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债务融资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房地产上市公司 债务融资能力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一、引言
十提出2020年要建成小康社会,新型城镇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预测,到203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因此,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对于房地产业无疑是重大机遇。然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时间短,投融资体系尚未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房地产行业的自身调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房地产发展所需资金有60%以上来自银行,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房地产企业投入的开发资金中,商业银行贷款占到20%左右,但定金及预收款中有一定比例的个人按揭贷款,实际的银行贷款比例达到了60%。而我国当前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过程中,短期内商品住宅的投资比重不会大幅下降,因此,房地产企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仍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企业虽然偏好于股权融资,但由于股权融资所受限制较多,再加上企业所有者担心控制权被稀释,因而债务融资仍然是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本文拟探讨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既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引,更重要的是为资金供给者保证输出资本的安全性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融资能力是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对融资能力的研究缺乏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孙林杰、孙林昭、李志刚(2007)认为,融资能力就是指企业结合社会资金供给状况、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战略,在恰当时机、选择恰当方式和融资对象筹集资金的能力。他们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模型时选取的23个指标,既包含定量指标也包含定性指标。赵亮(2007)认为,从资金需求方角度,融资能力是通过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获取资金的能力,因而将每股资本公积、资产负债率和再融资占总融资比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从资金供给方角度,融资能力即为投资价值,因而从企业的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成长能力来评价,并选取了部分常规的财务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然而,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同必然会导致对其融资能力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也不同。根据融资优序理论,企业在筹集投资资金时,相对于外部融资而言首先会选择内部融资,其次在外部融资中,按照先银行借款融资,后发行股票融资的顺序进行。部分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所有者担心其控制权受到稀释,一般采取债务融资方式。随后,李定安、周健波等人(2007)深入考察了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决定因素,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行为除了受其自身的股权融资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外,主要还受到企业成长性、资产流动性、经营力度及内部融资能力的影响。这些学者在构建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选取的是常规的财务指标,并未根据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对财务指标修正,其构建出的指标体系针对性不强,不具有说服力。基于以上文献分析,本文拟通过界定债务融资能力的内涵,选取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并结合房地产企业独有的特征对指标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财务指标研究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三、债务融资能力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债务融资能力内涵。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即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从投资者和债权人手中取得资金,以满足企业正常生产和进一步发展需求的过程。融资能力是指企业依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向资金供给者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能力,而企业所能融通资金的规模大小则取决于融资能力的高低。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入资金。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能力即为债务融资能力。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负债融资仍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预收账款(这主要是客户的定金和预售款,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个人消费贷款转化而来,主要来源于银行)及应付账款(主要是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债券融资比例仍然很低。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公司销售下滑,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笔者认为债务融资能力受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较大。
(二)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从房地产企业自身因素分析,企业的规模、企业素质、房地产开发项目、企业财务状况等会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高低。但是资金供给者无法深入企业内部了解真实情况,他们了解企业状况的主要方式是经审计后的报表,因此他们对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价也主要依据企业的财务表现。财务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始终,对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情况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笔者仅从财务方面深入探讨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1.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润的能力。获取利润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财务基础越牢固,企业对外筹资的能力和清偿债务的能力也越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根据权衡理论,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内部产生的资金可提供企业日常经营以及发展所需,并随着留存的盈余越高,财务状况趋于好转,使得企业资金需求的总缺口缩小。利润是企业偿债的重要来源,因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能获得资金供给者的青睐。
2.资产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反映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好,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高,资金利用效率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与供、产、销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因而,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对债务融资能力的高低有一定的影响。
3.成长能力。企业的成长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资金规模的扩张状况,企业成长能力强,内部资金积累多,内源融资能力也就比较强。通过对企业成长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发展潜力,预测企业的经济前景。为了降低成本,股东也有通过增加债务融资、提高财务杠杆的倾向。所以,企业的成长性越高,越倾向于债务融资,笔者将企业的成长能力纳入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4.偿债能力。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好,财务风险越低;流动性的下降除了会引起短期偿债能力下降外,还可能导致财务拮据,引发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而流动性越低的企业,融通资金的迫切性越强。从理论上说,虽然企业的流动资产也可以为企业进行负债融资提供支持,但是考虑到研究对象为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公司(属于对流动资金要求较高的高风险行业),笔者认为其对债务融资能力有重要影响。
5.现金回收能力。现金回收能力表现出企业能够从所实现的销售额和利润中回收现金的能力。大多数学者对融资能力研究时忽略了现金流的因素,而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一个很好的财务表现,它可以使资金供给者很好地观察到其所投入资金的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观察到其资金的安全性是否得到保障。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只有把利润变现才能用于项目再开发,因此本文认为现金回收能力也是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四、研究设计
(一)数据与样本。考虑到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具体情况和样本数据收集的可行性,本文选用上市房地产企业进行样本分析。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新浪网股市行情中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年报(http:// .cn),以2013年12月31日为截止点,剔除部分业绩很差、企业内部管理不当、净资产为零或以下以及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选取12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二)指标修正与变量设计。
1.指标修正。通过参阅房地产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笔者发现房地产企业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比重远高于其他行业。结合速动比率的计算机理,应当扣除房地产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差的存货和预付账款。此外,流动负债中的预收账款一项数额较大,况且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存货是用来偿还预收账款的。所以,对速动比率的修正结果如下: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预收账款)。
2.变量设计。房地产企业年报中披露的财务指标有100多个,理论上这些财务指标都可以直接或间接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过多的指标会破环指标体系的预测能力。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本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现金回收能力五个方面,分别选取各指标间相互不涵盖且具有代表性的11个指标(见上页表1)。
(三)分析过程。本文应用SPSS18.0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对房地产上市公司2013年的原始平均数据直接处理,所得出的KMO检验值为0.637,大于0.5,说明样本量充分。另外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为839.339,P=0.000,按a=0.05水准,可认为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即意味着变量高度相关,足够为因子分析提供合理的基础。
由表2可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3.655,解释了原有11个变量总方差的33.228%,它刻画的方差最大,累计贡献率为33.228%。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853,解释了原有11个变量总方差的16.847%,累计贡献率为50.075。第三、四、五、六个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前5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223%。因此可以选择这5个主成分作为综合评价的公共因子。
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变量在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的载荷分别为0.886、0.977、0.921、0.944,这说明第一主成分对总资产报酬率(X1)、总资产净利润率(X2)、净利润增长率(X8)和净资产增长率(X9)有绝对较大的载荷系数。这个主成分主要概括了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指标,鉴于本文选择的代表成长能力的净利润增长率(X8)和净资产增长率(X9)也可代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所以将第一因子变量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
第二个因子变量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回报率和现金流量比率的载荷分别为0.923、0.899,这说明第二主成分主要由经营活动现金回报率(X10)和现金流量比率(X11)决定,这个成分主要概括了企业的现金回收能力,所以第二因子可以命名为现金回收能力因子。
第三个因子变量在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载荷分别为0.878、0.874,这说明第三主成分主要由速动比率(X3)和现金比率(X5)决定,这个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因此第三因子可以命名为短期偿债能力因子。
第四个因子变量在利息保障倍数的载荷为0.862,这说明第四主成分主要由利息保障倍数(X4)决定,这个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第四因子可以命名为房地产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子。
第五个因子变量在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载荷分别为0.995、0.354, 这说明该主成分主要由总资产周转率(X7)和存货周转率(X6)决定,这个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因此第五因子可以命名为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因子。
根据表4,可以得到五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
Y1=0.242X1+0.280X2-0.019X3-0.094X4+0.006X5+0.026X6+0.015X7+0.264X8+0.267X9-0.016X10-0.011X11
Y2=0.079X1+0.006X2+0.072X3-0.038X4-0.036X5+0.098X6-0.020X7-0.063X8-0.043X9+0.543X10+0.506X11
Y3=0.115X1+0.015X2+0.548X3+0.062X4+0.520X5+0.021X6+0.025X7-0.083X8-0.055X9+0.113X10-0.089X11
Y4=0.021X1-0.077X2+0.101X3+0.667X4-0.021X5+0.563X6+0.005X7-0.043X8-0.019X9+0.024X10+0.024X11
Y5=0.017X1-0.005X2+0.034X3+0.045X4+0.0074X5-0.045X6+0.984X7+0.027X8+0X9-0.103X10+0.078X11
根据主成分的特征值,运用归一法可以确定每个主成分的权重,如表5所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各项能力对其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回收能力、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
五、研究结论
国内外学者对融资能力没有达成统一的、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分析融资能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同必然会导致评价企业融资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不同,继而提出债务融资能力概念。本文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提供的主要指标数据,分析房地产企业独有的特征,即预收款项比重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企业,在设计评价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指标时,对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速动比率这一指标进行修正。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盈利能力是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现金回收能力、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其中偿债能力又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而短期偿债能力对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高于长期偿债能力。X
参考文献:
1.孙林杰,孙林昭,李志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
2.赵亮.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2007.
