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第1篇: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知识来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11--0043---05

一 问题的提出

2003年4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颁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始全面实施,至2010年9月,全国先后有30个省级单位进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教师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者与课程的发展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是信息技术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多种来源。职前教育和在职期间的经历是两个主要的方面,每个方面又可以划分出更为具体的来源。比如,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同事间的日常交流、在职培训、自学专业书刊等,这些都属于在职期间的经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哪些来源相对比较重要呢?新加坡学者Fan对芝加哥地区中学数学教师的研究发现:教师教学知识的最主要的来源是“自身教学经验与教学反思”和“同事间的日常交流”;在职培训和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是比较重要的来源;而相比之下,作为学生的经验、职前培训、自学专业书刊则是最不重要的来源。

近年来,在国内也有这方面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发现教师的自身经验与反思、同事交流是教学知识的重要来源,而职前培训的作用不太重要。已有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首先,已有研究涉及的学科主要是数学、英语和语文,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学科,还有待验证。其次已有研究限定于教学知识领域内,而教学知识仅是教师专业知识的一部分,将研究范围从教学知识拓展为教师专业知识也是必要的。另外,已有研究大多把职前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实际上,职前教育还可分为教育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见习与实习等来源,职前教育这一变量有必要具体化。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将问题聚焦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调查不同来源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 研究设计与实施

1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

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分类,美国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Lee S.Shulman)的研究影响较大,他将教师专业知识分为七类,即(1)学科内容知识;(2)一般教学知识;(3)课程知识;(4)学科教学知识;(5)有关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6)教育情境的知识;(7)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后来许多研究者在其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知识分类观。本研究借鉴马云鹏教授提出的专业知识基本框架,即教育理论知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知识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要素。在本研究中,教育理论知识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基本原理、一般教学法、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科知识指教师具有的关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概念、事实、原理、方法等的知识,亦即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密切相关的知识。课程知识指教师具有的关于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知识体系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学科教学法知识是教师利用教学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接受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知识。

借鉴范良火对教学知识来源的分类,同时结合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养的实际,本研究将专业知识来源划分为14项:A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课;B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c学科教法课;D教育见习与实习;E微格教学(包括教师技能培训);F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如自考、函授、继续教育);G在职专业培训,H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I教学观摩活动;J和同事的日常交流;K自学专业书刊(与特定专业知识相关的书刊,不只限于本专业);L浏览网络获得相关知识(电子书籍);M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博客,QQ群等);N技术实践(如机房管理等)。其中A-E为职前来源,F-N为在职来源。A、C-N作为学科知识的来源;B-M作为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来源。

2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问卷,分别调查了四种专业知识的来源。在各部分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特定的专业知识进行解释,使调查对象明确每种专业知识的含义。然后以等级量表形式呈现各种专业知识来源,并对个别来源做必要的解释说明,请被调查者对每种来源对特定专业知识发展的有用性进行评价,评价等级从“非常有用”到“没有用”共4级,考虑到有的调查对象可能没有某种来源方面的经历,所以在4级之外增加了“无此经历”项,并明确要求被调查者做出唯一选择。

本研究调研范围为东北地区两个省会城市,调研对象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共发放问卷95份,100%回收,剔除回答不认真和缺失值过多的问卷,有效问卷共92份,占回收问卷的97%。利用SPSS 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录入时对不同的评价等级赋值,从“非常有用”到“无此经历”依次赋值4至0。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通过各来源的参数估计值和显著系数推断各来源对特定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程度。

三 研究结果

1 不同来源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贡献的描述性分析

利用SPSS 17.0软件对问卷中信息技术教师发展四种专业知识的不同来源进行处理。输入时,对于“很有用”赋值4分,“有用”赋值3分,“不很有用”赋值2分,“没有用”赋值1分,“无此经历”赋值0分,并计算教师对每种来源评价的平均值。其贡献程度的平均值如图1―图4所示。依据教师所作评价的平均值可以看出:

第一: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发展他们的专业知识,但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存在共同性。

第二:“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教学观摩活动”、“浏览网络获得相关知识”是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四个最为重要的途径。这与范良火等前人研究相比在信息技术教师中“浏览网络获得相关知识”和“教学观摩活动”同样也是其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2 不同来源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贡献的回归分析

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的不同来源应用logistic模型与“在职专业培训”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如表1所示。

