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制运行的体制保障
无论是行政监管,还是用人单位负责,每一机制的运行都需要良好的组织体制保障。为确保机制的有效运行,日本构建了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政府监管机构,一支公益性、专业能力较强的劳动保护团体组织,以及一批拥有法定资格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管理队伍。
高水平、高效率的政府监管机构
为了从组织上保障相关安全卫生法规的制定及其行政监管工作的高水平与高效实施,日本非常重视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人员的选拔与培训,以及监管机构在功能上的建设。
首先,日本具有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监管队伍,全国共有3 752名监督官,其中厚生劳动省40名,都、道、府、县劳动局819名,地方劳动基准监督署2 893名。所有监督官都按照统一的选拔条件,并利用全国统一的文科和理科两种考试方式录取。录取后的监督官首先需要在厚生劳动省总部培训1个月,然后分配到地方监督署实习1年,再经所在监督署现场培训监督指导业务1年半后,方可开始承担具体的监督指导工作。而且,如果分配到职业卫生部门时,还要接受职业卫生专门官的培训。
此外,日本各级职业卫生行政监管机构的职责划分明确、有序衔接,上层重点关注法规政策建设,中层重点开展计划指导和审查许可,基层重点围绕对企业职业卫生状况的监督检查。
日本的行政监管机构分为3级:厚生劳动省负责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统计分析、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的制(修)订以及制定“防止劳动灾害五年规划”,并负责对重点工作进行指导与释疑等;都、道、府、县劳动局负责收集与分析所辖区域的安全卫生信息、相关企业申报等事务的行政审查和许可、制定适用于本区域实际状况的防止劳动灾害推进计划,并负责对地方劳动基准监督署进行指导与检查;地方劳动基准监督署重点负责对辖区内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守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公益性、专业能力较强的劳动保护团体组织
为了从组织上推动企业自主安全卫生活动的顺利开展,日本于1964年制定了《劳动灾害防止团体法》,从法律上规定了这些团体的功能、定位以及防止劳动灾害的经营机制等,并依法设立了综合性的“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以及“建设业劳动灾害防止协会”“陆上货物运输业劳动灾害防止协会”等5个行业劳动保护团体组织。这些团体组织与国家设立的专业研究院所不同,研究院所是为政府行政监管与法规标准制定等提供技术支撑的“智囊”,而这些团体组织作为企业开展安全卫生活动的“智库”,是具有高水平的技术服务能力、重点针对企业的公益机构。它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对会员企业进行技术支持,以促进企业自主开展职业病防治活动:相关人员以及企业职业卫生活动的人才培养;风险评价、现场安全卫生诊断等企业职业卫生活动的技术指导;通过互联网和图书等方式向会员企业提供各种职业安全卫生信息。
拥有法定资格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管理队伍
企业为了落实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其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基本的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同时,企业还应拥有一支具有相关技术和知识的管理人员队伍,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有能力自主地开展各种安全卫生活动。为此,日本在对企业关键的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以及关键的职业卫生管理岗位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培训与实践,构建了一支拥有法定资格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管理队伍。
总职业卫生管理者: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当,法定规模的企业需要配备,并履行法定的职业卫生管理职责。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在法定规模的企业,根据本企业所属业务划分,从具有都、道、府、县劳动局长认可资格的人员中选拔配备,履行总职业卫生管理者职责中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技术性事项。
职业卫生推进人员:对于法定规模的企业,从本企业认为具有履行职业卫生管理能力的专职人员中配备。
产业医生:在法定规模以及从事法定生产活动业务的企业,从满足法定条件要求的医师当中,选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产业医生,履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等有关职责。
作业主任:从事存在法定的职业危害作业的企业,从具有都、道、府、县劳动局长认可的该特定危害作业的作业主任资格的人员中,选拔配备该特定危害作业的作业主任,履行指挥从事该作业劳动者等的职责。
特殊培训人员:劳动者新上岗或转岗从事法定的危险有害作业时,企业应依法对其进行特殊的教育培训。
机制运行的环境保障
无论是行政监管,还是用人单位负责,每一机制在组织体制保障的硬件基础上,还需要有软件的运行环境保障。日本为确保职业病防治机制的有效运行,构建了良好的法规体系和安全文化氛围等软件支持。
系统、动态、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体系环境
日本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比较完善,它不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不断予以修订,而且整个法规组成的结构系统性强,内容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企业、政府监管人员对法规要求的理解、掌握和执行,以保障行政监管、用人单位负责机制的有效运行。现以作业环境测定为例说明如下。
日本的职业卫生法规体系主要由劳动安全卫生法(法律)、劳动安全卫生法施行令(政令)、厚生劳动省省令(省令)以及厚生劳动省告示构成。
《劳动安全卫生法》作为安全卫生的基本法由国会制定,主要规定了有关各方的责任与义务、防止劳动灾害的基准以及促进企业自主活动的措施等。如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对于从事有害作业的厂房内以及其他作业场所,应实施必要的作业环境测定,并保存测定结果的纪录。
《劳动安全卫生法施行令》依照法律要求由政府内阁制定,相当于我国的国务院行政法规,主要对法律中规定的对象进行定义或范围界定。如针对法律要求的作业环境测定,该施行令明确界定了需要实施作业环境测定的10大类作业场所。
厚生劳动省省令由厚生劳动省制定,相当于我国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主要针对法律要求规定了的具体措施,包括《粉尘危害防止规则》《石棉危害防止规则》《有机溶剂中毒防止规则》《特定化学物质危害防止规则》等。如《粉尘危害防止规则》中,针对作业环境测定的法律要求,以及施行令界定的需要实施测定的粉尘作业场所,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定期测定。对于矿山采掘等特定粉尘作业,还应进行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保存7年。同时,规定企业应依据测定结果进行作业环境管理分级,并根据分级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厚生劳动省告示由厚生劳动省制定,内容上相当于我国的标准,主要对省令中需要明确具体技术要求的内容进行规定,包括《防尘口罩规格》《卫生管理人员规程》《石棉作业主任技能培训规程》《作业环境测定基准》等。如《作业环境测定基准》针对上述法规对作业环境测定的要求,详细规定了作业场所、测定点、检测时间、检测方法等技术内容。
多方参与、长期养成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所有职业病都是由于从事生产活动引起的,因此是可以预防的,但是,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因而生产与职业卫生常常是矛盾的。因为降低各类职业危害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知识,而且所需费用可能很高,但安全卫生投入的效益很难在数年内体现出来,也很难用经济尺度加以衡量。因此,为了推动用人单位负责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持之以恒地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推动企业形成遵守法规、保护每一位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安全卫生工作优先于其他任何生产经营活动的文化氛围。为此,日本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每年由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等劳动保护团体组织企业的代表召开全国安全卫生大会,以鼓励企业交流先进的安全卫生工作经验,逐步提高企业安全卫生工作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职业安全;卫生;现状;发展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出现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的职业病、工伤人数在世界上都是排名靠前,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本文就我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现状及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二、职业安全与卫生的概述
