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

第1篇: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记者;校园文化;内涵式发展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学院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石,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既是校园的主力军,更是校园文化的受众和载体。培养一批具有新闻采写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记者团队,发挥校园主力军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效率,更能增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提升校园文化自信,并把所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运用于学习、生活乃至于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而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效果。

一、校园文化是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基石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也被多次提出并进行研究,从不同切入点形成了文化氛围说、意识形态说、物质精神总和说、文化要素复合说、文化指令说、启蒙说、活动说等定义范畴[1]。简而言之,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在教育、管理、交流、生活、服务等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等,并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认可。

内涵式发展路线是学院发展的“灵魂”。扩大校园规模、增加校园公共设施等校园基础设施投入,只是在学院发展的最表层体现,是“量”的发展。而内涵式发展更注重于内在的架构,是用科学的、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学院核心层的发展,是“质”的发展。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活动文化等四个维度的内容。优美整洁的校园、积极向上的校风、严谨高效的制度、彰显个性的活动,既可以增强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也能激发着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热情,在学校的大舞台上不断展现自己的才能,为校园的发展提供长足动力。

二、学生记者的主要职能和重要性

(一)学生记者的主要职能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记者归属于院报记者站,是由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直接管理和指导的非社团性学生组织,由热爱新闻、追求进步、有志于培养自己的新闻写作、摄影摄像、组织管理能力的大一、大二学生组成。院报记者站的宗旨是助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培养具有良好写作能力、新闻采访能力、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它的主要职责是传播校园文化、记录校园生活、做好校园宣传舆论工作。

学生记者在指导老师或院报记者站站长的带领下直接参与院运会、毕业典礼、新生军训、社团文化节等学院大型活动及联欢会、学术研究、心理健康活动等各系(部)组织的小型活动的新闻报道。学生记者是连接学生与学院的桥梁,是展现学生记者风采的平台,是外界了解学院的重要展示窗口。

(二)学生记者的重要性

1.校园宣传力量的重要补充。学生记者是校园宣传力量的重要补充。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是进行校园思想文化工作的职能部门。部门下设宣传科和统战科。宣传科的工作除了学院大型活动、重要会议的摄影、摄像及文字报道工作外,还负责学院重大宣传稿件的采写与新闻单位的沟通联络、院报出版等工作。校园新闻无处不在,而很多时候,隐藏于学生课堂上、生活中的新闻线索容易被忽略,因此,成立院报记者站,培养一支由学生组成的记者团队,不仅能够充实校园报道团队,还能拓宽校园报道渠道,丰富校园报道内容。

2012年,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办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暨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在山东潍坊市召开。中山职业技术学院12项建设成果作为典型案例成功亮相。而学院调酒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作为特色社团,分别获得了展示会的“最佳社团展示奖”和“最佳社团风采奖”。

2.校园文化的风向标。学生记者是校园文化的风向标。十报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做到“三坚持”,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校园是实践的舞台,学生记者是实践的主体。通过把工作焦点对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挖掘校园生活细节,聚焦校园焦点人物,学生记者的作品便扎根于学生之中,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关注和好评。

3.校园精英的孵化基地。院报记者站是校园精英的孵化基地。通过严格的媒体素养训练,学生记者将在语言文字、组织策划、为人处世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在院报记者站的锻炼,能够拓宽学生记者的视野,挖掘他们的思维深度,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与专业课上学习到的专业、职业技能进行互补,真正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008年在、教育部指导下,中国青年报携手国内63家重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为各高校的校园媒体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提高、互惠的平台。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在教育部支持下,由中国青年报社、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面向全国职业院校选拔50名学生记者,作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组成部分,组成“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开展采访报道大赛。由来自23个省110所高职院校的1000余名高职学生报名参加,通过选拔和考察,最终50所高职院校的50名学生脱颖而出。其中,广东省仅2名学生入选,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记者丁洁欣是其中一名。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院报记者站自2006年成立至今,已走过5个年头,经过5年的摸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院报记者站,但仍与校党委宣传部和广大师生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凝聚力不强,学生记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少专任指导老师,或专任指导老师流动性较大,学院宣传部门对其重视不够,有潜力有志向的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培养;学生记者作品“量”少“质”粗,在校园内未能形成较强的影响力,招新和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容易被人忽视;院报记者站分工不明确,工作常以“自愿为主,硬性分派为辅”,暂未形成“人人争抢”的良性竞争氛围。

