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未来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家新媒体产业成立新媒体产业研究院,是希望作为产业研究的先锋机构,对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引导产业研究方向,协助产业健康成长。研究院院长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教授担任。
会上,李京文院士以及研究院的特邀顾问就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招商战略和项目评价标准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为基地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李京文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程院院士、新媒体产业研究院院长
把新媒体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眼光的选择
新媒体产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是关联度广、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附加值、智力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其对相关产业带动系数约为1比10。经济越发达,新媒体产业的影响力就越显著。大兴选择新媒体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具有超前的眼光,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
树立快速发展意识,加大对大兴新媒体产业的扶持力度
大兴的新媒体产业存在着资源分散、规模偏小的缺点。从全市范围来看,大兴区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市所占比例偏小,2007年,大兴区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32亿元,仅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的1%。而且,大兴的传统产业是农业,这使得大兴发展新媒体产业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市区两级加大扶持力度。大兴发展新媒体产业同时还要有战略眼光,除了依靠自身的力量之外,还要更多地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项目。大兴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并设立了扶持资金,但是力度还嫌不够。要抓住地铁四号线延长线建设和首都第二机场选址这样难得的机遇,加速发展。
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形成产业特色,实现跨越式发展
伯班克(Burbank)以前也是一个小镇,正是由于抓住了发展机遇、由一个农业小镇成长为工业小镇,最后成为媒体之都。由于大兴区与伯班克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有着相似的产业基础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这使得伯班克的经验,可以拿来为大兴所用。大兴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并不发达,这其实给了大兴一个特殊的机遇:越过二产,向三产转化,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改变发展模式,与生产业相结合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应该把文化创意产业与生产业结合起来发展。优化集聚区未来的方向,从龙头企业开始引入,通过先集聚大型企业来吸引中小企业的聚集,例如“央视模式”。中小企业作为头脑风暴的发源地,其培育过程也是很重要的。
重视创意产业投资公司的引入
新媒体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应考虑引入技术支撑企业来承担基础建设问题,还要考虑引入创司。创意产业对创司的依赖性很大。另外还要考虑引入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加强国际联系,扩大贸易行为
未来发展中,新媒体产业原有的信息网络市场不仅要传播信息,而且要发展成无国界的网络交易平台。很多大型网络公司从一种简单的信息传播平台,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交易支持,逐渐发展成网络交易市场,这种发展模式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建议基地加强吸引与国际联络的中介公司,做产业品牌、做园区品牌。
姚涵 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院长、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从招商战略而言,3G概念的出现会带来网络文化的变化。目前,国家已经整合了五家电信运营商,新的运营商将获得3G运营牌照,围绕3G的上市公司国内有20家左右,手机网络文化产业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3G成熟后,游戏、音乐、电视等文化娱乐项目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建议基地从招商上重视3G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加大对这方面的招商力度。
董震 中国教育电视台运营总监、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发展不仅要靠政府支持和规划,更需要体制上的支持,特别是针对新型产业的发展。
目前,新媒体投资资金非常活跃。基地拥有土地、区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自有优势,吸引投资资金进入,建立自有的新媒体投资平台。
梁昌新 北京市发改委委员、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突出利用外脑支撑力量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聚集众多卓越的外脑资源,要通过外脑把握好产业发展规律。
突出主导产业和差异化发展
要突出新媒体特色及主导产业,重点抓生产业的发展。要关注龙头企业和品牌要素,重视重点企业发展,为其提供支撑环境,促其落地,达到产业集聚的目的。
创新改革助力产业发展
机制创新,政策先行,鼓励促进运营企业上市,采取贴息支持、创新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要与金融创新融合,利用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项目评选机制要创新,制定符合基地发展的引入模式,不能只重视速度,忽略产业质量,要考虑主导因素、优势,通过筛选,为产业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做好服务创新工作,为企业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管家式服务。
马彦民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如何吸引创意要素集聚是大兴、是基地面临的关键问题,一是要增强发掘技术企业的敏感力,注重创新技术、资本、人才的结合;二是重视人才引入,低端人才可以自行培养,高端人才要重视引入,要有足够的人才吸引政策,充分利用研究院的人才集聚能力,吸引人才来到大兴。
熊澄宇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新媒体这个概念的界定是相对的,是一个时间的、发展的概念,新媒体是永不过时的概念,火炬中心将这样一个永不过时的基地放在大兴意义很大。广告、媒体产业都出现了整合现象,软硬件企业、内容企业向新媒体整合平台集聚,整合是新媒体的趋势。
如何将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一个国家基地,针对招商策略,应从以下四个角度考虑:
论证:目标定位要合理,应设定有限目标;
平台:基地就是一个平台,应将基地建设成为“共赢平台”;
一、信息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不断优化提升的,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市场经济条件需要更为完善的多媒体技术作为依靠,而广播电视的应用与推广可以在实际中发挥更为明显的效果。从传统的功能定位上看,广电网络仅仅是广播型线性音视频节目的传输载体,数字化、双向化的出现为我国当前广播电视的效果提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单一的应用发展模式逐渐被多样化的市场发展模式所取代。在多媒体技术时代下,现有的广播电视充分依靠多样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优化,不断提高制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多样化发展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存储能力和用户管理能力的网络可以实现个性化的节目单,支持用户对影视节目的点播,支持直播内容的再汇聚和节目的回看,支持广告的个性化和地域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广电网络服务转型的热点,对未来我国广播电视的应用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广播电视的发展环境比较复杂,而且多种媒介形式的出现导致原有的广播电视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发展的目的,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行业的未来。因此,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基础处理手段,构建一个多样化的发展形式,为观众需求生产出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实现广播电视的良性发展。