对于职业安全与卫生,主要是指在人类从事各种职业活动时,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卫生问题,主要有劳动环境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安全的影响,以及预防职业性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对策。在职业劳动中,只有为劳动者创建良好的工作条件,让劳动者在身体上、精神上都保持健康,才能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是指对各种工作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生命健康安全隐患等进行预防。所谓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指,劳动者在不良劳动环境下进行工作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不利的现象,例如在进行石粉筛选时产生粉尘,在刷漆过程中散发的甲苯或者其他有机物,放射科医师接触的X射线等,都可以看做是职业性危害因素。对于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可以分为3种情况:一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如高低温、高低气压、各种毒性物质、粉尘、红外线、紫外线、噪声等;二是在劳动过程出现的危害因素,如精神高度紧张、劳动时间过长、劳动量过大等;三是和工作条件、工作技术相关的不良因素,如通风不良的作业室。
三、职业安全与卫生的现状分析
1.监管策略无法落实在实处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作中,存在着监管策略无法落实在实处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极大的增加了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数量,也增加了职业安全卫生监管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生产条件、生产技术落后的中小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就会采取一些拒绝开展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手段,或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一些廉价的生产原料,从而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其次,地方政府部门对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不重视,对于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由专业的监管人员进行,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对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不重视,没有设置专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机构,也没有组建专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队伍,从而导致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对于政策执行不力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也出现在地方政府部门中,一些地方政府过于注重当地经济发展,没有的严格的落实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的先关规定,从而影响到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开展。
2. 职业病问题
对于职业病问题,还有很多劳动者缺乏有效地认识,劳动者受知识文化水平、受教育层度等因素的影响,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对职业病防治缺乏有效地认识,加上社会就业环境的恶劣,一些求职者为了获得工作,会选择主动放弃一些防护设备,以期增加收入,这就极大的助长了职业病蔓延。除了劳动者自身外,地方政府、企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也有所欠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经常会做出一些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行为,从而引起职业病。
四、职业安全与卫生发展对策
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对于职业安全卫生问题,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公共性社会性产品,而政府部门对这种公共性产品,既有一定的法律责任,也有一定的社会道德责任,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的实施,为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国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体制,通过法律手段来对保证工伤保险等手段的强制性实施。对于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现状,经过研究,学者们提出了加大投入、完善法律、加强机构建设等手段,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全面的解决职业安全问题,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还应该加强相关行业道德的建设,要提高人们对职业安全卫生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生命意识,通过社会力量来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监督。
2.培养专业的职业安全与卫生人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各行业竞争的重点。因此,不管是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还是从政府的角度,都应该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职业安全卫生发展需求。在实际中,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实际,成立专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机构,并组建专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从而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的人才。地方政府应该注重与教育部门的联合,通过教育来培养专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才,从而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全面发展。
3.实现现代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行业的生产发展中,同样的,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中,也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要不断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此促进职业安全卫生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信息资源质量、数量方面还没有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在对信息开发、利用、分析等方面,也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系统的预警功能和监测功能,对于一些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内容,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整理,对此,要加强信息整合,构建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网站,增加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丰富性,以此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4.立足于国际舞台,提高国际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升级,整个世界对加大了对职业安全卫生的关注力度,调查显示,在全世界,每年因为职业安全卫生因素而引起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2亿以上,造成的损失达到全球GDP的5%。因此,不管是从我国国内出发,还是从国际整体看,都需要注重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解决,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来建设我国特色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以此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总结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我国应该法律体系建设,培养专业的职业安全与卫生人才,实现现代化管理,立足于国际舞台,提高国际化水平,以此全面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筱婕,王静宇.论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体制的变革、现状、问题与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3(04):34-36.
[2]宋月萍,李龙,朱超.我国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 7(08):57-61.
[3]郝英杰.论我国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 9(04):589-590.
[4]孔庆宇.当前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及应对措施[J].机电安全, 2015(07):22-23.
[5]姜海超,况明春,戴巧红.浅谈职业卫生安全工程的问题和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 2015(14):168-169.
[6]刘旭东,张志浩,李小明.我国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现状与展望[J].职业与健康, 2012, 28(03):141-143.