(二)解决对策

1.加强队伍建设。2012年,院报记者站的学生记者共有12名,其中2名为大二学生,10名为大一新生。大一新生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可塑性,而且学生记者来自学院的不同专业,较全面地覆盖了整个学院,这对于深入挖掘各系部班级的新闻线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院报记者站将建立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采用“站长负责制”,并在适当的时候培养1-2名副站长协助工作,同时根据学生记者的个人特色和发展方向,设立专题组、摄影组、通讯组等不同组别细化分工,提高效率。加强学生记者的队伍建设,还要制定院报记者站的章程,进一步明确学生记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章程成为学生记者的行动指南,在日常采访工作过程中有章可依;形成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充分利用QQ群、微博、手机等沟通渠道,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加强学生记者自我学习的自觉性,定期举办优秀作品分享、作品“随机”修改等学习会,参与校园或省市举办的相关讲座、比赛;打造院报记者站品牌活动,举办加强跨校际的交流学习。

2.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院政策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地对学生记者的优秀作品进行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如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一度的宣传工作会议中,获评“优秀学生通讯员”的学生记者将会在大会上接受表彰;被选登在学院院报上的作品不仅会登出作者的姓名、班级等信息,还会在学期末的时候分发稿费。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院报记者站将进一步调动学生记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走出学院,走出广东,走向全国,不仅成为学院的佼佼者,更成为学生记者的模范人物。

3.培养为主,管理为辅。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敏锐的思维、创新的视觉,常常能够打破常规来完成新闻报道。因此,作为院报记者站的管理和指导部门,应当鼓励学生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构思、自主选材,完成采、编、拍一体化的新闻报道流程。对于学生记者的个体差异性问题,指导老师应该采用个别辅导与集体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在进行大型活动采访报道的时候,在学生记者自觉完成相关资料搜集后,要提前帮助学生记者梳理采访思路,拟定采访提纲,在报道后引导学生记者进行总结,形成“报道前有策划,报道中有跟进,报道后有总结”的良好工作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

版社,2012.

[3] 程曦.高校学生记者团:“用人”更要“育人”——一名

清华学生记者团指导教师的感悟[J].科教导刊,2012,

(25).

Exploring the Importan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Journalists

i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Zhongshan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WAN Xi-chen

第2篇: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素质

21世纪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单单只强调某一方面的能力了,而是要更加注重和要求的是人才的综合文化素养。在大学培养人才的阶段中,不仅要深化课堂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其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谓校园文化,即在高等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反映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广大学生、教职员工为主要群体,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1]。

一、校园文化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2]。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以一种的独特文化环境来达到课堂以外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不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既能丰富自身的实践能力,也能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如开展各类文化展、科技竞赛之类等等。

二、校园文化为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从目前社会上有关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理论上来看,现如今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几点素质要求有: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修养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等。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还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起到了一定的方向性。

三、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作用

1、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参照,使学生能够耳濡目染的认识到正确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目的指引到集体目标上来,能够深刻地侵染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引导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活动发挥了主动的正面效应还是被动的负面效应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说,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范了一种目标模式。

2、校园文化的社会化作用

这主要是说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得学生们会有意或者无意地思考自己的观念、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及自己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是否与社会合拍,从而达到与社会整合的目的。

3、校园文化的鼓舞作用

校园中凸显出来的榜样真实贴近学生们自己的生活,他们集中地映射出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方式,其鼓舞的力量是无限的,它既是校园精神风貌的生动展现,又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源泉。充分发挥着榜样的鼓舞作用,对于弘扬正气之风、优化校风风貌、培养校园精神、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都具有实际而深远的意义。

