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渗透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山东菏泽274015)
摘要: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基于文化渗透下的语言教学有助于使语言教育更加“丰满”,实现有效语言教学。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以及在韩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韩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教育的若干策略,旨在强化对韩语教学现状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进一步推动韩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 :文化渗透;韩语教学;文化教育;有效语言教学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3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72—02
收稿日期:2014—11—28
作者简介:闫海静(1983— ),女,山东菏泽人。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韩国现代文学,中韩翻译对比。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作为人类信息的基本载体,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从本质而言,语言就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所以,语言往往被看作是特殊的社会现象,依托社会而产生和发展。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文化”这一元素不可忽视。语言学习一旦离开对语言所在的民族文化的了解,那就相当于行尸走肉,难以实现有效的语言学习。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产物,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脱离文化的语言是不完善的、不健康的。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而文化则展现出语言的独特性,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语言教学是一个系统,仅仅强调语言中的词汇或语法教学是空洞而乏味的,不仅无法构建有效的语言教学,而且逐渐弱化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实际的韩语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文化渗透教育的重要性,让韩语教学更加“丰满”,让学生在韩语学习中感受到韩国的文化,提高其学习韩语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在韩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与韩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情结,同属于东方文化圈,都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所以,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在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两国在礼仪习俗、文化背景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多的相似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民族文化环境不同,两国的语言文化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两国在信仰、生活习俗、思想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如果忽视了这些差异元素的存在,则极易造成语言上的误解。例如:在韩国,韩国学生考前忌讳吃海带,因为海带很“滑溜”,如果考前吃了海带就预示着考试可能会“滑”下来;当韩国人问你“什么时候可以请客吃面条”时,其实不是让你请他吃面条,其本意是“你什么时候结婚”。如果不了解这些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极易产生语言上的尴尬。因此,在韩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对韩国文化的了解,消除两国语言交流中的文化障碍。
此外,高校韩语专业学生的韩语基础几乎都是零。在零基础的教学情形之下,韩语专业的学生对韩语学习势必一片空白,缺乏对韩语的了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文化渗透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构建有效韩语教学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文化渗透教学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对韩国文化的了解。这样,在有效的激发与引导之下,学生更能学习好韩语,这对学生而言,显得非常必要。
三、在韩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教育的策略
随着中韩两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多。近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韩语专业的开设与教学。当前,高校韩语教学整体良好,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在韩语教学中出现了“学难以致用”的尴尬现象。究其缘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渗透教育不足,对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这样一来,韩语教学成为了硬性的语言教学,学生对韩语缺乏文化上的情感。对此,高校在韩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渗透教育的重要性,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化渗透教育的有效落实。
(一)依托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下,韩语教学注重“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韩语教学变得僵化,也不利于文化渗透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此,教师要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一方面,教师在单词授课的过程中,应适当地拓展单词背后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强化学生对韩国文化的认识。例如:在韩语单词“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糕”在韩国人生活中的角色以及历史地位,对韩国人爱吃“糕”的原因进行阐述,并对与此词有关联的一些韩国俗语进行适当介绍。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韩语“糕”的认识,而且使学生通过其背后的文化以及相关的俗语,强化了对韩国文化内涵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文章或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将其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之中。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韩语歌曲比赛、韩餐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更多地接触与了解韩国文化,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二)优化与调整韩语教材,丰富教材的文化内容。当前,高校韩语教材更多的是强调韩语的教学,教学内容陈旧、模式僵化,对于韩语文化内容缺乏系统的展现。所以,基于当前的教材现状,应优化和调整韩语教材内容,丰富教材的文化内容,让文化渗透教育在教材中落地生根,从而推动韩语教学的发展。首先,对现有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并添加文化内容丰富且富有时代气息的课文作为教学内容。这样,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让丰富的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法的转变,使文化渗透教育得以有效落实。其次,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对韩语文字及相关材料进行收集,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再次,立足于实际教学的需要,教材文化内容应积极向上,突显韩国文化的精神面貌。
(三)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收集各种形式的韩语素材。当前,学生对于韩国文化的了解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也可以通过韩剧、电影等途径了解韩国的文化及生活。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观看有关韩国文化的真实素材,丰富当前的教学信息。一方面,通过一些韩国的电视剧、电影,让学生感受韩国生活中的诸多要素,拉近其与韩国文化及语言的距离;另一方面,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韩语素材中所包含的语言及文化进行思考与总结,提高韩语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电视剧《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使其通过经典电视剧了解韩国的传统文化,并在娱乐休闲的状态下强化对韩国语言及文化的认识与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视野不再拘囿于教材,并且通过这种途径,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于优化韩语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韩语教师的综合素养,重视外教的作用。文化渗透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韩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提高韩语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韩语功底,而且要对韩国的文化背景有较好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中韩文化交际能力水平,这有助于各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对此,教师要强化自我学习,不断地提高专业水平,并加强对韩国文化的研究与了解,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与此同时,外教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外教是学生接触和了解韩语及文化的重要窗口。也就是说,在外教的韩语课堂上,学生应用韩语与外教进行交流,并通过课外辅导的方式,强化对韩国文化的了解。
[
参考文献]
[1]冯佳琳.浅析韩国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
[2]赵永涛.浅谈高校韩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14(5).