3.刘星,魏锋.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04).
4.杨雪.基于ISM模型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商贸,2011,(15).
5.李定安,周健波.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影响因素新探[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0).
作者简介:
关键词:债券市场;债务融资工具;承销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3日
债券市场作为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为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了低风险、低利率的投、融资工具,而且其收益率曲线还被作为一切金融产品收益水平的基准。一个成熟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债券市场结构
债券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和二级市场(流通市场),如图1所示。前者是指企业、政府等资金需求者,为筹集资金进行债券发行,通过承销商(一般为金融机构),将债券出售给投资人所形成的市场;后者是指发行债券的投资人出售变现,或从事债券买卖的投资者进行交易的市场。(图1)
我国债券市场为银行间市场、银行柜台交易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构成的市场体系。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者一般为大型机构投资者,而银行柜台交易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个人和部分机构投资者,一般由交易双方协商交易价格。交易所市场则为投资者提供线上交易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各类债券品种。其中,上交所交易的债券总额占到了场内交易市场总量的90%以上,是我国最主要的场内交易市场。
二、企业债券直接融资方式
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我国债券市场经历了曲折的探索阶段和快速的发展阶段。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越来越成熟,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尤其是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一般来说,企业主要依靠下列三种渠道进行债券直接融资:
1、债务融资工具:主管部门是交易商协会,发行人一般为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性企业,发行方式是一次注册,分期发行。
2、企业债:主管部门是发改委,发行人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项目,发行方式是一次审批,足额发行。
3、公司债:主管部门是证监会,发行人为上市公司,发行方式与企业债相同,一次审批,足额发行。
截至2016年2月,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95,974.48亿元,企业债累计发行58,231.29亿元,公司债累计发行20,409.79亿元,三种方式总发行额达174,615.56亿元。其中,由于债务融资工具的融资成本较低,受到了大部分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大型企业的青睐,其发行额占三种方式总发行额的一半以上,如图2所示。(图2)
三、债务融资工具的优势及品种
近年来,债务融资工具被大部分企业所认可,主要由于它具有以下优势:(1)债务融资工具的注册发行效率高;(2)融资成本低,发行利率一般低于同期限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一般随基准利率浮动,而债务融资工具可在利率低点锁定融资成本,从而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3)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方式较为灵活,除集合票据外,通常为一次注册,多次发行;(4)债务融资工具品种多样,可为企业提供多种选择,主要包括CP、MTN、SMECN、SCP、PPN、ABN等,如表1所示;(5)债务融资工具产品的金额与期限设计较为灵活,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产品。(表1)
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发挥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截至2016年2月,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总额达9.60万亿元,各类产品发行额如图3所示。其中,超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中期票据占较大比重。(图3)
四、债务融资工具促进银企合作,实现银企共赢
1、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年来,企业的融资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不但方式单一,而且使得风险较为集中。如果国家紧缩银根或是采取紧缩政策,将会直接导致企业资金不足,偿债压力增大,甚至致使企业资金链断裂、项目停工、企业信誉受损等。通过注册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债券,一方面可以改变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且由于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方式及期限较为灵活,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2、拓宽银行盈利平台。一方面债务融资工具改变了企业负债对银行贷款依赖的局面,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增加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使银行单靠利差收入的利润结构得到改善,拓宽了银行盈利平台。银行在进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的同时,能进一步了解企业深层次的需求并发现企业的新需求,不仅使得银行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也省去了一些繁琐的程序,节约了银行的成本。此外,银行还能通过发散营销的方式,发掘客户的关联企业,增加自身业务量。
2015年,华夏银行某分行通过积极的营销,为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办理了近5.4亿元的融资业务,既解决了该企业资金流动的困难,又获得了300多万元的中间业务收入。而且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利率相对较低,降低了该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通过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等其他金融服务,银行需要加强与企业高层的联系并定期回访,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这种做法对银行及时识别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极为有效,增强了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
总体来说,商业银行通过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不仅维护了在企业中的现有传统业务份额,而且还快速发展了以中间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的新兴金融业务,实现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结合,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结合。通过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的综合开发,有利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对公客户经理团队,增强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实力。此外,通过与企业合作,加上与新兴金融业务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了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牢固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真正实现银企共赢。
主要参考文献:
[1]袁麟,施青春,张伟.债务融资工具的现在与未来[J].金融市场研究,2014.7.
关键词: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后金融危机时代
目前,全球经济已经渡过了金融危机的恐慌期,进入了矛盾集中爆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但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没有随金融危机的结束而好转,为满足企业经营需要,除了自有资本以外,必然考虑债务融资。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2011年二季度以来,中小企业老板“跑路潮”、“倒闭潮”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公司丧失偿债能力成为重要原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在优化债务融资结构、控制债务融资风险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认真研究的课题。
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现状
1.1 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渠道较窄
支撑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债务资本来源是商业银行贷款,虽然自2008年9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引导和督促各大银行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但是商业银行基于自身经营安全考虑,仍然设置了种种限制条件,对于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依靠亲友关系借贷、企业内部债务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式金融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些融资方式没有“合法”的程序,受到法律保护的程度偏小,资本持有者并不希望提供长期、低成本的大额资金。因而,中小企业很难获得有效的债务资本支持。
1.2 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以家族式私营企业为主,资本来源一般为自有资金,当企业快速发展亟需资金支持时,由于债务资本的税盾效应明显,企业经营者一般优先考虑。但是由于受到治理结构等先天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在举债时难以综合权衡债务融资的规模、期限结构、利率风险、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等因素,导致企业债务融资比例不当,难以抵御金融风险的冲击。
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剖析
2.1 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内部风险
2.1.1 债务融资比例失当的风险
企业承担债务既要按期偿还本金,还要定时支付利息。当企业债务融资比例适当、经营成果能够偿还到期债务本金及其利息时,债务融资能够在不分散企业经营权的前提下获得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而且还能够起到税盾的作用,为企业减少所得税负担。但是负债越多,也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偿还的本金和利息越多,如果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将会有破产的危险。由于自身条件所限,中小企业经营者往往不能充分考虑企业特点、经营环境乃至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导致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与股权资本不成比例,经营利润不能足额补偿利息支出,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过大。
2.1.2 债务融资成本风险
融资成本是影响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重要因素。融资成本包括债务利率和融资费用,在同等债务融资规模下,融资成本越高,企业负担的融资成本总额越大,到期所需承担的利息费用越高,企业承担的风险越大。
2.1.3 债务融资的期限结构风险
首先,合理的债务融资结构应该长期负债、短期负债相结合,短期债务用于日常经营,如果用来购置长期资产,就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现象。长期债务用于扩大再生产,否则用于短期资产,则会出现资金闲置的现象;其次,还款期限不应过于集中,否则企业可能在短期内需要偿还大量债务,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财务风险较大。
2.1.4 投资决策风险
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是企业投资项目取得的收益。优秀的投资项目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如果投资决策失利,则可能会产生亏损,也有可能导致企业由于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
2.2 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外部风险
2.2.1 金融市场的波动
金融市场是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场所,其波动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影响巨大。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银根紧缩、短期借款利率上升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利息的压力大幅提高,债务融资风险加大。
2.2.2 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企业需偿还债务的本金和利息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宏观经济环境不佳,企业通过经营活动难以获得偿还债务本金及其利息所需现金流量,那么就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有破产的危险。
3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防范
3.1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的经营策略、经营条件、市场环境、现金流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债务融资比例,确保债务资本总额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同时,能够起到财务杠杆作用,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要合理控制债务融资规模,否则,会造成企业的资金闲置,加大不必要的财务负担。因此,企业应力图实现最佳的资金结构,以在可承受的风险压力下实现报酬最大化。
3.2 选择债务融资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以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为主。目前,债务融资渠道日渐增多,以偿债风险准备金、票据分层等为代表,可供企业选择的债务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化,不同的债务融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不尽相同,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尽量避免由于债务融资方式选取的不恰当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3.3 合理安排债务融资期限结构
长期资金是企业持续、稳定进行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长期负债是其重要来源,但是长期负债因期限长、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承担与长期负债有关的经营风险及利率变动风险;由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通常会通过短期负债融资。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构成了企业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合理安排企业债务融资期限结构有利于实现企业最佳配置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投资项目期限、现金流量等因素选择最佳资金组合,合理安排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在实现既定经营目标的情况下,实现风险最小化。
3.4 防范利率变动对债务融资风险的影响
利率变动主要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物价上涨及宏观政策变动所引起的。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日趋成熟,国家相关机构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力度加大,中小企业虽然相对规模较小,但是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化零为整,根据现有条件,判断利率走势,通过现有的金融工具规避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如利率互换、利率期权等等。
3.5 健全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需要综合客观环境与内部影响因素,采用科学有效管理方法,对债务融资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优化债务融资规模,在保证且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债务融资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1] Adams Dale W.,and Pablo Romero. Group Lending to the Rural Poor in the Dominean RePublie: Astunted Innov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eonomies July 1981. 216-24.
