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环境建设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1.高校的人事管理部门
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可以营造出教书育人的教学环境。高校部门的人事管理的职能分为多种,每一项都要严格的把关,这是关系着每一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维护学生良好学习氛围的部门。高校的人事管理不单单是一项基本的职能,它可以确保学校良好有效的运行[1]。如何在校园内开展工作,那么做好人事工作是首要任务,促进和谐校园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历史任务,但是在人事管理上有许多需要思考和改善的地方,只有做好了这些基本工作,那么高校人事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校园和谐。
2.高校人事管理对促进和谐校园的作用
2.1强化岗位管理可以激发教职工的激情
在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方面非常注重身份管理,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他们在岗位上的成绩,这一做法大大的打击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很难激发出较大的热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设和谐校园的步伐。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校园环境的和谐,我们必须对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完善。这也是让所有高校内的教职员工具有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所以首先要做的是高等学校应该对教职工身份进行淡化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可以让能者脱颖而出,反则就淘汰[2]。这就是社会的基本规则,因此校园里也应该强化这项规则,可以更好的让校园发展,也是促进校园和谐的意义所在。在对教职工的岗位管理方面,可以将他们的工作业绩作为基础指标,能力基础来强化激励竞争,来实行能上能下的岗位原则,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长处的时候,这样可以增强办学活力的目的,也可以较好的鼓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出新的工作业绩。
教职工的员工热情,不但可以影响到高校内的学习氛围,还促进和谐校园的工作,因此高校的人事管理,它不但可以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还会对和谐校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设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2.2健全考核制度可以提升教职工的能力
高校内的人事管理中健全考核制度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当前很多高等校园内的考核制度基本上没有大的漏洞,很多高校的的考核制度也是由W生参与其中进行制定,虽然只是参与了一小部分,但是这都是为了更好的构建校园和谐的目标,人事管理部门以及学生方面进行的改变。在人事管理部门的健全考核制度中,从中看出严谨度,但也是有效提升教职工的工作能力的关键。
3.人事管理部门对促进和谐校园的意义
当前很多高等学校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和谐校园,人事管理部门虽然只是学校里面的一个部门,但是它主要目标也是更好的管理校园内部的工作人员,由于高等学校中每年都相输送大量优秀的人才,在和谐校园环境下,人才对于社会和谐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建设和谐校园,主要是有利于处理各种关系,妥善协调各方利益,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所以高校内的人事管理部门可以让广大师生爸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另外随着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因此建设和谐校园是人才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
4.结束语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作业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1我小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在我校的人群进行了有关我校环境与卫生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对校园环境的整体评价
校园是我家,也是大家的家,我们在这面积不大,范围有限的乐土上过着集体生活。为了了解这个“家”在大家心目中的映像怎样,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经数据统计,发现有53.3%的同学认为我们所在的校园环境一般,38.3%的同学认为我校的校园环境较差,而仅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我校环境很好。据此看来,尽管我们作为这个家的主人,在这个家中生活,但这个所谓意义上的家,在大家心目中并不理想。无论客观认知也好,还是主观评价也罢,我们都有必要去为这个结果作出思考。
校园环境的问题不是某个局部的缩影,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接下来在有关学校的各个设施(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操场,教学楼等)映象调查中,有86.4%的同学认为图书馆的环境最令人满意,这个结果足以令人欣慰,毕竟图书馆是作为我校的核心领地,其环境氛围还是很不错的。接下来的一项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据调查最不令人满意的产所依次是操场,食堂,教学楼。这些公共活动中心却是我们觉着环境最不理想的地方,这让每天在这些场所生活娱乐学习的我们情何以堪,难道是我们不爱惜自己的环境吗?还是我们真的已经习惯这样的环境?
