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范文

生活污水治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污水治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污水治理方案

第1篇: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 生活污水;污水处理;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125-02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水资源是源源不断、无穷无尽的,直到人们对水资源毫无节制的索取超出了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同时大量的水资源被人类活动所污染,引发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人们才开始正视水资源保护问题。城市生活污水作为重要的水污染源,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深入研究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妥善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对于保护水资源、促进城市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

1.1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

在社会经济取得飞跃式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污水的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城镇人口与日俱增,也加剧了城镇生活污水问题。城镇生活污水包括洗浴水、洗衣用水、冲厕水等一系列生活废水,这些污水中含有较多的生活杂质,可生化性好,回收利用的可行性较高。部分地区的生活污水中还混入了一定量的工业污水,使得污水的成分更为复杂。就水量方面来讲,城镇生活污水的水量总体保持稳定,但在每天的不同时段有明显的波动特征。

1.2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难点

综合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可知,其水质成分日益复杂,杂质含量的波动性比较大,使得人们难以准确评估水质的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也就不能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影响了污水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转。此外,现阶段的污水处理技术大都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诞生的,虽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但是依然产生了许多现实问题,在大规模治理中易受外界环境的严重干扰,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还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他人文因素的制约,使得污水处理部门在选择处理方案的时候,往往不能选择最有效的处理工艺,而是采取了折中的方案。

2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2.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一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现阶段的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中得到了普及应用,活性污泥法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曝气系统四大部分组成,主要利用好氧生化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其工艺原理比较简单,污水治理效果好。根据活性污泥法的系统结构划分,其处理流程可以简单的表示如下:首先是将待处理的生活污水采取沉淀操作,然后将初步处理后的污水与二沉池中的活性污泥一同混入曝气池中,这些活性污泥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在曝气池中,微生物能够将部分有机杂质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并吸收转换为自身的一部分,最终以代谢的形成转化为CO2排放出去。

2.2循环曝气池法

循环曝气池法是在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它以封闭的氧化渠作为污水处理的核心装置,能够进行封闭式的污水治理。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循环曝气池法创造了更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能够使污水和活性污泥之间进行更充分的接触,从而使污水处理进行的更为彻底。循环曝气池结合了推流和混合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应对短流,缓冲能力也有所提高,通常将污水在曝气区上游引入,在更上流的位置流出,形成良好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使被处理的污水得到充分的混合和分散,此外,循环曝气法通过氧化渠形成了循环往复的厌氧区和好氧区,为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需氧不同的细菌提供了适宜的代谢环境,特别有利于脱氮的进行。在循环曝气池中,为避免污泥沉降,需要渠内提供较大的循环流量,一般为污水引入流量的数倍或数十倍,使污水一经流入便得到很好的混合和稀释,从而增强了循环曝气池的负荷能力,对于某些难以降解的有机杂质也能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2.3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人为建造的综合生态系统,它利用系统中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等与污水进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反应,不但使污水获得了有效的治理,而且促进了水中杂质成分的良性循环,避免了环境的二次污染,实现了污水治理与资源再利用的双赢。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根据污水的具体情况来采用相应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自由调整各种反应物质的比例,摆脱了自然物质的限制,对城镇污水处理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3 城镇污水处理的发展建议

3.1加强群众宣传

污水处理技术仅仅是一种事后补救的措施,污水处理还应该重视污水源头的控制,通过广泛开展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城镇居民认识到城镇生活污水的巨大危害,加强节水意识,改变用水的方式和方法,在生活中做好污染物的管理分类,不但有利于污水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污水排量,减轻污水治理工作的负担。

3.2将污水治理纳入城镇规划建设之中

城镇生活污水在给居民生活带来危害的同时,也影响着城镇的经济发展,因此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城镇污水治理问题,将其作为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到设计规划的新层面,为后期城镇生活污水的管理和治理提供了方便。通过前期的有效规划和预防,可以降低污水治理的难度,扫清了城镇经济建设的一大障碍。

3.3加强污水治理的技术研究

随着人们对污水治理的不断重视,城镇污水治理技术发展迅速,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方面成效显著,然而现阶段的污水治理技术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但治理成本较高,治理效率也有待提高,严重制约着污水治理工作的深化开展。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研究,并借鉴国外污水治理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寻找更高效、经济的污水治理方案,以降低污水治理的门槛,促进城镇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

4结论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城镇化逐渐成为当今城镇建设的主题,城镇污水治理作为绿色城镇的重要内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妥善治理城镇生活污水,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力度,控制和治理两手抓,不断提高污水治理水平,为城镇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冯涛,徐健.生态塘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前景及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18).

第2篇: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范文

一、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情况

(一)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1.畜禽养殖现状

畜禽养殖业是我市农业传统主导产业,主要为生猪、肉鸡和湖羊三大养殖品种,其中肉鸡和湖羊产生的粪便直接作为有机肥得到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主要为生猪饲养产生的粪尿、污水和沼液的排放。目前全市共有养殖户13231户,存栏生猪23.1万头,其中存栏20头以上养殖户1235户,共存栏生猪16.4万头,占全市存栏量的71%;存栏20头以下养殖户11996户,共存栏生猪6.7万头,占全市存栏量的29%。通过前期整治,目前全市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户已治理的有661户,已治理场户生猪存栏量约占全市生猪存栏量的63%。

2.温室甲鱼养殖现状

据统计,全市共有温室甲鱼养殖户2058户,养殖面积总计270.6万平方米,分布于许村、长安、周王庙、斜桥、袁花、海洲等镇(街道)。其中许村镇有养殖户1891户,占全市总养殖户数的92%,养殖面积246.2万平方米,占全市养殖面积的91%,虽然温室甲鱼养殖主要集中在许村镇,但是养殖户分布于许村的各个村、组,分布较散,而且养殖规模普遍较小。温室甲鱼污水排放集中在养殖后期,养殖前4个月由于池内水位较低,基本不产生污水排放,养殖后4个月每隔7天排一次污水,排污量较少,春节前后甲鱼起捕时,养殖池内污水一次性排空,因此近97%的污水集中在春节前后排放。

