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生实习制度范文

医生实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生实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生实习制度

第1篇:医生实习制度范文

杨春华(1964-),女,吉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

摘 要: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的147名在岗教师进行了职业满意度显著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中职教师总体职业满意度较高,其中公共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的满意度高于专业理论课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职业满意度较低。

关键词:吉林省中职教师 职业满意度

1.问题的提出

教师职业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教师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条件与环境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感受与看法。教师是影响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职业满意度不仅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密切关系,还关系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近两年我国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和质量发展趋势渐佳,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成为中职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吉林省长春市东方医药中等职业职业学校、长春国际经济贸易职业中专、白城市第一职业高中和松原市新民职业中学等学校的中职学校在职教师,采用的匿名填写形式,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60份,去除没有完整作答和无效的问卷,剩余效问卷147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73.5%。其中男性教师78名,女性教师69名。

2.2工具

根据Greenhaus等(1990)编制的职业生涯问卷制定问卷,分为五个项目,单维,主要反映职业待遇、职业晋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经过测试分析,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3,信度较好。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KMO值为0.797,呈现的性质为“适中的”标准,变量间具有共同因素,适合在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的球行度检验得出χ2值为194.470,自由度为10,P=0.000

2.3施测方法

以学校为单位,通过邮寄问卷和现场发放问卷等形式对中职学校教师进行测试。

2.4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SPSS 21.0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检验。

3.结果

从人口学变量的角度分别对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与性别、年龄、教龄、学历、工作类型、职称等进行了分析和考察,发现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在性别、年龄、教龄、职称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学历和工作类型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整体职业满意度较高。

3.1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较高

全体被试对职业上取得的成功、职业发展、职业待遇、职业晋升和职业晋升五个维度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3.08±0.062、2.99±0.065、2.88±0.068、2.95±0.072、2.96±0.065,吉林省中职教师总体职业满意度得分为2.9714±0.04734,略高于中点“2.5”,偏度为-1.135±0.200,峰度为1.190±0.397,为负偏态,高峡峰。

3.2不同学历的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存在差异

通过分析发现:吉林省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得分最低,均值为2.4667,小于中点2.5。通过scheffe法对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与学历之间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职业满意度明显低于本科学历和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且学历越高,职业满意度越低。如表1:

3.3不同职业类型的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存在差异

对吉林省不同职业类型的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与职业类型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384。通过运用scheffe法对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与工作类型的多重比较分析得出,公共课教师组和实训课教师组的职业满意度显著高于专业理论课教师组的职业满意度,其中公共课教师组与实训课教师组的职业满意度差异不明显,但是可以看出公共课教师组的职业满意度略高于实训课教师组。如表2:

4.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4.1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本调查研究显示,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表现出较高水平,这与职校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得到重视和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更是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仅仅是在职校教师的培养上,中央财政就拿出1.5亿用于2013-2015年的师资培养。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见,使得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多为“后进生”或者“问题学生”,中职学校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与普通中学教师相比还存在差距。政府在加大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师资培养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职校发展政策,加强职校的宣传力度,帮助人们从小树立职业意识,将职业教育思想贯彻落实到人心,提高职校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

4.2建立健全中职教师激励机制

调查显示,中职学校专业理论课教师在职业发展、职业待遇、职业晋升和职业进步几个维度的满意度都显著低于公共课和实训课教师。究其原因,专业理论课与公共课和实训课相比,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内容相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基础,教师的教学任务大。近几年中职学校开始把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标准,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学生除了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掌握更为专业、有效、前沿的技能知识,专业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任务随之加大,而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机制难以满足教师的提升要求,导致专业理论课教师的职业满意度比公共课和实训课教师低。因此,要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全身心投入到教师职业生涯当中,必须建立和健全中职教师的发展激励机制,及时肯定教师的成绩,并对业绩突出的教师采取奖励和晋升等政策。

4.3帮助中职教师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要为本科学历,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小,而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就更少。部分具有高学历的教师对当前工作满意度不高,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对晋升、待遇、职称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十分迫切,有的教师甚至有离职意向。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使教师们看到职业生涯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自我的调整和适应,处理好职业生涯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吴海波,职业生涯规划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 吕国光,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4)

[3] 李志英,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校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3)

第2篇:医生实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3-0044-05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如何形成“质量导向”的自我修正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发展态势,明确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主要目标,并进一步提出,“以提高质量为主线,加强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协调发展”,从而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关键是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质量,因为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学习质量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1]。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能从根本上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质上,学生作为学习质量最直接的体现者,不仅参与了学习质量的构建过程,也显示出学习质量的最终结果,学生因此也成为评价其所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体。从学生主体的视角来看,满意度是指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等学习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体验学习交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与学习活动的互动,从而形成对大学学习生活“事前期望与事后感知之间的符合程度”[2]的评价和对自我学习收获的认知,是学习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实现统一的量化反映,成为整体研究学习质量的突破口。因此,从满意度的角度研究学习质量,可以不断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标准。

二、研究设计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研究作为“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系统(NCSS)”进行了研究设计和数据采集[3]。其中,学生满意度作为整个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板块,是调查问卷中相对独立的结构化量表。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修复,剔除不合格数据,有效样本共计18980个。本研究分别从性别、年级两个方面呈现高职学生的样本分布,男生数量相对较少,大三及以上年级学生所占比例也较小,见表1。

表1 高职学生样本分布情况

人数 比例

性别 男 8609 45.36%

女 10371 54.64%

年级 大一 9808 51.68%

大二 7614 40.12%

大三及以上 1558 8.21%

总计 18980 100.00%

(二)调查工具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主要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在编码、修复的基础上将高职院校的学生数据单独成为子库,并对该部分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使用主成份分析的方法,检验满意度和重要性的效度(Validity)。满意度部分的行列式=2.152E-008,重要性部分的行列式=6.364E-010,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见表2,无论是满意度还是重要性,其检验结果在判断准则上处于极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具有极佳的适切性[4]。

表2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满意度 重要性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度量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df

Sig.

0.958

334911.438

253

0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度量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df

Sig.

0.969

401704.992

253

对量表进行主成份分析,为了使因子的解释变得容易,并赋予更合理的实际意义,做到既能符合统计规律,同时亦具有教育意义。首先将满意度部分的条目从A1到A23编号,重要性部分的条目编号为B1~B23。随后通过正交旋转法进行降维处理,在方差最大旋转之后建立的旋转成分矩阵中发现,满意度和重要性分别各自形成了3个主成份,并且每个成份中只有少数几个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据此对各个条目进行合理分类。根据因素分类的结果,剔除没有进入因素的条目,最终满意度和重要性的三类因子各自组合,见表3,并命名为教师教学、校园支持和人际关系,赋予其教育意义。

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量表的信度(Reliability),也就是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以检测其是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从表4中可以看到,无论是满意度部分,还是重要性部分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值都高于0.8,说明量表属于高信度区间。总体来说,本研究所使用量表的信效度良好。

