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

第1篇: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策略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日益显现。经济发展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强调中国全面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PM2.5爆表、雾霾天气持续升级,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正拷问着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就如何深化发展做了如下阐述。

二、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是一个解决问题、创造新局面的过程,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基于战略性发展的科学考量。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快速,但发展中“滞后”、“不接地气”、“不景气”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1.改造升级滞后,新型环保行业“难产”

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不断改造升级的过程,强调新兴产业的培育及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视域下的新兴产业缺乏绿色亮点,而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又滞后。在发展乏力、改造滞后的双重困境之下,我国新型环保行业“难产”问题显现,处于发展阶段的新兴产业有待进一步提速、增质,培育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

2.绿色核心技术“不给力”,发展势头不强劲

技术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但绿色核心技术“不给力”,造成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与高新技术研发脱节的问题。我国在绿色核心技术领域,着力“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打造了以光伏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为拳头的绿色产品,但绿色产品“海外热、国内冷”的局面,造成绿色核心技术产品远销海外,高耗、高污染产、低技术产品在国内生产与销售,这就造成核心技术“不给力”的现实情形。

3.绿色就业岗位不景气,绿色就业创造乏力

绿色经济发展的程度与绿色就业岗位的创造直接相关。绿色就业岗位“低端、量少”的现状,反映出我国绿色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有限、高端就业岗位创造较少。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绿色经济的培育,绿色工作就业窗口正在不断扩大,但工作岗位仍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岗位为主。与绿色经济发展政策相应的工作岗位,如退耕还林、造林等工作,无保障、临时性的工作特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政策的推进与落实。

三、新时期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

绿色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夯实l展的3个着力点:一是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监督力度,有效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步伐;二是依托完备的法律保障机制,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依托核心技术发展,强化绿色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因此,具体而言,主要在于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监督力度

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我国应强化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并引导绿色经济市场秩序。首先,环保部门应强化执法检查工作,对偷排乱排污水等企业应强化惩罚力度;其次,强化宣传教育,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社会对绿色经济缺乏认识,民众参与绿色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缺乏。为此,应进一步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绿色经济发展的社会参与性;再次,强化规划环评引领作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污染治理将更看重源头控制和污染预防,要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目标,规划环评必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2.建立适合实际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

绿色经济的发展环境,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保障,如何在政策导向的同时,建立适合实际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是进一步优化发展条件的重要举措。首先,我国应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基础之上,制定修改节能、减排的管理办法,从实际出发、从节能环保着手,鼓励开发与利用清洁能源;其次,制定配套政策,扶持企业走绿色经济的发展之道。当前,在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应抓住时代契机的同时,也要紧扣政策方针导向,从产业转型、绿色环保着眼,构建具有绿色经济特色的道路。

3.全面深化绿色经济核心技术发展

核心技术是支撑我国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技术发展的着力点在于自主创新,在于强化与国际之间的合作,进而在节能、再生等领域,形成具有中国竞争力的技术体系。首先,我国应强化与国际间的合作,通过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高校之间的全面合作交流,助力我国绿色核心技术的发展;再次,我国应坚持以自主创新发展为导向,强化技术探索、研发。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研发新的核心技术,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学技术,夯实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步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面临改革发展、环境恶化等多重压力,由此引发了“绿色经济”发展的长远考量。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时期中国经济,强调绿色经济的战略推进,应紧扣经济转型发展需求,植根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技术创新,全面部署、统筹谋划,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赵蕊.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困境及策略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21).

[2]耿颖.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对策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6(13).

第2篇: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 时代的变迁、管理要求的提升决定了新时期的保密管理是个与时俱进的新课题。国家对保密管理工作也愈发重视,而目前很多单位保密管理水平和保密工作的内在需求是不相匹配的。保密管理工作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开放的、具冲击性的新环境,保密除了传统的、静态的管理模式,更应该吸收和学习其他管理学科的精神和实践经验,建立更科学、更能适应时展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 现代企业 保密管理 重要意义

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与保密工作是否具有连带关系,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大家普遍认为,企业只要占有先进充足的高技术设备,只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只要能够吸引住大批的优秀人才,产品质量具有市场竞争实力,企业具有良好的知名度,产品销售拥有良好市场环境,企业就能不断发展,保密工作似乎无关紧要,甚至完全没有必要刻意去强调。然而事实证明,企业兴衰起落恰恰与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 现代企业保密管理工作的弊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企业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供电企业保密管理的工作也逐渐提上了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日程。而现代企业保密管理中的弊病也成为了企业有待解决的问题。 保密管理未能深化应用产生的弊病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企业洪流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除了要拥有核心的产品技术、一流的企业人才、先进的管理模式外,保护企业内部的核心技术秘密与核心商业秘密不被泄露也显得尤为重要,保密管理的深化应用是每一个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旦保密管理未能深化应用,对现代企业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首先企业会认识不到商业秘密的重要性,不能清晰明确的界定从法律上来讲的企业商业秘密的范畴,从而在法律上丧失了商业秘密的保密性和管理性。其次会使员工自主保密意识变得薄弱,认识不到企业核心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重要性,会产生“有密难保”和“无密可保”的认识误区,这种员工认识上的误区会直接导致现代企业一些核心秘密的泄漏。 保密管理不规范、严格所产生的弊病

