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范文

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

第1篇: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范文

一、从幼儿身边入手,挖掘科学教育内容

幼儿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身边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教师注重引导、善于发现,就能捕捉教育契机,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如,在散步过程中,孩子们手拉着手,排着队,一边参观、一边闲聊,突然有一组小朋友驻足不前了,他们蹲了下来,开始观察地面,而且他们的交流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前去观看,原来他们发现了一只爬到操场上的蚯蚓,正在垂死挣扎,看到孩子们的兴趣如此浓厚,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开展了蚯蚓的活动,让孩子通过科普视频来观察蚯蚓的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等等,孩子们在活动中非常认真、投入,兴趣点极高,此活动的收获也十分大。又如,夏天的午后,太阳还挂在天上,但是却电闪雷鸣,下起了太阳雨,孩子们又开始好奇议论了:“咦,为什么一边有太阳一边下雨呢?”于是,我又捕捉到了这个兴趣点,开展了科学教育活动,当然,生活中的很多画面、场景以及幼儿的突然发现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科学探索活动的话题和契机,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捕捉、善于引导,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从亲子互动入手,培养科学发现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是幼儿园外知识获得的组织者,我们应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发挥家长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挥家庭作用,让幼儿在爸爸妈妈那里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今年我所新带的小班幼儿,我们班开展了一个“亲子互动,快乐发现”的主题活动,每周通过QQ群,向家长介绍一个科学小实验或者小发明,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在家来完成这个小实验,并利用图加文的形式记录他们实验发现的点点滴滴,此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及发现能力,更能够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交流。

三、从科普影视入手,优化科学活动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先进的电教设备和镭射投影、电脑学习机等设备正在不断地被幼儿园所利用,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上至天体、日月星辰,下至地理、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历史、文化艺术等社会科学知识方面的科普片来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因为,科普影视录像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感染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便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对于启发幼儿从小爱科学、学科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普影视可以打破空间、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以及幼儿不能直接进行观察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如洪水、地震、海啸等事件的变化过程等。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科普影视直观形象、视听结合的画面来启发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寓科普教育手段于娱乐之中,通过图像和声音把知识融化在有趣的故事情节里,用丰富、生动的解说使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练习技能。如,在开展科学活动《磁铁的秘密》,我们可以借助于科普视频《有趣的科学发现》中小动物为了磁铁争吵的视频进行导入活动,来引起幼儿猜想和发现的兴趣,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高。

第2篇: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范文

关键词:科技馆 科普教育 发挥优势

科技馆作为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民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桥梁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科技馆作为上海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对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思路和工作方式,以发挥上海科技馆的更大作用来服务民众。

一、完善科普教育服务理念

先进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民众对科技知识迅速增长的客观需要对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众希望更多参与和互动,科技馆的教育方式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从从单纯以科学知识传播为主转向对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为主。

(一)激发民众进行知识探索

科技馆不仅仅是展览一些以往的科学发明让民众进行观看拍照,而是要通过对科技的介绍来激发民众对科学过程的了解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科学知识的运用,以及科技创新新人才的成才过程,从而把民众从一个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一个对科技知识进行主动探索者。

更新科普教育服务理念,需要在坚持人与自然、科技相和谐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在科技展览和讲解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及时关注科技发展热点,以适应时展的需求。

(二)科技展项应该通俗易懂

科技馆的展项应以服务更广大人民群众为目的,使展览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公众,使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适应公众的需求。科技馆是科学普及的主要基地,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高新技术,其内容的展览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将深奥难懂的科学技术知识以简单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

(三)探索新的科普教育形式

科技馆的建设和展览是一项重大的任务,随着国家和民众对科技馆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科技馆已经成为民众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一个途径是鼓励企业捐助或科技馆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实用性较强的科普展览活动,必将能收到越来越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将达到成功宣传技术和产品的目的。[1]