表3 因子命名表

序号 意义 满意度高载荷指标 重要性高载荷指标

1 教师

教学 A1:教师的教学方法

A2:教师的教学内容

A3: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

A4:教师的教学准备

A5: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与沟通

A6:老师给予的关于作业等学习情况的反馈

A7:本专业的课程设置 B1:教师的教学方法

B2:教师的教学内容

B3: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

B4:教师的教学准备

B5: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与沟通

B6:老师给予的关于作业等学习情况的反馈

B7:本专业的课程设置

2 校园

支持 A8:学校的图书资源

A9:学校图书馆的学习环境

A10: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

A11:学校的住宿条件

A12:学校的餐饮

A13:宿舍住宿人数

A14:学校自习室的数量

A15:学校的奖学金制度

A16:学校的助学金制度 B10: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

B11:学校的住宿条件

B12:学校的餐饮

B13:宿舍住宿人数

B14:学校自习室的数量

B15:学校的奖学金制度

3 人际

关系 A19:与室友的关系

A20:与其他同学的关系

A22:与辅导员的关系

A23: 与专业指导老师 B21:与任课老师的关系

B22:与辅导员的关系

B23:与专业指导老师

表4 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

满意度 重要性

Cronbach's Alpha 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 项数 Cronbach's Alpha 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 项数

0.835 0.835 3 0.865 0.866 3

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的基本特征及模型建构

(一)总体学习收获的指标状态与特征

量表设计以“总体来讲,读大学让我收获很大”的题项来考察高职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以自我报告的形式,从学生主体的角度评判其在高职教育阶段的学习收获,也可以视作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质量的自我评价。本文从基本状态描述、选项具体分布两方面分析学体收获的基本状态,从性别维度、年级维度分析并归纳学习收获的基本特征。

1.基本状态描述

对于学体收获的题项,根据李克特量表分类法,把“总体收获很大”的选项分为六个等分,分别是“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基本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和“完全同意”,六个选项依次从1至6计分,让被试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和感知作答。

经过调查与统计分析,高职学生在总体学习收获方面,在全部18980个样本中,极小值为1,极大值为6,均值为4.36,标准差为1.061。说明高职学生对学体收获的平均水平超过了“基本同意”,也就意味着目前高职学生认为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总体收获在平均值上已经“及格”,样本内超过六成个体同意此观点。

2.具体选项分布

从总体学习收获的具体选项分布来看,图1所示的直方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整体上呈现偏正态分布的局面,选择“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基本不同意”选项的人数明显少于选择“基本同意”、“同意”和“完全同意”选项的人数。其中,最多被选择的选项是“基本同意”;而两端选项中,“完全同意”的频数也明显多于“完全不同意”。综合描述统计量和选项具体分布情况分析,高职院校在校生在判断其学体收获情况时,并没有呈现趋同,而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感知情况进行了回答。总体来讲,高职学生感知到的学习收获平均水平已经超过“基本同意”的程度,并且在分布上多数学生选择了正向选项,认为高职教育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收获,表明高职教育目前对于在校生的教育影响较为理想。

图1 高职院校学生学体收获分布图

(二)具体学习收获的指标状态与特征分析

以性别和年级作为分析维度,考查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的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总体学习收获的差异和趋势,描述不同类别学生群体在总体收获认知方面的特征。针对满意度量表,分别分析不同要素在满意度体验水平和重要性认识程度方面的特征,从而呈现高职学生在学习满意度各要素上的具体特征。

1.性别差异

从平均数差异和方差齐性角度分析男女大学生在总体学习收获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男女生均值都为4.36,男生标准差为1.125,女生标准差为1.004。初步反映出男女生总体学习收获相等,但是男生离散程度较高。因此,为了更清楚地剖析男女生在总体学习收获上的差异,使用T检验进行均值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之间在总体学习收获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性别因素对总体学习收获没有构成影响。

2.年级差异与趋势

以年级作为划分标准,探讨不同年级、不同经历、不同认知发展程度高职生在总体满意度及其认知方面的情况,并以此描绘随着年级的增长,总体学习收获的发展变化趋势。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利用均值比较和方差齐性检验进行不同年级状态指标的差异性研究。均值最高的是大三学生的4.44,标准差亦为最高的1.081;均值最低的是大二学生的4.32,但标准差最低却出现在大一学生中,为1.049。分析结果反映出大一学生对总体学习收获的感知最为集中,大二学生认为学习收获最低,尽管大三学生在学习收获均值方面最高,大一学生均值为4.38,但其认识状态最为分散。因而使用单因素ANOVA检验作进一步分析,研究各年级在总体学习收获上是否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总体满意度体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

年级变化趋势表明,高年级大学生的总体满意度和重要性程度不如低年级,尤其是在大二年级出现的谷底,尽管在大三获得了反弹且超过大一水平跃至新高,但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剖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以助于找到解决的对策。

3.满意度与重要性各要素均值

依照前述因素分析结果,使用均值作为观测各要素满意度水平和重要性程度的指标。具体说来,满意度和重要性的因子包括教师教学、校园支持和人际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各个因子在满意度水平和重要性程度上的均值,见图2。

图2 高职院校学生各要素的满意度体验水平和重要性认识程度

图2表明,各因子的重要性均值都超过了满意度均值,说明高职学生对于各因子的认识程度均高于目前所能够获得的满足程度。而具体到满意度方面,均值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教师教学、校园支持;重要性均值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校园支持、教师教学。这种情况反映出目前能让高职学生感到最满意的并非来自教师教学的体验,而是人际关系的体验,因而可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程度对大学生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系到高职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同时,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更为看重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要素,重要性排序反映出人际关系、校园支持和教师引导从高到低影响着学习过程,这进一步说明,目前高职学生需要在良好的人际环境、教师引导和充足的支持条件下进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和目前满意度不能匹配这方面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警示,当然这也成为高职院校教与学过程改革的直接动力。此外,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提供的支持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学生对此还有所需求,期望能够得到满足。

(三)满意度对于总体学习收获的回归模型

在前述对构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收获进行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和满意度与重要性研究的基础上,需要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总体学习收获与满意度的关系表达式,在探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收获自我评价的同时,构建回归模型。

在以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作为因变量构建的回归模型中,满意度下教师教学、学校支持和人际关系因子作为构建该模型的自变量,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表达式:未标准化回归方程:总体收获=0.87+0.391教师教学+0.094校园支持+0.323人际关系;标准化回归方程:总体收获=0.318教师教学+0.081校园支持+0.239人际关系,采取强迫进入变量法探求回归模型的模式适合度、R平方改变量、描述统计量、共线性诊断,并利用Durbin-Watson分析变量残差,最终统整为满意度三个因子对总体满意度的复回归摘要,见表5。

表5 满意度复回归模型统计摘要a

预测变量 B 标准误 Beta T值

截距 0.87 0.039 22.223***

教师教学 0.391 0.012 0.318 33.944***

校园支持 0.094 0.01 0.081 9.377***

人际关系 0.323 0.011 0.239 30.534***

R=0.564 R2=0.319 调整后 R2=0.318 F=2957.468***

a. 因变量: 总体来讲,读大学让我收获很大

结合大学生满意度回归方程和复回归摘要可知,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解释力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教师教学、人际关系、校园支持,并且这三个因子能够解释31.8%的变异量。尽管解释变异量的分值不够高,但是对于构成学习质量的诸多要素来说,满意度这一项仍然占有可观的份量。大学生满意度解释型回归模型表明,教师教学和人际关系是构成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最具解释力的两个因子,这两个因子分别从教师要素和学生要素的角度给予了支撑,因而教师教学和人际关系成为解释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的重点。