[2] Modigliani Franco,and Miller.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e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Comment,The Ameriean Eeonomie Review,58(June1958):261-297.
[3] 李增泉,辛显刚,于旭辉.金融发展、债务融资约束与金字塔结构――来自民营企业集团的证据.管理世界,2008(1):123-135.
关键词 并购 融资方式 短期绩效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相对于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我国证券市场起步和发展的时间均比较晚。西方国家有着发育十分成熟的资本市场,并且经过多年发展,资本市场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基本上反映了各上市公司的真实信息。信号传递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都是基于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才慢慢发展起来。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处于一个非强式有效的状态。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制度背景,使得资本市场不可能向发达的资本市场那样能够反映公司真实价值。有些学者也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做过研究,祈斌等(2006)、谢宝华等(2002)所进行的一些研究表明我国的资本市场处于一个不完全有效的状态,或者说是处于一个弱式有效的状态。
赵宇龙、王志台(1999)年的研究发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锁定现象,他们的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功能锁定于公司的名义会计收益。这也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买卖决策时并不是去理解公司的真正价值,而是仅以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为基础。也就是说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功能锁定”现象,且其将功能锁定在名义的会计收益。
Martynova和Renneboog(2009)以1993年
~2001年欧洲国家发生的并购案例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并购公司采用股权融资方式进行融资的显著降低了并购公司的短期市场绩效。根据优序融资理论(Myers和Majluf,1984)公司发行股票融资会向市场上传递公司股价被高估的信号,此时投资者并不是十分看好,因而其股价出现下跌的趋势,也就使得其并购后的市场绩效下降;而债务融资则显著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绩效其原因在于并购采用债务融资向市场传达了两方面的正面信息:一方面说明此时收购公司的股票并没有被高估甚至可以说有可能被低估了;另一方面由于负债融资会受到一定的监管约束作用,也就是说债务融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治理功效。Frederik P.Schlingemann(2004)在控制了支付方式后对融资方式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研究发现公司采用股权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说明公司有较多的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即公司的获利能力较强,此时采用股权融资方式会显著增加并购公司的市场绩效。而如果公司运用留存收益来支付并购所需的资金,则根据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由于经营者和股东之间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经营者为了满足其自身的利益而希望持有大量的现金,而不希望将其分配给股东,为此经营者不惜将剩余的现金流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中去,所以以留存收益来支付的其并购绩效会显著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往往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判断并购公司的融资方式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
债务融资成本为利息费用,股权融资成本为股利。利息费用具有抵税的效果,使得债务成本低于股权成本。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不分股利或很少分配股利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就使得公司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而对于债务融资每年都必须支付固定的利息费用,同时还要定期还本,这会使公司面临很大财务压力。由于股权融资不用去支付现金,相对于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财务压力较小。而在并购融资中往往都会涉及大量现金,这笔高额的利息费用会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
我国对配股、增发股票等股权融资有着十分严苛的规定。公司采用股权融资必须有很好的业绩,因而如果公司采用股权融资就会向市场传递公司经营较好的信号,从而增加投资者信心。规模大的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股权方式进行融资,债务融资负担的利息费用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也会加大公司的破产风险。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两个基本假设: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并购如果采用权益方式进行融资会提高公司的市场绩效。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并购中采用债务方式进行融资会公司的市场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样本选取与变量定义
本文的并购事件样本全部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并加以手工整理,并购融资方式的取得是在其当年的年报及公告中手工整理所得。文章所用的其他数据全部来源于万德(wind)数据库。本文选取2008年发生在沪深两市的交易规模较大的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同时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并购的支付方式必须是以现金作为支付方式。
第二,并购的价款在3000万以上的并购事件。
第三,剔除金融保险业和ST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
第四,如果在一年中发生了多起并购事件去交易规模最大的一次。
第五,并购事件发生前后的财务数据健全。
第六,并购事件日为董事会公告日和股东大会公告日的最早日期。
最后获得有效研究样本171个(其中沪市103个,深市68个)。本文选择并购交易金额较大的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并购交易金额较大的并购事件其有关融资方式的数据更易于从年报或公告中手工收集,此外交易规模较大的并购事件其代表性强,公司在进行决策时也非常的慎重,更加重要的是由于其交易规模大并购后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更容易被观察到,更易于研究并且能够体现出并购的实质性。二是为了避免研究过程中受到上市公司多次并购事件的影响,选取了交易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事件,因为此类并购事件一般都会给上市公司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不可能在一个公司中经常发生。在对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并购融资方式的确定全部从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中手工整理所得,公告中明确是权益融资取得的资金则划分为权益融资的并购,对于明确表示为债务融资的并购则划分为债务融资的并购行为,对于自有资金是根据判断并结合几张报表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因为采用混合融资的比较少特别是将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混合更是甚少,所以不予考虑。对其他几种的混合融资方式根据其所占的比例确定是哪种融资方式,在混合融资中所占比例大于80%的则确定为相应的融资方式。
三、短期绩效检验
将并购事件首次公告日确定为第0天,通过市场模型法来计算确定收购公司的股票期望收益,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的并购事件样本,其相应的市场指数收益率采用上证综合指数来衡量,对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的并购事件样本,其相对应的市场指数收益率采用深圳综合指数来衡量。将事件的窗口期确定为[-40,40],通过该窗口来考察并购融资方式对并购绩效的短期影响是怎样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同时在表中还给出了不同融资方式下对CAR进行非参数检验的结果。
从图1中,可以看出CAR值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并购融资方式对并购绩效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采用股权融资方式的公司其CAR值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且大部分都是正值仅有小部分在窗口期的前几天出现了负值,这就说明采用股权融资方式的并购公司其并购后绩效有了提高;而采用债务融资方式的并购公司其CAR值从时间窗口的开始就是负值且其呈下降的态势,也就是说采用债务融资方式的并购降低了并购公司的绩效;留存收益融资方式的CAR值介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
三种融资方式下的短期绩效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对此本了非参数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结合表中非参数检验的结果来看,虽然全部样本的CAR值与0并没有显著区别,但是可以看出股权融资的CAR值显著区别于0且其值是正的;留存收益的CAR值同样也是正显著区别于0;而债务融资的CAR值则是负显著区别于0。这也图中所描绘的趋势图相吻合。再看表1中的均值检验,通过三组均值检验的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股权融资方式下的平均市场绩效显著要好于债务融资和留存收益融资方式下的平均市场绩效。检验的结果证实了猜想,即股权融资方式下的并购市场绩效要显著高于债务融资下的平均市场绩效,也显著高于留存收益融资方式下的平均市场绩效。
通过因素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于名义会计盈余的情况下,由于股权融资方式并不会对并购公司的会计盈余产生影响,且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要低于债务融资的实际成本,所以其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就是市场给予公司很高的估值,即股权融资方式会提高并购公司的绩效,这也符合之前的理论分析。而债务融资由于会使公司定期支付一定的利息费用,从而会使当期的会计盈余减少,且其实际成本相对较高,并且会使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因此,投资者对该并购事件持有谨慎的态度,市场也对该公司的估值较低,也就是说采用债务融资方式会降低并购公司的绩效,这同样也符合理论预期。因此,不同的融资方式确实给公司的并购短期绩效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四、研究结论
通过前面的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并购事件公告日前后较短的时间窗口内,并购绩效有显著的变化。债务融资方式显著降低了并购公司的绩效,而股权融资方式则显著增加了公司的并购绩效。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一个强式有效的市场环境,而是一个弱式有效的市场环境,并且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存在着功能锁定现象。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不发或很少发放股利的情况,所以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而且公司采用债务的形式获取大额资金,会大大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采用股权进行融资的公司其绩效大都比较好,这样其采用股权融资就会向市场传达公司经营较好的信号。
(作者单位为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43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下,国内外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国内企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生存发展关系到国家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才是其本旨,而其中财务杠杆效应就反映着企业的经济后果,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债务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才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有关债务融资的杠杆效应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焦点,许多研究都让我们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这些研究都未给出明确调控债务融资杠杆效应、给出合理资本结构的具体方法,因此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给出可靠的建议。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综合比较分析、规范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深入、广泛的资料搜集和文献阅读了解债务融资以及其产生的杠杆效应的概念界定以及本文所能涉及的所有相关财务指标的知识。