二、加强科普服务的层次性

加强科普服务的层次性就是要根据民众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设计不同的科技展项,同时,采取形式不同但有科普服务的活动来推广。通过形成一个开放、流动、协作的运行机制,根据不同层次年龄人群的需要来开展科普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效提高民众的科技水平。

(一)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

青少年是出于被引导的时期,也是学习精力非常旺盛的时期,他们正处于独立意识逐渐强烈的青春叛逆期,对一些知识要么刨根究底,要么不理不睬。这就需要科技馆在设计科技展品时,可以从外形、内容介绍、原理以及知识探索,应体现出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一看到展品就激发出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在科普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现有展品资源,在充分了解孩子们对科技知识追求的基础上,以动漫宣传画的方式科普常识手册来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也让他们在游玩科技馆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欲,加深记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青少年在玩中体会事物的相关理论,进而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同时,可以将科普工作送进学校,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与学校协作,把科技展览或科普试验以科普剧或现场实践的形式送进学校,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同时,更能吸引学生对科普知识产生兴趣。

(二)走进社区,普及科学知识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科普工作需要长期扎根的地方,对于普及全民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举办社区科普巡展、科普知识竞赛等多种有效的活动,来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

针对社区中老人群体占多数的情况,科技馆可从展示内容方面,知识讲解方面多下功夫,在内容上注重选取与老年人生活相关的科技知识,如如何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在知识讲解方面,要注重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专业的。注重针对老龄人群的态势进行宣传,带动全民发扬中国传统美德,这也是科技场所提高全民素质必不可少的内容。[2]

三、充分发挥科普影院的服务功能

科普电影是一种重要的科普教育形式,需要在传统的科普影院的基础上,发挥科技馆的优势,制作流动的影院室,既能在科技馆播放,也能到学校、社区进行科普知识普及。目前在国内许多科技馆都建有球幕影院,银幕影像大而清晰,播放内容包含丰富的信息,能够系统地反映出自然科学历史性的或科幻性的各种题材科技知识,让观众在视听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地理解宇宙万物发展演变和发展的历史。

其次是最新的科技影院建设,如4D影院等利用新科技的制作科技展品,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内容到形式都从民众易于学习的出发点来考虑,注重对民众进行科学知识熏陶,提升科技馆服务质量。

四、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普服务水平

信息化的快捷、方便促进了科技馆建设服务的重要变革,在科技馆科技展项的建设中,运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真实而美妙的科技现象,能提高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打造科技馆高的起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科技展品的建设中恰当地运用仿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影视技术等新的科技手段,过运用新的科技技术,在科技信息的优势以及计算机的普及使民众更加方便的进行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科技馆的资源优势,突破传统科技馆的空间、时间的限制,促使科普学习网络化、社区化、社会化,民众能在网络、社区、学校以及社会宣传栏上学习到科普知识,随时随地的提高科学素养。

小结:

总的来看,上海科技馆应在发挥以往优势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科技想和谐的思想,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已任,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展览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为科普教育服务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3篇: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范文

静静猫

背景

孩子4岁了,感觉他一下子长大很多,从懵懵懂懂的小baby,变成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的好奇宝宝。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对于书籍的兴趣,也逐渐从可爱的卡通人物、简单的故事情节扩展到和真实世界紧密联系的自然现象、科学常识。

在孩子3岁的时候,曾入手过一套 《小牛顿科普馆(60册)》。 刚拿到时,发现里面的内容过于深奥,图片也非常写实,担心孩子觉得枯燥、没有兴趣。

令人意外的是,孩子对这套书里的几本与动物、细菌、自然现象相关的内容非常感兴趣,经常不厌其烦的让我给他重读。当然,一些过于深奥的部分只能草草略过, 等他长大一些再来回味。 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孩子对真实世界的好奇,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也为我继续选择科普类读物坚定了信心。

实录

《饭先生和菜小姐(共6册)》是我们家最近入手的一套科普绘本。绘本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身体这个神奇的世界,正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不出所料,孩子对这套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大战龋齿王国》这册,更是爱不释手,讲了不下十遍。