一 OHSMS的内涵特征
OHSMS作为一种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由一系列管理标准来构筑的、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方法和控制体系。OHSMS主要是针对企业运行过程中,职业工种对人身安全健康的影响进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职员职业安全健康的风险,改善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OHSMS体系属于国际性职业安全及卫生管理评审标准,适用于各种行业或企业,既能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也能体现企业在市场化经济活动中所具备的竞争能力与文明程度。OHSMS的基本思想是在实施落实过程中持续改进、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他损失的目标。具有如下特征:
1 系统性与科学性
OHSMS要求企业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中,要具备高效的运作检测系统,强调了组织结构的系统性。OHSMS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以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研究确定所有影响要素,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过程管理和控制,保证了管理体系的先进性。
2 预防性与动态性
OHSMS体系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实施持续有效的风险辨识与评价措施,可实现对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并对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防。OHSMS体系在应用实施过程中,通过持续动态地审视自身管理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充分性,能够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3 全员性和全程性
OHSMS作为职业管理的系统性标准体系,是针对全体从业人员生产活动的全过程监控,并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要求全员参与。相对来说,OHSMS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兼容性和规范性特征,在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中体现了一体化特征。
二 OHSMS体系应用于机械行业的意义分析
OHSMS采用系统安全管理方式,首先针对相关职业进行全面的辨识和评价企业存在的危险隐患,然后根据预测的危险隐患制定出相应的应对预案,明确实施危害控制的时间与方法,并通过实施运行预案等手段控制潜在的与危险隐患相关的活动因素,最后通过监测,评价OHSMS体系的实施效果,及时纠正和改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控制化解职业风险建构了完整的循环式防范监控机制,使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开展建设OHSMS体系的目的是为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一体化提供科学性指导,维护和保障产品生产者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与卫生安全。当前机械行业应用OHSMS体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 OHSMS体系有利于督促机械行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维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2 OHSMS体系有利于科学的规范或约束机械行业的安全与健康管理行为,改善机械行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保障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OHSMS体系有利于帮助机械行业深化安全生产的管理思想,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实现机械行业经济的高效运行。
4 OHSMS体系有利于提高机械行业或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有效地规避职业风险隐患,减少安全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机率。
三 当前机械行业的OHSMS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OHSMS体系主要是针对企业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风险进行管理控制,当前机械行业实施OHSMS体系的措施建议如下:
1 转变机械行业的现代管理意识
现代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形势,深化了企业管理意识的科学性与时代性特征,当前经济市场化的运行环境下,我国机械行业的经营管理,要适应时展的需求,转变职业管理意识,强化企业管理职能,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推行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推动机械行业或企业长效发展。
2 构建OHSMS体系的管理框架结构
整合型管理是现代企业推行OHSMS管理的重要创新模式,完善的OHSMS体系,有利于针对机械行业生产过程中职业风险进行科学的规避和管控,相关机械企业应根据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根据OHSMS体系的兼容性,重点抓好体系运行过程与传统安全管理的结合,在体系策划中避免管理程序上的脱节。编制OHSMS体系程序文件,并做好相关培训、审核工作。
3 落实OHSMS各项管理的岗位职责
OSHMS体系的实施,是个系统连续的过程,具体通过各项管理制度来落实。机械行业或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同时将各项制度以学习、培训等方式落实到各个岗位层次,并严格岗位考核,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各项管理制度渗透到职业生产活动的具体环节。
4 强化OHSMS体系的评析审核效能
评价审核工作,是OSHMS体系的重要技术环节。机械行业通过采取审核管理,及时掌握体系计划程序与文件的正确标准性能,及时进行总结和提出整改要求,为管理评审性监督提供技术性基础,内部审核性监督对机械行业OSHMS的持续改进具有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
5 完善OSHMS体系的监督保障机制
OSHMS体系的监督保障机制,体现了实施、检查、纠错、验证、评审和提高的功能,在机械行业的OHSMS体系运行中,企业要疏通监督沟通渠道,实施有效监督,以安全生产标准为着眼点,促进相关部门安全管理职能的发挥,做到过程监控工作的有机结合,保障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安全目标。
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
近年来,专业委员会为政府职业病防治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专业技术优势。
2004年,专业委员会根据协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安全小康”的宏观战略目标,以提高劳动者的健康素质为目标,组织专家开展了《安全小康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职业卫生项目研究》和《中国职业卫生发展战略及目标研究》,对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国外职业卫生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国职业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需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协会“安全小康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研究”,在充分研究论证基础上,提出了“安全小康”职业卫生战略目标、事实策略及保证措施。之后,还配合协会开展了矿山与非煤矿山尘肺病发病情况调查。
2010年国家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调整以来,专业委员会根据协会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规划》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与安全评价、环境评价及职业卫生有关的文献,采用现场调研、数据分析和座谈等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基本掌握了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结构和不同区域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需求,以科学规划、规模控制、合理布局、资源共享为目的,研究和探讨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的总体思路、模式和规模。专业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撰写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规划意见研究报告》,受到协会领导的好评。专业委员会还按照协会要求,组织专家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职业卫生专家库管理、职业卫生培训等工作,提供了相关建议和技术支持。
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高危粉尘作业、高毒作业、放射性作业实施特殊管理。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组织专家开展了高危粉尘作业、高毒作业、放射性作业特殊管理的研究,通过收集文献、分析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管理经验,结合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实际,起草了《从事高危粉尘作业的特殊管理研究报告》《从事高毒作业的特殊管理研究报告》《从事放射性作业的特殊管理研究报告》。
这些研究工作,为政府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发挥了专业委员会的专业技术优势。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协会是广大知识分子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和推动学术交流是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换届以来,专业委员会积极配合协会开展学术交流。2007年,协会、专业委员会与美国工业卫生协会联合举办“2007中美职业卫生研讨会”。会议对于促进中美两国职业卫生交流与合作,探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卫生管理、职业卫生服务、职业卫生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促进职业卫生工作的发展和职业卫生科学技术的进步,共同应对职业卫生领域的挑战,有着积极的意义。
2012年4月,受台湾职业卫生学会邀请,职业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涛,参加了在台湾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职业卫生学术交流会并作了主题报告,介绍了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研究现状,增进了台湾对大陆职业卫生研究领域的了解,促进了学术科技交流。
2013年3月1日,在全国第十四个“爱耳日”到来之际,协会与3M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及个人听力防护高峰论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涛做了主题报告,介绍了我国噪声性耳聋发病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从落实责任、加强源头控制,科学防控、综合治理,落实制度、注重实效3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噪声危害控制,增进劳动者健康质量,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专业委员会按照协会的要求,组织专业人员参加协会组织的学会、年会,同时召开专业委员会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为广大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在学术交流会上,专业委员会组织与会代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交流最新科研成果,沟通学术研究信息,交流的内容涵盖职业卫生监测、评价与防护、职业病诊断与职业健康监护、职业流行病与职业病监测及职业卫生标准与职业卫生管理等。参加学术交流会的代表来自各级疾病预防控中心、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企业及行业协会、大专院校、军队及科研院所等,每年参会人数均超过60人。会议还为主题发言及交流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并编辑学术年会论文集。