现代企业的核心秘密的保密工作是企业非常严肃且重要的工作,保密工作应当遵循规范、严格的要求,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规范性。一旦出现保密管理不规范、严格,会对企业的保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会让员工有意、无意间泄漏公司的商业机密,会使同行业竞争对手窃取核心技术而找不到有效的法律依据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加强现代企业保密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个企业应该特别重视保密工作,把保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加以强化,要摒弃“有密难保”和“无密可保”的认识误区,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企业保密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保密管理制度化的意义

加强保密管理制度化,能够逐步完善现代企业保密管理工作的各个弊病,与员工签订有效的保密协议,保证现代企业中接触到核心秘密的员工在在职期间或离职之后都能够有效保护企业的核心秘密,从根本上杜绝了企业员工泄漏企业商业机密的安全隐患。加强保密管理的制度化可以使现代企业根据现有的关于企业核心秘密的法律法规,来制定相应的健全的保密管理制度,在出现泄密的情况下,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现代企业的合法权益,将泄密的企业损失最小化。 保密管理深化应用的意义

现代企业保密管理的深化应用,能够完善现代企业整个保密体系的薄弱之处,能够提高企业整体包括企业员工的保密意识,能够不给窃密者可乘之机。现代企业的商业秘密一旦泄漏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所以加强现代企业保密管理的深化应用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对企业保护企业内部核心的技术秘密和商业机密有着重要意义,从而保证了企业在同行业领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保密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新保密法,企业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保密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为主线,以增强管理人员、人员保密意识和防范技能为重点,全面提高保密法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切实把保密规定转化为工作习惯和行为准则,杜绝“过失泄密”和“无意识泄密”,可采取宣传标语、宣传橱窗、观看光盘、开展知识答题和集中学习,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实现保密宣传全覆盖,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基础保密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各种配套保密管理制度,包括对载体、场所、活动的管理制度、计算机 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及人员管理规定。保密要害部门的确定与管理,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等,并形成具体文件管理、会议活动、新闻出版、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经营管理、科研生产、涉外活动等各项专业保密管理细则,明确其中的责权要求,使科学管理要求真正渗透到秘密的产生、使用、存储、流转和销毁的所有过程及具体环节。落实到从定密、降密到解密,从制定规范、监督管理到查处案件的所有方面及操作程序,使保密工作有章可循。

总结:综上所述,现代企业核心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是保证一个企业在行业内保持较高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核心机密的泄漏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加强现代企业保密管理对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拥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斌.浅谈企业保密管理的自我完善手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75-76+80.

第3篇: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优势;创新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为什么有的企业如鱼得水、日益壮大,有的企业却如昙花一现,悄然而逝,其中自是原因很多,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光华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有这样的一句话:“企业的存亡取决于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是否具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本人比较赞同《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生产能力。”

一、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简单的一般竞争力之间的竞争(如营销、研发、理财、产品等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已经置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中,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大量进入我国,跨国公司也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在中国抢滩,中国企业在日益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越来越迫切的感受到企业应尽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企业过去虽然没有核心竞争力,但一样能够赚钱,一样能够发展,除了当时中国属于卖方市场,竞争不激烈之外,还因为中国企业具有以下四大优势:一是廉价资源优势。过去,中国的企业使用了大量的稀缺资源,如土地、资金、人才,但并没有支付足够的成本。二是政府垄断和地方保护。三是家族式管理。四是产品优势。有一些产品我们是有优势的,比如做中国菜,外国人没法和我们比。四川的许多产品在北京没有竞争力,但川菜馆开的到处都是,这说明这方面四川是有优势的。

但在不远的将来,这些优势还会存在吗?廉价的资源不会再有了,土地要拍卖,资金已经市场化了,人才也自由流动了。如果按人才的市场价值计酬,很多企业就要亏损了。今后,很可能是中国企业想重视人才却没有机会了,因为你不能为优势人才支付足够高的薪水。加入WTO后,政府从规则的制定者、改变者变为执行者,另外随着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希望享受到更多的休闲,劳动力成本也将随之提高。过去形容竞争力,我们强调产业特点,找到好产业,就意味着可以赚钱。但研究表明,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利润差距远远大于行业之间的差距。因此,对竞争力的研究已转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上面。就如中关村的企业很多,但真正赚钱的企业很少,究其原因是其缺乏核心竞争力。那么该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视人类的特点,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应对挑战,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它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

1.技术创新。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独创性和先进性。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就没有发展的源泉。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通常以一项核心技术或几项关键技术为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上,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或整合,也就是说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一般技术、通用技术、专有技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公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要保持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必须是独特的,是不断变化和创新的,而不应是现存的一般意义上的A模式、E模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原来的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保证企业组织机构合理,管理优化,企业在竞争中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如果不注重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核心竞争力就会被赶超。这样不仅企业核心地位不保,恐怕连竞争力都将会失去。在管理创新方面,海尔就做得较好,海尔不断创新其管理思想和方法,如源头论、长三只眼睛、OEC管理法、斜球坡定律、市场链、业务流程再造、负债经营等,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哈佛商学院MBA案例教学的中国企业。