(四)重要性对于总体学习收获的回归模型

以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作为因变量,构建重要性对于总体学习收获的复回归模型,统整为重要性各因子对总体满意度的复回归摘要表,见表6,并据此建立未标准化回归方程:总体收获=1.725+0.385教师教学-0.031校园支持+0.192人际关系;标准化回归方程:总体收获=0.298教师教学-0.024校园支持+0.157人际关系。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与重要性程度来说,综合分析重要性程度回归方程和复回归摘要可知,解释力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教师教学、人际关系和校园支持,并且这几个因子能够解释16.0%的变异量,说明对于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认识仍然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有所贡献。从构建的解释型回归模型可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总体学习收获方面,教师教学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解释力度较高,且都为正值;而校园支持的解释力为负值,说明高职学生认为校园支持的重要性越高,反而影响总体学习收获的提升。综上所述,无论是总体满意度体验还是重要性程度,教师教学和人际关系两个因子都是提升总体学习收获的关键环节,对于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至关重要。

表6 重要性复回归模型统计摘要a

预测变量 B 标准误 Beta T值

截距 1.725 0.047 36.908***

教师教学 0.385 0.013 0.298 29.71***

校园支持 -0.031 0.013 -0.024 -2.316*

人际关系 0.192 0.012 0.157 16.198***

注:R=0.400 R2=0.160 调整后 R2=0.160 F=1208.346***

a. 因变量: 总体来讲,读大学让我收获很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在校生对于学习收获整体持肯定态度。通过对18980个样本基本状态的描述,超过六成学生赞同“读大学让我收获很大”,反映出通过高职阶段的教育教学,学生主体对于学习收获和学习质量的肯定。需要注意的是,大二年级表现出对学习收获认知的明显偏低,这对于人才培养过程改革来说是一个警示。

第二,高职学生对满意度各因子的体验有所不同,教师教学是最具解释力的因子,人际关系成为高职学生学习收获认知新的增长点,而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提供的校园支持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此外,由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知,满意度量表无论是在满意度的体验水平还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上,均能够对总体学习收获进行解释。如前所述,满意度是反映学习质量的重要通道,而实证分析对此也进行了证实。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满意度,是破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二)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综合上述调查分析的结果可知,“教师教学”因子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收获的贡献最大,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继续强调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的角色[5]。同时,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息息相关,主要体现在对教育环境的主体性、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对自身主体性三个方面。对教育环境的主体性是指从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对学生学习环境及其影响作出创造性选择、加工和改造,包括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制定规范的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等。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指对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主体性预测、设计和调控,包括对学习发展方向的规划建议、对学习兴趣的推动、对学习发展水平的评价等。教育者不仅对教育环境和受教育者实施主体作用,而且还在意识和实践中对自身施加影响,即教育者对自身的主体性,表现为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因此,高职师资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过程,在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可以依据上述三个层面引导教师的教学成长。

第3篇:医生实习制度范文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傣族历史悠久,拥有属于本民族自己的文字。傣族的结婚礼仪和其他民族相比也特色鲜明,研究傣族的结婚仪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傣族的文化。

[关键词]傣族结婚仪式 拴线 文化内涵 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75-01

一、订婚仪式

傣族现在的订婚仪式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但基本形式还是被保留了下来。首先是男方准备订婚礼物,礼物主要有烟、酒,还要有糖,意为让女方心里甜蜜。

订婚当天,由女方家主持订婚,订婚酒席也是由女方和女方家属来完成。大家都穿着现代化的服饰,男女双方的男性亲属长辈坐在靠近屋子的最里面一张最大的桌边,桌上有烟、酒和各种菜肴,来进行商榷的家长主要是男性,女性是不允许参加的。男方家长左下方,即靠近门口的方向,女方家长坐上方,意为男方“求”女方。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场面十分热闹,期间男方亲属中的小辈要给女方的亲属递烟、进酒,这属于义务。

双方家长围坐桌边主要商量结婚的时间,时间是按照傣历根据男女双方的出生日期商定出订婚日期。等家长们商定的差不多了便要把订婚的这对男女叫来桌前,长辈向其询问双方是包办还是自由恋爱,询问完后,双方各自回到原位,长辈们则继续喝酒谈天,这样的宴会会持续到晚上。

二、结婚仪式

如今的结婚仪式和过去相比也简化了不少。结婚的第一天一般在女方家进行,整个竹楼的客厅都摆满了酒席,在最靠里面有一张小圆桌,桌上摆了给男方准备的新衣裤,一个盘子里还铺满了人民币,桌角还放了两只煮熟了的鸡,一对香蕉,桌上还放着一个塑料盆,里面放了一袋盐,意味着婚姻纯洁幸福,还有许多白色的棉线。婚礼开始,夫妻并排跪在婚礼桌前,接受祝福,一对新人的侧面和背后坐着新娘的亲戚。这时由老人念完祝词就开始拴线了。主婚人将白线从新郎的右肩绕到新娘的左肩,再绕到桌上,表示两人的灵魂被拴在了一起,“波章”则一直念着拴线词,主婚人又用线轻轻拴住两只鸡的鸡冠,这时,后面的新娘家属也前来依次为两位新人拴线,有的则用白线分别拴住新人的左手和右手,线上还捆着一百元的钞票。拴完线后,女方的一位亲属将桌上的衣物双手交给新郎,新郎新娘回卧室,拴线仪式结束。

三、傣族结婚仪式的文化内涵

(一)傣族结婚仪式中人际往来的馈赠关系

在傣族的结婚仪式中,最少不了的就是人际交往之中的馈赠,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馈赠,结婚时女方给男方的馈赠,这些都贯穿在整个结婚仪式之中,人际交往的馈赠相当频繁。当然,这些馈赠交往也不仅仅存在于婚恋仪式中,在其他人生礼仪的仪式中出现得也相当频繁,这些馈赠构成了傣族人生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傣族结婚仪式中体现的伦理道德观

从傣族的结婚仪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原始的那种人与人相互帮助、和谐共处的精神,在傣族的任何人生礼仪的仪式中,村寨中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去主事的那家帮忙,伸出援助之手,这正体现出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美好品德。

傣族女性地位的崇高也是其他民族可能没有的。在傣族没有“男尊女卑”这一说法,女性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高于男性。例如:婚礼的第一天要在女方家完成,婚后男子从妻居等,这都体现了对女性地位的尊重。不仅如此,傣族对女性追求幸福这一权利也是鼓励的,这一点观念相对于那些压抑女性权利的民族来说是十分超前的。在傣族的《求亲歌》里有一句针对父母的歌词:“让她走吧,不要让相爱的年轻人苦恼,不要让诚实的亲家失望……”这句歌词正体现了傣族人民对于男女青年追求幸福生活的鼓励和支持。

四、小结

傣族的结婚礼仪不仅是傣族人生礼仪的重要部分,更是傣族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但随着汉文化的强势入侵,随着对经济利益的强烈追求,傣族的人生礼仪包括结婚礼仪也渐渐受到冷落,这对保护和传承傣族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保护和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迫在眉睫,而这一问题也正是笔者所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赵伯乐.少数民族婚礼的社会功能[J].云南社会科学,2000(4).

[2]陈兴贵.壮族的人生礼仪及其文化内涵[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4).

[3]杨知勇.云南少数民族婚俗志[M].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12月.

