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范文

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

第1篇: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范文

关键词:金融脱媒;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利率渠道

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4)01-0096-06

金融脱媒也称为“银行脱媒”、“资金脱媒”或“金融非中介化”,是指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资金绕开银行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等进行直接的融通和配置,在银行体系外形成资金循环的现象。世界一些国家金融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发达国家的金融现代化进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我国金融市场虽然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随着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脱媒现象开始逐渐显现。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是连接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中介,金融脱媒会通过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基础而影响传统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从而增加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一)金融脱媒的定义

唐纳德(Donald D,Hester,1969)最早提出了金融脱媒的概念。他认为,金融脱媒就是资金绕过银行而直接通过其他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进行配置的现象。之后,金融脱媒现象在西方国家陆续表现出来,并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金融脱媒的内涵也逐渐得到扩展。弗雷德里克(Frederic S.Mishkin,2001)提出,金融脱媒指资金从商业银行中流失,典型的例子如商业票据、垃圾债券、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罗尔多斯(Roldos,2006)指出,金融脱媒是对银行由原来向企业提供贷款转变为提供直接融资工具行为的一种反映。国内很多学者也对金融脱媒进行了研究。如,辛琪提出,金融脱媒是“融资不经过金融中介机构转手,直接发生于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或者说直接融资代替了间接融资”。秦国楼认为,一切脱离金融中介而让资金直接从资金供给方到达资金需求方的现象都可叫做金融脱媒,其中不仅包括资金脱离商业银行,也包括脱离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情形。李杨认为,“金融脱媒就是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现象”。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定义金融脱媒概念时使用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对金融脱媒现象的认识基本一致。金融脱媒不能简单定义为一种静态的现象,而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由于李杨提出的金融脱媒的定义相对广义,目前在国内被使用得也较多。所以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也采用此定义。同时,考虑到我国尽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猛,但整体资产负债结构还是以银行为主,所以在本文中金融脱“媒”,主要仍是指资金交易脱离银行部门。

(二)金融脱媒的衡量指标

金融脱媒的衡量指标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定论。海斯特(Hester)把金融中介划分为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认为对金融脱媒进行实证研究应在这两个维度基础上,同时还需要考虑中介的资产方和负债方。施密特等(Schmidt,Haekethal and,ryrezl,1997)在Hester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中介化率指标,即非金融部门的资产或者负债流向金融中介机构的比例,该指标越低代表金融脱媒的程度越大。辛琪提出,要考察一国的金融脱媒程度,应考察与存款有关的指标,即存款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宋旺、钟正生运用Hester的研究方法,将金融部门细分成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两方面提出一系列的中介化指标,用来综合度量金融脱媒情况。

虽然宋旺、钟正生构建的金融脱媒衡量指标体系更为全面细致,但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金融脱媒实际上主要是资金交易脱离银行部门,而且随着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银行的贷款方受到的影响更大。这是由于受传统消费习惯和其他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很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突破34万亿,储蓄率高达51%,在世界排名第一位。同时,银行储蓄存款一直是我国居民所持资产比重最大的一项,该比重基本维持在65%以上。因此,金融脱媒主要表现在银行部门的资产方,或者说银行资产脱媒程度远大于负债脱媒程度。此外,由于银行信贷是传统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在研究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时,银行贷款应该是主要考察对象。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将主要从银行贷款及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情况考察中国金融脱媒现象。

(三)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银行信贷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脱媒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上。国外学者罗尔多斯(Roldos,2006)在凯恩斯的分析框架下,通过考察信贷流量和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渠道的变化,对加拿大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金融脱媒使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结构性的变化,金融脱媒增加了利率对总需求的弹性,使货币政策的传导变得更加有效。安东尼等(Anthony,2009)认为,金融脱媒现象导致马来西亚实际利率对实际变量的影响作用减小,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国内学者宋旺、钟正生认为,随着金融脱媒程度的加深,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被疏通,利率渠道逐渐发挥作用;从信贷渠道看,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和稳定币值方面的作用有所减弱;金融脱媒使非金融部门的金融资产趋向多元化,加强了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作用。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脱媒的研究都经历了由研究现象到探寻原因的转变,大量文献集中在对金融脱媒现象的描述和产生原因的分析方面。从宏观角度研究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还比较少,缺乏系统完整的论述。因此,在充分考虑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的利率、资产价格、银行贷款及资产负债表四个传导渠道分析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意义重大。

二、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理论分析

沿着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发展脉络,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包括两大基本途径: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其中,货币渠道指货币政策对借款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包括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指货币政策对贷款人(主要是银行)的信贷量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包括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是传统货币政策的主要媒介,金融脱媒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的效果。

(一)对利率渠道产生正反两方面方向的影响,因而具体效果不确定

一方面,金融脱媒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金融摩擦,削弱货币政策在利率传导渠道中的初始冲击,使产出对利率变化的反应敏感性降低。此外,金融脱媒程度提高使企业从非银行获得资金变得更容易,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相应下降,也会导致产出对利率变化的反应敏感性降低,从而弱化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另一方面,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的迅速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多样,持有的资产和负债对利率的敏感性更高,这将使企业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比过去单一依赖银行贷款时大大提高,有利于促进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传导到实体经济。

(二)对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从托宾Q理论看,股票价格上涨将有利于投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从财富效应分析,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使居民持有的资产形式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银行存款。由于股票债券价格相比银行存款对利率的反应更加敏感,当利率下降时,居民的总财富增长很快,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总产出也相应增加。因此,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对银行贷款渠道产生较强的削弱作用

银行贷款渠道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央行使用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银行贷款的供给及银行贷款的不可替代性。在金融脱媒的情况下,一方面,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使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更为丰富,银行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更多资金,这就使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对贷款投放量进行控制的效果被削弱。另一方面,对资金需求方来说,企业除银行贷款外,也可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可见,金融脱媒将会对银行贷款渠道产生很大的削弱作用。

(四)加强了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效果

由于金融脱媒的出现,居民和企业的资产构成更加丰富,尤其是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的金融资产比重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当货币政策的调控使金融资产价格发生变化时,将更有效地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进一步加剧投资和总产出的变化。因此,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效果。

三、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现象开始逐渐显现,这可从银行贷款及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情况来考察。社会融资规模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中获得的资金总额,人民币贷款规模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我国的问接融资占比情况,如果这一比值趋于下降则说明金融脱媒趋势越来越明显。图1是2002-2012年的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融资规模及其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情况。由图1可看出,尽管贷款融资规模不断上升,但其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却呈明显下降趋势,除2008年受政策调节影响外,一直持续下降,至2012年已创历史新低,占比52%,这表明中国金融脱媒的趋势十分明显。同时,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两者之和在社会总融资规模中占比却逐年上升。这表明社会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的比重在逐渐扩大,同样说明我国金融脱媒的趋势日益明显。总体看,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如下影响:

(一)通过促进利率市场化使利率传导效果有所增强

不同于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利率管理体制,我国银行存贷款利率受到管制,因而利率渠道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中效果并不明显。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脱媒趋势的逐渐显著,它通过促进利率市场化,发挥了增强利率渠道传导效果的作用。第一,资本市场的发展是金融脱媒的重要表现,这使企业短期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化,投资效率有所提高。银行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化原不良资产,提高新增贷款质量,将资本充足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从而为实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及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做好准备。第二,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完善管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对一直受银行青睐的国有企业来说,有利于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同时,股本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使企业产权问题更加清晰。这些变化都对推进利率市场化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金融脱媒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投资渠道。一方面,银行业的传统经营业务收益受到冲击,这促使商业银行逐渐提高存贷款利率,也推进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利率和价格更敏感,从而增强了利率对投资的引导作用。总之,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金融脱媒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投融资方式和运行机制环境的变化,使企业和银行开始更多地享有资金的真正定价权,这为实现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微观基础,使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效果有所增强。

