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税收筹划;制造企业;债券筹资
在全球经济高度密集的今天,各个国家都在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然而在带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税收筹划作为一种帮助企业有效合理的进行税务管理活动的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每个时期都有其相应的侧重点,而我们在完成任务时必然会制定相应的计划,在纳税方面也是如此,所以对企业来说加强对税收的管控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
随着我国税制的深化改革、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以及市场机制的影响,企业被推向了充满竞争的市场,面临着被市场选择的现象。所以,在现有的税收体制下“节流”显得尤为重要。
1.税收筹划的含义
税收筹划(TaxPlanning)又称为“合理避税”,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一种新型现代化的学科。税收筹划这一概念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它的提出源于1935年英国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但是由于它的发展时间较短,理论体系没有建立的十分完整,因而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争议。各方学者对其都有不同的看法,如:当时参与“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的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对税收筹划做出了以下的表述:“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收。”综合多方观点,笔者认为税收筹划是:“在遵循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项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利用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所给予的政策优惠空间,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2.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的区别
税收筹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节税的行为,是在纳税主体发生纳税行为发生之前的一种合法的经济管理行为,而“偷税”“漏税”则是一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而“漏税”是由于纳税主体的一些主观的、无意识的原因所导致的未缴或者少缴纳税款的行为。其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漏税”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而“偷税”是一种有预谋的行为。所以仅从主观情感方面来说“偷税”行为比“漏税”行为情节更加严重;其次,相较“偷税”来说,除了有与“漏税”相同类型的经济处罚外,情节严重以至于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税收筹划在企业债务筹资中的应用
企业筹资主要是满足生产活动的需求,根据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企业的筹资来源可分为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债务筹资是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取资金的一种融资形式,而权益筹资则是通过发行股票支付股息的方式来获取资金的。这两种方式在企业中既相互独立又能够以适当的形式进行组合。
1.税收筹划理论分析
在筹资中运用税务筹划,就是合理安排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的比例,以形成最优资金结构。企业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税收筹划活动:
(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方法,如减税、免税、抵免税款等。
(2)选择不同的组织结构,即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通过选择最适合自身的经营模式,如集团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等,相较其他的企业模式来说集团企业可进行筹划的空间更大,效果也更加明显。
(3)利用成本费用的税前扣除政策方法,而这种方法在债务筹资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的借款利息应当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允许在税前进行列支,因此可以直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达到降低税收的目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的债券利息支出,准予扣除。”如果企业通过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的方式获得资金,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费用,其中最基本的是借款利息。企业就可以通过利用成本费用的税前扣除政策方法进行筹划工作,所以企业在采用借款的形式进行筹资时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对外借款的额度,从而间接达到为企业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的目的。
2.债券筹资案例分析
(1)企业债券筹资案例
M企业是某市一所中小型的制造型企业,其企业的筹资方式,同样既有债权筹资又有股权筹资。现该企业生产效益较好,为扩大生产规模,M筹资180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现有以下4种方案以供选择:
方案1:增发普通股18000万股,每股1元。
方案2:增发普通股9000万股,每股1元。发行债券9000万元,债券票面利率为6%。
方案3:增发普通股6000万股,每股1元。发行债券12000万元,债券票面利率为9%。
方案4:增发普通股4500万股,每股1元。发行债券13500万元,债券票面利率为10%。
假定该企业年息税前利润为2000万元,息税前投资收益率为10%。
通过计算得到下表:
通过比较计算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负债比例与成本水平的不断升高,减税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2)债券筹资案例分析
由上述案例可知:方案2和方案3均采用了负债筹资的手段,在其财务杠杆的作用之下企业的应纳税额有了明显的降低。通过比较这4个方案可以看出:未采用负债筹资的方案1与采用负债筹资的方案2的息税前利润是相同的,但其实际的税负水平却不相同,原因在于方案2的负债利息成本抵扣了相应的应纳税额,导致税负水平得到了降低。以此类推,由于方案3的负债利息成本在应纳税额的额抵扣额更大,而负债比例控制在2左右对企业的节税效果是较好的,故而其节税的效果更加明显。方案4在这4个方案之中的节税效应是最大的,但是由于其导致了企业所有者权益资本收益率水平的降低,这是不符合税收筹划的目的的。
综上,企业在实际进行操作时方案3是较优的筹划方案,建议选择,而方案4这种方案是不建议被采纳的。
三、企业税收筹划的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制造业大国,而我国的制造业也在逐渐进行转型升级。随着我国造出圆珠笔头这一阶段性的成功,为我国制造业开辟了更为宽广的发展之路,更为税收筹划在制造行业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税收筹划发展存在的障碍
首先,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善,“营改增”的落实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导致新旧税收的法律、法规和一些相关的法律适用之间出现紊乱;其次,执法不严,税收征管水平不高这一问题对我国税收监管者们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再次,许多从事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员对其的认识也都是末学肤受,能够真正为企业进行全方面筹划的税收精英却凤毛麟角;最后,大多数企业的风险意识与防范意识淡薄,有些企业一味地追求减税乃至忽略了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财务风险、市场经济环境风险等,导致了我国在税收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局面。
2.税收筹划的发展意义
笔者认为虽然法律是规定权利与义务的行为规范,但其最主要强调的核心应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与一致性。税收筹划的实行一方面可以强化企业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企业作为一个社会主体,应当秉承我国的优良传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诚信纳税为市场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完善税制结构,增加国家税收。税收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的来源,又是国家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进行宏观调控的媒介。完善税制不仅是国家身为立法者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企业应当帮助立法者们去完善税制,为税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总结
凡事都存在两面性,我们应当理性的面对税收筹划,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应只注重为企业减少税款,还要看到决策背后的影响。企业采用对外借款的方式进行筹资,一味地增加对外借款的额度,可能会造成企业到期无法还本付息,导致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影响,企业将可能面临破产的境地;企业选择发行债券进行筹资虽然可以保证企业的控制权不被分散,但是应当注意控制负债比例,不可以只是一味的增加负债比例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利益,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经营下去不仅要追求企业利润,同时还应该兼顾到相关者权益和企业价值,在进行决策时应权衡各方的利益,尽可能地找出最适合企业融资需求的方案,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实现税负在可控范围内能得到相对的减轻,维持企业长久的发展。税收筹划想要在行业得到发展最基本的前提是要让企业真实的了解它,但是在我国各方对纳税都存在着抗拒,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制造业是一个成本高、税负重、利润薄的行业,虽然可以利用税收筹划为企业减轻一部分税务负担,但是还是无法为制造业的发展注入动力。笔者建议:首先,企业可以考虑转变经营模式,同有相同经营理念的行业伙伴进行合作,将企业规模扩大,这样既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又为税收筹划的实行增加了可行空间。其次,企业的经营者与税务部门都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良好的合作和P系。企业在经营时应当自觉接受税务部门的监管,而税务部门也应当放下“身段”,以法律为准绳帮助企业履行纳税义务,服务于企业与国家,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促进纳税的良性发展,为税收筹划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项丽华.企业税收筹划的原理及其具体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8-19.
