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

高校新媒体营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新媒体营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新媒体营销

第1篇: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影视鉴赏课程;应用价值;应用方式;应用前景

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获取海量影视作品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加上摄像设备和影视制作软件的普及以及VR等新型观影模式的出现,促使高校影视鉴赏课程必须紧随时代潮流,将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与影视鉴赏课程相结合。

一、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1、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与大学教育和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影视鉴赏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建设大学文化的开放格局,适应大学校园被大众文化包围和影响的状态,更有助于学生适应将来复杂多变的媒介和社会环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介在逐渐且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学生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和态度,也给大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高校影视鉴赏课程借助电影等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媒体传播载体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水平,进而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媒介,理性地选择媒介与接触媒介。

2、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

当代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仅体现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更体现为人文素质的提升。而文化艺术素质则在人文素养中占重要位置,因此,如果没有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提升,那么可以说这是不完整的素质教育。

如今,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鉴赏课程在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体现出的求真价值、至善价值和唯美价值将有利于大学生拓宽知识储备和多元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艺术综合素养和艺术感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雅审美理念与健全人格修养的塑造。

二、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中的应用方式

1、教师授课层面的应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部分学生的观影次数和影视知识积累甚至超过了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改变过去影片放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传统模式,增强专业性、互动性,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并运用新媒体平台贯穿教学,课上课下与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作为载体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在影视鉴赏课程中,教师应传授更具专业性的影视制作相关知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影视鉴赏课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外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比如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通过微信和直播等平台进行影视赏析、观影心得等的交流并可以提供更多精彩的影视内容。这样,通过新媒体平台将有限的课堂进行无限的扩大,不仅可以完美实现课堂内外互动,同时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2、学生学习层面的应用

高校开设影视鉴赏课程,对于大学生学习专业影视知识、提高文化艺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有着更多接触影视作品的机会,专业的视频网站以及T多门户网站的视频栏目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下,通过网络观影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从影片前期策划、拍摄到后期宣传营销乃至网络评论等各环节的影视资料信息,从而改善自己的观影习惯,提高策划、拍摄、宣传、评论等的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数码摄像产品及视频制作软件等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参与影视制作的门槛,比如Windows系统自带的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会声会影等软件。

3、课程考核层面的应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影视鉴赏课程应该打破单一的影评写作考核模式,融合更多元的互动考核。教师可以根据与学生的课上课下互动的情况对平时成绩进行考核,通过课堂互动、问卷调查和作业情况等对学生情况有基本的了解掌握,再根据其不同情况进行分组,由此来确定学生的考核方式。

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作品发表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同时可以参考阅读量进行考核。比如,对于热爱视频摄制的学生,可以让其将拍摄的视频上传至视频网站,如优酷、爱奇艺、YouTube等,教师可参考其视频点击量进行打分。此外,课程考核可以与相关的影视类竞赛如大学生微电影比赛等结合起来进行多元考核。

三、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中的应用前景

1、体验式教学成为主流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直接经历中去构建知识并获得技能。就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影视鉴赏课程来说,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讲座的拍摄,以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进而更好地理解拍摄主体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

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如加入剧组参与一些基本工作。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VR观影,了解最新的观影模式,完成沉浸式体验。相信,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将在老师的带领下,更为直接地获得专业知识,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学。

2、互动式课堂成为趋势

在当前日益强调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下,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传统的封闭课堂、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来自开放的网络环境、开放的学习理念和开放的学习工具的多元挑战。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鉴赏课程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互动式课堂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随着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日益盛行,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增强互动,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例如,在课堂观影时间、讲座报告时间,通过手机微信群或QQ群发送自己的见解并及时提出问题,和老师或讲座嘉宾更快捷地实现有效互动。

四、结语

将新媒体平台运用到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中,不仅会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影视知识的学习及相关软件的使用,同时还提高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文化艺术素养。在新媒体时代,影视鉴赏课程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提高课程的专业性,使之成为一门真正能提高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创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

[1] 丁宁,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影视鉴赏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东青年,2012(12).

[2] 吕燕,网络环境下的《影视鉴赏》课教学模式之研究[J].电影评介,2012(12).

[3] 石碧群,体验式教学在英美电影赏析课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5(09).

[4] 吴航行,影视鉴赏课程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究[J].艺术科技,2014(12).

【作者简介】

吴航行,男,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传媒系负责人、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网络与新媒体.

第2篇: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高校英语;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04-01

0引言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和外语教育的全面深入整合已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常规状态。然而在评价多媒体课件上,人们常常将目光聚焦于多媒体课件中信息技术的含量上。当然,以这样的标准来评价是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那么,要如何才能正确评价大学英语教育多媒体课件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网络多媒体技术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革新

1.1 由于语言教学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它对媒体的依赖性要比其他学科更加突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英语教学也从传统的书本到广播、录音等视听媒体,再到如今的电子通讯媒体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使得知识传播手段比以前更为方便化、具体化、迅速化和多样化。它也在教学改革中呈现出巨大优势。使学生、教室和信息资源三者处于互动交流中。因而,能使学生快速接到知识点,教师之间也能共享教学经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信息资源也发挥了其最大限度的作用。

1.2 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种称为“金山词霸”的软件在快速查找英语单词的同时,还能够自动发音,并给出中英文词义及其同义和反义词。Word软件能够快捷方便地编辑文字,并且能够自动检查英文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并给出修改意见。可见现代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教学。如今互联网的普及更是使得网络英语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信息媒体技术不仅节约了教师资源,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1998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本科生人数以每年7%到8%的速度不断增长。据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01年底对340所本科院校的调查统计显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平均每个班学生人数超过50人。这样超过50人的大班教学,不仅给教师带来沉重的教学负担,也不能够达到很好进行英语教学的目的。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

1.4 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如今提倡素质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多方的能力,以实现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目的。信息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记录和网上自学记录等来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让学生自己愿意学习,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从各方面激励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2避免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机械运用