3.创新经营实例。1981年,杰克韦尔奇担任美国通用电气总裁兼CEO时,公司的资本金额只有130亿美元,并且内部机构重叠十分严重,官僚作风、等级观念盛行。不良债务累积如山,患上了典型的“大企业病”,经过杰克韦尔奇20年的创新经营之后,到2001年,通用电气成为全球第一个资本总额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的公司,总收入达到1300亿美元,净利润从15亿美元上升到127亿美元,而员工则从40万人消减到30万人,连续5年高居《财富》杂志“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排行榜首位,比位居第二的微软公司的得票率高出50%,杰克韦尔奇也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CEO,如今像“居安思危,率先变革”、“面对现实,不玩数字游戏”、“管理越少,成效越好”、“拆除边界建立无藩篱障碍”的公司、“像小公司那样的经营”等等,这些最能体现杰克韦尔奇创新经营理念的朴实语言,早已成为通行全球的“韦氏注册商标”,并引起整个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二)营造组织的学习文化,提高组织的整体素质

建设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尤其是在现代科技革命的背景下,社会变化如此迅速,企业必须以全新的学习能力来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这种学习必须是全体的、主动的、积极地和具有创造性的。什么时候企业停止了学习,什么时候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开始衰减了。因此,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取决的它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学到的知识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壳牌石油公司总裁曾经说:“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洁说过:“学习障碍对孩童来说是个悲剧,但对组织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因此,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是善于学习的企业。

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要掌握几个方法,第一,要主动学习,克服长期中国教育体制下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邱吉尔说过:“我时刻准备学习,但不是时刻准备被教导”。第二,要学会在探索中学习,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在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就好像顾客购买商品需要的是商品的使用功能,而不是商品本身,学习知识也一样。

(三)尊重人才,把人才当作竞争成功的最大筹码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都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核心技术竞争的关键。韦尔奇说过:“你最宝贵的东西不是你的资产,而是在公司替你工作的人,是他们头脑里所有的想法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能力。我的全部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我不会设计发动机,我只能把赌注押在人身上。”现代企业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和最本质的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企业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经验又有理论素养的高层次、外向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一是要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二是完善人才的管理机制。革除过时、僵化的人事管理形式,全面推行公正、公开、公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的动态用人模式。三是完善人才的使用机制,彻底打破用人条条框框,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的用人原则,营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内部环境,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公平的内部竞争、晋升和奖励机制,以便让优秀人才能够尽快脱颖而出。

(四)塑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味。能否有效地提炼和充分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发挥着根本的作用。没有文化的企业就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准确分析和把握优势,公正的对待自己,对待员工,对待竞争伙伴和合作伙伴,企业文化使企业树立双赢、竞合的理念,使企业人懂得了借船出海、优势互补、与人合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通过向员工宣传统一的企业价值观而将他们凝聚在一起,这些价值观影响着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信念,促使他们积极地为企业创造价值。新兴的中国跨国企业海尔集团以其企业文化受到国际商业巨头的关注,海尔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来选择人才的去留,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使海尔从一家负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企业集团,海尔的企业文化用总裁张瑞敏的一句话就是“真诚到永远”。 参考文献

[1](美)H.奥特.杰克韦尔奇创新经营实战全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2).

[2]石滋宜.建立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J].商界,2003,(9).

[4]史东明.企业如何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胡斌,李旭红.张维迎谈核心竞争力.2003.

第4篇: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技术能力;企业采购能力;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46-02

一、引言

技术能力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如何提高资源稀缺型企业在采购时的竞争力成为一个迫切的研究课题, 许多学者转向从深层次的技术能力的角度对此做研究。因此,客观地认识企业技术能力及其对资源稀缺型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通过提升企业技术能力构建核心能力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技术能力的内涵、结构与层次

企业技术能力概念提出以来,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内涵进行了诠释。其中,Dosi(1982)将其定义为技术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搜索能力的综合,并把它们表述为搜索技术学习技术创造技术的链式过程,强调了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在技术能力提升中的作用。Desai (1984)则从更加宽泛的角度来认知技术能力,认为技术能力应该由采购技术的能力、工厂操作运行的能力、复制和扩展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构成。TDRI(1989)按照对技术的可操作性,将技术能力概括为技术使用能力、技术获取能力、技术综合能力、技术生成能力。国内学者魏江、许庆瑞(1995)在总结上述学者关于技术能力定义的基础上,认为技术能力是指企业从外界获取先进的技术与信息,并结合内部的知识创造出新的技术与信息,实现技术创新与扩散,同时又使技术与知识得到储备与积累的能力。赵晓庆、许庆瑞(2002)又进一步从战略管理视角将技术能力定义为企业在技术资源和技术活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总和。技术活动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对内部和外部技术资源的整合与协调,以及技术的战略管理、技术能力体现为技术资产(包括硬件设备、信息系统、软件和人员技能)、组织结构与过程、外部知识网络以及战略逻辑与共有价值 观。