二、广播电视互动媒体服务发展
新的技术已经不断应用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如何在实际中构造一个多样化的市场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尤其是在互动媒体服务模式下进行的广播电视发展,是未来市场经济开发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传统统意义上的电信网络提供的是单纯的通信服务,互联网和企业网提供的是信息服务,而传统的广播电视是一种单向的下推音视频媒体服务。广电网络提供的音视频服务下推能力是其他网络无法比拟的,而传统广电网络的媒体服务恰恰是建立在这种推送机制上的。结合通信能力、信息服务能力和媒体服务能力的互动媒体服务,正是广电网络下一步发展的制高点。互动媒体服务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服务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电视信息管理服务,同时大量的音视频化服务将成为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际中可以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是推动我国未来广播电视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互动能力将超越数字电视的节目单选择,互联网的请求访问,实现与播出过程的互动、节目选择的互动、节目聚合的互动、信息服务的互动、节目制作的互动以至内容制作的互动等一系列各个层面上全新的音视频媒体互动服务。作为互动媒体服务,其涵盖的范围必须超越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发行、教育、消费以及产品流通中的广告环节这样的简单角色,深入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各个产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这是推动信息化融合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广电网络服务业的重要契机。
三、运营方式多样化
运营模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构造一个多样化的管理应对模式可以在实际中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利用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其实际工作质量与效率,依靠多种类型的现代市场管理应对体系,采用多样化的管理应对模式可以起到优化市场管理的作用。互联网服务本身出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分工,这对于降低应用的开发成本和提高用户需求响应速度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提供新服务的门槛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面向客户的垂直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聚焦客户服务的协同创新成为网络服务发展、特别是广电网络服务发展的重要途径。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优化广播电视发展方式的目的,构建一个积极有效的市场开发管理模式。原有的组织管理运营模式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出现了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问题,要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相应的优化管理方式,树立多样化发展的目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可以构建一个积极的现代运营管理优化方法,优化技术管理应用模式。
四、结论
全媒体转型是近两年中国报业发展的最热话题,诸多报刊社迅速盘整资源,与新媒体从竞争走向合作,试水全媒体生产和运营。之所以全媒体浪潮两年内迅速席卷全国,推动力来自两点:传播技术的创新及受众阅读兴趣的变迁。前者提供了可能,后者造就了报业集团未雨绸缪的心境。
报业集团的全媒体战略是传统媒体顺应媒介融合趋势的自救图新之策,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广播、电视等其他传统媒体的全媒体转型。应该看到的是,全媒体战略仍是一次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实验。这一轮创新实验因为将可能使报业集团转变为生产图片、文字、音视频等不同格式产品的内容供应商而使人充满了想象和期待,但是新旧媒体粘聚交融, 能否最终产生大于1+1的效应,还需要充分考虑报业集团未来发展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 全媒体战略能否接轨并创新报业盈利模式
目前来看,报业集团全媒体转型战略还只是内容生产和内部运营的革新,并未显露新的盈利增长点。特别是全媒体转型的技术投资不菲,例如宁波日报数字报业技术平台硬软件投资近3000万元①,石家庄日报的全传媒复合出版中心拟投资6000万元②,何时才能见到收益引起业界的焦虑和困惑。
全媒体战略能否接轨并创新报业原有的盈利模式是报业全媒体集团未来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启动“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随着该计划项目成果陆续孵化出来,“全媒体”迅速在国内报业形成共识,2008年以后,全媒体在业内形成热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全媒体实验源于传统媒体对新媒体挤占未来生存空间的担忧。传统媒介中,报刊转型最快,报刊之中,最彻底的全媒体流程再造多出在地市报。因为在全国报业产业格局中,地市报生存压力最大,县市经济总量不大,报刊消费有限,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市受现有按行政级别和区域进行管理的体制影响,难以向外拓展。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增长,其生存空间更显狭小。例如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媒体战略,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形成崭新的“全媒体框架”,再造了内容生产流程。在这一全媒体数字平台中,集团记者采集的同一个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进入全媒体数据库,经过二次加工和二次编辑,然后由各媒体各取所需选取,再通过深加工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初步实现了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个渠道、多次的数字化传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则由“一网两库五平台”组成。一网,即内网和外网合二为一形成统一的网络平台;两库,即待编稿库和成品稿库;五平台,即内容生产平台、客户服务平台、决策管理平台、业务处理平台和多媒体平台。全媒体采编平台实现了报纸、网络、手机报等不同媒介信息的一次采集、多介质。这一革新带来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不过,值得深入思考的是全媒体战略将会以何种方式拓展报业生存空间。
围绕全媒体战略盈利方式的探讨至少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全媒体战略是否会延伸原有盈利模式,拉长产品价值链条。报业全媒体战略实现了资源一次开发,新闻信息产品在不同媒介多次售卖。报社从单纯的报刊社向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格式内容供应商转变。值得思考的是内容的多次售卖将如何吸引足够多的新受众。如果是仅仅向报业集团原有受众提供多种格式的内容,则不会带来新的广告和新的利润;如果是全媒介的内容供应提供了报业集团原有受众从平面媒体转移到新媒体的机会,那技术升级则只是迎合了原有受众阅读习惯迁移的市场需求,亦不会产生新的利润。