3.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现状

化肥农药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尤其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化肥利用率低,流失严重,同时也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和质量下降。近年来,我市通过测土配方、推广有机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肥药减量增效工程,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使用化肥8249吨(折纯),农药948吨,分别比2006年下降17.2%和8.7%。2010年,共开展测土配方面积52.3万亩次,开展统防统治面积2.8万亩,推广使用有机肥15.6万吨(含畜禽养殖有机肥),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102吨(折纯),有效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强度。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我市农村目前共有村(社区)182个,农户137105户。近年来,通过开展“生态家园”建设、村庄整治和“两新”工程集聚,已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村覆盖率100%,其中有23个村(社区)开展了污水纳管建设。目前全市通过生态家园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9158户(其中净化池处理42615户,接入污水管网6543户),通过“两新”工程集聚农户10660户(集聚点配套建设雨污分流设施),两者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3.6%。

(三)水源地保护区情况

1.养殖业情况。全市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内共有水产养殖场3户(长安2户、海昌1户);全市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共有养殖户7户,均为生猪散养户且全部在海昌街道。

2.农村生活污水情况。全市水源保护区共涉及农户1438户,其中一级保护区626户(许村174户,长安397户,海昌55户),二级保护区812户(许村502户,长安115户,海昌195户);全市水源保护区已治理农村生活污水1171户,未治理267户,其中长安镇水源地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已经全部完成治理,许村镇水源地保护区有257户未治理,海昌街道水源地保护区仅利民村10户农户未开展治理,且该区块已经列入市拆迁计划。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总体要求,坚持“科学治水,铁腕治污”,以改善农村生态水环境,着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为出发点,以遏制农业污染排放、减少化学农资投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为工作重点,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为典型带动,全方位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推进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全市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防治,到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

1.2011全面完成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场整治,2012开始启动实施20头以下散养户治理,到2015年完成治理3600户;畜禽养殖污染后续管理服务体制进一步完善,实现已治理场后续服务全覆盖,养殖业准入制度有效实施,禁、限养区政策全面落实。

2.存栏生猪200头以上养殖场全部实行农牧结合饲养模式。

3.实现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治理全覆盖。

4.开展标准农田质量提升1.5万亩以上;实施测土配方266万亩(次);实施统防统治21.78万亩;实施绿色防治技术14.67万亩。

5.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个、示范企业2个、示范项目5个。

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以上。

7.强化重点区域防治。2011年底前基本完成水源地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源地保护区内生猪散养户全部实施整治,2012年7月底前完成一级保护区内水产养殖场搬迁或关停。

三、工作任务

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因地制宜与分类发展相统一、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精心组织实施七大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

(一)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平台,以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线,积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大力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理念,鼓励和指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构建符合发展生态农业的产业体系、组织结构、生产方式、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和政策框架,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助推全市水环境提升。到2015年,争创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个、示范企业2个、示范项目5个。

(二)产业结构调整工程

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科学制订畜牧产业、水产产业发展规划和养殖业准入意见,依照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产业和控制养殖总量。提高畜牧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和生态化水平,加快转变养殖业生产方式,加大对规模畜禽养殖户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积极创建名牌产品,通过市场机制逐步扩大规模化率,减少中、小散户饲养。鼓励甲鱼“两段”法养殖和全程池塘养殖,引导温室甲鱼养殖户在利用原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向低环境污染、高经济收益的种植业转产。到2015年,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80%,按照每亩耕地配套0.5头生猪的载畜量控制区域内养殖存栏总量,年饲养量控制在50万头以下。

(三)农牧结合推广工程

把农牧结合作为深化和巩固养殖污染治理的主抓手,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际的各种农牧结合模式,实现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种养业协调平衡发展。探索和建立养殖户与种植户的农牧结合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后续管理服务队伍在农牧结合应用中的纽带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三沼”综合利用,建立市场化的“三沼”利用、服务机制。2010年全市存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全部实现农牧结合。到2014年,全市存栏2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全面实现农牧结合。(详见附件2)。

(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

加快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场治理力度,组织开展粪尿污水直排入河或离河道水域较近的散养户整治工作。强化整治措施,对污染严重、无法治理的养殖场一律实施关停。禁限养政策全面落实,做好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海昌街道)7户散养户的治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后续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后续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考核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已治理养殖场污染零排放。2011年,全面完成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场整治,关停禁养区和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养殖场30户;2012年起对生猪存栏20头以下散养户开展治理,到2015年计划完成3600户散养户的治理(详见附件3)。

(五)温室甲鱼养殖污水治理工程

按照“控制发展、有效治理、逐步转型、生态发展”的方针,通过对养殖场污水开展沉淀净化和生态池净化等治理试点工程,积极探索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同时推进养殖污水纳管建设,根据温室甲鱼污水集中时间段排放的特点,通过建造污水储存池和污水收集管道,把养殖户排放污水统一收集到储存池中,利用泵或槽罐车将储存池中污水抽送至就近的污水管道或污水泵站。到2015年,实现温室甲鱼污染治理全覆盖。

(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

积极推广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技术,推广应用配方肥,提高施肥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开展耕地质量评价,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冬绿肥种植翻埋、农作物秸秆还田等技术,积极推广有机肥施用,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进一步加大统防统治力度,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全面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农药喷施;突出肥药减量增效示范引领,全市建立12个百亩肥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到2015年,全市累计实施测土配方面积266.08万亩次,推广配方肥6000吨;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1.5万亩以上;开展统防统治面积21.8万亩;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525.4吨(折纯),实施绿色防治技术14.68万亩(详见附件4、5)。

(七)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程

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结合“两新”工程建设和重大工程拆迁项目建设,对新建居民集聚点实施雨污分流同步配套建设;二是结合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是对农户相对集中、未纳入“两新”拆迁规划和村庄整治计划的保留村庄开展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是对盐官下河饮用水源头保护区范围内许村镇茗山村、联盟村和科同村257户生活污水未治理农户实施治理。2011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5000户,争取到201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以上(详见附件6)。