环境不好,定是有污染物的存在,在对我校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众污染物中,塑料首当其冲,成为造成环境不好的最恶劣的因素,占比42.4%,这不觉让我想起校餐厅为提供学生方便也为自己方便而大量提供的一次性塑料袋和泡沫饭盒。学生在理所当然的使用中却未顾及到自己方便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害。其次是纸质污染,占比32.2%,也是,看到无论是教室还是餐厅,无论是操场还是大马路上,总难免有废弃的纸张,仔细端详,会发现这些纸张除了同学们用的极少部分的稿纸,面巾纸外,大多都是宣传单。看来宣传单在我校的盛行真的有必要制止了。
总之,我校环境在多数同学看来不容乐观,难道越是熟悉校园环境,就越容易忽略对它的环境保护吗?我想原因未必是单方面的。为改观我校环境现状,我组进一步作了关于我校环境现状的原因和行为分析调查。
原因及学生行为的初步解读
漫步在校园的林荫道或操场上,难免会碰上有未及时清理的垃圾,比如一片纸,一个饮料瓶,此时的你我又会有怎样的作为,熟视无睹还是弯腰捡起?经调查统计,对此现象有高达76%的人认为这不关自己的事,都觉着会有工作人员去清理的。而仅有2%的人会自己动手捡起来,其余的人则认为不是自己丢的没必要捡。但无论有怎样的行为,我们都无可厚非,因为或许我们就是这大多数中的一员。
看到垃圾,大多人选择了熟视无睹,绕路而行,但是垃圾哪里来,我们是否曾亲手丢弃过?对此问题,虽有58.5%的人表示不会随地丢垃圾,但仍有37%的人表示自己偶尔会随地丢垃圾。对于会扔垃圾的这部分同学,经调查统计发现其原因有:38%的同学认为找不见垃圾桶,或垃圾桶离自己太远,所以就丢了。27%的同学认为别人可以在此处丢垃圾,所以自己也跟着丢了。还有18%的同学认为习惯了随地丢垃圾,不受自己控制。但不管我们有过怎样的行为,我们都造成了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的不整洁,当我们遗弃手中的垃圾时,是否曾想起过满大街随处可见的卫生标语“关爱环境,人人有责”“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我们的行为让这些标语的存在又作何感想。
对于我校的重大污染物,我们定是不能放过,经调查统计,发现竟有85%的同学表示自己会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和泡沫饭盒,由此造成我校的白色污染。这不是专属校餐厅或学生的错,毕竟,有需求就有供给嘛。若是学生能知道方便之后隐藏着的巨大危害,说不定会大量减少这些简易包装的使用,从而大大改善我校环境。
纵观校园,它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就拼凑成了我们对它所有的认知。作为二师的一员,我们有必要去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调查过程中总免不了有同学说,越是有垃圾桶的地方,垃圾越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的垃圾桶比较分散,还有就是垃圾很多,清洁人员的打扫频率跟不上学生投放垃圾的频率。更有甚者是因为有些学生酷爱“投篮”,结果技术不精湛,没投进去,却选择了一走了事。后者的行为除了想彰显出所谓“青春的个性”,但在周遭人看来却是深恶痛绝的。
通过以上众多领域的调查分析,似乎学校环境的弊病一无是处了。但相对令人欣慰的是,在有关宿舍环境卫生的调查中,多达77%的人表示宿舍卫生基本会保持干净,且50%的人会保持一定频率定时清洁宿舍卫生。由此看来同学自己居住的地方没那么多的责任分散问题,大家还是比较自觉和爱惜的。
由此引发的建议
针对以上现象的种种,纠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大家对环境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出现问题就该从源头抓起,特此,经小组讨论及调查分析,我们针对我校环境和卫生的改善提出以下建议:
一、针对学校公共设施中的环境问题,学生应该自发组织校环卫队,并让有责任心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环境的建设中,监督校容校貌,并对不同学生的行为实行褒贬。例如对随地乱丢垃圾的同学进行处罚或通报批评。对于主动捡起垃圾,清洁校园的`同学进行表扬等。并向学生宣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而激起同学们爱护环境的意识,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卫生。
二、尽管学生宿舍卫生状况表现的还是相对不错的,但完美是无止境的,我们还应继续保持并积极鼓励每栋宿舍楼经常性的搞评比活动,每栋楼与每栋楼之间的对比,宿舍与宿舍之间的评比等。对表现脏、乱的宿舍进行通报,对表现好的宿舍进行表扬并授予文明寝室流动红旗,以此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勤搞卫生。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2调查地点:
校园
调查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调查情况如下:
1、几个大垃圾桶内经常有废液流出。
2、花草不经常修剪、浇水,显得杂乱无章。
3、池水太脏,水不流动,造成很多脏物浮在水面。
4、有些地方杂草丛生,废物堆积,无人打扫。
5、校园内出入的车辆较多,造成噪音、废气污染等问题。
6、厕所卫生打扫的不及时,没有专门的洁厕工具。
7、窗台太脏,同学们往往什么东西都往上面撞。
8、黑板上乱涂乱画的严重。
我的建议:
1、几个大垃圾桶换成分类垃圾桶。
2、请专门的人定期修剪花草。
3、定期换池塘里的水。
4、让扫地的同学定期清扫杂草。
5、禁止与学校我关的车进入校园。
我的结论:
1、为了美化校园,首先要对工具进行处理。
2、然后,对学习氛围做好相关的事。
3、最后,对教室进行每周大扫除。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3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发现学校环境卫生情况不是很理想,有很多卫生死角,还有很多同学乱扔垃圾,造成学校卫生情况不理想。于是我们借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拍摄学校卫生死角主要在哪里。
2、采访老师,同学,了解他们对学校环境状况的评价。
3、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同学们对学校环境卫生的看法和建议。
三、资料整理:
学校总体环境卫生状况还可以,早上经过环卫工人和同学们的打扫后很干净,但一到中午后却开始变脏了。
学校卫生死角很多,主要在垃圾筒,花圃还有篮球场上。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知道了大家很少看见有同学主动
捡垃圾,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学校卫生状况还不够好。这是因为同学们对垃圾处置较随意,不关心学校卫生建设造成的。
四、建议
希望同学们努力提高环境卫生保护意识,看见垃圾能主动捡起来放进了垃圾箱,不要让垃圾污染了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还要做到自己不乱扔垃圾。
学校能组成一支校环卫队,让同学们志愿加入参与到学校环境的建设中,监督同学们的卫生情况,并对乱丢垃圾的人进行惩罚,对捡垃圾的人给予表扬或鼓励。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4这学期,学校各个楼层的水房进行了装修,并在楼内建造了教师专用厕所,减少了学生厕所的人数,还在厕所内放了一些手纸,供我们使用。但有些同学竟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条件来破坏环境,于是我对此事做了调查。
调查:
我利用下课时间对水房、厕所以及操场做了环境检查,发现厕所内满地手纸,水房里满地是脏水和脚印,操场上更是垃圾遍地。
分析:
有些同学有侥幸心理,见四周没有人注意他,便随手把手里的垃圾扔在了地上,然后若无其事地离开。
厕所中,有些同学发现学校在厕所里放的手纸后,便抽出许多来玩。还有些同学往厕所里扔空瓶子,造成下水道堵塞。
结论: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有些同学心理素质不好,动不动就大闹学校。
有些同学没有环保概念,用手纸于,而且一次拿一大堆,还往地上乱扔。
一些同学认为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太麻烦,就养成了往地上扔垃圾的坏习惯。
一些同学认为水房里没人管,便胆大包天地在水房里拿拖布打闹。
同学们破坏校园的环境的行为就摆在眼前,难道我们能袖手旁观吗?
