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主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自主劳动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劳动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主劳动实践报告

第1篇:自主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一

当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走向了尾声,暑假怎么过便成了热门话题。有的热衷于居家休整,有的认为旅游游玩更胜一筹,有的则闭门修行好好学习,不过,更多的同学则想利用暑期去进行社会实践。加之学校的推波助澜,暑假打工热潮便悄然席卷了整个社会。因为每一个意气风发、热血沸腾的中学生都渴望走出宁静安逸的校园,摆脱乏味无聊的生活,踏入社会,找一份工作,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努力奋斗,换取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肯定。

作为一个渴望工作、渴望改变、渴望成功的中学生,我也欣然地加入了这股势不可挡的打工洪流中。在妈妈的介绍之下,我顺利地进入阿佳家纺干了三天。

这家工厂的工作主要分为五种,裁剪、缝纫、手工、检验、包装。顾名思义,裁剪是将完整的布裁剪成窗帘、坐垫等所需的形状,缝纫则将裁剪完之后的布利用缝纫机制成初期窗帘、坐垫,手工则是加之修饰,如窗帘需要剪平袖头,坐垫需要填上锦纶棉,钉上纽扣或者缝上背带,其他还会添加一些小饰件,经几位叔叔阿姨的检验之后,便进入最后一道程序包装。包装最简单,所以我便选择了这一项来实践

我需要做的只是将窗帘折叠成固定的形状,与一张说明卡一起装入包装袋,然后贴上条形码,合上袋子即可。虽然工作很简单,但是还是需要细心对待,既不可弄错正反面,也不能贴错条形码。一天下来,需要重复同一种工序几百遍,下班后也不免感到腰酸背痛,打工确实不容易。

当然,在工作中我有许多的不足,至少与正式员工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而言是缺少细心和经验。做事不太灵活,不太善于观察细节,所以无论在速度或质量上都略逊一筹。

不过我打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融入这个现实的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和阅历,获取宝贵的社会工作经验,体验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暑期生活。当然,在这次工作实践之后,我也如期获得了不少的认知。

工作锻炼了胆识和勇气,重复培养了耐心和细心,努力换取了自信和快乐。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这三天打工,使了解了父母工作的艰辛,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也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下学期。我一定更加努力地学习,耐心对待每一道难题,遇到困难时不气不馁,尽全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培根说: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在打工的过程中,中学生可以在打工过程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与经验,至少可以得到一种体验。因为打工的过程中,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要跟各色各样的人进行交往。在这些过程中,中学生不得不思考如何看待眼前的问题,怎样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不仅使中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加强实践能力,也会让中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会处世,同时提高了思维深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打工实践有助于我们我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我们已经是一位高中生了,不仅要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也要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了解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融入社会,提高自我!

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单位名称:七彩手工艺品部门

实践时间:七月中旬~八月初

实践主题:制作手工艺品

实践单位介绍

该手工艺品部门位于一幢大楼的顶层,我不能肯定以它的资本和员工人数能否称为一个注册公司。大多数在那里工作的都是年龄少大于我的大学生或大专学生,利用暑假的时间打零工以赚取生活费。经我们制作出的手工艺品,按其质量高低,部门负责人会以不同价格收购,再拿到市场上去销售,获取利润。

实践内容与经过

第一次到那个部门,为眼前的景象诧异――看着几个办公间被学生年龄的员工挤满,到处堆放着手工艺品,我有两个疑惑:1这怎么看也像是在压榨学生劳动力。2这些作工并不非常特别的手工艺能否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在那里工作的学生,大多是美术或设计专业的,他们所制作的成果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但也有纯粹只为活的一些生活费而来的其他非专业学生,他们制作手艺差,所知做的物品有时只能以几块钱背负责人买下,有时连负责人都不会买。但负责人向我申明,只要专心做,就可以很快熟练。于是我也混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浪潮,开始挤在办公室中制作手工艺品。美术专业的就是不一样,他们所制做的东西才可以被称为艺术品,但我们这些也是花了时间心力在其中的啊!不过,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没有价值对吧开始时确实是一团糟,但越到后来果真如负责人所说越发熟练,作出来的东西也可以从负责人那里换些钱了。虽然都是学生,但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很少有人嘻笑打闹,多数人都很投入在制作过程中。混水摸鱼滥竽充数者,自然拿不到好报酬。

第2篇:自主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 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及科研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现的前提和途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个性是造就人才的基础。一个健康的富有个性的人不是先天而来的,而是在现实的社会中培养出来的。校园生活就是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在学校这“微型社会”中,按照社会需要和教育目标,建立课外专业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进行着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的教育。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角色变换与扮演最佳角色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的合格的社会成员。

创造是一种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思维过程。是从主体对客体的探索开始的。由此可见,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对学生自主实践及科研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从个体发展角度看,学生自主实践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成才的最需要的前提条件

