交流不畅,形成你编的规划、我编我的规划,电网规划建设因不能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审批难度大,因而常常抱怨电网企业电网建设无计划、无顺序,随意性强,想到哪、干到哪。
2.4科学性不够、实施不好、规划之间不衔接等,是各种规划共同的问题,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不好,从根本上说是政企关系问题。电网规划应属行业规划,更多体现行业特点和电网发展目标,并具有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特点。而城市规划是地方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要求编制的综合性规划,在电网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相比,地方政府往往更偏重于城市的结构布局与发展。另外,在规划间关系方面,电网企业不能主动向政府汇报规划情况,一些地方政府也简单以“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划定两个规划间关系,认为企业要服从于政府,其规划也应服从于地方规划,从而淡化了两个规划间的有机衔接。
3做好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实现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有效衔接
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提高总体社会效益,应该说电网规划主要侧重于城市空间内电网的科学合理布局,更多地强调技术和经济层面的合理性。城市总体规划是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作的一个综合全面规划,更侧重于规划市区的科学合理的布置,更多地强调规划实施的管理与指导。因此,两者的衔接首先要落实到规划的编制阶段,在审批和实施的过程中也要衔接。电网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编制,
3.1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电网规划也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就市级电网规划而言,在层次上要考虑与国网、省级电网规划相衔接,在层面上要考虑与电源规划、特高压电网规划以及城配网规划、农网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是综合性规划,包括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又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则包括环保、水利、交通、电力、电信等。城市总体规划不但要做好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同时还要考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那末电网规划既属专项规划,其电网建设的用地及走廊就应给予保障,但由于规划间存在的不统一性、不准确性和不协调性等问题,往往在具体问题上存在相互制约、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按照从大到小的层次去梳理,将规划的衔接问题提到一定的高度上进行统一规范。
3.2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电网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规划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渠道的互通,形成两个规划间的常态沟通机制。具体组织两个规划的编制单位电网企业和规划部门应该加强联系沟通,互相探讨,建立两个规划间的长效的协调机制,应共同就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规划的范围、规划的技术方法、规划的周期与编制、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协商,从规划编制、修编、审查等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从变电站站址用地、线路走廊、电网布局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证两个规划相互衔接。在编制电网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电网建设应当与城市化进程协调一致。
3.3共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电网规划要求根据社会经济和城乡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电网网架布局,确定建设规模和方案,需要预留站址用地和线路走廊。而城市规划建设则更侧重科学合理布局和保护环境,城市规划首先要考虑资源约束,寻求集约紧凑的布局模式,强调内涵发展,两者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电力基础设施,满足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布局、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应该是两个规划衔接的总基础。其核心内容是电网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协调与否,直接关系着两个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关系着城市能否健康发展。“规划节约才是最大的节约”,负责编制规划的电网企业和城市规划部门应本着城市电网与城市设计协调原则,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为目标,根据城市综合布局,确定电网网架布局。电网企业应依据城市建设规划,从电力建设适度超前和贯彻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出发,不断优化和完善电网结构。尽量使输电线路走廊与交通规划紧密结合,避开人口密集的城镇和村庄,将新建线路及改造老旧线路尽可能建设于规划走廊内,便于土地总体规划。新建变电站选址既考虑位于负荷中心,还应考虑占用荒地,合理控制用地,对距离居民区较近变电站,选用新型高科技设备,紧凑型布置、全封闭组合电器、低噪音变压器等先进技术以及典型设计,以尽量减少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多回路杆塔、紧凑型设备、大容量导线,低噪音导线等技术,优化基础型式、铁塔结构、总平面布置等,少占土地,少占通道,少拆房屋。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 U665 文献标识码: A
一、专业管理目标描述
1.1专业管理的理念