HazardEvaluationintheProductionProcessofCausticSodaandItsCountermeasures
马世海魏利军吴宗之
【摘要】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危险有害因素。笔者通过对国内现役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烧碱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为企业消除事故及安全生产可以提供保障。
【关键词】烧碱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对策措施危险评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7)
氯化氢合成装置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及安全措施
FireandExplosionHazardsAssessmentandSafetyMeasuresforHydrochloricInstallment
马世海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DOW火灾爆炸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并针对氯化氢合成装置,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其火灾爆炸危险性,最后提出了响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氯化氢合成装置火灾爆炸危险评价对策措施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4)
浅谈如何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HowtoImplementHazardsIdentification,RiskAssessmentandControl
马世海魏利军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开展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思想,以及其在安全评价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LEC法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3)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评价的计算机系统设计
DevelopmentSafetyAssessmentSoftwareofMajorFlammable,ExplosiveHazards
于立见
【摘要】论述了重大危险源评价模型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和技术,给出了评价系统的模块划分及部分算法的编程技巧,列举了用此算法建立的计算机评价系统的部分运行示例。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控制安全评价计算机程序设计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4)
低概率重大事故风险与定量风险评价
QuantifiedRiskAssessmentforLowProbabilityMajorAccidents
刘铁民
【摘要】论述应用定量风险评价(QRA)对评价、控制低概率重大事故风险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低概率重大风险范畴与主要来源;QRA技术的主要用途与基本方法;研发与使用QRA计算重大风险的主要技术程序。提出了在应用QRA评价重大风险时应注意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关键词】低概率事件重大风险定量风险评价
宾馆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
DangersIdentificationandRiskControlinHotel
李传贵
【摘要】重点针对宾馆业务活动中存在的火灾危害、手工搬运危害、厨房设备危害、滑倒绊跤危害、电器设备危害、游泳池危害等方面,提出危害辨识指导,危害控制措施等。
【关键词】城市工业安全工程科技需求科技攻关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1,第5期)
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
HazardousFactorsandCountermeasuresintheProductionof4,4''''-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MDI)
刘骥魏利军于立见吴宗之
【摘要】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种危险有害因素。笔者通过对国内现役MDI生产装置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光气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危险有害因素对策措施MDI生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5)
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ProbeintotheBasicModelofMineRiskAssessment
孙猛陈全
【摘要】本文在总结"九五"攻关专题"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矿山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与特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危险等级的划分、矿山重大危险源危险性与评价单元危险性之间的关系、矿山重大危险源不同类型灾害的危险性的关系等。
【关键词】矿山危险源评价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矿井风险评价基础模型的研究与探讨
ProbeintotheBasicModelofMineRiskAssessment孙猛陈全
【摘要】提出了风险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的概念,探讨了如何合成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这两个指标,如何确定多个评价单元的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划分等问题。
【关键词】风险,绝对值,相对值,指标合成,风险等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5)
国内外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与进展
StudyonSafetyAssessmentMeasuresatHomeandAbroad
吴宗之
【摘要】安全评价是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度。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和决策科学化的基础。安全评价的内容包括: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人的行为安全性评价,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评价,作业环境安全性评价,化学物品安全性评价等。目前,国内外工业安全评价方法已有几十种,可分为定性评价、指数评价、半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我国有关单位研究开发了定性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八五"科技攻关研究中,提出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价方法",需进一步研究事故后果模型,事故经济损失评价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人的行为安全性评价方法,不同行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
【关键词】安全评价风险行为
(兵工安全技术1999,4)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与控制措施
MethodsofIdentificationandAssessment,andMeasuresofControlforMajorFlammable,Explosive,ToxicHazardInstallations
吴宗之
【摘要】论述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介绍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在辨识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计划,加强监控、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控制安全评价事故预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4)
职业健康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战略
OccupationalHazardsIdentification,Assessment,andControlMethods
邢娟娟
【摘要】随着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对企业在安全健康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识别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法律所要求。如何对职业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这是主要的技术关键。本文就这一问题题出如何科学的有效的评估,并建立一种全面、系统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健康风险识别评价控制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风险评价方法--MES法
AMethodforRiskAssessment--MES
宋大成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评价方法--MES法。该方法概念清晰、合理且简单实用。改正了LEC法的两个缺点:数学上的不合理性和不能用于财产损失事故,已在济南钢铁公司、甘肃建工集团、航天科工集团159厂、大庆石油管理局电力总公司、北海船厂油井分厂等企业得到应用。
【关键词】风险评价,LEC法,MES法,可能性,后果
(现代职业安全2001,11;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2002,)
企业安全评价应注意问题的探讨
RiskAssessmentIssuesforEnterprises
张兴凯
【摘要】企业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认真分析生产情况,整合并充分利用可用于安全评价的资源,选择适应企业生产特点的安全评价方法,同时注意鼓励员工的参与。
【关键词】安全评价安全管理。
(劳动保护2003,7)
原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FatofCrudeTankfire&ExplosionAccidents
张兴凯赵军
【摘要】本文应用事故树理论,对原油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基本原因事件、中间事件以及它们与顶上事件的关系。对每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给出了原油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起决定因素的事件,作为制定防火防爆措施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原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学校的风险评价
RiskAssessingforSchool
苏宏杰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校里存在的几种典型危害:火灾、有害物质、显示屏设备工作站、受伤后的救助。分析能导致每种危害的原因、对危害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发生紧急情况的应急计划,以保证中小学校的教职员、学生以及其他外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消除、减少或控制学校的安全卫生风险。
【关键词】学校风险评价应急计划
(劳动保护2003,2)
中国工程与建设项目安全评价
Safetyevaluationof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projectsinChina
MaohuaZhongab,.,XingkaiZhangb,TieminLiub,XingWeiab,WeichengFana
Abstract
Inthispaper,wereviewsafetyevaluationof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projectsinChinaandintroducefoursafetyevaluations
thataremostlyusedinChina:safetypre-evaluation(SPE),safetyevaluationonprojectcompletion(SEPC),overallsafetyevaluation
ofcurrentstatus(OSECS)andspecialsafetyevaluation(SSE).Furthermore,relatedlegalandpolicytrendsofsafetyevaluationin
Chinaandthefuturedevelopmentarealsodiscussedhere.
