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

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

第1篇: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意见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据对全镇7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情况的调查,主要有以下问题:

1.财务会计岗位及人员存在的问题,大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设出纳岗位,会计只是临时指定一人做账,且会计人员大部分是合作社的成员,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较低,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占92%以上。

2.会计核算不规范,由于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在会计核算也只采用较简单的方式进行,未能参照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更无法按照财政部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去执行。如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规定的盈余分配方式中的按交易量分配方法,据对全镇23个村(场)7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均无按交易量分配合作社经营盈余,只有个别要申报示范合作社的才补办。

3.未设置成员账户进行明细核算,调查显示,因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登记采用的是不验资不年检的办法,因此大多数成员不知道也不关心股金的份额情况,造成了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成员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4.监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无力,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规政策等,对合作社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但从目标前情况来看,由于合作社是独立的法人,具有企业自主经营的性质,乡镇经管站未介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的监督与指导工作。

二、鉴于上述调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第八条第二款的相关规定,本文从乡镇经管站的角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乡镇经管站要增设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岗位和人员编制,所需经费应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并规定在指导过程中不得向合作社收取任何费用,防止变相摊派,增加合作社的负担。

2.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指导过程中应分别进行指导、培训,如今年省农业厅就对全省的省级示范社的财务人员进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培训,南平市也对全市的示范社的财务人员进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培训,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让所有的合作社财务人员都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合作社的财务人员通过参加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更好地为合作社提供会计服务。

3.建议所有的合作社均设立独立的财务人员,即出纳和会计。合作社可视自身的规模大小及工作量业务量的大小设专职或兼职的会计和出纳,但会计和出纳不得一人担任。

4.建议合作社有条件的实行会计制度,合作社可自行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或专门的会计机构记账。在条件成熟的乡镇,也可由乡镇经管站会计记账,以快速提高会计专业水平,更好地执行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5.严格执行财政部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中规定的盈余分配办法,设立成员账户明细账。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配方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分配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对盈余分配做出特别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保护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因此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参考文献:

第2篇: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

(一)对合作社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是政府、烟草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缺乏对合作社的全面认识,欠缺合作社相关专业知识,理顺合作社、烟草部门、农经部门三者间的关系,建立一支指导、服务合作社发展的专业化、知识化队伍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是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广大烟农合作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合作社认识不到位,参与不积极,入社不主动。

(二)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越来越短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领头雁”越发难以物色。目前,大多数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在合作意识、专业技能、管理水平和营销理念等方面不能满足合作社发展要求。全市56家合作社的理事长、总经理共计79人中,大专文化程度的仅占11.39%、没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占68.23%。

(三)设备配置数量有限

烟叶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烟农特别是种植大户迫切需要合作社为其及时提供育苗、机耕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但是合作社的农机具数量有限,农机具往往会连续性重负荷作业,易出现故障;加之合作社对农机具的调度不合理与维修不及时,导致农机具作业供需矛盾突出,烟农入社优越感受挫。

(四)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组织编制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于成员大会召开的十五日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烟农专业合作社应坚持“集体决策,民主理财”的原则,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目前,郴州市部分烟农专业合作社出现成员个人账户管理不规范、交易量记录不齐全、财务收支记录不规范等问题,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落实执行不到位。

(五)多元化经营风险大

虽然近年来烟农专业合作社在设施综合利用、多元化经营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但是资金、技术、市场问题仍然是制约合作社开展多元经营的三大瓶颈。首先是大多数合作社流动资金少,银行借贷利息高,社会融资渠道窄,导致合作社“缺钱用,但又难以借到钱”。其次是由于社员文化水平有限,对各种先进生产技术掌握不够,加上技术“请不进来”,管理跟不上,导致合作社生产环节容易出问题。最后是由于多元化经营产品季节性强,流通环节成本高,加上社员经营经验不足,容易导致产品“走不出去”。受以上三个方面方面影响,合作社多元化经营风险较大。

二、郴州市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一)加强宣传,转变烟农思想

一是广泛宣传。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横幅及专刊手册,采取张贴标语、发放资料、进村培训、入户讲解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合作社知识的普及。对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重要作用和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解决基层认识不够和烟农积极性低的问题,提高烟农加入、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把握重点。应着重向烟农宣讲烟农专业合作社的收入来源和盈利空间,引导烟农观念由传统闭塞向市场导向转变,思想由“等靠要”向“争着入”转变。合作社建设发展过程中,要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如专业化服务价格制定时,需综合考虑用工工资、设备折旧及适当盈余,以用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及扩大再生产。

(二)健全制度,规范经营管理

一是规范机构管辖区域。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积极引导烟农专业合作社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一个基地单元组建一个烟农专业合作社”的要求,为便于长期规范有效管理,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宜采取适度规模、因地制宜的原则,慎重考虑合作社的建设规模,建议以乡镇(站)为单位或以基地单元为单位建社和整合。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召开由全体社员参加的设立大会,制定规范的合作社章程,发展合格社员,通过社员民主选举,推举产生合作社理事会、理事长、监事会、监事长,并明确其职责,真正实现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自我监督、群众监督。同时,合作社必须制定规范的财务制度且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其执行情况必须接受成员民主监督。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落实好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建立标准的成员个人账户,做好交易量记录和盈余分配。在整个合作社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烟草公司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和指导,并加强监督,切实保障烟农的利益不受侵害。

(三)加强指导,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指导机制。各产烟区相关部门要连起手来,组建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指导队伍,负责指导合作社建设、培训管理人员和专业服务队员;必要时,可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相关部门目标考核中,推动指导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二是丰富培训方式。要从烟农辅导员、村组干部、在外经商返乡人员、退休干部、有相关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中,广泛吸纳精通管理、熟悉业务同时热衷于合作社建设发展的优秀人才,壮大合作社“智囊团”。要采取岗前培训、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外出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和打造合作社管理能人。

(四)加强扶持,增强发展后劲

各产烟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出台相应的综合配套扶持政策。一是完善烟基建设,配套必要的可经营性资产;合理设置烟农专业合作社启动资金;二是设立发展基金,即从当年实现的烟叶税收中提取1%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用于贷款贴息、示范奖励、技术培训等;三是拨付烟基管护资金,每年提取烟叶税收的0.5%-2%作为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管护资金,用于烟基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四是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辅导员制度,鼓励大学生村官到合作社担任辅导员,实现“一社一大学生”;五是在经营贷款、土地流转、税收减免、风险保障、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烟叶烘烤用电保障及电价优惠等方面给予合作社优惠政策。

(五)多方支持,化解多元经营瓶颈

第3篇: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

(一)抓引导,促规范,推进农村经营机制创新

一是主攻一县,以面带点,指导农地规范流转。在以临泽县为试点的前五年第一轮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结束后,今年,根据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依据目前农地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对象和利益关系日趋多元化的特点,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安排了第二轮大规模的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按照局里的安排,将**县确定为全市农地流转及农业规模经营示范县,带动其他每县区2个乡镇的工作。我站通过调查论证,起草了《**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农业规模化经营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经过与**农业局、经管局的反复讨论,《方案》已由**县政府下发实施,并转发其他县区借鉴。上半年,全市涉及农地流转面积共计144057亩,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代耕代种、返租倒包、托管等形式,其中:转包63771亩,转让11539亩,互换25391亩,出租20920亩,入股2480亩,代耕代种19836亩,返租倒包120亩。