(二)增强了资产价格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效果

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得到很大发展。自1990年、1991年上海证交所和深圳证交所先后成立至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从最初的10家增长到约2500家,年末总市值超过23万亿元。《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货币政策的执行报告》显示,2012年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累计筹资额达3862亿元,是1990年的700多倍。同时,我国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和品种不断丰富,2012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7.97万亿元,增长24.3%,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额达3.74万亿元。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得资金,这些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得以在公开交易市场中被衡量。当投资建立新企业的成本低于在股票市场直接收购一家企业的成本时,投资者将会选择直接投资,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外,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发展成熟使我国企业和居民所持有的资产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其中对利率敏感性较强的金融资产所占比重逐渐提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与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尽管银行存款在家庭资产中仍占据接近60%的较大比重,但股票所占比重已从2002年的不足10%增长为15.45%,基金为4.09%,银行理财产品也有所增长,占比为2.43%,债券占比为1.08%。居民所持资产结构的变化,使居民财富对利率的敏感性更强,由此影响消费支出和总产出。企业资产对利率敏感性的提高也直接影响投资和总产出,这使财富效应得以进一步发挥。因此,金融脱媒现象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效果。

(三)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传导效果

金融脱媒使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分流,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功能有所减弱。同时,随着其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日益丰富,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贷款的调控能力也在减弱。这些因素使我国货币政策通过银行贷款渠道的传导效果被削弱。金融脱媒趋势的日益显著,标志着直接融资市场的日益发展壮大,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的传统收入来源——银行贷款被大幅压缩。我国股票市场尽管还不够完善,但也已初具规模。债券市场自2005年以来,发展更加迅速。无论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优质的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渠道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宽,相应的,使用银行贷款融资的比重则在逐年下降。《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中,企业债券净融资创历史最高水平,达7520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2.2%,而当季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则降至44.7%。同时,随着投资渠道的增加,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种类不断丰富,银行存款的比重相应下降,银行的负债业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此外,金融脱媒的逐渐深化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逐渐丰富。2002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对政府债权为8379亿元,而到2011年则增长到33518亿元,是2002年的4倍。同时,2011年商业银行对央行的债权为19509.6亿元,是2002年的33倍。而商业银行的负债方中的银行债券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到2011年,商业银行债券发行规模已达50957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容易采取其他措施来抵消央行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对放贷量的控制,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传导效果。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贷款渠道仍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最主要渠道,所以金融脱媒现象对银行贷款渠道的削弱作用可能会对货币政策的整体传导效果产生较大影响。而受政策和历史等因素影响,尽管金融脱媒对利率渠道传导存在一定促进作用,但目前利率渠道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中效果仍不明显。资产价格渠道是由利率渠道衍生而来,资产负债表渠道也是通过利率渠道最终发挥作用的,所以金融脱媒现象对货币政策整体的传导效果影响也较小。因此,从目前金融结构分析来看,整体上金融脱媒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四、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建议

总体看,金融脱媒使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果有所减弱,但并没有改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以银行贷款渠道为主的现状。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最终效果。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丰富利率产品品种

由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是其他诸如资产价格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等发挥效果的基础,所以我国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受到市场资金供求的影响,市场利率将会不断变化,利率体系的联动性加强,最终会为疏通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奠定基础。此外,在金融市场中,利率产品品种的丰富也将有利于利率体系的不断深化。具体说,应丰富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和长期国债产品,继续扩大上海银行业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影响力,通过推出以Shibor为基准的多种金融产品等措施,促进利率体系联动性不断强化。

(二)在注意信贷总量控制的同时调整信贷结构

金融脱媒虽然削弱了货币政策的银行贷款传导渠道的效果,但目前我国间接融资仍占据主导地位,银行贷款渠道仍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导渠道,同时也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补充。一方面,信贷总量的控制对控制企业的投资仍具有显著作用,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我国社会资金的使用率也有极大影响。因此,应继续加强银行对信贷总量的控制。另一方面,国家可通过引导信贷资金的投向而直接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过程。具体说,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减少对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能耗等行业的信贷投放量,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第2篇: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范文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的突出难题,而当前我国正面临整体经济下行的趋势,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日益恶劣。中小企业盈利水平低,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直接融资的渠道较窄,难以从银行等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所以大多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而且民间金融比重很大。可见,加强融资模式和风险控制的研究,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很好地权衡融资风险。因此,很容易影响收益状况和资本效率。

(一)对项目资金缺乏控制

部分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盲目扩张融资项目,甚至违反法律规定,“短贷长用”,把流动资金借贷投向固定资产或股权,以为只要融得资金后加强管理,就可以规避风险。这样,没有经过充分论证,违背借款约定,随意改变资金用途,给企业带来无数未知的风险。

(二)融资与经营不匹配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快速扩张的有效手段,可是很多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过大,没有认识到过度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时,缺乏对自身情况的评估,也缺乏对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一旦操作不当,企业很可能陷入破产的境地。

(三)遭遇融资陷阱

部分企业融资困难,而又融资心切,不法分子抓住企业的弱点,要求企业到指定机构做融资评估,然后才能投资,实际上遭遇的是伪网贷机构,他们串通一气,骗取接待费、考察费、故意低估资产等。另外,还有的以企业土地出资为条件,合作开发,赚取超额收益,造成企业资产流失,风险增加,如果项目烂尾,风险就更加放大。

(四)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一直以来,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但问题在于,银行贷款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如果银行降低授信额度或者压缩贷款规模,企业就很容易陷入困境。

三、金融市场多元化带来的融资机遇

当前,金融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其中互联网金融更是发展迅猛,这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更便利的方式。民间借贷规范化之后,中小企业有了新的融资选择。同时,我国金融市场日益多元化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国债融资市场日益健全,债券发行规模逐步扩大,使产权交易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截至2016年5月27日,我国已有7394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就在这一天,全国股转公司公布了《分层管理办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新三板及其分层方案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途径,中小企业赢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新时期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

(一)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不同的融资方式有着不同的融资风险,如债务融资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而股权融资存在着改变或丧失企业控制权的风险。一般来说,内部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不过机会成本较高,关键要取得内部股东的支持;银行贷款、债券融资成本较低,但是长期借款的限制性条款较多,而且有还本付息的压力,所以融资风险较大;而普通股的融资成本最高,面临的风险,包括控制权变化和股价波动,容易影响企业经营。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渠道有限,所以应遵循“先内后外”的优序理论,即首选内部自有资金,然后再考虑多种外部融资。相关研究表明,企业的合理负债率是20%-70%,所以企业应把负债总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负债率较低的企业可适度加大负债,而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可选用股权筹资,以降低负债比例。

(二)积极配合发展阶段,正确选择融资模式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以内部融资为主,普遍采用自有资金,只是内部留存收益始终有限,企业要想获得突破式发展,就需要选择外部融资。为此,企业可以积极配合发展阶段,选择权益性融资或债务性融资。前者主要指股票融资,筹集的资金归属于自有资本,后者包括贷款、债券和商业信用等,筹集的资金归属于负债,两种资金的比重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于发展不稳定的中小企业,即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初创期或上升期的企业,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就是负债还款压力巨大,所以通常应该选择权益性融资,即内部融资、发行股票或引进资金雄厚的战略投资者等,以分红和未来发展远景实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借以缓解负债带来的资金偿还压力。企业逐渐发展成熟之后,融资风险线性递减,就可以采取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实行负债化经营,以构筑核心竞争力,这样既保障了债权人利益,又实现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权衡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选择融资策略