四、整治标准

(一)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遵循“属地管理,上下联动”、“依法整治,公开公正”、“引导为主,强制为辅”的原则,对养殖区域在已划定的禁养区范围内或养殖设施简陋、养殖方式粗放,环境危害大,不具备治理设施建造条件、治理无望的养殖场(户)实行限期关停;对尚未采取污染治理措施,或虽已建造部分治污设施但设施不配套或没有正常运行,但主动整改配合意识较好,且具备治理设施建造(或改造)条件的养殖场(户)按照“因地制宜、一户一方案”的方针进行限期治理。

1.存栏100头以上的场户。整治实行“两分离、三配套”,即养殖场实行雨污分离,粪污干湿分离,依据养殖规模建造或修复配套的沼气厌氧池,沼液直接接入沼液贮存池,沼液贮存池不允许设置污水排放口。

2.存栏20头~100头的场户。实行雨污分离,依据养殖规模建造或修复配套的沼气厌氧池和沼液贮存池,沼液贮存池不允许设置污水排放口。

3.存栏20以下的场户。建造封闭式粪污储存池,粪尿污水排入储存池,由农户自行清理。

4.对存栏20头以上已治理养殖场全部纳入后续管理服务,全面封堵排污口,确保已治理养殖场污水零排放。各镇(街道)要按照辖区内沼液产生量,合理布局公共沼液贮存池和污水管网接入口,确保产生的沼液全部利用或送入污水管网。

(二)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整治

1.治理。根据试点结果选择有效、可行的治理方法,制订治理方案。

2.污水纳管。一是有条件的场直接接入管网;二是运用槽罐车将污水抽运至就近污水泵站。

(三)肥药减量增效

1.冬绿肥种植翻埋。引导并鼓励农民种植冬绿肥并翻埋,主要种植紫云英、黑麦草等冬绿肥。

2.推广秸杆还田:重点推广晚稻、大、小麦机械秸杆切碎还田。

3.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快速、简便培肥地力,推广区每亩年使用有机肥200公斤。

4.配方肥推广应用: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推广相应的专用配方肥,推广区每亩年使用配方肥35.8公斤。

5.加强病虫监测,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完善病虫监测体系,加强田间调查,水稻等农作物病虫短期预报准确率95%以上;推广水旱轮作、以水压草、灌水杀蛹、昆虫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分散处理。对自然地形复杂的农村自然村、组。农户生活污水经地下管道收集后依地势就地分散或联户(一般联户数量不超过15户)建造净化池。建池地点一般选在河滨和农田排渠旁。净化池分前后两个处理区,前面为厌氧区,后面为兼氧生物过滤区,前后处理区池容比为2:1;池容按每户1立方米设计。

2.集中处理。对小区内排水已采用雨污分流,但污水无法接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收集管道的农村集中新村点,采取集中处理方案。建池地点一般在小区绿化带下,池型分前后处理区和氧化沟,前后池容比例约为2:1,前处理区为沉淀和厌氧消化区,后处理区为兼氧生物过滤区,氧化沟前端设拔风口,沟内分级落差,每户设计有效容积不小于1立方米。

五、政策保障

(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后续服务管理、养殖场关停补助政策按《关于印发市农业生态化建设补助政策的通知》文件执行。

(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补助按《市2010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土壤培肥项目实施方案》执行。

(三)统防统治补助资金按《关于预拨2011年粮油生产机械化作业环节补贴资金的通知》执行。

(四)列入村庄整治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资金按《关于印发市农业生态化建设补助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村庄整治整镇整治和待整治村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执行。

(五)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治理在试点结束后确定治理方案和补助政策。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推进。市成立由农业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领导小组,统领和协调防治工作开展。市农经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各镇(街道)要相应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落实人员组成工作班子,精心组织和实施农村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各项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措施。市农经部门负责制订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行动计划,做好统筹协调、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组织验收,密切掌握各镇、街道工作进度和成效,及时分析工作存在问题和总结工作经验。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落实防治工作补助经费。市环保部门负责养殖业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和农业面源污染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市水务集团负责做好污水管网建设。各镇(街道)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具体负责辖区内防治工作的实施,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度有方案、年底有总结;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防治目标全面实现。

第3篇: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范文

根据洞庭清波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我市在2020年度要完成22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此项工作在沅江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乡镇的大力配合下。我市2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治理在规定的时间节下已圆满完成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全市22个行政村,共完成灰水治理户数14100户,其中南大膳镇五个村(华胜村、华丰垸村、三新村、义南村和灵官嘴村)完成2640个;黄茅洲镇四个村(新河口村、肖家坝村、新丰村和洞庭滨村)完成3752个;阳罗洲镇六个村(东新村、胜利村、富民村、富安村和俩仪村)完成3236个;草尾镇七个村(大福村、双东村、东红村、胜天村、熙和村和熙福村)4472个。

二、加强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便于领导全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了生态委主任任组长,常务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第4篇: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广州市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防治;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3.15 文献标识码:A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大幅增加,畜禽养殖总量不断扩大,农村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垃圾的无序排放,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广州市加大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在污水治理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效益。但农村水环境保护涉及的面较宽,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逐步加剧,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凸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需要从政策角度来保障水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果。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的同时,需制定相关的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政策,做到持续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保障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 广州市农村地区水环境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1.1 广州市农村地区基本现状调查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过境客水资源量1860.24亿立方米,为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

根据广州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06年广州市农村住户人口316.59万人,其中常住户人口233.57万人,集体户人口82.41万人。

2010年,广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676元,比上年增长12.7%,连续5年超过两位数增长,并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上年的2.58∶1缩小到2.49∶1。

1.2 广州市农村水环境现状及其评价

广州市农村水环境受到污染较严重,其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乡镇工业迅速崛起,其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导致水质状况直线下降,随着广州市水环境治理的投入加大,总体水环境质量在好转,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011年2月的《广州市环境状况公众评价年度调查报告》显示水环境污染为公众认为最为严重的污染。

广州市农村水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居民生活污水污染、居民生活垃圾污染、禽畜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乡镇企业工业污染。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广州市农村水环境污染源及

其排放情况表[3]

许多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达标处理或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向河沟、水库和农田,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水环境。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固体废物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二次污染。