由于对技术能力的概念理解各不相同,对技术能力结构的提法也各不相同(见下表)。

技术能力作为一些知识的集合,Leonard-Barton(1995)认为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这一结构决定了企业技术能力的特异性和力量。赵晓庆、许庆瑞(2006)把企业技术能力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显性层,是技术能力的表层,由显性知识构成。包括设备、工具、技术文档、操作程序、管理程序和技术基本原理。第二层是由隐性知识构成的核心层。包括技术与管理诀窍、对技术的内在本质的理解和对技术、市场发展动向的洞察、以及隐藏的价值假设。这是能力中难以转移和难以获取的部分。第三层是扩展层,是企业的创新网络。包括企业与用户、供应商、竞争者、政府以及大学科研院所结成的技术联盟和关系网络。能力的这部分反映了企业对外部技术资源的利用程度,是企业能力扩张的主要方面。

三、企业技术能力对核心能力的影响

1.企业核心能力是技术能力积累的结果

企业有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拥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果把企业的所有技术进行分解,识别核心技术,则是从企业的关键技术发展而来的,而关键技术的获得是企业通过技术积累实现的。该项技术在企业的同行业中具有先进性,该技术的持续创新的延展性强,企业对此项技术的掌握速度与能力都优于竞争对手,并且此项技术还决定着企业主要产品的功能是否优异。企业拥有关键技术后,对整个技术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整合过程属于知识管理过程。企业完成整合过程,同时也是资源稀缺型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

2.技术平台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所谓技术指的是为了实现产品所共享的设计技术、工艺技术及生产制造技术等的整合。技术平台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共享性,即技术平台是开发一族产品所共享的技术集合。二是规范性,即构成技术平台是在企业内部经过规范化和标准化整合的,在实现某一族产品的过程中只需进行较小的变化。三是延展性,即可通过提高、更新技术平台的核心技术或完善技术平台的中间技术和基础技术来实现技术平台的升级和更新。四是独特性,即技术平台虽然包括通用的基础技术,但其核心是企业的关键技术及特有的技术组合。五是阶层性,即技术平台是由处于不同层次的技术整合而成。核心技术则是构建技术平台的关键核心要素。构建坚实、先进的技术平台对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起关键的基础性作用。

3.技术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途径

加强技术创新是保持核心能力的前提。企业要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就要不断推陈出新,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确保竞争优势。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时间的推移,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会演化为一般技术,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加速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发出成本低、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新产品,创造出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新需求,才能保持其竞争能力。如果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产品结构雷同、竞争乏术的境地。甚至遭到市场的淘汰。在世界经济范围内,任何企业并非总会长兴不衰。企业的命运总是与技术创新相联系的。加强技术创新对任何企业都是适用的,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多种技术,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渗透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结论

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科技实力的综合反映,是一个表征企业内在能力的概念,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的前提条件。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通过提高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来保证。而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还是要从企业技术能力着手。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潜在的能力,通过技术能力的积累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根本。正因如此,目前在技术创新理论中,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概念上具有越来越强的趋同性。引起这种趋同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核心能力的很多研究认为技术创新过程是核心能力建立、提高和应用的核心,技术创新过程成为核心能力研究的载体;二是技术创新理论对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中,日益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从而把技术能力的研究引向了企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体现于企业绩效,最终还是要依赖于企业推出高效率的技术创新。这样,技术创新理论最终也走向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

作者单位:李康昱河海大学商学院

李刚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浩,戴明月.企业核心专长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4-54.

第5篇: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应用;电子技术;信息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状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通过电子技术来将计算机与集成电路作为主要技术,在对电子信息进行相应处理与控制的先进科技技术[1]。电子信息技术在进行初级发展阶段就是通过对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创新与时代的进步,使得电子信息工程被逐渐推广使用,一些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联系十分密切相应的信号、数据传输,都出现了相应的智能化与集成化的发展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被运用到相应设备中的信息平台中并向着智能化与微小化方向发展,都是通过它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高度有效的控制。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使得起运用的范围更加的广泛,并逐渐延伸到机电设备中,使得其发展与我国的许多技术进行不断的交融,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不在局限,使得它能够与许多行业之间的技术进行交流,逐渐形成了新的产业,因此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将会为社会创造出许多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产业,为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和重要性

正是由于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如此迅速,使得我国的相关的人才储备也十分的充足,让电子信息工程在不断的赶超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因而它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也是对国家综合实力与经济水平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2]。通过国家的政策推广,使得许多企业都开始将其信息逐渐公开化、透明化,让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前进道路上的推动力,更好的促进了企业的优化升级。通过电子信息化技术来带动企业的优势,使得其成为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推动力,让许多战略性产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使得相关的技术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而这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被充分用到许多行业中,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尽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被广泛的接受,技术产品也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这其中核心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不足。我国大部分的核心技术还是通过其他国家引进,所获得的成果也是其他国家所有,如此长期以往的反复循环,使得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让我国的产品与技术发展不能够得到提升。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应用途径