4、校园文化的教育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能够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活动空间,扩大了其知识范围,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并促进了其思想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5、校园文化的调节作用

大学生紧张的校园学习生活需要缓解和调节。校园文化则是通过创建一律的精神需求和和谐的文化气氛,从根本上去除了学生心里和情绪上的自扰和外界的干扰,其展示的这一片天地可以很好地让他们得到心态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境。

6、校园文化的认识整合作用

学生的认识就是在不断地效仿、比较、分析与判别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一定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正是他们效仿的“原本”。与此同时,校园文化自身也侵透着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广泛的知识,学生们不仅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整合出自己的思想与价值体从而逐步地认识社会与人生。

现如今的高校学生们在校期间其人格心理、价值观还没有定性,再加上逆反的心理与网络文化的抨击,使得课堂的思想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随是教学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但校园文化的作用亦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举办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得学生们既能亲身参与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够潜移默化的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立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合作并进的事实,充分说明了注重和发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重大。(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素养;校园文化

一、导言

校园是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努力推进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客观要求,对于全面提升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促进医学院校内涵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建设以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校园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如何克服这些消极因素,将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下去,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系统性不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其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但是在一些医学院校中,校园文化建设依旧面连着系统性不强的问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医学院校为了提升硬件方面的实力,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有形的物质文化建设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说的多、做的少,缺乏长远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有的甚至将校园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规划上,具体实施的则很少。诚然学校的发展需要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但是过分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医学特色

作为以培养医疗卫生战线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突出体现这一特点,将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素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医学院校在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格局时,并未充分认识到体现医学特色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的建设缺乏应有的医学精神。这些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斥着浓厚的实用主义,将社会需求作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这与建设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是不相适应的。部分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当做是娱乐活动,没有充分意识到校园文化的教育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缺乏能够反映医学院校特色、能够引导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学校自身的特色便难以体现出来,建设一流医学院校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三)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缺乏文化内涵

当前,一些医学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制度管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引导、激励、凝聚和约束等方面的作用,把强化制度的作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未能将制度管理提升到文化层面,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缺乏人文内涵。这就导致学生们对这种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认同感,有的甚至抵触这种校园文化,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出现了一系列更深层次的问题。

三、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大学校园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人文修养与精神,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门科学属性较为明显得学科,医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精神,但同时也应注意对于学生们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从学生们的思想特点出发,挖掘学校自身的文化资源,并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尤其是网络平台,在信息传播中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将网络作为弘扬医德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空间。例如可以开通网上展览室,将学校的校训、先进典型事例、学校动态、学生的交流互动情况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们观看和学习。既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又方便学生们及时浏览,可谓一举多得。

(三)以社会实践促职业素养形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校园十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但也不能忽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医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他们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意志,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应当重视社会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重要载体,不断丰富实践内容,拓展实践范围,创新实践形式,使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专业的价值。

第4篇: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问题;立德树人;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18-01

党的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从改善校园环境、规范管理制度、确立学校精神等方面入手,明确目标,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突出特色,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方面成效明显。然而从笔者所在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参与主体和活动形式单一。学校管理者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手段及德育的表现形式,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对外活动宣传,对内发文布置,甚至把举办几项活动就当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也仅限于参加活动的某些学生和主抓学生思想工作的一些领导和教师,没能做到全员参与,整体融入,全面推进。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精神缺失。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积淀而内化成的学校精神风貌,体现在师生的言谈举止、人文精神、道德风尚、价值追求等方面,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而有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却舍本逐末,往往重形式,轻内容,重硬件,轻软件,重物质,轻精神。三是重应试教育而轻学生素质提高。有个别面临升学任务的学校,背离了“为了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无视学生主体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把提升升学率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使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变成了单一的应试文化。四是校园文化建设城乡、校际之间不均衡。不论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内容还是软件内容,往往是城镇的学校优于农村学校,强校优于薄弱校。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均衡发展,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呢?

