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

第1篇: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范文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就是结合市场的需要,在教学管理中架构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依靠民主管理,提倡人格平等,彰显个性解放,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发挥内在潜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长期以来,以师为本,强调教师权威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很好的释放。目前,大多技工学校依旧遵循着这一传统观念,压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加上近年技工学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材与市场脱节、教学方法僵化,导致本就基础差的学生对学习没有自信心、甚至厌学等。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教学管理必须找准切入口,更新教育观念,有针对性地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把学生造就成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创新,首先要认清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自觉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目前,技校学生普遍缺少积极进取的心态,缺乏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学习动力和能力弱。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部分学生自卑心理较重,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创业意识,没有自我负责精神。因此,更新教学观念要以树立学生良好的主观愿望为前提,通过教师角色的转换,民主、平等地用个人魅力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教育和形势教育,引导学生认清方向,树立信心。其次,教师作为转变后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学生思考要有方向性。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时大脑皮质的兴奋程度与学习效果相关。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的多个环节中设问,让学生的脑子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兴奋状态。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让学生在阅读材料或做实验时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性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在未来发展中发挥各方面潜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以就业为导向,建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当前,随着国际人力资源的交流,产业技术更新周期的加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种类比以往更加繁多,企业对技工学校毕业学生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除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外,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态和持续的学习能力。因此如何满足企业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管理创新尤为关键。要适应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和市场的需要,技工学校就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管理上推陈出新,建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探索出企业和学生认可的教学培养模式,创建品牌,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壮大。近年来,技工学校学业评价方式单一,与社会实践脱节,不符合技工学校学生实际,所暴露出的缺陷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为此,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创新,弥补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体育能力为核心,建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引导帮助学生在行为习惯、技能钻研、自主学习、才艺才能展示、参与学校服务管理、身体素质达标方面不断进行提高,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第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必须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放在重要位置。在自主开展的各类评价活动中,要调动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因素,建立导向机制,创造和谐的评价氛围,共同参与评价,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反思,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第二,要坚持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灵活开展自评、互评和他评等。自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自我反省的有力措施。要通过相关手段让学生敢于亮明自己的优缺点,找出不足,积极改进,从而发挥潜力,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互评就是学生之间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以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主线互相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为榜样,激励学生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形成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他评就是引进社会力量让企业参与到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中。由企业现身说法,因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突出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教育和帮助学生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完美过渡。第三,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设置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集体意识全面关注。在教学管理创新中,既要做到不能忽视学生的笔试成绩,又达到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在当前市场经济多元化的背景下,技工学校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搭建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和发展的平台十分重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挖掘和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小结

第2篇: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人事管理制度 创新 问题 措施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190-01

1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人事制度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部分高校也相继进行了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其重点主要放在分配制度和人事方面。从整体来看,改革取得了些许成效,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了。但学校基于各种原因并未对其进行系统化改革,使得人事管理制度内部的众多问题仍未得到应有的解决,特别是在强化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增强创新意识方面,导致工作质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加上学校现下采取的分配制度主要是根据身份来计算薪资的,一旦分配不公就容易出现教职工情绪不稳定,心态不平衡的现象,导致教职工的教学科研主要以完成工作内容为目标而展开。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改革方案脱离本校实际情况。改革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的方案要符合本校实际需求,而不是一味的跟风其他学校,要充分考虑本校的校情和自身承受力,避免因分配不公而出现财力不支等现象。其次,缺乏换位思考。作为众多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在改革措施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因素,确保改革能够平稳而卓有成效的推行下去,并为社会其他管理部门提供借鉴。再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很多高校也跟风进行改革,各种改革措施应接不暇,涉及的范围方方面面,但切实落实到位的屈指可数,且相应的措施来也快,去也快,不仅没能带来什么成效,还造成教职工内部混乱。最后,改革方案过于单一。现阶段,各大高校的改革措施片面的注重对物质的奖励,忽视了人本身的主观意识的觉悟,不可否认,物质需求能够满足教职工的日常生活所需,但精神需求才是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动力所在。

2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

2.1 人才制度的创新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均是刚性引进人才制度,片面的强调人才的高学历高资历,但通常因受岗位设置和编制数等原因的限制,使得刚性人才制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各大高校需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思想意识,建立适合本校发展的多方式多渠道相结合的柔性人才制度。比如人事制度。

2.2 用人制度的创新

合同的签订是创新用人制度的第一步,教职工和学校双方为保证双方各自利益不受到侵犯可通过签订合同来维护自身利益,如此便可以保证学校不能单方面的对教职工进行控制,而是双方互相合作,共同发展。同时,在合同建立的基础之上可根据校情设置岗位和岗位聘任制度,以便明确各岗位之间的职责所在,彻底改变之前高校岗位模糊的状况。比如聘任教师职务的工作人员胜任管理岗位的工作,并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人员,不仅能够保证岗位的绩效,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更能够帮助教职工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3 对教职工制度实行创新

目前各大高校对于教职工的考核标准主要是以量化指标为依据进行考核,其考核内容过于单一。大多数教职工认为考核的方式太单一,无法准确的反应出考核的本质目的。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对教职工的考核制度进行创新,以便于更好的反映出高校的人力资源状况,从而为岗位聘任制和人才引进制度的设立提供正确的评价。同时,对于教职工考核的内容要全面化,除了年终考核外平时也要进行季度考核,半年度考核,并针对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等级评估法、360度评价法和目标考评法等。