2 广州市农村地区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政策建议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虽然我国已颁布了一些有关农村环境与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整体而言农村环境保护体系不完善,也缺乏可操作性。建议针对广州市农村水环境的现状及特点,制定因地制宜的条文政策。

2.1 成立由广州市政府牵头,环保、水利、财政、农业、卫生、发改委、国土、建设等部门参加的环境保护小组,负责具体工程的协调、整合、配套资金落实等工作,科学地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制定农村水环境保护规划。

2.2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在环境管理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止新污染源产生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有效的执行对于抑制污染的增长速度和蔓延程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

2.3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环境执法监督的力度,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村环境。农业部门要狠抓农业投入的管理,杜绝违禁的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产品在市场出现,净化农资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源。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源头控制和水源的监测工作,建设污水沟渠和管道,禁止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河流。取缔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工业排污口,关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

2.4 坚决惩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严格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对企业偷排、超标排放的违规企业进行实时监控,加强管理,限期治理,并要适时加大经济处罚力度。通过经济制裁使工厂企业实现合理排污,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必须严格责令关闭或停产。

2.5 设立奖励机制,对在污水处理技术上有所创新的组织和对当地农村水环境保护和宣传工作做出杰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对主动采用环保型设备处理生活污水的居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等。

2.6 建设农村环境保护协会,负责在村民中广泛开展旨在普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全民在心中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 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

3.1 生活污水治理

3.1.1 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工艺方案选择

在对污水处理方案进行选择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工艺应先进可靠,处理效果良好,保证达到排放标准;②基建投资省,能耗和运行费用低;③尽量减少占地面积;④污泥产量少且性质稳定;⑤操作运行管理简单。

各类污水分散处理工艺的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各种污水分散处理工艺的比较

四池净化系统由四个处理单元构成:污水收集池、厌氧发酵池、沉淀池、植物土壤渗滤系统。多用于处理单户家庭的生活污水,四池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具有以下优点:成本低,占地小,可美化环境,维护方便,处理效果稳定。该工艺在浙江省安吉县、诸暨市等地已得到推广应用,近几年在长沙市也已得到一定的示范和应用 。缺点在于处理负荷较小,不适合处理污染负荷较高的污水。

3.1.2 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工艺方案选择

下表列出了几种主要的污水集中处理工艺的特点。

第5篇: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污水;污水治理;问题对策;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2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农村污水既影响到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又容易引起疾病的扩散和传染,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切实搞好新型农村的污水治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一、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相关规划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污水治理主要集中在城市,然而,却把农村的污水处理给忽略掉了,致使我国大多数的农村污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以新疆为例,随着近年来,农村污水排放量的逐渐增大,再加上农村大多数公共设施比较落后,导致大部分农村的饮用水出现了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我国大约有一半数量的人口在饮用不干净的水源。农村的污水乱排放既破坏了自身环境对又污染了流经的河流。乡村的沟塘、水库已呈相当严重的富营养化,经常有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并且,大部分水源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在郊区,周边大都分布着农村,因此,这些农村的水环境的整治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新疆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在采取控制措施时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还会使越来越多的用水方案失去效用。此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将是长期、无法挽回的。

自从“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了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后,农污水治理工作被提上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加大城乡环保统筹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根据国家“十二五”全国村镇污水治理规划,从2010年起用大约30年时间,在中国90%的村镇建立完善的排水和污水处理的设施与服务体系。到2020年,使30%的村镇人口得到比较完善的公共排水服务,并使中国各重点保护区内的村镇污水污染问题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十二五”期间,全国村镇污水治理率要提升10%。农村污水连片治理将进入攻坚阶段。

二、农村生活污水的特征

(一)水量小、排放分散、水质复杂

新疆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简陋、自来水普及率较低,特别是偏远山区等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居民的用水得不到保障。此外,农村地区的居民日常生活较为单一,农村居民人均用水量远低于城市居民,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人均排放量也远低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目前,新疆房屋基本都属于自建房,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合理的总体布局规划。因此,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存在诸多差异,有的生活污水排入明沟或暗渠,有的就近排入溪、河及湖泊,还有的农户将粪便等收集作为肥料,其余的用水直接泼洒,使其自然蒸发或渗入土壤。从总体来看,村镇分布密度小和居民的建筑布局随意导致了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变得极为分散。

(二)农村地区缺乏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致使垃圾随意堆放

农村生活污水除了居民的家庭活动用水外,还混有垃圾堆放产生的污水和高浊度的雨水径流等,汇集的污水水质成分复杂。各类污水比例受生活条件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而不同,并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的来源会越来越多,水质成分也势必更加复杂。水质水量随地区和时间变化差异较大我国农村居住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差异导致不同农村地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水质差别较大。

(三)生活污水中氨氮、溶解态磷等污染物浓度与居民经济条件、生活习惯、作息规律等密切相关。例如经济条件较好、肉类蛋白类食物消费比例高的地区,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浓度较高,同时洗涤剂的大量使用致使生活污水中溶解态磷偏高;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往往反复用水后再排放,导致化学需氧量浓度较高,且这些农户一般较少使用卫生洁具和洗涤剂,产生的生活污水氮、磷含量不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日变化系数较大,排放量的峰值一般出现在早晨、中午和晚上三个时段,在这些时间段中,居民的家庭活动往往比较集中,用水量也相对较大,污水中的氮、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峰值也随之出现。而在其他的时段,尤其是午夜至清晨这段时间,由于用水量的大幅减少,致使污水量很小,甚至出现断流。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表现为夏季较多,冬季较少。与排放量相反,主要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的浓度变化规律为夏季较低,冬季较高。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完善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问题是治理农村水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增长以及国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整治力度加大,许多地区已在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新农村,已经具备较完整的收集和处理体系。现有的收集处理方式主要可分为三类:农户分散收集处理、村镇集中收集处理、统一收集归入市政管网,不同收集模式的概况。

(一)污水分类收集也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国外,对生活污水分离处理的应用模式已较为成熟,将“黑水”和“灰水”分开处理,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处理难度,还能达到中水回用的目的。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借鉴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处理的模式,“黑水”经过收集池收集后可农用,“灰水”经收集处理后可中水回用或直接排放,以达到减少处理量,降低建设运行成本的目的。