二是及时总结,及时推广,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备耕春耕前后,我站与县乡站积极配合,紧密联系,随时掌握农地流转中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组织成片租赁农地,形成规模化种植的情况,并及时提炼总结,编发动态,提供流转信息、合同样本,指导合同签订。今春,全市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面积71656亩,占耕地面积的1.9%,其中:以承包地流转达到规模化经营面积37333亩,已开发耕种的荒地达到规模化经营面积34323亩,经营单位180个。由种植大户经营55881亩,龙头企业经营2845亩,合作组织经营12930亩;种植马铃薯**亩、制种玉米**亩、油菜6220亩、蔬菜5668亩、啤酒大麦5146亩,油葵2360亩、小麦玉米带田1670亩,中药材1250亩、葡萄110亩。甘州区长安乡头号村农民将800亩土地有偿转让,由产业协会和企业联营生产蔬菜,农民获得租金收入48万元,全村有72户整户外出经商,40多户从事畜牧养殖,200多人出外务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规模化经营。**荣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农户的1312亩土地折价26万元,连同其他生产资料折价共计538万元,成立了我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

三是调查摸底,科学指导,确权颁证。结合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深入,我们带着问题就**县明花乡许三湾开发区耕地未颁发土地经营权证书,没有开展确权工作进行了督促落实,核实耕地面积22683亩,涉及农户653户。

四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监督检查承包政策落实。上半年,按省厅的要求,重点开展了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问题的检查,基本未发现长年、季节性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半年来,各级经管部门调查处理政府、部门转办的土地纠纷案件共156起,化解147起,排查化解率达到94.2%。

(二)抓示范,推典型,提升合作社水平

一是树典型,扩效应,一定三年抓示范。根据局里的要求,我们对合作社示范点采取了一定三年连续抓的方式,今年继续确定业务骨干具体指导和帮扶6个示范点的工作。主要从工商登记、章程管理、账务衔接、利益联结、标准化生产、质量认证、创立品牌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典型合作社的自身活力和带动力。同时,对县区的30个示范点也加强了跟踪指导服务。

二是增数量,扩规模,加快工商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是增数量、扩规模,强基础,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加大了新建、改建、协会向合作社转变的工作力度,通过努力,截至6月份,全市共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8个,工商注册293个,其中上半年注册111个,注册登记率38.2%。甘州区工作速度快,工商注册的合作社已达181个,成为全省注册数量最多的县。

三是建制度,促规范,上水平。按照合作社必须要有办公场所、章程制度、统一服务内容、统一营销网络、农民增收的“五有”标准,我们督促从改善经营场所、健全理事会、监事会、代表会议程序,投票表决、实行民主管理、充实章程制度内容、完善财务制度、股金设置、盈余分配、变更解散、注销程序等方面提供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民业合作社。

四是统筹安排,平衡产业,积极申报验收合作社项目。根据我市合作社产业的分布,审查上报了**县曼台畜产品、甘州区宏泰瓜菜种植、**县荣华种植等12个合作社的项目申报书,并积极帮助开展资金争取工作。上半年对**年省列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协助甘州区对**-**年部列2个项目检查验收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

五是定期监测,掌握合作社的发展动态。上半年,完成了38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础信息的录入、汇总、审核和上报工作。向省上报送了**-**年部省列项16个示范合作社项目财务报表。向省农牧厅和商务厅推荐上报了甘州区杰灵养鸡和临泽沙河镇红枣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超对接”试点。

(三)抓监管,凸审计,强化基层民主管理

一是强化监管,严格农村集体资金审批。为监督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运行,杜绝村社干部违规行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对高台巷道、临泽新华、甘州新墩镇的转移支付、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集体资金、征地补偿费等资金运行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制定了适合实际操作的主任审批、支部书记复核、大额开支会议讨论的资金审批权限制度。全市有26个乡(镇)实行了农村财务电算化,普及率达到了43%。

二是以执行《**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为主线,带动委托制的规范运行。《**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实施后,我们把管好用活农村集体资金的重心关口前移,从记帐、算帐、报帐的核算过程,转移到资金开支是否合理、票据是否合法、审批是否合规的审计规程上,提高了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操作,加强了审计决定的执行力度,形成了审计、稽核、整治过程中民主理财小组全程参与的机制,充分发挥了审计的监督作用,体现了新审计办法的精神实质。宣传落实期间,举办农村审计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150人次。上半年,审计了167个乡镇村。

三是深化农村“三资”管理办法。今年,我站将民乐县《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办法》转发县区,安排各县区开展了农村集体财产、土地、滩涂、水面、荒地、房屋、水利设施等资产资源的清查,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办法》的内容,力争使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专业管理,承包程序做到招标投标、公开竞价、公平合理。

四是继续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在去年部署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今年在重点业务工作中继续安排了此项工作,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拟出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提供给县区与符合条件的乡村进行商议定点,由于改革的思想准备不足,目前此项工作仍在衔接中。

五是全面统计,为乡村债务化解提供翔实的数据。一方面,税费改革后政策上停止了对乡村债务的清收,杜绝新债务的发生,另一方面,除教育债务外,其他方面的债务在不断的变化,为使乡村债务的单项化解顺利进行,我站对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全市乡级债权1869.5万元,债务36879.76万元,村级债权5938.92万元,债务32260.58万元,平均每村债权7.1万元,债务38.5万元。

(四)抓督导,互促进,农技体系改革任务完成过半

一是截至4月份,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见到了阶段性成效,改革任务完成过半。**、民乐、**三个县改建乡镇农业技术中心站、区域站22个,农机管理服务中心23个,基层农技专业人员占到总人数的80%以上。改建、新建县区级农技中心13个,农机推广站3个,农机学校3个。进一步理顺了良种场、园艺场的管理体制。

一、工作措施与成效

(一)抓引导,促规范,推进农村经营机制创新

一是主攻一县,以面带点,指导农地规范流转。在以临泽县为试点的前五年第一轮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结束后,今年,根据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依据目前农地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对象和利益关系日趋多元化的特点,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安排了第二轮大规模的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按照局里的安排,将**县确定为全市农地流转及农业规模经营示范县,带动其他每县区2个乡镇的工作。我站通过调查论证,起草了《**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农业规模化经营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经过与**农业局、经管局的反复讨论,《方案》已由**县政府下发实施,并转发其他县区借鉴。上半年,全市涉及农地流转面积共计144057亩,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代耕代种、返租倒包、托管等形式,其中:转包63771亩,转让11539亩,互换25391亩,出租20920亩,入股2480亩,代耕代种19836亩,返租倒包120亩。

二是及时总结,及时推广,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备耕春耕前后,我站与县乡站积极配合,紧密联系,随时掌握农地流转中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组织成片租赁农地,形成规模化种植的情况,并及时提炼总结,编发动态,提供流转信息、合同样本,指导合同签订。今春,全市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面积71656亩,占耕地面积的1.9%,其中:以承包地流转达到规模化经营面积37333亩,已开发耕种的荒地达到规模化经营面积34323亩,经营单位180个。由种植大户经营55881亩,龙头企业经营2845亩,合作组织经营12930亩;种植马铃薯**亩、制种玉米**亩、油菜6220亩、蔬菜5668亩、啤酒大麦5146亩,油葵2360亩、小麦玉米带田1670亩,中药材1250亩、葡萄110亩。甘州区长安乡头号村农民将800亩土地有偿转让,由产业协会和企业联营生产蔬菜,农民获得租金收入48万元,全村有72户整户外出经商,40多户从事畜牧养殖,200多人出外务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规模化经营。**荣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农户的1312亩土地折价26万元,连同其他生产资料折价共计538万元,成立了我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