其次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搜集相关实例或者数据,运用横向和纵向比较方法来充分证实债务融资杠杆效应所面临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最后通过具体企业的实际数据,利用规范研究方法以及案例分析方法,运用各项财务指标的相关计算公式为案例企业探寻较为合理的资本结构和债务融资结构,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控制企业债务规模,降低资本成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债务融资及相关财务指标的概念界定
2.1债务融资杠杆效应的相关概念
2.1.1经营杠杆
企业因存在固定的经营成本,在不超过固定经营成本的范围内,企业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额来降低单位销售额的固定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这就形成了经营杠杆。企业销售量的变动对息税前利润产生的影响就引发了经营杠杆效应。企业利用经营杠杆既能获得经营杠杆利益,又遭受经营杠杆风险带来的利益损失。经营杠杆用息税前利润EBIT表示资产总报酬即销售额减去变动性和固定性成本,经营杠杆的大小用经营杠杆系数DOL来表示即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变动率之间的比。
2.1.2财务杠杆
企业因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当企业债务经营时,无论企业掌握多少营业利润,债务的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固定的。一旦息税前利润增大,每一份息税前利润所要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使得企业普通股收益或者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从而会给股东带来较大的收益。这就产生了财务杠杆。它是用来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用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表示即息税前利润与息税前利润减去债务利息差额的比,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则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2.2债务融资相关财务指标的概念
2.2.1偿债能力指标
(1)资产负债率即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现为企业资产总额中,债务资金所占的比重,用来综合反映企业偿债能力。
(2)流动比率是企业存在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企业最合理的流动比率是2,在此情况下企业偿债能力才有保障。
(3)速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扣除存?等变现能力差且不稳定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准确可靠地评价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4)股权比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与资产的比率,股权比率越大则表明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占比大。
(5)利息保障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即净利润、所得税和利息费用三者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它代表企业获利能力对债务利息偿还的保障程度。
2.2.2盈利能力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两大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代码为ROE,定义为净利润/净资产,反映企业权益资本的获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指标代码为ROA,定义为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效果。净资产收益率越大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好;在总资产报酬率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息税前利润率全面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水平,一般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则表明该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就越强,经营管理水平也就会越高。
3债务融资杠杆效应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债务融资模式运用较为广泛的形势下,我国企业仍然存在着依靠自有资金经营发展或者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太小难以举债经营发展的两大举债不力的问题。
首先,针对企业依靠自有资金经营发展的情况来看,家族企业在这类不进行债务融资的企业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家族企业众多且分布广泛,家族企业的利益高度相关,其经营者即所有者拥有了家族共同的整体利益。一旦家族企业进行了债务融资,不管是利用债务融资获得了利益还是利用债务融资承担了风险,对于家族企业来说,无疑是不妥的。如果企业通过债务融资获取了相应的财务利益,作为家族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就会因为缺乏如其他企业那样的科学分配模式而造成家族企业为了获取的利益而分崩离析。为此,在众多不利用债务融资的企业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家族企业是很少通过债务融资来进行企业的生存发展的,更多的是利用家族自有的资金来发展企业,在此传统的经营模式下,这类企业就会丧失通过举债引起的杠杆作用而产生的收益。
其次,针对企业难以举债经营发展的情况来看,这类企业目前融资能力有限,融资非常困难。由于债务融资中发行债券和股票的筹资方式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金融风险的影响,导致该类企业难以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融入资金经营;再者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自有资金有限,但是鉴于债权机构对于该类企业的评估,可知该类小型企业规模小,资金运营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较差,一旦债权机构向其借入资金,就必然会承担着到期不能收回债务的风险,为此,尽管这类规模较小的企业期望债权机构给予相应的借贷资金来谋求企业长久发展,债权机构也不愿意向这类企业借入资金来增加自身的投资风险。
4解决债务融资杠杆效应存在问题的对策
企业通过债务融资的筹资方式无疑能够获得财务收益,若企业放弃这一方式就会丧失利用借入资金获取收益的机会,因此部分举债不力的传统企业需要改变经营模式,适度举债经营,具体对策如下:
(1)企业应当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分离经营权和所有权。传统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相结合,若举债经营,一方面获取财务收益,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难以科学分配利益;另一方面发生风险,企业所有者即企业经营者,必然承担全部责任,难以区分责任的大小及其归属。为此,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分离经营权和所有权,只有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才有可能通过债务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改变其经营模式。
(2)政府应当提供政策扶持。企业难以通过举债来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债务融资的常用方式:发行股票及债券、银行借贷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旦政府出台政策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让企业能继续发展来给我国国民经济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那么政府就应该在适应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出台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给予企业政策扶持,以方便企业更加透明地经营发展。
5债务融资杠杆效应的实证分析
5.1案例企业介绍及选取
常州市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是一般纳税人性质的企业,该企业财务指标的相关数据如表1。
基于债务融资的杠杆效应在现今运用不合理,存在着较多问题,大多数企业难以合理控制债务比率,无法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债务来把控企业财务杠杆并且经营企业,在此,为了对常州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债务融资下的财务杠杆效应状况进行可靠性分析,本文将运用2012年、2013年、2014年三年常州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具体数据作为分析所需要的样本数据来客观认识该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然后通过相关财务指标运用其计算公式来分析目前该企业在债务融资的情况下各项财务指标的使用程度以及企业的经营形势,进而可以对症下药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来自我调节企业的债务,使得在债务融资的筹资方式下,利用更大的财务杠杆利益来最大程度地减少财务风险所引发的不利影响,并且科学控制相关财务指标来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下去。
5.2案例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债务融资到期需要偿还一定的本息,因此分析该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够更好地使得企业认识到债务融资给予的是财务杠杆利益还是财务杠杆风险,并且为企业做出科学的债务融资规模提供切实可行的根据,本文将对该案例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支付倍数、股东权益比率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作出判断,见表2。
从短期偿债能力角度看,该企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较低,表明该公司并没有偿还流动负债的良好保障,无论是流动资产还是扣除存货以后的速动资产都难以有效地保证企业能够偿还债务,这表明该企业的短期??还能力较差;从长期偿债能力角度看,该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较小,2012年所有者投入占企业资产的29.41%,2013年所有者投入有所增加,2014年则继续保持了增加态势,增加了债务融资,总体上分析,该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较低,过度依靠债务融资,对于债权人缺乏有效可靠的保障,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5.3案例企业盈利能力相关指标分析
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等于1,代表企业获得少量的财务杠杆利益,也承担着少量的财务杠杆风险。在上述两大指标下,若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那么该企业就能够具有偿债的保证和具有获取财务利益的可能。根据第二章重要盈利指标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该样本企业的盈利能力,见表3。
根据表3的企业盈利指标数据的显示表现常州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30%-50%的平均水平,总资产报酬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都比较低,ROA明显低于同期Rd。
根据表3中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数据,可以得出下图1,直观地看出两者的变动关系。
通过图1可以得出常州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线性关系,随着在产负债率的增加或者降低,净资产收益率呈现降低或者增加的趋势。
通过图2直观反映了常州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总资产回报率与资产负债率也呈现负相关关系,随着资产负债率的降低或者增加,总资产报酬率呈现增加或者降低的趋势。
一、国内外关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研究的情况