本课题的研究要求以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目标,在这个基本前提下,明确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任务。其一,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其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侧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上下功夫,一改以往整节课上教师讲、学生记、缺乏沟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本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们容易掌握的部分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利用有限的课时,采用启发式教学,侧重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关键部分、知识点间的联系、典型而重要的学术观点提出的依据、推论和验证过程,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指导他们利用图书馆、电子网络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培养学生就某一问题深入思考、追究探索的良好习惯,由此,既让学生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又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深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在实践教学方面,针对植物学作为一门描述性学科的特点,加大学生实验观察的机会是学好植物课程的关键,在理论和实验课的课时安排上,在实验内容和实验课讲授方法上作了改革。适当压缩了理论课程时,增加了实验课课时:有些班级甚至达到40%理论课时,60%实验课时。教学方式上,采用在实验室边讲授理论,边实验观察的做法,效果特别显著。在实验内容上,不断充实《植物学教学实验指导书》和《植物学教学实习指导书》的内容,结合本学科的强项,对部分实验作了适当调整。此外,利用各种可能机会和途径指导学生实习,如建立课外专业兴趣小组,利用带学生野外实习,节假日或外出出差的机会,采集和制作各种植物标本,供学生使用。

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严把实习质量关,在学生实习初期,让他们围绕研究题目查阅资料,提出试验初步设想。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实习后期,精心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写出较高质量的论文。

相对合理的考评体系,形成了以平时的实验报告、读书报告、调查和实习报告、实验制作如标本、制片等成绩考评,期中测验考评和期末闭卷统考考试三项综合考查学生的植物学课程的学习成绩的考评体系。大致在30%平时和期中成绩、70%期末成绩。期中考查和期末考试一律利用试题库、命题,做到试题的难度、各内容的比例、试题的形式,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本评价考核体系既注意学生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又注重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

二、以教学软件开发为突破口,促使教学手段全面现代化

植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长期以来,它的教学离不开挂图和直观标本,需要有足够的课时作保证。然而,随着学生课程数的增加,植物学课时数由108减少到了80学时,为在少课时的情况下保证必要的课程内容,非常有必要开发和制作《植物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软件,借助多媒体手段,尽可能多地介绍各种植物的特征和特性,展示有关植物形态的精美图片和动画,教学中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利用网络教学的实验研究工作,将理论教学的60%约20学时,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并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仅进行约16学时的辅导和复习,结果证明与全部由教师面授的班级成绩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学习利用个人电脑上网学习,改变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模式,节省了多媒体教室资源。

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更加注意传统教学设施和条件的建设和利用,充分使用植物蜡叶标本进行植物形态和分类学教学。注重试验材料的准备和制作,实验中需要观察很多种花卉植物,有时还很贵,但我们会花高价购买,做到基本实验内容和实验材料一样不少。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和教学模型仍然是教学中很需要的手段,不因为有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完全放弃,因为教学模型具有立体感,对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果的教学非常有用,挂图可以用于实验课时的展示,网络多媒体在一个时间只能展示一个或少数画面,不能满足多个结构的同时展示。

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标要求,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特别是学生创新素质、学习潜能和人格品德得到最优的发展。兴趣小组的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特别是花木、果树种植技术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曲春林

第3篇:自主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探讨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有关数据表明,今年要求就业高校毕业生达750万人以上,预计在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究其原因,除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同时存在、部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扩招等影响因素外,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措施不够完善有直接关系。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对高等院校来说,应主动适应时代需求,高等院校应主动适应时代需求,要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业实践平台,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实际创业能力,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到实处。

一、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

就业指导,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广义的就业指导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力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在我国,就业指导还包括就业政策导向,以及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

创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会中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新的理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个人的自主性和冒险意识、创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意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创业能力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创业教育工作不是一个概念,两者应当分开来开展工作,然而它们也不是对立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两个方面。就业在我们国家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而创业,作为新兴的就业途径,被许多专家学者所推崇。

二、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未能系统展开。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单一,课程针对性不强,操作性差,大多拘泥于“纸上谈兵”。据有关调查,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与一些发达国家40%的创业率相比,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近年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而且,很多地方省政府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中给予自主创业大学生很大的、具体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但目前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工作进程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创业教育课程还没有形成体系,只是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一个章节包含在就业指导课程当中,即使少数高校单独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如“创业管理”“创业学”“商业计划书”等),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导致该课程在学生实际生活中针对性不强,缺乏实效性。

2.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没有权威性,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未能很好的结合。目前许多国家开发了一些时效性强的、新颖的、学生喜欢的教材,并逐步改进、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评估指标。伦敦商学院和百森学院的一份报告表明,美国于2001年已有超过1500所院校开办了创业课程。目前,美国几乎所有参与排名的大学都已开办了创业课程。而我们国家虽说有一些大学开办了创业课程,但在教材选择上依旧有一些局限性。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高校对于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一些创业精英讲座、座谈会等隐性课程开展的不够。