2.4 建立培训开发制度

所谓的对高校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培训不是单纯的岗前培训,而是通过实际调研分析后建立的一套适合本校发展的开发和培训管理体系,该体系涉及到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广泛。在程序上应该包括开发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过程和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其实施的主体应该是校内各管理部门和科研团队,以及实施的对象和内容均应在该体系中反应出来。同时,还要将学校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出来,帮助教职工树立强烈的集体意识,从而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2.5 分配制度的创新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对于分配制度的改革实施力度不大,即使有部分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绩效工资,但仍无法改变受国家分配制度制约这一现状。市场经济环境下,学校需打破这一传统的分配制度,制定适合本校发展且能够吸引和留住教职工,并能够不断激励教职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技巧的新的分配制度。新的分配制度应坚持以岗位工资为主体,将教职工的工资与其绩效考核和实际贡献挂钩,薪资体系应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引起教职工对关键岗位的重视,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 结语

总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事管理制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要求各大高校需结合本校校情从用人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寻找新的途径,以便于进一步推动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广敏.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商业,2013(26).

第3篇: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范文

1美化图书室,为教职工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

图书室是学习、传递知识的殿堂。学习和传递知识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场所。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当随时保持图书室的清洁,在室内色彩、空间结构、景物装饰、背景音乐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布置,营造幽静、舒心的阅读和学习环境,让学校教职工在图书室能够无噪音、无干扰地进行阅读、思考、研究,与书籍对话,或静心写作。

2严格图书管理制度,保证图书的利用率

图书管理制度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图书在存放、借阅中被遗失、损坏,并保证图书在流转中被更多的教职工阅读和查询。因此,图书管理员应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图书管理制度,包括存放登记制度、借阅归还制度、查询使用制度等。管理员要适时提醒教职工爱惜图书、到期归还借阅书刊,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3全面了解收藏书刊,开展藏书宣传

进修校的教职工在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和工作岗位等方面都各有特点,阅读的习惯、内容、方法都各有不同的要求。图书管理员对学校藏书应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并能进行专业分类,在此基础上向学校教职工推荐、宣传适宜的书刊、电子图书。一方面为教职工提供快捷了解学校藏书服务,激发教职工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已有书刊和电子读物的知识传递功能。图书管理员还可以收集一些阅读和查询文献的基本方法,向教职工推荐使用,帮助教职工有效进行图书资料的阅读和查询。

4根据阅读需求,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社会不断的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发现不断涌现。图书室也应当不断新增阅读的内容。因此,管理员应当发挥工作主动性,根据教职工的阅读需求,以及进修校的学科教师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任务需求,搜集图书市场的发行动态,并向学校领导提供加强图书管理的建议。比如,建议不断补充图书室的藏书,给教职工提供新的阅读内容;建议图书室环境的改善,给教职工提供适宜的阅读空间等等,以保证教职工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5利用过期报刊,搜集专题资料

第4篇: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 差旅费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24-02

差旅费是因公务出差的工作人员在外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和伙食补助费等各项公杂费的总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教职工参加培训与外出学习、调研的机会越来越多,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高校差旅费支出数目也不断高升。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实施,许多高校的超旅费管理方法也日益完善。但是,整体来看,高校差旅费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高校差旅费管理过程

高校差旅费开支范围包括教职工因公出差发生的合法有效的机票、船票、车票、住宿费等。高校差旅费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借款环节、财务审核环节、会计结算和报销环节。其中,在借款环节,教职工需要按照学校规定填写借款单,借款单填好后还要请学校主管领导签字。然后在财务人员做账后,教职工方能领取现金或收到银行卡转账。高校差旅费财务审核环节的重点是,因公出差人员出差归来后,填写差旅费报销单,在贴存单上粘贴相关票据。然后在票据粘贴完毕后由审批单位、经手人和负责人签字,再交给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验算后得出应报销差旅费金额,最后再交给财务部门领导签字。在会计结算环节和报销环节,会计人员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要做账、进行差旅费结算,还要通知报销人领取或交回现金,至此,差旅费整个借支、报销过程才算结束。

二、高校差旅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费用超标,双重报销现象严重

高校教职工出差交通费、住宿费是差旅费的构成,也是差旅费报销主要项目。关于差旅费报销标准,各高校都有明确的规定,严格规定出差人员在交通和住宿方面要遵守高校规定等级,不符合报销标准的不予报销。不过,在差旅费管理中,指定费用超标现象仍旧是极其常见。就以交通费来讲,许多学校都规定出差人员要按照规定等级选择、乘坐交通工具,否则超支部分由个人自理。但是一些教职工在出差时,时间较紧,符合学校规定级别的车票已经售完,所以他们要么按照职称较高的教师标准来购票,要是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并且在自付部分票款上,他们经常会有意见。为了安抚他们,学校只能为他们支付这些费用。虽说差旅费数额大小与出差路途远近、天数密切相关,但是,那些在大型景区和旅游城市办的学习班、研讨会等,所需费用会更多,与会者的差旅费支开支也会随之增多。一些高校虽然规定有接待费的,不再发伙食补助费,但是许多人仍旧会违反规定,要求接待费和伙食补助费双重报销。在这些情况下,指定费用超标也在所难免。