不同的中小企业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首先,保守型企业适宜选择保守型融资策略。也就是说,企业筹集的长期资金既要满足长期发展需要,也要满足企业运营的部分短期资金需求,这有利于降低融资风险,而且避免了筹集短期资金所带来的巨大还款压力。其次,稳定型企业可以选择长短期融资方式相结合。一方面,筹集临时性的、应急性的短期借款,用于短期资金需要;另一方面,选择市场上较为成熟的融资渠道,用于企业长期发展需要,这样既避免资金长期闲置,又可以满足短期资金渴求,从而最大化发挥资金的效益。另外,激进型企业所选择的融资组合一般较为激进且大胆,该类企业所筹集的短期资金既用于长期发展需要,又用于短期资金需要,这种模式固然能够契合企业的超常规发展,但是融资风险很大,需要企业具备很高的资金运作能力。

(四)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模式创新

不同规模的企业,融资模式有所不同。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99.7%左右。而中小企业普遍生产规模较小,资金借贷量少,融得的资金常用于短期投入,所以应当首选流动性较强的短期借贷,如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尽量避免门槛高、标准高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同时,中小企业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随时关注一些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新金融产品,如财税补贴、政策优惠、众筹融资、大数据融资、供应链融资、P2P平台融资、电商平台融资等,实现融资模式创新,以尽可能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之后,可适当选择基金、股票、债券等长期融资方式。同时,应当有效地利用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信誉度,借助银行保理、信用借贷等来筹集资金。

五、结语

第3篇: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股权结构

一、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高度集中

股权结构主要是从股权的性质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衡量股权的性质所采用的指标分别是国家持股比例、法人持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衡量股权集中度是运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据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数据,了解到前十大股东持股份占总体股份的67%左右,而其中政府相关机构持股份额与国有控股企业持股份额占据总体股份的52%左右。由此可见,国有股有自己的长处,且公司董事会中有超出72%的人员都是由股东单位调配的,第一大股东的人数占据董事会总人数的50%以上。表明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且我国是以国有股为主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二)资产负债率偏高

资产负债率指公司年底的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比率能够反映出资本结构的好坏。房地产上市公司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筹到的资金也就不一样,因而会导致公司的资本结构也不同。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所需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银行,资产负债率也因此高了,经营风险也就随之增大。然而对于债权人来讲,该比率是愈低愈好的。理由是公司的股东一般只需要承担有限责任,要是遇到破产清算,那么资产变现后所得就会低于其账面价值了。跟其他行业比较,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是处在较高的地位。根据房地产行业内的共识,认为65%的资产负债率是较合适的,否则负债太高、自有资金又太少,就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内源融资比例低

在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优序融资定理指出,公司在融资时优先考虑内源融资,因为使用企业的自有资金的成本是最低的。但是就房地产上市公司目前的融资结构来看,内源融资金额比例要比外源融资金额比例小很多。主要是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和银行等外部借款比较容易等原因,促使了内源融资比例低的现象。

(四)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融资渠道相对来说较为狭隘。银行贷款到目前仍还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这种融资方式不仅不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同时还会给银行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也加大了银行的风险。而且我国的股票、债券和信托市场体系并未完善起来,没有完善的立法和监管加大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困难。

二、优化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措施

(一)优化股权结构

公司可以通过调整适当的股权结构来到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状况看,股权集中度偏高的是国有股,它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还缺少人格化的投资主体。然而机构投资者能将很多小股东的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聚集起来,变被动于主动,这样就可以通过行使控股权,监督并约束着管理者的经营行为,还能在优化股权结构上起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需要一大批机构投资者,包括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和其他法人机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让其在房地产上市公司内部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因为“一股独大”,独立董事以及监事会成了制度上的一种摆设,在其位不能谋其职,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所以公司内部需建立制衡机构。

(二)降低资产负债率

针对现在房地产市场具体状况,公司应把降低资产负债率作为优化资本结构的切入点。我们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降低资产负债率。

增加股权融资。公司可以增加股本,提高自身的资信和借贷能力,减少公司的财务风险,但是筹资成本相对较高。公司资本一般属于“杠杆资本结构”,应当根据公司的情况确定资本结构,除了考虑资本成本率之外,还应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保证公司获得财务杠杆效益,同时权衡利率,控制财务杠杆风险。除此之外,还可直接投资,用来增加注册资金。

减少负债筹资。首先,可以通过和一些企业置换股权,相互持股,用比较便利的购进原材料等,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从而达到减少负债的效果。其次,公司也可以提前结转收入,把预收账款转到主营业务收入,负债减少了的同时资产增加,资产负债率也自然降低了。

(三)提高公司的获利能力

内源融资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之一,指公司在自身经营过程中将所得收入和利润投入生产经营过程。获取利润的能力可能是造成我国上市房地产公司的筹资顺序与外国学者研究的优序融资理论相悖的最大因素。所以,公司在做好现有产品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新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资源,提高管理层的经营意识,加强治理层的有效监督,从而强公司获取利益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为公司所需资金做储备。再者,如果公司能够获取较多的利润,说明该公司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会给债权人提供这样的暗示,该公司的发展前景很好。这样以来债权人就愿意借债给公司,增加公司的债务水平,最终达到优化资本结构目的。除此之外,公司还应该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优化其融资结构,加快对房地产行业的整合。

第4篇: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范文

关键词:融资结构 行业特征 股权融资结构 债权融资结构

长期以来,股权融资一直作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渠道,对于这种“股权融资偏好”,学者们一般从融资成本、体制因素以及国有控股地位的角度加以解释(黄少安和张岗,2001;李康等,2003),此外,破产风险、债权融资约束、成本以及控制权等因素也会削弱对债权融资的需求(陆正飞和叶康涛,2004)。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债券市场建设的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债券融资的比例逐年上升,为了更清晰的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征的发展演变,本文分别从总体、行业和性质三个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征加以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总特征

为了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总体特征,本文采用2005-2010年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从内源融资、商业信用、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四个融资渠道进行整体的分析。表1给出了2005-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融资结构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为股权融资,占全部融资额的45%-50%,其次为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而商业信用融资所占比例不高。债务融资所占比例从最初的7.59%稳步上升到21%左右,显示了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愈发重视对权益融资的调整和搭配,通过提高债务融资来优化资本结构,更充分的发挥债务的杠杆作用和税盾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国家近几年对债券市场建设的大力支持。内源融资是仅次于股权融资的第二大融资来源,一方面是由于内源融资直接利用企业的内部资金,其成本主要是机会成本,相比其他融资方式的成本要低得多;另一方面内源融资非常便捷,可以迅速到位,而且不需要向社会公众披露,不存在企业内部信息泄露的风险。在2005年内源融资比重一度接近40%,但在2007年大幅回落,主要是受到欧美经济低迷的影响导致上市公司出口和经营业绩出现较大的波动,在近几年内源融资比重又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并且始终占据第二位的融资来源。

从总体对比看,外源融资在我国上市公司还是占据绝对主要的融资地位,这也说明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虽然优势较大,但是其资金规模受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公司规模的限制,必须依靠外源融资来弥补这一资金缺口。而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方式一直受到我国上市公司的追捧,债权融资随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债券市场建设,以及上市公司自身对债权融资方式重视程度的提高,其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行业特征

诸多研究表明,行业因素对企业的融资结构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在1998年制定的行业分类方法将我国上市公司按照行业分为13个大类,再基于不同融资方式对各行业的融资结构进行比较,图1直观的反映了各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特征(不包含金融、保险业),其中每一行业的融资结构取自2005-2010年该行业的融资结构均值。

从图1可以发现,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融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内源融资占比最大的是采掘业,接近45%,其次是制造业,约为32.5%,一方面由于采掘业和制造业公司大多数都规模庞大,固定资产占比特别高,因此年均折旧额是一大内源融资来源;另一方面采掘业依托资源的稀缺性拥有一定的定价能力,盈利能力强,自身有足够的利润积累来支撑公司进一步发展。而建筑业的内源融资比例最低,约为11%,也主要是因为建筑业毛利率较低,而且房屋和机器等固定资产较少,一般均采用租赁形式租用机器设备。

