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实习制度范文

幼儿园实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实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实习制度

第1篇:幼儿园实习制度范文

 

本细则由珠海市香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适用于2021年珠海市香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中小学生校服(含幼儿园园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抽样、检验工作。

一、抽样检验的产品

(一)抽查产品:中小学生校服(含幼儿园园服)。

(二)监督总体:珠海市香洲区生产及流通领域与抽取的样品同一标称生产者或商标、同一标准、同一型号(规格)的产品集合。

二、抽样、检验程序

(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8号)

(二)T/GDAQI 020-2020《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样检验技术服务规范》

(三)承检机构在抽样检验程序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检验程序的法定性与有效性予以补充。

三、抽样方案

(一)抽查数量:每款产品抽取2组样本,第1组用于检验,第2组用于备样。每组样本需抽取样品数量如下表所示:

产品类别

第1组数量

第2组数量

中小学生校服

2件/条/套

1件/条/套

(二)抽样方法。确定被抽样对象应符合T/GDAQI 01-2020《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样检验技术服务规范》5.3.3.3和第6章抽样的相关要求。在企业的成品库内或待销货架上随机抽取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或者以其他形式表明合格的的同一标准、同一型号(规格)的产品。

四、抽样现场要求、样品的处理、判定规则、检验报告报送要求、异议复检均按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8号)要求及合同约定执行。

五、检验依据

(一)产品标准。

1.强制性标准: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2.推荐性标准:

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GB/T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

DB44/T 883-2011《广东省学生服质量技术规范》;

GB/T 22854-2009《针织学生服》;

GB/T 23328-2009《机织学生服》;

GB/T 2662-2017《棉服装》;

FZ/T 81004-2012《连衣裙、裙套》;

GB/T 22853-2009《针织运动服》;

GB/T 22853-2019《针织运动服》。

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和产品明示指标或其他相适应的产品标准。

(二)涉及本类产品质量判定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

六、主要检验项目及检验项目属性划分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或标准

强制性

非强制性

重要项

较重要项

次要项

1

标志(使用说明)

GB/T 5296.4、GB 31701、相应产品标准

 

 

 

2

纤维含量

GB/T 29862、相应产品标准

 

 

 

3

甲醛含量

GB 18401、GB 31701、相应产品标准

 

 

 

4

pH值

GB 18401、GB 31701、相应产品标准

 

 

 

5

异味

GB 18401、GB 31701、相应产品标准

 

 

 

6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GB 18401、GB 31701、相应产品标准

 

 

 

7

耐水色牢度

GB 18401、GB 31701、相应产品标准

 

 

 

8

耐酸汗渍色牢度

GB 18401、GB 31701、相应产品标准

 

 

 

9

耐碱汗渍色牢度

GB 18401、GB 31701、相应产品标准

 

 

 

10

耐干摩擦色牢度

GB 18401、GB 31701、相应产品标准

 

 

 

11

耐湿摩擦色牢度

GB 31701、相应产品标准

 

 

 

12

耐(皂)洗色牢度

相应产品标准

 

 

 

13

耐光色牢度

相应产品标准

 

 

 

14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相应产品标准

 

 

 

15

绳带要求

GB 31701

 

 

 

备注:

1.如果未标注产品主要原材料的纤维成分和含量,则判定纤维含量项目不符合。

2.考虑到样品存在的不均匀性和检验的可靠性,样品中检测出微量其他纤维(未明示)时,如果其他纤维(未明示)的含量≤1%,或样品明示含微量其他纤维,而未检出时,该微量其他纤维不计入总量进行判定。

3.色牢度采用单纤贴衬。耐(皂)洗色牢度检测说明——织物含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或桑蚕丝的,按GB/T 3921A(1)40℃规定方法;产品标准另有规定的,按产品标准执行。耐(皂)洗色牢度仅考核可水洗产品。

4.本色及漂白产品不考核色牢度(耐光色牢度除外)、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5、仅提供给高中生的校服不考核绳带要求。

第2篇:幼儿园实习制度范文

前言

幼儿师范专业,是当前一个热门的专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新生的家长对幼儿园和幼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在选聘幼师的要求上也水涨船高。这就直接导致幼儿师范专业的就业压力不断提高,迫使幼儿师范学校更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能竞争能力。

开展教育实习,是幼儿师范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即通过与幼儿园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幼师课程体系的改革,寻求优化校园合作机制的途径,以期能够为推动幼儿师范专业提供有益助力。

一、侧重于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建设

从根本上说,要优化校园合作机制,也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师范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关系,而其中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就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看重的能力。

因此,要改革幼师课程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更加侧重于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建设。例如,增加幼儿心理学的课程比重就是一个明确的选择。新生代的幼儿所出的环境已经大为不同,其心理和个性更加明显,使得幼师在教学中对其心理的把握更难。失去强大幼儿心理学的支撑,未来的幼师更难掌握幼儿的心理,更难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简单地说,未来的幼师必须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帮助幼儿更健康的发展。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幼儿心理学的基础上,相比于幼儿教育概论这一类理论性的课程。幼儿心理学对幼师实践工作的意义更加明显。

此外,针对于新生幼儿更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幼儿师范学校也应该提高学生教学活动安排和设计的能力,也就是要能够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完成更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应该针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提高,才能够增加其实践工作的能力,从而避免出现学生空有一身理论知识却无法发挥的尴尬局面。