[3]王立群.高校韩语专业文化教学探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8).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初中英语教学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62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熟练掌握中外文化的差异,加强对学生的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作准备。教师在不断健全自身知识层面的同时,应该发扬奉献精神,以教育文化作背景,去除学生的负面学习阴影,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督促,实现初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增强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的根本含义
1.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跨文化交际应用的基础内容就是学习好初中的英语,初中英语教程不仅是简单的英语教学,它也是文化的重要交流工具。初中英语教程包含各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外国的语言差异、文化的背景、民族的特点。在讲授英语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联系实际,从不同的方面针对初中生独特的阶段特点,传授不同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课程中,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突破新的教学层面,改变现实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独特思维模式。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的应用理论,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改变现实的传统旧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即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交流应用能力,实现初中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
2.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联系
初中英语教学涉及的知识内容层面相对于高中和大学较浅,但初中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教授英语课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要灵活地使用英语的教学方案。英语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努力积攒英语单词的过程,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单词、语法、结构、句型。英语的许多记忆方法和其他语言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英语在发音、音调、词汇及用法上都与其他语言不同。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对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练习,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的英语文化交际形式而改变。不断地深入新颖的英语教学理念,可以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多元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新高度。在如今繁重的初中英语教学任务中,根据不同的教学课程创设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教学精神,掌握不同的文化知识。教学过程中采取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渗透初中英语的文化知识,帮助初中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英语的语言内涵,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爱好及兴趣。
二、跨文化交际的渗透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就是掌握英语的词汇,探索英语句型中的文化内涵,不断将英语的词汇应用到英语句子中,加强对英语知识的了解。首先,扎实地掌握英语的基础词汇,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单词的拼读、单词的听写来实现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读音、意思、引申义、用法都是学习英语的核心,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十分明显,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渊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够帮助初中生提高英语成绩。英语的使用方法与汉语存在一些差异,另外英语的意义与中文的意义有相近的含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区分二者的差异,透过简单的英语单词也能够分析它的本质内涵,实现对英语的全面解析。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突破英语的重难点,提升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提高初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掌握英语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利,英语的一些用法与中文不同。西方人往往比较注重隐私,年龄、婚姻、收入、体重、信仰等都属于西方人的隐私范围,在与西方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保护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因此,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初中生了解西方的文化,实现初中生的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孙琳琳.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渗透研究[J].校园英语(下旬),2014(12).