建议:
希望老师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同学们手拉手一起维护校园环境。校方也要加强管理,派一些值周生在厕所、水房和操场监督同学们对学校环境的爱护。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5调查地点:校园
调查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根据老师的要求,我对校园的环境进行了调查。
调查情况如下:
1、几个大垃圾桶内经常有废液流出。
2、花草不经常修剪、浇水,显得杂乱无章。
3、池水太脏,水不流动,造成很多脏物浮在水面。
4、有些地方杂草丛生,废物堆积,无人打扫。
5、校园内出入的车辆较多,造成噪音、废气污染等问题。
6、厕所卫生打扫的不及时,没有专门的洁厕工具。
7、窗台太脏,同学们往往什么东西都往上面撞。
8、黑板上乱涂乱画的严重。
我的建议:
1、几个大垃圾桶换成分类垃圾桶。
2、请专门的人定期修剪花草。
3、定期换池塘里的水。
4、让扫地的同学定期清扫杂草。
5、禁止与学校我关的车进入校园。
6、定期打扫厕所。
7、购买专门的洁厕工具。
8、让各班请同学定期清扫窗台。
9、定点擦黑板。
我的'结论:
1、为了美化校园,首先要对工具进行处理。
2、然后,对学习氛围做好相关的事。
3、最后,对教室进行每周大扫除。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作业相关文章: 2020小学学校校园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小学生饮食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小学生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小学班级卫生工作总结
【关键词】校园文化 农村中学 因地制宜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基础建设、环境建设、师生身心与能力的发展、心性与精神修养的积淀。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凸显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实际存在的城乡差别而面临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学校领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且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也会创出自己的特色,收到预期的效果。近年来,象湖中学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1.美化校园环境,营造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建设要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优美的人文和自然校园环境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会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虽然象湖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但校园的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历任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大力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和维护,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经过多届师生的参与规划和建设,如今校园内有11颗参天大树,有4个美丽的花圃;有2道150米跑道,在跑道圈内,修建了标准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在跑道的外圈,还有跳高、跳远、铅球、单杠、双杠等场地和设施,这一系列体育设施至少可以保证200名学生每天开展1小时的体育活动。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充分发挥和利用宣传栏、科普栏、评比栏、团队栏、学习栏、报刊栏、榜样栏、廉政栏、价格栏等设施宣传校园文化,以书法、绘画、摄影、图片等形式开展安全、救生、禁毒、礼仪、健身、励志等宣传教育,极富感染力,收效明显。
教室文化氛围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悬挂规定的国旗和名人画像之外,每个班级的班训标语由学生自己撰写、学校统一制作。学生对自己提出来的口号比较有认同感,自己就会努力去实践,避免了对说教式空洞口号的漠视。班级学习专栏、图书角、黑板报是同学们交流学习成果、展示个人才艺、开展文明交际的园地。2009年暑期,象湖中学投入近5万元巨资将教学楼、办公楼的内外墙粉刷一新,更换了门窗、桌椅。此后,再也没有学生在桌面上涂黑,爱护和保护美丽的教室、维护美丽的校园环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开展校园活动,展示师生风采
根据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创造性地策划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以活动为平台,让广大师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活动表现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1 结合国家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及各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并逐步形成制度。从2004年开始至今,象湖中学结合元旦、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了“国庆”、“元旦”校园文艺汇演,参与人数多,文化气氛浓厚,发现了一批文艺特长的学生,提高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
2.2 强化学科课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农村特色的校园英语朗诵、合唱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贺卡制作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作业书法比赛等,展示了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的特色和成果。语文科经常配合党和国家的时政大事开展“专题作文比赛”、“专题演讲比赛”,提高写作和演讲水平,同时渗透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理、化、生”生活常识竞赛、“政、史、地”常识竞赛等活动,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生活,学会科学思考,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以书法、绘画、摄影、手工作品等杰作,把校园生活和乡村景物绚染得像一个童话世界,表达他们对美的理解、追求、创造和憧憬。
2.3 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重视课间特别是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对集体的情感。除了规定的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之外,每学期1次的登山活动、拔河比赛、球类比赛,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课外体育活动;第六届学校田径运动会更是学生体能和竞技水平的大展示,有13名学生打破10项学校田径运动纪录。课外体育活动增加了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时间,增强了活动能力,提高了身体素质,同时也展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和个人顽强拼搏的意志。
3.挖掘乡土素材,加强德育教育
城市里的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相比之下,农村学校的学生无法方便地享用这些资源。但是 ,农村学校的周边也蕴藏着丰富的乡土文化素材,这些乡土文化素材是青少年德育活动得天独厚的资源库,是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建筑等方面知识的补充。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象湖中学地处漳平市东南部,距校园不远处有福建著名的“奇和洞”,有充满感恩故事的感化溪,《象湖人,家乡事》的出版,象湖人网站的建立,学校充分挖掘、利用这些乡土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去考察“奇和洞”,写心得体会;为了增进学校师生对家乡“奇和洞”遗址的了解,2011年11月17日晚,象湖中学邀请了福建博物院范雪春研究员到校给师生作一场关于象湖“奇和洞”的考古、考察报告。范研究员从地理位置、发现经过、考古发掘情况、发现的主要文化遗物、距今年代及反映的生态环境、价值和意义等六个方面向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乡土历史课,让师生知道了北有“山顶洞”人,南有“奇和洞”人等历史知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师生爱乡、爱国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并制作光盘,派学生到漳平参加第三届“金利德”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比赛等系列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又如,利用感化溪名字和易鸿杉见义勇为题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象湖人,家乡事》一书中的象湖人成才例子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等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文化同样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校建筑;建筑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357-01