二、更具有实践意义的考核制度

同时,要进一步改革幼师课程体系,幼儿师范学校还应该做的就是改革考核制度,用全新的考核制度来评定学生的优良,鼓励学生站在实践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成长,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大部分幼儿师范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仍旧是传统的考试,即针对学生对各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最终得出学生的成绩。从一定程度来说,这种对学生考核的制度就是失去实践意义的,是脱离实际情况的只对教师理论知识进行的考核。

如何把握学生的成长情况?如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已然成为幼儿师范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幼儿师范学校与幼儿园进一步加强校园合作中的重点问题。

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必须从考核制度上进行改变,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学校可以让学生自由安排一次教学设计,在其中凸显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及制定教学设计的根据,最终根据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分。

例如,学生设计的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环节,将幼儿根据不同的性格和个性分为不同的小组,而后发放不同的游戏道具,组织幼儿进行不同的游戏。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能够帮助不同个性的幼儿更好的发展,也能够避免单一的游戏活动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就能够清晰的显现出学生对幼儿心理特征的把握,以及对幼教过程中突况的应变能力。这不仅仅体现了学生平时所学的基础知识,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实力。

如果有条件,学校还可以将对学生考核放在真正的实践环境中,即与幼儿园取得合作关系后,让学生自己组织一次教学,通过教学的效果完成考核。只有这种建立在实践意义上的考核制度,才能够不断促进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学校与幼儿园校园合作的筹码。

三、改变现有的实习教育模式

最后,要优化校园合作模式,改变现有的实习教育模式是一个有力的手段。当前大部分幼儿师范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教育时间是半年,或者采用的是间隔的实习方法,即每一学期实习半个月的方式。

从时间上看,幼儿师范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和时间相对较少,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影响到了校园合作。一方面,没有足够的实习机会,学生很难从实习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收获,也就无法提高实习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实习时间少,其对于幼儿园的贡献也少,幼儿园也没有充足的时间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影响了幼儿园与学校的合作关系。

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必须改变现有的实习教育模式,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在实践中成长,向幼儿园表明实力,最终达到树立幼儿园与学校合作信心的终极目标。

总的来说,当前的幼教课程体系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集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影响学校与幼儿园合作的主要因素。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应该侧重于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建设、改变对学生传统的考核制度,并改变现有的实习教育模式,才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幼儿园与学校的合作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莉,述评我国中等师范教育机构课程设置的演变历程,《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朱芳红,幼儿教师课程改革认同现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建成,幼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3期.

[4] 周桂文, 研究幼儿师范教师培养的初步探索,《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第3篇:幼儿园实习制度范文

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科学的地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塑造认识事物、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一般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具类课程组成。作为文科生,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往往注重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开设,而对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普遍开设不足。实际上,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活动中,幼儿教师承担着激发幼儿对自然、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启迪幼儿心智的任务,对于孩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有益的生物、物理、化学现象都要能深入浅出地作出适当的、科学的解释。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设置要适当增加自然科学方面浅显的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作为基础学科正常开设,这对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有极大的帮助。

二、加大技能教育课程的比例

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技能教育课程既是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是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的特殊性所在。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还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绘画和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

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技能技巧差是制约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制度、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不足、学生技能训练不力有很大关系。首先,招生制度的缺陷导致高师生艺术教育技能形成先天不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主要依据高考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其音乐、美术等艺术基本素养的考察,即缺少面试这一重要环节。大部分学生进校时艺术修养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受过任何艺术方面的)}I练。不懂音乐,不会画画,不会跳舞,语言表达不佳的学生大有人在。这对以后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较大的难度。其次,技艺类课程比例失调,导致高师生技艺训练后天营养不良。与中师相比,中师技艺类课程的开设一直贯穿中师教育的三年全程,课程开设在整个课程中也有较大的比例。而在高师,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只开设两年四学期,其后的三、四年级在学生见习、实习时,在对技艺要求最高的时候,反而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和)}I练,一些在低年级学会的艺术技巧由于长时问不练不用,到了在幼儿园实习时变得很生疏。艺术教育能力差也是导致许多幼儿园拒绝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首先,正如高师音乐、美术专业需要面试,英语专业需要口试一样,鉴于学前教育专业特有的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有必要加

设面试。当然,考察学生艺术素质并非等同音乐、美术专业,其意义在于了解学生在艺术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景,在侧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对艺术特长生有所倾斜。其次,加大艺术技能学习与)}I练的课时比例,将高师生艺术教育能力的提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并将幼儿教师技能的)}I练工作贯穿于高师生就读的四年全过程。第三,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实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制度。在学生毕业前,要求他们通过有关音乐舞蹈、美术、口语表述、体操和队列操练等考核内容,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容。

三、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高师开设教育实践课程,n在通过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两部分。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一直处于较轻的地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见习一般在大学低年级集中进行,为期一周。幼儿园实习时问一般为8—10周,在四年级集中安排。应幼儿园学科教学法开设的需要会安排零星的见习活动。在实习过程中,高师往往也是将幼儿园

实习看作是锻炼高师生在幼儿园备课、上课的技能,而不重视高师生参与幼儿园全面教育活动的锻炼。见习、实习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从而使高师幼儿园教育实践流于形式,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进行这方面的改革,首先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高师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并与幼儿园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能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其次要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另外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三要延长教育实(见)习的时问。高师教育实习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是以足够的教育实习时问来保证的。目前大四开始集中八周的实习远不能满足高师生锻炼和成长的需要,而目_时问过于集中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认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实习可分为两个时问段,一段可从三年级学习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理论等课程的开设开始随堂进行短期实习锻炼,如,围绕所学教学法到幼儿开设相应的组织教学活动或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及时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最后在大四再集中实习较长一段时问,实践高师生综合教育的能力。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培养任务的高师院校,必须强化幼儿园实践环节,将幼儿园实习时问延长到14周左右,同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经常带高师生去幼儿园参加见习活动,帮助他们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了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

