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范文

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

第1篇: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方法

1.黑龙江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残酷,使得黑龙江省各大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其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环境的需求,破旧立新势在必行,须将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向着企业内部制度管理新型企业模式转变,仅如此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而存货管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流动资产,几乎占据着企业总资产的30%~45%,所以企业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是存货管理是否有序进行[1]。

存货是企业物流的重要部分,具有极大的潜力,比营销等环节更加容易降低成本,降低的幅度也更大。因此,存货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是控制资金流向,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有助于企业更全面详尽的控制与管理存货产品,帮助会计核算存货商品,提供报表与数据分析,为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还能通过减少库存,降低资金占有量,避免存货的积压或短缺,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营[2]。

2.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未制定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存货采购管理不当

存货采购是存货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但对于黑龙江省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的存货和采购大多是根据销售部门的需要制定的采购订单,而没有一个合理的采买计划,只满足了当时情况下销售部门的需求,而没有过多的考虑安全库存。某些企业对存货的管理认识度不够,存货量过大,远超适合持有量,使得存货大量积压,对企业资金造成极大影响。同时,因为中小型企业本身的局限性,某些采购员的素质也存在一定问题,有可能出现内外串通,损害企业利益,谋取个人利益等情况。

2.2 忽视采买货物和货物入库

存货采购是存货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存货管理的最初阶段。某些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在采购、保管、发出等环节联系极不密切,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因采购员对库存、生产、设备以及销售等环节的实际情况了解过少,且管理上职责划分不清不楚,均会对采购带来各种问题。如:在采购单填制环节,出现错填、误填或填写不清等情况,使得采购员对所需采购的材料、物品、数量等情况不清楚,导致购买过度或过少,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除此之外,在货物入库环节,因为企业采购业务和财务信息处理的脱节,造成货物已经入库,而财务部门并没有记录[3]。

2.3 领取和发放货物未按标准化操作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在存货管理时,对货物的领取和发放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操作标准,对企业存货管理带来不便。如货物已经出库,但在财务账面上并没有得到反应,如果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及时核对,那报表和账面上的数字就缺乏真实性及准确性。

2.4 盘点存货未按标准化操作

存货的期末盘点工作,在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存货的地点比较分散,且物料多是散装,使得实地盘点成本比较高,因此盘点时绝大部分存货都只能通过保管人员取得证明。但当前某些保管人员的管理水平低下,其提供的货物证明有着很大的误差,对企业盘点工作带来很大不便。由于以上原因,企业在盘点时往往重视账面反映收入、支出、结存数量,缺乏实地盘点,当实际存货减少时,便直接减去账面上的计数,无法确保账面数量与实际存货之间是否相符,逃避了各责任人应有的责任,难以保证存货资金安全。

2.5 记录存货资金的时候未按标准化操作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在会计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4]。但大多数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并没有按照规定的选取可变现净值与成本孰低进行存货资金的计量,无法体现存货的期末价值。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人员方面之外,还因为企业对经营业绩的粉饰,对存货跌价损失的不真实体现,同时企业管理层对存货资金计量不够重视,忽略了存货跌价损失准备,除此之外,某些存货的市价波动较大,不易确定,无法计量其可变现净值。

2.6 未系统化存货管理体系

目前,在黑龙江省某些中小型企业在存货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1)存货管理的规定不够明确,未形成系统的制度,同时执行力度不够,大多流于形式;2)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制度薄弱,易出现错误记账、舞弊等现象。虽然很多企业虽然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真正的发挥,如若出现纰漏,便实行降职、罚款、撤职等处罚,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中小型企业因为企业规模的限制,企业机构普遍不够完善,管理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往往身兼数职。由于岗位职责的分工不明,容易忽略存货的保管和仓储、领用和报废环节,而对存货的购买环节极为重视,这就造成存货的大量浪费。

2.7 忽视了第三方物流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经济信息化与社会化程度逐渐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组织形式均有着极大的变化,存货管理中仅利用企业内部物流资源,对企业自身资源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利用明显不充足,已很难满足企业降低成本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

3.解决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相关策略

3.1 加强企业存货采购管理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在存货管理时,应加强企业存货采购的管理。一方面,根据市场价格、仓库存货量、各部门原材料需求量等情况,深入研究分析之后,制定周密且严谨合理的采购计划,明确采购量、采购单价等,并且工作人员须按照要求仔细认真填制采购单据,并检查核对,做到无缺损、无错误以及无遗漏后进行确认;另一方面,注重采买过程的控制与监督,让相关人员及有关部门互相监督,防止等现象的出现,提高总体工作效率[5]。

3.2 应该对采买货物进入库房加强管理力度

对采买货物进入库房应加强管理力度,避免物资已经入库,财务部门却没有记录、货物存储不确定等情况的发生。采买货物大多因品种与规格繁多,且收发较频繁,不便于管理,所以在对采买货物入库管理时,须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如将原材料分为外购件、加工材料、辅助材料等,同时对每一类分类建账。这里可以采用ABC管理制度,将存货按重要程度、耗用量大小、价值高低等标准分为三类分别管理。A类占全部货物10%~20%,资金占存货总资金80%上下,重点管理。B类占20%~30%,资金占有量15%左右,适当管理。C类占50%~70%,资金占有量5%左右,一般管理[6]。

3.3 对于领取物料和发放物料,应加强管理

制定规范的存货领取与发放管理制度,加强存货的领取与发放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出库制度,了解存货出库的用途与经济责任,做到但凡存货发出,必须严格填制存货出库凭证。同时,存货领取时须按照计划量领取,不可超额领取,严禁用少领多、私下处理等为求局部利益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3.4 重视存货盘点

为求存货真实数据与账目所记相符合,仓库保管人员应对库存存货进行定期盘点,汇编成表,且提出处理意见。财会人员年底须对存货盘点表进行盘查,对那些已无使用价值及转让价值的存货,及时向主管领导与相关部门反应,并根据批准的处理意见,同仓库保管员协同调整存货账务,以确保存货数据与账目相符合。