第二,全媒体战略是否会产生有新盈利增长点的产品和服务。各报业集团已经将产业链延伸到了全媒介,而全媒介尤其是网络平台对地域封闭性的打破使得各类全媒体集团处在同一市场有了短兵相接的机会。同样需要引起重视的另一个问题是,全媒体建设仿佛出现了大干快上的风潮,报网一体、多媒体数字报、手机报、iphone 版面、公交移动视屏……扛起全媒体大旗的报业集团几乎形成了完全一样的产业方阵,此外还有大量广播、电视等其他传统媒体转型形成的全媒体集团。全媒体集团的红海竞争似乎已经不可避免,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显然需要更有特色的服务,更多基于全媒体战略的畅想。“网络媒体的发展已经揭示了这样一个方向,那就是:新媒体的产品必须超越‘内容为王’这样的单一视野,需要把内容、服务和社区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用户与媒体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牢固关系,才能把各种媒体的传播优势转换为这一媒体的直接效益。媒介融合时代也需要在这样一种思维下进行产品的构思。”③报业全媒体战略目前并未改变原有以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寻求以新服务、新产品为导向的新盈利增长点应成为近期实验的焦点。
二、 集团内定时传播媒体与即时传播媒体利益的协调
报业集团全媒体战略实现了新闻信息从定时传播到全时传播、从及时传播到即时传播的转变。集团内既有网络、手机媒体等即时性媒体,亦有报纸、期刊等定时传播的媒体,如何协调两者的利益关系值得深思,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解决未来发展中全媒体报业集团内以哪种媒介为主导的问题。
全媒体集团的内容生产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多层级开发,就是将新闻事实通过不同媒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报道,生产出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新闻信息产品,从而使一次信息采集以最低的成本产生最大的效益。这种新的内容生产模式改变了传播的格局。在现有的多数报业集团,信息采集制作完成之后,报刊是第一传播载体,而后是网络,而后是手机报等。全时传播媒体、即时传播媒体反而成为后发媒体,在内容的原创性生产层面处于劣势。而报业全媒体集团实现了集团内信息资源的整合,网络、手机报等成为第一时间传播载体。这一变化对传播格局有深远影响,但是也给报业集团带来了新问题。
首先,集团内原有支柱报刊和新媒体如何双赢。在实际操作中,不能不考虑到媒体竞争的因素。报业全媒体集团的网站实际上并不敢太多最新消息,原因是网站了之后,马上会有同城竞争媒体跟进,集团内报纸的先机会被尽数占去。目前报业集团主营业务比较单一,报纸广告仍是主要的盈利渠道,完全的全媒体报道之后可能变成为他人做嫁衣,并严重损害自己利益。而网络、手机媒体如若充分发展,全时传播、即时传播是应有之义。
其次,带来了集团内资源的重新配置问题。目前,报业集团的核心内容生产能力仍然在印刷媒介。事实上孰为第一传播载体意味着内容生产能力和新闻信息资源配置给谁。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报业集团以报纸为主要产品的生产可能会改变,报业集团已经不仅仅是报刊社,而是多种形式的内容供应机构,那么,报业集团在其未来发展中终将意识到内容很重要,但不一定是报纸内容最重要。全媒体转型带给报业集团网站及手机媒体巨大的新空间,未来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使全媒体集团内不同媒介形成合力,产业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最终建构新的盈利模式是重要问题。
三、全媒体集团产制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报业全媒体集团的全媒体报道多集中于一些重大事件的采编联合行动。真正基于全媒体而非多媒体联动的内容形态还在试验中。在激烈新闻竞争的背景下,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全媒体集团产制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2010年全媒体报道成为各报业集团的盛宴。在冬奥会、世博会以及亚运会报道中,各报业集团跨媒介联动,形成精彩纷呈的立体化配合。但是,也要看到,各报业集团的全媒体报道虽然跨媒介协调配合盛况空前,亦显示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全媒体报业集团在发展中解决。
第一,避免同质化倾向。从现有全媒体报道来看,出现了两种同质化倾向,一种是集团内,由于一次性采集、多介质,一些报道不同媒体之间出现了同质化问题。一种是不同的全媒体集团间出现的同质化问题。目前的全媒体报道模式多数为重大报道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视屏、电子纸移动报共同出击。全媒体集团应该更注重思考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重估媒介融合背景下不同介质产品的特性。全媒体报道如果只是采写同一内容,放在不同的介质上面,那只是完成了流程的革新,并无实质意义。要把全媒体报道和目标读者接受程度与喜好结合起来,并做到特色创新。
第二,如何解决用户内容生产不足。Web2.0改写了互联网的发展路径,来自微博、博客、拍客、社区等个人化、互动化、集体贡献内容正在成为网络媒体的杀手锏。目前来看,多数报业集团的网络社区不理想,用户生产的内容短缺。
用户生产的内容如何被融合进全媒体专业生产的过程,这是报业全媒体内容生产平台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如何应对门户网站的冲击。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转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但是目前来看,全媒体报道并未形成对抗门户网站的核心竞争力。以上海静安区胶州路大火为例,在火灾发生后,新民网记者迅速出现在火灾现场,抢先了很多现场报道。但是事实上多数人最先看到的不是在新民网上的报道,而是腾讯网等门户网站转载的新民网的报道。腾讯网在第一时间打开了网络直播窗口,在窗口里新民网、新华网记者的现场报道和广大网友的博客、微博报道交融在一起形成了震撼的全媒体报道。报业集团生产的内容仍然在被门户网站低成本使用。虽然全媒体报业集团有足够的平台传播新闻,但是如果不能形成内容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平台的传播能力,将可能变成有垄断优势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内容供应环节。
第四,基于手持移动终端产品的研发。数字技术正在消解人们对于媒介边界的理解。新的终端几乎无可争议地被想象为便携、互动、多媒体。正在发生的终端变革让千呼万唤的融合媒介变得不那么遥远,随着Kindle、Ipad、Iphone等被公众接受,学界和业界多认为最终的终端将是通讯和传播功能结合于一体的手持移动终端,当然最终的主流手持移动终端还在研发阶段。目前各报业集团亦为此不断试验,纷纷登陆Ipad、Iphone,但是这些内容尚无特色,仅止步于试验,未来基于手持移动终端的主流内容形态应成为研发重点。
注释:
??牛春颖:《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业技术平台通过验收》,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6月15日第3版。
??牛春颖:《石家庄日报,从纸媒到全传媒的“重要一跳”》,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4月21日第8版。
关键词:电子商务;旅行社;营销模式;四川省
一、引言
社会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实现消费的主要渠道之一。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建立,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旅行社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网络营销渠道的建立将导致传统旅行社构筑的销售渠道价值链的颠覆,旅游电商的出现弱化了传统旅行社的基本职能。目前为止中国旅行社尚处于市场化、企业化和法律化进程的初级阶段,随着旅游市场的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旅行社业正面临更深层次的改革、更大范围内的开放和更为复杂多变的创新任务。“互联网+”模式对传统旅行社营销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旅行社营销逐渐引入网络营销的概念,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陈志辉运用4P理论分析提出了旅行社产品同化、价格乱战、渠道扁平、促销单一四方面存在的问题。王宁等对康辉旅行社进行分析,发现其网络营销层次较低、信息化建设不完善、技术手段低、缺乏有效信息集成。但电子商务的兴起也给了传统旅行社带来了转型机遇,罗燕对传统旅行社与旅游电子商务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电子商务对旅行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总结出旅行社未来发展趋势将利用网络提高对散客的服务效率。传统旅行社不应该将网络视为威胁,而是作为一种机遇优势提高服务附加价值。利用电子商务对传统旅行社营销模式有效转型发展,郑四渭等提出旅行社数字平台构建,形成功能模块整合、确保商业模式可行性、建立主体与旅行社的衔接机制。刘颖对旅游电商企业携程做了相关分析,提出传统旅游企业应积极触网,实现规模化、网络化经营,利用网络开展个性化服务,整合有效资源。而传统旅行社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他们能否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来配合市场发展状况已经成为旅行社转型的必然趋势。本文采用信息收集、市场调研等方法对现有旅游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模式、四川新型旅游产品模式以及四川省传统旅行社网络模式进行整理对比,分析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区别、传统旅行社与旅游电子商务合作与差异转型模式,以及产品服务的多样个性化,对传统旅行社营销转型提出相应模式借鉴,促进未来旅行社的发展,构建积极有效的旅游网络平台体系。