3.整体的指导就业和创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内容的综合应用型学科,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水平、很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要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对我国的就业形势、就业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我国的三大产业和不同的经济领域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还要对用人单位和人才需求有较深的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就业实践。目前在我国获得职业咨询师、就业指导师资格的高校教师人数逐年增多,就业指导方向的教师队伍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相关的专业素养积累的还不够深厚,而且这毕竟是个新兴的专业,很多教学模式还不成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影响授课效果。

三、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工作的思考

1.加强创业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增设创业指导的综合课程,例如:创业指导基础课,专业指导课,以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召开创业指导座谈会,开展创业精英访谈活动,通过座谈、访谈等形式,增强学生创业意愿,使学生了解创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创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及其在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就业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第一,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缺乏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分离,是阻碍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通过实验教学或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实际参与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篇:自主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 思政课 拓展型实践教学 评价机制

如今社会的发展,更加体现出教学的本质不单单是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将知识与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问题。自2004年起,我国就已经提出了有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2005年又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议[1]。这两个文件的颁布,就更加强化了我国相关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活动,让大部分本科和高职院校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方式。

一、我国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践在生产生活中显得极其重要。只单单拥有片面的书本知识和理论,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今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已经意识到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从学生步入校园的第一天开始,学校就对学生做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接受和参与到思政课的实践活动中去。而学生也都十分乐意接受实践教学。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已经认识和承认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常规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质量低

就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来说,其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十分低。众所周知,实践教学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走形式。实践教学一般也都是学校在课程设计上简简单单地提一下,虽然也会牵扯到最后考试成绩以及毕业问题,但是通常情r下实践教学不是主要的考试科目。所以,学生们也会简单地应付一下,而学校或者教师很少会去检查学生的实践教学到底如何。这样职业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质量是很低的。

(二)常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

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其更好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拥有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手段。

但是如今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一个完整有效的评价机制,还是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意识来完成整个实践教学工作,学校只是单一地接受学生提交的纸质资料,这样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极其不利的。它会造成学生的惰性思想,学生其实根本就不需要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或者参与也不会十分认真地对待,只需要到最后利用各种方式抄袭一些资料就可以完成任务。而学校对这些根本就不注意,因为对学校来说只要看见学生提供的结果就可以了。

二、造成我国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问题的原因[2]

(一)学校本身的组织管理不完善

思政课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这也得到教育界以及相关部门的承认。但是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学校更关注的是学生实际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对学生培养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生存技能的学习。思政课师生虽然已经认识到其作用,但是还是处在比较低的位置,学校对于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学习都不重视,更何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因此,我国职业院校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与其实践教学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只是简单地提一下,根本没有特别完善的组织规划和管理。

(二)相关制度不健全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必须在科学的制度下,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但是对如今我国的职业院校而言,根本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尤其是对于实践后期的评价制度,可以说是处于简单、松散的状态中。在学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不完善的情况下,还没有一个健全的评价系统,导致了整个实践活动的形式化。评价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意识,然后最终依靠学生给的结果来定义整个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对于我国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用学生的自主意识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利的。假如学校能够更好地制订一个完善合理的评价机制,这样自由轻松的实践活动,在有效的激励机制的作用下,肯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职业院校思政课运用拓展型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研究

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几个不同的方式,大的方面来讲分为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拓展型实践是课外实践的一种方式,课外实践活动还有其他方式,例如参与活动体验或者是组织访问等。

(一)拓展型课外实践的概述

拓展型的课外实践教学,大概含义是依照职业院校思政课本身课本中的知识理论为基本点,做一些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例如勤工俭学、社会服务、假期调查、观阅研究、生产劳动等等[3]。

1.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都不陌生,也是学生比较了解的拓展型实践教学的一种。它是针对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学校所采取的一些使其通过校内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或者学生自己利用闲暇实践通过校外工作来获取经济收入的一些方式,例如让学生在食堂帮忙收拾碗筷,或者在学校图书馆整理图书,让学生打扫教室等。这不仅是学生减轻家庭负担的一种简单方式,也使学生通过劳动创造财富,从而获得报酬,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2.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和勤工俭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勤工俭学是学生为了获取收入而参与的劳动,而社会服务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偿劳动,就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一种精神而进行的不需要报酬的奉献活动。这种情况在职业院校也十分常见,一般也都是学生社团或者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例如“三下乡”活动,慰问孤儿院、敬老院等活动。社会服务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拓展型实践活动最大意义是培养学生为大众服务、奉献社会的精神。

3.假期调查

假期调查的主体是学生,也是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寻找研究调查对象的。学生利用假期,在教师规定的调查范围内,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和状况进行调查考究,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得到最实际的研究结果,然后再结合现象和结果,提出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建议。

4.观阅研究

所谓的观阅,其实就是观察阅读相关的、有意义的电影、电视、书籍等,通过对其中出现的状况和问题,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和体会,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尤其是对祖国以及亲戚朋友、与人交往的各种感情,从而更好地培养健康的情感,增强自信心、爱国心以及坚强的意志等。

5.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指的就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以及专业课的密切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训、实习中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将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生产劳动观念结合在一起,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从而得到更多的收益。

