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1、学术性:高校校园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学术性。高校有层次较高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丰富的图书资料、较强的科研水平、前沿的科技文化信息,担负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社会职能。
2、超前性:高校校园文化独特的学术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历史的超前性。高校既要传承原有的知识和文化体系,又要面向未来创造出新的精神产品和文化财富,这就注定使得校园文化必然要指向未来,具有历史的超前性和探索性。
3、创新性:创新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就在于要有创造新思想、新观念,具有为国家提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源泉的特质。
4、时代性: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无论从自身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其为社会文化发展服务来看,高校都应该跟的上时代的发展,顺应时展的趋势,这就注定了高校校园文化的时代性。
5、开放性: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日益明显,网络技术使校园文化与外界的交流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开放性得以不断增强,从而成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而且校园文化要不断创新,这也注定其要有很强的开放性。
6、高品质性:大学师生文化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审美水平高,大学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研理念,很多学科和科研都走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校园文化即传承有创新传统文化,同时还吸收和融汇各国文化精华,使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得以不断提高和升华,反映其优质、多功能的高品位。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高校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相应地就会产生符合该校特色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势必会对师生产生一定的熏陶。一旦师生的行为及心理与其相悖,那么校园文化会发挥其导向功能来引导师生,使其行为及心理符合学校的既定标准。
2、规范功能
高校文化的规范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无形的,是对师生心理及行为及其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简单的说是一种道德层面的约束。而制度文化则把这种约束转化为强有力的有形的约束。一旦道德失去对个别背离价值观的行为的约束力,那么制度文化将发挥其功能,对这种行为进行强制规范。
3、激励功能
在共同的价值观的感染下,高校人员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学校的进步共同努力和奋斗,不仅增加了学校前进的动力,也增加了个体之间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4、教育功能
良好的校园文使学生能够得到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其成长为适应社会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5、辐射功能
高校文化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文化延续和发展为部分社会文化,其先进科学的文化将会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同时高校文化又要源源不断地从社会文化这片土壤中汲取养分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不仅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还是在人才培养,传承文化,科学研究,生产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因此,高校的校园文化在物质,精神,制度及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不仅是自身的完善,更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二)校园文化建设为文化软实力提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育资源,较高的科研水平,有利的交流平台都为学生传承文化,学习先进的文化并创新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为高校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时刻准备着。
(三)发挥对全社会的道德示范和导向作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是校园文化促进地方文化软实力的一个表现。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知识丰富先进,思想端正,道德高尚,学习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对民族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知度和理解读较高,他们在进入社会后,都会辐射和影响社会,从而带来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四)传承文化薪火推动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要发展要创新必须在牢固掌握已有文化的基础上。而高校为文化传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实现传承文化而且能够提升文化理念和品格。
(五)创新文化推动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才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展。而创新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高校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型人才支持,另一方面,校园创新精神的提升也是社会文化建设进步的一大表现,同时也会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
(六)高校校园文化通过自身的作用为社会文化的大发展构建重要的发展平台。繁荣和发展文化产业就是提高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科技、信息、经济等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为条件的经济发展形式。高校充分运用人才、校园网络、科研成果以及研究条件等多种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七)为软实力提升提供专业支持。校园文化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各种新的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的层出不穷,大学就要跟上时代步伐,更新知识体系,积极开设新兴专业,为社会培养适应时代的专业人才,积极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三、结语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00-02
高校校园文化随着大学的产生和发展而演进,是高校师生员工的课外文化活动、学校长期形成并被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及这种精神所需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具有崇尚科学与追求卓越、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以人为本与张扬个性、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点。
笔者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题名进行跨库检索,阅读参考了国内2003年至2013年的相关优秀文献,以此梳理国内教育界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有的研究成果。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观念不全面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在建设观念上存在种种偏颇,尚不全面。王德斌[1]等人指出,一些高校较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许多高校重视外在的、收效快的形象建设,但对隐性的、潜在的精神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另外,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功利化倾向,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功利、实用倾向明显,过分讲求利益目标。刘德才[2]总结到,我们当前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全面,校园文化建设观念上存在误区。
2.建设结构不完整
荣慧等人[3][4]认为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到位,主体结构不全,存在建设组织结构不完整的问题。校园文化的主体应当包括学校所有的成员和组织(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但目前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上,教师和其他人员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学生为主体、管理机构和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而教师大多忙于科研教学等活动,很少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3.建设功能不突显
康胜、刘德才[4][2]指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受到局限,正逐渐弱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高校师生受市场经济实用主义思想影响严重,这就要求高校要努力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但是,当前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没有形成教育性、科学性、人文性三者的有机统一。这种把校园文化局限在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弱化校园文化建设功能的问题在目前许多高校还普遍存在。
