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债券融资方式范文

债券融资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债券融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债券融资方式

第1篇:债券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基础设施融资方式;权益融资;负债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5-0074-02

融资方式按照融资中产权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内部融资、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内部融资无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筹集,可直接由企业内部自动生成或转移,主要包括提取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权益融资是通过出让所有者权益获得资金,无须还本付息,被视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负债融资是通过负债筹集资金,必须定期还本付息。

一、权益融资方式

1.股票上市融资。股票上市融资属于直接融资方式中的股权融资。发行普通股筹措的资本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没有偿债压力,充分发挥资金杠杠作用;可为债权人提供保障,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分散企业风险。缺点是程序复杂,审批周期长,无法满足近期资金需求。股票上市融资适用于经营性项目,需要培育企业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均很发达,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晴雨表,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融资主要靠发行市政债券和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股票融资较少。改革开发后,中国股票市场蓬勃发展,2007年股票融资占银行贷款融资的比例达到了20%左右,中国公用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已经在中国股票市场占有一定的比重,公用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已达100家左右。据不完全统计,仅主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上市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已经在股票市场上融资700多亿元。基础设施上市融资的步伐逐渐加快,现有的基础设施上市融资股票如上海城投控股(600649.SH)、隧道股份(600820.SH)、申通地铁(600834.SH)、重庆路桥 (600106.SH)、渝开发(000514.SZ)、云南城投(600239.SH)等。

2.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吸纳和集中社会闲置资金,直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对基础设施产业的投资实质上是一种直接股权投资,可私募发行,资金量充足,能够形成长期投资。但需要审批,外部监管严格,投资者约束条件多。

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外获得了良好的运用和发展,运用较为成功的典型代表是澳大利亚。目前澳大利亚投资基金总量已经超过1.04万亿澳元(大约1 733亿美元),近十五年来的年度复合增长率超过11%,其中上市基金总量达到2 000亿澳元。中国目前也在努力尝试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但尚未出台有关政策办法,且缺乏具备基础设施投融资运作经验的专业基金管理机构,进展十分缓慢。

二、负债融资方式

1.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融资是负债融资的最主要方式,也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银行贷款属于债权融资,使用灵活,资金充足,适用范围广,但筹资周期短,政府偿债管理体制需要加强和完善,要求信用体制完备。

在发达国家中,融资方式不尽相同。美国和英国为典型的市场主导融资型国家,二者以证券融资为主,银行信贷所占份额比较少。法国、德国、日本是典型的银行主导融资型国家,主要是以银行信贷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债券和股票)比例较小。目前,中国融资体系仍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融资体系,2008年中国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结构中,股票、国债、企业债占比16.9%,银行贷款占比83.1%,银行贷款融资仍占主导地位。2008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约54 834.3元(基础设施分类按开行标准),按国内银行贷款融资占总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14.73%计算,基础设施投资贷款融资约为8 077.1亿元。

2.市政债券。市政债券可滚动发行,形成长期稳定资金来源融资成本低、安全性高、流动性强、期限灵活。但政府偿债管理体制需要加强和完善,外部监管较为严格。

在发达国家,市政债券是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实现某些政策目标时重要的融资工具。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市政债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其次是加拿大、德国。在美国,1990年以来市政债券的余额占GDP的15%~20%,约占美国全部债务的6%。在其他发达国家,市政债券市场的市场规模及其在满足地方政府资本需求方面的作用虽然无法与美国相比,但很长时间以来,市政债券市场一直是其地方政府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来源之一。

目前,中国市政债券基本上是个空白,中国地方政府还没有开始通过市政债券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但目前国内已经出现的一些债券如上海浦东建设债券、济南的供水建设债券,已经与市政债券非常相似。2009年为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政府投资的能力,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 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由财政部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自此中国市政债券融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企业债券。企业债券资金成本锁定且较低,偿还周期长,但债券余额不能超过净资产的40%,审批要求复杂。适于地铁、高速公路、世博会、水务、旅游等大型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

发达国家的企业债券市场都十分发达,其中企业债券规模最大、品种最多、交易最为活跃的当属美国。2007 年,美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额为3 141 亿美元,占当年GDP 的2.3%,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行额大幅下降。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十分迅速,2009年上半年,中国的债券发行达到创纪录的967亿美元,超过了同期日本的债券发行额(763亿美元)。基础设施方面发行的企业债券逐渐增加,如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地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公司均发行了城市基础设施企业债券,2009年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公司债券20亿元,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公司债券60亿元。

4.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方式使承租企业不必依靠贷款融资,能很方便地获得所需的设备,并减少风险损失。融资租赁在资产抵押性融资中用得很普遍,如购买飞机、轮船等,在筹建大型电力、港口、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中也可采用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是一种世界性的现代融资手段,在国外十分普遍,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融资租赁在设备投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率,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30%以上。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融资租赁业务方式后,二十多年来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比起发达国家来,租赁的优势还远未发挥出来,市场潜力很大。近年来,融资租赁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在中国的基础设施领域被广泛地采用。如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中,上海、广州、长春、武汉等各地正在积极探讨或已经利用融资租赁进行地铁融资建设。一些地方为了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和金融创新也专门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如天津成立了天津渤海租赁有限公司。专业基础设施租赁公司的设立,将助力金融创新,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5.短期融资券。作为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工具,短期融资券具有资金成本低,筹资约束条件较少的特点,可以作为公共项目建设短期资金平衡的备选模式。但这种融资方式仅仅是对整个融资结构的补充,存在短期流动性风险,需要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适于具有良好短期资金流动性的公共项目。

从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市场来看,短期融资券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子市场,在解决绝大多数企业融资需求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货币市场而不可替代。目前,中国短期融资券市场总体发展较快,在货币市场乃至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日渐重要,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在不断完善。近年来,短期融资券在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获得了迅速发展,许多地方发行了基础设施短期融资券,如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杭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公司、南京市交通集团、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基础设施短期融资券累计均超过了10亿元以上。

6.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能够使发起人资金来源多样化,资产负债表外化;进一步为投资人提供不同投资风险不同收益的金融商品;解决借款人资金来源不足;资金风险得以分散,东道国政府始终保持对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并且整个过程涉及的机构较少,可以大大减少各种协议、合作等交易费用。

在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美国是资产证券化的发端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欧洲是美国以外世界上第二大资产证券化市场。英国一直是欧洲资产证券化的领先国家。近年来,资产证券化在亚洲日本、韩国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于2005年3月正式启动,并已经进行了两批试点,第一批两家机构,即国开行和建行,试点额度为150亿;第二批 2007年启动,批准的试点机构数量是六至八家,额度为600亿元。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将会加速发展。在基础设施领域,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项目逐渐增多,如2005年东莞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莞深高速公路” 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6亿元,2006年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在13个不同地区的市政道路BT (建设一回购)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4.25亿元。

第2篇:债券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类型;现状;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越来越多的融资方式可供企业选择,由于不同的融资方式,其融资难易程度不同、融资成本有高低之分、筹集资金的规模不同等方面的差别,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融资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方式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主要是指通过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转化为企业的投资,即将留存收益和折旧作为企业扩大规模的资金进行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不需要企业支付利息或者股息,成本比较低,并在股权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融资目的。内源融资一般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具有低风险性、低成本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往往作为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当内源融资获得的资金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时,企业才会通过外源融资方式获得资金。

外源融资主要是指从企业外部获得企业发展的资金,并转化为自身投资的过程,一般按产权关系可以将外源融资划分为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其中权益融资又可以分为私募股权和公募股权,私募股权是指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而筹集资金的过程,公募股权是指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而筹集资金的过程,权益融资不需要到期还本付息,没有偿还资金的压力,一般被称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债务融资又可分为银行贷款、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除靠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进行的短期融资外,其他债务融资一般都要求企业定期还本付息,企业面临的压力较大,融资成本较高,而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主要来源于债务融资。外源融资使企业筹得的资金远远高于内源融资,尤其是需要筹集大量资金的企业,单纯的内源融资无法筹集企业所需要的全部资金,往往还要采取外源融资的方式。