在学科知识获取中,与“在职专业培训”相比较,“技术实践”、“浏览网络获得相关知识”、“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教学观摩活动”、“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在统计检验0.01水平上,具有非常显著地的重要性;而“自学专业书刊”、“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则具有较大的重要性,“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教育见习实习”与“在职专业培训”具有较相同的重要性;而“学科教法课”、“微格教学”的重要性则显著地小于“在职专业培训”;“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则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具有显著的不重要性。

在教育理论知识获取中,与“在职专业培训”相比较,“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教学观摩活动”“自学专业书刊”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具有显著的重要性;“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教育见习实习”与“在职专业培训”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而“教育类课程”、“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微格教学”、“学科教法课”的重要性则显著地小于“在职专业培训”。

在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知识获取中,与“在职专业培训”相比较,“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浏览网络获得知识”“教学观摩活动”、“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分别在统计检验0.01和0.05水平上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知识发展具有非常显著地的重要性;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自学专业书刊”和“在职专业培训”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而“教育见习实习”、“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的重要性则显著地小于“在职专业培训”;“微格教学”、“教育类课程”、“学科教法课”的重要性不仅显著地小于“在职专业培训”且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具有显著地不重要性。

在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学法知识获取中,与“在职专业培训”相比较,“浏览网络获得相关知识”、“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教学观摩活动”、“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分别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具有非常显著地重要性;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自学专业书刊”和“在职专业培训”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而“教育见习实习”的重要性则显著地小于“在职专业培训”;而“学科教法课”、“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微格教学”、“教育类课程”的重要性不仅显著地小于“在职专业培训”且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具有显著的不重要性。

3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来源重要性比较分析

为全面地显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各种专业知识来源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上述分析的不同知识来源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总结,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1)“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浏览网络获得相关专业知识”、“教学观摩活动”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获取专业知识非常重要的来源。

(2)“自学专业书刊(纸质)”、“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和“在职专业培训”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获取专业知识比较重要的来源。

(3)“教育见习和实习”是信息技术教师获取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比较重要的来源,而对于其他专业知识来说并不是十分重要的来源。

(4)“技术实践”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获取学科知识最重要的来源。“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科知识比较重要的来源。

(5)“微格教学”、“学科教法课”及“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四种知识发展的重要性均不大。

四 结论与建议

1 技术实践的重要性

与其他已有学科相比,技术实践是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发展重要的来源之一。信息技术教师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师,其主要职责除了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包括技术作品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层面的应用指导和学校信息化教育系统的技术维护,其技术实践性比其他学科更强。这种技术实践有助于教师建立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信念,减少信息技术教学的焦虑,形成更为积极的信息技术教学态度,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知识增长。

2 浏览网络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在当今网络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大都能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运用网络来获得专业知识发展。在教师的访谈中,教师们纷纷表示对于解决不了的专业问题一般都是先在网上查找或交流,希望借助网络来解决。其次就是网络电子书籍的阅读,网络书籍因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已经成为促进各类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教师们纷纷进行网络专业书籍的在线阅读,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 教师实践与反思以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以及与同事的交流是其专业知识发展非常重要的来源,这与以往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对于信息技术这一特殊学科来说,除了物理环境下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来自虚拟学习共同体即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交流。随着Web 2.0、Web3.0的出现,博客、Wiki、虚拟学习共同体等都成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师合作交流、实践反思的有力工具。进一步推测,这一结论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师,但这一推测还需要专门的研究来验证。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自身的学科特长进行网络教研,通过网络教研,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成功的教案、案例、课件、经验等发帖到论坛与专家、同行一起共同思考、讨论、吸收、分享,使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环节。信息技术教师还通过教育博客,发表自己的教育实践后的教学感想,进行有效的交流反思,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4 教育见习和实习的重要性

教育见习和实习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发展都比较重要,是职前教育经历中作用最明显的来源。以往研究大多发现职前教育不太重要,但从本研究来看,这一结论过于简单化,不够全面,对于教育见习和实习而言是“不公平”的。这表明,对“职前教育”中的具体来源进行专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具体、全面地判断“职前教育”的作用。笔者在前期对师范生专业知识状况的调研中发现职前信息技术教师即大四的师范生在经历了教育见习实习后学科教学知识及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状况都明显优于未经历教育见习实习的大三师范生,可见应加大职前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学分,促进职前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学科教法课应与基础教育联系更紧密从而更好地促进职前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课程知识的发展。