(2)商业信用融资普遍不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主流,通常都占公司总融资额的5%-10%之间,但建筑业公司依靠商业信用融资占比却高达25%,这主要是由建筑业独特的产品销售模式所导致的。

(3)债务融资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最依赖债务融资,比例高达36%,这些行业基本属于边际成本递减行业,规模经济效应特别强,通常具有自然垄断或政策垄断的性质,因此投资规模巨大,往往需要长期负债的支持,另外,这些行业固定资产比例较高,且均为政府支持的民生基础性行业,因此在贷款担保和政府背书上拥有更多便利,从而使得这些行业的贷款能力更高。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债务融资比例同样较高,主要由于这些行业的投资规模很大,内源融资难以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而且在2005-2010年这段时间内,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也在持续走高,强烈的政策预期和外部经济的良好前景使得这些行业敢于提高自己的负债比例。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和综合类公司的债务融资比例最低,基本上不到10%,农业行业的经营状况对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敏感性较大,现金流的波动不利于其获得债务融资,而制造业的公司通常内源融资充足,因此负债融资较少。

(4)股权融资上,农、林、牧、渔业和综合类公司最为依赖股权融资,其中农、林、牧、渔业总融资额中约70%来自于股权融资,相比之下,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股权融资所占比重都不超过35%,依赖性较低。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的股权融资市场,无论是IPO还是增发或配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均需达到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标准,这与该公司所处某一行业关系不大,因此行业因素在对股权融资的影响上并没有对债权融资的影响大。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结构特征

我国股权融资主要包括IPO融资、增发、配股和可转债几种方式,其中IPO为企业首次公开募集股权资金,增发、配股和可转债均属于再融资方式。

以2001-2010年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数据作为分析对象,考察这几年中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结构变化的特征,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2001-2010年的十年中,股权融资的大趋势是波动性增长,这十年间股权融资的总额从836亿增长到10521亿元,但其间也会随着股市的节奏而波动。从2001年开始的熊市中股指出现腰斩,股权融资总额也不断下降,到2005年熊市底部时仅为2001年的四成。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后,接连迎来了2006、2007年的大牛市,上证指数从2005年的最低点998点一路涨到2007年的最高点6124点,上证指数总涨幅高达514%,同期的股权融资总额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2005年的31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7778亿元,增长幅度超过23倍。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规模和融资能力与股市的走势密切相关,股市在高涨的时期可以更好的发挥其融资平台的作用。

从结构上看,IPO和增发是主要的股权融资方式,两者合计可以占到总股权融资规模的80%以上。其中IPO规模在总股权融资规模的47%左右,但是IPO融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股市走势的影响,在股市走出牛市时融资量暴增,但在股市走出熊市时融资量骤减,其融资规模极不稳定;而增发融资则相对稳定,其规模占总股权融资规模的39%左右,受股市走势的影响较IPO融资小。IPO与增发融资的比值在2001年时高达4.03,而在2010年该比值下降至1.44,说明IPO融资在股权融资中占绝对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增发融资占比不断升高,股市的再融资功能也在不断趋于完善。配股融资和可转债融资在股权融资中比重一直不高,配股融资呈现U型走势,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来讲,配股是一种给与原股东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是否会被原股东执行很难预测,这时上市公司就很难预测其能融到的资金量,不利于其进行确定金额的项目投资,而增发相对来说更加确定,上市公司只需确定增发对象并谈妥条件即可获得确定的资金;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来讲,配股需要投资者自己上网申请,然而我国的投资者知识结构复杂,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在配股操作中存在一定的专业障碍,导致其经常会忽视这一权利(优先认购权)。可转债融资在总股权融资中的比重也比较小,虽然可转债融资成本较低,但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可转债发行的条件过于苛刻,债券市场也不够发达,而且企业对于可转债融资同样存在着专业障碍,认为可转债程序上太过复杂,最终还可能偿还这笔资金。这些因素导致了可转债在股权融资中的比重一直不高,通常只是在股市行情较差的时候作为一种替代性的证券进行发行。

四、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结构特征

本文对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结构分析上。由于银行类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比较特殊,因此采用除银行以外的所有当年上市公司数据总和,时间跨度同样为2001-2010年,表3给出了2001-2010年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结构比较。

表3 2001-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结构

注: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均直接在上市公司年报中的财务报表中披露,这里的数据均是从wind数据库中提取。表中不包括银行类上市公司。

未列出的结果显示,2001-2010年的十年间,流动负债的增幅达7.5倍,大大低于非流动负债的10.5倍增幅,而从表3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比值从3.31一路下降到2.43,反映了上市公司愈发重视非流动负债的稳定性和长期效应。流动负债因为属于短期负债,通常需要在一年以内偿还,即使企业能够“新债换旧债”,其融资成本也存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和长期规划,此外,十年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断提高、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从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的非流动负债能力。

表3还显示了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各自的结构特征,流动负债主要考虑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合计占全部流动负债的60%以上,;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合计占全部非流动负债的70%以上。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流动负债,最重要的是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增长,应付账款占流动负债比重从2001年的16%增长到2010年的28%,说明上市公司对上游企业的议价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也反映出上市公司在融资结构中开始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这一短期融资渠道;预收账款占流动负债的比重也从6%增长到17%,反映了上市公司对下游企业议价能力的提升,在产品的销售中把握了主动权,有效利用了短期无成本的预收款项融资功能。应付票据的占比变化并不明显,而短期借款占比不断下降,反映了上市公司不断拓展新的融资渠道,不再单一依靠银行借款进行融资。

表3还显示长期借款占全部非流动负债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从2001年的82%下降到2010年的64%,与此同时,应付债券所占比重从1%一路增长至21%,反映出上市公司对债券融资的积极性增高,一方面优化了资本结构,拓宽了融资来源,改变了从前单一依靠银行贷款的局面;另一方面,债券融资还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东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和税盾效应,在不需分享高收益的同时获得稳定的长期资金,在宏观层面,主要体现出国家对债券市场建设的战略性支持,作为国内优秀企业的典型代表,上市公司在这一支持中最先受益。

参考文献:

[1]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2]李康,杨兴君,杨雄.配股和增发的相关者利益分析和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2003,3

[3]陆正飞,叶康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解析[J].经济研究,2004,4

第5篇: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融资结构;企业经营绩效;权衡理论

【论文摘要】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却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首先综述了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同时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现行的融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改善的思考与不同发展阶段应当采取的融资策略。

一、引言

当今世界,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已成为或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将通过对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样本数据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条件,了解我国融资结构是否对融资成本、进而对企业绩效所产生的影响。

二、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的概念表述

融资结构,也称资本结构,它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由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其比重关系。绩效是一项工作或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从活动过程中得到的所有结果。

1、国际上资本结构对绩效影响的理论研究

理论:资本结构理论主要由三种理论观点构成。(1)资本结构无关论。该理论于1958年提出。理论认为,企业所有证券持有者的总风险不受其资本结构影响。无论企业筹资组合如何,企业总价值均保持不变。(2)仅考虑所得税时的理论。该理论于1963年提出。将所得税纳入考察后,由于负债利息的抵税作用,使公司价值会随着负债融资程度提高而增加,最佳资本结构几乎是100%的负债结构。(3)米勒模型。1977年由米勒教授提出。米勒模型的基本点是:有负债公司的价值等于无负债公司的价值加上负债所带来的抵税利益。而抵税利益的多少则视各类所得税的税率而定。

权衡理论:也被称作最优资本结构选择理论,认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选择就是在负债的抵税收益和破产成本现值之间进行权衡的理论。权衡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比切克和梅尔斯(RobichekandMyers)指出:企业资本结构的最优水平处在负债权益比的边际税收利益现值和边际破产成本现值相等点上。此外,他们认为在没有税收时,尽管不存在负债权益比的惟一的最优点,但也不应该超过某一最大可能点;在存在税收时,企业负债权益比有一个最优点或最优范围。