(二)职业院校思政课拓展型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

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完成,必须在一个良好的监管评价中得以实现。有一个良好的考评机制,也就意味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实践意识,让职业院校思政课的拓展型实践教学更加切实有效地开展,不再是走形式,而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它涵盖了整个思政课拓展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1.加强实践的整体性,有制度性的整体考评

@里的整体性指的就是从拓展实践教学的开始到结束,都要有一个完整且完善的制度。首先是学生实践前,学校一定要主动结合相关的学生团委等,为学生更好地参与拓展型实践活动做一个整体的规划,让学生明确拓展型实践教学的概念,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拓展型实践教学中切实得到好处。其次是在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地通过一些方式,例如结合学生实习单位,或者是通过网络等方式,来切实地关注学生的状况以及当前的实践结果,将这一部分作为最终思政课拓展型实践教学成绩的一步,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在整个过程中遇见的一些突发问题。最后就是在学生整个拓展型实践结束之后,要转变以前的实践结果学生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方式,要通过组建相应的评价小组,来切实地评价和选定学生的拓展型实践教学结果。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将学生的整个拓展型实践教学过程都作为一个评价的过程,不能只单一的要学生提供最终的结果。学校本身要加大力度,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将学生的整个过程都作为评价的基础,这样就可以更大力度地解决学生在实践中不认真或者根本不去实践,到最后只应付结果这样一个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实践教学的作用,切实地将拓展型实践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

2.建立一个奖罚结合的评价机制

社会的进步和学生自身的进步都是在不断的竞争中发生的。而一个良好的奖罚制度,可以更好地刺激职业院校学生投入到思政课的拓展型实践教学中去,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技能。而在拓展型实践教学中,奖罚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假期社会调查以及观察研究方面来说,其奖罚制度要针对的就是学生后期对于相关问题的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等的理论上的成果。学校可以通过组建相关的评委会来进行一系列的筛选,或者通过学生投票的方式等来进行评选。对于那些好的报告体会,进行通报表扬。第二是对学生在拓展型实践教学中所得出的一系列建议或者可行性的技术革新等,学校可以筛选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社会经济发展或者其他方面有利的建议,对学生进行表扬。如果可能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的建议甚至可以结合当地有关部门进行试用。第三是对于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而言的,这两者虽然有差别,但是也有相同之处,可以说都是通过劳动来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实践。在这之中,学生有些可能会在小事情上做得特别好,例如说勤工俭学的时候工作努力,同时还积极地干了许多自己职责之外的事情,总是被负责人表扬。或者在社会服务中做了一些无私帮助别人的事情,当事人还赠送锦旗、感谢信等到学校来。这些情况,都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励。

对这些好的情况,学校都可以给予学生思政课成绩加分的奖励,对那些特别好的,可以在加分的基础上颁发校级证书等,同时对于指导教师也要有相应的加分或者奖励等。反之,对于那些做事应付了事的学生,实践过程中不投入、完全不积极的学生,学校也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惩罚,例如要求其重新进行调查实践和重写调查报告,进行第二次拓展型实践活动等,运用奖罚结合的措施,来更好地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拓展型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

第5篇:自主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目前,天津市共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26所,在校生14.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69所,在校生约20万人。天津市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市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年均12万人,今年的供需比为1∶2.3。

职业教育是天津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也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利器。2005年天津市建成国内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10年又与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建首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职业大学去年荣膺全国高校“就业50强”,校长董刚的体会就是“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该校每年有25%左右的学生接受“订单培养”,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校负责基础技术课程的教学,由企业派出工程师教授专业课程。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则以真实的生产活动为教学情境,以真实的产品为教学载体,“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教学模式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光明日报》

河北省将探索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工程,帮助其离土不离乡,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据了解,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的对象为劳动年龄内具有河北户籍,准备转移到当地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或在当地县域内企业初次就业半年以内的农村劳动力。结合各地实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从全省范围内选定50个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比较重,且县域内二、三产业用人需求量比较大的县(市),作为2012年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工程实施县(市)。

根据要求,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期限为每期不少于15天。培训方式包括理论授课、现场授课、参观实习等。培训完成后,培训学员须达到掌握拟就业或已上岗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具备上岗独立作业能力。(新华网)

随着我国首个区部共建的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广西,为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职业教育,广西在前几年试点开展“3+2”和“2+3”等5年制高职教育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初中后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将安排40所自治区所属高职学校招收5年制高职试点班,招收新生人数不少于1.5万人。广西教育厅负责人表示,发展5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改变过去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等现象,进一步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为中职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开通了“直通车”,不断完善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中国教育新闻网)

福建省近日规定,凡具备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均可报名参加该省非全日制教育,并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据介绍,福建所有中职学校均可招收非全日制中职学生,学校制定的非全日制教育专业招生计划,经学校或教学点所在地区市教育局审核确认后即可组织招生。