作为信息时展的主要潮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大力支持与发展属于自身的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因此,想要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提升,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创造出相应的发展空间,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技术人才,使得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血液[3]。人才是每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子信息工程也是如此,只有在更加优质的发展空间才能够给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带来极大的提升,并创造出更加满意的产品,使得行业与技术得到不断地壮大。作为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应该以人才为中心,大力给予支持,才能够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得到能够不断的创新。将市场作为主要方向,来进行信息化的发展模式。通过相应的技术创新与投资,并通过给予大力的支持,使得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随之得到巨大的提升。国家给予的大力支持和采取相应的政策扶持,使得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创新,并使得各个产业之间能够得到极大的发展,让一系列信息服务项目得到极大的开发,使得相关的产业与技术能够进行创新与发展。对各个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大力推广,使得信息产业市场能够得到大力发挥。国家通过将各种网络来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进行相互交流与发展,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便利,也使得相应的成本得到降低,而在这发展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电子商务平台[4]。因此,不得不对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合理的控制,杜绝各种通过网络出现的违法犯罪的行为,因而大力建立起网络信息机制,将网络道德的素养传播给下一代人,使得他们能够从小就培养起极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是人们能够更加充分了解网络信息,让科技成果能够极大的给予信息与网络更多的新思路与创造力。为了是产品与技术得到极大的创新,使得电子信息的经济得到极大的提升。为了更好的适应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将相关产业进行持续提升,还需要对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的加强,来让产品服务及时的更新,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今世界各国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要创造出新的核心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推动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作为电子信息技术型企业与设备制造型企业,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合作模式,并在国家给予大力政策支持下,让许多企业能够进行自主创新,加强国家内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技术发展与创新,在满足国内电子信息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让各个企业在国际市场激烈市场中竞争力得到提升。为了更好的加强网络信用体系,使得信息相关产业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发展。电子信息网络,由于其开放性使得监管难道非常大,而进行违法犯罪所需成本低廉,获取技术也十分的简单。因此,想要将网络信息管理体制能够更好的建立,就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建立起相应的监督与检举制定,让国家的有关部门能够及时进行防护,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得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得到飞速的发展。

4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正在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在以往的产业所给予进步发展的机会,也是我国技术正在不断走向成熟高端的必经之路,让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发展。

引用:

[1]刘延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4).

[2]郝文江,武捷.三网融合中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1):5-9.

[3]李国林.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探讨.硅谷,2012(4).

第6篇: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 理论研究

一、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1.技术学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

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1990)和英国著名学者哈梅尔(Gary Hamel,1990)合著了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在该文中,他们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是技术观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研究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他们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的核心产品之中,这些核心产品之中包含着生产所必须的核心技术。随着企业核心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核心产品也就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逐渐积累产生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提出的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了以下四层含义: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不断创新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包括:产品的创新能力、独特技术的创新能力、营销手段的创新能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这些能力进行长期的综合应用,逐渐培养出来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很难被竞争者在短时期内进行复制,必须经过长期地、有意识地打造。

(3)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相对稳定的,并不是完全不变的。从短期的角度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保持与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从长期的角度讲,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地更新,随着产品、技术、营销等不断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也要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4)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企业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企业拥有的各种技能的有机组合,是相对于竞争对手具有明显优势的综合能力。

2.资源学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

J.B.Barney(1991)是资源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资源学派强调资源在企业获取高于同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里谈及的资源包括了企业拥有的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这些资源就是企业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但是,在众多的资源当中,只有核心资源才能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这些核心资源应该同时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模仿性三个特点。资源学派在强调资源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强调了整合这些资源的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因此,资源学派强调在拥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核心资源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3.结构学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

Michael E. Porter(1997)是结构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结构学派强调,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就应该注意两方面的工作:降低成本和加强差异化经营。“降低成本”就是通过降低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或通过改进生产技能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加强差异化经营”就是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方式来加大与其他企业的差异,利用这种差异化经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张维迎教授(2002)强调核心竞争力具有五个特征: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 。“偷不去”就是其他企业要模仿这种核心竞争力是非常困难的;“买不来”就是这种核心竞争力无法在市场上通过购买而获得;“拆不开”就是这种核心竞争力由各种资源和能力组合而成,是一个整体;“带不走”就是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而无法分拆带走;“溜不掉”就是企业的这种核心竞争力一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可持续性。张维迎教授的这些观点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

吴敬琏(1999)强调任何一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通过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将这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强调了核心竞争力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某一方面单独体现出来的能力。

黄继刚(2004)强调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能力,通过二者的整合可以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动态的能力,而不是一种静态的能力 。这种观点与魏大鹏(2000)的观点不谋而合,二者都强调技术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岩(2002)强调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积累就可以渐渐获得竞争能力,这种竞争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该观点着重强调了学习知识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他资源或能力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教授(2002)强调了核心竞争力的难模仿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是企业的核心能力的体现。通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不断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可以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学术界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异,核心竞争力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余 宏:房地产经济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1月