大战龋齿王国。jpg

书中将牙细菌比喻成破坏牙齿王国的入侵者,非常形象的描述细菌们是怎样把牙齿变成龋齿的。又将刷牙这项简单的生活技能表现为正义的"刷刷军团"赶走侵略者、保卫牙齿王国的一场恶战。这本书用非常巧妙的方法,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刷牙,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在一次小组阅读活动中,小朋友们需要选一本书去参加,孩子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本,想要分享给组里的小伙伴。

活动当天,天气非常好,我们选择在小公园的凉亭下进行阅读。 当孩子把《大战龋齿王国》这本书拿出来时,一下子吸引了小伙伴们的目光。由于读过很多遍,孩子开始大声的为伙伴们介绍书里的内容。其实这在之前是没有过的,即使读再多次,他也还是要我来主讲。

也许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吧!很快孩子们便沉浸在丰富的故事内容里,一起讨论模仿、有说有笑。内容不多,孩子们很快看完整本,又很有兴致的的翻来覆去重看喜欢的部分。

在上学期的几次活动中,每次都是由一位妈妈朗读、孩子们围坐在周围听故事。而这次,形式有了改变。孩子们自发阅读,妈妈们则变成了旁听生。很欣慰,这个变化并非刻意,而是孩子们自发形成的。相信这与孩子们的年龄增长、对科普知识的渴求、读物的趣味性、以及长期在幼儿园和家中的阅读积累都有分不开的联系。

分析与思考

科学,对于低龄的幼儿并不高深和遥远。科普知识,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生活常识、自觉自愿的遵守日常规范。在4岁这个关键的年龄节点, 孩子们产生了更加直观和理性的思维,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对于科学知识非常渴求。

第4篇: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范文

孩子们第一次看见那些令人惊讶的宇宙图片、第一次听说那些神奇的发现,非常兴奋,班会结束后一直围着我讨论。因为提到了外星生命的问题,我顺便跟他们讲了讲科学家在地球上发现的一些非常奇怪的生命,比如只靠电为生的细菌等。

这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小学,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我惊讶于这些学生广阔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以及他们鲜活的想象力。他们问了我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地球人会不会是外星人圈养的动物;会不会存在一种外星生命,它们生存不需要水,而需要石头……回答这样的问题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但是,即便在这样一所学校里,天文、地质、生物的最新发现对他们来说,还是很遥远。

在我小时候,获得科普教育最方便的途径是《十万个为什么》,几十年后,这一切似乎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常逛书店的童书区,真是很难遇到一本让自己眼前一亮的青少年科普读物,包括我们的《飞碟探索》做得也不够好――我们的内容足够新,却有点难了。

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习惯于回答孩子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打雷下雨,为什么有冬天夏天;或者给他们讲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

但是,小朋友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总会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变淡,我们总要引领他们走进更遥远、更神秘的未知世界,让他们知道,在自己熟悉的世界之外,还有无数神奇而美丽的存在,等着他们去发现。

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缺位了。我们在科普教育上依然奉行填鸭式教育。或许是因为这是最简单、最容易见“效果”的方式吧。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一直想要成为这样一个窗口,这也是我们从去年开始举办野外科考观星活动的初衷。

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孩子接触真实的宇宙深空,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真实的宇宙天体,亲眼看看那些千姿百态的星云、星系、恒星和行星;让真正的科学家(而不是科普工作者)带领他们了解最新鲜的科学发现。

很幸运,去年我们成功办了两期,今年的第一期还在报名中。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我们没法接纳太多人报名,但会尽可能地满足大家的要求。

第5篇: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范文

请关注中央电视台10套《走近科学》暑期系列节目《丛林秘影之探秘丛林矮人》。

是恶搞,还是致敬?