(二)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标准

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直接影响着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选择和投资规模,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和运行费用。合理地制定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水水质可参照的排放标准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等。但是针对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排放的标准仍然缺失,需要制定合理的排放标准,明确村镇污水的处理目标,从而权衡水环境质量要求和建设投资及运行费用。此外,排放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的差异,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公共基础设施较完善,可根据出水用途与去向灵活选择排放标准;西部地区经济条件较落后,农村人口数量较多,水环境容量较大,可以适当放宽排放标准,降低处理要求;北方地区相对南方地区较干旱,水资源不够丰富,水环境容量也较小,相应的排放标准也应该较严格,并且鼓励和引导污水处理回用。

(三)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形式多样、工艺成熟,但只有因地制宜的污水处理技术才能真正达到控制农村水污染的目的。目前已有一些低成本、易管理的技术,例如稳定塘。稳定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总称,有机物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吸附、有机颗粒的沉降和截滤作用去除。稳定塘在农村地区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高效藻类塘式稳定塘技术。

高效藻类塘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swald等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并发展的,它是在传统稳定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进形式,强化利用藻类的增殖来产生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形成更紧密的藻-菌共生系统,同时创造一定的物化条件,达到对有机碳、病原体,尤其是氮和磷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适合于农村面源污染控制。

高效菌藻塘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是发现,高效菌藻塘和水生生物塘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8和4d,进水总磷浓度1.7~17.1mg/L,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mg/L,高效菌藻塘系统的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水力停留时间为1.6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磷可保持在1mg/L以下,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方面,不仅要考虑处理效果、费用,还需要考虑工艺的适用性以及技术应用的工程建设是否存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能够达到正常的治理效果和使用年限。

(四)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维持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以满足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工作所需。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除此之外,还可设立奖励制度,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各地区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地方财政则负责解决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所需要的资金。另外,可以向村民征收少量污水治理费用,一方面提高村民的环境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可对污水的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及维护提供支持。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已成熟的方式,即承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公司,由这些服务公司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定期检查,监测运行状况及出水水质,地方政府则可提供专业培训,以及对专业人员和服务公司进行资质认证和监管。

结束语

新疆农村水体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污水处理技术不多,加之广大农村的地区差异性,开发适合于不同农村地区污水治理的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对于上述几种污水处理技术,各地区应根据当地地理地貌、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因素酌情选择。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时,要因地制宜,即技术本身的特征,如建设费、运行费、技术要求、管理难度、占地、能耗和处理效果等,与当地的特征,如地形、气候、政府财政收入、人均收入、人口密度、技术水平、出水用途等相匹配,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生活排水现状及处理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08,3:51-53.

[2]徐洪斌,吕锡武,李先宁,等.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调查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B10):375-378.

第6篇: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污水技术进展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我们的污水处理技术要做到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生活废水问题,与之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一、我国城镇生活污水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随着而来的是家庭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而这样导致城镇生活废水也显著增加。城镇人口剧增,导致城镇生活污水现象更加严重,目前全国生活污水日均排放量超过10亿吨。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洗浴水、洗衣水、洗菜水、洗厕水以及其他排放废水等等,这些污水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将会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解决好这一问题。

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面对的困难问题

1、城镇生活污水成分日益复杂

目前城镇生活供应物多种多样,这也无形的造成生活污水成分日益复杂,不仅如此,受制于天气影响,不同时期污水污染物不同,这就造成无法对污水水质情况做好预估,无法建立合理方案,严重影响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2、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受限

一些城镇受困于经济发展情况,对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没有及时采用有效的技术,这样就造成生活污水治理得不到很好解决,阻碍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3、管理部门忽视生活污水问题

城镇管理部门不重视生活污水问题,将重心放在城镇经济建设中,不注重环境保护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镇污水治理,导致有些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水富营养化加剧,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1、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也是最成熟的一项技术。这种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利用好氧生化技术净化污水,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包含四个大部分,分别为沉淀系统、曝气系统、生化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等。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水治理方法比较简单,能够有效的去除污水,因此用途较广。处理流程主要根据四大部分采取四个步骤,简要的讲就是先将需要处理的污水进行沉淀操作,进行完毕后将污水与二次沉淀池底部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中,在曝气池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会将污泥中可溶性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消耗并吸收,之后将将营养物质转为自身的细胞,最终将代谢物转为二氧化碳。

以下三点主要是针对生活污水处理完成后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

(1) 填埋法

填埋法与城市垃圾填埋基本类似,但填埋处置有两点不足之处,一是要占用大量土地,浪费土地资源,污泥的填埋费用也是很高; 二是污泥会霉变,污染环境。现如今,污泥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在周围短距离范围内已无填埋场地可以填埋。实际上,多数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都是外运或者是就近外卖给当地农民,没有做到真正的填埋处置。这样不仅对农产品产生污染,更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2) 焚烧法

焚烧法是以焚烧为技术重点的处理方法,也是最彻底的处理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使全部的有机物碳化,并杀死病原体,最大程度的减少污泥的量;缺点投资大、运行成本高、难以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量污泥、产生剧毒物质二噁英及大量的有害物质。所以焚烧这种方法已越来越不被人们采用。

(3) 直接烘干法

直接烘干法是用气流干燥机把含水率为75%-80%的污泥烘干,当温度高于 200摄氏度以后,就可以杀灭各种病菌,之后再进行污泥填埋或处理,最终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高能耗、高成本。

2、循环曝气池法

循环曝气池法又叫做氧化沟法,这种方法是在活性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封闭式污水处理,将封闭的氧化沟做为污水核心处理池,封闭处理的优势就是能够将污水以及活性污泥进行更有效、充分的接触,这样就可以确保污水处理更加彻底 循环曝气池法可以导致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出现变化,特别是在曝气池的下半段,容易使得溶解氧由高到低发生变化,而这样有利于不同的微生物对氧气的不同需求,利于微生物对污泥的凝聚作用。