[2]俞少芳.我国制造业企业税收筹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3]王金花.企业股权筹资与债务筹资管理[J].管理世界,2013,(1):107-109.
[4]赵艳.制造业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财政税务,2013,(5):61-62.
关键词:企业;资本成本;决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28-02
一、资本成本的含义和构成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
企业资金成本是指各类资金包括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数。企业进行投资前,先要筹集投资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企业融资有两类:一是进行内部筹资,内部筹资是通过企业提取留存收益和折旧而进行的;二是外部筹资,通过债权性筹资和权益性筹资进行的是外部筹资。相比于内部筹资,外部筹资的成本是明显的,是必须要进行支付的。而内部筹资需要的仅仅是机会成本,从会计上来讲,内部筹资是不需要花费费用的。外部筹资则需要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我们所说的筹资的资本成本。从微观来看,资本成本影响着企业价值,并体现在整个财务决策过程中,资本成本也是投资等活动的评价标准。从宏观来看,资本成本在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建设证券制度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引导资本流向,加强资源配置。
(二)资本成本的组成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筹资成本和用资成本。企业在获取资金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筹资成本,如在发行股票和债券过程中支付的印刷费、发行手续费、公证费等。用资成本是企业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所要支付的成本,如企业支付的股利和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对于企业来说,用资成本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直需要支付的,而筹资成本仅仅是在筹集资金时进行支付,可以进行一次性的扣除。
另外企业的资本成本还可以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分为个别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及边际资本成本。企业通过某一项融资方式进项融资的资本成本是个别资本成本,例如长期借款成本、普通股成本、优先股成本等。对各项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就得到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的权重是各项融资所得到的资金在总融资额中所占有的比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扩大规模,需要追加投资,追加筹集所产生的资本成本就是边际资本成本,边际资本成本的大小是对最佳筹集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资本成本可以用绝对数或者相对数来表示,用绝对数表示的,如资金使用费、长期借款费;用相对数表示的,如借入长期资金即为资金占用费和实际取得资金之间的比率。在财务管理中,一般多使用相对数来表示资本成本。
二、企业资本成本在经营中的作用
(一)企业资本成本是评价方案的重要标准
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筹集资金,通过不同渠道筹集的资金会产生不同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但不管选择何种渠道、采用哪种方式,主要考虑的因素还是资本成本。现代企业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往往采取使用动态评价法,相比较于静态评价法,动态评价法更加能够体现出货币的时间价值,因为外部筹资会产生资本成本,所以动态评价法是更优的评价方法。常见的动态评价方法有内涵报酬率法和净现值法。
内涵报酬率是指项目本身所带来的收益率,企业对投资的项目的内涵报酬率和资本成本率进行比较,当项目的内涵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率时,该项目的投资是值得的;反之,就不值得对项目进行投资。
净现值是某一特定时期内现金流入的总现值和现金流出的总现值之间的差额。企业使用净现值法对项目进行评价时,只有项目所产生的净现值大于零才值得投资,而对项目的现金流进行折现所用到的折现率就是资本成本。从实践来看,净现值法是一种较简便和常用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
(二)企业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选择资本结构的重要依据
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两种主要方式,两者各有优劣,对于企业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将筹资金额在两者之间进行分配,确定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企业会选择债务筹资,利用财务杠杆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但是债务筹资的增加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负债的成本,企业选择不同的资本结构也就选择了不同的风险和资本成本。企业需要选择最优的资本结构,使企业既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所带来的好处,又能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从理论上来讲,企业应该让筹资得到资金的收入等于筹资所产生的成本。
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比较时,企业需要关注的是个别资本成本和加权资本成本。企业需要依据个别资本成本来的高低选择筹资方式,同时也要将个别资本成本和风险结合,确定出一个最优的企业资本结构。另外,最优资本结构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的不同时期而不断变化的,根据行业的不同,最优资本成本也是不断变化的。最优资本成本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合理的资本结构能使得企业的预计投资收益率高于企业的资本成本,而最优的资本结构是使得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
(三)资本成本在衡量企业效率中的作用
资本成本是企业创造价值能力和资本利用情况的重要的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那么其资本运用的效益较好;反之,则较差。近年来,逐渐兴起了以价值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其改变了传统评价体系中的只重视收益而忽略成本的一贯做法。经济增加值(EVA)是价值评价体系中的核心指标,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变量。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得到经济增加值,只有当企业的收益率高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时,企业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利用经济增加值对企业经营进行评价,通常对公司采取统一的资本成本,如可口可乐公司对全球的业务统一采取12%的资本成本。但在各单元实际情况有较大区别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资本成本。
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法,我们总结出使用经济增加值的优势。首先,经济增加值人们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价更加客观,在注重收益的同时也看重成本。其次,经济增加值的使用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在企业考虑追加投资时,资本成本成了硬约束。
三、我国企业中资本成本研究的现状及原因
(一)我国企业中资本成本研究的现状
在我国现在的企业中,由于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偿还债务,所以对企业来说债务成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企业往往忽视了股权资本成本,很多企业认为股权资本成本是不需要偿本付息的;另外,在技术上,股权资本成本的估计模型在应用上还有大量的困难,使企业难以确定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例如,国内缺乏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短期国债市场,投资者分散、组合程度低。难以估算的股权资本成本使我国企业对于资本成本的重视远不如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二)我国企业资本成本研究的发展
首先,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市场经济,到现在短短的30多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这期间,发展起了一批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大致相同,没有学到国外先进企业的精髓,而对资本成本的研究浅尝辄止。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需求远大于供给,基本上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都是十分迅猛的,每个行业都是买方市场,企业收益远远高于了资本成本,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基本不用考虑资本成本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前的模式必定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市场将会逐渐趋于稳定,资本成本必将逐渐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约束,企业必须重视资本成本,对资本成本的研究就成了必要,以使其运用更加的规范,从而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合理。
四、企业资本成本决策研究展望
资本成本是关乎资本市场基本架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要素。首先,资本市场是多要素统筹共同作用下的系统工程,而资本成本能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安全性,保障资本市场整体健康运转。在这一系统中,上市公司是最活跃的因素,上市公司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使资本市场处于波动中。
正是由于资本成本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完善资本成本约束,构建合理的经济体系。首先,要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改革初期,为了安全性考虑,我国资本市场的主体以国内投资者为主。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资本市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主要还是境内投资者,但从长远来看,合理的引进境外投资者有利于我国企业树立资本成本意识,促使国内企业进行合理科学的投资。
其次,要强化管理者的资本成本意识。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但是经营者受雇于股东,企业的经营者受雇于股东大会,与企业受益的联系稀疏是资本成本控制的巨大漏洞。要从利益联结和监督约束两方面强化管理者的成本意识,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最后,要在资本市场上培育战略投资者,只有真正成为战略投资者才能让股东真正成为公司的主人对公司的管理者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充分体现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分离的优越性。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环境,通过特定的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采取一定的方式筹集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降低筹资组合的总体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终的理财目标。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制度必须越来越完善,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的效益,更好地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期待资本成本能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体系能够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伟.有关资本成本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