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美国学者梅尔斯(Myers)和马吉洛夫(Majluf)的共同提出。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现金流。由于内源融资不需要与投资者签订契约,也无需支付各种费用,所受限制少,因而是首选的融资方式。其次是低风险债券,其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可以忽略。再次是高风险债券,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行股票。

2、资本结构与绩效之间的联系

任何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的选择都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背景下进行的,单个企业选择的具体融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大多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却具有某种共性,如以银行贷款筹资为主或以发行证券筹资为主。

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市场化程度不同,不同类型国家企业融资的模式也不同。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为主导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及德国为代表的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导的模式。

我国资本市场1992年设立,经过十几年时间的发展,资本市场规模有所扩大,但是还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我国中小企业更依赖于负债经营。负债水平是否适度是相对于一定宏观经济背景、政策环境和企业经营效率而言的,取决于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多种因素,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三、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

通过以上的阐述,对融资结构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一些典型国家之间的数据比较。首先,是发达国家融资结构比较。从相关数据统计得到,美国:内源资金占75%,外源资金占25%,其中13%来自金融市场,12%来自金融机构。日本:内源资金占34%,外源资金占66%,其中7%来自金融市场,59%来自金融机构。德国:内源资金占62%,外源资金占26%,其中3%来自金融市场,23%来自金融机构,其他来源占12%。

1、从美、日、德三国企业融资结构对比中可以看出,美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内源融资,在其外源融资中,证券融资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与美国证券市场极为发达有着相关的原因;德国企业的内源融资比重较高,这与美国企业类似,但在其外源融资结构中,德国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日本企业外源融资的比重高达66%,而在其外源融资中,主要是来自银行的贷款,其证券融资的比重只有7%,银行贷款在企业总资金来源中占到了59%的份额。可见,从外部资金来源来看,美国企业主要依靠证券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也占了不小的比重,而日本和德国的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

2、虽然各个国家的融资结构存在差异,但是以上国家融资方式选择基本上与梅尔斯和马吉洛夫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吻合,即企业的融资选择顺序是内源融资-外部债务融资-外部股权融资。

再看一下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结构:

1980-1987年,韩国:内部融资占19.5%,股权融资占49.6%,长期债权融资占30.9%,内部融资变化率为7.6%。

1983-1987年,泰国:内部融资占27.7%,内部融资变化率为23.1%。

1984-1988年,墨西哥:内部融资占24.4%,股权融资占66.6%,长期债权融资占9.6%,内部融资变化率为14.9%。

1980-1988年,印度:内部融资占40.5%,股权融资占19.6%,长期债权融资占39.9%,内部融资变化率为-12.6%。

1983-1987年,马来西亚:内部融资占35.6%,股权融资占46.6%,长期债权融资占17.8%,内部融资变化率为-7.7%。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发展中国家间企业杠杆率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杠杆比率比发达国家要低。发展中国家内部融资比率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普遍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外部融资结构上利用股权融资的比率要大的多。

四、分析结论以及阐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特点

1、结论

按照理论,在存在企业所得税时,负债会增加企业的价值,较高的财务杠杆比率可以提高公司绩效。结果的现实意义在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负债水平造成对企业绩效是起着正作用,因而对其并不需要降低负债水平,但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企业权益性融资,以降低高负债所带来的高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总体绩效。但是,企业应当采用股权资本筹资还是负债资本筹资,这个要多方面考虑,不能仅仅认为负债就是最好的。

负债融资固然可以给企业带来抵税方面的收益,并且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来提高权益报酬率。但是随着负债融资数量的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破产成本也随之增加。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适度负债,而绝非负债越多越好。内部融资的企业自有资金的实力是否雄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第一,自有资金越雄厚,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就越强。第二,对于这部分资金,企业管理当局具有充分的调度权,因此也可以增加企业的财务灵活性。第三,可以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过于苛刻时,充足的自有资金不至于使企业丧失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所以,资本实力的增强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内部融资应当成为企业融资的首选方式。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特点

与大多数企业一样,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也是分成两大类,一是权益资金,二是债务资金。

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上的不确定性大、承受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弱等制约因素,加上自身经济灵活性的要求,其融资与大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特殊性。

(1)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比大企业更多地依赖内源融资。

(2)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中小企业更加依赖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又主要依赖来自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

(3)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表现出规模小、频率高和更加依赖流动性强的短期贷款的特征。

(4)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加依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设备租赁等来自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以及民间的各种非正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融资结构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初创时期,由于受到规模和业绩的限制,中小企业一般很难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因此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及自身积累。进入成长期后,由于企业规模得以扩大,企业的经营走上正轨,经营业绩日益提升,在这一阶段,中小企业为扩大生产,会更多地依靠外部融资,特别是外部金融机构的贷款。于是,中小企业会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各项制度,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金融机构惜贷情况。在成熟阶段,中小企业的产品销售状况稳定,财务状况良好,业绩增长,内部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企业的社会信用程度越来越高,这时企业会相对容易地获得债务资金。

五、提出融资组合效率和不同时期融资策略的设想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了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的特点,得出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负债水平对企业绩效的正作用,因而对其并不需要降低负债水平,但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企业权益性融资,以降低高负债所带来的高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总体绩效。

1、融资组合效率的设想

鉴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推动债权融资市场的多元化。通过发展专业化的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发展融资租赁业,这是企业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有效手段。一般来说,企业进行融资租赁的成本比贷款低、风险较小,而且其方式灵活、方便,比长期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受较少限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很欠缺,租赁公司的规模很小,融资租赁的金融杠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有就是要促进融资的创新,可以考虑降低企业债发行的门槛。

(2)建立多层次的的资本市场。无论债权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都具有筹资、分散风险的作用。其中股权融资具有更强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2、对于不同时期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的设想

中小企业在各发展阶段应该选择理性的、适当的融资策略,防止企业因融资不慎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1)创业期的融资策略。由于初创时企业风险很大。因此,企业可以选择股权资金、创业基金、天使投资以及抵押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尽管资金成本很高,但是企业可以通过进入孵化期来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从而稀释资金成本。

(2)成长期的融资策略。一般来说,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必须顺应社会技术进步,通过新技术创造新产品,进而开拓新市场。中小企业在成长期的发展迫切需要打通融资渠道,企业可以着手在资本市场上寻求资金的支持。此时企业的赢利能力很高,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会降低借贷的门槛。当然,在该阶段企业应严密监控各项财务指标,一旦出现预警信号,要及时采取措施。

(3)成熟期的融资策略。进入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市场细分,满足顾客的特定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等方式来填补空白市场的需求以获得生存的机会。成熟期内,中小企业拥有相对丰厚的自有资金,去银行或者其他机构融资非常容易,而且成本也相对较低。此时的企业要思考战略投资的问题。由于原有的业务已经发展成熟,而新业务还没有为企业贡献利润,此时企业的赢利能力已经大不如前,所以,此阶段的企业获取发展资源时,尽量使用自有资金少负债。

(4)扩张期或衰退期的融资策略。随着中小企业从成熟期逐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此时中小企业要通过制度创新,运用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改革形式及新的管理方法。合理地进行投资,并谨慎地进行资本运作,就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从而使中小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如果此时的中小企业没有很好的把握时机,将逐步进入衰退期。

第6篇: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范文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渠道;MM定理;财务数据;投资比例

一、 引言

根据Modigliani-Miller定理,在无摩擦、投资者具有一致预期的理想资本市场中,金融市场和信贷市场活动不会对经济造成现实冲击。在新古典理论的研究框架中,理想的金融市场被充分简化,变成一个引导资金流动的渠道。但是由于现代经济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为了解释这种周期性,MM定理的假设被放宽,金融市场和信贷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通过资产价格的变化进行传导。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欧文・费雪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大萧条”机制,商业信用和商业杠杆在经济波动中直接导致了企业破产,企业破产引发信用收缩和通货紧缩,信用收缩和通货紧缩进一步引起更多企业破产从而导致大萧条。“债务―通货紧缩―大萧条”机制是金融加速器理论的源头。