3.5 严格遵守财会方面的制度

在企业财会管理方面,需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存货进行定期的盘点、清查,如发现存货盘亏、盘盈,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同时,会计期末盘点时,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须有可靠证据为依靠方可进行确认,若内部条件不具备,可以利用人力条件、外部机构进行评估、确认,以求存货价值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3.6 健全存货管理体系

企业应明确设置采购、购进、付款、销售、收款、存货管理等岗位,并对存货管理岗位进行详细分工,且规定对应岗位的权限。对于黑龙江省这种人数较少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有的岗位职责可能会出现一人多职交叉现象,对于交叉岗位,管理当局应重视职员的尽职情况,并采取防范措施。同时,通过完善企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的决策能力、促进企业内部协作以及营造执行文化,以提高企业执行力。

3.7 对存货管理运用第三方物流

在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存货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对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只利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很难满足企业降低成本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于是积极利用第三方物流管理成为加强存货管理的另一种手段。第三方物流的利用,对存货管理的作用有:1)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2)降低企业运输费与仓库费,节约成本;3)第三方物流具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更具专业性,能加快企业产品的物流速度,提高企业物流水平,从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有助于企业对市场的占领;4)可减少企业在物流管理费和物流设施上的投资,同时减少流通环节,使企业有更多的精力熟悉自身业务,把资源配置重心放到核心事业上[7]。

4.总结

综上所述,要做好企业存货管理可以从加强采购管理、加强存货库房管理、加强存货的领用与发放、定期进行盘点工作、做好财会记录以及合理利用第三方优势等几个角度出发,以求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效率,减少资金占有量。除此之外,存货管理不仅需要健全的制度,还需要有较为人性化的管理。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只有做好存货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金玲.关于当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经济论坛,2012,(274):37—39.

[2]许娟.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经营管理·企业导报,2013,(02):42—43.

[3]赵洪湘.浅谈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财经与管理,2012,(24):231—232.

[4]刘广磊.加强企业存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J].现代企业文化,2008,(33):34—35.

[5]赵明荣,杨佳.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企业管理,2012,(1),143—144.

第2篇: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范文

1.1采购成本高

中小企业成本构成中,采购成本一般大于60%,人工支出(工资、福利费等)占20%,管理费用占15%,利润占5%。由此可见,采购成本构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主体,也是企业成本控制中最富有价值的部分。以一个采购成本占总成本60%、利润率为5%左右的企业为例,只要将采购成本降低8%,就可以将利润率提高到11%。而目前中小企业采购成本高恰是困扰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1.2生产成本高

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处于一种注重短期利益的模式中,认为生产成本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只限于生产耗费的活动,因而管理模式单一,生产成本控制也只限于反馈性控制。

1.3销售成本高

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市场需求增长放慢,来自企业前后向的双重挤压和竞争使中小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不断下滑,销售数量的增长速度减缓,营销成本不断上升,盈利减少,中小企业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生存竞争压力。因此,强化营销成本意识,有效降低营销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就成了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2原因分析

2.1对成本的地位认识不足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应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是有些中小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忽略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2.2成本管理战略观念缺乏

许多中小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战略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组织化程度不高。成本管理组织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不能够充分发挥效应,就是一种浪费,这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不可取。

2.3成本管理方法手段陈旧

许多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手段上仍然采用手工操作。这样表面上是节省了投资硬件的开支,但员工常常就会陷入一些繁重事务性劳动当中,而没有机会或者是时间去思考和改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采用手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更无法对物质的消耗和流向进行控制,这样最直接的后果是管理者无法做出准确的决策。

2.4成本管理人才专业性不强

中小企业往往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用低素质的员工。而企业管理者常常忽略这一点,认为成本核算比简单,只要认真负责就可以做,而没有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管理需要的专业员工队伍,这样不可避免地使自己处于粗放经营的模式中。因此,现有的成本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树立新的成本观,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生产方式和成本管理模式。

3成本管理的对策

3.1降低采购成本

(1)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制度。使采管理尊重市场规律,对采购管理制度纠偏。建立科学、客观的采购业绩评价体系。科学、客观地评价采购业绩,可以激发采购人员主观能动性,引导采购人员主动降本增效。激发采购人员工作热情和采购创新意识。

(2)提高采购部门的员工素质。在影响采购成本的各项因素中,如市场走势的判断、合同条款的商定、采购时机的把握等无不体现着采购人的行为艺术。各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对采购岗位进行详细描述,将真正胜任的人才选拔到采购岗位上来。

(3)建立企业的信息平台。采购就是从纷繁复杂的市场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快速进行采购决策的过程。信息化建设可以为采购人员提供便捷的信息渠道,把采购人员从大量的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集中研究市场信息和采购发展战略问题,为企业提供了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

3.2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生产成本

(1)建立完善的现代成本控制体系。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时对较大金额费用进行分析决策,这些具体制度必须是成文的、系统的、刚性的、责权明晰和长期有效的。实施目标成本控制,实施管理创新。

(2)建立成本控制中心。成本控制又可以细划成材料成本控制、能源动力成本控制、人员成本控制、维护运行成本控制几个方面。实现生产经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严格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通过因特网、实地垂询等多种途径了解材料价格信息,建立采购成本数据库,及时地随市场价格予以调整材料最高限价,实行节奖超罚。要在事前、事中、事后的三个阶段同时进行控制。

(3)应从战略层面来考虑消减成本。在成本细分过程中,根据单位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明确成本控制重点,并从源头抓住重点成本项目进行全体员工在内的全方位、全流程控制,使每位员工都有清晰明了的责任成本控制标,每个员工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因此能自觉做到自我加压、自我约束、挖掘潜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4)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战略上重视成本控制要落实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每个细小环节。中小企业的员工整体素质较低,而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又与员工的素质密切相关。要使员工认识到,成本控制制度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员工的集体行为,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要将培养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作为培养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5)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模式,以此拓宽交流范围,缩短交流时间。同时,通过推动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的革新,加大经营投入,加快统计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企业要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加大信息化工程建设,投入一定资金,对统计信息建设进行改造和完善,建立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统计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统计人员素质。