5 在职专业培训的重要性

“在职专业培训”对于信息技术教师四种专业知识的发展都比较重要。在职培训是在职教师继续学习的一个平台,是提高教师素质,塑造新型教师的重要途径。由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新较快,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已经不能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需要。因此,需要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定期在职培训,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体系,改进他们的技能水平。而在本研究中在职培训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促进作用并未如预想的那样重要,可能是由于在职培训的内容多以宏观教育理论为主,且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需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

6 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类课程需要改进

第2篇: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师范;挑战;对策

1 调查方法及内容

1.1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主要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方式,力求以最具真实代表性的资料反映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面临的挑战,准确并客观地得出调研结果。在调查中,本调研小组以浙江省内的化学师范专业高校生为调查对象,严格遵循抽样调查原则发放问卷共1000份,再对每张回收的调查表逐项认真审核,剔除由于调查误差、废卷等造成的无效问卷16份,共计有效问卷984份,有效率高达98.40%。

1.2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问卷设计合理,调研内容丰富详实。问卷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样本的构成调查,即抽样样本的性别、年级等方面的构成情况调查;(2) 现状调查,即化学师范生对新高考改革的了解情况以及在新高考形势下职业规划情况;(3)问题调查,即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面临的挑战的调查;(4)应对策略,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及建议。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化学师范生对新高考改革的了解情况及内容分析

2.1.1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学科教学要求的变化情况

新高考改革形势下,化学师范生的确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这也进一步表明研究化学师范生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对策的必要性。

2.1.2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所需能力的分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专业文化素养和组织教学能力是化学师范生面对挑战亟需的能力。同时,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新高考形势下十分必要的。

2.2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面临的挑战

由图五可见,由此可见,竞争人数多、市场饱和、考研考公难度大与增大的工作压力为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化学师范生应直面挑战,有针对的提升自身素质。

3推动化学师范生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对策

3.1学校层面

3.1.1加大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力度

教师教育课程在对于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辅助落实专业知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教育能力是衡量教师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新高考改革形势下,学校可以增加教师教育课程的课程数量或者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模拟上课微格教学等活动满足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要求。

3.1.2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提高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一般师范学院都选择大四才组织学生到高中实习,实践时间恐难满足新高考形势下对于师范生师范技能要求提高的现状。故学院每年暑假都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在学院内举行模拟上课教学等活动来加强教学实践。

3.2学生层面

3.2.1夯实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师范学生立足于教师行业最重要的基础。一切教学内容的传授都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做保障。化学师范生在面对新高考改革时仍需将夯实专业知识放在显要位置。夯实专业知识,首先要认真学习掌握上课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巩固上课所学,另外也可利用慕课网等新型资源来增长专业知识。

3.2.2加强师范技能训练

作为一名师范生,师范技能帮助我们将专业知识以最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展现教学魅力。在加强师范技能训练之前我们应明确高考改革会从哪些方面影响师范生技能训练方式,以及明白自己该从哪方面着手加强师范技能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心中明确师范技能对于一名人民教师的重要性,对于自己面对新高考改革的重要性。

4总结

从上述种种分析中,不难发现,化学师范生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及学校层次克服这些挑战使自己依旧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2版. 化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2.

第3篇: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医德;职业素养;发展

一、医学生职业素养内涵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简称CQ),职业素养是个体行为总和构成的,职业素养是个体内涵而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医学生职业素养是指医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在掌握自身较高的专业技能之外养成作为一名良好的医务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良好的沟通技能、高尚的医德、虚心接受学习的习惯等各个方面。总结而言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医学生为适应医疗行业所需要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医德修养和人文素质。是医学生以后从事医疗相关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因此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医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一名医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除了自身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具备较高的医德,医德作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医学生既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较高的医德才能有效的缓解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社会。因此医科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应该

首先掌握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然后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老师)与医学生一起努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养成。

二、医学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当前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医科院校所重视。许多医科院校已经意识到医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是片面的重视医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已经不能被忽视。但当前在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容不清晰