二、新型旅游企业电子商务模式
人们的旅游需求正发生便捷化、个性化的改变,旅游作为一个朝阳产业,需要不断探索更具竞争力的营销方式,寻求更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正为旅游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平台。旅游网站的发展是随着时间而变得更加细分,首先从提供的服务的内容来看,网站发展的趋势更加多样化和虚拟化,携程网成立于1999年,主要是提供给旅游者涵盖旅游各方面的具体产品,去哪儿网成立于2005年,主要是以各类相关的旅游信息服务,蚂蜂窝网成立于2006年,主要是用户们的旅游攻略分享,八爪鱼在线旅游成立于2011年,主要是为旅游企业提供专业的交易、交流和信息。从市场定位来看,旅游网站趋向于找准自己的目标人群,制定特色化的产品,携程网目标人群是喜欢系列旅游产品的预订服务的旅游者,遨游网是偏向旅游度假产品和出境游的旅游者,驴妈妈则是偏向于自由行的旅游产品的旅游者,蚂蜂窝是针对有出行动机的旅游者提供旅游攻略,八爪鱼是为旅游企业提供旅游产品交易平台。最后从旅游企业的运营模式来看,携程旅行网采用OTA模式,其核心在于OTA作为网络信息的集散平台,连接服务供应商和客户,实质为实体旅行社的虚拟化。“去哪儿网”网的垂直搜索引擎模式对互联网旅游信息整合,利用客户端平台为客户提供及时的产品查询服务从而收取分成。遨游网是中青旅集团在线服务平台,其采用的OTO模式依托集团覆盖全国的线下网络以线下客户资源优势作为线上商务平台运营支撑。蚂蜂窝旅行社UGC模式运用平台运营商挖掘分析用户需求生成网络内容,面向社区提供低价同质旅游产品。八爪鱼在线的B2B模式所构建的是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交通、票务等在内的旅游企业间的交流交易平台,上游旅游产品供应商只需登录平台产品信息,下游旅行社就可以实时获得众多的旅游产品信息,进行旅行社的散客拼团,极大提高了销售率。
三、四川省新型旅游企业产品模式
旅游产品是旅游的核心部分,通过提供不同活动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在旅游商品多样性的情况下,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和利益,将会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旅游产品的多样化还可以鼓励“可持续性”产品的发展,有利于更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旅游发展。旅行社是一个提供综合性产品服务的中介性机构,为力保顾客的全面性,所提供的产品保持适普原则,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定制化已成为旅游企业获取成功的方式,目前四川省一些新型旅游企业已经开始寻求新的网络产品营销方式,如表2所示。表2中从产品服务来看,四川省新型小企业以市场细分为主,提供更专业化的产品服务,蜜游网专为蜜月定制,风筝旅行主推户外运动,琥珀亲子游以“爸爸去哪儿”的模式开展亲子互动旅游项目,火柴头为代表的企业专为传统旅行社打造了一个交易平台,为旅行社电子商务的改革提供了动力。游布道针对人才培养开展了旅游网络课程,为旅游课程发展提供了网络基础。从宣传模式看,新型小企业与电子信息时代密切相连,更注重网络平台的宣传方式,多种新媒体在其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从未来发展来看,这些新型企业都希望将自己的理念延续下去,从专业到拓展来完善产品服务获取更多市占有。
四、四川省传统旅行社
旅行社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是一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有效模式,利用网络渠道增加宣传度,扩大影响度,同时运用现有门店的优势增加顾客信任度,达成交易量提升。四川省内传统旅行社业开始注意到了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优势,开始寻求网络渠道来进行传统模式的转型,通过对多家旅行社调查与信息搜集,四川传统旅行社网络营销渠道构建可分为三种代表模式。从旅游电子商务的构建模式来看,三个传统旅行社采用了不同的网络渠道模式,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凭借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完成了官网建设,同时加强与携程等相关电商企业的合作来推广旅游产品。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采用的是搜索引擎合作模式,将产品交于百度等搜索引擎或去哪儿网等第三方旅游搜索引擎来进行宣传推广,也运用天猫等电子商城模式来进行网络运营。而四川商旅国际旅行社成立了“四川游哒哒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对游哒哒旅游同行网运营,在对其自身产品营销同时进行旅游行业内咨询平台的打造。
五、分析与讨论
电子科技的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冲击下,我国传统旅行社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旅游电子商务拥有其便利性,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较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成本,并且多媒体形式传播,网络信息的多样结合性也更能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但不可否认传统旅行社也拥有其优势,在获取消费者的信赖度方面更为完善,在线旅游最终不可能取代传统旅游形式,而将传统旅行社与电子商务平台结合是未来发展最好的营销模式。四川省传统旅行社所采用的三种网络营销模式都给传统旅行社的改革提供了借鉴,从中也体现了传统旅行社与新型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传统旅行社可作为OTA模式的产品供应商,垂直搜索引擎模式的信息提供者以及B2B模式的旅游产品信息获取者,而OTO的模式是旅行社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将实体经济与线上资源相整合,利用双方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小型的新型旅行社由于资金、人力、物力等影响度有限,更多的专注于市场细分,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产品,满足特别需求的旅游消费者,采用定制式的产品模式,其营销更多的也采用微博、微信平台等新型传播渠道。传统旅行社可以新型企业作为参考,借用新媒体来实现宣传成本的减缩,并用于核心产品的构建,传统小型旅行社也可借鉴细分模式,利用网络数据搜集来更多了解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市场定位,选择专注领域,提供专注产品,相对成熟后再进行产品延伸与市场拓展。传统旅行社除了不断改进和设计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有效利用电子商务系统技术手段的同时还可以加强与景区合作,介入景区开发管理,景区成为旅行社的宣传平台,而旅行社也将景区纳入产品营销,合作共赢,提升产品营销度,扩大企业影响力。将市场需求与技术服务紧密有效结合,促进旅行社信息化,发挥其线上线下优势,加强地区合作,获取收益的最大化。此外,传统旅行社有其固有的人力、物力等相关方面的成本,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将加大其投入量,而回报并非如预期设想。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在构建官网的同时也作为携程等网站的供应商而存在,仍依赖于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而四川中国青年旅行社仅依靠搜索引擎,缺少了自身技术的支持,四川商旅国际旅行社所成立的“游哒哒科技有限公司”仅进行产品信息宣传,平台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传统旅行社的电子商务化发展平台有待完善和发展,而电子商务平台与传统旅行社的完美结合也将是未来旅行社改革所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者:李娟 李熙 吴春涛 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聂立晴.社会信息化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构建[J].领导科学,2010(23):13-14.