一、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校园文化建设同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科学谋划、严加落实。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从政策的制定到资金的投入给予大力支持。把校园文化建设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方面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均衡发展。同时加强对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设置科研经费,确立研究课题,推广研究成果,指导校园文化规范、科学发展。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全员参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要遵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发展至上”的宗旨,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并从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出发,在学校管理、师生发展、校园美化方面形成体系完善、内涵丰富、方向明确、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一是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使学校建筑物的风格与布局、文化设施、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绿化与美化等,在功能上、设施上具有自然与人文特点,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考核机制,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三是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以精神文化影响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作风,从而使个体的行为,自觉地适应学校精神文化的要求,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以创促建,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每一个学校都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发展历史,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发展环境,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学生、教师,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遵从“一校一品”的原则,立足本校实际,自成风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力避“千校一面”。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同特色学校创建、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以人为本,以质量为重,以管理为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办学有特色、质量有跨越、师生共成长。形成自己特有的传统和风格,呈现独特的校园文化魅力。让学校成为“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中小学校要根据校本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传承与发展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全体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校园文化蓬勃发展。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在积极实践中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科学发展,以文化建设推进学校建设,使学校成为高雅的文化殿堂、优越的学习场所、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第5篇: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大学理念;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一方面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对学校教育活动、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即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的成长发展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活动的有效突破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很有意义,首先从讨论大学理念特点开始。

一、大学理念的特点

1、前瞻性与导向性

前瞻性与导向性是指大学理念作为大学的理性认识,在指导办学实践时不仅应先于办学实践,并且能指明大学的发展方向,并起引领作用。如果说大学精神是学校在办学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是学校运转的精神力量的话,那么大学理念则是指明了这个精神力量的方向和对大学教育理想思维的阐释。因此,大学理念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

2、实践性特点

理念作为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要使它转化为对学习、生产和生活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东西,就必须转化到实际的行动中来。理念如果不想变成空洞的说教,就必须经过实践的环节,指导人们的行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它只有通过具体化为制度和行为规范让师生员工践行才能产生效果。正确的信念,只有人们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发挥作用。

3、鲜明个性特点

不同的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传统,并代代相传,形成具有特色的院校精髓,其大学理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大学理念上个性和共性是相统一的,其共性的内容是:促进人类、族类文明与文化的传承、积累、扬弃与发展;培植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引导社会良性健康发展;培育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的公众分子与健全的国民。但是更强调鲜明的个性特点。

二、大学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的理性认识,是关于大学本质、大学的办学规律、教育规律、大学精神等等的理性认识。它包含了大学精神、大学本质、大学宗旨、大学办学目标等等内容。这正是大学文化中精神层面的内容。所以我们通常说的大学理念即指大学的精神文化。而在大学校园文化的三个层面中精神文化是核心,是灵魂。对大学文化发展影响特别重大。因此大学理念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大学理念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

理念既是关于学校的理性认识,那么这个认识正确与否就会影响学校的定位、目标、办学方向等,因此可以说大学理念引领着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先进的大学理念,可以形成不同的校园精神,也培养了工作风格和个人性格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师生员工。

2、大学理念对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作用

大学理念对校园制度文化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制度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设计两方面。首先正确认识到制度文化建设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次是对制度的设计的认识,有什么样的理念指导,就有什么样的制度来加强和保障。

3、大学理念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作用

大学理念引领着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反过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能直观地体现大学理念,对大学理念的延展和强化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师生员工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所以需要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