1 我国高校建设的发展概况
在现阶段校园建设模式中,建筑单体建设大多以这样的模式进行:校方在完成规划设计方案之后,一般将校园的建筑单体按照规划时的功能分区和分期建设的原则进行分区立项,以委托或另外招投标的方式,交由一个或多个设计单位完成。因此,建筑师在接到项目开始设计时一般都不是一个单独的单体建筑设计,而是几栋一起、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建筑群。因此,群体建筑在高校校园中是有一定的普遍性,具有研究的意义。
2 群体建筑的概念
“群体”是指本质上有共同点的个体组成的整体。故而推之,群体建筑需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体建筑组成;二是各单体建筑之间在使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必然的内在联系;三是对于外部环境,群体应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3 校园群体建筑的整体性
群体建筑的整体特征相对于系统内部单体建筑的个体特征更为突出。我们对群体建筑的设计和研究应该关注其整体性大于突出表现单体的特征。如中国传统建筑群中,从故宫到北京四合院,各建筑单体之间相似性大于差异性,但通过整体的轴线和空间序列的组织,形成主次分明、收放有度的序列空间效果,整体产生了质的飞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视点的角度去分析,对高校校园群体建筑整体性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把握:
第一个层面是群体建筑的系统内部关系。包括建筑单体内部的构成方式,单体与单体之间的构成方式。在这个层面上对校园群体建筑整体性的把握包括了建筑群的功能和流线组织、形体组织、公共空间组织、建筑材料和细部等方面内容的处理。如何在各建筑单体之间的这些方面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比单纯的建筑单体本身的形体设计显得更重要。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实现群体建筑的整体性主要是通过“组合”的设计方法,强化系统内部各单元之间的逻辑性,形成自足的整体性。
第二个层面是群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这个层面上主要是对建筑群如何在整个校园的总体结构、开敞空间体系、交通组织系统、校园整体景观生态系统以及建筑风格等方面对校园整体性的思考和把握,即群体和校园环境如何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而在设计上主要通过“整合”的设计方法,实现群体与外部的协调性,使校园环境趋向整体一致,形成一种开放的整体性。
第三个层面是群体建筑与人的关系。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大学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这也是校园群体建筑区别于其他类型群体建筑的一个最主要特征。因此在校园群体建筑的设计中,我们需要从使用者――学生和老师的角度出发,按照其行为、心理模式和规律去设计,形成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环境;从人的情感因素出发,在校园的历史文脉、空间的寓意象征等方面去体现校园的人文精神,通过在更高层面上的“融合”来形成校园群体建筑的整体性(表1)。
4 设计实例说明
下面在以上的分析架构上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院系楼群的解读,来探讨实现高校校园群体建筑整体性的设计方法。
4.1 校园概况
组团用地位于校园中心区的东侧,校园中心区在规划中由西面理性规整的公共教学楼、东面自由灵活的院系楼、北面庄重高耸的教学主楼共同围合形成。院系楼群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文科院系,功能相似,包括研究室、工作室、办公室、小型报告厅、资料室及其他附属用房,总建筑面积为5.9万平方米。
4.2 设计方法
通过母题重复实现群体的统一性和灵活性,通过组织整体连贯的序列空间实现群体的整体性,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三栋单体的主要体量通过重复的母题组合,形成统一的肌理和外部空间界面;活跃元素自由散落在临湖的广场带上,既是空间的视觉焦点,也是空间划分的界面,形成统一而灵活的总体布局;
(2)相对于中心湖西岸整齐划一的公共教学楼,院系楼群通过湖边绿化过渡到广场带再到建筑群形成多层次空间,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中;
(3)严格控制各广场的尺度大小,强调空间的归属感,防止出现大而无物、空而不当的消极空间;广场之间通过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连成一体,在学院之间建立自然的联系,为院系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条件。
5 结语
在校园整体环境中,如果说单体建筑是一个单元,那么群体建筑就是一个片断,它对整体的校园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对校园群体建筑整体性的理解应是多层次的,设计手法也是多样的,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都是在有效组织功能和交通的前提下形成整体的校园环境,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更多地去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一、继续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制度建设:组织全体职工继续深入学习学校首届党代会的党委工作报告,形成明确的工作思路,并将党委工作报告中“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安全保卫工作当中。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会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实行党员帮扶制度,每位党员定向联系2名群众,做好交心谈心活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继续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严明各项工作纪律规定,加强经常性的作风建设工作,建设一支纪律严、反映快、作风硬的工作队伍。
二、逐步建设一支内外结合、广泛参与的安全保卫工作队伍:
1、引进一支执法队伍。借鉴其他高校的办法,引进民警和城管等执法部门人员进驻学校,解决执法权问题,达到快速、合法、有效地打击不法分子的目的。明确民警和城管等执法人员在我校的工作时间与职责,其办公地点、工作运行经费和津贴补贴由学校统筹解决,工作情况由保卫处等学校相关部门考核。
2、组建一支精干的巡逻队伍。对现有人员进行调整,挑选年富力强的精干人员组成校园巡逻队,提高巡逻队的战斗力和整体形象。将来逐步分流、淘汰现有人员,适当时候引进专业保安人员负责校园巡逻工作。
3、组建一支学生护校队伍。主要是在学生课外活动期间,负责学生公寓区和学生大型文体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4、经过协商,将办公区、学生公寓区的各类物业保安纳入日常管理范围,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检查与督促。
三、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学校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组成人员。每个学期开学初,定期召开维护稳定、治安综合治理专题会议,研究稳定和安全工作,明确职责,布置任务,团结协作,共同做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四、建立信息安全员制度,做好信息工作:及时收集关于安全和稳定的各类信息,尤其是可能诱发的不良苗头,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进一步完善学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每年设定项目实际演练一次,不断提高各部门针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技防措施建设:在前期技防措施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校园电视监控技防措施建设步伐,招标上马新项目,将监控区域覆盖至校内各主干道、各出入口,教学实验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家属楼等部位。