金融加速器理论最先由Bernanke,Gertler和Gilchrist于1996年提出,为了反映经济活动中,金融市场信息和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金融加速器将金融市场比作一个加速装置,当经济中出现外生性波动时,如货币政策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变化等冲击时,在存在金融市场的情况下,外生性冲击对于经济的影响会显著地大于不存在金融市场的情况。也就是说金融市场放大了外生性冲击对于经济的影响。Bernanke,Gertler和Gilchrist的理论核心在于引入了外部融资成本概念,并根据这一概念提出了B-G-G模型,用来解释一系列的经济现象。Bernanke,Gertler和Gilchrist提出,当经济中出现真实外部冲击时,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会使企业的净资产减少,企业内部提供融资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企业的外部融资溢价上升,外部融资溢价上升将会对企业的融资能力产生约束,从而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当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借贷的成本会放大外生冲击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三个过程,即宏观政策影响微观主体经济行为,微观主体的行为经过相互影响和加总之后,再次反映到宏观层面,实现了一次货币政策的传导。理论框架下,宏观的货币政策冲击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三种途径为:一,企业可抵押资产价格。宏观流动性会对资产价格形成影响,资产价格的变化影响了企业资产总量,导致企业可抵押资产的下降。这间接表现为抵押资产市场价格的下降导致企业信贷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投资减少。二,投资信心。由于“羊群效应”的存在,通过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主观心理因素,使得这种悲观或乐观心理可能被非理性放大,然而这一途径测度较为困难,也难保持客观性。三,企业现金流。这是货币冲击影响效应最直接、变化最迅速的途径。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第一还款来源的背景下,现金流将是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变量。

本文的研究视角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在Bernanke-Gertler-Gilchrist模型中,信息不对称假设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在企业和资金提供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的资金提供方会将利率提高,使利率高于企业获取内部融资的成本。外部融资成本和内部融资成本的差被称为“外部融资酬金”。外部融资酬金的定价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大,则外部融资酬金越高。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外部的资金提供方只能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净值来判断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在明确企业经营状况之后,外部资金提供方才能确定企业的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改变会导致企业投资行为的变化。融资利率越高,企业投资越少,反之亦然。完整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传导渠道是:企业资产负债表质量或企业资产净值水平影响企业融资成本,融资利率影响企业投资行为,企业投资行为影响宏观经济。金融加速器理论不仅可以建立起金融市场与宏观波动的联系,而且还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资产负债表机制。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A股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上海主板市场公司财务数据的研究,利用上市公司数据的可得性优势,验证我国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

二、 文献综述

已有研究除了论证并模拟出资产价格波动导致实体经济波动这一金融加速器效应外,还涉及到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不对称性。Gertler和Gilchrist(1993)指出,货币政策导致经济波动,在不同经济周期中存在不对称的效应:同样的冲击,在经济下行中的作用大于经济上行时。除此之外,Gertler和Gilchrist(1991)以及Oliner和Rudebush(1996)也提出,由于进入外部融资市场的能力不同,相对于大公司而言,小公司会对货币政策做出更明显的反应。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更多的学者从资产负债表渠道寻求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资产负债表理论与传统的金融理论有所不同,前者重视从微观层面理解金融危机的传导渠道,重视从结构上解释金融危机的传染,即强调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的风险,重视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金融危机期间,尤其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之后,经济主体要为减少负债而努力,对应的目标原则变为负债最小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Koo,2008)。目标函数转变对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有重大影响。经济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内生信贷需求。相应的顺周期货币政策能满足需求,赤字财政政策会挤出私人投资。但是如果经济主体以负债最小化为目标,会降低投资而主动减少信贷需求。扩张性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效果,而增加政府支出能够替代私人投资促进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现有文献主要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融资量两个角度通过实证验证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微观基础。Fidrmuc等(2010)利用捷克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数据,发现企业融资成本具有逆周期性,从而证明了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存在。同时他还验证了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不同经济周期中、不同规模企业间存在有不对称性。

朱新蓉、李虹含(2013)则从微观角度研究了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有效性,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后中国A股13个行业2 577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根据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存量值和投资现金流的期间内流量值为基础,分析企业多余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的响应情况。再通过因果检验分析方法研究货币资金、投资性现金流和货币政策虚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 数据及研究方法

在这里我们使用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中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上海主板市场公司财务数据。在进行公司选取时,去除了三类公司:(1)数据缺失的公司;(2)亏损的或被被交易所进行退市风险警示的*ST公司;(3)金融类上市公司。经过处理后,得到中小板上市公司229家,上海主板上市公司682家,是平衡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动态的面板估计方法。

在回归模型方面,本文选取企业净投资额比总资产(NIA)作为解释变量。企业净投资额比总资产(NIA)刻画了企业投资行为。NIA的计算方法是,首先获取企业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减去折旧和非正常损益,再除以企业总资产。因为金融加速器强调外生冲击通过外部融资溢价影响实体经济,所以本文研究的企业投资仅考虑企业实际资本形成部分。

在解释变量方面,本文选取了一系列财务指标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来研究资产负债表渠道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选取企业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TD)衡量其杠杆高低;流动债务与总债务的比例(SD)考察企业获取短期负债的能力;长期债务与总债务的比例(LD)考察企业的长期负债比例;加入GWT指标衡量企业的成长性,计算方法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长水平,在这里所有者权益的计算方法是用企业总资产减去企业总负债。

由于企业性质问题在我国比较突出,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和强势地位。国有企业对于资本的获取意愿强烈,获取能力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在经济周期中,国有企业由于承担着特殊的保证经济稳定的任务,可能还会呈现出一定的逆势属性。例如,在经济不景气的周期,国有银行信贷政策更加谨慎,会更多地支持国有企业进行投资与生产,从而保证就业和产出水平的稳定。为了验证这样的猜测,我们在模型中加入了STA变量,当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时,STA=1,当企业性质为私营企业时,STA=0。

我们定义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方式是,识别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否为国有企业或国有资本,或者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与关联方和一致行动人是否为国有资本。如果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为国有企业或国有资本,或者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与关联方和一致行动人是国有资本,则设定STA=1,否则STA=0。

四、 实证结果

根据模型进行回归,运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对平衡面板进行估计,在资产负债表指标方面,企业杠杆的增加会导致企业投资比例的降低,从而很大程度上验证了金融加速器的微观基础。长期负债稳定性较强,从财务成本和借贷的便利性角度,更受到企业的偏爱。而只有当企业资信良好、进入金融市场融资的能力较强时,才更容易申请到长期贷款。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发放长期贷款也意味着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大的风险。负债比率的系数为负说明,当企业负债比率上升,企业的投资行为收到了抑制。但是当我们加入交互项之后发现,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行为并未受到负债比率上升的抑制。企业的增长水平对于企业的投资行为影响水平却不显著。

本文根据Hausman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经过处理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结果展示在表1中。