国外关于政府融资与负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有较多的成果。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Hana Polackova Brixi(1998)在题为《政府或有负债:一种对财政稳定性构成威胁的风险》的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财政风险矩阵,将政府的负债风险来源划分成四个方面,并系统地论述了政府或有负债对财政稳定性构成的巨大威胁。[1]William Easterly从传统预算体制的角度,论述了许多国家政府所具有的财政机会主义特征。政府在减少直接显性债务的同时,往往是等量的隐性债务的增加。[2]Allen Schick也从政府预算的角度研究了财政风险的成因及对策。[3]Ma jun对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监测问题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监测的原则与方法。[4]2002年,Hana PolackovaBrixi和Allen Schick收集了十多篇关于政府或有负债与财政风险问题的重要文献,编辑出版了《风险中的政府:或有负债与财政风险》一书,从而奠定了财政风险理论的分析体系。[5]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债务融资风险、债务融资创新等方面。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研究方面,有学者将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分为债务(债权)融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和资源融资四大类。[6]有学者指出,国内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呈现以融资平台为主的多种融资模式并存的状态,主要包括:与澳大利亚相同的中央政府地方债券模式,类似美国市政债券的城投类企业债券模式,类似于市政发展基金模式的“打捆贷款”模式和类似于抵押债券的市政资产支持证券模式。[7]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研究方面,张丽恒、[8]李侠、[9]何川[10]等专家学者分别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安全等不同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创新研究方面,众多学者提出地方政府融资市场化发展的观点,包括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融资思路。其中贾康在2002年就对发展地方政府公债融资进行了开创性研究;[11]张理平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引入资产证券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并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在地方政府融资中的应用优点;[12]陈敏等对PPP、BOT、TOT、BOO等融资方式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13]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 我们发现国外对政府债务融资的相关研究已较为深入,特别是国外政府直接债务融资已开展多年,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国内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开展时间较短,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地方平台公司融资模式的风险控制和如何加强管理等问题上,真正从制度层面深入进行相关体制机制研究的还不多,特别是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研究探索建立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体制和相关制度安排的文章则更少。
二、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基本类型
本文所指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与“地方政府债务性融资”和“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内涵基本相同,是指地方政府为发挥政府职能而通过举债(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债务人)向外部筹措资金的方式。如前所述,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可分为债务融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和资源融资四大类,王铁军又将其细分为22种。[6]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方式,且从地方政府是否直接作为债务人,将其分为直接债务融资和间接债务融资。
1. 直接债务融资
直接债务融资是指地方政府(或财政部门)直接作为债务人,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与债权人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即地方政府作为融资主体,直接向国内外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或设立基金等来获取资金的方式。
第一,发行政府债券融资。是指地方政府直接作为融资主体,通过金融市场发行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和土地开发的有价证券(有些国家和地区称市政债券)。市政债券在英、美等国家已是一项成熟的资本市场融资工具,而我国1995 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明文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第二,向银行借贷款。是指地方政府直接作为贷款主体向银行借款。虽然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能直接从银行借款,但从全球现实情况看,地方政府从银行借款是比较普遍的。向银行借款可分为向国外银行借款和向国内银行借款,如果借款数额巨大,还可以向多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借款。向国外银行借款也包括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是指国际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向借款的政府机构以协议模式提供的一种具有非商业性质的优惠性贷款。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地区性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
第三,理论上讲,只要地方政府的融资主体资格得到法律和市场的确认,可以作为债务主体直接发行债券或直接向银行贷款,地方政府也就可以开展任何市场主体都能够实施的各种融资活动,包括委托信托机构或基金管理公司,以发行信托或设立基金等方式为建设项目筹集资金。
2. 间接债务融资
间接债务融资是指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或建设项目进行债务融资,以获得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所需资金的融资方式,其中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是我国地方政府目前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和建设资金来源。
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简称政府平台、平台公司、融资平台或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授权进行公共基础设施类项目的建设开发、经营管理和对外融资活动,主要以经营收入、公共设施收费和财政资金补贴等作为还款来源的企(事)业法人机构。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受到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限制,我国地方政府难以直接进行债务融资,所以出现了很多间接债务融资的变通方式。地方政府为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组建了一些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政府与市场的结合,广泛地吸收社会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城市化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融资平台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城司、区域开发公司或项目公司等,是在政府建设资金短缺而又融资无门的情况下的特殊产物。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其中,省级165家,市级1648家,县级4763家。①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向银行借款、发行企业债券、设立信托计划等方式从金融市场实现间接融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我国地方政府现行债务融资模式存在的主要制度性问题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应用最多、最主要的变通融资方式是投融资平台融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经济转型时期政府解决城市建设资金短缺问题、规避制度约束的一种变通手段。从宏观层面看,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融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政府履行职责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中微观和制度层面看,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亟须高度关注和急需解决的制度问题。由于变通方式涉及主体关系复杂、层次繁多、责权不清,法律风险很大;融资平台公司功能定位不准确,运作不规范,监管难度大,系统风险难以避免;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举债规模迅速膨胀,偿债风险日益加大等等,已对地方财政、金融系统、宏观调控等造成较大影响,危及我国经济运行安全。
1. 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公司之间的责权关系不清晰,偿债责任和偿债资金来源不落实,债务融资统筹管理机制难以建立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常是由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和出资成立的,承担一定建设和融资任务的投融资公司,名义上为独立企业法人。在实践中,平台公司承担的建设投资任务绝大多数是道路、排水、桥梁、铁路、港口、城市公共交通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或准公共产品。这类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没有直接项目收益或收益不足,一般不符合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往往需要由政府部门给予补贴、担保、承诺或回购的保证。然而,由于受到《担保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平台公司只能采取相应的变通方式操作,这就造成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公司之间的责权关系不清晰,地方政府既不能把平台债务纳入预算,也无法对偿债作出统一安排,平台债务的偿债责任和偿债资金来源无法真正落实。平台公司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或“借新还旧”,长此以往,难以为继,平台公司和金融机构都面临较大风险。
2. 偿债和风险约束机制不健全,平台公司债务规模难以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系统风险会越积越大
由于地方政府与投融资平台公司之间的责权关系不清晰,融资操作不规范,在风险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造成融资主体的投资职能和偿债责任不明晰,不可避免造成投融资平台为获取经济利益而过分扩大融资总额。同时,近几年各级地方政府通常采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造成了地方政府融资规模的迅速扩张,融资总量难以控制,融资规模难以量化,一些地方政府债务已经超过财政实际承受能力。据统计,到2010年底我国全部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0万亿元以上,②并且大多数都属于隐性债务,为了偿还众多隐性负债,地方政府往往被动“买单”,以增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收取土地出让金,以及开征各种基金等各种方式筹集偿债资金,其中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最大,严重扭曲了土地市场,由此带来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难以估计。
3. 利用平台公司进行项目投融资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影响项目投资效率和融资成本的问题
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名为独立的企业法人,通常同时承担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多种职能,在决策与投融资主体间责、权、利界定模糊,决策、投资、融资、偿债的主体责任不清晰。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将部分公共设施和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建设任务赋予平台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项目投资效率,抑制了市场机制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公司融资,与政府直接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获取建设资金相比,不仅多增加了一层管理成本,同时资金成本也相对较高。部分融资平台还存在管理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金到位率低,资源利用效率差,盈利能力较弱等问题。所以说,通过平台公司融资建设,并不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而是在现有体制下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4. 平台融资方式不规范,政府预算管理不到位,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平台债务处于政府和市场监管的“双重失灵”状态
平台公司债务融资形式上是企业融资,实际上是政府债务,由于制度的缺陷,政府和市场的监管都处于“失灵”状态。一方面,平台公司债务形式上是企业债务,无法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又没有统一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和风险约束机制。一些地方债务监管不到位,未建立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长期存在债务规模底数不清、偿债责任未落实等问题。一些平台公司对自己作为执行债务协议的直接义务人所应承担的第一偿债责任认识不到位,甚至有完全依赖于政府保护的倾向。统筹管理的体制机制未形成,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既无法准确掌握,又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平台债务实质上是政府债务,由于平台融资方式不规范,融资主体的资产负债信息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披露,导致对信用评级需求不足,方法不成熟,成果权威性差,造成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对政府平台的信用认识和风险评价不客观不充分,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综合来说,现行平台融资模式处于政府监督和市场监管的真空地带,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系统风险巨大。