四、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高师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是培养师范生职业素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游戏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史及教学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的能力。

首先,要适当压缩专业教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比例。上述观点都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比例要增加,这必然要重新审视高师学前教育教学计划四大模块的比例关系,改革并不是要求课程超载,而是要对相关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如“中国幼儿教育史”少外国幼儿教育史”少中外教育史”这三门课可以整合为一门课;有高师将六门教学法合并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门课,这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笔者以为目前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过多,如幼儿卫生学、儿童营养学、儿童生活护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咨询等,这些课程之问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有必要作适当的删减。

其次,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高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积极性与创造性都受到某种压抑。改革后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必须实现从“教”向“学”转变,实现“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转变。高师教师自身要密切关注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如目前许多幼儿园开展了英语教学活动,但时至今日,高师教学中依然回避这一有争议的教育现象,致使高师生毕业后虽有较好的英语教学的基础,但仍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在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活动。对于这些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主动出击,引导高师生展开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中,我们提倡案例教学,通过大量详实的活生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激发高师生积极思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另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淡化教师权威和书本权威,相互交流,相互切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用意见。

第4篇:幼儿园实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高等师范教育是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专业教育。幼儿园的师资在我国建国后则主要依靠中等师范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培养。1952年,教育部颁发了((Ui }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其中明确规定了培养幼儿园师资的学校为幼儿师范学校,并可独立设置,培养大量的幼儿教师以适应幼儿园发展的需要。为了办好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合格的、高质量的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教育部还同时颁发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其中指出,高师教育系得分设学前教育组,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城市中广泛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教育的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要他们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I练,具备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的能力外,还要他们能进行幼儿园课程的设计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儿童玩具的设计与研发;要求他们能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幼儿,开发幼儿的潜力,富于创新能力,并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发展后劲的幼儿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也已渗透进学前教育机构,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育中对这些理念的要求更高,这也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显然,中等师范学校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已不能适应21世纪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由高一级的师范院校来完成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师范学校输送合格师资转到主要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上来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必然要随着培养目标的改变而发生变革。

幼儿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事业。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师相对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由于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子f‘么”更重要。其次,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弹、说舞、唱、画等艺术教育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三,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了接触客观世界和各种现象,这儿乎涉及到各类学科的基本现象和常识,因此学前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育活动。第四,就其教育方法而言,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幼稚性,需要教育者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独特方法,将广博的知识,创造性地融合到孩了所喜欢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他们去观察感受操作、体验,进而形成一定概念和经验。另外,学前教育还要求教育者要善于激发、培养和保护学前儿童正在萌发的对自然、对社会、对科学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并注重儿童不同个性的培养。显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师范专业相比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师

范性的要求更高。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高师生的素质水平,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高师生的素质结构。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中师教师,课程体系呈现重学术理论轻师范性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使学生的知识面窄,职业教育技能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以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可分通识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技能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四大块。这个课程结构看似合理,实际上存在许多弊端。如各类课程比例失调,课程设置过于单一,技能培养力度不够,教育实践环节不被重视等。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

业的课程改革可从下面儿方面入手:

一、充实通识课程中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门类

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科学的地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塑造认识事物、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一般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具类课程组成。作为文科生,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往往注重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开设,而对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普遍开设不足。实际上,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活动中,幼儿教师承担着激发幼儿对自然、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启迪幼儿心智的任务,对于孩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有益的生物、物理、化学现象都要能深入浅出地作出适当的、科学的解释。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设置要适当增加自然科学方面浅显的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作为基础学科正常开设,这对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有极大的帮助。

二、加大技能教育课程的比例

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技能教育课程既是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是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的特殊性所在。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还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绘画和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

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技能技巧差是制约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制度、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不足、学生技能训练不力有很大关系。首先,招生制度的缺陷导致高师生艺术教育技能形成先天不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主要依据高考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其音乐、美术等艺术基本素养的考察,即缺少面试这一重要环节。大部分学生进校时艺术修养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受过任何艺术方面的)}I练。不懂音乐,不会画画,不会跳舞,语言表达不佳的学生大有人在。这对以后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较大的难度。其次,技艺类课程比例失调,导致高师生技艺训练后天营养不良。与中师相比,中师技艺类课程的开设一直贯穿中师教育的三年全程,课程开设在整个课程中也有较大的比例。而在高师,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只开设两年四学期,其后的三、四年级在学生见习、实习时,在对技艺要求最高的时候,反而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和)}I练,一些在低年级学会的艺术技巧由于长时问不练不用,到了在幼儿园实习时变得很生疏。艺术教育能力差也是导致许多幼儿园拒绝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转贴于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首先,正如高师音乐、美术专业需要面试,英语专业需要口试一样,鉴于学前教育专业特有的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有必要加设面试。当然,考察学生艺术素质并非等同音乐、美术专业,其意义在于了解学生在艺术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景,在侧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对艺术特长生有所倾斜。其次,加大艺术技能学习与)}I练的课时比例,将高师生艺术教育能力的提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并将幼儿教师技能的)}I练工作贯穿于高师生就读的四年全过程。第三,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实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制度。在学生毕业前,要求他们通过有关音乐舞蹈、美术、口语表述、体操和队列操练等考核内容,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容。