从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寻找电网薄弱环节,建立并完善供电电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运作。兼顾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建设坚强可靠的主网架、优化中压配电网、完善低压配电网并为其向智能化的配电网过渡做好准备。立足长远,适度超前,坚持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为电网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切实满足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用电需求。
1.2专业管理的策略
1.2.1专业管理的组织形式:
供电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管理工作由供电分公司规划工作领导组负责领导工作,并由规划工作办公室负责规划工作的开展、实施、协调、修订工作,同时由下设的专业工作组负责所属专业的详细规划工作。
组织体系构成为:
各相关部门
规划领导组规划办公室规划工作组(四个专业小组)
各县(区)支公司、专业支持单位
在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日益加快的背景下,更好的把握环境、紧跟当前发展的趋势是做好电网规划工作的前提之一。变化愈快,对基础数据收集整理与预测工作的要求愈高,在此领导架构下,供电分公司规划工作对内沟通顺畅,对外与地方经济建设及时反馈,形成内外互联,高效互动的良好组织架构。
1.2.2专业管理中各部门职能:
供电公司配电网规划工作主要由发展策划部归口牵头管理。根据电压等级,110kV配合部门为生产技术部门、35kV城网配合部门为生产技术部、农网为农电部、10kV城网配合部门为生产技术部、农网为农电部。科信中心、调度所、各县区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地市公司主要进行配电网规划管理办法的制定与修订,负责编写修订配电网规划(110kV~35kV部分)、同时负责各专项规划的编写与修订,并完成规划库的相关工作、组织指导各县区支公司的规划编制与审核工作。各县区支公司组织编制所辖区域内10千伏及以下电网规划,并对上级网络规划和电源建设提出建议;同时配合发展策划部编制地区电网规划,提供所需的文件、资料、图纸和数据,开展必要的调研活动。
1.3专业管理的目标:
国家电网“十二五”规划设计的目标是:
(1)通过逐年建设和改造,提升国家电网供电能力及优化主网架,并通过计算提出主网合理的运行方式;
(2)通过逐年改造和建设,满足“十二五”期间本地区用电负荷的增长需要,并适度超前,留有一定裕度;
(3)至“十二五”末期,建成结构合理、分层分区清晰、适应进一步发展、能够安全可靠、优质高效运行的城市电网;对农网线路卡脖子、设备老旧、农林场、养殖场、人畜饮水等关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用电问题等问题予以解决、进一步减少低压故障率;提高“N-1”线路比例,消除供电孤岛区域,全面提升农网运维水平。
(4)根据现有电网的具体情况,遵循制定的技术原则,逐步使变电站主接线形式、主变压器容量、中压配电网结构、导线截面等标准化和规范化;
(5)通过优化网络结构、改造薄弱环节、更换高损耗变压器和小截面导线、采用先进装备、推广应用节能技术,逐步提高电网运行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6)根据远景发展目标,为与电网主网架相协调的通信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分步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7)在主网架规划时,从智能电网的角度,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需要,尤其是考虑区内大容量风电场的接入需要;
(8)在配电网结构方面,考虑故障隔离和负荷转供的需要,为将来实现配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打下基础;
(9)在通信系统规划时,充分考虑智能电网发展的信息交互需求;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附图:供电分公司电网规划工作流程图
2.2主要流程说明
2.2.1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更据上级单位的工作要求及大同供电分公司对规划进行滚动修订的年度安排,开始规划工作。首先由发展策划部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电网规划,委托时明确规划目标、标准及规划年限。咨询机构接受电网规划委托后,开始进行收集相关电网规划资料,包括地方社会、
经济基本数据、电网分电压等级历史负荷、电量数据、分电压设备数据等;通过不同的归口整理与分析,立足现状、顺应发展需求,进行负荷及电量的预测工作,以便为后续的规划项目提供数据支持。
2.2.2规划编制
在配电网规划编制范围上,供电分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精神与省公司具体要求。电压等级涵盖220kV~0.4kV,做到了全电压等级规划。专业规划方面,包含有高压配电网规划、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二次及营销规划、配电自动化规划、电力通道规划、充电汽车规划、煤炭产业专项规划;由此达到了规划范围上的横向到边。
在配电网规划编制内容上,供电分公司一方面认真详实的对国网技术导则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切实符合本地特征的规划技术导则,并在规划编写中坚决贯彻。另一方面,规划的编写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A、现状分析。B、负荷预测。C、电力(电量)平衡。D、确定电网规划目标。E、规划方案的确定。F、投资估算。G、结论、H、合理化建议;通过踏实客观的前期调研、科学细致的编写研究与领导组的审核修订,达到规划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从而做到规划内容上的纵向到位。
供电分公司按照省公司上一级电网规划成果进行地市区县一级的编制。在每一个规划编写周期中,配电网规划严格按照上级主网规划进行编写、网架及电源点等基础数据均取自上级规划。进行规划方案的拟定并根据上级电网规划与本地或本区域现状及未来用电趋势进行科学研究、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的方式对方案进行编写。切实做到220kV-110kV-35kV-10kV-0.4kV各个电压等级规划的一脉相承与各具特色。
2.2.3规划审批
在电网规划期间及收尾时,由供电分公司规划领导组全盘领导、发展策划处牵头、各专业部门(生技部、农电部、调度所、设计院)参加并对其对口专业负责,对规划报告及相关成果进行审查,保证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时效性。
2.2.4规划的滚动修订