虽然信息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优化了学习环境,丰富了教学资源,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但是,事物存在两面性告诉我们信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变“人填”为“电填”即把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变为多媒体填鸭式教育。许多教师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把上课内容拷贝到电脑上,继续沿用传统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教育模式。这样不仅不能够发挥信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影响教学。

2.2 缺乏人文关怀,变“师生关系”为“人机关系”许多教师对着电脑,学生对着屏幕。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很有学习兴趣,但是实际上呢?师生间没有了传统教学中的交流,信息多媒体不仅没有使师生的联系更加紧密,反而成为了阻隔师生间的鸿沟。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更加应该让学生明确听和看的目的,注意调节课堂快慢进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否则,师生之间没有了交流,让以人为本的信息多媒体成为了阻碍大学英语教育的罪魁祸首。

2.3 互联网的丰富信息容易分撒学生注意力信息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多媒体在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空间的同时,互联网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也深深吸引着好奇心强烈的青少年的眼球。加上缺乏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沉迷网络,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样便失去了信息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作用。因此,加强学生自控能力,提高网络学习质量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4 目前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CAI课件)资源缺乏现在的大部分课件都是教师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事先来制作的。思维固定、单一,缺乏丰富多变性,这样很难去满足课堂上活跃学生的要求,也不利于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这些课件大都存在以下缺陷:①课件制作过于华丽花哨,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忽视课件内容和质量。②课件制作过于简单单一,只是单纯的把原本写在黑板上的东西原原本本移动到电脑屏幕上。③课件变得机械化,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④以斯金纳为代表,提出“行为主义”程序教学理论,即“刺激——反应”的模式。这使得不少软件公司及众多教师的目光聚焦在认知技能的测试、操练与练习等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上。这样会导致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出现片面极端现象。年轻新教师熟悉计算机操作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年纪大的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于计算机的运用往往力不从心。因此,提高多媒体教学软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问题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张显平.网络技术对高校英语语用教学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2).

第3篇: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教育管理应用优势应用路径

1引言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总体效果,而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则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应该仅仅把握住当今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在教育管理中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2当今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所要面临的新要求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工作开展手段与方式显然存在这一定的滞后性特征,教育管理信息承载量、传递速度、交互性能与新媒体技术相比明显处于下风。因此,如何确保信息传递及时、方便快捷的了解信息、提高信息的交互性、扩大信息受众范围成为当今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所要面临的新要求,而这也是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所在。

3新媒体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3.1信息传递及时且便捷性突出

所谓的“新媒体”,涉猎的范围极广,包括了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则是核心所在。数字化技术强调所有信息都要经过计算机加以处理,以0和1的数字组合体现出来,这样各种信息传播媒介的信息承载量、信息传递速度、了解信息的便捷程度就对大大增加。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中,信息传递及时且便捷性突出这一优势则会体现出来。

3.2信息交互流畅性强

新媒体技术与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其中就包括了网络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人们通过这些技术平台建立起“微信”、“微博”等交互平台,进而增加了信息的交流与互动的频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将新媒体技术加以有效应用,可以大大增加师生关于教育管理信息的交流互动频率,由此展现出新媒体技术的信息交互流畅性强这一优势。

3.3受众范围广泛

新媒体作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媒体,在广大青少年心目中甚至中老年人群中受到广泛的追捧,由于具备信息传递及时且便捷性突出和信息交互流畅性强两个优势,进而产生了受众范围广这一优势。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则可以将受众范围广泛这一优势展现出来,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能够了解教育管理新动态,并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出谋划策,这明显有助于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4新媒体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的路径

4.1创立高校电子报刊,增设教育管理信息专栏

报刊作为传统媒介的代表,由于存在信息承载量较小和信息传递不及时两个弊端,已经逐渐被当今社会所淘汰。但是,传统的期刊报纸的受众范围较大,在新媒体技术发展中应该将其融入数字技术,既提高信息承载量,又加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从而形成新媒体时代的电子报刊。电子报刊往往是由各类无线终端所承载,而各类无线终端设备已经在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中普遍使用,将电子报刊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载体,显然有助于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而创立高校电子报刊,增设教育管理信息专栏需要做到两个方面:第一,要与中国电子报社保持紧密的联系,获取国内外各领域发展动态。中国电子报社是我国电子报刊出版、发行的权威机构,内容覆盖国内外工业、医疗、IT、教育等多个领域产业新闻。高校电子报刊的创立必须与中国电子报社保持紧密联系,让国内外各产业发展的新动态进入到校园,为增加高校电子报刊的信息承载量提供最为关键的前提条件。第二,制作各高校独有的电子报刊板块,并增设教育管理信息专栏。高校在拥有大量的前沿信息的条件下,要针对电子报刊的内容板块作出精心设计,针对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承载做出有效部署,增设教育管理信息专栏,在该专栏中不仅要包括动态新闻、工作方法与路径等等,更重要的是还要包括信息回馈部分,这样新媒体技术的信息传递及时性、了解动态信息的便捷性、信息交互的流畅性、受众范围的广泛性优势得以全面发挥。

4.2开通校园数字广播,实时播放教育管理新资讯

数字广播是当今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数字技术应用到其中,从而拓宽了信息辐射范围和增大了信息传递速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应该将数字广播技术广泛的应用起来,让教育管理新资讯能够及时的进入到校园,以保广大教师、学生能够迅速了解到教育管理新资讯。具体操作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校园架设数字广播基站。各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架设数字广播基站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时接收国内外高校发展动态的同时,将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向和新做法及时了解,为各高校教育管理能够与国际接轨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第二,引入数字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在架设数字广播基站的基础上,各高校还要积极引进字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这是一切讯息进入到校园的又一关键条件。其间,高校要以数字通信企业和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该系统入网技术的引进、升级、维护工作的培训,保证数字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能够时刻保持正常运行,为实时播放教育管理新资讯提供必要条件。这是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的又一表现之一,并且新媒体的信息传递及时和受众范围广泛两个优势也呈现在广大教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