3.3采取积极措施降低销售成本

(1)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强化营销成本意识。中小企业应树立起“服务营销”的思想与“关系营销’,的理念,将成本耗费融合在市场与消费者的有机结合之中,形成现代市场营销服务观和信用观。

第3篇: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岗位轮换制;认证制度;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098-02

1加强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放宽了物资价格的控制,从而使物资供求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例如,买卖市场逐渐倾向于向买方市场方向发展,为买方对比物资的价格、质量等提供了便利。不过该市场中存在的恶性竞争往往给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带来不利影响,大大增加国有企业采购时问题出现概率,因此为避免采购问题给国有财产造成损失,国家相关部门应重视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并将其当做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

国家相关部门切实做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应熟悉物资采购各个环节,进而分析不同采购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针对性措施加以约束和控制,为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的正常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包括物资采购计划的制订、寻找贸易合作伙伴、价格协商、签订采购合同、物资验收等环节。其中制订物资采购计划时应立足企业物资需求具体情况,在认真审查现有物资储备量的基础上,明确物资采购种类、数量等。在该环节中尤其应保证库存物资平衡;寻找采购合作伙伴时应考虑对比不同供货商物资价格,明确物资性能指标等问题。合作伙伴确定后需和供货商共同协商物资价格,最终确定双方均能接受的价格。当采购物资价格达成一致后和供货商签订物资采购合同。物资验收是整个采购工作极其重要的内容,因此要求国有企业组织专业人员对物资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查,无误后才能确认收货;收货后接下来应重点考虑货款的支付,在该环节中尤其应明确支付方式,支付数目等。考虑货款的支付受企业经营状况、市场行情、采购合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问题,因此在该过程中加强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现状

2.1采购管理统一性差

国有企业虽制定了较多采购管理制度,但将重点放在了具体操作上,导致整体上采购管理体系的缺失。例如采购管理仅注重分公司、子公司与集团内部工作的协调上,而忽略了分公司、子公司间的协调。生产部对市场行情、采购环节了解不够充分,但是对采购部门的态度比较强硬。同时采购部缺乏合作热情,导致其与其他部门间的关系紧张等。

2.2采购管理规范性差

当前用于规范国有企业采购行为的制度不够完善,尤其针对制度和采购流程制定的专门管理办法更为缺少,导致采购管理的规范性差。同时制定的制度内容比较泛泛,不够量化和细化给一些采购行为的评定带来较大难度。另外,目前国有企业的采购多借助信息手段,但是真正实施采购时未对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进而给采购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带来阻碍。

2.3缺乏采购考核办法

国有企业虽通过相关制度对采购活动进行限定,但是有关采购人员的考核标准缺乏,导致采购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领导的决定。同时缺乏对领导决策行为的监督,导致领导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有时进行的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只是走走过场,限制了招标采购制度作用的发挥。

3加强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对策

针对当前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策略加以控制,以有效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具体可参考采取以下措施。

3.1加强采购计划的监督

监督采购计划属于事先监督,即国有企业在认真分析内部基建和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制订详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制订后提交综合计划部门申报。此时作为综合计划部门在遵守国有企业总体发展原则上,严格审查采购计划各项内容,一旦发现问题禁止批复。如未发现问题则进行汇总平衡,将采购计划下发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接到采购计划后相关领导应准确把握采购物资日期、种类、数量等,同时分析采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二次确认。准确无误后交付采购业务员按照采购计划执行采购操作。

3.2注重申报价格的审查

当前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供需关系影响下瞬息万变,因此企业物资计划确定之前,采购部门应认真调查市场物资情况,明确物资市场价格并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而后根据调查结果制作成“采购物资审价表”,并将其提交给采购监督审计部门。此时采购监督审计部门应依据市场物资价格实际情况,逐一审核采购物资审价表的相关条目,并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相关修改建议。

3.3加强采购合同的审查

审查采购合同是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国有企业应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建设完善的采购合同控制机制,即通过采购监督审计部门严格审核后,采购部门进行采购行为时必须签订采购合同。如出现未签订采购合同的现象,财务部门应严格把关,禁止采购款项的拨付。通过审查采购合同能有效控制某些不法行为的发生,规范国有企业采购行为,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该项工作的切实落实。

3.4注重采购物资质量检查

检查采购物资质量指对国有企业采购来的物资进行性能的检测,以验证其是否符合采购计划要求。通过采购物资质量检查,一方面能及时发现物资问题,为国有企业基建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对出现问题的物资可进行退货、换货处理,避免了采购资金的浪费。为此,质检部门应充分发挥相关职能,及时并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国有企业物资采购规范标准对国有企业采购的物资进行检验,并以“检验报告单”的形式出具物资性能检验结果,及时地传达给采购部门和物资供应商。另外,对采购物资质量进行检查,还能防止因低价采购无法保证物资质量的情况发生,切实地维护国有企业利益。

3.5注重采购票据的审查

国有企业采购行为发生后会产生一些票据,这些票据是物资采购活动的有效凭证,为此国家相关部门不能忽略采购票据的审查。一般采购票据包括入库单、运费单据、检验报告单以及购货发票等,审查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采购物资价格是否在企业规定的价格范围内,采购数量、金额等是否有出错现象等。通过票据审查能及时发现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不良问题,进而对整个采购行为进行综合的评估,以评价采购行为的合理与否,为后期的物资采购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3.6认真审计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在资金上的反映,因此加强会计信息审计也是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一环。一般通过复式计账或会计凭证的方式对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审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内容分析检查能够总结采购的经验教训,从而为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其次,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审计能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更正有助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3.7建立采购人员岗位轮换制

国有企业通过制定采购人员岗位轮换制,即针对不同的项目派遣不同的人员进行物资采购,能有效防止供应商行贿采购人员情况的发生概率,从而实现供应商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这样一来为保持长期的供需关系,供货商会通过降低价格、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等手段赢得国有企业的信任。事实证明,采用采购人员岗位轮换制能有效防止腐败的发生,进而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8建立供应商认证制度