供电分公司以“年”为一个基本周期对电网进行滚动规划。在规划内容的滚动修订上,以解决区域内配电网薄弱环节为主要出发点,立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与规划原则与国网技术导则保持高度一致来进行滚动修订工作。修订范围包含高中低压配电网及各专项规划,其中对高、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及相关图纸进行着重修订。供电分公司以“年”为一个基本周期对电网进行滚动规划。在规划内容的滚动修订上,以解决区域内配电网薄弱环节为主要出发点,立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与规划原则与国网技术导则保持高度一致来进行滚动修订工作。修订范围包含高中低压配电网及各专项规划,其中对高、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及相关图纸进行着重修订。
三、评估与改进
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建设,供电分公司城区范围内的配电主干线路缆化率现已达到70%以上,缆化率在全省地级城市内名列前茅。通过规划与现状紧密结合、对现状问题的明晰分析、不懈的改正,使我公司从根本上解决配电网卡脖子线路和城市供电线路走廊紧张的现状,优化城区电网结构,实现配网自动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完美地体现了政府与电力企业的双赢合作。
3.1今后的改进方向及对策
3.1.1对政府的几点建议
1、需要政府各级部门继续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在“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以及“三名一强”等战略的指引下,为供电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电网企业只有加快电网建设速度才能适应供电的高速发展。为此,需要规划、土地、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在电力设施选址、用地、环评以及线路走廊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2、风电以及分布式能源并网走廊的预留。
新型能源的开发有利于节省不可再生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顺应了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势,同时符合我市“绿色崛起”的战略要求。由于我市风电场为典型的山地风电场,位于电网结构薄弱地带,且比较分散。如此大规模的风电开发,需要政府规划部门预留足够的风电以及新能源开发并网通道及满足新能源接入的站点。
3.1.2对公司内部的几点建议
1、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现人员配置方面机关本部做到了专项专人负责,但在县(区)支公司一级负责配合规划编写的人员基本由安生、调度、农电的同志兼职负责。对于每五年一次的规划编写尚能满足要求,但对于常态化的规划资料整理、新兴热点区域分析及滚动修编的要求有所欠缺;建议可以增设专岗专人进行对口管理、对口负责;将规划工作做到全口径常态化管理。
2、大力推进“专业规划”。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规划人员分工。“电力研究所”或办公室是一种相对合适的实现方式。使管理、编制、计算人员进一步专业化、集中化。保证规划各环节的完整与专业话。
【关键词】负荷预测;负荷密度法;空间负荷;电网规划
负荷预测是在掌握大量地区发展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负荷预测方法对地区各水平年的电力负荷进行预测。负荷预测是城市电网规划的重要依据,是电网规划的基础。在电网规划中,合理的负荷预测结果非常重要,负荷预测滞后于电力需求,将限制地区的经济发展;负荷预测过于超前,将导致设备的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因此,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负荷预测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负荷预测的方法
由于负荷预测在电力规划设计中的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专家对负荷预测的技术也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有许多预测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城市电力规划规范》也介绍了电力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增长率法、人均用电指标法、横向比较法、负荷密度法、单耗法等负荷预测方法[1]。下文对在电网规划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1电力弹性系数法
电力弹性系数是指用电量的年均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的比值。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反映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电力弹性系数法需要的基础数据量较少,数据也较容易获得,是电力规划中较为常用的简单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缺点是预测结果精度较低。
1.2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函数[2]。该方法能较好拟合历史数据,但随着时间推移预测会随着时间增加而精度降低。
1.3人均用电指标法
通过对与本地区发展相似的其他地区的横向比较,对照本地区在规划期内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情况,预测出人均用电水平。
1.4单耗法
单耗法是根据产品用电单耗和产品数量来推测电量。该方法主要应用于中短期规划,对基础数据要求比较高。
1.5负荷密度法
负荷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负荷值。负荷密度法以前一般应用于工业园区电力专题规划中,但近年多个城市也在尝试使用负荷密度法来做区域负荷预测。负荷密度法能充分利用城市建设规划成果,结合城市发展计划等,对城市的各地块的负荷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预测。不仅能汇总得出城市的负荷总量,还能得到负荷的空间分布情况[3]。
由于城市的发展,土地的价值水涨船高,变电站的选址和线路走廊的选定日益困难。电网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超前布局和电力用地预控非常有必要。负荷密度法能较为明确地得出负荷的空间分布,也能结合各地块发展情况得出水平年的负荷,为电力选址选线提供有力支撑。
2.基于负荷密度的空间负荷预测原理
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地块的用地性质,对地块各水平年的负荷进行预测,通过各类负荷的特性曲线,对不同用地性质地块的负荷进行叠加,得出全局的负荷总量。
从数学角度来讲,空间负荷预测存在以下3中映射关系:
式中,m为地块编号,λ为地块负荷发展程度,P为该地块的负荷密度,S(x,y)为第i地块面积和Q(x,y)为k片区的负荷。
3.负荷密度法的优点