【关键词】工业企业 资金筹措 管理
资金筹措是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资金筹集渠道一般分为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其筹资方式分为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本文主要探讨借入资金的筹集方式与借入资金成本的计算。
1.工业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与方式
资金是工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血液,企业筹集资金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过去国有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筹资渠道单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筹资渠道也呈多元化,主要有内部筹资及外部筹资,主要包括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外商资金、职工资金、企业自留资金等。
企业筹资方式是企业取得资金的形式。筹资方式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自有资金,即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金与资本公积;二是借入资金,即负债,主要分为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
2.工业企业的主要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
2.1流动负债
也称短期筹资,是要在一年内或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一般包括:短期借款、商业信用、应付费用、短期融资券等。
(1)短期借款。
也将流动资金贷款,是企业为解决短期资金需求而向银行申请借入的流动资金借款、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结算借款。申请短期借款,企业必须按生产经营的需要,向银行递交书面申请书,标明借款种类、借款数额、借款用途、借款原因、还款日期,再由银行对企业的借款用途、原因、还款保证等进行审查,双方签订借款合同。
(2)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应付账款。是在供货方对购货方充分信任的条件下提供的,即销售单位先提供商品或劳务,购买单位在一定期限内再归还货款。此方式能解决购买单位短时期内资金缺乏的困难,对销货单位来说易于推销、提高销售数量。
二是商业汇票。是单位间根据购销合同进行延期付款交易时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两种:由付款人承兑的为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的为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经过承兑人承兑,承兑人到期负有无条件支付票款的责任,承兑期限为3-6个月,最长不得超过9个月。销售单位若急需资金,可以在汇票没有到期时,贴付一定的利息从银行提前兑现,及时补充所需资金,即票据贴现。
三是预收货款。是销货单位在付出商品前预先向购货单位收取的部分或全部货款的信用行为。一般购货单位在购买市场紧俏商品或要求提供生产周期长、投资较大的工程时,必须预先提供部分货款。
2.2长期筹资
即长期负债,它是负债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是为满足企业较长时期的资金需求而出现的债务。长期筹资主要有:股票、长期债券、长期借款等。
(1)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股票按股东权利及义务的差别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二者的区别是优先股股东享有公司资产优先的保障权益,若公司解体,优先股的所有者可以享有优先于普通股的还本保障,并在普通股的股息发放前,优先股享有特定股息率的优先支付保证。
(2)长期债券
长期债券是由企业、银行或政府发行的还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有价证券。债券分为抵押品债券和无抵押品债券。在股票市场不景气时,债券市场是企业的主要筹资场所。长期债券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以满足固定债息支出和偿债基金的需求,使企业的财力负担和破产机会增大,造成长期债券成本上升。
(3)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主要包括技术改造借款与基本建设借款。只要符合长期借款的规定,就有可能申请到长期借款。利用长期借款的优点是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列支,这样大大降低了筹资成本;长期借款通过企业与银行直接协商,有可能在数量、利息上视具体情况而变化,这比债券投资方便得多。长期借款需要以年金形式归还本金和利息,可能造成大量的现金支出,引发企业资金紧张。
2.3应付费用
应付费用是暂时应付而未付的款项,如应付工资、应缴税金、应付利润、应付福利费、应付预提费用等。此项款项占用期限短,到期需及时支付,在通常情况下不可占用。
2.4短期融资券
短期融资券即商业票据,它是由信誉较好的工商企业或金融企业发行的短期无担保本票。筹资成本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而且筹资数额比银行贷款额度要大。而发行短期融资券通常期限要在9个月以下,到期归还,风险性较大。
3.工业企业资金筹措的资金成本
所谓资金成本是企业支付给银行、个人或其他投资者的资金使用费。资金成本率就是资金占用费与筹资净额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表/(筹资总额-资金筹资费)×100%
资金占用费指利息扣除利息部分免缴的所得税,即企业实际负担的资金占用费为利息;筹资净额是筹资总额扣除筹资总额与筹资费率的乘积。
关键词:税收筹划;纳税成本;税收负担;税收法规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税收作为企业的客观理财环境之一,如何依法纳税并能动地利用税收杠杆,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成为企业理财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出发点。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税收筹划,不能有效地安排税务事项,就谈不上有效的财务管理,也无法达到理想的企业财务目标。对于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如何在税法许可下,实现税负最低或最适宜,也就成为企业税收筹划的重心所在。因此,深入探讨企业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和筹划思想,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1 税收筹划的含义与特点
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税法和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法规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通过对企业投资、经营和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地节约税款,达到税负最轻或最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税收筹划必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合法性。税收筹划不仅符合税法的规定,而且符合税法立法的意图,这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避税的根本点。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是对税法立法宗旨的有效贯彻,也体现了税收政策导向的合理有效性。国家在制定税法及有关制度时,对税收筹划行为早有预期,并希望通过税收筹划行为引导全社会的资源有效配置与税收的合理分配,以实现国家宏观政策。因此,税收筹划不仅不违法,而且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受到国家的保护。
(2)超前性。税收筹划是企业对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等的设计和安排。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的发生具有滞后性,即由于特定经济事项的发生才使企业负有纳税义务。一旦经营活动实际发生,应纳税款就已确定,再进行筹划已失去现实意义。税收筹划就是要将税收作为影响纳税人最终收益的重要因素,对投资、理财、经营活动做出事先的规划、设计、安排。
(3)整体性。税收筹划的整体性,一方面指税收筹划不能只注重于某一个纳税环节中的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另一方面指总体税负的轻重并不是选择纳税方案的最重要依据,应衡量“节税”与“增税”的综合效果。税收筹划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现在的财务利益,还要考虑纳税人的长期利益;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的所得增加,还要考虑纳税人的资本增值;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的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而且还要使纳税人因此承担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总之,税收筹划只有从纳税人财务计划、企业计划这些整体利益出发,趋利避害、综合决策,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4)积极性。从宏观经济调节看,税收是调节经营者、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有效经济杠杆,国家往往根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节约税款,谋取最大利润”的心态,有意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投资者和消费者采取政策导向行为,借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经济或社会目的。
(5)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减轻税收负担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二在纳税总额大致相同的各方案中,选择纳税时间滞后的方案,这就意味着企业得到一笔无息贷款,通过税负减轻而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6)普遍性。从世界各国的税收体制看,国家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意图,总要牺牲一定的税收利益,对纳税者施以一定的税收优惠,引导和规范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这就为企业提供了进行税收筹划、寻找低税负、降低税收成本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普遍存在的。
2 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2.1 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不论是新设立企业还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都需要一定量的资金。可以说,筹资是企业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筹资,如企业内部积累、企业职工入股、向银行借款、企业间相互拆借、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等,而不同筹资渠道的税收负担也不一样。因此,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对不同的筹资组合进行比较、分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确定一个能达到减少税收目的的筹资组合。