根据回归结果进行分析,企业的总债务比率(TD)、短期债务比率(SD)、长期债务比率(LD)对NIA影响显著。其中短期债务比率(SD)、长期债务比率(LD)的影响水平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正的交叉项系数,说明非国有企业在面临短期债务比率与长期债务比率上升时,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并未显著减少投资水平。根据分析,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私营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直接融资,更有效的利用了资本市场,对于债务资金的依赖反而比一直在经济中占据强势和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更低。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优势地位,非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国有企业的债务水平较低。在我们的统计样本中STA=1的国有企业短期债务的比例大约为65%,而另一方面,STA=0的非国有企业的短期债务比率大约为78%,两者相差13个百分点,差异是非常显著的。这种显著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我国的经济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国有企业更加容易获取长期贷款而非国有企业获取长期贷款的能力更弱,从而更加依赖短期债务。由于上市企业既可以通过金融中介融入债务性资金,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入权益性资金,融资渠道非常丰富。STA=1的国有上市企业由于受人机制影响更大,参与资本运作的流程较长,资本决策涉及的各方面利益更加复杂,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频率更低;私营企业的资本运作更多地取决于实际控制人的利益,决策链条相对较短,决策因素相对简单,所以私营企业能够更加频繁地参与资本运作,因而能够通过资本运作,获取更多地资金,更少地依赖于金融中介提供的长期债务性资金。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为,国有企业由于存在成本,经营目标和私营企业不同。例如,非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可以描述为利润最大化,由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存在,非国有企业更加倾向于在利率升高时不进行融资与投资活动。而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目标更加多元化,企业的稳定,企业的规模,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都可能是国有企业的目标,而且是并行的,这就导致了当企业的资产负债指标不利时,尽管利率上升,但是企业仍然需要进行投融资活动,来保持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稳定。

五、 结论

通过分析实证检验结果,我们为资产负债表的资本市场渠道的存在提供了有效证明。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经济的衰退会延迟反映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金融中介为企业融通资金的信息来源,当资产负债表恶化,可用于抵质押的资产缩水,企业融资能力减弱,则企业首先会采取的行动就是减少投资,更多地持有现金,从而保证企业生存。投资需求的减少将通过资产价格形成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特别地,企业对杠杆率、短期债务占比较为敏感,金融冲击如果导致这些指标变动,企业将会显著地减少投资,实体经济也会相应的产生波动。

从样本总体的角度来看,财务比率的升高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水平,尤其是长期债务水平的上升,对于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较大。企业的增长水平对于企业的投资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本文通过设立所有权变量STA验证了所有权对于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敏感性问题。通过设定STA虚拟变量,将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STA变量值设为1,将非国有企业的STA变量值设为0,通过交互项的方式进行实证验证,发现国有企业的投资力度或投资行为受到资产负债表变化的影响更小。当资产负债表的质量较差时,如负债率更高,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对其变化反应更加不敏感。本文给出的解释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有企业由于需要通过资本控制对国有企业进行控制,更加倾向于债权融资。二是,国有企业由国家信用背书,在能够有效获取贷款,贷款可得性较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偿还借款的能力更强。

参考文献:

[1] Aliaga-Díaz,Roger,and María Pía Olivero.Is there a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US banking?: Evidence from the cyclicality of ba- nks' price-cost margins.Economics Letters,2010,(108):167-171.

[2] Modigliani F,M 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8:261-297.

[3] Harris M,Raviv A.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e,1991:297-355.

[4] Rajan G R,Luigi Zingales.What do we know about capital structure? Some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data[J].Journal of Finance,1995,(1):1421-1461.

[5] Wald JohnK.How firm characteristics affect capital structure: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1999:161-187.

第7篇: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融资;融资管理;融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7-0120-02

作者简介:程婷(1986-),女,哈尔滨人,哈尔滨华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赵寅珠(1981-),女,哈尔滨人,哈尔滨华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融资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融资运行得是否成功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快速提升进程。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健康与否能够反映出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能。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担负着保障国民经济合理运行、微观指导的重要职能,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地适应企业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遵循宏观与微观的社会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的变化特点,才能适当地规避融资经营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持续、稳定和高效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的目的是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怎样及时融得资金来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又不至于因负债过多而形成较大财务风险,成为融资管理的关键。企业融资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需求合理,保证融资效益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量是越多越好,但也存在合理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范围。确定合理的资金需求量是保证融资效益的基本前提,也可以使融资量与需要量达到平衡,进而使充足的融资量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能防止过多的融资影响资金利用率。

(二)资金获得适时,保证投资需要

中小企业要根据资金的投放时间来合理制作企业融资计划表,进而使得企业融资和用资在时间上很好地衔接。假如过早地获得资金,就会使资金在投放之前闲置,进而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实际负担的成本;假如资金获得被耽误,就会影响到中小企业投放资金的最佳时机和财务计划。

(三)寻求最优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租赁融资和企业自留资金。融资渠道不同和难易程度不同其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各不一样。因此,加强融资管理将会降低融资成本,应结合各种因素选取融资方式和渠道,以寻求最优的融资方式或组合。

(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充分发挥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作用

企业的资本结构由两部分构成:自有的权益资本和借入的债务资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权益资本能增强中小企业信誉和提高企业负债能力,无需偿还,融资风险小。有效的负债资本经营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并给中小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其中,中小企业负债水平要和权益资本与偿债能力相匹配,从而规避负债过高带来过大的财务风险,甚至是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筹集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渠道。在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水平大幅上升,宏观风险的加剧也迫使银行更加惜贷。另外,我国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严重受创,各大银行纷纷提高了自身经营的谨慎性,采取了降低信用贷款额度等措施,进而使得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大大减小。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也难以从其他的融资渠道筹集到资金。

据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曾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8%,并且直接冻资超过3500亿元。而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部分银行甚至上调80%,很多银行还要求企业用存单质押,民间融资的利率也在大幅上涨。因此,资金使用成本过高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其融资成本。此外,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融资时财务报表不规范也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的报表主要常见的问题有:报表时间较短;一些企业报表不真实,表面是亏损实际是盈利;资产的规模、收入的规模和盈利的规模不符合资金要求,资产、收入、利润规模太小;其报表科目核算的内容名不副实,也不规范;资产的负债率过高,资产与负债结构不合理;一些企业报表没有合并,也就是说实际上建立母子公司,但是没有合并报表等。

三、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详细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规定

监管部门除了对中小企业融资比例加以限制外,还应对融资的具体用途和时间间隔等加以限制。考虑不影响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同时,也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争取达到投资者和融资者“双赢”的效果,并且,上市公司应该用制度、规定来规范再融资行为。

(二)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

要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和担保贷款业务。政府要对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以高息补贴,也就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过高支出及风险溢价,要从政府那里以利息补贴形式得以补偿,而中小企业以正常的利息获得贷款。因为只有在获取相对较高的收入和风险溢价的条件下,银行才有兴趣参与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在融资成本相对合理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才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

(三)报表要完善规范

银行的融资实行限额管理,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授信额度与企业现金流量、净资产、利润额等有一定的关系。国际投资者也很关注企业会计报表,并且对中介机构要求进行审计,投资者要根据审计评估结果来决定其是否投资和投资额度。因此,中小企业财务报表要规范。

(四)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仅在10%上下,而银行间接融资在整个企业金融体系中主导地位。这样,偏重间接融资的企业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2010年,我国上市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额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所占比重依然较小。我国应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并启动公司债券的发行,通过开辟新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

(五)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培训

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开设培训班,使其进一步掌握企业财务管理政策与制度,并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法制观念,有效强化自我监督,正确地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与权利。

[参考文献]

[1]杨鸿川.浅析企业融资管理[J].财经纵横,2011(13).

[2]李倩.企业融资[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2).

[3]刘现忠.浅谈企业融资[J].财经界(学术版),2010(1).