第4篇:医生实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 肝炎,乙型;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12.6+2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06-03

我国有7~8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相当严峻。在目前仍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进行健康教育预防乙型肝炎已成为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2]。为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8年3月对池州市1 557名初中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分层抽取池州市贵池区6所中学30个班级的所有学生1 625名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 625份,收回合格问卷1 557份,有效率为95.82%。

1.2 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对乙型肝炎的态度、相关行为、感染检测史及免疫接种情况。其中乙型肝炎知识为16个问题构成,每题回答正确得1分,满分为16分,回答错误或回答不知道不得分。

经预调查后,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要求学生以自填方式匿名独立完成问卷。现场调查过程中由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负责组织与质量监督。

采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录入和核对完成后,应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单题错答或未答者则单题不进行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x±s)、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统计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1.1 乙型肝炎知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初中生乙型肝炎的知识得分总体偏低,平均为(7.01±3.56)分,对乙型肝炎的三大传播途径认识不太清楚。将学生的知识得分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知识得分高于平均知识得分的为高分组,低于平均知识得分的为低分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家庭住址、父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监护人类型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均对乙肝知识得分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1.2 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知识得分的高低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并结合专业知识将年级、家庭住址、父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监护人类型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为年级、家庭住址、父亲文化程度和学习成绩。见表2。

2.2 对乙型肝炎的态度 84.0%的学生希望了解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68.0%的学生能同情、平和对待乙肝病人和病毒携带者,14.8%的学生担心乙肝传染给自己;仅有27.3%的学生愿意接受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赠送的礼物,49.1%的学生视情况而定;27.5%的学生不愿意和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42.5%的学生视情况而定;12.9%的学生介意和乙型肝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一起学习,43.5%的学生不介意;12.5%的学生回避和乙型肝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交往,28.5%的学生能正常交往,43.0%的学生视情况而定。

2.3 与乙型肝炎感染有关的行为 与乙型肝炎感染有关的行为主要是注射、拔牙、手术等。见表3。

2.4 感染状况及免疫接种史 2.4%的学生曾患过乙型肝炎,4.7%学生的亲人中有乙型肝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60.9%的学生表示接种过乙肝疫苗;在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中,仅有23.1%的学生打算接种疫苗,47.8%的学生表示没想过。在对“没有接种和不打算接种原因”的回答中,29.5%的学生表示对此一点都不懂,3.7%的学生认为是经济问题,15.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3 讨论

全国第2次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平均为10%,HBV总感染率约为60%[3]。为落实卫生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4],针对青少年开展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相当重要。

本研究表明,初中生乙型肝炎知识比较零散,很不全面、系统,同其他学者[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影响初中生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有: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住址和学习成绩。农村学生的乙肝知识掌握程度低于城市学生,这可能与农村的卫生状况较差和卫生知识宣传不力有关。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分较高,可能是由于他们比较爱学习有关。文化程度与乙型肝炎知识掌握程度成正比[6],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掌握卫生知识的水平就越高,并有可能将卫生知识传授给子女,从而影响初中生的乙肝知识得分。

本次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了解乙肝知识,并能同情和平等地对待乙肝病人;但在同乙肝病人的接触和交往中,部分学生还存恐惧等负性态度。提示应在初中生中加强对乙型肝炎知识的教育,减少对乙肝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歧视。

初中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向他们传授防病知识,将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并有可能使他们形成一种健康定式,受益终身。建议学校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计划地把预防乙型肝炎等相关传染病知识渗透到健康教育课程中,促使学生行为的转变,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家长也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向子女传授乙型肝炎预防控制知识,增强子女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参考文献

[1] 李曼,陈长香.高中生乙型肝炎预防知识认知现状调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11):78-79.

[2] 陈钟欣,范存欣,何文平,等.广州市大学生乙型肝炎KAP调查分析.疾病控制杂志, 1999,3(9):201-202.

[3] 戴志澄,祁国明,主编.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上卷.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北京:2006.

[5] 张元强,刘丹,孙相明.大连市小学生乙型肝炎预防知识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5,21(7):539-540.

第5篇:医生实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班导生;四位一体;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185-02

班级是高校进行教育实践和管理服务的基本单位,班导生作为班级管理主体的引入为精细化管理注入了活力。班导生同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共同构成了班级管理的四元主体,高度契合了“多元共治”理论,也是心理学中“从众效应”的体现,班导生的示范模范作用会带动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达到高低年级互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

一、“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开展

“班导生”是英国教师兰卡斯特开创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我国可追溯至孔子兴办私学的“次相教学”。2013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以下简称法政学院)开始探索实施班导生制度,班导生原则上由二、三年级相同专业学生担任,要求思想素质好、学习优秀,能够成为同学的挚友、学习的楷模和生活的引路人;能够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服务和管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引入“班导生”这一主体之后,四类管理主体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形成了以班导生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一)班导生协助辅导员开展迎新和日常事务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的主体,不仅要开展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还要承担学院日常性事务,工作繁杂,但人手有限。以法政学院为例,学院现有学生人数1 781人,设专职辅导员5人,兼职辅导员9人,其中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为1:356,专兼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为1:127。辅导员日复一日的“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往往是充当“救火员”的角色,而新生在大学适应中存在较长的空窗期,辅导员想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每一位新生的情况就显得捉襟见肘。在制度实施中,班导生主要协助辅导员开展新生班级管理:在迎新期间,了解新生基本情况,解答新生疑问;带领新生参加各类教育活动,协助新生及早熟悉校园环境;协助辅导员全程跟踪军训,了解学生心理和生理动态;协助完成新生选课、困难生认定和贷款办理等事务性工作。

(二)班导生与班主任协同开展班级管理

班主任从专业课教师中选拔,与辅导员相比较,班主任对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对课程学习有更明确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业思维。与辅导员工作范围不同,班主任仅负责本班级事务,对所在班级的情况认识更加全面。但班主任多为专业课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会让同学产生距离感,学生不愿意主动联系班主任,难以吐露心声;此外,班主任不是专业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无法全程参与班级活动。

通过设置班导生,可以协助班主任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例如共同组织新生班会,将院校的通知和安排及时下达;及时深入新生教室、寝室,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态,掌握第一手材料等。

(三)班导生协助选拔班委,对班委工作进行指导

班委是班级管理和服务的最直接主体,班委选拔得力,班风学风浓厚,班级同学共同进步。第一任班委如果选拔不力,极容易影响班级四年的发展。在实施中,班导生在班委产生前承担班委工作,适当延缓了班委的选拔时间,给同学们提供了充分展示和了解的机会。同时,班导生可以向班主任推举有突出才能的“班级临时负责人”,作为班委会成员和各方面活动骨干的重点考察人选,对其给予充分地指导和帮助,同学和老师也可以在班级临时负责人服务同学的实践中检验其工作能力。在班委选拔产生之后,班导生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将“”班干部的心得体会以及工作经验传递给新产生的班委,有利于班委的迅速成长,推动班级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构建全方位管理格局,推动班级工作有序开展

辅导员、班主任、班委、班导生虽然职责不同,开展工作的角度、侧重点不同,但是核心目的均为构建全方位管理格局。在具体运行中,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工作主体;班导生是两者的桥梁,是学生与班主任、辅导员的纽带,班导生扮演着助理和班级服务者的角色。就实际而言,班导生的服务职能应强于管理职能。班委本质也是学生,是f助开展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事务的具体开展者,在入学后期班委的作用将逐渐加强。以上四者相互补充,在时间、空间上相互配合,有助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