基本上每个市级城市都有城市总体规划,负荷密度法的基础数据可以直接引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土地规划成果。新建片区没有历史数据,可以参考新建园区或片区的专项规划。相比其他的负荷预测方法,负荷密度法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1)新规划建设区域,没有历史数据支撑,不能使用其他时间序列方法预测,负荷密度法可以根据区域专项规划对地块的规划,参考其他相似园区的负荷密度,能够较为合理地预测负荷。
(2)负荷密度法能够紧密结合城市的土地规划。负荷密度法依据城市的用地规划来预测负荷,负荷预测结果与土地规划密切相关,能够充分反映土地对城市和负荷需求的影响。
(3)负荷密度法得出的空间负荷分布有利于把电网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负荷密度是从每个小地块着手,进行地块的负荷预测,能详尽地反应各地块对负荷的需求,体现出负荷的空间分布,对于电网规划的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提供有力支撑。
4.对清城区中长期负荷预测
清城区现辖源潭、龙塘、石角、飞来峡四个镇,凤城、东城、洲心、横荷四个街道,全区总面积1296平方公里。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4亿元,2007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16.58%。最大负荷739MW,全社会用电53亿千瓦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日益紧张,迫切需要对城市进行饱和负荷预测,提前规划电网的饱和网架。
4.1地块面积统计
清城区变电站主要是根据行政片区进行供电范围的划分,本次饱和负荷预测也以行政片区域为片区,片区内的规划地块为最小的负荷预测单位。在城市规划中,均对每个地块的用地性质、负荷密度和容积率等作出规划。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也是来之清城区的城市规划。根据清城区城市土地规划成果,统计各种类型用地的面积见表1。
4.2 负荷密度选择
根据地区现状负荷密度,对典型地区进行负荷密度调查,初步得出符合本地区的负荷密度取值范围。横向类比佛山市的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发现清城区的发展路径与佛山相似。综合现状负荷密度和横向比较先发展地区的负荷密度,清城区负荷密度的取值见表2。
4.3片区负荷预测
从地区用地规划中获得地块的面积,根据地块的用地特性选取相应的负荷密度,代入公式(2),得出各地块的负荷。分析地块的发展程度和政府的产业规划,赋予负荷发展程度系数λ在0.1~1之间的值。算出片区各类地块的负荷结果见表3。
4.4 利用地区负荷特性曲线叠加
在电网中存在着多负荷,负荷曲线不一致,也就是说存在同时率的问题。各类地块的负荷不能直接相加。本规划通过调查以上9类用地的日负荷曲线[4],把负荷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通过叠加各类负荷曲线得出地区负荷最高点,最后通过负荷最高点反推出对应的各类负荷叠加系数。叠加汇总的地区负荷预测结果见表4。
5.结论
在清城区的饱和负荷预测中使用了负荷密度法进行远景负荷预测,其结果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负荷密度法在城市饱和负荷预测中,能充分体现负荷的空间特性,为饱和网架规划等提供依据,使得变电站布点和出线走廊的规划更科学和合理。
【参考文献】
[1]程浩忠.电力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刘先虎.负荷密度法在城市远景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供用,2007(12):13-15:
《城乡规划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原有的城市规划法施行的城乡二元管理模式,回避了城市和乡村在规划中的关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也导致了当前城郊结合部和乡村建设活动的混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宏观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环境,对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产生了巨大影响。规划发展正在打破原有的城乡分割规划模式,进入城乡统筹规划的新时代。如何适当调整规划编制体系,更有效地指导城市、乡村建设,成为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目前规划体系包括发改委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类“专项规划”四大类型。其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以空间规划为主,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规划实践中,存在不同类型规划难以衔接协调、规划体系在城乡空间上覆盖不全面等诸多问题。
1.1不同类型规划衔接不足
规划体系与政府管理体制密切相关,不同部门承担不同类型的规划,客观上造成了规划体系协调的复杂性。例如,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由国土部门和规划部门分别委托不同的设计单位进行编制。在行政上是同级的两个部门,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分别接受其同行业上级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均在自己的行政体系内完成。《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均要求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协调一致,但实践中两个编制部门缺乏应有的有效沟通。城市规划一般为20年,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一般为10-15年,规划年限不一致,规划内容也难以协调和对比。如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规定到城市规划年限的建设用地规模,就会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城市用地规模的控制。
此外,各部门规划的专项规划在管理上相对独立运作,很少将各自的保护和控制要求,落实到建设规划管理依据的城市详细规划上,使得其规划没有空间上的支撑,城市规划与建设丧失了整体性和统一性,且专项设施建设短期行为多、局部建设多,缺乏统筹配置,不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整体网络的形成。
1.2规划重城市轻农村