福建规定,非全日制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起点者,毕业时总学分一般不少于170学分,学习时间原则上为3~6年,最短不少于2年;高中毕业及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力起点者,毕业时总学分一般不少于60学分,学习时间原则上为1~3年。非全日制教育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相应专业全日制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累积达到相应专业全日制教育规定的学分,即可颁发毕业证书。《中国教育报》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华英才网近日的2012年中国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大学生求职更偏好的行业为政府公共事业类,而且期望薪酬较往年大幅提高。

这份报告显示,在2012年大学生求职偏好行业的调查中,政府公共事业取代金融业,成为大学生求职中最愿意选择的行业,而教育及文化业持续走热,列在第二位,其他大学生求职偏好的行业包括金融业、医疗和保健、电气及能源、计算机等。

在期望薪酬方面,报告显示,薪酬期望相对较低的大学生越来越少,比例从2009年的21%下降到今年的3%,而期望高薪的大学生比例从2008年的9%提高到今年的20%。根据统计,今年28%的大学生的期望薪酬为3000元至3999元,19%的大学生的期望薪酬为4000元至4999元,还有6%的大学生期望获得6000元以上的高薪。(新华网)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并成立了项目办公室。据河南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董学胜介绍,教师企业实践实行“师带徒”模式,企业实践基地为每位实践教师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师傅),采取生产现场考察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小组研讨、技能培训、上岗操作和演练、参与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形式进行,实践项目每期6个月,青年教师须脱产连续进行。参加企业实践的青年教师要按照“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结合企业实践探索改进专业教学方法和途径,撰写不少于4000字的实践报告,完成一项本专业教学改革案例设计。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河南计划选派1500名左右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并以此带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制度化。《中国教育报》

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的国家开放大学近日正式挂牌成立。根据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规划,今后将着力开展四项探索。一是要探索注册入学、弹性学习、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二要以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生空间、网络教学团队、网络学习测评、网络孔子学院为建设重点,实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三要实施学习者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与面授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人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四要以学分银行建设为抓手,实现各种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

第6篇:自主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法律职业能力;经验式学习能力;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18-0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同时又作为具有高度实践性的法学学科之一,决定了注重课本、课堂理论教学,致力于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局限。“灌输式”的教学不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较少顾及学生今后个人的发展与工作需求,不够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等法学教育的改革形势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是情势所需,具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法学实践教学,一般理解为是在我国本科法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的旨在训练法科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是与理论教学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法学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扩展,如专业实习,这是一种验证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而本文所指实践教学,区别于传统的验证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一种基于能力培养的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即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实施手段的实践性教学。通俗来说,是以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的教学模式,即: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及应该怎样教?也即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问题。

一、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教学目标导向

知识教育与智力教育已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需求,注重知识传授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知晓”过于“能做”;专业划分过于狭窄和细化,学生强于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弱于现实社会环境中有效运用和发挥专长的能力。因此,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当前整个法学教育调整、改革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重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学习与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与素质,这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确立实践教学框架体系的重要指引,同时也体现出实践教学的核心理念。本文将实践教学目标归纳为两种能力的培养:法律职业能力和经验式学习能力。

1.法律职业能力。我国传统法学教育一直是重视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法学教育的现状之一是,法科毕业生就业渠道不通畅,法律人才匮乏与毕业生就业困难并存,同时还面对法律实践部门对法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素质属于“半成品”的责问,这种重“学理”轻“术业”的状况已不能满足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素质的需要和法学教育本身的发展。因此,让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法学知识的教育,而是从社会需求和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法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以法律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来思考和确立具体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本文所指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法律职业能力是将法律思维能力、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经验综合于一体的能力和技巧。美国律师协会法学教育与律师资格部下设的关于法学院与法律职业特别工作组的报告,即《麦考利特报告》,最终确立了法律职业需要具备的十项基本技能:问题的解决;法律分析和推理;法律检索;事实调查;交流;咨询;谈判;和其他纠纷解决程序;法律事务的组织与管理;确认并解决道德困境。将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即我们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日后处理各种复杂法律问题必须具备的法律原理、原则,我们还要传授和培训学生有关法律实践的基本技能,并要培养学生法律职业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能够“像律师那样思考”,这样才符合法学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点。

2.经验式学习能力。所谓经验式学习,具体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涵义:其一,是指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式学习,即“满堂灌”:教师讲,学生记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被动式学习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处于附属地位,而主动式学习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转变为学习的主导者。其二,通过这一过程的体验和总结,使学生领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即增进学生对“实践出真知”这一学习方法的理解,培养和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通过自我学习达到更高的专业水平。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才能培养和锻炼有利于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能力,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

实践教学强调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是“在行动中学习”,即是从这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经验式学习能力出发而确定的。学生除了学习系统的法学知识外,还应学到更重要的东西:在经验总结基础上自我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学生若要自如的应对日益暴增的规则知识,就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多层次、综合性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体系

