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保护法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20*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市教育系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方案要求,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机构,为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大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力度。市教育局统一要求,周密部署,组织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认真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对“两法”地深入学习,广大师生既掌握了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又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制定规划。在认真总结几年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工作计划。二是组织培训。在教师培训中。一方面积极组织系统地学习两法内容;另一方面全面提高班主任法律意识,强化“两法”的贯彻落实。学校给每位班主任教师购买了霍懋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书、定购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主流媒体《德育报》,学校利用网络下载文章供教师学习,以更新教育观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坚持月培训制度,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科学指导,聘请专家对班主任进行了《如何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怎样写学生的个性化操行评语》、《如何有效加强班级管理》等讲座。三是搞好宣传。为使“两法”深入人心,学校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了宣传工作。通过组织学生上街发放宣传单、悬挂过街横幅、校园广播、召开主题班会等宣传形式,使“两法”逐渐深入人心。
三、突出重点,实行了综合治理。突出抓好了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实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有效地预防了未成年人犯罪。一是从学校教育入手,强化法制意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组织学生收听法制报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参观监狱等教育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二是从社会环境入手,治理校园周边秩序。为巩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效果,保证未成年人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校领导坚持值班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三是从父母影响入手,抓好家庭教育。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切实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学校每年集中举办家长培训班,并把“两法”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家长明确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自觉地以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适当的方法影响和教育未成年人。四是从教育转化入手,及时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了思想、道德、纪律教育,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使之成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进一步完善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为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市直各院校和县(市)区部分学校设立了驻校警务室,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学校和公安部门有了经常性的联系,确保学生身心安全,避免伤害事件发生。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聘任法制副校长865人,进行法制讲座、法制报告250多场次,受教育师生30多万人(次)。
一、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青少年参加法制教育的兴趣,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思想,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深入浅出,以案说法,以法治理,以德育人,把法与德讲到青少年的内心深处。我在教学中力求形式新颖,运用“法制天地”“法制园地”“法制长廊”“法制漫画”“法治现场”等形式,进行多类型、多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组织参与学校制定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障制度。同时开展“模拟法庭”教育,让青少年自己扮演“法官和当事人”,在法制实践中提高青少年素养。帮助青少年,时刻提醒青少年,树立正气,改掉恶习,分清“真、善、美”,提高思想认识,在直观现实的法制娱乐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统一
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是产生坚强法制意志的基础,而良好的性格应包括对法律的态度和法制化的行为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我在教学中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我发现不少青少年违法行为的产生与自控能力不强有关,他们常常因为不能抵制诱惑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坚强意志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开展各种活动时注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形成坚强的道德意志和法制意志,并用意志力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使守法坚定不移,违法的行为不再发生。
三、坚持课外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统一
学校的教育活动基本上都在课堂中进行,而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有许多法律的内容,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社会治安条例》等十分齐全,思想政治课就自然成为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课堂教育固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我用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的方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广大青少年在校学习任务重,思想政治课的课时又少等特点,仅仅利用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比较重视课外的法制教育,每逢组织重大活动,或外出参观活动,都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求学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课外的教育和课堂教学相互补充,使学生能经常性地处在一种宣传法制的氛围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思品课;法制教育;有效渗透
我们知道青少年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但由于初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加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非法网络的影响,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让学生在思品课堂上有所收获,能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而“出污泥而不染”,这就是我们思品教师需要做的工作。
一、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教材认知水平适当。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法律内容,并且多以案例、情境、图文资料等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维护受教育权时》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 “小梅受教育权受到侵犯”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通过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得出: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采用非诉讼或诉讼方式加以维护。教材资源是可以拿来就直接用的。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权》时,就运用了课本中这样的案例:未经同意,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属的信件。拆看信件者均认为自己有教育或者管理的权利。先由学生分组讨论:上述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再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引用“相关链接”中隐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相关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法兴趣
我们知道思想品德课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现在的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呢?