4.建设创新不重视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意识不足,还停留在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对环境文化缺乏创新,对网络文化带来的影响重视不够。目前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主要集中于硬环境的改善,却忽视了同样重要的校园软环境。另外,许多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网络的深刻影响重视不够,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问题突显。网络游戏、不健康的文化内容等充斥着校园网络,严重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不少高校没有及时采取对策加以正确引导,进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1.转变建设观念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把培养人才本身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通过文化活动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观。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学校特色发展的终极方向是形成品牌。以特色求发展、以品牌求生存,追求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坚持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坚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把全面发展观落实于素质教育中。
2.完善建设制度
为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加快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建立和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校园制度文化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行的保障机制,要制定科学有序、规范合理、乐于被师生接受、操作方便的制度,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校园文化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校内相关制度,形成特有的制度文化约束力;健全组织机构,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长效机制和长远规划,确保制度建设落实;完善队伍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渗透于学校的各个方面。[4][5]
3.强化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和有效载体,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育人氛围。为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廖阔[6]认为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建构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效性途径,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软约束性”的教育引导功能,切实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其次,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评价当前文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后,校园文化建设应力求文化形式不断更新,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积极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精品文化活动。
4.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21世纪的高校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校园网络中多样的文化信息,并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发挥网络灵活、便利的特点,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形式,拓展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方式,发挥网络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作用。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管理,坚持以党的理论为指导,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在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把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
三、小结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数量繁多且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已有研究也存在视角单一、问题及对策重复、缺乏创新性等不足之处。所以为切实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文献研究要避免重复性和抽象性,多角度看待和改善,立足于实践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6
[2] 刘德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3]荣慧.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吉林:吉林大学,2013,9-20
[4]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概述
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由高校物质文化、高校制度文化、高校行为文化和高校精神文化四部分组成。高校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是指高校的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主要是指高校中为教学人员和学生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严格约束行为人的违规违纪行为;高校行为文化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职工和学生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和工作中的行为总和,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指的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从深层次影响着教职工和学生的行为、思想和信仰。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的理念在不断发生着改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但就整体而言,很多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文化建设主体结构不全面、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与特色等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针对的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建设。但是在一些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校对于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却往往大于对于精神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使得文化建设发展严重不均衡。一方面,在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高校较为愿意投资大量的资金去建设漂亮的教学楼、舒适的校舍、完善的体育设施以及绿化的校园环境,来吸引更多的学子到本校就学。而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明显滞后,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在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为了约束教职工和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学校只是片面性地制定强制性的制度,而不重视感性地去引导学生的行为,往往造成学生在心理上对学校制度的抵抗,甚至“阳奉阴违”,根本达不到制度文化建设的效果。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结构不全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广大教职工以及学生。纵观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大多数学校工作的重心仅仅是学生和教师,重视学生的教育和教师的考核,往往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后勤服务。我国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维持学校的有序运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主要包括学生住宿服务和饮食服务,这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与特色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当前的高校在竞争中,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并逐渐缩小了彼此间的差距。各个高校在学生生源结构、学院专业结构和学科结构等方面不再具备自己的特色,丢失了自己学校的教育特色。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时代在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也在不断改变,校园文化建设因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越来越为学校所重视。虽然很多学校都有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的想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进程,因此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势在必行。