(二)报销范围被人为扩大

所谓报销范围被人为扩大指,许多高校虽然明文规定了哪些差旅费、哪种范围的差旅费可以报销。但是,许多教职工在出差途中,经常会因公务而在传真、邮费、通讯上有所花费,而这些费用又不在学校所规定的可报销范围之内。为了减少个人“损失”,一些教职工就会通过多开住宿费、虚报出差天数等手段,变相报销这些费用。如此这般,学校差旅费报销范围就被人为扩大。此外,在差旅费报销中,这种现象也极为常见:一些教职工去旅游胜地或等景区去出差时,不仅会要求报销路费,还会将景区门票、手续费甚至购物票据、酒水招待费等夹在可报销票据中要求报销,或故意拖延出差时间,借公费旅游。这种公私不分的行为,只能损害学校利益,按理说不能纵容,要坚决抵制的,但是,仍有一些领导干部、财会人员会大讲人情,只要票据属实即给报销。长此以往,也助长那些铺张浪费、假公济私的不良行为。

(三)出差借款备用金积压严重

根据财务规定,教职工出差前可先向学校借款,出差完成任务后再报销冲账手续。但是,由于差旅申请、审批、报销流程繁琐,所以许多教职工出差回来后,都来不及还款冲账,导致差旅费借款严重挤压,进而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一些教师甚至离职后,还在之前任职的学校欠有借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有的人借领导不在单位不能签字之际,故意拖欠借款。再就是教职工出差频繁,出差人次较多,这次还款冲账尚未完成,下一次出差任务已经开始,资金积压在所难免。

三、规范高校差旅费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差旅制度,修改报销条例

在2015年高校财务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明确指出:要向管理要效益,务必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教育投资效益。这就要求高校相应号召,以制度建设入手,针对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等差旅费管理现象,在管理上多下功夫。如高校要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对学校差旅费管理进行科学安排,明确差旅费报销范围、付款方式、开支程序,制定适合学校的差旅费管理制度。通常来说,学校差旅费管理制度要包括以下条款:教职工出差审批程序与工作职责;交通工具、住宿标准级别与选择;信用卡和现金使用条款,出差餐饮、通讯费用、交通费用条款;差旅费报销程序等。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在现有差旅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差旅费报销条例。即高校要根据当前消费水平,J真审核学校差旅费自出标准是否过低,然后秉承“适当补助”原则,根据出差天数长短适当增加因公外出人员的通讯费、交通费,如出差20天之内的补助多少钱,30天的补助多少钱。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相关费用共报销不符合规定等问题,还可以使一部分暗中报销的差旅费变为报销范围之内的差旅费,严肃差旅费报销制度。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公差人员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提高出差效率。

(二)狠抓差旅费超标问题

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差旅费超标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学校可以任命一名负责人专门负责教职工差旅费管理,赋予该负责人以下职责:参与差旅费管理制度制定工作,确保差旅费管理制度有效运行和实施;负责向教职工宣讲学校的差旅费管理制度,在学校规定和教职工之间起到一个媒介作用,使教职工对学校差旅费管理制度、对该负责人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从心理上重视、服从学校管理;对教职工差旅活动进行监管,包括差旅费产生过程监管、报销管理等,提高差旅工作质量和差旅费管理的有效性。安排专门的差旅费管理负责人,不过是控制高校差旅费超标问题的第一步。高校差旅费报销一般都需要各院系领导签字审批,但是在差旅费结算上,许多高校施行的都是年终结算法。这显然是与财务专款专用原则相违背的。为了解决差旅费超标问题,高校要本着专款专用原则,定期对差旅费支出状况进行审核,同时要求各院系在年初对差旅费进行科学预算,在日常支出中开源节流,禁止超标,一旦差旅费用完,拒不再批。

(三)增加差旅费使用与管理透明度

公务卡支付是一种现代支付结算工具,也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结算方式。公务卡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务报销的信用卡。公务卡具有携带方便、使用便捷、透明度高等特点。利用公务卡结算的好处有:支付行为、实际消费项目和金额都有据可查,入账和出账的渠道都公开透明;减少了现金支付结算,避免账目模糊。在信用支付时代,交通购票、餐饮、住宿等都可以利用信用卡来支付。因此,高校要根据时展,对信用卡的全面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大力提倡公务卡结账消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校差旅费和资金使用效率,还可以因公出差人员携带现金出行的风险。对于学校教职工来说,信用卡支付的好处就是在差旅费预支、报销方面省去了很多麻烦。如在出差前不用再预借现金,出差时不用再担心携带现金出行风险,只需凭借发票和刷卡凭证就可以进行差旅费报销,学校只需将钱打到信用卡即可。需要注意的的,利用会务卡来结算差旅费的前提是,学校要选择常用的商务信用卡发卡行,要与之签署公务卡服务协议,还要制定专门的会务卡管理办法,由专人对信用卡信息进行管理,如办卡、注销等。此外,高校还要明确信用卡的用途、额度、适用范围、还款及利息承担等相关事项,避免因为信用卡使用不当而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