三、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高师开设教育实践课程,n在通过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两部分。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一直处于较轻的地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见习一般在大学低年级集中进行,为期一周。幼儿园实习时问一般为8— 10周,在四年级集中安排。应幼儿园学科教学法开设的需要会安排零星的见习活动。在实习过程中,高师往往也是将幼儿园

实习看作是锻炼高师生在幼儿园备课、上课的技能,而不重视高师生参与幼儿园全面教育活动的锻炼。见习、实习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从而使高师幼儿园教育实践流于形式,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进行这方面的改革,首先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高师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并与幼儿园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能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其次要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另外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三要延长教育实(见)习的时问。高师教育实习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是以足够的教育实习时问来保证的。目前大四开始集中八周的实习远不能满足高师生锻炼和成长的需要,而目_时问过于集中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认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实习可分为两个时问段,一段可从三年级学习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理论等课程的开设开始随堂进行短期实习锻炼,如,围绕所学教学法到幼儿开设相应的组织教学活动或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及时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最后在大四再集中实习较长一段时问,实践高师生综合教育的能力。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培养任务的高师院校,必须强化幼儿园实践环节,将幼儿园实习时问延长到14周左右,同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经常带高师生去幼儿园参加见习活动,帮助他们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了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

四、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高师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是培养师范生职业素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游戏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史及教学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的能力。

首先,要适当压缩专业教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比例。上述观点都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比例要增加,这必然要重新审视高师学前教育教学计划四大模块的比例关系,改革并不是要求课程超载,而是要对相关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如“中国幼儿教育史”少外国幼儿教育史”少中外教育史”这三门课可以整合为一门课;有高师将六门教学法合并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门课,这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笔者以为目前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过多,如幼儿卫生学、儿童营养学、儿童生活护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咨询等,这些课程之问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有必要作适当的删减。

第5篇:幼儿园实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 见实习基地 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18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Practi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DUAN Weihong, NAN Lamei, YUAN Y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importance is analyzed on the practi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the existing problem is point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s forward.

Key words practice bas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kindergarten

1 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的重要性分析

1.1 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需求性

据《乐富教育研究院2010-2011年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报告》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大中城市幼儿教师缺口比较严重。然而,对于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其毕业后能直接胜任本职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学前教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好模仿是学前儿童的一大特点,这些使得学前教育工作具有了较强的示范性。如一个男教师写字翘兰花指,小学儿童看后会嘲笑老师娘娘腔,但学前儿童则会模仿老师的写字姿势。可见,学前儿童的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好有效的职前培训,而有效的职前培训则主要依靠学生的见实习来完成。

2 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自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情况调查问卷,对咸阳师范学院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见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收回问卷126份,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暴露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见实习制度不完善

第一,时间上的滞后性。学生每个学年都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及时加以检验和锻炼,而我校则不是每学年每学期都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安排见实习,而是从第二学年才开始,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这就使得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及时得到验证、锻炼、强化,其它本科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第二,指导方式上的脱节性。在学生见实习期间,学校与见实习基地的指导基本脱节,学生进入见实习基地后学校一般不做过多干涉,指导学生的责任完全落到了见实习基地头上。由于学校与实习基地没有相关制度确定各自的权责,对于学生在见实习基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学校也只能是尽力协商但不能保证协商有效。

第三,内容上的不均衡性。学生的见实习任务很多,包括保育工作的实施、教育活动的安排、班级管理、环境创设与布置等方面。但据调查没有一个实习基地能做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70%的见实习幼儿园将指导内容仅局限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忽略了对学生其它方面的指导。不仅如此,还有25%的见实习幼儿园只关注保育工作的指导,而且只是表现为让学生辅助保育员拖地、打饭、洗碗等,并没有进行专业的系统的保育工作指导。

第四,见实习工作的不完整性。幼儿园包括小班、中班、大班。但是据调查,在大学四年的见实习期间有78%的学生没有完全深入地了解小中大各年龄班的工作,由于学校对实习基地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导致有些学生每次见实习都去同一个年龄班。

2.2 见习实习基地不合理

第一,见实习基地形式单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对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狭隘,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而事实上与学前教育有关的职业机构有很多,如早期教育中心、特殊儿童学校、胎儿学校、托儿所、儿童心理咨询等。

第二,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查不严。由于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见实习学生,使得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降低了标准。据调查,48%的学生实习后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了质疑。

第三,见实习基地的权责不分。统计结果显示78%的实习基地由于不愿或者不了解而没有很好地肩负起指导学生实践的责任。55%以上的学生反映进入幼儿园后协助工作人员劳动的时间多于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

2.3 见实习效果不明显

见实习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就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见实习效果来看很不乐观。

第一,学生态度不端正。大学宽松的管理制度使多数学生变得松散懒惰,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而实习单位则不同于学校,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适应紧张的工作,继续用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对待见实习,无法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使见实习变得流于形式。

第二,实践机会缺乏。有些见实习基地怕影响教学效果,不给学生创造实践讲课的机会,只是让学生旁听或者做一些与教学关系不大的杂活,没有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机制改革建议