三是调查摸底,科学指导,确权颁证。结合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深入,我们带着问题就**县明花乡许三湾开发区耕地未颁发土地经营权证书,没有开展确权工作进行了督促落实,核实耕地面积22683亩,涉及农户653户。

四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监督检查承包政策落实。上半年,按省厅的要求,重点开展了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问题的检查,基本未发现长年、季节性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半年来,各级经管部门调查处理政府、部门转办的土地纠纷案件共156起,化解147起,排查化解率达到94.2%。

(二)抓示范,推典型,提升合作社水平

一是树典型,扩效应,一定三年抓示范。根据局里的要求,我们对合作社示范点采取了一定三年连续抓的方式,今年继续确定业务骨干具体指导和帮扶6个示范点的工作。主要从工商登记、章程管理、账务衔接、利益联结、标准化生产、质量认证、创立品牌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典型合作社的自身活力和带动力。同时,对县区的30个示范点也加强了跟踪指导服务。

二是增数量,扩规模,加快工商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是增数量、扩规模,强基础,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加大了新建、改建、协会向合作社转变的工作力度,通过努力,截至6月份,全市共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8个,工商注册293个,其中上半年注册111个,注册登记率38.2%。甘州区工作速度快,工商注册的合作社已达181个,成为全省注册数量最多的县。

三是建制度,促规范,上水平。按照合作社必须要有办公场所、章程制度、统一服务内容、统一营销网络、农民增收的“五有”标准,我们督促从改善经营场所、健全理事会、监事会、代表会议程序,投票表决、实行民主管理、充实章程制度内容、完善财务制度、股金设置、盈余分配、变更解散、注销程序等方面提供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民业合作社。

四是统筹安排,平衡产业,积极申报验收合作社项目。根据我市合作社产业的分布,审查上报了**县曼台畜产品、甘州区宏泰瓜菜种植、**县荣华种植等12个合作社的项目申报书,并积极帮助开展资金争取工作。上半年对**年省列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协助甘州区对**-**年部列2个项目检查验收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

五是定期监测,掌握合作社的发展动态。上半年,完成了38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础信息的录入、汇总、审核和上报工作。向省上报送了**-**年部省列项16个示范合作社项目财务报表。向省农牧厅和商务厅推荐上报了甘州区杰灵养鸡和临泽沙河镇红枣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超对接”试点。

(三)抓监管,凸审计,强化基层民主管理

一是强化监管,严格农村集体资金审批。为监督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运行,杜绝村社干部违规行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对高台巷道、临泽新华、甘州新墩镇的转移支付、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集体资金、征地补偿费等资金运行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制定了适合实际操作的主任审批、支部书记复核、大额开支会议讨论的资金审批权限制度。全市有26个乡(镇)实行了农村财务电算化,普及率达到了43%。

二是以执行《**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为主线,带动委托制的规范运行。《**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实施后,我们把管好用活农村集体资金的重心关口前移,从记帐、算帐、报帐的核算过程,转移到资金开支是否合理、票据是否合法、审批是否合规的审计规程上,提高了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操作,加强了审计决定的执行力度,形成了审计、稽核、整治过程中民主理财小组全程参与的机制,充分发挥了审计的监督作用,体现了新审计办法的精神实质。宣传落实期间,举办农村审计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150人次。上半年,审计了167个乡镇村。

三是深化农村“三资”管理办法。今年,我站将民乐县《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办法》转发县区,安排各县区开展了农村集体财产、土地、滩涂、水面、荒地、房屋、水利设施等资产资源的清查,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办法》的内容,力争使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专业管理,承包程序做到招标投标、公开竞价、公平合理。

四是继续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在去年部署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今年在重点业务工作中继续安排了此项工作,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拟出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提供给县区与符合条件的乡村进行商议定点,由于改革的思想准备不足,目前此项工作仍在衔接中。

五是全面统计,为乡村债务化解提供翔实的数据。一方面,税费改革后政策上停止了对乡村债务的清收,杜绝新债务的发生,另一方面,除教育债务外,其他方面的债务在不断的变化,为使乡村债务的单项化解顺利进行,我站对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全市乡级债权1869.5万元,债务36879.76万元,村级债权5938.92万元,债务32260.58万元,平均每村债权7.1万元,债务38.5万元。

第4篇: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

    1.粮食功能区建设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

    为了便于机械化作业,在2011-2012年3个粮食功能区建设中,共投入建设资金126.64万元,主要用于新建和维修排灌渠道8526m,建机耕路及机械化操作道9270m,农业机械下田坡109处等,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真正做到了“田成方,路成网”,每块田农业机械都能进出作业。

    2.粮食功能区建设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

    粮食功能区建成后,机耕、机收率达到了100%,还把原有小型耕作机械全部换成了大中型耕作机械,省时、省工、省油,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水稻种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据测算人工插种秧苗每667m2工资2012年165元,而用机械化插秧成本只需65.2元,每667m2可以节省成本99.8元;机械化插秧的水稻每667m2可增产粮食40kg左右,而且机械化插秧的田块水稻通风好、病虫害少,抗倒伏能力强。

    3.粮食功能区建设使农业机械化配套设施稳步跟进

    为了发挥粮食功能区建成后稳产、高产作用,就必须装备齐全的农业机械配套设施。在每个功能区建设了为粮食功能区机械化配套服务的粮食育秧、烘干中心,3个粮食功能区共购买播种流水线4条,种子发芽器3台,高速插秧机5台,碎土机4台,育秧硬盘87000只,粮食烘干机械4套,热风炉3台,新建、改建育秧用房1500m2,烘干及粮食仓库1620m2,标准化育秧苗田2.08hm2,共投入建设资金364万元。2012年3个粮食功能区全部实行了流水线育秧,机械化插秧面积150.3hm2,占功能区建设面积的61%,烘干中心烘干粮食1404t。

    4.粮食功能区建设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粮食功能区及水稻育秧、烘干中心的建设单靠农户单门独户是不行的,必须确定一个实施主体;因此在每个粮食功能区成立了一家农民粮食专业合作社,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承担粮食功能区和粮食育秧、烘干中心的建设任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的土地通过流转和入股经营的形式集中起来种植,这样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更加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可以最大化地争取项目资金和扩大融资渠道,2011、2012年通过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286万元,向农村合作社融资164万元,在建设育秧、烘干中心的基础上合作社还购买了大中型耕作机械5台,收割机械4台,实现了统一耕作、统一机械化种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统一烘干的“五统一”运作模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了经济效益。

    二、对加快粮食功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1.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

    由于农业机械是季节性作业机械,而且使用年限短,运营成本比较高。购买农业机械在中央、省配套补助的基础上,县级人民政府、所在乡镇要出台政策给予适当的资金配套支持,以促进粮食功能区内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合作社要有规范的财务制度

    对购买的农业机械要账、物一致,农业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发挥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确保各项资金正常、安全地运行。

    3.加强对农机化新技术的指导与培训

    每个合作社要确定1~2名农机技术员,各级农机技术部门、生产厂家要加大对新型农业机械使用的培训力度,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确保新型农业机械得到及时推广和应用。