每个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节课堂教学都是德育的阵地。如果课堂教学纯粹是完整的知识灌输,其目的不再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而旨在培养只擅长考试、记忆等技能的“知识木偶”。任科老师也将在“知识灌输”为本的学科教学中变得越来越忙碌,越来越劳累。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通过不断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让德育进入学科;同时,还要让德育熏陶与知识教学并重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德育进入课堂。
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去影响学生的,这些教育内容不是笼统地、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每一个门类构成了一个大的教育内容模块”。其中,这个“模块”便是学校教育中的学科。
1.有机化学教学德育渗透的现状。关于有机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具体表现在教学中的德育目标不明确,德育内容不具体,有关德育的知识点没有落到各章、各节中,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也仅凭教师个体的认识而定,不规范、不科学。“据调查,许多初中学生之所以要学化学,是因为化学实验有趣,教师讲课生动,化学成绩一直好”等,而目前调查发现很多高职学生认为学习有机化学就是为了应对考试。在学习中,能按照教学要求较长时间地感知化学现象和规律,但是,他们往往集中感知于化学现象的直观部分和化学规律的外部特征,对内部反应机理和规律性联系的理解,还常常把握不准,并且注意力还不够高度集中。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2.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抓教育激活点。即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抓住德育的时机,用准确、生动、通俗、浅显的语言,自然贴切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做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学生在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主观化、片面化、表面化看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捕捉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科学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客观、深入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在结合点有意识地点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体现了德育的导向性原则,使渗透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也可通过作业、实验、课堂纪律等许多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培养。
三、有机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进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学习、研究语言本身,还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大家知道,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功能,是一种交际工具。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行认真严格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的被明确写进了英语教学大纲。
几十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走过不少弯路。解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英语教学只是偏重语言形式(语音、语法、词义)的讲解传授,培养出不少的学生,他们精通语法规则,却只会认读,不会听说,不能真正具备交际能力。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手段得以引进,我国的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得很快,尤其是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二、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的提出
那么什么是交际能力?它的内涵是什么呢?交际能力是一个语言学术语,它是针对语言能力而言的。语言能力通常是指语言规则内在化的体系,即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体系;而交际能力的概念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语言运用,说通俗一点就是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看来要完成某一门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不可避免地要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因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辞海》里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但为便于区分,人们习惯上将文化分为两类,把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技成就等称为知识文化;把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称为交际文化或常识文化。本文着重探讨的是交际文化。
当然,人类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共性的东西。但也不可否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习与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对同一个词汇,对同一个称呼,对同一个手势,对同一句话,英美人的理解与中国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几乎是从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东西方两种交际文化差异这个难题。
三、要注意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
交际文化涉及面非常广,从日常见面问候、称赞、致谢、道歉到了解掌握委婉语、禁忌语乃至体态语言等,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多地让同学们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见到老师总是称呼:“老师,您早”;而像我们中学英语课堂上常用的“Good morning, Teacher”就不是太正确,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改为“Good morning, Sir”或“Good morning,Madam”。
“小张、小李”在汉语里是很亲切的称呼,而用“小米勒”称呼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不礼貌的;用汉语称呼“张老、李老、老人家”,中国老人听得心里美滋滋的,很自然地接受年轻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照顾。可是英美老人对此却不习惯。
几年前一个美国退休教师讲学团来我系讲学十天,我们的接待工作热情周到。有一位老先生临别对笔者说:“I have been spoiled these days”。因为在美国,个人均讲究独立,老人也不例外,否则他的自尊心将受到伤害。
笔者见到我系年轻的外籍教师,称赞他“You speak very good Chinese”时,他总是笑着回答:“Oh,thank you!”,其实他只会说一点极简单的汉语;而当笔者称赞中国学生“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他不管心里多高兴,嘴里却说“No, no,My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其实他英语说得真是不错,但谦虚是美德嘛。然而如果这样回答英国老师的赞扬,就不太得体了,因为在这种场合他总是希望得到Thank you这样一类肯定的答复。