[2]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

第7篇: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国家利益 政治教育

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今时代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机遇,只有抓紧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时代的变革之下赶上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的快车。同时,这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控主动地位,获得经济主动权和合作主动权提供了可能。这也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必然途径。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我国依然很欠缺,很多技术含量很高的科技产品都不得不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产业的发展。因为我国的创新能力相对其他国家略显不足,而且很多核心技术都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这为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多弊端,一方面我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技术,另一方面我国很多相关企业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导致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多年经济发展证明,只有拥有过硬的自主创新技术,才能够将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努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从而保障我国的国家利益。

二、民族复兴离不开自主创新

从历史上的经济发展来看,我国在国际上担任的角色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伴随最近几年劳动力和资源利用成本的不断增加,我国多年位于低端产品的发展所带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例如,我国每制造一台电脑所带来的利润最多只有百分之五,有一位企业家曾说:“我国买一台电脑赚的钱只能买一捆大葱。”我国的苏州为美国罗技公司代工的鼠标,每个鼠标的价格大约40美金,我国的企业只有3美元的利润;类似,我国生产的dv机,每台的价格不到三十美元,但是还要付给国外公司10美元的专利费,到最后我国企业到手的利润大约只有一美元左右;我国代工的每台电视机,获得的利润其实最多只有10元。然而因为技术都是国外引进的,国产制造企业只能将每部国产手机价格的20%、计算机价格的30%、数控机床价格的20%作为专利费支付给国外。根据商务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制造的六百多种产品中,能够达到供求大致平衡的产品仅有27%,供过于求的产品则达到了73%,供不应求的产品则几乎不存在。由此可见,不管是国际上的市场还是我国国内的市场,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以劳动力和资源消耗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出产品核心技术,才能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这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唯一方法。

三、自主创新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任务

从我国的历史发展来看,英美各国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全民族的力量实现。美总统华盛顿上台的第一天,故意身着国产服装,用意显而易见:“让之后的人们,让全美国都知道,怎样才能为国家发展利益,维护国家利益。”二战期间,美国将大量资金用于高新技术的开发。而且,美国对于高新技术的推动还体现在美国的企业对于更新技术的利用和需求方面。信息技术、通信行业、装备工业、航空制造、生物工程等方面都是推动美国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支柱产业,这些产业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都有赖于美国对于科研的投入,同时有赖于美国政府对于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应用。在美国大力发展创新技术的同时,日韩两国也在全力赶超,他们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投入到了国家政治教育之中。我国的科技发展起步较晚,在大力开展技术研发的过程中有着重重阻碍和风险。所以,在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方面,要全民族一同努力,制定便利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将自主创新的观念融入政治教育中,带到高中政治课堂上,让全民族同心协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将企业作为主体,以市场变化为方向,将产业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经济发展体系,这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决策。国际上,各国经济的竞争主体是企业。美国的企业如苹果、微软,德国企业如大众、西门子,法国的企业如雷诺、阿尔斯通,日本的企业如丰田、索尼都是每个国家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力军。最近几年,我国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竞争力不断提高。如我国的华为、HTC、吉利、海尔等企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特别是1986年在深圳成立的华为,对于技术的开发相当重视,每年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开发中,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大量核心技术专利。华为的发展不仅将自身的企业竞争力大大提高,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结语

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然在国际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落后,但是我们要有奋起直追的精神,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融入政治教育之中。让高中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明白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的利益休戚相关,树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利益作出贡献的伟大理想。

参考文献:

[1]梅永红.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J].中国软科学,2006,02:6-10.

[2]梅永红.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J].求是,2006,10:15-17.

第8篇: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本文系2009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利税率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092400420056)的阶段研究成果。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提升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促进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企业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来的,他们把“核心能力”定义为“绷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能力是“学识、协调和有机结合”。也就是说,企业核心能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重要性。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核心能力是一种与知识相关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让大家感受到的、能以买卖和在企业内各部门可分割的资产,是其他企业难以超越和模仿的特殊能力,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技术资源和能力。虽然国际上对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不同的描述,但较为一致的共识是,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四个维度:有价值的技术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外部环境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技术能力)、稀有的技术竞争力(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技术能力)、难于模仿的技术竞争力(其他企业不轻易建立起来的技术能力)、不可替代的技术竞争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技术能力)。

二、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制约因素分析

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其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才进入迅速发展期。但是,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河南省科技型企业不仅具有我国科技型企业的普遍缺陷,同时也因经济发展落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科技资源禀赋有限等原因而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处在不利地位。

1.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能力分析。根据2010年《河南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从科研经费投入来看, 河南省的R&D经费投入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郑州市的R&D经费投入虽高于其它各市,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投入最少的商丘和濮阳两市远远落后于其它各市,差距最大。由于科研经费投入少,使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实施能力分析。就创新实施能力看,只有郑州市和南阳市的研发项目指标相对来说比较理想。其它各市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很大,未来有待于付出很大的努力。在创新产业化能力上,说明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上缺乏集群创新能力,创新产业化水平低下。