医科院校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和行为。与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方式不一样。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相对成熟的教学方式、方法。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内容相对模糊,没有现行的教学教材,即使有也不可能按照现有的教学教材进行职业素养,毕竟职业素养是相对比较内化且隐性的东西需要通过有别于实际动手能力的教育方式进行培养。当前在教学过程中,都比较偏重医学生的专业教学和实践,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而很少涉及到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职业素养的提高更多的落实到了医学生的辅导员工作中去。

(二)部分医学生缺乏对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医科院校从培养人才的宏观目标角度出发比较已经越来越重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但部分医学生自身作为教育的主体却没有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下注重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认识,甚至有医学生缺乏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认识。在部分调查中发现问及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时更多的医学生只是单纯的提及医学生医学技能在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所起的作用,而忽略了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人其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职业素养对其立足于社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医学生要立足与社会需要的是医学技能与职业素养二者都比较优秀才能更好的在医务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因此医学生应该注重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的认识。

此外医科院校教师的素质也需要得到提高,提高的不止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更多的是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能力的提高。此外如何探寻医科院校学生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互动合作得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方式也是医科院校需要加强的关键点所在。

三、立足学生医德形成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对策

职业素养对每位医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是社会发展对医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医生需要不断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提高职业素养,所以在对在校医学生的培养中,就要培养医学生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理念,就要培养医学生学会学习,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现有医学知识和技能。医科院校重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得到提升,用人单位对医学生职业素养要求逐渐提高,学生对职业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明确。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对医学生整个生涯发展过程来讲都非常重要。结合当前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实际现状,医科院校应该采取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自己作为教育的客体也应该自己多方努力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养成。

(一)医科院校教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医学生来到医科院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其作为教育的客体,在接受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医科院校的教师这一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在日常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医科院校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从专业教师的努力和辅导员教师的努力两个方面进行。医科院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教师都属于医科院校的教职工,也都是医学生在校期间成长发作过程中起到有效推动作用的教师,只是这两类群体在医学生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不一样。

第4篇: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焊工教学思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的工业时代出现了飞速度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技术型人才的急需,尤其是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作为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职业学校,更加应该在思想高度上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领悟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作为中职的职业技术教师,我们要让同学们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同时还要充分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但是焊工专业作为学生的一门实践技术学科,它的理论内容枯燥、难懂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焊工教育的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在焊工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际情况,结合多种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以此促进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其专业技能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方式方法也要有不断地创新。

1 增强学生对于焊工专业的认知感

近几年我国的教育一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真正被学校所实际应用的很少,尤其在中职专业教育中,因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就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源,这些因素往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于老师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老师的照本宣读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联系实际却受制于物质条件,因此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于焊工专业的认知感,以此提高他们的理论学习。具体措施:

1.1 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到相关的企业进行焊工专业实践学习。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到相关的企业进行焊工专业实践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焊工专业的相关结构知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焊工生产的认识,有利于他们把相关的理论应用到焊工操作的实际中去。在学生深入到相关的企业进行焊工专业实践学习时,老师也要提出相关的问题加强学生在了解实际的焊工专业时认知,同时在同学们进行了解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关键步骤的讲解,以此达到增强学生对于焊工专业的认知感。

1.2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认知的提高最终要靠实践能力的增强而得以体现,因此我们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参加各种形式的焊工比赛,加强学生与相关专业技术能力的比赛以此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也要增加低年级焊工专业学生向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机会,利用学生之间的特定关系达到合作、进步。并且定期组织学生观摩相关的影像,以此提高他们对于相关焊工知识结构的了解,增强自己对于焊工专业知识的理性认知。

2 加强焊工专业与其它专业基础知识的联系

焊工技能专业知识的特点就是与其它的基础练习非常密切,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了解到焊工专业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与其他的课程紧密联系的,比如焊工专业就需要与机械制图、技术材料热处理等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相结合,可以说焊工专业涉及的的知识面非常的广,而且内容也较为分散。因此我们要灵活的应用相关的知识辅导焊工教学目标的完成。首先作为老师我们要明白加强焊工专业与其它专业基础知识的联系的重要性,我们要在焊工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讲授正常的焊工知识以外还要进行与焊工专业相近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加强学生对于相关学科的认识,使他们明白要想学好焊工专业就必须要学好其它的基础知识,同时我们也到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的讲授重点也要有所不同,增强学生的技能。最后就是要及时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对的阶段性考试,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及时发现专业问题,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最终促进学生的技能水平。