二、“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解决了学生管理的两大矛盾

其一,解决了学生多而老师少的师生配比失调的矛盾。目前,学院专职辅导员远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配备比例,学生多,事务性工作多,尤其每年新生入学时,在教育、管理、服务中都面临巨大压力,班导生的引入,解决了管理人手不足的困境,为班主任、辅导员提供了得力助手,同时又为高年级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的平台。

其二,解决了精细化管理与学生群体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当前,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招生类别、学习基础、智力水平、道德修养、兴趣特长等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学生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管理的复杂性,而要针对多样化的学生实施精细化的管理,首要一点,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全面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而班导生恰恰可以无缝隙的深入班级、宿舍,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信息,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现了学生管理的一大突破

目前,学校的自主选课制,打破了以班级为主体的授课模式,而班导生作为班级管理的链接点,可以利用宿舍、网络平台等,突破实体障碍,实现无缝隙管理。班导生可以随时深入宿舍,他们没有老师的身份与距离感,也没有管理者相对于被管理者的强势地位。班导生与所指导的学生年龄相仿,因此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可以开展柔性化管理,易于及时掌握新生动态。同时,班导生一般由相同专业的高年级的优秀学长学姐担任,他们在平时与新生交流中,通过其自身的专业认同感对新生进行专业导航引领,并且利用其掌握的学习经验对新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开展辅导,有利于加强新生的专业认同感。

三、班导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法政学院在“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中不断摸索,取得经验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优化班级管理模式和提升学生工作水平至关重要。

(一)存在问题

其一,班导生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有的人容易管得过多,取代了班主任的角色或者忽视了班干部的工作,成了学生的“保姆”。也有个别在班干部与班主任之间打球,消极怠工。其二,工作内容不清。班级工作琐碎,很多是学院临时布置的任务,占据了班导生的大量r间,导致对新生的学习辅导、生活关怀变少;此外,班委与班导生的工作分工不清,容易导致其中一方放弃自己的义务,将所有的工作推给另一方,引起管理混乱。其三,时间分配不合理。在安排班导生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将班导生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新生入学初期,使得工作管理上出现“前紧后松”的现象,导致后期工作开展的失误。

(二)完善对策

1.发挥彼此职能,形成“四位一体”合力

“四位一体”应具有相对静态的关系,辅导员应当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掌舵人”,应当牢牢把控意识形态话语权;班主任应该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导航者”,在学生专业发展中承担起航者和思维形成推动者的角色;班导生是大学生成长的“护航者”,应当围绕学生的具体需求开展工作。班委是管理工作的“摇橹人”,应当公益之心,做好基础性工作。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应当以“面”为主,班导生、班委工作以“点”用力,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在四者的关系上,坚持班导生是联系班主任、班干部和学生的纽带,在运作过程中,做到动态调整,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最终实现“一体两线”发展:“一体”,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体;“两线”,即以实现班级管理的正常有序开展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线。四者相互配合、各有侧重,消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工作“死角”,达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和管理。

2.严格选拔和培训程序,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

班导生应该从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实践能力等方面严格标准,民主选拔,并且尽量做到专业匹配,定期举办培训会及经验交流会,提高其理论修养和工作水平。具体工作上,在把握大局的前提下,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不能过分管控;在遇到困难和阻力时,要为他们解难撑腰,树立信心。

完善考核机制。对班导生的考评应该坚持新生测评、班导生自评、老师评价三个方面,做到两个月一小评、半年一大评,使班导生工作有“尺”可量,更好地提高工作水平,发挥应有作用。

明确奖惩机制。班导生虽然“官”小,但责任大、任务重,应以适当的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在评奖评优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并宣传先进事迹,推广优秀工作经验。在奖励的同时也要落实惩戒制度,对不合格班导生要及时诫勉或调整。

3.实现角色动态化转变,实现大学生涯全程化和针对化引导

班导生任职时间为一年,将新生引入大学正轨、适应大学生活后,班导生逐渐退出学生视线,这样有利于学生放下“拐杖”,早日适应大学生活。但是,大学各个阶段任务不同,面临的问题也复杂多样,大一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克服之前养成的不良习惯,大二、大三更多的是怎样利用大学来提高自我,大四进入毕业季,就业、考研、保研等方面就需要有更多指导帮助。针对不同阶段,在今后实践中,将实现班导生的全过程指导,贯穿学生成长始终。首先,加强对班导生的培训和指导,注重全过程培养,使选拔的班导生可以承担起学生大学各个年度的指导;其次,指导方式发生转变,由大一的全方位帮助,到大二、大三的督促和协助,再到大四的交流与鼓励,班导生的工作重点不同,最终目的一致,实现学生最终的成长成才。

四、结论

加强学生管理、分担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是建立健全班级管理模式的目的之一,而服务学生发展、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才是建立健全班级管理模式的最终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四元主体,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以“面”为落脚点,班导生、班委工作以“点”用力,点面结合,各有侧重,既消除学生管理时间和空间上的“死角”,又通过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管理和服务,让制度造福学生,最终实现了学生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岩.新时期高等学校班级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张艳丽.“班导生”制度促进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研究[J].沧桑,2011(1):161-162.

第6篇:医生实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吸光度 不确定度

1 概述

1.1 测量方法

依据JJG 464-2011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

如下表所示:

1.3 测量标准

重铬酸钾吸光度溶液标准物质(中国计量科学院研制生产,编码为BW2025),标称值分别为0.5A和1.0A,吸光度扩展不确定度U=0.005A(k=2)。

1.4 被测对象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型号:microlab300,编号:9-5732,生产厂家:荷兰威图)

1.5 测量过程

设定波长为340nm,吸收池温度为37℃,吸液量大于或等于500μL,选择终点法,用蒸馏水作参比液,校正吸光度为零点后,使用标准物质连续测量三次,记录仪器示值,计算算数平均值,所得平均值与标准值之差即为吸光度示值误差。

1.6 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2 数学模型

ΔA=■-As

■――吸光度平均值

As――吸光度标准值

3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3.1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评定

输入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重复性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辨力引起的不确定度。

①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用标称值为0.5A的标准物质进行10次测量,所得数据如下(单位:A):

0.482,0.481,0.483,0.484,0.484,

0.483,0.481,0.484,0.485,0.482

■=0.4829

由贝塞尔公式,单次测量结果标准偏差

s=■

≈0.0017

由于实际测量中,要求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则有

s(■)=■

=0.001

②此种测量条件下,仪器的分辨力为0.001A,认为是均匀分布,取k=■,分辨力引起的不确定度应为0.001A/2■=0.0003A。

③因为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与分辨力引起的不确定度有重复之处,所以取两者的较大值做为结果,即u(■)=0.001A。

3.2 输入量As的标准不确定度u(As)评定

依据标准物质证书,标准物质的扩展不确定度U (As)=0.005A(k=2),则有u(As)=U(As)/k=0.005A/2=0.0025A。

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的评定

4.1 灵敏系数

据数学模型得灵敏系数为

C1=?坠ΔA/?坠■=1

C2=?坠ΔA/?坠As=-1

4.2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uC=■

=■

=0.0027A。

5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扩展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

U(ΔA)=uC×k=0.0027×2

=0.0054≈0.006A。

6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吸光度示值误差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为:U=0.006A(k=2)。

参考文献:

[1]JJG 464-2011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定规程.