(四)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水平

财会人员的管理水平、责任意识,会给高校差旅费管理工作乃至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直接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和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建设高质量的财会管理队伍。具体来说,高校首先要重视财会队伍建设与培养,根据学校财务管理需要招聘专业财务人员,对应聘者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提高财会人员准入门槛。其次,高校在财会队伍管理方面,要以培养财会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为首要任务,定期召开针对财会管理技能培训、知识讲座,要求财会人员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观,依法履行管理职责,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主学习,不断学习专业财经法规政策,以满足高校财会管理工作需求。如有可能,高校还要加强财会人员再教育,为财会人员继续教育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如请社会培训机构来校为财会人员辅导讲课,为财会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学习提供更多时间,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与其他高校开展学术讨论和业务交流,以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差旅费是学校的一项经常性的支出,在高校财务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差旅费报销制度、规范高校差旅费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高校要将差旅费管理当做财务管理重点工作来抓,不断探索差旅费管理新方法、新路径,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范利静,曹红萍.高校差旅费报销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15(8)

[2] 杨德慧.高校差旅费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

[3] 安.差旅费报销中的有关问题的思考[J].对外经贸财会,2003(3)

[4] 张寅晓.规范高校差旅费支出管理促进高校经费合理使用[J].电子制作,2015(18)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第5篇: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

2015年12月清华大学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一名博士后死亡,在为此事痛心的同时不得不反思高校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与国家一流学府相比,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偏弱,实训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着更多问题,要做好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分析。

1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教职工缺乏安全意识

实训室安全管理是每所高校日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开例会、定期培训,这是安全管理的常态。其实,安全管理工作最重要的部分是长期认真执行每个细节,而这方面往往又做得不好,教职工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究其原因,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件“不出成绩”工作,做得好学校不会予以嘉奖肯定,教职工不会因此而获益。大多数教师都把时间用在教学、科研中,相较于安全管理工作,更有趣、更易出成绩。而且,不少教师身兼多职,时间有限,不会在安全管理上花费太多时间。安全事故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即使不关注也极少发生安全事故,这种心态使教职工滋生了懈怠心理。本来就不够重视,又放松了警惕,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升高了。

1.2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

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大多由多个部门共同来完成,设备资产部负责特种仪器的管理,实训室的消防安全由校保卫处来负责,学生实训时的安全由任课教师来负责。这种管理办法,在不增加教职工的情况下,把管理工作分成很小的部分分给已有的教职工,是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表现。同时,这也意味着安全管理不够专业,教职工没有足够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安全事故后相互推脱责任。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注定了安全漏洞的存在,也为教职工推脱责任创造了条件。

1.3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管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一套协调性强的完整管理体系。上文提到,高校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这既不利于管理体系的形成,又不利于管理办法的实行;处于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训所需的仪器种类增多,更新换代速度也快。然而,安全管理观念的落后致使学校未能及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有的管理制度显得落后,不能有效控制安全隐患;师生使用实训室时存在不合理的行为,不按规章操作、实验缺乏准备等等,这些都是安全隐患。这类行为普遍存在,大家习以为常,内部反馈纠正已不可能,需要外界加以督查纠正,然而学校缺乏监督检查机制,一些错误行为得不到纠正,埋下了安全隐患。

1.4安保设施不健全

我国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偏少,经费往往用在实验仪器购买、校区建设维护、人才引进等方面,在安全保护方面很少投入,导致实训室安全保护设施不完善。供电线路老化,缺乏资金更换新线路,只能通过不断的维修延长使用时间;部分设施已超过了使用寿命还在使用中,究其是大功率用电设备,元器件老化后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引起火灾;实训室有很多贵重仪器,而高校又较为开放,为防止仪器失窃,教职工往往采用封闭安全通道、在窗户上加装防护栏的措施。这些举措虽然能够防止设备失窃,但堵住了安全逃生通道,安全事故发生时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1.5师生缺乏环保观念

理工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要进行大量化学实验,实训室每年要排放大量污水、废气。包括含隔、汞、铅等重金属粒子的盐类,含氰有机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硫化氢、光气等有毒气体,如果不经处理就排放会污染周边的土壤、地下水,有毒物质长期积累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调查发现师生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随手乱倒实验废液,部分学校也缺乏相应的污染物处理装置,环境保护成了一纸空谈。

2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办法

2.1进行实训室安全教育培训,强化教职工安全防范意识

教职工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有两方面原因:①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低,教职工并没有观察到自己的一些错误造成的安全隐患。处于方便,这些风险行为被一次次重复,让人习以为常;②实训室安全管理做好无功,做错可以推脱责任,而且无趣,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对于前者,要把麻痹大意带来的危害清晰地展现给大家。通过合理的想象,把错误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要展现事故的恐怖性。并阐明之所以错误行为没有造成事故是由于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环境的稳定性是会变的,而且是不可预测的,缺乏安全意识是拿自己和别人的安全做赌注。对于后者,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奖惩措施,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2.2建立安全管理监督机构

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复杂、繁琐,很多高校考虑到资源有限,并没有设置单独的安全管理部门,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由于部分部门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在沟通合作中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做好管理工作。且出现安全事故后各个部门相互推脱责任,不利于后续的完善。在尽可能节省资源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个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各部门的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并负责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该机构不需要太多的人员,可以由各院领导组成,不定期对各部门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巡视,指出其工作漏洞并予以警示。