3.1 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见实习的规范性

建立“一体化”的见实习制度,即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指导方式的一体化以及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所谓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是指学生的见实习时间应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每个学年都有,并且根据学生每学年开设的课程制定学生见实习期间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指导方式的一体化是指校内指导和校外指导的一体化。学校应从校内和校外(即见实习基地)分别选出有能力指导实践的教师,并且将学生与指导教师固定下来,即在大学四年中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和一个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指导;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是指为学生安排全面的实习内容,从幼儿园工作来看,应包括各类活动的实践、幼儿园的管理、幼儿保育、环境创设等;从年龄班级来看,应包括小班、中班、大班的见实习。让学生熟悉各年龄段的学前教育工作。

3.2 合理设置课程,提高见实习的有效性

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应进一步完善。第一,增强专业理论课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师应在提供模拟课堂教学机会的基础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实习,身临其境地感受幼儿园教学情况。第二,加大专业技能课的比重,并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舞蹈、绘画、钢琴等专业技能的学习会比较困难,所以学校应加大有关专业技能课时的比重,并且每个学期都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保证学生技能的熟练性和连贯性。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幼儿园的需求对专业技能课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技能课的教师不能像要求专业学钢琴、舞蹈等的学生一样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幼儿园不需要教师具备精湛的琴技,只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琴技,并且要会边弹边唱边看。第三,设置弥补学生不足的实践课程体系。据调查学生在见实习中反映突出的问题是对课堂的控制与管理、与幼儿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幼儿活动的整体规划。学校应针对这些问题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来弥补学生的不足。

3.3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见实习的针对性

校企合作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最初就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提出来的。目前用人单位反映多数学生就业之后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锻炼才能上岗。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见实习工作。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用人单位的合格职业人,学校在开展见习工作时必须与见实习基地进行定期的交流合作,共同制定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的见实习方案。当然校企合作还应具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职业应制定出不同的指导方案。如育婴师有育婴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幼儿教师有幼儿教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功效。

3.4 有效管理监督,提高见实习基地的有序性

学校应改善对见实习基地的管理。首先,学校应与社会职业需求相联系,拓宽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开发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多类见实习基地。如:幼儿园、早教机构、胎教中心、托儿所、特殊儿童学校、儿童读物出版社……这样既可以降低学校寻找见实习基地的难度,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将来就业提供了多种选择。其次,提高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核标准。见实习基地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同时也承担着为学生提供优秀实践典范的责任。所以学校在选择见实习基地时必须严格审查,看该基地是否具备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否具有指导学生就业的专业人员,是否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进而选择出具有指导学生见实习能力的合格基地。第三,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学生普遍对实习单位感到不满,主要是因为实习单位几乎不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帮保育员劳动,帮教师做教具。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学校必须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管理,如:见实习前将基地应完成的任务用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并发给各基地,还可以与见实习基地签订协议,通过协议来明确见实习基地的责任,并规定违约后应付赔偿金。

参考文献

[1] 林泽炎.大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完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

[2] 李海贞.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6.2.

第6篇:幼儿园实习制度范文

(一)加强课程实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首先,高职教师应在课堂上开展课程实训训练,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需求,积极改革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在微格教室或校内现有的实训教室创设幼儿园工作环境、举办幼儿园活动,促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前沿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幼儿教育实践能力。如在“幼儿教师口语”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完教材理论知识后,应组织学生去学校的语音室进行练习,并以课程实训内容为依据给予学生指导,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幼儿教师基本的口语知识及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形成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增强阶段性实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学习各个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参加实践活动之余,高职学校应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阶段性实训活动,即学生分项目完成期限为一周的训练,督促学生积极投身到幼儿教育的专业技能学习、训练中,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课程项目阶段性实训中,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传授后,将学生带进学校的实训基地,采用仿真模拟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婴幼儿游戏的设计及游戏规则的实施,帮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游戏指导的实践技能。在学校的保育员技能实训室,教师根据专业操作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以此考核学生是否具备婴幼儿卫生保健指导能力,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幼儿护理能力,是否具备在幼儿园保育员岗位上工作的岗位实践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到企业岗位实践的机会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生三赢

高职学校应积极跟当地的幼儿园合作,实现合作办学,创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需指定一套措施实现学校教学过程跟幼儿园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第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合作的幼儿园需向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课程教学需求为依据定期带学生去幼儿园进行技能实践、教育观察等,为高职学生构建有效的理论—实践—理论的开放式循环学习。同时,幼儿园应定期聘请国内的一些著名幼儿园教师到高职学校开设讲座,为学生传达幼儿教育经验、方法等;也可以请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到学校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幼儿园工作岗位意识。第二,幼儿园需向高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一定的勤工助学机会,促使学生能在学习期间切实体验到幼儿园工作,熟悉岗位工作的全过程,从而尽快进入角色,为毕业后正式进入幼儿园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第三,高职学校也应派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入幼儿园,努力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以进一步实现校企合作。第四,高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积极跟幼儿园的教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将研究得到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分享;高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从而丰富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市场敏锐度,促使教师在教学环节将自己学习的经验、幼儿园的企业文化及办学理念等传达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实现学校、幼儿园及学生的三赢局面。