二、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出现了不少问题,其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过度依赖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由于是企业内部的自有资金,并且没有定期还本付息的压力,也没有增加财务风险,是企业筹资的首选方式,许多企业基于如上考虑,往往不考虑企业的发展要求和资金需求,过度依赖内源融资,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有的企业甚至多年来外源融资一直都比较低,只是利用一些企业间的商业信用或短期银行借款来获得资金,这样使得企业的周转资金不充足,经济效益也较低,企业常年得不到较大规模的发展,有的甚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慢慢地萎缩直至消失。

(二)过于偏好股权融资

在西方资本市场比较完善的环境下,企业按照融资成本由低到高的融资顺序一般是: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但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的还不够完善,企业的融资顺序一般是:内源融资、权益融资、债务融资,而过于偏好权益融资,企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债务融资。许多企业的管理层认为权益融资可以获得巨大的资金,并将其作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也没有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年底是否发放股利,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忽视了权益融资的缺点和债务融资的优点,从而导致企业偏好权益融资。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不健全,证券市场还没有发展到真正市场化,融资主体不能自由的进出,只要经营失败的公司没有退出,它在市场上仍然有经济价值,而许多实力比较强的公司却不能入市,使得证券市场的投机者甚多,权益融资的成本无法得到体现,导致了公司对权益融资的偏好。

三、改善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措施

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合理的融资方式选择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企业的具体情况,因此,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该综合考虑其未来发展规划、行业特点、财务状况以及对资本结构的考虑,而不应该被当前的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所迷惑,改善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内源融资的认识,合理确定企业的内源融资

企业应该加强对内源融资的认识,不能片面地认为内源融资是企业的自有收益而没有资本成本,内源融资的资本成本是机会成本,是作为企业的融资资金而丧失的其他获利机会。同时,企业应该考虑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而确定企业内源融资的数额,而不是将企业所有的留存收益或折旧都转化为企业的投资。合理利用内源融资方式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还能使企业以较低的资本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并能促进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因此,企业应该对外源融资有正确的认识,并根据企业的收益状况合理确定企业的内源融资金额。

(二)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券融资

由于企业过度偏好权益融资,使得债务融资没有的到很好的利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一,加快债券市场的改革,目前我国对债券市场的限制较多,例如,债券的发行额度、债券发行政策限制、债券发行的审批制等,这些都是制约债券市场不断发展的因素。企业债券是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只要其行为没有违背债券发行的相关规定,相关主管部门应该批准,债券发行应逐步由审批制向注册制或核准制发展。同时对企业募集的债券资金的使用不再限制,只要企业有很好的投资项目和机会,就可以使用债券募集的资金,不仅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使企业的资金使用更加灵活。第二,完善债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债券市场和债券流通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还不健全,关于债券事前和事后的相关规定还是缺失的,这使很多企业和投资者没有意识到事前与事后事项的重要性,而引起不少的纠纷。因此,我们应加强债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使债券市场有法可依,从而为债券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应制定比较灵活的债券期限,以利于企业各种投资的需要。目前企业债券的发行期限都比较单一,不仅限制投资者的投资,也限制企业对吸收债券资金的利用。制定灵活的债券期限,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能更好地满足企业不同投资资金的需求。第四,规范债券利率,使其向市场化转变。目前按照相关规定,企业债券利率不能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这样的规定使得收益与风险的对等性无法被体现出来,使很多投资者失去投资债券的兴趣。只有将债券利率市场化,才能满足不同的风险爱好者的投资需求,吸收更多的资金。

(三)明确融资方式选择的一般方法

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每股收益的变化来确定的,合理的融资方式能够提高每股收益,反之,不合理的融资方式则降低每股收益,这种方法并不是绝对的,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才能成立,因此,企业应该明确融资方式选择的这一方法,并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将其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四)较全面的考虑各影响因素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除了要考虑各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外,还应考虑现行的相关政策、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的行业特征以及该融资方式对企业未来产生的影响等,因此,企业在做出选择之前,应该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最终选择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融资方式。

对于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由于各企业的规模、所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特性等特点各不相同,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选择,是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了解各融资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分析研究做出的。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不仅能使企业获得其发展需要的资金,还能对资本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云星华.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当代经济,2010(2).

2、张萌,赵国强.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时代经贸,2008(6).

第3篇:债券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融资方式;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1-0137-03

在现实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融资决策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关资料表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呈正向关系,并且企业的融资方式以及由这些融资方式而构成的资本结构会直接影响到该企业的经营效率及稳定性等方面,且企业融资方式的不同引起的融资效率的差别可以比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基于此,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探讨我国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具有了较为现实的意义。

1 企业融资方式的含义

现阶段我国企业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内部筹资方式和外部筹资方式两种。前者指的是企业从内部进行资金开辟,筹措资金,通常有企业的折旧和留存盈余。该融资方式的优点就是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干扰,节约交易开支,操作过程相对简单,避免与外部投资者的交涉及所涉及的复杂的合同等问题。而对应的外部筹资方式指的是企业从除了该企业外的对象进行资金开辟,而大部分要有金融市场来获取资金来源。而此类融资方式又包括债务融资和发行股票两种形式,前者利用银行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手段获得资金及发行股票从投资者手中获得资金。债务融资还可以分成两类:直接债务融资及间接债务融资。前者利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的手段获得资金,后者利用银行进行贷款融资。而这里的直接债务融资和发行股票融资方式又可以统称为直接融资。外部融资方式最为显著的优点是转移企业的经营风险。

2 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现状

我国现阶段在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类融资方式也随之出现并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有利于企业的自主融资。但是,由于受到当前国内的金融监管、信息传递、市场竞争结构、社会大众的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国内企业在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上表现出效率低下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2.1 依赖内部融资,缺乏理性理解,偏爱过度投资

从税收体制改革至今,我国企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均未对国家股东进行红利分配。国企留存了丰厚的利润,即便其作为上市公司,大部分也会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归咎于以下两大方面的原因:首先,当今我国企业需求程度大大超过了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企业留存大量利润是基于对缓解外部融资约束的考量。而且市场中尚不稳固的企业地位也无法获得太多的融资选择权利。若企业的需求难以靠内部资金支撑,同时资本市场又拒绝向其开放,申请上市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具有很大的困难,因而致使国企出现依赖内部融资的情况。其次,在很长时间内,企业缺乏对资本成本的理性理解,仅是浮于表面,如借来的债务具有资本成本,其典型代表就是借款利率;不分派现金股利形成的留存收益是自有资金,不具有成本。像这样对定义的理解错误会直接导致企业偏爱过度投资的表现,企业负债率低,资本使用率也低。

2.2 直接外部融资发展程度低,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我国企业外部融资中最重要的融资方式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作为一种“私募”方式,指的是企业和银行之间通过谈判达成一致的信贷协议。银行贷款在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中一直具有统领性地位,其融资额度超过所有融资方式融资总额的90%。相对应的,我国企业也可以通过直接融资来获取资金,即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证券,也就是一种“公募”方式。但此种融资方式在国内正在成长而并不完善,其所需的融资成本要比其他方式高不少。其费用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所需费用、高额手续费用等。此外,还需提高企业的信誉,为发行证券开辟道路,这要求企业也对外公布财务信息,以供投资者参考,并要通过政府的资格及能力的审核。这些因素造成了外部直接融资的局限。目前,国内外部直接融资方式还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融资方式。

2.3 倾向外部股权融资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都遵循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这样一个优先顺序,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倾向外部股权融资。和国外相比,我国企业对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优序选择有着很大的差别,笔者认为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国企业债券的计划管理体制对债券发行造成了限制。不完善的债券市场、单调的债务融资工具、缺乏创新的市场以及较低的社会信用等因素均对融资方式造成了影响。相对于上市发行股票审批程序,发债的审批程序要更为严格、复杂。其次,市场基础不过硬,当前国内股票融资成本过低,导致相对于既要还本又要付息的债券,不得不还本付息的股票融资对企业的吸引力更大、应用更广。

3 对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建议

我国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问题,其核心在于协调内部融资、外部债权融资及股权融资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一个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笔者认为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3.1 确立目标,遵循原则