2.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制度不精细导致管理责任不明确,除了事故后可以相互推脱;管理制度存在部分不合理的地方,实训人员对于有漏洞的制度出于本能的排斥,很容易因为部分制度不合理而否认整个管理制度,产生懈怠心理,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综上,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精细、严密。综合考虑可能要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从每台仪器、每个人入手,做到每件事都有责任人,并且只能有一个责任人,明确责任人是奖惩制度得以合理开展的基础。集思广益,让每名教职工都发表意见,尤其是经常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师,他们有足够的发言权。各种各样的观点能够阐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制度严密性的形成。就争议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意见统一,让管理制度成为所有教职工都认可的制度,变被动执行为主动执行。

2.4加大安全管理经费投入,完善实训室安全建设

合理分配教育经费,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安全管理做不好,学校发展无从谈起。排除实训设备质量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及时更换老旧线路,淘汰掉超年限使用的危险设备;规范化安全设施,保障逃生通道的畅通性,并予以明确的路线、标识指示。把灭火器放在指定区域内,区域安排以方便使用为主。对危险设备予以标识警示,并定期检查,保障标识的完整性;定期检修消防设施,检验自动火灾报警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检查灭火器是否有铅封,检查监控摄像头是否能正常工作等等。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让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节省教育经费。做好实训室日常检查,如下班前安排人员检查水、电、窗户、大门是否关闭,并做好记录录入管理档案;寒暑假、五一、十一等长假放假前对实训室进行检查,包括实验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水电线路是否存在老化、破损现象、门窗是否牢固等,确保假期对实训室的安全不构成影响。

2.5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减少“三废”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药品种类繁多,易燃易爆品、剧毒药品的管理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这些化学药品的管理要严格依照国家标准来执行。储存室要有良好的通风性能,易燃气体散露后过量积累很容易发生爆炸;化学药品的储存讲究分类防止,避免无意碰触使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毒害物质或酿成火灾;对于剧毒危险药品要用专房、专柜放置,有专人负责或使用多人锁,避免私自使用。化学试验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大多具有毒害性,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学校有责任对“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可建立“三废”回收处理中心,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以实践的形式处理废物,同时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定期把废物交给专业的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当然这种办法需要学校支付一定费用。

3结语

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庞大,不同地域、不同发展历史的院校实力有很大差别,安全管理工作也因学校专业设置而有很大差别。本文综合了部分院校中出现的管理问题,给出了个人的解决办法。高职院校教育经费不宽裕,安全建设与发展建设二者同等重要,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经费。

参考文献:

[1]周福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任旺花.浅谈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安全管理[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65-66+71.

[3]李胜明,黄炳华,李伟霖.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62-65.

[4]王磊.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54-255.

第6篇: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范文

一、变更管理思路,确立“以人文本”的核心理念

随着由传统教育机制向素质教育机制的转变,规章制度的约束已经不能成为学校管理模式的重心。我们应该看到学校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地方,所以,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关注人的问题,激发人的潜能,以求得超越式发展。

1、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要变单纯行政管理方式为行政管理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变只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关注师生个体成就需要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

2、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对于人的管理仅用制度、计划、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是极不科学的。人本管理,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要具有“事事有人做、处处见进步、时时能展示”的管理新思路,要构建学校管理、师生自我管理、共同发展的管理新格局,要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师生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而把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二、关注教师发展,拓宽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渠道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者、组织者、引导者,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无私奉献、博学精思、不辍学习、善于钻研、创新进取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一)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夯实个人发展基础。

教师个人发展的关健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及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个人基本素质。因此,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基本功,更上教育变革的脚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继承优良的传统,又不圉于传统,逐渐建立个人的教学风格及教学模式,是学校关注教师个人发展的关键之举。

1、加强教师岗位校本培训。学校定期对每一位教师通过形式、多种渠道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内容涉及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效,为教师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可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子的办法,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就备课、上课等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实施传、帮、带,学校还可通过听课、举行汇报课、观摩课等活动,利用群体的力量,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提高,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可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参观等方法,着重转变思想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等,为教师适应现代化教育形势下的发展打下牢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教师集体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专门引领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充分发挥蕴藏着无穷智慧和巨大力量的教师群体的作用,将原校建成了教师实现真正价值的场所。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职业感受,实现教师的跨越发展。

教师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教师正确的职业观,高尚的品德和职业荣誉感。只有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其工作的积极性才会大大的增强。

1、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师德教风建设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党的教育方针和先进的教育理论职工的认识,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让教职工明确自己所负的责任。另外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来影响群众。其次是充分利用教职工大会,工会活动等对教师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教育,让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示范,师表千秋。再次是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让教职工以典型为榜样,不断进取。从而,有效的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注重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教师从事的劳动,是需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劳动。因此,最有效最灵验的管理方法就是领导对教师劳动的理解和对教师人格的尊重。站在不同的层面上,从多个角度,用多把尺子去衡量教师的工作,力争使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感。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追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精神上的鼓励,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因此,学校通过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教师职业观。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感觉,广大教职工就能够切实体验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建立起自信心和不断进步的欲望,最终实现个人的跨越发展。

三、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学校工作的透明度

正确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对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建立正常秩序,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提高教职工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要做到管理制度完备。

1、完善学校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坚持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定期研究和解决学校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

2、理顺学校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形成在校党政统一领导下,以职能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其它部门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新机制。

3、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制度的落实也必须及时、彻底,这样才能让教职工信任管理制度,从而有效的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4、增大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监督,最大限度的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是调动教职工积极必性,发挥其主人翁有有效方法。建立经费和学习保障机制。