反之亦然。英美学生学汉语也要首先了解中国的交际文化。笔者一同学在某大学给外国留学生讲授汉语。一天,他请新同学作自我介绍,一位同学很认真地用汉语说:“我没结婚,没有孩子。”这句话中国人听起来总觉得那么别扭。老师纠正他说,汉语只要说没结婚就够了,在中国人印象中没结婚一般是不会有孩子的。这位留学生对中国的交际文化了解不够。
禁忌语和体态语言也属于交际文化范畴。我国电影的“金鸡奖”,先译成Golden Cock Prize,谁料到cock一词除“公鸡”外,还有“雄性器官”的意思,在英语里属于禁忌语,后改译为Golden Rooster Prize。伸出食指和中指,中国人表示“二”,可美国人表示V(胜利);我们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八”,可我们的“八”字造型在美国人的眼里却是“二”,就这个“二”和“八”,在中美交往中闹出过不少笑话。
英汉交际文化上的差异很多,这里只信手拈来几个例子,不一一赘述。
四、关于中学英语交际文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明确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时刻不忘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这个根本目标。
一、以“爱心”为核心,培养学生丰富而生动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从《背影》《挖荠菜》《回忆我的母亲》等课文中感受世间最伟大的父母之爱;引导学生从《藤野先生》《我的老师》等课文中体会师爱的可敬可贵与人间的真情,引导学生从《小麻雀》等课文中感悟到物就是我,我就是物的爱怜之情,通过对《春夜喜雨》《江南春绝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诗词的赏析,让学生体会山川田园景致的美妙。让作品中体现出的丰富多彩的感人肺腑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炽热感情,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如落花飘零在水上,芳醇学生的心房,如春风萌动江南,绽放在学生的心间,如春雷震响天地,回荡在学生的心头。引导学生体验作者,体验作品中形象,体验生活,体验万物,还要引导学生体验自己,体验自己的情怀与思想,通过审美体验,体验出丰富而生动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空间;通过审美体验,促使学生自发地调动心理潜能,调节好与对象(自然、别人、生活、社会等等)的关系,能够多存一份厚道,多存一份同情,多存一份宽容,多存一份理解,对世界充满爱心。
二、以“理性”为核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
比如,莫怀戚的《散步》,文中写了一家四口人散步时互相关爱的情景,很是感人。四个人都有美好的心灵,都各自承担着家庭的一份责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比较分析各自的形象特点,分析他们担负的家庭责任,说说自己喜爱文中的哪个角色。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认同或角色超越:将来你是否愿意做这样的父亲,或是做这样的母亲,或是做这样的奶奶,将来你希望自己怎样教育小孩,教育出怎样的一个小孩――让学生设计未来之我的形象,感受个人在家庭、在集体、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并逐步形成自己对真善美的看法和追求目标。还可以把“利”与“义”、“个人”与“集体”、“对人”与“对己”、“劳动”与“奉献”、“现实”与“理想”、“成功”与“失败”等等有审美冲突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情感震憾、理性思考中达到审美超越,形成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乃至人生观与世界观。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掘作品的人文情趣和人文品格,在培养目标上,不仅强调人性的培养和理性的养成,而且趋向于培养集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完美之人”。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三、以“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勇于创造的精神
富有个性的人格才充满魅力。鲁迅之所以难忘藤野先生,是因为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与行为横行的年代里,藤野先生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个性――追求科学、献身科学、毫无民族偏见、热情关心一个来自弱国的“低能儿”。同志的母亲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她不仅具有了中国劳动妇女的美德,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社会处在大动荡的年代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坚韧的做法--深明大义,支持同志参加革命,并不给儿子和儿子的革命事业带去丝毫负担!歌白尼之所以为人所景仰,是因为他有自己独立自主的人格--坚持真理,宁死不渝。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世所推崇,就是因为我们被他的大智大勇、感恩图报、忠心耿耿、一腔赤诚的人格魅力所叹服……让学生通过故事、人物形象等文学形式及文本中所体现的理念的暗示,伴随着情感震憾、审美体验,从课文中学习做人处事的价值标准,模仿课文中歌颂与赞美的人物,逐步形成自己独立自主的人格。特级教师蒋澄清说:“创新,就是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创新,就是独立创造,推陈出新;创新,就是打破常规,另走新路;创新,就是破旧立新,创造特色。”可见“创新”总是与“个性”相联系。因此,塑造个性也必然与锻造创新相辅承。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其重点应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结合教学内容,如《怀疑与学问》等课文,采用渗透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乐于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能主动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深入思考而不随声附和的个性。
四、以“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一、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顽强毅力
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是中国人固有的品质。作为当前大学生,由于大多是90后,生活在条件富裕的物质环境当中,甚至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负担小,思考的问题少,比较困难的问题都又父辈们提前做好了铺垫。生活于和平盛世,生活无忧无虑,缺乏艰苦奋斗的毅力和勇气。同时,在调查中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应该结合舞蹈教学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顽强意志力的培养。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强调舞蹈艺术对人的体力和情感及人的协调和健康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说:“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发展身体肌肉,调整肌肉,保持身体平衡;舞蹈练习、舞蹈节奏,用于治疗,可以帮助受伤的肉体和挫折的心灵复原。”因此,在高职院校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舞蹈动作的训练过程中来纠正学生不良的自然体态,以保持他们良好的体形和姿态,比如训练学生的柔韧性、耐力、稳定性、灵活性、协调性和控制力等,从而不断促进了他们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全面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积极进取,不能因为练不好就半途而废。在舞蹈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学会坚持,学会努力。