“走近科学体”蹿红

“开端一定要诡异,剧情一定要曲折,当事人一定要权威,结局一定要坑爹。”近日,有观众根据央视10套节目《走近科学》总结出的“走近科学体”的教程爆红网络,不少网友纷纷撰写“走近科学体”奇文,或恶搞或戏仿《走近科学》栏目。相关人士认为,这并非坏事,而是对国内科普栏目的一种致敬,是一种成功的民间营销。

部分网友恶搞“走近科学体”

据了解,《走近科学》栏目于1998年6月1日开播,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大型科普栏目。2001年7月9日央视科教频道开播,《走近科学》作为其主打栏目在央视10套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该节目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在各类节目评奖中屡次获奖。

然而部分网友对该节目的评价却并不高。搜狐网友“昏然”指出节目中将“打呼噜”称为“深夜里的恐怖怪音”;“神经病”称为“灵魂出窍”或“僵尸附体”。新浪网友“游荡的小影子”更是一针见血地说,《走近科学》里大量使用“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事情远非这样简单……”这样的语句,就是哗众取宠。

在网友们竞相调侃、恶搞的过程中,“走近科学体”的教程也被好事者炮制出来。随后,蜡笔小新篇《走近科学:成年的幼儿》、白雪公主篇《走近科学:探秘丛林矮人》、多啦A梦篇《走近科学:人猫传说》等奇文竞相出笼。

《走近科学》制造出了丰富有趣的情节

“无论怎样,《走近科学》以其贴近读者的态度,制造出了丰富有趣的情节,因为好看,才使更多观众和网友感到亲切。”本土作家高铭指出,自己十分喜欢看科普节目,他认为《走近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借鉴了《国家地理》的手法,“当然受某些题材局限,可能有些形式大于内容,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是一个国产科普的好节目。”

为了表达对《走近科学》的敬意,晋江文学网网友“饭卡”,写了一部目前“最长科学体”小说《千妖百魅》,以女大学生江珧应聘入《非常科学》栏目组上班为开端,借用了《走近科学》的几个著名调查事件进行发挥。该帖子在晋江文学网上,日点击率最高达471823次,引发“走近科学体”创作。很快,这部网络奇文被武汉一家动漫出版商所斩获,今年6月已出版。

“其实,《走近科学》在一定意义上融娱乐、趣味、知识性为一体。”“饭卡”说,“网友们总结的一套‘走近科学体’教程,其实能更大程度地传播该节目,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第6篇: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范文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利用科学图画书进行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也日益普遍。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1],图画书(也称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完全没有文字的新型儿童读物,已被全世界公认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图画书蕴涵的智慧和力量是其他儿童文学品种不能代替的。

图画书涵盖主题非常广泛,其中一类就是帮助孩子从中学习体验科学知识的图画书,这类图画书称为科学知识图画书。科学知识图画书以图画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科学知识和信息。在开展科学图画书教学时,我们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注意年龄适度原则

开展科学图画书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受众的接受能力,从教育对象上讲要注意年龄适度原则。幼儿园大中小班的孩子们有自己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视野这一点老师们要充分考虑。《啊!蜻蜓》是本适合亲子共读的科学图画书。作者以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展示了一次蜻蜓的生命旅程,从小小的卵粒,到孵化蜕皮、羽化、飞翔、、产卵,一个完整的生命循环过程展现在世人眼前。此书大开本70页,不看内容仅从数量而言,这本书就不适合低幼儿童,书的封面也明确提到本书适合5-12岁亲子阅读。相对而言进行科学图画书的教学工作最适合在大班开展,因为大班年龄段的幼儿观察力和理解力有明显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能具体生动地描述事物,同时大班年龄段的幼儿遇到问题喜欢思考,有些幼儿甚至能表现出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本书就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安排加以呈现。小班中班也可以开展科学图画书教育,但选取的科学图画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经典的科学图画书《骨头》、《牙齿的故事》等。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取舍和不同种类绘本的选择