(1) 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选择。就举债筹资而言,要考虑举债筹资费用,如发行债券要支付手续费和工本费等,而借款虽不需支付手续费和工本费,但要按借款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印花税,因此税款的缴纳作为筹资费用因素必须考虑。但是利用债务筹资,纳税人不仅可以获得利益收益额,而且负债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与不能作为费用支出只能以税后利润中分配的股利支付相比,负债筹资可以少缴所得税,获得节税收益。这样,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必须考虑对债务筹资的利用。一般而言,如果企业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负债比重的增加可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然而,负债利息必须固定支付的特点又导致了债务筹资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如果负债的成本率超过了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收益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也不是负债越多越好,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了。
(2) 融资租赁的利用。租赁也是企业用以减轻税负的重要筹划方法。通过融资租赁,纳税人不仅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资本,保存举债能力,更主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折旧作为成本费用,减少了所得税的征税基数,少纳所得税,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还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进一步减少了纳税基数。因此融资租赁的税收抵免作用极其明显。
2.2 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进行投资预测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投资预期获得的效益,其次要考虑收益中属于本企业的有多少。对投资者来说,税款是投资收益的抵减项目,应纳税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率,尤其是所得税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更需决策者的重视。
(1)组织形式的选择。企业在设立时都会涉及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而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企业选择的企业组织形式很多,不同的组织形式税收负担不同。企业可以通过税收筹划,选择税收负担较轻的组织形式。
(2)投资地区的选择。企业需要对投资地税收待遇进行充分考虑,有时国家为了支持某些区域的发展,一定时期内对其实行政策倾斜,如现行对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地区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这些地区投资,有些税种可以少交或不交,这完全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税法的立法意图。
(3)投资行业的选择。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在税收立法时,也做了相应的规定,以鼓励或限制某些行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投资时选择投资何种行业也可以进行税收筹划,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充分的考虑。
关键词:负责经营 风险控制 策略
资金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如何筹集资金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一个企业要想持续的发展并获得最大的利润,就需要采取适当的筹资方式发展自己的企业。
一、负债经营
1.负债经营的含义:在会计学中,负债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预期会使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现时义务。而负债经营是使企业通过向银行借款、对外发行债券、和凭借自己的商业信用等各种方式来筹资的方法,也被称为举债经营。
2.负债经营的前提条件:公司必须拥有偿还债务的能力;负债经营的筹资方式获得的净利润率必须高于企业的负债利率;负债经营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最大化的实现而不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偿还以前的债务,避免造成债务的恶性循环。只有只有企业才能有利可图,在进行负债经营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对企业产品的生产规模、产品的销售趋势以及市场现状的具体分析,确定企业资金的需求量,防止企业的盲目生产造成的积压,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2)对企业的投资方向进行周密的探究,从而使资金理用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考虑资金的投向和范围时,应当避免项目的分散,应该有重点的进行投资生产,投资到能给企业带来更大利益的产品中。(3)为了降低筹措资金的资金成本,要认真选择负债资金的来源。不同的资金来源所生成的资金成本也不同。所以企业要控制好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渠道。
3.负债经营的种类:(1)按照偿还期限的不同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按照应付金额是否肯定可以分为肯定负债、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需予以估计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是会计分录的内容,是指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按照偿还的方式又可分为到期一次还本利息、分期还本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2)按形成可分为借款性负债和自发性负债。借款性负债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主动筹集资金来增加负债,包括债券的发行、向银行借款等;自发性负债是指企业自动形成对负债的增加来扩大生产规模或经营活动,如应付工作、福利费,应交的税金和预提的费用等。(3)按负债是否肯定可以分为实有负债和或有负责。实有负债是实际上已经发生的业务,企业必须承担起的义务。
4 负债经营的特征:(1)负债经营的目标是追求企业资产的增保值。企业利用负债经营方式融资来的资金来减少由资金匮乏形成的机会损失,发挥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从而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2)通过负责经营筹集来的资金,其所有权不属于企业所有,但是企业有使用的权力,所以企业应当为这些资金的使用支付一定的费用。(3)企业采用负债融资的前提是企业的自由资本,企业利用自由资本作为担保或抵押。例如,一个公司要想利用发行债券来筹资,那么对企业的自由资本要严格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净资产不得低于人民币三千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净资产不得低于人民币六千万元,最近三年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得低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等。(4)负债经营是利用别人的资金来增加自己收益。企业冒着风险来筹集资金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企业的收益率必须高于利息率否则造成的损失由企业自己承担。(5)负债经营能够充分利用社会上闲置的资金,同时可以解决生产经营中资金不足的现象,闲散的资金用到企业急需的地方,相当于进行了一次资源配置,优化了企业的产权结构。
二 、负债经营的风险
企业的负债经营在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适度的负债经营会使股东财富较快的增长,但是过度的负债经营又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很大的危害。
1.企业的风险与负债经营规模的变化成正相比。企业要想采用负债经营来筹资必须保证投资的成本低于投资的收益,如果企业在投资项目时所获的收益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率,即企业没有获利,可能会由于产品卖不出去而使企业的资金不足,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偿还能力,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便随之增大,进而导致收益率下降。负债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的越多企业的偿债越弱。
2.负债经营的不合理利用尤其是过的的负债可能会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在现实企业中,股东通常喜欢投资风险高的获利大的项目,因为项目一旦成功了,股东将会得到高额的利润,而债权人只能收回自己的本金和利息;如果项目失败的话,失败所带的损失由企业的股东和投资的借款的债权人一起来分担,负债如果过高会导致债权人承担的损失占很大的比重,两者很可能发生矛盾。
3.再次筹集资金的难度加大。负债经营的利用必然会增大企业的负债率,这样一来会使企业在债权人面前的信用程度降低,通过增加负债来进行筹资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约束,所以说再筹资的难度增大了。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得不面临一个大的问题,怎样使企业在利用负债经营的同时而不影响他们的再筹资。
4.负债的比率过高,可能会导致市场的股票价格下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负债经营产生风险也会影响着股票的价格。当负债比率过高,甚至超出了允许的范围时,股票的风险会增大从而使其价格下降。
5.负债经营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的周转率。企业发生负债,必须定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到了还款期限,还要偿还巨款,所以说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资金的周转都会受到负债的影响。
6.负债过高没有能力偿还。如果企业利用负债投资项目但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收益或者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发生了恶化或者是企业在短期内资金运作不当等因素不仅使企业的收益率大幅度下降而且还会使企业面临没有能力偿还债务的风险。这样会影响企业的运营甚至影响企业的信誉。
三、负债经营风险的控制和策略
负债经营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风险的发生,把风险降低或是转移。OECD在2009年报告中指出,“金融危机对我们的最大震动是风险管理的失败,”而董事会在企业负债风险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着企业文化和风险态度,以及企业的风险战略。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和策略:
1.建立并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资金的管理。企业要想立足于这个市场,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反响防范意识和财务信息系统,及早的对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企业一旦发生了负债,就要面临着债务的义务,因而财务风险也随之而来,此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筹集资金之前就要做好周密的计划,保证企业能够及时的足额的长期负债的本金和利息。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西药我们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尽可能的加快资金的周转率,其中的关键就是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该尽可能的减少让人的占有缩短他人占用的时间,最大极限的减少坏账损失和其他不必要资金的占用。同时手上也要持有一定量的资金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资金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能都使负债的偿还有很大程度的保障,尽量避免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2.保证资产的利润率大于负债的利息率。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个健康的企业想持续发展,其利润率必须大于负债的利息率。因为企业偿还债务一般都是来源于其盈利,所以在投资项目时,该项目的利润率是否大于负债利息率是必须要考虑的。通过对企业事前利润率或是销售利润指标的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分析,如果可行即企业有能力抗击风险,又实力补偿风险所造成的各种损失,企业便可以去选择负债经营之道了。