第8篇: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范文

关键词:家族企业 资本结构 影响因素 优化建议

一、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

资本结构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集合而成的复合性系统,同时也是一个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而需要不断改革、调整和发展的动态系统。关于资本结构的界定,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其分歧主要体现在资本结构负债的内涵界定上。因对“资本”的不同理解,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负债仅指长期负债,资本结构是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二种观点认为,资本结构是指所有负债与股东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是企业资本结构应该包括所有负债和股东权益。第三种观点将资本结构分为广义资本结构和狭义资本结构。

二、家族企业融资方式及原因

在家族企业创立之初,其融资主要有三种渠道:内源型融资、正式金融制度型融资(简称制度型融资)和亲情熟识网融资(简称亲熟型融资)。这三条融资渠道虽然在家族企业发展中都存在着,但在家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不同的最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对家族企业的制度性歧视,使家族企业通过制度化渠道融资陷入困境。也就是说,现行的融资体制与家族企业在预算约束、融资渠道和信任关系上并不兼容,因而其发展主要依靠内源融资。

2003年,全国工商联对大规模民营企业的融资意向进行了调查。其调研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企业没有上市意向,这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内源融资的制度安排,企业也不愿意放弃控制权;二是企业资金需求量不大,上市成本高、过程长和程序复杂等。

三、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有很多,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响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我国有关学者在对中国146家家族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企业规模与资本结构正相关、家族企业上市方式对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影响、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负相关、家族持股比例与资本结构成反比,表明家族企业倾向于保持家族控制权,与债券融资正相关,与股权融资负相关。从中国特有国情出发,影响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主要有:

1制度因素

在我国尚没有建立完备的资本市场。 完善的资本市场包括长期借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如果资本市场成熟,存在多样化的融资工具,企业就可以通过多种融资方式来优化资本结构。如果资本市场的发育不够完善,融资工具缺乏,企业的融资渠道就会遭遇阻滞,从而导致融资行为的结构性缺陷。可见,资本市场的发育情况影响着企业筹资渠道的选择。

2企业规模

家族企业的规模与筹资方式紧密相关,规模较小的家族企业更倾向于较的资产负债率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宽阔,资产负债率也随之升高。 我国家族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拥有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较少,从银行获取抵押款和信用贷款的能力有限,企业又达不到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要求,此整体资产负债率较低。

3控制权

在中国,“家”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文化重视家庭,把家庭看作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单位,子承父业天经地义。同时,受“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企业主在选择发展和控制权方面,更加倾向于保留家族的控制权, 不希望外部参与人的介入。尤其是财务控制权不愿与外人分享。

家族企业控制权包括两大类, 一是家族企业拥有所有权基础上的控制权;

二是家族控制但不拥有所有权的企业。家族代表了一个大股东的特殊阶层,其在公司潜在地拥有一个独特的激励结构和权力。家族的两大主要特征可能对资本结构决策产生影响。第一,家族企业的控股股东由于财务约束没有很好地多样化,然而非家族企业的股东通常拥有很好多样化的投资。当数目巨大的财产处于危险中,家族股东较其非家族股东更趋于风险回避。第二,家族对公司的长期生存更感兴趣,因为他们想把企业传给下一代。例如,用友总裁王文京对坚守股权比例的解释:对于股份转让,我有一些底线,比如我们必须保留公司的控制权。目前,王文京在用友的持股比例高达 55.2%,王文京认为:这是保持公司稳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结构。当企业发展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大股东就会以股权来统一大家的意见。

4融资成本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负债筹资成本和股权融资成本。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活动的结果。采取不同的筹资组合方案,决定了企业有不同的资本结构。从企业的负债来看,负债可以带来财务杠杆效应,但同时也会使企业在经营不善时面临破产风险。负债的利率可以看作是直接负债成本,破产成本则可以视为间接负债成本。这些因素使得负债筹资的成本远远高于筹资者个人出资。按照西方资本结构的理论,在风险一定时,企业会选择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的负债结构。但是家族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和国家对不同企业融资政策的区别对待,导致家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面对高额的贷款利率往往持观望态度。即使上市的家族企业,在进行股权融资时不论是自己发行还是由证券机构代为发行,其筹资过程中的筹资成本也往往较高,更何况还面临发行失败的危险。

5家族企业内部资产结构

从企业内部来看,家族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资金密集型企业的资产大部分由大量固定资产组成,而且在负债融资时大多数都已经作了抵押,这就导致资产流动比率低,资金回笼速度慢。而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无形资产比重较高,由于现代技术进步速度加快,道指无形资产的贬值率极高,但是会计上仍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这就使得资产的变现率降低,同时由于无形资产带来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往往是融资成本提高, 从而降低财务杠杆的效用。企业的资产结构应该与企业的资本结构相适应,通常来说拥有通用资产的家族企业更易于取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专用资产由于变现能力相对较差,不易于取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四、结束语

家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已经收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家族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形势也越来越好。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企业管制的放松,家族企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和突破,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而资本结构问题是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的重要的内部问题之一,研究和解决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问题已成为必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郑长德.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2)

[2]周立新. 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06)

第9篇: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范文

总体趋势

我们对2007年中小板所有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了计算与统计,得到了资本结构总体状况。研究发现,股权仍然是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第一融资渠道,股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比例为52.45%。然后是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占比分别为28.63%和18.92%。

2004年我国中小板创设以来所有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一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也有较严重的股权偏好。虽然2006年和2007年有所下降,股权融资仍然是中小上市公司融资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50%。债务融资是第二大来源,最近比例略有提高,大概占融资总额30%。内源融资占比最少且最稳定,接近20%。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三者基本保持5;3:2的比例。

成长性与资本结构高低成长性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高成长性中小上市公司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其资本结构自然也引人注目。向同行业内高成长性公司融资结构借鉴和学习,优化自身资本结构,提高融资效率,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实现快速稳定的成长。这是众多公司的目标。

2007年中小板高成长性上市公司与低成长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通过比较发现,内源融资方面高低成长性上市公司相差无几,但是高成长性公司股权融资比例高于低成长性公司,低成长性公司债务融资比例大于高成长性公司,相差约10个百分点。

资本结构因素分析

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大概包括5个方面。非负债能力税减、盈利能力和产生内部资源能力主要影响内源融资。担保能力和资本负债率主要影响债务融资。

非负债税减能力比较可以看出,低成长性公司高于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更是远强于高成长性公司水平,约为高成长性公司的2倍。

高成长性公司展示了较好的盈利能力,高于中小板的平均水平,是低成长性公司的4倍。同时,高成长性公司产生内部资源能力也保持优势,高于中小板的平均值和低成长性公司。

综合以上3个因素分析,高成长性公司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沛,内部融资能力远远强于低成长性公司。但是高低成长性公司内源融资比例基本相同,说明高成长性公司不愿意利用内部积累进行融资,而更偏好通过外部融资的股权融资获得资金。

低成长性公司具有较大的担保价值,高于中小板平均水平10%,比高成长性公司高20%。

低成长性公司充分利用债务进行融资。其资产负债率达45.41%,比高成长性公司和中小板平均值分别高约13%和7%。

通过担保价值和资产负债率两因素的分析,说明低成长性公司拥有较高成长性公司更强的债务融资能力,并且充分利用该能力进行债务融资。

细分行业龙头细分行业龙头资本结构现状

细分行业龙头大多属于制造业,不需要考虑行业因素影响。中小板上市公司细分行业龙头资本结构,其资本结构各部分比例与中小板所有上市公司平均值几乎相同。资本结构因素分析

细分行业龙头非负债税减能力为9.84%,而202家平均值是10.31%,差距很小。

细分行业龙头盈利能力与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值盈利能力相差不到1%。

细分行业龙头和中小板所有上市产生内部资源能力分别为10.81%和10.77%,非常接近。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细分行业龙头与中小板上市公司内源融资能力基本相同,印证了非常接近的内源融资比例。

细分行业龙头与中小板上市公司担保价值仅仅相差0.16%。它们资产负债率的差距更小,为0.04%。由此可见,细分行业龙头与中小板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大致相同。

国内外比较国内比较

沪深300指数涵盖了沪深主板的代表性上市公司,我们选其作为代表,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研究主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通过计算统计发现,沪深300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中小板上市公司有较大的差异。其内源融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比例分别为28.07%、45.68%和26.25%,债务是其融资第一渠道,内源融资的比例甚至超过了股权融资,显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