4.3借助移动互联技术,构建教育管理信息交互平台

目前,随着我国各高校均已实现了无线互联网的全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无线终端设备在高校学生和教师中的普及度也越来越高。这些无线终端设备在高校学生和教师日常生活中承担着维持人际关系的重任,在日常学习中为学生建立互动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是教师日常工作交流的重要渠道。为此,高校教育管理应仅仅抓住这一契机,借助移动互联技术来建立信息交互平台,确保新媒体的信息交互流畅性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展现出来。具体操作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建立专用于高校教育管理的“微信”、“微博”互动平台。各高校可以申请专门用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微信公众号,将该公众号定位为订阅号,在信息登记和公众号名称一栏中明确备注“高校教育管理”,之后将该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并不定期向该微信公众号上传并教育管理信息。“微博”互动平台的开通与申请并建立微信公众号的思路大致相同,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班主任、辅导员要加大推广力度,并在互动平台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做到更好的传递教育管理相关工作信息,并尽可能地解决高校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矛盾。第二,开通专属于高校教育管理的电子邮箱和“QQ群”。电子邮箱和“QQ群”是未出现以上两种社交平台时,广大学生和教师普遍进行学习、工作、生活交流的重要渠道。高校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要将这些信息交互充分利用起来。其间,开通专属于高校教育管理的电子邮箱,定期向学生干部、教师传送相关电子邮件,并及时整理回馈的电子邮件,确保平台的信息交互性更强。另外,各高校还要申请专门的“QQ群”,并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中推广,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作为群主,教师则要作为管理员,广大学生则要作为群成员,不仅有利于相关信息的传递,还能够实现教育管理信息交互平台的多样化构建。

第4篇: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

传媒的发展在信息时代显得尤其重要,网络媒体和一些电子媒介的繁荣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地球村”的概念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时空观念,人们通过网络、电视、各种形式的印刷品来获取广告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媒体相互沟通和交流,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广告是以向人们传递信息为目的的,所以“认知”就成为广告的首要目标。为了被人认知,广告设计师利用巧妙的视觉语言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表现就成了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现代广告的必由之路。据某项科学测验的结果表明,现在普通人凝视一个广告的时间一般只在一秒钟以内,也就是说,一个广告的生命很可能在这短短的瞬间就结束了。这个测试结果从某方面显示出广告的设计质量扼住了销售的命脉。广告的设计能否打动观众,在第一时间直接、准确地把广告信息和主题传播给消费者,其创意的视觉图像是至关重要的。在广告传播的过程中,视觉语言的传达对于情感或形象具有直观的表现力。人们都说这个时代是读图的时代,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为广告中视觉语言的表现开辟了更新、更自由的空间,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广告的视觉传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效应,作为一个广告设计师,必须要在充分分析和把握新时期广告视觉特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勇于创新。

现代视觉的竞争

传统的信息传达是通过文字语言来传播的,但这种初级的传播方式对于信息量极度膨胀的当代社会来说,已经远远不够了。而且,这种交流手段由于其自身表现形式的局限,已难以吸引现代受众的注意。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演进,视觉传达形式和现代媒介的日益丰富,运用视觉语言图像进行信息的传达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文字语言。各种形式的广告告诉我们,过去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想办法把“酒”装到一个“好坛子”里,再把它从深巷子里“推”出来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国外的一些广告企业以外资、合资及其他各种合作方式相继在中国投资、发展,他们在带来先进的广告设计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残酷的市场竞争。市场的繁荣,城市的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们对于某个广告关注的时间越来越有限,也越来越追新求变。市场的竞争使广告产业不断发展,视觉语言清晰、直指主题、并可容纳更多信息含量的视觉图像应运而生,特别是多媒体手段的参与,生成了先进的图像效果,强化了广告视觉语言的表现力,为视觉图像的设计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切都表明视觉竞争时代的来临。

多元化的视觉观念

自上世纪80年代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开始,广告视觉传达逐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开始由平面、静态化的形态向立体、空间化的多元化方向转变。以传统媒体为中心的广告活动方式,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在不断扩大。新时期的广告主要是以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数字互动媒体和户外媒体这四种形式进行信息传播的。

当今广告印刷行业发展的新焦点是数字印刷技术,这种印刷把印前、印刷和印后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印刷在时间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成为一种“销售后再生产”的生产方式,而且,它还可以针对个性化的需要进行生产。运用这种数字印刷,广告的视觉表达方式得以更加自由、灵活、多变。

广播、电视广告本身就因其表现力丰富而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再加上网络的渗透更加如虎添翼,随心所欲、变化无穷的广告创意带给消费者丰富的感官享受和强烈的视觉冲击。紧接着,网络广告、多媒体互动广告等新媒体广告也以新的视觉传播方式相继出现。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新的视觉观念极大地丰富了广告的视觉表现范围,广告主和设计师运用多种语言形式来传达广告的诉求,不断挑战着自身创意能力的极限。同时,由于对新的尖端科学技术的迷恋,也导致了人们不同以往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及审美意识,这一切都确定了广告视觉传达新的发展趋向,并进一步促进其沿着一条更加不同于以往的道路探索下去。

传达者与受众互动

和其他设计一样,广告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也应该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广告主在整个广告行为中始终都要理清思路,找好定位,建立好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消费者是广告的受众,是潜在的顾客,是“上帝”, 广告主和广告设计者应该“讨好”消费者。“投其所好”是当代广告视觉表现的切入点。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和消费群存在自身个体的差异,如性格、受教育程度、年龄、爱好的不同,他们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个性化消费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一种消费现象。在运用不同媒体进行广告视觉传达表现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广告受众的个性化要求和视觉习惯,使其被广大受众喜欢和接受是广告效果充满视觉魅力的关键。可见,广告的策划和设计应该建立在有针对性、深入细致和全面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人量体裁衣地去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进行市场定位和创意表现。