3.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获得的效益与负债资金的投向有关,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当时市场环境来选择负债经营,通过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来改善企业的财务。企业分析资本结构的方法:首先通过融资结构的改善来降低平均成本。因为权益融资成本一般高于负债融资成本,负债的增加可以使融资成本下降。而且利用每股收益的变化可以判断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所以每股收益提高了则说明资本结构是合理的是有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负债经营。其次要考虑怎样获取资金,不仅要求企业每次的还款额即本息和在企业能够预期支付的范围内,而且要求负债性的筹资来源尽可能是多方面的,来自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层次等。然后是要对各项负债的还款期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搭配,防止集中还债,给企业带来还款的高峰,不利于资金的周转。最后我们需要做到企业资金成本必须低于预期的投资报酬。资金成本由筹资的费用和资金占有费俩部分组成。资金筹集费指取得资金发生的费用,如向银行借款需要支付的利息,这里的利息就是指资金筹集的费用。资金占用费指因为占用资金而发生的费用,有可能是机会成本。例如应收账款100万元,如果这是银行存款,你放在银行里存着就可以取得银行给咱们的利息,但由于它是应收账款,你就无法取得这笔利息,所以就产生了资金占用费:100万*利率。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个占用你的自己对你形成了价值一个是你取得资金需要支付费用,但是他们都有时间价值有关,只有构成都是资金本金*利率。
4.遵循原则即成本效益、资金加速、举债适度、资金集中等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在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状况下会计信息供给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需求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保证会计信息供给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应降低会计信息供给的成本。换言之,成本效益贯穿于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始终,包括要求资本成本最小化和资金效益最大化;资金加速原则是要求从控制资金的投入量,加强企业资金的回收,减少资金的长期沉淀,及时的处理人欠资金,对于商业信用要谨慎利用等方面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率,充分利用资金尽可能的减少资金的占用量;举债适度原则就是企业负责经营带来的风险应该与企业全部资金中债务资金所在占比重呈正比。随着改革的深入,举债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从银行借款而是多渠道的发展,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等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合理适度的负债经营,控制比率,从总体上对债务风险进行防范;资金集中原则是指资金调配权、资金的总量、资金的使用三方面的集中。
5.适度的利用财务杠杆带来的作用。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中总会发生资金。企业负债经营,不论利润是多少,债务利息是不变的。于是,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应减少,从而给投资者收益带来更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作财务杠杆。财务杠杆作用是负债和优先股筹资在提高企业提高所有者收益中所起的作用,是以企业的投资利润与负债利息率的对比关系为基础的。但是如果过分的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负债越多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大,一旦经营出现了不良症状,息税前的资金利润率就有可能下降到利息率之下,从而使的利润率降低。所以说要适度的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不要让负债比率过高,否则会加重企业的危机。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繁荣,企业筹资的方式越来越丰富。负债经营仍然是最重要的筹资手段,是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握适度的负债经营,在自身踏踏实实地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在国家、银行、债权人的密切配合下,通过举债经营,扩大资金积累,获取超出自有资金更大范围的盈利,加速企业发展、地区繁荣和国民经济的强盛。使企业拓宽经营之路,从而保证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谢建海.浅谈企业负债经营与风险控制及其策略.经营管理者,2012.12
[2]刘剑,杨姗.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结构控制策略研究.科技向导,2010.03
[3]张永明.企业负债经营及其风险防范对策.商业经济,2009年03期
关键词:融资渠道 资本结构 资本成本 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企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融资活动,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多元化、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成本最低化、融资风险最小化,又能保证为企业筹措到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困扰当今企业管理者得一大问题。
一、企业融资的概念定义及其特点
企业的正常运营离不开资金,资金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保障。企业为了不断扩大发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筹措资金来满足对短缺资金的渴求。企业融资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需求量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式向金融机构或通过金融市场,获取所需资金的活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融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其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但由于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中企业面临的具体财务状况不同,企业为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而进行的筹资目的也有所区别,主要可以分为传统意义上的满足生产经营需要、以及满足资本结构调整的需要,都是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服务。企业融资的方式很多,根据资金的期限来划分,可以分为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其中短期融资方式包括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长期融资的方式则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长期借款及融资租赁;根据资金的来源划分,主要可以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其中股权融资还可以细分为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和内部积累等,债权融资则有长期借款、发行公司债券、商业信用等。由于不同的融资行为的资金来源不同,产生的资本成本不同,造成的企业资本结构不同,伴生的企业财务风险也不同,加上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也不同,会导致企业不同的利润额,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企业需要通过多渠道来筹措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依靠传统的单一融资方式,或者单一资金来源,容易造成企业资本结构比较单一,融资成本较高,财务风险集中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此,企业应该在认真了解分析企业资金需求基础上,从资金来源、融资渠道、资本成本、资本结构、融资风险、税收影响、企业利益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角度综合考虑,选择科学合理的企业融资方式,既满足了企业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又能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
二、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在融资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融资渠道单一,资本结构不够合理,资本成本过高,财务风险较大仍是我国企业融资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主要集中在向银行贷款较为单一。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现象。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企业通过向银行贷款筹资大概占据了企业总筹资额的80%,银行贷款占据了绝对控制地位。近年来,我去企业也意识到融资渠道单一的风险,纷纷寻求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比如创造条件发行股票、债券、积极寻找商业信用。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票融资偏好,因此对于有条件发行股票融资的企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而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融资较银行贷款相比,资本成本较低,又能帮助企业改善资本结构,充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资金效率,加上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货币政策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改革,近几年,我国不少有条件的企业纷纷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方式为企业融资,通过企业债筹资的数额增长迅速。但是现实中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何其多,但有资格发行股票或者公司债券的企业却不是很多,所以虽然已有不少企业试图通过其他渠道融资,且筹资额的增长速度也很快,但仍然无法改变以向银行贷款方式融资的整体趋势。
(二)融资结构不够合理
由于我国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加上较为保守的传统观念及其他限制因素,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资本结构大多表现为权益资本比重较高,资产负债率较低、尤其是企业的长期资金中权益资本比重过高。不同融资结构会影响企业的融资的资本成本以及融资风险。虽然权益资本可以供企业长期使用,且无固定的股息负担,融资风险较小,但由于企业通过权益融资方式获得的资本不具有抵税的功能,资本成本无法在税前扣除,会减少企业的净利润,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也无法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益。企业在保持合理资本机构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负债筹资,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但目前在这方面,我国企业还做得不足,有待完善。
(三)忽视融资风险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对融资风险重视程度不足,容易忽视企业融资活动可能带来的融资风险。比如:企业的负债融资虽然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但由于企业的债权资本到期是需要偿付本息,若企业无法按期偿付本息就有破产的风险;而企业的权益融资虽然不需要到期偿还,但是由于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融资,可能引发企业的股权稀释,控制权转移等风险。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除了应该考虑到融资成本、融资结构等问题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可能伴生的融资风险,而应该在综合权衡成本、收益和风险的基础上才能能够做出明智的融资决策。但是很遗憾,我国企业片面的一味追求最小的融资成本或者刻意追求一定的融资结构,并没有充分重视融资活动产生的融资风险,更无法就如何防范融资风险做出有效应对。