    4.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农业机械要有专人管理,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机手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对农业机械要小心驾驶,勤保养、勤检查,确保无农机安全事故。

第5篇: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

发展现状

近年来,信阳市各级政府以建设“河南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建一个合作社、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农民”的发展目标,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倾斜等方面入手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截至2012年6月底,信阳市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135家,居全省第一位,入社农户总数达到53.27万户,带动农户68.9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2%。

主要特点

一是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信阳市农业结构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占较大比重,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截至2012年6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植业类1609家,养殖业类1421家,茶叶类468家,林业类263家,农机类583家,其他791家。

二是机械化程度加深。全市已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583家,入社机械1.7万余台(套),带动农户20余万户,信阳市农业机械化率由三年前的33%升至近7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集约化水平提升。为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互补和信息共享,信阳市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化整合,在罗山、师河、平桥、商城等县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总社,组建茶叶、蔬菜、生猪等80个农民专业联合社,促进了合作社组织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

四是一批知名品牌逐步形成。目前,全市合作社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证书”82个,有机食品称号1个,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7个;佛灵山生态茶、固始甲鱼、顺兴粮油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得到市场认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是标杆示范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市有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48家、市级示范社324个、省级示范社57家、国家级示范社3家,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取得的成效

信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对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增加了社员收入。据调查,2011年社员人均年增收2600元,较2011年增长21%;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其年收入普遍高于非成员农户20%左右。

二是推进了科技兴农。合作社带动农户使用统一的良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是打开了农产品销路。合作社不仅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服务,还开展商标注册,加强品牌的宣传、保护和推广,为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金桥,解决小而全的农产品销不远、进不了大市场的问题。

四是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广泛采取“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鼓励农户存入土地或带着土地入股,促进了土地向合作组织的流转。如固始县已有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土地规模流转,全县已流转土地面积127.5万亩,其中流转耕地面积86.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0%。

五是提高了产业集约化水平。各县区种围绕各自支柱产业分别成立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产供销一体化,实现了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有效对接,促进了产业上规模、产品上品牌,推动了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

融资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 简而言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起来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内部集资,包括社员土地、林权、农机等实物入股,其次是银行业机构贷款,第三是地方政府扶持资金,此外,尚有少量民间借贷资金。总体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面临着自有资本不足、贷款较为困难问题。

一是内部融资占主导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融资具有成本低、门槛低、风险可控性高且简便快捷的优点,在解决成员生产中的急需资金等方面较其他金融机构更能适应农民与合作社二者组合这种组织的特性。但资金的规模与持续增长有限,不能满足成员借款需求。通过对信阳市31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显示,截至6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总额54589万元,其中内部融资达31130万元,占比57%,其形式主要是以自有土地作价入股。如平桥区马氏生态茶叶合作社融资总额2440万元,其中社员以12000亩土地入股,折价2080万元,银行贷款360万元,内部融资占85%。

二是农信社贷款占比高。全市10个县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8个县区在银行有贷款,贷款余额22231万元,且主要由农信社提供。如平桥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贷款有62%从农信社获得,24%从农行获得,12.5%从农发行获得;从邮储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机构获得的资金比例仅在1%~3%。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盈利水平低,贷款到期偿付较难得到保障。根据农村信用社系统对专业合作社贷款质量的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不良率为7%。

三是政府扶持资金投入多。全市10个县区中有9个县区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扶持资金,总额为11337万元,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总额的13.89%,同时,政府还出台多项税收减免政策和激励措施,仅2011年就累计为3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减免税收4772.9多万元,支出表彰奖励资金近千万元。

四是民间借贷有所抬头。在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制约下,多数社员选择民间借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10个县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存在民间借贷现象,借款总额大约1.7亿元,单个社员借贷规模在3万~10万元不等,期限长则1~2个月,短则十几天,利率大多是固定的,年息以2分到3分居多。

融资难题

自身因素导致融资困难

一是“经营管理缺失”达不到银行信贷要求。信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是在2008年后成立,由于多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团体,普遍存在规模小、制度不健全、成员权利义务不明、市场竞争经验不足、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有些合作社登记设立后,无生产、办公场所,很少组织活动,也没有任何经济业务和服务内容,经营管理缺失,有的借助套取国家的资金和优惠政策,成立“空壳合作社”、“虚假合作社”。上述情况直接影响了银行的信贷投放支持。

二是“抵押品和担保措施”达不到银行信贷要求。合作社一般无固定资产,办公、营业场所大部分为租赁方式,即使规模较大的合作社有加工或收购的经营场所,但因地处农村,抵押品变现难度大,有效抵押资产不足。所经营的农产品、畜牧、林木等财产的流动性太强,加上其弱质特性,受自然风险和市场经营风险影响较大,无法作为贷款抵押。

三是“管理不规范财务不健全”达不到银行信贷评级标准。多数合作社财务体制不健全,法人治理机构不完善,部分合作社连基本的财务报表都没有,有的合作社即使建立了财务制度,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差,给银行业机构信用评级带来困难。

银行机构不能有效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

一是市场目标制约。大型银行主要目标是争夺大规模和具备抗风险能力的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规模小、抗风险弱、承贷主题不明确,无法提供足值有效地担保抵押、经营能力实力不强、组织管理松散。这种金融服务的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贷款需求相差大,造成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关系的断裂与不协调。

二是考核导向制约。银行机构绩效考核仍然普遍存在重自身效益轻社会效益、重即期利益轻长远发展、重存贷规模轻发展质量的考核导向,迫使基层银行机构经营行为短期化,急功近利,缺乏培育、挖掘农村金融市场的环境、动力和耐心。

三是创新能力制约。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既缺乏创新激励机制、工作机制,也没有创新计划和创新团队;既没有金融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缺少支持业务创新的经营和风险数据积累,也无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融资产品。

基层政府财力弱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帮扶还需加大力度

近年来,信阳市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和帮扶措施,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实行用地优惠、加强人才支持等,对信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帮扶意识仍需加强。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干部不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属性、法律地位、发展规律不熟悉,甚至不清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缺乏支持、扶持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政府相关部门缺乏统筹协调,形不成帮扶合力。

二是出台优惠政策有限。虽然市、县政府对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资金奖励,但是由于地方财政资金不够宽裕,致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扶持资金难以满足需求,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需要的金融支持、税收支持优惠政策都没有完全到位。也没有针对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银行业机构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一定程度影响了银行业机构的积极性。

三是部分政策落实不力。在用电、用水、用地、绿色通道、人才支持等方面,扶持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从而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

对策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夯实自身发展基础。一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合作社要以准法人来要求和规划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和市场管理。二是制定一套公平且高效的利润分配机制,明晰社员在合作社中的经济权益,确保内部稳定和凝聚力。三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创造条件吸引人才,提高专业化程度。四是眼光要长远,走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支持产业相关联的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发展合作社社员,壮大实力,增加积累,为赢得更多的金融服务创造条件。

监管部门和银行业机构要加大支持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发展村镇银行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明确其“立足区县,服务三农”的功能定位,引导其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二是开发适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产品。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各银行业机构加强调研分析,适当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准入门槛。三是合理调整授权授信制度。各涉农银行业机构要适当下放涉农地区市县分、支行及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建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与风险防控兼容的奖惩制度,鼓励涉农银行业机构信贷业务人员深入农村金融市场,挖掘潜在优质涉农客户,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