5、健全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基础上,用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案为依据,不循私情,依章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晋职相挂钩,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

四、关注教职工需要,加强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远甚于物质利益。因而,管理者只有把尊重教师的人格、承认教师的劳动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本管理发挥最大的效应。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学校决策者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以此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1、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于很多事情可让教职员工放手去干,不要有太多的牵制,对中层干部更应如此。

2、关心教职工的物质生活,想方设法的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关心教职工的精神生活,与大家建立起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

4、为教师创造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氛围。发现每个教师的优点,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培养他们成为教学骨干,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第7篇: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食堂 财务管理 问题及原因 改善措施

一、中小学食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学校在管理制度建设中几乎是一片空白,更谈不上去落实,有的学校有制度,但各项制度行同虚设,由于制度不健全,给管理人员造成很大的管理压力,学校采购食品的随意性大,采购人员直接与购货方订货定价,给采购人员、收费人员有可趁之机。

(二)在人员配置上存在漏洞

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会计、出纳、采购、保管等工作岗位,但没有严格遵循财经纪律按照不相容岗位设置的要求,造成岗位责任不明确,监督只是一种形式,而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菜品单一

有的学校就餐人数少,从采购上来说不方便,供货的公司及个人不愿意送货上门,只能是学校派教师进行零星采购,有的学校就餐人数虽多,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不愿意给师生做丰富的菜品。学生每餐吃的菜只有一种或两种,并且每周吃的菜重复的次数多,更有甚者,每天重复同样的内容,吃土豆一星期都吃土豆。

(四)人力不足,素质不高

食堂工作人员几乎都是临时聘用人员,特别是在一些农村中小学,食堂请的临时聘用人员多是当地的农民工,他们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没有经过膳食方面的专业训练,在营养搭配上多数存在问题。在食堂管理上因人手不足,要调用在职教师进行管理,这些当管理的教师多数兼职的,即要教书育人又要管理食堂,有点力不从心。

(五)资金投入不够

近些年来食堂的基础设施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下有明显的改观,但要改变食堂的饭菜质量还不够。由于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要从收取的学生的伙食费中出,而教职工又不愿意缴纳伙食费,就大大的增加了伙食费的成本。

(六)思想观念落后

学校的食堂是为师生服务的,本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然而有个别领导及教师不顾要求总是想方设法提高食堂的利润,用来发放教师福利。

(七)食品安全不够重视

采购时没有定点采购,随意到摊贩处购买,食物来历不明。食堂索证不严格。三无产品在食堂时有出现。食堂物品储存不规范,物品与物品之间时有交叉感染,卫生环境不好。

二、中小学食堂改善措施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健全食堂内部管理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法律法规建设食堂各项管理制度。

1、设立合理的组织架构

采购业务应设立相应的控制点: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不能随意采购,应当由采购人先申请,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再进行采购,大宗物品采购应当集体决策;建立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在采购前先索证,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是否有资质;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小规模食堂选择供应商难的问题,我们可以片区学校食堂定点招标采购,然后供应商集中送货的方式进行;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学校食堂采购属于规模采购定价时可以议价,价格应当比农贸市场的价格低;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验收环节要落到实处,不能走过场,不能讲人情,避免舞弊。同时,注意以下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的分离:请购与审批;供应商的选择与审批;采购合同协议的拟订、审核与审批;采购、验收与相关记录;付款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加强采购付款管理,付款应当由财务机构审核后再转账付款,付款人与采购人应当分离;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往来款项应当建立台账;建立退货管理制度,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应当退货,不能继续使用;出库入库的管理,应当由专人管理,入库时采购人员与库管员应当办理交接手续,出库时领用人员与库管理员也应当办理交接手续,定期还应当会同财务部门对库存进行清理;设立有效的绩效制度,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考评。⑤财务信息的报送,应当真实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或越级汇报,以便领导做出决策。

2、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是集体用餐的地方,就餐的少者几十人多者几千人,食品安全显得尤其重要。设立该制度时应与食堂财管理制度相结合,应当注意以下关键的控制点:进货索证索票。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严禁“三无”产品流入食堂;食品进货查验登记,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库房管理制度,一定要避免散装食品与有毒害物品混放;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食堂卫生进行检查。

(二)提高食堂丛业人员的素质

制定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影响食堂的发展。对食堂丛业人员应当进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进入,选聘优秀人才,重点关注选聘对象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对丛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设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对于不能胜任的,应当调离岗位或辞聘。

(三)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1、对思想落后的食堂管理者及在校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

把教学工作做为学校工作重点的同时,把食堂工作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食堂是为师生服务,不是想方设法在食堂发教职工福利的。”此观念要让各位管理者及教职工接受及理解。

2、在基础设施方面不断地加大投入,让师生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下就餐

对食堂工作人员给一定的编制,纳入正式职工管理,不要在在编教师中抽调人员做兼职。由财政支付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避免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从学生缴纳的伙食费中支出。由财政给学校教职工发放工作餐,避免教职工不缴纳伙食费在学校食堂吃“白食”,用学生的钱。

(四)提高外部监督力度

由校所在地的家长自行成立膳食委员会,让知识渊博、有责任担当的学生家长担任膳食委员会的主任,会同膳食委员会的成员对学校食堂进行暗访或者检查。检查的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有问题的上级部门一定要做严肃的处理,不能走过场。