1、引导学生收看电视法制类节目。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时间,注意收听收看中央一台“今日说法”、新闻频道“法治在线”、中央十二台的“中国法治报道”、“天网”、“大家看法”、“法制讲堂”、“庭审现场”等法制类的节目。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在课前5分钟进行“法治新闻”交流,让学生在欣赏节目中感受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
2、开设法律辩论讲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的法律讲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讲人教版八年级《公民依法继承私有财产》时,我就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来传授相关的内容;在讲七年级下册《未成年人保护法》时,主要通过举办征文比赛,组织撰写读后感和编辑《法制手抄报》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讲七年级下册《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时,通过课前调查和课堂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着来自各方面的不法侵害。通过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通过对身边案例的搜集,进一步感受到来自身边的保护,增强守法的自觉性。再如在讲八年级下册《公民的义务》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懂得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当时学生们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激烈。而讲完九年级第六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后,学生已知道宪法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我又因势利导,设计了“宪法知识竞赛活动”。为了保证竞赛质量,笔者提前做了准备,与学生一起查资料,与班委一起协商,购买奖品和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一场场精彩的活动开展,扣住了学生的心,增强了法律意识,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懂得做“学法、守法、护法、用法”好公民的道理。
三、拓展法制教学提高学生用法水平
甲:“六五”普法进入实施关键时期。
乙:对,关键时期。
甲:经过二十三年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全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素质不断提高,连小朋友都知道维护自己的权益。
乙:对,知道维护自己的权益。
甲:现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又提出了“法律六进”,即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
乙:对,“法律六进”活动。
甲:(看乙)你怎么老对、对、对?
乙:(对着甲)因为你说的对,我肯定说对。
甲:对什么地方?
乙:你说普法进入实施关键时期、二十二年的法制宣传和教育连小朋友都知道维护自己的权益、又提出了“法律六进”,对不对?
甲:对。
乙:那不就得了,你还说什么。
甲:(对乙)说什么,说你没头脑,(指乙脑袋)没思想,没见解,没……
乙:(对甲发火)没、没、我没头脑,没思想,没见解。
甲:(反对乙火)你是没头脑,没见解。我说是、你就对,你没看当今形势,我们虽然普及了法律,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了法制教育,但这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更加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乙:对,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甲:我国有近四亿未成年人,他们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乙:对,他们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甲: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法律的保护和帮助,需要全社会呵护和关爱,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
乙:对,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是一个增长知识的机遇。
甲:但是,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
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新思想、新观念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甲:但是,有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和黄赌毒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乙:对,这些问题引起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关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甲:我区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各项活动。
乙:有关部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专项调查,召开了座谈会。
甲:司法局开展了法律进校园活动,还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编写成七字歌、三句半进行广泛宣传。
乙:宣传部、文明办狠抓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明创建工作。
甲:教育局对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法制课教师,做到了教材、师资、计划、课时“四落实”。
乙:团委还在相关部门设立了青少年“维权岗”。
甲: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和社会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乙:全国上下、全区上下已行动起来了,为了明天的太阳。
甲:对,为了明天的太阳,我们还必须看到许多薄弱环节。
乙:学校教育管理、引导问题,校园周边环境,交通饮食摊点卫生等问题。
甲:互联网、黄赌毒问题。
乙:思想导向问题。
甲:这是阵地问题。
乙:这是原则问题。
甲:(忧心样)打麻将赌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学生学习成绩。
乙:(同感)家长赌管不了孩子,
老师赌教育不好学生。
甲:未成年人上网,浏览不良网络信息,后果不堪设想。
乙:不良网络信息害处大,网吧应该加强管理。
甲:还有体罚学生、语言刺激孩子、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等等,都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乙:这些现象已引起全社会关注,采取有力措施,整顿和规范。
甲:总书记总书记早已指出:“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务必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乙: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用行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甲:现在林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共青团、妇联、法律援助中心都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乙:宣传、司法、教育、文体、科技、广播电视肩负重任,已牢牢把握住了文化宣传舆论导向阵地。
甲:“法律进校园”又为青少年学生法治思想打下了牢固的法治基础。
乙: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必须占领这个阵地。
甲: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
乙: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使思想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做好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工作。
甲:宣传部、文明办要积极营造绿色网吧引导青少年健康利用网络。
乙:文化行政部门要重点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经营的网吧。
甲: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贯彻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师作为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领域要发挥作用。
乙:未成年人的权益不能受到漠视,他们需要特殊保护,需要社会和法律的援助。
甲:为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国和地方律师协会早己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
乙:担负起未成年人保护重任,才能更好地推动公益事业。
甲:少年兴国家兴,少年强国家强,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
乙: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如发现青少年有违法倾向或有虐待、遗弃、不履行抚养义务、使用童工等权益受到侵犯,司法行政部门将为您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甲:对,如发现对青少年有害、暴力事件以及以上事项的,司法行政部门还为您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