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舞蹈通过一种全面、多样、直观的方式展现人体美感,是一项非常能体现人体美感的新兴运动,是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舞蹈教学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在运动中提升美学鉴赏力和创造力。因此舞蹈教育被誉为美育中最为直观、形象的教育方式。一个人的审美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美的感受能力的强弱。比如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原生态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不仅可以展现出舞蹈艺术的轻松感,而且还展现出杨丽萍的妖烧和魅力,其舞蹈本身的艺术动作,以及诱人的韵味感,适合人们的常规心理,让观众更真切的了解我国民族文化。任何一种舞蹈自身都是美的化身,美的精灵,美的背后都是通过躯干与四肢的动作协调配合,从而展现人体的美感,而这种美感表现在形体、造型及表情等多方面,同时舞姿、舞步等等无不展示出人体之美。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团队意识
俗话说:“一个篱色,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与残酷竞争搏击的第一实力。因此,当前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舞蹈不仅仅是一种单人活动,更是一个群体项目,比如学校舞蹈队就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活动整体,他们担负着学校的各种汇演,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一定的服务,团队活动自然离不开团队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舞蹈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特别是在群体性的演出中,演出因动作的统一而美,如果有一个学生表现不好,则会严重影响整体效果。。比如,文艺晚会上,舞蹈队在表演傣族舞蹈《美丽的金孔雀》的时候,如果领舞者在演出过程当中跟其他的学生合作协调出问题,那这个节目就没有取胜的把握。相反,一个凝聚力强的团队,其实力肯定是戳戳逼人的,同时,也增强了大家对各自工作的责任心。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初中英语教学 渗透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日益增加。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从这一点也不难得出,人们对于语言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这个现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也尤为突出。要想普遍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水平,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就必须要改变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方式,转变英语教学的重点,使社会文化教育和语言知识教育并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渗透。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概述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因而会产生较大的文化差异。比如中国人一见面就会问“吃了没?”“去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而英美国家就会觉得这是个人隐私,所以他们往往将天气情况作为见面时谈论的话题。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见到外国朋友就问“干嘛去了”“去哪了”等中国人觉得很自然的话题,对方会觉得很不礼貌,这不仅会影响交流,还会令交谈者对我们中国人产生不好的印象。可见,若要进行有效的、愉快的跨文化交际,就必须要掌握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能得体地进行语言交流。当然,这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必须注重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二、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建议
(一)师生要转变英语学习观念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师生的观念。第一,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给学生传递更多与时俱进的思想观点,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不只是背熟语法、掌握词汇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英美文化的学习与领悟。第三,教师要转变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将英语应用到实际交际中。第四,充分挖掘学生潜藏的文化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英语文化,最后达到灵活运用这些文化的目的。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跨文化的视角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增强对文化意识的敏感程度,要让学生明白交际不是掌握语言形式这么简单。
(二)丰富教学手段,加强文化背景教学
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时,经常会觉得内容枯燥、乏味、用处不大。为改善这种情况,并提高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效果,教师应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例如,教师应该掌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方法,将课本中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能够将课堂内容直观地传递给学生,而且还节省了课堂时间,给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留下了充分的时间。比如在学习课本中“不同国家对于英语的说法不同”这篇课文时,我先给学生放映了一段关于美国早期历史的视频素材,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为什么同样是讲英语,不同的国家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网上有趣的文化知识呈现给学生。
(三)通过日常对话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人对于相同事物的认识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与中国具有不同的风俗,比如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人生观等。为了给学生渗透西方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把与课本相关的文化背景传递给学生。例如,西方国家的人们在日常谈话中经常使用感谢语,而在我们国家,亲朋好友之间很少说“谢谢”,我们会把感谢之情藏在心里;而对于西方国家的人们,即使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不管是什么场合,几乎都会用到“thank you”。父母给子女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饭,子女会说“thank you”;子女为父母筹划了一场盛大的生日派对,父母会激动地对子女道一声“thank you”。在一些公众场合,礼貌性地使用感谢语是十分得体的。