本文所指实践教学,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的,而能力属于经验的范畴,具有主观化的属性,形成于实践这一具体化的、情景化的语境中,因此,能力无法通过传授来获得。传统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知识是可以言传的,可以在书本中发现或找到,但是,知识的掌握仅是基础,是必要储备,而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的主体内化过程,依赖于人们在实践中的逐渐领会,以致精熟,因此,能力培养导向下的实践教学,必须以各种具体的、可操作的、具有实践特征的教学方法为实施手段,使学生在亲力亲为的实践活动中总结、领悟、掌握法律职业能力和经验式学习能力,也即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还需构建体验式法学教学方法体系。

以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突出体验式法学教学特色,同时基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学科特点,从课程内容出发,结合不同的教学主题,本文提出构建由“社会调查、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法庭”构成的多层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1.社会调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具有社会法属性,劳动法的基础理论和重要制度均是以此为基础确立的,所以了解社会现状、发现社会冲突、理解社会矛盾对加深该课程的理解至关重要。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为其提供接触社会、真实了解社会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课程基础理论、劳动基准法、社会保障法等教学主题可以采用社会调查方法,由学生独立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对象、独立展开社会调查、分析调研数据,最后撰写调研报告。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可以真实的了解劳动者群体的生存状况,研究分析劳动法律规范实施贯彻情况,体会现实社会中劳资双方的实力情况对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该学科本质属性的理解。

2.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劳动合同制度主题中,重点运用的即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具体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以培养锻炼学生不同的能力:

(1)案例分析。课堂的案例分析或案例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法律规范,全面掌握法律规范的适用条件。为突出实践教学,需全部采用真实的劳动纠纷案件材料,通过搜集事实、分析案情、适用法律规范、提出解决方案,将法学理论、法律条文、司法个案结合起来。通过对真实而典型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进而达到对法学理论和规则的深刻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获得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对法律关系的分析能力和法律运用的操作能力以及积累处理案件的经验。

(2)判例研究。判例研究是通过探究式教学法,使学生精通判例,深入地了解我国法官在审理案件,特别是疑难案件的过程中澄清法律的模糊、两可之处,填补法律的空白等所体现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司法判例多是法官在审理个案过程中遭遇法律适用困难,即在解释不确定法律概念、补白法律漏洞以及基于个案司法正义而进行“脱法”解释(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续造)时遇到困难,从而必然造成司法适用不统一的疑难案件,因此,对典型的司法判例,可研究其中的裁判方法、裁判规则、法律思维、司法理念甚至法治精神。同时,通过对司法判例的研究总结,可以拓展、提高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情境教学。此处的情境教学法主要是借鉴法律诊所中的角色模拟,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场景,提供必要的信息,由学生扮演某个角色,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再现场景。如“劳动合同的订立”教学内容即可通过模拟招聘,使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签订的程序、劳动合同订立的条件及劳动合同的效力等问题。通过模拟,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求得到理论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模拟过程中学生还需起草、审查、签署劳动合同书,以锻炼学生撰写与审查法律文书的能力。

模拟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式学习法,学生学会如何从体验中学习是职业生涯所不可或缺的;模拟为学生提供综合的学习方法,模拟可以用以加强实体法、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学习;可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策略;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提供机会。因此,情境教学法是重要的实践教学方法之一。

4.模拟法庭。模拟法庭目前已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但是很多模拟法庭的组织仅侧重程序,使模拟法庭成为具有表演性质的活动,难以发挥模拟法庭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作用。因此,本文所指模拟法庭强调重实践、重程序、重案件事实的法律分析,强调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模拟法庭时尤其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1)依托劳动法诊所的教学资源,使用完全真实的案件材料。教师并未向学生提供类似案情介绍的文字材料,而是提供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所有“原始材料”,如劳动合同书、工作证、工资条、考勤记录表、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等真实的案件材料,由学生通过对案件材料的研究分析,整理出案情,选择证据适用,确定己方的诉求。

(2)严格按照实践中仲裁或诉讼的程序组织。先由一方当事人提交状和证据清单,再由另一方当事人根据状和证据清单,提交答辩状和证据清单,然后由教师担任仲裁员或法官按照事实调查、法庭辩论的环节引导整个仲裁或诉讼程序,庭审结束后还需由双方当事人提交词。

通过真实案件的模拟,使学生有机会将掌握的法律知识适用到真实案件,培养学生参与法律操作,解决实际案件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师生的角色地位问题。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式方式,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听”为辅,课堂缺乏互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必须注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问题。实践教学中应当转变教师角色,使其从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策划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配置学习资源,引导学习方向,点拨学习疑难,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从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转变为教学的主导。以启发式代替灌输式,倡导自主式学习,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问题的探究者,教学的参与者,因为参与,所以思考,因为思考,所以领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互动与交流尤为重要,以协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2.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教学方法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然而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训练是不同的。在法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学生法律技能形成规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需遵守实践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目标相匹配原则。实践教学的目标并不在于简单地给予学生毕业前参与法律事务的机会,它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培养经验式学习的能力以及法律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还需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上文所述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构成该课程的多层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综上所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核心在于确立一种基于能力培养的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即以法律职业能力和经验式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以“社会调查、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法庭”构成的多层次、综合性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体系为实施手段的实践性教学,同时完成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确立和协调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实践教学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李敖、Pamela N.Phan.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经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王健.构建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法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J].法学家,2010,(5):138-180.