[2]杜江.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旅游学刊,2003,18(6):31-39.
[3]陈志辉.我国旅行社营销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4):38-40.
[4]王宁,李珩.西安康辉旅行社网络营销现状浅析[J].中国商贸,2010(12):151-152.
[5]陈玉杰.传统旅行社与旅游电子商务整合策略[J].职业技术,2009(103):6-7.
[6]罗燕.从旅游电子商务看传统旅行社的发展趋势[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91-92.
六大领域 重整旗鼓
腾讯此次进行的架构大调整,将原有的业务系统制升级为事业群制,而事业群将拥有更清晰明确的方向和分工,充分发挥出灵活、敏锐、创新的“小公司”精神。这六大事业群包括:企业发展事业群、互动娱乐事业群、移动互联网事业群、网络媒体事业群、社交网络事业群,同时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另外,将电商业务单独拆分为腾讯电商控股公司,成为腾讯的全资子公司。
从调整方案看,此次架构重整将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搜索和电商六大业务,强化平台战略。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平台矩阵已初具雏形。这个平台矩阵涵盖了腾讯已经投入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几大互联网领域,同时为未来发展和变化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在社交领域,腾讯把即时通讯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将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社交网络平台。
在游戏领域,腾讯展现了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意图。10年中,腾讯先后打造并多款经典游戏,2011年在国内游戏市场已经稳居第一,此时试水国际化正当其时。
在新媒体领域,腾讯已经逐步将传统门户、微博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态进行深度整合,形成一个整合性的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领域形成了更为全面的布局。
在无线领域,腾讯的移动互联布局愈加丰富和清晰。此次成立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可以看出腾讯将积极地在无线互联网市场上争取更大的发展。
在搜索领域,腾讯使搜索业务更好的依托公司核心技术工程平台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大力发展新一代搜索服务。在新的架构调整中,搜索商业部门与无线平台的整合是一大亮点。
在电商领域,显示了腾讯长期投资电子商务的决心,未来专注的电商公司将以更灵活的机制应对市场挑战。
注重需求 回归用户
在微博领域腾讯已经落后半拍,这不禁让人担心腾讯被大企业病拖累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过随着微信异军突起,则让人们看到腾讯的青春焕发。
作为拥有8条业务线,2万名员工,分布在20座城市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如马化腾所言,此次组织架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互联网发展的逻辑,对公司做出符合未来方向的调整,以便能更加轻便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重构这只庞大的企鹅,马化腾认为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要回归用户:“如果你天天想着如何管理,却欠缺对产品细节的把握和对用户心理的琢磨,对用户反馈毫无反应,管理又有什么用处呢?决定成败的是产品受不受用户欢迎,以及是否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
放弃生产者逻辑,深入用户,被认为是此次调整的根本出发点。正如马化腾在致员工的信中所说的:“7年后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日益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从用户角度看,在新技术、新创意、新商业模式驱动下,新应用层出不穷、瞬息万变,如果把握不准,就有可能淘汰出局。”腾讯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来自对用户需求的长期关注、对外界技术和趋势变化的高度敏感,以及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主动做出各种调整。
2005年的那次调整,腾讯超越了5年达到100亿营收的目标,以高达196.46亿元的营收业绩完美收官。7年之后的再一次大调整,使腾讯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电商大统 考虑上市
这是继2009年腾讯电商策略后的又一次大变动。此前,腾讯电商由三部分组成:C2C领域的拍拍网、B2C领域的“QQ商城”,及由国内大型B2C企业合作组成的“QQ网购”。而此次新架构下,腾讯电商将“三合一”,以“QQ网购”作为统一域名、品牌和入口,其余两部分整合到一个平台。
【关键词】手机动漫 动漫产业 网络媒体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199-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动漫产业与日俱增,我国正在从一个典型的动漫消费大国逐渐地转型到动漫设计、动漫周边衍生品生产、动画片制作和动画营销的创作型国家。在迅速发展我们的动漫产业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动漫产品质量和原创水平能力还有待提高,手机动漫产品的发展仍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在欧美与日韩等动画高度发达国家的强大竞争下,我们的手机动漫产业还未形成稳定的市场地位。因此,我们急需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手机动漫产业发展之路。
一 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的网络动漫的普及,手机动漫产业已经在我国兴起。何谓手机动漫?夏伟、付朝华在《3G新媒体时代中国手机动漫产业发展初探》一文中的定义是准确的:“手机服务提供商(SP)采用交互式矢量图形技术制作多媒体动画内容,通过无线下载,在手机终端进行动画内容播放,这就是手机动画。”手机动漫与网络动漫其实如出一辙,4G网络时代的到来,便为手机动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而随着4G网络的普及,手机网速已经能够与宽带网络相媲美,这又为手机动漫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发展3G、4G手机动漫对于建设中国的动漫产业链,培养动漫消费群体,挖掘动漫新载体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国目前的手机动漫产业,和欧美日韩等动漫强国相比,可以说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尽管在传统漫画、影视动画等方面,他们具有明显的经验与优势,但在具有全新经济模式、语言形态的数字化移动终端――手机动漫时代,我们对手机动漫的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并无太大差距。中国现拥有九亿手机用户、三大手机运营商以及全新手机消费的文化,如何创新发展模式、创作适应手机载体所需要的新形式内容,真正抓住九亿手机用户的现实市场,将是中国手机动漫、中国动漫决胜未来的至关要素。人在手机在,手机不离身的现实告诉我们,语言的表述、文化的传播、信息的传递,手机的功能不可忽视。加之中国的年轻人对新兴事物的强大适应和接受能力,为手机动漫发展提供了美好而广阔的前景。随着中国4G手机的快速普及,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最突出代表――手机动漫业,创意将会得到无限的发挥空间。