五、继续加大校园治安巡逻力度:采取动静结合的巡逻方式,规定巡逻时间、巡逻线路和巡逻次数,排队着装徒步巡逻,让广大师生员工感受到巡逻队员时刻在身边,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加大对不法分子的威慑力度,减少盗窃、打架斗殴等各类刑事和治安案件的发生。同时继续做好校园大型集体活动、国家级考试、重要会议等的安全保障工作。
六、整治校园秩序,创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继续大力整治校园交通秩序,规范各类送货、送菜车辆在校园内通行的时段和线路,整治大功率摩托车在校园内的超速行驶现象;配合后勤处,对校内游散摊点、出店经营等进行整治,规范校园经营秩序。
七、继续做好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制发安全通告,张贴假期安全提示,发放安全知识宣传单,上好新生的安全教育课表,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宿舍盗窃等各类案件的发生。
八、继续做好“*”消防安全月活动:采取制作宣传展版、邀请武警消防官兵进行消防知识讲座、组织现场灭火演练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活动,在全校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认真检查并整改各类火灾安全隐患,保障全年不发生火灾事故。
九、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继续协调公安、城管、文化、卫生、工商等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力争上下半年各一次并列入襄樊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常规工作计划。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载体建设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12-02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人、教育人的使命,而文化载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新形势下理解高校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探索载体建设的创新与实践,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构建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举。
“校园文化是在高校校园环境中,以全体师生为主体,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新并共享的,经过较长时期形成的,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质形态、内在精神和活动形式等内容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主要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体现学校的一种校园精神,并由此陶冶大学生的情感、意志、思想和价值观。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与特征、分类及建设新思路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 高校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与特征
校园文化载体,现在学术界一致的观点是指:“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形式和建设校园文化的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的总和。”它是以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形式承载、传播大学文化的媒介体和传播工具,它是大学文化得以形成与扩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
1.多元性和主导性
由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校园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各种外国文化的入侵,大众文化的冲击,潮流文化的涌入,使得校园文化载体也表现为多种形态。同时,我国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具有主导性,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运用多种文化载体,构筑新型的校园文化体系。
2.稳定性和规范性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校园精神、传统作风及办学理念,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校园文化的各种载体,包括物质的、精神的,都有其相对规范性,如校园环境规划、建筑物的设计,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等。
3.时代性和创新性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它受到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现状。当然,时代在不断进步,改革和创新也是人们的长期追求,只有不断创新和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 高校校园文化载体的分类
根据校园文化内容的不同,校园文化载体可划分为五大类:
1.物质文化载体
包括校园规划布局,建筑雕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人文景观等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软硬件设施,如体育场、图书馆、广播台、宿舍、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网上图书馆、校园局域网等软件设施。而校牌、校徽、校旗、校服等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显,更具有自身特色。
2.制度文化载体
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等,它是高校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与沉淀下来的道德规范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是高校发展的内在支撑和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然要求。
3.精神文化载体
包括校史、校训、校风、校歌及校庆活动等,它是一所高校校园精神的体现,是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4.大众传媒载体
包括学校的广播、宣传栏、校报、校刊、校园网等,它是学校宣传的窗口,也是展现学生思想、交流心得、展露才华的阵地,通过这些媒介可以更便捷地实现师生互动,更好地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5.各类文体活动载体
包括学术文化活动和文艺体育活动,如学术讲座、研讨会、报告会、各类征文、演讲、辩论等比赛及社会文化实践活动,还有大型主题晚会、慰问演出、校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文体活动的开展,诠释着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它是学生最能接受、参与度最高、最有表现力的校园文化载体。
三 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创新思路
1.建设文化底蕴丰厚的人文景观,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
“校园景观建设要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环境的建设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因而结合本校的历史渊源、文化名人,增设一些人文景观、名人画像、雕塑等,体现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如武汉大学刻有“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坊式校门,校园内李达、闻一多、李四光的雕像均体现了武汉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建造人工湖、假山、绿化角、文化长廊等人文景观可以起到美化校园、增添校园文化气息的作用。
2.完善学校制度体系,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