三、企业融资方式的财务分析
针对融资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企业应该通过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为企业未来发展需要服务。为此,我国企业应该对融资方式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企业发展资金,提高资金保障程度,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下面本文将从融资结构(资本结构)、融资成本以及融资风险三个角度,对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进行财务的比较分析。
(一)债权融资的财务分析
债权资本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借款、企业间拆借、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具体的说,企业的债权融资很大程度是通过向金融机构(如银行)或非金融机构(如关联公司)进行借款融资,而向银行借款是贷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成本主要是支付的利息。相比于其他融资方式,具有速度快、灵活性强、手续简单,且不会分散股东的权利,可以充分享受抵税和财务杠杆利益,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发行债券也是现代企业债权融资的重要方式。具有融资对象广、市场大等优点,但是它的筹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限制条件也相对较多。此外,企业短期内急需资金时还可以通过商业信用方式获取资金。商业信用包括现金折扣和应付票据,也是一种持续性的信贷融资形式,无需正式办理筹资手续,较容易取得,但是一般期限较短,需要及时偿还,而且可能引发商业信誉等风险。总的来说,由于债务利息通常情况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利润所负担的固定利息就会相应减少,就能给每股盈余带来较多的收益,从而使股票价格上升,所以说债权融资具有一定的财务杠杆效用。企业通过适当举债经营的方式融资可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同时由于财务杠杆的正面作用能够使企业的每股盈余增加,进而会提高股票市场价格,但是债权的增加在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每股盈余的同时,还伴生这融资风险,因为债权资本是需要按期偿还本息的,这意味着企业定期会产生现金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财务的压力。不仅如此,债权融资产生的财务杠杆是双面的,也就是有可能是负面作用,财务杠杆的负面效果又会导致资本成本上升和股票价格下跌,负债资本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比如增加了企业破产的机会,或是带来每股盈余大幅度下降的风险。
(二)权益融资的财务分析
权益性资本的筹资方式主要是企业的自我积累以及发行股票等。企业自我积累资金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部积累形成的资本。自我积累方式融资速度慢,数额小,不利于企业快速扩大再生产能力。留存收益虽然不需要考虑筹资费用,但由于股东对留存收益的预期较高,加上由于企业自我积累资金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不能税前扣除,不具备抵税功能,所以融资成本较高。除了自我积累资金外,发行股票也是当前资本市场上的一种重要的筹资方式。其具有永久不需归还、无固定的股利负担、增强企业举债能力、对投资者吸引力强等优点,但是,由于股票数量的增加直接降低了每股盈余,加上支付的股息必须是税后利润,所以,企业发行股票的融资费用较高,且容易导致股权稀释,削弱甚至使原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丧失等融资风险,,所以股票筹资的成本较高。
(三)租赁性融资的财务分析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外,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融资方式――租赁性融资。它是一种于两者之间的筹资方式,具体还可以细分为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兼具既债权融资和权益融资的优点,尤其是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既可及时取得资产的使用权,不单如此融资租赁费用还可在支付当期直接税前中扣除,降低融资成本,还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等方式达到节税效果。不仅如此,由于租赁性融资租金是按期支付的,每期租赁费用产生的现金流量较小,给企业的财务压力较小,还能避免资产所有权所带来的风险。
结语
筹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能否以较小的资本成本及时高效的筹措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重大影响。在详细分析了企业各种融资方式产生的融资结构、融资成本以及融资风险后,我们发现企业的融资决策需要充分考虑成本、收益和风险的基础上进行抉择。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力图构建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既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又能控制一定的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并且服从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志忠.筹资风险的识别.合作经济与科技[J1,2009(5)
[2] 林凡,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晨.浅谈负债融资的财务效应.消费导刊,2010(2).
一、企业集团组建的税收筹划
1.经营地域的税收筹划。我国存在着企业在不同地区经营税收负担不同的情况。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对成员企业所在地和核心控股公司所在地的选择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以享受政府区域性政策所提供的税收优惠。
2.投资方向的税收筹划。我国现在给予的税收优惠,目标之一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集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有意识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充分利用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上的政策,调整成员企业的生产结构,通过筹划降低企业的整体纳税成本。
3.选择从属机构的税收筹划。当企业决定对外投资时,其可选择的组织形式通常有子公司和分公司(分支机构)两种形式。子公司一般为独立的纳税人,可享受较多的税收减免优惠。但其组建成本高,手续比较复杂,并需具备一定条件,开业后还要接受政府的严格监督;在分配股息时,需要预提所得税。分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则比较简单,一般不要求其公开财务资料,在组建初期发生亏损时可以冲减总公司的利润,减轻税收负担。分公司与总公司的资本转移,因不涉及所有者变动,不必负担税收。但采用分公司形式不能享受政府为子公司提供的减免税优惠及其他投资鼓励。
二、企业筹集资金的税收筹划
1.资本弱化模式。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企业应首先比较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资金成本,包括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不同的筹资渠道资金成本各不相同,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因此,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包括税收在内的各方面因素,才能比较出哪种筹资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其次,企业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如果合适,就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获得财务上的良好效应,即资本结构达到优化。如果债务资本超过权益资本过多、主要靠负债经营,则为资本弱化,对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解释为: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应为1∶1,当权益资本小于债务资本时,即为资本弱化。
我国税法规定,权益资本以股息形式获得报酬,一般要被征税两次,一次是分配前作为企业的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另一次是分配后作为权益资本所有者(即股东)的股息收入,征收预提所得税。而企业支付债务资本的利息可以列为财务费用,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因此企业集团可以刻意设计资本来源结构,千方百计举债投资,加大债务资本比例,制造“资本弱化”模式,降低自有资金的比例。即使在扩大生产规模过程中,也尽量使用国内外银行贷款作为投入资本,从而降低税务成本。并且,有时可以利用其境外的关联企业以债务资本形式贷款给企业,这种贷款利息要大大高于正常金融机构贷款利息。如此,企业可一举两得:一是境外的关联企业可从中获取高额贷款利息收入,二是企业可进行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但需要注意的是,负债筹资虽然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负债越多越好,企业的负债筹资应该以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有效地控制风险为前提,否则有可能使企业陷于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2.租赁模式。租赁也是企业集团用以减轻税负的重要筹划方法。对承租人来说,租赁可获得双重好处:一是可以避免因长期拥有机器设备而承受的负担和风险;二是可在经营活动中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冲减企业的利润,从而减轻税负。同时,租金的支付比较稳定,与购买机器设备相比,具有较大的均衡性。因为购买设备时,其价款一般为一次性支付,即使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资金的支付时间仍比较集中。而租赁支付租金的方式可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共同商定,这样,承租企业可从减轻税负的角度出发,通过租金的平衡支付使利润在各个年度均摊,以减轻税负。
3.可转换债券模式。企业利用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在债券的存续期内享受利息减税的优惠;另一方面,债券的存续期满时,若债券转换获得成功,企业则不需用现金偿还本金。所以该方式能为筹资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
三、税收筹划的技术
1.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式。对企业来说,存货计价可供选择的方案较多。在实行比率税制的环境下,对存货计税方式进行选择时,必须考虑市场物价变化因素的影响。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前提下,可选择后进先出法计价,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本期存货发出成本提高,使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数相对降低,从而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增加税后利润的目的。相反,在物价持续下降时应选择先进先出法。通常物价总水平呈上涨趋势,因此对一般材料来说选择后进先出法较为妥当。反之,对于技术更新快、替代材料不断增加的存货应优先选择先进先出法。如果企业正处于所得税免税期,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免税额越多,则应重新选择。
2.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一般来说,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加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初期较大的折旧额会使企业初期缴纳所得税降低,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节税效果较采用直线法明显,尤其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节税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更为有效。要注意的是,合法性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其他节税方法的显着特点之一,企业要在国家有关折旧规定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力图减少税款,增加税后利润。此外,在企业创办初期且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时,企业可通过延长资产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期后计入成本,从而获得节税收益。