开展科学图画书教学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确立不同的教学主题,并据此对科学图画书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啊!蜻蜓》一书共有70页,面对5岁幼儿和12岁儿童进行这本书的教学,教学目的肯定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期待,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和侧重,比如面对5岁幼儿的教学就可以确立侧重了解蜻蜓的分类,面对12岁儿童的教学就可以侧重认识蜻蜓的身体构成等,这也遵循了科学探究由浅入深的规律。

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做出正确的取舍,教师还应该能够正确取舍不同种类的科学图画书。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目前科学图画书的种类除了纪实类的比如《啊!蜻蜓》,还有虚构故事类的,如《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这类科学图画书注重用故事语言和图画给儿童讲授科学的道理,强调故事的独创性,有趣的情节往往会打动吸引小读者,这也是我们使用比较多的一类;还有一类是散文哲思类的,如《风到哪里去了》注重从孩子角度对自然社会的一些永恒问题进行思考,从对自然的探索回归到人内心的思考。很显然这一类不适合低幼儿童。教师在进行科学图画书教学之前应该根据教学主题和学生特点作出最适合的选择。

三、注意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第7篇: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范文

1 科技馆展览教育对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意义

1.1 科技馆展览教育是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有效补充

目前现有的教育系统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加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规教育必须与非正规教育有效结合,才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互补,而科技馆展览教育正是对其最有益、有效的补充。

1.2 科技馆展览教育在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方面具有自己特有的优势

科学本身来自于探索与实践,科技馆的展品大多从趣味性、科学性、互动性出发,青少年走进科技馆,亲自动手体验科学,亲身参与科技活动,直观感受科技理论,加深对科技理论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培养发散思维。

1.3 科技馆展览教育特有的方式有利于青少年科技文化素养养成

科技馆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为出发点,强调主动式、启发式、开放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青少年带着探索的欲望来求学,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其科技文化素养养成。

2 科技馆展览教育的特点、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馆展览教育的特点

2.1.1 启发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主张:“不愤不起、不悱不发”。科技馆的展览教育也具有启发性的特点。它善于启发诱导参与者,充分调动参与者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及主动性。激发参与者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启发参与者独立思考、积极思维,提高参与者主动获得科学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1.2 主动性

科技馆的展览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被动式、填鸭式正规教育,它具有主动性的特点。观众进入科技馆,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喜好自主选择参观路线、参与内容、参与时间等等,而且展品的设置体现了趣味性的特点,由此延伸的展教活动也都具备这一特点,可吸引观众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探索。当青少年主动求知时,会表现出情绪愉快、积极好学的态度,精力集中,能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力,对科学探索有浓厚兴趣,思维敏捷,积极感知,有较充足的自信心来完成一定的任务,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好。

2.1.3 参与性

科技馆设置的展品展项大都具有互动参与性,它不同于学校的课程,比如认识星空,太阳系成员等,教师只能配合挂图等讲解,它也不同于以往的展览,只能看不能摸,而是倡导观众亲手操作参与展品,进行探索研究,其中很多展品结合先进的声光电及虚拟现实技术,逼真还原现实场景,带来从未有过的视听感受,从中更能直观形象的理解科学内容,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欲望。

2.2 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中的优势。

2.2.1 激发好奇心,唤起学习兴趣

青少年的科技文化教育主要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中获得的科技文化教育。正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灌输式的教育让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科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和学习。而先进的科技馆教育理念是通过青少年对展品的全方位的体验,让青少年主动尝试操作,独立观察和思考,鼓励青少年主动体验,产生学习兴趣。而且科技馆的某些展品展示的是生活中不曾关注的科学现象的有趣的一面,或者是科学现象突破常规、发散思考的另一面,它讲求的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和主动性都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2.2.2 直观体验科学,探索科学过程

科技馆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自己探索,在经历了操作、观察、体验、发现、探究、思考的过程之后,收获的不仅仅是展品所演示的现象和原理,还有观察方法、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启迪,以及探究和发现的乐趣。特别是那些以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过程为原型的展品,还蕴含着科学家们进行科学探索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能够促成学生心灵上的某种升华。动手操作、体验科学过程是科技馆教育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参与、互动与体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变成主动的科学知识的探索者,并有所发现和创新。