乙:联系方式。
我们未成年人作为我们国家将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生理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心理感知具有表象化,而且自身控制力比较差,注意力不稳定,对于世界充满好奇,所以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模仿性也比较强,所以不可避免地容易受到社会环境( 比如: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各种意识) 的影响; 除此之外,由于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比如,虐待等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经常出现,的随时随地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未成年人的意识和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仅是国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二、调查研究的目的
帮助我们高中生更好地了解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了解民众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 更好地提高我们高中生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更好地提高我们高中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道德,提高我们高中生的政治实践能力; 更好地增加我们高中生融入社会、学习社会知识的机会,更好地帮助我们将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更好地提高我们高中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我们高中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主要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和问卷法,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收集资料、设置问题、组织具体的调查活动; 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四、调查研究的时间
2015 年11 月至12 月。
五、调查研究的过程
整个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是由老师引导进行的,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分组开展,有班干部带队进行实践调查研究,过程以一般社会调查研究过程为标准进行的,进行的很顺利。
六、调查研究的建议
( 一) 不断加强高中生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许多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非十分了解,我们的调查成果显示,只有一少半人表示自己懂得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而近多半的青少年表示自己对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只是懂得一点,而剩余的一部分人则表示对我国《未成年保护法》一窍不通。由此可见,不断不断加强高中生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至关重要,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课本、报纸、网络等渠道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因为它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二) 不断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有机结合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变得日益繁华而庞杂,由此使得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更好地做到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有机结合。并且其中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责任更大,因为那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的环境; 同时要呼吁社会不断树立和改良合适未成年人进行文化生活的公共活动场合和公共基础设施,以更好地履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划定。
( 三) 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
通过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我们发现如今未成年人罪犯日益出现低龄化,而且他们的作案手腕浮现凶残,不断出现了成人化趋势,犯罪的类型也主要以侵财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为主,但他们的文明水平总体偏低。为此,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该从未成年人内部原因( 如: 他们的人性德意志、价值观点、自制力差等) 、未成年人所处的外部环境( 如: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预防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对于家庭环境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能侵略子女正当权利,抛弃未成年子女或使子女辍学,及时准确矫治子女不良行为或严峻不良行为等; 对于学校要不断加强法制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进步; 而对于社会要避免拜金主义思潮对未成年人心理跟思维的扭曲,不断建立和完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组织机构,以更好地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
七、调查研究的感受
( 一) 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更好地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生活比较枯燥,也比较乏味和单一,但是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更好地丰富了我们枯燥的高中学习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为我们创造与众不同、气氛更加和谐团结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刺激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激发我们学习的内在动机,更好地学会了共同学习进步。
( 二) 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我们更好地增强了班级其他平时很少互动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因为我们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并且各门各科的老师也进行了相应的指导,更好地改变我们以前那种传统的只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比较单一交流的形式,建立起了我们与老师之间更加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友谊式的师生关系,改革交流方式可以进行谈论方式和交谈方式交流。而且通过过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互我们更好地学会了帮助同伴,学会了鼓励同伴,更好地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 三) 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更好地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所周知,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为我们高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机会,还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深深体会自己的社会价值,感受到成就感; 更使得我们在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加我们的成就感,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而且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重塑自我,对我们自己青春发展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以为我们以后更好地发展提供更多地接触社会的机会。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渗透;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告诉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对什么事情都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于是,他们的叛逆心理也就相当严重,他们说话办事往往都是不记后果的,当后果发生后,他们又后悔不已。对此,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跟不上的话,他们就会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如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都有可能发生。由此,国家在学科设置中就专门设了一门课,用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的,这就是"思想品德课"。特别是新课改以来,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够对学生起到一个正面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人民教师,应当把"育人"放在首位。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明白"育人"的道理,在教学别要注意,切记照本宣科,教条式的教学模式。要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优势,利用学科渗透,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法制意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结合自身实际,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制课堂的时效性。