(一)平衡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从物质文化建设的方面来讲,良好的物质文化能够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因此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要规划设计有意义象征的校园建筑和完善各种教学文化设备,同时搞好校园绿化,为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中享受学习。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时刻谨记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定凸显自己心声的校训,培育优良的校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在建设物质文化的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统筹兼顾。
(二)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有效的校园制度,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所谓有效的校园制度是指能够让学生自觉遵守的制度。学校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时不仅要从正确的价值观念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需要听从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制度是否合适。
(三)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措施,学校应该要充分发挥校园这个场地和载体的作用,积极开展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学校要在每个学院设立有特色的部门,鼓励学生参与到部门活动中去,同时还要多举办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学校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性质,开展有特色的专业实践,为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四、总结
关键词 高校校园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育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现状来看,逐渐呈现出丰富性、时代性、创造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多样化、现代化以及特色化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虽然在教育改革的深入影响下,各个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都在朝着品牌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但从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来看,由于高校的管理者还无法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明显发挥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收获预期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而是存在着缺乏主流文化、随波逐流、缺乏高校特色以及一味模仿等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管理、服务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校园文化建设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于高校教育来说,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学生人才品性的培养,因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大部分的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并没有认清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而是简单地理解为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并且将这项工作归纳到文体活动中,比如文艺活动、体育娱乐活动等。由于一开始就没有对这项工作进行正确的定位,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就会背离培养学生人才品性的目标,比如,重视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忽视学生的人文教育,从而导致学生的文化品位得不到提高。
2校园文化建设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对于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来说,由于使命、办学定位、培养人才目标以及功能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办学特色和办学思维也有所区别。因此,不同高校的文化需求是不一致的。但从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是倾向于庸俗化和大众化,并且文化档次较低,甚至在高校中还能看到某些社会“畸形繁荣”的低品味文化的缩影,而高校却没有开展一些思想层次高、具有艺术性、质量高以及高雅的文化活动,并且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也没有体现高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因此也就无法达到传承高校优良文化传统的目的。由于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缺乏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也就难以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文化氛围,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广大青年学生而言,由于学校开展的文化活动缺乏新意,内容过于枯燥乏味,也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在实际活动中缺乏锻炼,也就不能深入挖掘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自由本质,老师没有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学生没有积累丰富的知识,也就无法提高文化素养。
3校园文化建设不利于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当代教育提供了物资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校的办学力量,提高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对于各大高校来说,为了紧跟时代步伐,纷纷加大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力度,将种植花草、修建校园建筑、扩充校园道路以及购买各种现代化设备等所谓的“面子”工程放在建设的重点,而对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并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校园的文化发展结构非常不合理,对学校的协调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来说,进一步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的,而对于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高校来说,本来经费就比较紧张,还加快搞“面子”工程,这非常不利于高校的未来发展。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虽然各大高校都加快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脚步,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再加上文化建设与物质建设不协调,没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反而使学生形成思想第二、物质第一的价值观,不重视文化素养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高校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4校园文化建设不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认同并且认真遵守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可以说校园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学生和老师。但是,对于一些高等院校来说,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并没有将老师和学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是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种做法,严重的忽视了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培养教师的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对于学校而言,虽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也应该重视教师的导向作用,这种过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严重背离了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进步的目标,教师的导向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这让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参与性和方向性,不利于多元化和一元化的统一,不利于高校的高校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高校的长远发展。