企业的留存盈余内部融资事实上是企业股利政策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根据当代的股利理论,基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财目标的企业股利政策制定需要遵循剩余股利原则。该原则具体指的是,企业在进行股利政策制定过程中,其目标资本结构需要根据资本预算确定,而其股利政策和融资活动又需要根据目标资本结构来筹划。根据这个原则,企业发放现金股利的必要条件是要满足所有净现值超过零的投资项目的资金支持均需足够。企业应该把税后净利润首先用来满足那些收益率高于股东最低要求报酬率的投资项目,接着把余下的现金流发给股东。

詹森(Jensen)教授在对冲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定义了自由现金流量,即企业在满足了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资金需求之后剩余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里的“自由”主要指的是管理当局能够在不对企业持续增长造成干扰的条件下,自由向企业的各个投资者分配该现金。为维护债权人的报酬及股东的财富,使其达到一个最理想的程度,企业管理当局能够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给债权人。所以,根据剩余股利原则与自由现金流量原则,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冲突,防止经理人员不经济地运用现金流量(比如投放到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上)甚至非法地挪用现金流量,一方面,企业必须依据资本预算决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来安排企业的内部融资比重;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将自由现金流量完全地分派给股东。

3.2 依据研究结果,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针对各个国家的企业融资结构的区别,可以根据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分别所占的比重对国家企业融资模式进行区分,主要包括两种,即市场导向型和银行导向型,前者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德国、日本。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德国、日本,美国融资效率要高出1/3左右。美国的储蓄率尽管一贯较低,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式发展水平很高,并和间接金融方式争夺市场,导致资本的积累、形成、再生和重组能力很强,从而其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也就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相对而言,德国、日本对间接融资青睐有加,相应地就对直接融资方式造成了某些程度的挤兑,两种融资方式的选择和组合不如美国合理,也就造成其融资效率相对低下。我国亦然,因资本市场正处于成长阶段,直接融资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融资方式。而以长远的眼光看,为了将社会盈余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到新的水平,加强资本市场的发展措施必不可少,通过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减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增强融资工具的流通性。

3.3 借助债券市场,扩大债券融资比重

梅耶斯教授的优序融资理论针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且该理论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实际运行的验证。根据该理论,企业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融资方式的选择应该遵循下述的优序,从而构成自身的资本结构:首先,公司对内源性融资有所偏好;其次,分红比率变动因公司股利的刚性政策较少变化,公司不确定性的投资收益常常会引起公司内源性融资无法满足投资支出的现象发生,导致公司形成了外部融资的要求;最后,对于外部融资方式,安全性较高的证券会成为公司的首选,其一般顺序为:公司债可转债等混合型债券股权性融资。

由此可知,当前,西方现代企业融资行为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即是依赖内部融资与债务融资。相关文献说明,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约为股市融资的9倍。也就是说,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偏爱公司债券。根据优序融资理论,并借鉴发达国家的融资经验,债券融资方式还是值得我国企业注意并加以适当重视的,其发展应当与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节奏保持一致。

4 结语

总之,资金紧缺仍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最主要和最难解决的困难,企业融资涉及到融资的数量、方式等诸多问题,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其极为重要的一环。我国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不仅需要根据科学的理论进行,还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融资经验,提高企业的融资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琪.中国:选择哪种风险投资发展模式[J].财经界,2005,(11).

[2] 彭灏.我国企业融资的优序分析及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3] 钱文彬,希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问题与对策[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 张杰,刘东.微型企业融资困境与金融机构行为选择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

第4篇:债券融资方式范文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这使得融资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讨论,造成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原因,既有金融体制原因,也有的融资启示原因。融资难使得很多企业融资成本高企,融资风险居高不下,这给企业财务风险爆发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企业在融资方式选择方面还比较被动,很多时候都是在没有对于融资方式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盲目做出选择,很容易就会出现融资方式选择不当的情况,这无疑会放大企业融资风险。融资对于企业来说事关重大,因此一定要对于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融资方式。

一、不同融资方式介绍

企业融资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方式,从融资来源看,融资方式可以划分为内源融资以及外源融资两种,从企业融资有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这一角度来看,企业融资方式可以划分为直接融资以及间接融资,从融资是否归还,可以将融资划分为债务性融资以及权益性融资,本文这里分别从债务性融资以及权益性融资两个方面来对于各种融资方式介绍如下:

1.债务性融资

债务性融资是指企业的融资形成了债务,企业需要按时还本付息,企业拥有融入资金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限,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经营运作,债务性融资不会改变企业的股权架构。债务性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应付账款、民间融资等等,具体分析如下:

银行贷款是目前企业主流的融资方式,银行将资金贷款给需求者,并约定利率水平以及归还期限的一种经济行为,从偿还期限来看,企业的贷款可以划分为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中期贷款等,从贷款的担保条件来说,主要包括了贴现贷款、信用贷款、商品抵押贷款等等。银行是资金提供者,企业是资金需求者,企业从银行获得一定资金使用权限,并为使用权支付一定的利息成本。从流程来看,企业银行贷款一般都是企业提出贷款申请,然后银行进行企业资信调查,最终确定是否放款。

发行债券是指企业向投资者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一种形式,债券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债务凭证,债券上面会约定金额、利率、期限等。企业发行债券需要遵循《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规定,一般来说,企业资信等级与发行债券的利率成反比,资信等级越高,往往意味着债券利率越低,资信等级较低则发行债券的利率也就越高,同时企业的资信等级与发现利率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债券发行是否顺利。

民间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一种形式,民间融资在目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企业不能够顺利的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时候,就会选择民间融资救急。

2.权益性融资

权益性融资是指融入资金成为了企业的自有资金,企业不需要还款,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形成了股权,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去,可以享受到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但是不能够提出退出资金的要求。权益性融资主要包括了上市融资、增资扩股、风险投资等等,本文对于这几种融资方式进行简单探讨如下:

上市融资是指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公开出售股权进行募资的行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扩容以及对于企业上市门槛要求的不断下降,上市融资成为了很多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上市融资属于直接融资范畴,企业如果能够达到上市要求,就可以向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审核通过就可以上市交易。上市融资对于企业来说,本质上就是出售股权,获得资金,公众可以买卖公司的股票。

风险投资一般都是天使投资机构针对处于创业期的企业进行投资,通过投入一定的资金获得企业部分股权,给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风险投资机构从企业的发展壮大中获益。风险投资机构一般会利用自己的管理?验,参与到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中去,天使投资一般投资金额并不大,对于项目的判断基本上就是依靠天使投资人的感觉。风险投资从退出路径来看,一般都是投资企业上市或者其他投资者接手股权。

增资扩股是指企业通过引入新的股东,或者让原股东增加资金投入,从而增加企业资本金的融资行为,增资扩股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就是增加企业的资本金,利用资本金投资新的项目;另外一种就是扩股,增加企业的股权数量,从而实现企业资金的更加充裕。

二、不同融资方式比较

对于企业来说,不同的融资方式可以说是利弊并存,企业只有做到对于这些融资方式进行全面比较,明确不同融资方式对于企业的影响,才能够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融资方式。当然很多时候对于企业来说,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是非常有限的,并不是有各种融资模式可供选择,本文这里所探讨的是理想状态下情况。在不同融资方式的比较方面,本文分别从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比。

1.融资成本比较

从融资成本比价来看,不同的融资方式成本是不一样的,但是从融资利息支出来看,民间融资往往利率最高,这也意味着资金使用成本最大,民间融资利率往往是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利率的数倍以上,这是很多企业不愿意选择民间融资的重要原因,债券利率要处于银行贷款以及民间融资之间。从融资间接成本来看,应该是天使投资成本较高,天使投资往往以比较少量的资金,获得企业较多的股权,这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被分走较大的一块,企业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

2.融资难度比较

从融资难度来看,很多融资方式对于绝大部分的企业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以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为例来看,能够符合上市条件,发行债券要求的企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一般的企业很难实现上市融资或者债券融资。难度低一点就是银行贷款,即使是银行贷款,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面对银行提出各种信用担保、贷款抵押等要求,企业因为难以符合标准,而存在贷款困难的问题。民间融资遇到的阻力相对最小,但是需要企业付出的资金使用成本最高。