一、主动学法懂法,提高自身修养
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自主学习、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虽然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穿插着很多的法律知识,如侵犯受教育权、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侵犯隐私权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人民教师,要抓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更实用的法律知识,就必学得自主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如《宪法》、《民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地方管理条例等这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法律知识。只有用这些法律知识先武装好自己的头脑,规范好自己的行为,才有可能教育好学生,使学生从小做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自觉守法,言传身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然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作为教师,不只是会"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在教育教学中,身教胜于言教,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作为教师,在校园内披衣散扣,牛话连篇,不按学校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等,那又如何去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文明做人呢?
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学法、懂法、守法,依法施教,严于律己,做守法的好榜样,用自己的正确行为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去感化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多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只有这样通过身教和言教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不断地结上丰硕的果实,获得丰收的喜悦。
三、注重课堂体验,落实法制教育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阅历尚浅,涉世不深,了解的知识太少,面太窄,特别是法律知识的欠缺。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法律条文,进行空泛的理论说教,那么,法制教育就无法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体验法律威严,从而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自觉地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举一个学生身边辍学的学生的例子,让大家来分析这个学生辍学的原因,然后再让学生想想,他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假如是你,你应该如何来维护自己的这项权利?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欢快愉悦的学习气氛,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更加活跃,更见实效。
四、以小事为契机,渗透法制教育
思想品德教师不只是单纯的科任教师,还是学校的重要德育工作者。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要上好思想品德课,还要帮助学校搞好德育工作,共同管理好学生。要想让中学生不犯错误或者是少犯错误,我们就得以预防为主,做到防微杜渐。正所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小事,以此为契机,适时地利用校刊,班刊等形式普及宣传《宪法》、《民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资料,使他们在收集的过程中分析、归类、总结、得出结论,从而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
针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一些小矛盾、小摩擦等芝麻小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打瞌睡、搞小动作等这些小事,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分析这些事情的危害性,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危害性,明白"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的人生哲理。
五、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法制教育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
根据全市教育系统法制教育宣传月的工作目标,我们认真制定了活动月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学校内部,我们重点围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法制教育宣传员等同志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学校的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教导处为主体,以法制教育教师、班主任为骨干,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加强了与当地公安、交通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校红领巾广播台、校报、黑板报及手抄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劝通读法律、法规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由法制教育辅导员有计划的利用活动二的时间,对各班轮流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5月8日,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动员大会;5月9日,学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班报评选活动;5月17日,学校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比赛;5月20日,学校开展“做守法小公民”演讲比赛;学校还计划5月26日进行“做守法小公民”法律知识竞赛。
二、团结协作,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增强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法制教育活动月中,广大教职员工重新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刑法》、《职业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例如,广大教师通过再次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明确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师当中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没有了;热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多了,懒于做学生工作的少了;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做表率的多了,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的杜绝了。
(二)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管理的轨道。
制度管理,是指管理者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则和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进行管理的方法。所谓依法