第6篇: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对策;贵州金沙

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325-02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但农民个体小规模生产模式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因此,需要增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改变传统的个体农户生产经营,发展产业化联合农业生产,有效解决农村“三农”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有效解决农户分散经营的弊端问题,引导农业产业有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效农业运作模式[1-2]。

1 金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点

1.1 金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2007年1月1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户作为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联合经营模式,由此金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起来。据调查统计,金沙县在《合作社法》未颁布前便成立了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7月1日《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金沙县迅速发展了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紧紧围绕优势特色农业,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培养并扶持壮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队伍。截至2013年底全县累计发展合法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86家,注册资金40 116.5万元,入社农户4 66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覆盖了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经果林、生猪、牛、羊等生态畜牧养殖与林木花卉,植物病虫害防治,沼气,农机服务等多个产业领域。

金沙县的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推动了全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2 金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一是组织方式上坚持农民自愿加入、民主管理的原则。保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遵循农民自愿的原则,促进农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实行民主管理,主要由农民自己掌握内部管理权,民主选举农民合作组织的负责人;对农民社员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同等重视,努力帮助农户解决问题,开展针对。二是政府引导,民办官助。农民个体力量有限,单靠农民的力量发展好一个专业合作社难度很大。因此,要发展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这就是所谓的民办官助,金沙县目前大部分发展地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起来的。三是产业种类多元化。随着金沙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加快了金沙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许多特色产业带发展势头良好,比如茶叶、经果林、中药材、时令果蔬、水产养殖及稀有野生动物养殖等特色产业。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原来的粮、畜向特色产业拓展;从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拓展;从专业生产向加工、营销流通拓展,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的产业向多样化发展。四是利益联结机制以松散型为主。目前金沙县虽然已成立了几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全县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都存在规模小、实力差等问题,并且在调查中发现实行二次返利的合作社数量很少,仅占调查数的1/10,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都是通过对农民成员提供技术服务、供销信息,优惠供应生产资料等形式,与会员建立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但这对农民成员来说并未获得最有效的收益,没有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最大作用[3-5]。

2 金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根据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却仍处于初级阶段,尚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这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具体总结如下。

2.1 重视数量,忽视质量

金沙县目前已发展几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上很有成效,但部分仍处于非正常运转状态,甚至有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仅仅是一个空壳,起不到带动农户发展的作用。真正有效益或是效益好、带动农户走上致富路的专业合作社数量占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比例不大。因此,合作社的发展不仅要增加数量,同时也要保证合作社质量与数量并进[6]。

2.2 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一是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不够规范,有的仅流于形式;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切实履行章程规定的职责,没有按照章程规定开展经营活动,导致入社成员利益得不到保障;三是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专门的财会人员,大部分专业合作社还未建立财务管理制度。

2.3 服务功能差,带动作用弱

目前,金沙县乃至全国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均较差,不能为农民社员提供优质的生产材料采购渠道和市场销售路径,同时无法为特殊农产品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无法有效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作为一个服务机构,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吸收好的经验,以此来加强合作社的带动辐射效应,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桥梁作用。

2.4 人员素质低下,缺乏专业人才

金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有95%以上均为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大部分都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受到严重的限制;由于资金缺乏,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能力聘用专业人才进行管理,特别是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这使得合作社工作运作困难。因此,需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特别是财务专业人才,加强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使合作社健康、正常、有序地发展。金沙县成立的386家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仅有极少部分管理者具有相对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业务知识,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在硬件上制约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3 发展对策

一个运行良好的专业合作社必须要有一套完善而有效的管理机制,即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体。重点是内部管理机制,这就要求强化合作社的人员管理结构,加强人员素质培养。此外,还要建立外部资金互助机构,稳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转。合作社健康有序地发展是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3.1 加强专业合作社法律制度方面的宣传力度

目前金沙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还未普及,很多合作社法人及其成员对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认识不深刻,应大力宣传,并不定期地开展法律法规培训,使得合作社管理人员在运作中遵纪守法,为合作社正常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资金互助机构,稳定资金来源

资金充足是合作社顺利运转的保障。目前,资金短缺是金沙县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现象,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单靠合作社自身无法解决,需要政府及相关金融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解决合作社短时间资金周转困难问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常运转提供经济支持。

3.3 增强合作社服务意识,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金沙县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服务意识不够强,有极少部分甚至存在着谋私利的现象,同时由于资金困难,相关的服务设施不健全,合作社成员生产的农产品没有相应的技术服务设施支持,无法将有特色的农产品推广出县出省,合作社在这方面需要强化并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及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销量,从而提高合作社经济收入,保证合作社成员能够定期分到红利。

3.4 积极引进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人才,同样合作社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人才,但分析金沙县合作社发展现状,人才不足是个大问题。农民本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如果不引进农业专业人才,合作社难以实现快速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合作社成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定期开展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业人才指导,为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5 加强示范社建设

加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动金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为构建平安和谐新农村奠定基础。

4 参考文献

[1] 黄祖辉,徐旭初.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J].农业经济问题,2003(5):41-45,80.

[2] 胡来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闽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与建议[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3):21-23.

[3] 王厚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发展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5(3):102-104.

[4] 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2001(1):69-75,83,94.

第7篇: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

一、宣传贯彻农机化法律法规。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积极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修订)和贯彻落实国务院22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各市县要利用好当地人大检查法律规章贯彻落实情况的机会,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帮助解决落实好有关困难和问题。

二、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在总结近几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情况,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严禁”要求,坚持“五项制度”,做到“八个不得”,严格程序,阳光操作;强化监管措施,加大监督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乱收费、搭车收费、非法套取购机补贴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发现问题,严厉查处,决不姑息。2012年,力争通过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771万千瓦,新增各类农业机械20万台(套)以上,新增农机总动力200万千瓦以上。

三、抓好重要农时和关键环节的机械化生产。要及早部署、精心组织好“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的机械化生产工作。全面实施重要农时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进度统计报告制度,准确把握农机化生产动态,一旦发生灾害性天气,各级农机部门要快速反应,及时组织农机投入抗灾救灾。要重点加强水稻、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组织协调,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保障农用柴油供应,推动跨区作业向跨区机耕、机插、机播等环节拓展,力争油菜机收等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抗旱排涝主力军作用的同时,做好抗旱排涝的农机物资储备和应急管理工作。

四、培育壮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要深入开展全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推出一批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运行机制、健全的财务制度、较大的服务规模、显著的综合效益的“五有”农机合作社。2012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500个,发展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五、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中央要求,2012年,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要努力实现“两个全覆盖、一个衔接”,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人员工资水平与同级事业单位相衔接。农机部门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健全完善县乡两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六、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在33个水稻主产区和12个专用小麦主产区,重点推广水稻、小麦全程机械化技术,重点突破播栽机械化技术。大力推广秸秆切碎机、打捆机和粉碎还田机,最大限度遏制秸秆留茬过高和焚烧现象。在43个双低油菜主产区,重点推广油菜播栽、机收及秸秆还田综合机械化技术。在24个棉花主产区,重点推广棉花育苗、移栽、中耕施肥、喷药和拔秆等综合机械化技术。在蔬菜、茶叶、花卉、水果、食用菌、苎蔴等高效经济作物主产区,重点推广设施育苗、耕整覆膜、节水灌溉、修剪整形、采摘加工等机械化综合技术。在水产养殖、畜禽饲养区,重点推广清淤、投饵、保鲜、饲养、加工等机械化综合技术。2012年,全省水稻机械播栽面积要达到950万亩,其中机械插秧800万亩,油菜机播30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