自媒体是新生代进行信息和传播的主要途径。自媒体的使用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的同时也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自媒体应用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应有的文化自觉意识来对待自媒体以及创新地用自媒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自媒体;高校;文化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在科技突飞猛进的背景下,每天都有数以万计来自于微信、微博、QQ等自媒体的信息。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具有很强的平民化和的开放性。在自媒体时代,每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和传播者,这对媒体信息内容的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大学生是自媒体使用的最大群体,自媒体的使用在丰富他们生活的同时,也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和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创新地把传统教育与科学技术联系起来,利用自媒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自媒体在大学生中使用情况及其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据《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2012》报道,截至2012年11月29日,全国注册的腾讯高校微博有接近1万个(李莹莹,2012)。在这1万个高校微博账号中,其中高校机构的账号仅1千多个,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内个人注册的用户却接近两亿。为了了解高校学生使用自媒体情况以及自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笔者于2016年3月广西区内几所高校的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83份。统计的主要情况如下:1.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的普及情况:电脑普及率为92.5%,手机普及率为96.3%;2.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网情况:电脑上网率为93.4%,手机上网率为98.2%;3.上网的时间情况:每天上网不超1小时38%,1~2小时27%,2~3小时23%,3小时以上12%;4.上网目的情况:浏览校园网23%;浏览非校园网77:%;获取信息21%,浏览奇闻异事及明星娱乐新闻28%,玩网络游戏9%、转发调侃段子12%,发微博微信聊天40%;5.上网对自身影响情况:学到了知识21%,丰富了生活36%,了解到社会的黑暗34%,导致精神的颓废9%;6.通过自媒体与老师沟通情况:经常15%,偶尔38%,从不47%;7.通过自媒体转发正面消息情况:经常18%,偶尔62%,从不20%;8.通过自媒体转发负面消息情况:经常15%,偶尔27%,从不52%;9.对学校在自媒体使用方面引导满意情况:满意36%,不满意26%,从不关注38%。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自媒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极为普遍,其用途也多种多样,所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学校管理层虽对学生的自媒体使用有所引导,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通过对以上数据作进一步分析归纳,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时间普遍过长,文化学习受到了影响。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每天上网时间都超过了1小时,上网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仅占21%,而浏览奇闻异事和明星娱乐新闻,玩网络游戏,转发调侃段子及发微博微信聊天占了绝大多数,这说明自媒体的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知识文化引领作用。第二,学生对校园官方媒体关注不够,校园主流文化受到了冲击。数据显示,学生上网时浏览校园网仅有23%,而浏览非校园网的却占77:%,这从一角度反映出学生对学校的关注的程度并不是很高。学校的重大事件都是通过校园网来,这是营造校园主流文化的重要途径。如果大部分学生长期不关注校园网,校园的主流文化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这对校园的文化建设形成了挑战。第三,自媒体的使用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调查发现,虽然学生通过自媒体学到了知识,丰富了生活,但同时也洞悉了社会的黑暗,甚至有学生因自媒体的过度使用而变得精神颓废,这对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第四,自媒体的使用影响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方式。虽然自媒体让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更加便利,但仍有接近半数的学生从不使用自媒体与老师进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进而影响到老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与推广。第五,自媒体的使用影响了学生的行为及思维方式。调查发现,利用自媒体转发信息已成为一种常态。不管信息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总有学生不假思索地转发。虽然学校对自媒体的使用做过正确的引导,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正如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自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自媒体的使用自由而缺乏监管,信息海量而良莠不齐,它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各个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娱乐至上的自媒体使用成为潮流,势必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这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及主旋律的弘扬都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自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思考
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体的延伸(周挥辉,2014),美国作家舒德森也认为,“媒体就是一种文化”。大学是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而科学文化教育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大学肩负着先进文化的创造及社会文化推动的重任。《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文件明确要求:“要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侯丽娟,2011)。从这一角度看,大学不仅要继承优良传统,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自觉地利用先进的媒介进行文化的建设,从而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首先,要加强自媒体平台建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性。在学生人人发微博,班班有Q群,社团发飞信的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样化,要想不落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要跟上时代潮流,打造官方自谋体平台,如校方微博、微信、Q群、博客、BBS等。唯有如此,才能多方位,立体化地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及时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及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第二,要创新地开展科学文化主题教育,多渠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强“富强、民主、法治、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高校作为文化的主推者,更应该科学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大学生虽已成年,但还有很多人思想不够成熟。在发达的自媒体时代,他们很容易接触到诸多非主流文化,甚至的不恰当言论及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该利用自媒体的便利进行多渠道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主流文化的营造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第三,要加强大学生的自媒体应用素养教育,确保他们对校园文化的有效吸收。所谓自媒体应用素养是指使用者在自媒体使用时表现出来的具有批判性眼光、不人云亦云地传播负面信息的素质体现。大学阶段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其进行正确使用自媒体的教育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大V李开复曾说:“在微博时代,如果你有100个粉丝,就相当于办了一份时尚小报,可以在朋友圈子里享受被尊重、被阅读的乐趣;如果有1000个粉丝,相当于一份海报;如果有1万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份杂志;如果你有10万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份地方性报纸。当粉丝数增加到100万,你的声音会像全国性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那样有影响力。”大学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当学生们提高了自身自媒体应用素养,学会了辨别自媒体资讯的价值和意义并积极正确地使用自媒体来参与,宣传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的科学文化才能变成主旋律,最终为广大学生形成正面的道德意识提供有利条件。第四,要加大对校园自媒体的监管力度,确保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健康性和纯洁性。在自媒体条件下,学生既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因此,高校管理者除了对学生进行自媒体应用素养教育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对校园自媒体信息的监管,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在学生中传播的自媒体信息具有健康性和纯洁性。
总而言之,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科学文化观的营造和教育,管理者应因势利导,运用先进的自媒体去营造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创造、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让广大师生都能共享先进的文化,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甘迎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侯丽娟.微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J].文化学刊,2011(6):16-20.