二 手机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
1.世界动漫市场对我国手机动漫的影响不大
手机动漫发展是建立在传统动漫发展的基础上的,我国传统动漫的发展形势决定了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高度。我国的动漫市场是伴随着西方动漫文化大量涌进国门后迅速壮大起来的。所以我国动漫在发展初期,有些迷失与偏离。一方面被日韩动漫的“内容强大”影响着,另一方面又被欧美动漫的“表演强大”影响着,动漫语言的审美被动漫强国所牵引着,虽然我国成了一个动漫消费大国,可消费者却没有为国产动漫“买单”,我们国产动漫遇到了发展中最大的瓶颈。
这几年我国的网络动漫蓬勃发展,本土的动漫原创者大量涌现,许多优秀的“草根”动漫作品接连拿下许多国际大奖,中国动画逐渐走进观众的视线。以《喜洋洋灰太狼》《熊出没》《青蛙王国》为例,优秀的动画作品带动着成功的动漫周边,以及整个产业化链条,中国动漫终于与美国、日本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手机动漫的受众群体有限
由于手机动漫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手机动漫的消费者基本上还是之前传统动漫的消费者,本着对动漫文化的兴趣,这批动漫文化的爱好者是对手机动漫这个新兴的载体吸收接受较快的消费者。但是对于其他大众的消费者来说,手机动漫的软、硬件的配备还处在不断完善之中。例如在产品设计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市场营销方面仍需要加大力度,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跟进和提升。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想实现手机动漫产业的全面、快速发展,需要在通信网络超强覆盖的同时,对消费者的手机硬件有一定的性能要求。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大众的消费者所拥有的高品质智能机的数量并不乐观,所以在推进手机动漫普及消费市场繁荣还需经受一段时间的考验。
三 手机动漫产业的市场前景
1.手机动漫的消费群体
有了智能手机,用户就可以通过无线终端享受有线互联网上流行的动漫、卡拉OK、影视片花、动漫游戏等服务的多媒体业务。目前,Gif图片、Flas已经被广泛应用。这两种动画占内存少,相较CG等大动画来说,画面比较单一,在手机屏幕可以流畅并清楚显示的优势成就这两种动画成为国产动漫的主要“销售渠道”。
2.手机动漫的营销模式
事实证明,从目前中国的动漫市场发展现状来看,以电影和电视为主导的美国模式和以漫画内容为主导的日本模式都不适合中国的动漫发展,然而我们却可以借鉴韩国动漫模式:动漫产业将互联网和网络游戏相结合的营销模式。综上所述,我国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可选择:手机动漫――网络游戏――电视和电影动画――漫画――相关衍生产品。
通过手机运营商与动漫产业基地合作;移动、联通等公司推广手机动漫业务,通过业务捆绑、品牌营销、创意大赛等活动,建立固定的用户群。在这方面,日韩等国运营商对手机动漫的产业链控制力度更强,通过收购娱乐制作公司控制内容,以较低的资费和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进行业务的推广。我们也要逐步实现手机厂商对终端的定制匹配,在产、供、销方面做到闭环运营。
3.手机动漫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手机电视 网络融合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
1 引言
手机电视是指利用数字地面广播网络或卫星广播网络或移动网络,在具有特定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手机、PDA、MP4和GPS等手持终端上观看视频节目的服务。中国目前业内对手机电视通常称为手机电视、手持电视或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
手机电视作为移动商务的重要增值业务,是三网融合的产物。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充分利用三网融合有利条件,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随着3G时代的到来和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推行,手机电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可能成为未来移动商务的重要杀手级应用。广电把手机电视作为扩大其受众范围的新传播媒介,电信运营商则把手机电视看作在移动市场的新价值增长点。
目前国外对手机电视的研究以韩国、欧洲芬兰等国家的学者居多,国内对手机电视的研究主要来自媒介理论研究者、媒体从业者、通信研发者、电信从业者。手机电视业务实现方式的多样化、网络融合背景和跨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复杂性。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方法,加强对国内手机电视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2 手机电视的界定和发展概况
目前无论是我国还是国际上,对手机电视都还没有明确的定义。Bayartsaikhan(2007)把手机电视定义为在移动设备上的电视,除了直播节目,还包括点播下载的节目和直播的订阅节目;手机电视包括流媒体电视和广播式电视。国内传播学者从媒体角度,对手机电视做了一些定义,如匡文波的《手机媒体概论》,探讨了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经营策略、手机媒体管理等问题。通常理解手机电视业务为利用手机或其它便携、移动终端观看电视节目在内的多媒体内容的业务,包括广播方式和交互方式。
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移动网络实现。目前,这种方式有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MBMS)和广播和组播业务(BCMCS)。二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包括欧洲的卫星数字视频广播(DVB-S)和日韩的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S-DMB)等。三是基于数字广播网的方式。包括韩国的DMB和国家广电总局推出的CMMB标准。这种模式被业界普遍看好,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试用,被认为是手机电视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全球一些大移动运营商已基于其现有2.5G/3G网络设施及流媒体技术推出了各种较初级的手机电视服务。美国Sprint在2003年初宣布推出MobiTV,从2004年开始,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也都基于不同的技术开展各种形式的试验和测试活动。韩国已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开通基于卫星方式(S-DMB)的手机电视业务,并于同年12月开始基于地面无线广播方式的T-DMB的手机电视业务。在欧洲,意大利的“3 Italia”公司首先于2006年6月开通第一个DVB-H商用网络。