2.2.3 启发科学思考,满足个性需求

在科技馆里,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灵活选择。科技馆的各种互动展品和主题展览以最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形象化手段,启迪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经历、不同生活经验、不同认知水平和不同兴趣的青少年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灵感。青少年的年龄、知识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喜欢和感兴趣的事物是不同的,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进入科技馆关注的重点也是不同的,在科技馆青少年根据自己的知识层次和结构选择性的参观学习展项和展览,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2.3 科技馆展览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3.1 科技馆辅导员创新开展展览教育活动的能力不足

目前大多数科技馆辅导员的现状是由临时性人员来充当,很多人只把这个工作当作是一个跳板,对自身的定位也仅仅局限于看护展品,维持观众参观秩序等,并没有认清自己的职责更是传递科普知识,开展科技教育。或者依据以往的工作经验,重复性的开展些经典活动,缺乏与时俱进的结合最新形势和知识创新性的开展展览教育活动的能力。

2.3.2 与学校联合开展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馆校结合”活动很多,但形式过于单一,大多集中在“科技馆进校园”、“科普大篷车”等常规活动。活动的内容也是相对简单,比如进入校园的展品大都是些科技馆的经典展品,有些在科技馆中都已经淘汰,远不及去科技馆内参观丰富多彩。很多活动也是流于形式,联合开展的活动更多的局限于科技馆去学校做报告,或者学校组织学生去科技馆参观,缺乏深入探究学校课程和科技馆展示内容的深度结合,大大抹杀了科技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利于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

2.3.3 受展品有限性约束,展示的科学内容有限

科技馆的展厅面积有限,设置的展品有限,涉及的学科有限,受这一系列的局限性的影响,展示的科学内容就有限。很多科学知识无法一一展现,青少年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在科技馆里不一定就能找到类似的展品进行体验,科技馆的展览教育也只能围绕现有的展览进行设计,这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3 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科技馆辅导员开展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辅导员是开展展览教育活动的主要力量,如何提高其开展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是更好的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的场所,是教育人、启迪人的场所,是科学的殿堂。作为一名合格的科技馆辅导员,要热爱科技馆事业,深刻理解辅导员的工作意义和作用,在日常工作中锻炼自己,除日常学习外,更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能力,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同时积极组织科技馆辅导员,立足实际,依托科技场馆科普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行展览教育活动的自主研发。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为科普教育事业服务。

3.2 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创新性的开展教育活动

1)与学校签订参观协议,让在科技馆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门必修课。充分利用科技馆的展项资源,积极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主动与学校签订参观协议,将参观科技馆纳入学校科普教育必修课程,使青少年不错失每一次接受科学熏陶的机会,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创新性、发散性思维方式。2)在科技馆开展科学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实践能力。目前学校的科学课,是一门副科,课时少,师资力量薄弱。倘若发挥科技馆的展项资源和场地优势,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组织科技馆现场教学,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直观的课堂体验。同时也是作为以科普展教为主的科技馆,探索一种更适合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全新的科普展教模式。3)开展科普大讲堂,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科普资源,结合最新的科技发展,将涉及政治、财经、生活、科技、能源、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科普讲解,纠正生活中存在的不科学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介绍科学、健康、优质的生活方式。组建科普专家报告团,邀请青少年来科技馆参加科普大讲堂,或者进入学校,将科普大讲堂送进校园。

第8篇: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普教育 教学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当前职业学校生源素质不是太高,对学习兴趣不浓,而科普活动能够吸引原本对学科学习无兴趣、无积极性的职校学生。很多在课堂上讨厌学习的学生,在到科学馆参与动手型科学探究活动之后,改变了对学习的看法。中职学生课业负担轻,教师及其家长希望他们多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强化见识、经历和能力。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学校的科普教育。