第7篇:医生实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考研;研究生;招生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281-03

一、问题提出的宏观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促使近几年研究生招生数量以及规模与以往相比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自1999年研究生扩招以来,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均大幅度增加。报考人数从1997年的24.2万人,猛增到2010年的140万人,增幅超过578%;录取人数由1997年的5.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7.2万人,增幅达925% [1]。而本科扩招所带来的大批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近几年掀起了考研热,大部分即将毕业的本科生选择了在大三阶段准备考研,甚至有些本科生从大一阶段就开始着手准备考研,这些学生中其考研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躲避严峻的就业现状,或者为今后就业选择继续深造,尤其是相对冷门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所学专业在就业前景暗淡的形势下更是如此。研究生的扩招,招生制度的缺陷,已越来越难以保障其生源质量,如何招到优秀生源的问题已成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与此同时,本科生盲目考研以及过早地把精力投入到考研,忽视了其学习过程专业素质的培养,这势必会影响本科教育的质量。而研究生招生是为了选拔优秀的本科生,这就使得招生制度与本科教学质量的矛盾日益明显,成为高校培养人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基于博弈论视角下的分析

研究生招生与本科教育是相互影响的,即招生如何得到优秀生源和招生所导致的本科教育质量的下滑,它们是存在着两方利益的群体。一方是学生群体,另一方是学校,虽然学校中也包含很多利益群体,在上述关系中涉及到的主要是这两个利益群体。但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博弈关系呈现出不同的利益主体。本文所着重要关注的不是找出谁是利益主体,而是试图揭示背后真正的相互影响的原因所在。

(一)本科生考研现象的分析

近几年,各个高校“考研热”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就业压力、从众心理等原因,使大多数本科生走上了考研的艰辛路。不难发现在这些考研学子当中,出于从众心理导致的考研行为的学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种盲目性质的行为,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考研并不适合于所有人,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另一方面对研究生招收优质生源也是极为不利的。我们知道,学校所要招收的是有研究创新能力的优秀生,而对于自己人生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即便通过了招生的关卡,学校也将面临在今后研究生培养阶段中如何培养这类学生的问题。在建立博弈模型之前,需要对从众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阿希(Solomon E.Asch)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线段实验证明了从众现象的存在。虽然从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可以从一方面原因去分析问题。本文基于人们在从众行为中获得“安全感”和“群体归属感”来解读这种原因。个体对自己的判断持不稳定态度,这时就倾向于与他人保持一致,寻求一定的“安全感” [2]。考研行即是如此,由于有些学生对未来选择不明确,更不确定考研是否会带来相关的利益。这类学生会在行为上与他人保持一致,为寻求一种“安全感”,最终选择与其他人一样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H・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在其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阶段,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之后便是人类的安全需要,这里指的安全需要不仅仅是住所、环境等的安全,也包括心理安全。而需要层次阶段不是跳跃性质的,是逐步实现的,即每个阶段的需要满足后最终才能实现自我实现需要,这恰恰说明了我们上述所说的“安全感”获得的重要性。我们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博弈模型:参与人学生A、学生B,他们采取的战略为考研或者不考研。从众行为获得安全感的效用为1,否则为-1。假设学生A在对于考研受益与否不确定的情况下看到有一部分人在考研,为了获取“安全感”选择考研,从而效用为1,同样学生B由于从众即为了获得“安全感”选择考研效用也为1。B并不一定知道A选择考研,B是看到其他学生考研后,为了获得“安全感”,即使A和B认识往往现实生活中因为攀比心理,大家都不愿公开自己是否在考研,少一个竞争对手,对自己总是有利可图的,如图1所示。

分析模型: 我们可以看到,上述模型类似于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在上述博弈矩阵中我们很容易得出,不论学生A或B,选择考研与否,他们选择考研效用是最大的,战略组合(考研,考研)就是其纳什均衡。当然,在上述模型中我们过分夸大了 “安全感”的作用,但是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难看出,获得这种“安全感”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略的,我们只是要通过这种博弈解释考研从众的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给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带来的不良后果。考研从众现象带来的问题首先是盲目性,盲目考研使学生忽视了本科阶段应接受的教育,例如大三、大四考研生的逃课现象。其次,学生自身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方向感,有时甚至考上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最终会导向功利主义,拿到文凭就好的思想可能贯彻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始终。考研过程中的从众现象不仅不利于本科阶段教育,更对学校研究生阶段如何招到优质生源制造了难题,学生的这种“盲目性”,也导致了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迷茫性”。

(二)学生是否选择上专业课的博弈分析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有初试与复试两个阶段,而初试比重远大于复试比重,过了初试,进入复试的考生几乎意味着已被录取。所以,选择考研的本科生会尽早地准备复习初试相关课程,很多学生从大三就开始准备,因而会与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所冲突,如何分配最合理的时间来学习就成为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特殊的博弈模型,如图2,假设选择战略组合(上,上),学生要兼顾考研与专业的上课时间所以初试成绩效用为3,而专业课成绩效用为3,显然,这时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当然也不是最差的。选择(上,不上),因为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课的复习,专业课成绩最大效用为4。同理当选择(不上,上)时,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考研相关课程的学习,考研初试成绩效用将为最大效用为4,如图2所示。

分析模型:上述模型类似于博弈论案例中的“智猪博弈”,即学生必然会选择考研,这时最终的纳什均衡就是(上,上)。但是上述模型毕竟是在假设的前提下,而实际的情况并不是都能充分考虑到。如果考生是选择本专业考研的考生来说,(上,上)是这个博弈矩阵最优策略纳什均衡。因为,这类考生更多地既想保证初试成绩的优异又想保证专业课成绩的优异。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要想兼顾考研课程与专业课是很难的,而且为了追求初试最大化的利益也会使一部分考生选择放弃专业课而专供考研课程。不过对于所学的专业是冷门专业或者考研时选择了跨专业的考生,上述(上,上)战略组合就不一定是最优策略了。对于这类考生可能考研成绩最大化的(不上,上)的策略才是最优的,因为,对于这类考研生专业课可以说只要合格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对于这类考考生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行为。

通过上述的两个模型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很多考生选择了考研,但是我们在这些“考研大军”中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具备了研究与创新的能力。而过早准备考研,忽视了本科阶段应接受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只专注于考研,必然会导致本科教育质量的下降,学生最终沦为考研的附庸。本科生专业素质培养的质量下降,有能力的本科生放弃考研现象的存在降低了研究生招生生源的质量,这些问题不仅给要选拔优秀生源的招生制度带来了挑战,也将导致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研究生招生制度

1.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1)应试教育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应试教育将活生生的人僵化为解题和记忆的工具,束缚了学生的才智发展。应试教育造就不了创新型、实践型的人才,在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他们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国家希望通过素质教育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但是素质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目前都尚未成熟。所以,目前仍处于号召学者进行理论探讨的阶段,真正的系统策略仍未能提出。

(2)不利于保障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

虽然很多高校已意识到,应试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努力尝试改进,但是问题仍然很多。尤其是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初试以及专业课考试,考试内容往往只注重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无从衡量。学生在准备考研过程中采取的策略也是以死记硬背为主,很少注重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而大三、大四的考生为了专供考研,忽视了在其本科阶段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2.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解读