教育主管部门及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校食堂财务工作及卫生工作的检查监督,对于任何单位及个人,只要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就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明确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及其他部门在食堂安全监管工作上的义务和职责,确保措施、责任、监督三到位。

(五)完善食堂内部控制制度

第8篇: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二级院系 经费 管理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原有管理体制和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和发展需要,各大高校也逐步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使学校各项工作的重心下移,二级院系成为学校统一领导和宏观调控下的二级法人单位,在人事、财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自。由于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关系到二级院系的正常运转,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影响到二级院系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吻合,与学校的各项制度相统一的二级院系经费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1.高校二级院系经费管理现状及问题

1.1二级院系经费构成和来源

高校二级院系的经费是维持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二级院系目标管理考核中一项重要指标。结合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分析,二级院系的经费主要包含人员经费、行政事业经费、教学业务经费、党群经费等四项,其中绝大部分经费来自于学校的直接参与划拨。

1.1.1人员经费。主要包括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岗位津贴根据二级院系的学生数、承担的任务、教职工数量等在每年年初划拨给二级院系,主要用于教职工岗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配;业绩津贴结合年终二级院系目标管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划拨,用于教职工绩效考核的分配。

1.1.2行政事业经费。主要包括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结合二级院系办学规模和事业发展需要由学校直接划拨。办公费用于办公用品、文印资料等项目支出;水电费用于办公、实验室消耗水电费用的支出;差旅费用于教职工公务活动的差旅费用支出。

1.1.3教学业务经费。主要包括学科建设费、专业建设费、毕业设计费、实习实训费、实验低值易耗费、教研经费等,绝大部分经费是由学校结合学生数、专业数、承担教学工作量等直接划拨,其余是由二级学院通过努力争取的学科、专业等方面的外来建设经费。

1.1.4党群相关经费。主要包括学生困难补助、学生活动费、工会活动费、党建经费等,由学校结合二级学院学生数、教职工数、党员数划拨。学生困难补助主要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日常生活补助;学生活动费主要用于学生社团活动、运动会等集体活动支出;工全活动费主要用于全体教职工交流、考察、福利等项目费用的支出;党建经费主要用于党的建设、宣传、党员教育、组织活动等费用的支出。

1.2二级院系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目前高校在校级层面上财务规章制度都比较健全和完善,但二级院系层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形成,有些二级院系虽也制定了一些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但相关财务管理的制度滞后、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但在内部制约机制不全面,经济责任不明确,实际操作过程中二级院系领导自比较大,往往会出现使用和管理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存在私存小金库的现象,随意变通经费的使用方向的现象。

1.2.2缺少监督管理机制。随着学校工作重心的下移,二级院系管理的资金数量也越来越大,而对二级院系的财务监督机制并没有随之增强,主要表现:一是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监管,由于实行了“一支笔”政策,各单位的经费实行了包干制,经费支出审批时财务处一般不给予过多的干预;二是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常态化,只有在二级院系移任时才进行审计,平时经费使用过程中一般不审计;三是缺乏民主监督,二级院系经费预算、支出情况只有领导心中有数,缺少教职工的参与,缺乏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2.3经费来源单一。二级院系的经费主要是来自于学校的划拨,除少部分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有相应的建设费用资助外,无任何其它创收和来源。学校分配的“蛋糕”是固定大小,如果某一方面投入过多,势必会影响到其它方面的工作,同样用于教职工增加福利事业的费用比较少,教职工除工资和基本津贴外也无其它核外收入,严重影响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4缺乏预算和规划。学校按项目和相关指标将费用划拨至二级学院,由于学校实行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二级学院为了节省开支,在经费使用和管理上缺乏科学的预算和长远的规划。往往在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只重视资金的流量核算,而忽视对整个预算执行情况的过程监控督与管理,导致一方面会出现舍不得投入现象,尽可能不做事或少做事,影响学院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出现重复投入或麻木投入的现象,造成资源发挥效益不高,导致资源浪费。

2.加强高校二级院系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健全财务制度,促进经费使用的合理化

构建科学合理的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制度是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要,是扩大二级院系办学自的重要举措。构建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需要,由于二级院系的经费主要来源是学校的划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等都需要经费的投入,这就需要二级院系要进行成本的核算,尽可能花小钱办大事,在经费的使用上做到统筹安排、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开源节流。构建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制度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大环境下,校院两级管理体系下二级学院会更加注重的水、电、办公开支等办学成本,增强勤俭办学的意识。

2.2构建合作团队,促进外来资金的扩大化

二级院系需要建立教学、科研等团队,只有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做成事,做大事,只有形成团队学科建设才能上水平、上层次、才能取得成效,只有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才能取得各类科研项目资助、产学研合作基金、人才培养基金,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等,开源节流,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外来经费,这样为二级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从而能取得更大的成果和更多的收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3建立监督机制,促进经费使用的透明化

二级院系年度经费预算由校人事处、教务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结合实际进行核准,经校党政办公会审批后划拨。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准备由校党政和职能部门进行宏观的指导和动态的过程监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约束,确保经费使用合理化。二级院系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建立相互提醒监督机制,分管范围内的经费支出审批后要由其他领导证明后执行,分管教学副院长审批后由院长证明,院长签字后由总支书记证明,总支书记签字后由院长证明。通过二级教代会进行经费的监督,二级院系的行政领导要向全体教职工报告经费收支情况,教代会有权对经费的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保证各项财务的支出公开透明。