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割裂校园文化三个层面的辨证关系。从上面论述可以知道,校园文化的三个层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能割裂开来进行建设。但在实际的建设中,由于认识的偏差,人们常常割裂它们的辨证关系,使校园文化建设走入误区。第二,办学理念存在的误区。首先,在办学规模和层次上脱离客观实际,一味“求高求大”。这些大学只在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层次上做文章,丝毫触及不到大学理念的实质,这是办学理念存在的误区之一。其次,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收效甚微,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最后,市场化的倾向太重忽视了大学的人文气质,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功利主义的蔓延。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大学理念缺乏完整科学的理解,在认识上存在肤浅化、单一化的倾向,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办学理念,同时也有社会消极因素影响的客观原因。第三,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部分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文化建设基本都由工会、学生社团负责,严重的边缘化了。校园文化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对之重视起来,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决定了必须对校园文化加以控制,而不是任其散漫地发展。否则,校园文化不能发挥有利作用,影响的将不仅仅是学校、学生和教师,很可能会引发剧烈的变动,甚至冲击社会,后果很严重。因此,校园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建设,必须得到我们重视。

四、创新大学理念,建设校园文化

1、统一校园文化三个层面,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各学校需要根据学校定位、历史沿革,寻找自己的特色理念,从创新自己大学理念入手,这样才有助于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其次,在校园制度与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将高度概括的理念具体化为制度和行为规范,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构建校园文化。最后,要对校园物质文化有清晰的认识,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要学会利用一切有效的物质载体传播先进理念,真正做到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都能起到熏陶的作用。

总之,校园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是辨证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绝对不能片面化和单一化的认为建设好其中一方面就万事大吉了,一定要共同着手,三方面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纠正办学理念上存在的误区

办学理念上的误区是由于对自身办学条件、办学历史、办学定位等认识出现误差导致。因此我们要学会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开拓创新,根据自身办学宗旨特色等确立合适的高水平的办学理念。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将之边缘化。一方面,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艰苦努力长期奋斗才能收到一定成效;另一方面,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学校里面应该全员共建,只有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使“大学人”都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负有的责任,那么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从整体上摆脱目前的这种状况。

4、将创新精神引入校园文化建设

二十一世纪全球竞争,国民素质与国民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竞争尤为重要。由于在教育观念上的片面性导致教育方法等的片面,教师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可是现在我们不需要这样的教学文化,现在需要的是讨论式引导,开拓学生思维,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准备。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贯彻创新这样的理念。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当人们审视现代大学出现的种种问题甚至危机时,发现其主要根源之一在于理念的缺失和危机。大学理念的转变和创新将意味着人们以新的眼光审视和认识大学教育,以新的范型重新构建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的改革与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为先导。同时以大学理念来引导校园文化建设,以期获得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大学精神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0,(3).

[2]朱京凤.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3]刘华钢.大学理念与大学功能再思考[J].高教论坛,2007,(8).

[4]王卓君.现代大学理念的反思与大学使命[J].学术界,2011,(7).

第6篇: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是伴随学校产生的一种亚文化,是对学校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反映,是为学校实现其育人等各项职能服务的。狭义的校园文化是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基地,以寻求新型校园生活和校园精神文化的文化。而广义的文化包括以校园为载体的全部存在内容。而目前的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关注,成为广大学校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引言:

校园文化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的核心和灵魂,完整、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的“招牌”。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高速发展的背后自然而然地存在许多隐患,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无法打好根基,这定会埋下“祸根”,对卫生职业院校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将其打回原形。再者,世界文化不断融合,趋于多元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校园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地,自然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卫生职业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然后再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以谋求一条属于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道路。

一、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的引人入胜,要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迄今为止,我国卫生职业技术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少卫生职业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很好的历史沉淀。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尤其是在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卫生职业学院都忽视或者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其校园文化建设明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会为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现对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如下: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大多追求高速发展,大力扩建校园面积旨在吸收更多的生源,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明显不足,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程度欠缺,把校园文化浅显地理解为校园自然景观建设和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从而使得卫生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效果脱节,职业院校内严重缺少学术气氛,更谈不上自身的职业特色的建立等。所以,我们需要认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一项促进学校发展地重要工作来抓。

(二)缺乏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应该说,卫生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应该拥有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行动策略以及步骤,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是卫生职业院校现有地校园文化建设毫无章法可言,东拼西凑,散乱无章,既无领导分管也无长期规划,完全处于一种“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尴尬状态。因此,缺乏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制约了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 缺少可以长期坚持的校园文化建设战略