一、突出“科普”教育的特性

1.真实性和针对性的统一。

科学是对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的真实反映。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科学知识,都具有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特点。因此,“科普”教育的首要特点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其内容、其形式都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由于“科普”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层次,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以及可接受度,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

2.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统一。

所谓趣味性,就是通过对教育内容的加工,用形象、生动、活泼的艺术性手法或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都聚集于所讲的内容上的一种手法。同样的内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传播途径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趣味性是班级“科普”教育的重要前提。

班级“科普”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向他们传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并不是要培养专业人员,还必须通俗易懂。形式必须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有趣的,否则就会影响普及的效果。

3.经常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温故而知新。只有经常不断地进行普及性教育才能得到巩固而不被遗忘,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正确地运用。同时,“科普”教育必须有创新性,包括内容创新、表达方式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在教育的立意上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总是老一套,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也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健全组织,完善载体

1.建立“科普”教育领导小组,将“科普”教育纳入班级管理的常规内容。

班级“科普”教育领导小组,应包括班主任、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学校科技教育教师和校外科技教育指导员等。领导小组负责建立“科普”教育各项制度、工作职责、组织原则等。通过这些,力求做到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并依制度办事,形成规范,常抓不懈。

2.因地制宜,逐步完善“科普”教育载体。

在学校的支持下,教室建立多媒体设备,将网络引入教室;由学生设计在教室开设“科普”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公布活动计划、宣传科普知识、展示学生科普作品、表扬科普活动中先进事迹等;收集和购买科普读物,订阅科普刊物,在教室设流动书架,等等,努力营造“科普”教育的氛围。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

1.布置科普新闻作业,老师加以引导。

例如我在网上下载了很多有关“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报道,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一些交会对接的意义、方法,我发现某班有一个学生不太认真听,就提问他:哪些国家掌握完整的交会对接技术?他没有回答出来。但第二天我去上课时又提问这个问题,他脱口而出:俄罗斯、美国和中国。我听了心里很高兴,立即喜形于色,表扬了该学生。然后我布置他们回去查查关于神舟系列和火箭系列的新闻报道。该同学又说:“老师,你怎么不查?”我回答道:“我也在关注的,不然我上课怎么给你们介绍啊?”他在课堂上由本来的“不在意”变为“在意”,进步很大。我觉得在物理课堂上将书本知识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提高职校学生的素质,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是有益的。

2.组织学生开展科普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

我校本学期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都积极报名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中有很多与科普活动有关,例如电子、电工装配,空调制冷维修,化工分析等,学校的科普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独特的课外及周末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以期使他们未来能成为有技术素养的劳动力。此类项目不能是学校开设的正规课程的引申,而是要探索新的教育内容和策略,使学生对进行中的科学发现和将来从事科技职业产生兴趣。

3.在学生中做一些科普活动的调查研究,广泛推广科普教育。

一份有关中国科普现状的调查资料带来了不少震撼人心的数字――在中国,2人中有1人迷信求签;4人中有1人迷信星座;5人中有1人迷信周公解梦。然而,5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落后了二三十年。这项由中科院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完成的调研报告指出,2003年,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在个人素养中的比重仅占1.98%,尽管与上世纪90年代的0.3%相比,有了一定增长,但仍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2000年,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比重已达到了17%。

第9篇: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范文

“铁博开讲啦!”科普系列v座,以铁路科普知识为题材、以近现代我国铁路科技发展进程为背景,主要分为“探索火车的奥秘”、“您需要知道的高铁常识”、“詹天佑与京张铁路”3大板块,重点从科学原理、科学常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角度出发,让观众在感受现代铁路科技魅力的同时,静下心来了解老一辈铁路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情怀。

目标分为2部分。知识目标:围绕打造中国铁道博物馆科普套餐品牌,通过不同题材的系列讲座,促进铁路知识向科普知识的转化和传播,拓展铁路科学知识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激发观众探索铁路科学奥秘的兴趣与能力。情感共鸣:通过介绍铁路科技人物、事迹,全面提升观众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认同。