其次,在广告的视觉传达方面,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和受众的沟通”。作为传达者,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没有很好地照顾到受众的接受心理,从而使这个传达活动以一个不平等的方式来进行,硬性、直接地传递给对方一些信息。这种做法的直接结果就是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无法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真正的传达一定要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传达者和被传达者通过信息传达实现互动和沟通,进而各取所需,双方都能得到满足。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消费,市场的成败关乎广告传达者的设计生命。设计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真正地从消费者的利益角度出发,其作品才真实、感人,能真正打动观众,使消费者能够在选择正确商品的同时,对该商品及其品牌产生良好印象和情感信赖。

再次,作为视觉艺术之一的平面广告,文字、图形、色彩是其构成的三大要素,也是广告设计师表达思想的武器。文字的说明力、图形的吸引力和色彩的感染力可以把一幅广告的用意充分表达出来。现代多媒体的介入更丰富了广告的视觉表现语言。传达者必须尽到“无声销售员”的职责,通过视觉语言的合理设计,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更有利于受众视觉接受的区域,使受众在其引导下完成认识商品的全过程。这是建立和消费者互动的最好途径。

视觉传达的全球化

视觉语言在完成其基本的传达功能之外还具有国际性。理想的视觉传达甚至是可以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创意的视觉图形表述的。不同年龄、民族、地域、国籍的人依靠巧妙的、纯粹的视觉语言进行无声的交流,这些创意的视觉传达图像跨越了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差异,有效地完成了传达者和受众的互动,它在消除人们彼此间障碍的同时,使语言信息和思维意识通过视觉的传达得以快速识别和传播。随着广告媒介的发展进步,视觉传达表现的全球化趋势也日趋明显。

人类文明从结绳记事那天起,就开始运用视觉图像来传达。而几千年后的今天,视觉传达所表现出的新的景象是我们从来也想象不出的,这一切都是科技带来的神话。在视觉传达领域的各个角落,数字信息这个词扑面而来,它与广告的各种媒体相结合并呈现出多姿的形态。视觉传达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中,一方面作为最有效的传达形式,成为沟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它正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形式,以超越民族、文化、地域的视觉魅力,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情感,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经济全球化、地球村、个性化与数字化生存的概念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成为一种潮流。在多种新媒体的作用下,广告的视觉传达效能越来越大地显示出来,在完成信息传达这一基本功能的同时,追求着自身的功能质量,并将其发挥到极致。

第5篇: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高校社团活动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6-02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重点从新媒体在高校社团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

1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为了解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在长十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新媒体对大学生影响的抽样调查和个别访谈。

1.1 新媒体是大学生钟情的电子产品

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智能手机的拥有率为90.2%,而电脑、MPX系列产品则以50%的拥有率紧随其后,而且同时拥有以上新媒体产品的接近半数。相比其他电子产品(如相机、学习机、游戏机等),大学生更希望拥有新媒体。在访谈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新媒体的便捷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是他们青睐的主要原因,而且拥有新媒体是身份的象征,是时尚的象征。

1.2 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随着大学生拥有新媒体比率的上升,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短信、微信、QQ等形式成了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沟通手段,大学生一改以往通过传统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采取更加便捷的新媒体获取信息。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90%以上的信息来自于新媒体。

1.3 新媒体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调查访谈中,几乎所有受访对象都有过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助学习的经历,而且长期习惯于使用电脑和网络查资料的占75.2%。70%的学生认为新媒体技术对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知识的更新有着重要的作用;5%的学生认为新媒体技术对学习的影响是弊大于利,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调查还发现,受访对象都认可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习惯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人际沟通方式的影响,传统的书信沟通方式几乎很少见了。而且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休息,60%的学生因使用新媒体而减少休息时间,甚至打乱了正常的作息时间。

2 新媒体在高校社团活动中的应用

笔者设计了关于“新媒体在高校社团建设中的影响与应用”的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对“在长十所高校”的200个学生社团进行了实践调研和问卷分析,从而对新媒体与高校社团活动的关系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剖析。

2.1 高校社团活动使用新媒体情况

(1)高校社团对新媒体的需求。伴随大学生人际沟通方式和信息获取载体的改变,高校社团也开始利用新媒体进行活动组织、内部交流和外部宣传等,以方便工作开展,丰富社团互动形式,提高社团知名度(见表1)。

高校社团利用新媒体充分拓展了社团交流和展示的时域与空域,一方面为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勤思考、多交流、开放互动式的吸收知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提供了一个较为私密的环境与社团中其他成员的沟通和交流,符合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话语体系,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高校社团使用新媒体的效果比较(见表2)。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学校共有55个学生社团,原先仅有20个社团利用新媒体开展活动,且形式和载体都比较单一、简易,效果不明显。目前校系学生社团共建有3个公共主页,2个视频平台,3个手机报,QQ群100%全覆盖,公众信息平台100%全覆盖,微信群100%全覆盖,各社团与校团委、校社团联合会互听,大大提高了社团内部沟通的效率、对外宣传的力度和范围,更好了促进了社团活动的开展。

2.2 新媒体对社团活动的关系与影响

(1)新媒体在高校社团建设中的作用(见表3)。较之传统媒体,新媒体在高校社团建设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对海量信息,社团宣传方式、社团管理方法等社团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思路。同时,新媒体中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颓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网络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的侵犯,网络恶搞事件,虚假信息的传播等等,对社团建设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高校社团应用新媒体的问题。高校社团在运用新媒体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对于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某些新媒体技术要求太高;社团应用新媒体的资金短缺,可得到的支持力量薄弱;目前可借鉴的成功案例较少;社团网络平台管理者责任意识不强,在网络建设方面比较肤浅和粗糙等等。这些对于新媒体在高校社团的推广及使用都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而对于高校来说,学生社团应用新媒体的问题上最为关注的当属“网络安全问题”。新媒体信息量超乎寻常的大,而且甄别信息真伪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为社团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3 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社团活动的建议