[2]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26-31.
[3]李莹莹.自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7):211-212.
本文以兰州文理学院为例,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校园文化的概念,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对策与建议。要构建浓厚的学习文化;创建“以人为本”的饮食文化,提高高校餐饮服务质量;创建舒适优美、文明健康的育人宿舍环境;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价值取向,大力倡导科学的业余休闲消费观。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外来价值观的传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错,相互激荡。高校处于各种思想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沿阵地,如何使大学生在我国主流文化引导下健康地学习生活,这是当前我国各大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对高校而言,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这是每一个师生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因此,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情况,从而给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健康文化生活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十分必要。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对于校园文化这个概念大家并不陌生,有不少学者对“校园文化”作了相应的界定,经过比较分析,把校园文化界定为:“高校师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实践中所传承、创造、积累并共享的、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成果、精神财富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该观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校园文化生活即高校全体师生以校园为行动场域所表现出的一切行为和态度。为此,本人做了关于本校校园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主要从学习文化、餐饮文化、宿舍文化、休闲文化等方面调查本校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现状。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
1、学习文化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但学习方式多样化,调查表明,有8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上自习有助于学习,对于如何上自习,具体表现在:有22.5%的学生经常上晚自习,有66.1%的学生偶尔上晚自习,有11.4%的学生从不上晚自习。对自己专业的学习状况:有52.5%的学生对自己专业了解,有40.6%的学生一知半解,而不了解的只占6.9%。学生对学校各项学习硬件满意度最高的是办公楼(满意度为62.5%),满意度最低的是实验室开放时间(满意度为40%)和藏书的种类(满意度为40.3%)。本校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最满意,满意度为73.7%,其次是教学方式(66.3%),再次是教材的使用(60.1%)。对本校讲座数量和其质量满意度分别为40.6%和47.5%。以上数据表明,本校学生对教学软件设施的满意度超过了硬件设施。
2、餐饮文化
学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至关重要,调查表明:有49.3%的学生对餐具放回餐具回收处表示乐意,5.0%的学生无所谓,只有2.5%不乐意将餐具放回餐具回收处。调查表明:本校学生对食堂位置的满意度最高为65.4%,而满意度最低的是饭菜质量(40.8%)。
3、校园宿舍文化
本校大多数学生宿舍生活井然有序,比较注重个人卫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调查表明:有69.7%的宿舍制定值日表,只有25.3%的宿舍不制定值日表。学生在生活方面满意度的评价:本校学生宿舍和谐度较高(65.7%),而对其生活方面最不满意的是宿舍内的家具(42.2%)。调查表明:闲暇时间有76.1%的学生在宿舍听歌,有63.9%的学生看杂志,有62.5%的学生上网,有60.0%的学生上自习,而其他的在看电视、听广播、下棋等。
4、校园休闲文化
当被问及“休闲时间干什么?”有79.4%的学生回答看一些课外书,有75.8%的学生利用休闲时间上网,57.2%的学生休闲时间休息,50%学生休闲时间闲逛。通常所看电影情况,调查表明:55.8%的学生看喜剧片,53.6%的学生看青春偶像片。休闲时间参加社团情况,调查表明:有50.3%的学生休闲参加社团活动,35.8%的学生不参加,13.6%的学生对其漠不关心。去旅游景点的人数情况,调查表明:27.8%的学生去的景点有5个以上,而大多数学生(28.1%)去过2个旅游景点,6.4%的学生哪儿都没去。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1、学习文化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具体表现在学生上自习积极性比较高,同学们对学校各项学习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比较满意。但学校各种教学设施相比而言不太齐全,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学校提供的教学实践机会较少,讲座数量少,质量不高,藏书数量少,质量差,过于陈旧,种类不齐全,实验室环境差,设备陈旧,有的学科教材更新跟不上知识的更新等。
2、在餐饮文化方面,学生们比较满意
其中餐具回放现象比较乐观,同学们购餐多用现金。但饭菜的质量、卫生程度不高,就餐环境凌乱,开水房设施陈旧,对于餐饮这块监督力度不够。
3、宿舍文化比较和谐、丰富、有益
本校学生宿舍文化还比较和谐、丰富、有益,大多数学生都比较讲卫生,注重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学生宿舍大都制定舍规。但学校对宿舍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还不够,宿舍生活单一;其中宿舍内家具设置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网络设施不齐全,宿舍内安全管理不到位,宿舍内、楼道旁的卫生监管力度弱。