3.合理选择费用列支方式。首先,要使企业发生的费用尽量得到补偿。企业应将国家允许列支的费用足额列支,包括按规定提足折旧费、福利费、教育费附加、工会经费等。其次,要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对一些可预计的损失和费用以预提的方式提前计入,如大修费等。
4.销售收入的确认。销售收入不仅影响企业利润的形成,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缴纳,而且它还是计算确认企业增值税、营业税等税额的关键因素。不同的结算方式,企业确认销售收入的时间不同。如《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采用现销方式,在收到货款或是取得索取货款凭据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企业采用托收承付或委托收款方式,在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企业采用赊销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确认收入。因此,企业可根据产品销售策略选择适当的收入确认方式,尽量推迟确认收入,从而推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
四、其他经营税收筹划
关键词:内部融资 外部融资 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242-02
资金是企业机体保持健康和持续发展的血液,供血不足或血液流通出现问题,都会使企业机体出现休克乃至死亡。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尚未完全退去,企业发展机体仍然脆弱的情况下,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愈加显现。在此情况下,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和较强的融资能力是企业应对危机,避免财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然而,资金筹集的方式多种多样,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资金的筹集渠道和筹集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融资工具和融资品种也不断丰富,每一种融资方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要求,与之相伴的资金成本和使用风险也各不相同。因此,企业不仅要重视资金的作用,更要从企业自身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
一、融资方式概述
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活跃以及金融创新活动的持续推进,使得企业资金融通的渠道、方式越来越丰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也迫使银行等金融主体加快了开发新的融资工具和信贷品种的步伐,新的融资产品不断出现,为企业寻求合适的融资工具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企业的融资方式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企业内部融资和企业外部融资,理论上又称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企业内部融资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流量来满足企业生产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计提折旧和各项提留形成的资金,这是企业可动用的自有资金部分。外部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具体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而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公司债、信托产品等方式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因而,银行贷款就成为企业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选择融资方式需坚持的原则
1.量力而行,一切从实际出发。企业选择融资方式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一切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每个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资金供求关系和经营业绩各不相同,企业的规模、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抗风险能力不一样,对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企业选择的方式必须和企业的综合状况相匹配,不能超越自身的承受能力,去冒险融资,否则,一旦市场突变导致经营状况恶化,就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将是灭顶之灾。
2.成本最小化原则。不同的融资方式其融资成本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企业内部融资成本最小,外部债权融资成本较大,外部股权融资成本最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成本最小的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积累,成本最大的是发行股票进行上市融资。因此,企业选择融资方式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最有利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融资方式。
3.风险可控化原则。企业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财务风险,其带来的结果可能使企业破产倒闭。不同的融资方式其风险偏好是不同的,由融资方式选择错误而带来的资金紧张甚至引发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破产的案例举不胜举。无数的实例告诫企业的决策者们选择融资方式必须坚持风险可控的原则。
三、选择融资方式的基本策略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除了要坚持以上的基本原则外,在具体的融资决策中还有一些可控参考的基本策略。
1.选择融资方式,先考虑企业内部经营积累,当自身积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时,再考虑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也要首先考虑债权性融资,后考虑权益性融资。这也是贯彻成本最小风险可控原则的具体体现。内部提供的经营积累资金具有成本低、风险小,企业使用自主性强,总体上不会增加企业的负债压力的特点。这些都决定了内部融资可以实现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的目的。外部债权融资其资金使用成本大于企业内部融资而小于外部股权性融资,所以当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不能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时,可以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债权融资,比如向银行和其他企业借款。短期的银行借款和委托贷款资金成本是比较低的,尤其是目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国家已经把利率降到了历史上的较低水平,此时的借款资金成本是比较低的。如果企业的资质和信用良好,还可以争取基准利率或利率在一定范围的下浮。这样企业的资金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最后,当债权融资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资金需要时,可考虑选择风险和成本都偏高的股权融资,如发行股票上市融资。股票上市融资发行成本高昂,风险大。目前,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是将发行股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其次考虑债务融资,最后是内部融资。这种融资顺序易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杠杆作用弱化,助推股权融资偏好的倾向。
2.根据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来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企业的资产结构也会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企业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其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不同,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如果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比较大,根据财务管理的经验,我们知道,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一般是较快的,此时企业可以较多地通过增加流动负债来筹集资金,其原理不外乎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资产较多,企业的流动比率会较高,偿债能力有保障,也很容易地筹集到债务资金。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偏高,那么其资产周转速度是较慢的,就要求有较多的权益性资金等长期资金做后盾。选择融资方式,资本结构是绕不过的因素,不同的资本结构,就决定了不同的负债和权益比重,负债与权益的不同配比必然对权益性资金和债权性资金的选择产生不同的偏好。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标志,也是企业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般而言,资产负债率高企的企业应降低负债比例,改用股权筹资;负债率较低、财务较保守的企业,在遇合适投资机会时,可适度加大负债,分享财务杠杆利益,完善资本结构。
3.根据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决定是债权性融资还是权益性融资。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企业的融资方式的选择也会产生影响。根据价值经营的理念,牛市应以股权性融资为主,可以多考虑上市、增发和配股,熊市应坚持债权性融资为主,可以考虑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或短期融资券。
4.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企业创造经营性现金流的能力的大小,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也会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较强,说明企业拥有良好的获利能力,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来积累更多的发展资金,这样,企业在融资选择上就可以更多地依赖内部经营资金的积累。在内部融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时,可以考虑外部融资。强大的现金流获取能力,也保证了企业能更容易地获取外部资金的支持。当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负债越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对企业发展及权益资本所有者就越有利。因此,当企业正处盈利能力不断上升,发展前景良好时期,债务筹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当然,盈利能力较强且具有股本扩张能力的企业,若有条件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方式筹集资金,则可用股权融资或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两者兼而有之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如果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不强,盈利能力较弱,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欠佳,容易产生财务风险。此时,企业应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以规避财务风险。