(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加强顶岗实习与管理

在专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中,顶岗实习占据了重要位置,它是联系理论跟实践的重要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幼儿的心理、学习等意义重大。同时,顶岗实习也是高职学校培养合格的、岗位实践能力强的幼儿教师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学校应加强顶岗实习与管理,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首先,学校要积极制定顶岗实习环节。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重新定位为:面向幼儿园教育工作第一线,培养出职业道德精神及创新精神兼具的、具备全面科学文化素养的、熟悉掌握新世纪学前教育发展需求及课程改革要求、熟悉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整体把握学前教育理论、岗位实践能力及职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学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注重特色、强化实践、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当课堂教学结束且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践技能后,学校应为学生安排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促使学生深刻感受专业思想教育的魅力,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强化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奠定基础。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否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取得进步进行检验,并检验他们运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水平,加强岗位实践。

(三)加强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体系

为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习效率,高职学校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完善顶岗实习体系。第一步,丰富学生的实习内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完成实习岗位的基本任务,还应积极了解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整个过程,努力掌握独立带班的方法、技巧,并学会自主编写相应的工作计划、教育记录、教案材料等。第二步,学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这就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制定出详细的实习守则,加强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第三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实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实习情况,学校及教师应分阶段布置任务并进行检查,监控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并要求学生编写实习感想、总结等,检验学生是否完成实习任务,在顶岗实习中是否有突破。第四步,完善实习评价制度。高职学校要制定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同时规范实习评价过程,争取对学生做出客观的实习评价。总之,以上措施的目的是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需要学校及教师共同努力。

三、结论

第7篇:幼儿园实习制度范文

1.1见习内容空洞

见习生回学校后普遍反映,在见习期间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帮助主班教师抄写教案或工作日志;工作之二是帮助教师进行环境设计中的剪纸制作、折叠、粘贴等,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并一无所获;工作之三是帮助幼儿园进行洗刷桌子和椅子等简单的清洁工作。见习生带着在幼儿园工作就是不停地抄教案、做保洁的印象回到学校,见习不仅没能帮助学生,反而害了学生。

1.2见习制度严重缺失

见习生在见习时会带着学校设计的见习报告走进幼儿园,但是由于见习报告设计脱离企业实际、制度无人监管、见习结果与学生学业和就业完全脱节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的教师和见习生都没能重视和珍惜见习机会。个别带班教师甚至利用学生见习期间满足私欲,让学生从事完全与见习无关的工作,造成人才和时间的浪费。

1.3见习时间短

本校见习为一周时间,幼儿园因企业管理和行业特点,无法在见习之初就让年轻没有经验的见习生直接深入一线工作,而学生刚刚熟悉了工作环境就到了返校的日期。学生普遍反映刚要摸到一点儿门路,见习期却结束了,很遗憾。

2校企合作之中职院校在见习期的建设建议

针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学校首先要对见习制度进行整改。培养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在一定的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对职业的认识、理解、情感和态度,是职业人从事自己职业的一种自主自觉的认识。中职学生年龄在16~18周岁,本身就处于青春期,尚未成熟,对角色的理解和就业的前景尚未认知。为了让学生尽快通过职业定向阶段,进入准幼教工作者的学习状态,建议每学期让学生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或优秀的私立幼儿园见习两周时间,请企业安排优秀骨干教师以讲座或演讲的形式,用他们自身的优秀业绩来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向往。见习时要按照见习计划确定每日见习内容,将每个学生分配到班级,由班级的主班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行业规范、家园合作、幼小衔接等相关职业要求,培养职业意识。

减少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大连市公办幼儿园目前使用的是《探究式B版教材》,涵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并将五大领域系统融合,目的是让幼儿在3~6岁发展关键时期,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智力发育、情感发育,都得到合理发展。在校期间学校会安排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理论课课时,但学生往往因为内容枯燥而兴趣索然。甚至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只要能唱会跳,基本上不用学教育学原理等纯理论课程。为了加强中职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应该从企业要求出发,将工作内容及时引进到学校课堂里。幼儿园课程课程设计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参照B版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利用资料包并进行活动准备。在实训周中,学校要求幼儿园必须安排有专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看课、听课、讲课、评课的时间。教师讲课是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发挥和融合过程,这是形成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在见习时找到自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漏洞,回到学校课堂才会重视理论知识。

为企业提供财务保障及人才储备每一学期,学校会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配到幼儿园见习两周,势必会给幼儿园的工作和日常管理来带压力和负担。尤其对一线的班主任无疑加重额外负担,因此,幼儿园教师对见习生进行管理时难免出现精力不足或不负责任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为企业支付经费和课时费,确保见习的有效开展。同时,见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作为幼儿园的人才储备,在毕业实习分配时优先选择校企合作期间大力支持并培养见习生的幼儿园,激励幼儿园为学校见习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与企业合作,加强交流在学生见习期间,学校应组织因为见习周而停课的教师集体到幼儿园参观学习,有条件者可以在见习的企业驻点调研。这不仅是发挥对学生的监督作用,也让中职院校的教师深入企业,成为理论性实践者。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幼儿园教师免费授课,给他们带去最前沿的政策和理论;同时听取幼儿园教师对见习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学校的授课方式和内容,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未来幼儿园教师。学校只有和企业经常往来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3校企合作之企业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想要通过见习积累经验、感悟未来职场的工作内容和氛围,与幼儿园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加强实习指导教育实习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实际工作环境中,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实现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技能的实践教学方式。幼儿园的主要岗位就是教师和保育员,见习的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相同。幼儿园应该从学生成长的角度,为学生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详细系统地为见习学生介绍“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与教师岗位职责”“幼儿园环境概述”“3~6岁幼儿发展指南在园实践效果”“幼儿园与家长、小朋友的沟通技巧”等辅导工作,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避免学生在见习期间盲目、被动地适应环境。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考核工作考核是学生的动力,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考核是否严格规范决定了学生应该学什么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只有考核标准与培养目标达成一致,才能保证学生见习的效果,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考核时要本着实事求是、严格的原则。尤其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求见习学生必须完整地进行一次活动设计与实践,由指导教师为见习教师打分、评价的标准包括:活动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活动过程是否思路清晰、时间安排合理,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有感染力,等等。