国有企业采购部门应加强与监督审计部门的合作,积极建立供应商认证制度,从而使采购部门准确掌握不同供应商的市场信誉、管理水平以及生产能力等。国有企业采购部门采购物资时可选择优秀的供应商,以有效防止供货过程中不良问题的发生。另外,供应商通过认证后其美誉度大大提高。这对供应商的长远发展具有价值进而会更加珍惜。因此,实行供应商认证制度能很好地控制物资采购腐败现象的发生。

3.9加强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为有效防止国有企业采购过程中腐败现象出现应加强廉洁文化建设,首先,加强物资采购部门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廉洁从业的思想观念,使采购部门员工逐步树立廉洁的价值观,从而在采购活动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在国有企业中营造廉洁的工作氛围;其次,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以贪为耻,以廉为荣”,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严格按照国有企业内部制度和国家法律规定做好本职工作;最后,国有企业的相关领导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肩负起物资采购的责任,并通过自我教育自觉抵制贪污乱纪行为。

4结论

当前国有企业采购过程中因利益的影响仍存在舍好求次、舍贱求贵的不良现象,给国有资产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准确把握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环节的基础上,从市场和国有企业自身出发寻找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策略加以应对,逐步提高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水平,为物资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子辉,李华军.中国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6):30-31.

[2]刘敏.我国中小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145-146.

[3]王红勇.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1(15):64-65.

第4篇: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优力干燥设备公司;SWOT分析;公司发展战略

本文通过对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进行SWOT分析,系统、科学地评价各项业务目前的战略地位,以及存在的、或在计划期内将发生的主要环境机会和威胁;检查在新的业务环境下推行现行被选战略的可行性以及推行现行战略的结果,将检查结果和目标对照,对既定战略方案进行评价,并调整或者修改战略方案。

一、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运营现状分析

(一)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研究

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占地13.6亩,拥有员工150人,拥有两个厂区。该公司始建于1995年,初始生产能力为200台/每年。从1980年至今,经过四次技改,截止目前,公司年生产能力为1万台/每年。

(二)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SWOT分析

1、企业优势分析(Strengths)。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优先的经营准则。注重员工的技能培养,采用的是以岗定人的用人机制,灵活、合理的组织原则造就了优力团队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2、企业劣势分析(Weaknesses)。品牌:目前公司的产品还不具有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需要优力团队进一步做好从研究、开发到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处理,在实现产品价值之时同时建立良好的口碑和提升一定的知名度。

3、市场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资源优势: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常州市生产资源丰富,诸如钢铁,锅炉等原料采买较为容易,而且相对于其他企业采买原料,具有较高的价格优势和比较优势。渠道优势: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市场主要是以常州市城为主,辐射周边区县。单就公司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和渗透率来说,它的产品销售在常州市场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供销状态,甚至出现提货商排队等提货现象。这是公司长期坚持“质量优先”的经营理念的结果,也在无形中给其他企业进驻常州市场设置了较大的障碍。目前,该公司已经与常州等周边区县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商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地理优势:由于常州市处于常州市边缘地带,交通不便制约了公司的扩张和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干燥设备企业要进入常州发展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譬如运输成本等一系列物流成本较高等。

4、市场威胁分析(Threats)。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高污染及资源、能源短缺形势,国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之路的国策方针。作为高污染、高耗能、耗资源大户的干燥设备工业,国家对其实施了调控政策,更是对中小干燥设备企业亮起了红灯。

二、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一)发展战略

作为一个小企业,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优势和内部条件的优势加大市场占有率的扩张力度,争取在年内让新投资的生产线动工,用以满足常州干燥设备市场的需求和在其他市场的上开拓做好准备。同时,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优先的经营理念,牢牢控制住在常州的市场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辐射周边区县。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生产能力明确目标市场,必须在控制成本上下狠功夫,最大限度的节约企业运营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二)竞争战略——目标集中战略(专一化战略)

由于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技改项目上,资金在周转上不是很流畅,因此现阶段公司应该把目标市场定位在常州。一是可以进一步扩大在产品在常州市场上的占有率,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公司可以通过自身技改这个缓冲时间段,进一步整合企业的资源优势,提升企业管理决策能力,积极协调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现有的市场占有率上继续扩张,已达到扩大企业规模的战略目标。

(三)完善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1、改进操作规范和流程。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典型的由地方企业转变为私企的小企业,制度不完善,工人操作不规范,设备管理疏漏,停机待料的现象时有出现。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制度不完善。由于管理水平不高,至今他们仍在沿用建厂时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随着技改的推行很多制度都已经不适用了。新的公司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说明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员工出现误操作的频率。

2、设备管理。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对设备管理几乎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管理方法,这使得企业的维修成本居高不下,也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强设备管理力度,严防机器出现“跑、冒、滴、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公司降低维修成本,节约生产成本。例如要求员工每天在上岗前仔细检查机器运行情况、破损情况等详细情况,并做相关好记录。设备出现问题,能及时排查故障并追究相关责任。

3、采购管理。采购在干燥设备制造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购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一般要占到最终产品销售价值的40%—60%。这意味着,在获得物料方面所做的点滴成本节约对利润产生的影响,要大于企业其它成本—销售领域内相同数量的节约给利润带来的影响。同时,如果由于材料采购不合理而导致生产停顿、机器停工待料也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

优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材料采购管理较为疏松,有时候物料在堆料区堆不下,直接堆到了生产车间附件。过多采购物料大量的占用了企业资金,不利于企业的资金流转,同时,将物料堆积到生产车间附近也对员工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万一出现突发状况,这对员工的逃生或者救援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同时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其实,停工待料的现象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采购管理来避免的。(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崔新健,王巾美.集团公司战略管理精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美)亨格.战略管理精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复出版社,1997.