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的好处不仅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从思维方式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中西方人们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若不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那么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将会产生误会,无法达到有效的沟通。例如,中国人听到别人的赞扬时,通常都会以否定的语气回答,而西方人则会欣然接受。对方夸中国人长得漂亮时,我们通常会说“不,一点都不漂亮,我觉得你才漂亮”,而西方人的反应却是“Thank you. I am glad to hear that.”我们在和西方人的聊天中,如果对方夸我们的衣服好看,我们一般回答“一点都不好看”,那么对方将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会觉得很尴尬,会感到苦恼。再比如,我们去做客,朋友问“喝不喝水?”我们首先会礼貌性地推辞,但是朋友拿来水后,我们也会喝;而在西方家庭中,如果客人说“No, thanks.”主人就不会坚持给客人上水。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让学生了解并接受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敢于接受别人的欣赏与赞美。
三、总结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对于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引入跨文化交际教学,将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思维逻辑以及等背景文化生动地展现在英语课堂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高晓平.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关系研究[J].时代文学,2012(15).
[2]刘秀莲.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5).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初中英语 渗透 探讨
前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跨文化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联系,教师要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语言知识与技巧,能够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同时消除学生在语言交流中产生的障碍,不断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带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际方式不同,因此必须进行跨文化交际。在经过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后,学生将会了解到文化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学习中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想,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随着初中英语教材的不断丰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学生必须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更加轻松。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对英语词语以及语法的学习,同时也会对国外社会文化以及社会背景等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从而来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渗透策略
1.重视对单词文化的深度挖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单词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并且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提升对单词的教学,同时在单词的教学中能够渗透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教师要围绕单词的读音、拼写、用法以及含义着手,开展教学活动。中西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导致很多单词的意义都不同,这需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英语单词“dog”,中国人的理解一般都是骂人的意思,然而在外国人来看,则是由不同的含义,则是代表人们的宠物,属于家庭中的一份子,与人们的关系较为密切等。因此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在进行单词的教学中,要为学生进行全面的教学,能够为学生进行解释,从而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把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对教材内容进行把握,从而来适当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从而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素质。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是关于欧美国家的相关文化习俗等知识的教学,这样教师就要对其有一个深入的把握,能够将跨文化交际意识渗透到其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要利用课文以及相关知识对帮助学生掌握中西方的思维习惯,以及相关的语言表达差异与价值观念等。要将中西方的异同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单位以及家庭学校的日常交往中,存在的差异指出,以及所遵循的原则,从而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语言表达的方式也不同,在英语中则是重视利用一些连接手段来表达句子的逻辑思维,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思维习惯以及文化差异,能够体会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3.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文化氛围,能够在教学情境中渗透跨文化意识,从而来帮助学生去了解西方的文化,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解。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将会更有效的融入其中,理解英语文化的知识内涵,从而来有效体会到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来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教师结合社会背景,以及教材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融入到文化背景中,从而来运用语言知识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展示一些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一些节日盛况,为学生播放国外影片,促进学生了解国外文化,从而来加深学生跨文化意识。