4、休闲文化内容比较丰富,形式多样
学生们休闲大都阅读一些小说类、杂志类等课外书,在休闲时间比较热衷于锻炼身体。学生们利用休闲时间外出旅游、做兼职和参加社团活动。但学校各种休闲设施不健全、老化,跟不上学生对休闲设施的需求,休闲场所数量少,场地不完善。
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对策与建议
校园文化生活是高校校园生活的组成部分,要引导高校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构建浓厚的学习文化
首先是教师文化。一方面要加大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增加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优化实验室配置,图书馆增加藏书量,提高图书资料的质量,让资料的更新保持最新状态,给教师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应该进行人文环境建设,进行民主平台的搭建,这样能够让教师更好的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去,对于教师的个性,不能通过行政命令来压抑,要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个性。教学时,应该给教师足够的自,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构建,对于教师的教学改革,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这样教师才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需要让教师切实感受到学校的主人是自己,确保教师的教育理念、职业意识以及价值取向符合学校主体文化。其次是学生文化。若是学生没有参与进来,那么这种文化便不能称之为学校文化,学生文化建设,会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就内容而言,学生文化包含了学习文化、德育文化、文娱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文化以及审美文化等。在建设学生文化时,应该切实做到育人为本,将人的潜能发掘和主体精神弘扬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立、行为上自律。
2、创建“以人为本”的饮食文化,提高高校餐饮服务质量
办学生满意的食堂,创建以人为本的饮食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生活文化的重要基础。质量作为校园餐饮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也是校园文化生活的核心内容。餐饮的质量,主要指食堂饭菜质量和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要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饭菜质量、价格和品种,为学生提供质量高、价格满意和品种多样的饭菜;二是卫生质量,做到干净、开放、到位;三是服务态度。要服务热情、周到,让学生在食堂感受到家的温暖,要建立师生沟通渠道,让学生感受到后勤员工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支持。
3、创建一个舒适优美、文明健康的育人宿舍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学生公寓和宿舍的硬环境建设,改善学生住宿条件,配齐公寓化管理所具备的各种硬件设施,把学生公寓建设成规划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文明、和谐、舒适和温馨的育人场所。(2)开展优质服务,大力加强学生公寓和宿舍的管理软环境建设。首先,落实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人性化管理。对于宿管人员,学校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其服务水平和素质,对学生服务时,切实落实四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对服务工作要有诚心,对不文明行为要有戒心,对生活文化建设要有热心。通过优质贴心服务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比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校园文化特色明显的文化活动,如“美的小屋”设计赛、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征文、文明安全月评比、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种体育运动比赛等等,使大学生走出在宿舍里各自为阵的相处模式,在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的参与中,享受快乐与轻松,增进沟通与友谊,丰富知识与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价值取向,大力倡导科学的业余休闲消费观
(1)重视业余休闲文化设施的改善,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业余休闲环境。进行多样化业余休闲活动场所的建立,重视休闲文化活动场馆内部环境的改善,这样能够给大学生的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吸引大学生进入到阅览室和图书馆中充电和学习,让其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2)做好大学生业余休闲文化的指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对于庸俗和低级的活动应该摒弃,其对大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甚至可能会给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损伤,会违道德风尚。所以,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更好的参与到休闲文化中去,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
作者:邓锋琼 单位:兰州文理学院社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坚.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硅谷,2009.1.