?2003ElsevierScienceLtd.Allrightsreserved.
Keywords:Safetyassessment;Relatedlegalandpolicy;ResearchStatusinChina
(aStateKeyLaboratoryofFireScience,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Anhui,230026PRChina
bNationalCenterforIndustrial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tateEconomicandTradeCommission,17HuixinXijie,ChaoyangDistrict,Beijing,100029PRChina)
JournalofLossPreventionintheProcessIndustries,2003,16(3):201-207.
危险辨识方法的研究
StudyonMethodforHazardIdentification
高进东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的危险辨识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系统地发现潜在的事故序列、事故的起始事件以及相应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危险源危险辨识风险分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4)“”版权所有
风险分析的质量评价研究
StudyonQualityEvaluationoftheRiskAnalysis
高进东冯长根*吴宗之
【摘要】风险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随着风险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建立评价风险分析的内容、结果及其方法和标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讨论了风险分析的质量概念,提出了一种评价风险分析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风险分析过程的评价,利用检查表来发现风险分析的缺陷,同时研究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对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提高风险分析质量的途径等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评价风险质量的方法能揭示风险分析中大多数的重大缺陷。
【关键词】餐饮服务员;卫生管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虽然得到不断改善,但实际问题依然突出,其中餐饮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加强餐饮服务员的卫生管理工作是把住“病从口入”关的重要一环。有许多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某些寄生虫病等,往往通过不健康的服务员污染食品而引起。因此,餐饮服务员卫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进餐者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餐饮服务员的卫生。
一、餐饮服务员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一)餐饮服务员的个人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及时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难闻,特别是在夏季,客人闻到后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有的男服务员为了赶时髦,留长发或其他“标新立异”的怪发型,甚至将头发染色,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有消费者在食品中发现头发的此类投诉,很可能是因为服务员不小心将脱落的头发掉入食品中,从而直接影响食品卫生。有的服务员用香味很浓的护肤品护肤,在旁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务员留着长长的指甲,其实手指甲内有许多致病菌,而且指甲很长很脏,在为客人上菜、斟酒时会让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务员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若客人看见手指涂有指甲油会产生联想,认为菜中也会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务员上班期间佩戴戒指、手镯、手链、手表、耳环等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有的将抹布或围裙搭在肩上或夹在腋下,甚至用围裙代替毛巾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务员穿着工作衣随意外出、上洗手间,易携带致病菌。
(二)餐饮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清洗双手就直接摆台。在摆放餐具、酒具时,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将手指伸入杯碗内夹拿,让手印留在了器具内侧,从而影响了餐饮器具的美观和卫生。在一些小型餐饮店里,常见到服务员上菜时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甚至出现手指接触碗口内侧,进而接触菜肴及汤汁的现象。有的服务员在上菜时不注意卫生,对着菜肴大声说话,甚至对着菜肴咳嗽和打喷嚏,这样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飞沫对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不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没有适当增设公勺和公筷,由此带来一人单筷所引发的餐饮卫生问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餐饮企业对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餐饮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但有些餐饮企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企业还存在某些不规范之处,聘用没有健康证的人做服务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有些餐饮企业为了省事,没有定期对服务员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及法制、职业道德教育等,以致有的服务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在进行服务时,也无视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使食品安全卫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饮服务员卫生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服务员的身体和仪态卫生。服务员应当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须、勤刷牙、勤剪指甲。要求有条件的服务员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两天就洗澡,应该在工作前洗,以保证服务时身体无异味。头发应经常清洗和梳理,保证头上无异味,无头屑。要求男服务员一般两周左右理一次发,不留怪发型,长发不过耳,不留大鬓角,上班前梳理整齐。女服务员不留披肩长发,亦不能留怪发型,宜留短发,或在工作时将头发盘起,必要时可戴上发网。男服务员每天刮一次胡须,保持面部干净整洁。服务员要养成早晨、晚上刷牙的习惯,餐后要漱口。美丽洁白的牙齿,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勤剪指甲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起码要求,服务员每星期要剪一至两次指甲,女服务员不允许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餐饮服务员在岗位上应精神饱满,态度热情。要做到“七不”和“两个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头皮,不打哈欠,不抠鼻子,不吃食品,不嚼口香糖。“两个注意”即服务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葱等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在宾客面前咳嗽、打喷嚏须转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间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
2.服务员的着装卫生。餐饮服务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对工作服要经常清洗和熨烫,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卫生。男服务员西服裤的长度要适中,上衣平整清洁,纽扣齐全,衬衣要勤洗勤换,保证领子袖口无污渍。领带扎结规范,长度适当,左胸前宜佩戴胸卡,脚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洁光亮。女服务员着装应大方得体,工作服的上衣应大小合身,裙子应长短适宜,清洁平整,宜配穿长筒全肉色丝袜,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每位餐饮服务员至少要有两套工作服。
(二)规范服务卫生
服务员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既体现了对客人的礼貌,也是服务素质高的表现。
1.规范摆台卫生。台面是宴席的构成要素,摆台卫生是宴席卫生的重要内容,而餐饮具的卫生是摆台卫生的基础。正式摆台前,首先必须对所用的餐饮具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餐用具有破损的,如餐盘有裂缝、破边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拣出来,不可继续使用,以保证安全。服务员摆台前必须清洗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餐具、酒具应用托盘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须摆设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证进食的卫生。
2.规范餐前服务卫生。进餐前,当客人到齐后,服务员应给每位客人送上一条餐巾,以给客人保持手、脸的卫生,这是餐前服务卫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所送餐巾要用盘具盛装,递送时用餐钳夹取。
3.规范上菜服务卫生。服务员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个对做好的菜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人。“顾客首先是用眼来品尝”。餐厅内销售的各种食品,服务员要从感观上检查其质量,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则应立即调换。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托盘为客人服务。如有菜汤、菜汁洒在托盘内,要及时清洗。托盘是服务员的工具,要养成随时清洁托盘的好习惯。服务操作时动作要轻,要将声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动作要轻,不但表现在上菜等服务上,而且走路、讲话都要体现出这个要求。