七、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针对全省农机化专业人才少,青黄不接的状况,重点抓好农机化适用人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充实农机化队伍,提高农机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全行业队伍素质。要通过阳光工程培训,重点搞好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培训、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农机推广和监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八、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要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要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保障机具安全技术状态。要积极争取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要学习借鉴外省经验,努力探索实行免费牌证管理和免费进行实地检验的路子,不断提高列管率。要花大力气抓好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大力宣传开展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开展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发生农机事故后获得损失救援补偿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建立农机安全风险防范和风险保障机制。农机事故发生率、死亡人数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压特大农机事故。

九、扶持农机工业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2号),支持本省农机科研单位和农机生产企业,研发生产农民急需的农机新产品。要按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切实加强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管理及指导工作。要支持、引导农机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防止引进外省淘汰落后的农机产品进入我省,以减少对我省农机安全生产的威胁。

第8篇: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遵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一批、整改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强政策引导,突出富民核心,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目前,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6家,其中专业合作社35家、专业协会31家。拥有总资产90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627万元,拥有注册商标65个,入社农民成员总数5778人,辐射带动农户数2.69万户,直接带动成员增收3385万元。2010年销售农产品总值3.66亿元,实现盈余1776万元。伴随着形式上的逐步拓展和内容上的逐步深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日益成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效最直接的组织载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促进了高效农业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转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自身优势,以信息传递、科技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吸引农户通过土地、资金、劳务等生产要素发展规模经营,促进了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打造了以翠竹茶叶、精细蔬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时令果品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为“一村一品、一品领先”奠定了坚实基础。

2、促进了合作领域拓展延伸,增强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市场需求与农民愿望有机融合,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带动农民开展联合合作,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从服务领域看,从事花卉苗木、蔬菜、茶叶、粮油、果品等种植业有21个,占60%;从事水产、畜牧等养殖业的有11个,从事农机等服务的有3个,占40%,基本涵盖了我区的各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以及技术、信息等范围,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已从单纯的生产服务扩展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逐渐形成合理适用的内部分工,实现了农业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发展,提升了合作组织对农民的吸引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势头。

3、促进了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优势农产品为合作基础,在提高品质、优化品种、树立品牌上下功夫,带动农民在获得规模效益和比较效益中实现增收。目前,我区专业合作组织已获得35个农业标准认证、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21个,“斗山”太湖翠竹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发展了“甘露”青鱼、“绿羊”大闸蟹、“港下”苗木、“黄土塘”西瓜、“久绿”蔬菜、“安星”葡萄等一批较高市场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这些名特优农产品的高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东港镇黄土塘西瓜专业合作社以品牌西瓜、甜瓜种植为龙头,带动当地102户农民参与瓜类种植,经营面积达到1000多亩,西瓜、甜瓜亩均效益分别超10000元和20000元,是稻麦效益的8-12倍,让入社农民享受到了高效农业带来的实惠。

4、促进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农民专业合作将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作为根本任务,加强政产学研合作联结,以技术辅导、宣传培训、印发资料等方式,让农业技术“进村入户”,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提高了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提高了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推广新技术30项,推广面积55万亩次,推广新品种20个,推广面积32万亩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52期,培训人员达2800多人次,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了一批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民。

5、促进了营销网络构建,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接着市场,根据市场信息和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有计划地组织收购和销售,发挥“对内服务、对外竞争”的作用,为农户提供品种、农资、供销、信息等一系列服务,克服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信息不畅、成本较高、盲目生产带来的销售困难,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专业合作社彻底改变了“提篮小卖”销售模式,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多元化,经纪人成为主要销售力量,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直销店以及网络销售等已渐成规模。2010年,羊尖水产协会通过网上销售河蟹8万公斤,销售范围扩大到江西、云南等地。区蔬菜协会组织1000多个农户,通过订单农业让零散种植的蔬菜走入朝阳蔬菜市场,年销售蔬菜2.3万吨,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代言”能力不断增强。

二、存在不足

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属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农业市场化需求、与农民增收的愿望,以及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在诸多环节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整体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规模上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个体规模较小,成员人数在200人以上、年营销规模在200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较少。从经营服务上看,松散联结的多、创办加工实体的少;专项服务的多,产加销一体综合服务少,有些合作社在组建和管理上“行政推动”的色彩比较重,应有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尚欠不足。二是内部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合作社的内部管理机制、运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够完善,实行风险金提取、社员二次分配的合作社不多,缺少覆盖区域更大、合作领域更宽的领军型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三是带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较大规模集约经营的专业合作社较少,合作组织内部会员之间以及与外部农户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农户从合作组织获得的利益仍然不多,一些合作组织的资源还未共享、品牌效应还未充分发挥。

三、发展环境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解决的是部门统不了、集体包不了、单家独户做不了的问题,其性质决定着合作组织发展有必要、有前景,也必定在促进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民致富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1、发展有必要。就总体而言,人多地少,农户平均土地经营规模较小,农村资源禀赋决定着必须通过合作和联结,将有限的生产资源和分散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是成为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基础。就市场而言,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关注度的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的标准化生产、可追溯机制健全的优质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就农民而言,参加专业合作社可以带来更多收益,如羊尖水产专业合作社采取交易额返利、盈余再分配等办法,入社农户养殖亩均效益比非入社农户高200元,增收达10%以上,切合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愿望。

2、合作有条件。从宏观政策来看,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从立法的高度为明确规定政府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给予扶持资金、合作社享受税收优惠;2009年出台的《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将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纳入专业合作社范畴,让更多层面的农民合作组织以法人身份参与市场经济运作。从微观放活来看,我区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园区化带动、品牌化带动和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能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发展前景来看,专业合作社灵活的经营机制、宽泛的涉及领域和一定的盈利能力或可成为吸引工商资本进入的重要因素。

3、产业有基础。我区的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也是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品规模化发展的过程。近年来,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和产业化布局,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推波助澜”,打造了以高档花卉、食用生物、精细蔬菜、功能稻米、时令果品、特种水产、翠竹茶叶、景观苗木等为“拳头”产品,形成了稳定的产业基础。专业合作社凭借自身优势,逐步打开在加工和销售领域的合作空间,粮油食品加工、鱼类产品深加工、茶叶精加工已初见端倪;依托农业园区,积极参与高科技农业、高投入农业和复合型现代农业建设成为专业合作方向;全区万顷良田建设、农村“双置换”工作,促进农用地集中集约经营,又为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发展契机。