3.融资风险比较

从融资风险比较来看,融资客观上存在风险,这些风险主要集中在不能够按照约定还款付息的风险,存在股权分散风险等等,如果这些融资风险不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很容易就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一般来说,民间融资、银行贷款等需要按时还本付息融资方式,融资风险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民间融资,高额的利息支出将会让企业背负巨大的成本。股权分散风险主要就是权益性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如果投资者占据了企业较多的权益份额,就会导致企业决策权限的旁落。

三、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企业融资方式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本文这里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相对合理的融资模式选择进行归纳如下:

第5篇:债券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投融资;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5-0050-06

一、引言

现代经济学认为,环境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再生和永续供给是一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然而,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基本上还是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经济建设对环境资源的透支行为较为严重,造成环境状况日趋恶化,付出的环境代价比较惨痛。要确保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实现,就必须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增加环境保护投资。然而在国内,企业和社会公众进行环境保护投资的积极性并不高,环境保护投资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这种环境保护投资主体投资意愿的低落与环境保护投资需求的高涨,直接导致当前我国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确保我国环境保护的顺利进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研究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环境保护投融资特有的内在机理,并据此改革和创新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及投融资机制创新的作用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环境保护也是属于投资领域的范畴,必须遵循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的一般规律。投资主体将一定资金投入到环境保护事业以增加资本或资本存量,同时实现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这种社会经济活动就是环境保护投资。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加强,人们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投资力度的意识在日益加强,对环境保护资金的需求也在呈逐渐上升趋势。然而,虽然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总量在逐步增加,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投融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日益旺盛的环境保护投资需求,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还很突出。

我国在“九五”期间环境保护规划投资总额为4500亿元(占GDP的1.3%),而实际环境保护投资却只有3446.8亿元(占同期GDP的0.95%),比规划数小了1053.2亿元。可以看出,“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资金没有到位,资金缺口比较严重。“十五”期间环境保护投资共需7000亿元,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6%,比“九五”提高一个百分点。从2001~2004年环境保护实际投资总额来看,“十五”期间较好地执行了环境保护投资计划,其中2004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上年增加了17.3%,但是这与环境污染造成的庞大的经济损失所需要的环境保护投资额相比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现实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现在的投资额仅占需要投资额的6.3%。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主要是由于环境保护产品的外部性以及环境保护产业自身的特殊性所共同导致的(参见图1)。环境保护产品具有强外部性与准公共性,环境保护产业同时具有社会公益与产品经济的双重性的特点,使得其建设与运营单纯在市场机制的利益驱动下难以出现大量竞争者,从而容易形成自然垄断的局面,限制了市场资金的进入。此外,环境保护产业运营的固定成本高,一次性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收益见效慢,这种特殊的投资特点较大地抑制了民间资本进入环境保护产业的积极性。环境保护这两种特性所导致的在环境保护投资中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等性,极大地影响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私人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的积极性。目前,我国民间资本和外资等进入环境保护产业的比例还很低,环保产业仍只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和公众投资为辅。这与我国并不宽裕的财力状况所决定的有限的政府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产生了较大冲突,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中资金供需矛盾。

通过图1及以上分析可知,日益高涨的环境保护投资需求与较为低落的环境保护投资主体投资意愿,共同决定了当前我国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依靠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是行不通的,必须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环保产业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内在机制。而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改革与创新。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的重要作用及其机理,如图1粗箭头所示。在图1中,粗箭头方向表明通过深化环境保护投融资的机制改革和创新,可以激发投资主体的投资热情,从而促进环境保护投资快速增长,以改善人类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的对策

从整个社会资金流向和投融资内涵外延来分析,环境保护投融资主要应包括投资领域、融资领域以及贯穿其间的投融资方式。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就是要通过合理的机制设置、体制创新和制度安排来充分激励和调动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并正确地引导和调控其在这些方面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就我国目前而言,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应该做到:

(一)明确界定环境保护投资领域以及融资主体根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情况的不同,笔者将环境保护相关企业划分为公益性环保企业、经营性环保企业和新兴科技型环保企业,如图2左部分所示。公益性环保企业是指建设与经营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不佳的环保项目的企业,这种企业的投资规模一般比较大,其经营领域一般具有如下特征:具有重大预期生态和环境保护效应,已经大面积(规模)严重影响公民正常生产和生活,大规模商业性资金不愿意进入。如负责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跨地区的污染综合治理以及环境管理与监督等企业。经营性环保企业是指建设与经营具有一定社会效益且经济效益也较为显著的企业,这种企业的规模不限。新兴科技型环保企业是指建设与经营具有一定社会效益、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良好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企业,一般属于中小型企业。这三种类型的企业建立后,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经营效益往往需要进行再融资;此时,其原创投资主体就变成了新的环境保护融资主体。

(二)合理划分各投资主体的投融资原则、事权及其投资方式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家或政府的附属物,因此,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及其投资,从本质上说都是由国家或政府承担的,无所谓各投资主体投融资事权划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将

在遵循一定的投融资原则基础上重新划分原先为政府独立承担的环境保护事权。各主体的投融资原则及事权如表1所示。

各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亦可以直接、间接共用。在各种类型环保企业中,公益性环保企业还将主要由政府来投资和负责,政府应从多方位筹集资金,无偿投资。而经营性环保产业的投资领域政府应该逐渐放开,实行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环保产业,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资新途径及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机制。对那些可盈利的环境保护产品或技术及其开发和经营事权,即经营性环保企业和新兴科技型环保企业则应该划分给私人(企业和社会公众)来进行投资和管理(参见表1)。此时,这些企业的原创者采取的是直接投资方式。

与此同时,各投资主体还可以采取间接方式投资环境保护产业(见图2右半部分)。首先,政府除了将财政收入和国债收入直接投入公益性环保企业外还可以通过采取新型投融资方式BOT、ABS等参与投资公益性环保企业,此时,其投资方式就是间接的。其次,不同类型的企业其间接投资方式可能不同。不管金融性企业还是非金融性企业,作为社会资源的消费者它们都必须向国家交纳各种税收,这为政府财政收入提供来源,间接成为环境保护投资者;此外,所有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国债、环保企业债券等,或是参与创业板块、新型融资方式BOT、ABS以及私人募集中,为各融资主体提供资金,成为间接投资者。除了以上方式外,投资公司还可以通过购买环保型企业的股票或为其提供贷款的方式间接参与环境保护投资。最后,社会公众环境保护间接投资方式主要表现为向政府交纳各种税收,购买国家债券、企业债券、企业股票、创业板块证券以及为私募融资提供资金供给。

(三)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促成融资格局多样化

从市场经济招商引资的活动中,不难看出投资主体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同样,在环境投资领域,应该首先关注融资的源头――环境投资主体。环境保护融资体系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投资市场,以吸引和形成更为多元化、社会化的环境保护资金来源,即开拓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这也是属于融资体系的范畴。除了传统的投资主体――政府以外,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主体还应该包括本国企业、社会公众和国外投资主体。

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不言而喻。而如上文所述,本国企业和社会公众除了直接投资外,还可以通过采取间接方式成为环境保护的投资主体。把国外投资者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种投资主体,有其客观性和重要性。因为,在今后15年,全世界对绿色工程贷款的投资银行数量将增加2倍,这些资金将把环境保护项目作为贷款直接投资优先考虑的重点。因此,努力争取国外投资者对我国环境保护的投资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环境保护企业建成后,不管其原始投资者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公众或是外国投资者,这些企业可以采用的融资方式如图2左部分所示。图2表明,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环保企业的融资方式除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国债投入外,还可以采用银行贷款、国际信贷和新型融资方式BOT、ABS等融资方式。由私人主导的经营性环保企业的融资方式在获取创始人的原始投资后,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银行贷款、私人募集等方式进行融资;一些经营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可以争取上市,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而新兴科技型环保企业以高科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通过银行贷款和私人募集等方式融资较为容易;但是由于受其规模和资本较小的限制,这些中小型企业很难进入国内股票市场融资,可以尝试向国内中小板或香港创业板市场进行融资。从整个社会资金流向来分析融资体系,在图2左部分所列的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和国外投资者所可以选择的各种投资方式也都是属于社会经济体系的融资方式。这样,在整个环境保护产业领域中多种融资方式的串并联,共同形成了一个十分齐全的、多样化的融资格局,如图2所示。