4.规范餐间服务卫生。餐间服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勤换食碟,当食碟尚未完全装满时,就应及时更换。应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运送杯具要使用托盘。拿杯时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脚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几个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几个杯子内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时,筷子要带筷子套放在杯盘里送给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规范餐后服务卫生。餐后应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应再次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疾病传播。对有传染病的客人使用过的餐具、用具,不要与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单独存放、清洗,及时单独做好消毒工作。当客人餐毕离席后,服务员应及时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三)个人卫生制度化
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套卫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卫生教育培训、必要制度措施以及高度的自觉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员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便于及时治疗和早日恢复健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广大的消费者和自己的亲属。经定期检查合格后,取得经当地卫生检疫机构颁发的健康证,方能上岗,并随身携带,以便监督机构的检查。
2.宣传教育和卫生培训。餐饮服务员应定期接受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个人卫生与饮食品质的密切关系,自觉按照卫生条例、制度办事;每年都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新近服务员和临时服务员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只有通过卫生培训,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也才能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3.建立必要的卫生奖惩制度。应针对本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奖惩条例,把卫生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起来。要在支持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认真抓好服务员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班组长每班检查,部门经理每日检查,总经理经常抽查。对于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各项规章制度的服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对于情节严重以及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令、法规精神和本企业内部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员做好个人卫生的保证。餐饮服务员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三、结语
餐饮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食品。食品除了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以及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外,还必须是无毒无害,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卫生质量是食品的第一要素。餐饮业卫生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管理。为了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及服务质量,服务员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餐饮业卫生现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如果服务员出现卫生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产品——食品的卫生质量。当前,我国的餐饮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必须加强对餐饮服务员的食品营养卫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享用到营养且卫生的食品。
【参考文献】
[1]曾翔云.食品营养与卫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职业健康 管理缺陷 改进措施
员工的职业健康是关系到—个企业的声誉,社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大事。作为省属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更加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正式实施,从2008年初开始,榆林炼油厂逐步走上健康管理体系之路,在实际体系运行工作中做到:一抓实效,定期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二抓落实,在新建、改建、扩建施工建设项目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三抓服务品质,对体检中发现的病症患者及时反馈到个人,并组织复查治疗,确保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点。我结合石油化工企业健康安全管理状况及自己在安全管理岗位的经验,浅薄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一、目前在石油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缺陷及漏洞
1.组织机构不健全完善,管理混乱
2.工作环境恶劣,劳动者缺乏健康权益意识
3.职业健康教育跟不上,职业健康检查流于形式
4.单位为降低成本,好多防护用品不购买,有的即使购买质量也不太理想
5.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6.员工本身忽略自身健康
7.健康体检制度不完善,病患员工的诊断、治疗、跟踪未形成系统化
8.科技投入资金不到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有的时候无法正常引用
二、针对以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应该如何抓好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个人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建立和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是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具体措施的组织保证,建立健全相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企业制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和执行。
2.从源头上抓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管理
在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防护设施设计需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方可施工,抓住危害“源头”,防止职业病的危害。
3.抓住职业健康危害“源头”,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3.1加大对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企业负责人明确自身责任,依法管理企业。
3.2加大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使员工了解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3.3开展经常性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对劳动者进行岗前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重视个人防护,提高健康意识。
4.为劳动者提供质量有保证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选择信誉好的企业购买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也是职业病防护的关键。
4.1在选用过程中要了解职业危害性质、个体防护用品性能、职业暴露限值。
4.2正确选择和使用方便、结构合理、与工作环境相匹配的防护用品。
4.3对使用者及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个体防护用品做到正确使用和保养。
5.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相关法规制度,完善管理模式
5.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5.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妥善安置。
5.3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5.4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每年按计划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为员工健康追踪、职业病诊断、健康损害责任划分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供依据。
6.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6.1要加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健康监督检查,对没有实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责令其整改。
6.2加大对作业现场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工作场所应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7.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以下职业卫生要求
7.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7.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7.3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
7.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7.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7.6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7.7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7.8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8.加大科技投入,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