3.科技资源禀赋相对落后。从科研院所的分布及科研力量来看, 河南省企业科技人员及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相对稀缺。同时,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商品化转让及产业化生产阶段,河南省存在着高新技术成果转让、推广相对滞后的局面, 科技人员研发的高技术成果没有尽快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链条出现断裂。

4.政策扶持力度尚需加大。近年来,虽然政府制定了许多扶持、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政策的落实受到多种限制,落实周期较长,真正使企业得到实质性扶持的政策措施不多。特别是一些刚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科技型小企业,政府部门还缺乏应有的培育和扶持,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之尽快发展壮大。

三、提高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发挥政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促进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创建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区域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把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与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结合起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集群,建设一批解决共性技术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中介机构。通过以上措施,使企业的自主创新机构、区域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产学研平台形成合力,共同为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新的创新成果服务。同时,在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执行力度,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结合企业所得税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专项资金,为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遵循长效性原则、全局性原则、竞争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3.培养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以技术创新的行为和结果为本源的能力。这一能力首先强调的是技术创新的自由性和探索性,并且要使创新成果积极应用到企业的价值创造中。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必然会形成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而这些要素中不乏能够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因此,技术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了必然的推动作用,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被动的接受了技术创新对它的推动作用。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借助知识管理的手段来完成,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机制包括知识生成机制,知识交流、共享、产权机制,员工培训机制,学习创新机制,咨询研讨机制,产研互动机制

4.专利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桥梁。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战略,指高新技术企业从长远的发展和全局的利益角度出发,为了抢占或维持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运用专利制度,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并能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谋略。实施专利战略,在企业决策层面上,要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洞察市场和评估技术的变化所产生专利产权的价值变迁,在其中辩识机会,规避风险,发现新技术发展方向或重新界定企业主导产品的业务范围,运用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战略做出科学决策,并确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专利工作目标。

5.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厚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新技术企业要建立以股权激励为核心,以工资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为辅的激励制度,坚持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原则。基本激励机制包括工资激励、股权激励、机会激励、知识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充分发挥股票期权激励的优势,使得研究开发人员的利益和企业或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达成一致,防范了各种道德风险的发生。员工的学习能力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组织的学习能力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现自身最核心的竞争力,就取决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否形成自身有独立性的系统化的核心知识。

参考文献:

[1]侯海青、陈楠. 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组织激励问题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1-42.

[2]陈宝明.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与政策建议[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6):25-27.

第9篇: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产业链;自主创新系统;技术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4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2-69-02

一、技术自主创新的内涵与特点

基于产业链上技术自主创新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链上现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以提高产业链或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链上企业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其相关机构进行联合对新产品和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产成品的生成全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基于产业链上技术自主创新的实质是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技术创新。按照产业链上横向和纵向企业之间技术创新的关系,又可以分为技术链合创新和技术竞合创新。

技术链合创新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中游企业,即在整个产品链的原材料创新、零部件创新和产品创新阶段。假如我们把原材料创新、零部件创新和产品创新看成是产业链内部小的上中下游企业,那么技术链合创新,既可以是上游企业同中下游企业中的一个企业合作创新,也可以同时与中下游企业合作创新。这种技术链合创新主要以合作为主,能使产业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更加紧密,产品供应的依赖性更强,因此,产业链上技术链合创新具有经常性和长期性。

技术竞合创新贯穿于产业链上的每个阶段。集中于每个阶段的同类产品企业之间。表面上。产业链上生产同类产品各个企业之间存在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上。如果同类产品企业之间过度竞争。只会两败俱伤。但由于各方势力的有限性以及为了共同排挤其他和潜在的同类企业,为此在一些共同难以克服的问题上就必须进行合作。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叫做竞合。技术竞合创新就是为了应付共同的技术问题,而使同类企业组织在一起的技术创新。这种组织方式,可以是产业链上生产同类产品企业中的强强联合、弱弱联合和强弱联合中的一种。产业链技术竞合创新就是为了解决共同的技术难题。然后再进行技术创新成果的瓜分,主要以竞争为主,因此产业链上技术竞合创新具有不稳定性和短暂性。

根据以上对基于产业链上技术自主创新概念的分析,无论是横向技术链合创新还是纵向竟合创新。都可以将技术合作创新的基本特征概括如下:(1)以技术研究开发(R&D)活动为主且集中在新兴技术或高新技术中。新兴技术或高新技术具有更新换代快、竞争激烈、研究开发费用大、未来市场的不稳定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大量的合作创新。(2)合作各方共同参与和投入、共同承担风险和共享成果。(3)合作的目标明确并有规定的合作期限及合作规则。(4)合作方式多样化。有合同创新、项目合伙、基地合作和研究公司合作等。这些合作方式既可以采用正式形式,也可以采用非正式形式。(5)合作主体的不单一性。产业链上技术自主创新主要以企业为主。但有时可能涉及到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