3.1 开拓育人阵地,着力机制建设

高校社团要结合实际,深入探索新媒体在社团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校社团新媒体体系建设,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和服务青年工作中的作用,拓宽社团信息平台,实现正能量传递的最大覆盖。高校社团要制定新媒体应用与高校社团建设的制度标准和实施方案,确保资金扶持。同时加强对平台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的培养和引导,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论强化正想舆论,屏蔽负面信息,并提供准确舆论决策。将高校社团新媒体建设和运用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创新,切实增强大学生对高校社团的满意度、各种社团新媒体应用的活跃度。

3.2 双方特点与功能融合,构建社团发展新空间

学生社团是属于学生自己的组织,充分展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新媒体平台恰好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借助新媒体获取更多有益于其学习成长和社团发展的知识与信息,引导大学生在合理使用新媒体的前提下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新媒体的交流。反过来,学生社团也可以利用新媒体“熟人世界”的特点,借助微博、QQ等新媒体迅速、精确地掌握信息的来源,促进社团内部成员的交流和对外的宣传,展开对象明确的舆论引导,建构良性发展空间。

3.3 多种平动互融,提升社团文化感召力

利用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载体和形式丰富多样,高校社团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其他校园传统媒体相互融合,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及时有效地社团活动信息、反馈意见、传播社团正能量。如在校报上刊登各社团的微信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知社团最新活动动态、有利于扩大社团信息传播的覆盖面,促进社团与成员之间的“即时性”沟通。利用社团微博与学生工作信息平动,提升社团信息的权威性、深刻性、系统性和感召力,同时也加强了学工系统对学生社团的网络管理与监控。

3.4 加强管理和考核,防范网络风险

要加强对社团应用新媒体的管理,将社团组织新媒体建设情况作为社团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由相关部门开展定期检查、指导建设专题网站,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组织专题性课题研究,并对各社团组织新媒体建设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和表彰。明确信息基本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明确社团利用新媒体的边界和功能定位,避免在社团组织的微博、微信上发表情绪化的个人观点、看法和未经证实或许可的信息。

面对飞速发展的新媒体和信息化社会,作为时代先锋的高校社团组织,在思想上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对新媒体这一现代产物的“双面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要适应形势的需要,掌握新媒体技术,加强网络信息辨别、调控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转变理念,利用新媒体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开拓高校社团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传中.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2009(7):21-24.

[2] 高爱芳,高卫松.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1):132-134.

[3] 陈菊平.新媒体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3):54-57.

第6篇: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媒体;内容营运;广告营销;新模式;营销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027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开放性信息平台,将处于这个信息网络中的所有个体和群体都纳入体系之中,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发了媒体的演变,形成了覆盖整个社会的互联网媒体。这种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获取信息、信息、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也为广告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渠道。[1]建立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模式,具有传统营销方式所不具备的许多优势。

1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概述以及和传统营销的区别

11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的概念

社会化媒体又可以称之为自媒体,或是“公民媒体”,任何可以同时具备自身信息传递和接收途径的媒体都可以称之为自媒体。社会化媒体中,每个个体都拥有信息的话语权,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这种社会化、普泛化的信息传播媒体依托于互联网上的各类社交工具、贴吧、论坛、QQ空间等各类媒介平台。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通过这些媒介平台,对平台下的信息受众进行品牌推广、广告营销活动。[2]

12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和传统营销方式的区别

随着时代的变化,营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营销。传统媒体时代的营销,通过传统的媒体手段进行信息传播,例如通过电视、报纸、张贴广告,达到将营销信息传递给信息受众的目的;二是互动营销。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或者说PC时代的营销,由于移动联网的技术尚未出现,与信息受众之间的互动受到限制,但是已经出现了媒体的评论,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互动;三是社会化营销。基于互联网媒体的强大信息沟通能力,利用各类互联网媒体,充分实现与营销信息受众之间的互动,进行立体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营销。[3]

传统营销模式相对简单,只具备信息单向传播的能力,并且不具备信息的反馈能力。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传递的信息,无法确认信息的受众群体,同时信息受众群体对于营销品牌的需求程度也无法衡量,具备较大的资源浪费。

互动营销的过程,信息的传递依旧受到限制。互联网时代的营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互动,但是所受局限太大,仍然难以达到信息的有效沟通。而且有些强制性播放的营销广告,会引起信息受众的反感,起到相反的作用,营销对象不仅会对此类营销广告的信息不予接受,而且会产生抗拒心理,导致营销策略的失败。

互联网媒体下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真正是一个立体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营销。[4]它通过社交网络向广大社会群体辐散,具备极其强大的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能力,并且通过相同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互动,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程度是相当高的,来自于自身的社交体系的其他个体对于营销品牌的评价,会加强品牌的传播效果,并且可以对传播的效果进行相对准确的数据统计,对制定下一步的营销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手段的优势

社会化媒体引发了商业广告在内容营运和广告营销两个方面的变革,它所具备的最大特征就是信息传递的充分互动能力,由此催生了互动的媒体运营方式。信息在供求双方之间的充分传递,可以使得在内容上,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库信息来宏观统计营销对象需求,同时开放内容生产给客户;在营销手段上,双方信息的对称性,就使得融合信息推送、信息互动、数据库式和活动互动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全面营销模式成为可能。[5]