(四)创新环境保护投融资方式与渠道

创新环境保护投融资方式,除了要继续加强政府在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外,更需要进一步拓展环保融资的新思路,采用债券、股票、创业板块和新型融资方式如BOT、ABS等资本市场融资方式,以及采取银行贷款、私募方式与国际信贷等其他融资方式(见图2),这些融资方式在前文都有涉及,这里做进一步的分析。

1.进一步通过财政收入融资。在环境保护中政府还应该成为公益性环保企业主要的建立者和经营者。政府的部分财政支出依然是环境保护重要的融资方式。当前,加强环境保护的政府财政收入融资方式要做到:首先,逐步做大做实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预算中设置生态和环境保护专项建设资金科目。其中,中央财政主要从当年新增财政收入中解决,地方财政则主要从所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出让收益的一部分以及当年地方新增加的财政收入中解决,其次,设立新的税种(如巧境治理税或生态环境补偿税)以筹集资金,用于建立国家和省两级专项生态和环保基金。使用上,主要采取周转金和有偿使用方式以及招标、政府采购等形式,重点投向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专项规划的建设项目和工程,以及用于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交纳垃圾、污水等处理费后的部分补贴。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阶段将现行各级地方政府收取的针对各类企业交纳的污染排放费和城镇居民污水、垃圾处理费用以及相应的罚款收入等逐步过渡到由费改税。最后,加快政府资产变现,并且作为扩充财政专项资金的重要来源。如,出售现有国有环境保护企业资产产权、转让经营权和特许经营等形式所取得的政府收入,以及允许条件较好的环境保护类上市公司在国有股减持上所取得的变现收入,都可以按比例纳入同级政府财政专项科目。

2.挖掘并创新资本市场融资。环境保护资本市场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债券融资方式、股票市场融资方式、创业板市场融资方式和BOT、ABS等新型融资方式。

(1)债券融资方式。债券融资方式包括国债融资方式和企业债券融资方式。国债融资是政府将发行国债的一定比例作为财政支出投入到环保产业,这是一种间接的环保融资方式。对于政府而言,仅仅依靠财政收入的增加来加大环保产业的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而发行国债则可以缓解政府压力。因此,应该大力利用发行国债,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环保产业。环境保护企业还可以凭借其自身的信誉和经营业绩发行债券,进行企业债券融资。相对于国债融资、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融资方式,企业债券的融资方式更为主动、融资成本更低。由于我国企业债券项目的确定一直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进行的,企业债券的发行方式沿用传统的审批模式,发行规模实行额度管理,总体上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十分缓慢,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十分有限。然而,由于政府将提高在产业政策下对环保产业的

支持,在按照行业发展规划管理债券发行的体制下,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将有很大的空间;另一方面,环保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为企业债券的发行和偿还提供优异的经营业绩支持。因此,环保企业债券融资将具有巨大潜力,这也为缺乏资金的环保产业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融资机会。

(2)股票市场融资。在现代经济中,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越来越明显,充分发挥股票市场的功能是金融支持环保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对于效益好规模大的环保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推荐上市。在上市公司的审批上,国家应给予优惠政策,加快从事环保投资的企业的上市速度,鼓励和支持环保企业上市发行股票,通过社会融资实现企业资本的筹集和扩张,增强企业的环保投资能力。

(3)创业板市场融资。新兴科技型环保企业以高科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但由于其规模和资本一般都比较小,这些中小型企业很难进人股票市场融资,可向国内中小板或香港创业板市场进行融资。

(4)BOT、ABS、彩票和环保基金等新型融资方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一运营一交付)。采用BOT方式进行环保融资,是指通过政府或所属机构为投资者提供特许协议,准许投资方开发建设环保项目,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期限内独立经营获得利润,协议期满后将项目有偿转交给政府或所属机构。BOT实际上是由于缺乏资金建设项目而利用的间接融资方式。随着BOT方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由于具体操作不同,演变出TOT(转让-经营-转让),UBFO(设计-建设-融资-运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经营),BOLT(建设-拥有-租赁-移交)和BRT(建设-出租-移交)等形式。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资产证券化融资),是指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未来的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发行高档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证券融资方式。然而,由于实施ABS要求较高的市场成熟度以及较健全的法律体制支撑,目前在我国直接进行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但这并不是说,我国目前绝对不能实施ABS,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将符合要求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资产实施证券化后在国外发行,这样可以避开国内严格的法律限制,利用国际投资银行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实力,并且在与国际投资银行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够迅速获得操作技术,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在国内展开。同时,我们一定要抓紧制度创新,争取早日实现在国内实施ABS方式融资的合理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以将国际债券市场上更多的资金利用到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此外,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环境保护融资还可以采用发行环境保护彩票和建立环境保护基金等形式。发行彩票是政府为满足特定的社会公共需求所采取的一种辅筹资手段。还可以通过建立环境保护基金的方式筹集资金。当前,已有一些地方建立了政府环境保护基金、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环境保护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环境保护团体等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基金和资金渠道,丰富了环境保护资金的投资主体和融资载体。

3.合理采用其他方式融资。除了依靠政府财政收入和资本市场进行环境保护融资以外,还应该采取如下方式融资:

(1)银行贷款融资。银行贷款依然是环保产业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环保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产出效益低、风险较高的特点,且大多环保企业当前规模都还较小,所以从银行直接取得贷款较为困难,事实上环境保护银行贷款的融资规模增长一直较为缓慢。当前,国家必须针对环保类企业的银行贷款采取更高的利率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以加强银行贷款融资方式在部分环境保护投资中的运用。这部分环境保护投资主要包括以市场融资为主但需要政府给予扶持的环境保护产品、服务和技术开发与运用,以及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和经营,大中城市的燃气、热力和供排水管网建设和经营,城市环境监测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等。

(2)私募方式融资。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连续遭遇低谷,融资能力有较大下降,股市不景气,使监管部门对拟发行股票企业的资格审核变得更加严格,并加大了对股票发行节奏的控制。在股票市场融资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环保企业很难在股票市场取得大规模的融资。因此,环保企业可以转向私募方式融资,在当前公开发行日渐紧张的情况下,面向金融性企业、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以及少数私人的私募发行可以替代IPO融资方式,以满足环保产业融资的需要。

第6篇:债券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政府拨款;股权融资;债权融资

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在过去相对比较单一,以政府拨款为主。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类市场化的融资方式逐渐出现,文化产业资金来源不断拓宽。当前,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主要可分为政府拨款和市场化融资两大类,后者又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而股权融资又可细分为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及上市融资,债权融资可细分为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下面,本文就将对这几类中国文化产业主要融资方式及其优劣势展开分析,以期寻找满足中国文化产业不同阶段资金需求的最优融资方式。

一、政府拨款

在文化产业早期阶段,文化企业多由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因而对于其资金需求,政府一直予以积极支持。以2011年为例,中央和地方文化传媒支出分别达188.72及1704.64亿元,比2010年增长25.7%、22.4%。政府拨款主要针对公益性的公共文化产业,对那些投入大、风险高、收益低、回收期长、其他社会资本不愿介入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满足民众对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总的来看,政府拨款有利于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可以集中资金用于专项发展,对文化产业的起步和发展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但作为一种事业型投入方式,其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是力度相对有限。作为事业型的融资方式,其投资力度是有限的,扶持资金不可能解决文化产业巨大的资金缺口,仅起到市场引导作用。二是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政府对文化产业一直并未真正下放管理权利,其主导的资金投入往往忽略了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及其发展规律。三是资金效率低下。国有文化企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效益低下、人员富余、文化资源与人力资本闲置等问题,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权责不清的委托关系,导致其机制不灵活、资本运作效率低。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也难以全面考虑和研究各方面因素,因而无法选择最佳投资方案。不依据市场需求规律的投资必将导致重复与无效,更挫伤了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无法将分散的资金集中对某一方向进行重点支持,从而难以形成文化产业集团化与规模化。

借鉴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但不能过分依赖财政拨款,因此,对中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也应更多考虑市场化的方式。

二、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可细分为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及上市融资。