四、对策建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是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弱小到壮大、从数量到质量、从松散到规范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1、在合作形式上,从单一合作向多元联合转变。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单一的生产领域合作已不能满足市场要素激烈竞争的形势需求,必须推动合作社在自身建设上向强大转变,在功能上向复合转变,在规模上向联合转变。一是加强股份合作。引导农户从只缴纳会费向投资入股转变,只有通过股份合作,更多地吸收资金用于合作社设施设备的改善,提高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才能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探索社员投资入股模式:即引导入社社员认购与其交货量相应的股金,如社员正常交货,年终除可以享受按交易量分红外,还可以按股分红;如果社员不能正常交货,则以社员股金收益为基础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这样不仅可以集聚各家各户力量提升合作水平、提高产品档次,还可以规避农产品好销时,农户跳过合作社自行销售,滞销时销售压力推到合作社的现象。二是加强融合发展。苏州吴中区临湖镇河桥村由该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富民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湖桥集团公司,推进合作社“抱团”发展、跳出“农字头”经营,2011年预计村级集体总资产可突破5亿元,比上年净增1亿元;户均股金红利预计可达7000元,比上年净增1000元。河桥村的经验不难看出,加快合作社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的演进和提升,是农民合作联合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充分利用各类富民合作组织的优势,促进农民的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务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以公司化运作为模式、各类合作社多轮驱动、竞相发展的格局,让更多农民在股份合作分红、土地产出效率、规模化生产以及财产性投资中获得更多利益。三是加强多元联合。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开展联合合作,构建更高层次的合作平台,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多层级、网络型、分权式的合作社联盟体系成为发展现代农业、联结农民的主要载体,在抵御市场风险、保护社员利益、提升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的话语权和谈判地位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专业合作社基础较强的宜兴市已建立果品、茶叶等专业合作联社7家,合作联社比普通合作社销售利润平均提升15%左右。在全区专业合作组织现有情况下,选择有条件的建立镇级乃至区级合作平台,发展同类型、同行业的专业合作联社,把分散的合作组织和小规模生产形式有序地联合起来,进行资源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用资产评估入股划分各主体利益,把同质无序竞争变为良性合作互动,促进优势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

2、在发展机制上,从松散合作向紧密联结转变。机制活则事业兴。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必须彻底改变合作社存在的“作而不合”的现状,探索“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推广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的运作机制,激发合作社蓬勃的内生动力,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解决专业合作“谁来办”的问题。合作社的“领办人”是资本、资源和企业家素质等核心要素的所有者和组织者,在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领办人”的作用举足轻重。在调研中,无论到职能部门、到合作社还是普遍农户,对专业合作社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都是求贤若渴。针对专业合作人才稀缺的问题,要鼓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拥有良好人脉关系、有一定威望和奉献精神的经营大户、农村经济能人、技术型村干部以及龙头企业法人领办专业合作社。在培养选拔上,注重从专业合作社人员中培养锻炼一批、从社会各界中招聘选用一批,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推荐一批,变“一将难求”为“沙场点兵”;在组织运作上,正确处理“能人”治社和民主管理的关系,在合作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中,给予一定的附加表决权,增强合作社理事会日常决策功能,充分发挥领办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利益分配上,采取设立能力贡献股,在合作社总股本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领办人的干股,将领办人与合作社经营发展捆在一起。其次是解决内部管理“如何抓”的问题。要按照“总体抓发展,典型抓规范”的要求,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继续开展以“五好”为标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价格保护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财务公开制度,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社员的合法权益。重点抓好风险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在风险保障上,按照约定在销售收入或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保障金,以丰补欠、结余滚存,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参加农业保险,降低经营风险,解除后顾之忧;在利益分配机制上,搞好会计核算,完善收益分配,对实现的盈余,在提取一定公共积累、风险资金后,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做好合作社二次盈余分配,增强合作社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第三是解决专业指导“何人管”的问题。依托原有的农林和科技服务机构组建的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分镇落实合作社辅导员,建立定点联系和专技人才流动柔性机制,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专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规范工商登记、健全财务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等内部管理,帮助拓宽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能力,帮助合作社解决运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可将合作社盈利能力与辅导员的奖金分配挂钩,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第9篇: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

20__年,县农业局围绕行业人才队伍素质建设,采取远程教育、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继续教育、交流考察等方式,及时有效的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门业务等多方面培训教育,积极营造立足本职成才、奋发进取的良好工作格局。

20__年,__县紧密围绕“三农”服务大局,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种植业结构,农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全年正复播农作物面积达42.94万亩,同比减少0.77万亩、降幅1.8%。其中:粮食作物__.46万亩,同比减少1.56万亩、降幅9.2%;经济作物25.29万亩,同比增加2.66万亩、增幅11.7%;饲草作物2.19万亩,同比减少2.21万亩、降幅50.2%。粮经草之比由上年1:1.3:0.3调整到1:1.6:0.2,复种指数达__0%。

20__年,预测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__20__万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农业收入123694 万元、增幅20.5%,粮食总收入16351万元、增幅21%,棉花总收入53764万元、同比增长10.3%,人均收入__413元、增幅12.7%。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全县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__个(其中种植业26家,畜牧养殖业83家,农机服务业3家,运输服务业1家,加工业1家),同期比增加21家、增幅22.6%,总注册资金合计12698.__6万元,合作社成员人数4236人,间接带动农户7000余户,实现合作社纳入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名录库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超对接”1个,“农校对接”2个,农社对接11个。

20__年,粮食生产仍是年度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部门协作,粮食生产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一是重点落实小麦生产,确保区域粮食安全。通过加强惠农政策宣传引导,粮食生产首长问责制目标化管理,技术服务指导等措施,全年粮食面积__.46万亩,总产6.47万吨。其中:主要作物小麦面积11.55万亩(冬小麦8.13万亩,春小麦3.42万亩),完成自治州下达任务的1__%,同期比面积减少0.24万亩,单产增加7公斤,总产减少0.02万吨。

二是有效控制棉花生产,推行目标价格改革。年棉花生产实施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通过逐级统计核实种植面积达23.58万亩,预测平均皮棉单产达127.2公斤,总产3.0万吨,同期比面积增加2.28万亩、增幅10.7%,单产减少10.4公斤、降幅7.6%,总产增加0.07万吨,增幅2.4%。

20__年,以提高“菜篮子”供给能力为目标,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努力实现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

__县设施农业发展以春提早、秋延晚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为主,实有设施蔬菜占地面积1235亩、生产面积490亩,从业人数335人,预计总产3597吨,果菜占56%、206亩、1622吨,叶菜占44%、284亩、1975吨。其中日光温室596座,占地面积1__5亩、生产面积430亩,预计总产3477吨,能够实现多季生产、四季增收,基本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菜篮子,菜农们的钱袋子。

20__年,县农业局投入农民异地参观考察费用2万元,补助深冬温室蔬菜生产专用种2万元,同时报建现代农业发展补助项目,批复到位设施农业发展补助资金210万元,拟补助推广新良种、新材料,建设千亩高标准日光温室设施园区和百亩标准化生产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截止20__年10月底,全县各类惠农资金及补助款达__033.8831万元,人均受益3492元(其中:粮食直补资:__7.42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889.61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328.25万元,退牧还草补助金53.3万元,落实农村低保金547.8899万元,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937.__万元,救灾救济款34万元,农村计划生育补贴资金186.332万元,能母猪补贴79.07,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60万元,农村道路建设补助资金5671万元,节水灌溉1200万元,退耕还林511.4972万元,其他补助资金988.324,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24万元,酸枣、林木病虫害防治等补助551万元,村级财政补助资金2__.04万元)。各类补贴均能够按照补贴项目要求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无任何民议的情况下足额发放,人人受益。

全县为民减负总额达946.97万元,人均减235.64元。继续完善农民负担监测、检查、

等监管制度,深入开展农民减负“五项制度”落实情况和涉农收费专项检查,设立54个农民负担监测点和55名义务监督员,时刻监督乱收费、集资、摊派等加重农民负担案件,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20__年,不断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制机制,努力在良种繁育、丰产技术攻关及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和宽膜覆盖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学技术推广应用为核心,大力推广应用农业优质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强化技术服务指导,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政策、技术、投入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水平,发挥综合效果,最终实现大面积高产。