21社会化媒体内容运营上的变化

传统的营销策略,在内容上只能由营销主体单方面为客户推送信息,客户只能被动接收信息,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手段,营销主体对所的信息接收群体无法做到较为全面的了解,只能凭借经验预估哪种类型的信息受体可能成为潜在客户,也就无法对信息推送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为销售制定对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在内容上就为营销主体提供了新的运营方式,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统计整理,可以对用户动态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同时也可以自身的内容生产信息给客户,实现双方信息的良好互动。[6]

22社会化媒体的广告营销新模式具备全方位的优势

221社会化媒体营销手段相对传统营销手段而言,具备广阔的覆盖面,较低的投入成本,更好的经济效益

线下实体商店、传统媒体广告的营销活动,在时间、地域上受到容纳能力、用户流量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制约了信息传递的覆盖面,而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由于地域和时空上的不受限制特征[7],可以有效地将广告营销信息传递到更多的受众群体,具备更加广阔的信息覆盖面;同时传统媒体广告和实体商店的营销方式需要进行较大的资金投入,才能达到传递广告信息的目的,并且信息的传递效果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而社会性媒体的广告营销,是通过媒体使用者自身传播的,这就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转移到信息受众的自身社交网络活动中,使这部分投入成本节省掉。这是之前所有的媒体时代都达不到的,低投入而产生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广告营销手段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222社会化媒体充分的信息交流互动,可以保证对营销对象需求信息的掌握程度,让广告营销具备指向性,开启“私人定制”模式

社会化媒体下包含着广阔的人际关系,这种广阔的社交关系是社会化媒体存在的基础。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营销主体可以将自己分散为社交网络中的一个个组成分子,轻松切入营销对象的群体,与他们建立社交关系,实现充分沟通和互动。通过与信息受体之间的充分交流互动,营销主体和营销对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这时候,营销主体不再以销售者的姿态出现,营销对象也不再以信息被动接收者的角色定位出现,在这种双向的、互动的交流沟通之中,双方对于对方都是互相需求的,也就淡化了营销主体和营销对象之间的明显的功利性商业关系。

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中,营销主体因为可以通过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直接交流对话,清晰明确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可以产生更好的营销模式。营销主体甚至不需要在产品生产完成之后再去进行广告传播,可以在产品初期就让消费者群体参与产品的生产,从产品创意、产品设计、产品性能等全方位的参与产品生产过程,这就相当于让消费者产生了这种产品是为自身设计制造的感觉,开启了“私人定制”模式[8],这种模式甚至已经不需要进行广告传播的过程,因为在消费者参与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广告传播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而产品销售以后,还可以通过对用户使用效果的信息收集,来进行产品的改善,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广告营销的效果。

23立体化的社会性媒体营销可以输出产品自身的价值观,吸引消费者群体,构建专属的消费者群体

在社会化媒体的基础上,营销主体的专业性,可以通过更加富于表现力的手段充分展现出来,精细化的操作由于信息沟通的便利有了实施的空间,而传播方式的不受限制,可以营造特色个性的传播氛围,无疑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进而构建属于自身的消费者群体,使广告营销的成果立竿见影。企业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观,通过社会化媒体的立体的、多角度的传播,可以有效输出自身的价值观,输出企业的影响力,使得企业成为一个有形的可以被感知的个体,并且有着它自身的个性特色,对消费者群体产生吸引力,进而建立属于自身的消费者群体。在这种输出价值观的同时,就已经达到了广告营销的目的。

进行价值观的输出,要求对信息受体的特征有着充分的了解,这就要对受众群体进行垂直细分。[9]从消费、心理、行为等多角度去细分信息受众,发现受众真正的特征,社会化媒体营销可以与消费者进行直接对话,这种操作具备充分的可行性。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大而全的普适性策略就难以取得更好的成效,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小而精的策略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4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可以发挥社会化媒体的自身特性,达到高质量的品牌传播

消费者的口碑才是品牌推广的最好方式。社会化媒体的自身特性为品牌推广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被动强制性的作为信息接收者,会导致信息传递的质量降低,传递的广度受到限制,传递的有效性也就难以保障。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主体对品牌的推广转移到消费者的口碑上,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是自身主动发起的传播行为,通过自身所在的社交群体,向外辐散,社会化媒体广阔的网络覆盖性,以及各个社交网络群体之间的交叉连接性,让品牌传播不仅能具备极强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并且传播信息的可信度也会有所保障,远比通过传统媒体单方宣传的自说自话更具有说服力;同时,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必然会从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过渡,最后也会迅速地扩散到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达成的广告营销实际效果会十分显著。

3结论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形式所发生的巨大的变革,是广告营销商业价值得以体现的黄金时代。充分利用社会性媒体无所不在的优势,制定合理的、具备强大竞争力的广告营销策略,建立和完善商业品牌社会化营销体系,才可以沿着时展的脉络,有效实现互联网媒体的广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蔺晓龙基于博弈分析的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2]陈璐颖我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5

[3]张庆利新媒体时代网络广告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4]陈淼基于企业营销需求视角的微电影广告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5]周艳解析互联网媒体的内容运营和广告营销新模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2):105-109

[6]桑培铭3G背景下我国手机广告精准营销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7]王虎中国手机电视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8]魏丽宏关于我国手机传媒产业发展的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第7篇: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市场营销;微信营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5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36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手机通信的普及,使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沟通方式。信息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的数十倍乃至更高,新媒体引发了信息的大爆炸。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给营销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在职高电子商务专业中开设新媒体营销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在职高电商专业开设新媒体营销课程的必要性

从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的一项数据可以看出,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49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同时,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85万亿元。在当前,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资讯,并进行购物,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企业需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展开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媒体营销,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新媒体营销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效率相对较高的新型营销方式,这种方式受到了企业的青睐和欢迎。但是新媒体营销毕竟是一个新兴的营销模式,需要既懂得网络技术,又懂得网络营销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市场上十分缺乏。各大企业、公司往往高薪招聘,却还是人才难找,这成为制约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一块短板。相对于其他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新媒体营销人员往往有着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职高学生中开设新媒体营销作为电商专业的选修课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职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入社会应具备的一项新技能。