3 多方面搜集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层次

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的局面,尤其是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械技能的进步,因此作为焊工专业,我们也要积极地与外界相联系,在学好焊工基础性知识的同时积极的学习现代高水平的焊工技能以此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1 教师要在思想上积极的更新观念。由于书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些书本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思想上及时的更新旧的传统的知识,因为焊工技能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的,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要提高对新焊工技术的认识水平。

2.2 教师在焊工教学中积极地引入先进的知识。教师要在课外的时间积极的利用多媒体以及杂志等途径多方面的了解先进的焊工技术,并且把这些先进的技术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讲解先进技术的应用,并且通过先进技术在实际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于焊工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5篇: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

第一,历史教师素养包括很多内容,素养的提升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这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老师们平时课时量大, 工作任务重,他们把关注点放在日常的备课、 教学与批改作业等事务中,对于教师素养的提升缺少一种急迫感。因此, 二十多年来不断有学者、老师呼吁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历史专业素养,尽管能引发老师们的共鸣,但很难激起他们的危机意识。

第二,对于如何上好一节课,老师们最关心的是怎样教教科书中的内容。至今不少老师还以为,只要手中有了教学参考书、公开出版的教案集、网上优秀的教学课件、几本推荐的历史专业书, 自己就能够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这些教师低估了教学的复杂性, 将教学等同于传递知识,误以为 “借鉴”、“模仿” 他人的教学设计成果,就可以驾驭课堂。

第三,受传统教学法理论的影响,很多老师把教学设计视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式的备课, 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导入新课、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师讲解等几个方面,忽视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作用。好像老师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这种认识是传统历史教学法课程所强调的。传统教学法以凯洛夫教学理论为依据, 强调的是老师怎样去教,与目前的课程改革、教学设计的理念差距甚远。教学技能的作用体现在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好之后的实施过程中,它并不能决定教学设计的优劣。仅靠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无法有效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养素质,自然无法做到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许多老师以为历史教师素养提升的关键是专业知识素养,没有意识到教师素养是教师的历史专业知识、 历史观、学生观、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能力等综合在起作用, 割裂地看待教师素养的各个组成部分,致使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将上述素养综合在一起。例如,有的老师也看了不少的历史专业丛书,但无法将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课堂之中, 导致教师素养提升不明显。

第6篇: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职高专语文教学 应用文 写作训练

一、强化高专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信息化时代扩大了语言交流的范围,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一种具有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应用文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实践性很强,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语言运用基础和写作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文的写作对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高等专科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虽然把应用文写作列入大专语文课程教学计划之中,但大多数高专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对应用文写作教学仍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使得应用文写作教学处于可有可无、可教可不教的边缘化状态,有的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甚至成了语文教学的盲点,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未来就业的成功。

二、高等专科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瓶颈

在高等专科学校,应用文写作虽然得到一定的重视,但实践性不强,主要原因是应用文写作教学并不属于专业课范围,在各高专学校不同程度强调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环境中,应用文写作作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仍然处于边缘化状态,很难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尤其是考评部门和学生。另外,担任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大学写作教师,存在客观上的差距,教学方法不当,必然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从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师往往都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的,自身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更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应用文写作部分的教学乏味,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一晃而过,应付了事。有的教师干脆将这部分内容舍弃,部分高专学校虽然专门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但是因为应用文写作具有特定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写作方式相对固定、规范,所以大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讲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给学生归纳几个条条框框,然后提供几篇范文。而学生认为应用文的文学性不强、枯燥无味,认为有些内容在中学阶段已学过,有些内容与己无关,学无所用,因此练习写作时就是强迫自己依照范文照葫芦画瓢。总之,应用文写作教学在高职高专学校基本处于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的状态。