据调查,有数据表明,当前在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中,本应该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校园文化建设迟迟未得到足够重视。往往存在注重形式、急于求成一阵风,一味追求学生数量等问题,这些都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严重制约着卫生职业院校长期的可持续地发展。可以说缺少可以长期坚持的校园文化战略是目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新道路的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卫生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其中对中等职业学校育人目标的定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环境和办学风格的整体外显,属于影响学生发展和学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卫生职业院校要想尽早解决遗留在发展道路上的隐患,建立系统全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拥有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行动策略,必须马上扭转观念,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思考探究,以谋求一条适合当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道路。卫生职业院校必须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来完善自身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众所周知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投入是否充足及时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由于教学、科研、基建等需要都属于“硬件”,学校往往比较舍得大资金投入;而校园文化建设则被看成“软件”,往往不舍得进行投入,因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做到:既注重校园自然景观的建设,同时也注重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力争达到平衡。

(二)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

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的制度建设尚未建立或者不够完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好了完整的规章制度,师生的行为才能得以规范,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才能得以建立。要建立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做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三方面的工作,以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适用于卫生职业院校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校园人的言行,帮助其井然有序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浓郁卫生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统一师生思想,增加其凝聚力,促进师生自我约束,推进学校的自我发展。

(三)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根茎。更是一所学校的本质和个性特色的内在表现。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办学风格、历史传统、发展历程和人文精神等,对于校园的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影响是深刻久远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将其当成是一项需要长期任务坚持下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以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培育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帮助其成才。开展丰富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真正出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举办就业讲座、经验讲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信心,有利于他们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与稳健发展。

结语:

现阶段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势并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沉淀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卫生职业院校要在吸收借鉴普通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充满生机活力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体系,真正形成符合卫生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需要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斯为肩职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14)

[2] 许晟.略论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及其实施方案[J]教育与职业, 2007(06):94-95

[3] 张群生,梁金凤.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8,(20):61-62

第7篇: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236-02

一、导论

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生命无血脉难以生长延续,民族无文化难以生存壮大。以此类推,高职院校没有文化特色也难以存续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兴盛崛起,其宛然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作为文化批判、选择、传承和创新的园地,理应承担起文化建设的使命,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高职教育在初步解决了规模扩张问题之后,校园文化建设却出现了趋同普通本科高校的迹象,使原本应具备的职教“特色特不起来,亮点亮不起来”,校园文化特色的缺乏越来越成为学校内涵建设发展的软肋,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永续发展无法避及的问题。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文化的诞生、存在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吸收扬弃并对其进行不断的积淀、提取和升腾。调查研究显示,无论公办或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不理想,有的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有的对校园文化定位模糊或不准确,有的甚至盲目抄袭普通本科高校的文化建设模式,根本就谈不上校园文化建设,更别说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1.认识不到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文化存在认识上的种种误区,有的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务虚的工作,做少做多无所谓;有的认为校园文化本身就存在,无须再建设,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软件建设被边缘化或片面化。对校园文化定位不准确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造成校领导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成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桎梏。

2.方法不当。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了学校领导的统一指导。纵然有些校领导负责校园文化建设,但极少对整个校园文化系统、宏观的调控进行有力探究,而将偌大的文化建设“指派”给学团机构或宣传部门。校园文化建设陷入一盘散沙、群龙无首的困境,有的校园文化简单“沦落”为单一的社团活动。

3.投入不足。招生生源争夺愈演愈烈,很多学校把目光单单停留在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社会知名度上面,只注重专业学科建设,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直接对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4.文化内涵缺乏。我国高职教育兴起时间不长,多由以前的技校、中专甚至成教学校改制而来,短期内很难改变其文化底蕴薄弱、层次较低的缺陷。因为校园文化的形成是长年累积发展的过程,是大学精神不断传承、沉积、淀练的过程。

5.职教元素缺失。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是职业性的教育,其校园文化建设必定需要显示职业性特征。目前追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忽视了职教元素在校园文化特征形成中的决定性影响作用,根本没有意识到职教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