在企业健康管理中,科技投入是改善员工职业健康工作环境的重要手段,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能够有效的避免职业健康危害的发生企业的健康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它需要有资源的保障;需要技术部门提供先进工艺、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的支持;它需要设备管理部门提供优良的设备、完好的工业卫生设施来来保障,才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健康危害,才会使企业健康管理和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职业病危害与防治知识》,《“绿十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丛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3]《有毒有害工种从业人员必读》,顾向荣 马文军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4]《职业病防治培训手册》,国家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008年。
“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是《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要求。《规划》中指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夯实职业病危害防护基础、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管控、提高防治技术支撑水平。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工作
“十二五”时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完成了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工作,将职业卫生监管的重点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注的医学领域,转为更加关注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能力的建设方面。
截至2015年底,除青海的2个地级市、40个县区以及云南的5个县区以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完成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全系统职业卫生监管专兼职人员达到9 734人。“十二五”时期,还加大了对监管队伍的培训力度,全国组织各级各类监管人员职业卫生监管业务培训,监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据《规划》编写组成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研究所副所长杜欢永介绍,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职业病发病率还没有呈现下降趋势,年发病数量基本稳定在2万6 000~3万例,且大部分以尘肺病为主。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加,还有可能会出现职业病增多的情况。“以前可能有瞒报职业病,或得了职业病但不知道是职业病的现象,且职业病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在监管和宣传力度加大后,职业病的数量还会有上涨的趋势。”杜欢永解释道。
“十二五”时期,全国各地安全监管机构开展用人单位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分别采取责令当场改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产整顿以及提请关闭等措施。在各地区之间开展了省际职业卫生交叉检查工作,交流工作经验,推动监督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企业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方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过召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现场会,请典型地区和优秀企业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分享优秀成果。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25万余家企业达到了基础建设要求。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成为推进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的有效举措,为科学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开展针对性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十三五” 小微企业是监管重点
2016年修改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取消了安全监管部门实施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不含医疗机构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等行政审批事项。
杜欢永认为,在上述行政审批项取消后,可能会开始出现职业卫生管理“两级分化”的现象。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从此前“为了行政审批而不得不进行职业卫生评价”转为“为了员工职业健康而主动进行职业卫生评价”;但是小微企业,由于其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资金不足等原因,会更加忽视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做职业卫生评价,出现“钻空子”的情况。
对一些重点行业领域检测的数据表明,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严重超标,有的甚至超标1 000多倍,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尘肺新增病例平均接尘工龄由2007年的19.39年缩短至2014年的14.91年。因此,杜欢永认为,在“十三五”期间,小微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应是监管难点。
“说到企业的主体责任,不要只认为是生产企业,其实还包括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杜欢永说道,“有一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为了打开某一区域的市场,采取低价竞争的手段,甚至不惜以‘赔本’为代价。但低价格的同时带来的也是低质量的服务,其所做出的评价结果,起不到帮助企业正确认识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的作用。”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 200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其中甲级机构95家。杜欢永告诉记者:“随着技术服务机构的快速增长,已经出现了人员质量及服务水平跟不上的问题。经过短暂的培训而取得的准入证书,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工作人员的水准,即便是同一家甲级机构,其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要探索建立注册职业卫生工程师制度。
在工作模式上,我国技术服务机构也存在一定问题。举例来说,我国的技术服务机构是派多人到企业检测一两天,而外国技术服务机构则是,现场检测人数不多但增加在企业工作天数。虽然整体工作时间基本一致,但其对企业的了解工作的细致程度却是完全不同的。
“十三五” 推进源头治理
目前,在石材加工等一些自动化程度不高的行业,小微企业的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为了提升这些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杜欢永认为要提倡风险管控,促进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由于资金紧张,让小微企业主动改造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规划》中提出要“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治名录管理制度,依法限制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推动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或淘汰退出。”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小微企业改造。但是,淘汰落后企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GDP,因此,“这项措施还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杜欢永强调。
在浙江省杭州市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其通过与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协议,在产业区内设立了浙江省安科院的办事机构,派驻人员到产业区内的小微企业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管理职业卫生。
上海市金山工业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免费对工业区内的小微企业进行安全隐患、职业卫生隐患的排查,帮助企业整改。深圳市也通过政府出资请技术服务机构办职业卫生培训班,对小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免费培训。杜欢永认为,这些方法都为加强小微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提高其主体责任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规划》要求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建立分类分级监管机制,强化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重点监管。杜欢永认为,为达到这一要求,安全监管部门也可以购买技g服务,由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所辖区域内小微企业职业卫生的风险评估,确定重点企业和一般企业。有一些企业虽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但其接触浓度很低,就不需要进行重点监管。对于有超标现象的企业,安监部门要经常检查监督,把握住职业病危害风险比较高的行业领域的监管。
目前,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力量薄弱、人员分散,未形成技术支撑合力。与美国、日本等依据《职业安全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授权,设立机构、明确其使命和公益属性定位、建立工作机制、确立核心工作内容等不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职业卫生技术支撑机构建设起步较晚,且部分涉及职业健康的技术支撑工作又分散于若干直属机构,无论是机构与人员的统筹建设,还是有效发挥技术支撑效能的体制与机制等均未完全确立。
加强餐饮服务员的卫生管理工作是把住“病从口入”关的重要一环。有许多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某些寄生虫病等,往往通过不健康的服务员污染食品而引起。因此,餐饮服务员卫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进餐者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餐饮服务员的卫生。