三、强化高专学生应用文写作训练的措施

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加强高等专科学校应用文写作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改变高专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就要求每一位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教师首先提高素质。教师要结合现实需要和当前的发展形势,潜心研究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提炼一些比较实用的写作经验和技巧,但这只是方法的传授,真正的技能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练习才能掌握。教师要结合高职高专的专业特点,辅导学生写作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应用文体,利用互联网加强教学交流,促进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应用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而且常常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应用文传递,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又能强化应用文写作训练,为学生未来参加工作提供优势条件,奠定写作基础,是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要教会学生写应用文,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在各种应用文文体教学中,因为各类应用文写作的教材和辞典中都阐述得很详细,所以学生并不难掌握。对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的难点是应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比如在讲授事故调查报告这一应用文文体时,首先向学生讲清这一文体的特点、书写格式、适用范围以及写作中的注意事项,并通过例文使学生掌握以上知识,然后进行写作训练。如让学生调查近期内教室的教学设备有没有损坏的情况,学生一一列举诸如打球时,由于没做准备活动,不小心受伤;教室的投影仪由于没有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发生损坏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调查、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写出一份详尽的事故调查报告。由于这些事情就发生在他们身边,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去写,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也愿意写,无形中调动写作积极性,使写作训练很好地开展。对应用文写作来说,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学重在应用,而且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如此繁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显然是没有多大趣味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引导、鼓励。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尽量做到言简意赅、不必过多的修饰语言。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某些教师只是把书本上的写作原则搬到黑板上,把教科书中的理论重复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收不到显著的效果。必须加强应用文写作实践训练,教师必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化繁为简,让趣味教学方法与知识技能含量融合在一起,强化应用文写作训练。

第7篇: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外语 大学生 知识能力 综合能力 生活 礼仪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越来越紧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而这些交流与沟通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必须解决语言上的障碍,而外语专业毕业生无疑具备了一个其它很多专业毕业生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给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然而现阶段,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也深受其害。直接导致我国就业岗位大幅下降,同时海外留学生的增多,极大的增加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为了本专业毕业生今后更好的定位,我们就此展开以下在杭企业在外语类应聘者的能力要求调查工作。调查的企业涉及材料类、电子信息软件类、服务咨询类、化工技术、生物医药类等。企业形式包括股份公司,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本调查问题分为三类:一是关于知识能力的问题。二是关于综合能力的问题。三是关于生活及礼仪的问题。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在杭企业对外语类毕业的大学生的需求与期望,以使本专业学生为今后做更充分的准备。

一、企业对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

对于外语类大学生来说,外语知识技能无疑是他们最重要的武器,也是企业最为看重的。经过我们的调查得出:外语类大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颇受重视,受访的90家企业中超过60%的企业认可此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33%的企业认为一般重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没有一家企业否认此重要性。因此,对于外语类大学生而言,学习专业语言知识,掌握专业语言技能,培养专业语言运用能力尤为重要,应当放在大学生活的首要位置。而另一方面,企业也非常注重外语类大学生对汉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有近3/4的企业认可并会在招收大学生入职的时候会考察其汉语功底。由此可见,外语类大学生在掌握一门外语的基础上也应当深入学习本国语言。

同时,通过了解,企业对外语类大学生的第二外语能力也相对看重,以前最被关注的学生成绩方面,也有超过一半的企业不太看重;而对于现在如火如荼的考证潮,企业也不是非常看好。因此,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一些机会多一些竞争力,随着社会发展,企业已经逐步把注意力从学生成绩转移到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上。

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1.担任学生干部及参加社团活动

本问题一共90家企业参与问卷,共84企业认为在校期间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社团活动对于毕业后的工作有一定的重要性。超过93%的企业给予认可,就参与调查的企业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能胜任学生干部工作,说明他/她具有比较良好的管理与协调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平衡处理能力。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具备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对于今后的工作有着积极而且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也可说明,当今时代对于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从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的要求,上升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社会交往能力

参与本次问题的90家企业一致认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其日后参与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其中67%参与者认为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交往能力的高低,正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与合作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一个人只有能处理好个人与外界的关系,才能把握时机,获得更多的机遇,从而能更从容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

3.适应性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本次调查的企业中,94%的参与者认为大学生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对于今后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以最快速度将自己融入新的环境新的氛围中,适应自己社会角色的变更,才能迅速将自己从校园环境中转换出来,更好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更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

100%的参与者认为能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校园进入社会,遇到突发事件的几率陡然增加,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任务或变化,是当代企业对与大学生的一项新要求。

三、生活及礼仪方面的企业要求

在关于生活礼仪方面,我们就对大学生生源地,家庭背景,外貌,自身礼仪与社交礼仪这几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调查。就生源地,家庭背景,外貌等客观条件而言,受企业性质影响,有不同的要求,但超过半数的企业都选择了“一般重要”或是“基本不重要”,他们表示,这些较为客观的,受到人为能力影响较小的因素,在他们看来,对于大学生以后在他们企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不大。他们也不会因为家庭,外貌等原因对大学生产生偏见。