共2页,当前第1页1 治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实行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以其规范性、威慑性、稳定性、防范性等优点为学校管理者所青睐。我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在教职工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
(三)加大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我们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1.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当地政法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请他们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争取当地执法机关和村委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联系,提高家长的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学校内部,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少先队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课堂、红领巾广播台、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晨周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宣传阵地,狠抓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一直保持0记录。
2.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我们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活动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学校除确保活动课完成法制教材规定内容外,还充分利用队活动时间及每周的晨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3.针对实际,强调法制教育的层次性。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征,各校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意了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学校学生年龄差异,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专题法制教育片等直观形式加强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
4.普治并举,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形成认知基础,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学法必须与守法相结合,普法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否则法制教育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运用法律这一有力的武器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结合学习《国旗法》,学校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并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使每周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由于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我校学生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由于我们思想重视,措施扎实,青少年法制教育以及依法治校工作成效显著。
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五失”青少年的出现,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阶段性社会现象,是在现实条件下因部分家庭不能履行监护责任、社会组织未能及时提供支持、国家未能完全履行其保护职责,以牺牲青少年权利为代价而造成的社会问题。
“五失”青少年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问题青少年”,他们的生存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教育缺失、管教缺失”所致,故解决他们的问题也主要以“教育”、“管教”为主,因而忽略了他们的权利问题。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努力构建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既是营造社会公平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的保护。就“五失”青少年而言,营造一个能够获得国家保护、社会支持、社区关爱和父母照料的社会环境,是对他们最根本的关爱。特别是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获得父母照料的青少年,国家保护、社区关爱和社会支持就显得更加重要。罗江县的“结对帮扶”,剑南镇的“爱心父母”都是以社区为主体,一方面从资金、生活等方面把国家对青少年的保护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是把社会的关爱落实到对青少年个人的成长陪伴。应该看到,对“五失”青少年的成长陪伴是在现阶段最理想的关爱形式。因为这种“一对一”的关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青少年由于缺乏“父母照料”而引发的社会化环节缺失问题。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除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必须依法履行照料、抚养和监护责任外,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成年公民,都有义务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关爱“五失”青少年不是献爱心,做好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政府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和公民责任的具体体现。因此,关爱“五失”青少年的工作必须纳入社会治理体系特别是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基于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立场,从营造社会环境入手,减少乃至消除“五失”青少年产生的社会因素,同时对现有的“五失”青少年实行“有一个帮一个”的特殊政策,保障他们的合法权利,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为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融入社会,提供社会支持。
在“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要求,各级党委要重视“五失”青少年的关爱工作,党委负责同志应积极带头参与关爱“五失”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政府要把造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减少“五失”青少年纳入社会发展目标,关工委、妇联、团委等部门要把“五失”青少年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社会各界都要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努力减少“五失”青少年的产生;同时为“五失”青少年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要动员更多公民做关爱陪伴志愿者,在社区组建“志愿关爱团队”,对本辖区的“五失”青少年提供“一对一”的“成长陪伴”服务。需要强调的是,所有参与关爱“五失”青少年的人员,应该具有“儿童四大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和“保障儿童权利四大原则”(儿童最大原则、尊重儿童基本权利原则、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的基本概念,要接受相应的培训和学习,防止因关爱不当对服务对象造成的“二次伤害”或“慈善暴力”。
当前,新一轮的体制改革正在启动,法治建设正在进行。在关爱“五失”青少年的工作中强调“儿童权利”视角,强调对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的尊重和保护,是提升关爱“五失”青少年工作质量的关键。相信这一新的理念将为关爱“五失”青少年工作开拓更广阔的创新领域和空间。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
[关键词] 初中教学;政治课堂;法制意识;着力培养
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程度是培养全面性人才的标准之一。法制意识的培养,不能随心随欲,同时也是不可一蹴而就的,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长久而系统性的任务。因此,学校进行政治课程教学时需要采取合理高效的方式,从而实现法制教育的稳定性开展。