三、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特色校园文化的路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同时具有“高等”和“职业”双重特性,在与企业行业文化交流、渗透和融合中,不但丰富和创新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载体和表现形式,而且体现和强化了高职校园文化所具有的职业文化特色。

1.增强认知,明晰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定位。高职院校要明确意识到校园文化是“潜在”的育人力量,它在师生道德思想、政治理论、身心素质、文化知识的提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领导应对宏观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保持高度重视,将狠抓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工程贯穿始终,逐渐扩大校园文化的人力、资金投入,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的同时,让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断满足,进而为学校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亦有利于打造师生幸福和谐的共同精神家园。

2.凸显特色,竭力打造职业特征明显的校园文化。一要凸显企业特色:按照高职教育宗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入企前的企业文化意识,让学生在步入企业之前就能充分感受企业文化的“预熏陶”,进而入企后就能尽快融入企业。二要凸显高职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明确的培养目标及定向教育,注定让打造校园文化的高职特色成为必要。三要凸显地域特色:众所周知,区域内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一定程度上由该区域技术结构决定。因此高职教育要谋求发展必须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主动服务于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从而在逐步适应并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四要凸显行业特色:专业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和根基,也是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结合专业、行业特点来建设校园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3.融入社会,适时加强职业规范熏陶。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提升职业教育价值的前提便是研究人的社会化问题与职业规范的融通关系。第一,职业教育经考究成为塑造职业规范的最直接类型。其次,职业教育是形成职业规范的最佳形式。第三,职业教育让人们掌握职业技能和生存本领,使他们获得必要的社会生活规范,继而更好地在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最后,职业规范教育在职业院校中具有更强的可行性与针对性。学校通过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创造发明、勤工俭学、技能大赛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长见识、学知识、强技能、做贡献、受教育,在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更好地履行了良好的职业规范。

4.注重内涵,努力推进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层,它影响着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形成,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从某种程度讲,一所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优劣程度,往往是评判整个学校校园文化好坏的标准。它主要体现为学校风气、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群体意识、校园传统等等。它在日积月累中发展,历久弥浓,历久弥坚。我们可从以下方面来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一是强化师德师风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示范引导者,其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对学生所作所为造成直接影响。大学之大,并非在于建筑物的高大与豪华,而在于是否有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授业解惑的学者大师。不可能每位教师都成为大师,但作为教师就应该时刻注重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与职业规范,积极提升人格魅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兼备,通过言传身教、道德教化及潜移默化的方式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品质、得体的行为递送给学生,让职业规范养成和道德教育培养如春风化雨般发挥。

二要深化人文教育的渗透作用。目前高职学生普遍欠缺人文素养,致使他们适应能力不强,价值观念混杂,想象创造力缺乏,敬业精神不强。调查表明,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人文教育缺乏的高职毕业生很难从容应对。怀特(美国著名学者)在《教育目的》中指出:“没有人文教育的技术教育是不完备的。”针对职业教育特点,学校可对技能教育中的人文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将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精心设置课程,扎实有效开展各类人文教育活动;强化隐性课程建设,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让专业技术中的人文价值得以传递;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人文精神,从而树立良好的技术价值观。

5.交流合作,有针对性地提高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水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底子薄、时间短、问题多、投入低、经验少,怎样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特色校园文化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职业院校可通过实地考察交流,积极主动与普通高校、知名兄弟院校和行业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合作,总结其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缺点,吸取它们的失败教训,总结它们的先进经验,实现“为我所用、人有我优”的目的。

四、结束语

一所学校想要永续发展,“文化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势必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便成为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活力,亦构成其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我们只要把握好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现存问题,借以科学的路径来努力建设,凸显文化特色,形成文化品牌,保持竞争优势,树立学校形象,那么浸染教师、熏陶学生、永葆生机、活力四射的高职校园文化场的孕育将不再遥不可及,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愈来愈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整体文化实力与竞争力,推进中华文化兴盛与崛起,我们信心满满。让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之路上昂首挺胸、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陈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8,(5).