然而在大学生的礼仪的要求上的意见较为一致,无论是关于自身还是社交时的礼仪,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0%的企业选择了“十分重要”,有53%的企业则认为是“比较重要”,剩下的7%则是把票投给了“一般重要”。总的来说,被调查的这些企业都认为大学生礼仪方面的素质,比起他们的外貌、家庭背景来说,要重要的多。

四、结论

第8篇: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技能 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2-02

一、前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声乐技能课是学生走上幼教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主导课程,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唱,而且还要会教。然而,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课大多是以教授声乐唱法和技能为主,与音乐教法课程脱节。因此,如何将声乐技能课融会贯通以适应当前幼儿园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声乐教学模式单一及教材体系陈旧

幼教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声乐技能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课的综合教学能力。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脱节,教学多为单纯的技能传授,上课内容多为专业的民族、美声歌曲。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学生模仿、技能训练,缺乏学生对幼师声乐教学模拟训练,学生学会了怎么唱,却不知道怎么教。这种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不适应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单一,没有相应的声乐教法课程,内容设置为专业声乐技能知识,缺乏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理论知识,练声歌曲缺乏儿童歌曲,导致幼师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歌曲资源储备不足,无法快速适应幼儿园音乐课实际教学岗位。

2.声乐技能课教师缺乏音乐教法素养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师对音乐教法课程掌握层次相对薄弱,教学上仅限于发声方法和技能训练,缺乏声乐教学组织方面的引导,难以实现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切合。很多学校尚未开设音乐教学法课程,开设课程的学校也是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法课程分开教授,技能实践和幼儿园教学没有融合在一起,难以实现“学以致用”。

3.实践技能基础经验欠缺

如何将学到的声乐知识转化成幼儿声乐教学的材料,是从事幼师工作的基础和着重点。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声乐基础相对较差,对音乐教法课程没有实际经验。除此之外,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还是沿用音乐学院的考试评价方法,声乐考试仅注重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却忽略了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从事幼教工作的能力培养。

三、音乐教学法课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的重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是一个师范课程,师范课程主要特点就是师范性,而音乐教学法课程是实现其师范性的载体。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声乐课程,最终都将作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可见无论你的声乐技能达到了多少级别的水平,要想从事幼儿园的教学工作,都要科学系统的学习相应的音乐教学法课程。

通过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运用,将所学习的声乐技能知识通过音乐教学法的设计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实现组织音乐活动,编制具体声乐活动教案,并对幼儿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的幼儿教师,可见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学习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四、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策略

从当前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角度,社会需要我们培养能够掌握声乐专业知识的幼师教学性人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声乐演唱技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将声乐技能课程与教法课程有机融合起来,构建以实用性为基准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策略探讨:

1.转变单一的声乐技能专业教学模式,重建具有幼师特色的声乐教法综合课程。

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与中职院校声乐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中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学的幼儿教师,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时,在幼儿园教授声乐课,需要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并教授声乐活动课。幼师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声乐技能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将声乐技能用音乐教学法展示给幼儿,用科学专业的音乐教学法引导幼儿完成音乐上的感知。

转变目前的声乐技能课程和音乐教法课的单独授课的陈旧课程体系。在声乐技能课中贯穿音乐教法的知识,让学生边学边教,在音乐教法课中以技能教学课为示例,使学生在声乐教学实例中理解音教法专业知识。

2.促进声乐技能教师与音教法教师的学科交流与切磋,加强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培训。

声乐技能课教师与音教法理论课教师在各自专业方面都有独特优势,也有相对的不足,加强技能课与理论课教师间的知识融合,能各自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对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当前的技能课教师多数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师范院校,在声乐技能上具有较高水平,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加强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认识和创新。

3.鼓励一线教师创编声乐校本教材。

幼儿园教学实际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点,不但要突出声乐专业知识,更要侧重如何设计声乐教学,我们当前使用的声乐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声乐技能方面知识,缺乏声乐教学方法的应用知识,陈旧的课程体系不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组织相关专业的行家和从事幼师专业教学的一线专业教师针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际编写声乐校本教材,从幼儿园对幼师学生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立足本校幼师学生的声乐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注重声乐专业技能课与教法理论课程的交错融合,使学生在声乐技能课中通过课堂声乐教学理解巩固所学的声乐技能知识,促进幼儿园声乐教学能力的提高。