全年普及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达24万亩,节水灌溉达__. 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达28.7万亩,多熟高效种植达9.6万亩,订单生产面积农机总动力12.62万千瓦,农业机械拥有量16874台架(其中;在册拖拉机5407台),持证农机手4564人;中低产田改造面积3.8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2.5万亩。年实现良种覆盖率达9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达95%,农机化作业率达95%,复种指数达__0%,科技入户率达100%。

20__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为总抓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推动,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通过典型示范,促进平衡增产,全面提升粮棉作物综合生产能力。

20__年,年度落实农业部粮棉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2片、2万亩,创建作物为小麦与棉花。其中:创建棉花皮棉单产__0公斤以上示范片1万亩,平均单产达__8.0公斤,较大田平均单产127.2公斤提高30.8公斤,涉及1乡、1村、102户农户;创建小麦500公斤示范片1万亩,平均单产512.6公斤,较大田平均单产提高100.4公斤,涉及2乡6村635户农户。通过高产创建工作,加强技术指导,组装配套技术,整合技术力量,彰显了科技兴农巨大潜力,突出了农技人员的技术支撑作用,达到了以点带面高产创建示范辐射效应。

20__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相关农业法律法规,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农业综合执法监管,重点整治了挂靠经营、虚假宣传、标识不清、未申先销、参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农资市场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做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的统一,积极为大农业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年围绕3.__维权、放心农资宣传周、农产品安全检查、农资农药市场整顿等活动,累计实施农资打假联合执法、农资专项监督检查32场次,出动执法人员236人次,悬挂橫幅4条,发放宣传资料0.3万份;清查整顿5个乡、34家农资经营店面,监督抽检种子棉花、玉米种子23批次、186吨,质量抽检合格率89%;查获包装不规范种子25公斤,调运检疫证件不全种子200公斤;当场没收伪劣、过期农药10公斤,高毒剧毒禁用农药敌敌畏4箱。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份,处罚案件两起:一件无证经营,没收种子500公斤(价值1.3万元),处罚人民币元0.5万元;一件标签内容不符规定,责令改正退货回棉种75公斤,处罚人民币元0.1万元。接待上访民众7起,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95%。

20__年,以农业投入品为重点,以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建设为落脚点,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加大舆论宣传,强化执法监管手段,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年建立健全了进货销货查验制度、“两账两票一卡制度”、不合格商品下柜召回制度等,设立永久宣传牌13个,签定“诚信农资经营责任书”农资经营户25家,举办现场咨询培训__场次、7000人次,编发禁止高毒农药通告等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购置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7套,采取定点、定时监测与全程监测相结合原则,累计采集蔬菜店面10家,采集样品800个,速测茄果类、葱姜蒜类、西甜瓜类、叶菜类、根菜类蔬菜22种,检测合格率达100%,检测数据上报自治区质检中心。同时结合农业综合执法,狠抓农业生产投入品市场监管,从农产品安全源头上杜绝禁用品进入市场和生产环节。

20__年,以“贴近农民、方便农民”为原则,坚持“实际、实效、实用”,围绕科技之冬、科技下乡及阳光工程等,进一步加速农村农牧民培训教育,造就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的战略任务,整合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信用”的新型农民。累计培训乡村农民82期次,受益农户达3.02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35万份,有效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创业致富技能。

20__年,县农业局抢抓机遇,继续做好农业项目申报与建设工作。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待建设项目:待建设项目7个,财政专项投资达1313.1万元。即20__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基本口粮田与农村能源建设项目1167.1(万元),农村大中型沼气建设3处(1354.79万元),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6个(54万元),小型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处(92万元)等。

在建设项目:在建设农业项目6个,财政专项投资达2670.1万元。其中: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基本口粮田项目(523万元)、农村能源项目(51万元),2013-20__年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335.85万元),20__年种植小麦补贴资金项目(1328.25万元),20__年现代农业项目发展补助项目(400万元),20__粮棉高产创建项目(32万元)。

待验收项目:待验收建设农业项目共计__个,财政、基建专项投资达3499.25万元。其中:2013年中央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521.2万元),种植小麦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项目(1237.95万元),自治州粮食种植补贴资金项目(117.9万元),2013年国家级粮棉高产创建项目(64万元),2013年琼库勒乡小麦标准化粮田示范片建设项目(30万元),2013年农作物良种推广服务经费项目(2.7万元),2013年设施农业老旧温室技术改造项目(80万元),2013年甜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项目(20万元),201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22.5万元),2013年农产品质量监管示范县项目(50万元),__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240万元),2012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基本口粮田项目(400万元),2013年优质棉良繁田建设项目(690万元),29__年小型养殖小区沼气工程项目(23万元)。

通过验收项目:通过项目验收4个,财政专项投资达465万元。其中: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5万元),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70万元),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体系建设项目(90万元),2013年标准化示范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项目(80万元)。

所有农业项目,均能够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办法与

财务制度,实施“四制”,设立专户专帐、专人管理,专款规范使用,无侵占、挤占、挪用、截留等不良现象。回顾一年来农业农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农业发展较为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较弱;二是农业科技含量还不高,技术推广应用面还不宽,科技成果转化慢,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农业标准化种植、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无实质性突破,一些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但管理粗放、效益低下,未能形成产业优势;五是农业生产总体成本上扬,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六是设施农业投资大、时断时建进度慢,老旧温棚比重大,技术服务跟不上,种植产量低、质量不高、效益达不到理想水平;七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跟不上发展需要;八是个别项目批复、物资到达较晚,部分工作错过农时,推延项目工作进度。

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五大”宏伟目标,以加快粮棉、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发展,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推销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等工作重点,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实现农业发展产业多元化和农牧民增收多元化。

一是着重抓好粮食生产区域安全。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着力点,确保我县粮食区域安全。突出抓好小麦生产,落实扶持小麦生产的各项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确保20__年1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2亩万高产创建面积落到实处,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二是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经营。坚持“稳定面积、优化布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节本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方针,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农作物良种推广、特色种植步伐,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抓好棉花目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立足增强棉花产业竞争力,实现棉花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推进棉花生产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探索林下种植模式,由林粮间作转向林草间作种植模式发展;抓好加工辣椒红色订单产业特色种植,培育有发展潜力品牌1个;发挥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扶持打造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龙头企业2个;支持扶持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开拓市场能力。

三是大力推广高标准新技术应用。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业设施装备,着力加大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步伐,发展优质农业、精准农业、节水农业、多熟农业和节本增效农业,加大农作物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设施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等科技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现特色经济作物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复种指数保持__0%以上。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建设。加强农业农村人才管理和队伍建设,以培训培养为主抓手,努力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挖掘人才发展潜力,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为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更好的参谋助手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人才队伍建设,严厉整治农资市场,确保为农业大田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五是加大惠农政策工作监管力度。坚持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做到按期足额发农资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资金,让农民充分得到实惠;全面落实各项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力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得到稳定,确保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认真落实和完善减轻农牧民负担的“四项制度”,确保村级一事一议、三公开、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积极推进,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六是全力支持农业项目实施建设。将项目建设与实施产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农业项目建设后继有序,利用农业项目建设推动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又快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