3、人工湿地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得以发展。人工湿地系统就是科技不断发展的智慧结晶。这种方法不同于自然湿地系统,而是人为制作的一种湿地系统。在人工湿地系统中,人们利用物理、化学反应等一系列的方法,将污水中的物质与人工湿地系统中的物质进行一系列的反应,比如说硝化反应、离子交换反应等等。人工湿地系统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不受限于自然物质,可以自由调节不同反应的物质比例,这样根据不同污水情况,加入不同化学物质或微生物。这样就有利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氮素的净化,主要通过植被直接吸收和植被根系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行的。人工湿地植物要具有生长快,生物量大和吸收能力强等特点,这样,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就能吸收大量的氮元素;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向水体传输氧气,使根系周围依次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环境,可以为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大量存在提供各自适宜的生存条件,使硝化反硝化作用同时进行。研究中普遍认为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去氮的主要途径。

4、人工植被污水净化技术

除了利用物理、化学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氮、磷、钾等物质外,对于净化水质,人们又在人工湿地系统的基础上采取了人工植被污水净化技术,利用植被进行污水处理,植被特别是人工水草,实际上之所以说是人工水草,主要是因为人工水草只是外形像水草,其实是人造聚合物,相比于自然水草,人工水草要大一些。将人工水草放在污水中,水草会形成生物附着环境,这样不同的微生物可以附着于水草之上,可以促使不同微生物生长,形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小型生态系统得以利用或者转化为无害物质,最终污水可以得到很好的净化。

四、对于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建议

l、加强居民宣传工作

生活污水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不过一些污水或者污染物不能随处乱倒,造成管理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污水治理工作,城镇管理部门需要对居民加强生活污水宣传工作,增强城镇污水治理意识。

2、将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放入规划建设中

污染物质不仅不利于居民的生活,还严重阻碍城镇的经济建设。因此,对于城镇生活污水,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认真对待,需要将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放在城镇规划建设中,不能简单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在城镇污染物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说解决好城镇生活污水就等于在很大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污染现象,因此,对于城镇生活污水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3、不断学习新方法、新技术

考虑到生活污水不同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是人们 E常生活中造成的一些污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生活污水的产生是必然的,需要治理污水应该从方法和技术方面治理。良好的方法不仅可以有利于污水得到更好地处理,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未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面,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方法以及技术,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生活污水问题,净化水体。

五、结束语

城镇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而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问题日益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治理城镇污水问题,需要双管齐下,不仅需要采取合适的技术,更要加强管理,提高城镇居

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镇污水治理问题,更好的促进城镇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第7篇: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范文

练江,因江流迂回如白练而得名,是潮汕的母亲河之一。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练江水质逐年恶化,受到严重污染,“白练”一去不返,变成令人掩鼻的“黑练”,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

自1997年以来,广东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多项环保规划、工程计划、行动计划和重点任务,为科学整治练江提供了工程和技术支持。2010年经广东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厅印发了《练江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练江污染整治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提出到2012年练江水质要有所好转,到2015年水质持续改善,到2020年恢复农业灌溉功能的整治目标,并明确了各项治理措施。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流域治理方案、措施都已明确,但汕头、揭阳两地政府对练江治理重视不够,信心不足。调研组也发现,当地政府治污缺乏系统性,大部分措施落实不到位,截至目前,治理成效与制定的目标仍然相差较远。

现状:任务基本没有完成

水环境形势严峻

近两年来,汕头、揭阳两地政府在整治练江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练江污染态势得到一定遏制。据了解,汕头市在实施练江流域环保限批的同时,积极开展印染等重污染行业专项整治,多次组织集中取缔非法企业行动,仅2012年一年就关停取缔违法生产企业18家;揭阳市2011年以来对104家印染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13家印染企业进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据常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至10月份同比2009年,揭汕交接的青洋山桥断面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下降58%、27%、43%。

“练江污染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环境的整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参与调研的水治理专家介绍,《方案》提出的水质改善目标和大部分工作任务,汕头、揭阳两地政府基本未能按时完成,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重污染企业淘汰工作推进缓慢等。

据介绍,2012年底揭汕交接断面枯水期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比2009年下降60%、30%和20%以上,是《方案》确定的近期整治目标之一。但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经过分析历史监测数据,发现揭汕交接断面2012年枯水期同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浓度只分别下降23%、32%和9%,仅氨氮达到削减目标要求。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除上游源头流沙新河大陂桥和白马溪支流外,练江其他断面水质均劣于Ⅴ类,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断面干流为海门湾桥闸出海口,支流及排污渠为贵屿镇排渠。

探因:微容量 重负荷

当地政府重视不足

对照《方案》整治目标期限要求,可以发现,虽然目前整治方案明确了各项整治措施,但汕头、揭阳两地政府明显重视不够,系统性治污不足,甚至有些措施落实不到位。

“两市都做了一些工作,但力度远远不够,”参与调研的专家表示,练江流域水质长期劣于Ⅴ类既有缺乏生态补水、环境承载能力低等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地政府重视不够,整治的决心信心不足。

客观上,练江流域存在水资源缺乏,水环境容量小,缺乏湖泊等较大水源补充,自净能力差等问题。据介绍,练江流域常住人口约430万,人口密度约为全省的6倍以上,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流入练江。此外,流域内集中了大量的印染、印花、纺织、造纸等重污染企业。据统计,练江流域纺织印染类企业约占重污染企业总数的75%,潮阳区、潮南区和普宁市的印染纺织类企业分别约占全区(市)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63.5%、99.1%和95.7%。

畜禽养殖污染也是练江污染的重要客观因素,据初步统计,流域内共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66家、饲养量约33万头;散养量约42万头,主要集中在贵屿镇、两英镇、大坝镇和梅塘镇,大量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现场调研发现,普宁市规模化养殖场沼液处理去向不明;潮阳区顺兴种养有限公司雨污不分流,大雨时混有猪粪的雨水极易发生溢流,造成面源污染。

专家介绍,重污染企业的高度集中,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练江,干流水资源基本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经农业灌溉使用后的尾水,入河污染物量远超河流自净能力。