既然应试教育有很多的弊端,为什么学校还要实施应试教育?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假设如果所有的高校都选择素质教育,对于培养人才显然是最好的。但是,给定其他学校选择素质教育而自己选择应试教育,则自己在升学考试中取得突出的成绩;如果给定其他学校选择应试教育,则自己更应选择应试教育才不至于在升学考试中落下太远[3]。比如研究生招生要完成自己的招生计划,则分数线就是最佳的筛选工具。结果每所学校都陷入了应试教育的囚徒困境之中,各个高校为了保证其利益最终还是会选择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

在招生制度方面,为何改革总是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同样,我们可以借助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智猪博弈”中的“搭便车”现象来解释。如果一个制度并不是好的制度,那么就会有人试图改变这种制度。但是,改革是需要成本的,有时需要放弃短暂的利益,比如研究生的生源、学费。总要有一些高校首先站出来,要扮演“大猪”的角色,不仅要与国家政府进行交涉,也很有可能就此举措从而影响政府对本校的经费资助,在此过程中要损失利益(比如生源),远不止这些。而另一些高校就扮演“小猪”的角色,实际上有些高校在实力方面的确力不从心,而有些高校则出于利益考虑,不愿为改革付出努力,却愿意坐享其改革的成果。因为,改革成功与否对自己都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改革成功自然是好,不成功也无所谓,最终成为免费的搭车者。所以,不难看出每个高校都愿意扮演“小猪”坐享其成,也不愿意扮演“大猪”,出血流汗,损失利益。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制度明明不合理却又可以长期存在的现象。

三、总结和建议

在博弈论视角下从本科生考研现象和研究生招生制度两方面分析可以看出,考研所导致的本科生培养质量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下降,已经影响到研究生招生中生源质量,而在另一方面,如何选拔出优质的生源也已成为招生制度需要改进的首要举措。传统的考试和应试教育势必对本科教育以及研究生招生造成不良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几点浅薄的建议。

(一)招生选拔方式多样化

2006年教育部的《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采取多样化的考查方式方法”,“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对于有能力且由于经济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继续深造的考生,基于在某些专业或者才能,应配有破格录取的相关的招生政策。虽然现行的招生方式中已有保研制度,但是,基于应试教育所选拔的学生并不一定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尤其对于那些能力突出的本科生,应当从注重个性化,注重能力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多样化的招生模式。

(二)改革初试考试模式

借鉴国际的招录方法,例如美国“GRE”等考试的方式,建立研究生入学水平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和政府可以建立嘉奖制度,对于现行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院校,给予激励和经费支持,从而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鼓励改进考试和教育模式。当然,笔者也了解到政府资助难是各高校一直谈论的焦点,想做到嘉奖,经费支持,可能还只是“纸上谈兵”。

(三)分班教学

对于教学条件充裕的高校,可以对大三和大四阶段有考研志向学生另组建一个班级,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本科教育。从而避免一些考生盲目考研,从而错失本科阶段原本应该接受的教育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教育机会。然而,笔者也看到对于大部分高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还只是一种理想。

(四)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在众多的考研学子当中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具备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这些莘莘学子,都抱着以后“出人头地”和如何“飞黄腾达”的梦想。这些美好愿望并不是只有通过考研这座“独木桥”才能到达,实现理想的途径并不局限于学术。当然,对于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继续深造的奔赴考研路上的莘莘学子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正确地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找到属于自己成才的道路,而不是成为盲目的跟随者,从而避免类似于考研从众现象。学校可以建立考研咨询机构,对于学生需要了解的信息给予讲解。也可以在教学和生活中给予正确引导,强化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以便正确选择今后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最后,本文虽然基于博弈论视角对研究生招生和本科教育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但在理论和分析角度略显稚嫩,尚且停留于表面现象,并未以深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要求各高校要保障本科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高级阶段,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顶尖的人才队伍的重任,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上述话题更富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应引起国家政府及学校和理论界的充分关注。

参考文献:

[1] 高经纬.关于“考研热”的经济学思考[J].理论界,2010,(6):201.

[2] 陈凤梅. 从众现象的分析和应用[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3):77.

[3] 董志强.身边的博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6.

[4] 曹菱红,胡戬.对研究生复试及优秀生源选拔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 理工高教研究,2009,(4):102.

[5]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6] 钟春仿.“考研”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不良影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7] 李春林,万平.考研过程中的博弈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3).

第8篇:医生实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面包 质量分析 风险评估 引导消费

一、基本情况简述:

1、产品总体情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糕点及面包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产品的门类、花色品种、数量质量、包装装潢以及生产工艺和装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到今天面包作为一种西式糕点,已在焙烤食品行业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包或作为主食或作为调剂辅食在人们生活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更好地规范面包的生产,使产品标准更加符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消费者要求,国家于2007年6月推出了GB/T 20981-2007《面包》国家标准,对面包进行了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别分别制订了相应指标要求,该标准已于2008年5月1日 起实施。

2、浙江省面包行业情况:

浙江省目前的面包生产企业量大面广面,规模企业数量少,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以前店后厂即小作坊的生产形式居多,生产企业遍布城乡各地,生产周期短,季节性强,生产条件及技术力量差;由于保质期等条件的限制,产品的销售范围多限于周边地区。

二、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统计及质量分析:

1、抽查总体情况:

本次省级监督抽查面包产品抽查140家企业,批次为140批,合格批次数为130批,合格率为92.86%,抽查总批次代表的销售收入18430.8万元, 合格品批次数代表的销售收入17547.4万元。不合格的项目有:标签、比容、甜蜜素、净含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2、产品质量分析:

本次抽查的140家企业均为小型企业,其中获证企业108家占抽查总数的77.14%,小作坊32家占抽查总数的22.86%。获证企业的合格率为86.30%,小作坊的合格率为100%。

从这次的抽查情况看,不合格的都是获证企业。可能是由于省政府2008年推出“十小”整治政策,加大了质量监管力度。根据小作坊的分布格局和特点,积极开展小作坊扶植工作,加强培训,组织检验人员及小作坊业主,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宣贯培训;宣传有关文件、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对小作坊质量安全状况地正面宣传和引导。而获证企业在获证以后对产品质量疏于管理,监管力度不够,造成了这次抽查获证企业合格率低的结果。

从不合格的检测项目分析:

(1)标签主要表现为无产品标准号、未注明所使用的添加剂名称。主要是企业对国家强制性标准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的规定及产品标准中对标签标识的规定内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些企业只是一味的模仿有一定规模企业的类似产品的标签内容,这样就没有把企业生产地实际内容标注在标签上。

(2)比容、净含量、甜蜜素项目不合格。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企业计量意识不强,且未进行出厂检验;另一方面,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法制意识不强,为了利润而偷工减料,节约成本。

(3)微生物指标直接反映产品卫生质量状况,是关系到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说明有些企业在生产、仓储、运输等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环节上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三、质量走势预测和风险评估

(1)、质量走势预测:

随着经济发展、国内外资讯交流,大众化面包等西点模式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以连锁店、单个西点面包房、大型卖场内饼房等形式经营,以中小型工厂、前后店厂等中小规模生产为特征。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有实力的企业不断进入浙江省,高档产品出现在市场。市场竞争逐步从低价格的恶性竞争转向以产品质量和产品开发为核心的新一轮竞争。有实力的企业在恢复传统产品时,往往与食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相关行业进行沟通,在生产工艺、基础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机械、包装机械、包装材料等方面加强专业化协作攻关,不断改良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引进国际新产品。

从总的来看,国内面包行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产品质量越来越好,品种越来越多,地区间交流将日益频繁,并且越来越渗入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饮食中。