[3]马永梅.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学实践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研究[J].民主与法制,2007,(2):73-75.

[4]房文翠.我国法律方法教育的反思[J].现代法学,2008,(4):165-172.

[5]刘瑛.《劳动法》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3):53-60.

第7篇:自主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充分运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银发[20****]51号),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西安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西银管发[20****]76号)和《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补充通知》(西银管发[20****]129号)精神,现就我市开展创建信用社区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建信用社区的重要作用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是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的一种信贷支持,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的重要内容。创建信用社区,主要是针对当前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启动资金和信用担保、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实际问题,建立的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为基础,通过承办小额贷款的银行与社区的合作,方便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以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创业式就业的一种信用担保形式。创建信用社区是搞好就业再就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通过“银劳”合作、“银社”合作的形式,做好贷前贷后的管理工作,扩大放贷规模,加快放贷速度,简化办理程序,有效预防资金风险,扶持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也是金融系统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的有效途径。各级劳动、财政部门和银行系统的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坚持“人本”服务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对创建信用社区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做好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二、信用社区的条件和职责

信用社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备,工作人员到位,经费落实。有辖区平面图及工作简介、政策宣传窗、服务指南、办事须知、监督电话等。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具备微机;传真电话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各种台帐齐全,数据准确,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动向及享受扶持政策情况。

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经济档案和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库,经济档案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方式等;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收入状况、家庭实有资产状况等;

3.还款的历史记录。

(三)工作人员经过业务培训,廉洁自律,工作认真,服务热情,熟练掌握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资信条件、创业技能、经营项目、自有资金及盈利等情况掌握准确。

(四)建立了自主创业回访机制,强化了后续服务。对借款人进行走访,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对贷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指导借款人搞好生产经营,加强个人信用意识教育,未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对发现违约或恶意拖欠本息的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

(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支持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或合伙组织起来就业,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小额担保贷款目标任务,安置的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较多,社会效益显著。

信用社区的职责:

信用社区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圆满完成上级劳动保障部门下达的各项再就业工作任务,要及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意愿,满腔热情地为他们自主创业出谋划策。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调查核实清楚的情况下迅速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积极主动配合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金融机构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信用社区要积极负责地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查和管理工作,包括下岗失业人员诚信情况、经营场地、创业项目风险评估分析,协助经办银行和担保机构催收本息。对恶意拖欠银行本息的,要如实登记借款人不良信用记录。对贷到款的下岗失业人员,指导搞好生产经营,提供政策服务。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信用社区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政策,明确办事程序和办事时限,优质高效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

三、信用社区提供担保的要求

信用社区对辖区内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的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对其经营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和贷款资格审核,申请人信誉良好,遵纪守法,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信用社区一律提供信用担保。

申请人在获得小额担保贷款后,信用社区要定期走访,跟踪了解,并将掌握的情况及时反馈到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

由信用社区推荐并提供信用担保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出现拖欠本息的,信用社区要积极协助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催收本息。

由信用社区推荐并提供信用担保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在《西安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审核表》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推荐意见”栏内加盖统一的信用担保条章,担保机构一律取消借款人的反担保。

四、创建信用社区工作的组织实施

信用社区申报审批程序是:

(一)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按照信用社区条件在所属社区中选拔推荐,上报申请报告并填写《西安市创建信用社区申报表》,经街道(乡镇)政府审查签署意见后,上报区县劳动保障部门。

(二)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收到申报材料后,对推荐的社区要实际审查,对符合信用社区条件的,签署意见报市劳动保障部门。

(三)市劳动保障部门委托西安市就业服务中心对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确定信用社区候选名单。在充分征求银行、担保机构意见后,确定我市信用社区,三部门联合发文公布命名,授予信用社区牌匾。

第8篇:自主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一、整合课程内容,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

科技实践活动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体验、认识、探究与发现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因而在知识方面更加注重经验性、综合性和方法性知识。而将科学课程与科技实践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社会和科学,从而更清楚地理解科学内容,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科教版三年级下册围绕“认识学校里的植物”这个主题,可以推荐学生去读一些有关植物的读物,了解学校里的一些花草树木。例如:观察小草是怎么成长的,来设计小草成长记录卡,然后报告研究的成果。或者成立“科学植树小队”,开展“一队植一棵树”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植树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通过植树活动让学生学习植树的方法,并设计研究的问题和活动方案,通过丰富多彩的植树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开展制作叶贴画等系列体验活动。并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开展给树木除草、浇水,以及设计广告语、制作环保宣传小报等活动。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融合,形成了科学课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完美整合。