4.重视文化内容的挖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教材中文化内容的挖掘。初中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具有较为深刻的意义,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将有效学习到一些基础知识,同时也会对一些传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有全面的认识,因此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文化知识的渗透,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例如:在“Let’s scelebrat”中,在国外也有很多的庆祝节日,其中“New Year’s Day”,表示对春分的庆祝,并且会利用一些晚会来进行辞旧迎新活动。而“Easter Day”在街上将会出售一些兔子和彩蛋等。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则是由中秋、春节等,人们会吃月饼,吃饺子以及看晚会等习俗。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能够适当引入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习俗等,以此来充分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升课堂的氛围,促进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同时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等,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
三、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教学;实施方案;优秀人才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人类有了语言才能创造文化,而后文化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并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言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鲜明的体现,与人类社会文化紧密联系。一个国家的语言必然是这个国家的文化和所有的生活经验积累下的产物,自能反映该国家文化的重要特征。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掌握一门外语包括掌握语言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语言是每个国家文化习惯的一面镜子,是人民思想的最直接的反应产物。如果我们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不掌握一些词语的特殊意义和使用规则,就不能真正学会英语,甚至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每个单词都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不明白句子真正表达的含义而闹出误会和笑话。举个例子:“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这句话应该翻译成“正在下倾盆大雨。”乍一看单词都很简单,但是句子含义跟单词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的具体方法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知识的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教学中,课堂45分钟是我们主要阵地,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的渗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知识和文化的氛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文化渗透与词汇教学相结合。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小说,或是与某些名著有关。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语的理解。例如,讲解“part-time” 时,结合西方国家教育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度了解西方社会。半工半读在西方大学甚至高中都是普遍现象。自己打工挣钱用以支付部分或全部学费,这在西方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当然,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并不困难,只是西方学生到了一定年龄,周围的环境和当地的文化促使他们产生了独立意识,他们想要思想独立、经济独立,不愿意依靠父母生活。在西方国家“独立”是一种美德,它是西方社会文化的又一重要体现。可见,词汇离不开文化知识背景。在平时英语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单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真正学习英语并正确使用英语。
(2)文化渗透与听力口语相结合。多让学生接触和运用地道的英语口语,也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对西方文化的感知和接受能力。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使用比较地道的英语同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问学生是否听明白时,可以说“Have you got it”,激励学生时说“You can make it”,等等。另外,在正常教学的同时,可以适时地播放一些英语原声电影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地道的英语口语和相关文化。比如,学习9A Audrey Hepburn这一单元时,就可以播放其主演的经典电影《罗马假日》等,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西方文化和接触地道的英语口语。当然,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
(3)文化渗透与阅读相结合。牛津版英语教材非常注重英语文化的渗透,基本每个单元都涉及西方文化,专门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Reading部分也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例如介绍西方的节日万圣节等。当然,只学习英语课本上的文章显然不足以全面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知识,我们必须通过课外文章的大量阅读,给学生提供真实反映西方国家风土人情的文章。课外阅读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筛选,最好选择有丰富文化知识和背景的文章。下面是一段文章节选:If you can’t finish your meal but would like to enjoy the food later,ask your waitress or waiter for a“doggie bag”. It may have a picture of a dog on it, but everybody knows you’re taking the food for yourself. 此文中的“doggie bag”不是指装有狗狗照片的袋子,而是指打包带走的意思。阅读理解是我们英语试题中分值较大的一项,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阅读能力的训练一方面在于词汇的积累,另一方面就在于文化背景的了解。综合这两方面,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文化渗透与语法相结合。在讲解语法知识时,也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渗透。例如我们初中学习的几种提出建议的句式:What about going shopping How about going shopping? Would you like to go shopping? Shall we go shopping? 这几个句式虽然都是问句,但它们的意思都是表示友好地提出建议,并不是真正提问。再如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用动物打比喻的日常习语和谚语。比如,在汉语中比喻人胆小如鼠,相当于英语中 “chicken hearted”。还有类似的用法如下:see the elephant 大开眼界 ,white elephant 沉重的负担,talk horse 吹牛,duck's egg 得零分,a sleeping dog 不可惹(惹不起)的人,When pigs fly. 决不可能!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通过对比和互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从而使英语表达更形象、生动、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