一、餐饮服务员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一)餐饮服务员的个人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及时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难闻,特别是在夏季,客人闻到后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有的男服务员为了赶时髦,留长发或其他“标新立异”的怪发型,甚至将头发染色,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有消费者在食品中发现头发的此类投诉,很可能是因为服务员不小心将脱落的头发掉入食品中,从而直接影响食品卫生。有的服务员用香味很浓的护肤品护肤,在旁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务员留着长长的指甲,其实手指甲内有许多致病菌,而且指甲很长很脏,在为客人上菜、斟酒时会让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务员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若客人看见手指涂有指甲油会产生联想,认为菜中也会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务员上班期间佩戴戒指、手镯、手链、手表、耳环等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有的将抹布或围裙搭在肩上或夹在腋下,甚至用围裙代替毛巾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务员穿着工作衣随意外出、上洗手间,易携带致病菌。
(二)餐饮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清洗双手就直接摆台。在摆放餐具、酒具时,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将手指伸入杯碗内夹拿,让手印留在了器具内侧,从而影响了餐饮器具的美观和卫生。在一些小型餐饮店里,常见到服务员上菜时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甚至出现手指接触碗口内侧,进而接触菜肴及汤汁的现象。有的服务员在上菜时不注意卫生,对着菜肴大声说话,甚至对着菜肴咳嗽和打喷嚏,这样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飞沫对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不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没有适当增设公勺和公筷,由此带来一人单筷所引发的餐饮卫生问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餐饮企业对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餐饮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但有些餐饮企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企业还存在某些不规范之处,聘用没有健康证的人做服务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有些餐饮企业为了省事,没有定期对服务员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及法制、职业道德教育等,以致有的服务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在进行服务时,也无视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使食品安全卫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饮服务员卫生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服务员的身体和仪态卫生。服务员应当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须、勤刷牙、勤剪指甲。要求有条件的服务员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两天就洗澡,应该在工作前洗,以保证服务时身体无异味。头发应经常清洗和梳理,保证头上无异味,无头屑。要求男服务员一般两周左右理一次发,不留怪发型,长发不过耳,不留大鬓角,上班前梳理整齐。女服务员不留披肩长发,亦不能留怪发型,宜留短发,或在工作时将头发盘起,必要时可戴上发网。男服务员每天刮一次胡须,保持面部干净整洁。服务员要养成早晨、晚上刷牙的习惯,餐后要漱口。美丽洁白的牙齿,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勤剪指甲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起码要求,服务员每星期要剪一至两次指甲,女服务员不允许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餐饮服务员在岗位上应精神饱满,态度热情。要做到“七不”和“两个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头皮,不打哈欠,不抠鼻子,不吃食品,不嚼口香糖。“两个注意”即服务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葱等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在宾客面前咳嗽、打喷嚏须转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间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
2.服务员的着装卫生。餐饮服务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对工作服要经常清洗和熨烫,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卫生。男服务员西服裤的长度要适中,上衣平整清洁,纽扣齐全,衬衣要勤洗勤换,保证领子袖口无污渍。领带扎结规范,长度适当,左胸前宜佩戴胸卡,脚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洁光亮。女服务员着装应大方得体,工作服的上衣应大小合身,裙子应长短适宜,清洁平整,宜配穿长筒全肉色丝袜,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每位餐饮服务员至少要有两套工作服。
(二)规范服务卫生
服务员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既体现了对客人的礼貌,也是服务素质高的表现。
1.规范摆台卫生。台面是宴席的构成要素,摆台卫生是宴席卫生的重要内容,而餐饮具的卫生是摆台卫生的基础。正式摆台前,首先必须对所用的餐饮具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餐用具有破损的,如餐盘有裂缝、破边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拣出来,不可继续使用,以保证安全。服务员摆台前必须清洗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餐具、酒具应用托盘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须摆设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证进食的卫生。
2.规范餐前服务卫生。进餐前,当客人到齐后,服务员应给每位客人送上一条餐巾,以给客人保持手、脸的卫生,这是餐前服务卫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所送餐巾要用盘具盛装,递送时用餐钳夹取。
3.规范上菜服务卫生。服务员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个对做好的菜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人。“顾客首先是用眼来品尝”。餐厅内销售的各种食品,服务员要从感观上检查其质量,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则应立即调换。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托盘为客人服务。如有菜汤、菜汁洒在托盘内,要及时清洗。托盘是服务员的工具,要养成随时清洁托盘的好习惯。服务操作时动作要轻,要将声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动作要轻,不但表现在上菜等服务上,而且走路、讲话都要体现出这个要求。
4.规范餐间服务卫生。餐间服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勤换食碟,当食碟尚未完全装满时,就应及时更换。应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运送杯具要使用托盘。拿杯时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脚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几个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几个杯子内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时,筷子要带筷子套放在杯盘里送给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规范餐后服务卫生。餐后应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应再次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疾病传播。对有传染病的客人使用过的餐具、用具,不要与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单独存放、清洗,及时单独做好消毒工作。当客人餐毕离席后,服务员应及时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三)个人卫生制度化
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套卫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卫生教育培训、必要制度措施以及高度的自觉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员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便于及时治疗和早日恢复健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广大的消费者和自己的亲属。经定期检查合格后,取得经当地卫生检疫机构颁发的健康证,方能上岗,并随身携带,以便监督机构的检查。
2.宣传教育和卫生培训。餐饮服务员应定期接受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个人卫生与饮食品质的密切关系,自觉按照卫生条例、制度办事;每年都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新近服务员和临时服务员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只有通过卫生培训,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也才能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3.建立必要的卫生奖惩制度。应针对本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奖惩条例,把卫生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起来。要在支持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认真抓好服务员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班组长每班检查,部门经理每日检查,总经理经常抽查。对于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各项规章制度的服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对于情节严重以及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令、法规精神和本企业内部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员做好个人卫生的保证。餐饮服务员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