为见习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形象幼儿园指导教师是学生见习期间接触最多的人,也是见习生未来工作的楷模。不仅代表企业的形象,更是行业的标杆。因此,在学生见习周期间,一线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端庄大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传递正能量,让实习生心中充满爱,充满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德高为范、技高为师,指导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见习的学生,耐心细致地为学生介绍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爱护见习学生对本行业的热情。

4总结

第8篇:幼儿园实习制度范文

实习准备:师范生在实习前的准备没有针对性,实习准备不充分。调查结果显示在实习之前13.2%的师范生没有进行任何准备工作,50%的师范生只是作了一点心理上的准备,36.8%的师范生是对原有的专业知识、技能、见习进行了复习和回顾。这可能与高师在实习准备指导中侧重于实习态度和实习纪律等方面的指导和要求有关。

困难解决策略:在实习困难解决办法中实习教师主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和解决。一般自主解决,以“少说话,多做事”“踏实工作”“主动与教师交流”为主,而请教院系指导教师的则没有。除此之外个别人也采取了消极的应对策略,如体罚、少说话、注意转移等。实习教师在解决与幼儿交往和管理困难时,策略包括“不断留意老师们如何管理孩子”“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简单的小游戏”“目前还在探讨更有效更合理的办法”“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体罚措施”。实习教师在解决与幼儿园教师交往的困难时,策略包括“少说话,多做事”“谦虚谨慎、踏实工作、注意转移”“主动和同事交流,努力克服”“做好保育工作,尽量配合老师”“多问、多做”。实习教师在解决讲课困难时,策略有“使自身语言尽量生动、优美”“不断练习”“组织简单的小游戏,手指操之类的,提高注意力”“向带班老师请教”。实习教师在解决“适应”问题时,策略包括“主动和老师沟通”“保持积极心态和良好态度”“摆好心态、积极面对”“多与老师、孩子交流,融入其中”。

幼儿园指导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指导对实习教师发展有影响。在“实习中讲课次数”一题中,52.6%的实习教师讲了5次及以内;18.5%的实习教师讲了6~10次;28.9%的实习教师讲了N次。而讲课次数多的实习教师提到“都是老师在上课前拿一本书让我讲,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而有些教师虽然给予实习教师讲课的机会少,但是都提前通知,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在实习中讲过7次课,好的有两次,讲课前老师跟我讲如何去讲这些内容,给了我一些讲课的经验,讲完课又作了一些评价”。“每次讲课中都受到老师的指导,使我受益匪浅。”所以讲课次数与讲课质量在这里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而与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和实习教师的准备有关。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态度对实习教师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在调查问卷中,实习教师提到:“老师都不会多和我说话!”“在语言上交流得比较少,有时候老师们自己打成一片,感觉自己就像个局外人似的。”研究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些教师对实习教师进班不介绍,进班几天幼儿还不知道实习教师姓什么,有的小朋友认为她们是临时来的,没几天就要走了,所以也满不在乎,给实习教师的工作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可能是由于实际情况等问题,实习教师所在院校一般对实习单位的要求甚少,这和实习基地忽视实习的软性管理等有关。

1.转变角色定位

师范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对教育实习目标的明确程度,关系到教育实习的成效,关系到对毕业后的教育工作的悦纳程度,更关系到未来教师的整体成长与专业成长[2]。(1)与幼儿角色定位的转变。教师与幼儿间需保持适当的“情感距离”,以免教师或保育人员因感情过度投入,无法负荷而影响正常公平的教学保育工作[3]。实习教师以“朋友、玩伴、妈妈”的角色与幼儿相处,会使自己承受不了,更会影响到正常的幼儿管理工作。所以,以“师生”或“师生为主,朋友为辅”的关系更有利于实习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有目的的行为,配合适度的情感距离,可以使教师或保育人员客观、实际地按教育目标来评价幼儿的进展,计划课程活动[4]。(2)与幼儿园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从师范生到实习教师角色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把自己完全放置在被动的学习角色是不利于教师角色发展的。而教师角色的定位不仅有利于师范生以学习者的身份学习,而且更有利于向教师角色的转变。调查也表明“同事”的平等角色关系,更有利于实习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交往和互动。

2.加强高师院校实习管理

科学、有效的实习管理工作有利于实习工作的顺利展开,有利于高师生专业成长。首先,加强对实习前的教育管理。加强实习前全面、有针对性的教育非常必要。从实习困难角度看,除了给学生以明确的实习目的和要求外,还应从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幼儿管理等方面给予切实指导,尤其要加强学生的角色意识、从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热身训练[5]。实习教师存在角色定位问题,可能与高师院校教育有关。师范院校过于强调“受教育者”或“学习者”的角色,往往更多地强调爱幼儿、尊重教师,而忽视了实习教师角色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今后的教育中应更加强调向“实习教师”的角色转变。其次,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在实习过程中,高师院校指导教师由于其他教学工作任务,对实习教师的指导不太紧密。应逐步从定时指导向蹲点指导转变。集中精力认真观察实习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实习教师及时交流,共同分析实习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采用“工作坊”等多种策略,促进实习教师的发展。最后,对幼儿园的实习管理提出一定的建议。高师院校不仅要对实习教师提出要求,对幼儿园也要提出一定的实习要求。如对幼儿园教师素质的要求,幼儿园对实习教师进行保教、管理工作全面实习的要求等。