第5篇: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经济效益

在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外部条件和内部管理的一些阻碍。避开外部的融资艰难的宏观条件不谈,在很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财务意识,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观念,仅侧重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把财务管理纳到企业的管理机制中,从而使财务管理没有体现出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与地位。本文就中小民营内部服务管理中的一些通病,并提出了对财务管理加强方面的看法和意见。

一、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1.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现代的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中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管理方式和制度,这种管理制度大多是经营者凭借自己的喜好而定的,并且这种管理制度并不固定,因此这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充斥着盲目性和随意性,不是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这就使得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难以正常进行。对中小型民因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系统分析出来可以看出:中小型企业的财务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不科学,同时在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中也还有很多的不足,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资产管理缺乏科学性,控制薄弱

在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的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对一些先进科学的资产增值方法也知之甚少,从而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对企业的资金管理不够健全,造成了企业资金搁置或者企业资金不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资产增值意识不强,对经营过程中的交易方式了解不够,从而造成了企业资金的闲置和浪费;二是中小企业为了在企业的竞争中为了更好的吸引客户,很多企业财务了赊账的方式,但是在催款工作上力度不足,很容易造成财务上的坏账;三是在处理存货问题上,没有现金科学的控制观念,很容易导致企业资金的周转不灵的后果。

3.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不系统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是促使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体现财务管理价值的终极目标。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融资难度大,并且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受风险的能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范围通常侧重于短期性的交易,企业经营者总是希望能够尽快的使投资的到回报,利润最大化几乎是每个中小企业的唯一目标。但是,通常情况下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者没有对企业进行长远的规划,而是只注重短期眼前的利益,忽略了企业长久的作战目标。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加强资金平衡工作

为了使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营,企业在资金调度问题上,必须对原本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调配。首先,应采取有效措施实行财务统一管理,资金统一安排,严格用款计划,定期召开资金平衡调度会,根据生产进度情况,着重安排重点项目、紧急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其次,各业务部门每月必须呈报月用款计划,以便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资金。企业的资金设立调度会统一管理,由资金调度员根据会议商榷结果统一安排,确保资金的有效运用。

2.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存量资产

中小民营企业存货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企业一方面背着沉重的贷款,一方面又存在着许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资金运用存在不良的问题。如何加快资金流动性,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应针对物资设备各部门的储备资金占用过大,积压物资较为严重的问题,每年必须集中一定时间进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及时处理物资和处理积压,办理报废或变卖成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要下达库存资金定额,超过或降低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

3.加强货款回笼,减少费用支出

目前的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应收款问题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的阻碍的企业资金的流动。针对这种问题,为加强货款回笼,首先应该加大对催还力度,通过电话、邮件甚至登门的方式进行催还。对一些比较难处理的欠款应该注意列出,并集中处理,如清欠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可调和的困难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

4.加强采购管理,压缩采购成本

企业的资金使用大部分用于购进材料与设备上,因此,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企业的价格管理工作,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网上调查和信息收集等,确实做到货比三家、核实无误后下批价格审批单,将比价工作落到实处,压缩企业采购成本,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适应新形势需要

第6篇: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对策

一、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存货周转率低,企业存货积压问题严重。考核供应链上企业绩效的最常用的参数就是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企业存货周转率数值越大,意味着资金使用效率越高,存货管理工作越有成效。

表1: A公司近三年主要库存经济指标 单位:万元

A公司的平均库存周转率在1.791-2.230之间,A公司所在行业的同类企业的平均库存周转率在3以上,所以, A公司存货周转率有待提高。

2、企业内计划需求与实际需求不符。部分企业对于存货未进行科学地统计与整理,缺乏对企业管理的合理规划,时常造成存货供不应求或者大量囤积。

3、企业存货管理评价指标不健全。当前,许多中小企业仍然选择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存货管理进行考核,通过一些简单的指标对每个月存货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指标包括:存货增长率、存货周转率、存货消化周期。

4、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许多中小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不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企业销售商品时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并且对于现下会计政策的变动和税率的纳税标准并不清楚,产生了不必要的损失。

5、企业内部自营物流已经很难适应企业管理。目前许多的中小企业简单地发展和运用自营物流,出现了货物未及时送至、货物账实不符等情况,甚至与消费群众就货物配送的质量问题产生了诸多矛盾,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形象与信誉。

二、改进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1、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加强存货采购管理。企业的管理者需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本企业的存货进行合理的分类,合理规划采购资金用途。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对产品市场形势要有全面的调查,对企业存货的购进、销售、储存情况进行实时控制,进而拟定有效的存货采购计划。其次,要对采购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开展透明的采购工作。再次,采购过程应遵循性价比优先原则。如此就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提高了资金流转速度,以及提高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2、建立企业自身内部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第一,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实现各环节的岗位责任制,规定各岗位和业务人员应拥有的权益和应承担的义务,确保企业内会计业务的有关岗位相互分离、制约与监督,以防止企业内部权钱交易现象的发生。第二,制定供应商准入制度。企业须构建一套完整的供应商数据库,依照供应商的产能、资历、信誉及价格水平等具体情况而定。第三,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存货进行盘点。实现信息化管理存货资金,借助ERP系统在产、供、销各环节面实现高效集中配置控制,最大程度地弥补管理漏洞,减低库存,促进企业存货管理的能力。

3、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的管理水平。选拔或聘用综合素质优秀、专业能力出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管理人才担任购、销、存环节上管理的重点岗位,加强对其的管理与培训,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性跨越。存货管理人员是企业存货管理的第一执行人,因此他们的专业水平的优劣对于企业日常管理顺畅与否有着明显的作用。

4、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建立存货风险控制机制。企业对于存货管理的内控建设,应合理确定岗位职责。第一,实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职务权力与义务。第二,完善授权审批制,合理规划存货的审批程序,指定有关人员实施实时监控。第三,库存业务流程的开发与设计。同时,企业应建立起必要的存货风险控制机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2)制定库房物资流动程序,详细记录物流环节的每道程序(3)若库房发生账物不符或其他安全事故,须经调查后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5、完善与物流公司的合作,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物流管理流程降低存货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专门从事物流工作,其经验和能力均值得肯定,通过培养一批专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同时规划高效的资源配置模式,对提升物流管理能力和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公司服务形象与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孙建国.存货资金周转率分析方法剖析[J].会计研究,2005(7):73-75