二、挖掘乡土资源,在科技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指出:要重视课外活动,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乡土资源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选择几项学生感兴趣的、适合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课余生活,搭建实践活动的平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开辟种植基地,搭建科技实践平台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到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在教学“植物”单元时,在科学老师引领下,各班同学纷纷认领小树,与树为友,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定期观察植物。让学生在种植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在劳动中感受种植的快乐。学生们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他常识,平时还经常不定期地为植物松土、捉虫、剪枝等。在种植、管理、观察中掌握各种花木的生长特点及管理技术,并懂得养花、种树能美化环境、美化家园。通过参加种植基地的各项实践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在自家小院种植花卉、果树,从小积累劳动经验。开辟种植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活动的平台,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只有像朋友似地精心养护花草,花草才会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你,从而激发起学生精心养护花草的欲望,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劳动最光荣”观念的理解。

2.开展“小科学家”社团活动,搭建探究舞台

课堂是个小空间,生活才是大舞台。我们在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应该带领学生把科学实践活动引向广阔的大自然,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积极探究、体验生活、学用结合、服务生活。

我校为了全面推动科技活动的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展了“小科学家”社团活动,科技小论文小组、小发明小组、科技实践小队等。利用每周四中午休息时间,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团活动,开展了各项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团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学生喜欢的科技探究舞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无处不在,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结合少先队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意识

少先队活动以课外、校外为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经验同样具有开放性。

1.主题比赛,全员参与

每年一次的科技节系列活动,如,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等,每年一个主题。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比赛,全员参与。我们学校每学期举行的“科学小能人”比赛也是全员参与的一次大型的主题活动,这些科技实践活动,学生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2.上街宣传,体验快乐

我校的科技教育在积极依托乡土资源开展活动的同时,又做到了利用学校的文化优势,组织学生走向社区,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社会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用学到的节能减排知识,与社区居民沟通、交流,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也培养了全体学生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体验到处处有科学的魅力。

3.展示成果,品尝成功

为了展示同学们的时间活动成果,将开展形式多样的阶段性和总结性成果展示,引发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成就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分享大家的活动成果。让学生根据活动中收集的资料和活动心得写成小论文,结合信息技术课,进行电子小报创作比赛,在学校橱窗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分享研究的成功和喜悦。

总之,科技实践活动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外活动,重视课内外的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投入更多的精力,引领学生进入无限宽广的科学探究世界中来。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给学生一种自由,让他去选择;给学生一份权力,让他去评价;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去表现;给学生一些疑难,让他去探索;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去追求;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去创造,相信科技实践活动的优越性和独特性会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价值,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最佳“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万兴,韦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法与评价[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05.

[2]陈绍奎,傅喜明.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南.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12.

第9篇:自主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1. 芬芳之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魅力宝库

学校和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动脑筋,不断开发利用好身边的课程资源。而对于身为语文教师来说,对于这个独立的科目要做的是取为己用,把其中的涉猎点、共同点扩大化,发挥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见有所闻、学有所得。因而,要选取相链接的结合,要善于发掘和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语文课程资源。(1)教科书资源。(2)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3)学科整合资源。(4)校园活动资源。(5)校内、外课程资源。

2. 独放花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魅力享受

2.1 魅力名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没有传统的教材,它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开发课程内容。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结合现时教育过程应运而生的,所以选活动内容是有一定针对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2.2 经历――独特的心灵撞击。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体教育的思想。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使“学生是主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坚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放手让学生参与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行动起来。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第1阶段:收集资料。第2阶段:整理资料。第3阶段:成果展示。

2.3 展示成果,及时评价,促进反思。各互助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剪接、修饰、润笔、定稿、排练,展示自已认为最好的汇报材料。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小组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现状及遇到的困难、开展的情况。将学生实践成果展示,根据不同的主题,或表演,或采用小报,或汇编成册的论文,或朗诵,或课件等不同方式,在班级范围内交流。每次活动成果在全班交流,采取形式多样的评比形式。给学生一个评价空间,每学年评比最佳材料、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同时,及时总结本次活动的得失,经验及教训,为下次活动提供了借鉴的素材。

3. 异域之彩――活动无界魅力独特亮点

3.1 内容的多样。教师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和可供选择性。这样才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

3.2 过程的自由。要求活动的过程应是动态的、变化的。学生的活动表现、活动需求应是调整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

3.3 空间的多维。应该有弹性的空间,如图书馆、街道、社区等等。活动的场所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确定。即便确定在室内,也可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3.4 成果的延伸。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要具多样性,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调查报告、实物说明、手抄报展示、诗歌、朗诵、小品表演等等。活动得出的结论要具多样性,既可以得出统一认识,也可以保留多种意见;既可以形成完整结论,也可以留有一块“空白”。

3.5 师生关系的超级融合。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可以是传道者、真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的倾听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向何种角色转换,何时转换,视活动的需要而定。

4. 花香骤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华丽“转身”

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体验,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主体意识和劳动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受教师的教育影响并非无条件地接受,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新知识以及亲身实践探究未知领域。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设计形式,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理论指导,也不断激发、鼓励学生实践活动的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综合实践课得以顺利开展。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过上网、阅读科普书籍、报刊,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以获取相关知识,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

5. 采撷花香――魅力的总结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