(一)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即VC/PE,其投入周期相对较长,一般用于起步与快速发展阶段公司的融资,其着眼点不在于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而在于其发展前景与未来盈利能力,是适合文化产业的一种融资方式。它能有效缓解文化产业融资困境、破除文化产业体制壁垒、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根据投中集团的统计,2010至2012年,分别有74例、58例及36例VC/PE融资案例,融资金额分别为2.28、13.62及2.97亿美元。随着文化产业与风险投资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VC/PE注资优秀的文化企业。2012年,共计有青耕老年文化、海润影视、东方风行等数十家文化企业接受了来自各类风险资本的投资。

当然,VC/PE在文化产业领域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一是投资分散,规模效应差。作为新兴的融资方式,VC/PE在对文化产业的整体性把握、促进产业集聚形成等方面相对欠缺,难以改变其信息共享较弱和谨慎性的投资策略,不利于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升级并形成规模效应。二是运营机制缺乏透明度。目前,VC/PE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不利于其自身的规范发展。由于政策、市场等风险较大,从国外发展历程来看,成功率相对不高。之前,中国VC/PE主要集中于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VC/PE亦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力度。

(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指对未上市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制度。文化企业若能够获得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既可以增加新鲜血液,完善资本结构,削弱其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也减轻了政府拨款支出的压力。在欧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这是一种较成熟的融资方式。

随着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已渐露雏型。根据投中集团的统计,仅2012年三季度,就有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基金、上海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十余只基金开始或完成募集,单只基金规模动辄数十亿元,实力雄厚。

但文化产业基金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其劣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规政策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颁布专门法,只有零星的地方法规和部分政策支持,并不系统。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规范化发起、注册与运营还有待完善。二是文化产业投资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为产业投资的高效、安全运作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投资风险和交易成本。这一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律师、会计、知识产权评估、版权交易中介等事务所及信用评级机构、投资银行等。但我国尚未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已有的中介机构政府主导现象严重,弱化了其本身应有的功能,导致金融服务跟不上投资主体的需求。三是缺乏专业投资人才。专业投资人应该集管理才能、行业知识及金融知识于一身,不仅要把握文化领域最新动态,从众多标的中评估并筛选出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还要对文化市场的准入机制、市场需求等作出准确判断,否则难以获取高收益。四是缺乏合适的退出渠道。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目的不是控股运营,而是获取收益,无论成功与否,退出是其必然选择。一般而言,退出方式包括上市、并购、协议转让与清算等。上市最理想的退出方式,但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型文化企业难以达到上市条件。

(三)上市融资

2009年深交所推出创业板这无疑给中小文化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因为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大部分是成长期的两高一新企业,文化企业注重创意概念、成长空间大、符合国家政策支持,适应了这种模式。此外,海外成熟资本市场也提供了上市融资的渠道。2010至2012年,先后有中南传媒、博纳影业、光线传媒、华录百纳及品牌中国等文化企业先后在大陆、香港及美国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根据投中集团的统计,2010至2012年,分别有8例、6例及4例上市融资案例,融资金额分别为14.08、9.37及2.4亿美元。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选择在A股上市融资。截止2012年10月,共计有知音传媒、万达影院、长城影视等22家文化传媒企业拟在A股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融资。

资本市场向文化企业的开放,丰富了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帮助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上市准入标准偏高。现行上市制度有利于业绩中等但规模较大的企业而不利于中小文化企业。上市条件中的企业规模、盈利记录等规定无疑限制了大量中小文化企业通过上市融资。二是上市审批程序复杂。繁琐漫长的上市审批与中小文化企业文化存在冲突。中小文化企业一般比较灵活,但漫长的上市等待期与审批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上市的积极性。总志,上市融资在当前还不是文化产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仅仅限于具有较大知名度、业绩较为稳定的企业。对于中小文化企业而言,投资者显然还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

三、债权融资

市场化融资方式除股权融资外,还包括债权融资,它又可以细分为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

(一)银行贷款

银行对文化产业的融资支持起步较早,深圳发展银行于2005和2006年两度为华谊兄弟电影《夜宴》、《功夫之王》的拍摄提供担保贷款。此后,商业银行针对文化产业的特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并逐渐成为主流。如2006年招商银行为华谊兄弟电影《集结号》的拍摄贷款5000万元,开创无质押贷款先例。2007年,交通银行为电影《宝莲灯前传》的拍摄提供版权质押贷款。2009年,民生银行为张国立等23位导演提供总计1亿元的授信额度。2010年9月,北京银行为博纳影业提供1亿元的“打包式”授信额度,用于《龙门飞甲》等4部电影和1部电视剧的拍摄。作为目前主流的融资方式,伴随政府的支持和推动,预计今后我国文化产业资金来源大部分仍将来自银行。

但这种间接融资方式也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障碍:一是企业价值难以评估。文化企业无形资产大于有形资产,虽然目前部分银行针对这一特点推出了企业无形资产质押等创新的贷款模式,但主要用来支持具有竞争力和确定发展前景的文化企业,而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资金支持的中小文化企业,由于盈利不确定,很难获得贷款。二是审批程序严格繁琐。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经营期限较短,难以拥有较高的信誉。而贷款对象的持续、稳健经营期限是银行信贷的重要考察指标,经营期限短,还贷前景很难估算,严重影响银行对文化产业支持的积极性。而即使通过银行的资质审核,担保条件也较为苛刻,贷款手续也比较繁琐。

(二)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的最大优点是利息在企业税前扣除,具有税盾效应,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可避免股权稀释。但发债过多,会影响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企业信誉,增加再融资成本。2007年末,中影集团开创了文化行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先例。中影集团5亿元七年期企业债券,由建设银行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担保,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电影数字制作基地。

中影集团企业债券发行,是经过审计与律师事务所提出相关文件,提交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保监会,获得其允许后进行的。现行的债券发行制度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对企业资质要求严格,不适合文化企业。尽管中影集团为文化企业融资方式的拓展提供了示范,但中小文化企业采取这种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由于文化企业风险相对较高,银监会已经禁止金融企业为企业债券进行担保。如果没有银行做担保,债券发行比较困难。

发达国家债券发行一直是资本市场的主要融资方式,而中国资本市场中债券规模占比低,其中企业债券规模占比又较小。当前,对于文化企业而言,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劣势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信用评级不完善。企业信用评级直接影响企业债券的顺利发行。制度缺失、信用评级机构的缺乏和专业化人才的缺失使中国企业债券的发展遇到了困难,也影响到文化企业合理运用这一融资方式。二是债券流动性缺乏。当前中国企业债券流动性相对较小,难以满足企业融资和投资者合理的退出需要,势必影响这一融资方式的发展。

四、结语

除此之外,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还有信托融资及文化产权交易等,这些融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文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项目性质,加以合理使用。

第7篇:债券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融资方式 融资偏好

融资方式是公司获取资金的具体方式,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方向的不同,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基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按资金的融通是否通过媒介分类,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媒介的融资,包括股权融资(IPO、增发、配股等),债券(普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融资;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媒介的融资,主要指各种银行信贷。

美国经济学家梅耶斯的新优序融资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当公司要为自己的新项目进行融资时,将优先考虑内源融资(主要是留存收益与折旧等),在内源融资不足时,再进行外源融资。而在外源融资时,应先选择低风险类型的债务融资,后选择发行新的股票。但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却体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企业的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又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危害?这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根据企业融资理论及企业融资的现实,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代价。上市公司选择哪种融资方式,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融资成本的高低。融资成本越低,融资收益越好。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融资成本是决定各经济主体采取何种融资方式以及融资与否的首要因素。在不考虑税收的条件下,企业内部融资成本不涉及实际的成本费用发生,是一种机会成本,因而从融资理论来看,内源融资的成本是最低的。债务融资成本主要包括利息和融资费用。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具有税盾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可以给公司带来融资收益。而股权融资的成本包括股息支付成本和股票发行成本。股息是在税后支付,股票的发行费用也相对较高,且由于股东承担的风险高于债权人,故其要求的投资报酬率要大于债权人。因此,从融资成本的角度看,企业的内源融资的成本