在国内,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亦于2004年试水手机电视业务。2008年,国家总局的CMMB手机电视标准以奥运为契机开始商用,并成立了中广移动公司,开始推动CMMB广播式手机电视的推广。目前,我国的手机电视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具体有:监管政策不明朗、技术标准不统一、价值链的内容提供环节发展不成熟、手机终端不普及、尚未形成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等诸方面的问题。手机电视国内外运营概况主要如表1所示:
3 手机电视的内容和受众研究
手机电视不应只定位于“会移动的电视”,仅转发现有电视频道的内容,内容应具互动性,并增加用户自创内容和个性化内容。目前国外学者对手机电视内容研究开始增多。Schuurman(2009)认为手机电视增强了终端用户的移动性并增加了新的访问媒体的形式;在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适合用户的内容是手机电视成功的主要关键因素。然而。目前的研究对手机电视的内容关注不够;Knoche(2006)通过三组实验,对手机电视内容不同编码率、图像分辨率和文字质量,研究用户对内容的反应;Chi-Chung Tao(2008)以创新采纳和生活风格理论,以台湾高铁为案例,对手机电视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在受众研究方面,S.Ali(2007)对英国青少年使用手机电视的偏好进行了研究;Choi(2009)对韩国人使用手机电视的动机做了分析;Carlsson(2007)通过实验法对芬兰手机电视用户的接受采纳做了实证研究;Shim(2006)对韩国DMB手机电视用户做了用户采纳实证分析。国内学者也开始尝试用实证方法对手机电视的内容和用户进行分析。陆地和刘菲菲(2009)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手机电视内容的用户偏好进行了实证研究。马持节(2007)对手机电视的受众因素进行了分析。
4 手机电视的价值链和商业模式
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网络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视业务实现方式的多样化及跨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商业模式和价值链模型的复杂性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全球来看,即使在手机电视发展相对超前的日韩,其商业模式和价值链模型也处在探索阶段。
国外学者对手机电视价值链和商业模式做了较多的研究。Bria(2007)认为手机电视的出现不仅仅是基于无线网络,在声音和数据的基础上增加视频,而会对现有的市场构成挑战;手机电视的出现将会从技术、市场行为和产业战略等三个维度挑战当前移动商务市场,并从技术经济视角对手机电视商业模式做了分析。Hogg(2007)认为手机电视是未来中短期移动商务的重要应用,分析了手机电视的价值链。把手机电视市场结构分为四类:MNO主导的封闭市场、MNO主导的开放市场、广播运营商主导的市场、第三方服务商主导的市场。Braet(2008)重点研究了欧洲手机电视的运作模式,并认为手机电视的运作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组织设计、技术设计、服务设计和财务设计。Shin(2006)手机电视是运营商等待已久的杀手级应用;用社会经济方法,研究了韩国手机电视DMB对政策、市场和产业结构带来的变化;研究了韩国DMB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手机电视DMB具备了下一代网络NGN的一些特征,如分层结构和数字信号处理等,但手机电视能否成为杀手级应用,取决于DMB能否打开下一代网络环境、能否水平产业结构 和开放的市场环境。
在研究方法上,Pagani(2009)用情景规划法分析了手机电视商业模式和战略规划的不确定性因素。Shin(2006)用社会技术方法,分析了韩国的DMB手机电视如何引起政策、市场和产业结构的变革,以及DMB在韩国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
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手机电视的研究重点也大多在运营现状和商业模式研究。陆地(2006)总结了手机电视发展的五种推动力,包括技术、市场、资本、政策和竞争。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董年初(2008)认为面临内容、技术、经营模式等三方面的问题,应从内容为王、经营有方、网络创优、终端保障等四个方面来发展手机电视。王虎,曲文香(2007)对手机电视的阶段性盈利策略进行了分析,分为市场导入、快速成长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一些国内学者还对手机电视商业模式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如表2)。汪卫国(2007)对手机电视的三种商业模式:移动公司单独运营、广电单独运营和合作经营进行了分析,合作运营模式又细分为广电主导、移动运营商主导和批发三种模式。北京邮电大学的沈永言和吕廷杰(2006)对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未来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有广播运营商主导、移动运营商主导、移动运营商完全控制模式三大类型,并认为移动运营商主导将是主流。中国联通的黄东巍(2008)则把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分为移动运营商模式、广电模式和合作模式三种。
综上研究,在网络融合背景下,合作模式是手机电视商业模式未来的主导模式,广电总局和中国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运营的CMMB手机电视即属于此模式。合作模式由广电负责内容提供、集成和传输发射,电信负责用户鉴权和互动信息,广电和电信通过合作竞争的博弈关系,共同运营手机电视。其优势是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系统效率,贴近目标用户,收入来源多样,商业模式丰富;劣势是商业模式复杂,合作竞争的成本较高,监管和协调的难度大。这种模式被业界普遍看好,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试用,被认为是手机电视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CMMB的合作模式如图1所示。
5 手机电视的融合视角研究
手机电视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产生的。三网融合从狭义讲,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的融合与趋同;广义讲,是电信、媒体与信息技术等三种业务的融合。从服务商角度看,是指不同网络平台倾向于承载实质相似的业务;从终端用户看,是指消费者用户装置(如电话、电视与个人电脑)的趋同。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视的驱动力包括:(1)技术驱动:技术驱动是三阿融合的基础和最主要驱动力;
(2)业务需求的驱动:对于三网的终端用户来说,不会在乎具体技术实现手段,重要的是能够提供给用户什么业务;
(3)放松管制的驱动:放松管制提供了跨行业竞争的管制框架,促进了三网融合。