第7篇: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范文

大力推进乡镇政府采购,不仅是乡镇加强财政管理的必然要求,,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更是构建县(市)政府采购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我国政府采购工作起步较晚,再加上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乡镇政府采购尚处于空白阶段。随着县(市)政府采购制度的日渐完善,一方面给推行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另一方面,也为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较好的软硬件环境。而且随着乡镇财政改革的逐渐深入,推行乡镇政府采购的条件趋于成熟。下面,笔者对推进乡镇政府采购谈几点看法。

一、推进乡镇政府采购的必要性

1、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是构建乡镇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

首先,政府采购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资源配置由政府配置全部资源转变为以市场为主体的配置方式,对“市场失灵”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则由政府向广大公众提供,这种采购活动就是政府采购;其次,政府采购制度是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机制。政府采购活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公开竞争机制,提高了采购活动的透明度。通过政府采购,使得采购机关、供应商和资金管理部门三者的内在目标一致起来。第三,政府采购制度是加强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的有效方式。通过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的方式,减少资金的流通环节,使财政管理职能从资金分配环节延伸到使用环节;从货币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加强监督管理,既能实现政府预期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又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现源头治腐。

2、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是加强县域经济宏观调控整体性的重要一环。

乡镇财政是最基础一级财政,乡镇财政运行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县(市)级财政的运行质量。从个体上看乡镇采购规模不大,但从整体上看乡镇采购支出数量可观。当前,在县域范围内乡镇财政支出规模与县(市)级支出规模呈并驾齐驱之势。按西方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采购支出一般占财政支出的30%以上,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0%左右。根据这一口径计算,推动乡镇政府采购活动势在必行。从加强县域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角度看,构建县(市)政府采购体系必然要推动乡镇政府采购制度的建设。换言之,没有乡镇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加强县域经济宏观调控就缺少整体性。

3、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

有审计资料显示:近几年,一些乡镇不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盲目地上项目、上工程,并且所上项目往往脱离财政的管理监督,结果耗费了资金却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影响了资金的周转和财政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一些消费性支出,如小车费、购置费等,暗箱操作、鱼目混珠的情况普遍存在。另外,推进乡镇政府采购,也是加强乡镇支农资金管理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靠传统行政研究分配财政支农资金存在很多弊端,如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将具备同等条件的村组放在同一标准线上考虑,会不同程序地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支农资金管理过程中往往重拨付、轻管理,缺乏好的监督机制和实现形式,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益很难保障等。因此,必须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切入公开、公正、公平、效益机制,确保国家资源的完整注入和效益发挥。这就使得加强支农资金管理与建立政府采购制度之间搭建起必然的内在联系。

4、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是应对入世新挑战的正确选择。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或多边谈判中,我国就政府采购市场开放问题分别与美国和欧盟以及其他成员作出了承诺。一是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时起,就成为《政府采购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观察员;二是我国将尽快启动加入《协议》的谈判工作;三是在签署《协议》之前,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和专门从事商业活动以外的公共机构,将以透明方式开展采购活动,并按最惠国待遇原则开展对外采购。这些承诺对我国政府采购的实践活动、制度建设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将带来挑战。由于我国政府采购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与国际规则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政府采购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在支持国内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平衡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宏观调控的作用还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及早推进乡镇政府采购工作,将会更多地赢得整体采购工作的主动。

二、推进乡镇政府采购的可行性

1、县(市)级政府采购为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

从湖北省政府采购的情况看,全省政府采购于1998年4月开始启动。四年多来,湖北省将这项制度的推行作为效益财政建设和源头治腐的重要内容,在省市县三级共组建了100多个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制度先行、规范管理的思路,全面开展了采购业务,呈现了后来居上的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2000年6月组建省政府采购办公室以后,全省先后出台《湖北省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11个配套管理制度,公开选聘专业人才组建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建成了基于“三权”(预算安排权、采购货物分配权和采购资金及项目管理权)不变的“湖北省政府采购大市场”,并对采购额小、批量少、供应渠道单一的货物实行了集中采购;开通了政府采购信息网和投诉电话,认定了进入省级政府采购市场的业务机构和供应商资格。从各市县看,政府采购配套制度如采购预算编制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部门预算制度日趋完善,政府采购范围正由货物类向服务类、工程类全面拓展。省、市、县级政府采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乡镇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和采购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2、乡镇财政改革日趋深化,为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较好的制度环境。

从预算管理制度上看,目前乡镇综合财政预算正日趋规范,为统筹运用预算内外财力,推进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准备了财力上的条件;从财政收支管理上看,乡镇普遍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收支两条线”制度和“零户统管”工作制度,为顺利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确保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减少资金的流通环节创造了条件;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上看,乡镇财政改革的重点是按照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把财政职能定位在保证政府机关运转、为乡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这也为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推进乡镇政府采购的构想

推进乡镇政府采购,必须按照循序渐近、先易后难、积极稳妥、“借梯上楼”的原则逐步进行。尤其要借鉴县(市)政府采购的经验,充分利用已有的政府采购软硬件设施,确保乡镇政府采购在低成本运作条件下的高起点推进。

1、乡镇政府采购的运作机制。

成立由乡镇政府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政府采购办公室和政府采购督察室。办公室隶属于乡镇财政部门,在业务上受县(市)政府采购中心的指导,负责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及具体业务的执行工作。督察室则负责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在当前单个乡镇采购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乡镇政府采购的模式应先立足于构建乡镇政府采购联合体系,借助于省、市、县级政府采购的需求优势、地理优势、规模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采用“搭班车”、“委托代购”的方法,将各乡镇采购项目和县(市)级政府采购项目进行合并,使联合采购成为可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采购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利益。