从主观因素来看,汕头、揭阳两地政府推进流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流域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环境执法监管能力不足,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据统计,练江流域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约86万吨,约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8%,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然而,练江全流域生活污水处理率仅约16.8%,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练江流域两区一市共35个镇(街),目前尚有23个镇(街)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涵盖了占陇、南径、陈店、司马浦、胪岗、谷饶和贵屿等人口超过15万的大镇。流域大部分河涌未进行沿河截污,每天约有72万吨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流域内重污染企业中通过环保审批的只占总数的一半,无牌无证的小作坊企业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废水直接排放。

在调研中,监测组现场随机抽测两家印花企业外排废水,发现COD浓度均超过400mg/L,属严重超标。此外,记者发现一部分无牌无证、工艺简单、设备简陋的小印染作坊与环保执法打游击,被取缔后,能迅速修整设备,重新恢复生产。调研组发现,谷饶镇之前三家无牌无证被关停取缔的小作坊中,就有两家在暗中修补设备,准备重新开工。

破解:真抓 真管 真治

淘汰重污染行业

“省里将按照书记的指示,组织编制新的练江综合整治方案,时间跨度为2014年至2020年。”省环保厅厅长李清在座谈会上介绍,新方案将详细制定每阶段的整治任务,每年抓落实。

据了解,下一步练江流域将实施严格的环保限批制度,暂停审批新建、扩建制浆、造纸、印染、电镀、鞣革、线路板、化工、冶炼、发酵酿造、规模化养殖以及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等污染项目,并严格实施区域污染物削减计划;制定重污染企业淘汰计划,明确关闭、淘汰重污染企业名录,分年度组织实施,每年淘汰20%,五年内淘汰完毕。

为彻底解决纺织印染污染问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监管、统一治污”的要求,建设印染生态工业园,对练江流域内的印染、漂染企业推行“进园一批、淘汰一批”的制度,对不能进园的印染企业,坚决依法予以关闭,园区建设要以搬迁现有印染企业为目标,不得引进新的印染企业。

“短期能够见成效的工作要尽快做。”会议明确汕头、揭阳两市接下来的工作必须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进度。

第8篇: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活污水;农村;处理技术;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S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将“村容整洁”明确的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在农村发展问题上的倾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在环境建设方面,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染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触目惊心。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改善人居环境已经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逾越的一个命题。合理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证农村环境安全,确保农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

农村生活污水特征及处理现状

2.1农村生活污水特征

(1)水质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与一般的城市污水相比,具有水质稳定、污染成分单一的特点。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以及氮磷化合物,通常不含有有毒物质,污水中细菌、病菌以及寄生虫卵的含量也是比较高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还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变化。

(2)水量特征

农村生活污水通常情况下水量不大,而且间歇性比较大,一般在每天的早上、中午、晚上会各自出现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

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方式呈现粗放式,根据2005年建设部对部分村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绝大多数村庄没有系统的排水沟渠,也没有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的排放多是依靠沿道路边的水沟或者路面渗透。

2.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关注度的提升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开始逐渐被重视。国外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上投入比较大,而且各种处理技术不仅成熟度高而且多样性好,能够针对不同的人居情况,采用适宜的污水处理措施。相比国外,现阶段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还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阶段,农村污水处理率基本为零,绝大多数生活污水是通过路面水沟排放到就近的水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没有一个系统的治理工程,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设施也多是出于次要的地位。除了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投资较大,经济效益差,运行费用高。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可以说刚刚步入快车道,人们已经尝到了这种建设所带来的甜头,因此往往会忽视对生活污水的治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加之农村整体经济实力薄弱,很难满足现代化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要求。因此,开发低能耗、高效率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从国外引进适合于我国农村发展状况的污水处理工艺势在必行。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3.1 生态处理技术

生态处理技术是将生态学原理以及工程学结合在一起,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注重二次利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具体的说,就是将生活污水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后排放到地面,然后依靠微生物——植物这一生物系统对含有污水的土壤进行降解,并充分利用溶解到土壤里的无机物,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生态处理技术必须要依靠土地作为处理介质,是生物处理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它对于污水进行初步净化,有效地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投入,同时充分利用生物净化系统,注重生态因子的优化调控特点,既处理了污水保护了环境而且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的二次利用。

3.2 稳定塘处理技术

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是由美国的生物学家Oswald率先提出并发展的。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相对于生态处理技术更为注重大自然的自我净化功能,稳定塘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处理构筑物,在稳定塘中含有大量的菌藻,可以通过各种有氧作用或者无氧作用分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稳定塘处理技术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节省成本投入,而且运行维护费用低,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消耗。近年来,以稳定塘技术为基础的高效藻类塘发展非常迅速,它依据菌藻共生关系,能够充分利用藻类产生的氧气,从而使得塘内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值非常的大,因此直接称之为藻类塘。目前,该技术在藻类丰富的太湖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3 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

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相较于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的预处理、二次处理以及深度处理集于一体,处理效率高,效果好,该污水处理技术是现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趋势。在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中,污水净化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污水净化槽的研究,日本开展的比较早,而且通过立法形式规定只要设立了水冲式厕所的地区,如果没有下水道系统,必须安装小型净化槽。而且,早在1955年,日本就开始研究中水会用设施,并在1980年开始广泛推广,为以后的一体化成套设备污水处理技术奠定了基础。一体化成套设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日本,大约有66%的用户都安装了与此技术相关的污水处理装置。

作为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的关键装置,净化槽主要利用厌氧滤池等生物滤池以及接触曝气池来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当前对于如何提升净化槽的脱氮功能成为污水处理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在欧洲很多国家都针对自身的特点开发了适合于自己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挪威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小型处理厂多达2500家,这是因为挪威的居民比较分散,有的甚至是依山而建,很难使用土地渗滤法来处理生活污水,因此小型的污水净化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议及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做好农村水环境的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村容整洁”建设目标的大前提。在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时,要具有长远的战略性眼光,不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要以农村环境保护为核心,改善人居条件为目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目前有六十多万个行政村、二百五十多万个自然村,农村人口数量达到了8亿,因此,保护农村环境势在必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村落所具有的独特的地形地况,合理的采取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4.1 加紧落实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家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出台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乡村整洁工程等一系列关于整治农村生态环境的政策,要尽快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发挥这些政策的指导作用。各级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并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4.2 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要制定相应的应急对策,积极开展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对于生活污水污染要完善应对方案,不能置之不理,一拖再拖。对于容易发生的突发性污水污染事件,要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明确污染责任人,依据相关法律,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必须予以治理。