5.贷款利率的水平和变动趋势。贷款利率的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直接决定了企业资金成本的高低和未来将要支出的利息的大小。不同的利率预期,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目前利率较低,但预测以后可能上升,那么企业可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筹集资金,从而在若干年内将利率固定在较低的水平上。反之,若目前利率较高,企业可通过流动负债或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规避财务风险。
6.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企业的规模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是选择融资方式需要考虑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提供经营性现金流量的能力不同,生产经营和扩展所需资金的额度也有所区别。中小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额度不大,可以选择成本低风险小的融资方式,其选择融资方式的顺序可以是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对于大型企业规模大,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强,同时生产运营和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也较大,在选择筹资方式时,应选择能够提供大量资金且期限较长的筹资方式,其筹资顺序可以是: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银行借款。另外,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也是不一样的。处于起步或创业阶段的企业,由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很难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此时,更多的依赖所有者最初的原始投资和在运营一段时间后自身积累的经营性资金来谋求发展。当企业步入快速发展期甚至是快速扩展期,此时自由资金已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的建设项目投资都急需大额资金的支持,此时,就要更多地考虑外部资金支持。可以选择上市融资、股票增发或发行债券的形式来筹集发展资金。
四、结论
自20世纪80年代詹森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不尽相同的概念,对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同时,自由现金流量又与会计学的现金流量有联系又存在差异,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和会计现金流量的分析,从而得出自由现金流量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作为一种企业价值评估的新概念、理论、方法和体系,最早是由美国西北大学拉巴波特、哈佛大学詹森等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特别在以美国安然、世通等为代表的之前在财务报告中利润指标完美无瑕的所谓绩优公司纷纷破产后,已成为企业价值评估领域使用最广泛,理论最健全的指标,美国证监会更是要求公司年报中必须披露这一指标。那么自由现金流量到底是什么呢?它在财务管理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
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要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部分现金流量是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企业资本供应者的最大现金额。简单地说,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扣除资本性支出的差额。
自由现金流是一种财务方法,用来衡量企业实际持有的能够回报股东的现金。指在不危及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股东(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额。
自由现金流在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基础上考虑了资本型支出和股息支出。尽管你可能会认为股息支出并不是必需的,但是这种支出是股东所期望的,而且是一现金支付的。
自由现金流表示的是公司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如果自由现金流丰富,则公司可以偿还债务、开发新产品、回购股票、增加股息支付。同时,丰富的自由现金流也使得公司成为并购对象。 一般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讲,自由现金流量最基本的定义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去维持公司现有生产能力所需的资本支出额后,企业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如果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拥有正的额外现金流量,就可以把它自由地提供给公司的所有资本供应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或者将这些现金流量留在企业中产生更多的自由现金流量,这也就是所谓”自由“的真正含义。
目前,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认识不同,对其计算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比较有代表性的有TomCopeland教授于1990年阐述的自由现金流量计算方法:
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将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营业利润扣除实付所得税税金 之后的数额(即税后净营业利润)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的追加和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如果能够得到正的自由现金流量就可以把它提供给公司的所有资本供应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或者将这些现金流量留在企业中待以后产生更多的自由现金流量。
二、会计现金流量的定义
会计现金流量是指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反映现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强调的是现金流动。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而支付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
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产生或运用的现金流量进行分类,通常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发生的性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归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受到的税费返还等;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包括购买货物、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交纳税款等。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与企业的长期资产项目有关,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 其处置活动。投资活动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购买与处置,固定资产的购买与处置,无形资产的购买与处置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与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关,是指从投资者和债权人那里筹集到开办和维持企业经营所需的现金从而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三、自由现金流量和会计现金流量的区别
从二者的含义和计算中可以看到,会计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企业偿付能力大小,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而自由现金流量表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在扣除了计划中维持企业经营、分发股利、资本扩张后剩余的可动用部分,它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持续经营或必要的投资增长对现金流量的要求,作为一种现金“剩余”,自由现金流量是公司对债权人实施还本付息和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的财务基础。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越大,表明其内部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大,其可自由运用的内源资金也越多,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他愿意掌握更多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从而增加对公司资源的控制,而管理者需要通过对公司资源的控制来实现公司的增长。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不断的持续经营而创造出来的财富,能够被管理者控制支配,而投资活动与企业的长期资产项目有关,筹资活动与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关,从而这两项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管理者而言不是“自由”的,管理者无法控制和支配。因此,自由现金流量只能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不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四、自由现金流量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现金流量能够更准确反映企业盈利质量
现金流量比传统的利润指标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盈利质量。首先,针对利用增加投资收益等非营业活动操纵利润的缺陷,现金流量只计算营业利润而将非经常性收益剔除在外。其次,会计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确定的,可以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扩大赊销范围或者关联交易调节利润,而现金流量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确定的,上述调节利润的方法无法取得现金因而不能增加现金流量。可见,现金流量指标可以弥补利润指标在反映公司真实盈利能力上的缺陷。如果一家公司的现金总是处于入不敷出状况,无论其账面利润如何耀眼,也逃脱不了陷入财务困境的悲惨结局。美国安然(Enron)公司破产以及新加坡上市的亚洲金光纸业(APP)沦为垃圾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金流量恶化,只有那些能迅速转化为现金的收益才是货真价实的利润。对高收益低现金流的公司,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公司的收益可能是通过一次性的方式取得的,而且只是通过会计科目的调整实现的,并没有收到现金,这样的公司很可能存在未来业绩急剧下滑的风险。
2.自由现金流量比会计现金流量更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潜力
首先,自由现金流量可以把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很好的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企业在得到正的自由现金流量后把它们分配给资本供应者(债权人和股东)还是留在企业用来以后生产发展的需要?如果又分配给资本供应者还要留在企业,那么各自占的比例为多少才是合适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就涉及到对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筹资、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的整体考虑。正是自由现金流量把它们贯穿起来,使我们运用整合的思想来解决财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