一、培养中学生法制意识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处在青少年阶段,对外界的判断力以及自身的认知力还很薄弱,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各种消极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往往会失去自身的行为控制力,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下,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益突出,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发展,对家庭、社会、自己周围的人际网络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青少年受到法制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然而初中政治课程的设立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作为学生日常接触的学习科目之一,政治课程由此成为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融合法制思想的不二载体,广大青少年是其直接受益者。加强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法制教育,培养正确的是非观与法制观念,初中政治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挖掘课程资源
1.明确法律含义
在初中政治课中,教材内容不仅包括道德理论知识,还涵盖了一系列日常得以运用的法律条文,例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民法》《刑法》等。初中政治课首先从法律基础知识的介绍开始,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即:由国家制定的,并且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我国法律不是枷锁,而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让学生正确积极地认识法律。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一点导入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对自己的公民身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具有普遍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切实维系法律与学生的相关性
教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当着重介绍与学生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法律,例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使学生明确如何能够称之为犯罪行为以及违法行为,让学生明白与自己健康成长具有密切关系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道什么是犯罪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前者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应当受到严格处罚;后者普遍概括为不履行法律规定或者超出法律禁止界限的行为。同时让学生知道违法必然受到制裁,即凡不履行法律规定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法律意识,为自己拉一根警戒线。
三、优化教学过程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政治课程一般较为严肃。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应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缩小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感,着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留下的弊病,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教学。例如在设计具体案例应对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启发,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动性并用以正确分析现实问题。其次可以选定一个法制主题进行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或者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组织。同样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调研等多项活动,从而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方式,将法律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加深印象。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交流,在学生假期过程中双向入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活动,从源头断绝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2.探索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当实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运用多重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传输与自我实践、合作学习与独立探究相结合,让学生自主进行合理科学的学习,提高学习效能。在学习之余,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有计划性插入情景教学,以游戏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提升学习的热情。学生自主寻找案例进行剖析再现,并大胆质疑,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3.注重课程教学的层次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情况,做到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练习布置,将法制意识彻底融入学生生活。首先应当注重不同性格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深入分析,设置不同的层次与不同形式的教学。中学阶段法律教育是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与自身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应用,培养学生懂法知法守法的良好品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逐步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观念的熏陶并将其转化为己用。
4.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
初中学生大多处在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比较叛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除了以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之外,更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在此年龄段内有不良行为或者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与帮扶,矫正不良思想,预防违法犯罪。学校及时对全体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存档备案,尤其是留守儿童,对管教宽松者,切实了解其在学校与家庭的双重表现,对行为不良的学生,教师应当与家长建立一个长期通信的渠道,及时交流、解决。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后进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与关爱。
5.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化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走进教育教学中,尤其对于政治、数学一类的严肃性科目,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将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展示出来。例如多数国家屡禁不止的,近些年来,由于青少年群体的是非能力较差,贩卖者逐渐将矛头转向这一群体,进行引诱。在讲解危害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多样化的案例供W生进行分析与警惕,搜索一些历史鸦片知识向学生进行展示。同时还可以将任务下发给学生,让其自主查找资料,给以鲜明的对比,让其充分认识到的危害性,自觉地抵制、拒绝。
在当今社会,由于法制观念培养教育的不及时,教育模式不完全,导致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从而使犯罪率大大增加,给家庭、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初中政治学科的开设有效地为法律知识的普及提供了联系的平台,与青少年直接进行对接,将法制意识留在心中,更加珍惜现下的稳定美好的生活,为其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律并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培养出能够适应法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初中政治课程的教育任重道远,必须依靠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努力,在提高学生自身法制观念的同时,也为国民素质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岑光庆.初中政治教学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