2、加强乡镇财政配套制度建设。

以乡镇财政改革为契机,大力深化三项配套制度的改革,为推进乡镇政府采购营造制度环境。

一是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在零基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部门预算,从预算编制的细化、采购支出的标准化、预算科目的调整和细化以及预算监督从价值形态向实物形态延伸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二是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乡镇各预算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的同时填报采购计划附表,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交由乡镇财政部门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确定采购项目及采购金额;人大通过预算后,由乡镇政府采购办公室汇总编制采购预算,该预算汇总表是以反映每一品目下各部门的采购情况即以采购品目为主体的采购计划,在此基础上,将各部门通用的采购物品单列出来,形成年度政府采购目录。将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由政府采购办公室上报县(市)级政府采购中心。县(市)级政府采购中心在汇总各乡镇政府采购项目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实施采购活动。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则由各部门自行采购,乡镇政府采购办公室对其采购行为进行监督。

三是改革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在实施采购活动时由各乡镇“零户统管”办公室直接将采购资金拨付给供应商。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改革部门预算制度,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财政专户。在此基础上,由“零户统管”办公室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支出通过“零户统管”统一财政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最终形成政府采购制下的资金直接拨付制度。

3、加强乡镇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政府采购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采购人员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各乡镇财政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乡镇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以增强他们胜任政府采购工作的能力。同时,各市县应以培训为主要手段,不断地拓宽乡镇政府采购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其培训的内容包括商务、对外贸易、法律、工程建筑、机电设备等常规性的知识,以适应政府采购工作的需要;另外,各乡镇应大胆地实行招聘制,从社会上招聘一批既懂经济又懂机电、法律等具有商务领域丰富经验的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政府采购队伍。

第8篇: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范文

制度体系健康状况调查

如果说制度管理是企业最熟悉、最常用的管理工具, 相信没有人会反对。但是越熟悉的事情不一定做得就越好,特别是要将制度体系“落到实处”,真正执行到位,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制度管理的基础更加薄弱,到处是“短板”,如何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制度管理体系是摆在广大中小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案例文章――

王涛是A公司新任的采购部经理,走马上任一个多星期,公司的情况已经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但令王涛感到困惑的是,公司竟然没有一套基本的采购制度与规定,很多事情仅仅是凭着经验与习惯,有时就是个别领导的一句话。王涛坐不住了,新官上任三把火,决意改变现状,首先就从采购制度的建设开始抓起。

经过1个月的辛苦努力,王涛拿出了一套漂亮完整的采购规章制度,对采购的各个环节、流程、权限、供应商的筛选与管理等都作了详尽的制度规定。王涛的采购制度得到了总经理的高度评价,下文遵照执行。

执行还没有1个月,王涛却愁眉苦脸地跑去找总经理。原来在涉及专业零配件的采购时,经常需要质检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进行质量检测与把关,由采购部和质检部共同完成采购过程,这也是采购制度中明确规定的。但质检部门因为本身承担着公司大量成品与半成品的质量检测工作,根本自顾不暇。关键是公司的质检制度中对采购中的质检工作只是一笔带过,成品和半成品的检验才是其工作的核心和重点。而很多基础零配件质量的把关、改善、跟进工作,采购部那几个人根本做不了,质检部又经常是一拖再拖或敷衍了事。最不合理的是,一旦发现原辅材料有任何问题,公司却只唯采购部是问。王涛也曾试着跟质检部经理私下沟通,但质检部经理的答复让王涛有苦说不出:“公司的质检制度中没有这么多规定和要求,我们也没有这份多余的时间和精力。”

总经理听取了王涛的汇报,剖析了问题的根源,是公司的采购制度和质检制度没有完全协调统一的结果。在总经理的亲自主持下,公司修改完善了质检制度与规定,将采购中的质检工作也列入其工作重点和考核内容。一场风波在总经理的调停下终于平息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到两个月,王涛再次敲开了总经理办公室的门。这次,王涛居然是想辞职!

原来采购制度是颁布了,也下文遵照执行,但具体的实施落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以往长期的不规范操作使采购工作中有很多营私舞弊行为,现在要求规范运作了,肯定触犯了很多既得利益者,而王涛作为小小的采购部经理又奈何不得。看着采购制度形同虚设、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采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依旧发生,王涛又急又气却又无可奈何,只有想到了辞职……

王涛新走马上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一套基本的采购管理制度和规定,很多事情“无制可依”,尽力将其填补完善后,又遇到了和质检制度的矛盾与不统一,经总经理的亲自调停干预才得以解决。但如何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真正做到“有制必依,违制必究”,王涛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您的企业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企业的制度体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您企业的制度体系是否完整一致?怎样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您企业的制度管理体系健康吗?拿出纸笔,认真填写调查问卷,您将获得专业的管理咨询专家,运用专业的系统模板,为您开具的诊断说明。

制度管理体系健康需检查的项目

制度体系的健康状况调查是本次“中国企业组织健康状况系列调查”(共分为10个部分)的第六部分。“制度体系”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前提与基础。由“人制”型企业文化向“法制”型企业文化的转变是企业走向成熟与正规的重大转折与主要标志。

根据我们对数百家企业客户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企业的制度体系可能在以下四个方面出现问题。

制度体系完整性方面

* 企业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与规定,很多事情“无法可依”;

* 企业对制度空缺熟视无睹,没有任何弥补措施;

* 制度规定模棱两可,可操作性不强。

制度体系一致性方面

* 新旧两套管理制度并行;

* 制度之间互相矛盾、冲突、交叉;

* 制度的总体导向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不符,甚至冲突矛盾;

* 制度体系与业务需要之间矛盾冲突很大。

制度体系实施方面

* 制度建设无人关注、无人负责、无人实施、无人监督;

* 企业“有制不依”、“违制不究”;

* 企业里还是“人制”型企业文化和管理氛围。

制度体系的有效性方面

* 制度不能做到及时调整与完善;

* 制度体系对企业发展起到负面效用;

* 制度体系对员工工作行为没有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有时反而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基于上述分析,本次调查的“制度体系健康指数”将通过以下四个指标对企业的制度管理体系状况进行评价:制度体系完整性指标、制度体系一致性指标、制度体系实施情况指标、制度体系的有效性指标。

从上述分析来看,制度体系的完整性是制度体系的前提与基础,我们赋予较高的权重。制度实施是整个制度体系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制度的实现与效果,我们对其分配最大权重。

指标权重分配:

* 制度体系完整性指标: 25%

* 制度体系一致性指标: 20%

第9篇:小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采购;管理;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企业来说,物资采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和企业运营成本息息相关,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需要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合理的库存结构,强化采购人员素质,加强采购数字化管理,明确企业设备运行状况,做好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监督。所以,如何发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企业管理中资产采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完善提出了以下几个措施进行管理。

一、企业采购面临的风险

企业物资采购一般包含计划制定、供应商选择、价格竞标、验收付款、保管配送等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又有着具体的制度作为保障,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采购计划不合理。企业采购计划往往是由物资的实际需要者进行报送,由采购部门进行计划的汇总,造成计划编制的不科学;二是竞标机制不透明;三是验收付款不严格。在物资验收的过程中,采购部门人员对相关参数了解不透彻:四是保管配送不科学,在物资保管、配送等环节,实效性、准确性差。因此,提高采购的质量,通过合格的来源合理的价格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物项和服务。企业物资采购外因型风险,采购合同欺诈风险。一些企业则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规避公开招标,使得企业招标存在暗箱操作、收受回扣等违法违纪行为。操作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增加了采购费用提高了采购成本,影响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因一味追求过低的采购成本,这样就会使产品的质量过差,生产过程受到影响,产出劣质商品,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的同时直接降低商品的销售量,同时也将严重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二、关于战略采购管理的实施方式的分析

1、完善物资采购制度

(1)物资采购计划管理标准

针对企业进行生产所需要的物资计划的申报环节实施全面的监管,对于物资采购的期限、各个职能机构的审批权利、申报流程,以及计划物资的分类要做出明确的规定,根据物资采购的时间实施详细的划分,参照各个职能机构进行审批,针对没有计划的坚决不予批准,严格控制物资采购的数量,严禁浪费的情况。

(2)构建资金审批制度

仓库资金与采购资金属于物资采购成本中非常关键的部分,这两者经费的金额将会对采购成本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品质、金额相等的情况下,采购应当采用就近原则,从而有效降低运输的费用。此外,仓库资金必须要综合贬值、降低积压、流通快,以及存货低等情况来进行考虑。

2、与合格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

关系,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物资采购合同作为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管理活动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互协调,规范操作,共同监督,确保采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签订特约供货协议,实行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协调、监控,以降低采购风险

3、采购价格的审计

对采购价格进行审计,主要是确定每一种原材料是否有来自于不同供应商的价格对比,采购部门在制定价格时,是否已经做到货比三家,甚至多家。只有在对比的基础上,才能够制定出最合理的价格。例如,深圳加工行业,他们的物资采购总监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几乎试用过中国市场的所有的有关采购。

4、加强培训

采购员除了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外,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要真正做到降低成本,保证物资质量,防止采购腐败的发生。因此,要注重在企业一线人员的选拔,要提高采购人员业务能力。采购人员应熟悉业务,具有能满足工作要求的业务素质。

5、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之一在于保证战略合作的约束性和长期性,尤其是最初的参与者发生变动,或高层领导的变动,是战略合作关系将面临最大的挑战。事实上,很多时候由于供应商的领导层发生变动,引起对协议的重新评估以致最终终止协议,导致了一个正在运作中的联盟失败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之二――关注双赢机会,尤其是在制定合作发展战略阶段。双赢关系的核心是认识对方的需求和期望。双方通过合作可以提高价值,而不是为了分割一个特定的市场彼此竞争。发展合作关系必须本着双赢的态度。当出现矛盾时,双赢的态度要求双方能携起手来,共同合作解决分歧。这些关系的核心目的是实现双方的合作,而不是导致一方成功而另一方失败的竞争结果。

6、强化采购人员素质。物资采购管

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控制采购,控制采购的重要环节便是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现阶段,很多企业的采购人员对生产技术缺乏详细的了解,基本都是管理出生,个人素质显得比较单一,这种情况下,采购人员去和影响进行采购价格和质量的谈判则会处于容易吃亏的被动地位。所以,要将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做到更好,采购人员必须深入了解自己要采购物品的特性和用途,了解每一样采购物资的相关技术,方能在和物资供应商的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从而做出对企业最优的物资采购选择。基于此,企业应该加强对物资采购人员的生产技术培训,加强采购部门和技术部门的练习,甚至可以考虑在生产空闲的时候让物资采购人员在生产线上实践。

7、强化企业物资采购的立体化监管工作

企业应当构建一套针对物资采购业务进行考核的体系,对于一些较为核心的物资采购实施特定审计的方式,运用审计的方式来监管采购的需求计划、模式选择、物资验收,以及货款结算等关键的部分,如此,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物资采购缓解当中存在的不足。针对物资通过的各个流通部分所残留的痕迹与信息要实施对应的轨迹处理,针对需要重视的地方必须要实施细致的研究。针对实物资产实施延伸审计的模式,推动物资采购活动的操作流程更为规范、合理,使得采购信息高度透明化,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达到立体化、深层次的监督管理目标。对于一些违纪采购的行为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处理,并且查找制度当中存在的纰漏、监督管理工作的缺失之处,以及日常监管工作中疏忽的地方,尽最大努力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

8、质量有保证

采购是有选择的购买活动,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的前提下提高采购质量更是成为采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要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从而使采购材料的质量事前得到控制。健全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是采购工作良好运行的强有力的保障,只有将采购管理工作做到位,做到实,这样才能确保物资采购工作的高质量。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物质采购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切实提高工作质量,确保采购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完成。

9、拓宽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沟通都极为必要。开发商内部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及时梳理自身需求情况,容易形成战略决策。战略采购要求双方应努力寻求利益最大化。这些努力也促进了双方患难与共,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反过来,也极大地加强了伙伴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沟通渠道有效性,为公司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技术信息、计划信息、质量信息等交流的平台。在战略合作关系中,可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信息共享。如建立跨职能小组,定期召开合作策略回顾和发展会议等方式。

结束语

科学在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与人才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企业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利用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的采购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1]冯艺.人民银行集采中心:规范采购赢满意[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3(269).

[2]荣晓明.浅谈企业物资采购流程的管理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