4.3 加快技术研发

相较于国外,现阶段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还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阶段,绝大多数生活污水是通过路面水沟排放到就近的水体。这种落后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各大高校以及科研机构要联合攻关,加强技术交流,依托国家的相关政策,努力开展低能耗、高效率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同时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制定一套适合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案。

4.4 增加资金投入

政府部门在我国社会主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一个主导作用,因此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对于生活污水处理企业进行相关财政资助。除了财政支持,政府部门还要多渠道,多手段筹集与生活污水处理相关的资金支持,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的方式,形成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多元化投入。

5、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当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威胁着农民的生存环境,也严重束缚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相比国外,现阶段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还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阶段,绝大多数生活污水是通过路面水沟排放到就近的水体。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加紧落实相关政策,多渠道筹集与生活污水处理相关的资金支持,同时各大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也要联合攻关,加强技术交流,努力开展低能耗、高效率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怀正.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改进措施[J]. 中国水利. 2010(03).

[2] 李无双,王洪阳,潘淑君. 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现状与处理技术进展[J]. 天津农业科学. 2008(06).

[3] 王红强,朱慧杰,张列宇,张亚敏,张奎,史乐君. 人工湿地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2).

[4] 李旭东,周琪,黄翔峰,池金萍,何少林,陈广. 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J]. 水处理技术. 2006(06).

第9篇: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生活排水污染 水源地污染 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135-01

1 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概况

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排水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排水量成分日趋复杂,带来的污染问题也随之越来越严重,由此可见,不能忽视农村生活排水带来的新问题。与此同时,多年来,在农村由于技术落后和思想观念的差距,未能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合理的整治。同时一起发生的水源污染,水质不达标等情况。加之很多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遇到强降雨就被洪水冲坏,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无法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的发生,人们并不是束手旁观,也是有采取一定的方案去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在我国农村,各行政村及自然村分布零散,农村生活排水无序,除极少数行政村经新农村建设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后,对排水设施进行了修建,大多数村没有固定的污水排放口,排水放任自流,严重污染环境和村容村貌。加上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不稳定,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并且含有较多的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成分正在朝不利于净化处理的方向发展。因此,从笔者的调查中不难发现,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 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生活排水治理慢、保护标准低

现在许多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毫无压制,无限制地让民众排放生活污水,加之在治理速度上慢之又慢,这样一来,农村生活污水就日积月累,不断增加,致使污染更加严重。假使有些地方有采取措施治理污水,但是其治理标准严重脱离国家水质安全标准。因此,这种治理慢、低标准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实在是一大问题。

2.2 缺失完善的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的管理体系

随着问题的严重化,就更加需要一个完善的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的管理体系,但是,当前情况下,相关管理部门虽然设置这些部门,但大多数情况分工或者管理问题上不是很明确,因此,当问题严重化的时候,缺乏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出来制定一个完善的治理方案,缺乏一个有优秀能力的团队去解决临时发生的意外情况,或者是突发的情况。这也是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存在的一个问题。

2.3 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未能跟上治理步伐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复杂化,程度也越来越深入化,面对这些新时代的污染产物,老式的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俨然已经成为一道早就可以跨越的屏障,政策法规的落后与科学技术的不达标,致使更多的污染问题肆无忌惮的发生。因此,在这样高速发展的一个时代,我们急需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2.4 农村生活群体缺乏治理和保护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群众对水源地保护意识淡溥,有时候甚至是缺乏对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的治理和保护意识,并且没有专项投资进行保护,除县城供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外,高海拔地带借助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加强了水源地周边生态建设,有效的涵养了水源,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水源,半山及河谷地带基本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走访,可知对于生活排水和水源地的保护意识,在农村生活的群体基本上是缺乏这一方面的保护意识,并且他们也尚未体会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在。

3 对于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加强从根源上治理生活污水

目前,许许多多的污水治理办法和政策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多办法只是治标不治本,空有其办法实施,但是有时候就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从根源上治理生活污水问题,从生活污水排放的源头和水源地的破坏源头出发,找到相应的治理办法,因为只有从根源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真正正地做到彻底地根除这些频繁发生的问题事件。

3.2 建立水源地防护体系和农村生活排水管理体系

针对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的管理体系的缺失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当前建立一个完善的水源地防护体系和农村生活排水管理体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有从行政部门着手实施治理方案,才能真真正正地实现有效行政,有效治理这一效果和目标。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服务与这些发生的问题,做到有问题及时治理,没问题良性预防才是真正的真理。

3.3 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

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和文化社会在发展,老式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也应当随之发展进步,因此,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背景下,急需建立一套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进步和发展的速度去完善这样一个体系。因为,只有真正的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时候,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样的一个至理名言才能真正地实现。毕竟,人性的奴性是不可忽视的一大主观因素,只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标准才能真正制约一个人甚至一个社会的行为标准。

3.4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参与治理和保护活动

针对农村生活群众缺乏治理和保护意识,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农村生活排水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解决生活排水污染问题和水源地污染以及破坏问题。作为政府的相关部门或者社会上的一些社团群体,应当利用各种可以用来宣传的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参与到农村生活排水污染问题的治理和水源地污染破坏问题的治理当中去。

4 结语

排水问题迫在眉捷,也是国家亟待要解决的民生工程。深入农村进行调研调查表明,在生产力极为丰富的年代,如不整治农村生活排水问题和水源地保护,这将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民生恐慌的一个大问题。虽然,国家也提倡生态建设,保护生态涵养林,进行有效的护栏、刺丝及围墙处理,但是也不能完全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资金投资的多少是解决农村生活排水的根本问题,也是解决民生之当务之急。当然,与此同时,更需要的是生活在农村的群众百姓集体的配合实施。相信,农村生活排水问题和水源地保护问题虽然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但是,只要经过我们大家一起的努力,这个问题自然会得到圆满地解决。

参考文献

[1]沙鲁生.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与水污染防治[J].水中国水利,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