2.4严格审批程序,促进分管区域的责任化

由于二级院系的经费关系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在经费的支出上要严格审批手续,确保资金的使用合理,二级学院实行领导分管责任制,对于教学方面的经费责任人是分管教学副院长,对于行政事业方面的经费责任人是院长,对于党群相关经费责任人是党总支书记,明确责任,促进经费发挥效果最大化。

2.5推进绩效考核,促进津贴分配的弹性化

加强对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促进教职工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将教职工从事的各项工作进行综合绩效评价,从教学、科研、师德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促进津贴分配按贡献大小、业绩情况进行分配,对于对集体贡献大的,为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等做出努力的人员给予奖励,从而凝聚人心,鼓励教职工爱岗敬业,努力为学院和学校发展做贡献,

2.6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经费分配的合理化

由于学校组织的二级学院目标考核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二级学院绩效奖励和业绩津贴,直接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多数教职工就会密切关注。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增强二级学院的凝聚力。每一位教职工以学院的发展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业务水平为杠杆,立足本职岗位,自加压力,积极进取,努力提升自身水平,人人充当得分手,使得二级学院的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取得优秀成绩,二级学院的从校内外争取的可分配经费基数将大大提高,二级学院对教职工的考核及将考核结果与利益分配挂钩,实行优劳优酬政策,促进经费合理、公平[5]。

参考文献:

[1]胡水华.高等学校院系办学经费分配模式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 56-58

[2]张记元.完美高校院系地素服财务管理的探讨[J].经济师,2009(6):132-133

[3]田今朝.大学院(系)公用经费管理的一般原则[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3):29-30

第9篇: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范文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学生实行制度化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做诚实人,行阳光道,求真善美,立天地间。 

我校根据管理实际,结合国家相应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学生管理制度,把全体学生纳入其中,听取他们对制度修订的意见。我校属于城乡结合部小学,结合孩子们家庭生活的实际,主要培养学生的三大习惯,即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方式,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一起研究各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办法,编写“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并在实践中严格实施和改进。针对学校43%的留守儿童,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同时,学校领导和老师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图书阅读、作业辅导、各类竞赛、谈心交心及外出参观等活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 “留守儿童之家”。 

因此,学校的制度要充分遵循学生生命的轨道,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兴趣,创设良好的环境,通过适合的教育启发和熏陶,使学生学会思考,领悟生活,理解生命,懂得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校的制度管理要体现以激励为本的教师理念。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和教师投入的多少,在教育体制创新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激励。制度约束只是基本要求,激励才是最高要求。学校的制度建设要把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最终目的。要实现让每个岗位都是必需的,每个岗位都有最合适的人,每个人都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每个上岗的人都有责任和忧患意识。 

我校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以及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对学校过去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奖罚条例进行了大幅的修订和全新的突破,进一步完善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激励机制,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与教师头脑中的“大锅饭”思想,实现了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一次与时俱进。针对我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0%的实际,学校制定出相应的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如导师制,即给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从业务、生活、学习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学校领导也与这些教师一道,共商教学计谋。中年教师责任感较强,且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领导应向中年教师放重担,这也是对中年教师能力的认同,让中年教师取得更大成就的一种方法。老年教师是学校的依靠力量,他们虽然无法负担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校管理也比较了解。他们更多地倾向于情感需求,他们需要他人的尊重,希望自己仍然能够发光发热,希望自己多年的经验能够得以传播,受人认同。学校领导要多向他们咨询意见,并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管理中来,也要让老年教师以一带多的形式,带领几位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我们坚持以教师为本的价值激励观,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人人自觉树立学校主人翁意识。通过制度建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 

三、学校的制度建设要发扬民主。 

既然规章制度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权益,我们就应该将制度的制定权交给全体教职工,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来调动大家的管理积极性,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这样做一是尊重教职工,相信教职工,依靠教职工的过程,也是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和思想认识统一的过程。这样做在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的同时,也激活了他们工作的主动精神,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我校一贯很好地保持了教代会制度,这是学校依法、民主、科学治校的途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教代会通过的决议总支行政坚决贯彻执行。教代会代表、党代表等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已成制度,在招投标、物质采购、经费审计等工作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再如校务、党务公开制度,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校党务公开,让教职工知实情,向教职工亮家底;学校还根据代表提议,不断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最为典型的就是今年我校的职称评定申报制度。学校行政充分走群众路线,分多个层次召开讨论分析会,完善学校评审方案。我校现行的评审方案既符合上级政策,又让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被评对象可以旁听评审组的集中评议,把材料摆在桌面上比,不搞暗箱操作,讲公开、公正、公平,充分体现了以师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四、学校的制度执行要实行人性化。 

制度建设虽是刚性化的、原则化的管理。但硬管理并非就是非人性化。“无情制度,有情操作”,初看起来,似乎有矛盾。其实具体操作中,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是关键。如教师行为规范类的制度,让教师对照制度自查自省,有问题的主动认错领罚;可先打后抚,批评处理在前,促膝谈心随后,既体现制度的严肃不可违,又充满了人性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