四、实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我国地方政府通过组建平台公司进行融资建设,是在现有体制和政策约束下的一种不得已选择,存在很多制度性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实践证明并不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模式。
国家已经看到了上述风险,国务院及相关部委从2010年以来多次出台政策文件,对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规定:对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限定2010年7月1日后不得再承担融资任务,其他融资平台必须商业化运作,对承担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必须剥离。③按照上述政策要求,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将不得再承担融资任务。但实际上,由于投资需求和资金供给的巨大差距,上述投融资平台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而且融资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在实践中,能否找到一种既可满足地方政府投资和发展需求,又可实施有效控制的投融资模式?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在本文前述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两种基本模式“直接债务融资和间接债务融资”中做出选择,舍弃已在实践中证明是不科学的间接债务融资方式,即利用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而选择直接债务融资方式,即地方政府(或财政部门)直接作为融资主体,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方式。
1. 推进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的必要性
第一,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有效控制债务规模的需要。依托金融市场,建立市场约束机制,明确主体责任,量入为出,增强监管和调控的有效性,最大限度降低系统风险。
第二,是拓宽地方财政收入来源渠道,有效解决地方投资资金供给与需求矛盾的需要。为地方政府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制度化和市场化的筹资机制,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有效增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三,是履行政府职能,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可以显著增强地方政府的履行职责能力,更好地贯彻落实经济发展目标和宏观调控政策,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效弥补地方财政赤字,从而减轻中央政府财政负担。
第四,是加快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丰富和完善资本市场的需要。资本市场有股票和债券两大类基础产品,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各种各样的衍生产品,这些产品相互补充,使资本市场保持活力,协调发展。无论从市场的深度、广度与弹性看,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债券品种少,结构不合理,债券市场基本上是国债和金融债,企业债券微乎其微,地方政府债券尚属空白。
第五,是完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推动分税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早日实现。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政府职能转变、转变发展方式、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多个领域。
由于地方财政收支责任不对称,投融资和财税体制改革滞后,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使得地方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困境,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大。因此,允许地方政府直接举债并加以严格约束,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下缓解地方财政困境的有效途径。正如贾康等学者所指出的,举债权是规范化的分税制体制下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这是所有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国家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中国建立划分事权、财权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也就是必然的。[14]
2. 推进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的可行性
在我国实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一方面要看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阶段,能否具备实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的条件;另一方面要看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要看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具有改革调整的空间,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能否直接作为合格的融资主体,满足金融市场的基本要求。
第一,我国政府在公债的发行和统筹管理方面已具备较成熟的经验。我国已有多年发行国债、企业债、金融债的经验,特别是通过近20年的国债发行实践在债券的发行方式、品种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市场的监督、管理手段和能力逐步完善和增强。2002年起地方政府开始利用城投类企业债券、市政资产信托计划和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债券融资方式解决地方政府建设资金不足问题。2010年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债券。2011年和2012年,国家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等4个省市作为自行发行债券试点。
第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日趋完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市场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审计机构等的发展以及专业人员充足,为地方公债的顺利发行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证,并能对地方公债发行主体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15]
第三,市场需求空间大,有充足的资金供给来源。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和商业银行等对于地方政府债券有很大的投资需求和承购能力,都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本市场投资品种。另一方面,地方公债本身所具有的政府担保、收益稳定的优势,加上社会闲散资金的大量存在及其对稳定投资渠道的需求,表明发行地方公债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更有助于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以及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第四,当前,要启动实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还存在两方面制度性障碍:一是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限制了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模式的实施。比如《预算法》规定“除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我国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贷款通则》对贷款人的规定,明确把地方政府排除在外,使得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向银行借款;《担保法》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作为保证人”,因此地方政府不能为借款和举债提供担保。二是我国地方政府(或地方财政)还无法完全满足金融市场对融资主体的要求。我国地方政府虽然是独立的法人主体,独立编制财政预算,但还无法编制清晰完备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无法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评级。因此,只有深入推进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消除和解决上述制度性障碍和问题,才能为尽早实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创造条件。
五、推进地方政府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推进地方政府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地方财政体制,授予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的权利,逐步取消利用平台公司融资建设的间接债务融资模式,构建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制度体系。
1. 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启动实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创造条件
修改《预算法》,增加编制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科目,允许地方政府直接作为融资主体进行融资活动,将政府融资活动纳入预算管理;修改《贷款通则》,允许地方政府根据自身需要和偿债能力,直接向国内外银行机构进行借款;修改《担保法》,允许国家机关作为保证人,为地方政府借款和举债提供担保。制定和出台一系列实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
2. 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编制地方债务预算,合理确定地方政府融资项目和支出范围
按照政府基本职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和效率原则,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和责任。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严格规范财政的供给范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一般竞争性、经营性领域和可以利用社会资金发展的事业,财政资金要逐步退出,从根本上减轻财政支出压力,集中资金保证公共支出的需要。按照实际需求和偿债能力编制地方债务预算,合理确定地方政府融资项目、融资规模和支出范围。强化财政在地方政府融资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集中统一管理的力度,要建立严格规范的债务融资的决策机制和评价制度,建立地方财政偿债机制和债务融资的预警系统。健全债务监管体系,建立债务信息公开、审计、监察和效能评价制度,将债务“借、管、用、还”等情况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绩效和任期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明确和落实责任,防止违规和过度举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划分,规范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编制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加快推进分税分级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划分,是众多学者和社会各界多年来的呼声。要按照事权与财权相一致原则,重新审视并合理调整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赋予各级政府具有与其履行支出职能相一致的收入范围,各级财政都应有税源较稳定的主体税种,并以法律或规章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各级财政稳定增长的收入机制。防止再出现收入往上集中,支出往下转移的现象。尝试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管理权限,使省、市地方政府对地方税种具有一定的调整税率、征收范围及减免税收的权限,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税源情况和支出需要来适当调整财政收入。同时,要按照法定责权和财政体制,编制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以使评级机构可以据此科学准确地开展信用评级。
4. 加快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和行业发展,创新我国地方政府信用评价方法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财政体制和资产状况的特殊性,既要学习借鉴国外政府的信用评级方法,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出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地方政府信用评价的方法。在地方政府融资信用评价研究方面,除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外,大公国际、联合资信等国内外评级机构都对地方政府融资信用评价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评级思路、方法论、评级模型和操作程序,并且已经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信用评级和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中使用。