高校的制度体系保障着一切活动的有序进行,因而要完善各项制度,建立校园文化的长效机制。其中,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大学生行为规范、奖惩制度等对实现学校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均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在这里,本文重点提出有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并试行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它是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与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系列开放性的活动。完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要素括实施方案、拓展内容、创新形式、细化学分的计算方法,以平衡第二课堂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将学分和综合素质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第二课堂不仅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更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3.凝炼、培育大学精神,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加强校风、校史、校歌、校徽等载体建设,培育大学精神。校风包括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大学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体现着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传统、理想信念和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它是一种精神氛围,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优良的校风使师生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示。校史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遗产,校史的编纂和展示,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母校的历史和发展进程,激起学生的爱校热情,也是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校歌是一所学校精神的凝炼和师生情感的凝聚,以音乐的形式展现更能让学生喜爱和铭记,尤其是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共同唱响那首熟悉的旋律时,更能触及师生的心灵深处,一种爱校情绪油然而生。校徽是一所大学的名片,其图案和造型体现着学校的历史文化或办学理念,师生佩戴在胸前,既是一种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一种文化熏陶。
第二,践行校训精神,构筑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而校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学校精神的文化象征和符号,是学校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它应该成为全体师生的座右铭,并以此熔铸师生的文化人格。
要深入宣传和阐释校训,使全体师生知晓和理解校训内涵。校训作为构建校园文化的突破口,要深入开展校训的宣传和解读,说明校训的涵义、由来及产生过程,可以编制成册印发给学生,或置于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公寓处,供师生随手翻阅,也可以将校训制成条幅、宣传板置于教室、食堂等学生经常聚集的场所,让校训真正成为人人皆知、深入人心的校园精神。以校训精神引领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各类文化活动应体现本校的校训精神。
4.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载体传播校园文化
文化是一种精神传承和认同,而文化的认同需要一种宣传媒介来联络和沟通。校园内的主流文化传媒有广播台、校报、校刊、宣传栏和校园网等,其中校园网是一种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它的普及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高校应有效利用这一新型载体,建设维护好校园网站,让大学生关注网站信息,参与网上的互动和交流,使其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主阵地。
5.加强社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的社团组织是学生按照兴趣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群体性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它以特有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特点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各大高校的社团组织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数量和参与人数都较大。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它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自身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等,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而,学校要支持学生社团的组建,丰富社团类别,进一步为学生社团提供场地和经费支持,加强对社团的规范化管理,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包括学术文化活动和文艺体育活动。学术文化水平和氛围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直接体现。高校要经常邀请名师大家、文化学者来校讲座,以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层次。同时,通过学校的学术讲坛,举办丰富多样的座谈会、报告会、学术讲座及专业技能竞赛,使大学校园充满浓厚的学术氛围,成为和谐的文化环境。文艺体育活动是学生参与度最高、最活跃、最直接的校园文化活动,它能极大地丰富和充实学生的大学生活,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挖掘和展现学生的才华,体现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仉霞.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创新与实践[J].科协论坛,2009(9)
[2]张萍、戴雁琴.论新形势下校园文化载体的拓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8(1)
[3]王红峰.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4]柳林.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现代商贸工业,2007(2)
一、总体情况
9月1日前,按照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县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认真制定专项督导文件,并及时下发到各中小学校,明确督导任务,细化督导内容,使各校开学准备工作有目标、有要求。各责任督学提前督促学校在开学前对照督导项目认真落实好每项工作。9月2日,县教育督导办召开责任督学会议,明确此次专项督查的任务,要求各责任督学对学校领导班子对新学期工作研究部署、开学前校园环境整治、安全排查与教育、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课前到书、教师课前备课等情况进行逐项检查。要求各责任督学认真领会文件精神,明确督导主要内容,发挥督导积极作用。
9月3-4日,六个督学责任区的24位责任督学深入学校进行专项督导,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实地、访师生等形式,认真听取新学期工作思路、计划安排、具体措施等情况汇报;督查学校规范办学和教育收费、后勤保障、校园安全整治等情况,深入课堂对备课、教学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在督导过程中,各位责任督学重视现场,关注细节,督导结束后形成督导意见,并当场向学校反馈,包括督导过程中发现的学校工作亮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整改建议等,县教育督导办及时对督导情况进行了汇总。
二、工作亮点