【关键词】校园文化;民办高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一、高水平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的最主要特点和功能在于教育人、培养人、陶冶人、塑造人。积极向上并和谐的校园文化一定会形成目标明确、催人奋进、团结友爱的校园环境,使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受到正确的指引、教育、熏陶和激励。
2、校园文化可以明确规范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发展方向,对于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民办高校和谐校园中的有着不可替代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育人作用,促进学校良性运转,不断提升民办高校的影响力。
二、高水平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建校时间较短,没有形成正确的校园文化观念,校园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由于我国民办高校的起步发展较晚,许多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尚处于建设的初期,学校的整体特色及办学规模还需要接受时间和社会的检验。一所优秀高校的校园文化需要长时间地不断沉淀、积累、提炼,对于民办高校来讲,更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的过程。
2、学生主体文化发展不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较公办高校略低,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效率、心理期望、活动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民办高校在社会地位、发展前景等方面也与公立高校存在差距,造成了民办高校不少学生存在着自信心不强、主动性相对欠缺、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等许多问题,学生主体文化水平较低
3、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民办高校教学力量薄弱,教师主体文化主导力不足,偏重于教学工作,而忽视学术活动、科研活动和社团活动开展。这些都制约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高水平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民办高校管理者应该客观正确地认识校园文化;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整体工程,它涉及面广,需要民办高校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良性发展。
2、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文化承载精神,精神体现文化。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民办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主要从其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体现出来。民办高校应不断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将精神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
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运行的支持和保证系统,民办高校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逐步推动民办高校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层面,民办高校按照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运用各种激励、奖惩机制,积极贯彻“教学为本”和“学生中心”的原则和办学宗旨,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4、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中,教师是核心,要努力发挥教师的作用,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行为守则以及奖惩制度。注重对教学工作、科研技能及学习尖子等方面先进典型的培养,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学习工作中的榜样作用。
5、加强校园活动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育人工作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展开。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发展以及活动开展的水平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民办高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民办高校要有长足的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卓有成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民办高校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中国高教研究.2007.3
[2]王邦虎主编.校园文化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
[3]楼仁功,陈庆.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发展研究.2005.1
论文摘要: 校园文化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育人效果。本文在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概念作简单概述后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一、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1.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组织的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社会群体文化,是高等院校以教师和学生特有的思想理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等为核心的及承载着这些较直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既包括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的优良传统,又包括教育设施、学校制度规范及人财物等。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逐步创造和积淀起来的,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文精神,是一种精神财富的传承。高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推动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形成,激发师生创造力,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2.校园文化的分类
(1)根据校园文化的存在形态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可以把校园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形态的校园文化是指各种物质性的存在于构成,主要是指学校的一些硬件设施,例如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行政楼、宿舍、学校绿化美化及各种教学设备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看得见摸得着,是学校进行教学和管理的物质依托。由于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域、不同年代和不同类型的学校,它的物质文化存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精神文化则是学校的“软件”,是指学校师生所共同持有或是倡导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教育理念、道德情感、教风学风等,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方面的特点。一所大学的精神面貌如何直接影响着他所培养的学生的整个精神面貌,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在每一所高校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相互融合的不能分开来谈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随高校的育人目标产生深远影响。
(2)校园文化根据文化的主体来划分,分为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学校组织文化。
学生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那一部分文化。教师文化对学校的文化起到引导作用,教师文化是指以教师为主体的那一部分文化,大学中教师是学术文化的主要生产者,因此学术文化与教师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学校中除了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文化之外,还有一些文化以学校为主体的,比如学校的整体所体现的文化特色、学校的校训校规、教育理念,等等。学校组织文化体现的是整个学校的某一个方面的精神风貌。
二、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目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机遇和挑战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教育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国家不断增加教育支出,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另外,随着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的不断交流与合作,国外高校文化建设的丰富经验不断地引入我国高校的建设中来,高校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不断开拓视野、创新思维,将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举措与国外高校文化建设的具体有效措施很好地结合,以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些都给我国高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对高校的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与国外的不断交流往来,西方资本主义国的一些资产阶级思想随之传入我国,资产阶级的一些不良思想严重影响到我国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并且他们从来没放弃对社会主义和平演变的想法,企图通过文化渗透达到目的,对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警惕。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相比相对滞后一些,高校的发展和专业及课程的设置还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中存在矛盾,许多大学生在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大学生对高校教育的不满。多数学生对当前社会的风气感到不满意,面对就业政策的改革,大学生新的就业观尚未形成,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也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许多大学生在踏上社会和工作岗位时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大学生的这种不满情绪和失落感在校园文化中也有所反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对高校的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2.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只有认清这些存在的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目前,一些高校往往重视显而易见的物质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建筑物、设备、校园绿化、竖雕塑等方面下大力气,舍得出巨资,他们认为物质文化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既可以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又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熏陶。然而,许多高校却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认为精神文化是虚的、空洞的,没有具体建设的必要。其实不然,校园文化建设的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两者是统一的,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影响到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依托,但是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重点。因此,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会严重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协调性,导致其发展结构的不均衡。