手机电视是网络融合的产物,其未来发展也取决于广播和电信运营商的融合。国外一些学者开始从融合视角来研究手机电视。Bayartsaikhan(2007)认为手机电视是媒体公司和运营商联姻的结果,媒体把手机电视作为扩大其受众范围的新的传播媒介;通讯运营商则把手机电视看做在移动市场的新的价值增长点。Loebbecke(2008)认为手机电视展现了通讯、计算机和媒体融合的趋势。Braet(2008)认为手机电视是由广播业、内容集成商和通信运营商三方共同控制的新市场,三者处于合作竞争关系。Shin(2006)认为手机电视是运营商等待已久的杀手级应用,韩国手机电视DMB具备了下一代网络NGN的一些特征,但能否成为杀手级应用,取决于DMB能否打开下一代网络环境、能否水平产业结构和开放的市场环境。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关注手机电视发展中的融合问题。北京邮电大学沈永言和吕廷杰(2006)认为在广电面临产业化发展、电信正在经历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手机电视自然成为双方运营商必争的核心业务。但事实上,双方的互补性要远远大于竞争性。移动运营商多年建立起来的客户资源和运营管理能力是电视运营商短期内难以逾越的,而电视运营商多年积累的内容资源和媒体经营能力也是移动运营商难以短期获取的。在现实政策环境下,只有双方优势互补,才能双赢。谢新洲和杜娟(2008)则分析了手机电视的融合业务与产业分立监管的矛盾,制约手机电视产业顺利发展的政策因素及广电和电信部门在手机电视监管上的博弈。中国电信的于建港(2007)则对移动和广电在手机电视的合作方式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广电企业和移动运营商互相合作的关系将大于竞争的关系,手机电视网络的发展趋势是广播网络与移动网络的结合,两网的优势互补。苏勇和周笑(2005)通过构建手机电视和传统电视的动态博弈模型,得出内容产业和盈利模式是手机电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6 结束语
10月19日,2011年美兰德媒体传播通路与受众研究创新调研成果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次会旨在向中国传媒及广告市场提供最及时、最前沿的受众研究数据,帮助相关行业部门领导、同仁及各广告投放企业、广告公司详细了解今年中国电视频道的最新覆盖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各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与广告营销价值,全面掌握中国受众对于电视媒体的最本质看法与态度,深刻洞悉中国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形态、媒介接触习惯与广告传播价值等,为中国传媒及广告业在新传播形势下准确把握未来走势、科学开展实践工作提供第一线的数据支持。
会议时间紧凑,内容丰富。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并共享了多项调研产品及创新成果,包括中国电视覆盖及收视调研成果,电视频道在全国各级有线电视公共网入网状况调研数据,观众喜爱的电视频道,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形态、媒介接触习惯与广告传播价值等。同时,会议设置了高端主题演讲环节,并与圆桌论坛相结合,实现前瞻观点与互动对话完美融合:就新传播环境下电视媒体运营管理及产业链变革专题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演讲,为中国传媒及广告业的未来发展拨云劈雾,同时围绕“渠道变革背景下电视媒体运营与管理”与“新传播环境下电视媒体产业链的变革与创新”两大议题展开面对面讨论,深挖中国传媒及广告业的发展规律及未来走势。
本届会首次引入微博平台直播,向业界第一时间呈现会盛况,并引发场内场外激烈互动,为行业同仁提供了与高层领导、知名专家、高层决策者及一线传媒工作者的交流良机。
2011年度美兰德全国电视覆盖及收视状况调研呈现了中国传媒及广告市场的几大特点:(一)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进入快速推进时期。截至2011年8月,通过有线数字电视接收电视节目的电视观众家庭户达1.35亿户,普及率为38.4%,逼近省市区级有线电视公共网(模拟网)。(二)数字化助力卫视覆盖人口再创新高。中央一套、二套、七套、十套、少儿频道、新闻频道等6个中央电视台频道全国覆盖人口超过11亿;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山东卫视3家省级卫视的全国覆盖人口均突破9亿。(三)卫视频道入网在全国范围普遍展开。截至2011年9月,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山东卫视5家省级卫视在全国各级有线电视公共网的入网数达2200个以上、入网率超过97%。(四)频道喜爱状况不断集中,中央一套、六套、三套、新闻频道、五套的全国喜爱观众规模均超过1亿;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5家省级卫视的全国喜爱人数均超过5000万。(五)农村消费市场延续火爆,电视搭建信息广告传播平台。手机、高档电视机、电脑、空调、电磁炉等耐用消费品是农村居民家庭未来五年内打算添置的主要商品。电视依然是农村居民最广泛的传播媒体,2011年农村居民每周平均有5.1天会接触电视,平均每天用于收看电视的时间长达133.2分钟。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如今从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锦宴》、《花山》等一场场恢弘演出的成功无不说明,广西民歌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更需要迎合大众口味的市场主导趋势。我国自2015年起,政府就不断将开启“互联网+”时代作为重要战略计划,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代表的广西民歌更迫切的需要我们将民歌与“互联网+”结合,将市场、民歌、与大数据结合建立新商业模式,通过信息模式,透过信息技术,将广西民歌更好的立足于中国展示于世界。
现代媒体浪潮中“互联网+”广西传统民歌的发展优势
首先作为音乐行业,数据与信息就是非常有利结合“互联网+”科技的前端行业,因为很多音乐源自劳动人民的音乐,非常淳朴,很少l框束缚,这样也就产生了广西民歌的局限性。将民歌在不失去传统痕迹的情况下更加适应市场审美的调整,就可以一并解决审美与传承的问题,利用互联网信息,做出适当的转型,让更多人参与广西民歌中来,促使广西民歌适应数字化时展,实现民歌的大众推广。
构建数据时代面向世界的广西文化生态圈
由于受到多元文化以及高新多媒体技术发展冲击,广西民歌在传承中,民歌的保护与市场发展之间,是存在一个“度”的问题。目前广西民歌的发展也迫切需要一个研究,来寻找以民歌完整度为出发与以民歌应用价值出发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的研究上,高尚学在《广西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中已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在这里我们就延续他的研究结合数字化时展做出一些摸索,结合“互联网+”将资源集中优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解决高尚学提出的“文化生态壁龛”的概念,形成新的文化生态圈,带动广西民族文化的发展,将文化推广的同时也在建立大众对广西民歌审美的意识,建立虚拟广西民歌生态保护区,体会广西民歌在广西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独特韵味,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的时代要求,实现民歌审美的传承与保护。
广西民歌在国际传播中未来发展盈利模式以及商业转型
可以说,广西民歌在未来世界音乐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就目前广西民歌交流模式等而言还存在区域性和管理型的不足。首先,广西民歌目前定位很多都只在当地或两广地区流传,并不能很好地系统地走进大众视野,其次更多的广西民歌都是依附于旅游业,自身的交流只停留在学术交流,商业交流涉及甚少,所以在未来广西民歌的发展应当着重在这两个方面做出突破。而通过互联网的推广可以很大程度地实现音乐020模式的,那么什么是音乐020模式呢?020就是区别于传统商业模式B2C(Business-to-Customer商对客模式)将线上交流与线下商务结合(Online To Offline)运用互联网完成商业模式的运作,更好的节约成本进行广而精确的推广。
针对大众需求调整新兴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