3.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加强班级管理、师幼互动技巧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师幼互动等具体实施策略的教育比较薄弱,所以应在课程中加强“师幼互动”等内容的教育教学。另外,继续加强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的训练。

4.提高幼儿园指导教师素质

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对实习教师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应细化实习管理制度。幼儿园不仅对实习教师提出实习要求,而且要对本园指导教师提出指导要求。首先,营造宽松的实习氛围和平等的实习关系。幼儿园应转变实习教师为“学习者”的观念,真正认同师范生的教师地位,认识实习教师对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意义。其次,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包括初进班的指导、讲课的指导、与幼儿交往的指导、班级管理的指导等的具体要求。最后,尝试对优秀指导教师进行奖励,以促进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

第9篇:幼儿园实习制度范文

近年,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长期困扰职业教育的教学与工作实践需要、市场需要脱节的问题。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如果仍然脱离不了过去的那种以理论和学校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便会导致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入职适应期长,承担幼儿园教师工作有困难。学校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训中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承担具体的工作,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学生毕业后才可以直接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及学前教育专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由学校管理的实习实训基地,不仅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实习、顶岗实习提供更多的方便,也有利于人员、资源的共享共用,推动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为培养幼教实用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建设校中园、园中校的主要目标

(一)总目标 :建成产教一体的校中园,园中校

幼儿园毗邻学校,校中园的建设,使学生不出学校就能在幼儿园完成专业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各种训练,园中校 的建设使幼儿园成为幼师生的实践学校和实训课堂。校中园,园中校的实训基地形式,便于协调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育共建,互利双赢。

(二)目标一 :扩建实验幼儿园,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

改善办园条件,扩大办园规模,建成多个幼儿特色活动室及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充分体现专业实训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新园的落成,建立了学校幼儿园共享型的实训环境,满足学生多轮循环,不同层面实习的需要,实现学校和岗位之间的零距离人才培养目标。

(三)目标二 :合作共享,实现校园一体化

实训基地既服务于幼儿园学前教育,也服务于幼师专业职业教育。在资源共享、学生培养、双师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体现校中有园,园中有校,校园一体。

三、校园合作,培养幼教实用人才

(一)校园共建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课堂教学建构专业素质、特色培养满足专业需要、岗位实训强化专业技能、工学结合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课堂教学与特色培养需要在幼儿园见习,岗位实训与工学结合需要学校与幼儿园紧密合作,共同完成。

(二)建立校园一体化教学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此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建立并使用一体化教学体系,即幼儿园使用的课程,也是幼师生见习、实习、活动课教学法、专业课技能的课程。幼师生在实训活动中,将在实践中的疑惑和发现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反馈给课堂教学,使实践得以提升,理论得以验证。通过彼此反馈,及时调整各自的教学,互相促进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建设园中校实训课堂,实施新型教学模式

为了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幼儿园在各年龄段幼儿活动教室建设的同时,设立了奥尔夫音乐实训室、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科学活动实训室、美术活动实训室、幼儿舞蹈实训室、感统训练实训室、亲子早教实训室、幼儿阅读活动实训室、建构活动实训室、古筝实训室、手风琴实训室等。让幼师生在实践情境中学习技能,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室的建设与教学体系的建立相辅相成,既服务于学前教育,也服务于幼师职业教育,共享共赢的模式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亮点,也是幼儿园的特色。

(四)校园共同做好幼师生实习、实践工作

1. 一年级见习体验、二年级专项实训、三年级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不断线。

2. 规范实习流程,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五)教师共培共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验幼儿园教师既是幼儿教师,也是幼师生的实习指导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多年的锻炼与培养,形成了专业功底扎实,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仅每学期承担见习观摩和实习指导任务,而且多位教师同时承担学校专业课的教学,如奥尔夫音乐、幼儿园活动教程等,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完善教师定期到幼儿园实践制度,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深入幼儿园参与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幼儿园就业市场对教师的需求。

四、条件保障

学校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计划》,对扩大实训基地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实训室建设、师资培训、教学体系建设、教材开发等均有具体的资金投入,确保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与条件。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依托校中园、园中校,呼和浩特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走在了职业教育的前前沿,成为首府及其周边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实验幼儿园改善了办园条件、培养了教师队伍,推动了课程改革与建设,提高了办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与幼儿园实现了共同发展,互利双赢。

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的主导思想下,突出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缩短了入职适应期,上岗即能全面承担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每年毕业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人数差距很大,供不应求。学校多年来还为各类高等院校学前对口专业输千名学生深造,为幼儿园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为本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体会与思考

(一)建设实训基地是改革培养模式的关键

改革培养模式必须从改革教学模式入手,建设实训基地是中职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保证,也是改革培养模式的关键。建设自管的实训基地,方便人员调配、资源共享,降低沟通成本,能够更好的实现协调合作,共育共建。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毗邻而建,给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统一管理、教师交流、课程开发、合作互动提供了便利。

(二)改革培养模式应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其他技术性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承担育人的重任,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因此不能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全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改革培养模式应当传承原有的、好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幼教实用人才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师毕业生综合素质强、适应市场及专业需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