(2)校园文化建设中形式主义严重。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工程,而是伴随学校的发展不断改善和优化的一项长期工程,在建设中许多高校存在着形式主义。许多学校领导并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是考核,便拉几条横幅或是标语走走过场,或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搞一些形象建设,并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和建设要求来搞。另外,学校社团越来越多,有相当数量的社团陷入形式主义,在活动的内容上欠科学,往往滑向娱乐化、肤浅化和形式化,使社团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3)把高校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
当前,许多高校把文化建设仅仅是当作学校进行学生管理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并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的深层育人功能,更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和育人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和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校园文化的功能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
3. 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1)正确把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方向。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大众舆论方向,大力加强以价值取向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高举三面大旗,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发展。校园网络、校园社团等各种校园媒体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这些文化建设载体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还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
(2)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形成优良的校风。
优良的校风是由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组成的。因此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必须加强教风和学风的建设。校风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主导风气和精神面貌,是该校师生共同拥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一个学校综合文化氛围的反映。要大力倡导科学文明、严谨求学、勇于创新的,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要不断地加强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使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此推动良好教风的形成;要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不断完善学生的行为习惯,营造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学习氛围,以此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发展。
(3)科学有效地开展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其有效性和科学性。要广泛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弘扬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将科学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新颖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该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分类别地开展主题学术报告,既要邀请学校内部有名的教师或专家,又要邀请校外著名的专家和学者,通过学术报告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学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最为重要的是启迪他们的人生,学会做人做事。总之,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既要丰富多彩,又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4)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讲求实效性。
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要讲求实效性,避免形式化。校园环境的建设要注意校园建筑的协调发展,讲科学规划,遵循学校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自身的特色,建筑物与校园绿化讲究和谐统一。校园景观景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反对铺张浪费。可以通过立雕塑、设景点来纪念某一人文或是每个有意义的历史事件,使其产生感染和育人的作用,建造现代化的展览设施,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和主旋律。高校发展实践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应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各项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积极作用,开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的增长点,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的具有高校育人特质和自身办学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学校所形成的校园环境、历史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反映着高校的校园风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和任务等内容,通过高校内师生员工的在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文体活动等表现出来。它拥有人类社会文化所具备的导向性、凝聚性、辐射性等特性,对于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高校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内在动力,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并不断提升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根本标志,它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潜力,制约着高校在国内外的地位和竞争竞争力。因此,高校的全面建设与各项工作的推进都必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这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贯彻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工作开展。
然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侧重于对环境设施、文体娱乐活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师生日常行为规范、校风校貌等方面内容,虽然客观上为学科建设创造了一定的外在条件,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并没有从主观上充分考虑和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导致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或者侧重强调大学文化的一般属性,忽视自身与众不同的文化特征,或者只重视社会主义主导文化建设,高校自身的特色建设不够突出,极大地制约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鉴于以上分析,要推动高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学科理念和学科精神建设,二是学科制度和学科规范建设,三是学科设施和学科条件建设,四是学科方向和学科结构建设,五是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建设,六是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建设,七是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建设,八是学科规划和学科目标建设。具体包括如下几点措施:
第一,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先进的校园人文文化。
人才培养的模式、过程彰显学校的全体人员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习惯,是校园人文文化的一种体现。因而,为了培育先进的校园人文文化,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制,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确保高校所培养的人以及培养人的人都凝聚着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的文化特色。
第二,鼓励科学研究,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
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是高校学术文化氛围状态的一种表现,重视科学研究的高校其必然具有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反之则不然。高校要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职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尤其要重点扶持并资助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示范作用,推进全校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
第三,强化学科品牌,创建自主的校园特色文化。
不同高校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其中学科特色是不同高校较突出的文化标志。因此,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自主自治的合法权利,积极打造具有一定优势和竞争力的学科品牌,不断强化和凝练学科特色,从而塑造其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逐步创建高度自治的、独一无二的校园特色文化。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管理文化。
师资队伍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主体与生力军,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要注重师资队伍学术水平的提升,也要注重其共同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塑造,更要创造尊师重教、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确保全体教工有一个良好温馨的工作环境,从而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管理文化。
第五,改善学科设施,打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存在,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对校园环境的建设与改善。这又与学科建设中条件建设方面的内容不谋而合,条件建设的加强,必然会改善校内各种设施,进而改善整体校园环境。因此,实践中高校应注重学科条件设施的改善,力争打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文化。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是高校各项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而学科建设则是高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和主旋律,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必须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学科建设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因此,今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力争开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的增长点,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