二、基于产业链上技术自主创新的内容

共性技术创新。对产业链上共性技术创新的一般看法是,在产业链上已经或未来可能被广泛采用。其创新成果能对一条产业链或多条产业链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类技术创新。共性技术创新按其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程度可以分为:基础性共性技术创新。是指在同一产业链中。对产品进行统一标准技术锁定的创新,主要用于产品的测量、测试和检验。它为产业链上企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它是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创新,特别是能够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如对产业链上工艺过程的全面改进:一般共性技术创新。是指除以上两种共性技术创新的共性技术创新。由此可知,共性技术创新对产业链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由于共性技术创新本身特点是处于竞争前阶段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所以产业链上单个企业不愿意或很少投资于这一领域,需要产业链上所有企业和国家各个研究部门进行合作创新。

核心技术创新。核心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核心创新,是指在共性技术的基础上确定技术路线的情况下进行产品生产的技术选择中的关键部分,完成这个过程的技术和工艺创新,就是核心技术创新;二是设计核心创新,是指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形成独特风格。核心技术创新具有不可复制性和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代价高等特点。核心技术创新可以加强企业现有市场的技术优势,同时还可以打开多种不同类型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技术,所以。它不仅关系到所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技术创新。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创新是指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重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对提升产业链所在地区、产业链、产业链上企业的经济竞争力、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都有巨大带动作用的一族技术创新或技术群创新。可知,关键技术创新定义是从技术创新对产业链所在地区、产业链和产业链上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程度进行定义的,因此关键技术创新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准则,其原则主要有创新原则、战略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前瞻原则:准则主要有加强产业链上企业的技术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以及产业链所在地区技术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关键技术按照这种原则和准则进行创新。能够减少失误。降低市场风险,为产业链上技术升级提供保障。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共性技术创新是核心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的基础,核心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在大部分上是不一致的,但有时是指同一项技术创新,即有可能重合。随着技术进步,原先的核心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有可能变成共性技术创新。因此。三者之间不是完全独立分开的。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

三、基于产业链上技术自主创新的类型

合作主导型。合作主导型就是技术合作创新企业之间保持着高度合作。低度竞争,合作企业之间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关系。这种稳定的关系,要求合作各方战略目标具有极大的兼容性、资源具有互补性和市场重合性较低。目标的兼容性是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主导的基础:资源的互补性促使产业链上企业之间为了寻求各自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即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因此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这是合作主导的推动力;低市场重合度是指最终产品不同,相似度很小,市场竞争低。这可以避免因为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争夺相同市场和共同客户而发生激烈竞争,能够大大减少合作企业之间相互激烈竞争的可能性,这是合作主导的根本原因。本文产业链上横向企业之间主要以产品供应为主,市场重合度低,关联性大,由此可知技术链合创新肯定是合作主导型。

竞争主导型。竞争主导型就是技术合作创新企业之间保持着高度竞争,低度合作,或者说处于对抗性竞争。合作企业之间是一种极为不稳定的关系。这种类型一般

会出现在产品、市场和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很高相似性的合作企业之间。资源的相似性无法使合作企业之间实现优势资源充分互补,同时又由于产品和市场的相似性,促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这种高度相似性。使得企业之间的合作愿望大大降低。虽然说合作各方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利益,以及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都是有限的。但企业之间所存在的合作,主要是因为同类企业对现有技术市场和资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格局分布,对扩展和开发新的技术市场与资源进行共同研究,这能够尽量避免和加剧恶性竞争,同时积极开拓新的技术合作空间。加强合作力度。这种竞争主导型主要出现在产业链上纵向同类企业之间技术竞合创新。

对等关系型。对等关系型是指在进行技术合作创新企业之间保持着高度合作和高度竞争或者保持着低度合作和低度竞争,合作企业之间保持着一种不太稳定的关系。产业链上保持高度合作、高度竞争主要是指产业链上横向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品,同时上游企业也进行下游企业相同的产品的加工,这样。它们既需要在共性技术上合作创新。同时在销售市场又存在高度竞争。而对于纵向企业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更加明显。特别是生产同类产品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技术创新:产业链上保持低度合作和低度竞争主要是指产业链上横向上游和下游之间技术联系比较松散,且上游企业不生产下游企业的产品,这样,它们既不需要太多的合作意愿。也不会产生同类产品竞争。对于纵向上同类产品企业来说,企业之间本身就存在利益冲突,技术合作创新程度就低,同时对于那些达成协议来划分市场的企业来说。企业之间在短时期内不会进行高度竞争。因此,这种对等关系型无论是产业链上横向还是纵向企业都会出现。

参考文献:

[1]Autio E.Evaluation of RTD in reg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1998,(02)

[2]李海婴等,构建三级四体系的国家科技创新系统[J],中国科技论坛,2002,(06)

[3]吴贵生等,北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缺陷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3,(03)

[4]任胜钢、关涛,区域创新系统内涵、研究框架探讨,软科学,2006,(04)

[5]徐作圣等,国家创新系统与竞争力――台湾集成电路产业之实证,经济情势评论季刊,2000,(03)

[6]赵黎明、冷晓明,城市创新系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张治河,“武汉――中国光谷”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