(2)、风险评估:

①新型添加剂及原辅料使用存在的风险:

面包行业专用粉、全脂大豆蛋白粉、专用油脂、植物奶油、粉末油脂、粉末糖浆、全糖粉、果冻粉、塔塔粉等新材料和各种新型食品添加剂引起的质量问题,以及企业在标签标注方面体现出来的问题(在加了添加剂的情况下不标注),说明了企业在对这些产品的购进质量把关程度不够,使用范围、使用量存在不足。因此,食品添加剂仍然是今后面包产品重点关注的质量问题之一。

②产品微生物污染存在的风险:

企业对常用的器具设备没有很好的清洗消毒;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薄弱造成的人为污染;企业对包装间的紫外杀菌不重视,干脆不使用或杀菌不彻底造成了空气中细菌污染;包装时冷却不彻底致使包装后温度高产生水蒸气附着,使面包易于发霉变质,引起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超标。企业对产品出厂检验不重视和面包有效期的限制,对出厂面包质量把关不严格。

③抽检覆盖面带来的风险:

本次抽检的企业数140家,抽检的批次合格率为92.86%仅是24%抽检企业的质量状况,不能完全代表浙江省面包企业的整体质量状况。

四、质量改进措施与建议:

1、行政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生产企业质量隐患的调查,建立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对行业内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评估。检测机构应大力发展科研力量,加强对产品生产工艺的研发,研究产品生产环节和可能失控的生产环节,以研发指导检测及发现隐患。

2、企业应建立产品质量预警机制,建立关键检验项目和关键控制环节的数据库,以数据汇总比较的形式指导生产和改进产品质量。把可能会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前显现,让企业早发现早整改。

3、应加强对只生产面包原料的企业监督管理,从源头抓起。生产厂家要加强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如果生产面包原料企业的质量得不到控制,对于以购置面包原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很难得到控制。

4、加强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标准宣贯,让生产企业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同时还应让企业知道标签添加剂标注事项。

5、在2010年的监督检查中发现了有较多的企业产品标签不合格,建议进行一次产品标签标识专项监督抽查,真正发现和纠正企业标签标注的问题,也真正让企业知道标签是产品质量的一项主要内容。

6、加强对散装产品的监督抽检,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有效的避免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到小超市等地方,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7、加强消费者产品质量意识宣传,让消费者了解选购注意事项、提高辨别优劣产品的能力,以市场导向和消费者意向来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

五、引导消费

面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维生素及钙、钾、镁、锌等矿物质,口味多样,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在日常生活中颇受人们喜爱。尽量在大型正规超市、商店和有生产许可证面包房购买。注意查看面包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宜多食含有大量芝士、奶油、牛油的面包,注意科学饮食。

作者简介:

第9篇:医生实习制度范文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36-01

前言

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是落实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效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按照上级部署,我市于2011年开始启动了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截至2012年9月,全市所有9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了绩效工资,初步完成了岗位设置,部分乡镇卫生院公开选聘了院长,并对富余人员进行了分流,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96所,其中乡镇卫生院83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所,共有在职人员6587人,其中在编5183人、专业技术人员4891人。调查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2315人,占35.14%,具有执业护士资格1400人,占21.25%;高级职称47人,占0.7%,中级职称1142人,占17.34%,初级职称3821人,占58.01%,无职称1577人,占23.94%;按学历构成看,本科学历246人,占3.7%,大专学历2341人,占35.53%,中专学历3249人,占49.32%,无学历751人,占11.45%。

二、困难和问题

1、素质参差不齐,队伍结构亟须优化。

一是医护比不合理。共有医疗人员2315人,护理人员1400人,医护比为1:0.61,与乡镇卫生院医护比1:1的要求相差甚远,更严重的是个别乡镇卫生院连1名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人员都没有。二是职称比例失衡。乡镇卫生院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18.04%;初级职称占58.01%;无职称占23.94%。三是学历普遍偏低。乡镇卫生院里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仅为35.53%,中专及以下学历占52.95%,更有少部分根本无行医资质的人员在其中滥竽充数,提升了医疗风险。

2、编制总额不足,人员分流难度较大。

我市各基层医疗机构现有工作人员6587人,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但上级下达编制仅4587名。在此情况下,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就人事制度改革进行艰辛的努力,完成了编制岗位设置,推行了院长聘任制等工作,但在人员分流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一是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推开,分流后将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二是一次要分流达1800人,无疑将直接对社会稳定造成较大的影响。

3、部分医院身份特殊,定编定岗难以落实。

涟源市斗笠山矿区医院、桥头河矿区医院,双峰县第五人民医院、骨伤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新化县芦茅江医院是因撤乡并镇、企业转制等原因设置的,既不属于县级综合机构,又不是建制镇卫生院,一直得不到国家在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基建项目、医疗器械配置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经营状况十分艰难。双峰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双峰县青树坪中心卫生院整合成新的青树坪镇中心卫生院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来的特殊身份问题,但导致了人员严重超出编制标准、办公用房短缺及医院规模与乡镇卫生院职能定位不相适应等问题,人员定编定岗更难以落实。

4、绩效工资制度不完善,挫伤业务骨干积极性。

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我们在全市所有94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实施了绩效工资,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财政补助、基层医务人员个人收入挂钩。打破了以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按业务收入与贡献发放工资的格局。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实施绩效工资前,其收入水平往往是医院的人平收入的5-6倍,而实施绩效工资后,收入差距大幅缩小,实际又恢复到了“大锅饭”时代,起到了“奖懒罚勤”的作用。尽管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向业务骨干有所倾斜,但相比以前其收入大幅下降,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了这些业务骨干纷纷外流。

三、对策和建议

1、增加编制总量,严把准入关口。

根据娄底市主要属于山区(其中新化、冷水江、涟源还划入了武陵山片区)的实际情况,建议按每千名服务人口1.4人核定编制数。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卫生系统不再接收没有取得卫生系列执业资格的退伍军人安置任务,杜绝不具备卫生专业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国家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对通过提前退休或病退、自谋职业、学习提高等方式分流的不具备卫生专业执业资格的人员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分担。

2、落实财政保障,建立长效机制。

争取各县市区财政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其增长幅度要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要将卫生经费列入预算,并落实到位,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建立起稳定的补助渠道和长效的补助机制。尤其是落实人事制度改革中分流人员的相关工资待遇及提前退休、病退人员待遇等支出费用,使得农村卫生人员基本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有保障,稳定基层卫生队伍,确保基层卫生稳步发展。

3、加大培养力度,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要培养定向医学本科生,保证他们毕来后能到基层工作。二要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要加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一支兼职的人才培训师资队伍,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从面上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总体素质。三是制定宽松政策,支持卫生人员在职学历教育,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四是健全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制度,真正根据卫生院的需求选派好医生,试点一所卫生院就搞好一所卫生院。五是继续对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实施政策倾斜(农村卫生中级职称降低5分,农村卫生高级实行单独考评)等诸多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政策,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4、明确特殊身份,科学设定岗位。

将由于特殊历史原因设置的涟源市斗笠山矿区医院、桥头河矿区医院,双峰县第五人民医院、骨伤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新化县芦茅江医院尽快定性,以便能享受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在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基建项目、医疗器械配置等政策待遇,还有利于上述单位更好地开展岗位设置,科学设定岗位,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