[2]叶仙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0.

[3]马多勇,徐德志.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J].中国职工教育,2013,(4).

[4]钟丽君.论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J].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第8篇: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却缺少较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良好校风形成的重要体现。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看起来非常的丰富多彩。但是却没有体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建设、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年儿童,德育是关键。具有良好的品德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要以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远大理想信念为重点。要逐步形成以多学科,多层次的校园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以科学技术、民间文化传统、艺术、体育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新格局。大力提倡并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实践,以自己的能力去为社会服务,来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这样既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又体现了自身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们的成才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学院的制度建设

当前在很多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忽视了校园建设中的主体——人。广大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才是建设的主体核心。在军队常有一句俗话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良好的管理制度才是建设文化校园的重要保障。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体现现学校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并为广大师生所认同一种制度,就是一种文化。普通教职工和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体,缺乏人性化探究的校园制度,终将不能被称为文化。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要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在执行时,要严肃、认真,使制度转化为学校教职工的自觉意识,要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进行总体规划、系统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所以制定一个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很有必要。

第9篇: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一、校园文化与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1.美术教育可以改善校园文化校园优美的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人积极向上、赏心悦目、身心愉快,并且将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出来。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的劳动。校园可以说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教育功能的多媒体,在进行校园环境标志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动手设计,比如设计安装草坪的提示性标语,可以让校园每一处角落都充满生活的五彩缤纷,使校园成为一首无声的诗以及一幅立体的画。

2.校园文化可以将展示美术才华的舞台提供给学生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校园周围的环境进行积极的借助,使其变成学生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利用美术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比如学校的会议室、会客室、走廊、专用室以及学生自己的宿舍都可以用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来美化,这样就能够将学生多姿多彩、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现出来。因为美术作品都是学生自己创造而来,所以校园文化在他们的心里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学校营造出来的浓郁的文化气氛有很大的帮助。总之,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融入到校园的环境建设中,还可以使学生的作用从环境中突显出来,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人文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有效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重大,必须要经历长期的发展,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推陈出新的美术教育,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所具有的艺术修养与美术活动自身的时尚元素可以体现出校园文化的多彩性,并且能够充分地适应小学生追求新鲜事物与好奇的特点,也可以使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事半功倍。因此,笔者认为,美术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育相结合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就是将美术教育的元素融入进来,其属于一种建设校园文化的创新举措。下面就介绍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有效对策[2]。

1.通过对美术教育的利用使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小学生往往都对美术非常感兴趣,而小学的美术教育则能够充分地适应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工作,并且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相结合,创新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拓展美术教学空间。总之,由于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将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因此能够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充满活力。所以,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自身美术素养又具有熏陶和提升的作用,两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这种关系进行充分的利用,在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又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

2.积极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小学美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欣赏和感悟生活美与艺术美的能力。要想促进学生审美品味的提高,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必须将校园美术活动延伸到社会现象当中,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真正感悟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在具体的美术教育当中,美术分为绘画、书法、手工制作、雕塑等,积极开展美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对小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进行培养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校的校园绿化、校园建筑、雕塑等一些环境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设计评比栏与板报,设计具有特色的校刊封面,从而很好地体现学校的美术文化气氛,最终有效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育[3]。

3.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所以教师在具体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必须要使学生将自身的主体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同时也要让学校的文化环境能够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更加贴近,并且使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都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小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参与能够使建设主体的多元性得以实现,并且还能够提升自身学习美术的成就感。因此为了对学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在美术教育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小学生真正地学会怎么运用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校园环境的设计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对学校运动会的吉祥物和标志等进行设计,并且在跑道两边的宣传栏中展示小学生的创意思路。组织利用这种活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之外,同时还会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并且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4.找到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育的契合点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有效地结合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并且积极地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育的契合点,立足于美术教学的实际,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地改造校园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班级优秀作品展。通过这种活动方式能够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