目前规划在区域空间上,重城市轻乡村,没有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主要表现为城乡分割。规划编制管理以城市地区的国有土地为主,而广大农村地区,仅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城市规划尚处在起步阶段,规划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作用远远没有发挥,村镇在相当程度上处于自发建设状态,存在着资源的粗放利用,设施雷同,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恶化一直得不到改善。此外,城市总体规划的主管部门一般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乡镇规划的主管部门一般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各种因素如编制时间的先后不同、审查专家的构成差异等,都会最终造成两个规划编制内容衔接上的差异和矛盾。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关系的日益融合,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必然影响到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中单纯就城市论城市也制约了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极、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职能,最终也局限了城市的发展。
二、编制体系研究
传统的规划根据在空间上侧重点不同,城市部分主要由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处于相对辅助的地位,规划的重心是建设;非城市部分则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处于相对辅助的地位。
过去开展的城乡统筹规划大致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对于传统的城镇体系规划的完善和补充,其变化在于把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加以融合,但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另一种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开展的城乡统筹规划,其重点在中心城区和各级城镇,对村庄居民点用地,重要的管治内容研究太少,难以起到对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规划编制体系应尝试在法定编制规划层次上找到合理的立足点,形成一个固定的规划编制的标准模式,以实现城乡空间整体性规划的目标。
2.1建立区县域为单元的规划平台
县级城市是我国行政体系中的基本单元,也是城乡空间体系与城乡居民点体系的一个重要层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要求以县级为单元,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区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
要达到城乡统筹,必须首先在规划空间上实现城乡全面覆盖,市县域空间范围一般只有几千甚至几百km2的范围,可以全面考虑区县域范围内的农村地域。以区县域层面规划作为城乡统筹规划的最佳空间单元,以村镇层面规划作为城乡统筹规划的焦点,设立以城乡总体规划为核心的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内容也能够更加深入具体,兼具宏观指导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以此来全面综合协调市县域范围内的城市与农村的统筹发展,加强城乡统筹向农村地区的延伸。
2.2建立城乡总体规划为核心的编制体系
城乡总体规划是从各层次区域范围内引导和促进城乡的合理发展和布局,重点是解决城乡的发展方向、目标和结构,是城乡空间全覆盖的规划(包括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应强调城乡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整合三类规划。
三类规划整合是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三个规划在内容上的协调统一,即统一规划目标、统一空间管制、统一空间数据。城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作为空间资源的宏观调控手段,是为城乡社会经济服务的,在城乡总体规划中,加强研究社会经济现代化指标对应着何种城市建设水平、何种城市现代化标准,尤其是与目标相对应的物质空间建设水平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建议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城市规划行政主观部门和土地行政主观部门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将编制期限规范化、制度化,并对需要衔接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做到同步编制,互相衔接。
除这三个规划外,城乡总体规划还要加强对其他部门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的协调整合,提出专业、专项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将已编制完成的专业、专项规划成果纳入其中,与正在编制的专业、专项规划保持衔接和协调。
编制城乡总体规划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解决城、乡规划两张皮的问题和减少各部门各类城乡规划之间的矛盾,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衔接,实现各类规划在内容上的统一;最终目标应是使城乡总体规划成为规划区范围内所有城乡规划的总体规划,使规划真正成为城乡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龙头。
2.3建立规划统筹委员会
城乡总体规划内容涉及的部门较多,部门之间的协调较难,例如市政工程专项规划如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其专业性极强,且规划实施的主体并非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加之它们是垂直管理部门,所以总体规划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编制的各专项规划,除大型基础设施布局外,往往被各专业部门束之高阁,成为无效劳动。
为加强可实施性,建立规划统筹委员会,其主要功能是统筹各类规划编制,统筹协调各部门的专项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中的各项专项规划应简化,重点在于确定各专项规划的重大原则和技术政策,确定容量和大中型设施的布点和近远期的衔接等,将较为具体的各专项规划放到后续工作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