5.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为边远地区和财力较弱的地方政府提供担保及转移支付支持,提升其信用等级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必然会出现经济发达地区和财力较强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较高,在金融市场获取资金的能力较强,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和财力较弱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会较低,在金融市场获取资金的能力就较弱,或者无法开展持续的融资活动。这就需要中央财政在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为欠发达地区和财力较弱的地方政府提供专项偿债补助资金,并为其提供融资担保,提升其信用等级,使其能够在金融市场中获取所需的资金。同时要推进上述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地方政府融资体制。
注释:
①《国家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1年第35号。
一、融资、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
(一)融资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公司的融资结构以及相关的法律环境等,但在公司治理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中融资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效率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是融资与融资结构。融资也称资金筹措,一般指经济主体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方式取得资金的一种经济行为。公司资金来源按大类可分为负债和股本两类,即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公司的融资结构,即公司的资金来源结构,指公司通过不同来源渠道筹集的资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融资结构是公司融资的结果,它决定了企业的产权归属,也规定了不同投资主体的权益以及所承受的风险。本文认为融资结构主要是指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上等同于资本结构的含义。
二是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是指公司通过对融资结构中负债和股权结构的选择而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8)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的负债和股权不应仅仅被看作是可替代的融资工具,而且还应该被看作是可替代的治理机制。哈特(1998)认为,给予经营者以控制权或激励并不十分重要,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可能要设计出合理的融资结构。张维迎(1999)认为,融资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结构。所有这些观点表明,融资结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融资结构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决定企业破产可能性的大小;企业融资方式决定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程度和干预方式;企业融资方式决定投资者对企业破产清算的控制方式选择。此外,融资结构还会影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努力程度,如让其持有本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的内部股东。
(二)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以上所分析的融资结构是由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构成的,债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含义一致,相对于股权或债权人的权利来说称为债权,相对于借款人的责任来说称为借款人债务。债务对于公司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而且具有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
债务是契约关系,债权人要承担本息到期无法收回或不能收回的风险,因此,和股东一样,在公司治理中债权人有权对公司进行监督,并在非常情况下拥有控制权。因此,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务融资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作用是独特的,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交易成本理论的观点。交易成本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认为,公司的债务比率不仅取决于财务因素,而且还与公司的战略、控制权等因素有关(Williamson,1988;Balakfishnan & Fox,1993)。制度形式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合作与控制机制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Williamson,1991),因此治理形式的选择应以最大化减少未来潜在的冲突和交易费用为优,不同的治理结构在制度上的创立与改变以及制度或组织的使用上将会导致不同的交易费用(Fu-rubotn&Richter,1995)。
委托理论的观点。委托理论的研究认为与外部公司治理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经理人市场等治理机制相比,债权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通过债务契约来实现,契约的完备程度决定了治理效果的差异,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对债务合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的特征。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观点。企业的本质是一组契约的集合,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交易费用的存在,契约不可能完备,因此出现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的控制权问题。Aghion & Bohon(1992)认为,股权融资将企业资产的剩余控制权配置给股东,而进行债权融资时,如果企业可以按期归还债务,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给企业经理;如果企业不能按规定归还债务,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给债权人,债务通过剩余控制权来影响成本。Hart(1998)进一步指出,在股权分散的公司中,小股东在对企业的监督中搭便车,从而引起股东约束不严和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但适度负债可以缓解该问题,因为负债的破产机制给企业经理带来了新的约束。
以上理论说明,债务契约作为一种契约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影响,债务契约从融资结构通过信号传递及对控制权的影响发挥着治理作用;同时债权人作为契约的另一方,又可以直接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对公司治理起直接作用。
二、公司债务治理定义的理解
通过对融资与公司治理以及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等问题的研究,本文认为债务对于公司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而且具有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专家学者针对债务融资的研究。出发点来自不同角度,有从债权人角度出发的研究,称之为债权融资,有从债务人角度出发的研究,称之为债务融资、负债融资等。同时,即便是从相同的角度出发,如从债务人角度出发,有研究债务融资的融资问题,包括融资方式、融资结构等;也有研究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问题。债务(或债权)具有公司治理功能,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有三种思路:
(一)从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或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范从来(2004)的“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汪辉(2003)的“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王敏与刘冬荣(2006)的“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研究”,就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公司市场价值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二)从债权角度出发,研究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公司价值的关系代表性的观点有:杜莹与刘立国(2002)的“中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率的实证分析”、于东智(2003)的“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一项经验分析”研究了公司债权的治理作用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刘彤(2004)的“对我国企业债权治理效率增进途径的几点思考”、王满四(2006)的“企业负债的债权治理机制分析”也都从债权治理的角度研究了这一问题。
(三)从公司角度出发,研究债务治理问题代表性的观点有:孙铮、杨勇、唐松(2007)的“金融发展、债务治理与公司价值”对债务治理进行了研究,在该论文中,将债务治理理解为债务的监督和治理作用;王彦超、林斌、辛清泉(2007)的“自由现金流、债务相
机治理与过度投资”中,将债务治理理解为债务具有的公司治理职能;章细贞(2005)的“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研究”中将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定义为债务治理。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尽管出发点和定义有所区别,但主要研究目的还是有一定的共同性,即研究债务(或债权)的公司治理功能。由于本文主要是从股东的角度出发,研究债务的公司治理功能,因此本文将其定义为债务治理。而对于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功能和债务的公司治理功能的定义上的区别,则不做进一步分析,而是从广义上认为二者相同,不单独强调。
三、公司债务治理的表现形式及功能
根据对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债务治理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债务契约治理;一种是引入债权人直接参与公司治理。
(一)债务契约治理及其功能债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通过债务契约来实现,债务契约的存在可以抑制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限制管理者对公司自由现金流的滥用。同时,破产风险的存在可以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减少偷懒和在职消费,降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成本。
首先,降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成本,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根据契约理论,股东和债权人具有不同的利益,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具有剩余索取权,债权人则只对其提供的资金具有本息索取权。公司债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激励经理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二是阻止企业无度扩张,提高投资效率。
其次,公司的债务数量可传递公司的经营状况。当企业对外融资时,内部经营者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可能引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所以有必要对经理人员进行激励约束。设计激励约束机制的关键环节就是获得经理人员行为的信息。信号传递理论认为,经营者会通过自己的某些行为向市场传递信息,而作为投资者则可以通过经营者的行为推测其拥有信息的内容。债务契约就能够有效地将经营管理者掌握的关于企业发展前景的正确信息传递给外部投资者。
再次,公司较高的债务水平可以阻止敌意收购。公司较高的债务水平还可以阻止敌意收购,从而对这一外部治理机制产生替代的作用。容易成为被收购对象的企业通常具有下列特征:相对于企业潜在的盈利能力被低估的股价;具有大量富余现金、流动性强的有价证券或很强的借债能力;具有高而稳定的现金流。为了防止被收购,这样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负债率,用尽企业的借款能力,将企业现金流用于偿还债务,从而降低企业对于收购方的吸引力,提高收购成本。
(二)债权人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及其功能除了债务契约治理之外,股权投资者还可以引人债权人直接参与公司治理,从而发挥债务的治理功能。
关键词:债务融资 公司绩效 上市公司
一、引言
一个企业的资本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组成,而债务资本是资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资本结构理论,债务融资能够降低成本,产生经营者激励等公司治理效应,还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一定的债务融资能够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表明,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债务融资整体的治理效应,另一方面是不同类型的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通过不同类型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研究,发现不同期限、不同类型的债务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和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二、相关理论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和米勒于1958年提出MM理论。MM理论主要内分析:公司融资决策中,投资者与公司经营者各自的行为和目标及其相互作用,这同时也是筹资决策中最本质的关系。在极其严格的假设条件下,MM理论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的影响,企业经营风险完全相同且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