(二)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时必须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内源融资由于不存在支付的问题,因此没有风险;股权性资本在公司存续期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偿还本金,是一笔永不到期的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增加了公司的资本实力,增强了公司的举债能力,而且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在经营困难时连股利也无须发放,因此股权融资的风险要小得多;债务性资金有法律强制力约束,不论公司经营好坏,到期必须偿还固定的本金和利息,从而形成企业固定的负担,而且偿还期限越短,融资风险就越大,融资期限越长,融资风险就相对较小。而且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每股收益在固定性财务费用的作用下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因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从融资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的融资顺序为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

(三)盈利能力

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大于债务利息率时,负债越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对企业发展及所有者就越有利。因此,当企业处于盈利上升通道时,应增加债务融资,获得杠杆收益;而当企业盈利处于下行通道时,企业应减少债务融资,减少杠杆损失。

(四)企业控制权

企业在融资时,如果采用股权融资可能会稀释控制权,导致原有股东的利益遭受损失。而采用债务融资时,由于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不会影响股东对公司的控股权。因此从控制权的角度考虑企业应侧重债务融资。

(五)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时的宏观经济状况,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企业可以加大债务性融资,获得杠杆收益;而在经济发展缓慢甚至经济危机时期,企业应减少债务性融资,加大股权性融资,降低风险。

二、国外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从国外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主要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融资模式:一种是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等国家为代表的银行导向型的融资模式。

(一)日德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日本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这是因为日本的金融体制实行的是主银行制。在日本,所有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主要贷款银行。日本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固定,一旦结合很少变动。主银行既是其贷款的主要来源,又是企业最大的股东,参与企业管理并帮助发行企业债券,同时承担企业经营困难期的救助工作。

德国企业的融资模式基本上与日本相同,主要倾向于内部筹资、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德国实行的是一种全能银行融资体制,不仅保持了日本主银行制中密切的银企关系,而且银行还提供包括证券投资与信托、不动产交易、兼并与收购等更为多样化的金融业务,成为真正的“全能银行”。主力银行承担了企业所需的全部资金需求。

(二)英美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在美国,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遵循的是所谓“啄食顺序理论”,即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先内源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的顺序。美国企业在考虑股票和债券的融资顺序时,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美国禁止商业银行持有企业股票或从事股票买卖,银行只能经营7年以内的贷款。美国企业7年以上的长期资本只能依靠证券市场直接进行筹集。但美国税法规定公司股息分配前要上交所得税,而债息分配前免交所得税等,使得美国企业长期资本中有2/3是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而取得的。

英美国家有着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公司的融资行为完全受市场左右,融资方式是先内源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选择股权融资。

三、中国企业融资方式的效应分析

我国的融资顺序与发达国家则恰恰相反,呈现出一种以股票融资为主,银行贷款融资为辅的融资模式。无论是效益好的企业还是效益差的企业都竞相选择股权融资,从而形成了上市公司“配股热”、“增发热”。这种融资偏好是否有一定的效率呢?我们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考察:

(一)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

适度负债是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负债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节税利益和财务杠杆的作用,而且负债的破产机制可以约束企业经理的行为,从而有利于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降低道德风险,减少成本,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负债是向市场传递企业资产质量良好的信号,由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而我国企业过高的股权融资比例,使得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债务融资所带来的节税、财务杠杆和信息传递功能.缺乏债务融资所具有的激励、约束机制。而且,股权资本的过度扩张,容易造成股权稀释;同时,股权筹资的低成本和非偿还性,容易导致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虽然利用股权融资在不支付或很少支付股息的情况下其成本是低于债务融资,但从长远看,不给予投资者相应的回报,企业是难于获得持续的发展。可见我国企业重股权融资、轻债务融资的融资结构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

(二)对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影响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资金资源提供给那些最需要且使用效率最高的企业,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但我国由于股权融资的低成本以及股东对企业监控的弱化,使得股市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最佳场所,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手段,上市公司不断通过股权融资获取廉价的、甚至是免费的资金,造成资金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扭曲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另外,过度、过乱的股权融资会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圈钱”的反感,从而引发股票市场的狂跌,降低了公司的市场信用,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启示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市场发育程度所决定的企业融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应当在借鉴发达国家融资模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的融资模式。

(一)强化上市公司内部积累,实现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有效结合

上市公司应强化公司内部积累,实现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有效结合。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积累,首先,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自生能力,这是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积累的一个前提条件。而提高上市公司的自生能力,一方面要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提高其获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上市公司要具有自我积累的机制。这就要求通过产权制度创新,明确产权主体和利益主体,彻底改变企业产权和利益无明确边界约束的行为。另外,我国应建立有利于企业内部积累的税收、财务制度,减轻企业的税费,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和利润滚存制度,引导企业在努力提高经营效益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内源性资本扩张,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资本市场应当由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分别承担债券融资和债券交易、股权融资和股权交易的职能。只有股市而没有债市,资本市场是不完整的。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债券融资比重偏低,债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得还远远不够。企业对股权融资的过度依赖,不仅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协调、均衡发展,更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才能使扩大直接融资成为现实。因此我国必须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债券发行制度,进一步提高发行主体的信息披露责任和义务,保证公司债券发行、交易的正常秩序;增加交易品种,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公司债券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并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

(三)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

2010年无论是新股的发行速度,还是银行天量再融资的频频传出,都使资本市场毫无悬念地成了上市公司“圈钱”的最佳选择,而股市的连续暴跌则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圈钱”行为的严历反击。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侵犯,让市场成为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的核心与主题,也是使股市成为有序市场与有效市场的前提与关键。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规范股权融资行为,加强对股票发行、利润分配、资金使用的法律监管,提高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已变得刻不容缓。

(四)逐步培育和完善可转换债券市场

可转换债券是以公司债券为载体,允许持有人在规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转换为发债公司股票的金融工具。它形式上是一种可以转换为发行公司股票的特殊债券,但其实质是期权的一种变异。一份可转换债券实际上就是一份普通债券和一份可以购买普通股的看涨期权的混合体。可转换债券的实践与创新对于拓展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丰富证券市场的品种结构等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由于可转换债券期限一般较长,对于我国的部分大型国企,发行可转换债券既适合它们的融资需求,也有利于企业优化融资结构。与欧美可转换债券市场相比,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发行才刚刚起步,可转换债券的市场规模也相当小。为了满足当前国内公司转债需求,可适当扩大境外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尝试,即到欧洲市场、美国市场去发行。这样公司不仅可以融通到资金,而且可使公司的运行和发展能跟上国际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的融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二元制的股权结构使我国企业呈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的目标是不同的,握有公司控制权的非流通股股东的权益不直接受二级市场股价变化的影响,他们可以从溢价配股中获取溢价收益。上市公司配股中非流通股股东承担的成本要低于在债权融资中承担的成本,这使得上市公司明显偏好股权融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优化股权结构,适时减持国有股,降低国有股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同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改变国有股对企业控制的虚置,提高公司法人治理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费贵贤.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2]褚小囡.浅谈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8(12).

第8篇:债券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融资方式 BOT融资模式 ABS融资模式

相对于传统意义的融资方式而言,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又被称为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手段,项目融资为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途径。在彼德•内维特的《项目融资》一书中,项目投资被定义为“为一个特定经济实体所安排的融资,其贷款人在最初考虑安排贷款时,将满足于使用该经济实体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并且将满足于使用该经济实体的资产作为贷款的安全保障。”对于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融资问题的不断思考和探索,我们总结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和投资回收周期长,沉淀成本高,投资风险大,并非单个投资者所能承受。基础设施本身就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多个投资者共同投资承担风险,加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政府的财力也越来越有限,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投资的弊端也愈发明显,为了解决由其自身特点而产生的融资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新型的融资方式便应运而生。

BOT融资模式,英文全称为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一运营一移交。BOT方式有时也称为“公共工程特许权”方式,是指国内外投资者或财团作为项目发起人从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政府所属机构获得某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特许权,然后投资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及维护。项目公司在特许期内经营该项目,并以整个项目的现金流量来支付运营成本、偿还贷款并获取一定利润。协议期满后(一般为15一30年),项目公司根据协议将整个项目无偿或以极低的名义价格移交给项目所在国政府。

BOT融资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显著的优越性有以下几点:

从项目发起人的角度看,其优点主要有1)弥补了国家财政投资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是耗资巨大的大型建设项目,在BOT模式下,民间资本更广泛的进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于是改变了以往以政府为单一投资主体的局面,有效的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尤其对于那些政府财政拮据债务沉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缓解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日益庞大和政府有限的财政投资能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运用BOT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2)规避了政府投资承担的风险。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是投资数千万或上亿的大型项目,在拥有可观的同时丰厚的回报率,也需要承担各种风险。如建设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以及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在传统的投资方式中,政府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风险,而在BOT方式中,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变成了资金供给者,风险在政府和项目其他参与者之间重新分配,不仅使得项目风险有效的从政府身上转移,还迫使项目参与者更加尽职尽责,使该项目成功的运作。3)学习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运营效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东道国可以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民间资本的介入,可以打破垄断,充分发挥市场化竞争的作用。而且,比起政府直接参与经验管理,项目公司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更能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从项目公司的立场看,主要好处有:(1)通过项目的建设,使公司扩大了经验范围,利用BOT的方式有机会让公司涉足原本没有机会进入的政府垄断行业,拓宽了市场。(2)在项目运营期间,由于这类大型项目的市场和资金回报率都比较稳定,因此可以使公司获得比较客观且有保障的收益。

总的来说,BOT具有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的特色。这种融资方式具有项目导向性、有限追索权、资产负债表外融资(亦称非公司负债型融资)、允许较高债务比例,以及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隔离优点,但BOT方式的项目参与方较多,前期工作时间长,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这些也是不容忽视的。

ABS融资模式,即资产证券化。英文全称为Asset―Backed Securities。它是近十几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之一,是一种先进的融资方式。ABS融资模式是指以目标项目所属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稳定预期收益为保证,经过信用评级和增级,在资本市场上发行高档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将流动性差但能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净流量的资产,通过相关法律和融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的证券用以融通资金的过程。

ABS相比于传统的融资方式,它有着其自身独特特点和优势。首先,降低融资成本。它运用其成熟的交易方式和特有的信用增级方式,使得原本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同样可以进入到国际高端证券市场,而该市场有着信用等级高,债券安全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低等诸多优势,从而改善了证券发行的客观条件,大幅度降低了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成本。其次,分散投资风险。这是因为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隔断了项目原始权益人自身存在的风险和项目资产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收入之间的风险,使其清偿债券本息的资金仅与该项目资产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有关,加之在证券市场上发行的债券由许多不同类型的投资者购买,从而很好的分散了投资风险。再者,这种融资方式和BOT相比,减少了中间交易环节,降低了费用的支出。

第9篇:债券融资方式范文

长期以来,配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普遍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公司股权再融资以增发为主,配股较为少见,仅在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无法吸引新投资者认购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方法。

增发新股自1999年7月由上菱电器股份公司成功实施以来,在发行数量、规模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融资渠道已经大大拓宽,而上市公司的盈利和分红压力日益巨大,股权融资的成本也不再低廉,从长期看,增发和配股等股权融资在市场中的地位将逐渐下降。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可转换债券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今后上市公司在制定融资方案时,根据环境

特点和自身条件以及发展需要量体裁衣,在一次融资或在一段时期内的融资中综合采用多种融资方式进行组合融资。由于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限制较严,满足条件可以采用该融资方式的公司只是少数,从理论上分析,适合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应该符合增发和配股的条件,可以把增发和配股作为备选方案,融资方式的选择余地较大;但符合增发或配股条件的公司则不一定能符合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条件。而且,一些公司即使满足条件,也因为受资产负债水平的限制而发行总额有限。因此,同时采用可转换债券、增发以及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组合融资对于资金需求规模大的公司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通过精心设计组合融资方案,将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结合起来,运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增强融资的灵活性,可以大大降低公司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使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相配合,在控制融资风险、成本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今后上市公司融资的趋势是:从实际出发,更注重融资方式与手段的创新和优化,将种种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优再融资方案,以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价值最大化。

二、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

目前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的再融资方式有三种: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在核准制框架下,这三种融资方式都是由证券公司推荐、中国证监会审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确定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和发行价格、证监会核准等证券发行制度,这三种再融资方式有相通的一面,又存在许多差异:

1.融资条件的比较

(1)对盈利能力的要求。增发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若低于6%,则发行当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应不低于发行前一年的水平。配股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低于6%。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公司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

(2)对分红派息的要求。增发和配股均要求公司近三年有分红;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最近三年特别是最近一年应有现金分红。

(3)距前次发行的时间间隔。增发要求时间间隔为12个月;配股要求间隔为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没有具体规定。

(4)发行对象。增发的对象是原有股东和新增投资者;配股的对象是原有股东;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对象包括原有股东或新增投资者。

(5)发行价格。增发的发行市盈率证监会内部控制为20倍;配股的价格高于每股净资产而低于二级市场价格,原则上不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70%,并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价格以公布募集说明书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为基础,上浮一定幅度。

(6)发行数量。增发的数量根据募集资金数额和发行价格调整;配股的数量不超过原有股本的30%,在发起人现金足额认购的情况下,可超过30%的上限,但不得超过100%;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数量应在亿元以上,且不得超过发行人净资产的40%或公司资产总额的70%,两者取低值。

(7)发行后的盈利要求。增发的盈利要求为发行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前一年的水平;配股的要求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发行完成当年足以支付债券利息。

2.融资成本的比较

增发和配股都是发行股票,由于配股面向老股东,操作程序相对简便,发行难度相对较低,两者的融资成本差距不大。出于市场和股东的压力,上市公司不得不保持一定的分红水平,理论上看,股票融资成本和风险并不低。

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为6.2%,由于银行贷款的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很低,若以0.1%计算,其融资成本为6.3%。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一般在1%-2%之间,平均按1.5%计算,但出于发行可转换债券需要支付承销费等费用(承销费在1.5%-3%,平均不超过2.5%),其费用比率估计为3.5%,因此可转换债券若不转换为股票,其综合成本约为2.2%(可转换债券按5年期计算),大大低于银行贷款6.3%的融资成本。同时公司支付的利息可在公司所得税前列支,但如果可转换债券全部或者部分转换为股票,其成本则要考虑公司的分红水平等因素,不同公司的融资成本也有所差别,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3.优缺点比较

(1)增发和配股

配股由于不涉及新老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因此操作简单,审批快捷,是上市公司最为熟悉的融资方式。

增发是向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发售股票,其优点在于限制条件较少,融资规模大。增发比配股更符合市场化原则,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但与配股相比,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都是股权融资,只是操作方式上略有不同。增发和配股共同缺点是:融资后由于股本大大增加,而投资项目的效益短期内难以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企业的经营业绩指标往往被稀释而下滑,可能出现融资后效益反而不如融资前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和股价。并且,由于股权的稀释,还可能使得老股东的利益、尤其是控股权受到不利影响。(2)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兼具股票和债券的特点,当股市低迷时,投资者可选择享受利息收益;当股市看好时,投资者可将其卖出获取价差或者转成股票,享受股价上涨收益。因而可转债可认为是一种“推迟的股本融资”,而对上市公司来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优点十分明显:

首先,是融资成本较低。按照规定转债的票面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若未被转换,则相当于发行了低利率的长期债券。其次,是融资规模大。由于可转换债券的转股价格一般高于发行前一段时期的股票平均价格,如果可转换债券被转换了,相当于发行了比市价高的股票,在同等股本扩张条件下,与增发和配股相比,可为发行人筹集更多的资金。再次,业绩压力较轻。可转债至少半年之后方可转为股票,因此股本的增加至少有半年的缓冲期,即使进入可转换期后,为避免股权稀释得过快,上市公司还可以在发行公告中,安排转股的频率,分期按比例转股。股权扩张可以随着项目收益的逐渐体现而进行,不会很快摊薄股本,因而避免了公司股本在短期内的急剧扩张,并且随着投资者的债转股,企业还债压力也会逐渐下降,因而比增发和配股更具技巧性和灵活性。

但是,可转债像其它债券一样,也有偿还风险。若转股不成功,公司就会面临偿还本金的巨大风险,并有可能形成严峻的财务危机。这里还有一个恶性循环问题,转股未成功的原因必然是股价低迷,而股价低迷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公司业绩滑坡,若此时必须偿还本金,公司财务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