经过认真充分的前期准备,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今年秋季开学前准备工作做到了早安排、早布置、早落实,新学期工作思路明确,措施具体,大多数学校都召开了新学期工作会议,部署开学前准备工作。组织教师进行课前备课;对校园环境和安全隐患进行整治排查,并通过橱窗、电子屏、标语、横幅营造了喜庆、和谐、热烈的开学氛围;升旗仪式和开学典礼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后勤保障到位,课本、教具、备课本、课程表、分工表、作息时间表等都能及时配发到位,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县实验小学加快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成效明显。xx初中等学校安全工作全员参与,人人担责,校长与教师签安全责任书、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签安全承诺书,人人都是安全员。枫林新新小学上放学时在校门前公路路口设教师安全岗哨。xx初中已启动晨午检制度。茶岭初中加强教师考勤管理。xx初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xx乡中心学校全乡统一制作收费公示牌、统一标准收费,门卫制度执行较好,上课期间校门紧锁,课程安排严格执行省颁标准。xx镇中心学校教师值日、路队护送基本正常,改善教师食堂条件,对前来支教的年轻教师,生活上更是多方考虑,予以关照。
三、主要问题
不少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在岗教师工作量较重;少数学校开学准备工作仓促,校园卫生尚未打扫,课本尚未发到教师手中,分工没有到位,采用临时课表上课;一些学校(特别是城镇中心学校)教师尤其是艺体类教师缺编严重,班额大。一些学校校外社会车辆接送学生依然不规范。
洪镇初中、xx中学等学校校外居民进出便道,校园无法封闭管理。xx二中校园环境卫生较差,教学楼前有一窨井盖损坏、钢筋外露,隐患大,学校无学生食堂、无开水供应。金拱初中运动场地不达标,新教师中午没有地方休息,教师宿舍待建。xx初中化学、物理老师奇缺,化学没有科班教师。独秀小学教师缺编,班额太大。xx初中一教师宿舍楼系危房。xx镇团结小学大门一排与村共用的二层老楼房年代已久(已停用),外层水泥有脱落,存在安全隐患,亟待拆除。xx镇中心学校场地等硬件设施与学生比例失调,制约了学校的持续发展;206国道通过学校大门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xx镇中心学校施工场地进出防护关口无活动护栏。
四、整改意见
1.各校要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县教育局及综治部门,采取果断措施,确保校园安全。
2.各校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部颁课程,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学环节,加强后勤保障,改善师生生活、学习条件,美化校园环境,迅速实现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化。
3.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乡村学校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和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人事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也愈来愈受到高校建设者的重视。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思考
1.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总书记在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充分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高职院校在传承人类文明、建设和创新先进文化、培养人才、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独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
2.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院所独有的,强大、持久的某种优势,是超越其他院校的内在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内涵丰富,如办学理念、学科设置、教师素质、学生来源、硬件设施、管理制度、校园环境、服务能力、社会声誉等。随着生源减少,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活力和优势。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使命是实现对人的培养,唯有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高职院校的竞争,本质上是先进文化的竞争,因此,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3.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
人才培养是办学的终极目标。办成什么样的学校,坚持怎样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这些是办好高职院校的根本性问题。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只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才能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创造良好条件。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其文化建设一方面对凝练办学方针、理念、人才培养思路提供参考,指导学校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将高职院校的方针、理念、思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师生,对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功能性探索
1.文化建设的教育导向功能
文化建设作为教育的一种背景力量,是教育的有效补充。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如通过橱窗、广播、院报、校园网络等手段对国家政策、优秀事迹的宣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能量,既有助于树立正面的社会风气,也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将其内化成人格、习惯和精神气度。
2.文化建设的凝聚激励功能
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的综合体现,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并通过长期的熏陶、感染,培养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为学校共同目标和追求而努力。优美的校园环境、完整的院训、院规、校园建筑等能激发起师生对学校历史、办学理念的认同,优秀的事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优秀人物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能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师生参与、建设和创造的潜力。
3.文化建设的职业培养功能
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赋予了高职校园文化突出的职业化特征。通过与企业文化的接轨与融合,使高职校园文化增添了责任意识、效率观念、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吃苦精神。高职校园文化实践性更突出,通过各项教学实践、生产、实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提高了合作精神、交流能力,树立了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
4.校园文化的控制调适功能
校园文化有内在约束力,主要由校园文化氛围、群体意识、集体舆论施加给师生,引导个体的从众化心理,达到行为上的自我约束。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发掘特长,培养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作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院党委按照“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遵循导向性原则;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适应发展的变化,遵循时代性原则;坚持农业类高职教育个性特征,充分体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遵循职业性原则;坚持文化建设创新,创新发展符合学院示范校建设和发展要求的文化内容和形式,遵循创新性原则;坚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组织机构、工作队伍、文化设施等各要素作用,遵循系统性原则”的总体建设思路,按照弘扬主旋律,打造高品位,建设立意高远、格调高雅、特色鲜明和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实施了“五个一”文化建设工程,即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北京精神和示范校建设精神为主线,树立一批思想道德模范;以职业文化建设为重点,以专业文化建设为特色,通过都市型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具有鲜明农职特色的文化精品;以人工色彩与自然色彩相协调为原则,建设一批有品位、有教育意义的文化设施;以提高文化品位和推进文化创新为目标,培养一批具有带动作用、奉献精神和较高水平的文艺团体和文化骨干;以推进文化活动大众化为目标,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文化创新和建设的积极性,打造一批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品牌。通过全面推动学院文化建设,构建了一个多元、先进、开放、互补的学院文化结构体系。