修正的MM理论考虑了公司所得税的影响,因为负债的利息是免税支出,又可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从而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
权衡理论认为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双向的。负债的增加可以通过所得税的减税作用和权益成本的减少来提高企业价值。同时,增加负债也会产生财务困境成本,包括破产威胁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权益的成本。
信号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外部人员与内部人员的研究来了解有关企业真实价值或投资机会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影响。
三、债务融资对公司绩效的研究
1.债务融资对公司绩效的积极影响
(1)债务融资对经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一般来说,债务融资能够以增加经理人员相对持股份额的方式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从而降低经理人员在公司经营中有追求额外消费的倾向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进而降低成本。同时债务融资增大了公司的债务比例,这将减少经理人员随意支配自由现金流的权力。另外,在债务融资中债权人的权利受到债务契约的明确保护,,债权人企业经营失败时可在按照契约或有关法律对债权进行治理。因此,有效的债务约束能对经营者起到一定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进而促进经营者工作效率,提高公司的绩效。
(2)债务融资能起到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的作用
融资方式的选择就能够有效地规避内部经营者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从而将经营管理者掌握的关于企业发展前景的正确信息传递给外部投资者。Ross认为,由于破产概率和企业的质量负相关,和负债水平正相关,相同的负债水平对于质量不同的企业而言破产概率不同,优良的企业破产概率低,质量差的企业破产概率高。也就是说当投资者对公司发行债券持有肯定的态度能够规避投资不足问题的产生。因此债务融资可以减少这种信息不对称,发挥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的作用。
(3)债务融资能起到破产威胁作用
当管理者经营失败企业破产时,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债务能够通过对管理者施加一种无形压力,促使债权人履行接管控制权的职能,迫使管理者努力工作尽量不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状态,从而起到破产威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负债从激励和约束的角度来“修正”管理层的行为,缓和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冲突,降低股权成本。这也正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企业引入负债的重要原因。
2.负债融资对公司绩效的消极影响
负债会引起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从而带来另一种成本一债权成本。在由股东与债权人共同组成的企业中,由于他们两者间存在利益冲突,即债权资金也存在成本,这会降低公司的经营绩效。出于对企业声誉的考虑,负债也会给公司绩效带来部分消极影响。Diamond(1989)通过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中声誉机制关系的分析,得出债务的偿还与公司防范破产相联系,因此从保持公司声誉的角度出发,公司经理通常会倾向于选择相对安全、能保证及时还清债务的项目。在行业普遍不景气时,高负债公司通常会输给财务杠杆较低的竞争对手,因此当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经营效率基本相同时,低财务杠杆是一种竞争优势,此时债务融资会使企业陷入潜在财务承受能力和后续投资能力不足的压力中,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债务融资会对企业绩效指标的影响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债务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引入负债,在降低股权成本的同时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但债务的引入却会产生债权成本,这增加了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危险性,债权成本和破产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引起公司绩效的降低。根据权衡理论,当债务融资的比例达到某一个合适的数值时,公司的经营绩效就能达到最优。因此,在进行债务融资时,为了获得最佳的激励效应,企业必须在综合考虑两种成本的基础上做出权衡取舍。
参考文献:
[1]白黎.债务融资与公司绩效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2]董黎明.企业债务融资与企业绩效述评[J].商业时代,2008.
[3]刘建国,杨卫东.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浅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
企业在进行融资过程中,有时需要从企业的外部筹集融资,而企业债务融资就是一种重要外部融资途径。当企业自身的资金无法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时,采用企业债务融资的方式就成为企业的主要筹集资金的策略,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1 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现状
目前,国家垄断使得我国银行业的资本无法自由流通,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规模上的劣势,资金来源以借贷融资为主,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运作能力差,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而在债务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难以平衡较少的自有资金与较高的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使得企业收益低,入不敷出,最终债台高筑,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中小企业通过向银行借款获得发展资金,并将此资本投入到企业的运营中,从而获得收益,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处于中介位置,以此获得收益与再发展的能力,并将向银行所借取的资本归还。但是实际上社会发展与银行资金运行这二者中间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对称的,通常会出现“道德风险”、“劣币驱良币”、“逆向选择”等不良现象,这都会破坏市场道德,削弱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是企业面临更大的融资困难状况,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形成原因
就我国现有的企业来说,家族企业占多数,在资产组成上属于一人独自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多由企业所有者一人独断,所以决策的做出并不以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企业的发展前途以及财务等状况为准,主观判断和随意决断占绝大多数。企业决策的盲目性与经营管理的不善,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投出的资金难以取得应有的收益,使得企业资金浪费,丧失主要的市场竞争优势,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
中小企业往往忽视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只看重外部融资所带来的发展资金,却忽视了融资之后所带来的债务数量、企业的负债额在企业总金额中的比率以及债务的整体期限结构,这种不周全的决策使得企业的融资无法带来发展的效益,却打破了企业融资规模和资金使用的合理结构,导致债务规模失调。而企业的债务规模越大,企业后期所需要支付的债务利息也随之增加,企业所获得的实体经济效益就会降低,而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若企业无法按期偿还债务,便会面临严峻的破产风险。
另外,融资时机也对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综合考虑各方面要素,选择合适的融资时机,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企业在实际的融资过程中,忽视融资时机的选择而盲目地进行融资,就会因时机不当而浪费企业融资,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支出,而加大企业所面临的债务融资风险。同时,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因为融资方式因企业而异,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同,所面临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也会有差异。如果企业忽视自身的发展实际,而一味地跟风选择融资方式,必然会使企业处于偿债风波,加深融资过程中的风险。故而,融资时机和融资方式与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息息相关,决策不当,便会导致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加剧。
3 加强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管理的措施
首先,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抓好财务管理工作。目前我国企业以家族式经营的企业为主,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多采用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方式,这使得企业在起步时因内部凝聚力颇高而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关于企业发展的问题却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日渐凸显,出现管理上的风险。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使得企业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和长远的进步空间。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设立管理财务的专门部门,安排专业人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对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过程中所潜在的风险进行监管和分析,以促进决策的合理性。首先,应当合理运用资金周转表分析法,加强对企业资金周转的监管,提前做好财政预算工作,保证企业具有充分的资金清债能力,保证企业财政充裕,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项目周转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合理应用定期财务法,通过使用合理的财务分析方法,如杜邦财务分析法,对企业财务进行逐层递进的分析,合理评估企业负债风险和资金的有效运用。
金融市场环境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空间和融资行为的进行,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行为之前,必须对所处的金融环境和与其相关的融资条件做出全面的调查和分析,通过把握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采取有利的融资行为,以金融市场的发展走向为企业投资和项目开发提供根本的动力。在了解金融环境的基础上,企业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各个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分析不同金融机构贷款原则对于自身的利与弊,在综合全面考虑的基础上做出符合自身实际并有助于长远发展的金融产品与融资渠道,从而获得最有利的融资条件,以此来降低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获得更大的收益。
观念决定企业经营方针的决定和实际操作。因此,企业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金融环境的变化,适时转变旧思想旧观念,加强自身的市场经营理念,重视企业的融资风险,树立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是中小企业,必须时刻认识到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客观存在的风险,强化风险规避意识,警惕在金融资金流动中所伴随的不平衡的剧烈波动、过度投机等风险问题,统筹全局,适当处理融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中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发展前景做出详细的融资计划,通过对比企业资金经营的优势与劣势,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为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和经营水平的提高、企业利润的增加提供可行性的保证。中小企业在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鼓励进行企业债务融资的创新,优化债务融资的引入与使用,为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分析企业债务融资时,应当将其置于适度负债的经营管理中,维持企业的负债规模处于适当的范围中,使得企业的负债比例与企业的经营情况相协调,合理安排企业长期债务、短期债务与债务偿还期限,降低到期本金与利息的偿还负担,让企业能够在适度的风险之下获得最大的利润收益。