二、新媒体营销选修课的范围和内容

新媒体营销课程范围应包括各种新媒体营销的方式。新媒体选修课的内容大致可以有六大块:

第一模块为新媒体的概述,包括新媒体的概念、发展状况和作用。新媒体指的是基于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等设备为终端媒体,能够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的传播,包括微信、微博、博客、微电影、社交网站等。学生通过本块内容的学习,能了解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性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模块为微信营销,包括微信营销的概念和优势、微信营销的方式及相关案例。根据新数据了解, 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达到19.1亿,到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超过20亿。据《2013-2014年中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预测,到2018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将是智能手机用户,总数超过 25.6亿人。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第一应用,凭借其独特的产品定位及良好的用户体验,已经成为移动端用户的必备应用。微信营销方式丰富多样:草根广告式――查看附近的人;品牌活动式――漂流瓶;O2O折扣式――扫一扫;互动营销式――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开店等模式适合不同规模的企业,帮助企业实现点对点精准化营销。通过本块内容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微信营销的方法并能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模块为微博营销,包括微博营销的概念和优势、微博营销的原则和技巧、微博营销的运作及相关案例。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和搜狐微博的注册用户总数已经突破6亿,日登陆数超过了4000万。微博营销门槛低,传播效果好,速度快,覆盖广,针对性强,方式多样化。因此微博营销已成为一种常见必备推广方法之一。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就是利用微博作为参选工具的。因此,要通过本块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博营销的方法并能进行实践操作。

第四模块为博客营销,包括博客营销的概念和优势、博客营销的原则和步骤、博客营销的技巧和方式。企业可以利用博客这种网络交互性的平台,并更新企业概况和新闻、新产品信息和促销信息,还可以密切关注消费者对产品的疑问,及时回复消费者对产品的咨询。通过较强的博客平台帮助企业零成本获得搜索引擎的较前排位,从而达到产品宣传的目的。通过本块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博客营销的技巧,开个人博客,撰写文稿。

第五模块为微电影营销,包括微电影营销的概念和优势、微电影营销的创作要素、优秀微电影营销欣赏。微电影的逐步兴起,打开了营销创意新视野。微电影既是加长版的广告片,也是精华版的电影;它是广告,同时传递了电影的剧情;它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快速地如同快餐一样满足了受众的某种精神需求。凯迪拉克微电影《66号公路》的火爆再次将营销的模式变得温情而抢眼。

第六模块为其他新媒体营销,包括网站营销、网络杂志、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兴的媒体的介绍。

三、职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新媒体营销的优势

1.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学好,但是职高生在学习上往往缺乏兴趣。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的形式大多是职高生平时生活接触和喜欢的,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新媒体营销的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2.易动手操作。职高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但是他们动手能力强。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体形式需要文字编辑、图片处理等实践操作技能,因此适合高职生学习。

3.电子商务的职高生已经学习了商品拍摄、图片处理和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对他们来说学习新媒体营销是本专业的一种拓展,在选修课中开设也是对基础课程的一种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小永,李国建.微信营销解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第8篇: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困境;应变

在新媒w时代,传播的主体、客体、技术、内容、形式,以及传播信息的数量、速度、传播观念等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平等、自由、互动、开放的传播特点使几乎所有的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面对这一变化,高校学生管理遭遇了双重“洗礼”:一方面,新媒体提升了信息传输的效率;新媒体支持点对点和互动性的传播,改善了师生沟通并创造了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新媒体使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权威受到了摇撼。因为“管理者一旦丧失了舆论影响力的主导权,会处于一种劣势,一种失语的危险状态,他的权威性和信任度就会受到挑战”。所以,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时代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现在和未来。

一、新媒体的概述

所谓新媒体是指由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体系支撑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例如,数字影像、电子刊物、网络平台、移动网络、移动短信等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和传统的电视、广播、报刊和户外这四大媒体相对应,新媒体又被称为“第五媒体”。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困境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其个性、宽松自由的信息传递方式,极大方便了广大高校学生的工作与学习,但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给信息的甄别和筛选带来了一定困难,它可以在高校学生之间传播正能量,也可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给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片面化的网络信息传递能够在一定程度引发学生的不良情绪。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网络信息传播包括形式多样、种类不同的内容,由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较为明显的即时性和个性化,关于某些问题和事件的观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这些具有较强个性化的观点通常很难真正做到全面、客观。大学生由于其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一些敏感事件的非客观观点,很容易引发高校学生的不良情绪。

其次,统一管理与新媒体个性化思维的矛盾。当前,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统一管理的方式进行,但是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过于简单,缺乏灵活性,针对性。但在新媒体信息技术的传播下学生之间的交流形式更加多样化,在操作简单的同时又极大满足了他们的思想、心理需求,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和新媒体的宽松自由的思维方式相碰撞,注定会导致一些矛盾冲突的发生。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如何应变

作为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思想上不应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应紧跟时展潮流,与时俱进,以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为抓手,正确掌握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积极引导,把握大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变化

适应新媒体信息传播下的工作新变化,是当今做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平等参与、交往互动、自由讨论等交流特征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思想交流方式和文化环境,它与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教育者要主动认识到新媒体信息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及时转变工作观念,借鉴、学习新的方式方法,运用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同时也应该清楚的观察到学生群体更加倾向于在自由、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下,他们对某些事情的观点、看法也更加成熟、理智。学生本人也要要牢固掌握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媒体信息传播下所带来的社会思潮中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突出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是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最为密切的教育主体,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也产生着最直接的影响,而这些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格特征也是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之外,还要有与时俱进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在高校中建立一支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熟悉信息网络技术的优秀教师队伍也是有效的举措之一。高校教育者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进传统教育与新媒体手段相结合