4.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评价体系。

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大多沿用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的考试评价体系,侧重学生声乐技能方面的考核,忽略学生对声乐教学方法的教学能力考核,不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声乐教学实际。改革当前的声乐考试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小组模拟幼儿园声乐授课,通过对声乐教学的展示,增强学生对自己教学能力查缺补漏。同时,声乐考试评价融合音教法课程应用,切实促进学生幼儿园实际教学能力提高。

5.在幼儿园声乐见习、实习中激发学生对声乐技能与音乐教学法的整合意识。

幼儿园的声乐教学能力是检验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合格与否的尺度,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课程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相互融合,而且要通过声乐教学见习和实习技法,激发学生对技能与理论整合必要性的观念。

通过幼儿园教育声乐见习,观摩幼儿优秀教师教学课堂,用写总结的形式启发学生意识到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声乐技能,而且要学会把声乐专业技能知识通过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认识到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观念上整合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的整合。

五、总结

声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 要摒弃落后的不适应幼儿园声乐教学的教学体制,改变教学观念,整合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法课。本文从幼儿园对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要求出发,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桂林.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徐金阳. 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策略[J]. 艺术教育, 2013,(4):6.

[3]于洋. 对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探索[J]. 大众文艺, 2011,(2):3.

[4]刘铁男. 学前音乐教育发展误区与完善策略[J]. 时代教育, 2012,(2):5.

[5]黄虹.引入音乐概念学习,建构普通音乐教育课程模式[J]. 中国音乐教育, 2000,(8):10.

[6]刘效东.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J]. 兰州学刊, 2000,(1):50.

[7]刘效东. 尊重游戏活动规律是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前提[J]. 兰州学刊, 2000,(6):52.

[8]沈雯. 幼儿艺术教学情境主题的类型[J]. 学前教育, 2009, (11):2.

[9]丛立新. 课程改革与课程微观结构研究[J].教育研究,2000,(7):60.

第9篇: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需求;大学生能力结构;就业策略

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就业能力是决定其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包括自身的知识技能,同时也包括求职方法以及实践经验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的顺利进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应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能力结构,并清楚自身在就业中的优势与劣势。由此可见,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在分析大学生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并完善自身的就业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现状

(1)缺乏系统的职业观念与专业技能。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由于自身的能力结构存在着缺陷,致使缺乏系统的职业观念与专业技能。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仍抱着对职业的期待和幻想,这就形成要求过高的求职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忽视了自身的实际能力。由此可见,缺乏系统的职业观念与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主要现状。

(2)大学生的基本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结构,除了专业知识的能力外,还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但是,很多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些基本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在大学期间只是碌碌无为地度过。而社会需求的是人才,是全面发展的毕业生,所以,这就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发生了矛盾。

(3)知识拓展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不相符。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由于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自身实践能力与知识拓展能力的培养。很多大学生也没有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这就导致自身所具备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同时,还有一批这样的大学生,他们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职业目标,也没有制定出长远的人生发展规划。

二、完善大学生能力结构的就业策略

(1)注重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由于大学生的结构能力与就业结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推动高校就业形势的发展,应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策略、学生学习的动机。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在大学生的能力结构中,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因此,要想确保大学生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就应从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出发,并加强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

(2)注重大学生就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在大学生的就业生涯规划指导中,为了保证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应鼓励学生不仅要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同时也要分析自身的能力结构。自我效能主要是指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与判断,以便提高自身在就业中的自信心。通过分析自身的能力结构,大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有清晰的认识,这就能更好地实现对就业规划的指导。同时,高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在大一时就给学生开展就业生涯辅导的课程,从而完善大学生的能力结构。

(3)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目前,很多高校在设置专业时,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实际需求,这就导致与企业的需求发生了冲突。因此,为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高校应适时对不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在构建新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能力结构为核心,并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4)加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践能力。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加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扭转以往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

综上所述,高校在制定就业策略时,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就业形势,应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基于企业的需要分析大学生的能力结构。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有些高校由于忽视了学生能力结构的分析,致使毕业生没有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而且也没有真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可见,分析学生的能力结构在就业指导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