1.围绕环境育人,强化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标志、物质环境、物质设施等方面的统一。学院近年来不断增加校园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硬件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实训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首先,加强了物质标志的建设,包括学院LOGO、院徽、院旗等设计,体现出作为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特色,突出了 “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和“立德、修业、求知、笃行”的院训精神,以及“以德为先全面育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办学与服务双赢,开放办学不断创新”的办学理念。其次,优化校园环境,坚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相衔接,综合功能与多元发展相统一。在校园建筑楼群的设置上充分满足教学、科研、生活所需要的使用功能,对校园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娱乐区等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布局。校园环境做到“三化”(绿化、净化、美化):绿化上,注重树木花草修剪的图案、形态、层次,使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多层次绿化相结合;净化上,注重学院环境卫生工作,做到校园的整齐、清洁、安静;美化上,则通过山石、花坛、长廊、凉亭、雕塑、喷泉等营造茂林修竹,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自然成趣的靓丽景象;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观,通过校园文化雕塑、文化广场、校史碑等人文景点传递学院精神,陶冶师生情操。
2.围绕素养提升,强化职业文化建设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使他们获得各种职业能力。学院围绕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重点打造职业特色和品牌专业,以提高学生三个层次的职业能力: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等;二是专业能力,即与某种职业相关的技能培养;三是发展能力,如人际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在校园布局上,做到了校场结合,校中有场,场中有园。学院现有校内实践场所700余亩,建有彩色苗木繁育中心、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心、教学动物医院、种禽繁育中心、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等37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156个实验室,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80%以上;连同330个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为有效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准职业环境中。学院将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作为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创新形成了“植物生长周期循环”“岗位轮动”“1―4―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成了“任务导向、模块设置”“岗位化”“从田间到餐桌”的特色课程体系,为全国农业种植类、畜牧兽医类、食品安全类高职专业建设提供了范例。同时,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进行完整的职业规划,使其顺利完成职业目标。此外,学院作为北京地区“旅游开放日”的活动单位,正在重点打造涉农专业相关的教育基地和农业观光项目,并在每年举行职业技能大赛,使之成为校园传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职业环境和职业要求,加深对职业技能和行业规范的认识。
3.围绕行为育人,强化行为文化建设
学院行为文化是指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院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院精神、学院价值观的折射。学院在文化建设中积极促进各种行为文化的建设,包括各种社团活动,如艺术团、专业协会、兴趣小组等;庆典活动,如院庆、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的庆祝活动等;文体活动,如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体育比赛等;重要仪式,如开学、毕业典礼仪式,各项揭牌仪式等;报告会,如时事报告、知识讲座、专业论坛、英模报告会、理论宣讲、职业礼仪、就业指导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达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发掘出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文化需求,扩大学生的交往对象,提高学生交往的质量,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4.围绕核心价值,强化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高职院校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是学院文化的精髓,包括价值观、学院精神、学院形象等。学院始终围绕“学院精神、办学理念、院风、院训、教风、学风和班风”等方面进行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充分发掘学院的精神文化,来体现学院价值观取向、道德归属、文化思潮、学院精神和形象。
通过深入学习院训精神、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等,充分挖掘管理者和师生的精神资源,逐步形成了学院价值观的群体意识、整体价值观和主旋律;利用各种会议、谈话、典礼和仪式等形式宣传学院的价值观念,强化全体师生对学院价值观的认同,并转换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实际行动;加强院风建设,表现在干部的作风建设、教师的教风建设、学生的学风建设以及行政人员的服务水平建设等;注重院貌建设,表现在学院的办学实力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建设和办学环境建设等;通过校区合作、院企合作、建立校友会、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学院的特色建设、品牌打造的方向、目标和阶段性进展,树立起学院在社会各界中的良好形象。
5.围绕科学管理,强化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设置的学院组织结构和建立的管理制度文化。它是学院师生进行文化活动的准则,是学院教育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手段,起着“制度育人”的作用。
学院由四所学校合并而来,在发展中逐步建立健全了组织结构,形成了“一校四区”格局。通过确定各党群机构和管理机构、教学系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及教辅机构、后勤产业及附属机构内部关系,确立了学院各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工作范围以及学院管理人员的权利及责任范畴,促进了“一校四区”的平稳运行;通过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了责、权、利统一的制度系统;通过在管理制度上体现学院发展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款,让学院管理制度的影响深入到师生的心理层面并发挥作用。
此外,学院在北京市高校中首批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经过三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实现教职工聘任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过渡;同时,行政管理队伍年龄结构明显改善,知识水平与履职能力显著提高,优秀的年轻人才正成为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