具体内容

探索火车的奥秘

科普讲座之一“探索火车的奥秘”重点围绕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及高速动车组的动力原理展开,旨在普及科学原理。

以讲座中蒸汽机车动力原理的视频为例,从剖面的角度,为目标人群形象地介绍蒸汽机车动力原理。先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把机车锅炉中的水加热、汽化,形成400℃以上的过热蒸汽,蒸汽再进入蒸汽机膨胀做功,推动蒸汽机活塞往复运动,活塞通过连杆将往复的直线运动变为车轮转动的圆周运动,带动机动车轮转动,从而牵引列车前进。这种形象易懂的视频模式更有利于目标人群对科普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同时与学校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讲座中还穿插了有趣的游戏互动环节,主要是向目标人群介绍普通列车与动车组的动力区别。教师会请2组小朋友上台做游戏,第l组小朋友代表动力集中型的普通列车,第2组小朋友代表动力分散型的动车组。游戏开始后第l组只有第1个小朋友可以跑,后边的只能被他拖着跑;第2组小朋友可以一起跑。结果显而易见,第2组小朋友获胜了。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的讲座方式寓教于乐,是促进目标人群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

您需要知道的高铁常识

科普讲座之二“您需要知道的高铁常识”重点围绕科学常识展开,通过提问对话的方式,面对面地跟观众聊聊与出行相关的科普话题,以及观众感兴趣的热点问题。

在讲座中教师会通过提问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交流。例如,高速列车为什么没有普通列车“咯噔咯噔”的声音,高速列车在通过隧道时为什么会产生“砰”的声响,您的家乡通高铁了吗等科普问题。通过展开这种与观众出行息息相关的科普话题的互动和讨论,激发观众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全民参与科普、融入科普的目的。

在“您需要知道的高铁常识”里还加入了浅显易懂的动画视频,《高铁的前世和今生》除了普及大量科学知识以外,还很轻松地走进充满烟火气息的民众生活,同时对于讲座而言,加入这种萌版的视频,不仅小朋友喜欢,也很好地契合了盛行于青年人群的“萌文化”心理,这种接地气、近民心的科普方式是彰显科学魅力的最佳契机。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科普讲座之三“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京张铁路作为中国人自己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的第1条国有干线铁路,其展现的科学方法不胜枚举、蕴含的科学精神催人奋进,能够很好地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

詹天佑的科学方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讲座中以“人字形”线路为例,针对京张铁路南口到八达岭33‰坡度的路段,相当于每开行1千米就耍上升10层楼高坡度的实际情况,詹天佑创新性地将曾用于国外矿山铁路中的折返线爬坡原理,巧妙地运用在了京张铁路上,以长度换取高度,既省力又安全,这是詹天佑创新性的科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如此大胆而实用的设计,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詹天佑创新性的科学方法不仅仅体现在人字形线路上,还有打通八达岭隧道的6个工作面同时工作法等方面。通过讲座,向观众展现了老一辈铁路人攻坚克难、藐视困难的奋斗精神,勇于创新、埋头苦干的科学精神。

主要特点

讲座的受众群体数量比较大。讲座安排在中国铁道博物馆3D电影院内,每次可接待观众量为116人,共接待观众2000余人。

讲座满足了各类目标人群的特点和需求,与学校课标紧密对接。

讲座实践性强,综合运用动手操作、模拟平台、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了受众群体的参与热情,加深了对科普知识的消化理解。

讲座除了普及科普知识、培养科普能力外,更加注重科学精神的传播与培养,因为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生命和灵魂。

成果及影响力

建立了常态化的科普讲座平台,用常态化科普助力“中国梦”,打造中国铁道博物馆独有的科普套餐和品牌项目,提升了铁路知识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实现了铁路科普资源平台与社会机构的有机结合,与社区、幼儿园、中小学校、大中院校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享铁路科普讲座资源,对社会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