教育方法要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需要认真研究如何促进传统理论宣传手段与新媒体教育方式的结合。一是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继续坚持以人文本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尊重大学生的思想,通过与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更好的高校管理。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可能存在的思想问题,教育者必须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认真了解,对其思想进行有效的指正引导,可以通过采取专题报告会、讲座、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交流形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问题。

第9篇: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心理学教学;实践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46-02

在信息时代,能够熟练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自身的专业领域,已经成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必修课,尤其在高校心理学教学中,以往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板书加讲解已不能解决心理学所独有的基本概念多、实验成果多、抽象理论多,教学时数少的“三多一少”的矛盾,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计算机多媒体是将声音、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与计算机有机结合在一起,用交互方式来处理、表达、传递信息的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将它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运用于心理学教学之中,是解决心理学“三多一少”矛盾、改革心理学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也是必由之路。[1]怎样更好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小为大,控制各种各样的信息媒体为教学所用,是高校心理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1 结合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

从现代科学心理学整体而言,对它的诞生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的比喻: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人。这句话很贴切地概括出了心理学的基本特征,它首先是一门科学,但又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和一般研究物理性的科学有所不同,一般科学,例如,化学、物理、生物,研究对象的物理性变化较小,遵循“客观的客观化”原则处理即可,对解决同类问题可以推广应用。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性特征所测得的资料,则须按“主观的客观化”原则处理,研究者必须尊重受试者人性的主观反应,在不变其原意的条件下,按既定的客观程序处理,在结果的解释、推论及应用上,也必须考虑人性表达及其需求上的差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学都趋向主观性,被包裹在哲学的范畴里,直到莱比锡大学教授冯特1879年在该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当时研究的主题是“意识”,意识是由很多不同的元素构成的,在实验时,研究者通过控制有系统的刺激(视觉、听觉、体觉等),让受试者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此种方法称为“内省”。由于冯特首创了系统的实验方法,才使得心理学符合了客观性、证性、系统性的三大科学特征标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所以,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史看来,实验是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把实验作为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点对象。这和传统教学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因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介绍心理学概念、学派、观点、特点、运用等,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动,容易造成学生听课没精打采,教师讲课味同嚼蜡,如今教学改革之后把实验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象,正是抓住课程的基本特点,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积极参与实验。把传统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转变为思考型学习,通过参与实验,动手动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地优化了教学效果,为本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然学校教学环境的改进,多媒体设施配备不断完善,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

2 根据教学需求组织多媒体教学

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必须重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不是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而是理念上的问题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当。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先进,不等于教育思想的先进,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思想,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优势,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多媒体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达到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忌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而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两个难点足矣,不必面面俱到。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难度高、成本大的实验,罕见个例及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教学过程的应用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自都有独特的作用。[2]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材为基础,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基本因素之一,它规定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规定着学生所能达到的智能水平和思想品德水平,体现着培养人才的规格。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加大了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教学要求大容量、高速度。中小学教育实践表明,师范生在掌握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一定的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实验的知识,从而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然而心理学的授课总时数不能增加,那么借助多种电教媒体结合,便可以保证在完成原有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必要的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量知识。因为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可以加大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为增加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量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有助于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过程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关于“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这一问题的讲解,需要讲清无脑畸形儿、狼孩、熊孩为什么不具有儿童正常的心理活动这一内容。这只有采用电教手段,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形象,从而理解教材、把握知识。[3]

此外,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可以优化上课、备课、辅导、作业及考试等各个环节。这种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观察、实验与学习并行,使教学活动声色兼备、动静结合;使学生能够动真情、促其思、开其智,主动探求知识的秘密:使教学的紧张与松弛和谐、自然地相辅相成,使教学环节变得便捷、科学。如通过实验或演示推导出原理或结论,符合教学认识论。用微机建立题库,辅助学习成绩测验,可以实施考试的标准化,使考试成绩有了对比性,有利于教学评估。

综上所述,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心理学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要使它充分发挥其优势就必须要遵循原则而不能随意滥用,否则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另外,课件宜摒弃以“教”为主角的设计理念,应当从服务学生的主旨出发,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将教材中的观察着眼点、认知模糊点、记忆的知识点、真实情境的创设、动态的演示过程等都适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做到内容科学、画面简洁、信息量大、调用灵活,以保证课堂教学不受课件左右与约束,同时适合与学生学的特点。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的认知工具,一定要把握好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这三个向度,科学性是前提,教育性是目标,艺术性是特色,三个向度要有机地结合。它不应当是呆板的、单调的,仅仅突出科学性和教育性,而应该新颖、生动、有趣、富有美感和吸引力,去满足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课程,精心设计课件,艺术性地展现心理学的科学内容。一个优秀的课件,一堂优秀的多媒体课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的陶冶和艺术的熏陶。制作课件时,教师要从学生主体出发,根据教学大纲,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设疑引思,精心设计与主题相吻合的界面和屏幕元素,把握好声、像、图、文的关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使课件富有生命力。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文本要规范、大小要适中、色调搭配要合理、布局要整齐等;使用的图形图像要适合主题、吻合内容、处理恰当;使用的声音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使用的视频画面要贴切主题、表达主题、深化主题、符合影视语言的规律;使用的动画要实事求是、为主题而动画,而不是为动画而动画。现阶段网上有一些现成的心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但我们不能直接照搬,因为课件本身是具有不可移植性。过分依赖现成的课件会限制自己的教学思路,应该提倡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需要,对各种素材进行科学组合,将优秀合适的素材移植到自己的课件中去,而不是把现成的课件“拿来就用”。一般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看”与“听”占主体,而多媒体教学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再通过交流的方式表达出来,集看、听、读、参与交流为一体,知识的存储将大大优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有效输出,从而很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将发挥更大的功用,关键就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多媒体教学水平,使其优势真正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徐刚. 谈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1,15(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